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之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时间:2022-08-19 08:10:26 教育随笔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教学随笔之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精选20篇)由网友“Wentworth”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教学随笔之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随笔之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篇1:教学随笔之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教学随笔之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枯燥乏味、毫无生趣的,但是,如果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其效果却是迥然不同的,那将会是充满了活力和情趣的,毕竟一年级的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美术的兴趣要比学语文的兴趣浓厚。

一、设置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从优美的乐曲中体会课文的内涵。例如:在教学《识字1》、《春雨沙沙》等一组表现春天景色的课文时,我让学生自己演唱一些有关春天的歌曲,他们都很兴奋地唱起了《小燕子》、《小雨沙沙》等儿歌,我还播放了《滴哩滴哩》这首歌给他们听。这几堂课,学生在轻松活泼的音乐声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课文所描述的情景。

二、安排绘画,增添课堂情趣。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它是用直观的艺术形象打动人的,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教学《松鼠和松果》时,可设计让学生把松鼠埋松果的地方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的画出来,这样,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绘画作品,并从直观的绘画作品中理解课文所体现的主题——保护环境,美化环境。

三、引入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在《柳树醒了》一课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把“醒了”、“软了”、“飞了”、“长高了”等词语让学生用动作表现出来。在课堂上,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生动地表现了春天来了,柳树苏醒的过程,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明显。课后,同学们还不停地将课堂上学的动作表演来表演去。可见,课堂的内容已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灵。

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沟通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学科的联系,把语文学习中的读与唱、画、演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篇2:让智慧活跃起来

新教材形式新颖多样,内容有趣丰富,实在是令是和学生耳目一新,但是我在备课时又往往觉得并不是那么容易处理好教师、学生、课本之间的关系,既要用教材教,又不能死教教材。我在思考如何结合课改理念发挥出新教材的优势时,做了很多方面的尝试,下面就我觉得回味的片断记录下来,不算精彩,仅与同仁一起交流。

记得在探究学会控制情绪课文中有这样一个内容,请学生用一段话概括自己老师的优点,然后我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做了一点补充。接着我请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老师的典型神态语言或动作,这样一来,气氛更加活跃,争论更加激烈,每个人都跃跃欲试,好不热闹,在模仿中学生加深了对老师的认识,接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当然,为了避免模仿中的某些误区,在此之前我还请同学谈了谈模仿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我还请几个同学归纳了全班同学对于任们老师的贴切的描绘,并分别抄录好,作为一份特别的礼物送给各个老师,看到学生都非常热情主动我感到很欣尉。

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也许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新教材,才会寻求到解读新教材的一条更为广阔的道路,才能更符合学生的发展。

篇3:让英语课堂活跃起来教学反思

让英语课堂活跃起来教学反思

英语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要记要背的东西很多,很多学生学习英语时间长了以后往往在心理上开始讨厌英语学习。针对学生学习兴趣索然的状况我采取了一些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英语课堂逐渐活跃起来。

一、设计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本身就比较抽象、枯燥,加之学生没有相应的语言环境,不免会产生陌生感,要使英语学习变得形象、具体、有趣,让学生爱学,必然顺其天性,把游戏引入课堂,发挥游戏教学的神奇作用。英语游戏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高涨,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在课堂上,我把游戏活动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几乎每节课我都会设计一个相关小游戏。例如:单词接龙、猜单词、抢板凳、贴烧饼等等。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学习兴趣浓,不仅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掌握得也特别扎实。

二、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话题,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活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是用讲课的内容拴住儿童对教师的叙述和讲解的注意力的。”这种“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来体现,如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新颖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学情绪,使之受到训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发展了他们的智力,使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调动。例如,在教授问路一课中,我就提前把教室布置成了同学们熟悉的一个街区,然后在熟悉的环境中展开学习,并让同学们扮成foreigner和指路的人,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同学们的积极性都很高,学习的效果也非常好。

三、巧设课外作业,延续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孩子都乐起来

教师在课堂中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获得知识,是培养兴趣,提高素质的关键。

篇4:让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活跃起来

汉语拼音是小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它是识字的基础,是阅读、习作的前提,也是学好语文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一年级的孩子不仅要学汉语拼音,而且一定要掌握和应用好。可面对2个月的拼音学习、面对枯燥乏味的拼音字母,有些孩子得心应手,有些孩子却愁眉苦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觉得,我们应该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来学习,让孩子主动、快乐地学习拼音。

一、挖掘教材

因材施教刚入学的儿童,上课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如果课堂仍旧是死气沉沉的,难免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一方面,教师应 该充分备课,去挖掘文本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教师应饱含激情、利用每个文本的特点和一些教学设备,来调动上课的气氛。如:在学习声母n时,学生一看插图,图上画了一个大门洞,而它的造型就和n的形状差不多。当老师要求学习自己来编个绕口令记住它时,学生自然而然就说出“一个门洞n n n”。教师紧紧跟上,联想记忆,又可以引导孩子说出“两个门洞m m m”。又如:每课拼音的插图又配有相应的语境歌。如:i u ü一课:小蚂蚁,要过河,乌龟伯伯把它驮,鱼儿见了笑呵呵。如:b p m f一课: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这些歌谣,把一个个简单的拼音字母转换成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不仅增加了拼音教学的趣味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创设情境

让学生享受拼音在新教材中拼音教学的第一课“a、o、e”时,呈现在孩子们面前的便是一幅色彩鲜艳,具有农家气息的一个美丽的清晨。如何利用课本资源,营造活泼快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一开始我让学生看着这幅美丽的图画,给他们讲了个故事:在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有青青的小草,绿绿的大树,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清澈见底。清早,太阳公公还没有起床,一位小姑娘就站在小溪边唱起了a字歌,张大嘴巴a a a。大公鸡听到了歌声也跟着唱起来了,大公鸡o o o。他们的歌声引来了大白鹅,大白鹅e e e。学生开开心心地听故事,快快乐乐地学拼音。对于下面的拼音教学孩子们也兴趣十足,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又如,在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i、 wu、 yu”时,学生第一次接触整体认读音节,为了让学生容易理解与接受,我为他们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三个小宝宝i u ü,他们一起出去玩,走着走着,它们却迷路了,这时怎么办呢,它们可着急了,瞧,大Y,大W两位大哥哥看见了,大Y带小i走,大W带小u回家,小ü没人领,伤心地哭了,大Y赶快来带小ü走,小ü眼泪擦干净,笑眯眯地和大Y一起回家了。听完了这个故事,我再让孩子们当大Y、大W带三个小宝宝,同时提醒他们小ü是笑眯眯的,眼泪擦干净了。这样学生就利用形象生动的故事记住了这三个整体认读音节!拼音教学需要我们老师去开发,使教学富有趣味性,营造活泼快乐的课堂气氛,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能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一种追求。

三、在拼音教学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

1.拼音教学应图、形、音结合记。汉语拼音课的'教学内容只有字词,没有句子,更没有故事情节,缺乏一定的语言文字情境。每堂课学生学习的都是一些抽象的表音符合,而且这些符号既难读又难记,学生学起来易感到枯燥乏味。例如在教学a、o、e时,可以先出示图画:这是一幅美丽的乡村图,一位阿姨带着小姑娘来到小河边,看到了大公鸡和水里的大白鹅。根据教学目标,本节课的训练点有两个,第一是学习拼音a、o、e,第二是练习看图说话(并渗透美感教育)。这两个当中又以第一个为重点。教学时,可以考虑将拼音的学习放在看图说话中进行。从看图说话导入,让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图中的拼音的形,在模拟唱歌、打鸣的活动中读准音,在发现形的过。程中学会写。在这一点上,自认为做得还不够好,没有充分利用好插图,在教学设计上还有所欠缺,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编顺口溜辅助记。“一个门洞n,两个门洞m,小棍赶猪l l l。”当学生们背着这些琅琅上口的口诀时,字母的音和形已被他们牢牢掌握。在教学中,应根据低年级孩子喜爱诵读的特点,尽量设计一些口诀让他们背诵。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唤起学生的创编激情,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启发学生自编口诀。学生们对这种提议积极性很高,还能够自已编出一些儿歌助记,

3.猜谜语的游戏一向受到孩子的欢迎。我一般都采取这些办法让孩子们猜。如“哑巴“猜谜。比如猜6个单韵母,只需利用口型就好。我使劲张大嘴巴,他们就知道是a,我牙齿对齐微笑,他们就猜出是i等等。其次,在玩猜谜语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穿插开火车、小组比赛、男女比赛等,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

4.听故事,是孩子一般都喜欢。拼音教学中,有一个难点,就是j q x与ü的拼合。教学到此,孩子们似乎也有点没耐心了。我就立刻说:“还想听个故事吗?想听的小朋友可要坐端正了。”这招很管用,我于是这样说:小ü是北方人,那儿很冷得戴帽子,有一天他来到南方找jqx做客,看到了jqx,小ü就脱帽。再相机出示一个小儿歌: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j q x,就脱帽。看,难点变成了故事和儿歌,完全进入孩子的童话世界里去了。“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勤而功半。”只有优化汉语拼音教学,发展多元智慧,才能使拼音教学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

篇5:让语文课堂“动”起来

进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枯燥乏味、毫无生趣的,但是,如果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去,其效果却是迥然不同的,那将会是充满了活力和情趣的,毕竟一年级的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美术的兴趣要比学语文的兴趣浓厚。

人教版实验本第二册教材编写了许多文质兼美、文情并茂、充满童趣的童话、古诗、儿歌等作品,并且每一篇课文都配备了精美生动的插图。教学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种特色,将语文、音乐、美术、表演有机结合,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和感受,其方法有:

