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书虫当夫人现代文阅读答案

时间:2022-04-30 00:58:22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明少”为你分享9篇“给书虫当夫人现代文阅读答案”,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给书虫当夫人现代文阅读答案

篇1:给书虫当夫人现代文阅读答案

给书虫当夫人现代文阅读答案

“书虫”是我母亲送给我先生的雅号,他敬受不辞。说他是“书虫”,自然与书有缘。先生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研究逾卅五载,家中藏书少说也有两万册。当我们还住在旧居时,已是书满为患,但先生视为珍宝,待若上宾,并且任其喧宾夺主,几乎占领了家庭所有领土,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好不容易盼到迁移新居,“分居”的书籍终于统一归置到顶天立地的大书架里了,我还特意给先生买了一张非常宽大的写字台,好让他有个宽松、舒适的读书写作之地。然而好景不长。不知觉之间,写字台四周又摞满了书,形成高高矮矮的“书笋”,光洁的台面不久也被各种书稿覆盖,连喝水杯也没有容身之地。对此“惨”状,我实在目不忍睹。一日趁他外出,我花了两个小时整理写字台,自以为替他办成了一件好事。殊不知,我的整理反面打乱了他的秩序——他按照自己的习惯去找东西,可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见此问题已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我从此不敢再替他整理写字台了。

先生的藏书不仅耗尽了他大半生的积蓄,也耗去了他大半生的时间。从日出到日落,从周一到周七,从春夏到秋冬,只要他在家,除了吃饭、睡觉,便可以不挪窝锻造地读他那些永远读不完也永远读不厌的书。母亲关于“书虫”的灵感大抵由此而来。即使是旅途中,他与书的关系也难以“离间”。记得有一次他与几位同道乘火车去外地开会,我特意买了一副扑克给他带上,供他们一路消遣。出差回来他连声向我道谢。原来他一上车,便把扑克送给另人玩,自己却借此抽射去读书了。我曾经问他:如今商海大潮汹涌澎湃,读书人是否知道钱多的好处、生活享受的乐处?他抬头望了望我,不无歉意的说:“知道,怎么不知道。可我们这一代起码被耽误了十年读书和研究的时间,只有全力拼命赶才行啊。”说完,仍埋头读书。从此,我也不好再用这样的问题为难他了。有时,看到一些商界朋友“妇唱夫随”,双双出入于各种消费与娱乐场所,我也不免有点失落。但有一点,我心里是笃的:我的这位仁兄决不会有外遇,只要他有书。为了节省一切时间来读书、研究,他甚至不愿装修新居,说是装修好了,就得打扫、维护,时间花得太不值,末了还引经据典道:“这就叫做‘不为物役’。”我只好无可奈何地回他一句:“但为书痴。”

先生读书破万卷,但自己的论著并不很多。与那些著作等身的学者相比,他不算高产。我有时嗔轻他动作太慢。可每当我看到他那些写得一丝不苟的手稿,读到那些像他的人品一样不容置疑的文字时,我不能不心悦诚服。说来,我的先生既不风流倜傥,也非有钱有势。当初吸引了我、使我心甘情愿以身相许的,正是他那些写得工整隽秀而又朴实无华的情书。现在我常常是他的文章的第一读者。他总是谦虚地说想听听我的意见,于是关于他的或者别人的作品的讨论便成了我们之间交流最多的内容。有时我也会不经意地把自己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说给他听,他总是聚精会神地听着,很少插嘴,只是在重要问题上才发表些意见。起初我奇怪他何以那样客于言辞,后来才悟出他准是把我念叨的一切也当成书给“吃”了下去。而我则在向他倾诉之中审视了自己。赢得了自信。

(取材于肖融《给“书虫”当夫人》)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所谓“惨”状,是说写字台及其周围又被书籍和文稿占据了,显得又乱又挤。

B.“我从此不敢再替他整理写字台了”,说明妻子对丈夫有点畏惧。

C.妻子有时“不免有点失落”,这表明她希望丈夫也能和自己一起享受点生活的乐趣。

D.丈夫说“不为物役”妻子回他一句“但为书痴”。看来这对夫妇也存在着沟通障碍。

E.丈夫做事非常认真细心,不论是写论文还是写情都一丝不苟。

答:【 】【 】

2解释词语并回答问题。

①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本文里的特定含义。

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

答:

