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usy”为你分享12篇“教育随笔:读书才是出路”,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篇1:教育随笔:读书才是出路
每当有人劝你努力读书,考个好大学,以后找个好工作的时候,你是不是嗤之以鼻?即使为了不忤逆家长做出口是心非的应允。
你心里是不是也在想: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中,大学生毕业连工作都找不到,更不用说买房买车、结婚生子的恢弘愿景了;在这个万众创业人人有机会改变自身阶层的时代中,大学生大多会把脑子读坏,连交际能力都堪忧,能有啥出息……
总之,在你的脑子里已经将读书无用奉为圭臬,将赚钱至上视为信条。甚至在网络上流传着各式各样的读书无用论段子,例如,XX初中辍学,然而他的小伙伴却最终考入了名牌大学,十年后,身为部门经理的XX,已经开始考虑到底要不要录用他名牌大学毕业的小伙伴……
千万不要拿这样个别的例子去忽悠那些还心智未开的年轻人。因为这样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不爱学习的孩子,长大之后却发现,自己用几年疯狂的青春,换来了一生的卑微与底层!
记得朋友圈曾疯狂流传过这样一个帖子:两排名单,第一排列的有傅以渐、王式丹、毕沅等9人,第二排列的也是9人,分别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等9人。估计大部分朋友圈的人都不认识第一排,而熟知第二排上的人。帖子最后揭晓的答案是: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后者全是当时落地秀才。因此结论是“读书无用论”。
这可是严重的偷换概念!第一排人你不认识,但不代表人家当时在社会上不知名,生活的不好;第二排人大家现在都知道,但在他们生活的那个社会,却并不招人待见的。
更重要的是,比例!成为蒲松龄、金圣叹这样的人,能有几个?还有,如果我列举既学习好,在他们当时社会生活安逸,也广为后世所知的人,会更多!
同样,没有上个大学而自主创业获得成功、赚取了大钱的人,在当下中国确实大有人在,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的人,或许就有我们的亲戚和朋友。但是,中国没有上个大学的至少超过十亿人吧,他们中有成为富豪、老板及在其他方面成功的,不是很正常吗,但是他们的成功比例是多少呢?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人,反智思潮一样不弱,并不认为上大学是必须的一条路。
那时候有没有学士学位对收入的影响非常低,25-32岁大学毕业的薪资对比高中毕业的薪资,平均年收入也就多了9千美金的样子;五十年后的今天,两个群体收入差别翻了一翻,更关键的是岗位占比数,靠高中文凭能找到工作岗位占比从之前的72%降到了38%,收入低,岗位少,生活直接崩盘,成了去年川普的铁粉。
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富豪田北辰,参加了香港本地一档叫做《穷富翁大作战》的真人秀节目,按节目的要求体验了一把时薪只有25港币的环卫工的生活。
田北辰在体验了两天清洁工生活、尝尽底层心酸后,一语中的:“这个社会在极严厉地惩罚读不成书的人!”
