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的故事感言

时间:2023-08-05 08:22:04 感言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邓稼先的故事感言(共12篇)由网友“云桥”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邓稼先的故事感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邓稼先的故事感言

篇1:邓稼先故事

邓稼先故事

“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长期甘当无名英雄,把自己的青春之光融进了中国核防御力量的“铁脊梁”之中。

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他带着当时最先进的物理学知识,涉洋归来报效祖国。50年代末,邓稼先从物理学讲坛上“消失”了,他的身影闪现在核武器研制的基层第一线:在北京郊外的高粱地里参加研究所的兴建,在罗布泊国家试验场的土路上颠簸,在云遮雾罩的山区指挥着原子弹、氢弹的研制。邓稼先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奋斗了28年,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立下了卓越的功勋。邓稼先曾荣获全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以及“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986年,积劳成疾的邓稼先被癌症夺去了生命。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28年的秘密经历才得以披露,“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

张爱萍与邓稼先

邓稼先病了,要动手术,75岁的张爱萍8点赶到医院,自手术开始,他就在手术室外等候,一直等到手术结束。

张爱萍说:你们科学家都是国家的财富,保证你们的.健康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心愿。

1985年8月初的一天,九院院长邓稼先从绵阳专程赶到北京,向张爱萍及有关领导汇报九院重建情况。

张爱萍一见到邓稼先就有些吃惊:“你怎么瘦了?气色也不太好。”

“不会吧,没有什么变化呀!”邓稼先知道张爱萍不是一般的见面问好。从他的神色里更从他的为人上感受到他是真切的关心。而周围的人没谈到他这方面的变化,自己也没感觉到。

张爱萍依然认真地问:“你最近身体怎样?有什么不舒服吗?”

邓稼先说:“其他没有什么,只是患痔疮,总流血,怪讨厌的。”

“做过检查和治疗了吗?”

“只是做了一般的治疗,没做什么检查。”

“那就到301(医院)去好好检查一下。我来给你联系。”张爱萍说着,就打电话给301医院院长,说明了邓稼先的病情,特别叮嘱给全面检查一下。对方问什么时间,张爱萍说:“现在,现在就去!”

“不,不!”邓稼先连忙推辞,“我还没汇报工作哪!”

张爱萍问:“有什么急待解决的问题吗?”

邓稼先说:“没有。”

张爱萍说:“没有现在就去。我陪你去。”

“不能不能不能!”邓稼先几乎惊慌失措了。他知道身为军委副秘书长、国防部长的张爱萍,每天都有许多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做。而且他本人惜时如金,又已是古稀之年的老将军,怎么可以让他陪着自己去查病呢!于是就再三谢绝。

张爱萍已拿起了手杖:“走吧,坐我的车去。路上可以谈谈你们的情况。”

邓稼先只好服从了。

篇2:邓稼先

邓稼先

课 时 计 划

备课时间:( )周星期( )

教出时间:( )周星期( )

上 期 总第(  )课时

.计划  课时

第  课时

课题:                   邓稼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乎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3.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4.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     讨论        理解

教学资料:网络下载有关邓稼先的资料打印成材料发给学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总结课文

教学步骤:

一. 阅读分析课文:

(一)默读第一部分。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文章开头列举中国一百年前的历史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中国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国力,而由邓稼先领导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无疑是这之中最闪亮的.一笔,突出了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二)默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的性格特点。

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

(三)默读第四部分。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

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还有其他的句子,请同学们在书中找一找,并体会体会。)

(四)朗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1)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2)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 又要有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

(4)体会《中国男儿歌》的壮美。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这一部分集中写了邓稼先之所以成为“两弹元勋”,是由于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以及甘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同时这一部分语言的含金量也最大,有古诗文引用、有排比的运用、有环境描写、有人物的生动事例,也有对邓稼

篇3:关于邓稼先的故事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www.52article.com ,仍经常饥肠响如鼓。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日夜加班。“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道他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

篇4:关于邓稼先的故事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中央尽了一切力量,却无法挽救他的生命。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

