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古诗欣赏与他的简介(共8篇)由网友“Kospa”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韩愈的古诗欣赏与他的简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韩愈的古诗欣赏与他的简介
韩愈的古诗欣赏与他的简介
岐山下二首·其二
作者:唐·韩愈
丹穴五色羽,其名为凤凰。
昔周有盛德,此鸟鸣高冈。
和声随祥风,窅窕相飘扬。
闻者亦何事,但知时俗康。
自从公旦死,千载閟其光。
吾君亦勤理,迟尔一来翔。
《岐山下二首·其二》注释
①丹穴:山名。
②窅窕:同“窈窕”,美好的样子。
③公旦:即周公,名姬旦。
④阅:掩闭,止息。
⑤君:指德宗。
⑥迟:希望,期待。
《岐山下二首·其二》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 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
《岐山下二首·其二》繁体对照
卷336_27岐山下二首·其貳韓愈
丹穴五色羽,其名爲鳳凰。
昔周有盛德,此鳥鳴高岡。
和聲隨祥風,窅窕相飄揚。
聞者亦何事,但知時俗康。
自從公旦死,千載閟其光。
吾君亦勤理,遲爾壹來翔。
篇2:岑参的古诗欣赏与他的简介
岑参的古诗欣赏与他的简介
登嘉州凌云寺作
作者:唐·岑参
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
搏壁跻半空,喜得登上头。
始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
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浮。
迥旷烟景豁,阴森棕楠稠。
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
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
僧房云濛濛,夏月寒飕飕。
回合俯近郭,寥落见远舟。
胜概无端倪,天宫可淹留。
一官讵足道,欲去令人愁。
《登嘉州凌云寺作》注释
①这首诗作于任嘉州刺史期间。凌云寺:在嘉州州治(今四川乐山市)东凌云山(一名九顶山),与州治隔江,唐开元初建。何宇度《益部谈资》卷上:“凌云山与嘉州对岸……寺之殿阁磴道,依山盘曲。”
②外:犹“上”。
③朱楼:即指佛寺。
④搏壁:攀援崖壁。
⑤迥旷:旷远。
⑥烟景:美景。
⑦豁:开阔。
⑧棕楠:棕搁树、楠树。
⑨区中缘:尘世的俗缘。
⑩从:犹“向”。
11、回风:旋风。片雨:夏日的阵雨。当:值,对。虎穴、龙湫:乐山人郭沫若云:“所谓‘虎穴’、‘龙湫’,在凌云山上确有其地。有一处摩岩草书一大‘虎’字,殆即所谓‘虎穴’。又有一处摩岩草书一大‘龙’字,其下有泉,殆即所谓‘龙湫’。就字迹观之,殆唐初人所为。”(《李白与杜甫》第234页)。
12、回合:环绕。
13、寥落:稀疏。
14、胜概:佳妙的景象。
15、端倪:涯际。
16、天宫:指凌云寺。
17、讵:岂。
《登嘉州凌云寺作》作者介绍
岑参(cén shēn) (约7—770年)唐代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其诗题材广泛,长于七言歌行。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岑参的.诗全集栏目。
岑参的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岑参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有《岑嘉州集》。
《登嘉州凌云寺作》繁体对照
卷198_47登嘉州淩雲寺作岑參
寺出飛鳥外,青峰戴朱樓。
搏壁躋半空,喜得登上頭。
始知宇宙闊,下看三江流。
天晴見峨眉,如向波上浮。
迥曠煙景豁,陰森棕楠稠。
願割區中緣,永從塵外遊。
回風吹虎穴,片雨當龍湫。
僧房雲濛濛,夏月寒颼颼。
回合俯近郭,寥落見遠舟。
勝概無端倪,天宮可淹留。
壹官詎足道,欲去令人愁。
篇3:古诗原文欣赏与分析
古诗原文欣赏与分析
唐代:韦庄
避愁愁又至,愁至事难忘。夜坐心中火,朝为鬓上霜。
不经公子梦,偏入旅人肠。借问高轩客,何乡是醉乡。
韦庄
韦庄(约836年─9),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唐代:李白
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
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
湖阔数千里,湖光摇碧山。
湖西正有月,独送李膺还。
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
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
羌村三首·其三
唐代: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篇4:古诗原文欣赏与翻译
古诗原文欣赏与翻译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原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深处 一作:生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深处 一作:生处)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深处 一作:生处)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深处 一作:生处)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译文及注释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2.远上:登上远处的。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4.石径:石子的小路。5.斜:此字读xi ,为倾斜的`意思。6.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 显示全部
译文二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显示全部
争议:是“深”还是“生”?