这句话说得真狠。
公众号:家教悦读馆
篇2:教育读书随笔
这学期接了一个新班,为了能够和学生尽快沟通,我按着座位次序把他们的名字写在纸上,上课提问时一遍遍记忆。并对他们承诺,课上针对不同的问题可以各抒己见,课下我们可以做朋友,有什么困难随时找我,我会尽力帮助解决。
一天正好上完第四节课,我刚想转身离去,一个小女生急忙跑到我面前:“老师,有时间吗?我想和你说个事。”她的眼神里流露出的乞求让我不忍心拒绝,更不能推辞。于是我们就在走廊聊了起来。我非常喜欢这个文静的小女孩,她大概和我说了一些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正合我意。因为刚接这个班,必须用心了解学情,知己知彼,才能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时我看已经超过下班时间十五分钟了,班级还有几个小女生没有走,都是住宿生,于是我趁热打铁,和她们聊了起来。我基本不说话,也不限制话题,任由她们海阔天空谈论。不聊不知道,一聊才知道现在的孩子真的成熟早,家长的心思,同学的能力,朋友的梦想她们都一清二楚。聊完后,孩子们高兴无比:“老师,和你聊完天真舒服,我觉得你不可怕了;”我大笑:“我也不是老虎,怕我干什么?你们一个个都可以当演讲家了。”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基础。”一个没有爱心的教育工作者,就别谈什么是教育艺术。这种爱,我们可能理解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教,但是笔者认为,爱到深处、爱到无痕才是真正的爱。
我的一位同事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父母离异,她被判给父亲抚养。女孩感到没有了母爱,整日郁郁寡欢。同事发现以后,诚恳邀请她每天午饭后到自己的办公室休息一会儿,学生非常高兴。其实她们在办公室也没什么事情,有时随便聊聊家长里短,有时各自静静地看一会儿书,有时候帮助同事搬搬作业。半年以后,这个孩子变得活泼开朗。她从老师无言的陪同里,感到了亲切的爱。假如我的同事每天把这个孩子叫到办公室进行心理辅导,或者安慰、关怀,可能她们的关系会慢慢疏远。
其实,我们绞尽脑汁、苦口婆心开展的各种所谓的教育,有时真荡不起学生心海一丝的涟漪,反而不断激发学生对教育的反感。真正的教育并不都是一本正经的说教,不是强迫孩子改变什么,而是教师通过春风细雨、不着痕迹,滋润学生的心田。如此,便可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功效。
篇3:差生的出路在父母教育随笔
差生的出路在父母教育随笔
不管是什么样的学校,什么样的班级,总有一部分同学充当差生的角色,如何对待差生的问题也就成了一个社会问题。我作为一个心理学工作者,从如何保护差生的身心健康并培养高情商的角度在此浅谈差生的出路在父母。
不可否认现今的教育体制有失偏颇,虽说素质教育喊了很多年,还是没从根本上改变对学生学分制的单一评价体系。学习成绩不好的差生便成为校内的灰色人群,承受着比优生更多的压力。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里,个人的自我价值感、自信心这些优良品质都集中给了成绩好的优秀学生,而较差的学生不仅在这里体现不了自我价值感,常常还承受家长施加的压力。
事实上成绩好只能说明这个孩子学习能力强智商偏高,而智商多由先天的遗传决定。曾经美国公布了一份权威调查,显示了美国近来政界和商界成功人士的平均智商仅在中等,而情商却很高。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是否能取得成功,智商只有20%的决定作用,其余的80%来自其他因素,最关键的是情感智慧,亦称情商。如果说智商高能使一个人很轻易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更易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那么情商高的人更擅长营造自己的成功人生。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葛尔曼经过调查证实情商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自我觉察、驾奴心情、自我激发、控制冲动、人际关系。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或训练习得的。正如台湾心理学博士张怡筠所言:“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便是一个超高的.情商。”
如果一个孩子学习不是很好或者就不是学习的料,父母大可不必心灰意懒,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照样可以培养出社会适应能力很强的孩子,那就是给他一个高情商。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就是父母要接受孩子的现状,让孩子知道学习不好没关系,父母仍然是爱他的。最忌明知成绩不好还在成绩上逼孩子,这样除了严重破坏亲子关系外,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与自信,遗患无穷。
其次,多拿出时间来陪孩子,给孩子家庭的温暖和支持的同时,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当你把苛刻的眼镜摘掉,会看见一个全新的孩子。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但他可能打球好,可能画画好,可能做家务好,可能善于体贴父母……,这些都是孩子的闪光点,父母要学会用语言放大这些优点,孩子的优点就会越来越多。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与自信心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重建。
最后,做父母的要自己不断地去学习、觉察自己的情商能力,以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只有父母有感觉了,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
总之,学习成绩不是孩子的一切,父母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大人、孩子都会轻松很多,也就有了挖掘其它方面潜力的可能性。否则极可能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篇4:教育随笔:父母才是孩子的教师
泱泱华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但千年荏苒,礼乐文化却并没有留存在很多孩童的一言一行中。记得当年上大学时我曾经接过一份家教工作,两个小朋友学习成绩怎样姑且不论,但是在礼貌、礼仪方面,真真是一言难尽:
见面的时候,我热情地和她们打招呼,她们并没有给予我回应,而是自顾自的玩耍;
聊天的时候,她们对我的态度缺少对待老师般的敬畏,而是直言不讳地说我是保姆;
辅导作业的时候,当小朋友把作业写好了等待我检查的时候,我让她递给我,她漫不经心地坐在椅子上,身子歪歪斜斜地一只手递给我,在我没有及时接过来的时候,对着我的脸就扔了过来……
还记得第一被扔作业本的情形,当时的我有点愠怒,但是隐忍着没有发作,问她们:你们平时给别人递东西就是这么递的吗?”看到我发问,两个孩子还颇为得意地一笑,语气里对于这种行为满满的自豪:“对啊,我们一直都是这样的,嘻嘻嘻!”
