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汉语拼教学中愉快教学法的运用

时间:2022-05-08 12:18:47 汉语拼音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汉语拼教学中愉快教学法的运用(精选19篇)由网友“华籍美人”投稿提供,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过的小学汉语拼教学中愉快教学法的运用,供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汉语拼教学中愉快教学法的运用

篇1:小学汉语拼教学中愉快教学法的运用

就教材而言,现在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都将拼音根据其形状,转换成一个个形象的实物,如“b”在人教版中,根据其形象和读音的特点,将它比画成一个正在播音的收音机来形象引导学生又如“y”在苏教版中,就形象地喻为古代人服饰的衣领部分。这些图画都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但在教学中我们对愉快教学法的运用不能仅限于此,如果我们能在这些基础之上,加上一些其他的方法,那么我们的课堂会更加的多姿多彩,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2.1,动画教学法

所谓动画教学法,就是将书中的图画通过多媒体的制作,使它们动起来,来吸引学生注意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中央电视台的少儿频道无论内容怎样已经成为每个孩子的最爱。如果我们能让书中的内容也像动画片一样动起来,那么是不是也会让孩子们所接受所喜欢呢,答案当然是不言而喻的。

比如:我们在教孩子们学习“y w”时,我们可以让书中原本静止的图片动起来,让古人边穿衣服边说“y”;而树上的乌鸦则在东张西望,它的身体和它所筑的巢正好组成了一个“w”的形状。这种动画画面,使抽象的拼音字母直观象形并生动起来,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愉快的气氛中孩子会很容易的学会所教授的内容。

2.2、故事教学法

故事教学法,即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拼音字母的一些特点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成形象的故事情节,能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怎么能缺少故事的色彩呢,而且生动的故事确实令人难忘,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寓知识于故事中,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也符合形象记忆的特点。

在运用故事教学法进行拼音教学时,我又将“故事”分为任务型故事和情节型故事。

2.2.1、用故事引出教学内容

在故事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带着一些小小的任务去听,并请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或听完故事后完成一些任务,如果完成了任务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促进对学习拼音的兴趣。而如果没有完成任务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强心理,激励他们下一次争取更好的完成任务。当然,我们的故事设计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下面我们就以《ai ei ui》的教学为例:

拼音王国里要举行拔河比赛,参赛队分别是声母队和韵母队,可是,声母队有那么多的人,而韵母队的人却特别少,怎么办呢?(学生显得很着急)今天,就让我们来帮助韵母队增加几个队员好吗?(学生很高兴)下面我们就来认识韵母队的新队员……

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兴致会很高。

2.2.2、将教学内容编入故事情节中

这类故事主要是将汉语拼音教学内容组织到故事情节中去,学生是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汉语拼音知识。以《a o e》为例:

在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里,住着一位扎小辫子的姑娘。每天早上,她都会来到小溪边唱歌“a-a-a”多好听啊,大公鸡听到歌声也唱起来了“o-o-o”这个时候大白鹅也来了“e-e-e”,他们在一起玩的多开心啊!

听完故事后,我们可以请小朋友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配上老师做的道具,相信孩子们会牢牢记住这个故事,也就学会了这三个韵母。

2.2.3、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拼音教学内容和游戏活动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趣味化,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育家洛克曾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做的事情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游戏教学从初入学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让他们在开开心心的游戏活动中学习,将拼音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不仅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而且在游戏教学中孩子们可以得到肯定,能够被认可是每个学生所需要的,所以游戏一般的教学课堂肯定能被每个孩子所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就不足为奇了。

汉语拼音游戏教学的方法,可以借鉴其它游戏的玩法,比如过关、升级之类。例如我们在帮助孩子复习《b p d q》时,因为这些字母的外形相似,对于很多孩子来说都是比较难以辨认的,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做一些带有这些字母的小怪物,如果正确的认出了它们那么被认出的小怪物就会爆炸。而如果我们没有认出它,它就不会爆炸,如果能让所有小怪物爆炸的同学就说明他过关了,我们可以给予“聪明小战士”的称号,并发出一枚具有象征意义的小牌子,以此方法,累积到五张或其他数目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授予孩子“拼音勇士”的称号,并给予适当的奖励,这种代币式的奖励,是能很好激励学生去学习拼音的。

篇2: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运用愉快教学法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运用愉快教学法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运用愉快教学法

作者/ 刘志秀

很多人认为思想品德课是最好学,也是最好考的一门课程,他们认为只要读读背背,成绩就上去了,因此有些学生课堂上就少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便成了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要让学生愿意学习这门课程,提高学习成绩,必须让学生产生兴趣。怎样才能让兴趣当向导,带领学生去体会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效率呢?在此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愉快教学法。所谓愉快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教学方法。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愉快教学法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共同的活动,若要学生乐学,教师必须做到乐教。教师首先要用浓浓的情去感染学生,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因为学生喜欢的老师是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自己,态度亲切、温和,办事公平,不偏爱哪个学生的老师。无论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学习优者不偏爱,对学习差者不歧视,了解学生,理解学困生,关心学困生,多鼓励、少批评,努力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的自卑感逐渐消失,激发他们勤奋好学的上进心,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多提问、多鼓励、多辅导,让他们在点滴的进步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从教师那里受到鼓舞、鼓励,从而尊重教师,激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他们在听课过程中,就能全神贯注、听得投入、学得扎实、记得牢固、理解得透彻,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巧妙导入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好一节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能注意听讲,他们才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学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那么,怎样才能讲好开头呢?作为教师,对教材应有准确把握,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颖导语。具体地讲,教师可通过讲述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名言、俗语等导入新课,可在新课的开头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比如,在讲《法治的'国家》之前,先说一个谜语:美人靠衣装,水去了无痕,滴滴润亭台,园内玉生香(打一法制名词),学生觉得很有意思,一开始就来了兴趣,所以,课堂气氛很好,课堂效果也不错。

三、要适当设疑布悬

在上课时,在难点、重点或枯燥无味处,恰如其分地设置、制造悬念,使之感到惊奇、刺激,产生兴奋和热情,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从而发展智能,培养创造力。(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www.Fwsir.com)例如,在讲民生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时,先向学生介绍焦点访谈中的三鹿奶粉、毒火腿、染色馒头的案例,展开讨论,一下激活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水到渠成地引出解决办法――《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学生听得非常认真,知识基本当堂掌握,效果很不错。又如,在讲授《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一课时,先给学生讲《新姜太公钓鱼》这个故事,为什么姜老汉能“钓”出鱼来?因为环境被人们污染了,不利于鱼儿的生存,鱼儿也希望得到干净的生存环境,能够使子子孙孙生存下去。但是现在的人们,一味地追求享受,从而破坏了环境。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像鱼儿一样,自己也无法生存。所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

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见,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向纵深处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教学中采取多种有趣的手段,寓教于乐,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感知清晰,乐此不疲,思维主动、活泼,记忆也比较牢固。例如,在讲我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江格尔》《格萨尔》《玛纳斯》时,问学生最喜欢吃的小吃是什么,有些学生就说麻辣丝,就顺势说出《玛纳斯》(音很相似),学生笑之余就记住了。有时练习课,教师往往布置完要求掌握的内容后,就让学生默记,然后要求学生回答。这种老方法,对于少部分意志力强的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去记、去背;而大部分学生则不专心,记不住。我便采取一系列活泼有趣的游戏方式,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之感兴趣,愿意去背。一会儿点名让学生回答;一会儿让会的学生之间相互提问,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紧张而愉快的教学方式,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以上这些,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所做的一些尝试,像这样轻松愉快地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效果很好,学生也会觉得如鱼得水。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发展了智力,培养了能力,提高了学习成绩,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综上所述,愉快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掌握好这门艺术,就必须潜下心来,精心研究,大胆尝试,认真总结,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始终保持着一种热情,真正做到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在知识中体会快乐,使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走进一片新的天地。

(作者单位 贵州省长顺县摆所中学)

篇3:愉快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愉快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目前,中学教育中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很多学生是迫于各方压力才被动地学习,在这种情况之下,倡导愉快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愉快教学,即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地说,即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在乐意、心情愉悦的情况下进行学习,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发展习能力.张业海老师的做法无疑具有借鉴价值.

作 者:张业海  作者单位: 刊 名: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 英文刊名:THE LANGUAGE TEACHER'S FRIEND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篇4:初中政治教学如何运用愉快教学法

初中政治教学如何运用愉快教学法

愉快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教学方法.政治这门课,往往被认为只要读读背背成绩就上去了,因此有些学生课堂上就少了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作 者:高建勇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市谭坊初中 刊 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AL TECHNIQUE & EQUIPMENT 年,卷(期):2009 “”(7) 分类号:G63 关键词: 

篇5: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愉快教学法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愉快教学法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愉快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4-0097-01

当前,中学语文界面临诸多困惑,如:语言积累中,学生都能背诵名言佳句,但结合意思填空时,却不知是哪一句;仿写(拓展)句子时,“下笔千言”,结果却“离题万里”。“教无定法”的理念大家都烂熟于胸,但若想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从情感“破”课,即进行愉快教学,定会有事半功倍之功效。

一、创造一个让学生愉快学习的优美环境

环境对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对青少年个性的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行为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的。学校、班级要根据教育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加工和设置优良而美化的环境,这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一种标志,同时也直接影响师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秩序。优美的环境能使中学生心情舒畅,精神焕发,乐于学习,有助于愉快教学的顺利进行。

教师应充分发动学生,把学校布置成一个整洁、清新、美丽的乐园,使每个走进校园的人都感到赏心悦目,精神抖擞;把教室布置成一个美的、激励奋发向上的小环境,使置身其中的同学们都感到轻松自然,其乐融融。

二、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和谐,关键在教师。教师应热爱所有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在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像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的那样:“爱学生,这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不管在什么场合,教师都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只有意识到被尊重,才能愉快地接受教育。对优差生应一视同仁,处理问题公允不倚,不带偏见。平时应多鼓励引导,无处不到的批评训斥,任何鄙夷讥讽,怒斥甚至体罚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造成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相信学生都是求进步的,都是爱学习,有旺盛求知欲的,能够改正错误的。

三、制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首先,提倡教师笑进课堂。微笑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创设和谐的、协调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有学生这样比喻:“在炎热的夏季,老师的微笑如甘露,带给我们一个清凉的世界;在严寒的冬日,老师的微笑似春风,总让我们感觉到温暖。”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满腔热忱来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端庄、语言亲切,富有激情,并借助眼神、表情、姿势来辅助说话,让学生感到听你的.课是一种精神享受。

