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班主任之道」人和篇(推荐9篇)由网友“蜡笔鲷鱼烧”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戏说班主任之道」人和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戏说班主任之道」人和篇
「戏说班主任之道」人和篇
在《孟子公孙丑下》中有一段讲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话,至今脍炙人口,耳熟能详。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孟子的意思是说,天时不及地利重要,地利不如人和重要。“人和”之所以最重要,是因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当一个人拥护他的少到极点,也就是说他的盟友都叛离了他;当一个人拥护他的多到极点,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都会支持他。这样就造成用绝大多数支持他的力量,去和那个连盟友都叛离的人去斗争的局面;合乎道义得到绝大多数人支持的人并不一定用武力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如果用武力的办法,那一定是战无不胜的。 这段话讲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系,尤其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事实的确如此。我们说地利非常重要,但是占据崤山、函谷关之险的秦国仍然迅速亡国;长江天堑也不能帮助南宋政权遏止元军的攻势;红军长征一路上历经多少艰难险阻,而最终靠自己不懈的努力胜利到达陕北。 在各行各业中,人永远是第一因素,人是第一生产力。而“和”的思想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 “和”不是盲从附和,不是不分是非,不是无原则的苟同,而是“和而不同”。“和”的思想,强调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体中,不同方面、不同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异相合、相反相成。 “和”的思想反映了事物的普遍规律,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其内容。现在,我们所说的“和”,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蕴涵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 班主任的工作就是与人打交道的。如何创造一个“人和”的环境,成为一个受学生拥戴的教师,是每一个新班主任必须面对的最重要问题之一。一些班主任不重视“人和”这个要点,只知道抓教学,而不顾学生感受,殊不知水能载舟已能覆舟,学生心中积怨日深,有朝一日爆发出来,便是班主任下课之日。因此,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必定也是一名“人和”的班主任。 人和的班主任是有威信的。威信并非凭空产生,是要靠自己树立起来的。许多班主任因为被崇拜,所以有威信。受崇拜的原因很多,假如说这个教师长得很好,天生就是俊男靓女,一定受到学生欢迎,学生是喜欢长得好看的教师的,年龄越低的学生越是被教师的外表吸引。到了高年级,教师的学识相对就更显得重要一些。一个专业功底很好,学生问不倒的教师无疑是受人尊敬的。尽管教师的外表依然重要,但是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对教师的注意点会发生由外而内的转移,因为学生年龄大了,思考问题的深度也就增加,教师的内在素质也就取代外表成为最吸引学生的因素。因此,即使一名班主任没有靓丽的外表,那也没有关系,他可以不断修练内功,靠实力取胜。 班主任平时教育学生的话语一定很多,但是假如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不到,那么事情就很麻烦。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能带零食来校,可是如果学生在教师的办公桌上看到一大堆瓜皮果屑,学生会怎么想?他们会觉得这个教师是表里不一的。以后这个教师再有什么规定他们便会嘴上答应,心里却不服气。因此以身作则对班主任就显得太重要了,言教不如身教,良好的身教是树立威信的最好办法。 公正是学生们所看重的另一项教师的品质。在教师眼中,所有学生都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对他们要一视同仁,不可以对成绩好的学生心存袒护,而对成绩差的学生抱有偏见,这样学生会很难摆平。教师赏罚分明,处理问题得当,学生犯了错,也会心甘情愿接受处罚;反之,即使是表扬奖励学生,学生若觉得不公正,照样会很不满意,牢骚满腹。不公正的'教师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人和的班主任是有亲和力的。亲和力并非来自于天生,而是依靠后天习得。教师要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说话语气,在和学生说话时有没有太过生硬或语速过快的现象?有没有耐心倾听学生讲话的习惯?教师脸上是不是常有笑容,这种笑容是不是自然,发自内心的?可以对着镜子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具有这种外在的亲和。 内在的亲和表现在教师的包容心上。学生犯了错,教师是以一种善意的态度去帮助学生,还是恶狠狠地责骂学生?学生表现不佳,或进步不明显,教师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学生,还是很不耐烦地批评学生?此外,学生犯了错,教师的批评是否是站在学生立场上,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了?包容心同善良的品质一样,应当发自于教师内心,而不是虚伪做作的。 对学生的尊重同样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和。学生到教师办公室,教师拉一个椅子过来让学生坐下来,一个很小的动作就让学生倍感亲切。师生平等的思想不是在口头上说的,而要付诸行动,教师不是以一种强加于人的姿态与学生沟通,而是事事体现民主、平等的原则。学生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有有理有据,也会得到教师的支持。 人和的教师是善于和学生作情感交流的。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非常重要。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人性的弱点,他们虚荣,自尊,爱听好话,不爱听批评,他们希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处于成长期的他们情绪很不稳定,总体来说,情感较之理智更能决定他们的行为。因此,与其用道理来影响学生,不如用情感。情感更有效。 有教师在给学生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忍不住感动了,眼眶里充满了泪水,这种真情流露一下子震撼了学生。尽管该教师平常比较严肃,但是那一刻,学生们看到了真实的老师,他们喜欢这样的真实。师生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多年以后,学生还记得那节课,老师读的那篇文章。学生犯了错,教师不是直接批评,而是惋惜地叹口气,露出无限失望的表情,这种失望对学生的震撼反而更大,学生甚至希望教师骂他一顿,这样他的心理反而会好受一些。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经常地表扬学生,不要吝惜自己的溢美之词。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一句赞美的话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受到教师表扬的学生不但会更加充满动力,也会对发出赞美的人心存好感,人是一个奇怪的动物,只要你对他好,即使你是一个坏人,他也恨你恨不起来,更何况你是一名教师,是一个大大的好人呢? 