我心想,可能孩子还小,没有人告诉过她们不应该这么做,于是耐心地说:“那姐姐今天就告诉你们哦,把东西这样扔给别人是很没有礼貌的行为。一来,你扔的是你的作业,这样随意地扔,作业本可能会散架,也可能会掉在地上弄脏,这是不爱护学习用品、不尊重自己劳动成果的表现,是不对的;二来,如果是你的老师或者同学,这样把书或者本子扔给你,你的脸被扔过来的东西砸到、砸痛,你会觉得开心吗?如果你们自己不想别人这样对你们,以后就不要这样对待别人好吗?”
两个孩子听完我的“谆谆教诲”,并没有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痛改前非”,而是左耳进右耳出,一如既往地那样做,这也成为我最无可奈何的地方。其实,我深知自己不是一个足够优秀的家教老师,但我也深知再完美、耐心的家教,最终能给予孩子的也只是学习上的辅助和品行上的建议,而真正能在生活的点滴之中敦促孩子注重每一个细节、身体力行地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只有父母。
公众号:迷失的一代
篇5:什么才是生活随笔
关于什么才是生活随笔
近日每天早起跑步,下到一楼时,总能看到很温暖的一幕:管门的大爷和大妈一起在桌前吃早饭.这个场景,让我很是感动。他们并排的坐着,就像初中的一对男女同桌。那种温馨的感觉,看着真让人羡慕。
曾经,我也偶尔想过,在新婚之年,在三十而立之年,或在白发苍苍之年,我与生命的他,一起在阳光里吃饭,那样的场景,该是多么简单而温馨。那时,或许有丝娇羞,或许平静淡然,或者温馨安详,总之,无需太多的言语,只需看着,品味着有他在身边的生活点滴,就好。
然而,毕竟这一想法有点为时较早。因而,我更愿看看生活中的每点美好,品味生活的.每丝温馨与浪漫。感受每一个幸福的背后,他们有着怎样的付出与坚守。据说,宿舍管门的大爷家在学校的附近,每天早上,大娘早早在家做好饭,然后过来带给大爷吃。这也让我想起,哥哥在家干活走时,嫂嫂总会早早的起床,早早的做饭,然后端在哥哥的跟前。哥哥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我知道哥哥正在成长。或许,这就是生活,爱情之花美丽绽放的生活。
据说,宿舍管门的大爷家在学校的附近,每天早上,大娘早早在家做好饭,然后过来带给大爷吃。这也让我想起,哥哥在家干活走时,嫂嫂总会早早的起床,早早的做饭,然后端在哥哥的跟前。哥哥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我知道哥哥正在成长。或许,这就是生活,爱情之花美丽绽放的生活。
记得在那天早上,当我再次下来跑步时,我又一次看到大爷和大娘,他们一手执花,一手填土。看着他们精心地培育,看着窗台那一盆盆花,忽然觉得,那不仅仅是花,而是爱情,更是生活。
篇6:这才是爱情随笔
这才是爱情随笔
今天看到一好友分享写婚姻爱情的文章,看了以后我真的觉得惋惜。太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爱,更不知什么是爱情,也不知为什么所谓的爱情怎么会带来伤害,都说原来的承诺是谎言,我想说是我们自己不知真象与不接受现实。
爱是没有自我,完全的关注对方,知道什么是他需要的,知道什么是他应该经历的,能体会此时此刻彼此的心情。能给对方最需要的东西,而不是我想猜的他需要的东西。
对方说永远爱你,彼此承诺私守终身都是真实的感受,都是真实的承诺,只是这个真实只是存在于此时此刻,是我们想要把那一刻保存永远。我们却不知时间,空间是每一秒每一刻都在变化,我们的心情也是每一秒每一刻的在变化,我们能保证我们的心情永远如阳春三月那样的'美好吗?既然一切都在变化,那么我们又怎能要求我们美好的一刻永存呢?并且我们总是活在过去的美好或者是悲伤的片段中没有出来,总是用过去的标准和要求来衡量此时此刻的一切,所以才会有人控诉爱情的虚无,与那时那刻的一切都是谎言。
我想说世界上有爱情,爱情不是物质,没有保质期,爱情就是我们此时此刻的一种美好感觉。世界上没有爱情谎言,因为那话在那时那刻都是内心真实的流露。是我们太傻太笨,看不清当时的环境与心情而给自己带来的痛苦。我们不是痛惜那个人不再爱我,而是痛惜那时那刻的不再回来。我们要的不是那个人,而是要那个感觉。
篇7:《新教育》读书随笔
近段时间,我学习了《新教育》这本著作的第二章——新教育的学理基础,懂得了与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相对应,新教育实验具有自己的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
在中国的许多学校中,都有这样的标语:“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新教育实验为什么讲“为了一切的人”,而不是“为了每位学生”?因为,我们觉得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大的概念,是包含了人类生存、生活、发展的全部过程的这样一个概念。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而且要关注教师,关注校长,关注父母,关注一切和教育相关的人。
“新教育实验”强调行动,而且把“行动”作为实验的价值取向,明确提出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是“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我们很多美好的教育理论,常常是理论与实践两张皮,而新教育实验的行动,其主旨不是创造多少深刻的教育理论,而是改变我们的教育行为,是一种追求教育行为改变的行动。新教育实验的行动,是群众性的、可操作的,是人人可以乐而为之的。