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

答:

②结合以上两句话以及文中其他类似的语句,简要说明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

答:

3.本文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书虫”形象。你认为第一段和第二段对“书虫”的描写各有什么侧重?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答:

4.文的结束句“而我则在向他倾诉之中审视了自己,赢得了自信”,深化了作者给书虫“当夫人”的感受。联系最后一段的有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给“书虫”当夫人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BD

2.“有电而无视”将“电视”一词分拆开来使用,表现了家里虽有电视却常常不能看的尴尬。

“意识先于存在”化用哲学术语,是说东西已经被挪动了位置,自己仍然按照先前的记忆去找,自然找不到了。

幽默(风趣、诙谐);富于收卷气(符合人物的修养和性格)。

3.第一问:第一段着重写“书虫,进一步写到他爱读书(研究、写书),两段描写逐步深化,丰富了“书虫”的形象。

4.要点一:丈夫耐心听而少插嘴,使妻子感受到丈夫的关怀、理解与尊重。

要点二:妻子在向丈夫的倾诉中,也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自我价值肯定。

如何分析“文段的作用”

类型:说明某段或某句的作用。

对策: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两个。

(1)对文章的结构、内容有何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或前文。有时文段在文章的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掌握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

现阶段的阅读理解题题目都是相对固定的的。因此,有很多题目都有比较通用的解题方法。以修辞手法为例。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比喻、排比、拟人等常见的修辞手法介绍给学生,同时将不同的修辞手法体现的作用,详细的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记住。

这样当阅读理解题目中出现关于修辞手法的问题时,学生能够自己联系老师课堂中讲述的关于修辞的知识以及答题技巧,将老师课堂中讲的知识和阅读理解的题目相结合,找出问题的最佳答案。

篇2:居里夫人现代文阅读答案

居里夫人现代文阅读答案

居里夫人的故事1903 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动 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 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从此,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希望 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 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 愿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 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付代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要请老师到家里作客, 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 1932 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开幕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 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他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主席台。 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 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播 传授) 给她知识的老师。

1.划去括号中不适当的词语。

2.选择一个最正确的答案,在括号内写上序号。 (1)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词语解释。 “簇拥”的意思是( B.许多人紧紧地围着。C.许多人围着。 “盛誉”的意思是( A.很高的荣誉。B.称赞。 C.赞美、夸奖。

(2)“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眼泪。”是因为( A.老人能参加开幕典礼,上了主席台,很激动,所以流下眼泪。B.老人被居里夫人的这种成名不忘小时候教过她的老师的美德感动,所以流下眼泪。 C.老人看到会场的热烈场面,感动得流下眼泪。

3.本文主要写了居里夫人哪两件事?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你认为居里夫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答案: .依次划去的词应该是:震动、希望、愿望、传播 帮法语老师完成重游出生地的心愿。成名后不忘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居里夫人是一位乐于助人、知恩图报的伟大科学家。

语文阅读理解万能公式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五、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

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注意摘取原文

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这里,提供十六字诀的解题方法供你参考。

(1)、字不离词。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相当普遍。在理解词语中某个字的意思的时候,必须把它放到这个词语中去考察,即字不离词,这样才能准确的理解这个字的意思。如:

道听途说,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2)、词不离句。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这类要求有以下几方面情况:

一词多义。这在文言文中是常见的。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驱使;执策而临之,策,马鞭

在现代文中则多表现为语境义,这些,都应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断它的意思,也就是词不离句。如:“见教”一词的本意是客套话,指教(我)的意思。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则表现为不同的意义。在《范进中举》一文中,范进中举前面对胡屠户的“教导”,称“岳父见教的是”。

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3)、句不离段。也就是说,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离开具体的语段,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如果离开具体的语段,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许多句子只能狭隘的理解甚至于不知所云。只有结合具体的语段和语言环境,才会知道这句话在全文中占着什么样的位置。

(4)、段不离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因此,对语段的阅读理解不能离开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否则,对语段内容或作用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

