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育随笔

时间:2023-10-29 08:39:02 教育随笔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音乐课堂教育随笔(共12篇)由网友“我不是唐僧”投稿提供,这里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些音乐课堂教育随笔,方便大家学习。

音乐课堂教育随笔

篇1:学校音乐教师教育随笔

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小学基础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生动的音乐艺术形象最容易被少年儿童所接受,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才能,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依说过:“好的音乐教师要比歌剧院的指挥重要的多,一个蹩脚的指挥,不过是失败一次,而蹩角的教师连续失败三十年,则扼杀三十批儿童的音乐天才。”小学音乐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它的内容包括歌唱、音乐知识、技能技巧、欣赏四部分,如何搞好音乐教学,调动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来在小学音乐教学道路上的摸索、探讨,我认为要上好音乐课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首先要有一个具备较高音乐素质的音乐教师,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是教师如何运用各种技能、采取什么方法将音乐教学中的音乐知识、技能技巧、欣赏等几方面灵活、巧妙地让学生弄懂、学会,在加深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将一些枯燥、抽象、难记、易忘的理论形象化。

一、好的“范唱”是提高学生对歌曲产生兴趣的关键

音乐教师的范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能充分激发学生对唱歌学习的积极性。不管科学技术发展到何种地步,音响器材如何先进,这些电声手段都不能代替教师在学生面前的正确范唱。因为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其中又有互相感情交流的因素,在小学生心目中老师的演唱他们最爱听,通过范唱,师生间的感情就更接近,更容易取得共鸣。

要完成好的“范唱”,音乐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能够正确理解歌曲的内容、风格、调式、歌曲的结构、感情与速度的关系。要表现好这首歌曲,应用什么情绪、速度,这些都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有充分准备。

2。要有一定的演唱水平。能运用正确感人的声乐技巧,要具有弹跳、强弱、渐强、渐弱,音色变换演唱方法。

3。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乐感。感情表达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这既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修养,它发挥的好,可以弥补演唱技巧的不足,技巧稍差但唱的很有乐感,学生也会听得津津有味。这就要求音乐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多听多实践,欣赏多类艺术品种的表演,扩大艺术视野,丰富艺术感情,绘声绘色地完成范唱这一环节,达到启发学生学习唱歌的兴趣。

二、让学生在趣味中学到音乐知识

音乐知识是一种枯燥、难记、易忘的知识,在小学阶段更为突出。所以我们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文化知识比较单一,好奇心强,善于模仿,求知欲强烈,有时间、有精力、有兴趣的年龄特点,在加深感情认识的基础上,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第一步:将枯燥、抽象、难记、易忘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根据各种音乐知识的不同特点,编制一系列的小故事、顺口流,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讲四分音符(5)时:在奇妙的音乐王国里,一个名字叫四分音符的小姑娘唱歌最好听,大家都夸她,于是她骄傲了,也瞧不起小伙伴,后来大家因为她的骄傲都不理她了,于是她一个人一拍一拍的唱着单调的音。小伙伴给她编了一段顺口流:“四分音符太骄傲,伙伴朋友全不要,光杆司令一个音,唱完一拍哈哈笑。”这样学生通过故事和顺口流能容易的记住四分音符的形状是光杆司令,时值是一拍。

再如:顿音记号可编顺口流:“头戴三角帽,活泼又灵巧,唱得快而轻,短促又跳跃。”学生就可以记住顿音记号是在一个音符头上顶着一个三角,演唱时短而又跳跃。

渐强:渐强像只小喇叭,嘴巴越张口越大。

渐弱:渐弱喇叭倒着拿,声音越来越小了。

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讲述,加上老师在黑板上简单的勾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引入准确的音乐术语,学生便理解得快,掌握得牢,从而加强了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

三、在游戏中加强学生的技能技巧训练

技能技巧的训练包括:唱歌技巧、视听技巧、视唱练耳、节奏训练。这要求教师把这相互联系的几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独立的识谱能力,发展听觉能力和增强节奏感及记忆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

1。唱歌技巧包括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自然圆润的发声和清晰的咬字、吐字。唱歌技巧应贯穿于整个唱歌教学过程之中,发声练习也要有机结合,并且做到有目的地进行。

2。视唱听音。在音乐教材中一般都比较系统地编写了一部分,在每节课上教师应根据各班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多练常做,这是训练学生音准、识谱能力的基础。