新教育实验的心理学基础是潜力论和个性论。唤醒潜能、激发力量、促进教师和学生走向成功,这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观点。我们相信,孩子和老师身上的潜力你怎么去评估都不会过分。现代医学心理学认为,由于各种复杂的内部和外部原因,人的大脑机能存在一种抑制现象,使得人们长期难以觉察自己的能力,但是,在恰当刺激的条件下则可以解除这种抑制,从而使蕴藏于人体内的潜能充分地释放出来,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
建立在潜力论的基础之上,我们就必须无限地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力,必须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搭建舞台、创造空间。新教育实验相信,我们给教师和学生多大的舞台,他们就可以演绎多大的精彩;我们给教师和学生多大的空间,他们就可以创造多大的辉煌。
新教育实验崇尚的是个性,崇尚的是品牌,每个学校都要办成特色,每一位教师都拥有自己的个性,都拥有自己的特长,让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新教育实验一直认为,特色就是卓越。什么是最好的?最好的就是最有特色的。特色是一种自然的形成与积淀,特色也是一种预设与养成。自然形成需要我们珍惜与发展,特别是对一个学校而言,有了一定的特色后,要善于及时总结、提升、创新,使萌芽的生长更快,使朦胧的越发清楚,使暂时的变得久远。
新教育实验认为,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是一项通过培养人,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业。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教师和学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就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
篇8:《新教育》读书随笔
新教育实验的哲学基础:发展论和行动论
发展论
“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为了一切的人。
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大的概念,是包含了人类生存、生活、发展的全部过程的这样一个概念。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而且要关注教师、关注校长、关注父母,关注一切和教育相关的人。
为了人的一切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父母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孩子的发展。当前社会发展应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过渡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上来,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这是我们的核心理念。
我们主张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我们希望从知识的人本化和学习的人本化出发,引导教育圈中每一个人发展个性,舒展自我,在教育中将人提到到“人”的高度,最终把人还原为人,达到人的“自我实现”
“为了一切的人”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全人教育”的理念,教育旨在“成人”,旨在培养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而非“一只受过良好训练的狗。”爱因斯坦说:“人们将学校看成是向正在成长中的一代传递尽可能多的某种知识的工具。这是不对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为活着的人们服务。学校应该在年轻人身上培养那些对于公共福祉来说有价值的品质与能力。。。。。。。学校教育的目的的一方面应该是使年轻人成为有独立行动和思考习惯的人,另一方面,应该使他们将为集体服务当成是自己最高的生活目标。”
新教育实验所展现的就是要提升人生精神境界,拓展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生存能力,给人以安身立命之本。新教育实验更主要也更重要的精神就在于,它要求教育真正地深入精神世界,实现智慧的交融,它把人自身的灵魂与生命联系起来。新教育实验目标的深远性和内容的深刻性决定了在这样一个文化转型的时代,当代教育必须以一种崭新的整体且生态的视野关注自身,关心人的生存、生成和可持续发展,关心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生死与共、唇齿相依的共生关系。