一、设置音乐,渲染课堂气氛。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从优美的乐曲中体会课文的内涵。例如:在教学《识字1》、《春雨沙沙》等一组表现春天景色的课文时,我让学生自己演唱一些有关春天的歌曲,他们都很兴奋地唱起了《小燕子》、《小雨沙沙》等儿歌,我还播放了《滴哩滴哩》这首歌给他们听。这几堂课,学生在轻松活泼的音乐声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课文所描述的情景。

二、安排绘画,增添课堂情趣。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它是用直观的艺术形象打动人的,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教学《松鼠和松果》时,可设计让学生把松鼠埋松果的地方以后会是什么样子的画出来,这样,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绘画作品,并从直观的绘画作品中理解课文所体现的主题――保护环境,美化环境。

三、引入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爱动,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在《柳树醒了》一课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把“醒了”、“软了”、“飞了”、“长高了”等词语让学生用动作表现出来。在课堂上,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生动地表现了春天来了,柳树苏醒的过程,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明显。课后,同学们还不停地将课堂上学的动作表演来表演去。可见,课堂的内容已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灵。

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沟通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学科的联系,把语文学习中的读与唱、画、演等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篇6: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南城十小王盼盼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的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以人为本,关注学生

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快乐的学习天地。教师只有关注学生,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很好的发挥,加之引导,才能让学生学会学语文。

二、创设激趣,调动氛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自主地进行学习。在语文课堂中,要有激发学生欲望的导入环节,更要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富有激情。教师要要根据不同的文章转变自己的感情:或深沉、或浓烈、或激动、或忧伤、或难过。只有教师的感情赋予变化,学生才能融入其中。

三、语言生动,富于变化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位语言大师”。初次看到这句话,表示非常认同。如今再次读起,更会感到“任重而道远”。教师的语言不仅仅是口头语言,还包括肢体语言和神态语言。在前几天的培训中,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教师语言运用的重要性。 教师的语言,首先要规范、简洁、准确。语调要有激情,要抑扬顿挫。文章中的喜怒哀乐,各有其音。其次,教师的语言要力争风、幽默、生动,适当口语化、通俗化。让学生由语文联想到生活。最后,教师的语言要有针对性和逻辑性。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特征的教学对象,应该有不同的.语言。教师更应注意使用逻辑连词,善于分析、综合、归纳和概括。故在“活”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必然是一位语言大师。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新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活”的语文课堂更是如此。遇到问题,小组之间共同讨论研究,得出答案。课堂不仅变得活跃起来,更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五、爱是基础,更是王道

“没有爱的教学,宛如无水池塘,终将群鲜枯竭”。爱是教育的灵魂。语文课堂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更是让学生明白如何做人。教师只有用爱去感染每一位学生,才能收获学生的爱,更让学生爱上你的课堂。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真正的“活”起来。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深知:在语文教学中,真的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但要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要让自己的语文课堂真正的“活”起来,“吾将上下而求索”。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漫漫长路,无私奉献。勤于学习,爱护学生。无怨无悔!

篇7:多媒体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多媒体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赵子惠

【摘要】多媒体是架设在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让语文课堂激情飞扬,让学生心灵激荡、让情感之花在语文课堂上尽情绽放,它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鲜活。

【关键词】兴趣情感的共鸣 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

多媒体以其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独特的交互性、趣味性,极佳的表现力、感染力,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经验,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知,使学生始终处在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情感在语文课上奔腾而出。

多媒体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激发兴趣,创设情境、突破难点、创新思维等方面的不足,显示出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我就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浅谈几点个人认识。

l 以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对于课文中所提到的景物、形象等,由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既看不见摸不着,又感受不到,很难领悟和感受文中所表达的意思,呈现的意境,学生学习兴趣因而“大打折扣”。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以其直观的形象、鲜明的色彩、动态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向学生提供了丰富感性的材料,把他们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教学《大海的歌》一课,仅从“蓝色”、“无边”这些词语很难感受到大海的`辽阔与变幻莫测,在授课前,教师先出示翻滚奔腾的大海,那阵阵波涛声不时传入耳中,在浪花的翻卷声中,学生陶醉其中,对那能感染一切的“蓝”,有了更深的体验,“海天一色”的感受融人心中,学生的思想犹如那欢畅的鱼儿畅游于蓝色的大海中;畅游于被大海映蓝的蓝天中。时而轻柔,时而狂怒,时而富有韵律的海风,更是激发出学生无限遐想:海风是美丽的花神,是神奇的琴师,是力大无穷的大力士,更是怒吼的狮子……

2 以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情感

人常说“触景生情”,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进行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来营造语文学习的氛围,把学生带进教材所描写的特定情境中。()以此来叩击学生的心灵、煸动学生的情绪,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产生情感的共鸣。

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为了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八国联军在我国犯下的罪行。教师语:八国联军进圆明园后,只要是拿得动的、抢得走的,都被这些强盗运回他们自己的国家。并且陈列在他们自己国家的博物馆里。但凡拿不动、抢不走的就砸,有“万圆之园”之称的圆明园被他们洗劫一空,八国联军为了掩盖自己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在砸、抢、虐夺圆明园后,火烧圆明园。这把无情的大火足足烧了三天三夜才渐渐熄灭。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这座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凝聚着无数人心血的绝世之作在大火中就这样消失了,我们中华民族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却躺在外国博物馆。这是怎样的三天三夜啊!下面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大火燃烧下的三分钟吧。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在熊熊燃烧的烈火中一件件奇珍异宝没有了:一幅幅字画真迹不见了;一栋栋亭台楼阁在他们眼前消失;“平湖秋月”、“蓬莱瑶台”、“西洋景观”、“买卖街”、“乡村山野”,这一切的一切都化为了灰烬……。

看完这段画面,同学们不由的深深出了一口心中的郁闷之气。教师紧跟着问道:看到这些你想说些什么?“八国联军是一群无耻的强盗”一个学生没等教师点他就激动的站起来愤怒的说道;“他们简直不是人,是恶魔”一个学生憎恨的说;“还我圆明园”又一个学生站起来激昂的说:还有一个学生紧握着双拳,怒目圆瞪仇恨的说:“我要报仇”……看得出学生已被文中的所传出的情深深的感染着,心为之牵,神为之动,欲罢不能,不吐不快。

3 以多媒体突破理解课文的重难点

由于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教学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生涩、难以理解的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理解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

如教学《坐井观天》一课,学生对井很陌生,很难体会出“坐在井里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这句话的含义,学起来枯燥乏味,影响了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学以后,青蛙坐在井里的样子,从井口看到了怎样的天,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仿佛身临其景,从中明白:由于环境的影响,使得青蛙目光短浅,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

在理解“小鸟为什么眼界开阔,知识面广”这句话时,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小鸟,然后随着画面中的小鸟,一起飞过大海,飞过村庄,飞过都市,飞过果园……在随小鸟“飞翔”的过程中,渐渐明白了:小鸟见得多,懂得的知识自然就多。学生的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思维状态也变得更为活跃、灵动。可见,利用多媒体可把抽象的教材内容变成形象生动有趣的图象,变虚为实,让学生以兴奋的状态投入到课文学习中,较快理解课文内容。

总之,多媒体是架设在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桥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让语文课堂激情飞扬,让学生心灵激荡、让情感之花在语文课堂上尽情绽放,它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鲜活。

篇8:让你的网页活跃起来

W3C组织(www.w3c.org4.0规范给每一个网页设计者带来了更强大的工具,这是一项影响所有网络开发者和设计者的变化,许多在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动态效果,如今借助于DHTML和CSS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这里就网页编制过程中一些效果的实现加以详述,希望您能够借以活跃一下您的网页,

*菜单技术

访问过Microsoft和Macromedia站点的人如果细心的话,一定会注意到其中的菜单技术,点击一下出现子菜单,再点一下隐去子菜单,很是有趣和实用。笔者分别下载了这两个页面,在对源码进行分析之后,发现他们用的并不是同一种方法,而且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他们都是如何实现的。

Macromedia采用的是多页技术。就是先做一个没有展开项的主菜单的页面,然后分别制作每一个主菜单项展开后的页面,主菜单有多少项,就得做多少个子页面与之相对应。下面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加以说明:

Amenuexample

Clickhere!

Amenuexample

Clickhere!

list1

list2

list3

点击图1中的Clickhere!就会出现图2的效果,

具体实现时,一定要注意标签的定义和使用,要做到一一对应,否则就会乱套。另外,当菜单项很多时,记住只有当前列出的子菜单处用来定义,别的主菜单项应分别链接到它相应展开的页面去。

这种方法实现得很简单,一般人很快就能掌握,而且任何浏览器均可支持,但它的缺点也是明显的。首先是慢,来回调用各个页面必然带来长时间的等待,只有页面上都是文字时,才感觉不到停滞;再就是编制困难,虽然技术简单,但是一个一个地制作实在是有点麻烦。因此,这种技术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Microsoft采用的是DHTML技术。DHTML是比较新的技术,因此对于一些“古老”的浏览器来说,这种菜单实现方式就无能为力了。

我们还是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如图3,单击ProductServices立刻就出现了下面的菜单,再点一下又隐去了,和Macromedia的一样,不同的是仿佛快了许多,它的源代码如下。

WelcometoMicrosoft'sHomepage

.NV1{font-family:Arial;font-weight:bold;font-size:.9em;cursor:hand;margin-top:10;text-indent:-14;margin-left:14;}

.NV2{position:relative;font-size:.9em;font-weight:normal;}

篇9:“美的板书”让语文课堂“亮”起来

“美的板书”让语文课堂“亮”起来

“美的板书”让语文课堂“亮”起来

◎许 翊

我国的《语文课程堂标准》这样写道:“语文课程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运用规范的掌握,而且要重视学生情操的陶冶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吸取精华,充实底蕴,形成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并提高比较辨别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因而,语文教学要把发展学生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作为基本任务之一,在教学中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实现“美”的语文教育。

教师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是个持续的、不断渗透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中丰富的美育因素,如自然美、人文美、语言美。而在语文教学中“板书”是我们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种媒介,更是一种独立的艺术整体。它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是教师智慧的结晶,也是学生感知、理解教材的重要渠道。它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说它是科学,是指它要求语言准确、内容完整、重点突出,能正确表现课文,反映教材,表达教师的教学意图;说它是艺术,是指它要求文字优美,形式生动,风格独特,给人以美的享受,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如果我们在板书设计的过程中既贯彻科学性的原则和方法,又通过形式的多样性来精心构思从而体现它的艺术性,那么就会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知识、以熏陶,使学生的情操高尚起来,产生对学习、对生活正确的、健康的、积极的追求。那么怎样的板书设计会给学生带来美感呢?