3。节奏训练。节奏是一首歌曲或乐曲的支干,如果节奏掌握不好,那将无法组成优美的旋律,表达不出作者想要表现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学低年级简单的节奏训练入手,由浅入深地进行训练。

如:“走与跑”的对比,。当学生学会了四分音符的节奏和八分音符的节奏,即可通过游戏来巩固这两种节奏。当教师弹出四分音符的节奏时(X),学生摆动双臂原地踏步,当教师弹出八分音符的节奏(XX)时,学生原地跑步,教师时常交换节奏,学生在走和跑的游戏中愉快的学到了知识。

四、提高学生对欣赏课的兴趣

优美动听的音乐,会令人产生美感和愉悦感。然而,对于尚未完全具备听辨音律能力的小学生来说,安静地坐着欣赏没有歌词的器乐曲,是很难办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多方面的诱导启发,使他们逐渐对音乐欣赏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生求知欲高,只教师教法得当,就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欣赏《彼得与狼》这首管乐曲时,我采取做游戏的方式,先让学生分析记住少先队员彼得、老爷爷、小鸟、鸭子、猫和凶恶的狼的音乐主题,他们各自用什么乐器表现的音色特点,然后老师把故事的概况讲讲,再分别找出他们的表演者,并告诉学生听到自己扮演音乐时才能表演,这样让他们随着音乐情绪变化来发挥,来尽情地表演。学生在浓郁的音乐气氛中既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表演能力,又能提高他们对欣赏课的兴趣。

音乐课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教师在掌握好唱歌、音乐知识、技能技巧、欣赏四方面教学技能后,并不等于就能上好一节音乐课,还需要教师做到:一要掌握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心理状况;二要深入钻研教材,做到有的放矢;三要对愉悦感形成客观机制(如时间、地点、场合等)掌握恰当;四要注意愉悦形成的其它因素,如教法的灵活性,教具的新颖性,教态的亲切感,语音的诱发力等等。

篇2:晨间音乐**教育随笔

晨间音乐**教育随笔

周四早晨,我照常去巡班。各班教室里,老师们播放的音乐让我停住了脚步:周杰伦的《双截棍》,王菲的《因为爱情》《爱的供养》……这些成人的流行音乐,伴随着孩子们的晨间活动,合适吗?

利用业务学习时间,我让老师们集体欣赏京剧《打渔杀家》:“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下周起全园晨间活动播放。”老师们一下子炸了窝:“这京剧我们都听不懂,给孩子们听?”“朱老师,你不能因为你喜欢,而把孩子们听不懂的音乐强加给他们啊!”我笑了:“老师们说的有道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喜欢,而把孩子们听不懂的音乐强加给他们。”我让老师们一起听《双截棍》:“这歌孩子们听得懂吗?给孩子们听合适吗?晨间活动时究竟该让孩子们听什么样的音乐?”老师们一下子安静下来。

“这些成人歌曲确实不适合给孩子听,虽然这些歌很时尚,节奏也很明快,可这些歌词,孩子们是听不懂的`。”

“晨间桌面活动需要轻柔一点的音乐,动感太强,会让孩子不安心进行桌面操作。”

“晨间户外活动可以选一些活泼轻快的音乐。”

老师们开始讨论起来,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我欣喜,老师们是聪明的,她们敏感地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音乐是为幼儿的活动服务的,什么形式的活动,需要什么性质的音乐,确实是值得大家研究的一个问题。而成人的流行音乐,更需要有所选择,把适合孩子的音乐放进课堂。

再一次巡班,各班的晨间音乐明显有了变化,轻柔的轻音乐,轻快的儿童歌曲……更令我欣喜的,是老师们在选择音乐的时候注意到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小班的孩子,乐曲简单轻快,多以简短的童谣为主;大班的孩子,则以欣赏类乐曲为主,有心的老师,专门选择了与主题内容相关的音乐……

优美动听的晨间音乐在各班教室回荡,我巡班的步伐也不自觉地轻快起来。

篇3:幼儿教师音乐律动教育随笔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性质。

2、使幼儿能根据不同的节奏选择乐器,并初步学会识图谱演奏。

3、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幼儿热爱音乐的情感。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教学准备

节奏谱、音乐磁带、小手小脚标记、乐器标记以及双响筒、沙球、铃鼓。

教学过程

一、欣赏乐曲,熟悉旋律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曲,请你们来听一听,听完之后,哪个小朋友来告诉老师,你听到歌里唱了些什么?