篇3:做人当有底气阅读答案现代文

做人当有底气

桑林峰

①近来读《乔布斯传》,深深赞叹于乔布斯那精明的商业头脑和强硬的管理风格。在内,乔布斯的营销理念和管理方式经常受到同伴们的质疑和反对,在外,苹果公司和IBM、微软等公司的竞争硝烟四起。但是乔布斯就是凭借着自身的智慧和魅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令同伴和对手所折服。这不由得使人感叹,做人当有底气。

②一个人在与人交往时,缺少人缘,这就是人气不足,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他人;任务面前,有人不敢接,能推则推,这是因为才气不足;遇到困难,需要克服,有人退缩,这是豪气不足。总之,人气、才气、豪气构成了做人的底气。

③底气决定着一个人的魄力和办事风格。底气足,则处事雷厉风行、果断有力,做人昂扬向上、独领风骚;底气不足,则畏畏缩缩、优柔寡断,让人不可信、不放心,必失之于软、流之于俗、毁之于形。

④那么,底气从何而来呢?一个人博览群书、知识丰富,而不是头脑空空,就有底气;艰苦奋斗、以苦为乐,而不是贪图安逸,就有底气;遵规守纪、以身作则,而不是违法违纪,就有底气;正气凛然、刚正不阿,而不是曲意逢迎,就有底气;胸怀全局、顺应大势,而不是井底之蛙,就有底气。底气,实质是良好品德的表现,是能力素质的体现,是严格自律的彰显。

⑤底气从高尚的人品中采。人生在世,德为第一。没有良好的人品道德,就会失去为人行事的根本,底气自然缺失。西汉的强项令董宣,秉公执法,杀死了湖阳公主的亲信。皇帝让他向公主道歉,他宁死不从。试想,如果做了亏心事,整天魂不守舍,战战兢兢,何谈底气?只有自觉加强人格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利益观、地位观,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才能底气充盈,行为世范。

⑥底气从高超的本领中来。“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山之下,必有深谷。”深厚的知识内蕴,成熟的思维能力,丰富的人生阅历,是一个人不断前行的底气支撑。《庄子》里的郢人能够挥动斧子,削掉别人鼻尖上的白色粘土,是因为他有多年的刻苦训练; 。可见,只有拨冗潜学,立足于勤、持之以恒、根植于博、专务于精,并注重学习,做到思考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不断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才能学富五车,底气十足。

⑦底气从高度的自律中来。底气也是一种气节,节高则气壮,节破则气消。如今,我们面临的诱惑与日俱增,如果没有严格的自律,一有好处就无所顾忌,心役于名缰利锁,丧失气节,自然也会失去底气。屠格涅夫说过:“自律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美的动力,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因此,保气节、增底气,必洁身自好。公道正派,自觉做到坚持真理不退步,面对矛盾不却步,把握原则不让步,无论何时何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襟怀坦荡,正义凛然.敢于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懈的斗争。如此,“任尔红尘翻滚,我自清风明月”,心有浩然之气,底气自从心生!

⑧总之,做人当有底气。一个有底气的人,才算得上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才能创造美好的人生。 (原文有改动)

小题1:请在下面横线上抄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分)

小题2:文章开头先举乔布斯的事例,有何作用?(3分)

小题3:本文第②段首先指明_______________;接着第③段论述了_______________;

然后第④段分析了_______________。(3分)

小题4:文章第⑦段画线的部分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小题5:请给文章第⑥段的横线处补写一个事实论据。(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做人当有底气(共1分)

小题2引出本文的论点“做人当有底气”;充当事实论据,证明论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题3人气、才气、豪气构成了做人的底气(或“底气的构成”) 底气决定着—个人的魄力和办事风格(或“底气的作用”) 底气,实质是良好品德的表现,是能力素质的体现,是严格自律的彰显(或“底气从何而来”)

小题4道理论证 论述了底气从高度的自律中来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题5示例1:《卖油翁》中的卖油老人敢于嘲笑射箭者的技艺,是因为他自己有着令人叹服的技能;示例2:诸葛亮敢于在夜色中率领区区二十条小船进军曹营,草船借箭,是因为他算定曹军不敢在大雾中出战。

