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高三政治复习意见-政治试题(共7篇)由网友“红叶”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泰安市高三政治复习意见-政治试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泰安市高三政治复习意见-政治试题
为搞好高三政治学科的备考复习,提高复习效率,力争今年文科综合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根据本学科特点、近年高考文综试题命题走向和《考试大纲》的要求,特提出以下复习意见,供老师们参考。
一、指导思想
高三政治后期复习要以近年的高考试题为参照,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明确高考的方向和要求,渗透新课改的理念,联系重大社会热点问题,认真分析学情、教情和高考形势,立足实际,真抓实干,科学施教,注重效益,确保20高考质量有新的突破。
二、时间安排:
1、 二轮专题复习阶段(三月中旬―四月底)。
2、三轮学科间综合模拟、知识回扣阶段(五月份)。
3、6月初,做好考前调整和应考准备。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方法的归纳,规律的把握和心理的疏导。
三、目的要求:
(一) 引导学生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查缺补漏,进一步夯实双基。
(二)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实现知能转化和能力迁移。
(三) 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心理素质和规范的答题习惯,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
四、备考建议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不管高考试题如何变化,把握考点知识是最基本的。根据近几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的特点和我市两次模拟考试的情况,在后期复习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握考纲,明确方向
1、《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状态的规定。认真学习《考试大纲》是取得理想高考成绩不可缺少的步骤之一。备考复习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对考点进行认真理解和把握,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全面复习、巩固考点的基础上,要抓住重点,突出主干知识的复习,进行归类整合,系统梳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和思维线索。要按单元形成知识的结构框架,从宏观上把握知识体系,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好教材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以及政治、历史、地理三个学科都涉及和渗透的知识。
2、要关注《考试大纲》的新增(或调整)的考点。新增新变的考点总是根据形势需要所做的调整,需要复习中联系现实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对考点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找好切入点。每年的《考试大纲》都把当年考试的意图、试卷设计、结构全面地介绍给了学生。《考试大纲》的每个变化都反映了当年高考改革的意图,《考试大纲》的每一个细节的变化都会顽强地表现在当年的试卷中。比较去年和今年《考试大纲》的变化,找出其不同之处,对于复习备考是有帮助的。研究《考试大纲》还应理解其变动的基本思想,如题型和示例的变化,“基本题型及其所要考察的主要能力示例”,实际上是试卷上题型的样板,试题难度的样板,也是考查方向的样板。
3、 考试范围的调整。
(1)新增的考点: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科学发展观 。
(2)调整的考点: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国际法的概念和作用;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二)把握应用,明确热点。
1、要研究、探寻高考命题规律,把握命题的意图和变化的趋势,突出重大社会热点问题。这里的热点问题主要指党和国家当年的重大政策、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或现象、国民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几年高考文综(政治)命题的切入点是社会重大热点、党和国家工作重点与学科考点知识“三者的交叉点” 。 对于国内外重大时事和现实问题,要做到全面搜集,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过程,同时还要突出重点。建议重点分析以下热点问题: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家宏观调控;反分裂国家法;“三农”问题;树立 科学发展观 ;循环经济、环境保护与能源安全问题;民营经济的发展;两会精神;国际关系等。
2、对热点的把握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热点的重要观点作为“答题素材”(或考察内容)应熟练掌握(特别是十分重大的“意义”、“措施”、“启示”之类的问题);二是对一般的热点背景了解即可,但要思考背景体现的学科知识点。
对于热点问题的处理,切忌教师全面整理后,一味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要让学生去分析,去归纳,去梳理,去设置角度,去考虑用什么知识回答;也可以让学生去搞时事述评:说事件、评观点,去找重要问题的关键点、找问题的切入点;也可以让学生依据时事背景命制一定的题目,去设置一些问题的角度,等等。分析时事时,要多角度、多层次,有多少角度就去分析、回答多少,千万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束缚学生的手脚。
(三)精心策划、扎实开展专题复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应试能力。专题复习可以分两步:
第一步:知识专题,以考点带热点, 3月底左右结束。知识的复习要先扩展、覆盖、联系,以巩固一轮复习的成果,尔后再定位新材料背景的设问角度。复习的关键在于找准知识定位,加上知识框架,丢弃零散的,找到、找准主干性的、系统性的,以便于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的在系统中掌握小的知识板块,形成处理新材料背景和课本知识结合的能力。具体方法为:
(1)、考点部分:本专题涉及的考点;考点细化或提示;知识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注意上挂下联);知识重点强化、易错易混点辨析;弥补变化点。
(2)、考点与热点结合部分:典型题解析(重学生参与,重思维过程,重方法、技巧,重归纳、总结);高考题回顾;创新题展示;练习题巩固。
(3)、侧重点:考点与热点结合的具体分析,强调点的细化与具体的分析过程。
第二步:热点专题,以热点带考点,用热点回扣考点,4月底结束。具体方法为:
(1)、热点部分:背景材料梳理。
(2)、考点部分:知识点分布;角度分析提示。
(3)、练习部分:典型题举例;创新与综合能力培养题。
(4)、侧重点:热点与多个考点的结合,强调知识点的拓宽。
两种专题复习方法要有机地结合,把点的细化与面的拓宽真正落实到平时的训练与讲评中。要在专题复习的基础上,适当穿插考点知识的自我排查,错题笔记的自我回顾,测试试卷的自我反思。
(四)搞好综合模拟训练,进一步回扣考点,查缺补漏,提高应变能力。这一时期要帮助学生克服高原反应,防止训练无效的情况出现。要主动加强与历史、地理学科教师的合作,搞好模拟题的编写,提高训练的针对性。要抓住抓好试卷的主旋律:立足基础、强调主干、注重应用、突出能力、体现综合;深刻领会高考文综试题大热点小材料、大问题小设问、隐性介入、综合回答的命题思想。
总之,高三后期复习要依据《考试大纲》,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知识要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要抓好基础,选择好复习方法,构建知识网络,注重学科内和政、史、地学科间综合,处理好易混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搞好专题复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法指导,疏通心理。
篇2:高三复习主要哲学原理-政治试题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 法 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破坏作用。
方 法 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 法 论: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途;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 法 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二、唯物辩证法
1、联系的观点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同时,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二者互相影响,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整体,有时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发展的观点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 法 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4、规律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方法论: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5、对立统一的观点