行动论
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是“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就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变而言,新教育实验主要是通过倡导教师撰写教育日记,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案例、教育随笔等实现的。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觉醒,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观追求。
陶行知说:“人类与个人最初由行动而获得真知,故以行动始,以思考终,再以有思考之行动始,以更高一级融会贯通之思考终,再由此而跃入真理之高峰。”行动在反思中进行,读书与写作无疑是一条光明大道,是一条走向深刻幸福的道路。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开放性的行动,因为新教育实验是基于对教育理想的探寻,在探寻理想教育的过程中,每一校,每一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创造。于是,新教育实验在追寻理想中不断地超越自我。
新教育实验倡导的是一种“新教育共同体”的集体行动。教育共同体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涉及教育活动主体的层次和形态问题。至少可以包括“学校共同体”“教师共同体”“学生共同体”“师生共同体”“教育科研共同体”等。
行动论的关键在于坚持。
在行动的过程中,新教育特别强调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有良好精神状态的人,就会不用扬鞭自奋蹄,就会自强不息,就会坚持不懈。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博士论文《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中有这么一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够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汲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所以,培养一个人积极的态度非常重要。学校教育要努力让学生在教育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后在成功的体验中确立新的目标,求得更大的进步。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能够不断感受成功,不断体验成功,从而能够不断地相信自我,不断地挑战自我。学生的”成功“,不能再仅仅停留在”一考定终身“这样一个层面上;要倡导教育的“新成功主义”思想,让学生从成功中得到鼓励。
新教育实验的心理学基础:潜力论和个性论
潜力论
唤醒潜能、激发力量、促进教师和学生走向成功,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重要观点。
现代医学心理学认为,由于各种复杂的内部和外部原因,人的大脑技能存在一种抑制现象,使得人们长期难以察觉自己的能力,但是,在恰当刺激的条件下则可以解除这种抑制,从而使蕴藏于人体内的潜能充分地释放出来,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
科学家指出,人的能力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处于休眠状态,没有开发出来。如果我们能够多挖掘自己的一些潜能,那将会创造一道亮丽的人生风景线。人们常这样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长久的社会暗示,自然形成一种评价定势。你想激励一个学生,就不断地对他说;“你行,你行你真行“,这样,再差的学生也会逐渐变得越来越行。所以,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九十启动学生的心理自信系统,让学生在自信中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撞击成功。
学生的潜能的开发,是对学生生命价值的体认,但是我们强调的是师生共同发展,而不是以牺牲教师的生命价值为代价。我反对所谓的蜡烛精神。不是将教师的精神与身体透支殆尽,而是应当与学生一样得到呵护。甚至,教师的发展比学生的发展更为重要。因为没有教师的快乐,哪里来的学生的快乐?没有教师潜力的开发,哪来的学生潜力的开发?所以要对老师说:说你行你就行。
个性论
新教育实验崇尚个性,崇尚品牌,我们希望每个学校都办成特色,每一位老师都拥有自己的个性,都拥有自己的特长。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他自己。新教育实验一直认为,特色就是卓越。什么是最好的,最好的就是最有特色的。
