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境与稳态同步试题

时间:2023-09-02 08:18:20 试题试卷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内环境与稳态同步试题(整理10篇)由网友“不要男妈妈”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内环境与稳态同步试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内环境与稳态同步试题

篇1: 内环境与稳态同步试题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进入休克状态,要使其及时苏醒可适量注射( )

A.甲状腺激素 B.生理盐水 C.性激素 D.葡萄糖

2.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

B.血糖升高是神经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

C.血糖升高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体液调节

D.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

3.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调节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神经及神经中枢是( )

A.交感神经、下丘脑 B.副交感神经、下丘脑 C.交感神经、大脑 D.副交感神经、大脑

4.因血糖造成的惊厥和昏迷的直接原因是( )

A.胰岛素分泌过多 B.脑细胞供能不足 C.骨髓肌供能不足 D.胰高血糖素分泌不足

5.有关吃糖代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胰岛素是唯一能降血糖的激素 B.血糖含量超过160-180mg/dl就会尿糖

C.正常人大量吃糖也会有尿糖现象 D.下丘脑的活动与血糖调节无关

6.下列促进血糖升高的激素最全的一组是( )

①胰岛素 ②胰高血糖素 ③肾上腺素 ④性激素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7.促进合成、分泌胰岛素的最适宜刺激是( )

A.消化道中糖类物质太多 B.血糖浓度升高 C.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D.植物性神经的活动

8.出现持续性糖尿的原因可能是( )

①一次性食糖过多 ②胰岛A细胞损伤 ③胰岛B细胞损伤

④肾小球病变,通透性增强 ⑤肾小管病变,重吸收障碍

A.①或② B.②或④ C.③或⑤ D.①或⑤

9.下列不是糖尿病患者的特征是( )

A.多尿、口渴、多饮 B.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

C.饮食增加,体重变轻 D.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发生障碍、分解减慢

10.关于糖尿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糖升高就会从尿中排出 B.血糖升高后,细胞可利用的糖增多

C.病人尿中糖多所以尿多 D.病人的尿多是因为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低

11.李玉同学将某种激素注射到金鱼的鳃部,很快金鱼便失去平衡浮在水中。此时李玉同学又将葡萄糖加入水中,不久金鱼又恢复正常,请分析原因( )

A.注射的是能上腺素,使血糖过分降低 B.注射的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使血糖过分增高

C.注射的是胰岛素,使血糖过分降低 D.注射的是肾上腺盐皮质激素,使血糖含量过低

12.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功能类似胰岛素的真菌化合物,这一发现有望使糖尿病患者将来只通过服药而不必注射胰岛素来治疗。关于真菌化合物的推测,肯定错误的一项是( )

A.该化合物具有促进血糖氧化分解的功能 B.该化合物应该是蛋白质类物质

C.该化合物应该是分子量较小的有机物 D.该化合物能促进肝糖元的合成

二、非选择题

1.下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

(1)正常情况下发生①过程的主要原因是 。

(2)正常情况下产生②过程的主要原因是 。

(3)当由于①使血糖含量上升时,A 的分泌会增加,通过 作用使血糖含量恢复至正常水平。当由于②使血糖含量降低时,B 的分泌增加,主要通过促进 ,使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

(4)A的增加会③ B的分泌。相反,B的分泌增加会④ A的分泌,从而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2.糖尿病被称为人类健康的“第二杀手”,它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胰岛素是一种激素,哺乳动物体内都有胰岛素,且生理作用相同。请通过实验证明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实验材料:两只发育良好的白鼠,甲、乙两试管,新配制的Cu(OH)2溶液。

实验原理:(略)

实验步骤:

第一步:用手术摘除一只白鼠的胰腺(不考虑对消化功能的'影响),另一只白鼠不做任何处理,在相同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用其尿液进行实验验证。

第二步: 。

第三步: 。

实验现象:甲试管: 。

乙试管: 。

实验结论: 。

分析思考:

(1)如果给摘除胰腺的白鼠饲料中加入胰岛制剂,上述实验结果有无变化?为什么?

(2)治疗人类糖尿病的药物中也有口服药品,你认为这些口服药的作用机理如何?