原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肯定事物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统一的一面。
6、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反对一点论。
7、矛盾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主次矛盾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但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会统筹兼顾。
10、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观点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11、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12、量变和质变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法论:坚持适度的原则;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
13、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既要充满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理论),认识(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2、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推移
原理内容:从深度上说,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从广度上说,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说,认识必须向前推移。
方法论:反对思想僵化、认识固定化的观点,反对一切停止、悲观、无所作为的观点。
3、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四、人生观、价值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2、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要求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集体主义是新时期我国人民的正确价值取向。
①它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②它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③它是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力量源泉。
要求我们①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②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③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和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5、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
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反之,起阻碍或破坏作用。社会条件和社会规律又制约着个人的活动。
6、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①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②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③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
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为祖国繁荣、民族振兴中,不断实现和提高人生价值。
7、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促进作用。
①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②崇高的理想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③崇高的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要求我们把个人志向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统一起来,将自己的一切同祖国、同人民、同人类的命运结合在一起。
8、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应做到①相信群众②依靠群众③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9.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辨证关系
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要求我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①改造自己的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③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篇3:高三政治复习教案.§6 企业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政治试题
高三政治复习教案.§6 企业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政治试题
§6企业与企业的经济效益
教学目标:
1.理解企业与企业制度、企业的作用、我国的企业形式、股票、经济效益及其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正确认识经济效益与劳动生产率、利润、科学技术的关系、企业经营者的素质等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
2.能够运用有关的基本知识分析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条件下,企业应如何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提高经济效益,积极参与世界经济竞争。
3.进一步熟悉和领会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掌握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特征。帮助学生树立效益观念、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有关的基本知识分析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条件下,企业应如何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提高经济效益,积极参与世界经济竞争。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经济效益与劳动生产率、利润、科学技术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企业及其作用
1、企业的含义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济组织。 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不是政治组织。也并非是所有的经济组织都是企业。只有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才是企业。
2、企业法人与非企业法人
(1)、法人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是与具有生命力的自然人相对的概念。
(2)、企业法人与非企业法人
根据是否以盈利为目的,法人分企业法人与非企业法人。
▲ 企业法人是指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法人,依照法律程序,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有符合国家规定的资金数额,有组织章程、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各类企业都是企业法人。
企业可分为法人企业与非法人企业. 企业法人与法人企业是同一概念,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非企业法人则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法人,它们主要从事国家行政管理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
▲非法人企业是指没有取得法人资格的企业,两者是不同概念。
二、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
1、公司是依法设立的,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2、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
▲股份有限公司
它是指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有限责任公司
