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代替孩子思考教学随笔(精选15篇)由网友“江湖骗骗”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过的不要代替孩子思考教学随笔,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不要代替孩子思考教学随笔
不要代替孩子思考教学随笔
一些家长看见孩子有错题,就帮助孩子改正,这样是不对的,我们要避免让孩子在学习中过度依赖家长。
发现错题,我们并不直接指出来,而是告诉孩子哪一页有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检查、解决。
这让他养成了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对于他的成长甚至性格的塑造都很重要。
我们毕竟不是专业的老师,我们来辅导孩子,方法不得当,或者思路比较定型,会禁锢孩子的思维,时间长了,孩子容易变得不善于思考。
老师布置作业,是为了考察孩子的课堂效果,同时起到复习的作用,如果我们帮忙改正错题,不仅不能反映孩子的真实学习水平,更不能反映出孩子做错题目的原因。
临近开学,也有好多孩子都面临着作业没写完的情况,与此同时,家长们也面临着如何帮助孩子写完作业的情况。
篇2:教会家长不要代替孩子的想法
教会家长不要代替孩子的想法
在自选活动时间,峥峥选择了一盒大小、颜色、形状等多个维度的串珠玩具,刚拿来盒子,峥峥很兴奋,一下子把盒子放在垫子上,自己也随之坐在了垫子上穿起珠子来。他拿起了一个又一个不同形状的珠子,看了看,微微一笑,就将小绳子往串珠的洞洞里穿。峥峥的妈妈坐在峥峥的对面,津津有味地看着峥峥穿。过了大约10分钟左右,峥峥把小一点的珠子都穿了起来。接下来他拿起了一个椭圆形的珠子,左看看、右看看,试着将小木针往椭圆形的木珠子里穿,穿了一会儿没穿进去,放下了。他又拿起了一块五角形的木质串珠穿了一会儿,又放下了。妈妈凑坐在峥峥身旁,疑惑地说:“峥峥你怎么不往里穿了?”“我穿不进去。”峥峥噘起小嘴回答着。听完峥峥说的话,妈妈把椭圆形的、三角形的、五角形的木质串珠都捡了出来,放到了一边。我走到峥峥妈妈身旁问到:“您为什么把这几种串珠捡出来呢?”“我看峥峥穿不上,很费劲的样子,这里面的串珠样子太多了,峥峥看了半天也没穿上,捡出来可能好一些。”我疑惑地说:“那您问过峥峥了为什么穿不上吗?”“没问。”听到峥峥**的话,我坐到了峥峥身旁,轻声问到:“峥峥,你为什么不穿这些珠子了?”峥峥眨眨眼睛说“我找不到小洞。”听到峥峥的话我笑了,我说:“峥峥你看,这个珠子象什么呀?”“鸡蛋。”“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椭圆形。来,孔老师和你一块儿找找它的小洞在哪儿?” 峥峥拿起了一个椭圆形的珠子开始找了起来,然后高兴地举着说“在这儿呢。”“哟,你的眼睛可真亮。好!慢慢地穿吧。”第一下峥峥没穿上,我朝他笑了笑:“没关系,再穿一次试试。”说着,我也拿起了一个椭圆形的珠子穿了起来。峥峥看到我在穿,也拿起了一个,继续尝试地穿着。这次峥峥果真穿上了,我给峥峥鼓起掌来,峥峥的妈妈看到峥峥的表现也鼓起掌来。
活动结束以后,我和峥峥妈妈聊起了刚才峥峥串珠的事情。峥峥妈妈说:“我在家里只给他买圆形的珠子,我看到峥峥没穿上椭圆形、三角形、五角形等形状珠子,我以为他不喜欢,就把他拿了出来。看了你和峥峥玩的情景,才知道是我的方法不对。”
在亲子教育活动进行中,类似峥峥妈妈做法的家长在许多孩子园里屡见不鲜。对此情况我在问过峥峥的妈妈后作出的判断是“峥峥的妈妈不知道峥峥穿不上椭圆形、三角形、五角形等形状的珠子的真正原因是只关注了峥峥穿珠子的'结果,就把椭圆形、三角形、五角形等形状的珠子捡出来了”。看到了问题的所在还不能就此结束,对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办呢?我给家长做出了示范:引导孩子观察、尝试、实践,最后解决问题,使家长在思想有认识的基础上辅之以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家长的认识与行为之间形成对接,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为了让参加活动的家长都能从这件事情中明白到底怎样做才是适宜的与孩子互动的方法,接下来我的做法是:在这次活动结束前,我以这一案例为例,和家长一起进行了讨论。有的家长深有感触地说:“今后在看到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帮他排除困难,要耐心地问一问他的困难究竟在哪?这样才好帮助他。”有的家长说:“和他一起玩是个好方法。”还有的家长说:“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及时的鼓励很重要。”我肯定了家长的说法,并拿来了刚才的那盒串珠玩具,拿起了五角形的,跟家长说:“大多数家长在买串珠玩具的时候,挑选的是圆形和方形的,峥峥刚才穿不上椭圆形的串珠其中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没见过,所以我们家长在选择穿珠玩具时,可以各种形状和颜色的都选一些,第一次投一种颜色和形状的,第二次再增加一种颜色和形状,根据孩子的实际游戏情况,逐步增加,这样才可能使孩子在每次的学习中都会有新的挑战,使孩子越玩越有兴趣、有发展。”
篇3:不要纵然孩子犯错杂文随笔
不要纵然孩子犯错杂文随笔
如果你想毁了这个孩子,就从纵容他的错误开始吧
“我撞你保时捷都没让赔,撞了你的宝马还让赔?”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了这条新闻,事件还原:
某女士开了她的宝马车回小区,在转弯的时候,一个15岁送快递的孩子,一边骑着三轮车,一边玩着手机,宝马车主不停的按喇叭,但这孩子都没听见,她只好把车子停了下来。结果三轮车还是撞上了宝马车。
随后经历了一系列的“潜规则”处理,孩子15岁,不是某快递公司的员工,是找哥哥玩的,其哥哥也是试用工,没有固定收入,也没有固定的住所。几经交涉,最终宝马车主主动不去4S店修理,而是去市场的修理店修理,把原本一万多的修理费压缩到4000多。快递公司垫付了1000元,在追要这余下的3000多元时,却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我之前撞了保时捷都没要陪,撞了你的宝马还要赔?
