《月亮的心愿》作文写作指导(整理19篇)由网友“dxdd51568”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月亮的心愿》作文写作指导,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月亮的心愿》作文写作指导
《月亮的心愿》作文写作指导
小学一年级对作文的要求不高,注重的是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口头表述清楚了再用笔写下来。最好是真人真事,因为现阶段孩子字还没有认全,驾驭字词的能力不高,如果在习作之初就脱离生活实际,对孩子以后的作文成长是不利的。
指导目标:挖掘学生身边的事情,一定要是真人真事,这样学生才能融入更多的语言和情感。
指导方法:
1、做好审题。
写一段话,要求是与家人有关。首先要明确家人的概念,指家庭成员或具备家庭成员间的情感的相关人或事物。家人可以不具备亲人间的血缘或社交关系,但却强调成员间关心、宽容,体现了一种博爱的精神。家人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舅舅舅妈、姨妈姨夫,也可指家里的'小猫小狗,小朋友从小玩到大的布娃娃等等。
2、做好立意。
那么这一段话我们要写些什么内容呢?题目并没有要求我们是写人还是写事,所以我们的选材很广泛。如果写人,就可以写这个人的外貌,性格,衣着,或者一些这个人所独具的特点,最后最好再说一下我们个人对这个人的情感态度,换言之,就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如果是写事,那么也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写这个人自己做的一件事,另一种就是这个人和我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
3、整理好思路,最好先口头表述一下,有不会的生字问问老师或者爸爸妈妈,然后再写下来。
篇2:写作指导作文
写作指导作文
写 作 指 导写以景为主的记叙文,也是小学生常进行的一种作文训练。它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为目的。
要写好景作文,写作时应注意:
1.仔细观察描写对象,观察要准确,要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例如形状、色彩、声音、动态、静态等方面的特征。只有细心地看,连续地看,多角度地看,才能如实地反映出它们的特点。
2.要写自己喜爱的景物。实际上,即使单纯的写景也是要表达作者的情感的。皎洁的月光,给人以宁静的感觉;咆哮的大海,给人以力量与振奋……抓住这些感受写,不仅能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描写之中,还能有力地烘托景物的`特点。
3.要注意描写对象的顺序、层次、重点、景物间的关系及景物内部各部分的关系,要有顺序地把这些写下来。或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或由外向里,或由上到下,运用定点观景或移步换景的方法把景物描述清楚。
4.景物描写用词要优美、语言要生动、形象。除此之外,还要多运用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景作文,还要注意抓住景物的变化宋写,通过景物的对比来写。只要有意识地运用这四点来写景物,美好的景物一定会从笔下像画卷一样展现出来。写作指导作文45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篇3: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一、写好给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
既然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 “ 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 ” ,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
必须“保持一致”。 这里所说的一致,指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写作者确定的主题要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写作者所选择的材料应与主题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做到读后有感,有感而发。
必须大题化小,小题大作 。 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都是大道理,要求写作者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强人所难,因此,要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做到大题化小;然而,这并不是允许写作者肤浅地、简单地分析问题,相反,给材料作文所要求的是从生活实践出发,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大道理,阐述大道理,也就是分析问题应深刻一些、尖锐一些,这就是小题大作。“大题化小”的“大题”指大道理;“小题大作”的“小题”指写作的题料。
必须把握“要求”。“ 给材料作文”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对作文的内容、文体、题目、字数等。写作者必须把握住这些要求写作文。
二、单则材料 多角度立意:
审题过程: 一、找要素二、析原因 三、辨关系 四、拟中心
主人公是谁?什么事?结果怎样?然后分析原因,从原因分析中获得写作的中心。
材料一 居里 夫人把伦敦皇家协会奖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给女儿玩。来访的客人十分惊讶: “ 夫人 , 您把这么责重的奖章给孩子玩 ?” 居里 夫人说 :“ 我是故意给她玩的 , 我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如同玩具。如果让孩子躺在父母的荣誉簿上 , 将来必定一事无成。 ” 由于居里夫人的良好的教育 ,24 年后 , 她的女儿也获得了诺贝尔奖金。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一、找要素 ( 1 )居里夫人对人类有着卓越的贡献。( 2 )教育女儿正确对待荣誉 , 把奖章当玩具。 ( 3 )结果 , 女儿也获得诺贝尔奖。
二、析原因 女儿能获得诺贝尔奖一是因为有母亲的正确引导,二是靠自己的努力。
三、辨关系 三个要素之间是因果关系。
四、拟中心 ( l )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 , 才能成功。( 2 )人应该正确对待荣誉。( 3 )正确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性
材料二 读寓言《滥竽充数》,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多角度立意——
分析
①从南郭先生角度。正向: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蒙混度日。逆向,肯定南郭先生“溜走”是有自知之明的表现;
②从齐宣王角度。批评齐宣王的享乐昏庸;
③从齐泯王角度。赞扬齐泯王的改革精神。
④ 从乐师角度。联系现实生活中一个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好人主义”处世哲学来立论,指出“中庸之道”、“好人主义”至今仍是阻碍社会进步的一大弊病。启示人们:人人都要树立起对国家,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勇于同一切坏人坏事作斗争,中国才会有希望,兴国才会有希望。
多则材料 求同找出中心
例 l
①有人问球王贝利最喜欢自己的哪一个球 , 他说 : 我最喜欢的是“下一个”。
②有人问著名电影导演谢晋最喜欢自己的哪一部作品 , 谢晋说 : 我最喜欢的是“下一部”。
③“百花奖”最佳配角刘信义 , 在回答观众问及他最喜欢演过的哪一角色时 , 他说:“如果要说最喜欢的 , 我想还应当是我的“下一个”。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分析
例 l 三则材料含义基本一致 , 方向相同 , 讲的都是一个人取得成绩以后要正确对待 , 应谦虚谨慎 , 向自己提出更高进取目标的问题。由此 , 可确定这样的中心:一个取得成绩的入 , 应把目标放在“下一个” , “从零开始” , 不断进取。成绩属于过去。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或视今天为落后,或要不懈追求等)
多则材料 对比取舍 找出中心
例 2
①有人想:如果全国每个人都节省一根火柴的价值给我,那么我就是拥有几十万元的富翁了。
②有人想:如果我能给全国每个人都做出一根火柴的价值的贡献,那么我的一生就是最有价值的了。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分析
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哪一种人生更有意义?