此外,教师还要抓紧每一个机会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的日子里都有快乐的时候,不快乐的时候,有顺心的日子,不顺心的日子。在学生情绪低落需要关心和帮助的时候,教师如果能够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学生一定会心存感激,从而在以后的日子里努力表现加以回报。对于教师来说,收买人心也好,关爱学生也罢,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威信、亲和、情感的交流这三者相互补充,相互依靠,缺一不可。威信使学生对教师敬重,亲和使学生对教师不会敬而远之,情感像一根纽带,把教师与学生紧紧联系在一起。当一名教师可以如数家珍般地说出班级里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征;当教师一看到笔迹就知道这是出自哪位学生之手;当班级里发生了事情,教师不用调查依靠观察和平时的了解就对肇事者心中有数;当教师一进班级,就能感觉到学生情绪的细微变化;当学生对教师衷心爱戴,在毕业的时候与教师难舍难分痛哭流涕的时候,这个班主任还能不成功吗? 除了拥有学生的无限信任和爱戴外,人和的班主任还应当善于处理好与同事以及家长之间的关系。同事之间的关系要遵循“合作大于竞争”的原则。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千万不能跟劳动模范搭班,这话虽然初听不合常情,却也颇有道理。如果教一个班级的教师个个都是劳动模范,那么最苦的可能就是学生,此外,教师之间的关系也会很紧张。学校的领导比较喜欢业务能力过硬同时也能很好与人相处的教师。千万不要以为你所教的这门学科是最重要的,对学生来说,他能在他所喜欢的学科上获得发展,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在一门学科上获得好成绩,其他学科一塌糊涂,那样或许是你的成功,但却是学生的灾难,也是其他教师的灾难。好的班主任不是指对自己教的学科负责,而应关心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状况,他应该很好地协调各门学科之间的关系,在必要时助需要帮忙的任课教师一臂之力。这样才体现班主任的广阔胸怀。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家长对教师的印象绝大部分来自于学生,如果学生喜欢这名教师,那么家长也会喜欢教师,如果学生回家一直讲教师的坏话,家长断没有喜上眉梢的道理。班主任在与家长的接触过程中也要体现尊重的原则。要能够体谅他们的难处,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对子女期望高却常常无能为力,束手无策,他们常常会表现出对教师无限依赖无限信赖的态度。教师要珍惜这样的信任,要谨记这样一个原则:学生没教育好,先反省学校和教师的问题;学生取得了成功,先把它归功于家庭的熏陶。教师的这种姿态必将获得家长的尊敬和配合。 战国时商鞅虽有天时地利,成功实施变法,但由于在变法过程中没有考虑人和,最终导致车裂之祸。现代社会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执政党都把民众的支持看作是成功执政的基础,比如美国媒体就经常更新总统的支持率,可见人心向背,事关重大。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轻视人和不重视人和,都将付出惨重的代价。篇2:「戏说班主任之道」个体篇
「戏说班主任之道」个体篇
班主任号称最小的“主任”,好歹也是个官。既是官,就得管。管什么呢?管两样东西,其一,个体;其二,集体。其实集体也是由个体组成的,只是,形成了集体之后,身处其中的个人行为与单独的个体多少会有一些不同,因此,对集体的管理需有一些特殊的方法。不过归根结底,班主任做的是人的工作,与个体学生一对一地过招是基本功,这一关过不好别的说什么都是白搭。 许多班主任,尤其是年轻班主任,带班伊始,雄心勃勃,热情万丈。制定出一系列治班方略,定要烧他个三把火。可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要碰到阻碍与挫折,该老师勇气可嘉,提刀上马,不退反进,试图凭一己之力,强硬攻之。不能不说其热情不好,也不能说其目标不对,我们绝不能够否认老师的谆谆育生之心。但是,强攻通常不是一个好办法,学生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弄的不好,学生反弹起来,老师可就要刀折马翻,铩羽而回了。具体表现为校长那里接到大量学生与家长的投诉,到了这一步,此班主任的地位已岌岌可危,自身难保了。 许多老师想不通其中的道理,觉得自己明明是为学生好,对学生严格要求,为什么学生不理解,还要怨恨老师。难道不管学生、放任自流就是好的做法,就是受学生欢迎的策略吗?非也。我们说,班主任工作的第一个原则是自保,自保第一。连自保都谈不上,何来效果?要改变一个人,首先得让他接受你,他接受你了,你的教诲他才可能听的进去,他才可能在你的影响下发生改变。青少年学生思想不成熟,情绪更不稳定,在理智与情感的较量中他们常常屈服于情感。因此,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当他面对班级里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时,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情感上接受自己,换句通俗的话来说,班主任要善于笼络人心。 古代皇帝便很注重收拢人心。唐太宗李世民一直重用李蓿临死前,却故意将其判罪戍边,暗中嘱咐儿子在自己死后立即赦免李蓿以收其心。这是古时老皇帝传位时让小皇帝顺利使用老臣的常见套路。那刘备刘玄德文武都不咋的,这从学生玩的游戏卡中就可以看的出来,但是他可是笼络人的高手。不说三顾茅庐感动诸葛亮出山这一奠定后半生基业的力作,单说在长坂坡,赵云舍命救出阿斗,刘备却假意将阿斗摔在地上,嘴上说:险些折了我一员大将!这就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境界。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觉得自己很有才能,可是却得不到领导赏识,怀才不遇。而另一些人,明明好像没什么本事,却升得很快,有些人甚至能够身居要职。有才能者觉得非常不公。可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切标准,碰了无穷多次钉子,还不会做人,还要怪罪这个世界,只能说他是无可救药了。其实,人际沟通是一项最重要的才能。卡耐基说,现代社会中,成功者只有10%靠的是专业能力,另外90%靠的是人际交往的能力。有一些人很善于处理各种矛盾,能在各种人际漩涡中巧妙周旋,不轻易得罪任何人,这其实是一种有才能的表现啊!这样的人,常常能笑到最后。 明白这个道理,班主任就知道,新官上任第一件重要的事情不是整顿班级面貌,不是处理问题学生,不是马上显露政绩,而是想办法和学生处理好关系,尽可能笼络人心,让他们接受你,喜欢你,尊重你,爱戴你。和学生的关系搞好了,后面的工作想不顺利也难。 对于每一个单独的个体来说,班主任要赢得其心都要采取一些不同的方法,但是,普遍适用的方法还是有一些的,以下试说明一二。 第一,要做一个心地善良的人,让学生感觉你是真心诚意为他好。正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间长了,学生看的一清二楚。有一些教师自身修养很高,爱学生的感情是从心底里发生的,这样的教师极受学生爱戴,大家不难理解。反之,心地不正,动机不纯,人格上有瑕疵,这样的老师,便很难赢得学生的尊重了。 第二,有人会说,师德高尚之人毕竟只是少数,一般人很难达到那种师德标兵的水准,如之奈何?不要着急,单独的个体常常会有不理智的行为,可以为我们所乘。那就是,对某一个学生表明你喜爱之情,可以赢得其好感。这样做的结果是,即使你这个老师个人是有缺点的,但是这个学生依然会维护你。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比如说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故事,美丽女子爱上罪犯。罪犯确实是犯了不可恕的罪行,女子也知道,可是罪犯对美丽女子却是真心的,女子于是无法理智行事,而备受感情煎熬。我们亦是如此,即使有一个人大家都不很喜欢,但是我却可能和别人观点不一样,原因是这个人对我还不错。学生更不例外了。 第三,假如有些学生你实在喜欢不起来,怎么办?这个当然跟你的个人功力是有关系的。功力高超的教师,可以“昧着良心”行事。即在他很不喜欢一个学生的时候,也可以表现出很喜欢他的样子。这样时间长了,也许那个学生真的就表现的讨人喜欢了呢!可是,如果确实有些学生本质不好,让人讨厌,那也要注意,不要轻易地当众批评他。最好能够当众表扬他。