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鬼”李贺与他奇诡的诗(集锦6篇)由网友“余华子”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诗鬼”李贺与他奇诡的诗,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诗鬼”李贺与他奇诡的诗
“诗鬼”李贺与他奇诡的诗
李贺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的杰出诗人,他的诗歌奇诡怪诞的风格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丰富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创作内容和方法,其惊人之作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苏教版八年级(上)“诵读欣赏”选录了一首题为《雁门太守行》的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诗人用浓墨重彩描绘战争场景,意境奇特,不少同学由此对本诗的作者李贺其人其诗产生了浓厚兴趣。
李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谗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三年的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就死了。李贺作诗务求新奇,他用“羲和敲日玻璃声”来描写太阳;用“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来形容骏马;他觉得“荒沟古水光如刀”,想象铜人“忆君清泪如铅水”。宋人钱易、宋祁等称李贺为鬼才。杜牧形容他的诗既如“时花美女”,又如“牛鬼蛇神”,李贺因此获得了“诗鬼”的称号。作为“唐诸王孙”的李贺,目睹朝政昏暗,国势衰微,加上自己遭遇坎坷,因而愤强激越,他把这种思想感情熔铸到自己的创作中,在诗歌创作上独辟蹊径。他以不同凡响的创意、瑰奇怪诞的风格在唐代诗坛标新立异,独领风骚。李贺诗的奇诡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借助想象来表现现实的思想感情
李贺诗中的怪诞特征,主要得力于他迥异于常人的想象乃至幻想。黑格尔曾经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艺术家的想象。”而李贺的想象、幻想又总是和夸张并行的。他可以由传说中的瑶台仙草,幻化出“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的.奇景,他也可以从一方端州紫砚,联想到“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的惊险。而他的《李凭箜篌引》更能进一步表现他创造的无穷无尽、神奇莫测的境界: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本来,对音乐的描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音乐属于听觉艺术,它本身是抽象的。对音乐的描写,往往是“比喻性”的。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即是如此。而与这两首诗相比,李贺的这首诗更具特色。因为后两者基本上是以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作比,给人的感觉是精妙而非神奇。而李贺的比喻,却是通过极其奇特的想象,构想出一片神奇、虚幻的境界。昆仑玉碎、凤凰高鸣,谁曾听过?芙蓉悲泣、兰花欢笑,谁人见过?乐声融化了天空中的冷气,感动了天帝,甚至惊裂天空,从那里洒下了淅淅沥沥的秋雨,想象何其谲怪!最后四句更进一步把人们带入了一个梦幻境界,在美妙的乐声中,神女感动,鱼龙起舞,吴刚不眠,玉兔如痴……这神话的世界,是何等光怪陆离!飘忽的思绪,又是何等变幻莫测!李贺那种奇诡瑰丽的想象,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题材奇幻,意象多为鬼魂、死亡等超现实的事物
李贺诗歌中的意象,很多并不是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或者神奇美妙的天上仙境。李贺的诗更多的是用鬼怪、死亡、寒夜来展示他无法排遣的内心悲痛和凄苦,描绘出种种天上人间所没有的形象和体验,创作出种种虚荒诞幻、幽艳凄丽的幻觉世界;这种奇幻的题材使他迥异于前人。
《湘妃》就是典型的李贺“鬼”诗题材。“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神娥盖湘水。蚕娘吟弄满星空,九山静绿泪花红。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幽愁秋气上青枫,凉夜波间吟古龙。”神话传说中的斑竹滴泪,在诗人笔下被渲染得凄凄切切,哀婉绝伦。这种迷离凄婉的意境,在李贺的“鬼”诗中常常被渲染得淋漓尽致。
李贺除了擅长描绘鬼魂,他的诗还经常描写死亡,描写幽冷阴森、神秘恐怖的死亡境界。“嗷嗷鬼母秋郊哭”、“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百年老鹗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虫栖雁病芦笋红,回风送客吹阴风”……在李贺的二百四十多首诗中,直接提到“死”字的地方就有二十几处之多。他因为身染沉疴,羸弱早衰,敏感脆弱,所以自觉不自觉地把情感转向对死亡的体验。李贺诗中的死亡体验,既是对人生不可避免的死亡的认同,同时也是对因死亡而生的痛苦情绪、忧患意识的排解和超越。