再次,要善于发挥正强化的作用。“正强化”这一心理学上的术语是指运用表扬、激励、肯定、鼓动等手段发掘一个人的优点使之及时得到巩固、发展,从而形成一种心理定势。教师在语文课上经常使用正强化,会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和愉快的心情,对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很有好处。还可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故意设置障碍,造成疑虑,教师佯装不知,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他们争论,以及用故事、表演、挑刺、幽默等趣味性措施,可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刻,更全面。

四、善于调控教学节奏

节奏本是音乐上的术语,杰出的乐师总是十分讲究节奏和旋律的美,以此抓住听众的心,使之驻足凝神,屏气入境。教师也应像乐队的指挥一样,善于调节,使课堂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曲子。教学节奏是愉快教学艺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能过快,否则学生感觉不到乐趣,也不能过慢,否则断断续续,学生感觉不到完美,又要抑扬顿挫,既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又有“小弦切切如私语”,以此紧扣学生心弦。

五、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指在语文课堂上利用电教设备、音像、挂图等现代化教具和形象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下进行有效的学习。

实践证明,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尤其是电教媒体,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它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一改传统沉闷的课堂面貌,使学生的兴趣大增,有助于实现“轻负高质”和实施愉快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可以说,多媒体的灵活运用将会给中学语文愉快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总而言之,愉快教学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奉献的品格,强烈的敬业精神,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在实践中培养浓厚的教学兴趣,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提问和教法,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愉快教学的理想境界。

篇6:愉快教学法在专业理论课中的运用

愉快教学法在专业理论课中的运用

机电专业理论课的内容比较抽象,专业教师如何上好专业理论课程?我努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模型、实物、实验实训、第二课堂等各种教学手段进行组织教学,做到让专业教学充满欢乐气氛,让学生心情愉快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 者:谢向强  作者单位:湖南省新邵职业中专,湖南新邵,4229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5) 分类号:G642 关键词:中职   专业理论课   愉快教学法  

篇7:小学语文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运用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运用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 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 而小学又正是打基础的阶段,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语文课枯燥、机械而呆板,教学趣味性不强,学生主体性缺失,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 将学生完全排除于教学之外,学生只是教学的附属,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无视学生的个性,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造成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缺失。 这样的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语文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相反还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思维发展。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 有效突破与解决传统教学的弊端,引导学生快乐学习、有效学习这是我们所亟需解决的问题。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学要贴近学生,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爱游戏,将游戏引入语文教学, 能够顺应学生的天性, 真正实现寓教于乐, 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玩中学习,这正是新形势下实现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具体的运用浅谈如下几点。

一、多样游戏,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汉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以往采用教师领读学生跟读、重复练习的识字方法,教学枯燥,而且将汉字的音形义分离开来,并不利于识字效率的提高。 而通过丰富的趣味游戏,可以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展开主动学习, 从而实现识字教学效率的全面提高。

1.猜字谜 。 这是一种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游戏,我们可以收集与创编字谜,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而且可以达到开发学生智力, 启迪学生思维的效果。 如千里挑一,百里挑一。 (伯)一口吃掉牛尾巴。 (告)等。 不仅要看学生猜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 尤其对于一些学生猜不出来的字谜, 教师要将思考的过程讲出来。 这对于猜出来的学生又是一次思考, 同时对于没有猜出字谜的学生是一个反思与提升, 可以让学生通过反思来提高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 从而让学生能够猜出更多的字谜,认识更多的汉字。

2.换部首游戏。 给出一个字,让学生为汉字换衣服,即通过换部首来变成一个新字,如睛,可以换成睛、清、倩、靖、情、请等,峭可以换成悄、消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由一个汉字联想到更多形似字, 从而在学习新字的同时复习已学过的汉字。 这样的汉字学习富有趣味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更能提高识字教学效果。

二、接龙游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查字典范文网(FANWEN.unjs.COM)

词语是语文的基本要素, 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口语表达以及理解水平的基础。掌握丰富的词语这是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 但是在以往的教学对词语教学重视不够, 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复习与巩固, 而造成学生词语匮乏。 为此我们可以设计极富趣味性的接龙游戏,这样更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起全体学生参与游戏的激情与动力, 从而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 在游戏中达到积累词语的效果。 从而不断扩充学生的词汇量,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可以由教师指定第一个词语,也可以由学生抽签选择,然后在全班展开, 说错或是接不上来的学生淘汰出局,坚持到最后的就是胜利者,评为智多星等称号,并给学生记上一颗星,收录到个人成长记录袋中。 这样的游戏具有趣味性,改变了以往机械的默写与背诵, 更能激起全体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而且学生为了在游戏中取得胜利,在平时的学习与作业中会更加用心,以积累更多的词语,力求在游戏中一举得胜。又如成语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是提高学生表达水平、理解水平与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 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大多教师对成语的重视程度不够,或是一带而过,或是机械地讲解,学生只是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地理解。 这势必会对学生初中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成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记住,还要让学生理解。为了扩充学生的成语量, 让学生由短暂记忆上升为长久记忆, 达到有效复习与扩充的效果。 我们也可以开展成语接龙游戏,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要适当降低游戏难度,只要后一个成语中包括前一个成语中的某一个汉字或是同音就可以,这样让学生在乐中学习,这样更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理解水平

小学生喜爱表演、善于模仿,具有成人所不具备的想象力与表演力,这是学生的天性。将表演游戏引入语文教学中, 让学生进行惟妙惟肖的表演, 这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要手段, 更为重要的是表演可以将静止的文字转换成有声的语言、 逼真的神态以及形象的动作,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文中的人物、情感的把握,更加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于语言的内化,这更是一种提高学生理解水平与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进行角色表演,在表演中激趣、启思,让全体学生都可以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表演中来, 在表演中学习,在学习中表演,从而实现趣味教学、有效学习。

1. 分角色朗读。 教材中有许多对话性强的文章, 这些都非常适合进行角色表演。 如《陶罐和铁罐 》对话性很强 ,我们可以让学生两两一组来扮演陶罐和铁罐进行分角色朗读。 这样的阅读文本就不再是机械的照本宣科,而是让学生进入特定的角色。 这样自然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热情, 并让学生从语言中来深入体会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征的。

2.创编课本剧。 这不同于分角色朗读,是集创作与表演于一体的活动, 具有更为宽广的空间,可以让学生有更大的展现自我、展现个性、发挥创造性的空间,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或是选取一些成语、 典故等让学生围绕着特定的主题来进行剧本的创作与表演。 如在学习《将相和》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来围绕整个故事来设计剧本。 这样的创作既围绕特定的中心展开, 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延伸性与扩展性。 如廉颇向蔺相如请罪时,他们之间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有什么样的心理、表情与动作, 这都可以给予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

总之,将游戏引入语文教学中,实现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 可以彻底改变以往枯燥无味、机械而被动的学习方式,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热情与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正是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顺应学生的天性,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游戏为语文教学的切入点, 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 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与积极的学习行为,让学生在主动游戏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使游戏辅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精彩、更加有效。

篇8:中职文化课教学中运用愉快教学法的发展途径论文

中职文化课教学中运用愉快教学法的发展途径论文

对于中职生来说,他们一般认为进职校是为了学习专业技能,寻求谋生手段。但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看,文化课必不可少。因此,不能忽视文化课学习。笔者觉得,把愉快教学法贯穿于文化课教学中,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对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文化课教学中如何运用愉快教学法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愉快教学法的前提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动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人格作用。”因此,培养教师对学生的爱,增加教师的亲和力,如课堂上教师温和的微笑、机智幽默的语言、关爱的眼神和恰到好处的手势,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信赖感,愿意亲近教师,自然会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课后更是教师展示人格魅力的时机,像朋友一样与学生轻松地聊天,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了解学生所知所想,建立良好的“情绪场”,使学生在教学中产生积极的反馈,从而营造出融洽和谐的教学气氛。因此,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愉快教学法的前提。

二、创新教学方法是愉快教学法的关键

传统的“我讲你听”、“说教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厌学,自然就达不到教学目的。改进与创新教法,尊重“愉快教育法”的学生主体性原则,根据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运用自主活动、情境教学、教师讲授等多种方法,把更多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从而寓教于乐,体验愉快教学。

1.自主活动。由学生自己组织、主持,教师则成为一个“旁观者”,有针对性地作最后总结。并且,这类自主活动,可在室内室外进行。如,在草坪下、树荫下同学们可以很投入地一起分析,一起背诵。又如,在阅读《汉堡港的变奏》《都江堰》这样的文章时,我们可以抛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联系对比:你崇拜这样的人吗?你愿意成为这样的人吗?请你搜寻几个当代企业家从业创业的故事,你有什么发现吗?通过讨论学生不难领悟到严谨、求实、敬业的工作态度,忠诚奉献的人格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努力培养自己职业素质的热情,也就实现了职业学校文化课为专业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的目的。

2.情境教学。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如图片、录像、案例、多媒体、听音乐和朗诵等,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这犹如一面镜子,在教师有意无意的提示下,愉快地掌握知识。学习应用文,我们可以模拟一个现场招聘会,设置接听电话、推销商品、接待顾客等场景。编演课本剧也是很好的方式。因为通过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塑造形象,学生就像亲身经历了优秀人物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人物与自我融为一体,人物优秀的品质和职业素质会在学生心里刻上永久的烙印,灵魂也会受到巨大的洗礼。

3.教师讲授。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听课45分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此,讲授时教师的语言要机智幽默;善于提问,注意提问的时间、内容、方式;避免家长式的'唠叨与说教,讲授时穿插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一堂课都有新鲜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

任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如果过于程式化,也会停滞、缺乏活力,唯有教师创新地教才会有学生创造性地学,愉快地学。

三、让学生感受成功是愉快教学法的核心

愉快教学法旨在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其核心在于让学生感受成功。因此,教学中要建立“成功-快乐”的良性循环机制。教学的各个环节,如高矮适当的“阶梯”,让学生接受一种思想观点,掌握一个知识点,学会一种技能,便犹如登上一步“阶梯”,感受到一种满足心理,营造积极的情绪,继而产生登上下一步“阶梯”的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充分运用“表现-成功-快乐”三部曲方法,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并给予恰当的鼓励;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置不同的提问,布置多样的、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从而给予他们基本上都能获得“成功”的平等机会;发现学生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点,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学生感受到教师能满足他们追求“成功”的心态,从而变得“乐学”。

总之,愉快教育是在提升教师人格魅力的前提下,在教学方法上寓教于乐,帮助学生在点点滴滴中体会到成功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在“我要学”中不断进步。