对某一个学生作当众表扬是一种非常好的笼络人心的技巧。当然这种表扬是实事求是的,并非无中生有。比如,本来是你安排学生做的一件事情,学生做好之后,你却大加赞赏;比如,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特长的'一面,创造一个让他当众展示特长的机会,然后自然而然加以奖赏;再比如,某一个学生在其原来基础上稍微有了一点进步,教师马上加以肯定。只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要找到表扬学生的机会太容易了。 第四,教师不妨适当施以一点小恩小惠。有一些教师常常备有一些糖果之类的零食,学生若是做了一件让教师满意的事情,则奖励之。说实话,那个糖果并不值钱,在家里面,可能学生还不一定喜欢吃。但是在学校里就不一样了,特别是作为教师的奖赏,再普通的糖果学生也会吃的津津有味。这是吃的一面。学生身体不好,教师不忘作一些贴心的照顾;学生情绪低落,教师不忘说两句贴心的话语;学生碰到困难,教师不忘适时地帮上一把。这些细微之处,正是收买人心的好机会,每一个教师碰到这样的情景都千万不要错过,错过即是傻帽。 第五,与个别的学生时不时地作些一对一的谈话也是极其重要的。谈话务必要平等、亲和,大家面对面坐在一起,作比较深入的交谈。这样的谈话,教师最好能有情感投入,比如说,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学生的信任与欣赏啦,对学生的期望啦,最好能说到一些细节,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一直在关注他的。通过这样的谈话,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重视与尊重,从心理上会与教师拉近距离,有些学生以至于自己感觉成了教师的“心腹”。既成了心腹,当然死心塌地为教师效力了。教师若能够把班级每一个学生都笼络成自己的“心腹”,那还不高枕无忧吗?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情感更为重要。说的难听一些,哪怕你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只要会笼络,也可能赢得天真无邪的小孩子们的喜爱与尊重。到了高年级,学生的判断能力逐渐增强之后,教师的情感仍然是很重要的一种手段,但是教师更要重视自身素养的提高。尤其是对于高中生来说,如果教师能有一两手绝活,学生是会很佩服的。比如某些语文教师看的书非常多,知识很渊博,有思想的学生便很愿意与这样的老师探讨人生道理,每一次都觉得很有收获,这个学生对这个教师的崇敬便是无可动摇的。 在教师与学生的日常相处中,不破坏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应该是班主任所有工作的基本立足点。因为推行一项制度而与学生的关系弄僵,其实得不偿失。要说明的是,笼络学生与讨好学生是不同的。讨好学生有可能会有一时的效果,但是时间长了,教师的权威丧失,反而得不到学生的尊重,教师对学生的爱成为廉价商品,不为学生所珍惜。反过来,一名严格的教师表现出的宽容与信任更显得珍贵,更让学生感动。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班主任的重要程度再怎么估计都不过分,把它当做班主任首先需要认真经营的目标,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一项始劳终逸的工作,值得所有的班主任为此倾尽全力。篇3:「戏说班主任之道」势篇
「戏说班主任之道」势篇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是《孙子兵法》第五篇《势篇》中的观点。意思是,凡是作战的人,都是用正面交锋,用奇兵制胜。 奇与正看起来是相反的两方面,但其实正是符合事物本来的规律的。奇正相生相成,互相映衬,互相补充。对将军来说,它是作战的法宝,对教师来说,它同样也是工作的利器。 教师平时做工作,一定是要以正面的态度面对学生的,常规工作、常规方法不可缺少。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大量现有的规章制度、常规固定的做法都是“以正合”,这是我们的基本功,是必须做好也是能够做好的。但是,要想使工作达到好的效果,则不能因循守旧,不能受旧有思维的限制,要想出一些出人意料的方法,出奇制胜。用现在时髦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要会创新。 “以正合”要求教师要做好常规工作。没有常规工作哪来的“奇”?教师要建立班级的规章制度,为班级发展打下一个合理的框架。既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又对学生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学校的课程设置、班干部队伍、班级日常管理、每天的作息制度、校园和班级环境等等都是一旦定下来就相对比较稳定的东西,它们对学生潜移默化影响很大,班主任一定要注意在这些方面下功夫,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受到影响。 “以正合”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有些教师,也发挥民主,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而忽视了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在班级工作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扬民主,但是也需要一定的集中,不能什么事情都由学生说了算,以至于对班级不闻不问。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该表扬的要表扬,该批评的要批评,赏罚分明,张弛有度。在碰到大是大非的问题时,教师能迅速表明自己的态度,而不能采取躲避、忍让的态度。对于班级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有直面的勇气。对于一些班级中不良的倾向和不好的苗头,教师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 “以正合”要求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做思想工作。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思想问题,教师不是任其自生自灭,而是正面迎上去,及时地给予辅导和帮助。大道理是必须要讲的,但是要讲得生动,要讲得让学生容易接受,能听得进去。讲道理的方法很多,最有效的办法莫过去通过讲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了。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故事中寓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故事是一个载体,通过故事这个载体,道理会更容易被人接受。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是无原则无节制地批评,而是以理服人。善于讲道理的教师一定是能够让学生心服口服的。 “以正合”要求教师要善于以情感人。情感是人世间永恒的东西,在学生面前,教师能够敞开自己的心灵,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并且用自己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情感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人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学生更是如此。做学生的工作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情感变化,同时能够不断调整自己的情感,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成功的教师尊重学生的情感,但是也能改变学生的情感,并且善于创设适当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对于学生的不正确的情感,教师应有能力加以引导,使学生及时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以奇胜”则是攻心为上的需要。孙子曰:兵者,诡道也。