一 当错误被纵容,接下来会遭遇更大的错误
当这件事曝光开来,任何一种看法都有,有谴责这个孩子不负责任的,也有谴责这个孩子的哥哥的,同时,也不乏有谴责这个宝马车主的。是啊,他一个农村里来的孩子,投奔没有固定工作的哥哥,你一个开宝马的,干嘛就跟着那3000块钱计较上了?
用宝马车主的话说,她追究的不是那3000元钱,而是这种“我撞了保时捷都没要赔,撞了你的宝马还要赔”的观点,听了这话,我不由得为她深深的点赞。
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把错误当成了理所当然,那么,这便是他滑向深渊的开始。我们想,如果这个孩子没有第一次撞保时捷被原谅的先例,他还会一边骑三轮车一边玩手机吗?
我们可以想象,第一次当他撞了保时捷的时候,他的内心也一定是慌张的,且不谈是不是撞了豪车,就算是撞了个电瓶车,作为一个15岁的孩子来说,他的内心也是害怕的。我们可以想象,当时保时捷的车主,也一定是看了他的可怜,所以不予追究了。
而这种不追究,原本是不想给孩子在这样困顿的生活中造成更大的生活压力,可是保时捷车主却万万没有想到,对于一个不知感恩,没有责任心的孩子来说,这不是对他好,而是纵容了他的更加不负责任,犯了错也不用承担后果,还需要什么责任心呢,毕竟,自律的过程,总不如自由来得轻松。
二 人只有在错误的路上行不通,才会拐到正道上来
前段日子,看涂磊的一期“我有一个强势女友”的节目,里面他对一个在家一直被强势女友万般挑剔的男孩子说:既然他是你的爱人,你看到她的身上有那么多的缺点,你为什么不去帮助她改掉这些缺点呢。
居家过日子,清官总是难断家务事,可是有的家庭却能过得如沐春风,有的家庭却连年征战。但一个家庭中,最稳定的家庭关系一定是表面上看起来“阴盛阳衰”,实际上男人是主心骨的那种模式。
表面上的“阴盛阳衰”,是指在一个家里,似乎是一个女人说了算,但女人那些“算”的定论都是来自于男人的决定。一个家庭里,在经济上,各自独立,在感情上,彼此依赖。男人敬畏于女人,女人依赖于男人,这才会让一个家庭稳固而又长久。
曾经有个朋友,在结婚初期,妻子的家境优于老公家境,妻子的那种优越感也是随处可见,进了家门,来自于农村的公公婆婆自然不在她的眼底,说话做事很是高高在上。朋友不干了,你不敬我的父母,就不要想我去尊重你的父母,必须要在陪好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之后,才是岳父岳母家。
妻子受不了,一哭二闹三回娘家。如果是因为无理取闹回娘家的,朋友是肯定不会去接的。几个回合下来,妻子的性子和手段都派不上用场,只得乖乖的开始学做媳妇儿,尊重公婆,主动承担家务事。朋友也遂对岳父岳母示好,比亲儿子还贴心,对妻子更不用说。如今两孩子已经快高中毕业了,一家人生活得和和美美,几乎没听说他家里再有什么争吵。
其实对于男人,也是一样。看得太多的“有钱就变坏”的男人,如果那些委屈也不能求全的女人,在刚开始就告诉他,这条路行不通!那么变坏的男人一定会少很多,毕竟,男人的骨子里还是爱家的,只要女人不是太过分,过下去的几率还是大大的。如果真遇到那些连家都不爱的男人,不要也罢。
一家人生活在一起,自然不能用你对我怎样我必回报你什么的方式来过日子,但心与心之间的感受是最重要的,彼此之间的尊重是前提。一个人,只有在邪路上行不通,只要他还想在这条路上走下去,那么他才有可能走到正道上来。
三 坚持正确的方向,是爱孩子爱家人最好的方式
再回到开始的那个孩子身上,至于那个宝马车主最终有没有如她所说的那样,如果不赔偿,就走法律的途径,我们不知道,但是,作为一个跟孩子打了几十年交道的我来说,我是多么希望她能真的把这件事追究到底。理由如下:
1 这个孩子15岁,在本该坐在教室里的年纪里,出现在送快递的路上,再从他的哥哥也是送快递的一个试用工,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个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失败的。
在这个年代,虽然说寒门不再轻易有贵子出,但是,学习,尤其是普及了义务教育之后,任何一种出生的孩子,都是有可能逆袭的`。只要自己有毅力,只要自己有理想,成功,不是高不可攀的。
很显然,这两个孩子没有抓住他们唯一可以逆袭的小学和初中的这段时光。可是,这却又不能完全怪他们,因为,除了老师的教育,真正给予了他们实质性的影响的是他们的父母。他们的父母没有给他们灌输学习的观念,更没有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所以,他们才不懂得感恩,不知道负责任。
家庭教育失败的孩子,走到社会上,社会总会用自己的方式来补上这一课。父母可以纵容孩子的错,可是社会不会!
