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小学生古诗鉴赏((共12篇))由网友“ITZY柳智敏”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竹石》小学生古诗鉴赏,希望大家喜欢!
篇1:《竹石》小学生古诗鉴赏
《竹石》小学生古诗鉴赏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 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
4. 尔:那。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作者简介]
郑燮(音谢)(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县)人,清代著名书画家。
[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 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 动摇的品格。
篇2:竹石古诗鉴赏
①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郑板桥也是清代有名的画家,竹石是他所为画的题词。
②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③立根:扎根,生根。
④原:本来,原本,原来。
⑤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⑥磨:折磨,挫折,磨炼。
⑦击:打击。
⑧坚劲:坚强有力。
⑨任:任凭,无论,不管。
⑩尔:你。
篇3:竹石古诗鉴赏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篇4:竹石古诗鉴赏
竹石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这几句,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篇5:《竹石》古诗鉴赏
《竹石》古诗鉴赏
《竹石》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竹石》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坚劲 一作:韧)
【鉴赏】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才长就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而且从来不畏惧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的击打。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在他笔下的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青翠欲滴,兵权用水墨,更显得高标挺立,特立独行。所以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在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篇6:郑板桥竹石古诗
郑板桥竹石古诗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字词解释: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破裂的岩石。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定强劲。
任:任凭。
尔:你。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韧挺拔,无论你刮的是东西南北什么风。
赏析: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子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黑暗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作者资料阅读:
郑燮【音xiè】,又名郑板桥(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清代著名诗人、画家。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父亲郑立庵是县私塾教师,教授几百名学生。郑燮自幼随父亲读书,爱读历史书和诗文词集,博学强记,所读的书都能背诵。少年时在真州毛家湾读书。康熙秀才、雍正壬子年(1732年)到南京乡试中举人。乾隆元年丙辰1736年赴北京礼部试,中进士。乾隆七年1742年出任山东范县令。乾隆十一年1746年调任潍县县令。后来因为为民众请赈得罪权贵,于是辞官不做,寄居扬州,靠卖画维持生计。他画竹子十分有名,是“扬州八怪”之一。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篇7:「 古诗《竹石》教案
「转载 古诗《竹石》教案
古诗《竹石》教案 教学目的: 1、认识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竹石图》,配以古琴乐) 导人:听过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吧,说的就是清代著名大画家郑板桥的故事。他可喜欢竹子了,大家看到的这幅{竹石图}就是他62岁时的作品。 2、感知图画。说说画中的竹子给你的感觉。 3、感知古诗。郑板桥还会作诗呢,这画中的诗就是他自己写的,老师读给你们听听吧。教师范读古诗。(配以课件《竹石图》及古琴乐),今天老师和大家一块儿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2、自由读诗,自学不认识的'字。(教师进行巡视,提醒学生把宇音读准)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教师引导学生互评。 4、教师检查生字、生词的读音。(如,咬定、破岩、千磨万击、坚劲,具体的哪些是学生不认识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5、分组齐读古诗,读流利。 三、读诗悟情 1、欣赏图画,练习读古诗,整体感悟诗中怎样写画中竹的。 2、逐句练读。 ①赏画。竹子长在什么地方? 学生自由读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②教师描述诗句的意境:竹子紧紧扎根在岩缝中,好像把青山咬住了一样.一点也不放松。 ③学生自由读前两句诗,指导学生评读。标准:音准、有感情、韵律美。 ④赏画想象:风吹来了,雨打来了,竹子害怕吗? 学生自由读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⑤引导学生想象: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 教师总结:风吹、雨淋、霜冻、雪落,这就是千磨万击! ⑥指名读全诗,学生评读。 3、再次整体感悟古诗。 ①指名学生诵读全诗。 ②对照图画,再读古诗,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③引导:你喜欢诗中的竹子吗?为什么? ④有感情地齐读古诗。 4、练习并背诵古诗。 ①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交流好的背诗方法。 ②全班一起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竹石》这首古诗,感受了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会遇到困难,大家要学习竹子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勇于克服困难,争取更大进步,其实自然界中有好多植物都具有优秀的品质,如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菊花、梅花――不畏严寒,傲雪凌霜……诗人们时常写诗来赞美它们。课后大家找找这方面的诗词读读,下次课我们交流学习心得。篇8:《竹石》古诗赏析
《竹石》古诗赏析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2、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3、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4、立根:扎根,生根。
5、原:本来,原本。
6、破岩:破裂的岩石。
7、磨:折磨,挫折。
8、击:打击。
9、坚劲:坚韧、刚劲。
10、任:任凭。
11、尔:你。
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翻译: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子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篇9:竹石郑板桥古诗
竹石郑板桥古诗
竹石
作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词注释
咬定:咬紧
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
诗句译文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作品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劲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
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这几句,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作者郑板桥的题画诗如同其画一样有着很强的立体感,可作画来欣赏。这首诗正是这样,无论是竹还是石在诗人笔下都形象鲜明,若在眼前。那没有实体的风也被描绘得如同拂面而过一样。但诗人追求的并不仅在外在的形似,而是在每一根瘦硬的岩竹中灌注了自己的理想,融进了自己的人格,从而使这竹石透露出一种畜外的深意和内在的神韵。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篇10:竹石经典古诗赏析
竹石经典古诗赏析
竹石(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
4.尔:那。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篇11:古诗竹石介绍
古诗竹石介绍
《竹石》
年代: 清 作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竹石》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
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竹石》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篇12:《竹石》片断诗歌鉴赏
《竹石》片断诗歌鉴赏
一、案例
《竹石》是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练习中的一首古诗,练习要求读读背背。学生对这首诗兴趣很浓,读得有滋有味。
师: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生:知道,诗的后面写着呢,他叫郑燮(yán)。
师:(板书:燮)这个字他读对了吗?
