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舞动的高楼阅读题答案(共11篇)由网友“多摩焼”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随风舞动的高楼阅读题答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随风舞动的高楼阅读题答案
①城市中的高楼看似十分坚固,然而实际上越是高大的建筑就越受到高空强风冲击问题的困扰。不过根据最近的科学生活网报道,在麻省理工大学,有一个名叫“WhoWhatWhenAIR”的建筑设计小组,他们采用最新设计的一种建筑结构模型, 。
②如果您在近期有机会拜访麻省理工大学,你就会看到这座建立在麻省工程研究中心草坪上的相当引人注目的迷你建筑。这不仅因为它的样子看起来有些奇怪,还因为这座总重超过300公斤,高度超过10米的建筑,居然会像稻草一样子随风飘动,不过虽然看起来有些摇摇欲坠的样子,但是别担心,它可绝对不会真的倒下来。
③如果你能仔细的观察这座建筑就会发现,除了传统的钢架结构,建筑中还有许多上下连通的管子,而这就是这项发明的关键。
④事实上传统的高大型建筑主要是以结构的强度来保证稳固的,但是相对风力以及地质运动这些强大的自然力来说,仅仅依靠钢筋水泥的强劲“骨骼”是不够的,这个小组的设计理念就是为建筑增加“肌肉”,这些管子就是抗风建筑的肌肉部分。
⑤研究人员将这种管子称作“空气促进器”,它实际上是一种能够随着压力而膨胀、收缩的空气弹簧。这些连接在钢架结构之间的气体弹簧,当强风吹击建筑的时候,就会被伸长,换句话说,这种装置能够微细的改变建筑物的整体长度。从而让建筑物在8英尺左右的范围内扭曲或者微微的变形,建筑倾斜的角度越大,空气弹簧的拉伸力就越大,而风力却因为不能保证水平作用在建筑的垂直面,而不能发挥全部的冲击力。
⑥这样建筑就不用直接的对抗强风的冲击力,而是能用较小的结构强度对抗更大的风力。相对的建筑耗费的结构成本也能在更加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大大降低。
⑦由于设计上的创新,这项建筑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建筑设计大奖,不过要想让这种建筑投入实际的应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项比赛的总评审之一的Ochsendorf说,“人体对于加速度的变化是相当敏感的,就目前的研究来说,我们还没办法让居住在这种大厦中的人完全感受不到这种扭曲的变化”,但是他也补充说,“不过对于一些高大的非居住用的地标性建筑,这项发明还是相当有用的。”
篇2:随风舞动的高楼阅读题答案
小题1:下面哪句话更适合填在第①段的空格处?请简述理由。(3分)
A.会在未来有效地解决高大建筑的抗风抗震问题。
B.可能会在未来有效地解决高大建筑的抗风抗震问题。
小题2:“迷你建筑”之所以相当引人注目,其原因是什么呢?请概括回答。(限15字以内)(2分)
小题3: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呢?(4分)
小题4:在“建筑中还有许多上下连通的管子”中“管子”实际上是指什么呢?它在建筑物中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4分)
小题5:“迷你建筑”在未来实际运用上将会有怎样的走向?请依据文中信息,合理推断,概括作答。(2分)
篇3:随风舞动的高楼阅读题答案
小题1:第B句。“可能”一词,表达更严密准确。因为文中说这种建筑还处于设计阶段,能否真的解决高大建筑的抗风抗震问题,还没经过实践的检验。
小题2:样子奇怪,能随风摆动。
小题3:打比方,把钢筋水泥比作骨骼,把空气促进器比作肌肉,这样写能把道理说得形象生动、浅易明白。
小题4:它实际上是一种能够随着压力而膨胀、收缩的空气弹簧。能够微细的改变建筑物的整体长度, 让建筑物在一定范围内扭曲或者轻微变形,使风力不能保证水平作用在建筑的垂直面,从而不能发挥全部的冲击力。
小题5:这种建筑不会立即投入实际应用;若投入实际应用,将会应用在一些高大的非居住用的地标性建筑上。
篇4:《随风吹笛》阅读题及答案
林清玄
⑴远远的吹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侧耳细听,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很久,确定是笛子的声音,萧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
⑵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⑶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⑷这样想着,在田埂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看看天色尚早,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⑸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撼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⑹【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和竹叶便是演奏者】。原来竹子洒过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出尖利如笛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挡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⑺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涛天海浪的交响。
(8)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时,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听蝉声。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美,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9)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溪水琤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10)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但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的声音那么深刻。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11)可惜我并没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之声仍是要有福分的!