2 对于这4000块的赔偿态度,其实,已经折射出了这两个孩子的人生观。如果说,他们必须摔几次跤,才能学会真正的去面对生活,面对人性,那么他们犯的这个错误是幸运的。
赔偿4000多元,这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承担得起的,比如他的哥哥辛苦送快递一个月,基本上也是能把这么多钱赚回来的,如果他们给了那个宝马车主承诺,一个月,两个月,哪怕是三个月,把这钱还上,我相信那个宝马车主也是会接受的。他们的幸运是他们犯了一个他们能够承担后果的错。
而这时,只要宝马车主坚持必须要他们付清这赔偿,无疑是对他们进行了一次现实版的教育,至少这个孩子以后不会再这样心不在焉的一边骑车一边玩手机了。在造成不可弥补的错误之前,让他们止步,这是对这个孩子最负责任的做法。试想,如果这次依然不了了之,那么这个孩子在未来的生活里,用他们不懂感恩的心,不负责任的态度将面对的情况又会是怎样的呢?后果,不堪设想!
当一个孩子,一个家人,正走在没有感恩之心,不懂体贴他人的路上时,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家人,给他们最好的爱就是请他们立即止步!否则有一天,或许说这句话的人就是他们了。相反的,如果你想毁了这个孩子,就从纵然他的错误开始!
篇4:教育随笔: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
教育随笔:请不要这样教育孩子
今天游戏结束的时候,突然有孩子想我报告说:“锐锐和明宇在打架。”我赶忙过去一看,锐锐正拿着积木打李明宇。我马上制止了,并问怎么回事,明宇生气的告诉我:“锐锐拿积木扔他,所以才和他打架。”大家也你一句我一句的说:“锐锐不乖。”“锐锐总是打人的。”“昨天他抢我的玩具。”站在一旁的刘明锐,急得说话都打结了:“老师,他们也打我了!”
以前锐锐总是打人,可这学期他已经很少打人了。但最近不知怎么他打人的行为有出现并越演越烈。也许是前端时间我们老师和家长对他这方面的.教育放松了,所以他也有点放松,玩的时候就开始没有分寸。同时在小时候他的爸爸妈妈就教育他,不能吃亏,别人打你就要打回去。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吃亏精神,别人如果打他,他就必须打还。最过分的是在他打人后还不知道自己错,只是认为对方怎么样了,他才打的。在与他爸爸妈妈沟通中,他妈妈也一直帮他找打人的借口。这就越来越助涨了他打人的意识。
所以在家中一定不要这样教育孩子,一定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这样他才会改正,而不是表面叫他不要打人,实质一直帮他找打人的借口。这样的教育不仅对孩子没有任何教育作用,甚至会给孩子暗示自己打人没有错。
篇5:教育随笔:不要绑住孩子的双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科学研究表明,手的活动对脑细胞的发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来说,双手的灵巧又能促使智力的发展,其道理就在于此。可是现在,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年轻的妈妈对孩子宠爱过度,从而导致孩子动手能力的下降,又加上家长工作方面的压力,一般孩子都由老人抚养,很多老人由于缺乏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导致孩子上幼儿园时,生活自理能力较弱。
针对这一情况,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就应该对症下药。首先,教师要做好家长工作,建立家园协调教育,让孩子先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收拾整理玩具,由过去的家长包办代替,逐渐到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从新发挥孩子的双手,为孩子创设多种锻炼机会,给予适当的帮助。如穿衣服时,可以让孩子自己先伸进一只袖子,然后帮助孩子伸进另一只袖子,我们帮一半留一半,让孩子在较容易的事情中尝到自己动手的乐趣。又如给孩子玩具时,要告诉孩子这是玩具的家,玩好后要把玩具送“回家”,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其次,在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过程中,还需要为孩子的动手操作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准备丰富多彩的、足够的、安全的操作材料,以及各种简单的工具,安排在一个固定的位置,鼓励孩子们自己去动手,做做玩玩,当孩子们被环境和材料所吸引时,便会产生动手的欲望。这样,孩子们出于好奇进行的探索兴趣就会更高,更积极。结合不同年龄孩子的特征,开展有效的手工和绘画活动,帮助幼儿提高动手能力和对艺术的表现力,陶冶情操。再次,孩子的学习可以进行同伴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游戏中,他们通过共同的合作,相互的模仿、启发和促进,这样孩子们在学习中成长着、进步着。
总之,不能忽视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不要绑住孩子的双手,真正将教育落实到实处,有效促进孩子动手能力的发展。
篇6:教育随笔:不要轻易对孩子许诺
今天,恩可妈妈带恩可来上课。再换鞋子的时候,恩可妈妈看到了我,于是就说:“恩可,快跟老师问好。”可是小恩可只是坐在鞋橱上看看了看我,恩可妈妈见恩可没什么反应,于是又接着说了一句:“恩可,你跟老师问好,老师就给你糖。”当听到这句话以后,恩可立马跟我打招呼问好了,可是我很尴尬,因为我根本就没有糖。于是我就跟恩可说:“恩可,你好!下了课老师给你糖好吗?”恩可乖巧的点了点头。
在课上,做工作的时候,恩可一开始表现还很好,后来就有点坐不住了,于是我又听见恩可妈妈说了一句:“恩可,你快来做工作,你好好做工作,下了课,妈妈就带你去玩。”听到这句话,我就想:恩可妈妈是不是经常这样随便就给孩子许诺呢?