[拓展提高]

1.(北京理综,30)正常情况下,狗的血糖含量维持在90mg/dL左右。在运动前后,狗的血糖及相关激素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1.8-4.5min内,血糖的变化是 ,这种变化满足了运动时机体对 的需求。该时间段血液中迅速增加的激素是 ,与此激素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

(2)4.5-5min内,引起血糖变化的激素是 和 。它们之间具有 作用。

(3)9min后血糖逐渐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表明机体通过 调节,可以实现 。

2.下图为糖代谢示意图,据图回答:

(1)当体内G过多时 分泌增强,使G进入A合成 ,进入 合成肌糖元,进入组织细胞进行[④] 和[⑤] 。同时还抑制[②] 和 。

(2)当G在血液中含量过低时, 的活动加强,并分泌 ,它主要作用于A促进[②] ,同时促进 。

(3)当机体使B物质供能时,可能发生在 时,当B物质合成时,是 供应过量。B物质的合成场所是 等。

(4)当磷脂供应不足时,可以造成 的合成受阻,并有可能使A器官发生变化。

篇2:内环境与稳态训练试题

内环境与稳态训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要求)

1.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液

2.细胞外液中不包括下列中的()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血液

3.能表明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物质联系的正确图示是()

血浆组织液淋巴

4.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

①消化系统 ②呼吸系统 ③神经系统 ④泌尿系统 ⑤循环系统

⑥运动系统 ⑦生殖系统 ⑧内分泌系统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②④⑤ D.③⑥⑦⑧

5.对直接参与第4题中物质交换的各系统起调控作用的是()

A.①⑥ B.②⑦ C.③⑧ D.④⑥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 B.酶 C.pH值 D.渗透压·

7.维持血液pH恒定的缓冲物质()。

A.都是由强酸和强碱盐组成的 B.都是由弱酸和弱碱盐组成的

C.都是由强酸和弱碱盐组成的 D.都是由弱酸和强碱盐组成的

8.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问答题

1.细胞进行生命活动产生的CO2进入血液后对血液的pH值影响,CO2能刺激中枢兴奋,进而使加快,从而将CO2排出体外。

2.炼钢工人处于高温环境中,身体大量排汗是为了,以维持的恒定。大量排汗又使人体丢失了和,从而使细胞内环境的渗透压变,pH值变,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因此,要及时饮用盐汽水。

篇3:经典高中生物内环境与稳态

经典高中生物内环境与稳态

高考生物综合复习――内环境的稳态与免疫

[内容概述]

本专题包括选修本第一章的内容。稳态是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状态。包括pH、温度、渗透压、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方面。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重点难点] 一.内环境与稳态 1.内环境的概念

内环境是指人体内(高等的多细胞动物体内)的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主要包括淋巴、血浆和组织液,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互相渗透,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淋巴只有通过淋巴循环再回到血浆。

2.内环境的稳态

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必然会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pH值、渗透压、温度、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但内环境通过机体的调节活动能够维持相对的稳定。

(1)血浆pH稳态

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碳酸;人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这些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值发生变化。

血浆中有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对均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强碱盐组成,如H2CO3/NaHCO3、NaH2PO4/ Na2HPO4等。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pH值不会发生大的变化,通常稳定在7.35~7.45之间。

原理:当酸性物质进入血液时,H+HCO3 ==== H2CO3

H2CO3 ==== H2O+CO2(从肺部排出)

例如: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

+

-

当碱性物质进入血液时 OH+H2CO3 ==== HCO3+H2O

例如:当Na2CO3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作用,生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

(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与调节 ①水的平衡与调节 水的平衡:

来源:饮水和食物是主要途径,此外还有物质代谢产生的水。

去路:肾脏排尿是主要途径,此外还有皮肤通过汗液排出、肺呼吸、大肠排便。

水平衡调节

--

②无机盐的平衡与调节

钠盐主要是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钾盐主要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3)血糖平衡 ①血糖平衡

②血糖平衡调节

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

调节激素:使血糖升高――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使血糖下降――胰岛素

(4)体温及调节

人和高等动物具有一定的体温,且相对恒定是进行新陈代谢(生化反应)和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人体产热是能量代谢的结果,安静时人体产热主要来自内脏(肝脏、肾等),运动时主要来自骨骼肌,可比安静时高出10余倍。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常打“寒战”,产热量明显增加。人体的散热主要通过皮肤。当气温达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通过汗液蒸发这一条途径。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因为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能够维持动态平衡,主要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二、总结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的主要作用: 1.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高。

2.分泌:分泌抗利尿激素。寒冷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3.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4.传导:可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三、免疫 (1)免疫分类

(2)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3)特异性免疫过程 ①体液免疫:

②细胞免疫:

(4)免疫系统疾病 ①过敏 原理:

病例:过敏性休克、过敏性鼻炎等。

②自身免疫病

病因:免疫系统不能正确分清“自我”和“非己”成分,把自身的某些细胞和组织当作入侵的抗原而围攻,造成对自身组织和器官的伤害并出现病症,这就是自身免疫病。

病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③免疫缺陷病

病因: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病例:艾滋病等。

[知识链接]

