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水中蒲》韩愈唐诗鉴赏(精选7篇)由网友“Katboi”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青青水中蒲》韩愈唐诗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青青水中蒲》韩愈唐诗鉴赏
《青青水中蒲三首》韩愈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青青水中蒲》是唐代诗人韩愈所作的五言古诗,是寄给他的妻子卢氏的。这组诗全以”青青水中蒲“起兴,色调明快,回环往复,淳朴的如同民歌一般。它的意思是一层更深一层的,第一首是远行,第二首是不舍,第三首便是相思凄苦了。[1] 在写作手法上,这种“代内人答”的体裁,风格更是别致。
【原文】
青青①水中蒲②
其一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
君今上陇③去,我在与谁居?
其二
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
寄语浮萍④草,相随⑤我不如。
其三
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
妇人不下堂,行子⑥在万里。
【注释】
①青青:形容颜色很青。
②蒲:即香蒲,一种很美的水生植物。
③陇:陇州。
④浮萍:浮生在水面上的一种草本植物。
⑤相随:伴随,跟随。
⑥行子:出行的人。
【白话译文】
其一
绿得透明的香蒲长在水中,一双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如今你要远行到陇州去了,我和谁在一起呢?
其二
绿得透明的香蒲长在水中,就像我总是居住在固定地方。真羡慕浮萍可以自由飘荡,跟随水波而去,但我却不可以。
其三
绿得透明的香蒲长在水中,叶子短小没有浮出水面。我还没有进入议事的大堂,你已经离开千里万里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贞元九年(793),是韩愈年轻时的作品,为寄其妻卢氏而作。
【赏析】
第一首描绘送别情景。诗人以青青的水中蒲草起兴。衬托离思的氛围。又以蒲草下有一双鱼儿作比兴。以反衬思妇的孤独。鱼儿成双作对。在水中香蒲下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而诗中女主人公却要与夫君分离。她触景生情。不禁依依不舍。深情地说:我要去陇州。内人不能与我在一起。语意真率、朴素。是民歌格调。短短四句诗。上下两联形成鲜明的.对照:从地域上看。“青青水中蒲”。是风光明丽。一片蓬蓬勃勃的中原河边景色;而“君今上陇去”。却是偏远荒凉的西北边境。从情调上看。“下有一双鱼”。显得非常欢愉而写意;而“我在与谁居”。又见得女主人公十分伶仃而落寞。
第二首仍言离情。诗人以不同方式作反复回环的表现。开始两句诗是比。以蒲草“长在水中居”象征女主人公长在家中居住。不能相随夫君而行。又用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水漂流的浮萍来反衬。言蒲不如浮萍之能相随。所以。思妇寄语浮萍。无限感慨。
第三首主题相同。一唱三叹。感情一首比一首深沉。“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这两句诗有兴有比。用蒲草的短叶不出水。比喻思妇不能出门相随夫君。 “妇人不下堂。行子在万里”。在空间上距离那么遥远。女主人公孤单单的形象也就显现出来。而其内心的凄苦也可想而知。诗中没有表示相思之语。而思夫之情自见。谢榛叹为“托兴高远。有风人之旨”(《四溟诗话》卷二)。
三首诗是一脉贯通。相互联系的“三部曲”。
第一首。行子刚刚出门离家。思妇只提出“我在与谁居”的问题。其离情别绪尚处在发展的起点上。第二首。行子远去。思妇为相思所苦。发出“相随我不如” 的叹息。离愁比以前浓重多了。第三首。女主人公内心的孤凄感受随着行子“在万里”而与日俱增。一层深一层。全诗就在感情高潮中戛然而止。余韵无穷。
在体裁上。《青青水中蒲三首》继承《诗经》、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推陈出新。朱彝尊谓“篇法祖毛诗。语调则汉魏歌行耳”。
诗的语言通俗流畅。风格朴素自然。富于民歌情调。看似平淡。而意味深长。前人赞之曰:“炼藻绘入平淡”。正道出这组诗的风格特色。
篇2:韩愈《青青水中蒲》唐诗鉴赏
韩愈《青青水中蒲三首》唐诗鉴赏
青青水中蒲,
下有一双鱼。
君今上陇去,
我在与谁居?