例 3
①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②出污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定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分析
材料①用比喻说明环境可改变人,强调环境会对人产生巨大影响;
材料②也用比喻,说明人在不良环境中也可能自我完善,清白做人,强调人有适应环境的主观能动性。
这两种观点各自强调了一个侧面,虽然都有道理,但两者都有些片面。其实这两种观点是对立统一的,都是说人与所处环境的关系,这便是二者的“联系点”。作文时可以用“环境对人有影响,但人也有主观能动性”来立论。
小结
材料作文的审题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
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
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
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
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
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篇4: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1、写议论文:
(1)选择某一角度,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论题或论点。
(2)作文中最好出现材料。
(3)提供的材料可以作为写作中的论据。
(4)对材料要进行概述;不能照抄材料。
2、写记叙文:
(1)从材料中概括出写作的中心。
(2)围绕中心,拟定文章的标题。
(3)紧扣中心或题目写作,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
(4)文章 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要扣题目( 中心 ),点题目( 中心 )。
( 5 )文章中一般不需要出现材料。
篇5: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痰瘤。” 这是清代著名作家袁枚(《随园诗话》)中的一段话。请根据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写一篇作文。 要求:I.自选角度;2.文体不限;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一语破的】
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把握材料的主旨极为关键。读这段材料可以看出本文的主旨应确定为以蚕食桑吐丝、蜂采花酿蜜、人吃饭长精神为喻,指出人应善于读书。
【素材】
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3、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4、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5、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6、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7、朱子读书法。即朱熹读书法。
我国古代的传统读书法的典型代表之一。此法对后世影响极大。朱熹去世后,其弟子即归纳为“朱子读书五法”: ①循序渐进。读书须有次第,“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切戒急于求成。 ②熟读精思。读书“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 ③虚心涵泳。即读书要有虚心的态度,“惟笃志虚心”,方“道理明”。 ④体已体察。即读书要善于将书上的“圣贤言语,体之于身”。 ⑤着紧用力。意即读书要勤奋,下苦功夫。
8、毛主尤其喜欢“动笔”读书。只要是他读过的书,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将书中错别字和点错的标点改正了。毛主席还喜欢加批注,上学时就曾批注鲍尔生著的《伦理学原理》,在10万余字的原著上,他用工整小楷写了1万多字的批注。后来这本书被一个同学借去,直到1950年,才展转还给毛主席。毛主席又高兴地批注了自己写在书中的批语。
9、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为60.4%,20xx年为54.2%,20xx年为51.7%,而20xx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为3.7%,20xx年为18.3%,20xx年为27.8%。
【思路】
(思路设计一)可以抓住文章中“善吃”、“不善吃”的“善”作文章。什么才是“善”呢,什么又是“不善”呢?这里面可大有文章。可以围绕读书要有正确的方法来写。要善取吸取,学会“活”读书;切莫“死”读书、读“死”书。
(思路设计二)“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可以理解为要读书要善于吸取有益的营养,注重消化吸收,不要生吞活剥。
(思路设计三)从“长精神”和 “长痰瘤”的角度写,读书要善于选择,绝不能挖到碗里都是菜,要精选,提高阅读质量,要有分辨能力,知道那些书要读,那些书不能读。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范文展示】
读书破一卷 高启霞 古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一个人即使从生到死手不释卷,所读书籍也很有限。何况别人的书读得再多,如果不在理解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就永远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因此我很欣赏唐弦先生的那句话——博览群书,读破一本。 “读精”,就是对“读破一本”的集中概括。“精”即经典,经典虽说不上一字抵一万字,但它的思想内涵和知识含量是非经典所不能比拟的。经典尽管阅读量不大,但读后根基扎实,学识精纯,给人的印象反而是读书很多。 经典作品可以反复读,因此,“读精”必然会带来读书方法上的“精读”,“读精”和“精读”二者总是相辅相成的,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和“温故而知新”,是“读精”的“十字箴言”。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曾把数学家耿克逊的《近代代数理论》一书中仅20页的一篇文章读了半个多月,从中获益匪浅。
王治秋老前辈对“读书破一卷”也深有体会,他在谈到读鲁迅的《阿Q正传》时认为,至少要读14遍,他说:“看第一遍时会笑得肚子痛;看第二遍,才咂出一点不笑的成分……待读到第14遍时,才悟出了文中的深刻哲理。”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读书示小妹生日书》中谈到:读书首先不能狭窄,哲学、历史、美学……书都要读一读。但是又切切不要忘了精读,真正掌握本事,全在于精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这叫享受;第二遍是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
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 清代诗人袁枚也说:“读书如吃饭,善食者长精神,不善食者生痰瘤。”现在很多年轻人爱读书,读量也很大,但只是浮光掠影,如水过沙地,留不下什么痕迹,有时还可能中毒。朱熹曾形象地比喻:这就如一个饿汉走进了饭馆,看到那么多鱼肉,就一个劲儿往嘴里塞,结果造成了消化不良,还有可能胀破了肚皮。
怎样才能“读书破一卷”?这就要求我们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书反复阅读。从语言到情节,从思想到文采,从思维方式到行文风格……惟有这样,才能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活生生的创造力,变别人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
【点评】
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文章审题准,入题快,开头就提出“博览群书,读破一本”的论点,然后对“读破一卷”的内涵进行诠释,并辅以例证,最后提出怎样才能“读书破一卷”。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全文,采用递进式结构,思路清晰。