这些奇幻的题材、超现实的审美对象,构成了李贺诗虚幻怪诞的风格基调。
三、章法跳跃,思路跌宕,变幻莫测
李贺有一种逆反传统的心理,在诗中他更愿意以一种不受拘束,灵活多变的结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灵感受。综观他的诗歌,结构方式突出的特征是:起结无定,不蹈常规,章法跳跃,跌宕起伏。李贺诗呈现出奇特的艺术思维特征,结构呈现出一种拗折激荡之美。李贺心中的忧思和愤慨,是很难用一种平和舒缓的结构表现出来的。他的诗中意绪变化无端,时而低沉,时而亢奋,章句忽起忽结,有时甚至完全听凭直觉的引导,任由自己的想象超越时空自由流动。《梦天》即是这方面的范例: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飒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前四句借助奇特的幻想,从尘世飞跃到天上,进入扑朔迷离的月宫,在广袤的空间里遨游;后四句又急转直下,由仙界折返尘世,关注人世的千古沧桑。诗句流转自如,忽起忽落,时空交叉错杂,意绪游移无端,想象飞腾,妙笔生花。再如《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二月》,前七句写仲春二月,花开草长,燕语呢喃,津头舞女长裙飘飞,末两句却转为凄厉之调:“津头送别唱流水,酒客背寒南山死”。《天上谣》前十句写天上之乐,末两句突然一声长叹,又回到地上:“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虚幻的乐被现实的悲一下子打得烟消云散。可以说,李贺所创造的奇特的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前所未有的。求生的意志、对天国的向往与人生的短促、现实的困厄构成一对尖锐的矛盾,困扰着诗人的心灵,使他的精神常常处于亢奋与消沉交替起伏的状态,导致其想象变化倏忽,活跃异常。李贺的不少诗歌,特别是游仙诗都具有这种特点。李贺的这种丰富奇特的想象与意象源于他独特曲心理状态。
李贺诗的这种结构特点,可能是因为他太注重表现内心的情绪、感觉乃至幻觉,客观事物的固有特征和理性逻辑被他刻意打乱了,让人觉得怪诞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遣词造句,力求“语不惊人死不休”
李贺诗在遣词造句上,也力求奇诡。大量使用“泣”、“啼”等字词使其感情化,由此构成极具悲感色彩的意象。诸如“冷红泣露娇啼色”(《南山田中行》)、“露压烟啼千万枝”(《昌谷北园新笋四首》之二)之类的诗句,在其诗集中俯拾即是。对于意象的色彩和情态,李贺也极尽描绘渲染之能事,写红,有“冷红”、“老红”、“愁红”、“笑红”;写绿,有“凝绿”、“寒绿”、“颓绿”、“静绿”。他的《长平箭头歌》写一久埋地下又沾人血的古铜箭头是“漆灰骨末丹水砂,凄凄古血生铜花”。黑处如漆灰,白处如骨末,红处如丹砂,而凄凄古血经蚀变竟生出斑驳的“铜花”!设色奇绝!再如《雁门太守行》,在“黑云”、“夜紫”的背景下,点染以“金鳞”、“燕脂”、“红旗”、“黄金台”、“玉龙”,画面色彩斑斓。用以描绘悲壮惨烈的战争,显得奇异诡谲。他的《将进酒》写宴饮的酒具和酒色是“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琉璃、琥珀,色泽已十分晶莹瑰丽了,更加之以“真珠红”酒的色感,将瑰丽的色泽推向极端。诗中写由美人歌舞而联想到的情景是“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将“桃花乱落”与“红雨”两种不同的景象结合在一起,营造出同一色彩叠加而成的“落红”意象,借以表现诗人对青春将暮的哀感,十分贴切传神。作者倾尽全力摹状绘形,敷彩设色,构造五彩斑斓的图画,又在此图画的色彩上加以令人哀伤的字眼,注入强烈的主观感受,使得其笔下的诸多意象都呈现出一种哀感奇诡甚或病态美的特征。
篇2:诗鬼李贺奇诡之作
诗鬼李贺奇诡之作
李凭箜篌引
[唐]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
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从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先写近处,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了。
虽然用语浪漫夸张,表达的却是一种真情实感。“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
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
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第五联,诗人又从天庭描写到神山。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教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平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以上八句以形写声,摄取的多是运动着的物象,它们联翩而至,新奇瑰丽,令人目不暇接。结末两句改用静物,作进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
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就象皎洁的月亮投影于水,显得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