青青水中蒲,
长在水中居。
寄语浮萍草,
相随我不如。
青青水中蒲,
叶短不出水。
妇人不下堂,
行子在万里。
韩愈诗鉴赏:
这三首乐府诗是具有同一主题的组诗—— 思妇之歌。它写于韩愈的青年时代,是寄给他的妻子卢氏的。清人陈沆《诗比兴笺》说是“寄内而代为内人怀己之词”,是一种“代内人答”的体裁,风格别致。
第一首描写送别情景。诗人以青青的水中蒲草起兴,衬托离思的氛围,又以蒲草下有一双鱼儿作比兴,以反衬思妇的孤独。鱼儿成双成对,在水中香蒲下自由自在地悠游,而诗中女主人公却要与夫君分离。她触景生情,不禁恋恋不舍,深情地说:您如今要上陇州去,谁跟我在一起呢?语气真率、朴素,是民歌格调。短短四句诗,上下两联形成鲜明的对照:
从地域上看,“青青水中蒲”,是风光明丽,一片生气勃勃的中原河边景色;而“君今上陇去”,却是偏远荒凉的'西北边境。从情调上看,“下有一双鱼”,显得那样欢愉而惬意;而“我在与谁居”,女主人公又见得多么的伶仃而落寞。
第二首仍写离情,诗人以不同方式作反复回环的表现。开始两句诗是比,以蒲草“长在水中居”比拟女主人公长在家中居住,不能相随夫君而行。又用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水漂流的浮萍来反衬,言蒲不如浮萍之能伴随。所以,思妇寄语浮萍,感慨伤怀。
第三首主题相同,一唱三叹,感情愈趋深沉。
“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这两句诗有兴有比。
用蒲草的短叶不出水,比喻思妇不能出门相随夫君。
“妇人不下堂,行子在万里”,在空间上相距那么遥远,女主人公孤单单的形象也就显现出来,而其内心的凄苦也可想而知。诗中没有表示相思之语,而思夫之情自见。谢榛叹为“托兴高远,有风人之旨(《四溟诗话》卷二)。
三首诗是一脉贯通,相互联系的“三部曲”。
第一首,行子刚刚出门离家,思妇只提出“我在与谁居”的问题,其离情别绪尚处在起点阶段。第二首,行子远去,思妇为相思所苦,发出“相随我不如”的叹息。离愁比以前加重。第三首,女主人公内心的孤凄感受随着行子“在万里”而与日俱增,一层深一层,全诗就在感情高潮中戛然而止,余韵无穷。
在体裁上,《青青水中蒲》继承《诗经》、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推陈出新。朱彝尊谓“篇法祖毛诗,语调则汉魏歌行耳”。
全诗语言通俗流畅,风格朴素自然,富于民歌情调。
篇3:《青青水中蒲》韩愈
妇人不下堂,行子⑥在万里。
【注释】
①青青:形容颜色很青。
②蒲:即香蒲,一种很美的水生植物。
③陇:陇州。
④浮萍:浮生在水面上的一种草本植物。
⑤相随:伴随,跟随。
⑥行子:出行的人。
【白话译文】
其一
绿得透明的香蒲长在水中,一双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如今你要远行到陇州去了,我和谁在一起呢?
其二
绿得透明的香蒲长在水中,就像我总是居住在固定地方。真羡慕浮萍可以自由飘荡,跟随水波而去,但我却不可以。
其三
绿得透明的香蒲长在水中,叶子短小没有浮出水面。我还没有进入议事的大堂,你已经离开千里万里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贞元九年(793),是韩愈年轻时的作品,为寄其妻卢氏而作。
【赏析】
第一首描绘送别情景。诗人以青青的水中蒲草起兴。衬托离思的氛围。又以蒲草下有一双鱼儿作比兴。以反衬思妇的孤独。鱼儿成双作对。在水中香蒲下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而诗中女主人公却要与夫君分离。她触景生情。不禁依依不舍。深情地说:我要去陇州。内人不能与我在一起。语意真率、朴素。是民歌格调。短短四句诗。上下两联形成鲜明的对照:从地域上看。“青青水中蒲”。是风光明丽。一片蓬蓬勃勃的中原河边景色;而“君今上陇去”。却是偏远荒凉的西北边境。从情调上看。“下有一双鱼”。显得非常欢愉而写意;而“我在与谁居”。又见得女主人公十分伶仃而落寞。
第二首仍言离情。诗人以不同方式作反复回环的表现。开始两句诗是比。以蒲草“长在水中居”象征女主人公长在家中居住。不能相随夫君而行。又用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水漂流的浮萍来反衬。言蒲不如浮萍之能相随。所以。思妇寄语浮萍。无限感慨。
第三首主题相同。一唱三叹。感情一首比一首深沉。“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这两句诗有兴有比。用蒲草的短叶不出水。比喻思妇不能出门相随夫君。“妇人不下堂。行子在万里”。在空间上距离那么遥远。女主人公孤单单的形象也就显现出来。而其内心的凄苦也可想而知。诗中没有表示相思之语。而思夫之情自见。谢榛叹为“托兴高远。有风人之旨”(《四溟诗话》卷二)。
三首诗是一脉贯通。相互联系的“三部曲”。
第一首。行子刚刚出门离家。思妇只提出“我在与谁居”的问题。其离情别绪尚处在发展的起点上。第二首。行子远去。思妇为相思所苦。发出“相随我不如”的叹息。离愁比以前浓重多了。第三首。女主人公内心的孤凄感受随着行子“在万里”而与日俱增。一层深一层。全诗就在感情高潮中戛然而止。余韵无穷。
在体裁上。《青青水中蒲三首》继承《诗经》、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推陈出新。朱彝尊谓“篇法祖毛诗。语调则汉魏歌行耳”。
诗的语言通俗流畅。风格朴素自然。富于民歌情调。看似平淡。而意味深长。前人赞之曰:“炼藻绘入平淡”。正道出这组诗的风格特色。
拓展阅读:《李花赠张十一署》韩愈
李花赠张十一署
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
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
君知此处花何似?