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的爱国思想是从小就养成的,并支撑着他的一生。在爱国无功的情况下,是父亲的一番肺腑之言点亮他心中的灯盏,从此,抱着“科技救国”的信念,邓稼先刻苦求学,走出了一条辉煌的成功之路。

邓稼先优秀的精神品质首先表现在回国的努力上,甚至堪称典范,他是义无反顾、迫不及待,拳拳报国之心溢于言表!回国后,邓稼先在所有场合表现出的无私、执著、吃苦耐劳、献身精神,以及热情、谦和、善于团结协作等,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可贵品质和精神风貌。

篇5:关于邓稼先的故事

邓稼先从小就有爱国情怀。13岁时,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爆发了,日本侵略者遍布京城。当时,日本侵略者有个规定:凡是中国百姓从日本哨兵面前走过,都要向其行鞠躬礼。邓稼先虽然还不能完全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但他知道这是一种侮辱,于是,他宁愿绕道走,也不去向侵略者行礼,以免自己的人格受到玷污。

这种对侵略者的痛恨,源自他有一个爱国父亲。一天,父亲的一位老朋友夹着伪政府的公文包到邓家来拜访。没想到,那位朋友刚一进门,平时一向很和气的父亲突然勃然大怒,很严厉地质问他:“你来干什么?这里不欢迎你这样的人。”朋友一下子明白了:邓先生是嫌自己给日本人办事。朋友羞愧难当,正想辩解什么,父亲一声怒吼:“你出去!”这件事,给童年的邓稼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产生了最朴素的爱国意识。那时,日本侵略者每占领一座中国城市,就强迫中国人去参加所谓游行集会,庆贺他们的胜利;如果不去,就会被杀头。

有一次,侵略者又逼市民和学生开会游行。邓稼先虽然很气愤,但又不能不去。当游行刚刚要开始的时候,他就扯碎了发给他们的小纸旗,还不觉得解气,又把破碎的旗子扔在地上,猛踩一脚,感到很扬眉吐气。但这一幕校一个穿便衣的特务看见了。特务找到校长,要校长交出这名学生。

校长知道这事是邓稼先干的,但出于对学生的爱护,把这件事搪塞过去了。后来,校长找到邓稼先的父亲,告诉他:“邓稼先已放人盯上,迟早会出危险的。万一被密报上去,就会落到日本人手中。为了他的安全,应该想办法让他离开这里。”

眼见事情已到了这个地步,父亲只得同意把儿子送到外地。临行前,家里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饭,但谁也吃不下去。父亲坐在一把老式木椅上,以从没有过的眼光看着这个儿子,很久才坚定地说:“稼儿,你还年轻,正是学知识的时候。你出去之后,不要学文,像我一样,学文对国家有多大用处呢?你一定要学科学。我们国家落后、贫穷,受人侵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家的科学技术不如人。只有掌握了科学,才能对国家有用啊。”

邓稼先把父亲的话深深印在脑海里。就这样,16岁的他离开了北京,开始了新的求学历程。他始终牢记父亲的嘱托,决心掌握更多的科技文化知识,将来好报效祖国。

篇6:关于邓稼先的故事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邓稼先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这位取得学位刚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

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是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德珩的长女。1956年,邓稼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篇7:邓稼先观后感

今天,我读到了《邓稼先》这篇文章,读完之后,心里对邓稼先爷爷更加敬佩,他的故事让我想到了许多,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邓稼先爷爷的光荣事迹:5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很被别人瞧不起的国家,它没有伟大的科学成就,科技也得不到发展。然而,一些留学知识分子的回国,使中国的命运得到了根本的转折,正是他们,挺直了中国的脊梁。邓稼先就是这些留学生之一,当时他听说中国的科技状况,放弃了博士学位,决心回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中国的儿女,是炎黄的子孙!他回到中国,参加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邓稼先不怕困难,经常带领工作人员到前线工作。他亲自到黄沙满天的戈壁取样本,还冒着被辐射到的危险监制原子弹。终于,在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了!随后,邓稼先又以惊人的速度研制成功了氢弹、东方红卫星。