1.血糖平衡的调节与必修本第三章糖类、脂质、蛋白质的代谢、第四章第二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2. 内环境的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泌尿四大系统。

3.必修本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与寒冷时的体温调节。

4.免疫部分知识与初中有关免疫的基础知识。

[例题解析]

1.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毒素是抗体

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 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

解析:

特异性中和外毒素毒性的成分称为抗毒素,属于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球蛋白,所以,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例如:自身免疫病。所

以,ABD选项正确。只有效应B细胞能产生抗体,C选项错误。

答案:C

2. 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 A. 冷觉感受器兴奋 B. 温觉感受器抑制

C.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解析:

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 温觉感受器兴奋,冷觉感受器抑制,甲状腺激素增加产热,炎热时不会增加,ABC选项错误。炎热环境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使皮肤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量增加,使散热量增加。

答案:D

3.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C.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 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解析:

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多余的H可以与缓冲溶液发生反应,不能直接从肺排出。Na、K以主动运输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ABC选项错误。血浆流动速度快,范围广,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答案:D

4.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B.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C.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 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

解析:

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温觉感受器也分布在黏膜和内脏器官;人在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使皮肤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量增加,使散热量增加而不是通过降低新陈代谢。ABD选项错误。人在安静时主要是内脏器官产热,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

+

+

+

+

+

+

答案:C

5.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a来自饮食,主要通过汗腺排出

B.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C.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 D.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多余的水分只从肾、肺和消化道排出

解析:

Na来自食盐,主要通过肾脏排出;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多余的.水分也可以通过皮肤蒸发排出,ABD选项错误。调节水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调节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醛固酮。

答案:C

6.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解析:

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其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过敏反应主要与效应B细胞有关,过敏反应也可以发生在消化道黏膜等处,甚至引起全身反应。

答案:B

7.遇海难而漂浮在海面的人,因缺乏淡水,此人( ) A.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B.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减少 C.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增加 D.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减少

解析:

缺乏淡水,引起细胞外液(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使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的排出,保留身体水分。

+

+

++

答案:A

8.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人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 A.碳酸氢钠 B.碳酸 C.三磷酸腺苷 D.钾离子

解析:

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释放出去,乳酸钠可以通过尿液排出,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

答案:A

9.正常情况下,人体摄人和排出的无机盐是保持平衡的。若只饮水不进食,则( ) A.K排出量大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B.K排出量等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C.K排出量小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D.K排出量等于零

解析:

K经肾脏随尿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K主要来自食物,只饮水不进食,K摄入量减少,虽然也会有排出,但排出量小于正常情况。

答案:C

10.下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生成的途径。a一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一⑥表示有关过程。

++

+

++++

(1)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需要经历细胞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过程。成熟红细胞失去全能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

(2)各类血细胞均来自于造血干细胞,但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3)图中f代表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需要抗原刺激才能发生的过程有__________(填数字)。

(4)效应B细胞不能无限增殖,若要大量生产某种抗体,可通过细胞工程中的__________技术形成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合成抗体的翻译过程需要__________作为模板。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的__________,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解析:

本题考查淋巴细胞的形成过程和单克隆抗体形成的过程。

(1)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首先需要进行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数目,然后分化成各种细胞。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根本原因是细胞核具有全套遗传物质,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失去全能性。

(2)各类血细胞均来自于造血干细胞有丝分裂后分化而来,细胞核中遗传物质是相同的,基因有选择性的表达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3)F与效应T细胞来源于同一细胞d,所以是记忆T细胞,d是T细胞。c是B细胞,B细胞和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时才能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4)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经典高中生物内环境与稳态细胞中含有控制抗

体合成的基因,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翻译过程的模板是mRNA(信使RNA)。。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答案:

(1)增殖(分裂) 分化 没有细胞核

(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记忆细胞 ⑤和⑥

(4)(动物)细胞融合 mRNA(信使RNA);特异性

用心 爱心 专心

篇4:内环境与稳态练习题

内环境与稳态练习题模板

内环境与稳态

【练习】

1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 ( )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血液 D.淋巴液

2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

A.血液和组织液 B.组织液和淋巴 C.淋巴和血液 D.血浆

3毛细淋巴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层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 )A.淋巴 B.组织液 C.血浆 D.淋巴和组织液

4血浆中的水来自 ( )

A.组织液、细胞液 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C.淋巴、组织液 D.血浆、消化道

5脂类物质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后,输送到各部分组织细胞,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是( ) 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①② D。②③①②

6下列各项中,是血液中一对缓冲物质的是 ( )

A.H2CO3/NaHCO3 B.NaHCO3/Na2CO3 C.HCl/NaOH D.HNO3/NaNO3

7图是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指出图中各部分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2)组成内环境成分的是图中标号 .