学生工作虽然不应也不需要使用阴谋诡计,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总是用老一套的方法去做思想工作,时间长了学生要厌烦,如果经常能使用一些“奇招”,往往能收到“奇效”。 “以奇胜”是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的。教师如果一张口,学生就知道你要说什么,教师说的内容还有什么意义?我们做学生工作,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道理学生都懂,可就是记不住,事到临头还是要犯错,对于这样的学生,你再对他讲大道理是没什么用处的。即使讲了,他也可能不会认真去听。相反,教师别出心裁,想出不一样的方法,必定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把旧的道理用新的形式表达出来,会让学生对这个道理有新的认识。 “以奇胜”是有效的'工作方法。我们上课也好,做学生工作也好,常感觉效率低下,跟学生讲的东西讲了无数遍,可是还是有学生不能做到或忘记。有时我们忍不住要罚学生,为的是让他印象深刻。但是罚是有副作用的,必须谨慎采用。既然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那么为什么不出奇制胜呢?用学生想不到的方法,给学生一个鲜明的刺激,学生可能很长时间都不会忘记,教师的目的也达到了。何乐而不为? “以奇胜”要求教师要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学生是很聪明的,他们也会经常地作出判断,他们也会时常揣摩教师的意图,从而制定自己的对策。比如说,学生犯了错,总是心中惴惴不安,他们等着接受批评,但是也想好了很多借口,教师如果知道学生的这些思想活动,不是一上来就批评学生,而是从其它角度入手,出乎学生所料,反而更能收到效果。反过来,若是我们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学生已经有了准备,做好了思想防线,教师用常规方法就很难攻破了。教师就是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让学生准备不充分,无以应对,从而一举获胜。 “以奇胜”要求教师要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学生对教师的观察可谓入微,教师的每一丝细小变化都逃不过学生的眼睛。教师进教室上课,如果脸上挂着笑容,那么这节课学生必定会稍微胆大一些,因为他们知道教师很高兴;反之,如果教师寒霜罩脸,学生自然噤若寒蝉,不敢轻举妄动。当然我不是鼓励教师不苟言笑,只是要说明一个道理:太容易被学生摸透的教师很难在学生中有威信。出奇制胜的教师是不会轻易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真实意图的,否则谜底揭开之时,就没有好的效果了。 战术不过奇正两种,但是奇正的变化却是无穷无尽的。有时候,奇就是正,正反而是奇,个中变化,很难用言语说清楚。奇正如何搭配,则要看“势”了。激流飞下,能够冲走石头,这是由于迅猛的水势造成的;鸷鸟急飞猛扑,毁骨折翼,则是因为没有控制住势。奇是一种势,正也是一种势,当奇正搭配对比实施时,这种势的力量会格外强大,就如同拉满的大弓一样有力。善于控制势的人,与千丝万缕之中,游刃有余,进退自如。他善于审时度势,善于做形势分析,他知道,何时该正,何时该奇。 高明的教师,能够出奇制胜,当水落石出之时,结果虽出意料之外,但细细思之,却在情理之中,这便是“以正合,以奇胜”了。出人意料又符合情理要求教师“正”的工夫要熟练,“奇”的工夫要精湛。奇正搭配,运用自如。 有一位教师说起她初中的数学老师,那是个老太太。关于这位老师,她有一件印象最深的事:老师有一个圆规,她曾经告诉全班,这把圆规陪伴了她的整个教学生涯,虽然现在有很多更好的,但是她从来没有换过。后来有一天,一个调皮的学生不知道怎地,把圆规弄坏了!老师当然很生气,但是她没有批评那个学生,而是自己拿着圆规在那里生气,甚至上课了都没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全班寂静无声,谁都不知道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那个学生先忍不住了,他站起来大喊:“你生气就骂我呀!这是干吗呀!”说完就冲出了教室。大家都愣在那里了,有几个同学要去拉他回来给老师道歉。你猜那老师说什么?“让他去吧,他在气头上,一会就好了。”语调还是一样的平淡,接着就开始讲课。真乃神人也!后来那个学生给她买了一个特别好的圆规,老师起先不要,他就说老师不要就是不原谅他,老师只好收下,但是她说,她还是用修补好的那个圆规,因为那是她一生的财富,而这把新的,她会好好珍藏。从此以后的数学课上,就再也没有一个同学说闲话开小差了。 在这个故事中,老教师的“奇”并非有意为之,只是本性所然,但是由于其他教师的“正”反而衬出了她的“奇”,结果这件事情给全班同学留下深刻印象,对所有学生尤其是当事人产生很好的教育作用。以至于许多年之后,当年的学生仍然记得这位老教师,仍然记得这件事。 当然了,我们所主张的并不是这种“瞎猫碰到死耗子”式的“奇”。这样可能偶尔有一次奏效,但是大部分时候就没这种运气了。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学习学习再反思,出奇制胜的招数只能是有限次,学生一旦适应了,原来的“奇”就不再是“奇”了,就得换别的方法了。 要说明的是,奇正不过是我们处理事情的两种方法而已,其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把事情做好。绝对不可以为“奇”而“奇”。有时候,必须要义正词严,正气凛然;有时候,必须要出其不意,迎头痛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切标准,奇正策略是否正确必须依*效果来检验。奇正作为手段和方法,脱离了具体事情本身就无法判别其优劣。我们认为,符合形势顺应形势的做法才是好方法,产生良好教育效果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为“奇”而“奇”只会弄巧成拙。 最近看到一则短消息,非常有趣,是这样的:忙碌的生活,很容易消磨一个人的热情,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所以偶尔也要停下脚步,认真地想想……是否该去尿尿了。 短消息是最近几年出现的新的产业,果然是以奇取胜,不同凡响。所以当我们日复一日地工作,面对着同样的学生,教着同样的内容,讲着同样的道理,我们是否偶尔也要停下脚步,认真地想想……是否该有些改变了。 以正合,以奇胜,我们便能够给不变的生活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平凡的思想产生震撼的效果,我们便能够促使学生思考,在思考中认识,在思考中提高。篇4:「戏说班主任之道」地利篇
「戏说班主任之道」地利篇
天时通常指大环境,乃天下大势也,地利则指的是小环境,指我们所处的周边局势。古代战争特别重视地利,因为那是战争的特点是短兵相接,因此地形可以作为重要的屏障。战国时,秦国据崤山、函谷关之险而消灭六国一统中原;三国时期,孙权凭长江天堑,刘备依蜀道之难,与曹操分庭抗礼;东晋、南宋也是乘地利之便,与少数民族政权划江而治,偏安江南。 地利不仅仅体现在地形,还体现在“地气”上。比如曹操大军兵败赤壁,孙刘联盟固然是主要原因,北方军士不习水战,并且长时间在南方生活,水土不服而多生疾病也是一个因素。诸葛亮在平定南方部落时,士兵在泸水几次受瘴气之毒,皆无功而返,后来费了好大的力气才降服孟获。马谡之兵败街亭就是因为不懂地利,让老道的司马懿一招击中要害。可见,地利是影响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天时不如地利,掌握地利的一方更掌握主动权。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易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孙子兵法》对于地利也特别注重,其中第十一篇《九地篇》专门论述在不同的情形下如何利用地形作战的原理。可能有人问了,班主任的工作和地利又有什么关系?别着急,听我慢慢道来。 一个习惯于在教室内上主课的教师,如果有机会到室外给学生上一节体育课,会是另一番感受。假如说这个老师在教室的课堂里能够把纪律控制得很好,那么在操场上,他会发现相同的学生是很难控制的,这便是地形的作用。同样的,一名体育教师可能在操场上把学生的广播操指挥得井然有序,但是让他带学生的一节室内自修课,纪律却可能很糟,也是由于地形的变化。有时候,学生在不同的老师面前表现绝然不同,在家里和在学校里的表现迥然相异,并不是学生变了,而是他适应环境的结果。