下课后,我从同事那里找了两块糖拿给恩可,恩可很高兴。恩可妈妈说:“老师,不用,我就是随口一说,您不用给她。”听到这句话我就跟恩可妈妈沟通,沟通以后,恩可妈妈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一直在对我说:“我以后不这样说了,没想到无意识的一句话,会对孩子的影响这么大。”
我们对孩子无意识的一句话,我们说过就忘了,可是孩子会记得,当我们经常这样做的时候,孩子就会来模仿,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养成随口给别人许诺,不守信用的习惯。别看孩子小,他什么都懂,我们成人要以身作则,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做好学习的榜样。
篇7:幼儿教育随笔:对孩子不要包办太多
幼儿教育随笔:对孩子不要包办太多
今天自由活动时,靖冲小朋友因为两个七巧板插不到一起而向我“求救”:“老师,这两个我插不上,请你帮帮我吧!”我对他说:“只要你仔细看,对准了再插就可以了。”结果他是屡试屡败,不断抬头看我,终于得出了结论:“老师,这两个七巧板一定有问题,永远不可能插在一起,我可不插了,我要换一个。”
“别忙,老师来试试。”我接过七巧板,仔细一看,插口有点变形,但只要对准了,稍微一用力就能插上。于是,我稍加摆弄,便将七巧板插在一起了。“哇!孙老师真棒!”靖冲高兴的拍着手,但转眼间就露出了惊异的表情,因为我又把七巧板拆开,放到他眼前。
“老师,为什么又拆了呢?”靖冲的脸上写满了不高兴。
“靖冲,刚才为什么说老师真棒?”
“因为老师把很难插的七巧板插在一起。”
“为什么老师能插上,而你却不能插上?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说明我不棒。”“可是你说七巧板有问题,老师帮助你插上,是要告诉你,他们没有问题。” “可是老师又拆了?多可惜!”
“一点也不可惜,因为老师觉得你很棒,也能插上,怎么样?想不想试试?”
“想!”
靖冲拿起两片七巧板,一开始,他仍然办不到,就抬头看我,我只是微笑的看着他。我的鼓励使他消除了内心的.顾虑,他终于插上了。“老师,我插上了,我很棒!”他的脸上洋溢着得意的喜悦,我也为他高兴。
由此使我想到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依赖性很强,其原因之一,就是平时家长、老师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包办、代替的太多。我觉得我们老师和家长应该有意识的让孩子体验困难,遇到问题,应该鼓励他们想办法解决。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自信、勇敢、果断的意识品质,还能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篇8:不要随便给孩子下定义教育随笔
不要随便给孩子下定义教育随笔
小孩子大多是很讨人喜欢的,有些时候他们也很让人头疼,但是大家千万不要因为这,就随便给孩子下定义,打标签!丁丁是个嘴巴很甜、很会说话的孩子,无论在外面还是在幼儿园里总是笑嘻嘻的,待人都很有礼貌。但除此以外丁丁也是个很调皮的小男孩,没事就喜欢去拉拉女孩子的`小辫子或是突然伸出脚来绊倒别人;区域游戏常常把别的孩子搭好的玩具推倒或是抢走;户外活动时故意用身体去碰撞别人。他总是频繁的与同伴发生冲突,产生矛盾,常常听到孩子们对他的控诉,因此在自主游戏时很少有孩子选择他为自己的玩伴。并且集体教育活动中,常常会乱说话,很难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我一直对他感到头疼。
直到有一次区域游戏结束后,小朋友都玩得很兴奋,到了收玩具的时间了满地都是区域游戏的材料却没有人愿意去捡。就在这时丁丁默默的开始收拾整理自己拿的游戏材料,并大声的对同伴说“老师不是说收玩具了吗?我们得快点,要不然就来不及了!”虽然我并不知道他所说的来不及了是什么意思,但丁丁确认认真真的在整理着游戏材料,嘴里还时不时的碎碎念叨着什么。我发现他在收拾玩具时还很会将游戏材料进行分类摆放。活动结束后在组织幼儿的餐前活动时,我表扬了他并奖励了一个爱心宝宝给他,我注意到丁丁把我奖励给他的爱心宝宝小心地放到了兜里,这大概是他得到的第一个爱心宝宝,觉得十分珍贵,生怕被别人抢走。
活动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其实每个幼儿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对于每个孩子,特别是我们眼中的调皮孩子,更应该带着一颗敏锐的心,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
篇9:晚上的时候不要思考人生杂文随笔
晚上的时候不要思考人生杂文随笔
走在人生迷惘的路口,我那趋近完美的“怀疑精神”在此刻发光发亮。我怀疑着这世界的一切,怀疑它是否存在,怀疑它存在的价值,更怀疑这自身的价值。
正如姜gary的歌词,20代的我们,谁不会经历迷惘与贫穷,我是这样慰藉着我自己,然而脑子总是与内心打架,我的内心在叫嚣着:我拒绝迷惘,我拒绝贫穷,我拒绝平庸,我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可我要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我试图剖析自己,我是一个优秀的人吗,其实不是,我永远不是第一,却也不会是倒数第一,我这短暂而又漫长的没有什么可说的,更没什么可炫耀的。