它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组成,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异同
3、股票
(1)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最基本特征。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人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发行股票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形式。
股票对发行的企业来说,是筹集资本的一种形式,是债务;
对股东来说,是一入股凭证,是取得收入的一种有价证券;
对居民来说,购买股票是一种有风险的投资行为,是一种投资。购买股票有可能获得收入,是因为公司用发行股票筹集起来的钱扩大再生产,股息收入的最终来源是企业的生产。
(2)、股票价格和股票的票面金额是不同的,股票的票面金额只表明投资入股的货币资本额,是固定的;而股票价格则是变动的,通常总是大于或小于它的票面金额。由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因此目前股票市场上的股票价格的变动,有时是不正常的,常常受到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
(3)、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 股份制就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姓公”、“姓私”
在股份制企业中,只要公有资本控股,企业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同时还扩大了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了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因此要大胆利用。
三、企业的经济效益
1、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2、经济效益与利润、与劳动生产率、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1)、经济效益与利润的关系
生产总值超过生产成本的差额就是利润。
经济效益是所得与所耗的比值。
经济效益与利润二者并不成正相关关系。(这是一个教学难点,希望老师能够用事例讲情楚)
(2)、经济效益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在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单位产品所用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一般来说,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会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若企业生产的产品适销对路,质量合格,劳动生产率越高,其经济效益也就越高。
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不一定会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希望老师能够用事例讲情楚)
(3)、经济效益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发展科学技术是提高经济效益最有效的途径。
一方面,先进的技术设备生产工艺可以使企业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产品,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使企业经济效益提高。
另一方,企业业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使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缩短,降低生产成本,也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
(1) 对企业来说,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2) 对国民来说,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创造出更多的商品和劳务和更多的社会财富,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 对社会来说,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
(1) 依靠科技进步,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2) 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 企业兼并联合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课堂练习与思考1
简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到产量是206. 9万辆,跃居世界第八位。但我国的汽车技术、质量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同类型轿车价格平均高于发达国家。美、日、德等国只有几家汽车大企业,我国有一百多家整车厂,从总体上看经济效益不高。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常识谈谈,在中国加入WT0的条件下如何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提高汽车工业的经济效益。
答案要点
▲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汽车的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
▲加强兼并联合,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汽车的国际竞争力。
▲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强对汽车工业的扶持和引导。
三、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1、企业经营者的素质的重要性:
企业经营者应当具有良好的素质,企业经营者的素质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国有企业能否走出困境的关键问题,也是关系到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否成动的大问题。
2、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的必要性:
企业经营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企业和经营者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是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因此需要较高的素质。
3、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思想政治素质:拥护党的路线和方针,能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经营方向,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具有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远大理想和抱负,有强烈的事业心、使命感和责任感。
企业经营者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企业经营者的业务素质: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熟悉本行业生产业务,懂得有关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具有收集、分析各种信息的能力等。
教学资料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大决策。国务院日前决定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试点。
针对两家试点银行目前的财务状况,国务院决定动用45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等为其补充资本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最终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一次全新的改革实践。
▲改革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必要性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和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决定着国家经济的安全,涉及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多年来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支持经济体制改革、维护社会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由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存在缺陷,加上其他一些历史原因,目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仍存在不良资产率高、资本充足率低等问题。
▲本次这两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的核心和关键是什么.