因此,想成为一名成功的班主任,地利的原理不可不察。 学校里的建筑物,乃至一花一木等硬环境都可以产生教育的动能,都是地形。同时,学校的文化氛围以至于一个小小教室作为软环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更大,它们理所当然是地形的一部分。甚至于对于其中的一个学生来说,其他学生的兴趣爱好,集体的舆论等也是地形,教师都可以加以利用。 召开全体学生大会不宜在过于空旷的地方。举例来说,要召开全年级学生大会,全年级学生有两百人,但是会场却在一个能容纳千人的地方,那么效果一定不佳。并不是因为地方太大,讲话声听不见,发言可以用麦克风,而是地形不利,没有会场气氛。会场以75%以上的上座率为佳,坐满亦可,但不要加出很多座位,那样热烈有余,反而会显得凌乱。主题严肃的集体大会所有教师应全部到场,坐在班级当中。平时不相往来的班级骤然间坐在一起,并且教师亦悉数出席,学生会产生一种与平时不一样的紧张感,有助于会议效果。许多会议效果不好并不是内容不好,而是地形不佳,譬如你要批评学生,选择的地方却是足球场,学生们连你的话都不一定听得清楚,旁边还有人踢球,你嗓门再大,喊破了嗓子也只能怨自己。 在室外不宜进行深入的个别谈话。教师与学生作个别交谈,应选择安静的场所,但最好不要在室外。室外干扰大,声音嘈杂,人的精力很难集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如在室内来的直接顺畅。当然,教师与学生单独地在校园里走一圈,释放一下紧张的情绪,也是可以的。有时候,就是与学生很随意地散散步,也是一种无声的交流,在一定的场合,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辅助手段。 如果与学生开座谈会,则要尽量创设宽松平等的氛围。圆桌会议是最佳方式。教师可以把会场布置成圆形或近似圆形,圆形的好处是任何位置都是平等的,学生不会有拘束感和压迫感。如果还是像平时上课那样,教室坐或站在前面,面对所有学生,则沟通往往会出现阻滞,学生不会跟老师说真心话,座谈会很容易变得沉闷,不能收到预期效果。 教师批评学生时,居高临下的方式是最佳选择。在教室里,学生坐在座位上,教师站在讲台上,俯视全体学生,辅之以强有力的言语,那种感觉一定不错。个别批评时,有些教师图舒服,自己坐在座位上,学生站在办公桌前,教师须仰视才能看着学生,这不是好的方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学生坐下来,教师站在他面前,这样教师即使不言语,无形中也对学生产生压力。有一个例子,有一位教师就用这样的方式看着学生看了20分钟,学生不堪忍受而最终选择配合教师解决问题的。 教师表扬学生时,不需要对环境有太多苛刻的要求,因为表扬的话学生总是爱听的,不论是在什么地方。表扬的时候如果能够有一些体态的语言,效果可能会更好。比如说,在集体面前宣布表扬的`时候注视着表扬对象的眼睛,冲着他慈祥地笑笑,会让学生感到很温暖。个别表扬的时候不一定那么正式,可以拍一下学生的肩膀,给他鼓鼓劲,如果是小学生,摸摸他的头,他会非常兴奋。但是总体来说,不同的场合之下表扬的效果还是不太一样的。私下里的表扬会让学生觉得温暖,对缓和师生间关系非常有效,是教师拉近与学生之间距离的方式之一;背后的表扬让学生惊喜,学生感觉这是真实可信的,会对教师心存感激;正式场合下的表扬则让学生有成就感,是学生期待和难忘的记忆,尤其是登台领奖,感受台下的掌声,那种幸福人人向往。 在学生群情激愤或比较冲动时,教师要冷处理。学生对学校的评比或班级之间的竞赛结果感到不公,情绪激烈,这时教师一定要非常冷静,不可火上浇油,否则浇旺的火还得教师自己来灭。个别学生也有可能突然间很冲动,有失控的可能,如教师批评不慎,学生觉得冤枉,与教师当面顶撞,此时教师不可与其纠缠细节,而应避其锋芒,万不可大怒,失了身份一直理论,此事要记住一句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待其冷静下来再与他计较也不迟。学生做了冲动的事情教师如果处理得当,让学生事后从心底里生出追悔莫及的感觉,那么就可以说这个教师成功了。 学生上课无精打采,精神不振作时,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他们。有时候上课,教师发现学生们精神面貌很不好,特别是春天的下午,学生们会有昏昏欲睡的感觉,这时教师要注意授课的方式以及自己的语言,要像一个善于表演的演员,以自己的热情去带动班级的氛围,比如说讲个笑话什么的,如果能引起哄堂大笑,势必会让那些要睡觉的人精神一振,转而认真听讲。 碰到比较活跃的班级,教师可相对严谨一些,以稳定班级氛围,对个别轻佻的学生要及时予以警告,这样便可控制局势。遇到比较沉闷的班级,教师要轻松一些,以激活班级气氛,对少数愿意发言的学生要及时鼓励,以带动整体。 班主任要重视班级的环境建设。首先是卫生问题。许多年轻教师不太善于做这个工作,班级卫生常常一团糟。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非不能也,实不为也。只要重视,总是能做好的。班级卫生工作非常重要,因为它就是学生每天生活的环境,如果整个教室脏兮兮的,班级风气也好不到哪儿去。班主任只要稍微采取一点措施,责任到人,再以身作则加以示范,勤加督促,班级面貌会面目一新的。信不信,到一个原先很脏但是刚刚大扫除后的班级里去,你会感觉神清气爽,心情也舒畅了,人也会精神起来。 卫生问题解决好之后,便是美化了。美化班级一个重要的原则是要发动全体学生,要给学生很大的自主权,让他们选择他们喜欢的东西,班主任把关。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会产生自己是主人的感觉,从而像爱护家一样爱护教室的环境。教师要优先考虑那些有特长的学生,比如说字写得好的,画画的好的,把他们的作品布置出来,注上自己的名字,这样便有了一些氛围。教室四面墙壁上可以利用的地方不要浪费,要以学生的原创作品为主,买来的东西不如自己自己创作的。一次小小作文展,各组自办的小报等等,都是很好的素材。表扬栏要贴在醒目的地方,即使是大孩子也喜欢红星、红旗之类的东西,搞一个积分榜也很刺激。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养花,养草,甚至养两条金鱼什么的。不要怕麻烦,植物与动物每时每刻都会无声地行使教育功能。 建设好硬环境,接下来便是软环境了。要选有能力,在学生中有影响的学生做班干部,好的班干部简直就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班干部成绩差一点没关系,如果学生不愿当,绝对不要勉强,强扭的瓜不甜,他痛苦,你也累。班干部既定下来,就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坚决支持。只要班干部能严格贯彻你的意图,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强有力的班干部好比一个班级的主心骨,他们能够决定班级的舆论,引导学生的兴趣和兴奋点。他们既是重要的地利也会产生地利。 有了好的班干部集体,就可以建设班级的风气了。对班干部要严格要求,要求他们以身作则。要特别关注班级里的活跃分子,相对于那些不太爱说话,只会跟风的学生来说,这些学生对班级氛围的影响更大,教师要花点时间关注他们的行为,要尽可能地团结他们,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方法很多,教师可以依据具体情况灵活机动行事。通常,活动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彼此的沟通和了解。教师要支持和参与这样的活动。有的班级,大家在一起生活几年了,还有人连同学的名字都写不对,这是不能想象的。这样的班级凝聚力可想而知。 在班主任的眼里,所有事物皆可成为地利,能有这样的意识,则有希望成为大师了。真正的大师不拘泥于死的原则,比如韩信攻打赵国,背水列阵,看起来是犯了兵家大忌,致自己于死地,却反而激发了士兵的斗志,结果大破赵将陈余。所以有了地利,还要看我们怎么运用。有教师在上语文课,教师里突然飞进一只小鸟,学生们都被吸引,纷纷观看,教师灵机一动,把这节课改成对小鸟的观察作文课,这就是巧妙利用地利了。另一个课堂,教师想要对一名趴在桌子上的学生进行批评,但是直接点名批评学生情感不一定能接受,于是教师通过观察,转而表扬这名同学的同桌课堂上注意力比较集中,同时却注视那名趴着的学生,这种对地利的理解就不是一般教师能够达到的境界了。篇5:「戏说班主任之道」赏罚分明
「戏说班主任之道」赏罚分明