我是一直固执的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结果的,只是在经历了几次徒劳无功后,内心深处真实地充满了倦怠感,原来我居然如此地害怕没有结果!尽管周围的朋友都在说找工作真的好累,但是慢慢的`,结果好像也都明朗了,他们的脚步愈渐加快,我内心的惶恐就愈发的无可控制,所以是我哪里做错了,是我哪里不好,或者我根本就没有闪光处,我开始怀疑自己,无可救药。
幸运的是,到底我不是个十分多愁善感的人,也不是个十分怯懦的人,尽管此时的我无比地想要像一只蜗牛一样躲回自己的壳,却还是硬着头皮奋力前进,也只能硬着头皮奋力前进,不然可真就是一只废瑞了。
篇10:恰当引导,让孩子爱上思考随笔
恰当引导,让孩子爱上思考随笔
记得前不久的一天,数学老师叫来我们班数学成绩最好的两个孩子做这样一道题:“航行在大海上的船里有75头牛,32只羊,问:船上的船长几岁?这道问题让两个孩子苦思冥想了半天,最后一个孩子怯生生的拿出一个答案给老师:75—32=43,船长为43岁。然后老师问算理是什么,孩子就说不上来了。当时我一直在旁边看着,刚开始我也饶有兴趣地读了读题,但看到这是一道根本无法计算的题目的时候,(其实我的数学思维能力很差,但我会用语文的方法来思考)我就开始观察两个孩子的表现了。因为是数学尖子生,如果做不上来多丢人,两个孩子便一遍遍思考,结果因为常规思维的影响,导致了孩子不能全面的看问题。
根据题目的条件和要求,能这样计算吗?但他们还是这样算了,因为他们都“身经百战”面对过很多次考试,从来没有见过没有答案的问题。索性就知错犯错,瞎写一个吧。他们也经过了深思熟虑,能说他们没有思考吗?而是他们没有正确的思考,尊重客观事实的思考。所以,如何正确思考,如何恰当引导孩子思考,如何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是我们要不断探索和发现的,现在我就自己的经验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一、为孩子创设思考的情境。
有人对思考讳莫如深,觉得思考实在是一件费神的事,其实不然,每人都会思考,时时都在思考,下课了玩什么游戏?今天穿什么衣服?秋天为什么落叶?等等,实在是太多了。而要让孩子们的思维集中在学习上,就要求我们要创设思考的情境,让孩子乐于思考。
记得我在教授《藏羚羊的故事》这一课的时候,我就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动物是不会说话的,但它的行动和眼睛会说话,这只藏羚羊面对疾驰的骑车却跪拜于它的面前,是因为什么呢?这个时候它会说些什么呢?”一句引导,让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学生很容易思考得出:“它会说‘求求你们,快救救我的孩子吧’这样的话。”
孩子都是爱思考的,但是他因为发散性思维的缘故,有时候不能把思考跟问题连接起来,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从中间穿根线,这样一连接,孩子们的思考就有成果了。
二、给孩子留有思考的余地。
一道问题,孩子可能会有很多种答案,我们老师,切忌把自己思考的结果生搬硬套给孩子们,而是给他们留有思考的余地,尊重他们思考的结果。
还记得前不久的一次课堂上,我在讲解《蝈蝈》这一课的时候,问出了这样一道问题:“蝈蝈真是像老人说的那样,咬破笼子逃走的吗?”大多数孩子都说不是咬破笼子逃走的,而是老人放生的,似乎这也是我想要的答案。可是偏偏有个孩子说:“两种可能吧,一种是老人放生的,一种是蝈蝈咬破笼子逃走的。”问他为什么这样想,他来了句“一切皆有可能”,呵呵,想想也有道理,就尊重了孩子的意见,对于他的求异思维给予了表扬,孩子也高兴的笑了。因为,对于生活,我们常常有意去培养一种好的习惯;但对思维,即便一种再好的思维方式,如果成了习惯,都是灾难。
三、多种方式提问,让孩子体会到思考的'成就感。
我们提问题的时候,不要把问题提的太难,但也不要太容易,把握好“度”很重要。如果太难,孩子难以回答,就会干脆不去思考了;如果太容易,孩子不用费脑筋就思考出来,也体会不到思考的乐趣。所以,提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妨耍点小心思,用点小伎俩,让孩子对思考产生兴趣。
我们可以采用中央电视台“智慧树”的做法,准备好“智慧盒”,把需要复习掌握的题目放在智慧盒里,谁抽到什么题目就认真思考哪道题目,然后再用奖励的方式鼓励孩子大胆说出思考的结果,是很有一种思考后的成就感的,也会让孩子爱上思考,乐于思考。
四、独立思考,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独立思考,就是努力创新,拥有自己的思考方法和思路,不墨守成规,不迷信前人,更不生搬硬套。思维嫌弃死板,喜欢鲜活;并且越鲜越活,越活越鲜。小高斯的故事不就是对我们的一个启发吗?据说小高斯的老师给他们留了两道数学作业,其中一道他很容易做上来了,而另一道,他苦思冥想了一夜,终于在第二天清晨也做上来了。这却让他的数学老师大吃一惊,因为这道题是几千年来没人能解出来的,他昨天是慌乱之中留错了作业!事后人们夸赞小高斯聪明的时候,他却说“如果事先告诉我说是人们解不出来的题目,我是怎么也解答不出来的!”看来不受外界影响的独立思考还是非常有成效的!
