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鉴赏:赞林黛玉(锦集8篇)由网友“南有楠枫”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红楼梦诗词鉴赏:赞林黛玉,希望大家喜欢!
篇1:红楼梦诗词鉴赏:赞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说明]
这段赞文也见于宝、黛初次会面时。
[注释]
1.罥烟眉——形容眉色好看,像一缕轻烟。罥(音绢),挂。诸本或作“笼”,或作“罩”,或作“冒”,或经涂改,或易全句。今从清怡亲王府原抄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后简称“己卯本”)。
2.“态生”二句——意思是面涡含愁,生出一番妩媚;体弱多病,因而增添娇妍。靥,脸颊上的微涡。袭,继,由……而生。这种用字和句子结构形式是骈体文赋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3.比干——商代贵族,纣王的诸父,官为少师,因强谏触怒纣王而被处死。《史记.殷本纪》:“(比干)乃强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旧时赞人颖悟有“玲珑通七窍”的话。这句说黛玉的心还不止七窍,是极言其聪明。
4.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的美女。越王句践为复国雪耻,将她训练三年后献给好色的吴王夫差,以乱其政。相传西施心痛时“捧心而颦(皱眉)”,样子很好看。见《庄子.天运》。黛玉因“眉尖若蹙”又叫“颦儿”,也暗取其意。这句说多病的黛玉美如西施,还胜过她。
[鉴赏]
林黛玉多愁善感,脆弱多病。这既与她身世孤单,精神上受环境的抑压有关,也反映了她贵族小姐本身的脆弱性。赞文中以她弱不禁风的娇态为美,说明了美感是有阶级性的。贾府上的焦大固然不会爱林妹妹,新时代的青年阅读《红楼梦》,虽然可以理解和同情处在当时具体历史环境下的林黛玉,喜欢她的纯真聪明,却未必欣赏这种封建贵族阶级的病态美。
[知识拓展]
篇2:红楼梦诗词鉴赏:赞林黛玉
西江月·嘲贾宝玉二首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说明]
林黛玉初见贾宝玉,作者对宝玉的外貌作了一番描绘,接着说:“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的极确。”就是这二首。
[注释]
1.皮囊——外表,长相。佛家称人的躯壳为臭皮囊。
2.草莽——杂草,无用之物。这句意思是:肚子里没有儒家那套仕途经济学问。
3.潦倒——困顿。
4.世务——一般社会的一套人情世故。程高本作“庶”,则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务。今从甲戍、庚辰诸本。
5.文章——这里特指那些“诗云子曰”儒家书籍和八股之类的时尚之学。
6.偏僻、乖张——偏僻,行为不端正而偏激;乖张,性情古怪。这里说宝玉言行违背社会伦理,不合中庸之道。
7.乐业——对家业感到满意。
8.不肖——不像(肖)自己祖先的子孙,即所谓逆子。
9.寄言——告诉。
10.纨袴、膏粱——指代富贵人家子弟。纨袴,细绢裤。膏粱,见《好歌注》注。
11.莫效——不要效法。
[鉴赏]
这两首词里说贾宝玉是“草莽”、“愚顽”、“偏僻”、“乖张”、“无能”、“不肖”等等,看来似嘲,其实是赞,因为这些都是借封建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作者用反面文章把贾宝玉作为一个封建叛逆者的思想、性格概括地揭示了出来。
在曹雪芹的时代,经宋代朱熹集注过的儒家政治教科书《四书》,已被封建统治者奉为经典,具有莫大的权威性。贾宝玉上学时,贾政就吩咐过“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然而贾宝玉对这些“最要紧的东西”偏偏“怕读”,以至“大半夹生”,“断不能背”。这当然要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草莽”、“愚顽”、“无能”、“不肖”了。但贾宝玉对《西厢记》、《牡丹亭》之类理学先生所最反对读的书却(/wenxue/)爱如珍宝;他给大观圆题额,为芙蓉女儿写诔文,也显得很有才情。在警幻仙姑的眼中,他是“天分高明,性情颖慧”。可见,思想基础不同,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也不一样。