篇4:苗夫人的阅读答案

苗夫人的阅读答案

张延赏,蒲州人也,累代为官。延赏常宴宾客,选子婿,莫有入意者。其妻苗氏,太宰苗晋卿之女也。夫人有鉴,特选韦皋秀才曰:“此人之贵,无以比俦①。”既以女妻之。

不二三岁,以韦郎性度高廓,不拘小节,张公悔之,至于无礼。一门婢仆亦渐轻怠,唯苗氏待之常厚。以人多贱视,悒悒而不能制遏也。其妻垂泣而言曰:“韦郎七尺之躯,学兼文武,岂有沉滞儿家,为尊卑见诮。良时胜境,何忍虚掷乎?”韦乃告辞东游。妻罄妆奁赠送。延赏喜其往也,遗以七驴驮物。每之一驿,则附递一驮而还。行经七驿,所送之物,尽归之矣。其所有者,其妻张氏所赠妆奁及布囊书册而已。延赏莫之测也。

后执陇右军事,会德宗行幸奉天,皋以勤王之功持节西川,而代延赏。乃改易姓名,以“韦”作“韩”,以“皋”作“翱”,左右莫敢言之也。至天回驿,去府城三十里,有人特报延赏曰:“替相公者,乃韦皋将军,非韩翱也。”苗夫人曰:“若是韦皋,必韦郎也。”延赏笑曰:“天下同姓名者何限,彼韦生应已委弃沟壑,岂能乘吾位乎?妇女之言,不足云尔。”苗夫人又曰:“韦郎前虽贫贱,然气凌霄汉。每以相公所谈,未尝以一言屈媚,因而见疏。成事立功,必此人也。”

旦日入州,方知不误。延赏忧惕,莫敢瞻视,曰:“吾不识人。”西门而出,凡旧时婢仆,曾无礼者,皆面有惭色。独苗氏夫人无愧于韦郎。贤哉乎!韦公侍奉外姑③,过于布素之时。海内贵门,不敢忽于贫贱之婿。所以郭氏诗曰:宣父从周又适秦,昔贤谁少出风尘。当时甚讶张延赏,不识韦皋是贵人。

(取材于《苗夫人》)

注释:①俦:chóu,匹敌 ②外姑:岳母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夫人有鉴 鉴:明察

B.韦乃告辞东游 游:外出求学,求官

C.乃韦皋将军 乃:表判断,是

D.因而见疏 见:被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悒悒而不能制遏也

愁闷之情无法抑制

B.妻罄妆奁赠送

妻子将自己的嫁妆首饰全都送给了他

C.彼韦生应已委弃沟壑

那个韦皋应该已经死在沟谷里了

D.过于布素之时

过着与布衣之时一样的朴素生活

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从韦皋之妻张氏劝说夫婿和赠送嫁妆首饰的行为能看出她对丈夫情深意重。

B.韦皋是个有骨气的铮铮男儿,离家后,他一并送还了张家赠送的所有物品。

C.张延赏因为女婿韦皋性格清高、不拘小节而觉得他不合时宜,难成大事。

D.“苗氏因识佳婿而被敬”的故事使当时轻视贫贱之婿的社会风气有所改观。

12.结合本文,概括韦皋离开张家的原因。(4分)

13.“苗夫人识佳婿”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请选择一个角度,结合文本与生活实际或阅读经历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2分)

14.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部分断句。(5分)

元丰中,丞相曾鲁公卒尚书省百官谥之始曰忠献礼官刘挚驳曰丞相位居三事不闻荐一士安得谓之忠家累千金未尝济一物安得谓之献众不能夺其议改谥曰宣靖。

答案:

9. A(A鉴:名词,识别力)

10.D应为“超过了当初没有当官的时候”

11. B

12.(4分)韦皋离开张家的原因:岳父张延赏对其无礼;奴仆们也逐渐瞧不起他;自己无法忍受别人的轻视;妻子张氏对他寄予殷殷期望,希望他能够成事立功,不虚度光阴。(1点1分)

13.(12分)

【评分说明】

①对文中相关内容理解准确;(3分)