原文第二句中,是“深”还是“生”字在学术界仍就存在争议。清康熙陈梦雷编辑《古今图书积尘》作“白云深处有人家”。明万历赵宦光刊本,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作“白云深处有人家”。清乾隆《四库全书》收入的两种版本都有,例如明高棅编《唐诗品汇》和《御定全唐诗》作“白云深处有人家”,而宋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 显示全部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第二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 显示全部
赏析二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显示全部
简析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飘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你喜欢
所见
作者:袁枚7.9(3302人评分)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显示全部
小池
作者:杨万里8.2(13490人评分)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显示全部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作者:杜甫8.1(5976人评分)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篇5:韩愈人寒食日出游古诗赏析与翻译
韩愈人寒食日出游古诗赏析与翻译
寒食日出游
作者:唐·韩愈
李花初发君始病,我往看君花转盛。
走马城西惆怅归,不忍千株雪相映。
迩来又见桃与梨,交开红白如争竞。
可怜物色阻携手,空展霜缣吟九咏。
纷纷落尽泥与尘,不共新妆比端正。
桐华最晚今已繁,君不强起时难更。
关山远别固其理,寸步难见始知命。
忆昔与君同贬官,夜渡洞庭看斗柄。
岂料生还得一处,引袖拭泪悲且庆。
各言生死两追随,直置心亲无貌敬。
念君又署南荒吏,路指鬼门幽且夐。
三公尽是知音人,曷不荐贤陛下圣。
囊空甑倒谁救之,我今一食日还并。
自然忧气损天和,安得康强保天性。
断鹤两翅鸣何哀,絷骥四足气空横。
今朝寒食行野外,绿杨匝岸蒲生迸。
宋玉庭边不见人,轻浪参差鱼动镜。
自嗟孤贱足瑕疵,特见放纵荷宽政。
饮酒宁嫌盏底深,题诗尚倚笔锋劲。
明宵故欲相就醉,有月莫愁当火令。
《寒食日出游》注释
1、元和元年春在江陵作。《唐国史补》卷下:“外郎、御史、遗、补相呼为院长。”
2、迩来:近来,近日。
3、可怜:可惜。物色:访求,相邀。阻:为病所阻。携手:同行。《诗·邶风·北风》:“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4、霜缣:洁白的细绢,古人用来写字作
画。九咏:指张署所作《病中忆花》九篇。
5、桐华:即桐花。《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桐始华”。
6、更:再。
7、斗柄: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星,又叫斗杓。这里指称北斗。古代没有发明指南针以前,夜行靠北一斗与北极星辨认方向。《淮南子,齐俗训》:“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
8、一处:指一同徙官江陵。
9、直:只。置:确立。心亲:内心友爱。
10、署:代理或试充官职。南荒吏:指邕管经略府(治所在今广西南宁市)判官。
11、鬼门:即鬼门关。《旧唐书·地理志》:“容州北流县(今广西北流县)南三十里,有两石相对,其间阔只十步,俗号鬼门关。谚曰:‘鬼门关,十人九不还。”’夐:辽远。
12、囊空:口袋中无钱。甑倒:瓦锅倒置。指无米可煮。
13、一食日还并:两天才得吃一顿,即《礼记儒行》“并日而食”的意思。
14、天和:人体内的精气、元气。
15、断鹤两翅:《世说新语·言语》说,支道林好鹤,“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
16、横:强横。
17、匝:环绕。生:全诗校:“一作芽。”迸:遍地而出。
18、宋玉庭:指宋玉故宅,在江陵城北三里处,南朝梁时庚信曾居住于此。见唐余知古《渚宫故事》。
19、镜;指平静澄清的湖水。
20、足:多。
21、(角戋):同“盏”,酒杯。
22、故欲:还欲,还要。
23、当:适值,遇着。火令:指寒食节。古代习俗,寒食应禁火,禁火就不能点灯。明宵有月,可以代灯,所以不愁相就醉饮。
《寒食日出游》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古体长诗,凡二十韵,四十句。公元八百零三年(唐德宗贞元十九年),韩愈因事由御史被贬为阳山县令,御史张亦同时被贬。至公元八零六年(唐宪宗元和元年),两人又同时移职江陵,韩愈任法曹,张任功曹,期间张曾病,韩愈于李花将盛之季探访。不日张又任邕州经略使判官,远涉南荒,至寒食日,韩愈出游,张赠忆花诗九篇与韩愈,韩愈见桃李绽放,又得知张所作诗,忆诗思人,感慨颇多,夜形之于诗,并远寄张,即是此诗。
《寒食日出游》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 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
《寒食日出游》繁体对照
卷338_25寒食日出遊韓愈