个性发展是指个人在禀赋、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得到发现,心灵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得到尊重,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思想的创造性得到鼓励。
特色必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用。
学校的特色,是所有人都必须参与的,不是学校某位老师或者校长一个人的事。
新教育实验的伦理学基础是崇高论和和谐论
崇高论
和人类的`崇高精神进行对话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目的可以分为两种,即: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所谓可能的目的,是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也就是”学生将来作为成年人本身所要确立的目的。”所谓“必要的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为基本的目的。这就是教育的道德或者伦理目的。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中——道德。“
可是教育的伦理目的被我们忽略了。
新教育实验认为,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是一项通过培养人,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业。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教师和学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就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
西方有句谚语,一个人可以变成一个富翁,但是三代人才能早就一个贵族。文明、文化,它的发展,它的延续,是人类发展和延续的根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个记着问英国首相丘吉尔:”莎士比亚与印度哪个更重要?“印度当时是大英帝国在海外最大的殖民地,人口最多,土地最广。丘吉尔首相回答;”宁可失去50个印度,也不能失去一个莎士比亚。”的确,人类之所以伟大,现在看来,不是因为他能够征服世界、主宰世界;而是因为他拥有文化,拥有精神。如果说我们的教育对人的问题已经开始注意,那么我们对于人类的命运,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延续,对于人类文明的进程,我认为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文明不应该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或者说,不应该在我们这一代教育者手里失落。“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两百本书。”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我们的老师在阅读中亲近大师,拥有思想,直抵精神;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我们的老师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融入社会,而不是逃避现实,逃避责任。
和谐论
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新教育工作者的道德追求:麦克富兰在《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中指出:“教育具有一种道德上的目标,就是不论学生的背景如何,要使他们的一生有变化,并在充满活力且日趋复杂的社会中造就能够生存和有工作成果的公民。”
为学生的终身负责,为学生在21世纪的生存和发展负责,帮助学社功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一个个性张扬的人,一个具有自我学习与发展能力的人,正是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理念。“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其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客观地说,把让学生考取一所好大学作为我们基础教育的目标之一是符合当前教育消费者,也就是人民群众意愿的;但作为终极目标、唯一目标,则是实用主义、急功近利的表现,那样会使我们的学生走出校门后”剩下来的东西不多,那样会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当然也包括我们的城市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丧失核心竞争力。