我们抛开邓稼先爷爷的功劳不说,就只说他对祖国的这份爱,他的爱国精神,也是使大家惊叹的。邓稼先爷爷放弃了在国外留学当博士的机会,放弃了别人梦寐以求的生活,还要受很多的苦,这值得吗?对于邓稼先爷爷来说,我想这答案是肯定的:“值得”!因为他是为了祖国而放弃的,为了祖国,为了报效祖国,一切都值得,只要能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吃再多的苦,放弃再多东西,都是值得的。正是因为邓稼先爷爷对祖国的爱,为祖国争光的这份心,还有他不懈的努力,才研究出属于中国自己的原子武器、核武器。

邓稼先爷爷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他的爱国之心更是要我们学习的。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永远把自己的祖国放在第一位,为了祖国而努力奋斗,因为这是我们的祖**亲,是给予我们美好生活的祖**亲。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争取也想邓稼先爷爷一样去外国留学,等学成之后,一定要回到祖国,尽自己微薄的一份力。不求能名垂千古,只求报效祖**亲,祖**亲的强大,是所有的国人最大的心愿!

邓稼先爷爷,我一定要以您为榜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报效祖国为己任。您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是所有中国人的榜样。您虽然去世了,可是却一定会名垂千古、永垂不朽!

篇8:邓稼先观后感

在全班同学的期待下,老师给我们下载了一篇关于邓稼先的电影。邓稼先,是我们中华民族核武器的'创始人,领导人,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人民。他是一个不平凡的科学家。

在艰苦的条件下,他默默无闻的付出了整整二十八年。虽然他也想家,想亲人,想故乡,但为了祖国,他必须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回家探亲、受表彰他总是让给别人,而面对危险,他永远冲在第一个!“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功勋泽人间。”这是张爱萍将军悼念邓稼先所写的一首诗。邓稼先将中国的核武器推动到一个崭新的时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氢弹爆炸,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的危机的新生日子。它代表着中国站起来了!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寒风刺骨,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坚持了一年又一年。他也曾失败过,能力遭到质疑过,但是他没有屈服、气馁,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鼓起勇气,吸取教训,继续前进。哪怕跌倒一百次,他也要在第一百零一次站起来!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的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他的无私精神与巨大贡献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永恒的骄傲!他虽死犹生,他的名字将永远刻在我心里,激励我,鼓励我,成为我前进的动力。我深深的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敬。

篇9:邓稼先观后感

1以前,中国正处在5000年最贫穷、最黑暗、最落后的时代,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中法战争……在这样混乱的时代下,一个伟大的人诞生了——他就是邓稼先。

邓稼先于1948年--1950年到美国,仅仅一年时间,就获取了博士学位,被称为是“娃娃”博士,不久,他回到了祖国,设计并制造了原子弹与氢弹,还成功爆炸了,让中国的科技水平大幅度提升。

读完了这篇文章,顿时让我震撼了。中国那么贫穷的国家竟然在3年之内研究出原子弹和氢弹,美国也是用了7年时间,这真是个前所未有的奇迹。它证明了中国也有了自己的核武器,不是软弱的。邓稼先是功劳最大,被张爱萍将军授予“两弹元勋”的称号。但是,也是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表现。有一次,投放原子弹失败了,邓稼先深知危险,还不顾一身地冲上去,用手检查原子弹的碎片,可是,邓稼先却受到了核辐射的致命伤害,得了癌症。为了大局,邓稼先不顾自己,这是多么伟大呀!最后因抢救无效,在上海逝世了。

让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也为祖国出一份力,让祖国越来越强大。

篇10:邓稼先观后感

今年寒假,我有幸通过荧屏认识了一位科学伟人——邓稼先。

二战结束后,中国处于十分落后的时期。邓稼先在隐名埋姓的情况下,被派往他地进行极为危险的工作——研制原子弹。原子弹的材料有一种放射性的物质——铀。人体如果被辐射,将患上几乎无法治愈的疾病。邓稼先经过了深思熟虑,告别了家人,踏上了旅程。