孙子兵法开篇就讲:“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其中说到赏罚是否分明是一支军队是否有战斗力的重要因素。 历来治军严谨的将领都是非常强调奖赏与处罚的。正所谓军令如山,军中无戏言。三国时,马谡失了街亭,酿成蜀军惨败,诸葛亮终于挥泪斩马谡。事实上,同情马谡的人很多,为马谡求情的人也很多。而且,从全局的角度来说,马谡还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诸葛亮平定南方部落七擒六纵攻心为上的建议就是马谡提出来的,诸葛亮死后,蜀国人才严重缺乏,姜维独木难支,如果留下马谡或许有用。但是,诸葛亮最终一意孤行,没有采纳众人的意见。今天,我们站在客观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马谡到底该不该杀呢?从治军的角度来说,答案只有一个。杀,没有办法。 你只看到了很多人为马谡求情这一面。若是放过了马谡,他日再有将领玩忽职守,导致全军惨败,折损大将与士兵无数,你是诸葛亮,你该怎么办?有了先例,便无法下不为例了。马谡不杀,军纪即乱,此时你再要对别人严格要求,根本就不行了。军纪一乱,部队的战斗力就下降,战斗力一下降,就要打败仗,打败仗可是要付出许多士卒甚至将领的生命的代价的。是马谡一个人的生命重要,还是全军将士的生命重要,诸葛亮是一清二楚的。所以,很抱歉,我非杀你不可,但是,你死之后,你的家人我一定好好照顾,你的尸身我要厚葬。当然,街亭之败,我也有错,我自贬三级,以谢全军。所以,马谡虽然不想死,至死也没有什么怨言。 军队里的事情讲起来是惊心动魄的。为什么呢?因为将领是要让他的部下上战场的。而上战场就意味着有送命的可能。蝼蚁尚且偷生,岂能白白送死?所以,没有外在的强有力的约束,军队是根本没有办法打仗的。战国军事家吴起所著《吴子》一书中,也提出赏罚分明的观点,只是,吴子的思想更为果断:“进有重赏,退有重刑”。吴子强调的是重赏重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说的都是同样的道理。奖励,一定要有物质的奖励,没有一个人是不喜欢物质的奖励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嘛。但是奖励的作用不仅仅是在物质层面,精神的.奖励更重要。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受到他人重视,自己的行为被认为有特殊的重大意义时,人的主观能动性便能够被充分被激发,潜在的能量才能够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和运用。士为知己者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皆是很好的例证。 与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赏一样,也没有一个人是喜欢受罚的。应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怕被惩罚,更不用说是重罚了。军队里重罚的意义已经不是对事件本身的处理了,而是对其他人乃至全军的告诫。在特殊的情况下,惩罚与平时甚至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说,在别的地方开小差,也就是一顿臭骂,在战场的最前线,如果临阵脱逃,可能就是就地正法了,根本不可能跟他讲道理,晓以利害。这是形势所逼。重罚的结果不但要使当事人再也不敢犯这样的错误,更要使其他人不敢效仿。用杀鸡儆猴来描述,是再准确不过了。 有人以为班级管理与治军不太一样,没有必要把这一套搬过来。那时他不明白人的本质。人性的弱点是普遍存在的。士兵如此,学生也是如此。只是,具体操作的时候,在尺度的把握上,我们可以灵活地掌握。尤其是在重罚时,因为我们的对象是学生,所以,我们还必须“治病救人”,不能把犯错误的学生一棍子打死,要给他机会,让他翻身。但是,罚,还是一定要罚的。 生命有两个最基本的范畴:尊重与公正。这也是作为个体的人最需要的两样东西。学生也不例外。尊重自不待言。因为人要过社会性的生活,其生活的美好程度最终有赖于社会制度和社会各方面条件是否有益于人的生活和生长,此时,公正的社会秩序便成为每一个人的追求,公正也成为每一个社会人发自内心的需要。事实上,我们在学生中作调查,他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无论你在哪里作调查,公正这个品质大抵是逃不脱的。 那么如何做到公正呢?太简单了,只要做到赏罚分明就行了。学生工作中的赏罚,可以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可以只赏不罚。赏与罚是相对的两个概念。有时候,不赏就意味着罚,不罚,也就意味着赏了。赏是可以单独存在的,尤其是在不便于或者没有必要实施处罚的时候。对于好的行为的奖赏本身已经是一种明确的导向性的行为,基本上可以起到大半的效果。比如说,对学生做作业的情况,可以每次都表扬一下作业做得好的学生,实际上,对于那些没被表扬的学生来说,也就是一种批评了。 二、有罚必要有赏,重罚必有重赏。罚是不可以单独存在的。只罚不赏很容易激起人的逆反心理,使人抗拒。即使最终也能达到效果,但是,气氛却是压抑的,人的心情也不会舒畅。尤其是在教室雷霆震怒,大为光火之际,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尤其是对着全班发火之时。就算是错误真的很大,要千万要记住,犯错误的毕竟只是一部分同学,还有很多人,他们至少没有同流合污,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对全班发火连这些学生也打击进去是不公平的。因此,我主张,在重罚之前对这些学生要重赏。重赏的目的有二:其一,分化学生,使得中间学生非常容易找准自己的方向;其二,赏罚同时进行,互相印衬,增加赏与罚的戏剧效果,使学生印象更为深刻。 三、必要时改罚为赏。有时,犯错误学生众多,已到了法不责众之境地,无法处罚下去,不如改为奖励那些没有犯错误的少部分同学,这样也能保持公正。另一种情况,由于赏与罚是相对的,而赏是一种积极的方式,罚是一种消极的方式,因此,用赏取代罚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试举一例。学校里举行行为规范评比,你任教的班级表现很不好,于是你在班级里内部进行检查评比,每人满分10分,内部检查,查到一项扣1分。这样做效果一定是明显的,但是,这样做,师生关系可能会受影响。高明的教师会改扣分为加分。每人基础分10分,每次检查,合格者加以一定的分数,然后比较谁的分数高。这样做,无疑更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师生间的关系更为和谐。 四、赏罚要公正。赏罚不明不但是兵家大忌,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大忌。有一些班主任,规章制度定的很好,但是事到临头,有学生违反了,却常常心软。尤其是犯错误的学生是教师喜欢的好学生时,更容易犯此错误。算了算了,下不为例。好,全班同学都看在眼里,下次张三又犯了这个错误,你怎么办?不处罚吧?张三太坏了,绝不能放过他。处罚吧?张三振振有词,他举出上次的例子,觉得教师不公平。这是很常见的例子。从此班级管理陷入混乱。有一些没有经验的教师,在学生中没有威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做到“信”。赏罚不信,做事不公正,学生怎么会尊重你呢?想想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例子吧,该赏的必须赏,该罚的还是要罚。 五、赏罚要坚持“诛大赏小”的原则。这是处理赏罚的一个小技巧。所谓“诛大”,也就是擒贼先擒王。孙武训练女兵,在三令五申之后,吴王的两个宠妃仍不以为然,孙武便下令处斩,女兵骇然,无不听孙武号令而动,此时,孙武对吴王说,即使现在让这些女兵赴战场打仗,她们也不会有所犹豫。我们在处罚学生时,也一定要把事实了解清楚,板子一定要打在为首者的屁股上,否则,处罚便不能服众。而“赏小”,是指要奖励普通士卒。抗金名将岳飞,非常善于治军。军队即使冻死也不拆百姓房屋,饿死也不抢劫百姓,因为如果有士兵拿了老百姓几根麻绳的,立刻依军法处死。但是对于朝廷的奖赏,岳飞都分给士兵,自己丝毫不取。每立战功,都归于将士,自己毫不居功。所以他的军队令出如山,勇猛善战,敌人哀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个例子也提醒教师在平时一定要更多的关注普通学生,尤其是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在奖励时,要更多地考虑他们,而不是那些张扬的学生,这样的奖励,才更有激励作用。 六、赏罚只是外部的力量,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在动机。赏罚是激发、调动学生内在动机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毕竟只是一种外在手段。要使学生的行为长久,教师的要求必须要内化为学生的内部动机。否则,一旦外部的赏罚没有了,一切可能照旧。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成为不败之师,士兵有了集体荣誉感,以成为军队一员而自豪,即使最后没有赏罚,士兵作战仍勇猛,因为他需要捍卫常胜之师的荣誉。同样的,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使学生意识到做一件事不仅仅是因为有赏罚,而是自己必须这么做。这样的教育效果便长久了。 武侯问曰:兵以何为胜?吴起对曰:以治为胜。又问曰:不在众乎?对曰: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我们可以跟学生讲道理,但是,有时候,千言万语抵不上一个行动。老师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吧,赏罚分明、赏罚有信,这是治理班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篇6:「戏说班主任之道」对班主任的认识