一、结构工整,富有文采

教学板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以书面语言或符号语言进行表情达意、教书育人的活动。板书是教学意图的体现,教学重难点的呈现,教学思路的流程和教法、学法的指导,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所以语文课的'板书应力求在结构上简明扼要,语言上精心锤炼。有人形容板书是“提纯的金,琢成的玉”,既闪闪发光,又匀称晶莹,是很恰当的。因而我们要尽力做到词语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形象直观,扣紧文题,文道统一,力争既醒目又悦目。如:

《枣核》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由几枚枣核引发对故乡的深切思恋,表达了强烈的民族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把情节概括为要枣核、得枣核、种枣核、议枣核与课题《枣核》用短线连起来。而学生和主人公的感受可依次总结为用途蹊跷、如获至宝、寄托乡思、依恋故土;在文章艺术手法上则表现为设悬念、再设悬念、解悬念、深化中心,最后总结“枣核即代表了故乡故土”。这样抒情叙事线索明确,体现了文章的结构层次,突出了文章中心,展示了文章的艺术手法,高度凝练、结构工整的短语使整个板书达到了言简意丰的实效。

二、形式多变,变中求恒、变中求新

板书设计最忌千篇 一律,平淡无奇。而是要根据所授内容的实际,从多方面、多角度、多方法,以全新的理念和方式来刺激感官,调度学生的精神,给人以耳目一新、焕然一新之感,令人回味无穷。如:

《听潮》这篇写景散文,主要通过抓住海上景物变化的特点,绘声绘色地描绘了落潮(海睡)、海潮初起(海醒)以及涨潮高峰(海怒)时三幅鲜明生动的画面,海睡寂静温柔,海醒激动兴奋,海怒雄伟壮阔。此次板书的设计以五线谱的形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突出了一个“听”字,借助“字符”所特有的含义展现了“宁静美”、“动态美”、“雄壮美”,同时也体现了散文中写景为抒发感情服务的这一特点。

三、形象美观,激发兴趣

语文板书设计是一门教学艺术,它有着艺术美的魅力。板书的设计是否有这种魅力,体现在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学板书千篇 一律“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久而久之,学生难免产生枯燥、呆板之感,如果能变换一下形式,学生就会有新奇感,就能保持求学的兴趣。如:

《苏州园林》一文作者通过对整个苏州园林的观察,概括出了苏州园林“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在板书的设计上采用了扇形的图形,扇骨、主扇面、次扇面分明,体现了课文结构和说明顺序,设计形式上追求优美,体现了中国画的美学原理;同时将课文说明的内容和说明的顺序巧妙地直观展现于美的形式之中,美的板书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激发他们主动、积极地去探求知识的奥秘,点燃思维的火花,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与效率。

四、色彩鲜明,唤起想象

在板书时使用不同的色彩,是充分利用了心理学上注意的选择性原理,充分体现板书设计的形象性原则,充分体现文章丰富的内涵,更有效地加强学生对板书的注意力,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更好地突出文章主题。 如:

《天上的街市》是一首奇特优美的现代诗,充满了梦幻般的神话色彩。因此板书设计时也努力突出这一情调,用星星、月亮、灯笼的形色来点缀出一个艺术化的板书,与诗歌教学氛围形成和谐统一,给学生以美的遐想和感受,留下深刻印象。文字构图分上下两部分:上为夜空,下为大地(用曲线表示,曲线暗喻前进的路途是曲折的,但光明就在前头,要执着追求)。天地相接用“联想”串起。最后板书的两句现代小诗意在诠释作者的时代境遇与追求,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整个板书运用了红、黄、白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除此之外,板书应力求书写正确、工整、美观。工整的书写、优美的字体和变化的字型,都能激发学生的美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王松泉先生说“板书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展示作品场面的屏幕;是教师教学引人入胜的导游图,学生学习中掌握真谛的显微镜;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进入知识宝库的大门;是每堂课的眼睛,读写结合的桥梁……”这话虽是比喻,但却生动地揭示了语文板书的深刻价值。这一价值的发挥,取决于板书造型的生动和美感。如果板书能通过多样的形式变化而达到新颖别致、新鲜活泼的艺术高度,就能给学生以视觉美感和新奇感,并让学生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活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在强化学生的认知智能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从而实现语文课堂“美的教学”。

(许翊 上海市罗山中学 36 )

篇10:让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让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浙江省临安市於潜一小何利群

[案例]:

一年级语文课上,老师教了生字“马、米、土……”后,为了巩固这几个生字,老师让学生做游戏,每个学生的胸前都有一个字,让学生离开座位找朋友,两个朋友的字能组成词语拼读。这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游戏。大家马上离开座位活动起来,但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大家晃来晃去,一片嘈杂,有的小朋友很快找到能和自己拼的字,就拉着手在玩;有的小朋友马上离开座位去找自己平时喜欢一起玩的朋友去聊天了;有的小朋友有点莫名其妙的在座位上,看着别人,也许不知怎样干……过了几分钟,在老师声嘶力竭中,学生安静下来,老师拉出几对朋友,让学生拼读。然后,老师马上接着“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看拼音猜苹果树中苹果下是什么字(其实就是读拼音拼汉字)。对猜的孩子每人奖励一只苹果,学生情绪一下子被煽了起来。由于苹果有限,结果奖励到苹果的孩子拿着苹果沾沾自喜,摸着苹果,也不注意老师还在要求他们下一项学习活动――念儿歌;没有奖励到的孩子,眼睛也羡慕地注意看着苹果;有个别孩子还从抽屉里拿出自己的零食,以示自己也不比别人差,也有吃的东西。学生的注意力都分散了。虽然看上去这堂课学生的情绪始终是高涨的,但是学到的东西不得而知。

像这样空热闹,假互动的案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并不少见。我想:我们用新的课改理念、新的语文课标和新的培养目标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育,就是要彻底摒弃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的语文教学模式,应该像这位老师那样积极倡导让孩子多实践,多合作的游戏活动,让孩子在新教材的实验中,在课堂中获得了更多的自由空间,使学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但是,总不是新教材的课堂教学就是这样乱哄哄的吧!也许有的教师认为强调课堂常规要求,就会扼止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活”性。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玩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更何况是在课堂中学习知识呢!课堂学习更要有规范要求,这是学习效果的保证。

怎样区分“乱”和“活”呢?专家指出:“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叫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又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乱。”由此可见,虽然学生把小手举得高高,且伴着“给我”的声音;虽然为了弄清学习上的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虽然学生为了探究一个问题而离开了座位、学习小组,但都始终围绕着学习这个主旋律。这样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看似乎有点“乱”,实际上是“活”。但这种“活”中也要有新的规范,过于放纵,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让课堂规范就要掌握调控策略,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来,教师应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那么教师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与课堂常规之间的关系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引起注意。

一、正确的认识

1、课堂上的“活”与课堂常规是统一的。

课堂常规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常规管理上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对学生“活”的内涵教师也要有正确的的认识,“活”不等于不要课堂常规,它不是指“乱哄哄”,表面上的“热闹”,而是指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喜爱兴趣,学习中的好心情及投入程度,能主动探索、专注倾听、积极交流、勤于动手,以及对成功的愉悦之情等的表现,其实质也正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堂常规内容,学生的“活”应体现在这里。课堂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教学民主,营造一种轻松和谐,师生亲密无间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悦。但要做到活而不乱,动而不滥,乐而不散。教师要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每节课堂教学的内容之一,贯穿渗透于学习活动之中,贯穿于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得课堂教学中形成“活而不乱”,呈现出平等、宽松、和谐、欢乐的学习氛围。

2、课堂上的“活”是有前提的。

是的,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的学习方法。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现在的大多数班级人数往往在40人至60人之间,就算小班也在30人左右,这么多的人互动,能真正起到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的作用吗?还是表面热热闹闹,其实连教学目标都没有完成的假互动呢?因此,有些“活”的教学方法是要在真正的小班里才能进行的,否则事倍功半。教师要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放”与“管”,才能让学生真正“活”起来,“活”得有度,“活”得有效。

二、正确的引导

学生的“活”离不开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堂常规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规范学习的行为,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但常规训练虽然不能强调机械化、模式化,不要过分强调坐姿、掌声等的整齐划一,不要过多地让学生齐念“课堂常规口诀”。但是教师应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个体学习时、小组讨论时、集体游戏时、作业时等等不同情况下应该注意怎样学习。

1、明确目标。

教师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心里很清楚这节课要达到哪些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体现三个维度,这样才能避免教学变成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避免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教师不能把握,任由学生牵着鼻子走,虽然场面很“活”,学生发言积极,但是离开了教学目标,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教学目标明确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力,落实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也应该以一个合作学习中的首席的身份参与其中,和孩子共同学习探究。在探究当中灵活地根据心中的目标来提出学习的任务和要求,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结合起来,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2、动静有度。

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包括听、看、说、读、思、写,唱、跳、演,画、做、玩。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应有不同的“动”法,使课堂“活”起来。“动”是一种学习形式,而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不能为“动”而动。课堂上应动静结合,放收有度。就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而言,什么内容什么环节宜于自主学习,什么内容什么环节宜于合作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合理安排,使之恰到好处,不能让学生整堂课都处于活动状态,使学生整堂课的精神处于亢奋之中。像上面案例中,游戏一个接一个,看看很“活”的一堂课,学生的收效却不大,连最起码静心学知识的常规都不能训练到位,难道我们的知识都是在这样环境中获得的吗?