②阐述具体、准确、深入,思路清晰;(5分)

③语言通顺、流畅,表达清楚、得体;(4分)

④字数不足,每少20字减1分。

14.(5分)

元丰中,丞相曾鲁公卒/尚书百官谥之/始曰忠献/礼官刘挚驳曰/丞相位居三事/不闻荐一士/安得谓之忠/家累千金/未尝济一物/安得谓之献/众不能夺其议/改谥曰宣靖。

(取材于《渑水燕谈录》)

(评分标准:断错两处扣1分)

【参考译文】

元丰年间,丞相曾鲁公去世,尚书省的官员们商讨给他定谥号。开始定谥号为“忠献”。礼部官员刘挚反驳说:“曾丞相居三公之位,但没听说推荐过哪个人,怎么称得上 ‘忠’呢?家财万贯,也没听说过捐助一物,怎么称得上‘献’呢?”众人无法改变他的意见,于是改谥号为“宣靖”。

张延赏是蒲州人,连续做了几朝的官。他经常举行宴会招待客人,想要从客人中挑选一个女婿,可是没有他满意的。他的妻子苗氏,是太宰苗晋卿的女儿。她有识别人才的能力,特意挑选了秀才韦皋,她说:“韦皋将来的尊贵,无人能比。”于是把女儿嫁给了韦皋。

过了二三年,因为韦皋性格清高,不拘小节,张延赏很后悔,以至于对他无礼。慢慢地,家中的奴婢们也瞧不起他,只有苗夫人对韦皋一直很好。因为人们轻视他,他的愁闷之情无法抑制。妻子张氏哭着说:“韦皋是个七尺男儿,又文武全才,怎么能长期呆在我们家中,让家里人和奴婢瞧不起。大好年华,怎么能够虚度?”韦皋于是向张延赏家里的人告辞,独自向东游学求官。妻子张氏将自己的嫁妆首饰全都送给了他。张延赏对于他的出走很高兴,送给他用七头驴所驮的物品。每到一个驿站,韦皋就叫一头驴驮着物品返回家中。经过七个驿站,所送的物品,又全回到家中。韦皋所带的东西,只剩下妻子所送的'首饰以及一些书籍。这些是张延赏所不知道的。

后来韦皋执掌陇右军事。恰逢德宗皇帝巡视奉天,以勤侍王室的功劳持节镇守西川,来接替张延赏。于是韦皋改了姓名,把“韦”改作“韩”,把“皋”改作“翱”,左右之人没有人敢说这件事的。他到了天回驿站,距离西川府城还有三十里,有人特意报告张延赏说:“替换你的,是将军韦皋,而不是韩翱。”苗夫人说:“如果是韦皋,必然是女婿韦郎。”张延赏笑着说:“天下同名同姓的人何其多,那个韦皋早已经死在沟谷里了,怎么会来继承我的位置?女人说的话,不值一提。”苗夫人又说:“韦皋之前虽然贫贱,但是英雄气概冲天。当时同你说话,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奉承话,因而被你疏远。成事立功,必然是他。”

第二天早上新官入城,才知道苗夫人说的没错。张延赏忧虑不已,不敢抬头观看,他说:“我不会识人。”说完从城西门走了。凡是当初对韦皋无礼的奴婢,都面有惭色。只有苗夫人无愧于韦皋,真是有远见呀!韦皋对待岳母,超过了当初没有当官的时候。从此全国当官有钱的人家,不敢轻视贫贱女婿。郭氏作了一首诗说:“孔子从周又适秦,古来圣贤出风尘,可笑当日张延赏,不识韦皋是贵人。”

篇5:居里夫人尊师的故事现代文阅读答案

居里夫人尊师的故事现代文阅读答案

居里夫人是波兰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她在取得成就和受到别人尊敬时,首先想到的是少年时代教法语的欧班老师。19春天,玛丽·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经过十几年刻苦的工作,终于从大量的沥青铀矿中提炼出一克放射性元素镭,为人类打开了进入原子时代的大门。有一天,欧班老师收到了一封由华沙邮局派专人送来的挂号信,信封上的署名是“玛丽·居里”。欧班老师简直不敢收下,以为是邮局弄错了。一位在全世界都传颂的伟大科学家,怎么会给一个又老又穷、默默无闻的教师写信呢?直到送信的人肯定收信人没错,她才用颤抖的手拆开了信封。