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李贺简介
李贺(790~816) ,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此称他为李昌谷。有“诗鬼”之称。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系远支,与皇族关系已很疏远。其父晋肃官位很低,家境也不富裕。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元和三、四年间,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李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旋即因病辞官,回归昌谷。后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他一生体弱多病,二十七岁去世。因仕途失意,李贺终生郁郁不得志,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诗歌创作充满了深沉的苦闷。
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有得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死后,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李贺曾自编其集。有《李贺诗歌集注》。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诗词《雁门太守行》列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诵读与欣赏,7年级下语文版25课古诗5首之一。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文献通考》中说:“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岁寒堂诗话》中说:“李贺有太白之语,而无太白之才。”
篇3:诗鬼李贺
诗鬼李贺
李贺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唐代诗人李贺为什么被称为“诗鬼”
李贺(790年~8),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一生愁苦多病。唐宗室后裔,因为父名晋肃不得应进士第,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有《李长吉歌诗》。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李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有得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死后15年,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李贺曾自编其集。有《李贺诗歌集注》。
李贺诗在中唐之际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中唐政局的衰败,使李贺有强烈的兴亡之感。面对唐王朝的内忧外患,李贺决心效力国家,建功立业,如《南园》。王琦说这些诗“皆是左文事,右武功”之作。李贺正想凭“戎韬一卷书”,达到“收取关山五十州”以统一天下的目的。但是,李贺终身政治上不得志,所以,他的诗作中,多有感慨怀才不遇的篇章,如《致酒行》。李贺还写了不少描述劳动人民疾苦,对劳动人民表示深切同情的诗,如《感讽五首》。
宋人每有“长吉鬼才”、“长吉鬼仙”之谓,也说明了李贺的诗奇险冷艳、诡谲秾丽。
后世纪念
墓地李贺死后葬陇西(今在甘肃省陇西县昌谷乡袁家湾)[24] ,俗称“学士坟”。
李贺墓碑文《巩昌府志》记载:“仁寿山在南一里,其山系秦岭支脉,逶迤千余里,至郡之阳而止。右有悬泉,如匹练,近无矣。其上有文昌阁、魁星楼,其背有李贺墓。”[25] 乾隆版《陇西县志》亦载:“仁寿山在城西南里许……其上有李贺墓。”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兴修农田水利时坟丘被毁。
李贺故里
宜阳李贺广场位于三乡乡境内,距洛阳74公里,距宜阳县城39公里,交通便利。主要布局是:故居大门、正房、李贺书房、李贺父母所居小院、后花园、李贺诗社等几个部分。
李贺故里五花塔宜阳三乡村东的连昌河源于陕县,自西北向东南穿谷而过,经洛宁县东北境入宜阳三乡,注入洛河,昌谷就在连昌河与洛河的汇合处,昌谷之名即以连昌河谷而得。旧《宜阳县志》载:“长吉(李贺)多才,栖息昌谷”。在李贺的诗歌中,有不少直接以昌谷为题的作品。据《南园十三首·其二》的“宫北田塍晓气酣”句,宫即连昌宫,为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建,又有连昌宫(又名玉阳宫)、兰昌宫之称。连昌宫的遗址,就在连昌河谷,李贺的故宅离连昌宫不远。西有“汉刹云山”(光武庙),南有女几山隔河相望,有名的五花寺塔矗立于连昌河西岸。当年的众多权贵名人,如武则天、唐玄宗、张九龄、岑参、韩愈、白居易、元稹、杜牧等,在这里都有吟咏唱和的诗文。
史书记载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七·列传第八十七·李贺》
《新唐书·卷二百三·列传第一百二十八·李贺》
篇4:诗鬼李贺的诗
诗鬼李贺的诗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诗作概览
李贺一生,以诗为业。他的《高轩过》赞韩愈和皇甫湜的诗文“笔补造化天无功”,也可以作为他的自我评赞。他的诗,包括四方面内容:
(1)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他写这类作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早年家居昌谷,邻近洛阳到长安的大道,征调运输所必经,使他对人民所受重赋剥削,统治阶级所为淫奢恶行,有所见闻;后来京城羁旅,游历南北,贵族官僚的腐朽骄奢,宦官集团的乱政无能,藩镇割据的祸国殃民,贪官污吏的横行不法,下层人民的受苦受难,进一步激发诗人的愤慨。
李贺所写这一类诗篇,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有的是直陈时事,有的是借古刺今:①隐射抨击永贞宫变的,如《汉唐姬饮酒歌》;②批判唐宪宗沉湎迷信、追求长生的,如《仙人》《昆仑使者》《神弦》《苦昼短》《官街鼓》;③拥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的,如《秦王饮酒》《雁门太守行》《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上之回》;④揭露藩镇祸国殃民的,如《猛虎行》《公出无门》;⑤ 反映权贵骄奢淫逸、好景不常的,如《荣华乐》《秦宫诗》《牡丹神曲》《夜饮朝眠曲》《贵公子夜阑曲》《嘲少年》《梁台古愁》;⑥讽刺宦官专权、乱政无能的,如《吕将军歌》《感讽五首》(其二)《感讽六首》(其二、四);⑦反映边塞敌人侵扰、抗敌士兵艰苦生活的,如《摩多楼子》;⑧揭露统治阶级剥削压迫的,如《老夫采玉歌》《感讽五首》(其一);⑨同情妃嫔悲苦生活的,如《宫娃歌》《堂堂》;⑩反映少数民族军事活动的,如《黄家洞》。
(2)个人发愤抒情。李贺有积极用世的政治怀抱,虽然因仕途困厄,疾病缠身,存在“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开愁歌华下作》)的'消沉情绪,但也有许多诗篇反映对“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的官宦生活不满,表现“天荒地老无人识”的不平;他也不甘沉沦,发出“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的豪言壮语,更满怀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雄心壮志。《赠陈商》、《送沈亚之歌》《野歌》《致酒行》等正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3)写神仙鬼魅的题材。长吉插上想象的翅膀,以奔放热烈的浪漫主义情怀,描摹神仙境界,王母娘娘、嫦娥等神话人物,银河、月宫等天国风光,出现在《天上谣》《梦天》等名作中,极尽奇丽谲幻之观。但长吉诗也有另一种鬼魅世界的可怕描述:“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鬼雨洒空草”(《感讽五首》其三)、“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百年老枭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神弦曲》),这也是后人称其为“诗鬼”的重要原因。李贺诗中多仙境鬼域,一方面是因为他极度坎坷的人生有时令他极度的迷茫苦闷,然而更多的是体现他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天上谣》),“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浩歌》)等诗肯定了万事万物的变化,指出了沧海桑田、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神弦》、《苦昼短》等诗更是直接写出神鬼的虚诞,矛头直指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唐宪宗,抨击他一心追求长生不老的荒唐。杜牧说:“梗莽邱陇,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李长吉歌诗叙》),是对这类诗篇的总评。
(4)咏物等其他题材。其中如《李凭箜篌引》《申胡子觱篥歌》《听颖师弹琴歌》等,通过“石破天惊”的奇特想象和比喻等手法,描绘音乐家的高超技艺和动人的音乐美,并抒发了作者的怀抱,给人以很深的感受。《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赞颂了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手工艺。《罗浮山人与葛篇》,描写织布老人织雨剪湘的绝技。还有《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借咏笋以赞美青春的活力;《马诗二十三首》(长吉属马),借咏马以反映现实政治,抒发作者的愤激心情。后两组诗并且运用了李贺不常用的绝句形式。这类诗总的表现了李贺诗题材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而象《美人梳头歌》一类作品,则体现了作者对贵族妇女生活的态度(一说新婚燕尔描写自己的妻子)。
李贺代表作品精选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马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去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 鸾佩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 一泓海水杯中泻。
老夫采玉歌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榛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李贺经典名句
