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第二学期第六单元试题

时间:2023-03-03 08:08:56 试题试卷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初二语文第二学期第六单元试题(精选8篇)由网友“gaoshan2008”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二语文第二学期第六单元试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二语文第二学期第六单元试题

篇1:初二语文第二学期第六单元试题

初二语文第二学期第六单元试题人教版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给加点字注音。(5分)

谪(   )守霪(   )雨霏霏(   )翕(   )怆(   )

邃(   )樯(   )倾楫摧(   )浩浩汤汤(   )阴风怒号(   )

2、用课文原句填空。(2分)

①《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②从时空两个角度描写洞庭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③“前人之述备矣”与上文“____________”一句照应。

④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古仁人内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填空。(5分)

①《醉翁亭记》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字提挈全篇。文中的脉络关系极为密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结尾部分用____________一句就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的主旨。

②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____________。

③《满井游记》是一篇记游小品。当时作者____________为官清闲,于早春二月出城游玩,感受春回大地的气息。他是明朝“____________”的代表人物。

4、默写。(3分)

①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

⑤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__。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翻译画线的句子。(2分)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2.“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具体指的是哪两种心情?(2分)

3.“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2分)

4.最后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2分)

5.作者动静结合描写月夜美景,请你描绘一幅“盛夏月夜图”。(不少100字)(4分)

(二)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这个片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依次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①伛偻提携(   )②山肴野蔌(   )③苍颜白发(   )④宴酣之乐(   )

8.将“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翻译成现代汉语。(1分)

9、联系全文看,对作者在这个片段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山水之乐B.与民同乐

C.被贬后的抑郁心情D.“醉”与“乐”的和谐统一

10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一样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展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2分)

11、这一段写太守的“醉”是为了写什么?(3分)

(三)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

12、本文节选自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的编年体通史《____________》。(1分)

篇2: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题及答案

初二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百里奚举于市 (2)饿其体肤

(3)行拂乱其所为 (4)人恒过

(5)肉食者鄙 (6)小大之狱

(7)齐师败绩 (8)望其旗靡

(9)重身当产 (10)比后壮

(11)幸甚 (12)汤镬

(13)尸乃仆 (14)邑有王生

(15)负笈往游 (16)薄暮毕集

(17)肴核 (18)阴有归志

(19)俄顷月明 (20)其饯我于月宫

(21)勿误樵苏 (22)未谙此苦

(23)自诩遇仙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畎亩(quǎn)干(gān)将(jiāng) B.重身(zhng)自诩(xǔ)

C.逡巡(qǖn)分赉(lài) D.荷(hé)箪(dān)宫阙(què)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亲戚畔之( ) ②曾益其所不能( )

③门人然烛来( ) ④入则无法家拂士( )

⑤须眉毕见( )

4.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夫战,勇气也。

B.吾干将、莫邪子也。

C.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D.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

5.写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不同含义

舜发于畎亩之中 公问其故

⑴ ⑵

征于色,发于声 彼竟我盈,故克之

三年乃成 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

⑶ ⑷

此乃勇士头也 将子头与剑来

三人移席

移时,月渐暗

6.下列句子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B.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D.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祭祀用的猪、牛、羊和丝织品,不敢随便增加,一定让别人信服。

B.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C.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

译文:每次看见师傅走过的地方,墙壁也不能阻挡住您,只要得到这个法术我就满足了。

D.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

译文:这个人的头没有烂,恭谨楚王您亲自过去靠近看一看这头。

8.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 )

例:神弗福也

A.比后壮 B.公将鼓之

C.勿误樵苏 D.人恒过

9.下列诗句、篇目、作者及朝代搭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观刈麦》—杜甫—唐朝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赋》—杜牧—唐朝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该杂诗》—龚自珍—清朝

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0—13题。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救斗者不搏擀。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魏、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魏军。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老弱罢于内 ②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③窃载于齐王 ④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⑤乃钻火烛之 ⑥彼竭我盈,故克之

A.①② B.③⑤ C.①⑥ D.②④

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 ②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

③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④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A.虚实 格局 禁忌 解救