3、安排有序。

比如本文开头的案例中,课堂游戏前,教师应该将班内40余名学生平均分成4个小组,让学生在每个小组活动圈内找朋友,找到朋友后站在“光荣圈”内。那么学生开始活动就不会满教室跑,到处漫无目标地晃动。学生找到各自可以组成词语的朋友后,就手拉手站在“光荣圈”内,学生就不会找到后两个人就自顾自玩,站在“光荣圈”内的学生会有一种自豪感、成功感,这样剩下的学生(没有找到朋友)少了,他们也会尽快地去找朋友,老师也用不着声嘶力竭地去组织了,一目了然就看清了哪些学生已经找到了朋友。这样教室里就减少了吵闹的机会。另外老师在平时的游戏中要强调应该注意哪些事项,要常常在游戏中渗透训练。

4、训练方法。

要让学生参与讨论形成新的'规范,让学生通过讨论形成统一认识――上课要听从老师的统一指挥;要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发言;发言要找准适当的机会;不能在课堂上做与本节课学习无关的事等。例如在让学生学会倾听的常规训练中,要求他们学会要用眼睛注意说话的老师或同学,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能记在心中或听出差异进行补充。对那些别人说话时,只顾自己,不善于倾听的学生要加以引导、鼓励,让学生都能加入到听的行列中来。再如,围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应该注意轻轻讨论,遇到问题相互议论,评议,不能大声争论,分配任务时要有责任感和合作精神等等。那么,案例中拿出零食吃的行为还会发生吗?

5、尊重学生。

学生有活生生的思想,他们在活动中肯定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规范的同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自主与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讨论中形成知识、方法的结论,在交流中产生情感共鸣,在运用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对于偶发事件,教师应采取“宽容的策略、转换的策略、停顿的策略、幽默的策略、诱导的策略、暗示的策略,冷却的策略、糊涂的策略”等。如案例中发生学生吃零食的事件,教师可以幽默地说:“啊,你的零食好香啊,可是老师这里还有比零食更香的东西,那就是――比一比,谁能把儿歌读得好!”。也可以转换学生的注意力:“刚才有6个小朋友得到了老师的奖励――苹果,接下去,我们要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更好地朗读儿歌,得到知识的金苹果。”而不能严厉地去呵斥学生。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如案例中老师可以采用下面的评价,让学生投入到下一轮学习中。夸张评价法――“你们看,这位小朋友多爱学习,他已经把自己的奖品放到脑后,投入学习儿歌中去了,老师相信他还能得到更多的金苹果。”赞美评价法――“这位小朋友的做法与众不同,请大家给予掌声鼓励。”榜样评价法――“这位小朋友真懂事,做得真好,希望小朋友也能像他那样。”假设评价法――“如果你把零食放到下课再吃,那多好啊!你能改正吗?”等,使学生在老师的赞赏中领略到成功的自豪感,改正不足之处。

另外,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在学生主体性越来越被强调的今天,许多教师在课堂上面对越来越活跃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教师都遇到了相同的问题:课堂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学生会提出一些漫无边际的问题,课时与教学任务产生了矛盾,一节课往往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新型师生关系下的课堂教学不是对教师作用的忽视,而是对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让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起来,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尤其在“调控”上下功夫,让自己在课堂“调控”上游刃有余,提高课堂驾驭能力,真正处理好语文教学中“活”与课堂常规的关系,使我们的课堂改革落到实处。

篇11:让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让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让语文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浙江省临安市於潜一小   何利群   [ 案例 ] : 一年级语文课上,老师教了生字“马、米、土…… ”后,为了巩固这几个生字,老师让学生做游戏,每个学生的胸前都有一个字,让学生离开座位找朋友,两个朋友的字能组成词语拼读。这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游戏。大家马上离开座位活动起来,但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大家晃来晃去,一片嘈杂,有的小朋友很快找到能和自己拼的字,就拉着手在玩;有的小朋友马上离开座位去找自己平时喜欢一起玩的朋友去聊天了;有的小朋友有点莫名其妙的在座位上,看着别人,也许不知怎样干……过了几分钟,在老师声嘶力竭中,学生安静下来,老师拉出几对朋友,让学生拼读。然后,老师马上接着“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看拼音猜苹果树中苹果下是什么字(其实就是读拼音拼汉字)。对猜的孩子每人奖励一只苹果,学生情绪一下子被煽了起来。由于苹果有限,结果奖励到苹果的孩子拿着苹果沾沾自喜,摸着苹果,也不注意老师还在要求他们下一项学习活动――念儿歌;没有奖励到的孩子,眼睛也羡慕地注意看着苹果;有个别孩子还从抽屉里拿出自己的零食,以示自己也不比别人差,也有吃的东西。学生的注意力都分散了。虽然看上去这堂课学生的情绪始终是高涨的,但是学到的东西不得而知。 像这样空热闹,假互动的案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并不少见。我想:我们用新的课改理念、新的语文课标和新的培养目标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就是要彻底摒弃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的语文教学模式,应该像这位老师那样积极倡导让孩子多实践,多合作的游戏活动,让孩子在新教材的实验中,在课堂中获得了更多的自由空间,使学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但是,总不是新教材的课堂教学就是这样乱哄哄的吧!也许有的教师认为强调课堂常规要求,就会扼止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活”性。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玩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更何况是在课堂中学习知识呢!课堂学习更要有规范要求,这是学习效果的保证。 怎样区分“乱”和“活”呢?专家指出:“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叫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又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乱。”由此可见,虽然学生把小手举得高高,且伴着“给我”的声音;虽然为了弄清学习上的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虽然学生为了探究一个问题而离开了座位、学习小组,但都始终围绕着学习这个主旋律。这样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看似乎有点“乱”,实际上是“活”。但这种“活”中也要有新的规范,过于放纵,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让课堂规范就要掌握调控策略,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来,教师应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那么教师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与课堂常规之间的关系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引起注意。   一、正确的认识 1 、课堂上的“活”与课堂常规是统一的。 课堂常规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常规管理上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对学生“活”的内涵教师也要有正确的的认识,“活”不等于不要课堂常规,它不是指“乱哄哄”,表面上的“热闹”,而是指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喜爱兴趣,学习中的好心情及投入程度,能主动探索、专注倾听、积极交流、勤于动手,以及对成功的愉悦之

[1] [2]

篇12:让你的语文课堂灵动起来论文

让你的语文课堂灵动起来论文

摘 要: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老师展示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语文教学的课堂更应如此。笔者以为:优美的语言表述,精巧的构思设计,灵活的课堂环节,新鲜的资讯信息,充实的课堂内容,这五个环节是语文课堂灵动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语文课堂;美;巧;活;新;实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老师展示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但纵观我们的语文教学: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高考语文成绩得高分不易,考分差距也不是很大,导致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严重,积极性不高,课堂沉闷,可以说,高中语文学习在学生心里的地位十分堪忧。如何抓住我们的主阵地,让我们的课堂灵动起来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角度试作一些探索。

一、“美”

汉语是充满魅力的语言,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相伴,汉字、汉语有着其他语言不可比拟的丰厚意蕴。语文课堂作为学生习得汉语的平台,应该充分彰显汉语的魅力,而这就要求语文课堂达到“美”的要求。例如我校的马老师执教《米诺斯的维纳斯》这篇课文时,在引入环节讲到:“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看,她正向我们走来,像一粒珍珠,从贝中站起,升上了海面,左边有风神吹送,右边有时辰女神迎接。海水的波浪有节奏地缓慢地拍击沙岸,美丽娇艳的鲜花,在轻风的吹送中,绕着维纳斯窈窕而柔美的身姿飘舞……”通过优美的语言来营造美丽和谐的意境,再加之优美的图片,这无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王老师在讲授《荷花淀》引导学生体味意境的时候要求学生闭上双眼,然后说道:“月亮泻下一片银色的光辉,泻在院子里,泻在女人身上,编好的席子在月色下如一片洁白的云彩,那个女人似乎飘飘欲仙了……”简洁传神的语言,配上动听的音乐为课堂增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以上的两个课例可以看出优美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领略汉语的魅力,进而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巧”

教无定法。语文课堂上应该处处可见执教者独具匠心之处,而这些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也必将是语文课堂的亮点。我执教《再别康桥》时,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回答“读完全诗之后,诗人要告别的康桥是怎样的康桥,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一教学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关注了学生的主体感受,避免了把预先设计好的东西强加给学生,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领悟意境这一环节,我又要求学生分别用远近中三种镜头来拍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巧妙的攻破了领悟意境这一难关。总之巧妙的构思能让你的课堂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这亦是一位老师创造力的标志。