我使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致酒行》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马》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梦天》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雁门太守行》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
篇5:诗鬼李贺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个人成就
官场
奉礼郎
元和六年(8)五月,李贺经宗人推荐,考核后,父荫得官,任奉礼郎,从九品。从此,为官3年间,在这一时期,李贺亲身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对当时社会状况有了深刻的认识。李贺个人生活虽不如意,但却创作了一系列反映现实、鞭挞黑暗的诗篇。虽然此间心情“瞧悴如刍狗”,增长了生活阅历,扩充了知识领域,在诗歌创作上丰收颇丰。所谓贺诗“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
诗词
李贺的诗,据杜牧序,是自己编后交由集贤学士沈子明保存的,凡233首。宋以后,始则传诗四卷220首(古李凭箜篌引图今学者均少作一首误计219首)。稍后,南宋吴正子作注,又据鲍钦止本增外集一卷,唐宋志皆称贺诗5卷。诗词《雁门太守行》列入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诵读与欣赏,7年级下语文版25课古诗5首之一。《李凭箜篌引》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
唐代诗人李贺为什么被称为“诗鬼
李贺(790年~8),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一生愁苦多病。唐宗室后裔,因为父名晋肃不得应进士第,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有《李长吉歌诗》。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元和三、四年间(808~809),韩愈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皇甫湜曾一同回访,李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
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有得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死后,沈子明嘱杜牧写了序。
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昭宗时,韦庄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李贺曾自编其集。有《李贺诗歌集注》。
李贺诗在中唐之际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中唐政局的衰败,使李贺有强烈的兴亡之感。面对唐王朝的内忧外患,李贺决心效力国家,建功立业,如《南园》。王琦说这些诗“皆是左文事,右武功”之作。李贺正想凭“戎韬一卷书”,达到“收取关山五十州”以统一天下的目的。但是,李贺终身政治上不得志,所以,他的诗作中,多有感慨怀才不遇的篇章,如《致酒行》。李贺还写了不少描述劳动人民疾苦,对劳动人民表示深切同情的诗,如《感讽五首》。
宋人每有“长吉鬼才”、“长吉鬼仙”之谓,也说明了李贺的诗奇险冷艳、诡谲秾丽。
后世纪念
墓地
李贺死后葬陇西(今在甘肃省陇西县昌谷乡袁家湾),俗称“学士坟”。
李贺墓碑文《巩昌府志》记载:“仁寿山在南一里,其山系秦岭支脉,逶迤千余里,至郡之阳而止。右有悬泉,如匹练,近无矣。其上有文昌阁、魁星楼,其背有李贺墓。”乾隆版《陇西县志》亦载:“仁寿山在城西南里许……其上有李贺墓。”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兴修农田水利时坟丘被毁。
诗歌
金铜仙人辞汉歌
朝代:唐代
作者:李贺
原文: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致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将进酒
朝代:唐代
作者:李贺
原文: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李贺名言
1、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2、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
5、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6、雄鸡一声天下白。
篇6:李贺鬼诗及其意蕴
李贺鬼诗及其意蕴
李贺一生中创作了31首鬼诗,这些鬼诗里的的鬼妖形象是多元的,按诗人的情感态度可以分为四类。
他的鬼妖观也是矛盾的,他既不信鬼又对鬼感情深厚,既畏鬼又不惧鬼。这种现象主要有先天的中唐社会的战乱和崇道因素有关;也与李贺后天学习和被鬼文化熏陶因素有关;还与李贺个人多病体质和仕途不顺的坎坷经历,从而产生的时光生命的忧虑感有关,而鬼诗能很好地宣泄这种忧虑感。更进一步讲,李贺矛盾的鬼妖观是他对于生死的思考,由此李贺的鬼诗也上升到了哲学的层面,有了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意蕴内涵。