B.充实 受阻碍 顾忌 解围

C.虚实 受阻碍 禁忌 解救

D.充实 格局 顾忌 解围

13.以下文言句子读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B.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C.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D.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4—16题。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

(选自刘基《郁离子》)

14.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语句中粗体字。

①赵人患鼠( ) ②告其父曰:“盍去诸?”( )

③去饥寒犹远( ) ④是非若所知也( )

15.用原文回答。

①老鼠的祸患是:

②其子担忧的是:

16.“赵人养猫”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发表你的看法。

四.填空

17.文学常识填空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__________。孟子,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邹国人,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称为__________。

②《曹刿论战》选自__________,相传是__________时期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国史料编写的`__________体史书。

③蒲松龄__________代文学家,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__________,代表作__________,本文篇目为__________。

④《干将莫邪》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史学家文学家。《搜神记》有__________之称。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8—23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8.给句中加粗的字注音。

①又何间( )焉 ②小信未孚( )

19.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①肉食者鄙鄙: ②牺牲玉帛牺牲:

③小大之狱狱: ④虽不能察虽:

20.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必以信 忠之属也

A B

愿陛下亲之信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弗敢加也 弗敢专也

C D

而山不加增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21.与“何以战”的“以”意思基本相同的一项( )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③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④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⑤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A.①② B.②③⑤ C.③④ D.④⑤

22.把“战则请从”翻译成现代汉语。

23.这段文字的核心内容是下列哪一项( )

A.介绍曹刿请见的原因。 B.批判当官者的无能。

C.讽刺庄公的迷信思想。 D.指出战前的政治准备。

六、作文

24.题目

中国古代文学优美的语言、高深的意境、丰厚的文化底蕴等待着你去探询,去发现。通过阅读和鉴赏等活动,你一定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现在,从以下话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①介绍一位你最喜欢的文学家,并说一说你是如何与他达到共鸣的。

②欣赏一篇优秀的文言文,并以此为话题完成一篇感人至深的作文,如“爱护环境”、“保护小动物”等。

③在学习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你一定有一些有趣的故事,把它们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篇3:初二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题及答案

初二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

阅读探究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①乐( ) ②蔓( ) ③缀( )

2.理解下面的短语

①伐竹取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水尤清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参差披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摘录相应的语例

①妙用比喻写水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巧用动词写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运用排比写石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精用短句写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②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5.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___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岳阳楼记

(一)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1.解释下列加点字。

百废具兴增其旧制()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2.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3.文中哪个词点出滕子京的身份?哪些句子写出他的政绩?

4.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明什么?

(二)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1.解释下列加点字。

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得无异乎()然则北通巫峡()

2.作者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作用?

3.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景色?是从哪两个角度来写的?

4.“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用词极妙,妙在哪里?

醉翁亭记

(一)

①环滁皆山也。②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③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④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⑤作亭者谁?⑥山之僧智仙也。⑦名之者谁?⑧太守自谓也。⑨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⑩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1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这段文字属于景物描写的句子有________句。写景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写景的角度有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景物描写,总写________和________,是为了引出下文对________自然风光的描写,为下文写人的活动________。

4.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

5.用“//”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提示可分为二层)

满井游记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来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A.①冻风时作(时常) ②于时冰皮始解(这时)

B.①呷浪之鳞(鱼) ②鳞浪层层(浪纹)

C.①于时冰皮始解(开始) ②始知郊田之外(才)

D.①欲出不得 (走出)②偕数友出东直

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相同的一项[]

A.①娟然如拭②悠然自得B.①游人虽未盛 ②风力虽劲

C.①未之知也②曝沙之鸟D.①泉而茗者 ②红装而蹇者

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①一室之内②郊田之外B.①脱笼之鹄②曝沙之鸟

C.①如倩女之靧面②髻鬟之始掠也D.①城居者未之知也②山石草木之间者

4.选出“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①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B.②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C.③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D.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5.翻译。

①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研明媚。

②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6.按要求列举文中内容。

①写景之美:

②写人之美:

③写物之美:

④写情之美:

诗五首

(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具体情境怎样?___________

2.诗人由己及人的感情推去,靠哪句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的人生理想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1)裘衾薄()()(2)罗()(3)着()(4)瀚海阑干()()

2.根据课文用原句填空。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

3.诗歌怎样描写雪后军营的苦寒生活?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5.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根据诗歌最后四句,描绘一幅“雪地送别”图,力求情景交融。

参考答案:

小石潭记

1(1)如鸣佩环,(2)卷(3)为坻、为屿、为堪、为岩(4)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略3.略4.略5.略6.这是全文揭示的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岳阳楼记

(一)

1、略。2、简述重修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概括重修盛况: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点明作记缘由:属予作文以记之。3、谪守;政通人和,百废具兴。4、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二)

1、略;2、引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引发“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疑问和感慨。从而自然引出下文的“景”之异和“情”之异。3、本段写在岳阳楼上眺望洞庭湖的雄伟远景。先从空间上形容湖面的广阔浩渺: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再从时间上表现景物的千变万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4、用拟人写法把洞庭湖这一无生命之物写得极具生命之感,活灵活现地表现了“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突出了洞庭湖的气势。

醉翁亭记

1、①~④由面到点,自远而近,从大到小。 2.视觉,听觉 3.琅琊山 酿泉醉翁亭布置好环境 4.开篇点题,引出“乐”这一全文的主线 5.①第一层(①~④)交代醉翁亭的环境②第二层(⑤~(11))写醉翁亭命名的由来。

满井游记

1.D2.C3.D4.D5.①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新鲜,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明媚②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6.①写了春水之美:写了春山之美:写了春柳之美.还写了麦苗之美。②作者写了游人的几种情态,如“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③曝沙.写鸟的安闲恬静;呷浪,写鱼的====天真④作者的情,表现在出游之际。来到野外,看到堤岸两旁高高的柳树,闻到滋润的泥土的芳香,他快乐的心情就像脱笼之鸟一样,飞向那辽阔的春天原野。

诗五首

(一)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3.诗歌最后一节。

(二)

1、2、略3、诗人写雪后苦寒,主要从侧面抓住典型事物,而且不断变换角度。由夜晚帐内“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到白天帐外“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一直到“瀚海阑干百丈冰”,最后又写到辕门外“风掣红旗冻不翻”。作用: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4、过渡。第一句承接上文,把笔触由军营转移到冰雪覆盖的大漠;第二句“愁云惨淡万里凝”,为下文送别渲染了悲凉压抑的气氛。5、略

篇4:初二语文第六单元质量检测试题

初二语文第六单元质量检测试题

一、语言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急湍(tuǎn)飞漱(sù)B.竹柏(bó)青荇(xìnɡ)

C.京尹(yī)百舸(ɡě)D.痕(hén)迹荒秽(huì)

2.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B.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具绝。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清荣峻茂(树茂盛)晓雾将歇(消散)

B.欣然起行(走)仅如银线(只有)

C.乘骑弄旗(马)江干上下(岸边)

D.上下一白(全)带月荷锄(扛着)

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反义词。(2分)

(1)柳暗花明又一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_________

(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_________

(4)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_________

5.解释“之”的意义和用法。(2分)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孔子云:何陋之有?(4)花之富贵者也。

6.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不要说您傻,还有比您傻的人呢!

B.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

译文: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到院中散步。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7.课文填空。(4分)

(1)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_。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岸石壁,五色交辉。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而渐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作家、作品、朝代连线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归园田居》——陶渊明——晋代B.《游山西村》——陆游——南宋

C.《水经注》——郦道元——北魏D.《观潮》——周密——三国吴人

9.对对联。(2分)

上联:马过桥中桥过马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将下面的新闻改成一句话消息。(2分)

中国文联、中央电视台、中国舞协、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华民族二十世纪舞蹈经典”评审工作日前结束,产生了七十六个提名作品。颁奖晚会将参考“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方式,届时揭晓三十二个舞蹈经典及“二十世纪杰出舞蹈家”的折桂者。

二、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1~13题。(8分)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这首诗大约写于长庆二年(822)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11.首句写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字以内)(3分)