欧班老师读完了信,泪水已经涌出了眼眶。原来玛丽·居里,就是20年前门门功课都考第一的小姑娘玛丽亚!居里夫人在信中向老师深表敬意,告诉老师,她一直在法国从事科学研究,并且诚恳地邀请老师到巴黎作客,还寄来了全部往返路费。

久别的师生终于见面了。这一天,居里夫人在自己的家里,接待了她少年时代的老师,她亲自下厨房做菜,饭后和老师紧挨在一起,亲切地谈心。她使欧班老师忘掉了一切拘束,忘掉了面前是一位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了,作为赞助人的居里夫人愉快地接受了祖国的邀请,到华沙去参加开幕典礼。5月29日这天,华沙的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居里夫人的周围,他们中间有共和国总统和部长们,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的亲人也在场。在典礼快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突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了一位坐在轮椅里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握住她的双手,并亲自推着她向主席台走去。见到这种情景,人们都激动地向她们鼓掌,幸福的泪水挂满了老人的双颊,她的学生成为世界名人后,对她还那么热爱,那么尊敬!

(1)用“”画出文中写居里夫人在科学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句子。

(2)文中写了几件事?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几次写到欧班老师流泪?欧班老师流下的是什么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哪些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2段第1句。

(2)两件事。

(3)两次,她流下的是感动、幸福和骄傲的泪水。

(4)每个人走上成功之路都离不开老师的引路。居里夫人为我们树立了尊师的榜样。

古诗文阅读理解方法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1明确文章结构

明确文章结构更利于掌握作者的中心思想,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记叙文的文章结构主要可分为:顺序、倒叙和插叙。初中生要注意找到插叙和倒叙的起止点。这样对掌握文章结构很有帮助。另外初中生还要理清文章结构的层次,分析文章的详略。明确规律,把文章中相关语句与问题一一比较,然后做出准确判断。

2有文体意识

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要找到阅读理解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直接提取从文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如果试题要求用文中原话回答的,就可以直接用原话作答,如果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原话作答的,我们就可以“从文章中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就是挖掘出文中隐含的信息和深层含义然后作答。

篇6:现代文阅读答案

关于现代文阅读答案

(1)“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2)“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3)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4)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5)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6)“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防一下楼”的主人。

1、概括文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是抓住闻一多的什么特点来介绍闻一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六自然段是紧承上文哪一句话记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闻一多研究唐诗宋词的目的是什么?(可以用文中原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划线的词语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句话用了什么样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此文段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写闻一多在学术方面,实干苦干,硕果累累。(意思对即可)

2、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意思对即可)

3、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意思对即可)

4、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意思对即可)

5、表现了闻一多在学术研究上的刻苦勤奋。(意思对即可)

6、比喻。突出了纸上的字写得密,写得整齐,从而突出了闻一多在学术上下的功夫之深。(意思对即可)

7、言之成理即可。

篇7: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精选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试题。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①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②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

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没有留心。

1.我不爱放风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两个“他”的含义是:

①指_____________

②指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文第二段内容写出记叙的`要素。

时间: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第一段中分别从肖像、神态、动作三方面描写小兄弟的词语。(每一条至少写出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文中划出描写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的语句。这些文字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2.①风筝 ②小兄弟

3.时间:有一天

地点:堆积杂物的小屋

人物:我、小兄弟

起因:多日不很看见他了

经过:发现他在小屋里做风筝

结果:“我”给他折断、踏扁了。

4.肖像:瘦得不堪(多病);神态:呆看(出神);动作:跳跃(惊呼)

5.语句: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为我们刻画出一个天真、活泼、瘦弱的小兄弟形象。