8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其中A代表 ,B代表 ,C代表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 ;E ;

9运动员在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和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但血液中的PH值始终在7.35-7.45之间,请分析原因 。

篇5:高中生物内环境稳态知识点

一、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的化学成分(水分、无机盐、有机物)和理化特性(渗透压、pH、温度)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系统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节)、内分泌系统(体液调节)、免疫系统(免疫调节)

三、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神经调节

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神经—体液调节

3、现代观点: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作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碳酸;人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这些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发生变化。

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原理:当酸性物质进入血液时,H++HCO3- ==== H2CO3

H2CO3 ==== H2O+CO2 ↑(从肺部排出)

例如: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

当碱性物质进入血液时 OH-+H2CO3 ==== HCO3-+H2O

例如:当Na2CO3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作用,生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

3、体温恒定

人和高等动物具有一定的体温,且相对恒定是进行新陈代谢(生化反应)和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人体产热是能量代谢的结果,安静时人体产热主要来自内脏(肝脏、肾等),运动时主要来自骨骼肌,可比安静时高出10余倍。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常打“寒战”,产热量明显增加。人体的散热主要通过皮肤。当气温达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通过汗液蒸发这一条途径。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因为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能够维持动态平衡,主要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4、水平衡、盐平衡、血糖平衡、体温平衡

5、反馈调节:正反馈和负反馈

反馈是一个过程的结果返回影响过程的现象。

正反馈:正反馈是结果对过程产生促进作用,即反应的产物反过来促进反应的进行。反馈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类似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浓度也升高的关系。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在正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处于再生状态。 生命活动中常见的正反馈有: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等。

负反馈:负反馈是结果对过程起抑制作用,即反应的产物反过来抑制反应的进行。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类似于血糖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浓度反而降低的关系。 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负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平时处于稳定状态。水平衡、盐平衡、血糖平衡、体温平衡等的调节就属于负反馈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稳态是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一种状态,是指各种物质浓度、内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这种恒定是在神经、体液、免疫等因素的调节下实现。稳态是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绝对稳定。

机体的新陈代谢是由细胞内很多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的进行需要温和的外界条件,例如温度、pH等都必须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酶促反应才能正常进行。可见,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新陈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例如,当血液中钙、磷的含量降低时,会影响骨组织的钙化,这在成年人表现为骨软化病,在儿童则表现为骨质生长障碍、骨化不全的佝偻病。血钙过高会引起肌无力,血钙过低则会引起肌肉抽搐等疾病。

>>>返回目录

高中生物的学习技巧

(1) 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 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微量元素:铁锰硼锌钼铜这六种元素,可以用谐音记忆铁猛碰新木桶,这样就记住了,而且不容易遗忘。

(3) 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以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独列出,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明显,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4) 衍射记忆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例如,以细胞为核心,要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展、细胞的学说、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等知识。

>>>返回目录

怎么学好高中生物

一、掌握高中生物的学习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的学习有自身的规律,掌握这些生物的学习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学习生物同其他学科一样,也要遵循认识规律。我们需要明白人的认识都是由浅到深,由少到多,逐步积累,逐步深入的。因此学习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需要持续地努力,一定可以准确掌握生物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学习生物还需要有浓厚想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之后,学生会发现高中生物学起来真的很有趣。

二、突破高中生物学习的难点

有些生物知识比较复杂,但是因为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些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因为实验更能加深同学们对生物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所以,同学们可根据书本上的内容多做一些生物小实验。

生物学习中有许多知识的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而学习的时候需要抓住主要矛盾,就可以能使知识一目了然。思维越离开具体事物,就越加抽象。有些生物的知识,与现实联系比较少,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学习生物常常需借助图形 、标本 、录像等形象化的手段来帮助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提升知识的理解效果。学习生物时,零散知识条理化 ,理论知识具体化、一般问题特殊化等突破难点的方法,都是高中生物学习的好方法。

三、善于对高中生物的知识归纳总结

在生物新课学习过程中,可以将知识分块学习。学习之后再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生物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记忆,并且可以综合运用。要将各知识点按照本身的逻辑关系将其串联。要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点线的纵横关系,由线到面,扩展成知识网络。要抓重点、抓主流,进行归纳总结,不要面面俱到。

>>>返回目录

篇6:内环境稳态高中生物知识点

一、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的化学成分(水分、无机盐、有机物)和理化特性(渗透压、pH、温度)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系统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节)、内分泌系统(体液调节)、免疫系统(免疫调节)