本文举例论证运用非常成功,文章引用数学家耿克逊的《近代代数理论》的例子,王治秋读鲁迅的《阿Q正传》的例子,贾平凹的书信,袁枚、朱熹的名言,论据精选,古今中外,典型雄辩,有极强的说服力。
篇6: 作文写作指导
一、多“玩”,在“玩”中学
生活处处皆作文,学校、家长要让学生多参加一些活动,比如:旅游、爬山、各类运动、制作发明、比赛、拓展训练等,学生就会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深入的感悟。
二、多读,扩大课外阅读量
读书的厚度就是作文的深度,没有深刻的思想是不可能有深刻的语言的,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阅读。
三、多积累,建立“作文素材库”
1、生活素材的积累。在观察的同时,主动地把生活中鲜活的事例、感人的画面等储存下来。
2、语言素材的积累。积累名言警句、丽词佳句、诗词曲赋中的名句以及极富哲理和极富意蕴的语言。
3、思想、情感、文化的积累。
4、古今中外各类话题典型事例的积累。
5、具有鲜活时代气息的素材。如有价值的新闻、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
6、课本素材的积累。坚持做摘抄并随时记在脑中。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四、多写,熟能生巧
坚持课外练笔,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时写下来,以提高写作能力。
五、八项注意,高效提分
1、审题准,扣题紧。
2、立意深,内容实。
3、采用“小入口,大出口”的方针,学会“见大切小”、“以小见大”的构思技巧。
4、化“熟”为“新”,化“新”为“熟”。如“学会留心 ”。
5、明明白白我的心。
6、注意材料的鲜活度,不要老拿“司马迁”说事。
7、文章层次要分明,要让阅卷者迅速领会你的写作目的。如用段首排比句设置分论点。
8、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这是高分的通行证。
篇7: 作文写作指导
一、写自己事情的作文类型
1.写自己遇到的一件事,表现社会的新风尚;
2.写自己个人的一件事,写出自己从中所受到的教育;
3.写自己的一件事,表达自己的一种感情,表明自己的一种愿望;
4.写自己遇到的一次挫折,说明自己从中所得到的一种启示;
5.写自己的一件事,说明自己已经长大懂事了;
6.写自己的爱好和追求;
7.写自己的业余生活;
8.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一件事,写出童年的可爱与美好。
二、写自己事情的参考题目
1.《这件事给了我教育》
2.《我学会了____》
3.《我做了一件傻事》
4.《我从中得到了快乐》
5.《我为此而自豪》
6.《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7.《我尝到了动脑筋的甜头》
8.《老师夸奖了我》
9.《当我被误解的时候》
10.《我的爱好》
11.《我第一次______》
12.《学习中的一次教训》
13.《我心中的一个小秘密》
14.《我在假日里》
15.《我的星期天》
16.《玩得最开心的一次》
17.《我的心事》
18.《我的烦恼》
19.《想起这件事就____》
20.《我爱_______》
21.《童年趣事》
22.《我长大了》
23.《关怀》
24.《留在照片上的记忆》
25.《雨中情》
26.《______见闻》
篇8: 作文写作指导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外貌、动作、品质、精神……整理一下你的这个偶像具有的过人才华或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优秀的品质,找到它们,你的文章就有了实在的内容。
记住,人物一定要是你熟悉的、了解的、真实的哦!写人物首先想到的就是人的'外貌,抓住人物外貌上的特点进行恰当的描写,可以使读者对文中的人物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但无须详细描写每一处,因为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人物的鲜明个性和精神品质……确定了自己的写作方向,也别忘了给自己的文章取个具有吸引力的名字,例如:咱们班的“含羞草”、“加油!刘翔”、“老师,我爱您”……
选取人物典型事例
接着就要选取一些典型事例,加以具体、详细、生动描写用以突显主人公的特点。怎样才算典型?就是能够反映人物的过人之处的。那么,又怎样使事例具体、生动呢?你得抓住主人公的每一处细节,例如: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语、一个眼神或是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可别小看了这些细微末节,它们都是人物的血肉,有了它人物才能鲜活起来,才更具有吸引读者的魅力。
最后,提醒大家作文是允许艺术加工的,但只有发生在你身边的,你心中真实所想的,才能使你有感而发,真情真意才能打动阅读你文章的人。
篇9: 作文写作指导
小学一年级对作文的要求不高,注重的是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口头表述清楚了再用笔写下来。最好是真人真事,因为现阶段孩子字还没有认全,驾驭字词的能力不高,如果在习作之初就脱离生活实际,对孩子以后的作文成长是不利的。
指导目标:
挖掘学生身边的事情,一定要是真人真事,这样学生才能融入更多的语言和情感。
指导方法:
1、做好审题。
写一段话,要求是与家人有关。首先要明确家人的概念,指家庭成员或具备家庭成员间的情感的相关人或事物。家人可以不具备亲人间的血缘或社交关系,但却强调成员间关心、宽容,体现了一种博爱的精神。家人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舅舅舅妈、姨妈姨夫,也可指家里的小猫小狗,小朋友从小玩到大的布娃娃等等。
2、做好立意。
那么这一段话我们要写些什么内容呢?题目并没有要求我们是写人还是写事,所以我们的选材很广泛。如果写人,就可以写这个人的外貌,性格,衣着,或者一些这个人所独具的特点,最后最好再说一下我们个人对这个人的情感态度,换言之,就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如果是写事,那么也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写这个人自己做的一件事,另一种就是这个人和我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
3、整理好思路,最好先口头表述一下,有不会的生字问问老师或者爸爸妈妈,然后再写下来。
篇10: 作文写作指导
一、避免造作
高考一是造作也就是虚假,在高考的所有作文中可能有许多都不是自己的真实情感,所以大多数的同学都去选择了议论文,这也是更稳妥的办法,因为它更加的客观,表达起来也算是有理有据的,但是有的一些同学们就是感觉议论文太平凡,本来心里没有深切的感受,非要来写一些抒情记事的记叙文,没有感情的东西,一读就可以读出来,这也是判卷老师更厌恶的。
二、避免范围太大
也不是说在高考的作文中一定不允许范围太大,而是说范围太大了同学们不好去把握,大多数就是无法掌控,影响了作文的质量,比如有的同学们会说一些社会性等,高度是有了,但是说实话八百字的议论文,很难去表达完整,这样的话老师读起来也是有真实的感觉,也容易去写,更后的分数也一定不会太差,所以说要依据自己对于文字的运用能力。
三、避免幼稚
这里的幼稚是有两个,一个就是自己思想上的幼稚,所以写出来的东西也就幼稚,还有就是文笔本身的幼稚,切记的就是使用一些网络用语,比如有的同学的文章为了不同,会使用亲、人艰不拆等一些网络词汇,这一类的作文就会被归类为卖萌作文,同学们不是小学生了,希望文笔一定要大气成熟。
以上就是高考作文的写作雷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细节,那个只能就是注意事项了,希望同学们也要慎重,在写作中不要触碰这些雷区。
篇11: 作文写作指导
(一)审题
1、题目是的眼睛,在童年趣事这个题目中的眼睛是什么呢?理解“趣”。
2、什么样的事可以称为是趣事?(指名答)
师:这个“趣”字,我们还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理解它:(出示)
意趣。童年时的探索、发现、刨根问底,虽然稚气 可爱,可反映了你希望了解外界奥秘的求知欲望,是一种“意趣”。
情趣。童年时的你,天真可爱的,极富情感,对父母的亲情、对伙伴的友情,同样很有趣,是一种“情趣”。
乐趣。童年与欢乐应该连在一起。爱玩、寻开心是你的特点,所以常会有许多寻开心的“乐趣”。
傻趣。你常会做傻事、蠢事,闹出种种笑话,这种“傻趣”也往往最能反映你纯真的心。
(二)选材
3、(多媒体展示)请你辨析一下,哪件事比较有趣
1、一节班会课,老师表扬我乐以助人,我心里很高兴。
2、爸爸买了自行车给我,我整天欢天喜地的。
3、我家那只可爱的小猫丢了,一家人着急地四下寻找。
4、一天,我在厨房里偷吃了牛肉,爸爸说我会变成牛,害得我不时去照镜子。
4、老师的童年时代没有电脑、没有电视甚至连一个像样的玩具也没有。我小时候,
(老师讲述)