(放磁带2遍)

小结:这首歌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的歌曲,歌里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草原上的小朋友,他在放羊的时候看到草儿青青,牛羊肥肥,心里特别高兴,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啊。

2、这首歌给你什么感觉?

这首欢快活泼的歌名字叫做《草原小牧民》。

二、识谱选择身体动作

1、它还可以用好听的乐器来演奏呢!看,这是它的节奏谱。

(教师出示节奏谱)

⑴瞧,你在图谱上找到了几种不同的颜色?

⑵为什么是四种颜色?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__”用跺脚,“__ __”用拍手,“×—”用扭一扭。分工合作)

⑶还有没有发现特别的地方?(讲合奏)

2、教师清唱,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打节奏。

总结:每小结的第一拍都是重拍,拍手第一拍要重,后面要轻,跺脚也是,扭一扭的小朋友要特别注意,要先拍一拍再扭,拍手也要注意在那一小结×的地方拍。

3、教师清唱,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打节奏。

师:这一遍果然进步很大,有轻有重之后好听很多呢!可是,还有没有发现什么地方打的不是太好?

(重点练习一下合奏的部分)

4、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演奏一下。

5、真好听,还想再听你们来一遍,行吗?

三、用乐器来演奏

1、瞧你们的椅子下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认识它吗?谁来介绍一下你椅子下面的它?

(主要介绍乐器名字合它的使用方法,注意点)

2、轻轻拿起你的乐器宝宝,我们来用它来演奏。

准备好了吗?

3、交换乐器演奏。

篇4:小学音乐教师教育随笔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心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是教师不断引趣、启发、练习、创造、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说、听、唱、做、想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单低级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和探索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这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音乐,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这些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因此,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有一项调查显示:视听与只听获得的收益,视听明显大于只听效果。而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学生积极的参与。新的课程中也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与参与空间。

第一,角色转换。即以学生为本位,改变以往被动的角色,让学生承担一定的课题,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组织学生生机勃勃的参与。带给学生以快乐。使课堂内充满笑声。学生设计,教师的补充。师生共同讨论。教学容量大,学生印象清晰、受益匪浅。

第二,设疑。这是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设疑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这是为了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找到正确的答案。“疑”可以是针对教学重点而设,也可以是为解决教学难点而设,还可以为启发诱导加深印象而设。

第三,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在课内多听几首好的作品,而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教材去激发学生欣赏音乐兴趣的火花。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学生有了这种动力就可以利用多余课内教学时间的多少倍,去寻找比音乐课堂内多若干倍的音乐作品。传统的音乐教学把内容与注意力重点放在过去是被中西文化的阐释或演绎,而这些东西虽具历史性,然而历史感太沉重,与现代生活的艺术相隔的时间太过久远,无法跟上时代的脉搏。无法跟上学生前进的脚步与需要。如将视听的教学模式贯穿于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发,强调他们的创新性,使学生不仅听到声音,同时能欣赏到形象,从而陶冶性情,加深对学习音乐的爱好。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学校和生活中,工作中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兴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所以,我们作为基本教学中的一员,要不断创设出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新思路。

篇5:教育随笔:爱在乡村小学课堂

教育随笔:爱在乡村小学课堂

教育随笔:爱在乡村小学课堂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泸沽镇王家祠小学 吴平

同事们都说我是一个很有学生缘的人,不管是教六年级还是一年级,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甚至是有智力缺陷的孩子,都特别粘我。为什么孩子们都喜欢我?我想大概就是一个字“爱”吧。不管教高段学生还是低段学生,我始终坚持对学生的爱,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

一、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冬天的早上天亮迟,有些学生嘴里嚼着馒头就进了教室,上课铃响了,学生会自觉地把馒头放在抽屉里,等下课了再吃,那时馒头早冷硬了。于是我会让他们边吃馒头边听讲,也耽误不了几分钟,我想别让他们在小小年纪就常常冷食而得胃病。当然,也不忘提醒他们以后要早点起床,别因为贪睡几分钟而搞得手忙脚乱。

有时课堂上,学生头痛、肚子痛时我会摸摸他们的头,询问有关情况,先做一个简单的判断,需要回家看医生的.,我会打电话让家长来接;有些粗心的家长会让学生自己走回家,我不放心他们,会拿几元钱给他们,叮嘱他们要坐车回家。