生:这个字我们没学过。
师:对,这个字你们是没学过:但你们有办法把它读准确。
生:可以。
生:用部首查字法。
师:这是个好办法。我们祖国的文字多得难以计数,如果光靠老师教,你们一辈于都学不完。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可以。
学生纷纷拿出字典,查到这个燮字读xiè。他们大声读着郑燮,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不一会儿,学生都已流利地背出了这首诗。《竹石》这首诗人人会背了,可同学们并不尽兴。关于郑燮这个人,他们仍有许多疑问。
生:他是个怎样的人?
师:读了这首诗,你们能猜出郑燮是个怎样的人吗?
生:他是个诗人。
生:从诗中我发现郑燮很喜欢竹子。
生:他一定是个像竹子一样不怕风吹雨打的人。
师:诗人常常以物言志。你能从诗中的竹联想到诗人本身,胜人一筹。
师:郑燮就是郑板桥,他的诗写得好,画比诗更好。猜猜看,郑燮最擅长、最喜欢画的是什么?
生:竹,肯定是竹。
师:你们真聪明,一猜就着。
生:有一部电视剧中有他的故事,可我忘了。我想知道更多有关他的故事。
师:老师也想知道关于郑燮更多的故事,用什么办法去搜集郑燮的资料呢?
生:去看有关他的书。
生:可以上网搜索。
生:我爷爷知道许多古代人的故事,我可以问问爷爷。
师:原来办法这么多,老师也去搜集一下。下星期三我们一起来交流,好吗?
一星期后的课堂上,他们畅所欲言,讲了胸有成竹的典故,讲了难得糊涂,讲了郑板桥不畏权贵的故事,朗诵了郑燮的诗,带来了郑燮的画(当然这是印刷品)。我被孩子表现出来的高涨的学习热情所感动,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学习能力。
二、解读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我们所学的永远只是沧海一粟。由此看来,如何让学生有兴趣、有信心、有能力独自获取更多的知识,是每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分析以上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对学习的信心越来越强。这是因为教师打破课时、教材的束缚,扩大学习空间,整合利用有利因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一)巧用教学资源,使学生想学
新课程告诉我们:教材不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而且其作用呈相对下降的趋势。语文学习的材料,不仅仅是课本学习,也可以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可以来自于课内外其他方面学习资源的摄取。课堂中当学生对郑燮这个人感兴趣时,教师及时抓住这一问题巧妙展开,丰富了教学资源,使学生想学:虽然郑燮是个怎样的人不是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但它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它是有效的教育资源。教师必须积极对待,及时抓取。
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还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如麻雀飞进教室,学生群起而观之;如准备写字时学生因窗外的雪花而雀跃;如学习《石头书》一课时学生对矿石产生了兴趣这些事件乍一看是不利因素,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与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无关的,但是它也是教学资源。因为它是学生想了解的,只要教师好好利用,它就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强烈愿望。
(二)关注学习情绪,使学生乐学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在你的课堂上,学生是愉悦还是愁眉苦脸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教师要把个人的生活经验、体验感受以及对学生的.爱融人课堂,不断鼓励学生,使学生永远处于乐学的积极状态中。
教师要做学生乐于学习的培植者。像案例中让学生读读诗,说郑燮是个怎样的人,再根据诗说说郑燮爱画什么。教师一步步、小心翼翼地培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地激励他们,使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教师做学生乐于学习的培植者,就必须尊重学生,时时激励学生,让学生永保轻松愉悦的学习情绪。有位美术教师的做法很令人称道。当他发现一位学生画的是方苹果时,问:苹果都是圆的,你为什么画成方形的?学生说:我在家看见爸爸把苹果放在桌子上.一不小心,苹果就滚到地上烂了。我想,如果苹果是方形的就不会掉下来了。教师听了,鼓励说:你真会动脑筋,祝你早日培育出方形苹果来。
试想,如果该老师认为学生的想法荒唐,或木讷地对待,不加询问,该学生还会乐于学习美术吗?
另外,教师要放下架子,做学习的参与者。如老师也想知道更多的,用什么办法去搜索郑燮的资料呢?老师也去搜集一下,下星期三我们来交流。简单的几句话,体现了教学的民主与平等。在这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是愉悦的、积极的。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
(三)点拨学习方法,让学生会学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没有办法把知识全部教给学生,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搜集,学会运用。当然教学中教师也不是纯粹地把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利用暗示、点拨,让学生学会寻找并且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当学生读不准燮这个字时,教师没有简单地告诉,而是引导他们用学过的知识部首查字法来解决。以上案例中,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会学。如读了诗你们能猜出郑燮是个怎样的人吗?诗人常常以物言志。用什么办法去搜索郑燮的资料呢?
学会,重在掌握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究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到社会上已远远不够用。只有让学生会学,才能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
如果把孩子的学习阶段比作一条长长的跑道的话,那么每堂课都是一道起跑线,它提醒、激励学生永远向前,迈出踏实的每一步。而教师,就像是他们的教练员,教给他们方法,培养他们的意志,鼓励他们不要停下脚步,但是永远无法伴着他们跑完全程。
★ 关于竹的古诗
★ 描写竹的古诗词
★ 咏物诗鉴赏教案
【《竹石》小学生古诗鉴赏(共12篇)】相关文章:
《墨梅》名师教学设计2023-05-06
《竹石》阅读答案2024-03-20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技巧2022-07-24
阅读课教学计划2023-11-30
墨梅 古诗2023-08-20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游子吟2022-08-25
题西林壁古诗的原文2023-12-22
冲刺高考语文——巧用诗歌鉴赏2023-03-08
读书励志的古诗词2023-10-18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技巧202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