不过,虽然是一件简单不过的事情却让老师念念不忘,成为老师记忆中永远鲜活的印象。你的童年中一定发生过许多有趣的事,选一件你认为最有趣的和小组同学分享吧。(围绕事先准备的照片或物品)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5、各小组选出一件最有趣的事,在全班交流。
6、生叙述,师辅导。(引导学生评论是否有趣,学生叙述可以简单一点。)
选择事件中的趣点和同学说,可以进行对比。(有趣的事和无趣的事)
篇12: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范例」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痰瘤。” 这是清代著名作家袁枚(《随园诗话》)中的一段话。请根据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写一篇作文。 要求:I.自选角度;2.文体不限;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一语破的】
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把握材料的主旨极为关键。读这段材料可以看出本文的主旨应确定为以蚕食桑吐丝、蜂采花酿蜜、人吃饭长精神为喻,指出人应善于读书。
【素材】
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3、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4、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5、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6、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7、朱子读书法。即朱熹读书法。
我国古代的传统读书法的典型代表之一。此法对后世影响极大。朱熹去世后,其弟子即归纳为“朱子读书五法”: ①循序渐进。读书须有次第,“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切戒急于求成。 ②熟读精思。读书“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 ③虚心涵泳。即读书要有虚心的态度,“惟笃志虚心”,方“道理明”。 ④体已体察。即读书要善于将书上的“圣贤言语,体之于身”。 ⑤着紧用力。意即读书要勤奋,下苦功夫。
8、毛主尤其喜欢“动笔”读书。只要是他读过的书,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将书中错别字和点错的标点改正了。毛主席还喜欢加批注,上学时就曾批注鲍尔生著的《伦理学原理》,在10万余字的原著上,他用工整小楷写了1万多字的批注。后来这本书被一个同学借去,直到1950年,才展转还给毛主席。毛主席又高兴地批注了自己写在书中的批语。
9、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为60.4%,为54.2%,为51.7%,而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为3.7%,20为18.3%,20为27.8%。
【思路】
(思路设计一)可以抓住文章中“善吃”、“不善吃”的“善”作文章。什么才是“善”呢,什么又是“不善”呢?这里面可大有文章。可以围绕读书要有正确的方法来写。要善取吸取,学会“活”读书;切莫“死”读书、读“死”书。
(思路设计二)“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可以理解为要读书要善于吸取有益的营养,注重消化吸收,不要生吞活剥。
(思路设计三)从“长精神”和 “长痰瘤”的角度写,读书要善于选择,绝不能挖到碗里都是菜,要精选,提高阅读质量,要有分辨能力,知道那些书要读,那些书不能读。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范文展示】
读书破一卷 高启霞 古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一个人即使从生到死手不释卷,所读书籍也很有限。何况别人的书读得再多,如果不在理解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就永远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因此我很欣赏唐弦先生的那句话——博览群书,读破一本。 “读精”,就是对“读破一本”的集中概括。“精”即经典,经典虽说不上一字抵一万字,但它的思想内涵和知识含量是非经典所不能比拟的。经典尽管阅读量不大,但读后根基扎实,学识精纯,给人的`印象反而是读书很多。 经典作品可以反复读,因此,“读精”必然会带来读书方法上的“精读”,“读精”和“精读”二者总是相辅相成的,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和“温故而知新”,是“读精”的“十字箴言”。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曾把数学家耿克逊的《近代代数理论》一书中仅20页的一篇文章读了半个多月,从中获益匪浅。
王治秋老前辈对“读书破一卷”也深有体会,他在谈到读鲁迅的《阿Q正传》时认为,至少要读14遍,他说:“看第一遍时会笑得肚子痛;看第二遍,才咂出一点不笑的成分……待读到第14遍时,才悟出了文中的深刻哲理。”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读书示小妹生日书》中谈到:读书首先不能狭窄,哲学、历史、美学……书都要读一读。但是又切切不要忘了精读,真正掌握本事,全在于精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这叫享受;第二遍是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
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 清代诗人袁枚也说:“读书如吃饭,善食者长精神,不善食者生痰瘤。”现在很多年轻人爱读书,读量也很大,但只是浮光掠影,如水过沙地,留不下什么痕迹,有时还可能中毒。朱熹曾形象地比喻:这就如一个饿汉走进了饭馆,看到那么多鱼肉,就一个劲儿往嘴里塞,结果造成了消化不良,还有可能胀破了肚皮。
怎样才能“读书破一卷”?这就要求我们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书反复阅读。从语言到情节,从思想到文采,从思维方式到行文风格……惟有这样,才能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活生生的创造力,变别人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
【点评】
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文章审题准,入题快,开头就提出“博览群书,读破一本”的论点,然后对“读破一卷”的内涵进行诠释,并辅以例证,最后提出怎样才能“读书破一卷”。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全文,采用递进式结构,思路清晰。
本文举例论证运用非常成功,文章引用数学家耿克逊的《近代代数理论》的例子,王治秋读鲁迅的《阿Q正传》的例子,贾平凹的书信,袁枚、朱熹的名言,论据精选,古今中外,典型雄辩,有极强的说服力。
篇13:作文写作指导及
习作要求:
写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可以课余参加的活动,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写好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我们分享习作的快乐。
指导过程:
一、说一说
1.学生自读习作要求,师生讨论习作要求的范围。
2.分组说说自己想写的内容。师巡视,相机指导:①自己参加过什么活动,去过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②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想写的其他事:游戏娱乐活动(踢毽子、跳皮筋、扔沙包、“老鹰捉小鸡”),个人爱好(小饲养、小种植、练钢琴等),家务劳动(洗衣服、打扫卫生、学做菜等)
二、想一想
1.你准备怎么写?学过的课文给你的写作带来什么启发?(师提示:只需集中写一项课余活动或一件课余发生的事,叙述时可以借鉴刚学过的.或以前学过的课文做范例。)
2.写时注意事项:①要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②要把话写通顺;③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
三、写一写
1.学生起草,教师巡视指导。
2.各自修改。教师提议:自己自由朗读,想想词语用得是否恰当,
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交代清楚。
3.找3篇左右的好习作指名朗读,听众当小评委说说他们的习作哪里写得好,值得在习作中借鉴,为什么?