贾宝玉厌恶封建知识分子的仕宦道路,尖刻地讽刺那些热衷功名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国贼禄鬼之流”;他一反“男尊女卑”的封建道德观念,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他嘲笑道学所鼓吹的“文死谏、武死战”的所谓“大丈夫名节”是“胡闹”,是“沽名钓誉”。贾宝玉这些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偏僻”、“乖张”、“大逆不道”的言行,正是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的大胆挑战与批判。而“那管世人诽谤”,则更是对他那种傲岸倔强的叛逆性格的颂扬。
贾宝玉的叛逆思想在当时是进步的。但他毕竟是一个生长在封建贵族家庭里的“富贵闲人”。他厌恶封建统治阶级的人情世故,不追求功名利禄,却过惯了锦衣玉食的剥削阶级生活。所以,一旦富贵云散,家道败落,也就必然“贫穷难耐凄凉”了。
细究词意,宝玉后来不幸的遭遇,是与他始终不改其“偏僻”、“乖张”的行为有关的(当然,贾府之败还与王熙凤等人的劣迹有关)。他挨父亲板子那次,贾环告他逼淫母婢,这还不过是“手足耽耽小动唇舌”,然已足使“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旦真正遭到“世人诽谤”,后来当然要严重得多。袭人曾因宝玉“心迷”黛玉,错向她诉说了“肺腑”之言,而“吓得魄消魂散”,禁不住掉泪暗想:“如此看来,将来难免不才之事,令人可惊可畏……如何处置,方可免此丑祸!”(第三十二回)看来,在曹雪芹笔下,这个所谓“不才之事”和由此招来的“丑祸”确是没有能够避免,因此宝玉才会落到我们在《好了歌注》中已说过的那种“贫穷难耐凄凉”的境地。
宝玉惹出祸来,“累及爹娘”,这才叫做“孽根祸胎”,(第三回脂批:“四字是血泪水盈面,不得已,无可奈何而下,四字是作者痛哭。”)才可以在这首词中用“古今不肖无双”这样重的话。倘若他如续书所写,能接受老学究讲经义的开导和钗、袭(居然还有黛玉!)的劝谏,终于去读《四书》、学时艺、考科举,改“邪”归“正”,这还能说他是“愚顽”、“偏僻”、“乖张”吗?他在“却尘缘”之前,自己既能高中乡魁,荣受朝封,光耀祖上,又生了个“贵子”继承祖业,“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怎么还能说他是“天下无能第一”呢?该说他“于国于家有望”才是!从封建观点看,如此终于没有“辜负”“天恩祖德”、“师友规训”的回头浪子,岂不正可作为“纨绔与膏梁”效法的榜样吗?可见,续书所写违背了曹雪芹写贾宝玉的原意,不但使我们在理解曹雪芹这两首词时产生矛盾,而且也歪曲了《红楼梦》原来的主题思想。
篇3:红楼梦诗词鉴赏:赞林黛玉
娇杏赞
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说明]
贾雨村考中进士,新任知府,路见当年甄家丫鬟娇杏,讨来作了二房。娇杏一年后生了儿子;再半年,雨村嫡妻病故,她就被扶作正室夫人。作者用这两句话来赞她“命运两济”。
[注释]
1.一着——原指下一步棋,如俗语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里是借以说人的一种行动。娇杏偶然因好奇,回头看了贾雨村两眼,这从封建礼教不准女子私顾外人的眼光看是越轨的行动,所以说“错”。然而,现在反因为这“一着错”而使她成为“人上人”了。“一着错”,程高本作“一回顾”,乃后人所篡改,二字之差,把原来对封建礼教的虚伪性的讽刺,改成了对这种丫头当上官太太的`命运的称羡。
[鉴赏]
娇杏者,侥幸也。脂砚斋批语中所指出的许多人名、地名的谐音义是可的,它确是隐寓着作者写某人、某事的意图,非后来一些“红学家”的牵强附会可比。甄士隐与贾雨村的荣枯先后互相易位,英莲(后来的香菱)与娇杏的命运也形成鲜明对照:一个原是主,沦为婢;一个原是婢,升为主。更有意思的是:倒霉的与交运的都并不体现什么“福善祸淫”的“天理”,不然为什么能济人之困的善人反得到如此悲惨下场呢?再说,礼教教人“非礼勿视”,礼所规定不该看的,看了就算错。娇杏错了还不打紧,又使被看的人错以为她是“心中有意于他”。她只不过是想:此人定是“什么贾雨村了”,过后“也就丢过不在心上”,可是雨村却错把她当作是什么“巨眼英豪,风尘中之知己”,这岂非错上加错?然而,她偏偏因错而得荣耀富贵,这还不侥幸吗?对于这种现象,作者不能解释,只好归之于命运。但他并不是冷漠的、超脱的,对于这个命运不公的颠倒世界,他有强烈的愤激情绪,这就使他心中不时地涌出尖刻的讽刺语言,并且形之于笔下。这一点,我们从这两句巧妙的俗语集句中是不难体会到的。
篇4:红楼梦诗词《赞林黛玉》