三、“活”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要使课堂达到精彩的要求,必须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并与老师产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迸发智慧的火花。在语文课堂上要达到气氛活跃的要求,运用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是一个较有效的方法。我在执教《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时,在预习环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拟出一个讨论题,课堂上再将这些讨论题公布出来,分别由不同的小组领受题目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这种做法针对学生阅读中真正存在的难点,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校的李老师在执教《读《伊索预言《时将全班分成九个小组,每个小组分析一个寓言,然后全班交流,这种方式巧妙地避免了老师一问一答的传统形式,使语文课堂传出学生激烈讨论的声音,课堂气氛为之一振。再如我校的王老师在讲授《廉颇蔺相如列传》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蔺相如的成功是否偶然?他的成功因素有那些?”问题一出,学生纷纷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也再次被点燃。

四、“新”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淘汰的速度前所未有的加快,而语文课本总是要比当今社会的发展滞后至少二十年,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能够勇于创新,能给学生带来新的知识,新的体验。例如我在教授《米诺斯的维纳斯》一课时,先从奥运火炬传递开始讲起,接着谈到奥运会与古希腊神话的关系,最后引出希腊神话和罗马神话中爱和美的女神,既巧妙地引入了新课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高中生普遍对于文言文兴趣低下,如果在文言文教学中能巧妙地引进现代观念,让学生在现代观念和古代观念的碰撞中学会比较分析将显著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例如在执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中,孔子对他弟子的评价是站在儒家“仁”的观念上加以评价的,如果引导学生以现代的观念来评价孔子和他的弟子,学生将会抛开观念的束缚畅谈心中的真实感受,也许有的观点有些偏颇,但教师在适时加以点拨,相信死气沉沉的课堂定能充满观点的交锋和学生真实的收获。

五、“实”

很多学生有这样的'体会,语文课堂上老师讲的天花乱坠,下课时仔细回想似乎自己什么也没有学到。这是当今语文学习存在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也是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困惑,笔者认为,“实”是一节成功语文课最基本的标准。一堂语文课可以没有活跃的课堂气氛,毕竟真实的课堂不是每节课都那么活跃,可以没有炫丽的多媒体课件,因为多媒体教学也有自己的缺点,但是一节有质量的语文课不能没有实在的内容。那么哪些内容是学生需要的呢?在我看来,首先是学法指导。例如王老师在讲授《荷塘月色》时,首先就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她告诉学生:写景抒情散文分析的时候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写了什么,二是怎么写,三是勾勒了怎样的意境。接着师生互动完成第四段的分析,再要求学生合作完成第五段的分析。学生在王老师的循循善诱下不仅领略了美而且学习了方法,受益匪浅。其次是课外拓展。语文课本的价值在于其中选择的篇目是范本和模本,如果加以拓展,引导学生从课本出发投身文学的海洋,将使语文课堂更加实在。例如李老师讲授《致橡树》时在课堂的后半段向学生介绍了“朦胧诗”的有关知识,并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真正体现了语文课的价值。

教学是一门艺术,追求艺术的道路是没有止境的,语文更是如此。优美的语言表述,精巧的构思设计,灵活的课堂环节,新鲜的资讯信息,充实的课堂内容,相信只要我们让这五个环节紧密相扣,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灵动起来!

篇13:让有艺术提问使语文课堂艺术起来论文

让有艺术提问使语文课堂艺术起来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艺术的课堂往往以精彩的提问作为底子。有价值的提问能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艺术与否将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

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的确是抓住“问题”不放。课堂上总是问题满天飞,整个课堂都在老师的所设“问题”的控制之中。在这样的教师眼里有这样的一种意识:教学的任务就是一个个问题,学生答完了老师的“问题”,老师也就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对于学生而言,答完了老师的问题,也就完成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长此以往,老师变成提问的机器,学生也就变成木头式的“答题器”。这种有形无实、无艺术地提问让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味”,也让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这与新课程改革格格不入的。

不懂提问的艺术的教师往往有以下的做法:

1、问题简单化。从教学实践来看,是我们教师害怕课堂“寂寞”,片面追求课堂的“热闹”的产物,殊不知在此简单的“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问题的牵引下,我们的学生思维受到禁固,能力得不到发展。长此以往,就会抹杀了学生在学习语文中鲜活的个体感受,更谈不上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与享受了。

2、问题空泛化、难度大。这样的提问常常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如何下手,从而不知所措、一筹莫展。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黄果树瀑布》的第一课时,刚读完一遍课文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对学生只能启而不发,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感性的全面的认识,怎么会回答上呢?

3、问题形式化。教学提问只是为自己所谓的“教学任务”而特意设计的一个环节,所以有些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

4、问题陈式化。就是每一堂课所提的问题都是雷同。如有的教师在新的课文开篇教学时,总爱这样来问自己学生:“对这一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习生字词时,总爱这样来训练学生:“你能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字词来说一句话吗?”这些提问在第一次时,对学生来说是新鲜的,有吸引力的,但时间一长,学生对问题就失去了兴趣,达不到训练的效果。

5、对象单一化。就是在提问中把问题总是交给某几个学生来回答,尤其是公开课,其现象就更为突出。目的是追求自己的课堂教学流畅性。结果忽略差生,挫伤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

一、点睛式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的兴趣的,很大程度上是靠教师调动起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提问时注重艺术。因此,教者应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悬念”,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探究欲望”。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天游峰扫路人》一课时,我一上来就让学生带着这样的一个问题来读课文:你觉得天游峰扫路人是一个普通的老人吗?如果你认为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你的理由是什么?如果你认为他不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你的理由又是什么?到时候我们进行辩论一下,看谁能说服谁?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最后,当学生辩论中理解了天游峰扫路老人普通是外表和生活上的普通,天游峰扫路老人不普通是他精神追求一不普通。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对于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二、牵引式

课堂的提问启发性不强,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渐入佳境式提问,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如我在教学冰心的文章《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时我是这样来设计问题的,我首先问:“你们已经读了这篇文章,那你告诉我,冰心奶奶爱不爱孩子?”学生答得非常响亮:“爱!”那在她的眼里,儿童像什么呢?“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像春天“,我问:”是孩子的那些特点让冰心奶奶有这样的比喻的呢,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如果教者仅到此步,那问题提得不够深入,当然也就不够艺术。我紧接问:”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孩子除了像春天以外还像什么呢?你再用心去读课文,用心去发现,相信你们能找到。“学生在这一个问题的牵引下,探究心理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很快学生就有了发现,有了收获。有的说像天使、有的说像太阳,有的说像海棠花……、我趋热打铁地问学生”冰心奶奶为什么要这样来比喻呢,那你还能像冰心奶奶一样也来说一个吗?“学生在我用几个问题所创设的情境中,深刻体会到冰心奶奶对孩子的爱,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自读自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情感表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这样的课堂教学起伏有度,因而充满艺术性。

三、螺旋式

我们说一节好的语文课,仅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在实际教学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我在上《半截蜡烛》一文时,采用曲径通幽式提问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你看过有关二战时期的影片吗?“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然后再问:如果让你来演德国鬼子、伯诺德夫人一家,你能演得像吗?”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能!”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要想演好?那我们先要做好那些工作。学生都说:“要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及展开合理的想象。”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让学生熟读课文,认真揣摩课文中人物的一举一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了被调动起来。学生就成了学习的主人。和老师一起交流、一同研究、一同策划。这种螺旋式提问,自然而然地让教学变成一种艺术。

我们坚信: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独到的艺术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艺术提问风格,从而使语文课堂艺术起来。

篇14:让生命之花开遍语文课堂

--浅谈如何创建绿色的语文课堂

盱眙县旧铺实验小学   张永刚

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现状下,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的质量,由此“绿色”这个概念已深入人心。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把这个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结合我的教学实践,现谈谈我的理解。

概念: 什么是“绿色语文”呢?简单的说,所谓绿色语文,就是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把精神生命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语文学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这种语文课堂必须“以人为本”,关注师、生精神生命,使师生的精神生命在语文教学中得到蓬勃的发展。当然也包括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但“绿色语文”所指的人文关怀还包括学生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发展。

今天我以构建绿色语文创建绿色课堂和大家探讨一下:

1.关爱学生,让学生的生命之花完满充盈地绽放。

爱心是构建绿色课堂的基础,教师要以一颗热爱学生之心,走近学生,关爱学生,努力构建一个充满爱心的语文课堂环境,让学生把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希望别人赏识是人的本性,赏识能使人愉悦,使人快活,能激发人的潜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在“绿色课堂”中,“赏识”、“尊重”是教师示爱的一种有效方式。上课时,教师的口袋中要多带些“高帽子”,多说几句赞美的话、表扬的词,学生会带给你意外的惊喜!教师还要舍得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见解,“蹲下来和学生交流”。这样,课堂充满了“爱意”,教学才会由此变得轻松,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能自由自在地学;课堂充满了“爱意”,师生间才会尊重与理解,学生才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也不会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课堂充满了“爱意”,教师才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

2.赏识学生,让学生的天性自然地流露。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的任务不是告知学生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停留在理解课文的层面,而是激发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觉,去体验,去思考,去交往,使语文教学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彰显个性,透射出生命的活力。如教学《自己去吧》一课时,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鸭妈妈不是好妈妈,她让小鸭自己去游泳,遇到危险怎么办?”提升为一个富有争辩性的问题:“鸭妈妈到底是不是好妈妈?”于是,一场课堂辩论便热闹地展开了,学生们激情荡漾,潜在的学习能动性和创造性被充分挖掘,他们在文本的世界里自由驰骋,在与文本、与同学的对话交流中主动建构,学有灵性,学有个性,课堂充满了鲜活和灵动。 昨天讲了第10课《惊弓之鸟》一文时,我有意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在多数学生根据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对射箭高手更羸的经验之谈表示认可和赞扬后,也有少数学生谈了自己的不同感受:

一个同学说,我觉得我们应该从这只可怜的惊弓之鸟身上吸取一点教训,那就是从小就要培养自己经受挫折的能力,不能像这只雁一样,只因为被箭射伤过,后来一听到弓弦响就惊慌失措地坠落到地上。我们班上不是有的同学曾经因为某次考试不及格,受到家长的训斥,现在一听说考试就心慌吗?这个学生由落地的惊弓之鸟谈到了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经受挫折的能力。这是本课教参书书上并未涉及到的内容。我带头为他的独抒己见鼓掌。

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更羸的所作所为不值得称赞,因为他缺少人道主义。他明明知道那只受伤的鸟不能再受惊吓了,但为了在国王面前显示自己的高明,又故意拉动弓弦,使那只可怜的鸟又一次遭受精神上的打击,摔落在地上。鸟是人类的朋友,更羸的恶作剧有点残酷无情了。这位学生,居然能从保护鸟类的角度来谈感受,体现了孩子注重情感,同情弱者的心理体验特征。同样,这样的感受内容也是教科书上没有的。虽然有的学生认为此说有点牵强附会,但她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且言之有理,这一点就值得充分肯定。我又一次带领全班学生热烈鼓掌。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这之后的语文课上,学生们独抒己见越来越踊跃,甚至经常会发生面红耳赤的争辩,争辩的内容既有对课文形象的不同感受,也有对词句的不同理解。七嘴八舌的发言,不同思维的碰撞,使课堂上显得有些乱,但我非常地高兴,因为每个人都在参与,都在思考。

3.尊重学生, 放飞学生的心灵。

专家断言:21世纪的教育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学生作为一种生长着的生命的存在,它需要教师从人文的高度对其的生命发展加以观照,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创设放飞灵性翅膀的机会。也只有洋溢着人性之美的课堂,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

语文教学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学生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

王老师在执教《古诗两首》时,在指导学生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一句时,随着课件所展示的“清明上河图”,感慨地说:“多么繁荣的景象,但从金兵跨入城门的那天起,都不存在了,那些酒囊饭袋葬送了一个汴州,难道他们不能再葬送一个风景如画的杭州吗?看到、想到这一切,你急吗?让我们问一问那些权贵们!”于是,学生情不自禁地齐声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声音中充满了心急如焚的焦虑。王老师又说:“你们担忧吗?再问!”于是,学生再读,声音里带着深深的忧虑。紧接着,王老师又说:“你们愤怒吗?指着那些权贵的鼻子再问!”这一次,孩子们的声音里充满了激愤,分明自己就是那位爱国的诗人,借这简洁凝练的诗句倾诉着无尽的愤慨。在这令人心动的“三问”中,孩子们每一次的朗读,无不生成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着诗人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与其说王老师在教朗读,不如说他是在培养孩子们的一种人文精神。在反复的朗读中,孩子们由心急到担忧到对当权者纸醉金迷的无限愤怒,爱国的情感在迅速积聚,无声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

一位老师在教《春天》一课时,课前折了一枝桃花带进课堂,问小朋友:“桃花为什么开了?”老师的本意是希望学生回答:“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所以桃花开了。”不料小朋友说的全不一样。有的说:“桃花睡了一个冬天,现在打了个哈欠醒来了,桃花就开了。”有的说:“桃花听到小朋友在草地上唱歌、做游戏,它睁开眼看看,也想来快乐快乐,就开了”……老师有点儿不满意,这时,一位小朋友举手问:“老师,那你说桃花为什么开了?”这时,老师猛然醒悟,干吗非得说“天气暖和了呢?”小朋友们的感受不是远比这知识本身宝贵吗?于是,就笑着说:“桃花呀,听到小朋友们说得那么棒,就仰起脸笑了,所以就开了。”

语文教学又是极具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学生创造个性表达的舞台,要尊重学生富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表达,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悟。这是最好的人文关怀。

这就是我们的“绿色课堂”,它因为关爱而精彩,当学生感到有一滴圣洁的露珠滴落在灵魂深处的时候,当他们被没膝的丰草所震憾的时候,当他们为蜻蜓的薄翼而感动的时候……凭借符号与语言、自然与生灵、真诚与热情播撒的种子,就已经在一颗幼小的生命里生根,发芽。我们也可以说,教育的目的达到了。

“春草年年绿”,走进绿色课堂,关注绿芽发展,绿色课堂是理想中的语文课堂,也是语文教学的新境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能真正与学生一道走进绿色课堂,在绿色课堂中徜徉,我们将真正享受到语文教学的诗意与真谛!

总之,只有有效的教学才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灵,放飞囚禁的情愫。愿每一位教师都能自如地驾驭课堂,改造我们的课堂,这是我们每一个小学教师语文教师的责任;改造我们的课堂,也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要求。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更应在关注学生健康的基础上将这种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和学生一同成长、一同放飞心灵。

让语文课堂响出生命成长的声音

盱眙县旧铺实验小学  张永刚

众所周知,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生活的地方。课堂教学的过程,既是生命潜能的开发过程,又是生命中活力、情意、智能等发展生成的过程。语文学习是最复杂最富弹性的,他与生活的外延几乎相等。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有多丰富,语文也有多丰富。通过语文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享受语文、感受世界、感受生命。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

一、变“讲堂”为“学堂”,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力

叶澜教授说:“……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他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然而,如此重要、能体现师生生命价值的课堂,事实上往往是学生厌烦的场所。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滔滔不绝,自己默默无闻;教师归纳答案,学生认真笔记;课堂成为教师施展表演才华,学生被动接受的讲堂。

汽车需要马达,轮船凭借轮机,飞机依赖引擎,学生语文学习同样倚重学习动力。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实验过程中我的具体做法是:

1.激活各种因素,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课堂

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造成影响,正如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生命即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富,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往往无助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一个漠不关心的眼光,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在课堂,对学生的教育中也就是以一个人的心灵去精细的接触另一个人的心灵的工作”。因此,教师要尊重课堂,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注意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平时课堂往往是少数学生唱戏,多数学生看戏,看戏的同学并非不会,而是老师对他们关注太少。张明枢是一个很内向的学生,课堂上很少听到他的声音。在讲授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对于“心脏”的理解,他有意要举手但一贯的懦弱致使他又将手缩了回去。这时我将微笑及时的送给了他,他很快理会了我的意图,大胆地举起了右手。

2.加强情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情感常常使每一件在它影响下产生的事物具有特别的、浓厚的趣味;他甚至使事物具有特别的魅力,特殊的美, 一副喜笑颜开或愁眉深锁的面孔,比一副冷酷无情的面孔美得多。“感人之心,莫先乎情”,情感一注入语言,语言就会有血有肉,学生的心弦就会共振,学习情绪就会激增。所以教师要充满感情的传递信息,撞击学生注意力和兴奋点,使其耳濡目染,从而事半功倍的完成教学。教学散文尤其如此。父亲买橘子一段教学时教师变换句子让学生对照,讨论句中的“蹒跚”“慢慢”“用两手、两脚”“努力”“攀”等词语说明了什么,从而体会到父亲衰老了,行动不便,却竭力克服艰难为儿子买橘子,父子情深可见一般。进而引导学生深入自己的生活,体会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课堂上便出现了学生动情的讲述自己父母的故事,真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尊重学生生命成长规律,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1.教案乱了,课堂活了

每一堂课教师都应有全面的策划,但实际教学中,谁都难预测课堂实际情况。上课时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来发表意见,老师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特设想,最后由老师和学生一起来总结,有些课可以以学生讨论的形式来进行,学生的思想活跃,有时他们能想出比老师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其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2、让学生喊出自己的声音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允许学生在兴奋紧张的思维中,把疑问,把答案,把一切在求知欲驱使下的思维活动在情不自禁中脱口喊出来,不必受传统课堂纪律的压抑,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表达欲望和成功欲望,激活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创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只需随时倾听学生的声音。在教学宗璞的《花的话》时,各种花们的比美论贵,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致使对于“丁香”和“玉兰”的对话部分同学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丁香”为了诱惑“玉兰”来夸耀自己,不择手段的想着合适的措词。部分学生得出了:“他们两种花非常谦虚,看到了别人身上的优点”的结论。同学自成两派,都极力表述着自己的理由。在这种情形下,即使那些不善言谈或好走神的同学也会情不自禁的投入到积极的思维中去。教师只需适当点拨,而不能压抑学生的表现欲。

2.课前三分钟--学生海阔天空

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开学之初,主题多是“说说我自己”“我爱我家”之后,分别举行了“每日一诗”“今日名言”“成语故事”“焦点访谈”等。学生不仅利用短短的时间丰富了知识,也活跃了课堂氛围,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3.每日美文--美育天地

优美的文章比苍白的说教更有说服力。美文可以是师生精选报刊杂志上的贴近学生的生活、适合学生口味的精品,也可以是学生近期的“杰作”。作品整理在“美文欣赏园地”。利用每天午休后10分钟时间由班内朗读水平高的同学有选择的朗读给全体同学听,有兴致较高的同学还进行了配乐朗诵,真正达到了既以读激情,以读促写,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以人为本,让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土。让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感受鲜活生命成长的声音,让教师的劳动和学生的活动闪现出创造的光辉。