篇9: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

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

摘要: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重点在于科学分层,确保分层的合理、有效,使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成绩不断提高。重视分层的动态性,激励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数学学习习惯,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更轻松地解决数学难题。应用数学分层教学方法技巧,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这些方法技巧,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分层科学合理;分层动态性;分层方法技巧;

高中数学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实施统一的教学会影响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老师设计的教学内容过难,很多学生听不懂,难提高,学习成绩还可能下降。老师设计的教学内容过于简单,能够满足学困生学习需求,使他们逐渐提升数学成绩,但又会使学优生感觉无趣,进而失去数学学习兴趣,影响班级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因此,实施分层教学法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使大家在循序渐进中不断进步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正确途径。

一、确保分层的科学合理

分层教学是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及原有知识水平实施的有规划、有层次的数学教学实践策略。在高中数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要确保分层的科学合理,才能使教学达到预期效果,才能使学困生不断进步,学优生不断提高。

首先,老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以此作为分层教学的基础。一方面,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及课后作业等情况为学生“建档”,结合教学策略分别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另一方面,老师可以采取一些手段实施科学分层,提高分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分层前对学生进行考核,通过笔试和交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学习兴趣等,进而更全面、充分、正确的掌握学情,为科学合理分层打好基础。

其次,老师要进一步明确分层的意义,掌握分层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进而有效的实施分层,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例如,老师对往届分层教学法应用的过程进行反思,探索分层教学方法策略的优化,提出针对当前学情的教学新思路、新策略。

再次,老师要进一步明确分层教学的目标,结合高中数学教学核心素养和教学任务,制定分层教学法的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以此为依据有条不紊地实施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同时,老师在教学中还要不断细化分层教学的方法、策略、思想、目标等,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打破师生对分层教学的传统认识,避免学生误认为分层学习就是把优等生和学困生分开,在分层教学中,老师可结合分组教学法,采用相互帮助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打消学生关于“学习好坏”“老师眼中形象”等顾虑,使学生一心一意地投入学习,提高分层教学效果。

二、重视分层的动态性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可结合学生的进步程度、老师对学生进一步的了解而发生变化,以确保分层的动态性,给学生更多的信心和鼓励。

第一,定期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考核,重新分层分组,以激励学生参与分层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使学生不断进步。

第二,采用弹性的分层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认真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随时调整分层分组,提高学生参与分层教学的积极性。

第三,注重养成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结合学生个体特点对学生进行动态评价,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促使学生在教学参与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三、数学分层教学方法技巧及优化策略

数学分层教学的方法、技巧直接影响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效果,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数学分层教学经验,优化数学分层教学策略,能够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水平,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第一,老师要在教学中保持提问分层,并不断优化提问策略。首先,明确提问的目的性。如果想引起学生注意,提出简单、容易回答的问题,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在问题回答中产生成就感,进而主动参与教学。如果想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老师要针对教学设计问题,问题的思考、讨论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理解,进而达到自主思考、自主参与教学的目的。总之,提问分层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要结合数学教学分层,采用难易程度有差异、问题方向有差别的提问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潜能。其次,老师要注意在提问中适当“留空”。对于数学基础比较好,应变能力强的学生,留给他的答题时间较短,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给他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逐渐理解知识,获得知识的学习、应用能力。再次,老师提问要有规划,要普遍。避免总是提问个别学生,进而造成学生的认知偏差,也避免每节课提问太多,浪费教学时间,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难以保障。在教学中,老师可采用轮流提问的方式,针对学生薄弱点,每堂课提问不一样的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机会回答问题。

第二,分层留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知识掌握程度,将作业分成基础作业、巩固作业和提高作业,结合分层教学给学生留不一样的作业,学困生完成基础作业就可以,在数学考试中,基础类题目占60%以上,完成基础作业基本的知识点就可以掌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会逐渐提高。对于学优生,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可以给安排一些提高作业,增加作业的难度,使学生在解题中获得乐趣,进而激发其数学学习钻研意识,探索意识,刺激其数学求知欲望,使其数学成绩更上一层楼。同时,老师要注意那些学习成绩不错,但不爱学习的学生,他们反应快,但做题不认真,虽不会出现大的错误,而一些基础的答题问题经常出现在他们的解题中,对于这类学生,老师可灵活安排基础作业,带有“惩罚”性地让其多做多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此外,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状况调整学生作业的数量和质量,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分层教学更有意义。

第三,在数学分层教学中,老师要坚持分层评价,客观对待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例如,在二次函数解题中,老师要求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解决水面到拱桥桥面的距离问题。有的学生数形结合意识较差,但他能想到这类题目要利用数形结合,要建立抛物线方程式,这就是进步,老师可以给予积极的表扬,激励其继续进步。有的学生本应该很容易完成此类题型,但由于疏忽大意等原因,他并没有做出正确答案,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应适当的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引导其认真思考,戒骄戒躁,以便更有效地学习数学。总之,分层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保持学习的正确态度和积极性,在教学中,老师要树立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向主动参与学习方向转变的理念,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专业能力,让学生逐渐改变。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核心依然是学生,在教学中,老师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结合具体学情,以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方法及原有的数学知识水平为基础,建构个性的、创新的分层教学框架,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使数学分层教学模式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宋书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10):74-75

[2] 别业浩.素质教育背景下职业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成才之路,(04):98-99

篇10: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谭春汉

(湖南省祁东县步云桥镇中学)

摘 要:知史达变,鉴往知来。历史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的古代文化和发展历史,然而,在初中生的眼中历史却是单调枯燥、繁杂乏味的,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针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情境教学法提出了新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应用;方法探究

所谓初中历史的情境教学法,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受历史知识的无限奥秘的过程。初中历史教学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情境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生硬的教学模式和不融洽的课堂氛围。

情境教学法,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教师组织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接受历史知识来说都有很多好处。

一、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能够丰富课堂文化,增添课堂的文化色彩。不同的教学情境能够引发学生不同的思考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此,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薄弱环节和擅长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另外,教师应该认真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将对大纲的理解运用到教学中去,以达到教学目的。总之,创设生活情境能够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潜能。

二、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对于初中历史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图片展示或者视频播放达到很好的教学目的,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丰富和乐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再比如,一个故事性的精彩导入可以给课堂教学大大加分,让学生充满好奇心,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之一。情境化教学使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如同朋友一般,这样学生在与老师的交谈过程中能够放松心情,流畅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

三、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历史的学习就是让学生吸取经验教训并且谨记经验总结,以便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因此,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爱国热情是历史学习最关键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相关演讲比赛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或者开展课堂讨论、辩论等。当然,这一切的顺利实施都与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息息相关,学无止境,教师只有站在一定高度上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才会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历史的学习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历史,更多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习古人的品行,改正自己的不足。同时,通过对爱国人士的介绍(如文天祥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学的关键,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够让师生之间更加了解,增加学生之间的友谊,与此同时能够不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收获更大的进步,在不知不觉中收获质的飞跃。

综上所述,我看到了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的重要意义,因此,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的顺利实施势在必行。我们必须对情境教学法有清晰的认识、明确的方向再加上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蒋峰。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创设[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4)。

篇11:浅谈作文教学中交互式教学法的运用(网友来稿)

浅谈作文教学中交互式教学法的运用(网友来稿)

作者:通州市金郊中学  李华娟

提纲:

一、营造口头作文情境,创设集体互动氛围。

二、构建评改新课型,引导个体互动行为。

三、启动激励动力系统,优化外部互动环境。

作文教学的现状真让人痛苦不堪,学生为写作文而苦,君不闻“作文、作文/让我头疼/咬断笔根/仍是‘言而无文’”;教师为改作文而苦,君不见“写作、写作/学生写、老师做/领导教育我要精耕细作/家长们要求我一个也不能错过/一个星期来,我其他事啥也没做/刚想松口气儿/这座大山又厝于我座”。

于是,本该生动活泼的作文教学却成了一潭死水。专家们在思索、改革家们在探索、“实干家们”仍在“上锁”。能不能改变传统的模式?有没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办法?现从交互式教学法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的角度,提几种方案,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营造口头作文情境,创设集体互动氛围。

口头作文是书面作文的能力储备,同时又促进课外知识储备。

口头作文同传统作文最大的区别是由“笔写”到“口述”。这种作文方式的变化,要求学生从“静”到“动”,从个人写作到当众叙述,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情感的发展,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还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情感发展脉搏,从而有助于评价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只要“有话可说”,就不愁“无语可写”,同时老师的“批改”(即评价)通过声音的传播远比文字表达要快捷,而学生自己也会及时发现某一知识领域的欠缺,并迅速补充。

营造特定的情境创设集体互动氛围,让学生心无顾忌地即兴口头作文,“说我所思”,才能迈出打开思路的艰难步伐。

1、打破常规课堂秩序,营造自由民主的氛围。

学生都有一种向师性。对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很在乎,在乎老师的评价,在乎老师的笑容,甚至是一个眼神。在这种“唯老师举动是瞻”的紧张而专制的氛围下,学生根本不可能心无顾忌,教师们也经常感叹有些回答问题前言不搭后语的学生,但聊起天来却滔滔不绝,思维敏捷。因为这时他是自由地、平等地与人交流,无须等待别人的评价。

因此想让学生真正自由起来,就要大胆改变那种学生端坐在座位上静静地听,偶而有秩序地读几段课文,教师高站在讲台前,滔滔地讲的常规课堂秩序。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讨论小组,可以跑动位置,或站或坐,在规定时间内讨论规定的话题,热烈而集中。

如在教学《为你打开一扇门》中,文章对文学的内涵揭示很抽象,我让学生结合自己读过的文学作品谈体会,要求提出,学生顿时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像小雀儿似的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走进他们中间听听,真是丰富而有趣。有的说《夸父逐日》,有的说《精卫填海》,有的说《茶馆》,有的说《致橡树》,有的说《情深深、雨鳌罚这种情境中不用担心老师的监控,谁都愿意畅所欲言,就连平时最不爱动的学生也受到集体情绪的感染,而欢跃起来,同时在这氛围中,谁都愿意表现自己,调动一切知识储备来赢得同学们赞叹的目光,对那些阅读量少的学生既是知识的有效补充,又是一种无言的鞭策。

教师这时不应是个学生活动的“主宰者”,也不应是个“组织者”,这些都摆脱不了居高临下,统一天下的定位;而应是个“倾听者”、“促进者”、“参与者”,让讨论真正地在自由民主氛围中进行,而不是象以往那样戴着镣铐跳舞。