篇8:现代文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汉字中的“和”,渊源有自,其来尚矣,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均有所见。历史上“和”的概念经历了由实转虚的演变过程,它逐渐从形而下的具体器物与感官经验抽象为形而上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诉求,用来表达协调、调和、协和、和谐、和睦、和平、平和等思想观念。“和”成为涵盖自然(天地人)、社会(群家己)、内心(情欲意)等层面与音乐、绘画、饮食和养生等领域的基本原则,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质规定。可以说,一个“和”字,差不多道尽了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

先贤所谓“和”,是“异”中之“和”,无“异”就无“和”。用今人的流行话语说,“和”讲的就是“多样性的统一”。“和”的精神是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的;而“同”则不然,它旨在排斥异己,消灭差别,整齐划一。“同”的这种单一性、纯粹性的倾向,最终必然导致事物的发展停滞直至灭亡;而“和”对多样性的坚守,不同事物或对立因素之间的并存与交融,两者相成相济,互动互补,是万物生生不息的不二法门。

古人对“和”与“同”的异同与优劣有着深刻的洞识。《左传昭公二十年》载,齐国晏婴与齐景公论“和”“同”之别,他指出:“和如羹焉”,和“五味”才成美味佳肴;“声亦如味”,和“六律”、“七音”方为悦耳动听的音乐。相反,“同之不可也如是”,一种调料难免乏味,一种声音让人厌烦。在此基础上,孔子明确提出“和而不同”的命题,并把和同与否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标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与《中庸》所载的孔子“君子和而不流”的说法,意义相近。孔子将事事苟同、不讲原则的人讥为“乡愿”,即好好先生,他批评说:“乡愿,德之贼也。”章太炎在《诸子学略说》中说:“所谓中庸,实无异于乡愿……若夫逢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则一国皆称愿人。所谓中庸者,是国愿,是有甚于乡愿者也。”章太炎的这段话是很有见地的,他提出儒家虽然力图划清“中庸”与“乡愿”之界限,但是“中庸”的随时而动,与“乡愿”的见风使舵实质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应该说,被章太炎贬为“乡愿”、“国愿”的中庸,并不是先哲追慕的理想层面与理论形态的中庸,而是指它在历史上扭曲变形的社会表现;他所批评的孔子,也并非孔子本人,乃是专制政治的符号性存在。孔子及其价值理念,在后世没能摆脱被毒化与同化的厄运。

在精神层面,“和而不同”的理念,从被动的方面看,含有反抗政治强权或文化霸权的压迫与同化之意;从积极意义看,则昭示了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与博大胸怀。

1.下列有关“和”与“同”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和”完全涵盖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实质,而“同”则忽略个性存在。

B.“和”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而“同”则排斥异己,消灭差别。

C.“和”强调事物的相成相济、互动互补,而“同”则导致事物的发展停滞甚至灭亡。

D.“和”强调多样性的统一,强调多样性的坚守,而“同”体现出单一性、纯粹性的倾向。

2.下列有关古人对“和”的认识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晏婴与齐景公分别以美味佳肴与动听的音乐为喻,强调了“和”与“同”的本质区别。

B.孔子提出“和而不同”的命题的根本目的在于规范君子与小人最根本的区分标准。

C.在章太炎看来,不论其实质,还是危害程度,“中庸”与“乡愿”没有本质区别。

D.古人对于“和”的认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也往往与道德或政治产生某种必然的'联系。

3.下列各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从“和”字的汉字构成与最初意义来看,“和”主要应该与某种具体的器物有关。

B.“和”所强调的多样性坚守正是万物相互交融的门径,也是万物生生不息的不二法门。

C.“和而不同”既有反抗压迫、反抗同化的内涵,又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精神要义。

D.被章太炎贬为“乡愿”“国愿”的中庸是先哲追慕的理想层面与理论形态的中庸在历史上扭曲变形的社会表现。

参考答案:

1.A(A.对“和”的表述扩大了范围,原文是“差不多道尽了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

2.D(A.“晏婴与齐景公分别以……本质区别”的说法不正确,从文中的表述看,应是“晏婴以……本质区别”;B.孔子提出的两个结论性的观点不带有明确的目的关系;C.章太炎认为,两者在危害程度上是不同的。)

3.B(原文是说“‘和’对多样性的坚守,不同事物或对立因素之间的并存与交融,两者相成相济,互动互补,是万物生生不息的不二法门”。)“汉字中的和,渊源有自,其来尚矣”阅读答案

篇9:现代文阅读《藏獒为什么不能当警犬》题目及答案

⑴我们都知道藏獒性格刚毅,力大凶猛,使人望而生畏。它护领地、护食物、善攻击,但对主人极为亲热。既然它凶猛又忠诚,那么,发展它做警犬,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不是最好的选择吗?