现在再回到文章开头的这个问题上来,如果我们班这两个孩子不用常规的思维方法来思考,或者他们能跳出“数学”的误区,又怎么会可笑地得出43这个数字呢?每人都遵循规则时,创造力便会窒息,独立思维也会搁浅。
在这个充满竞争力和挑战的时代,引导孩子拥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引导孩子多方位思考,引导孩子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思考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标!
篇11: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幼儿教育随笔
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幼儿教育随笔
挺挺喜欢向别人借东西这个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从老师见到他向小语借水彩笔时小语嘀咕的一句话中可以看出,挺挺是个调皮、喜欢麻烦别人甚至是自私的孩子。这种坏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其他孩子的“眼中钉”,没有人缘,得不到其他孩子的喜欢,社会交往能力将得不到发展。
如果我是他的老师,我会创造多次“分享”的机会,让他体验被麻烦的'烦恼,从而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一、创造机会。我会找几个各方面表现非常突出的孩子,和他们商量好对策,让他们一有机会就去向挺挺借东西,如搭积木、橡皮泥、折彩纸、看书等各种操作活动,并让他们对挺挺说:“好东西应该大家分享。”我想经历多次这样的“分享”活动以后,他一定会感到非常之厌烦,一定会到老师这里来告状,诉说烦恼。
二、个别交流。刚开始我会和颜悦色地说:“他们说的对,好孩子应该大家分享呀!我相信你是好孩子,一定会这样做的。”多次以后他一定也会牢骚满腹,向老师诉苦。我会抓住这个机会深入做好思想教育。首先让他想想为什么讨厌人家经常来向他借东西,让他有表达的机会,其次让他想想自己经常去向别人借东西人家是怎样的感受,两者一对比,他一定觉得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知道经常打扰人家麻烦人家将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三、集体商讨。我把“怎样的分享是正确的,才是受大家欢迎的?”这个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通过讨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让幼儿自己去明白什么时候一起分享是正确的,什么时候是不正确的。
篇12: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上厕所时,遇见了同时来上厕所的尔曼。尔曼一见我就问:“老师,为什么老师的厕所要用木板挡着呢?”
“你说呢?”我稍微犹豫了一下,反过来问尔曼。
“是因为老师上厕所的时候怕被小朋友看见呗。”尔曼一脸天真地说。“可是,为什么小明友的厕所不用木板挡着呢?”尔曼又问。
“你说呢?”我为这孩子爱提问感到欣喜,又反过来问她。
“搞不懂。”尔曼若有所思,旋即又问:“我可以上老师的厕所吗?”
“当然可以。”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她。看得出,孩子很兴奋,快速地跑到“有挡板的厕所”去了。
因拆迁需要,幼儿园搬迁到这所临时校舍内,妇于是暂时使用,有些设施处理比较简单。比如这临时搭建的厕所,最然内部设施一应俱全,但因空间有限,女教师厕所就直接套设在女生厕所内,唯一不同的是,在大人的蹲便器之间用一块半人高的`木板隔开了。
“要是小朋友的厕所也有这样的板板挡着就好了。”入还没出来,尔曼就在发表她的感慨。
“为什么呢?你希望小朋友的厕所用挡板挡着吗?”我一边洗手一边问她。
“当然啦,用板挡着就不会被别人看见小屁屁了呗。”这孩子,真是快人快语。
孩子的话不禁令我汗颜:我们总是提醒孩子,要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方法,甚至一遍又一遍地告诫孩子:“裤衩和背心覆盖的地方禁止别人看,禁止他人摸。”但我们却常常自以为是地忽略孩子的感受,就像今天尔曼所说的厕所问题——事情虽然很小,孩子也是无意说起,却向我们提出了警示:孩子也有人格尊严,孩子的隐私更需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不容忽视。
篇13:教育随笔:不要轻易说你了解孩子
教育随笔:不要轻易说你了解孩子
今天早上,屠紫涵来幼儿园比以往都早。“早上好!屠紫涵,今天你来得真早,老师表扬你。”“这是我的新靴子,妈 妈也穿靴子了。”“真漂亮!钱老师也喜欢粉色的靴子。”听到我的赞赏,屠紫涵一脸的得意,高高兴兴地跑到座位上了。“看,我的新靴子,老师说很好看!”在座位上,屠紫涵还在不时地向周围的小朋友炫耀呢。
吃完午饭,屠紫涵和宗沛玲在洗手间洗手,她们频繁地交换水龙头洗手,看到她们来回走动你,我轻声提醒:“慢一点儿走。”在我刚走出洗手间的时候,就听到宗沛玲在喊:“钱老师,不好了,屠紫涵在哭了。”“我立马转过身去,问道:“怎么了,为什么哭呀?”“钱老师,她不好好走就绊倒在地上了。”宗沛玲说。“哦,一定是你踩滑了。”我对屠紫涵说。“不是,是这个地方太滑了。”屠紫涵否认。我认真查看了她全身,确定没事儿才放心:“好吧,你先回座位休息了一会儿。”说完,我去照顾其他小朋友了。过了一小会儿,宗沛玲过来告诉我:“钱老师,屠紫涵还在哭,我哄她,她不听。”听到宗沛玲的话,我就担心孩子是不是真的摔疼了,于是又回到屠紫涵身边。没等我开口,屠紫涵边哭边说:“钱老师,我不想哭,可我不知道为什么还在哭!”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抹眼泪。“我知道,一定是让钱老师抱抱了。”说着,我把她抱在怀里,轻声安慰:“钱老师帮你擦干眼泪,哪儿摔疼了?我给你揉揉。”这时,屠紫涵终于止住了眼泪,我帮她揉揉膝盖,然后问道:“还疼不疼?”她轻声回答:“不疼了。”“好,一会儿你就坐在我旁边吧。”说着我把她放下来让她坐在我身旁的小椅子上。
这是一段午餐后发生的我和孩子之间的'小事,但它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早上,孩子穿着漂亮的鞋子来到幼儿园,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很高兴,可是没想到自己不小心摔了一跤,大大影响了心情。而我在安慰她时却没有站在她的角度说话,使这个敏感的孩子立刻意识到老师说的话和自己的新鞋有关,于是急忙反驳。屠紫涵是个心重的孩子,所以她才会说“我不想哭,可我不知道为什么还是在哭。”还好,我及时采取了心情补救措施――轻轻拥抱、细心询问、耐心安慰,这才完成了对她的心灵补药。
只有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你才能真正了解一个孩子,所以,千万别轻易说你了解孩子。孩子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需要老师关注,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和呵护。当孩子不快乐时,教师的关爱不能仅表现为语言的安慰,还应有动作和行为的安抚,这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篇14:孩子永远不要停下尝试的脚步杂文随笔
孩子永远不要停下尝试的脚步杂文随笔
01
我经常望着孩子的背影出神,造物主是多么神圣又精确,在你苦苦祈求直至泄气时,它悄然来到,不多一分,不少一秒,不禁让人怀疑起无神论,赤子之心,苍天难道真的听得见?