2、走出传统教学场所,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有人说:人只有在美的事物的感染下,才能撞击出心灵的火花。有人说:人只有在让心灵自由飞翔时,才能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然而我们的学生终日面对着钢筋水泥,埋头于书山,陷身于题海,没有诗意,没有激情,只有困乏和疲倦,当然“胸中无丘壑”,笔下无情趣。

让我们尝试把学生带出教室、带出校园吧。让他们的身心找到一个可以休憩的港湾,让他们的心灵找到一方可以放飞的天空,为恢复他们的作文情商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

教余光中的《乡愁》时,我把学生带到学校大门外的河滨公园,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诗人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你能想出一个新的比喻来吗?在榆荫下,柳树旁,石凳上,花丛中,清澈的小河边,同学们诗情大发。有些学生说得很好“乡愁是一幅相框,我在外头,妈妈在里头”;“乡愁是一片汪洋大海,我在这头,爸爸在那头”;“乡愁是无线电波,我在这头,奶奶在那头”。我被他们感染了,也即兴凑上两句:“乡愁是一轮弯弯的月儿,我在地上,伊人在天上。乡愁是是一条涓涓的小溪,我在岸上,伊人在水中”。

在这种集体互动氛围中,没有一个人是多余的,也没有一个人是看客,全都是积极的参与者。这里没有判官,没有权威,没有轻蔑,没有挑剔,有的是尊重,轻松愉悦;没有单调的白墙、拥挤的桌椅,有的是大自然和煦的风、灿烂的阳光、依依垂柳、侬侬鸟语。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可以全身心放松,自然充满激情,便会“淌”出自己的思想和人生体验。

二、构建评改新课型,引导个体互动行为。

传统的作文评讲课上,教师“中心集中”,“结构完整”,“句意明确”满天飞,读几篇优良习作,草草结束。而学生呢,全然不理会这早已熟识的“老三篇”,也不理会老师奋战了多天才改出来的评语,草草看下一分数,往抽屉里一塞了事。

寥寥数语,短短十几分钟,就想让学生把老师的要求内化为作文水平的提高,这能实现吗?也许有人会摆出理由:赶篇数嘛。试问:没有质的提高,量的积累又有何意义?何况事实证明:做十遍这样的低效高耗的重复,不如做一篇实实在在,让每位学生都有一得的作文。

书面作文同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互动作用和师生互动效力,只是需要我们改革先前“老三篇”,构建评改新课型。

1、互改课  学生做完一次作文,总有一种交了差的思想,因而即使作文写得平铺直叙、索然寡味,也觉得无从修改,若是让他来评价别人的作品,却常常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因此可以来个换位,让学生互改作文,提出修改意见。这样就会明白自己的作文为何读来味同嚼蜡,搞清修改方向,确定修改内容。

有一次互改课上,一位同学用了非常简洁的符号,指出了很有代表性的问题。作文原话是“一位少年坐在草地上”,这位同学作了这们的评改:“一位?少年?坐在?草地上……”他指出了学生作文中的通病:叙述的文字不具体,描写的文字不生动。并作了如下修改:“斑驳,发黄的杂草丛中,坐着一个少年,他手中的笔在飞快地舞动着,显然,他很激动。面对着这成堆的垃圾,疏于管理的草丛,他却勾画出一片绿油油的草地,盛开的鲜花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哦,他是在勾画美好的未来。”

如果这次评改活动就次结束,那么对写这篇作文的同学便没有太大帮助,这样不仅不能起到互动作用,甚至还会打击学生作文和评改的积极性,因此必须有自改的过程,才能内化为习作者本身的提高。

2、自改课  根据别人的建议自行修改,或者自己给自己挑毛病,提要求。

自改课对每一位学生要求不一,有的`只需修改语句,有的需要修改整段内容,甚至整篇文章的构思。而且对每位学生的每次作文要求不一,要求不断提高,这样学生作文水平也不断提高。

对上文这个例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写或修改出不同的意境,他会因有竞争目标而修改得更精细、更妙。

这位习作者几番修改之后成文如下:“幽幽山谷,青青草地,一位花季少年,静静地坐在草地上,清脆婉转的鸟鸣,淡雅怡人的花香……在他面前还有一幅画夹,一支画笔。三年来,他一直如此,用心谛听,用心领会,用心感悟……因为他那迥然无神的双眼……”。

3、评改课  教师选择典型句子,语段或文章,进行集体评改,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集思广益,切磋出经验。

评改课可以扩大互改效果,由一一对应的个体间的互动发散为所有个体间的互动和教师互动。完成读写的完美结合,使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于实践活动。

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了这样一句:“她抱着猫走来了”。教学中我向学生发问:“你看到的仅这些吗?”当然不止,有些学生指出:“至少能看到她的神情,以此揣摩她的心境”,“还能看到她抱猫的姿态,以此透视她的遭遇。”“别忘了,猫也能传达主人的情感。”再让大家对这句话进行了修改,要求写出心境,写出遭遇,写出人物性格。很多学生都能抓住特刻划人物。摘录部分如下(1)“她面容憔悴,两眼目光迟纯,额角的沟壑较以前更深了,她牢牢的抱紧那只小花猫,仿佛想把握唯一的依托。”从这段描写中我们可以读出“她”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后孤苦无依。(2)“也许是在蓝天的映衬下,晶莹的泪珠划过她秀美的脸颊,格外的显眼,她的嘴抽动着,手也紧紧地攥住蜷缩在她胸前的小猫身上那雪白的毛,小白猫也眼巴巴地望着主人的脸,似乎想舔去主人的忧伤和不快”。从这段描写中我们可以读出“她”善感、忧郁的性格。

学生总结经验:成功地刻划人物,必须能表现出某个人的某种性格特征,或展示出某个人的某种遭遇,某种精神面貌、情绪特征。

三、启动激励动力系统,优化外部互动环境

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修改自己的作文,甚至修改到自己很珍视的程度,如果仅是让它埋没于废纸堆里,对写作文和改作文的积极性无疑是一种打击。教师若能通过各种途径启动激励动力系统,则能很好巩固互动成果,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良好态势,为学生与外部环境之间架起互动杠杆,优化外部互动环境。

激励是来自外界的令人兴奋的刺激,是对人的动机的一种激发,是对人的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即在写作训练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优化外部条件,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量,促使学生发挥潜力,主动发展。启动激励动力系统,即表扬鼓励,体验成功。

教师可以利用评语肯定,班级表扬,印发传阅,黑板报刊登,参加作文竞赛,向校报、社会刊物投稿等,各种操作性强快捷有效的办法来让学生体验成功。

教学中,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新学期新打算》的习作,通过几次互改、自改,评改后,成文《追寻我的1、2、3……》发表于校刊。另有一位学生写的自由诗《时间的步伐》经过七易其稿发表于《通州日报》。

激发了学生写作热情,就意味着更大进步,这种互动作用,将会转化为主体的兴趣,如果作文教学能让学生由怕写作文到有创作兴趣和冲动,那便是最大的成功。

作者邮箱: yishifeng316@163.com

篇12: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运用分析

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运用分析

广东省广州市大石中心小学 彭灼华

【摘 要】文章对小学体育教学和游戏教学法进行概述,说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的必要性,接着从教学实践角度论述了游戏教学法的实际运用情况,最后对游戏教学法的实际教学作用进行总结。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法;应用实践

体育教学是我国各个学段的学校教育中都十分重视的课程,体育教学一方面能够对学生的身体发育和体能发展提供帮助,另一方面体育运动中所包含的文化精神,能够为学生德育发展和个人素质的整体提高提供基础。小学是学生发展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实施体育教学,不仅是学生身心成长的主要动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体育意识,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体育教师进行思考和探索。

一、小学体育与游戏教学法概述

1.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小学体育教学经过多次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十分显着的发展。无论是学校的体育设施,还是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小学体育教学是完美的。小学体育教学目前存在两大难题,其一,忽视了体育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主动促进作用,导致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比较低;其二,体育教学在学生品德发展方面的教育作用显示不足,这说明体育教学的实际教学目的并没有完全达成。

2.什么是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基于幼儿发展中以“游戏”作为主要学习方法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起初这种教学理念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学校教育的刻板性而应用在教学实际过程当中的。但是,教学实践证明,游戏教学法能够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方面的主动性,因而成为目前中小学教育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

3.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的可行性。游戏教学法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教师通过设计游戏展开教学内容,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两个方面。游戏教学法与小学体育教学表面上来看是具有重复性的,即小学低年级的体育教学主要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小学体育教学的器材越来越丰富,教学场地也越来越广阔,能够为游戏教学提供有利的条件。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法是可行的,游戏教学法能够为小学体育教学带来多少改善,也是值得期待的。

二、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中的应用实践

1.应用游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不足,学生喜欢玩耍,但通常没有固定规则,有些游戏的内容并不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例如,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对户外锻炼的兴趣就越来越低。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手机游戏进行“改编”,使学生经常在手机上玩的游戏变成了体育课上的游戏,这样一来,既能调动学生运动的兴趣,又能够使学生充分进行体育活动。笔者将手机游戏“植物大战僵尸”改编成为体育游戏,给学生发颜色不同的帽子,代表“僵尸”的不同等级,规定“战僵尸”的学生跳一下并比出“手枪”的手势,就能打掉白色帽子的僵尸,而橙色帽子的僵尸需要跳两下并比出“手枪”手势才能打掉,戴红色帽子的僵尸则需要在深蹲跳两下的同时比出“手枪”手势才能打掉;僵尸可以用跳起来双臂交叉的姿势“挡”。随机抽5个学生站成一排扮演“僵尸战士”,其余学生扮演“僵尸”,僵尸战士可以随意换位,僵尸用缓慢的步伐朝“战士”前进,一旦被打掉就不能再参与游戏,需要等下一轮游戏开始再参加。这个游戏一经应用就引起了学生的广泛兴趣,他们不仅在体育课上主动要求玩“打僵尸”的游戏,甚至还在课下进行自主游戏,而实际上,这个改编的游戏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弹跳力和肢体协调能力,其对学生体能的训练作用不输于普通的体操和调高等体育锻炼。