[让生命之花开遍语文课堂]

篇15:让爱心流动起来生活随笔

让爱心流动起来生活随笔

最近看了一篇《心疼陌生人的瞬间,泪点低到不行》的文章,心情有点不平静。文章没有精彩的故事情节,也没有摄人心弦的优美语言,只是很朴实地描述了二十个场景,把一些司空见惯的生活事件摆到读者的面前,让读者自己去感触,笔轻但震撼力强。

文章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跟领导一起从大厦出门,迎面一个看上去只有80多斤的老人家自己扛着一桶水,看到我们就停在门口让我们,领导没有一点减速的样子就出去了,我停下来示意让她先进,当她从我身边走过的时候,轻声说了句谢谢,那一刻我的心有点酸,也就是那一刻让我决定了辞职,跟着冷漠的人我怕自己也会如此漠视,那天外面42度。”我想,在当今社会,能像作者这般主动退让,并为老人心酸的已是不多,而为这件事,毅然辞职的行为更让人惊叹!如此善感,如此善良,但愿能触动人们同情弱者的柔软处,令冷寂的心泛起一丝感动。

生活总是太过匆忙,我们每天都忙于做自己,忙于赶路,再加之一些欺诈现象的存在,人与人之间已日渐冷漠,对于陌生人生活的艰辛,已缺失了心酸和心疼的感觉。

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的规则使人们更多被强者所吸引,忘记这个世界其实无法公平,总有一些人处于一种无可选择,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之中,他们生活艰难,是一群值得同情,需要帮助的弱者。

献出爱心,其实不需要太多,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只需在日常生活中多一点细腻,多一点柔弱,及时向弱者伸出援手,或者给他们一点零钱,或者给他们买点吃的,或者当他们费力时尽己所能搭把手,甚至,不要嫌弃他们的脏,把他们当成朋友。

献出爱心,可以随时随地,像寒风中的一把火,酷暑下的一口水,失意时的一句安慰,无助时的一点支援,传递着温暖,激励着人心。

世界,会因爱心更加温馨、和谐;人间,也会因爱心更加美好。

让爱心流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篇16:幼儿教育随笔:让孩子自信起来

自信是孩子成长进步的重要因素,保护、培养孩子的自信师每个幼儿教师不可忽视的职责。

记得有一次,我班开展了“踢毽子比赛,为了使我们每个幼儿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每到户外活动时间,我就会领着孩子在操场上练习踢毽子,首先我让每个孩子都试一试,最后选出踢得做夺得孩子进行奖励,孩子们都尽自己最大能力练习踢毽子,当轮到梦娇小朋友踢时,只见她低着头不吭声也不动,我对她说:“梦娇,该你踢了,”只见她头也不抬地说:“老师我不想踢”,我又问:“那你为什么不想踢啊,能告诉老师吗?老师不会告诉别人的”,她犹豫了好长时间才趴在我耳边小声地说:“老师我没踢过,我不会踢”,奥,我一下子明白了,孩子虽小,但她的自尊心非常强,却很缺乏自信心。于是我用征求的口吻对全班幼儿说:“小朋友你们踢的真好,真棒, 但是咱们班的梦娇小朋友今天不想踢。让她明天在踢好吗?梦娇,行吗 ?”她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为了帮她建立自信心同时又不能伤害她的自尊心。于是下午她妈妈接她时,我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她妈妈,目的并不希望她妈妈批评她,相反而要表扬 ,用鼓励的方法帮她练习踢毽子,建立她的自信心。

第二天户外活动时,梦娇拿着毽子高兴的跑到了我的身边,对我说:“老师,我会踢毽子了,不信,你看 。果真她踢了起来,她一连踢了好几个呢,我表扬了她。看到那甜甜的笑容使我感到童心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是令人寻味和咀嚼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教育方法得当而感到暗暗高兴。

现在,当你在我班看到踢毽子最多的孩子时,请不要忘了她的名字叫梦娇。

篇17:幼儿教育随笔:让孩子自信起来

幼儿教育随笔:让孩子自信起来

自信是孩子成长进步的重要因素,保护、培养孩子的自信师每个幼儿教师不可忽视的职责。

记得有一次,我班开展了“踢毽子比赛,为了使我们每个幼儿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每到户外活动时间,我就会领着孩子在操场上练习踢毽子,首先我让每个孩子都试一试,最后选出踢得做夺得孩子进行奖励,孩子们都尽自己最大能力练习踢毽子,当轮到梦娇小朋友踢时,只见她低着头不吭声也不动,我对她说:“梦娇,该你踢了,”只见她头也不抬地说:“老师我不想踢”,我又问:“那你为什么不想踢啊,能告诉老师吗?老师不会告诉别人的”,她犹豫了好长时间才趴在我耳边小声地说:“老师我没踢过,我不会踢”,奥,我一下子明白了,孩子虽小,但她的自尊心非常强,却很缺乏自信心。于是我用征求的口吻对全班幼儿说:“小朋友你们踢的真好,真棒, 但是咱们班的梦娇小朋友今天不想踢。让她明天在踢好吗?梦娇,行吗 ?”她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为了帮她建立自信心同时又不能伤害她的自尊心。于是下午她妈妈接她时,我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她妈妈,目的并不希望她妈妈批评她,相反而要表扬 ,用鼓励的方法帮她练习踢毽子,建立她的自信心。

第二天户外活动时,梦娇拿着毽子高兴的跑到了我的身边,对我说:“老师,我会踢毽子了,不信,你看 。果真她踢了起来,她一连踢了好几个呢,我表扬了她。看到那甜甜的笑容使我感到童心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是令人寻味和咀嚼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教育方法得当而感到暗暗高兴。

现在,当你在我班看到踢毽子最多的孩子时,请不要忘了她的名字叫梦娇。

篇18:让家园互动起来教育随笔

让家园互动起来教育随笔

如何做好家长工作一直是我最为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当了班主任之后,我深刻地意识到与家长沟通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基础。平时,我们与家长见面的时间并不多,因此搭建能够与家长互动的平台就十分重要。“家园栏”是我们与家长沟通的重要窗口,怎样发挥“家园栏”的作用,让它能够与家长互动起来呢?我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平时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家长总会问一些关于教育孩子方面的问题,如,孩子挑食怎么办?孩子中午不睡觉怎么办?孩子胆小怎么办?等等。我想我个人的经验是有限的,如果把这些问题公布出来,让家长们互助,也许会有更多更好的办法。于是,我在“家园栏”新开了“大家来支招”子栏目。家长们纷纷叫好,马上有家长响应,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我从中选择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第一期的讨论内容,家长的参与度非常高,有的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的通过邮件进行交流,有的家长特意摘录育儿书上相关章节与大家分享……可是好景不长,第二期的问题已经公布一段时间了,可家长们参与的热情似乎不高,只有个别家长参与交流。我有些困惑了,为什么这么快就没人参与了呢?几天后一位家长的'来信引发了我的思考。这位家长在信中提到,她觉得“家园栏”中的“大家来支招”栏目非常好,并且自己也有很多问题想得到大家的帮助,但是她并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孩子的问题。看到这儿,我似乎明白了栏目的问题所在。很多家长有解决问题的需求,但是不愿意把孩子的问题公开。“家园栏”是个公开的平台,家庭教育中的有些问题涉及家庭隐私,他们自然不愿意公开讨论。于是,我决定对“家园栏”进行调整。这一次我为每位家长准备了一个小口袋,在口袋上贴了代表他孩子的小标志,当然,只有家长和老师知道标志代表的是哪个孩子。然后,我把小口袋固定在“家园栏”上,再准备一个大一点的口袋固定在“家园栏”的一边。家长们可以将自己想说的话或者育儿困惑写在纸上插入有自己孩子标志的口袋里,我每天都会查看,选择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在征得家长同意后以不记名的方式公布出来。其他家长同样可以以不记名的方式参与讨论,将自己的建议或经验写在纸上插入一旁的大口袋里。最后,我将家长们的建议、经验进行适当编辑、整理后公布在“家园栏”上。果然,家长们参与的程度明显提高了。口袋给家长们搭建了一个无声的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家长们反映,这样的交流虽然无声,却很贴心。而我也能够通过这个平台更加全面地了解家长的想法、孩子的表现,并能从家长那里学到很多教育经验。

篇19:让舌尖嗨起来的随笔

让舌尖嗨起来的随笔

讲究饮食搭配,这是我们中国人的最大特点之一。

俗语说:三辈学吃五辈学穿,饮食文化可以管窥一个文明的发展水平。中华饮食源远流长,经过长时间多民族的融合,已经发展成一个庞大的谱系。

中国以农耕民族为主,推崇熟食,所以煎炒烹炸花样翻新。

欧洲国家以游牧民族为主,饮食简洁,使用香料遮盖食物的味道。当然这也是泛泛而谈,中国的各大菜系也相去甚远,西方国家弄出几十种风格也很正常。总的来说,高纬度地区口味浓,低纬度地区口味淡。

中西饮食文化,是两种不同的饮食观念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 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我们中国人是很重视“吃”的,“民以食为天”这句谚语就说明我们把吃看得与天一样重要。由于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处于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人们总是吃不饱,所以才会有一种独特的把吃看得重于一切的饮食文化,我想,这大概是出于一种生存需要吧。如果一种文化把吃看成首要的事,那么就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方面会把这种吃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不仅维持生存,也利用它维持健康,这也就是”药补不如食补”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对吃的过份重视,会使人推崇对美味的追求。