有些学生早上到校太匆忙,没吃上早点,上了一节课,饿得趴在课桌上,其他的同学跑来告诉我,我会拿一点钱让他们帮忙给挨饿的同学买点吃的充饥。我想,要饿到中午12点放学,那种滋味不好受啊,大人都会有气无力,何况一个孩子。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我经常会带上几本小红花本子(我自己用红纸剪一朵小红花贴在本子上),对趣味题或难题先答对的就会得到老师的奖励――一本小红花本子。同学们都会积极、主动思考,因为大家都想挣小红花本子;对一般性的问题,差生主动举手答对了,我除了口头上表扬之外,也会奖励他一本小红花本子,所以我们班课堂上,随时都能看到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当然,教学效果也就很好。

三、学习中因人而宜

在学习上,对不同的学生我的要求不一样,对优生,我要他们优上加优,要向100分看齐;对差生,我会注意到他们的点滴进步,都给予肯定。有时单元测试或考试后,我会奖励他们棒棒糖和小红花本子。在我们班,你会看到优生得到老师的奖励,也会看到有智力缺陷的学生也会得到我的表扬,甚至奖励一个棒棒糖。奖励的理由有时是这段时间他坚持写完了作业;有时是做对的题比前段时间多;有时是主动帮老师擦黑板;有时是主动帮助了生病的同学……

四、不歧视差生,气氛和谐

我在班教学的言谈举止中,从不歧视差生,所以差生也从不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我鼓励优生帮助差生,建立“优带差”的学习小组,所以在我们班课余时,你会看到班上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在一起玩得开开心心,笑得天真可爱。

作为一个老师,要爱班上的每个学生,不仅要让他们获得知识,也要让他们的品德向高尚的方向发展,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心理健康,不能对优生就喜笑颜开、关怀备至;对拖后腿的学生就恨之入骨、冷漠相对、漠不关心,想尽各种办法孤立、打、压他们,甚至挤走他们。作为一个乡村小学教师,在他们成长的最初阶段,我们不能预言他们的将来,但我们都能做到的是:让他们拥有一个温暖、充满爱意的小学生活。

篇6:教育随笔:我们的课堂,我们的舞台

教育随笔:我们的课堂,我们的舞台

——道南小学张文芳

英语本来是人们用来交流的工具,当英语作为一门文化课走进我们的课堂学习时必然失去了它原本有的色彩,显得很憋足。如果没有具体的实践,很难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再加上语言环境的匮乏, 学习英语的动机不足,英语语言学习者很难走上快乐学习英语的道路。

为了能让我的可爱的孩子们走出这种学习困境,我可谓是勤学苦练,使出了洪荒之力。努力让我们的英语课堂,成为孩子们英语学习成长的舞台。

01

一、改革单元目标教学设计

单元的教学目标设计很重要。它好比一节课的规则。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向标也是活动评价的依据。紧紧围绕英语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创新思维,每节课围绕语言能力这一中心环节,结合教材,教参设定教学目标,层层递进设计教学活动,当堂训练的题型。让孩子们在希沃课堂活动中的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让三年级学生写英语作文,最初我自己觉得不可能,因为原有的教学经验然我知道让有些初中生写一个自我介绍都难,三年级刚开始怎么可能?原本准备的区级培训课题是与英语写作有关的,此计划中途“遇难”,而我也“飘落”到三年级了。如何开展此题我很纠结,纠结中一部电影《小屁孩日志》点亮了我。小主人公将自己的生活画下来,配上文字,最后拍成了电影。绘本不就是图文结合的小故事。

绘本的故事都很短,难以度简单,为何不把课文改造成绘本来呈现给孩子们呢,在绘画的同时浸入英语词,句。让孩子们自己成为绘本的作者。让孩子们成为真正的语言创造的主人,从而增强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动机。实践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孩子的作品太超乎我的预想。我从内心开始欣赏孩子们才华

02

二、小视频,大舞台

所谓“扬长避短”在我这里可以很好阐释,不善绘画的我,借助高科技的力量--手绘软件--在孩子们的课堂上博得了很多的惊叹声,用手绘将要教授的单词边画边写,在配上炫酷的音乐,孩子很喜欢。有声并且具备悬念的图像刺激,提高了孩子门记忆单词的兴趣。还会谬赞一番“老师你画得真好,真快” .呵呵,我的回答是“Ms. Zhang 的手有那么难看吗?”“Look at my hands , How beautiful they are!”课文的创意背诵和手指操是孩子们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段,说要把视频发给家长们看时,孩子们更加认真诵读和表现了。沾孩子们的光我也得到家长们的表扬,看到家长们的thumbs化解了我不少疲惫。