2.应用游戏教学法促进学生的身体自我认知发展。小学生对体育课的认知产生误解,认为体育课的`教学价值仅限于“游戏”,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对自己身体的自我认知还不完善。在低年级学生之中,很少有学生对身高、运动能力和身体比例等身体自我要素有明确的认知,而在高年级学生当中,学生因为不能在身体自我中寻找到自信,因而对体育产生不良认知的情况也比较多见。()笔者在体育教学中创设“我最美”的游戏,即请学生通过一个或一组体育动作来展现自己的身体之美,所有学生都展示完毕后,按照展示的内容将学生分组,请每组学生将展示内容进行简单编排,并对其他组学生提出“挑战”。一开始,学生表现比较拘谨,随着互相之间的鼓励,以及其他体育教师的“助阵”,加上事先对体育舞蹈的欣赏,学生逐渐开始通过“挺拔的站姿”、“柔软的肢体”、“和青蛙一样的弹跳力”、“未来的乔丹”等口号和行动,开始展示他们认为自己最优秀的那一面的身体状况。这个游戏不仅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更有自信,也逐渐了解了“身体之美”的真正含义。

3.应用游戏教学法进行德育教育。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以集体教学为主,低年级体育教学是以体育教师为组织者进行的体育游戏,高年级则是以某项体育运动为主进行的集体锻炼,如400米跑、接力跑等。这样的体育教学缺乏趣味性,学生不能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乐趣,自然也不能领会其中的德育教育内容。笔者在体育教学中尝试应用互助和竞技结合的方法,选择一个班级中原本就比较爱好运动的学生,由他们带领并组成不同的体育运动小组,不限制每个体育运动小组的具体运动项目,但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必须积极参加组内的体育运动,以一个月时间为限,请每个小组自编一组体育表演,或者提出一次体育运动挑战。在月末的体育课上进行小组竞技,竞技之后分发“荣誉称号”,然后在下一个月的体育竞技中由其他体育小组对心仪的“荣誉称号”发起挑战。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给了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而且体育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体育学习目标的确定、为体育竞技进行的准备,都能够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体育运动之中包含的奋发、向上、自强、拼搏的精神。

三、游戏教学法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作用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游戏教学法实践,充分展现了游戏教学法的优势,使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对学生的教育意义也越来越显着。提到体育课,很多学生都能自豪地说出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体育项目,而他们活泼、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正是体育教学取得进步的表现。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而游戏教学法是帮助小学体育教学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只要小学体育教师能够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发挥教学中的创造力,在教学中适当加入各种体育游戏,体育教学的实际教学作用就能够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周晓明。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运用[J].中小学电教,,(1):120-121.

[2]糜长梅。浅谈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游戏的“变异”[J].考试(综合版),,(12):120-121.

[3]陈智毅。浅谈体育课教学中游戏法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9):102-103.

[4]吴芳。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南昌市某小学为例[D].南昌:南昌大学,:12-13.

[5]曹晓瑞。浅谈小学体育课教学中的游戏运用[J].教育革新,2013,(10):115-116.

篇1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运用邱教授的“尝试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它运用“五步”(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基本教学程序,把“两主”辩证的统一起来。“先练后讲”,让学生在“尝试中思,在自学中创”,营造课堂创新氛围,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一、在尝试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前提,是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支柱。“尝试教学法”的运用,通过“出示问题――自学――讨论讲解”的主要课堂教学程序为学生学习与发展提供了更多地参与时间和更多的活动空间,创设了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体、主动的地位,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自学尝试、探索研究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创新欲望和积极的创新学习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利用“尝试问题”的新颖性,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尝试问题”是引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及进行知识迁移的主要材料。因此,只有富有启发新颖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创新思维。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例: “三味书屋上午卖出数604本,下午卖出的比上午多卖出145本,这一天共卖出多少本书?”

一开始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做一做,连续两问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商店上午卖出作业本100本,下午比上午多卖出50本,下午卖出多少本?这一天共卖出多少本?”如果把“下午卖出多少本?”这句话去掉,这道题能解答吗?这个问题我不教,先请教一下不开口的老师――课本。这样出示尝试问题,富有新意,激发了学生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去看书学习――尝试练习――讨论质疑――悟法明理――探索创新的积极性。

2、“自学尝试”营造了创新的氛围。学会自主学习是学生能否创新的必要前提,而学生能否自主的学习关键在教师的善于指导。“尝试问题”出现后,教师需引导学生从“自学课本,尝试解题”的阶段中,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营造创新思维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不强求学生的做法、想法与自己的一样,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时,教师给予支持和鼓励。如:在学生“自学尝试”1+2+3+4+5+6+7+8+9=?学生出现了:

(1)(1+9)+(2+8)+(3+7)+(4+6)+5=45

(2)(1+2+3+4)+5+6+7+8+9=45

(3)5×9=45

(4)(2+4+6+8)+(1+3+5+7+9)=45

教师鼓励学生,这些思路都是对的,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习才能不断提高。

3、“讨论讲解”给了学生创造空间。“学生讨论”抓住知识构建规律和重点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发表意见,在争论中明理,在研讨中创新,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和分析推理能力。

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发现、研究,归纳出要求一天共卖出多少本书 ?就必须先求下午卖出多少本书?解题时,关键找出隐藏条件,提出中间问题,分步列式解答。

以上三方面做法,用新颖的尝试问题引路,通过学生的积极尝试,自学课本,积极讨论和教师的启迪讲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这四个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尝试法基本教学程序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形成过程。

二、在“尝试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最终体现,是学校教育目标之一。我们必须通过“尝试训练”作为教学的延伸阶段,让学生在“试练”中巩固知识,让学生在“再创造”的学习活动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1、进行联想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创造性思维离不开想象,只有对已有的经验及表象进行加工、提炼或空间想象,才能悟出新的见解。因此,“尝试训练”必须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如尝试学习圆的周长时,教师设计如下的练习:

当你看到“派”时,你想到了什么?(“派”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率,一个无限循环小数,取两位小数时约是3.14……)从C=派d中,你想到什么?(圆的周长是直径的排倍,圆的周长是半径的2派倍,直径是周长的1/2派)这样的“尝试训练”,从已学过的知识出发,进行两项思维训练,触发了学生思维的活动,沟通了圆的半径、直径、圆周率、周长之间的关系,是学生从思维训练中发现利用周长半径,利用周长求直径的规律,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尝试训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学习、创新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尝试训练”是进行新课的延续,为此,教师应努力发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的多发性,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思路,让学生在求异思维中进一步了解事物。如“自学尝试”混合运算应用题。涉及如下尝试练习题:“三年级学生有67人,参加唱歌组的有18人,参加舞蹈组的有29人,其余的参加科技小组,参加科技小组的有多少人?”让学生根据题意,自主的发挥独立再创造潜能,虽答案一样,但方法灵活了。

(1)67-18-29=20(人)

(2)67-(18+29)=20(人)

(3)67-18=49(人)49-29=20(人)

学生按自己想法去做,学习变成了一种乐趣,这也是通往创新之道。

3、开放性的训练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尝试训练”作为进行新课的延伸和发展阶段,要重视利用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探索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条件问题开放题。设计如下训练:“――上午比下午多卖出8本书,――?”让学生补充不同条件和问题,编成不同的应用题再解答,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总之,“尝试教学法”营造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造的课堂学习氛围,把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实践证明:“尝试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良好途径。

篇14: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文韦 晓

摘 要:音乐主要是以流动的音响慢慢塑造情感的艺术,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创设一个可以进行视听感触的环境,从而激发、感染、陶冶和诱导学生的情感。学生和教师是情景创设者及被情景感染与激励情感的主体,而师生同样分享着音乐本身所蕴含的情感世界。

关键词:情景;音乐;情感世界

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教材内的歌曲,充分挖掘教材当中的音乐因素,运用意境教学的服务,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新世纪的教学并不是你教我学的单一模式,而是需要有生动活泼和富有情感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代替。

一、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

作用

音乐是艺术中的艺术,优美的音乐很容易让人忘记烦恼,同样也可以陶冶情操,因此,音乐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情景能形象地创设教学的情境,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它是教学内容可以成功实施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情景教学模式一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质,真正唤醒学生的情感,它是当代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二、组织教学设置与课堂教学目标相配套的教学情景

组织教学最重的要是稳定定学生的情绪,同时让学生能够听着音乐的律动走进教学,真正感受音乐的氛围,根据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根据教学目标,我在《森林里的故事》教学中,设置《高高兴兴上北京》的音乐,让学生像是坐着火车听着音乐的律动走进教室。教师这样导入:“今天我们的小火车将驶进法国的大森林,森林里的很多小动物正在开着联欢会呢!”因此把学生引入大森林的自然环境中,可以引发学生对于接下来森林里所发生的一系列的'故事。

三、设置相应的问题,构建问题情景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问题是思维中的起点,同时也是思维的原动力,通过相应的创设问题情景可以使学生主动地思索,并且解决相应的问题,通过实践证明,设疑就是现代目标教学中一定要开展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真正培养学生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真正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方面的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和谐、生动及张弛有效的理想的气氛。

四、运用多媒体展现情景

当学生在活泼好动的时候,乐于接受一些新奇的事物,从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往往会比静态的事物更加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些生动、新颖的动画情境,那么就一定可以化无声为有声。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能够产生更加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更加良好的学习状态。

小学音乐教学是相对比较单一的,采用的灌输式教学,如果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就会忽视学生对于学习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有必要将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和网络教学有机地进行结合,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活跃教学的气氛,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境教学法可以加强实践性的教学,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庆。情境教学法传播理论与实务[J]。人民教育出版社,-12.