4.再改自己的习作。建议同桌互读互改,意见不统一的地方可与老师商讨。
5.誊写作文。(因为是初次习作,教师要巡视指导格式、标点等问题。)
篇14: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痰瘤。” 这是清代著名作家袁枚(《随园诗话》)中的一段话。请根据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写一篇作文。 要求:I.自选角度;2.文体不限;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一语破的】
本题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把握材料的主旨极为关键。读这段材料可以看出本文的主旨应确定为以蚕食桑吐丝、蜂采花酿蜜、人吃饭长精神为喻,指出人应善于读书。
【素材】
1、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3、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4、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5、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6、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7、朱子读书法。即朱熹读书法。
我国古代的传统读书法的典型代表之一。此法对后世影响极大。朱熹去世后,其弟子即归纳为“朱子读书五法”: ①循序渐进。读书须有次第,“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切戒急于求成。
②熟读精思。读书“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
③虚心涵泳。即读书要有虚心的态度,“惟笃志虚心”,方“道理明”。
④体已体察。即读书要善于将书上的“圣贤言语,体之于身”。
⑤着紧用力。意即读书要勤奋,下苦功夫。
8、毛主尤其喜欢“动笔”读书。只要是他读过的书,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将书中错别字和点错的标点改正了。毛主席还喜欢加批注,上学时就曾批注鲍尔生著的《伦理学原理》,在10万余字的原著上,他用工整小楷写了1万多字的批注。后来这本书被一个同学借去,直到1950年,才展转还给毛主席。毛主席又高兴地批注了自己写在书中的批语。
9、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为60.4%,为54.2%,为51.7%,而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为3.7%,20为18.3%,20为27.8%。
【思路】
(思路设计一)可以抓住文章中“善吃”、“不善吃”的“善”作文章。什么才是“善”呢,什么又是“不善”呢?这里面可大有文章。可以围绕读书要有正确的方法来写。要善取吸取,学会“活”读书;切莫“死”读书、读“死”书。
(思路设计二)“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可以理解为要读书要善于吸取有益的营养,注重消化吸收,不要生吞活剥。
(思路设计三)从“长精神”和 “长痰瘤”的角度写,读书要善于选择,绝不能挖到碗里都是菜,要精选,提高阅读质量,要有分辨能力,知道那些书要读,那些书不能读。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范文展示】
读书破一卷 高启霞 古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一个人即使从生到死手不释卷,所读书籍也很有限。何况别人的书读得再多,如果不在理解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就永远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因此我很欣赏唐弦先生的那句话——博览群书,读破一本。 “读精”,就是对“读破一本”的集中概括。“精”即经典,经典虽说不上一字抵一万字,但它的思想内涵和知识含量是非经典所不能比拟的。经典尽管阅读量不大,但读后根基扎实,学识精纯,给人的印象反而是读书很多。 经典作品可以反复读,因此,“读精”必然会带来读书方法上的“精读”,“读精”和“精读”二者总是相辅相成的,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和“温故而知新”,是“读精”的“十字箴言”。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曾把数学家耿克逊的《近代代数理论》一书中仅20页的一篇文章读了半个多月,从中获益匪浅。
王治秋老前辈对“读书破一卷”也深有体会,他在谈到读鲁迅的《阿Q正传》时认为,至少要读14遍,他说:“看第一遍时会笑得肚子痛;看第二遍,才咂出一点不笑的成分……待读到第14遍时,才悟出了文中的深刻哲理。”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读书示小妹生日书》中谈到:读书首先不能狭窄,哲学、历史、美学……书都要读一读。但是又切切不要忘了精读,真正掌握本事,全在于精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这叫享受;第二遍是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
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 清代诗人袁枚也说:“读书如吃饭,善食者长精神,不善食者生痰瘤。”现在很多年轻人爱读书,读量也很大,但只是浮光掠影,如水过沙地,留不下什么痕迹,有时还可能中毒。朱熹曾形象地比喻:这就如一个饿汉走进了饭馆,看到那么多鱼肉,就一个劲儿往嘴里塞,结果造成了消化不良,还有可能胀破了肚皮。
怎样才能“读书破一卷”?这就要求我们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书反复阅读。从语言到情节,从思想到文采,从思维方式到行文风格……惟有这样,才能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活生生的创造力,变别人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
【点评】
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文章审题准,入题快,开头就提出“博览群书,读破一本”的论点,然后对“读破一卷”的内涵进行诠释,并辅以例证,最后提出怎样才能“读书破一卷”。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全文,采用递进式结构,思路清晰。
本文举例论证运用非常成功,文章引用数学家耿克逊的《近代代数理论》的例子,王治秋读鲁迅的《阿Q正传》的例子,贾平凹的书信,袁枚、朱熹的名言,论据精选,古今中外,典型雄辩,有极强的说服力。
拓展:作文写作指导
相传,南宋诗人杨万里有一次说到晋朝干宝,却将干宝说成于宝,一个小吏在旁边更正:乃‘干宝’,非‘于’也。
杨万里一番查询后,确证小吏说得对,大喜道:尔乃一字之师;亦告诫吾为人之理。
其实,生活中,平平常常的一个字、一句话、普普通通的一件事,有时却对我们为人处世产生深远的影响,有时甚至左右我们选择的方向。
依据以上材料,请以一句话为话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字的文章。
思路导引一、抓住关键,提炼主旨。
材料中杨万里的答话,重点要落到亦告诫吾为人之理,而非尔乃一字之师,而后面的导语对我们为人处世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左右我们选择的方向,也暗示了文章主旨与立意的方向:那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件事,平平常常的一句话,却对我们为人处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注意力在前面的一字师上,就会严重走题。
二、精挑细选,力求内容与众不同。
对影响人成长的一句话,要精挑细选。
可以是一句名言,如于丹一切高远的理想,都建立在朴素的起点,罗曼·罗兰的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念;也可以是一句诗词,
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当然,身边普通人一句平凡话语,如为别人着想,是人生一等功夫,也许影响我们更长久;还可以是亲人、老师的一句话提醒,迷失自我时,给我们指路。
三、妙选文体,展示写作才情。
文体不限,给我们展示才情与特长提供舞台。
本文题可选择记叙文或小说,情节上多一些悬念,多一点波澜? 力求情节一波三折;可在人物刻画上出彩,精心刻画人物,多一些语言、心理等描写,让人物自身说话;可选择散文,或以一线串珠构思— —用一个句子或稍微变换一下,在文章前中后,反复穿插;或以排比段行文,巧妙穿插。
篇15:写作指导:中小学作文写作指导
中小学作文写作指导
一、基本功
材料:
1.材料包括语言材料.生活材料以及历史材料。
(语言的基本材料是字、词、句;生活材料是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历史材料是从书籍中吸取有用的东西)
2.材料在于积累。
审题:
1.审题就是弄清题目的意思,琢磨关键词。
2.从题目中找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中心。
3.辨别清楚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包括议论、想象、抒情、应用文、读/观后感)
立意:1.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2.中心是文章的灵魂。
3.中心一定要健康。
4.提高确定中心的能力,贵在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选材:
1.选材要围绕中心。
2.选材要典型、有代表性。
3.选材要新颖,有时代感。
构思:一、想好再写。
1.先根据题目确定中心。
2.其次考虑为表现中心,挑选恰当的材料。
3.要想如何组织、安排、挑选的材料。
二、编写提纲。
1.先确定中心思想。
2.然后明确段落大意。
3.最后确定详略主次。
技巧:
一、开头的办法。
1.提出问题开门见山。
2.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或描写环境。
二、结尾的办法。
1.自然结尾或照应前文。
2.总结全文或发出号召希望。
三、过渡的方法。
1.语言过渡或时间过渡。
四、照应的方法。
1.首尾呼应或开头和中间照应。
五、详略的写作。
1.与中心密切相关的详写。
2.与中心关系不大的略写。
六、描写的写作。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和景物的特征与状态。
2.写具体些可以使描写的对象更鲜明、更形象。
七、动静的写作。
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写作指导:长话短说话缩写
读了一篇好文章,你一定很受感动吧?要是你想把这个故事简单的介绍给别人,就可以用缩写的形式。本次习作练习的是缩写,要求主要内容完整,重点突出;语言简练,缩写后文字不要超过三百字。
缩写是作文中的一种常见形式。所谓缩写,就是在不改变中心,不改变体裁,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的情况下,把一篇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学会缩写,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进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怎样进行缩写呢?