(12)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因为画是静的,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而除了目视,自然还提供各种声音,这种双重的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创造的境界。世上有无数艺术家,全是从自然中吸取灵感,但再好的艺术家,总无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因为自然是有声音有画面,还是活的,时刻都在变化的,这些全是艺术达不到的境界。
(13)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局,而自然是没有结局的,明白了这一点,艺术家就难免兴起“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寂寞感。【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动;人能录下蝉的鸣唱,但永远不能代替看美丽的蝉在树梢唱出动人的歌声。】
(14)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
(15)我突然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原文有改动)
【问题】
23.阅读第⑴段,请概括风雨中笛声的特点。(2分)
24.请从第(5)(6)两段划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3分)
25.第(12)段中加点的“双重的组合”是指:(3分)
26.请仿照第(13)段中划线句,再续写一句,使之与这两句构成排比句。(3分)
27.结尾说:“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23.清晰、高扬、穿透力强。(2分,意思对即可)
24.示例:①运用比喻,写出了自然之声、天籁之音给人的震撼。②运用比喻和拟人,形象地写出了自然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乐队。(3分,意思对即可)
25.指“活的画面和声音”(或“目视的各种自然风景及听到的各种自然声音”)(3分,意思对即可)
26.答案示例:人能拍下劲松参天挺立的英姿,但永远不能再现它破坚石而出的毅力。(3分,符合要求即可)
27.自然是美丽的,自然是时刻变化的,人们应该时时体验自然、感悟自然、融入自然,这样生命就会有价值,生活就会有意义。
篇5:《随风吹笛 》阅读答案
(1)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2)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3)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
(4)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5)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 ,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的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6)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硬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7)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摄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8)竹子的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于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我研究 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生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9)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涛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 10)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座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验的美,有时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11)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是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琤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12)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13)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我了解到,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于,有了风,竹于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14)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
(15)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小题1】文章由“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开篇,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2】阅读(1)一(3)段,请概括风雨中笛声的特点。(3分)
【小题3】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
(2)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幅画”时,境界便低了。
【小题4】文章叙述了作者雨天听竹的过程,其间作者心情波澜起伏。请简要写出作者心理变化的四个过程。(4分)
【小题5】作看通过写“随风吹笛”得出了哪些感悟?请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照应题目(2)为揭示“笛声”真相做铺垫、引出下文“笛声”
【小题2】(3分)清晰、高扬、穿透力强
【小题3】(1)竹林乐声声势宏大,不同凡响,让作者心存敬畏。(2分)(2)因为自然风景是活动的、变化无穷的,如果把自然风景简单的理解为一幅静止的画,那是没有真正感悟自然。(2分)
【小题4】①被笛声吸引,②被笛声震撼,③感动于笛声,④遗憾没有录下笛声。
【小题5】(1)自然的声音是美好的(1分) (2)自然的声音能净化人的心灵(1分)(3)人要亲近崇敬自然(1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理解文首句子,一般可以从开篇引题,点明题旨、引导(铺垫下文)、奠定情感基调,充当文章线索等方面去分析理解。本句主要是点明文题为下文铺垫。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抓住文段中“清晰”“高扬”“穿透”“悠长”等词语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3】
试题分析:第一句从竹林乐声的特点和作者的内心感受来理解,第二句从自然风景变化无穷的特点来理解此句的含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心理变化”抓住文中描写作者内心感受的词句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5】
试题分析:理解作者的思想,一是通过作者对事物描写的文字来理解,二要从文中作者发表感慨的语言句(一般在过渡段和文尾处)来理解。本题可抓住最后两段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态度和情感这个方面来理解。
考点: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篇6:《随风吹笛》阅读及答案
附:随风吹笛原文:
微微的雨。
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由于来得遥远,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阔的平野,穿过雨声,在天地间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而且只有简单的几个音节。