新教育认为,人的一生有许多比考试分数更加重要的东西,其中最关键的是关乎一个人一生幸福的最重要的习惯、技能与生活方式。同样,新即哦啊于强调阅读、强调写作和反思,主张利用网络学习,这也都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习惯与生活方式。一个具有阅读、写作习惯的人,其实就是具备了终身学习能力,掌握了资助发展的武器的人。
篇9:教育随笔:侃侃读书
每到夜晚,微信朋友圈里好多家长在帮孩子阅读打卡,或发视频,或拍照。但无论哪种方式,何种坐姿,里面的孩子专心致志,享受着阅读带来的乐趣。其实,就自己而言,无法做到跟他们一样坚持天天阅读打卡。所以,当看到朋友圈这股阅读的清流,亲眼目睹有的孩子坚持天天阅读,我打从心里佩服,喜欢他们的持之以恒。
时光纷繁,稍纵即逝,很多学校重视阅读,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开展很多以阅读为主题的活动。让孩子爱上书,爱上阅读,为他们的精神世界打上书香的底色,我极为赞同学校的这种做法。因为,有书相伴的童年,是远离喧嚣、静静流淌的,孩子一定不会觉得孤独。
但是打造书香校园,光孩子阅读是不够的。身处一线的老师常常以忙来推脱阅读,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情况。一个不阅读的教师却叫班上的孩子阅读,这样的教育忽视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注定走不进孩子的心里去。欣赏有的老师注重自身涵养,经常利用闲暇时间进行阅读提升自我。独行者步疾,结伴者行远,他们还带动班上的孩子阅读,主动开辟“书香时刻”,出版班级小报,开展多彩阅读活动……阅读路上,是他浸润孩子心灵,还是孩子唤醒他?无谓了,因为书香让他们渐行渐远。
阅读打卡只是一种形式,书香致远,如果我们真心要打造书香班级、书香校园,那么教师应该带头读书。
写此短文,用以自励。
作者:王世忠
公众号:风晚
篇10:《爱心教育》读书随笔
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是互动的,这种互动的关系集中体现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激活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上。
了解个性,对症下药,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只有深入了解学生个性才能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才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促进学生改正缺点,健康成长。爱国教育,道德升华。爱国主义是弘扬民族精神的精髓,德育基地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法制教育等有效场所。
例如:带领学生去德育基地参观、学习,德育基地里涉及体育、科普、文艺、国际学军、学农等社会实践知识,使中小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了解校史到了解中共党史。从服务同学到服务大众,学生们视野更开阔,更能够充分发挥当小主人作用,在实践中体验自身的价值,提升自我素质。
篇11:平淡才是幸福随笔
平淡才是幸福随笔
走过很长的路,沟沟坡坡,曲曲折折;历经太多的事,忧忧喜喜,失失得得。穷尽所有的记忆与感觉,搜遍所有的荣光与悲凄,才发现容易褪色与忽略的平平淡淡,才是如水日子中最真的幸福!鲜花来了,短暂的'欣喜之后渐渐异变为枝凋叶零的落寞;掌声响了,瞬时的愉悦之后衍生出难舍难分的追逐;伤害飞临,除了坚强的承受就是又欲又止的回应;祸从天降,除了见识变味的人生盛宴就是别无选择的站直了别趴下。体味了昙花一现的幸福,却要用一生一世的时光去尘封忘却。
平淡才是幸福。没有大起大落大彻大悟,没有忽远忽近忽明忽灭,该来的来该去的去,能留的留能拒的拒,没修饰,不刻意,幸福隐身在平常里已悄没声息的过去。但偶尔泛起的零星片断,都让我们在无意间链接了“那个时候”的历史网页。少有忧烦,少有心结,日子由天经年,岁月无痕;情动不激,意乱不迷,得失一瞬间,心无增减,分分秒秒如太阳似四季规律升落更替。当你平淡过完了分秒,也就平淡地体味了分秒而过的幸福。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在这个激情串串竞争连连的花期里,我们心境之花园早已按捺不住春色满园,争宠占势逐名夺利,一个目标刚成囊中之物,又一个目标又跃入眼帘,一个心结刚要解开,又一个心结眼看着又要系死,追逐了再追逐,飞快了还要再飞快......与己比,与人比,不敢轻言快乐轻言幸福,压力不断地在竞争与竞合的溶液中沉淀而结晶,而平淡的幸福却总伴着或激昂或低沉了背景乐化蝶而去。我们小心翼翼心惊胆颤,害怕追不上别人,又害怕被别人追上,压抑了太多的欲望,背负着太多必须实现的梦想,浅吟低唱着我的未来不是梦,却声嘶力竭地叫嚷着有了快感你就喊。
其实,平淡才是幸福。这幸福不是让我们压抑激情、放弃梦想,不是要我们逃避现实、安于现状。它需要我们做到的,仅仅是在心力能及的极限内释放能量、收获付出。
否则,“异常”一旦显身,那平常及随之而来的平常的幸福,就会在我们挽而不住的无奈中,毫不留恋地踏上有去无返的不归路。
篇12:什么才是爱-生活随笔
什么才是爱-生活随笔
经常会在空间听到这样一句话:你若真心对我,我必真心对你;你若不真心对我,我又何必真心对你?这句话听上去很有道理的,但仔细想想,你怎么知道谁是真心?谁不是真心?就像爱一样,都想找一个爱自己的,那谁知道什么才是爱?