手绘作品

03

三、外教课堂体验

除了课堂中西文化的渗入,为了增强孩子们学习英语的真实感,在特请阿斯顿英语学校的外籍教师Johan,在百忙中抽出宝贵的休息时间,给我们三年级的孩子来了丰富有趣外教课。孩子们兴奋无比,希望经常有这样的真实语言的体验与学习。外教用夸张的肢体语言为,有趣的课堂竞赛活动,孩子展示了三年级第八单元的单词和课文。让big, small, long short, grass tree等单词有了别样学习体验。让孩子明白学习英语后自己原来可以与这样一位黑皮肤的异国人交流。

04

四、课堂影院 最佳口语达人

其实每个孩子都想有自己的舞台,都希望被大家所关注,即使他的成绩很一般,即使他很少上课发言,即使它听不进去他在偷偷地玩。在他的内心深处其实渴望被关注。注意到这一点,我努力做他么“导演”,处处找机会让他们出彩成了我的乐趣。如把孩子们的作文,作品展示背下来,录制成视频发给我,经过我的后期制作,(简单的合成) 有没有大片的感觉呢, 反正在课堂影院的效果是不错的。

视频:看看我们的口语达人…

05

五、英语日常打卡汇报

从TED上学习到科学的英语学习方式后,我立马在我们孩子们中间尝试,因为我也相信“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 让孩子们享受语言,懂得语言的学习方式,和系统地学习语言成了我的使命。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何将一门语言熟练,一定的时间学习是必须的。每天十五分钟的英语朗读成了我们的习惯。坚持是一种品质,教育是一种影响。只有不断坚持才会实现孩子和我的梦想。

篇7:有关课堂教育的随笔:“主渠道”辨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这句在教育界十分流行的话,几乎成了毋庸置疑的真理:“德育要重视课堂主渠道渗透”,“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提出“主渠道”论的最主要的依据,便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内度过的。因而,可想而知,其余时间的教育,充其量也只能是“拾遗补缺”而已。

毫无疑问,“主渠道”论的提出,在我国课程改革尚未有实质性进展,传统的教学方式未能有革命性变化的今天,是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尤其是在教育实践中出现诸育割离的“拼盘”式教育倾向时,强调“主渠道”的地位与作用,确实起着一种“固本”的效用。以素质教育为例,假如离开了在课堂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学习潜能的关注,而一味地把少数学生的夺杯获奖视作素质教育的累累硕果,无疑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曲解。

然而,在当前,我们也不得不慎重地关注另一种倾向,即以“主渠道”为旗号,去贬低甚至否定其他教育途径的地位与作用。在一些人眼里,一提“主渠道”,也便暗含着抓学科成绩、抓统考分数是“硬道理”之意。“主渠道”论成了某些人依恋“应试教育”的含蓄表达。这实在是对“主渠道”论的扭曲与篡改,无益于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在中小学校的全面实施。我们喊了多年的“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至今依然收效甚微,是否与变味了的“主渠道”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再者,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来看,“主渠道”也存在一个“合理分流”问题。倡导由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注重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有机结合等等,都是对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富有意义的改革实践。而诸如“学会关心”、“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审美”等口号的提出,更是把教育的触角伸向了更为宽广的天地。在改革的年代里,如果我们墨守“主渠道”论而不能越雷池一步,也极有可能使教育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脱节。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应当拥有同花费在学校课堂上一样多的空闲时间,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来。“离开这一点去谈论全面发展,谈论素质、爱好、天赋才能,只不过是空话而已。”而他成功的教育实践,正是履行了这样一种思想,把给学生提供空余时间视作是在创造宝贵财富。这位著名教育家的思想与实践是否能给我们以一点有益的启迪呢?