我站的地方是乡下的一片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面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于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久的竹林。因为树林在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的穿透它,唯有树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有些树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在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树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边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过了一会我看看天气尚早,离竹林大约两公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的音乐震撼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过水渍,互相摩擦便发出了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每一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蛙虫的鸣唱,春晨鸟雀的啾唧,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它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就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盒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冷漠的房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比如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拂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盒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淙淙之间,突然一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虽然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但是都没有这一次在树林里感受得如此深刻。原来在自然里所以的声音都是独奏,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锣密鼓的乐章。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很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的那么好。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是要有福分的,它变化无穷,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才成为交响乐。
《随风吹笛》阅读答案: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CE)(4分)
A.作者认为,每一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这“自然的声音”所表达的本质意义是相同的。比如,百灵鸟画眉的声音与蝉蛙的声音,对热爱自然的人来说,都是悦耳的。
B.在寒夜里放着万蝉齐鸣的录音,至少会给听众带来两种感受:一是让自己走进自然之中;二是从心里驱赶了冬天的寒意,心里渐渐暖合起来。
C.听《溪水》的录音时,听到了两声山鸟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候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着说明作者更喜欢鸟声。
D.“我”后来去了几次,要么有雨无风,要么有风无雨,其实就是有了和那天一样的风和雨,还有竹子,“我”的感受也不会和那天一样,因为一种感受只属于那个瞬间。
E.文章最后说“有雨有风,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才成为交响乐”,这句中的“交响乐”与我们平时听到的那些高超的音乐家演奏的“交响乐”给我们的感受是一样的。
2.请说出“我的故乡在遥远的地方”这一句中的“遥远”与文中“由于来得遥远,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句中的“遥远”的含义。(4分)
前者的“遥远”:指路途很远。
后者的“遥远”:指文中笛子的声音所飘到的地方比一般音乐传送的地方远。
3.为什么说“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2分)
答案:因为作者认为:音乐是美好的象征,产生音乐的地方应该是美好之地、善良之地、文明之地。
4.每逢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请把我喜悦的内容有自己的话写出来。
答案:春雷响起,表明冬天的结束,明媚的春天来临了;春雷响起,这是自然的声音,它粗矿、豪放、惊天动地,给人一种抖落冬天的寒意。迎接万物苏醒的时刻的快乐。
篇7:《随风吹笛》阅读答案
林清玄
(1)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
(2)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地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3)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埂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悠长的音乐。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4)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5)竹子的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和竹叶便是演奏者。原来竹子洒过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出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6)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涛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7)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美,有时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8)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琤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9)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笛那样透亮、悠长的声音。 (10)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我才知道,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11)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因为画是静的,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而除了目视,自然还提供各种声音,这种双重的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创造的境界。世上有无数艺术家,全是从自然中吸取灵感,但再好的艺术家,总无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因为自然是有声音有画面,还是活的,时刻都在变化的,这些全是艺术达不到的境界。
(12)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
(13)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1、阅读(1)—(5)节,请概括风雨中“竹笛”声的特点。(4分)
2、下列句子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①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 ②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
3、文章第(7)段写朋友和我的经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4、文章最后说“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请结合文章和自己的认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案:
1.清晰、高扬、穿透力强、尖利、悠长(答出一点给1分,共4分))
2.①运用比喻,把竹海比作乐海,(或夸张)(1分)形象地写出了竹林在天风海雨中声势浩大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声的赞叹(1分)。 ②运用比喻,把“聆听竹笛”比作“心灵的沐浴”(1分),形象地写出了竹笛声能让自己深刻地意识到带给自己的启发之大,感悟之深(1分)。
3.写朋友偏爱蝉声并录制录音带赠送与我,让我感受到自然之美(1分),为下文“我” 也录下自然的声籁(1分) 作伏笔(1分),丰富了文章的内涵(1分)(每点1分,共4分)
4.自然是有声有画的,如同风中“竹笛”声,是充满生机和力量的。(2分)人在体验感悟自然的同时,可深深地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满怀对生命的崇敬,对生活的感激,所以人们应当更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2分)(意思对即可)