「戏说班主任之道」对班主任的认识
从当了教师,就免不了与学生打交道。事实上,学生工作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一个教师,如果连学生都搞不定,这个教师基本不能算是成功的。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学生,的确是越来越难搞定了。 新教师接一个新班的时候,由于大家都不熟悉,所以最初的一段时间基本是相安无事的。通常情况之下,双方都会相互地试探一下。学生有时会有两三个人率先发难,出一些难题让教师解决,如果教师显示出强大实力的话,学生们自然收敛起虚浮,认真对待教师;若是教师被试探出来“营寨空虚”,那么学生不久便会大举进攻,教师很可能一时抵挡不住,迅速败下阵来。 有些教师会选择先下手为强,所谓“两强相遇勇者胜”,如果接手的新班调皮捣蛋的学生比较多,他们会在遭遇战中,振作精神,给学生一个下马威。一些临时代课的教师,通常会做这种选择。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劈上三板斧再说,等到学生探明虚实,早已得胜回营,圆满完成代课任务了。有一些老师则根本不给学生接近的机会,冷若冰霜,从不跟学生拉家常,上完课就走,若有学生溺战,高悬免战牌,不与学生正面接触,不找学生谈心,不暴露自己真实想法,总之,不跟你战斗。你若不守纪律,我不与你交锋,回马便走,你若追上来,旁边自有班主任出来接住与你厮杀。对于一些副科老师来说,这是一种常用策略。 一个班级教的时间长了,师生双方知根知底了,便进入了持久战。有时候教师运气好,会碰到一个比较“弱”一些的班级,学生天生老实的居多,战斗力太差,教师不费什么力气便全部拿下。学生被拿下之后也没有“造反”的念头,学习成绩不一定好,班级工作也不一定突出,然而很稳定,不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教师很省力。遗憾的是,从目前的趋势看,这样的班级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可能有人会问了,在你眼里,师生就是对立面,动不动就交战,你的教育观有问题。我说你错了,教师与学生天生就不是同一战壕里的人。教师与学生之间永远存在着控制与反控制、斗争与反斗争的问题。其实本文探讨的就是教师如何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做得更高明的问题。学生不是教师,教师也不是学生,把学生看作是对手,其实是充分尊重学生的表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那些不重视学生而载在学生手里的教师可太多了! 禅里面有一个经典的公案叫做《他不是我》,故事是这样的: 宋朝时,两位日本僧人道元与明全结伴,渡海来中国留学。他们落脚在天童山景德寺禅修行,孜孜不倦地求悟禅法。 一个大热天,午饭后,道元前往延寿堂探望因病静养的明全。当他经过东廊来到佛殿之前时,看见一位老和尚,背驼如弓,眉白如雪,一手撑着拐杖,一手将香菇一颗颗地排在地砖上。僧人们都知道,寺院里需要食用大量香菇,必须趁着暑天烈日晒干,以便储存备用道元禅师认识这位老和尚,他是寺院里负责膳食炊事的“典座”。道元看到尽管骄阳当空,老和尚却没带斗笠,全身汗水淋淋的专心工作着,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赤日炎炎,热浪逼人,连廊荫下的道元都受不了,何况酷日下的古稀老人呢?年轻的留学僧顿生怜悯之心,于是趋前探问:“请问老师父今年贵庚?” ,老和尚稍微直直腰,答道:“老衲今年68岁。” 道元关切地说:“老师父年岁已高,这种工作就让院里其他僧人来做吧。” 哪知典座头也不抬,严肃地回答: “他不是我。” “他”当然是“他人”,而不是我,此话的意思显然是指他人的修业并不能代替自己的修业,他人的体验代替不了自己的体验。原来老和尚把“晒香菇”也看作是参禅的功课呢。道元在那电光火石之间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苦苦思索多年的禅法一下子明了了。 他不是我,绝妙的禅机。所以说,你不是学生,学生也不是你,学生永远不能了解教师们的真实的生活,教师也永远无法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除非我们可以互换角色,亲自去对方的世界体验一番。而这个要等新的科学技术发展了再说。教师和学生永远是属于两大阵营。教师如果对这一点没有清醒的认识,是一定要吃亏的。只不过高明的老师会尽量缩短这两个阵营的距离,求同存异,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共同奋斗;不高明的老师会使这两个阵营完全对立,极端者甚至势同水火,互不相容。 了解了教师和学生永远属于两大阵营,我相信我们的教师就不会犯以下两大错误。第一个错误,让学生来做师生冲突的评判者。有一些不高明的教师,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学生当众发生冲突,事情搞得很大。事情的起因肯定是学生先不好,但是教师在情绪失控时也有不当言辞,若这名教师幻想在场的其他学生支持你共同讨伐那名犯错的学生,我劝他还是趁早收起这个念头。因为无数的事实表明:学生总是帮学生的。即使犯错的学生再不好,教师只要有一丁点儿不好的地方,他也会受攻击。因此,切记不要与学生当众发生冲突,冲突一旦发生,教师肯定陷入被动。此外,也最好不要当众骂个别学生,当众罚个别学生,原理同上。至于杀鸡儆猴的事情,做的时候也要尤其谨慎,不要自己有什么把柄让学生捉住。 第二个错误,在师生冲突中帮助学生。校园里常常会有意外的事情发生,有时候你教的学生与别的教师发生冲突了,学生拉你去帮忙,或者在你面前哭诉。通常这种情形中的教师都是不对的,或者教师在事情的过程中有过分的言行。此时,你一定要头脑冷静,可不能帮学生去出头,否则,你就是丧失了立场。几个月之后,人家师生言归于好了,你算什么?就算没有言归于好,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毕业之后,你和人家教师抬头不见低头见,到那时,就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了!你说你算怎么回事?还有一些教师,和其他教师有矛盾,竟然发动学生或者家长去告那位教师的状,这是典型的采取了下下之策还自以为得计的行为,这样的教师,基本上都是要自吞苦果的。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站错立场。篇7:戏说班主任作文
戏说班主任作文
有人问道:“班主任是哪位老师?”
笔者略思片刻,答曰:
班主任就是“官”职贼拉小,说话贼拉逗,打人贼拉狠,留作业贼拉少,堪称太平洋上的替察—管事的范围贼拉宽,酷似面前有磁石的录音机—唱歌贼拉跑调的那位Teacher!
班主任就是对社会上嗤之以鼻的“四厅一场”(即歌舞厅、台球厅、录像厅、电子游艺厅、早冰场)的分布情况最为熟悉,每每你“Go play”都会落个‘冤家路窄’的下场,逼得你不得不对那些“让你渡过美好时光”的“朋友”说“为你朝思暮想……”的那位Teacher!
班主任就是大脑异常充实,小脑异常缺氧—讲课时绘声绘色,百听不厌;赛跑时慢慢悠悠,最后一个到达终点还直喊“坚持就是胜利”的那位teacher!
班主任就是老趴在窗外、门外,如秋风中一片痰小的枯叶,瑟瑟发抖,然而以鹰一般锐利的双眼洞察教室中的'一切,一旦发现你上课行为不轨,搞小动作(如咦瓜子,津津有味;看小说,专心致志;写文章,一丝不荀;睡大觉,梦会周公……)时,立即将你叫出来“开小灶”单独给你上一堂“思想政治教育课”并时不时地请你在“五指山(扇)”上看“星星月亮”;在“万泉(拳)河”里找“小鱼小虾”的那位Teacher!
班主任就是和你玩球,但由于你度屡犯规,将其弄成“面朝黄土背朝天”式,“拥抱”大地……但几天后,他好了伤疤忘了疼,还和你玩,结果让历史的悲剧又一次重演的那位Teacher!