作者:朱建人

公众号:原创生活作文

篇8:有效的数学课堂教育随笔

有效的数学课堂教育随笔

我是一名新老师,学校给了我很多学习的机会,可以说校内或校外的课我都有去听。起初,我不懂怎样的课才叫一节好课,只是单纯的凭着自己的感觉:老师的语言够不够激情,讲课有没有流畅等等。我的评价依据只是一些表面的东西。而当我与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谈论这节课的效果时,才发现,教学要追求的最基本的是反映出这节课的目标,教学的本质,要让学生有学进去,用最简单,简洁的语言表达。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数学应该是“教育形态”的数学,而不是“学术形态”的数学。于是我逐渐认识到,课堂不是舞台,学生不是道具,教案不是剧本,教学不是表演。

有一阶段,为了追求气氛,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我大量采用游戏,动手实践,比赛的方式教学。乍看上去,课堂学习积极了,气氛活跃了。现在想想,这样的课有点“花”,课堂秩序有点“乱”,这节课的含“金”量也不高。因此,调动积极性并不是教学的目的',理想的数学课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有效的课堂追求简单和实用。应该让学生学简单的数学,学鲜活的数学。有效的课堂不能死抱着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敢越雷池半步;有效的课堂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把学生当作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有效的课堂不能少数参与,多数旁观。

在多次的教研,评课中,我发现多数老师一直强调教师的语言要“精炼”对于这两个字,我想我还漫漫长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追求:简单,有效的数学课堂。

篇9:课堂观察反思研讨会教育随笔

课堂观察反思研讨会教育随笔

参加了z区小学数学“利用课堂观察技术,提高校本研究质效的行动研究”z小学现场研讨会。我们在听课中认真观察,在讨论中交流看法,在听z小学老师的汇报中得到启发,在领导的指导中得到提升,在活动后我们对所看所思所悟进行反思。

以前我们只是在赛课中,作为对上课老师的课堂评价的一部分,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观察一节课,还没有将这种方式运用在我们的校本教研中,作为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一种办法。参加了z小学的现场会,真是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首先是他们的课堂观察表很有特色。不是单一的一表走天下,而是从不同的方面,多角度,全方位的对老师的教学进行观察,既关注信息交流的流向,也关注设问后学生的反应,还关注教师的理答。这些关注点,既有逻辑联系,又独立反应教师的教学能力。为上课教师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材料,供反思和改进。

在第一张表:课堂信息流向观察表在试讲与现场会的前后记录中,明显的看到了课堂上信息流向的变化情况,最开始的师——生信息流向过于集中于某一区域,也许老师自己在上课时并没有有意将信息集中向某一区域,但事实上这样的信息流向不均衡客观存在,上课老师当局者迷,通过课堂信息流向观察并作记录,马上发现了信息流向方面存在的问题。林莉老师在现场会的课堂中,在流向均衡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控制,整堂课的信息流向均衡,面向全体学生。真的是成功就在一纸之隔,课堂信息流向观察表的运用,在不经意间提升了老师的教学能力,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这对我深有启发,自己在课堂中虽然经常有意识的要将信息流向面全体学生,但一定存在自己没意识到的信息流向盲点,如果在自己的课堂中,能得到别的.老师对信息流向方面的观察,及时发现自己的信息流向“盲点”,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会是很大的帮助。

其次是z小学的老师对课堂观察技术的钻研很到位。他们不是流于形式作一个课堂观察表,记录几个符号。而是深入的钻研,学习理论上的知识,并结合学校校本教研来落实课堂观察技术。结合这节课的课型等具体内容,设计了很有针对性的课堂观察表。并在对林莉老师每次的试讲中认真作好记录,分析各项记录数据反应的问题,并及时与老师沟通。从z小学三位老师的汇报中,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他们的这种踏实认真的态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通过参加这次现场会,我对课堂观察技术在校本教研中提高研究质效有了更进一步认识,明确了课堂观察的目标,理解了课堂观察的作用,知道了课堂观察的步骤以及利用课堂观察提升自己教学能力的重要性。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认真钻研课堂观察技术,积极利用课堂技术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使自己的业力素质更上一个新台阶。

篇10:谈理想的课堂教育随笔

谈理想的课堂教育随笔

我承认,依旧热爱着文字,依旧执著于用文字构画心空的清明。即使在无味的三尺讲台之上一站十七年,即使淘气的孩子肆意的砸碎过我精心描摹的梦的边框,即使风横雨斜的狂躁曾经粗暴地挥出结实的拳头,都没有动摇过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热诚……可如今,我却莫名地烦躁着。

我不愿走进教室,不愿站上讲台,不愿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开始一堂课的精彩,更不愿面对那些低垂的脑袋和一张张麻木的脸。无端地怀念过去一幕幕稔熟的场景:晨读时,优美的文字和着深情的声调将一个空洞的早晨调成一杯香浓的茶品;课间时,捧卷入境的身影附着笔走纸页的“沙沙”将短暂的闲暇煨成一抹新醅的芳醇;教室里,无数双清澄的眼睛倾听着你的浅析深剖;作业中,激情的文句迸送出青春的才情……可这些只能存在于记忆里。难道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整体浮躁,也浸染了校园,侵袭了健康明晰的大脑,让无数的思绪短路,使一个个灵魂呆立成混沌的偶像?