(一)要留主干、去枝叶。在缩写课文时,我们要删减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以及说明、交代等地方,留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小抄写员》一文中我们首先要思考:叙利奥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帮爸爸工作的,他为什么要偷偷地做,怎样做的,结果怎样,把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然后把帮爸爸抄写的事情经过写下来,而把当他被爸爸误解后是怎样想的等无关紧要的删除。
(二)要直接简化任务语言。在叙述中,我们要把直接叙述变成间接叙述,尽可能简化人物语言。这样,既使情节连贯,又使语句“简练”。
(三)要保持文章脉络清晰。缩写课文要注意保持文章主要脉络的清晰和完整,特别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要齐全,让人读了对原文有个大概的了解。
(四)不要改变课文原意。缩写课文最要紧的是缩写后不可改变课文原意,做到内容基本保持和原文一直,不会使读者产生歧义,中心明确!
写作指导:怎样写好状物的文章
(一)交代来历
文章开头用一、两句话介绍物品的历来,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具体描述
通过颜色、形状把物品外形准确勾勒出来,写出特点给人以鲜明的感觉。多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手法,展开合理的想象。赋予它情感,就会使物品活生生地跃然纸上。
(三)动静结合
先写静态的外形特点,再写它的动态。这样会增添一些情趣,写出的文章也会更加生活。
(四)说明功能
每件物品都有它独特的作用,一般来说,这类文章要在结尾处说明一下物品的作用这样会更加突出这件物品的特点。
(五)融进感情
字里行间要流露出作者对所描述的物品的喜欢、珍惜之情,这样会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篇16:初一作文写作指导
初一作文写作指导
1. 从别人佳作的阅读中发现和积累素材,然后在写作发生困难的时候取用,也不失为一种应急的办法;
2. 发生在美妙情境中的事件令人难忘,比如“春夜”“月下”和“河边”等,读之如在诗中;
3. 写同学朋友类的作文时,应尽量避开那些班中的“高官名人”。因为这些人“受人瞩目”,并且已经个性尽消。相反,那些所谓的“皮大王”“假小子”和“小胖墩”却个个活灵活现,满身趣事;
4. 写“自己”的一类作文时,最好能通过一个较小的角度,比如一件物品的变迁,写出自己的成长过程和青春烦恼等,较为深刻;
5. 写不同职业的人最好写最底层的,如摆小摊儿的刷马桶的和送煤球的等,越普通越亲切,越亲切越感人;
6. 写其他人时,最好写那些一听就产生爱怜或职业使人充满向往的人,如离家出走的小女孩生命垂危的姑娘或地质勘探队员探险家等,这类题材最能抓住读者;
初一作文1:我是一只小候鸟
候鸟是一种迁徙性鸟类动物,它们总会因时间的不同而改变生活的地点,凭此顽强的生活下去。燕子,就是一种候鸟。每年的春天的时候,燕子便从南方飞来。然而每年冬天的时候它们便会飞回温暖的南方。一年又一年,它们总是这样不断的迁徙着。
我家的祖籍在湖南,由于生活的需要,爸爸妈妈只好到深圳打工。然而,深圳外来打工子女却没有就读公办学校的条件,就算成绩再好,也只能在一些民办学校就读。为了我的前途,爸爸妈妈也只好将我送回湖南,由外公外婆照看。
从那之后,我就成为了留守儿童的一员。刚开始,很不习惯。因为成为留守儿童仅仅只用一天的时间。很突然,第一学期里每天晚上都会做梦,常常会梦见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日子。一个人的时候,会悄悄地躲在床上哭,哭累就呼呼的睡上一觉。
我很幸福也很幸运,可以说,我比许多留守儿童都幸运得多。因为每年放长假,我都会来深圳,到爸爸妈妈身边过长假。每年的长假我都会很高兴,毕竟是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每天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快乐永远是短暂的,也正是这些短暂的快乐会使我们记忆犹新。
时间一到,我又必须得回老家读书。
我就像是一只小候鸟,总是在两处地方憩息。放假了我就会飞到爸爸妈妈的身边。快要开学了,又只能回到老家上学。就像候鸟春天南离,冬天南飞。而南方始终是它的故乡。
我是一只候鸟,即使是留恋与分离我也还是会随生活的需要而改变。
我是一只候鸟,即使有快乐与相聚我也必须回到我生根的那个地方。
即使有悲欢离合,有酸甜苦辣,我也只能做一只小候鸟,因为我家的情况我不得不这样。在全国打工浪潮中,像我这样的小候鸟不知有多少?
初一作文2:怀念花开的日子
窗头初晓,云照夕桥,云自摇,木雕流金,岁月涟漪,想你当年和风微摆的衣角,远方有琴,悄然空灵,烛舞花儿红,红尘旧梦梦断都成空。
——题记
还记得,我们的第一次见面,我就坐在你旁边,因为是刚开学,我还人生地不熟,而你就像是一位天使,来关心我。第一次见面,你很友好的介绍了你自己并给了我一束栀子花,说是我们友谊的见证。从此我们便玩在了一起,在学习上,你总是帮助我,于是我的成绩便大幅上升,甚至有一次我超过了你,原以为你会不开心,却没想到第二天早上,你给我带了一束栀子花,说是恭喜我,我当时特别开心,我们走得更近了,而我们的友谊就如同栀子花,暗香幽远,让人沉迷,使人陶醉。我们的友谊也如同栀子花一样洁白无瑕。
还记得吗?每当栀子花盛开,我们总是手拉着手一起偷偷的跑到学校花园,摘一束栀子花,放在鼻边,轻轻一闻,顿时满鼻馨香,然后相对一视,开心一笑,心里满是幸福。
然而这样美好的时光却在那一次离别消逝。
还是一次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天你心里好像有点不高兴,但是最终还是告诉了我,你要离开了,你要去追求你自己的天堂。那一天,我什么也没说,因为我知道,从前的欢声笑语在这一刻悄逝,从前的深厚友谊在这一刻伤感,我实在以难以释怀,但最后一天,我还是送了一束我们最爱的栀子花给你。希望不要忘记我。
时光匆匆,又是几度春秋。但在那一次对诞节,你给我写了一封信,托人捎给我,你说:我们还要一起努力,即使不再在一起,但我们的心却永远相连,我们还会有机会在一起摘栀子花……,那一刻,我才明白友谊不会随时间越冲越淡,我们一直心与心相连,从未间断。
曾经读过鲁迅《少年闰土》里面写出了他和闰土深厚的友谊,但我认为我们的友谊比他们的友谊不会差。因为友谊从未有过高低之分。
如今,栀子花花期已过,而我也总只是一人听着歌,回忆着,总是幻听着你和我曾经所说的。真不知道,如果哪天我们相逢,互相问候一声好吗?