[2]张思。“陌生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新闻世界,(11)。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南开路小学)

篇15: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游戏教学法运用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游戏教学法运用论文

摘要: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 体育教学应该处于良好的教学环境当中, 而游戏教学法的创设是在传统教学法中融入了游戏, 从而实现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体育活动能力、体育学习态度等的全面提升, 本研究通过实验探究法, 通过独照法对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应用进行了分析, 验证了游戏教学法对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 小学体育教学; 对照; 应用;

随着素质教育全面图形, 体育教学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那么一线教师就应该承担起通过更好的实施体育教学来提高国民的素质之责任, 以往小学体育教学方法以展示教学、讲解教学为主, 但是这样的体育教学方法是没有办法满足小学生需求的, 导致学生无法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感到枯燥。新课程改革则是将体育教学向着主动学习进行转变, 向着快乐体育的方向进行转变, 而游戏教学法则是将小学生喜欢运动、天性活泼作为基础, 所设置的游戏能够有效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从而使得小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乐趣。

1 实验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随机抽取了某小学五年级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 其中A班 (实验班) 学生人数为35人, B班 (对照班) 学生人数为36人, 两个班级的学生年龄都在11-12周岁, 身体素质基本无差, 本研究之所以选取了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就是因为该年龄的学生对体育实际需求、认知水平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该研究中将体育学习的目标定位为“健康第一”, 在教学实施中侧重学生的健康理念培养、身体锻炼方法学习、自我保护知识学习、安全知识学习。在实验之前对两个班级的差异做了检验, 然后实验班采取游戏教学, 对照班采取传统教学法, 实验周期为五年级上学期整个一学期, 学习期结束后再次对相关内容进行测试。

2 实验结果

该研究中实验班的学生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融入了游戏教学法, 也就是做到了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 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游戏安排在课前、课中和课后, 具体安排时间需要和课程实际做到结合。前测、后测主要通过对学生的身体基本体能、学习兴趣、课堂气氛等进行了测试。

另外笔者还对实验前后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进行了调研, 实验班的前测得分为81分, 对照班前测得分为82分, 实验结束后实验班得分为86分, 对照班的得分为83分。

3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 并结合上笔者在课堂上所观察到的课堂效果, 对将游戏教学法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所取得的效果进行了如下分析:

(1) 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 那么游戏则可以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有效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感兴趣的'程度, 采用游戏教学法能够使得学生在体育课上实现自由活动、实现体育技能的自我展示, 那么基于学生的天性采用游戏教学法则能使得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进一步增强, 也正是因为游戏教学法的加入, 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到体育游戏当中, 实现体育学习成就感。而学生一旦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时间长了自然会实现身体、技能的提升。

(2) 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体育教师在课上进行体育游戏组织, 需要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析,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上依据学生运动水平不同、性别、体育成绩进行学生分组, 分组的时候还需要保证每个组的学生有着共同的体育学习目标, 进而实现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实现学习目标的达成。相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来说, 课上分组是学生自行组织的, 这样在分组的时候很多学生就会依据自己的喜好进行, 该过程是很难实现学生合作意识提升的。时间一长学生的成绩就会越拉越大, 长久下去体育成绩差的学生会越来越差, 学习的兴趣也会变淡。而将游戏教学法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 则可以对学生进行随机性的分组, 这样学生就能够实现相互合作, 学生之间的信任也会随之增强。每节体育课将要结束的时候, 采用游戏教学法的体育课程中学生讨论的更为激烈、取得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很多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 也更为容易满足自己在课上取得的进步。

(3) 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能实现体育课堂氛围的有效活跃: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 学生是体育活动最终的受益者, 同时也是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最终实现的主体, 那么将游戏教学法融入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则是要求教师提前将教学方法设计好, 这时候学生就会基于游戏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 之后在课上教师对学生的游戏过程进行帮助、提高, 就可以实现学生自信的增强。在体育游戏当中学生都希望能够获得了认可, 故教师则应该对学生的游戏过程进行重点关注, 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更好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游戏教学法, 就能够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学生在处于轻松的课堂氛围下, 就能够以较为轻松的心态参与到体育学习中, 进而利用相关的体育知识去有效的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4 结语

将游戏教学法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正是有效的配合了当前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体育课程的实质, 并做到了将学生自我的充分发挥, 通过对比实验, 游戏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实现体育课堂氛围的有效活跃。而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当中则应该做好暗示和引导工作、做好教学内容与游戏的合理性设置、依据实际情况做好游戏内容的创新工作, 实现游戏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 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和达成。

篇16: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阵地,运用邱教授的“尝试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它运用“五步”(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基本教学程序,把“两主”辩证的统一起来。“先练后讲”,让学生在“尝试中思,在自学中创”,营造课堂创新氛围,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一、在尝试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前提,是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思维的习惯,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支柱。“尝试教学法”的运用,通过“出示问题--自学--讨论讲解”的主要课堂教学程序为学生学习与发展提供了更多地参与时间和更多的活动空间,创设了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体、主动的地位,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自学尝试、探索研究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创新欲望和积极的创新学习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利用“尝试问题”的新颖性,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尝试问题”是引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及进行知识迁移的主要材料。因此,只有富有启发新颖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创新思维。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例: “三味书屋上午卖出数604本,下午卖出的比上午多卖出145本,这一天共卖出多少本书?”

一开始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做一做,连续两问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商店上午卖出作业本100本,下午比上午多卖出50本,下午卖出多少本?这一天共卖出多少本?”如果把“下午卖出多少本?”这句话去掉,这道题能解答吗?这个问题我不教,先请教一下不开口的老师--课本。这样出示尝试问题,富有新意,激发了学生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去看书学习--尝试练习--讨论质疑--悟法明理--探索创新的积极性。

2、“自学尝试”营造了创新的氛围。学会自主学习是学生能否创新的必要前提,而学生能否自主的学习关键在教师的善于指导。“尝试问题”出现后,教师需引导学生从“自学课本,尝试解题”的阶段中,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营造创新思维的课堂氛围。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不强求学生的做法、想法与自己的一样,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当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时,教师给予支持和鼓励。如:在学生“自学尝试”1+2+3+4+5+6+7+8+9=?学生出现了:

(1)(1+9)+(2+8)+(3+7)+(4+6)+5=45

(2)(1+2+3+4)+5+6+7+8+9=45

(3)5×9=45

(4)(2+4+6+8)+(1+3+5+7+9)=45

教师鼓励学生,这些思路都是对的,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习才能不断提高。

3、“讨论讲解”给了学生创造空间。“学生讨论”抓住知识构建规律和重点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发表意见,在争论中明理,在研讨中创新,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和分析推理能力。

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发现、研究,归纳出要求一天共卖出多少本书 ?就必须先求下午卖出多少本书?解题时,关键找出隐藏条件,提出中间问题,分步列式解答。

以上三方面做法,用新颖的尝试问题引路,通过学生的积极尝试,自学课本,积极讨论和教师的启迪讲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这四个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尝试法基本教学程序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形成过程。

二、在“尝试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最终体现,是学校教育目标之一。我们必须通过“尝试训练”作为教学的延伸阶段,让学生在“试练”中巩固知识,让学生在“再创造”的学习活动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1、进行联想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创造性思维离不开想象,只有对已有的经验及表象进行加工、提炼或空间想象,才能悟出新的见解。因此,“尝试训练”必须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如尝试学习圆的周长时,教师设计如下的练习:

当你看到“派”时,你想到了什么?(“派”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率,一个无限循环小数,取两位小数时约是3.14……)从C=派d中,你想到什么?(圆的周长是直径的排倍,圆的周长是半径的2派倍,直径是周长的1/2派)这样的“尝试训练”,从已学过的知识出发,进行两项思维训练,触发了学生思维的活动,沟通了圆的半径、直径、圆周率、周长之间的关系,是学生从思维训练中发现利用周长半径,利用周长求直径的规律,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尝试训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学习、创新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尝试训练”是进行新课的延续,为此,教师应努力发掘问题的多向性,解决问题的多发性,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思路,让学生在求异思维中进一步了解事物。如“自学尝试”混合运算应用题。涉及如下尝试练习题:“三年级学生有67人,参加唱歌组的有18人,参加舞蹈组的有29人,其余的参加科技小组,参加科技小组的有多少人?”让学生根据题意,自主的发挥独立再创造潜能,虽答案一样,但方法灵活了。

(1)67-18-29=20(人)

(2)67-(18+29)=20(人)

(3)67-18=49(人)49-29=20(人)

学生按自己想法去做,学习变成了一种乐趣,这也是通往创新之道。

3、开放性的训练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尝试训练”作为进行新课的延伸和发展阶段,要重视利用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探索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条件问题开放题。设计如下训练:“----上午比下午多卖出8本书,----?”让学生补充不同条件和问题,编成不同的应用题再解答,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总之,“尝试教学法”营造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造的课堂学习氛围,把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实践证明:“尝试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良好途径。

篇17:发现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发现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发现教学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由教师提供一定的线索,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地进行探索,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学生能非常积极、自主地学习,运用时应采取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步步深入,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

1、创设问题: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去尝试和探索。

2、验证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集体等各种形式的反复练习,验证学习的方法。

3、展开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在练习过程中的方法与体会。

4、掌握动作技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地掌握所当的动作。

例如,对水平一的“小篮球”第一课时,我们先对小篮球做简单的介绍,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谁愿意自己玩来发现小篮球的玩法?”这时可以看到他们独立练习各种玩法,又看到他们几个在练习抛球、接球、传球等到动作,又可看到他们有的跑到篮球架下去投篮等形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基本拍球法,通过老师引发问题:“如何能使球听你的话”?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并反复练习,体验正确的拍球动作,再由学生自己概括拍球的动作要领和方法。

(六)游戏化教学法

游戏化教学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教学的形式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培养多方面能力的教学方法。运用“游戏化”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又能体验运动乐趣,提高运动技能,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教学时一般可以从以下步骤进行:

1、精心设计,认真准备。

2、简明讲解,正确示范。

3、严密组织,细致安排。

4、公正裁判,简评小结。

例如,在水平二“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时,可利用游戏和竞赛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追逐运球、运球接力、运球变向跑,运球扣篮等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运球能力。

(七)启发诱导法

启发诱导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启发学生自学、自练,逐渐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对动作的感性认识,并在体会动作中创造性地学习。启发诱导一般是用问题串联的形式把知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时一般可以分以下步骤进行:

1、展示学习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有关观察材料向学生展示。

2、分组练习:通过观察材料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练习,要求相互之间进行观察与纠正。

3、分组讨论:根据教师展示的问题,学生进行质疑、讨论,寻找正确的动作方法。

4、反馈总结: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总结,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和方法。

(八)合作学习法

合作学习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等自由结合成小组而进行学习的方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多地采用游戏活动、集体性的运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行为。在具体教学时一般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友伴组合:根据需要让学生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

2、取长补短:根据长、短处,小组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3、教师点评和指导: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4、实现目标:让学生间合作成功,得到品尝,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九)创造教学法

创造教学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水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的方法。在具体教学时应注意如下几个步骤:

1、确立目标:根据学生实际基础,确定目标进行激发和挖掘。

2、多给空间和时间:教师应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

3、及时点拔和鼓励: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及时给予鼓励。

(十)评价激励法

评价激励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由教师采取各种表扬、鼓励等手段,激发学生进取的动机,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完成教学目标的方法。教学中合理运用评价激励,将促使学生更积极、更主动、更有信心地学习。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

1、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应及时肯定和鼓励,并做到区别对待的原则。

2、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进取,取长补短。

3、过程性和终结性:有不同的效应和效果。

例如,当学生完成一个动作后,教师对表现出色的学生及时给予赞扬以促进其更加努力,对表现不好的学生可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如果你能这样做就好了”来评价,以激励其向正确的动作努力。

综述和建议

(一)当然,教法不仅限于以上这些方面,还有目标教学法,分层教学法,信息教学法,区别对待法,简化技术法等许多教法,教师应集各教法之所长,结合自己的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创设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在具体选择教学法时,可以根据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无论选择什么教学法,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四)多种小学体育课堂新教学法的研究和实验,使体育课堂教学体现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全面性、全体性和主体性。