尤其是中国的烹调术中,对美味追求几乎达到极致,以至中国人到海外谋生,都以开餐馆为业,成了我们在全世界安身立命的根本!遗憾的是,当我 我们把追求美味作为第一要求时,我们却忽略了食物最根本的营养价值,我们的很多传统食品都要经过热油炸和长时间的文火饨煮,使菜肴的营养成分受到破坏,许多营养成分都损失在加工过程中了。因而一说到营养问题,实际上就触及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最大弱点。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就是这种对美味的追求,倒使我们忽略了吃饭的真正意义。

中国人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盘菜“好吃”,那道菜“不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问一下什么叫“好吃”,为什么“好吃”,“好吃”在哪里,恐怕就不容易说清楚了。这说明,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即使用人们通常所说的“色、香、味、形、器”来把这种“境界”具体化,恐怕仍然是很难涵盖得了的。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要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水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烹饪讲究的调和之美,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要之处。菜点的形和色是外在的东西,而味却是内在的东西,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和色,这正是中国美性饮食观的最重要的表现。

在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也是吻合的。作为东方哲学代表的中国哲学,其显著特点是宏观、直观、模糊及不可捉摸。中国菜的制作方法是调和鼎鼐,最终是要调和出一种美好的滋味。这一讲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配合。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以菜的味的美好、谐调为度,度以内的千变万化就决定了中国菜的丰富和富于变化,决定了中国菜菜系的特点乃至每位厨师的特点。

比较来比较去,百闻不如一见。那是一个周末,我们全家白天一整天,都是在光顾市内几大广场、商场。带着孙孙、外孙在夷陵广场给和平鸽喂食、沿着广场中央的喷泉来回追逐、嬉戏;间或大人们吹肥皂泡,几个孙孙屁颠屁颠地追着肥皂泡撵。不时还到广场周围的几大商场去逛逛服装,不知不觉中夜幕就降临下来。

“人也饿了,肚子早就在咕咕造反。我们还是迅速回家做饭吃吧!”老伴在一旁对我们说。

“几多难得搞呀!晚上就不劳驾妈妈啦。我们一起到万达广场‘德庄火锅厅’品尝重庆著名的火锅。”女婿接过妈妈的话说。

“好!我们就在外面吃。”其他人都附和着。

夜色越来越浓,一看时间已经是晚上七点多钟了。我们一家分乘两辆车,风驰电掣般赶往到了万达广场,一看外面停车位,车子停的满满的。我们直接将车开进了地下停车室,转了好几圈,终于找到了空车位,将车停好后。我们乘坐电梯上了五楼,走进了“重庆德庄火锅城”。

室内装修朴实无华,没有大肆的色彩渲染,也没有浮华的设计。宽敞的店面空间处处散发着店家的.用心,座位很多都很宽敞,为了兼顾私密性,还设计了很多包间,整体感觉上就是很通透,在这样的环境中吃火锅真的是超接地气。店面清爽整洁,比较适合家人朋友聚会。德庄火锅曾因拥有“天下第一大火锅”而闻名遐迩。其实一顿火锅好不好吃,就在于它的锅底好不好。我们点的是鸳鸯锅,也就是红汤+德庄汤。德庄的红汤味道很正又不会太过重口。汤底中,红汤是德庄秘方,而清汤部分是由土鸡、筒子骨熬制炖成。各类时鲜菜品新鲜多样,关键是分量充足,大胃王都不会觉得店家小气……

“德庄汤更是德庄三宝之一,采用云南楚雄野生食用蘑菇、土鸡、猪筒子骨熬制而成。具有营养、开胃、健体之特点和功效。”老板说。我们不停点头表示赞同,因为之前我们在外地也吃过德庄火锅,超级喜欢喝德庄汤,味道鲜美就像是满满的营养在往嘴里跑。

汤底咕嘟咕嘟冒着热气,浓烈的香味在一片水蒸气氤氲中散开。在这间隙,服务员贴心地为我们大家送上小围裙和热毛巾。德庄火锅的厉害之处在于,吃完火锅身上一点火锅味都没有,正合我们心意!吃德庄火锅,毛肚还有鹅肠都是必点的。冒着仙气的德庄毛肚特别的大也特别的厚,毛肚放进红汤里七上八下的滚足15秒,放进口中,又脆又嫩;再夹上鹅肠涮上十几秒,不用任何酱料,吃起来也脆嫩可口!那个爽是无与伦比,忍不住的又来一块。羊肉半肥半瘦,红白分明,是真正的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嫩中带着浓郁的肉香味,蘸着宝宝自制的独家调料咬下去,满嘴香。

说起调味料来,不得不提德庄的自助调料区摆放着二十余种不同的调料,这对于女婿这种吃火锅光调料就能吃三大碗的人来说是何等的鸡冻!手残不会调配料星人也完全不用担心,细心的店家在蘸料自助台上方的墙上贴了蘸料正确调配方法,我们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足足二十几份!桌上摆得满满当当。简直满足了我们对火锅的一切幻想!

看起来柔柔弱弱的我们,可都是肉食动物,可可爱爱的蔬菜拼盘被冷落在一旁,大家一个劲的在吃肉。吃累的的时候就喝口德庄汤,一股暖流从胃里蔓延至心里。那口味的底料,味浓而不干烈。鱼丸,肥牛卷,嫩羊肉都很不赖!我们一边吃,一边品头论足。真是吃到全身毛孔都扩张开了,一个个都大汗淋漓,简直是太爽啦!

篇20:让情感教学走进语文课堂

红星小学      朱海军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尽量在多个层面上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在“快乐-兴趣”的情绪状况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从“要我学”升华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从而达到以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拥有一颗爱心,以情唤情

情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核心。只有热爱,才能产生热情。教师热爱学生,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就是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人人都能学好,个个都能成材。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表情来表达对学生的爱,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目光,时时表现出对学生的期待、信任和鼓励,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老师的信任和热爱,并由因喜爱老师而热爱语文学习。

笔者曾经接触过一个学生,三年级时他语文学得很不好。究其原因,原语文老师说他缺乏兴趣,上课常睡觉,所以学不好;我把该学生找来询问情况,他告诉我说原语文老师瞧不起他,看他的目光中充满嘲讽,所以他干脆自暴自弃。经了解,真正的起因是一次课堂提问,由于他回答错误,该老师反问了一句,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事过境迁,老师早已忘记,而他却耿耿于怀。由此可见,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表情可能会影响一个敏感的学生对这门功课的态度,甚至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美国心理学之父、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是得到别人的赞赏。”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尽量避免刺激性,寓批评于表扬之中,真诚地激励学生,满怀爱心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张扬个性。

(二)展示语文之美,以美融情

“科学是美的,每个科学家都有这种感觉。”(杨振宁语)语文世界绚丽多彩,千姿百态,奥秘无穷。

语文美在于它的内容美。诗歌散文给人以节律美,文学结构给人以对称美,内容各异的写景文给人以静态美,语言描写给人以动态美,讨论演讲又给人以辨证统一美。语文美还在于语言之美。

同样,美的语言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语言,一要清楚明白、详略得当,二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三要优美动听、富有节奏感。板书是教学内容的纲要和精华,所以,板书要做到精练、明确、形象,既要概括教学内容又要体现美感,让学生印象深刻,铭记在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创设美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进行妙趣横生的科学探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语言之美,体验语文之美,那么他的教学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当学生对语文之美感受最深刻的时候,他们的思维也就进入了最佳时期,聪明才智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优化课堂提问,以疑导情

“学贵有疑,学须知疑。”学习的情感产生于克服了由学习困难所造成的苦恼,愉悦之情表现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后的惊喜,是释疑、解疑后的成功体验。要使设疑达到预期的目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质量。

好的设疑应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设下埋伏、制造悬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带着惊奇和疑问,进入兴奋和积极的思维状态。好的设疑应注重知识间的联系。语文知识系统性很强,前后知识联系紧密,教师可在每节课的教学中,巧设疑问,承上启下,使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另外,设疑的难度要适当。问题过难,不但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反而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问题过易,则会使学生感到语文知识简单乏味,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积极探索进取的科学精神。因此,设疑的难度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在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下精心设疑,并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回答及时作出准确而有分寸的评价,必然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贴近社会生活,以用激情

社会生产和人的需要是产生兴趣的源泉。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为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科技服务。因此,在授课时有意识地介绍日常生活、社会环境和建筑等诸学科所用到的语文知识,使语文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语文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以通过生动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可以大大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文是一门极具时代气息的学问,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五)挖掘语文史,以史渗情

语文给人以知识,更给人以智慧。语文史对语文科学的形成、产生和发展的描述,揭示了语文科学的演变规律,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哲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从教材中挖掘语文史实,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我们的祖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有灿烂辉煌的文化,为我们流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教学中适当引用这些语文史实,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语文的过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再结合当前的国情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努力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激发学生为祖国的振兴而努力学习的拼搏精神和爱国热忱.。

[让情感教学走进语文课堂]

随笔论文

小学六年级教师教学随笔

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教育随笔

特别的睿睿之睡着了教学随笔

高一语文随笔反思

咬文嚼字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

高效课堂随笔感言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集

教学随笔之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教学随笔之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教学随笔之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精选20篇)】相关文章:

教育随笔中学语文2024-04-28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随笔精选2022-05-06

教育随笔五年级语文阅读2023-09-07

初一英语老师教学随笔2023-08-23

一年级教育随笔语文2022-08-01

游戏化教学教育随笔2022-09-25

三年级语文教育随笔2022-12-18

教师的成长之路随笔2022-09-12

英语阅读教学随笔2022-08-21

小语课堂教学随笔2023-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