花谢了,人走了,叶子也没了曾经的轮廓,而我们友谊也如花开的一瞬间,成为我们彼此人生中的一个缩影。但那花开的日子却让人无比怀念,放不下,挥不去,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
初一作文3:请相信绿荫一直都在
秋天又来了,叶子又渐渐的枯黄了,绿色在一点点减少,一阵寒风吹来,叶子散落了一地。我一人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边走,一边踩着那些落叶,叶子发出“咝咝”的声音,那感觉就像是心碎的声音,让人倍感心痛。
其实,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诸如此类的声音:小孩被车轧了,没有人打120或送去医院,老人摔倒了没有人敢扶……这些熟视无睹的人在我心中是没有好印象的。因为他们一个冷漠的眼神,就会有很多人心碎。我们不得不深思,他们所谓的爱心呢?难道整个社会都已成为人烟罕见的沙漠吗?不,没有,这些荒芜了心灵的人永远只占一小部分,而人间的天使却永远闪耀着光辉。
曾哲,美籍华人,“9.11”事件时,他恰巧去世贸中心办事,当恐怖分子劫持的第一架飞机撞击世贸中心大楼时,他本已安全脱身,可目睹那么多在熊熊大火和滚滚浓烟中的受害者需要救助,他毅然返身参加紧急救援工作,英勇牺牲在救人第一线。
还有离我们已经很久的“汶川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人。那些舍身求人的人的名字,我们可能已经忘了,但他们的行为却一直触动着我们的心灵;那些为救人捐钱,捐物,献血的人的名字我们可能已经忘了,但他们的爱心却一直感染着我们;那些在抗灾前线的我们可能忘了,但他们不畏困难给我们带来抗灾前线的第一报告的勇气,他们的职业精神,却永远支持着我们的身体。
我相信,救苦救难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乐于助人是我们炎黄子孙的准则;知恩图报永远是我们中华儿女一生的信念。不管有多少人的心已经荒芜,但那些感人的事迹会为他们的心灵带来一片绿荫。
尽管秋天已经来了,冬天已不再遥远,前方的叶子又飘落满地。但总有几棵树一直在坚持着,葱茏着。不管秋有多长,冬有多冷,但春天总会来的,阳光总会普照大地的。请相信,心灵的绿荫一直都在,也一直在装饰着这凄凉的秋景,惨淡的冬天。
篇17: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话题作文写作指导
所谓“话题作文”,是指用一段提示语启发思考,激发想象,然后限定范围的一种命题形式。它不同于以前的半命题、命题及材料作文,是一种崭新的、具有很强生命力的作文样式。
话题作文一般有三部分组成:提示性文字材料、话题范围、注意事项或要求。
话题作文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不限(即不限文体、不限主旨、不限具体内容及不限题目)一强调(强调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要写好话题作文,应做好以下几点:
1、善于化大为小
话题作文由于范围宽泛,给学生的把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写作前首先应学会化大为小。如一个西瓜,洗净后只有切成小块才好下口。话题作文的写作也应如此。我们可以将话题化为几个契合话题的子话题,然后从这些子话题中选择一个易写好的来写。简单地说就是采用大题小作的写法,从具体一点切入,然后调动自己的积累,在这个问题上聚焦、展开和提炼,把这一点说足说深说透。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如果不善于化大为小,就难免泛泛而谈。那种东说一句西扯一句,鸡零狗碎的“拼盘”,是难以得到阅卷老师“欢心”的。
2、善于以小见大
如果仅局限于“小”,文章就显得平淡无奇,没有深意。只有小中见大,才能发人深思,引人如胜。
所谓以小见大,即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写小的事情,表现大的主题。这种手法,往往通过对具体、平凡的小事小物和有关细节材料的叙述描写,并加以适当抒情议论,以阐明大道理,揭示深刻的社会意义,以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于细微处体现伟大的精神。如《琐忆》等,都采用了这种写法。
篇18:叙事作文写作指导
叙事作文写作指导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我国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话,说自己的话……”强调的就是作文要讲究“真实”。
因此学生如果写自己有感受的事,就容易写得生动、活泼、具体;如果写自己不熟悉的事,即使费了9牛2虎之力,也写不好。这是什么道理呢?文章是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文章的材料必须来源于人们的生活,没有人们的工作、学习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就没有文章。我们写作文就是要把自己周围的事,周围的人,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下来。写作文不是做算术,有了一道题,运用几个公式套一套,就可以做出来。写作文必须要具备材料,写自己感受深的事,就能“表”我们自己的“情”,“达”我们自己的“意”。
可是,有些同学往往不理解这一点,许多有感受的事放着不写,偏偏去写道听途说的,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这样写成的作文,还有什么真情实感可言呢?由于写的是缺乏感受的事,因而语言也是一副“大人腔”,缺少我们自己应该有的童趣。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学生进行以真实生活为题材、以生活的需要为目的的写作练习,写自己感兴趣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如写写日记、周记、随记、书信、读书笔记等,自己选题,自由发挥,放手写作,畅所欲言。练笔先从自己写起,从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写起。这种大量的持续的作文自主练笔,既记载了真实生活,又有助于学生良好写作习惯的养成。
选择材料要新颖
写叙事的文章,选材是关键的一步。挑选材料时,不能“拣到篮里就是菜”。我们在生活的事件与生活现象中选取材料时要注重新而别致,这就是指选择新颖的材料。
平时,我们注意观察,积累写作材料,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我们小学生写作文,就应该写自己的生活。我们少年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耳朵去听,时刻观察、用心体验,往往就会发现我们身边发生了许多新奇的事、新奇的现象。这些会引起我们特别的`注意、特别的思考,只要我们把注意现察的许许多多新鲜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材料,写到作文里去,寻求新的立意就能写出新颖的、有深度的作文。
1、要写出一个“新”字来。
捕捉身边的事物时,关键是看能否反映个“新”字,即过去所没有的、新近才发生的变化,写文章时一般就从这个“变化”入手,再去探究这个变化的原因来。
2、要写出新意来。
捕捉身边的事物时,要留意写出事物的新意来。可以以小见大,从身边的小事反映时代前进的步伐,可以从一种事物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善良的人性等,还可以从不起眼的生活琐事中观察思考,产生新的发现、新的感受。这样的材料平中见奇,也不失为新颖的材料。
中心要明确