(五)新教学法的教育观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六)新教学法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为体育教学改革创造更广阔的实践空间,其作用和意义是深远的。

总之,体育教学法就是为了在“快乐体育”中,精心创设适合学生活动的情境,激发学生欲望,让学生乐中学,趣中练,由兴趣变志趣,即激“情”、激“趣”、激“志”,扩展其体质、个性、能力发展,使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技能与身体的发展,即激“疑”、激“思”、激“智”,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心理素质,达成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的教学目标。

篇18:浅析小学识字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的意义论文

浅析小学识字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的意义论文

摘要:相比较而言, 故事教学法特别适合运用到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但是,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目前故事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制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对此, 我们应积极探究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以期构建高效的识字教学课堂, 为阅读、写作等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而真正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 小学低年级; 识字教学; 可行性;

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根”, 因此, 我们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字”的情感与态度, 更要引导学生感悟到“字”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价值与意义。然而, 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大多数教育工作者仍旧过度关注“识字”“写字”, 而忽视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培养, 导致识字教学课堂的效率低下。故事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的方法, 它不仅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特征, 还较为适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下面,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 探究一下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一、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识字教学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是学习其他语文知识甚至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在日常的识字教学中, 教师要采用科学性、多样性的教学方法, 构建高效的识字教学课堂。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 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题, 所以我从教材、学生两个方面, 阐述了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具体为:

一是, 通过研读、分析人教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发现, 故事教学法应用到识字教学中, 确实尤其独特的优势。其中, 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 既能够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 还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到识字的过程, 使学生认识到“字”的价值、意义以及来源。例如, “日”“月”“山”“水”“火”等汉字, 都能够追溯到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可见, 故事教学法确实能够满足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需求。

二是,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都是形象具体的, 所以抽象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而故事教学法能够将抽象化为具象, 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生理特征。概括来讲,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

二、故事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故事教学法能够满足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生理特征, 但是在日常的识字教学中, 单一运用故事教学法的情况并不多。特别是在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到教育领域的今天, 教师应关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与故事教学法的融合, 从而确保故事教学法的优势得到发挥, 构建高效的识字教学课堂。

(一) 图文识字, 故事激趣

课堂的导入环节,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 将生字以图片的方式, 直观的展现于学生面前, 便于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的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 学生认识生字, 会写生字已经不是教学的目标, 而是要引导学生理解记忆汉字, 并感悟到汉字在的价值和意义。所以, 课堂上, 我往往运用故事教学法, 将汉字融合到某一个故事中, 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理解、掌握生字的意义, 同时还能够加深“字”留于学生大脑中的印象, 便于学生记忆。更重要的是,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字”的兴趣,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 促使学生完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例如, 在学“日”这一生字时, 我通过多媒体技术, 将“太阳图形”转化成为“” (甲骨文“日”) 的过程展现于学生面前, 并让学生用自己的小手, 画一画“”的'样子。通过学生亲手画, 对“日”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后, 我领读“日”读音。“日”字有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 即为“后羿射日”。在教学中, 我讲给学生“听”。我用了3分钟时间, 将“后羿射日”的故事讲述给学生“听”。讲的过程中, 我发现每位学生面部的表情都比较精彩, 甚至有的学生模仿“后裔”拉弓的动作。可见, 学生都在聚精会神的“听”, 而通过“后羿射日”的故事, 不仅加深了“日”字的认识, 还认识到“日”每天“东起西落”, 对于人们的生活有非常大的作用, 这无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态度。

(二) 合作学习, 故事点拨

当前, 大部分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的合作意识淡薄, 合作能力低下。而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要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采用合作小组方式, 加深学生对于汉字的认识。在此基础上, 教师应通过故事点拨学生, 引导学生理解“字”的内容, 以强化学生对于生字的内化, 同时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从而使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 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步骤, 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例如, 在学习“山”这一生字时, 我并未直接讲解故事, 而是将学生分为2-5人为一组的合作小组, 开展合作学习, 让学生通过生生交流、组组交流、师生交流等方式, 对“山”字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激发学生深入学习“山”字的欲望。在此基础上, 我提出要讲“愚公移山”的故事。通过合作学习, 学生对于“山”这一个字, 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 但是要实现情感与态度的培养, 还谈不上, 而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 学生的情绪随着故事情节而起伏, 对于“山”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 甚至在学生的大脑中出现了“山”, 了解到“山”巍峨、高达, 同时也能够体会到“山”对“愚公一家”出行带来的影响, 同时还会体会到“愚公移山”的决心。通过我的引导, 学生能够认识到不畏艰险, 勇往直前品格的可贵。

三、结语

故事教学法运用到识字教学中, 确实尤其独特的优势, 但是在日常的识字教学中, 教师不要单一运用“故事教学法”, 而是要灵活地与其他教学法相结合, 定能够构建高效的识字教学课堂。除此之外, 在运用“故事教学法”时, 教师要做到扬长避短, 课堂上不仅要把握“故事”的数量和长度, 还把握“讲故事”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要处理好“故事”的数量、长度以及“讲故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定要始终贯彻“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理念, 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琪.故事教学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 (小教研究) , (5) .

[2]武新虹.关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深入思考[J].课外语文 (上) : (8) .

篇19:浅谈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问题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陈伯怀

[内容]

语文教学在初中的学科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它担负的任务而言,不仅要传授汉语言的字、词、句、篇及语法、逻辑、修辞等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健康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陶冶。正因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任务繁重,它所占的教学课时是最多的,教师所化的精力也是最多的。然而,初中语文教学的客观现实,总是不能令人乐观:教学的“投入”与“产出”太不成比例──效益不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学语文教学掀起了改革的浪潮,辽宁的魏书生、上海的钱梦龙在博击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这些在浪尖上闪光的东西,毕竟尚未在语文教学的广阔阵地上普及,初中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未得到根本改观。课堂内“讲风”仍炽,依然是教师讲也滔滔,学生听也默默。一作者介绍,二时代背景,三分析讲解,四主题思想,五写作手法……,程式化的套路死死束缚着教师的手脚。笔者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非冲破这套程式不可。

那么,冲破旧的语文教学的模式,从教学操作的角度看,突破口在哪里呢?笔者认为,突破口在于运用好问题教学法。

什么是问题教学法?笔者从本人涉及的资料中,尚未找到定义性的答案。但从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在《现代的课》一文中的一段话中,可以见到答案的概貌:“从内部结构的观点来看,可以认为问题性的课是这样的:在这种课上,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高),或由教师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并解决它们,在此同时向学生说明在该探索情境下的思维逻辑(这种作法的问题性水平较低)。”马赫穆托夫的这段理论概括,与我们对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在客观上是相吻合的。因此,我们对问题教学法本身可以作这样的界定:问题教学法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我们基本明确问题教学法的含义之后,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也就有了明晰的思路,这就是:

第一,运用问题教学法,首先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使问题包含着学生必须完成的比较繁重的智力操作的任务。例如,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研读该课文的第一个故事──松骨峰(书堂站)战斗时,有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研读和思考:在松骨峰战斗中,敌我态势的对比是怎样的?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按敌我双方的地形、作战前准备时间、投入的兵力、使用的武器等方面,找出有关说明并记在自己的课堂笔记本上。这样,学生聚精会神地默读寻找起来。这时候的学生,一方面进行着从分析到归纳的思维活动,另一方面,又从客观事实上看到敌强我弱的态势对比。当学生完成了解答这第一个问题的任务以后,教师紧接着提出第二个题: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志愿军为什么能取得战斗的胜利?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可以找到我军取胜的根本原因?教师在这样提出问题之后,又让学生自行默读、探索,并要求把自己探索的结果写在自己的课堂笔记本上。当教师观察到学生基本完成这个问题的解答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得出结论:松骨峰战斗我志愿军取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用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我军的勇敢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并由此进一步认识到,战斗结束后,我军营长视察战场时看到我志愿军壮烈牺牲的种种体态,就是志愿军勇敢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的具体表现。在完成第二个问题后,教师又提出第三个问题:在松骨峰战斗结束之后,我志愿军营长在视察战场时看到我志愿军战士一个个壮烈牺牲的体态,内心是一种怎么样的感情?我们自己  课文这一段描写时,对志愿军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经过师生共议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带着悲壮、崇敬、肃穆的情感体验朗读课文。

很明显,这位教师所提的三个问题,本身都包含着学生智力操作的任务,三个问题之间,又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前个问题的解决为后个问题的提出作铺垫,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必然延伸和深化。但是,三个问题又各有自己的侧重点,第一个问题着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直接找到知识点,并加以归纳;第二个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第三个问题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用朗读来表现情感的能力。整堂课,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培养,都是在教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从自己的学习操作活动中完成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同样是《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课文的教学,同样是在讲解松骨峰战斗这一故事,有一位老师在运用问题教学法时,却是这样提问的:在松骨峰战中,美国鬼子的人数多不多啊?美国鬼子用什么武器啊?……如此等等,老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学生齐声叫喊作出同一回答。这样的提问,问题本身不包含学生智力操作的任务,从而使问题本身没有训练学生思维的价值,这样的运用问题教学法,显然是对问题教学法的曲解和滥用。客观的事实对比告诉我们: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关键在于问题本身的科学设计,可见马赫穆托夫提出“问题性水平”的概念不是没有道理的。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问题性水平高,即是指问题所包含的学生智力操作的任务比较重,具有较高的训练学生思维的价值。问题性水平低,即是指问题所包含的学生智力操作的任务比较轻,甚至极少包含学生智力操作的任务,具有较低的甚至根本不具有训练学生思维的价值。当然,问题性水平高,必须有一个弹性限度,不能高到学生根本无法完成智力操作任务那样一种程度。问题性水平的高,应高到“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程度,这就足够了。用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观点来说,问题性水平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就足够了。否则,学生的智力操作难以启动,到头来是徒劳无益。

第二,运用问题教学法,必须由教师提出问题为主,逐步转到以学生提出问题为主。语文教学老前辈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是为了不教”。其意思是,语文这门课,教师对学生的教,就是要把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起来,最后做到不需要教师教,学生能独立地听、说、读、写。语文教学要达到这一步,没有培养起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绝对不行的。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由老师提出问题,意味着“发现问题”这一环节是由老师完成的,不是学生自己完成的,如果老是停留在老师提出问题这样的水平上,问题教学法的功能发挥就受到很大的限制。