这两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核心是要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
加快深化内部改革,建立良好公司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是这次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关键。
▲本次这两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按照现代商业银行要求,加快深化内部改革,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
严明内部权责制度,形成良好的财务约束和内在风险防范机制,通过股份制改造,使试点银行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
坚持改革与管理并重,加大内部改革力度,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改进公司治理结构,实行科学的、现代化管理。
通过股份制改造,使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最终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股份制商业银行。
附
针对训练
“十五”期间,我国城镇劳动力资源共计总量预计新增5000万人以上,农村剩余劳动力在1.5亿左右,实现充分就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就业工作,在“十五”计划纲要中,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从重要目标。据此回答1-4题。
1.春节过后,全国不少大中城市的劳动行政部门通过新闻媒体向广大的外出务工人员介绍当地的用工信息。人们注意到不少用工单位都要求应聘者具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甚至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物业管理等也不例外。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B
A.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水平
B.劳动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C.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是劳动者整体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D.21世纪的职业主体是技术工作
2.随着高校扩招,不少地方的职业技术学校已经很难招生了。但很多用工单位又在抱怨:熟练的高级技术工人越来越难找了。广东就有企业开出十几万的年薪聘请高级技工。这给我们今后就业的启示是 A
A.只有取得高学历,才可能有就业的机会
B.就业跟读书没有关系
C.读职业技术学校肯定是没有出路的
D.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培养一技之长,才能适应激烈的就业竞争
3.作为未来的劳动者,对将来就业应 A
①树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就业观;②树立终身接受教育、终身参加培训的职业教育观;③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④制定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收入分配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4.在我国,GDP每增长1%,可提供80多万个工作岗位。而第三产业由于投资少,吸收就业人员多而一向被视为“劳动力的大蓄水池”。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仅为25%左右。而发达国家通常高达60%以上。由此可见,下列观点与题意不相符的有 C
A.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B.第三产业能有效地推进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C.发展第三产业能够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D.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4月23日,中国证监会决定,“PT水仙”股票自当天起终止上市。昔日的名牌家电企业竟成了中国股市第一个退出者!据此回答11~13题。
5.对于股份制,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股份制的实质就是私有制 ②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③股份制企业最基本的特征是向社会募集资金 ④不管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可以利用 C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水仙公司从昔日的鲜花怒放到今日陷入凋谢的绝境,其股票被终止上市 D
A.是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行为 B.必然导致该公司的继续亏损
C.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D.表明价值规律优胜劣汰作用的客观必然性
7.“PT水仙”股票被终止上市表明 C
A.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 B.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
C.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 D.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必须讲求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提高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据此回答8~10题。
8.假定下列各企业的产品均为有用劳动成果,属于经济效益提高的有 A
A.某企业的钢材利用率由原来的65.8%提高到现在的75%
B.某企业一个织布工人由一天织100米棉布提高到一天织150米棉布
C.某钢铁企业生产1吨钢由耗电625千瓦小时变为耗电700千瓦小时
D.某企业每百元销售成本实现的利税由20.50元变为现在的18.50元
9.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有:D
①技术改造,产品更新 ②精打细算,杜绝浪费 ③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④企业兼并,优化组合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只有千方百计降低产品成本,才能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必须实现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是 B
篇4:高三政治复习教案.§2 货币职能与通货膨胀-政治试题
高三政治复习教案.§2 货币职能与通货膨胀-政治试题
§2货币职能与通货膨胀
教学目标:
1.理解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基本概念。掌握货币产生与商品交换历史发展之间的关系。
2.能够运用货币职能的基本知识认识现实生活中与货币有关的事实。能够运用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基本理论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并能对国家为抑制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而采取的货币政策进行分析。
3.进一步熟悉和领会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重大经济现象的表现、实质、危害以及国家采取的相应对策。掌握辨证看问题的分析方法,帮助学生正确的金钱观,正确理解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与职能、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重大经济现象的表现、实质、危害以及国家采取的相应对策。
教学难点: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重大经济现象的表现、实质、危害以及国家采取的相应对策。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商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提问;什么是商品?最初的商品交换与现代的商品交换有什么区别?