白花倒烛天夜明,群鸡惊鸣官吏起。
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迷魂乱眼看不得,照耀万树繁如堆。
念昔少年著游燕,对花岂省曾辞杯。
自从流落忧感集,欲去未到先思回。
只今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谁论哉。
力携一尊独就醉,不忍虚掷委黄埃。
【赏析】
“江陵”二语,前人多所不解。如清末诗评家陈衍说:“桃花经日经雨,皆色褪不红,一望成林时,不如李花之鲜白夺目。”实未领会作者深意。“二月尾”,已点明是无月之夜。“花不见桃”,并不是没有桃花,而是在黑夜中红桃反光微弱,看不清楚;“惟见李”,李花素白,反光强烈,在黑暗的背景中特别鲜明可见。这里以桃花作陪衬,更突出了李花的素洁与繁茂。王安石《寄蔡氏女子》诗:“积李兮缟夜,崇桃兮炫昼。”也注意到颜色与光的关系,把桃花和李花在昼夜间给人不同的感觉准确地表达出来。最能领略韩愈此诗妙处的是南宋诗人杨万里。他的《读退之李花诗》云:“近红暮看失燕支,远白宵明雪色奇。花不见桃惟见李,一生不晓退之诗。”并有小序:“桃李岁岁同时并开,而退之有‘花不见桃惟见李’之句,殊不可解。因晚登碧落堂,望隔江桃李,桃皆暗而李独明,乃悟其妙。盖‘炫昼缟夜’云。”
“风揉”五句,极写李花“缟夜”的情景。诗人在低徊叹赏:城西的李花啊,和煦的春风在抚摩它,霏微的春雨去洗涤它,李花白得连雪花儿也比不上。繁密的花树林,望去像无际的波涛,在空中翻腾涌动。古来咏花之作,每逢偏于纤巧娇媚,而韩愈却以如椽之笔,写奇壮之景,形象生新,境界宏阔,颇有韩诗“思雄”、“力大”的特色。诗人接着写道:朋友,您知道这儿的李花像什么呢——那亿万朵洁白的花儿,把夜空照得通亮。群鸡误以为天明,都惊觉而啼,官吏们因此也纷纷起床了。这段描写浓墨重彩,正是韩愈善用的.“狠”笔。“群鸡惊鸣”之语,想象怪异,把李花的“缟夜”渲染到极至。韩愈是写文章的大手笔,很讲究谋篇布局,法度严密,命意曲折,一篇上下,都有线索可寻。每段每句,都要布置得法,以使文章变化多姿。“群鸡”一句,似虚似实,正是上下接榫之处,仿佛李花真的把天照亮了,而下面紧接“金乌海底初飞来”句,由虚写转为实写,由夜晚写到清晨,接得相当自然,韵脚也由仄韵转为平韵,声情一致,音节流畅。
且看诗人是怎样描写朝阳初照花林的情景的:那神话传说中的金乌——太阳,刚从海底飞来,半天空红光散射,青霞披开,使人目迷五色,无法逼视——啊,阳光正照耀着千万树李花,繁密成堆!诗人以厚重的笔触和浓烈的色调,描绘了阳光、云彩和花树交相辉映的美景。诗中这无比奇特的意象,正表现了韩诗“放恣横从,神奇变幻”的艺术特征。“念昔”句以下为第二段。由花及人,感物兴怀,今昔对比,自伤身世。诗人回忆起往日少年时期,喜欢游赏宴乐,对着美丽的春花,开怀畅饮;自从流落不遇,百忧交集,要去看花时,未到已先想着回家了。而此时从阳山贬所迁移江陵,追想起自己被放逐的经过,不禁感喟苍凉。末四句更跌深一层,写自己此刻尽情对酒赏花,是为了不忍辜负春光,让美好的花儿寂寞地零落在黄土里。这一段抒发个人的感慨,纯用散文化笔法,而依然有着浓郁的诗味。“只今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谁论哉”等句,虚字的使用尤为妥贴。如方东树所云:“其于闲字语助,看似不经意,实则无不坚确老重成炼者。”(《昭昧詹言》)此诗上半段,造意奇特,气象万千。
诗人以劲健之笔描写奇丽的景物,发掘出常人所未曾领略到的自然的美。诗中的奇思壮采,浪漫的情调,雄阔的意境和难以捉摸的纷繁的艺术形象,都表现了诗人无比丰富的精神世界。如用翻空的波涛形容李花林,写白花倒映得天亮而使群鸡惊鸣等,都是戛戛独造的未经人道之语。然而,正如李黼平《读杜韩笔记》指出的,这些诗句“可谓工为形似之言,而诗之佳处不在此”。诗人写李花,也是在写自己。上半篇极写李花的洁白与繁茂,读者也可以联想到诗人那惊世的才华。时当盛年的诗人,胸怀着匡时济世之心而处于无用之地,他只叹惋光阴的抛掷,大丈夫志业无成,故在诗中借花以寄个人的深慨。下半篇惜李花也是自惜,诗语质朴,与上边华赡的写景语恰成强烈的对比,而诗中有文,则辞气更为流畅,感情也显得更为浓挚了。蒋抱玄《评注韩昌黎诗集》云:“此诗妙在借花写人,始终却不明提,极匣剑帷灯之致。”如宝剑在匣,华灯在帏,而剑气灯光却若隐若现,给观者以无穷的想象天地,这正是此诗的高妙之处。
篇4:韩愈《青青水中蒲》
其一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
君今上陇③去,我在与谁居?
其二
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
寄语浮萍④草,相随⑤我不如。
其三
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
妇人不下堂,行子⑥在万里。
【注释】
①青青:形容颜色很青。
②蒲:即香蒲,一种很美的水生植物。
③陇:陇州。
④浮萍:浮生在水面上的一种草本植物。
⑤相随:伴随,跟随。
⑥行子:出行的人。
【白话译文】
其一
绿得透明的香蒲长在水中,一双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如今你要远行到陇州去了,我和谁在一起呢?
其二
绿得透明的香蒲长在水中,就像我总是居住在固定地方。真羡慕浮萍可以自由飘荡,跟随水波而去,但我却不可以。