班主任就是在冬季戴一顶花边棉帽,身披黑色皮风衣,无时不给你以《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打虎上山”的英雄形象,但美中不足他骑的是一辆除了车铃不响,其余部件都在演奏摇滚乐的自行车的那位Teacher!
班主任就是早到晚退,打扫班级卫生,使同学们个个感动得“面红耳赤”表态要搞好个人卫生,齐心协力共创“流动红旗免检班”的那位Teacher!
篇8:优秀议论文欣赏人和的成功之道
优秀议论文欣赏人和的成功之道
古人云,天时,地利,人和。
几乎每次提到这三者,都是关于战争的问题,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一个无形的战场呢,在这场战争中,我们不仅要战胜他人,更要战胜自己,以取得辉煌的成绩。
舆论中、长辈口中、自己的思维中,我们都会佩服并羡慕那些成就的人们,他们是当代世界的基石,他们成就了当代科技。世界首富,中国首富,各领域顶尖人才,各行业的新兴霸主,这都属于他们的范畴。他们有过辛酸血泪,他们有过艰辛困苦,他们有过扎实奋进,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他们中,有老一辈资本家,也有80后的年轻人,他们有着比我们更多的天时,地利。
天时,我们无法改变,连神仙都无法改变上天的旨意,何况我们这一介凡人呢。时间总是向前的,我们无法让时间停留,更不可能让世界倒回。上天安排了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纵使有着生死轮回,我们也轮在他们后面,我们也没能赶在他们,这就是天时。社会总是不断进步的,到了一个时代总有一个时代的人物出现,我们不属于那个时代,也就缺少了那个时代的“天时”。比尔盖茨未念完大学,就开办了微软公司,并且成为世界首富。不可否认,他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获得成功。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时的美国乃至世界,根本就没有成型的简便的电脑视窗操作系统,有的仅仅是DOS系统,正是这个机遇,比尔获得了他人没有获得的成就。美国华裔专家李昌钰博士凭借当年带去留学的两个箱子和五十美元而迅速成为当代国际刑事科学鉴识界的顶尖权威,这其中不乏他个人的勤奋刻苦。同时,当时尚待发展的刑侦工作也给了他这个机会。如果当时的理论与实践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他又怎么可能迅速成为权威呢。我国的`改革开放初期,国人对一切事物都有着一种新鲜感,但大部分人只是感到新鲜而已,并没有实际行动,而现在的80富豪们,恰恰看中了这个新鲜,他们把这些引进国内,因此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这不是天时,又是什么呢?
也许有人问,和我们一般大的人们怎么也会有这么大的成就呢,他们或是商业精英,他们或是体育健儿。是的,这就是我要说的“地利”。地利是可以改变的,毕竟我们是行走于地球表面的人类,人们的各项科学研究都是从地层开始的,或者是在地层表面进行的,因此“地利”也是我们可以改变的因素之一。姚明,大家公认的篮球明星,他出生于一个篮球家庭,爸妈曾经都是篮球队员,同时也有着非比常人的收入,打小就接受着优秀的教育,试问这样一个拥有强势“地利”的人又怎么不会出成功呢。
世上身高的人多的是,但很多人的家庭都没有钱,甚至没有电视,甚至不知道篮球,你说他们又怎么能成为篮球明星呢。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新闻,李嘉诚死后分文都不会留给儿子,他只给了两个儿子一人一百万元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打小这两个人就接受着优越的教育,并成功的实现了一切教育梦想,就读于世界顶级学校,受恩于世界顶尖学者,同时也有着父亲建立的无与伦比的社会关系网络,试问这样的人不自己去成就,他还想要什么呢。这些地利,我们又缺了。
人和,这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人,就算天时、地利再好,也不可能去实现梦想,成就辉煌。我们不曾有过他们的辛酸困苦,我们也不曾有过他们的优秀教育,但是我们不乏他们的刻苦与勤奋,我们同样能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也许这个奇迹不会有他们创造的那么大,也许这个奇迹在别人眼里只是微不足道,但是我们不怕,我们付出,我们流泪,我们欢喜,我们成功。
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三缺二呢。因此我们不应为自己的现状而感到困惑,感到彷徨,既然上天交大任于我们,那么我们必被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乱所为,所以我们更应该坚强,奋进,那样我们才真正的掌握了“人和”,才真正勇于成功。
篇9:班主任修炼之道读后感
3月份我读了《班主任修炼之道》一书,收获颇丰。这本书是全国著名班主任培训专家肖盛怀先生主编的。其内容既有成功的案例又有值得借鉴的具体做法;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际的指导。通过一个个精彩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优秀班主任们精湛的教育艺术。他们通过一个个精彩的案例,将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最切身的感悟、最宝贵的经验、最实用的建议,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年轻的班主任。
书中“善待每一位学生”一节内容让我感触很大。在这个岗位上,我也一直在思索诸如一个班主任如何对待学生,如何与学生很好的相处,怎么把握和学生的距离?在本书书使我对班主任工作又有了重新的认识,也学到一些实用的工作方法,更反省出了自身的不足。
首先班主任要学会与学生保持距离,不可以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对于学生,要有职业的爱,教师的爱,也就是说对学生要关切、要理解、要宽容、要帮助。当然了,对于班主任来说,比爱更重要的是尊重。对于一些品性不好的学生,我们做不到师爱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关心他和帮助他——像帮助一个病人一样帮助他。
其次就是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在这个过程中要将班级的工作制度化,这样做可以有效保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面对学生的工作,除了需要班主任大量的辛勤付出,更需要的是班主任的睿智。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突然起来的事件,往往老师会先入为主,会以自己所了解到情况和对自己的判断进行处理。这样固然是及时处理了班级事务,然而效果如何,有待商榷。也有时候,班主任情绪不佳,处理起来还会有失分寸作出过激的举动。所以这时候的冷处理,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于我来说,在做班主任工作的时候,有时候心里比较急躁,一旦遇到很多很杂的事情,更是如此,有时一点小事会把它看得很严重。但是更多的时候对学生管理较为松懈,学生有错误,没有进行适当的批评,导致后期管理起来困难。
所以,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要定期和每个学生一个一个进行交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做可以让学生觉得受到了尊重,并且可以配合你改掉缺点,而不是对待他们过于严厉或者过于慈爱,只有严慈相济才能更好的管理班级。
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有博大的胸怀,又要有收服他的能力。这样才能“气定神闲”见怪不惊。如果学生和你顶,你也和学生顶,那你也就和学生一样的水平。教师不是教书匠,教育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样。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应该明白、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会因人施教,循序渐进,对学生既要“归其行,更要收其心”。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幸福的班主任。
★ 高二关于屈原作文
★ 风流才子-风流才子的故事-风流才子的寓意-风流才子的意思
【「戏说班主任之道」人和篇(推荐9篇)】相关文章:
观看《指环王》的精选观后感600字2022-05-17
家长会初中发言稿2022-05-14
宋之逊告密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2023-02-20
七夕诗歌收录2022-06-16
《资治通鉴·宋记》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2022-05-07
饭牛图,饭牛图王冕,饭牛图的意思,饭牛图赏析2023-04-23
高中第三册五单元作文:驳-1000字2023-08-08
《明吏胡惟庸传》阅读答案及译文2022-11-11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022-06-23
小学作文教学202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