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邓稼先付出了很多的`精力。他和同事经过8次计算,验证了外国科学家留下的数据。但是,在制造中,一个车间发生爆炸,很多心血都白费了。但是邓稼先毫不气馁,在一切重建完毕后,又开始了自己的工作。他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经历了许多个日夜,第一颗原子弹终于造好了。大家都穿上了军装,兴高采烈地来到了西北核试验场。不久,喇叭声中响起了:“10,9,8……2,1,起爆!”只听到“轰——”的一声,一朵黑红相间的蘑菇云腾空而起,爆炸成功了!看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也很高兴!

在后来的一次和试验中,一颗原子弹引爆成功,但是大家都没有听到声音,邓稼先觉得奇怪,就自告奋勇地说:“我去看看!”其他同事要求同去,他担心危险,拒绝他人同去。他穿着厚重的防辐射服,查看事故,结果不幸受到了辐射。

后来邓稼先的身体每况愈下,最终他离开了工作岗位,临终前还不忘撰写文章。他的这种不畏困难,遇到危险从不退缩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虽然他已经去世多年,但他作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发明者,他将永远被世人铭记!

篇11:《邓稼先》说课稿

一、教材位置及单元环境:

在人类汗青长河中,曾经出现过很多良好人物,他们中有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他们的对社会的生长作出了突出的孝敬,他们的古迹生动动人,广为传播。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力,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位所选的便是这类题材的课文,它们依次是《邓稼先》、《闻一多老师的说和做》、《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孙权劝学》。这些文章人文内在富厚,都各有偏重地写出了名流的风致、气质和生存门路,歌颂了他们对人类的孝敬。《邓稼先》一文以几千年的.文化为配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为情结,以50年朋侪的蜜意为基调,用饱含情感的语言先容了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爱国者,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文章。品读本文,不但有助于进步学生的阅读本领,并且能引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对名流的敬仰之情。

二、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新课标精神,结合七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阅读能力,教学这篇课文,应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三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因此确定的目标是: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宰割、筹划、彷徨”等12个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⑶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2、能力目标:

⑴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⑵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的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德育目标:

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⑴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表现人物的作用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⑵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教学过程中力求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研究性学习,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活动,强化学习效果,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有所感、有所思,从而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⑴文献法。本文涉及的背景资料较多,例如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史、“两弹一星”研制者的相关情况邓稼先的生平资料、作者杨振宁的有关情况等等。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自主搜集、整理、交流课文的相关背景资料,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⑵五步阅读法。①朗读课文,整体感知。②思读课文,理清思路。③悟读课文,深层探究。④美读课文,品味赏析。⑤颂读课文,体会深情。将“整体到具体再回到整体”的思路体现在这个教学方法中,使学生能全面深刻透彻地理解课文。

⑶发现阅读法。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课文中自己认为很精妙贴切的美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品析,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表达能力;鼓励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能力。这种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在较为充分的预习和阅读的基础上学习,以达到深刻领会课文的阅读目的。这种教法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双边活动热烈,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探索态度,使他们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⑷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同时又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有以下几处要用课件:展示邓稼先的照片导入新课;介绍相关的背景资料;播放记录片《让历史来告诉未来》。

⑸讨论法。

2、学法:引导学生使用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此文。

⑴朗读法。因为此文饱含深情,我们可以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朗读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的手段。因此,朗读一直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⑵自主互助探究法。从课外的资料搜集到课内的质疑解难,从导入新课到末了的总结课文,自主互助探究的学习要领贯串始终。

五、教学步伐

1、引发兴趣,导入新课:由邓稼先与杨振宁的照片导入本课。

2、资料汇总,相识配景:学生将搜集的资料展示,老师可作得当的增补,用课件的情势展示出来。

(计划来由:由于学生们对这位科学家相识不多,因此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以到达真正意义上的相识,然后在老师由感性到理性的引导下,走进人物的心田天下,感觉其伟岸的品德魅力。)