其三
绿得透明的香蒲长在水中,叶子短小没有浮出水面。我还没有进入议事的大堂,你已经离开千里万里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贞元九年(793),是韩愈年轻时的作品,为寄其妻卢氏而作。
【赏析】
第一首描绘送别情景。诗人以青青的水中蒲草起兴。衬托离思的氛围。又以蒲草下有一双鱼儿作比兴。以反衬思妇的孤独。鱼儿成双作对。在水中香蒲下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而诗中女主人公却要与夫君分离。她触景生情。不禁依依不舍。深情地说:我要去陇州。内人不能与我在一起。语意真率、朴素。是民歌格调。短短四句诗。上下两联形成鲜明的'对照:从地域上看。“青青水中蒲”。是风光明丽。一片蓬蓬勃勃的中原河边景色;而“君今上陇去”。却是偏远荒凉的西北边境。从情调上看。“下有一双鱼”。显得非常欢愉而写意;而“我在与谁居”。又见得女主人公十分伶仃而落寞。
第二首仍言离情。诗人以不同方式作反复回环的表现。开始两句诗是比。以蒲草“长在水中居”象征女主人公长在家中居住。不能相随夫君而行。又用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水漂流的浮萍来反衬。言蒲不如浮萍之能相随。所以。思妇寄语浮萍。无限感慨。
第三首主题相同。一唱三叹。感情一首比一首深沉。“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这两句诗有兴有比。用蒲草的短叶不出水。比喻思妇不能出门相随夫君。“妇人不下堂。行子在万里”。在空间上距离那么遥远。女主人公孤单单的形象也就显现出来。而其内心的凄苦也可想而知。诗中没有表示相思之语。而思夫之情自见。谢榛叹为“托兴高远。有风人之旨”(《四溟诗话》卷二)。
三首诗是一脉贯通。相互联系的“三部曲”。
第一首。行子刚刚出门离家。思妇只提出“我在与谁居”的问题。其离情别绪尚处在发展的起点上。第二首。行子远去。思妇为相思所苦。发出“相随我不如”的叹息。离愁比以前浓重多了。第三首。女主人公内心的孤凄感受随着行子“在万里”而与日俱增。一层深一层。全诗就在感情高潮中戛然而止。余韵无穷。
在体裁上。《青青水中蒲三首》继承《诗经》、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推陈出新。朱彝尊谓“篇法祖毛诗。语调则汉魏歌行耳”。
诗的语言通俗流畅。风格朴素自然。富于民歌情调。看似平淡。而意味深长。前人赞之曰:“炼藻绘入平淡”。正道出这组诗的风格特色。
拓展阅读:韩愈诗词名句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进学解》
2、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韩愈 《与孟尚书书》
3、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草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韩愈 《 春雪》
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韩愈
5、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 ——韩愈
6、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韩愈 《祭十二郎文》
7、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 《师说》
8、少年乐新知,哀暮思故友。 ——韩愈
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
10、形成于思荒于嬉,业精于勤毁于随。 ——韩愈 《围炉夜话》
11、人情忌殊异,世路多权诈 ——韩愈
12、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韩愈 《幽兰操》
13、圣人无常师 ——韩愈
14、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 ——韩愈
1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
16、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 ——韩愈
1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韩愈 《原道》
18、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韩愈
19、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 影不与吾形 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韩愈 《祭十二郎文》
20、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韩愈