侥幸跨入了孕妇行列,步步小心,如履薄冰,亦不愿做四维彩超,生怕鲁莽的窥视惊动了腹中的乾坤。虽然只是一颗微小种子,但就生命本身而言,岂不是古往今来天地间头一等大事?令人油然升腾起一股敬仰。
她从呱呱坠地到现在十一个月了,第一次张着鹅黄小口左右寻找着母亲的乳汁,第一次尝试着两腿交叉一骨碌竟然可以翻过身来,第一次扶着床边慢慢立起,哦,原来世界是这样子的。从你好奇的眼神里,我发现了太多的感动。
尝试,是你学会的第一件事。
此时的她,伸手指着水壶,嘴里发出嗯嗯的声音。老人总是怕孩子不会旋开盖子喝不到水,又怕豪饮打湿衣襟着凉感冒,擅自将水壶盖旋开,吸管搭在孩子嘴边。只见她眉结轻绾,小小个人儿竟有着洪荒之力,一巴掌打翻,抗议着自己的不满。
重新把水壶盖旋紧,递与她。这才满意地抓住,像顽皮的猫儿扑到蜻蜓,打量着思索着,大脑开始精确地运算,神经也飞速地传递着,用哪几只手指朝哪个方向能弄开这个怪玩意?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呐,对于一个手指精细动作正在发育的婴儿,可不是件易事。她慢慢学着大人的样子,终于旋开了水壶盖,瞬间脸上绽放了一朵花,发出咯咯咯笑声。
孩子享受的是自己旋开水壶盖的成就感呢。成人总是把自己认为的好倾囊而出,殊不知却剥夺了她们尝试未知的能力呢。爱与伤害,似乎从来都没有严格的界限。
跨越围墙与篱笆
生命,反复多叠的美丽,等着你去尝试。
02
尝试真的是人类学习生涯中迈出的重要第一步。
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每天都面对着各种未知和恐惧。也许一睁眼,猛兽正在洞口虎视眈眈;冬季来临,动物的踪迹被大雪覆盖,寻找食物的线索彻底中断……危险如此之多,不如躲在洞里管它春夏与秋冬吧。如果他们都这么想,也就没有后来的我们。
偶然间,新打来的猎物掉落到火堆里,有人尝试了一下竟然有种异样的美味;采集到的野果掉落洞口,来年竟然又变成了一颗植物;吃不完的猎物用绳子打成结,慢慢有了文字。想来中学课本中的周口店人、元谋人形象仿佛鲜活了起来,人类最初应该是一群好奇又可爱的人吧。
在人类的历史中,尝试是亘古不变的主题。
汉字博大精深,从字体字义追溯更能体会到造字者的本心。《说文解字》中“习”本意为鸟,数飞也。想象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经历了一整个寒冬的稚鸟睁开迷离的双眼,第一次看到了广袤的天空,那种蓝让人痴迷。它拍打着潮湿的羽毛,想要从阴冷的巢中挣脱,尝试着融入到醉人的春色中。
然而,刚刚离巢,不幸的一幕却发生了,鲁莽的它还没学会飞呢。啪嗒,垂落枝头,好在复苏的泥土张开敦厚的怀抱接纳了这个菜鸟飞行员。而经历这一次失败的飞行之后,这只稚鸟似乎胆儿更大了,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摔个屁蹲嘛。
它不断地爬上枝头,学着老鸟们,拍打拍打,扑腾。往复几次后,它果真找到了活下去的窍门,风儿张满了它的双翼,在阳光下闪耀着光泽,像江面一帆,借势御风飞翔了起来。
他们的母亲,远远立于枝头,像一个智鸟。
尝试也会带来伤痛,但这一切,终将变成亲切的怀念。
03
那是刚上小学的年纪。
汉语真是有趣,小学生似乎应该更加谦虚,毕竟连教授都常常谦虚自称,在研究领域之外,他只是个小学生。
那时的我,言语不多,心里却隐隐绰绰计划着一个阴谋,我要独自远行,哪怕只是家门口到街面这一段路,最好还能有辆自行车。
院子角落里的一辆二八自行车吸引着我,像大孩子们那样飞驰着,风儿鼓起衣襟,少年膨胀的心儿也得到了满足,真美。然而,我不会骑。
我哀求母亲教我,她并没有因为我有这样的想法而给我扣上“土匪丫头”的帽子,毕竟那个年代的女孩还在过家家扮公主呢。她欣然应允,叮嘱我不要害怕,她会在后面扶着车座,我骑上去就会了。
但当时小小的我,心里有一连串的理论,怎么上车啊,车把歪了应该怎么控制,下车要怎么操作。而且我想当然地以为,车方向歪了的时候车把应该歪向反方向,这样才能平衡啊。幼时的我颇有赵括纸上谈兵之范。
后来一想,背后有人呢怕什么。我充满信任毫无畏惧地开启了人生第一次骑行,二八自行车掏洞洞骑,歪歪扭扭行了一段。上车后才真正体会到,力真是一种神奇的存在,没有感觉到它的'时候,真不配研究它。我的那套控制平衡的理论在实践下灰飞烟灭,就是这么不堪一击。
在我还没尝到御风飞行滋味的时候,目的地已经到了,前面是一堵墙。而我,忘了学怎么停下,我惊得大叫,妈——呀。