李花初發君始病,我往看君花轉盛。
走馬城西惆怅歸,不忍千株雪相映。
迩來又見桃與梨,交開紅白如爭競。
可憐物色阻攜手,空展霜缣吟九詠。
紛紛落盡泥與塵,不共新妝比端正。
桐華最晚今已繁,君不強起時難更。
關山遠別固其理,寸步難見始知命。
憶昔與君同貶官,夜渡洞庭看鬥柄。
豈料生還得壹處,引袖拭淚悲且慶。
各言生死兩追隨,直置心親無貌敬。
念君又署南荒吏,路指鬼門幽且夐。
三公盡是知音人,喝不薦賢陛下聖。
囊空甑倒誰救之,我今壹食日還並。
自然憂氣損天和,安得康強保天性。
斷鶴兩翅鳴何哀,絷骥四足氣空橫。
今朝寒食行野外,綠楊匝岸蒲生迸。
宋玉庭邊不見人,輕浪參差魚動鏡。
自嗟孤賤足瑕疵,特見放縱荷寬政。
飲酒甯嫌盞底深,題詩尚倚筆鋒勁。
明宵故欲相就醉,有月莫愁當火令。
篇6: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古诗翻译与赏析
关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古诗翻译与赏析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其二: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注释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又称早春
①呈:恭敬地送给。
②天街:京城的街道。
③润如酥(sū):滋润如酥。酥:酥油,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
④最是:正是。
⑤处:时。
⑥绝胜:远远胜过。
⑦皇都:长安。
⑧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水部此处代指工部。
译文
其一:
皇城下着小雨,雨丝就像酥油一样,小草钻出地面,远处一片浅绿近处若有若无。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远胜过了满城烟柳的京晚春景。
其二:
不要说官事冗杂,年纪老大,已经失去了少年时追赶春天的心情。请你忙里偷闲地先到江边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经很深。
赏析: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第三、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天连影儿也看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记,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人们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像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在最后,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像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这一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那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这首诗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篇7:谁解其中味―一谈古诗教学与欣赏
谁解其中味―一谈古诗教学与欣赏
内容提要 本文针对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古诗教学与欣赏的关键在于要品出和传达出 诗的韵味来。为此,就要:知人论世,博学多闻;不炒现饭,立足于新;紧扣诗眼,咀嚼生味;进入角色,引 起共鸣。
关键词 韵味 诗眼 共鸣
* * *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第一回)。痴,可解释为:无知,傻;疯癫;入迷。如果解释 为入迷的话,则对任何诗人都是适合的。任何诗人都要进入如醉如痴的.境界,才能写好诗。作为鉴赏者来说, 都要深“解其中味”,才能读好诗,讲好诗。
据说目前有些中小学老师讲古诗,只停留在释词译句的阶段,有的则在后面附加一条政治思想教育的尾巴 ,语言枯燥,令人生厌。
怎样欣赏诗歌?怎样从事诗歌教学?关键在于品出诗的韵味来。要品出诗的韵味,就要做到(一)知人论 世,博学多闻;(二)不炒现饭,立足于新;(三)紧扣诗眼,咀嚼生味;(四)进入角色,引起共鸣。
(一)知人论世,博学多闻
教与学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老师积累的学识,必须大大超过讲课的内容,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因此不能满足于教学参考资料。平时要勤学苦练,多读一些典籍及文艺作品,还要懂点历史,懂点美学,提 高文化修养,丰富生活阅历,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目的。进而理解其思想内涵和艺术技巧等,这样才能 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如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如果只是简单地注译一下,就是:一根折断的戟埋在沙里,铁还没有完全锈蚀,我亲自拿起它来磨洗一番 ,认出是前朝赤壁的遗物。如果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孙刘联军就会失败,连二位乔夫人都会被曹操掳去,关 在铜雀台上,供其淫乐。这样枯燥的翻译,还有什么味道呢?要讲得生动有趣,就要这样讲析:
赤壁有六,(黄冈、汉阳、汉川、武昌、嘉鱼、蒲圻)历代文人习惯于将黄冈赤壁当成三国赤壁。一度贬 为黄州刺史的苏东坡说的“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念奴娇・赤壁怀古》)。请朱日浚曰:“赤壁何须问出 处,东坡自是借山川”。也曾做过黄州刺史的杜牧也是借三国赤壁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而已。
发生在公元208年10月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打败了曹军。诗人从反面着笔:假如这次东风不给周郎 以方便的话,那么大乔小乔就必然被俘。孔明利用曹植《铜雀台赋》的“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将高楼间的两座桥(即复道)曲解为大乔和小乔。(桥通假为乔。此事见《三国演义》第44回。)《许彦周 诗话》曰:“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顾,只怕捉了二乔,可见措大不识好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 “(许彦周)讥杜牧《赤壁》诗,不说社稷存亡,惟说二乔,不知大乔孙策妇,小乔周瑜妇,二人入魏,即吴 亡可知。此诗人不欲质言,变其词耳”。诗人必须用形象思维反映生活,才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耐人寻味 。
赵翼还批评此诗“不度时审势,徒作异论,以炫人耳”(《瓯北诗话》)。这种说法只是就史论史,而没 有联系杜牧其人,探讨其异论之所由发。杜牧有经时济世之才,而终生寄人篱下,为人幕僚或远守僻郡,“一 肚皮不合时宜”,所以特别强调东风的作用,乃暗喻自己知兵,而生不逢时,借史实以吐其胸中不平之气,即 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发出的“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这样的感叹,自负不凡,风格俊爽,体现了“雄姿英 发”的气概。
由上可见:这首诗只有二十八字,却涉及到天文(天气预报有东南风,而不是借东风),地理(身在黄冈 赤壁,而借三国赤壁以抒怀),历史、军事(赤壁之战),训诂学(桥通假为乔)和文学知识(包括三曹的文 坛掌故、小说《三国演义》,文艺理论中关于塑造人物形象不必坐实地名、史实,形象思维要以小见大,才
[1] [2] [3] [4] [5]
篇8:京还赠张孟浩然古诗赏析与他的介绍
京还赠张孟浩然古诗赏析与他的介绍
京还赠张
作者:唐·孟浩然
拂衣何处去,高枕南山南。
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
早朝非晚起,束带异抽簪。
因向智者说,游鱼思旧潭。
《京还赠张》注释
①张:全诗校:“一作王。”
②拂衣:振衣,表示决绝态度。《后汉书·杨彪传》:“孔融鲁国男子,明日便当拂衣而去,不复朝矣。”陶渊明《饮酒》:“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何处去:全诗校:.“一作去何处。”
③南山:当指岘山。浩然有《岁暮归南山)诗。
④徇:曲从。
⑤七不堪:机框《与山巨源绝交书》:“又人伦有礼,朝廷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危坐一时,痹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心不耐烦,而官事鞍掌,机务缠其心,世故繁其虑,七不堪也。”
⑥“早朝”句:即指“七不堪”中之“一不堪。”晚,全诗校:“一作晏。”
⑦“束带,,句:即指“七不堪”中之“三不堪”。束带,穿官服须束带、正冠。抽簪,抽去发簪,即散发,表示无拘束,乃针对“正冠”而言。张协《咏史》:“抽簪解朝衣,散发归海隅。”
⑧谢灵运《石门新营所住茂林修竹》:“匪为众人说,冀与智者论。”
⑨陶渊明《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京还赠张》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京还赠张》繁体对照
全唐詩卷160_7京還贈張孟浩然
拂衣何處去,高枕南山南。
欲徇五鬥祿,其如七不堪。
早朝非晚起,束帶異抽簪。
因向智者說,遊魚思舊潭。
★ 清明古诗杜牧
★ 游子吟古诗背景
★ 清明 古诗杜牧
【韩愈的古诗欣赏与他的简介(共8篇)】相关文章:
游子吟作者是谁2022-04-30
苏轼生平经历2023-09-26
《将进酒·琉璃钟》作者简介2023-10-12
《重阳》原文及作者介绍2022-12-05
李贺的古诗《将进酒·琉璃钟》2022-08-15
《秋夕》 赏析2022-06-04
欧阳修古诗《晚泊岳阳》2023-10-18
三级少儿舞蹈教学计划2022-05-06
教学反思-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质量测试分析2024-01-18
少儿舞蹈教学计划202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