最初的商品交换是商品与商品的直接交换,其公式是商品――商品;现代的商品交换是以货币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要了解这两个公式的关系,就要学习货币理论。弄清楚货币产生与商品交换历史发展之间的关系。那么,商品交换历经了哪些阶段呢。
1、从历史上看,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的产生晚的多.货币的产生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货币的产生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这也是商品交换发展的四个阶段):
(1)偶然的物物交换形式(即物物交换形式)
1只羊=2把斧
1只羊=15千克大米
1头猪=1两黄金
1千克盐=0.3千克木耳
…
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的共同点:商品=商品,也可以说是“商品=等价物”(交换价值)
思考:怎样辨证地看待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人类经济发展进入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但也表明这一阶段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依然是很底的。人类的很多需要因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而不能得到满足,生活水平极端底下。
(2)、扩大的物物交换形式
1件衣
1两盐
1把刀
1只羊= 6分黄金
1克银
15千克大米
其他商品
这个等式的经济学意义有:①等式右边的商品是1只羊的等价物,也是1只羊的交换价值,它们表现了1只羊的价值。②1只羊的价值是通过等式右边的商品价值得以表现。③这个等式可以解读为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为许多商品的价值,许多商品的价值表现了一种商品的价值。④商品交换进入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意味着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市场上投入交换的商品越来越多,人们的多种需要逐步得到满足。⑤但是扩大的物物交换形式也存在着重大缺陷。在这一交换形式下,人们需要经过多次交换才能最终换回自己需要的商品,交换的一次成功几乎成为不可能。也正是由于存在着这种缺陷,才推动着商品交换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3)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1件衣
1两盐
1把刀
6分黄金 =1只羊
1克银
15千克大米
其他商品
这个等式的经济学意义有:①等式右边的商品1只羊是等式左边的所有商品的等价物,也是这些商品的交换价值,它表现了这些商品的价值,它可以直接和其他商品相交换。②等式左边的所有商品的价值是通过1只羊的价值得以表现。③这个等式可以解读为许多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种商品的价值,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了许多商品的价值。④商品交换进入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阶段,意味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程度进有了新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它克服了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的重大缺陷,极大地方便人们的商品交换,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⑤但是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也存在着重大缺陷。由于不同地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不同的,这样,在更大范围内的不同地区的商品交换就不便进行。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存在,也总是在解决矛盾中发展。正是由于存在着这种缺陷,才推动着商品交换向更高的阶段发展。货币的产生就成为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
(4)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1件衣
1两盐
1把刀
1只羊 = 6分黄金
15千克大米
其他商品
这个等式的经济学意义有:①等式右边的商品黄金固定地充当了一般是等价物,我们把它叫做货币。它表现了这些商品的价值,被称之为商品的价格。它可以直接和其他商品相交换②货币出现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货币来表现。③这个等式可以解读为许多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种商品的价值,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了许多商品的价值。④商品交换进入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意味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程度进有了新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它克服了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阶段的缺陷,人们可以在不同地区,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商品交换,商品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作出以下总结与归纳:
1、货币的本质
⑴、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⑵、货币的含义: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⑶、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固定由金银充当,金银就成了货币,从而使一种自然物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而具有社会性,从实质上看,货币体现了一种社会关系,这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
课堂练习1
作为货币的金银、作为一般等价物的金银、作为一般商品的金银、作为自然物品的金银它们四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课堂练习2
辨析:当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为许多商品的价值时,价格将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提示:首先,要明确一个交换等式的经济学意义;其次,要了解当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为许多商品的价值时,商品交换处于什么阶段,是否有货币.
课堂练习3
怎样理解“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金银作为一种普通商品或物品,早于货币和商品而存在,但只有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即商品交换需要由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金银才成了货币,从而使一种自然物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而具有社会性,体现了一种社会关系,这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
历史上有很多的商品充当过一般等价物,但只有金银因有其特有的优势而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而成为货币
2、货币的职能
(1)什么是货币的职能
▲什么是货币的职能:货币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即货币职能。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货币有哪些职能: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储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货币有哪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货币职能的共同本质是什么.: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①关于价值尺度职能
▲含义:货币的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正确理解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货币为什么能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
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它本身有价值。货币充当价值尺度,它自身的数量也必须计算。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充当价值尺度是货币特有的职能吗?凡是有价值的东西即商品都可以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
▲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货币出现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货币来表现。商品的价格就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的高低归根结底是价值的大小决定的。
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数有哪些.