12.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境。(2分)

1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3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4~15题。(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4.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高林”指的是破山上高高的树林。

B.“曲径通幽”四字,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清幽的.景色,常被后人借来题写山水景点。

C.“潭影空人心”的意思是“潭水十分清澈,倒影其中,觉得心中杂念被洗涤一空。”

D.“万籁”泛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从内容上说,本诗写了破山寺后禅院的深幽、寂静,赞美的是佛境摆脱尘俗,怡悦无忧境界。

B.尾联用钟磬音反衬静,亦深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妙,所以此联最为人欣赏。

C.本诗构思巧妙,以叙写事,以情布景,绘形绘声,写事写物超出象外,让人领略到景致之外的神髓。

D.本诗造意工致,透过视觉的、听觉的、透视的、比衬的种种意象,使人如置身于它的时空之中,受到感官的、精神的感染,有难言之妙。

(三)阅读下文,回答16~21题。(16分)

西湖

袁宏道

从武林门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16.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突兀()即棹()小舟入湖

已不觉目酣()神醉波纹如绫()

篇5: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试题

一、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砰(pēnɡpínɡ)微(huīwēi)澈(sǎchè)

筒(tǒnɡtónɡ)眨(fázhǎ)劲(jìnjìnɡ)

幻(huànɡhuàn)妒(hùdù)乞(chīqǐ)

二、读字组词。

滚街()挤()修()

窗()挣()泽()描()

晃()圣()梦()竖()

微()饥()匠()据()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排挤()冷漠()嘲笑()破旧()

孤独()丑陋()自卑()丰富()

四、照例子写词。

例:又冷又黑又冷又饿

五、给句子选择最恰当的词并打√。

1.她(很冷很饿又冷又饿),(哆嗦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2.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墙边)坐下来,(蜷着弯着)腿(缩成蜷成)一团。她觉得(更冷很冷)了。

3.第二天(清早清晨),这个小女孩儿坐在墙角里,(满脸两腮)通红,嘴上带着(笑容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除夕大年夜)冻死了。

六、读句子,然后用“没有……没有……也没有……”造一个句子。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没有……没有……也没有……

七、你喜欢哪一位作家?你了解他(她)吗?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八、读了那么多动人的童话故事,你是不是在想:我自己也来写一篇童话故事?好,现在就来试一试,相信你写的童话故事一样很吸引人。

篇6: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试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12分)

fán zhí zhuānɡ jiɑ shū cài jiànɡ lín ( ) ( ) ( ) ( ) lǎo shǔ jǐnɡ zhǎnɡ y mù nián línɡ ( ) ( ) ( ) ( ) yù fánɡ yóu lǎn sh shì dǐ de shànɡ ( ) ( ) ( ) ( )

二、请给多音字组词。(8分)

chà( ) shǔ( ) jiāo( ) fnɡ( ) 差 数 教 缝

chā( ) shù( ) jiào( ) fnɡ( )

三、请选词填空。(10分)

降临 降落

1. 飞机( )在跑道上。

2. 黎明时分,一个新的生命( )到了这美丽的世界。 3. 夜幕( ),一轮明月高悬夜空。

4. 沉沉暮色中,一颗流星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下来。

赞叹 赞美 赞扬

1.“真美啊!”我不由得( )起来。

2.孩子们爱护公共财物的事迹受到了人们的( )。 3.演员高超的演技,令人( )不已。

4.( )大自然,爱护大自然,是我们的职责。 5.工程师的这一举措受到了当地人民的( )。 6.神奇的九寨沟,是我向往的地方,我永远( )你。

四、请选择下列一种说明方法。(5分,填序号)

①列数字 ②打比方 ③举例子 ④作比较

1. 一个细菌经过20——30分钟即可变成两个;5小时内可变成1024个;10小时内可变成262144个。 ( ) 2.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 ) 3. 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 ) 4.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 ) ( )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20分,3-7题每题两分。)

1.地球上的( )和( ),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 ),到处是( ),没有( )、( )、( )、( ),没有( )、( )、( )、( ),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 ),就没有我们这个( )的世界。