“人应善待手中的世界,但不要放弃心中的世界。”这样的句子一遍一遍冲荡着我的内心。我看到了手中世界的崩坍,也听到了心中世界厚重的门扉沉闷的关闭。

做为教师的我们有太多的无奈:我们要应付明知无用仍然要做的一次次检查,我们要在繁琐的书山题海中率领学生冲锋陷阵,我们要在无数次的考试排名中挤成一团,我们要搞科研写论文拿证书,我们要讲优质课选教学能手成名师,我们要晋升职称提高工资待遇,我们要在领导指定的模式中形成定势统治的课堂风格,我们要在学生面前冠冕堂皇、在学生背后畏首畏尾……

一个声音破空而来:你心中的理想课堂是什么?耳膜被震得生疼之后,终于挤出些许微笑,而后拼命地质问自己:你是否还有理想?

“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那就是,人为梦想活着。”难道一个人丢了梦想之后,连做人的资格也一并丢掉了?这无疑是严重的,事关体面与尊严,于是硬要做出回答,也许回答得并不响亮,可这依然是头碰坚壁之后的“咔嚓”回响。

人要有梦想,首先得有思想。食物支持肉体的生长,思想强健肉体的内涵。理想的课堂无疑应是教师思想与学生思想的碰撞与交汇、独吟与合鸣。教师没有权利强行为学生进行思想的清洗,也不能让学生的思想脱离正确的轨道。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也要强化共性中已认可的被誉为真善美的精华。这其中要强调教师思想的纯朗,也更突出学校办学理念的濡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说明育人道途的遥远与艰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学校应把教书做为实现育人目的途径而不是目的,更不应将二者生硬的撕裂。片面的强调“教书”只能把学生培植成模式化的机器,我们一味的强调升学率,把考试成绩做为评价学校与教师的唯一标准,想想这是多么可悲又是多么可怕。我们的孩子不会思考,不会尊重,不会做人,没有道德底线,只偏执于“小我”的.乖戾与嚣张。我们把育人变成了墙上的标语,廊间的字画,当成了粉饰太平的工具。这其中的弊端更是显而易见。究其原因当是整个社会思维的浑浊与浮躁,更有学校自身办学理念的迷失。所以理想的课堂应是在大的体系强健运行当中,自然产生的灵鲜魂活的精品,而不是教育畸形发展的速成物。

理想的课堂理应是高效的。这些年我们从大喊“有效”到疾呼“高效”,表面文章做得十足,似乎只要我们呐喊过,便必然有影从如云,有动感十足的跫音把空洞的内在填满。可当你真正的站在讲台之上,你才发现,仅仅喊几句口号是无济于事的。学生习惯了被动的接受,很难主动的汲取。你面对的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已经习惯了教师的滔滔不绝,习惯了张开嘴等你将现成的固体知识嚼成细小的糊状碎末,他们意识深处的某种东西根深蒂固,很难一朝一夕加以改变。这种现状的形成不怪学生,只怪我们曾经一味的追求效率。当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与耐心,面对那些曾经童稚的思维嫩芽时,我们便无意识的模仿了古人的“揠苗”以助其长,有时明知不对,但还在心里说,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一旦重视了结果,我们便更觉时间的可贵,便生硬的压缩了咀嚼、消化、反刍的过程,而张嘴将满口的秽物吐给了幼小的心灵。白色纸页上血红的分数,如一针强心剂,让我们亢奋,让我们有成就感,让我们站在高大的天宇中望着自己的身影而自鸣得意。但我们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还想得不够周全,我们还没把几十个孩子的心理投影在自己的心幕上划出鲜明的印痕,以致于我们能在他们张口之前就能轻易的肯定或否定,于是我们想好了上课的每一句话,想到了每一个环节的处理,想到了如何应对那些思想乖张的小家伙不至于让他们把自己的套路打乱……等这一切做好之后,课堂也便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跑马场,我们如此轻易的不着痕迹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屠杀。高效的课堂不应是这样的,问题的发现权在学生,问题的解决权也在学生,我们不能也不该将每个环节精准化,毕竟真正的课堂是多变的,我们要面对任何的突发奇想,敢于让学生的思维变成不驯的野马,必须得接受多元化的纵横交错,我们得让学生把我们变得无知,而后在无尽“突破无知”的惶恐中更加严格的要求自我,我们得拼命学习,除了专业的理论与知识,还有更多心理、社会学方面的欠缺等待着我们去填平……没有完美的课堂,没有完美的学生,更没有完美的教师,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从无效到有效到高效,是循序渐进的拔高与层递,不是兴之所至的伸张脖颈的乱喊。