3、阅读课文,走近英雄(分五步完成)

⑴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弄清文章各部分的偏重,交换感觉。

⑵思读课文,理清思绪

讨论:六部分之间有着怎样的接洽。

⑶悟读课文,深层探究

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发明题目。

⑷美读课文,咀嚼赏析

咀嚼语言,引导学生发明文章的美点

⑸颂读课文,领会蜜意

有情感地朗读课文,领会作者的情感。

4、延伸拓展,蜜意广告

⑴任选一个角度对这位科学家说点什么。

⑵学过此文,你对人生有了哪些新的明白?

5、寓目影片,竣事新课

寓目记载片《让汗青报告将来》片断,用一首小诗竣事本课。

篇12:《邓稼先》说课稿

一、说大纲

本册书共六个单元,所选《邓稼先》是第四单元传记体裁中的一篇,是回忆性散文,也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传记类文章的特点。

3、学习杰出人物的崇高品质和奋斗精神。本篇在本单元中属典型人物,典型文章。

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通过指导学生,通过语文基本实践,逐步加深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语文是交际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即导流又开源,即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又达到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的效果,培养社会主义道德风尚,通过多方面努力使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联系。在这个精神指导下,我确定了教学目标:

1、积累和运用词语。

2、了解邓稼先先生生平事迹,卓越贡献。

3、学习邓稼先无私奉献的精神,忠厚朴实的品格和深沉的爱国情怀。

二、说教材

这册书的学习重点是说明文,而说明文是相对枯燥的。安排这样一个人物传记单元是为了增强趣味性,同时又与生活密切联系,而本篇又是本单元中非常典型的。

《邓稼先》这篇回忆性散文,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做为一个世界闻名的物理学家,在介绍另一个享誉中外的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时,通过多视角,多层面追述他所熟悉的人物的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内容,把读者带进往昔的岁月,从而使读者获得真切的感受。这不是一篇单纯的传记,而是一位友人写给另一位友人最深情的挽歌。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不但可以领悟到邓稼先伟大的人格魅力,而且还会被那充溢于文章行间的真情打动。作者并不是站在一个科学家的角度来客观地为另一位已故科学家树碑立传,而是从一个朋友的角度来真挚地怀念自己已故的友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使退去了所有头衔名号之后,普通而又真实的邓稼先。也正因为这份普通和真实,邓稼先的人格才愈见伟大。这些内容使学生在阅读当中需要体验把握的。

本课时是在学生自学基础上的新授课。教学重难点是理解并学习邓稼先无私奉献的精神、忠厚朴实的品格和深沉的爱国情怀,理解邓稼先的精神和爱国情怀之所以成为重点难点,是因为那样大的一个科学家,——两弹元勋,却鲜为人知,在我们今天看来,是很难想象的和理解的,这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需要,更是特定的人们具有的,常人所无法比拟的崇高之所在。邓稼先的精神,学生通过对文章的深入分析,体会,应该理解和掌握,因为只有这种精神才是最可贵的财富,对于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廉政感言

我为祖国送祝福感言

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活动总结

同心共筑中国梦观后感感想

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六年级作文800字

青年感言

向国旗敬礼感言

同心共筑中国梦观后感心得

四年级天路优质课的教案

大学五四青年节主题班会

邓稼先的故事感言
《邓稼先的故事感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邓稼先的故事感言(共12篇)】相关文章:

《同心共筑中国梦》观后感素材范本2023-02-14

学研会社会实践总结报告2023-09-09

社会实践总结报告2022-05-07

高中生成长作文2023-10-27

高三作文给予与回报800字2022-10-22

社会实践班级总结报告2022-10-07

《阳光校园》读后感600字2023-06-13

初一语文期中试题(七下)2023-11-04

强国有我作文素材2023-05-26

建党100周年心得感言2022-06-1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