2.有了太阳,地球上的( )和树木才能( ),长叶,开花,( );鸟、( )、虫、鱼才能( )、( )。 3.( )胭脂红,无雨必有( )。 4.夜里( ),明朝( )。 5.今夜露水( ),明天太阳( )。 6.有雨山戴帽,( )。 7.久晴大雾( ),久雨大雾( )。

六、请用直线连接。(5分)

皎洁的 脸庞 小时不识月 低头思故乡 火热的 努力 月来满地水 江静碧云天 奇异的 月亮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黑沉的 太阳 峡深明月夜 云起一天山 巨大的 景色 举头望明月 呼作白玉盘

七、课内阅读。(13分)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晒得地面( )。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9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 )地走,( )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我们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 )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 1. 请把文中括号里的词语填完整。(4分)

2. 短文讲了太阳的( )、( )、( )三个特点。(3分)

3. 第一段文章中“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改成陈述句,意思不变。(3分) ( )

4.“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这句话用了( )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3分)

篇7: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试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í què céng jīng yán zhe chén m huí yì zhèng pài

( ) ( ) ( ) ( ) ( ) ( )

pǔ tōng fā nù wéi dú jià zhí fà fǎ pěng zhe

( ) ( )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解( ) 墨( ) 旅( ) 硬( ) 曾( )

触( ) 默( ) 派( ) 更( )增 ( )

历( ) 怒 ( ) 捧( ) 值( )壁( )

厉( ) 努( ) 棒( ) 植( )璧( )

三、词语练习

(一) 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陨石 一( )灯 一( )星球 一( )玉

一( )星星 一( )物体 一( )信使 一( )回忆

(二)选词搭配

优 忧 成 程

( )愁 ( )良 担( ) 启( ) ( )日( )

长 常 艰 坚

经( ) 细( ) ( )久 ( )持 ( )难 ( )信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1、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唯独你哭的这么悲伤呢?

悲伤——近义词( ) 反义词( )

2、它沉默着,那么安静,是不是回忆着来时的旅程?

安静——近义词( ) 反义词( )

3、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普通——近义词( ) 反义词( )

四、写出带有“石”字的词语,比比谁写的多。

五、选词填空

打磨 琢磨

1、这个问题,他已经( )了半天。

2、宝石经过工匠的仔细( ),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

悲伤 悲痛

1、卞和为什么哭的那么( )?

2、听到这个消息,他万分( )。

果然 竟然

1、这样宏伟的建筑,( )只用了十个月就完成了。

2、小红经过一期的努力,期末( )取得了好成绩。

六、照样子,写句子。

1、因为它含有丰富的铁和镍,所以才这般坚硬。

因为 所以

2、当它和大气接触的时候,就放射出耀眼的光明。

当 时

3、它的确是一块石头,也的确是一块星星。

的确

3、我并非是为了失去双脚而哭泣,而是宝玉被他人说成石头。

并非 而是

七、完成句子

1、书山有路勤为径, 。

2、问渠那得清如许, 。

3、旧书不厌百回读, 。

4、粉身碎骨浑不怕, 。

八、认真读题,完成练习。

篇8: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试题

真有意思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题材可以任意选,不管是物品还是动物、植物、或者人物、景物,只要有意思都可以选一样来写。

3、内容写具体,抓住中心,写出怎样有意思。

初二第六单元作文

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八年历史教学计划

学期语文工作计划

高三第一学期语文个人教学计划

初一下语文组备课计划

初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初二第一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初中语文教学计划

初二生物教研计划

初二语文第二学期第六单元试题
《初二语文第二学期第六单元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初二语文第二学期第六单元试题(精选8篇)】相关文章:

初二英语期中考试总结2023-07-15

初二上学期政治基础检测试题2023-11-13

初二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2022-05-07

初三第二学期教学教学计划2022-09-27

三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作文2022-08-10

初二英语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2023-06-11

英语教师教学计划2023-03-01

九年级语文老师的工作计划2023-10-12

高二历史教师工作计划总结1000字2024-04-13

高中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2024-02-1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