红楼梦诗词《赞林黛玉》
作品名称:赞林黛玉
创作年代:清代
作者:曹雪芹
作品体裁:骈文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篇5:《红楼梦》林黛玉诗词鉴赏
《红楼梦》林黛玉诗词鉴赏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续。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挑泪烛。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注释】
1、耿耿——含义为微明的样子。另一义是形容心中不宁。这里字面上是前一义,要表达的意思上兼有后一义。
2、助凄凉——含义为庚辰本另笔涂去“凄”字,添改作“秋”,当是为复叠“秋”字而改,有损文义,不从。
3、秋梦绿——含义为秋夜梦中所见草木葱笼的春夏景象。程高本作“秋梦续”,“续”与“惊破”相反,又与下句“不忍眠”矛盾。
4、秋情——含义为指秋天景象所引起的感伤情怀。
5、“自向”句——含义为暗用唐代李商隐《嫦娥》诗中“云母屏风烛影深”句意,写寂寞。泪烛,熔化的蜡脂如泪,故名。也是以物写人。“移”,程高本作“挑”,灯草才用“挑”,烛芯只用“剪”。
6、摇摇——含义为指烛焰晃动。爇,点燃。檠,灯架,蜡烛台。
7、“谁家”二句——含义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小说中所谓拟其格,这类句法最明显。
8、罗衾——含义为丝绸面子的被褥。不奈——含义为不耐,不能抵挡。
9、残漏——含义为夜里将尽的更漏声。
10、连宵——含义为整夜。脉脉——含义为通“霢霢”,细雨连绵。飕飕——含义为状声词,形容风声。
11、寒烟——含义为秋天的细雨或雾气。
12、滴沥——含义为水珠下滴。
【译文】
秋天花草凋零,微明的灯光使秋夜显得更加漫长。
已经觉得窗外是无尽的秋色,哪能忍受秋日的风雨使秋天更加凄凉。
秋天的风雨来的何其迅速,惊破了梦中的绿色。
怀着秋日的感伤无法入眠,向着屏风移动流泪的蜡烛。
晃动的烛焰点燃了短柄的灯台,牵动了愁怨和离别的情绪。
谁家的庭院没有秋风侵入,那里秋日的窗外没有雨声?
丝绸的被子无法抵挡秋风的力量,秋夜将尽的更漏声催来更急的雨声。
整夜连绵的秋雨,就像陪伴着即将离别的人哭泣。
庭院在秋日雨雾笼罩下更加萧条,窗前稀疏的竹叶上时有水珠滴落。
不知风雨何时才能停止,泪已经打湿了窗纱。
【鉴赏】
林黛玉病卧潇湘馆,秋夜听雨声淅沥,灯下翻看《乐府杂稿》,见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词,“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春江花月夜》系初唐诗人张若虚所作,是一首写离愁别恨的歌行。本诗在格调和句法上都有意模仿它。“代别离·秋窗风雨夕”,前者是乐府题。代,犹“拟”,仿作的意思。用“代”字的乐府题,南朝诗人鲍照的集中特多。一般情况下,乐府诗不另外再加题目,这里因为又仿初唐歌行《春江花月夜》而作,所以又拟一个字面上与唐诗完全对称的、更具体的诗题。
《秋窗风雨夕》的作意,如果不加深求,可以说与《葬花吟》一样,都不妨看作是林黛玉伤悼身世之作,所不同的是它已没有《葬花吟》中那种抑塞之气和傲世态度,而显得更加苦闷、颓伤。这可以从以下的情况得到解释:黛玉当时被病魔所缠,宝钗对她表示关心,使她感激之余深自悔恨,觉得往日种种烦恼皆由自己多心而生,以至自误到今。黛玉本来脆弱,现在,在病势加深的情况下,又加上了这样的精神负担,自然会更加消沉。但是,如果我们认为作者写此诗并非只为了一般地表现黛玉的多愁善感,必欲细究其深意,那么也就自然地会发现一些问题。首先,无论是《秋闺怨》、《别离怨》或者《代别离》这类题目,在乐府中从来都有特定的内容,即只写男女别离的`愁怨,而并不用来写背乡离亲、寄人篱下的内容。何况,此时黛玉双亲都已过世,家中又别无亲人,诗中“别离”、“离情”、“离人”等等用语更是用不上的。再从其借前人“秋屏泪烛”诗意及所拟《春江花月夜》原诗来看,也都写男女别离之思。可见,要说“黛玉不觉心有所感”感的是她以往的身世遭遇是很难说得通的。我以为这只能是写一种对未来命运的隐约预感,而这一预感倒恰恰被后半部佚稿中宝玉获罪被拘走因而与黛玉生离死别的情节所证实(参见《红楼梦曲·枉凝眉》、《葬花吟》等诗鉴赏),曹雪芹的文字正有这种草蛇灰线的特点。《红楼梦曲》中写黛玉的悲剧结局是:“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脂砚斋所读到的潇湘馆后来的景象是:“落叶萧萧,寒烟漠漠。”这些也都在这首诗中预先作了写照。小说中黛玉刚写完诗搁下笔,宝玉就进来了,下面所描写的主要细节是:黛玉先说宝玉象渔翁,接着说漏了嘴,又把自己比作“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因而羞红了脸。对此,用心极细的脂批揭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说:“妙极之文!使黛玉自己直说出夫妻来,却又云‘画的’,‘扮的’,本是闲谈,却是暗隐不吉之兆,所谓‘画中爱宠’是也。谁曰不然?”这一批语,对我们理解作者写这首诗的用意,不是也同样有启发的吗?