2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2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韩愈
23、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
24、文约而义薄,辞近旨远 ——韩愈
25、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韩愈
26、辞,达而已矣 ——韩愈
27、驾轻车,就熟路。 ——韩愈 《送石处士序》
28、学知不足,业精于勤。 ——韩愈
篇5:韩愈《青青水中蒲》赏析
韩愈《青青水中蒲三首》赏析
韩愈的《青青水中蒲三首》是韩愈年轻时的作品,为寄其妻卢氏而作。
青青①水中蒲②
其一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
君今上陇③去,我在与谁居?
其二
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
寄语浮萍④草,相随⑤我不如。
其三
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
妇人不下堂,行子⑥在万里。
【注释】
①青青:形容颜色很青。
②蒲:即香蒲,一种很美的水生植物。
③陇:陇州。
④浮萍:浮生在水面上的一种草本植物。
⑤相随:伴随,跟随。
⑥行子:出行的人。
【白话译文】
其一
绿得透明的香蒲长在水中,一双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如今你要远行到陇州去了,我和谁在一起呢?
其二
绿得透明的香蒲长在水中,就像我总是居住在固定地方。真羡慕浮萍可以自由飘荡,跟随水波而去,但我却不可以。
其三
绿得透明的香蒲长在水中,叶子短小没有浮出水面。我还没有进入议事的大堂,你已经离开千里万里了。
【赏析】
第一首描绘送别情景。诗人以青青的水中蒲草起兴。衬托离思的氛围。又以蒲草下有一双鱼儿作比兴。以反衬思妇的孤独。鱼儿成双作对。在水中香蒲下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而诗中女主人公却要与夫君分离。她触景生情。不禁依依不舍。深情地说:我要去陇州。内人不能与我在一起。语意真率、朴素。是民歌格调。短短四句诗。上下两联形成鲜明的对照:从地域上看。“青青水中蒲”。是风光明丽。一片蓬蓬勃勃的`中原河边景色;而“君今上陇去”。却是偏远荒凉的西北边境。从情调上看。“下有一双鱼”。显得非常欢愉而写意;而“我在与谁居”。又见得女主人公十分伶仃而落寞。
第二首仍言离情。诗人以不同方式作反复回环的表现。开始两句诗是比。以蒲草“长在水中居”象征女主人公长在家中居住。不能相随夫君而行。又用可以自由自在地随水漂流的浮萍来反衬。言蒲不如浮萍之能相随。所以。思妇寄语浮萍。无限感慨。
第三首主题相同。一唱三叹。感情一首比一首深沉。“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这两句诗有兴有比。用蒲草的短叶不出水。比喻思妇不能出门相随夫君。“妇人不下堂。行子在万里”。在空间上距离那么遥远。女主人公孤单单的形象也就显现出来。而其内心的凄苦也可想而知。诗中没有表示相思之语。而思夫之情自见。谢榛叹为“托兴高远。有风人之旨”(《四溟诗话》卷二)。
三首诗是一脉贯通。相互联系的“三部曲”。
第一首。行子刚刚出门离家。思妇只提出“我在与谁居”的问题。其离情别绪尚处在发展的起点上。第二首。行子远去。思妇为相思所苦。发出“相随我不如”的叹息。离愁比以前浓重多了。第三首。女主人公内心的孤凄感受随着行子“在万里”而与日俱增。一层深一层。全诗就在感情高潮中戛然而止。余韵无穷。
在体裁上。《青青水中蒲三首》继承《诗经》、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推陈出新。朱彝尊谓“篇法祖毛诗。语调则汉魏歌行耳”。
诗的语言通俗流畅。风格朴素自然。富于民歌情调。看似平淡。而意味深长。前人赞之曰:“炼藻绘入平淡”。正道出这组诗的风格特色。
拓展阅读:韩愈部分著作
山石
山石荦确行径微, 黄昏到寺编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 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 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 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 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 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 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 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 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 安得至老不更归!