回头一望,我妈正悠闲地站在原地和别人聊天呢。天底下竟然有这样的母亲,愤懑之余,只能自认倒霉,眼睁睁地撞向墙壁,没一点回旋余地。
地心引力将我重重地拉回了地面。大脑意欲飞翔,身体却为之交了学费。
然而摔一跤好像并没那么糟糕,我学会了骑车,只练了这一次。
理论再多都只是纸上空楼,千百年来古人唱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朴实又隽永的真理。恐惧克服了,学车自然也水到渠成。
我妈可能真的是蛰伏人间的教育高手。
苏轼曾赋文感叹,“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克服了恐惧,老虎之威也无处可施。
而今已无猛兽食人,但我们怯懦的心儿何尝不是开启未知道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尽管去做就是了。
04
尝试意味着未知、恐惧、无法复制粘贴。
如果可以选择,人们总是愿意尝试热闹,不愿意尝试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寂寥;更愿意赴一场令人热血沸腾的演唱会,而不愿独守枯灯,捧一卷书与圣贤对话;更愿意尝试容易获得的成功,选择既定的生活模式和工作方式,而不愿尝试未知的、不确定性。
人类的感官撕扯着咆哮着,各自割断扩张领土。口舌想要尝尽世间珍奇美味,仅甜点就有凤梨松饼、花生松饼、金瓜宝、法式蜜桃多士、木瓜慕思、香蕉奶油冻……品类如此之多,大小店铺霓虹闪耀,勾引着我们的味蕾。身体想要探索极限舒服值域,居室越来越华美,电视里达人秀、真人秀直播秀争相秀着这个消费时代可被消费的一切。
不要忘了还有另一种尝试,
眼可观日落之壮美,耳可闻落花之轻音,亦是生命中弥足珍贵的体验。
篇15:不要忽视了孩子的意愿幼师随笔
不要忽视了孩子的意愿幼师随笔
有的时候,我们总是对大人给予的嘱托记得牢固,或者是关注于同龄人的话语,但是对孩子说的话,提的问题,经常会不以为意。早上晨间游戏时,有的小朋友看书,有的小朋友下棋,有的小朋友画画,有的小朋友做手工,小朋友各自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游戏玩耍。我呢,一边在门口接待来园的幼儿及家长。突然一个小朋友来到我身旁,拉拉我的衣角并轻轻跟我说:“老师您来一下。”“哦”我一边答应一边跟一个家长聊着。(家长说:“我家孩子早上情绪不好,早饭也没吃,你帮我照顾着点。)
一会儿就把刚才小朋友请我去一下的事给忘了。直到那个小朋友再次来到我身边找我,我才想起刚才的事。“什么事呀?”我边走边问。“你过来你过来。”那个小朋友招呼着我。原来他们几个小朋友在下棋呢。“老师,帮我们看看这里说什么。”一个小朋友指着棋谱上的一些小字问我,我看了看说:“误用成人牙膏被赶出乐园退回起点,重新开始。”“这里呢?”小男孩指着另外一个地方问。“饭后漱口好习惯获得奖励前进2格。”……原来是一张牙齿的棋谱,几个小男孩正在下棋呢。棋盘上有很多处文字,游戏规则是:玩家轮流掷骰子,按骰子所指的.点数前进,到位后再按所在圈内的文字要求行棋。棋谱上要求必须在成人指导下使用,但我们的小朋友能自主地进行游戏,真是可敬可佩啊!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非常信任老师,愿意把老师当作朋友和玩伴。作为老师,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世界,才能真正被孩子接纳和认可,他们才会愿意和你分享快乐和忧伤。拥有孩子的信任是老师最大的安慰和幸福。
★ 随笔本怎么写
【不要代替孩子思考教学随笔(精选15篇)】相关文章:
观察幼儿一日生活教师随笔2023-06-01
音乐教学随笔2023-01-30
给孩子以足够的信心 教师随笔2023-09-01
给孩子适宜的爱教育随笔2022-08-29
教师教育随笔小学2023-03-25
安全教育教育随笔2023-01-18
小学教师教学随笔短篇2022-05-17
教育随笔:特别的爱送给难入园的孩子2022-12-23
小班保育员教育随笔2022-05-07
托小班保育员教育随笔2023-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