这首诗出自第四十五回黛玉病卧潇湘馆,听雨读书,“不觉心有所感”,写成这首《秋窗风雨夕》。
这首模仿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歌行体诗歌。全诗用了十五个“秋”字,着力渲染了秋天肃杀、凄苦的气氛。表现了林黛玉在风雨交加的秋夜,孤独寂寞而悲凉的心绪。读来让人肚肠寸断。诗题《代别离》是全诗的文眼所在,别离既有远离家乡的别离之情,又有青年男女的别离之思。说黛玉“不觉心有所感”,感的就是远在江南的故乡渺不可及,人生大事不知道如何结果。所以也可以说这首诗是黛玉对自己凄凉命运的预感。黛玉刚刚写完搁笔,宝玉就来探望,正是暗合“风雨故人来”之意,可以让黛玉孤苦的心得到一点点慰籍。黛玉先说宝玉像渔翁,继而又说自己像“画”上的渔婆。刚一说完,便“羞得脸通红”。脂砚斋批曰:“妙极之文!使黛玉自己直说出夫妻来,却又云‘画的’、‘扮的’闲谈,却是暗隐不吉之兆,所谓‘画中爱宠’是也。谁曰不然?”这一批语,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刻的理解林黛玉写作此诗时的复杂心情和曹雪芹如此安排的良苦用意。
篇6:红楼梦林黛玉诗词鉴赏
红楼梦林黛玉诗词鉴赏
一、红楼梦诗词《薛宝钗咏白海棠》鉴赏
薛宝钗咏白海棠
作者:曹雪芹
原文: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注释:
①珍重:珍视,看重。芳姿:美好姿态,指花容。
②手瓮:可提携盛水陶器。
③胭脂:即胭脂红色。洗出:洗掉所涂抹而想出本色。北宋人梅尧臣《蜀州海棠》诗:“醉看春雨洗胭脂。”秋阶:秋天台阶。影:指海棠花姿。冰雪:比喻刚洗过白海棠凝聚着露水像白雪一样。露砌:洒满露珠石砌台阶。魂:指海棠花品格。这两句诗大意是:刚浇上水白海棠,像洗去胭脂美女一样,在秋日台阶上映出她美丽身影;又好像在那洒满露水台阶上招来洁白晶莹冰雪做她精魂。
④玉:指白玉一般海棠。痕:就玉说,“痕”是瘢痕;以人拟,“痕”是泪痕;其实就是指花怯弱姿态或含露样子。此句意思是花儿愁多怎么没有泪痕。
⑤白帝:即西方白帝白招拒。是神化传说中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晋书·天文志》:“西方白帝,白招矩(矩亦作拒)之神也。”秋天叫素秋、清秋,因为它天高气清,明净无垢,所以说花儿报答白帝雨露化育之恩,全凭自身保持清洁,亦就海棠色白而言。凭:程乙本作“宜”,不及“凭”字能传达出矜持神气。
⑥婷婷:挺拔舒展、苗条秀丽姿态。
赏析:
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描绘出人端凝庄重性格。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矜持心理。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一种表现。
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自我写照。“露砌”和“秋阶”同指白海棠生长环境。“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
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色彩、丰韵之美。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愁多”句应是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宁静娴雅。
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指自然,全联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又一个黄昏。这实际上是宝钗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心理状态。