站在讲台上,我还有未名的痛苦洇出枯黄的漪痕。也许我会一直痛苦下去,手中的世界里没有晴空万里,这个世界的阴霾很厚,它在期待一场强劲的北风吹出严冬过后的季节性明媚;而心中的世界却已然清明,它供奉着我的信仰,并将不竭的营养供给滋长苦痛的土壤,它定会生出一朵花来,是在下一个春天吧,于是,满怀着期待……

篇11:幼儿教师打击乐音乐活动教育随笔

打击乐《小红帽》活动反思

打击乐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同时也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活动之一,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节奏感,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控制能力、集体意识及多方面的协调能力。

但组织一节打击乐活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中班下学期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一些常用的乐器演奏方法还是比较熟知的,加上我们班在日常活动中经常会有这方面的锻炼,节奏感还是较强的,所以《小红帽》打击乐活动对我们班孩子来说并不难,几个节奏一学就会了,演奏的效果还是很好的。但打击乐与音乐的配合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在这个方面我们还不够成熟,不能够很好的把握,因此在这方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多给孩子们锻炼的机会,只有通过不断地尝试、练习,孩子们在打击乐这个技能上才会不断进步。

篇12:幼儿教师打击乐音乐活动教育随笔

听音乐编身体动作好像成了我们打击乐教学的模式,几乎每次欣赏过音乐后,大家就来创编身体动作。时间一长,我觉得自己在教学上没有创新,教学比较枯糙。这次,有一首简单的乐曲“加油干”,全曲只有四个乐句,表现了劳动的场面,较适合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于是,我便进行了探索,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

1、幼儿欣赏、感受乐曲,听老师唱唱,和老师一起唱唱,让幼儿理解这是表现劳动场面的乐曲。然后,我请幼儿随着乐曲的节奏,根据歌词有节奏地做自己觉得合适的动作。

2、当孩子们做出各种劳动动作后,我用提议的方法,请大家一起来抬桌子。于是,听音乐有节奏地抬桌子的动作便生成了。再运用秩序渐进的方法,在中间加入“我们大家抬桌子/抬桌子/抬桌/子”。引导幼儿边说边按节奏拍手,又在幼儿劳动后加入“嗬、嗨”,使幼儿的身体动作表演更加形象。

3、在会听音乐有节奏地表演后,我便引导幼儿进入改编阶段,有的孩子将“抬桌子”改编成了“搬石头”、“翻泥土”、“种大树”、“扛大炮”等,孩子们说说、想想、做做,在原有表演的基础上进行变通,达到了灵活学习、主动学习、原意学习的目的。

4、最后,我又请幼儿离开座位,进行动作表演,在表演“翻泥土”时,有的孩子做出了扛铁锹的动作,在“嗬、嗨”时有的孩子做出了用铁锹翻泥土的动作,突破了原有打击乐教学方式,一直坐在座位上的模式,同时还能起到提高幼儿节奏的效果。

通过这个活动的实践,我发现,老师在教学中千万不要用已有的教学模式框住自己,要善于思考,勤于尝试,这样,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育教学随笔音乐

游戏化教学教育随笔

小学音乐教学随笔与反思

音乐教学随笔

音乐教师的教育随笔

初中音乐教师教育随笔

小学教学随笔

音乐教师教育随笔

音乐教师教育教学随笔

音乐化常规教育随笔

音乐课堂教育随笔
《音乐课堂教育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音乐课堂教育随笔(共12篇)】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教师教育随笔2023-08-16

教师教育心得随笔小学2022-08-30

教师教育随笔小学2023-03-25

随笔本怎么写2022-12-04

小学作文教学随笔2022-08-09

小语课堂教学随笔2023-06-17

大班三字经教学随笔2022-12-18

教育随笔我们和植物一起成长2023-09-09

教育随笔晨间体育锻炼2023-01-19

教育随笔评语2022-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