商品价值量 供求关系 货币本身的价值量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 经营者的暴利行为 国际黄金市场价格等
②、关于流通手段职能
▲含义: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人们日常从商品买卖中所看到的货币的作用,即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就是流通手段的职能,这种职能又叫做购买手段。
▲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时,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
▲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流通手段是从货币职能的角度上讲的,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媒介作用;商品流通是从商品交换的形式上讲的,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即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
▲直接的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前者是物与物的交换,其公式是商品--商品,它不需要媒介;后者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前者在货币产生前就存在;后者则是在货币产生后。
前者是买卖同时进行的,双方同意就可成交;后者买卖在时间、空间上都是分离的。
③、货币的其它职能
▲货币的储藏手段职能:① 含义,②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执行储藏手段职能,③黄金饰品和黄金货币是不同的
思考:黄金饰品能充当储藏手段职能,起到保值增值的作用吗?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职能: :① 含义,②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
▲ 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① 含义,②只有黄金和白银才能作为世界货币,铸币和纸币都是不行的,③货币在国与国的经济关系中的作用,④一些国家的纸币也具有某种世界货币的职能.
三、纸币与通货膨胀
1、纸币的产生与发展
⑴、纸币的产生
天然金银条块→铸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货币以铸币的形式出现,是有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产生的。铸币在流通中不断磨损,减轻了重量,变成了不足值的货币。铸币的名义含量和实际含量出现了分离,这预示着可以用某种东西代替足值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由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瞬息逝,人们只关心它是否能买回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而不关心它是否足值。这种名事实不符的变化,决定了纸币可以代替足值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⑵、纸币的含义
①纸币的含义;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纸币必须由国家发行 ▲必须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
②纸币的优点
印刷纸币的成本比铸造金属货币的成本低,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防止贵金属的无形流失,可以避免因不法之徒切削或熔解金属货币而带来的流通不畅现象,纸币比金属货币更容易保管、携带、运输
(3)我国的人民币
▲纸币代替金属货币后,人们通常把流通中的纸币称为货币.
▲我国最早的执笔出现于北宋年间四川境内流通的“交子”
▲人民币是我国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的发行权集中于国家,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发行
▲我国的人民币是在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是开始发行的.
▲人民币与我们的经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是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赖以维持、发展的血脉.
(4)、纸币的职能
▲纸币只按照它所代替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篇5:高三政治复习教案.§8 三大产业及经济结构调整-政治试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逐步加强引导和管理,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回答4-5题。
4、消除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一切不合理限制和歧视政策,建立城乡统一开放和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这是 ( D )
①产业结构调整和扩大就业的需要 ②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③实现公民合法权益的需要④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国家出台了《-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决定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这有利于 ( C )
①保障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②保障劳动者享有社会福利的权利 ③提高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④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
A.①② B.③④
C
篇6:高三政治复习教案.§8 三大产业及经济结构调整-政治试题
教学难点:三大产业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例证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篇7:高三政治复习教案.§8 三大产业及经济结构调整-政治试题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之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是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之一,它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缓解经济生活中的多种深层次矛盾,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经济结构调整基础知识
★ 教师年度评优总结
★ 高三体育教研计划
★ 优秀教师个人总结
★ 高三教学总结教师
【泰安市高三政治复习意见-政治试题(共7篇)】相关文章:
优秀教师学期个人总结2022-09-28
秋季学期大班上学期教学总结2023-09-18
教研室幼教教研计划2022-10-30
县教研室的工作总结2022-05-06
高三政治教学个人工作计划2023-02-22
教研室教研计划2022-12-20
高三物理3月份教学反思2023-04-15
教研室年度总结2023-08-28
教代会年终工作报告2023-02-01
高三数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精】2023-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