⑵能够入选警犬序列的犬种有五项要求:神经类型好;有胆量;衔取能力好;服从性好;体能好。根据这五项要求,我们来看看藏獒是否合适做警犬。

⑶藏獒的体能应该是最没有问题的,我们都知道藏獒力大、善奔跑。那么,藏獒为什么有力量、善于奔跑呢?这取决于它不同于一般犬类的肺。藏獒的肺比一般的犬类大一倍,因为它们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一个极其缺氧的环境中。藏獒的肺胸膜比较厚,里面有丰富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这样的肺胸膜部有利于在强烈呼吸时的肺部收缩和扩张。此外,藏獒的肺泡也很特别,有着非常丰富的毛细血管,里面储存了大量的红细胞,携带着很多氧气。在一般情况下,这些肺泡处在半休息的状态,一旦藏獒剧烈运动或者长途奔跑,它们就会立即恢复呼吸功能,为藏獒提供足够的氧气。这些肺泡使藏獒拥有了比一般动物更强大的呼吸储备力,以适应缺氧的高原生活。藏獒的肺部结构真是太完美了,简直就像一辆跑车安装了一部顶级的发动机,它使藏獒在高原上奔跑时能达到每小时80公里左右的惊人速度,并且具有持久力。看来藏獒的体能和耐力都是绝对不成问题的,但是它的这种完美的肺,只适合在高原地区,到了平原和低海拔地区,这样的肺部结构反而成了藏獒奔跑时的负担。

⑷既然如此,再来看看藏獒的其他方面如何?

⑸根据考古发现,藏獒在青藏高原上至少生存了800~1300万年。长久以来,为了能使自己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存下来,它们不得不竭尽全力与其他动物甚至是自己的同伴争夺食物,从而养成了擅斗的性格,而且在攻击中非常凶猛和残忍。这样的善斗和凶猛,使藏獒处在一种没有天敌的环境里,“有胆量”这一条,藏獒是非常非常合格的。但也正是因为没有天敌,藏獒对身外之事显得漠不关心,也就很难接收外界的信息。因此,它的神经类型比较弱,除了食物以外的东西吸引不了它,这样,最重要的`第一条,藏獒却不具备。而且,还因为它“没有天敌,对身外事物漠不关心”,使它的依赖性很差。一个犬种对人的依赖性较差,就意味着它服从命令的程度也很差。所以,藏獒没有被列为警犬目录。

⑹想不到,藏獒竟然是因为它自身的优势——完美的肺部结构和英勇善战的个性阻碍了它的发展,使它不能走上做警犬的道路。

12.藏獒为什么不能走上做警犬的道路?(2分)

13.第⑶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意在说明什么?(2分)

14.文中第⑸段划线句子中的“至少”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15.藏獒因为自身的优势,阻碍了它的发展。请联系生活,谈谈你对优势的理解。(2分)

《果园机器人》语文教案

高一开学检测语文作文

从哈尔滨到厦门作文

四下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我身边的小书虫作文800字

闻闻书香五年级作文

好书伴我度寒假优秀作文

关于家庭的作文300字优秀

书是我的好伙伴350字作文

迎向未来作文700字

给书虫当夫人现代文阅读答案
《给书虫当夫人现代文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给书虫当夫人现代文阅读答案(通用9篇)】相关文章:

书是我的好伙伴四年级作文2022-12-07

阳光女孩作文600字2023-01-15

读书的高二作文2022-08-12

高考满分作文读书的滋味2023-05-13

初中优秀作文读书2023-07-03

写读书的六年级500字作文2023-03-02

哪些励志的书籍最好看2022-08-28

我们班的故事初一作文2022-12-14

跨越百年向美丽说课稿2023-10-13

黄生借书说教案202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