篇8:林清玄散文随风吹笛阅读题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3分)
微微的雨。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晨夹着呼呼的响声。
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蛙虫的鸣唱,春晨雀鸟的啾唧,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
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那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得那么深刻。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锣密鼓的乐章。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可惜的是我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是要有福分的,它变化无穷,每一刻全不相同。
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因为画是静的,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而除了目视,自然还提供各种声音,这种双重的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创造的境界。世上有无数艺术家,全是从自然中吸取灵感,但再好的艺术家,总无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因为自然是有声音有画面的,还是活的,时刻都在变化的,这些全是艺术达不到的境界。
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局。自然是没有结局的。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动; 。
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早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了一声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
1、谈谈“自然是没有结局的”在文中的深刻内涵。(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穿插了朋友“偏爱蝉的歌唱”的故事,简析它用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画线处续写一句话,使文章意思完整。(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艺术家感受自然并加以表现的,其境界总是静的、低的,因为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视觉与听觉双重组合,变化无穷而使艺术有“达不到的境界”
2、深化主旨,“自然的声音”令人“赞叹”,人应亲近、感悟自然;进行比较,用“万蝉齐鸣”来凸显风雨竹林之声才成交响乐,让人感受更为深刻。
3、。人能录下蝉的鸣唱,但永远不能代替看美丽的蝉在树梢唱出动人的歌声。(句子意思对即可)
篇9:林清玄散文随风吹笛阅读题答案
⑴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萧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
⑵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⑶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的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⑷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埂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⑸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⑹竹子的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和竹叶便是演奏者.原来竹子洒过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出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⑺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涛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⑻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座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验的美,有时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⑼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是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琤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⑽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⑾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我才知道,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⑿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因为画是静的,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而除了目视,自然还提供各种声音,这种双重的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创造的境界.世上有无数艺术家,全是从自然中吸取灵感,但再好的艺术家,总无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因为自然是有声音有画面,还是活的,时刻都在变化的,这些全是艺术达不到的境界.
⒀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局.自然是没有结局的,明白了这一点,艺术家就难免兴起“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寂寞之感.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动;人能录下蝉的鸣唱,但永远不能代替看美丽的蝉在树梢唱出动人的歌声.
⒁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
⒂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原文有改动)
17.阅读第⑴段,请概括风雨中笛声的特点.(3分)
答:
18.第⑿段中加点的“双重的组合”指什么?(2分)
答:
19.文章叙述了作者雨天听竹的过程,其间作者心情波澜起伏.请简要写出作者心理变化的四个过程.(4分)
答:
20.依照第⒀段画线句,用“人能……,但永远……”的句式仿写.(2分)
答:
21.文章最后说“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分)
答:
17.(3分)清晰、高扬、穿透力强
18.(2分)活的画面和声音
19.(4分)①被笛声吸引,②被笛声震撼,③感动于笛声,④遗憾没有录下笛声.
20.(2分)例:⑴人能录下昙花翕合花瓣的声音,但永远不能聆听到它绽放生命的欢快.⑵人能绘下劲松参天挺立的英姿,但永远不能再现它破坚石而出的毅力
21.(3分)自然是美丽的,自然是时刻变化的,人们应该时时体验自然,感悟自然,融入自然,生命就会有价值,生活就会有意义.(意思对即可)
篇10:仰高楼记 阅读答案
①洪武已未正月,善自辽东归南昌,秀士罗德厚馆于书楼之上。开窗而望之,西山屹然于其前。其卓绝,若中军大将部伍,旗帜整齐严肃而不可犯也;其靓洁,若普陀观音,冠带璎珞尊严端正而不可狎也;其飞动,则矫然龙骧、翩然凤翥,雄健俊快而不可羁也:其变化,则霞飞云敛、阳舒阴惨,一日之间倏忽晦明而不可测也。
②德厚曰:“自吾创是楼也,旦而笑语焉,夕而寝处焉,闲居而宴息、宾至而觞咏焉,无往而不于斯,固将托是终吾身,而奚外物之足慕哉?请子命之名,而遂为之记,庶将赖以不朽。”
③予曰:“诺。吾将有以成子之志。按图志,西山之高与庐阜①等,而诸峰竞秀,环三百余里。其岩洞之幽深、泉石之清美、竹箭之茂密、草木之灵异、琳宫梵宇之相望、良田名国之相属,所蓄之富,足以衣被城中十万之众,其利泽之所及者远矣!抑吾因是有感焉。是山之大,能与庐阜同其高,则斯人之居是邦者,独无与是山同其悠久者乎?稽之古人,忠节如梅子真②、高风如徐孺子③、孝友如黄太史④,固皆足以敦薄立懦,若乃烨然道德之光,粹然言行之懿,奋乎百世之上,而百世之下靡不师法而宗仰之者,其惟濂溪周子⑤乎!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之可仰也,以喻盛德之可怀也;景行之可行也,以喻大道之可由也。夫以是邦城池之壮丽、第宅之雄伟、人物之富庶,挹清光而分爽气者,岂特兹楼为胜?而连山叠嶂,延属三百余里,又岂兹楼所能独专也?惟能知盛德之可怀,知大道之可由,则专兹山之胜者,其必在斯人矣!吾子其不可务乎?”