那些自认为自己知道的人,当你们悲剧的时候,你是否已经意识到其实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复杂的社会和复杂的人心,善于伪装,若能轻易看透你就不是一般人了。人往往把自己看的太重要,等到发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原来是那么的一文不值,这是不是有点自欺欺人呢?
有人说,一个男人要是爱你就一定舍得在你身上花钱;这种事是分情况的,如果一个男人月收入100万,只给你几百或几千的钱花,那不是爱;如果一个男人月收入4000元,他却愿意拿出所有的钱给你花,不要觉得他没出息,败家,至少能说明他是爱你的。
有钱的.人如果用心爱你,才是真的爱你;没钱的男人舍得为你花钱才是爱你,不舍得花钱就一定不爱你或者说不懂爱你,选择这样的人,你一定会后悔的。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个社会太复杂了,复杂到我们原本美好的幻想都破灭了;当你跟父母生气的时候,有人让你离家出走,你觉得很有道理,因为你也想这样;要知道,有时候自己的想法是错的,而别人顺着你的思路说话是为了取悦你并不一定是真的帮你。有人让你回去跟父母认错,那毕竟是你的父母;你会觉得很难接受,甚至讨厌这个人,觉得自己是对的,为什么要去认错?谁懂我的委屈?
当你在面对别人意见的时候,你可以听,仅仅是参考,因为你要衡量一下;父母是一生的恩人,他们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让你违背父母也许是你想的,但不一定是对的,违背你心的人不一定就是不对的;权衡一下利弊,自己思考一下,想清楚谁的话对你是关爱,谁的话又是带有什么目的。
一次误会让我失去了一生的幸福,夫妻之间吵架了;在今天这个社会来说,几乎所有单身的人都是劝分不劝合的,有结婚了的朋友,当他们不了解事情经过的也许会让你考虑一下,毕竟好不容易走到一起的,说分就分是很可惜的。
结婚过日子不是过家家,想分了就分,想合的时候也许就只剩下后悔了。把你当公主的人也许一生只有一个,错过以后你就再也遇不到把你当公主的人;而离开这个人你就不在是什么公主。与人相处,有了矛盾都要好好的处理解决,而不是闹个你死我活;这是不理智的也是最愚蠢的。
就像夫妻,哪有不拌嘴不吵架的,谁的婚姻没有一点小波澜小插曲。如果当初,她能够权衡一下利弊,也许就不会如此的落魄;社会是险恶的,人心也是险恶的,人有可能一辈子也不会遇到一个真心对你的,错过了,你到哪里找寻?
这世上最值得珍惜的爱就是父母和夫妻;因为如果这两个都不可信的话,还能有谁是真的爱你?也许你会听到有,但这所谓的真爱可以超过父母,夫妻,是不是太夸张了?还是仅仅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讨好你的一种谎言呢!
每个人都会有矛盾,每个人都会有误会;当面对事情的时候要冷静,不要擅自听别人的意见,即使听了也只是参考,权衡一下;等冷静以后再想想谁的话是关爱,谁的话是为了恭维你。
如果暂时不能做决定就等一段时间,当人在无助的时候选择的往往都是错的;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为了自己的幸福以后,为了让自己不后悔,请每个人在做决定的时候都能好好的想想;毕竟有些人有些事一转身就是一辈子,一转身就是一生的遗憾。
★ 随笔四作文
★ 高一随笔550字
★ 高一随笔800字
【教育随笔:读书才是出路(精选12篇)】相关文章:
高一随笔2022-05-08
我的父亲随笔600字2023-08-29
眼泪高一随笔2023-02-28
精神之魂赵鑫珊随笔2023-01-12
迷茫人生随笔2023-05-11
如何找到你的人生目标励志随笔2023-09-11
高一历史教育随笔2022-09-21
以奋斗为主题的随笔2023-03-29
精选中小学生随笔2022-08-04
爱国的作文随笔2022-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