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通用9篇)由网友“吴赫的鼻孔”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8.《碛砂唐诗》云:“一倍笔墨便写出十倍精彩。”秋风无形,何以“见”得?请谈谈你的理解。(5分)
9.王安石评张籍的诗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请鉴赏诗的三四句。(6分)
答案:
8.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1分)秋风无形,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一样,秋风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2分)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凄凉摇落之景,生羁旅、凄寂、思乡之情。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2分)
9. 三、四两句突出心理和细节描写——“复恐”,“又开封”。 “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和“匆匆”。“复恐”二字 ,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似有千言万语唯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 临发又开封”的细节,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作品寓情于事,极本色、极平淡,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而又高于生活,这正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分析各3分)
篇2: 闽中秋思阅读练习答案
(唐)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①杜荀鹤,晚唐诗人。此诗是作者客居福建时所写,后人评价极高,谓工于炼字。
阅读练习一:
不堪一字,尽得风流是诗文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写内心情感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内容,从诗歌抒情方法入手加以分析,写一段赏析文字。
答案:
本诗全篇的抒情手法是以乐景衬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然无北国秋日之萧瑟。末句两个堪字,即构成心绪的对比。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解思乡之苦,作者乡思愈浓。诗歌无一句明言乡思,但曲致委婉之情,让全诗清新自然,境界全出。
阅读练习二:
(1)后人评说本诗工于炼字,请以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一联为例,试作简析。(4分)
(2)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是诗人表情达意的最高境界。本诗在抒情方面即有此特点,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上联当中匀弄两字,运用拟人的手法,使雨与风情态毕现,极富情趣; 丛丛与叶叶两词用叠字,增强了韵律感,朗朗上口,余味无穷。(4分)
(2)本诗以乐景写哀情。前三句写景,极尽明丽欢愉与气象开阔之能事,全无北国秋天之萧瑟。末一句两个堪字,则构成心绪的对比。作者客居福建,他乡虽美,但只堪图画,不能慰藉思乡之苦,诗歌无一句明言思乡,思乡之情却表现得淋漓尽致。(4分)
阅读练习三:
(1)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句中的匀字,极准确地勾画出雨的细密,雨的轻柔。菊花经雨,滋润而艳丽。
B.第二句中的弄字,以拟人的手法将风人格化。风吹红蕉,蕉叶声声有韵,别有一番情致。
C.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植物的描写,抓住了闽中秋天萧瑟多雨的特点。
D.第三句诗人拓开一笔,将笔触由近处延伸到远处,高度地概括出闽中的地势特点。
(2)诗的最后一句是主旨所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之情。(1分)
【答案】(1)C(2分) (2)思乡(或忧郁、忧伤) (1分)
赏析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诗的开篇,即写闽中秋景。诗人以极为细腻的笔触,以雨中紫菊的艳丽色彩和风里红蕉的清脆乐音,新鲜生动地写出了南国特点。前句的一个匀字,极准确地勾画出雨的细密,雨的轻柔。在那动人的丛丛紫菊前,雨是那样的温情而善解花意,是它,将那大片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浓淡均匀,让人赏心悦目;而后句的弄字,则以拟人的手法将风人格化。闭着眼想想,风吹红蕉,蕉叶声声有韵,这该是怎么的一种情致。这样的一幅声色俱备的图画,是很容易让人陶醉的。
接下来的三、四两句,诗人有意地拓开一笔,将笔触延伸到人们的.目力的尽处:北畔是山南畔海,诗句看似极为平实,却高度地概括出闽中的地势:北边是山,山道弯弯;南边是海,海浪滔滔。风景美妙得可以入画,可以为诗,可以作为旁观者兴奋地指手画脚,可是,真的走马行船却实在不易。于是,便有了结句的只堪图画不堪行。这不仅是诗人由衷地慨叹,也是全诗旨意之所在。
诗为诗人客中之作,描摹的也是客地之美景,而透过这些紫、红的耀眼色彩,透过那些音韵和谐的声响,不难发现,诗人抒写的,原来是浓浓的思乡情怀,诗人笔下的景色,也都不知觉地印上了深深的乡愁的印记。于是,菊也好,蕉也好,乃至那山,那海,都成为诗人一种情感的载体,成为诗人以景抒情的绝佳选择。这就是所谓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之意了。
诗人跋涉异乡,旅途艰辛,又恰逢秋日,慨然而萌怀乡之感,则成为一种必然。可诗人在诗中,却有意识地不直接言明,而是将极和谐的风景与不堪行走的矛盾娓娓地道出,从而形成强烈的对比,借此,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缘于内心深处的隐痛。于是,一种叫作乡愁的东西,也就隐逸于其中,弥漫于其中。
篇3:《天净沙·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0.这首小令的作者是__________,号___________,元代戏曲作家、散文家。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描写自然景物的不朽之作,被誉为“_____________”,为历代所传诵。(3分)
21.曲中点明季节的词是_____________,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______________。(2分)
22.问中共写了十种事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2分)
23.下列各句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答案:
20、马致远“东篱”“秋思之祖”
21西风夕阳
22、羁旅相思之情
23、C
篇4:《天净沙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6、(1)“天净沙”是这首曲的 ,“秋思”是这首散曲的题目,这首散曲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 图。(2分)
(2)请写出这首散曲的主旨句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16、(4分)(1)曲牌名 深秋晚景
(2)主旨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完美地表达出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篇5:张籍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8.《碛砂唐诗》云:“一倍笔墨便写出十倍精彩。”秋风无形,何以“见”得?请谈谈你的理解。(5分)
9.王安石评张籍的诗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请鉴赏诗的三四句。(6分)
答案:
8.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却有含蕴。(1分)秋风无形,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一样,秋风可使木叶黄落,百卉凋零,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2分)作客他乡的游子,见凄凉摇落之景,生羁旅、凄寂、思乡之情。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2分)
9. 三、四两句突出心理和细节描写――“复恐”,“又开封”。 “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和“匆匆”。“复恐”二字 ,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似有千言万语唯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 临发又开封”的细节,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作品寓情于事,极本色、极平淡,像生活本身一样自然而又高于生活,这正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分析各3分)
1.张籍秋思阅读答案
2.伤仲永阅读练习及答案
3.晏子使楚阅读练习及答案
4.丰碑练习题及阅读答案
5.扬州郭猫儿阅读练习及答案
6.蒲柳人家阅读练习及答案
7.珍珠鸟阅读练习及答案
8.礼物阅读练习及答案
9.南方的冬天_阅读练习及答案
10.课后练习《长江之歌》阅读答案
篇6:《秋思》阅读答案
①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去,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时装。这山,原该是披着一件绿衣裳的吧,而这时,却铺上了一层花毯,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拼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②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你看那殷红的橡树, 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的闪着红光。最好看的是荞麦,从根到梢一色娇红,齐刷刷地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下一方红毡。此时,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镜中文映出那些松柏林,在这一派喧热的色彩中泛着冷绿,更衬出这酽酽的秋色。金风吹起,那红波绿浪便翻山压谷地向天边滚去。登高远望,只见紫烟漫漫,红光蒙蒙,好一个热烈、浓艳的世界。
③我奇怪,这秋色为 什么红得这样深浓。林业工作者告诉我,这万山一片在春之初本也是翠绿鹅黄,一色新嫩。以后栉风沐雨,承受大阳的光热,吸吮大地的养分,就由浅而深,如黛如墨;再渐黄而红,如火如丹。就说这红枣吧,春天里繁花满枝,秋时能成果的也不过千分之二三,要经过多少场风吹雨打、蜂彩蝶传,才得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果,这其中浓缩了造物者多少的心血。那满山火红的枫叶则是因为她的叶绿素已经用完,显红色的花青素已经出现。这是一年来完成了任务的讯号,是骄傲与胜利的标志。
④本来,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火,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我站在秋的山巅,遥望那远处春天曾走过的小路,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我想,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人,都请来这大自然的秋色中放眼一望吧,她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
小题1:根据要求填空。(4分)
(1)文中的保尔指的是前苏联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2分)
(2)请将文中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中空缺的部分填写完整。(2分)
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作者在第②中着力描绘秋色,作者笔下的'秋色有什么特点?作者在本段先说“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后来又说“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两句话是否有矛盾?说说理由。(5分)
小题3:第③段中“这其中浓缩了造物者多少的心血”一句里“这”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
小题4:本文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写出一种修辞手法并举出例句。(2分)
小题5:第④中画线的句子,作者描绘了春与秋的特点及带给人的不同感受,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仿照画线句的句式,写一段描绘“夏”或“冬”的文字。(不超过50字)(5分)
篇7:《秋思》阅读答案
小题1:(1)奥斯特洛夫斯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 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小题1:作者笔下的秋色具有热烈、浓艳的特点。(2分)不矛盾。(1分)作者写“黄”和“绿”,采用的是衬托的方法,突出秋色的热烈、浓艳。(2分)
小题1:指代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大的红果。(2分)
小题1:示例:比喻:秋浓如酒,色艳醉人。(2分)
小题1:略。
略
篇8:秋思阅读答案参考
秋思阅读答案参考
秋思/梁衡
⑴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去。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时装。这山,原该是披着一件绿裳的吧,而这时,却铺上了一层花毯,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拼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⑵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你看那殷红的橡树、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地闪着红光。最好看的是荞麦,从根到梢一色娇红,齐刷刷地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下一方红毡。此时,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把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镜中又映出那些松柏林,在这一派喧热的色彩中泛着冷绿,更衬出这平酽酽的秋色。金风吹起,那红波绿浪便翻山压谷地向天边滚去。登高远望,只见紫烟漫漫,红光蒙蒙,好一个热烈、浓艳的世界。
⑶我奇怪,这秋色为什么红得这么深浓。林业工作者告诉我,这万山一片在春之初本也是翠绿鹅黄,一色新嫩。以后栉风沐雨,承受太阳的光热,吸吮大地的养分,就由浅而深,如黛如墨;再渐黄而红,如火如丹。就说这红枣吧,春天里繁花满枝,秋时能成果的也不过千分之二三,要经过多少场风吹雨打、蜂采蝶传,才得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果,这其中浓缩了多少造物者的心血。那满山火红的枫叶则是因为她的叶绿素已经用完,显红色的花青素已经出现。这是一年来完成了任务的讯号,是骄傲与胜利的标志。
⑷本来,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一个人只要是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的充实。我站在这秋的山巅,遥望那远处春天曾走过的小路,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生活庸俗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我想,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人,都请来这大自然的秋色中放眼一望吧。她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去创造人生。
《秋思》阅读题:
1.根据本文的写作思路填空。
勾勒花毯_________
2.作者是抓住十吕梁山秋景的什么特征来描写的?