④德厚曰:“然。某虽不敏,请终身服膺焉。”遂名斯楼曰“仰高”而为记以遗之。
[注释]①庐阜:庐山。②梅子真:西汉人,避王莽篡权专政变姓归隐会稽。③徐孺子:东汉人,拒绝官色官府征召。④黄太史:黄庭坚,官居太史时每天为母洗马桶。⑤周子:周敦颐,北宋时儒家理学思组租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阅读题目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以B.乎C.于D.因
2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住在罗德厚书楼,可欣赏西山美景。
B.西山高耸,像不可侵犯的中军大将部队。
C.西山秀丽洁净,如普陀观音般不容狎近。
D.西山灵动多变,云霞若龙凤般聚散无常。
23.罗德厚与作者对书楼的看法并不相同,请简要概括。(3分)
24.对文中“仰高”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2分)
A.西山与庐山同高,地域广大,值得仰望。
B.西山的风景优美、物产丰饶,值得仰望。
C.周敦颐讲学西山,泽被后世,值得景仰。
D.诗经名句寓意深,源远流长,值得景仰。
25.第③段表达曲折有致、手法多样,请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21.(1分)A
22.(2分)D
23.(3分)罗德厚认为:书楼是自己起居欢愉之所,且将终老于此,任何外物都比不上这书楼。(奚外物之足慕哉)(1分)作者认为:南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座书楼并不是最好的所在。(岂特兹楼为胜)同时,西山三百多里美景,也绝非这座书楼所能专享。(又岂兹楼所能独专也)(1+1分)
24.(3分)C
25.(4分)作者先从西山的高广秀美、泽民远利写起,类比联想,引出对俊杰人物的感休,接着以梅福的忠节、徐稚的高风、黄庭坚的孝友及其敦薄立懦的功效,衬托出周敦顾在道德言行方面百代前后的楷模风范。然后引用诗经名句借高山大路喻指周敦顾的盛德可怀、大道可由。最后紧扣“胜”“专”二字,通过书楼与周敦颐的对比,突出周氏的超拔,并劝说罗德厚追随周敦颐。全段说理由此及彼、曲折有致、纵横摔阖、手法多变。
篇11:随风吹笛阅读题及参考答案
林清玄
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的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埂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和竹叶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生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经验的美,有时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琤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可惜的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我了解到,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福分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低了。
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选自《林清玄散文选》)
19.文章由“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开篇,有什么作用?(4分)
20.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慑了。
(2)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幅画”时,境界便低了。
21.在描写“竹林的交响”时,还插入了很多描写蛙声、鸟声、雷声、蝉声、溪水声等的笔墨,有什么用意?(4分)
22.作者通过写“随风吹笛”得出了哪些感悟?请简要概括。(6分)
试题答案:
(一)
19.(1)照应题目(2分)(2)为揭示“笛声”真相做铺垫(引出下文“笛声”)(2分)
20.(1) 竹林乐声声势宏大,不同凡响,让作者心存敬畏。(2分)
(2) 如果把自然风景简单的理解为一幅静态的画,那是没有真正感悟自然。(2分)
21.多角度渲染“自然的声籁”,使内容更加充实;(2分)与“竹林的交响”映衬比较,彰显“竹林的交响”的美妙。(2分)
22.(1)自然的声音是美好的(2分) (2) 自然的声音能净化人的心灵(2分)
(3)人要亲近崇敬自然(2分)
★ 那是什么作文
★ 守望天空作文
【随风舞动的高楼阅读题答案(共11篇)】相关文章:
上学期幼儿园中班游戏活动教案2022-10-04
守望天空作文700字2022-11-06
描写雪的优美作文句子2022-07-16
美轮美奂怎么造句2022-10-25
《渐行渐远的炊烟》初中阅读答案2023-11-25
优秀的小学生作文:美丽的家乡2022-05-23
浮想作文900字2023-01-20
守望爱的天空作文2022-08-04
美丽的家乡唐山作文2023-09-12
美轮美奂造句202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