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内心世界。李纨评此诗第一,就是因为“这诗有身份”。
二、红楼梦诗词《螃蟹咏》鉴赏
螃蟹咏
作者:曹雪芹
原文: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注释:
(1)铁甲长戈:比喻蟹壳蟹脚。宋代陈郁为皇帝拟进蟹批答说:“内则黄中通理,外则戈甲森然。此卿出将入相,文在中而横行之象也。”见《陈随隐漫录》。
(2)色相:佛家语,指一切有形之物。借用来说蟹煮熟后颜色好看。
(3)“多肉”句:即“更怜卿八足多肉”。上一联已说螯满、膏香,故这句用“更”字说蟹脚多肉。怜,爱。卿,原本是昵称,这里指蟹。
(4)“助情”句:意即“谁劝我饮千觞以助情”。觞,酒杯。助情,助吃蟹之兴。
(5)兹:此。佳品:指蟹。酬:报答。这里是不辜负、不虚度意思。佳节:指重阳。
(6)桂拂清风:即“清风拂桂”。
赏析:
而且,这种情况也不只限于正面人物。第二回贾雨村闲谈之中所发“正”“邪”二气大议论即其例。咏蟹诗也是作者借以寄托自己思想。小说中有一段值得注意话,就是众人评论:“这方是食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思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些!”这里明白地告诉读者,咏蟹诗一是以小寓大——《红楼梦》以儿女之情“假语”,说政治问题“真事”,即是“以小寓大”;二是旨在骂世,借咏蟹诗来巧妙地骂几句世人,很像只是一时“为文造情”,更能起到打掩护作用。其实,它是一首以闲吟景物外衣伪装起来讽刺诗。
三、红楼梦诗词《菱荇鹅儿水》鉴赏
菱荇鹅儿水
作者:曹雪芹
原文: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赏析:
颔联“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句画出一幅生动画面:鹅儿在长满菱荇池中嬉戏游水,燕子从桑榆林中衔泥飞出,筑巢于屋梁之间。此联仅用名词构成句,而未用动词或形容词,这是中国古典诗歌一种特殊句法。
第二联“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这做得好不好?你说这两句里面,哪个是主语?哪个是谓语?没有。没有动词、没有用形容词,全是名词放在一起,“菱荇鹅儿水”,这个就是诗歌特殊句法。你可以想像,鹅儿在那里戏水,水上面有菱荇,这些不要讲出来。就用“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也是这样,燕子在树里穿来穿去,把桑树、榆树枝条来做自己窝,回来做自己燕窝,这些你自己去想像吧。它是这样一种句法,这是特别地工整句法。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这句诗可以和“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媲美,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并论,是林黛玉许多佳句之一。
四、红楼梦诗词《访妙玉乞红梅》鉴赏
访妙玉乞红梅
作者:曹雪芹
原文: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注释:
(1)开樽:动杯,开始喝酒。樽,酒杯。句未裁:未做。裁,裁夺,构思推敲。
(2)寻春问腊:即乞红梅。以“春”点红,以“腊”点梅。蓬莱,以比出家人妙玉所居栊翠庵。
(3)大士:指观世音菩萨。佛教宣传以为她净瓶中盛有甘露,可救灾厄。这里以观世音比妙玉。
(4)孀娥:即嫦娥,比妙玉。槛外,栏杆之外。又与妙玉自称“槛外人”巧合,所以林黛玉说:“凑巧而已。”(据《红楼梦》庚辰本)这句话,在《红楼梦》程高本中改为“小巧而已”,也是不细察原意妄改。
(5)“入世”二句:这两句是诗歌特殊修辞句法,将栊翠庵比喻为仙境,折梅回“去”称“入世”,“来”到庵里乞梅称“离尘”。梅称“冷香”,所以分“冷”、“香”于两句中。“挑红雪”、“割紫云”都喻折红梅。宋代毛滂《红梅》诗:“深将绛雪点寒枝。”唐代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踏天磨刀割紫云。”紫云,李贺诗原喻紫色石。
(6)“槎枒”句:意即“谁惜诗人瘦肩槎枒”。槎枒,亦作“楂枒”、“查牙”,形容瘦骨嶙峋样子。这里是说因冷耸肩,写诗者踏雪冒寒往来。苏轼《是日宿水陆寺》诗:“遥想后身穿贾岛,夜寒应耸作诗肩。”
(7)佛院苔:指栊翠庵青苔。这句是以诗语言说他在归途中尚念念不忘佛院之清幽。诗文中多以“苔”写幽静。
赏析:
从人物描绘上说,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都是初出场角色,应该有些渲染。但她们刚到贾府,与众姊妹联句作照理不应喧宾夺主,所以芦雪庵联句除薛宝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众人接着要她们再赋红梅诗,是作者补笔,借此机会对她们身份特点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过诗句来暗示。作者曾借王熙凤眼光介绍邢岫烟虽“家贫命苦”,“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父母一样,却是个极温厚可疼人”(《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她诗中红梅冲寒而放,与春花难辨,虽处冰雪之中而颜色不同寻常,隐约地包含着这些意思。李纹姊妺是李纨寡婶女儿,从诗中泪痕皆血、酸心成灰等语来看,也有不幸遭遇,或是表达丧父之痛。“寄言蜂蝶”莫作轻狂之态,可见其自恃节操,性格上颇有与李纨相似之处,大概是注重儒家“德教”李守中一族中共同环境教养所造成。薛宝琴是“四大家族”里闺秀,豪门千金“奢华”气息比其他人都要浓些。小说中专为她“绝色”有过一段抱红梅、映白雪渲染文字。她诗犹如是在作自画像一样。贾宝玉自称“不会联句”,又怕“韵险”,作限题、限韵诗每每“落第”。他恳求大家说:“让我自己用韵罢,别限韵。”这并非由于他才疏思钝,而是他性格不喜欢那些形式上人为羁缚。为证明这一点,就让他被“罚”再写二首不限韵诗来咏他自己实事。所以,这一次史湘云“鼓”未绝,而贾宝玉诗已成。随心而作诗就有创新,如:“割紫云”之喻借李贺诗句而不师其意,“沾佛院苔”话也未见之于前人作品。诗歌处处流露其性情。“入世”、“离尘”,令人联想到贾宝玉“来历”与归宿。不求“瓶中露”,只乞“槛外梅”,贾宝玉后来出家并非为修炼成佛,而是想逃避现实,“蹈于铁槛之外”。这些,至少在艺术效果上增强全书情节结构精细严密效果。
篇7:红楼梦林黛玉诗词
红楼梦林黛玉诗词
咏白海棠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花开易见流浪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月窟神仙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菊花诗
黛玉(潇湘妃子)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黛玉(潇湘妃子)红楼梦林黛玉诗句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刻?
林黛玉葬花辞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旬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流浪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薄暮,荷锄回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篇8:红楼梦林黛玉的诗词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黛玉(潇湘妃子)
咏菊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黛玉(潇湘妃子)
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俗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黛玉(潇湘妃子)
菊梦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 红楼梦经典诗词
★ 红楼梦诗词
【红楼梦诗词鉴赏:赞林黛玉(锦集8篇)】相关文章:
梦中诗,梦中诗石季武,梦中诗的意思,梦中诗赏析2023-08-21
常识小学作文2023-12-07
小升初考试必考文学常识选择题2024-01-03
《红楼梦》选读 教学设计示例二2023-02-11
红楼梦诗词的赏析2022-05-04
小学生必知文学常识2022-05-04
红楼梦人物评价800字2024-01-03
关于咏菊的古诗词2022-04-30
六年级语文怎么学2024-01-15
西安小升初考试必考常识2022-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