我们都知道,一篇好的叙事文,必定有一个明确的中心,也可以说是文章的立意。立意,就是在下笔之前先明确写作意图,确定主题。从我们平时的经验来看,文章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作用的强弱,衡量的关键,主要看中心是否明确。因此,确定文章的中心,是叙事的根本。
文章的中心如此重要,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叙事有中心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篇文章思想要健康正确,主题要明确集中,立意要深刻、鲜明、新颖。在叙事时,我们要善于从事件的表面揭示其蕴含的科学性、哲理性或事件的社会意义。小中见大,平中见奇,从平凡、不显眼的事件中揭示其不寻常的思想意义。其次,我们还要明确,我们所写的记叙作文不是为记而记,而是有感而发,有悟所写。所感所悟就是叙事的中心,写作时要注意把它贯穿于全文之中。最后,在阐明我们的观点时不要生搬硬套、削足适履,而应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一般来说,点明中心在文章的结尾较多,因为这样从记叙事情到引出意义,比较自然,有时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时,中心在文章开头,也就是在记事之前先点明意义,让读者有一个心理准备。两种方式各有所长,但不管怎样,点明中心都要自然和谐,不能为套中心而强发议论,大呼口号。文章的中心就像人的灵魂,在叙事时,一定要有明确的中心,要以中心意义为线索贯穿全文。
把事情经过分步写具体
我们已经知道了叙事文章的“六要素”,可在作文过程中,我们不能像问答式一样,把“六要素”讲完就算。这样的文章,读来是不吸引人的。在“六要素”中,“经过”是事情的主体,要分几步写清楚。每一件事情的发展一定有它的先后顺序,我们在写作前,一定要考虑清楚事情的发展过程,有关内容要写得细致、清楚,这样,把事情的发展过程写具体了,一件事就会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读了以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写作的目的才能真正达到。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一步一步写具体事情的经过呢?首先,我们可以找找事物的规律。虽然有些事物比较纷纭复杂,不很容易认识清楚,但它总有一定的规律。了解了它内在的联系,知道了它的因果关系,写起来就比较具体了。其次,观察要仔细。人们每做一件事,会有许多动作、神态、语言上的表现,我们要善于现察,了解特点,抓住特征来写。另外,我们在仔细观察的过程中加以适当的联想,使文章就像一株繁茂的大树,既有突出的主干,又有婆娑的树叶。这样,就能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了。
写清事情的“六要素”
叙事就是叙述事情,就是以书面的形式把一件事情说清楚。因为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为了让别人看明白你写的事情,我们必须在叙事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是指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就是事情的“六要素”。记得一08世纪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把一件事情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情说清楚了。可见一个人说清楚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写清一件事情的“六要素”,这是最起码的基本功了。
一般来说,要写好一篇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写清这“六要素”是少不了的,但并不是每篇文章都要写明“六要素”。个别要素,有时虽在字面上不显示出来,却隐含在文章中,也是可以的。
写作过程中怎样来安排“六要素”呢?可以说,没有统一的格式。较多的是先交代时间、人物、地点,然后再逐步写出起因、经过、结果。但有时也可以变化,应根据写作时的具体情况而定,不拘泥于一种格式。
篇19:中考作文写作指导
我觉得,在写作材料的选择上,你应该写那些通过你的眼,通过你的耳,通过你的手的触摸,且有了点认识和思考的生活,而不要让你笔下的“生活”游离了真正的生活之外。
下雨天送伞,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别人写出了别人的真实感受,你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写了,肯定写不出你的真实感受,你写的是别人的感受,就不真了,不能写。
坐车让座,在你生活中发生过吗?你当时最真实的感受究竟是什么?你要把你当时最深切的感受。
我昨天在地铁上遇见的让座的事情,我有了我的真切感受,因为在我们这节车厢里,我是年龄最大的,我的满头白发应该也很耀眼的;且我没有坐在爱心专座上;且我还咳着;且我路途也远,要到终点站才能下车;且我也是非常非常的疲惫。但一个十来岁外地来上海游玩的小姑娘,上了车后累了,她需要有个座位,没有座位,就想躺在地下休息——也许他们是第一次来上海,很想利用周末,把上海能看的风景都看看,能逛的商场,都逛逛;且她和我还有好几个人的距离。车行一站,有个小伙子要下车了,就在孩子的妈妈招呼女儿过去坐下的档口,有一双年龄在30来岁的`成年男女,挤开了孩子的妈妈,同时去抢那一个座位,最后,好像是“女士优先”,男的知趣地,也只能悻悻继续站着,女的很得意坐到了座位上(她坐下的时候,还看了我一眼,我写不出她的眼神到底是带着什么,反正她就这么看了我一眼)。小女孩的妈妈一脸的无奈。我站起来了,给他们说,你们坐过来吧。我是很懂上海坐地铁的“人情世故”的,我要等到小女孩坐过来,我才敢离开,否则我让出的座位,很可能被那些虎视眈眈之徒抢了去。
孩子坐下来了,小女孩的妈妈让小女孩说,“谢谢老爷爷。”孩子乖乖地说了一句:“谢谢老爷爷。”我满足地离开了座位。我不知和我一节车厢的那些年轻人,当时听了“谢谢老爷爷”会有怎样的感想——其实他们不可能有什么感想的,因为我看到那些年龄和我差上一辈的年轻人,依然在手机上玩着游戏。坐在爱心专座上的年轻人,或假寐,或手机,还是和我让座之前一样。
这个材料,我去写让座,我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我应该可以写的生动可感,因为我亲身经历了,我要写的也不是我是一个懂礼貌的人,我会把让座的场景描写下来,我会思考我们天天教育学生要懂礼貌,要尊老爱幼,要做好事,在今天的地铁箱——这样一个特殊的生活空间中还有没有意义;思考,哪怕我们有一点点爱心,我们也不会挤占给老人孩子留下的“爱心专座”(我不坐,我也告诉我家那个已经长大的孩子不要坐)。
我思考……
我思考……
我思考……
……
我有很多很多思考,只是因为我亲身经历了,我有我的实在的感受。
上面我经历的事情,在上海天天发生着,每个学生应该也都有过我昨天的类似的经历。但一到写作文,我们很多学生感到没有材料可写了,于是,去写人家看见的,去写人家听到的,去写人家的感受。人家的总归是人家的,你写人家的,于是,你的文章失去了自己,你都不在你的文章里了,你被你的文章吓得跑出来了,你写的东西怎么能让别人喜欢?
★ 初一有作文
★ 心愿作文500
★ 晚安计划
【《月亮的心愿》作文写作指导(整理19篇)】相关文章:
《月光曲》教案2022-07-11
我知道奋斗会让我完美-奋斗的作文550字 六年级作文2022-11-13
初一心愿作文2023-03-01
写景作文指导:如何做到“情景交融”2023-05-29
初一关于心愿的作文怎么写2023-11-21
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反思2022-08-11
我有一个酷姐姐作文2023-10-16
《太阳的颜色》说课稿2023-08-03
初一心愿主题作文2023-06-18
九年级我的心愿作文600字2023-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