3.第②段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和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两种说法不矛盾么?
4.找出第②段中运用的修辞方法,试举一例分析他的表达效果。
5.第③段这其中浓缩了造物者多少心血,其中造物者指的是什么?
6.本文对大自然的秋色展开了生动的描绘,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一句与秋相关的古诗词。 (《秋思》阅读答案,请详参下一页!)
《秋思》阅读答案:
2.热烈、浓艳
3.不矛盾,作者写的黄和绿,采用的是衬托的的方法,突出秋色的热烈、浓艳
4.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把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
用了比喻,将大杨树比作金色的大扫帚
5.辛勤的劳动者及大自然的风雨、阳光、蜂蝶
6.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思阅读答案参考]
篇9:《秋思》阅读答案
《秋思》阅读答案
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时装。这山,原该是(甲)着一件绿裳的吧,而这时,却(乙)上了一层花毯,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丙)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你看那殷红的橡树、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地闪着红光。最好看的是荞麦,从根到梢一色娇红,齐刷刷地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下一方红毡。此时,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把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镜中又映出那些松柏林,在这一派喧热的色彩中泛着冷绿,更衬出这酽酽的秋色。金风吹起,那红波绿浪便翻山压谷地向天边滚去。登高远望,只见紫烟漫漫,红光蒙蒙,好一个热烈、浓艳的世界。
我奇怪,这秋色为什么红得这么深浓。林业工作者告诉我,这万山一片在春之初本也是翠绿鹅黄,一色新嫩。以后栉风沐雨,承受太阳的光和热,吸吮大地的养分,就由浅而深,如黛如墨,再渐黄而红,如火如丹。就说这红枣吧,春天里繁花满枝,秋时能成果的也不过千分之二三,要经过多少场风吹雨打、蜂采蝶传,才得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果,这其中浓缩了多少造物者的心血。那满山火红的枫叶则是因为她的叶绿素已经用完,显红色的花青素已经出现。这是一年来完成了任务的讯号,是骄傲与胜利的标志。
本来,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一个人只要是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的充实。我站在这秋的山巅,遥望那远处春天曾走过的小路,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生活庸俗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我想,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人,都请来这大自然的秋色中放眼一望吧。她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去创造人生。
1、下列词语中,填在第一段甲、乙、丙三处最恰当的分别是哪个词?
A.拼 B.组 C.穿 D.披 E.盖 F.铺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2、“这其中浓缩了多少造物者的心血”句中的“造物者”具体指的是什么?
3、第二段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请写出两种,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第四段写人们对“春”和“秋”分别有两种感慨,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5、读完本文,你对“大自然的秋色”有什么感想?请把它写出来。
答案:
1、D、F、A
2、辛勤的劳动者及大自然的风雨、阳光、蜂蝶
3、排比、比喻(例句略)
4、悲春、赞春;悲秋、颂秋
5、略
[《秋思》阅读答案]
★ 闽中秋思诗词
【《秋思》阅读练习及答案(通用9篇)】相关文章:
初中七年级语文《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2023-10-13
秋思赠远,秋思赠远王涯,秋思赠远的意思,秋思赠远赏析2023-08-10
古诗词三首《秋思》教学设计2022-10-17
古代经济政策教学设计人教版2023-07-08
七年级语文天净沙秋思说课稿2022-10-17
古代诗歌观沧海教学设计2023-09-20
天净沙秋思教案2023-08-28
古代商业教学设计人教版2023-06-18
人教版发达的古代农业教学设计2022-09-16
陈焕、王安石《梅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202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