三、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神经调节

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神经—体液调节

3、现代观点: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作为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篇7:内环境稳态高中生物知识点

1、渗透压调节

2、血浆pH稳态

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碳酸;人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这些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发生变化。

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当碳酸钠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原理:当酸性物质进入血液时,H++HCO3- ==== H2CO3

H2CO3 ==== H2O+CO2 ↑(从肺部排出)

例如: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

当碱性物质进入血液时 OH-+H2CO3 ==== HCO3-+H2O

例如:当Na2CO3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作用,生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

3、体温恒定

人和高等动物具有一定的体温,且相对恒定是进行新陈代谢(生化反应)和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人体产热是能量代谢的结果,安静时人体产热主要来自内脏(肝脏、肾等),运动时主要来自骨骼肌,可比安静时高出10余倍。人在寒冷的环境中,常打“寒战”,产热量明显增加。人体的散热主要通过皮肤。当气温达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通过汗液蒸发这一条途径。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因为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能够维持动态平衡,主要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4、水平衡、盐平衡、血糖平衡、体温平衡

5、反馈调节:正反馈和负反馈

反馈是一个过程的结果返回影响过程的现象。

正反馈:正反馈是结果对过程产生促进作用,即反应的产物反过来促进反应的进行。反馈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类似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浓度也升高的关系。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在正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处于再生状态。 生命活动中常见的正反馈有: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等。

负反馈:负反馈是结果对过程起抑制作用,即反应的产物反过来抑制反应的进行。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类似于血糖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浓度反而降低的关系。 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负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平时处于稳定状态。水平衡、盐平衡、血糖平衡、体温平衡等的调节就属于负反馈调节。

篇8:内环境稳态高中生物知识点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稳态是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一种状态,是指各种物质浓度、内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这种恒定是在神经、体液、免疫等因素的调节下实现。稳态是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绝对稳定。

机体的新陈代谢是由细胞内很多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的进行需要温和的外界条件,例如温度、pH等都必须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酶促反应才能正常进行。可见,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新陈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例如,当血液中钙、磷的含量降低时,会影响骨组织的钙化,这在成年人表现为骨软化病,在儿童则表现为骨质生长障碍、骨化不全的佝偻病。血钙过高会引起肌无力,血钙过低则会引起肌肉抽搐等疾病。

篇9: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专题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和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4.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一、相关知识

(一)基本概念

体液、内环境、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渗透压;稳态

(二)知识网络

细胞

外液

细胞

内液

(三)疑难解析

1.内环境各组成之间的关系

内环境是细胞外液构成的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体内细胞和内环境之间可以进行物质交换。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组织液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又回到血浆中,小部分组织液可透过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液经淋巴循环到达左右锁骨下静脉回到血液中。

2.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体液的各个部分之间既是彼此隔开的,又是相互联系的。细胞浸浴在组织液中,在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只隔着细胞膜,水分和一切能够透过细胞膜的物质,都可以在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进行交换(如图)。在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只隔着毛细血管壁,水分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都可以在两者之间进行交换。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因此,人体内的细胞就可以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了。具体地说,就是由呼吸系统吸进的氧和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先进入血液,然后再通过组织液进入体内细胞;同时,体内细胞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也要先进入组织液,然后再进入血液而被运送到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排出体外。由此可见,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可见,与新陈代谢直接有关的四个系统是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系统。但其他各种器官、系统与新陈代谢也都有一定的关系,例如:内分泌、神经系统对新陈代谢起着调节作用。

3.内环境稳态与健康

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要的致畸因子。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共6页,当前第1页123456

机体对稳态进行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内环境稳态被破坏后机体就会出现相应的病症。

缺钙会引起的疾病:日常生活中,如果钙摄入不足,人体就会出现生理性钙透支,造成血钙水平下降,由于缺钙,导致骨质疏松、骨质增生、儿童佝偻病、手足抽搐症以及高血压、肾结石、结肠癌、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发生;血钙过高会引起肌无力等症状。

三考点例析

例1.(xx年高考广东、广西卷)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不是恒定不变的。稳态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答案] c

例2.(06上海卷)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a.血液b.体液c.组织液d.细胞内液

[分析]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肌肉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肌肉细胞与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 c

四自我检测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b.酶

c.ph值d.渗透压

2.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3.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7.53之间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c.血液中na2 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co2排出

4.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水肿,这是因为( )

a.血浆渗人组织液的速度降低b.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

c.淋巴生成率降低d.淋巴循环受阻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内液共6页,当前第2页123456

b.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外液

c.汗液、尿液、泪液属于细胞外液,消化液属于细胞内液,四者均属于体液

d.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它们来源于体液,但已不再存在于细胞内或内环境中,故它们已不属于体液(既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