中唐诗人李贺,在其27岁的短暂生命中创作出了200多首诗篇。其中,关于鬼魂、精怪描写的诗篇格外引人注目。它们构思大胆奇特,给人一种幽冷、奇谲的感官冲击;而在情感上,这些诗篇又有一种直击人心的悲恸感。唐代的杜牧就评价道:“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奇虚荒诞幻也。”[1]这种带着强烈鬼气的诗篇在文学史上一般叫做“鬼诗”,于是李贺也被后代文人誉为“诗鬼”、“鬼仙”,与诗仙李白并称,在唐代诗坛自成一家。
综观历来对李贺鬼诗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都把李贺的鬼诗同李贺描写神仙仙境的诗篇合在一起研究,并把他们称作神鬼诗或鬼神诗。如果李贺对神仙仙境的描写表达的是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求,而那些写鬼的诗篇,其阐释却更多元,意蕴更丰富。把鬼诗单独挑出研究,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李贺奇谲的鬼诗风格和他充满矛盾、忧戚的内心冲突。
关于鬼诗的界定,本文认为,所谓鬼诗,就是在诗篇中直接出现的关于鬼妖描写的诗篇,这些鬼怪包括人死去的魂魄,生物变成的妖怪等。另外还有诗中出现坟茔、鬼火等具有幽森的死亡气息的诗篇,均可称作“鬼诗”。在李贺200多首诗中,本文一共统计出31首这样的鬼诗。虽然鬼诗在数目上不占优势,但是它们却是李贺诗歌中最精彩并且奠定李贺诗歌风格的重要作品。
一.多元的鬼妖形象
在多数人的思维定式里,鬼妖是丑陋可怖,晦气邪恶的,但是在李贺31首鬼诗里的鬼妖形象,却丰富多姿、形态各异,按诗人对这些鬼怪的情感态度,本文把这些鬼诗归为4类:
(一)表现诗人对鬼魂的同情或怜爱
在这一类诗篇的里的妖鬼形象,多是文士死后的魂魄,或者是早逝的美丽女子的魂魄,他们都有幽怨哀伤的情感特征。这类诗篇最具代表的就是《苏小小墓》,此诗描绘了钱塘名妓苏小小坟墓的幽冷气氛和她的美丽魂魄,通过苏小小魂魄对爱情的苦苦追寻,表现出一种深深的幽怨和怅惘之情。诗里对苏小小的魂魄的描写,是“幽兰露,如啼眼”,“风为裳,水为佩”,苏小小不但没有鬼的凶恶,反而如同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灵,含泪的双眸,轻盈的身姿,让人不禁产生一丝怜悯,加上对爱情的求而不得和执着,让人同情和感慨。一句“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就恰当地表现出诗人这样的感叹。其它的篇目如《李夫人》《湘妃》也是描写了美丽早逝的李夫人和湘妃的魂魄,表现出类似的怜爱、同情之情。此外还有《秋来》“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里的书生之魂,《老夫采玉歌》“蓝溪之水厌生人,生死千年恨溪水”里采玉老夫的冤魂,这些魂魄在生前郁郁不得志或受人压迫,死后都有满腔的怨愤和冤屈,都非常让人同情。
(二)表现出一种时光飞逝的感叹和历史的苍凉感
这类鬼诗里的鬼妖,多是一些历史人物的魂魄,此外还有对他们的坟墓的刻画。诗人借此传达出的是一种时光飞逝的感慨和历史的苍凉感。比如《苦昼短》“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昆仑使者》“茂陵烟树生愁色”里对秦始皇嬴政和汉武帝刘彻魂魄和坟墓的描写。昔日秦皇汉武叱咤风云,风光无限,而现在他们的尸骨已经腐烂发臭,他们的坟墓也一片萧条。借此,诗人心底生出一种时光飞逝,沧桑巨变的历史苍凉感,和由此产生了光阴似箭的苦闷。《王墓下作》“坟科马鬣封”,《长平箭头歌》“左魂右魄啼肌瘦”里对将军王和长平之战里战死的战士之魂的凭吊,充分表现这种观古伤今的情怀。《铜驼悲》“北山饶古人”,“北山”即北邝山,是著名的殡葬之地,坟墓极多,诗人在辞官东归时创作了这首诗,看着这漫山的坟墓,生人已亡,冷寂凄凉。世事无常,时光的冷漠是多么叫人倍感悲凉忧伤啊。这些鬼诗的场景描写,基调几乎都是萧索、荒凉的,再加上具有历史时间感的人物,历史的苍凉感被充分地显现出来。
(三)对恶鬼的极端厌恶和恐惧
在这一类鬼诗中,诗人对鬼妖的态度是极端的厌恶和憎恨的,没有丝毫的同情和感慨。诗中的鬼妖也是十分的狰狞恐怖,让人感到毛骨悚然。《公无出门》是其中的代表:
天迷迷,地密密。
熊虺食人魂,雪霜断人骨。
嗾犬狺狺相索索,舐掌偏宜佩兰客。
……
这首诗中,“熊虺”是食人魂魄的九头毒蛇,“嗾犬”是坏人唆使的恶狗,是巨大的毒蛇,“狻猊”是凶恶的狮子,是一种吃人的怪兽,光听这些鬼怪的名字,都会让人不寒而栗。并且在“天迷迷,地密密”这样昏暗的景色中,这些妖怪长着血盆大口,流着馋涎要食人魂魄,可谓狰狞恐怖至极。对于这样的鬼怪,诗人当然没有了同情怜爱之心,有的只是恐惧、厌恶和愤怒。
(四)诗的主体基调不是写鬼,但诗人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一种“鬼气”的审美倾向。
诗人写鬼,有时是刻意为之,借此来表现出他的某种情感思想。有时写鬼,是诗人不自觉的有一种审美偏好,有时甚至是一些欢快的场景的描写,都要加一两句“鬼语”。这些诗篇是占李贺鬼诗里数量最多的。比如《春坊正字剑子歌》里本来是赞美宝剑,但是诗人却用“嗷嗷鬼母秋郊哭”自然联想到了这把宝剑的剑光会让鬼母惊叹而哭泣。《南山田中行》是写田园景色,李贺不写田园的宁静闲适,却写出了田园的衰败、荒。“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田野空旷寂静,在听得见水滴声,夜幕下,莹绿的鬼火飘忽不定,整个景象都给人一种死寂的氛围。《将进酒》写的是春日里歌舞欢娱的宴饮场景,可诗人在末尾却说“酒不到刘伶坟上土”,让诗篇的欢娱气氛增添了良辰美景易逝的隐忧。
二.矛盾的鬼妖观