为了使问题教学法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笔者认为,教学的着力点应更多地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是否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又在于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生疑”。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张载论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时,提出了“学则需疑”的原则,指出“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南宋时期著名教育家朱熹,进一步发展了张载的观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张、朱两人在这里提出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条规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知识的掌握是从生疑到解疑释疑的必然过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必然过程。这条学习规律的提出,对于教学尤其是对于语文教学确实是很有指导价值的,但问题在于,学生在学习中生疑──发现问题的本领,不可能是先天具有的,也不可能是主观自生的,只能依靠教师来培养。笔者认为抓住以下几点做法来培养学生“生疑”──发现问题的本领是十分重要的。

其一是用点拨的方法,促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例如鲁迅作品《故乡》这一篇课文,课文中的闰土有这样一句话:“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有个教师是这样点拨的:闰土最小的孩子几岁了?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上学读书的时候,但却要他来做劳动的帮手,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么小的孩子都做劳动帮手了,可闰土一家为什么还是吃不够?这么一连串的几个问题,拨亮了学生的心灵,他们立即表露出惊奇的眼神,仿佛在说:原来这一句话里还潜伏着这么多的问题,怎么我都没有想到呢?在语文教学中这样的点拨所起的作用,与其说是代学生发现问题,倒不如说是鞭策学生认真读书,促其在今后的读书中自己生出疑问来。

其二是用引导对比的手段,促使学生从生疑到解疑。例如,笔者在教陈毅同志的诗《梅岭三章》第一章时,我先把这一章板书在黑板上: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教这一首诗,首先要让学生体验诗作者抒发的无产阶级革命情怀和誓将革命干到底的英雄气概。但是,我故意不作分析讲解,却又在这首诗旁板书了项羽的《垓下歌》和邹容的《无题》两首诗: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无题    邹容

一朝沦地狱,何日扫妖氛。

阴间当待我,南北几新坟。

笔者板书完毕,对三首诗创作背景略作解说后,让学生反复吟诵几遍,然后问学生:“你们读了这几首诗,引起的心理体验有什么不同?陈毅同志的诗与其它两首比较起来,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原因是什么?”学生因为有了对比,从“同一背景下创作的诗歌为什么给人不同的感受?”──生疑,到“诗歌是表达思想感情的,但由于时代不同、阶级不同、胸怀不同,因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不同”──解疑。

教陈毅同志的这一首诗,第二个教学任务是要使学生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音韵特点。笔者先把陈毅同志原诗后面两句改成这样:

只要还有一口气,誓将革命干到底。

学生把原诗和经我改动的诗一对比,就说:“这样一改,味道就变了,”笔者追问:“变了味道的原因在哪里?”学生又从对比中悟出:诗歌的语言是“形象”的,它是用想象和联想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没有“形象化的语言,诗歌就不成其为诗歌了,诗味也就没有了。”这样一对比,一分析,学生比较具体地懂得了诗歌的又一特征。紧接着,笔者让学生把陈毅同志这首诗的每一句末尾的一个字都注上拼音,并让学生找找规律,然后把这首诗歌念几遍。学生一注二找三念,诗歌的又一特征──押韵和节奏也就具体地掌握起来了。总之,实践表明,引导学生作对比,不失为培养学生生疑解疑的重要手段。久而久之,学生自己会形成一种学习的心理定势──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其三是不断强化学生的提问动机,养成敢于提问的学习习惯,形成善于提问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敢不敢提问,学生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似乎有明显的变化:学生处在小学阶段,天真烂漫,无所顾忌,什么问题都敢提,所以人们说,好奇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方面,闭锁心理逐渐发展起来,心里的疑问(包括学习上的疑问),不愿展示在班级的众人面前;另一方面,爱面子,爱虚荣等不健康心理也滋长起来,由于怕人家笑话,又不敢提问。所以从初中到高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渐渐减少了。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提问,可以用古今中外学者爱好质疑提问的实例启发和开导学生,使他们懂得质疑提问不但是好学上进的表现,而且是取得学业进步的关键,特别要使他们懂得,能提出问题意味着自己已经理解了问题的一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体味“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古训。另个,教师在对待学生提问的处理上应该是多鼓励多引导,不要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而表现出厌烦的情绪。事实上,当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形成之初,提问质量不高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如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细小和琐碎,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目标无关等等。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碰到上述情况从不指责,而是因势利导,及时指出毛病并恰当引导,对提问提得好的同学,及时表扬;另一方面,对凡是提问的学生,都给于记分鼓励,用打分的方法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根据学生提问情况分析学生提问质量不高,往往是学生对所学内容尚未仔细研读造成的,于是笔者提出了“明确目标、仔细研读、瞻前顾后,探微发疑”阅读十六字诀,指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要求他们对课文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从段到篇细细体察。要求他们从这个熟读精思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笔者教学上的这一举措,明显促进了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质量提高。例如《荔枝蜜》一文,课文的绝大部分都是写蜜蜂酿蜜,最后,突然写农民在田间的辛勤劳动。学生由于预习时的熟读精思,许多学生马上理解并指出课文的作者明写蜜蜂酿蜜,暗写农民辛勤劳动,蜜蜂酿蜜只是农民辛勤劳动的隐喻。又如《普通劳动者》一文,课文写将军和小李合作抬土,起先是将军走前面,因为将军腿脚不灵便,经过争执是小李抬前面,可文章结尾处,将军说道:“快,快掌好舵,我这火车头要开啦!”显然,将军又抬前面了,学生由于仔细研读,很快发现了作者在这里所作的独具匠心的安排。

当笔者以较大的篇幅来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时,或许有人会怀疑这样做是否值得。笔者认为是完全值得的,这是因为,语文教学并不意味着把课文所包含的知识由教师嚼烂喂给学生就可以了,相反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起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而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众多语文能力中最最基本的能力。这种基本能力,不仅在学生学习时期能发生迁移,即从语文学科的学习迁移到其它一切学科的学习中去,而且在学生走向社会,进入生产岗位和科研岗位之后,能迁移到一切情景中去。华裔美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曾经说过:“最重要的是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国外教育家有一种说法: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就是他提出问题的水平,问题的深度即智力的高度。假如我们从语文基本能力迁移的角度看问题,从学生一辈子受益的角度看问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大大值得的。

第三,运用问题教学法,应该贯彻纲举目张的精神,以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带动其它教学方法的运用。语文教学的任务,正如本文开头提到的,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任务的多样性决定了方法的多样性,任务的综合性决定了方法的综合性。因此,把问题教学法孤立起来,以为用它可以完成语文教学的一切任务,以致于排斥其它方法的运用,这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之所以把问题教学法的运用看作是带动其他教学方法运用的纲,是因为在客观事实上,学生的思维活动一般总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问题解决进行的。因此,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对其它教学法的带动作用也是必然的。这种带动作用至少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其一,问题教学法对其它教学方法的运用起穿针引线的串联作用。例如本文在前面提到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松骨峰战斗故事教学的过程中,第一个问题“在松骨峰战斗中,敌我态势的对比是怎样的?”要学生默读思考,把教学中的默读方法串联进来了;第二个问题“松骨峰战斗我军为什么能取得战斗的胜利?”要学生讨论,则又把“讨论法”串联进来了;第三个问题“在松骨峰战斗结束之后,我军营长在视察战场时目睹我志愿军战士一个个壮烈牺牲的体态,内心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在让学生与营长产生感情共鸣之后,要学生带着情感体验朗读这段课文,这样又把朗读教学法串联进来了。由此可见,用问题教学法把其它教学方法串联起来,可以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其二,问题教学法的运用也为其它教学方法的运用开辟道路。比如目前许多教师传统的讲读正在逐步向“导读”转移。对“导读”来说,学生自读是基础,教师的引导是关键。学生在自己学习新课文时,必然会有旧的知识、经验的参考,当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教材之间存在差距时,就会构成学习心理上的矛盾。教师需要在学生产生矛盾时,注意诱发,帮助解决这些矛盾,才能使学生的认识向前发展。而整个导读过程,从某种角度来说,实质上就是问题教学法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导读”法最终的教学目标和笔者前面给问题教学法界定的“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一致的,所以可以这么说,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实际上也为“导读”法及其它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开辟道路。

当然,尽管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可以把其他教学法的运用串联起来,可以为其它教学方法的运用开辟道路,但是,其他各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独立的作用,问题教学法是代替不了其他教学方法的。譬如说,目前语文教学学术界公认,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由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速读能力、语感能力和鉴赏能力等六大要素组成的,这些能力的培养任务,都有相应的相对独立的教学方法来承担。如速读能力,必须通过默读和朗读的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起来。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怎样的问题教学法的运用把其它教学方法的运用串联起来,形成每堂课的教学方法的最佳组合,是有待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

笔者从八六年开始连续在二届初中学生中进行问题教学法的探索。经过训练,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阅读写作能力有长足进步,多人在市级以上竞赛中获奖,其中一人获全国一等奖(作文),一人获全国优秀作品奖,一人获三等奖。语文毕业考平均80分以上,升学考平均90分以上,均处市属中学前列。学生智能素质得到极明显的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工作能力强。学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争论问题,三年中一直在各学科、各项工作中进行得广泛而热烈。全校教师一致认为这两个班善于思维、课堂活跃、风气好,学生自学、自治、自理能力强。

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它能使学生变得聪明、有才智,从而为学好语文知识和各门学科奠定了智力基础。现在不少人都把眼光盯在教材的改革上,想从教材的改革上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材固然重要,但笔者认为教法更为重要,一部好的教材可以把它教“死”;反之,一部较差的教材也可以把它教活、教好,关键在于怎么教。语文教学出路在于教法的更新,而问题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好方法。

汉语拼音教学初探题参考

汉语拼音教学论文

《汉语拼音11 ie üe er》教学体会

汉语拼音教学论文创新

教学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

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论文

汉语拼音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

汉语拼音的教学的相关方法

拼音教学浅议的论文

浅谈拼音快乐教学论文

小学汉语拼教学中愉快教学法的运用
《小学汉语拼教学中愉快教学法的运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汉语拼教学中愉快教学法的运用(精选19篇)】相关文章:

汉语拼音教学2022-12-13

汉语拼音正确教学2023-04-25

浅谈汉语拼音教学方法的论文2023-01-01

拼音教学:运用多元智慧理论指导汉语拼音教学2022-11-08

充满童趣的汉语拼音教学语文的论文2023-03-29

一年级拼音教学的反思的内容2023-08-12

小学生学拼音的方法有哪些2023-11-26

g教学反思2023-07-16

一年级美术上册《我的拼音卡片》教学反思2023-06-08

汉语拼音教学论文任务书20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