6.下列各项中,能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内

b.牛奶被饮入胃中

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

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7.维持内环境稳定有关的生理活动是()

a.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上升

b.干渴时尿量明显减少

c.人少量失血后,血量很快恢复正常

d.炎热的夏天,人体内产生的热引起发汗而使体温不至于上升

8.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运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9.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的系统是( )

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神经系统④泌尿系统

⑤循环系统⑥运动系统⑦生殖系统⑧内分泌系统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②④⑤ d.③⑥⑦⑧

10.下表是被测试者血浆、肾小囊腔、输尿管中p和q两种物质的浓度,据此分析表中p和q各是什么物质?( )

血浆肾小囊腔输尿管

p0.030.032

q0.10.10

a.p是葡萄糖,q是蛋白质

b.p是葡萄糖,q是尿素

c.p是尿素,q是蛋白质

d.p是尿素,q是葡萄糖

11.与人体新陈代谢有直接关系的四大系统是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排泄系统④生殖系统⑤运动系统⑥循环系统⑦神经系统()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④⑤⑥⑦ d.②④⑤⑦

12.下列关于细胞或生物体完成正常生命恬动所处的环境描述,错误的是( )

a.艾滋病毒只要侵入人体内环境就就能进行旺盛的新陈代谢,增殖后代

b.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细菌等往往直接生存于水环境等外界环境中,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c.鱼的心肌细胞处于内环境中

d.sars病毒只有侵入宿主细胞才能完成增殖

13.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共6页,当前第3页123456

(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

是以___方式进行的。

(2)人体细胞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只写字母),其中a中的水以的形式进入消化道。

(3)a中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a和b的交换是通过_____________进行的。

(4)过程d和e物质交换方向的不同处在于:前者,后者。

(5)过程d和c依次表示水分的作用。

(6)e与a相比,e中不含有的成分是。

14.根据下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xx年7月9日河南某地气温高达39℃,大家都在家中休息!然而50多岁

的赵某却在玉米地里锄草。当天晚上家人没有见到他。当在玉米地发现他时。他己经死亡多时。据估计,赵某系中暑身亡。

材料二青年男子高某在暑期外出旅游。在一日出发后,天气十分炎热,高某连续不断地以纯净水解渴。后来他感觉到四肢发冷、心率加快、心慌、血压下降,接着就不省人事,昏迷了过去。后被人送到了医院,诊断为水中毒。

(1)材料一、二的两种情况都发生在天气。在这种天气状况下,人体内的热量散发出去的主要方式是。

(2)据估计,赵某身体的产热和散热的关系是,高某身体的产热和散热的关系是。

(3)赵某和高某的身体的内环境稳定状态都遭到破坏。赵某被破坏的内环境因素是,它的变化趋势是;高某身体被破坏的内环境因素是,这些因素的变化趋势是。

(4)下列曲线能够反映高某体内的水的绝对含量(a)和相对含量(b)变化趋势的是( )。

(5)下列曲线能反映高某和赵某内环境渗透压变化趋势的是()

(6)高某的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的变化趋势是。

(7)高某血压下降的原因是。若人在大量出汗后不感觉到口渴,原因是。

(8)赵某的死亡说明。

15.(xx广东)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b液为,c液为,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共6页,当前第4页123456

(2)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浓度升高,导致病的发生。

16.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结构的`名称:

a;c 。

(2)写出下列液体的名称:

a b;c;d 。

(3)写出e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4)用简式表明a、b、c、d之间的关系:。

17.如下图表示甲、乙、丙3种海螃蟹在其他生活环境条件一定时,实验条件下不断改变海水盐度.它们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天然海水的浓度是o.5 moll-1。)。

(1)渗透压调节能力量差的是蟹。

(2)在海水和淡水中都能生活的是______蟹。

(3)在盐浓度比天然海水还低的海水中.才能发挥调节能力的是蟹。

18.下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的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d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的是_________。

(2)图中a—d中,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__。试写出人体内利用o2并产生co2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正常情况下,抗体主要分布在图a~d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生过敏反应时,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的通透性增强。

(5)试以简短语言概括a与人体外界环境之间是如何进行物质交换的。

参考答案:

1.答案b,提示:本题考查影响稳态的因素,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表现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方面共6页,当前第5页123456

2.答案c,提示:考查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答案a

4.答案b,提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组织液通过渗透作用回到血浆和淋巴的速率降低,导致组织水肿。