李贺鬼诗里的鬼妖形象是多元的,与之对应,李贺的鬼妖观也是矛盾的。具体表现为两重矛盾:
(一)不信鬼又对鬼感情深厚
李贺以鬼诗闻名于世,对鬼妖的刻画也是形象生动,见解独到,把幽暗的冥界写得细腻动人。李贺虽然善于写鬼,但是他是不信鬼的,在他的一些诗句中就可以窥见他不信鬼的态度。比如《神弦》一诗中有“终南日色低平湾,神兮长在有无间。神嗔神喜师更颜,送神万骑还青山”来揭露女巫祭祀的装神弄鬼,从李贺对巫祭之事的冷静态度来看,李贺应该是不信鬼的。但是李贺又对鬼妖倾注了强烈的情感,他喜写鬼,爱用鬼语,似用一双“鬼眼”来看待世事。难怪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感叹道:“长吉鬼仙之词耳。”[2]
(二)既畏鬼又不惧鬼
李贺惧鬼,《公无出门》里面对凶恶之鬼的描述中可以清楚的看见李贺对于鬼妖的畏惧。然而同时,他又表现出不惧鬼的态度。“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漆具迎旧人,幽圹萤扰扰”(《感讽五首》其三),“白狐向月号山风”(《晚溪》),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能够如此直面阴森的景观,做出如此细致的刻画的人,应该是不惧鬼的。胡晓明曾说:“能欣赏寒荒幽寂的人,先具有一种特殊的素质:这个诗人必定有顽强的生命活力,必定有一种兀傲不驯的人格力量。”[3]由此可见,李贺是不惧鬼的。畏鬼和惧鬼构成李贺鬼妖观的又一矛盾。
李贺的鬼诗里有如此多元的鬼妖形象和如此矛盾的鬼妖观,这种现象的成因是值得探究的。
三.李贺鬼诗的形象之源
李贺喜爱写鬼,爱用鬼语,那么他的认知里首先要有鬼妖的概念和形象,这是他“用鬼”的基础。这种鬼妖的形象来源于多个方面。
从社会历史背景来说,李贺生活于安史之乱后的中唐社会,战乱、民生凋敝等现实的痛苦,使人们更多把希望寄托于虚幻的鬼神世界,于是中唐社会信鬼崇佛的风气非常兴盛。时局的动荡也影响了中唐文风的变异。唐诗经过了盛唐时的极度繁荣,从浪漫、大气的盛世气度般的审美转向了对于险怪事物的崇尚和欣赏,这些都为李贺的鬼诗创作营造了有利的氛围。
从李贺的出生背景来说,李贺出生于河南宜阳县的昌谷,地处交通要冲,是军事必争之地,战乱频繁,死伤无数。于是该地常常白骨露野,荒坟众多,夜里常能听到鬼哭,见到鬼火。这也是为什么李贺对旷野荒坟的描写能够把那种阴森恐怖的气氛渲染到极致的原因。此外,昌谷是一个佛道气氛非常浓厚的地方。昌谷西南面的女几山,充满了神话色彩,山上还有兰香神女庙,李贺的诗作《兰香神女庙》对此有过细致的描绘。这些幼年的经历,为李贺的鬼诗写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素材。“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4]便是李贺搜集素材的生动写照。
社会和出生背景是一个人无法选择和更改的,李贺在先天就大量接触到了鬼妖的概念和意识,而在后天,李贺更是和这种概念和意识密切接触。在李贺的诗歌创作道路上,曾有意识地去学习楚辞,从楚辞中汲取灵感。“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赠陈商》),“咽咽学楚吟”(《伤心行》),“斫取青光学楚辞”(《昌谷北园新笋》其一),从这些诗句都可以体会到李贺诗歌创作上对楚辞的借鉴和喜爱。而楚辞具有浓厚的巫风和鬼神色彩,“山魅食时人森寒”(《神弦》),“筠竹千年老不死,常伴神娥盖湘水”(《湘妃》)里的“山魅”、“湘妃”等鬼妖意象,都有明显的楚辞痕迹。
在李贺短暂的生命经历中,曾当过一段时间的奉礼郎,奉礼郎的主要负责皇家的祭祀工作。这个职业特点,也使得李贺常常和鬼神观念打交道,李贺虽然不信鬼,但是不可否认奉礼郎这个职业对于他鬼妖概念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先天和后天,社会和个人经历都给李贺写鬼提供了大量生动的经验和素材,由此李贺写鬼,用鬼语,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四.多元的鬼妖形象形成之因
上面已经提到,李贺的鬼诗里的鬼妖形象是多元的,诗人对待这些鬼妖的情感态度也不相同,这种不同的情感态度与诗人的个人人生经历密不可分。
从李贺的传记和他的诗歌里,李贺都给人一种体弱多病的印象,“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昌谷读书示巴童》)“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咏怀二首》其二),“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崇义里滞雨》),这是李贺自己描述病痛时的情景。“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5]李商隐在为李贺写传记时也叙述了病痛对于李贺外貌的摧残,也形象被描绘出李贺瘦弱多病的体质特征。李贺只活到27岁便夭亡了,这种多病,终将早逝的体质,带给了李贺很多忧虑和痛苦,所以李贺在面对同样的早逝的对象时,难免会有一种“同命相连”之感,从而引起共鸣,同情对方。这就是为什么李贺会把苏小小、李夫人、湘妃这些早逝的女子魂魄描绘得美丽多情,带着淡淡的哀怨气息。
身体上李贺受着病痛的折磨,在仕途上,李贺也走的颇为坎坷,郁郁不得志。李贺很小就表现出惊人的才华,本想通过应试之路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怎料李贺父亲的名字“晋肃”与“进士”犯了“嫌名”,尽管韩愈写了《讳辩》为李贺极力辩护,但是李贺的科举之路还是被阻断。尽管李贺后来担任奉礼郎一职,但只不过是小官闲官而已,自己的抱负根本无法实现,《秋来》里的书生魂魄满腹幽怨,《王墓下作》里王死后被人遗忘的凄凉,不正是李贺借他人之事,来倾吐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吗?