雉带箭
原头火烧静兀兀, 野雉畏鹰出复没。
将军欲以巧伏人, 盘马弯弓惜不发。
地形渐窄观者多, 雉惊弓满劲箭加。
冲人决起百余尺, 红翎白镞随倾斜。
将军仰笑军吏贺, 五色离披马前堕。
八同十五日夜赠张功曹
纤云四卷天无河, 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 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 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嶷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 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 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 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万里, 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 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 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 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 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 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李花赠张十一署
江陵城西二月尾, 花不见桃惟见李。
风揉雨练雪羞比, 波涛翻空杳无涘。
君知此处花何似?
白花倒烛天夜明, 群鸡惊鸣官吏起。
金乌海底初飞来, 朱辉散射青霞开。
迷魂乱眼看不得, 照耀万树繁如堆。
念昔少年著游燕, 对花岂省曾辞杯?
自从流落恍感集, 欲去未到思先回。
只今四十已如此, 后日更老谁论哉?
力携一樽独就醉, 不忍虚掷委黄埃。
篇6:《青青水中蒲》古诗赏析
《青青水中蒲三首》作品介绍
《青青水中蒲三首》的作者是韩愈,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39卷。《青青水中蒲》是韩愈青年时代的作品,写于公元793年(贞元九年),是寄给他的妻子卢氏的。清人陈沆《诗比兴笺》说是“寄内而代为内人怀己之词”,是一种“代内人答”的体裁,风格别致。
篇7:《青青水中蒲》古诗赏析
作者:唐·韩愈
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
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
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
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
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
妇人不下堂,行子在万里。
《青青水中蒲三首》注释
①陈沆《诗比兴笺》以此诗为韩愈寄妻卢氏而代其为怀己之作,当作于贞元十年游凤翔(今属陕西省)之时。
②陇:即陇山,又称陇坂,在今陕西陇县至甘肃平凉一带,古乐府《陇头流水歌》有“西上陇坂,羊肠九回”等句。贞元十年,韩愈应吏部试失利,曾往凤翔访府尹邢君牙。
③行子:出门远行的人,犹言游子。
《青青水中蒲三首》创作背景
韩愈的祖辈虽然曾经显赫过。但到了他出生时。家道已经败落。兼之父母早丧。由其堂兄嫂先后抚养。生活十分艰辛。小时候的韩愈非常懂事。“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然而不知是什么原因。很早就颇有名气的韩愈。科举之路却很不顺利。他先后考了3次都名落孙山。直到唐德宗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应试。才“擢进士第”(与福建泉州的欧阳詹为同一科)。
★ 唐诗宋词论文范文
★ 唐诗哀江头杜甫
【《青青水中蒲》韩愈唐诗鉴赏(精选7篇)】相关文章:
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的教学设计2024-03-30
《经火山》岑参2023-04-23
古诗词鉴赏常用词语内容参考2022-10-30
古诗词名句鉴赏2023-11-06
《城南》古诗词鉴赏2023-05-17
王维的古诗早春行2022-11-18
山居秋暝古诗2023-10-26
王维的诗2022-11-29
琴台古诗词鉴赏2022-08-23
登鹳雀楼古诗拼音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