5.答案d,提示:考查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范围。

6.答案d,提示:进入内环境主要是指进入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7.答案a

8.答案d

9.答案c

1o答案d,提示:在尿液的形成过程中,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中的葡萄糖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回到血浆中。因此葡萄糖在输尿管中不存在。

11.答案a

12.答案a,提示:艾滋病毒是不具有独立代谢能力的一种生物,只有寄生在细胞内才能够增殖,内环境只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13.(1)渗透

(2)a、b、d;消化液

(3)皮肤毛细血管壁

(4)双向单向

(5)渗透作用和重吸收

(6)大分子蛋白质

14.(1)高温出汗

(2)产热多于散热基本平衡

(3)体温逐渐升高水盐平衡盐减少,渗透压降低

(4)a

(5)a

(6)下降

(7)内环境渗透压降低引起的失去水和盐的比例相同

(8)机体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5.(1)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

(2)毛细血管内co2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co2的浓度

(3)胰岛素葡萄糖糖尿

16.(1)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

(2)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3)淋巴细胞淋巴

17.(1)乙

(2)丙

(3)甲

18.(1)a

(2)d、a

c6h12o6+6o2+6h2o 6co2+6h2o+能量

(3)d、b

(4)a

(5)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共6页,当前第6页123456

篇10: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好!在上一节课接近尾声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完成“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现在大家以前后4位同学为一个小组,汇总交流各自的体温调查的结果,并根据调查结果回答下面的问题:

多媒体显示问题:

1、不同家庭成员的体温完全一致吗?这说明了什么?

2、和其他同学交流调查结果,比较班级中同一性别同学的体温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3、将人体体温的日变化情况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如何?

4、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什么特点?

生1:不同家庭成员的体温不完全一致。这说明人的体温有个体差异。

生2:同一性别的同学的平均体温有个体差异,但是相差幅度较小。

生3:人体体温的变化不受当地气温的变化所影响,或者说在正常情况下影响非常小。

生4:同一个人的体温白天比晚上高,但是变化幅度不大。

师:(总结)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个体的人的体温具有差异,同一个人一天中的体温也是有差异的,但是这一差异往往不超过1 ℃。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中。

像体温的变化情况一样,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种动态平衡称之为稳态,内环境的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多媒体显示: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师:体温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一个方面,调查结果证明体温处于动态平衡中。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实验了解了生物材料在加酸或加碱后pH变化范围较小,这就证明了生物内环境的pH也处于动态平衡中。

那么,内环境的渗透压又如何呢?我们知道内环境中的渗透压与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先了解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是如何变化的。

【合作探究】

多媒体显示:课本“问题探讨”中的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衡量肝功能受损情况的一项指标,转氨酶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只要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转氨酶就会由肝细胞释放到血液中,所以肝脏本身的疾患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肌酐与尿素氮是衡量肾功能的一项指标,当肾功能发生障碍时,代谢废物不能排出体外,以致大量含氮废物和其他毒性物质在体内积累,内环境稳态被破坏。血清葡萄糖是血液中血糖浓度的一项指标,对于诊断以及指导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是衡量血液中血脂水平的一项指标,血脂是血液中各种脂质的总称,其中最重要的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论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酯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都增高,都统称为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与冠心病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胆固醇与甘油三酯皆增高的,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更大。

多媒体显示问题:

1、为什么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2、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3、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哪几种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

生: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因为血浆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浆中各种化合物的含量如果发生异常变化就会导致机体出现相应的病症。

师:说得不错。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生:每种成分的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生:还能说明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师:说的很好。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正常集体的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是稳定的,而这种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既然内环境中的各项化学成分都是稳定的,那么它们综合起来就能说明内环境的渗透压也是稳定的。下面来看看问题3。

生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生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

生3:甘油三酯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教师精讲】

师:我们做过的“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实验能够说明内环境的pH是相对稳定的,大家作的“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说明了内环境的温度是相对稳定的,通过刚才对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的讨论,又说明了内环境的渗透压是相对稳定的。论证至此,我们可以下结论了: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生物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这里注意两点:一是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二是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那么,稳态是怎样实现的呢?

【方法引导】

多媒体显示: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师:下面以内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代谢废物,02、C02和水等化学成分为例来分析。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演示,看完以后分别请3位同学说一说内环境中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02和C02、水的与去路。

演示多媒体

生1:营养物质通过消化系统进入内环境,后为组织细胞所用;代谢废物由细胞排放到内环境中,最后经过泌尿系统、排泄系统、皮肤等排出内环境。

生2:02通过呼吸系统进入内环境,后为组织细胞用来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02;C02由细胞排放到内环境中,最后经过呼吸系统排出内环境

生3:水主要通过消化系统进入内环境,除了为组织细胞所用,也通过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等排出内环境。

师:(总结)

多媒体显示:

机体内各个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

师:同学们把教材翻到11页。我们来了解人类对机体维持稳态机制的认识是怎样逐步完善的。

生:(自行阅读)

师:科学家贝尔纳和坎农对这一机制分别是怎样解释的?