病痛的'折磨,生命的短暂,抱负的落空,使李贺急切地想抓住时间,建立一番功业。“飞关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苦昼短》里对光阴急速地流逝,人的迅速衰老,李贺显得十分焦虑。这种感觉,在李贺看见那些古代英雄、历史遗迹发生沧桑巨变时,体会得更加深刻,时光流逝,历史的苍凉感油然而生。《长平箭头歌》《铜驼悲》正是包含着这样的体验。
上面所说的鬼妖,或多或少令人同情,而《公无出门》里极端凶残、恐怖的恶鬼,是令李贺十分厌恶、恐惧、愤怒的。身处战乱的中唐社会,社会的黑暗让很多人都吃尽苦头,李贺应该也不例外。黑暗的社会就像那吃人的恶鬼,吞噬着李贺的希望、抱负、幸福。同时病魔也如同恶鬼,吞噬着李贺的健康、寿命。对此李贺当然是极端地厌恶、恐惧和愤怒,于是那些凶残、恐怖的恶鬼形象就被李贺塑造了出来。
此外李贺长期写鬼,可见他已经熟谙了这种写作程式,偏爱与这样一种“鬼气”的审美易趣。所以在一些本来主旨与鬼妖、悲伤无关的诗歌中,也常见李贺的鬼语,由此李贺的诗歌也形成了诡谲的独特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可谓是李诗的标志了。
五.矛盾的鬼妖观形成之因
李贺的诗歌中流露出李贺不信鬼的态度,从另一角度来看,李贺担任过奉礼郎,管理祭祀,对于鬼神的了解一定更深于他人,对过于熟悉的事物,人们反而没有了神秘感,从而产生怀疑,这也说明李贺不信鬼。但是鬼妖又是李贺抒发自己情怀的最佳意象。朱光潜曾说:“痛苦在悲剧中被感觉到并得到表现,与此同时,他那郁积的能量就得到宣泄而缓和,这种郁积能量的缓和不仅意味着消除高强度的紧张,而且也是唤起一种生命力感,于是这就引起快感。”[6]在鬼魅的世界里,李贺多病、仕途不顺、对动荡社会不满的压抑、痛苦情绪可以通过鬼神等意象尽情地释放出来,获得一种解脱和自由,从而得到一种快感。这种快感是舒缓李贺抑郁精神的良好渠道。所以李贺爱写鬼,用鬼语,对鬼妖抱有深厚的感情。以至于“每当看到阴冷可怕事物的时候,就兴致勃勃、才情爆发”。
至于李贺惧怕鬼,也是可以理解的。李贺对鬼妖的矛盾心态,从实质上讲,是对生死的不断思考和追问。李贺畏鬼,是因为鬼即意味着死亡,死亡是李贺所畏惧的,纵观李贺27岁的人生,他的大部分时光都与病痛相伴,所以诗人对于消磨他生命的病痛来说,他是非常渴望生存下来的。同时,在李贺病弱的外表下,仍旧有一颗实现理想抱负的进取之心。“少年心事当云,谁念幽寒坐呜呃”(《致酒行》),“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十三首》其五),自己的理想抱负没有实现,功业还未建立,怎么能如此罢休,奔赴死亡?于是李贺是畏鬼的,是恋生的。然而如果面对死亡,他也是不惧的,“社会和个人的原因,使李贺对城市生活感到空虚和幻灭……他不指望生命能够长存……所以,当死亡的预感来临的时候,诗人没有像大多数人那样消极地加以回避”,而是以他的感受力“对死亡世界进行了一番游历,企图在死亡世界里获得在尘世中所不能得到的生命的慰藉与快乐。”[8]能够以理性的思维直视死亡,在死亡的世界里去探索,可见李贺是不惧死亡的,是不惧鬼的。能在生与死之间不断探索,思考,这也让李贺的鬼诗上升到了一种思考人类普遍问题的高度,从而有了哲学意义。李世熊很好地评价了李贺的这种态度:“生而死矣……生死非贺所欣戚。”[9]李贺的鬼诗能超出一己之悲,进行生死间的思考,也成为诗歌打动人心的一股强大力量。
李贺写鬼、用鬼语,他的鬼诗不是在故意堆砌险怪字句,也不是仅仅停留在感官刺激这个前线层面。它包含了诗人自身苦痛经历所发出忧戚之情,还在生死这个哲学层面做了一次探寻和思考。这些鬼诗蕴含的丰富意蕴,足以让它们在中国古代诗坛占有一席之地,李贺被称为“鬼仙”无过矣!
★ 李贺全文注释
★ 李长庆事迹发言稿
【“诗鬼”李贺与他奇诡的诗(集锦6篇)】相关文章:
诗人李贺的生平及作品介绍2023-01-03
李贺简介生平2022-07-25
诗人李贺为什么被称为“鬼才”2023-12-28
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探究2023-11-10
李贺《将进酒》的相关介绍2022-10-09
李贺写的《将进酒》2023-02-17
李贺《将进酒》的赏析2022-09-25
诗歌:生命的企盼2023-11-17
李巍作品经典语录2022-08-15
介绍我的作品作文2023-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