生: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稳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坎农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教师精讲】

师:坎农的解释对贝尔纳的推测做出了补充,但是他的解释还不够全面。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免疫系统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原因。因此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稳态的概念源于对内环境的研究,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适用于整个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生物科学从分析走向综合、由分支走向统一的发展趋势。

【知识拓展】

内环境稳态遭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

多媒体显示问题:

1、你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吗?谈谈高烧最严重时的感受。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

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出现什么变化?这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3、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有过发高烧的经历。发烧会头疼发晕,全身无力……体温过高时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是因为体温高过一定范围或体温过高持续时间过长都会给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师: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要的致畸因子。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生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

生3: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不适症状是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师:(总结)机体对稳态进行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内环境稳态被破坏后机体就会出现相应的病症。

演示多媒体CAI―2:《缺钙会引起哪些疾病?》

师:当然,内环境稳态被破坏除了个别化学成分的改变外,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知道,夏天使用空调可以帮助你摆脱酷热的煎熬,但是长时间使用容易引起“空调病”。请同学们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角度,分析“空调病”的原因。

生:室内室外温差大,室内空气干燥,空调的温度打得太低,室内空气不流通等。

师:(学生分析的时候给予适当引导、补充和纠正)据分析,空调对人的影响主要在于:空调风使人体表面水分蒸发量加大,毛孔收缩,不能正常排汗,也会引起内分泌的紊乱;空调房间里,气流方向经常变换,气流速度增加,空气热量不断变动等因素干扰了人体的嗅觉,削弱了人体对空气中病菌、过敏原和异味的反应;房间内湿度太低,会对眼、鼻等处的黏膜产生不利作用,导致黏膜病;室内空气与外界几乎隔绝,干燥而又温度适宜,空气中有害细菌含量快速上升。

师:大家再来列举几个稳态失调的病例,说明症状和危害。

生:尿毒症、糖尿病、严重腹泻造成的脱水等等。

师:也就是说,机体的内环境必须处于稳态,当稳态不再,就会对机体造成危害。

多媒体显示: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师:同学们试着从细胞代谢需要的物质和条件角度入手,分析分析为什么内环境稳态失调后,会对机体造成危害。

生: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只有各种所需物质和条件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反应提供充足的反应物。从另一个角度讲,细胞代谢的进行离不开酶,酶的活性又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它们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

【课堂小结】

师:(总结)由此可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师:每一个人的健康都与内环境的稳态有关。学习有关内环境稳态的知识,有助于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习惯,还可以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关爱家人和亲友。

【例题剖析】

例1 高的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通过汗和尿排泄废物 B、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C、血液运输氧和废物 D、血液中二氧化碳增加会使呼吸加快

解析:内环境稳态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将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物及时排出体外,但是这些物质都是由血浆等运输到相应的部位后排出体外的,而血浆就是内环境的组成之一。食物残渣没有进入内环境,不会对稳态产生直接影响。

答案:B

例2 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应该多喝一些淡盐水,原因是

A、维持水分代谢平衡 B、降温,维持体温恒定

C、维持体液代谢平衡 D、消毒、杀灭细菌等病原体

解析:高温作业的人有大量的汗液排出,这样会使机体的无机盐代谢受到影响,失去平衡,因此要从体外补充一定量的无机盐,来保证维持体内盐类代谢平衡。如果光喝水是不行的因为只喝水不仅不能维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而且会进一步引起因电解质的减少而产生的肌肉抽搐、昏迷等症状。

答案:C

【作业】

完成P11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数字电路试题及答案

高二生物备课组工作计划

常见的数字电路笔试题目

高二生物备课组工作计划

数字电路笔试题目

电子技术面试题

高中老师年度教学计划

高考理综答案

面试题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高考理综预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内环境与稳态同步试题
《内环境与稳态同步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内环境与稳态同步试题(整理10篇)】相关文章:

高二生物教学总结2022-11-29

双稳态触发器教学思路的研究2023-04-16

高考生物复习计划2022-07-30

高二生物个人工作计划2023-03-14

高二生物个人教学计划2023-08-22

高三生物教学计划2023-02-07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知识总结2024-04-08

北京高考理综试题2022-06-27

高二生物组教学计划2022-12-26

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教学计划2023-08-13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