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梅《蔷薇几度花》阅读答案(合集8篇)由网友“jeason”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丁立梅《蔷薇几度花》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篇1:《蔷薇几度花》 阅读答案
原文:
①喜欢那丛蔷薇。
②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爬着。我把它当做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③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④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青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 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⑤可不是么!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⑥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的人买的是记忆,有的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⑦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待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⑧跟他聊天。“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你不要跑那么快,
⑨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是五十多年。他是天生的残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手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因喜欢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
⑩“这灶糖啊,就快没了。”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
⑾“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
⑿ “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⒀“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
⒁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老人一愣,笑看我,说:“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证,还真没拍过照片呢。”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笑了。又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吧。
1.第⑨段的记叙顺序是 。(1分)
2.第⑥段中“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2分)
“记忆”指 。
“稀奇”指 。
3.结合上下文,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 2 分)
①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
②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4.文中的“我”对挑糖担老人是怎样评价的?(2分)
5.“蔷薇”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3分)
6.作者认为,人生最好的状态是“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而有人认为“努力,拼搏,追求”才是人生的最好状态,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篇2:《蔷薇几度花》 阅读答案
1.(1分)插叙
2.(2分)记忆:①当年孩子们用破烂换灶糖的情景。(0、5分)②贫穷年代的幸福和快乐。(0、5分)稀奇:①少见的正宗的手工灶糖。(0、5分)②逐渐消失的传统的美好东西。(0、5分)
3.(2分)①运用拟人手法,(0、5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蔷薇花的不张扬、素雅。(0、5分)②赞美老人的手工灶糖给很多人带来了甜蜜和快乐。(1分)
4.(2分)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此为唯一答案,若学生将“我自轻盈我自香”也答出,该题不得分)
5.(3分)①贯穿全文的线索;②引出挑糖担的老人;③象征老人的品格;④比喻人生的最好状态;⑤烘托老人的形象。(答对1点给1分,最多给3分。)
6.(3分)
学生所答可能有三种情况:①赞成第一种看法;②赞成第二种看法;③认为两种看法都有道理。(①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给1分;②结合所选观点谈自己的理解,给1分;③表述准确,语言流畅,给1分。)
篇3:蔷薇几度花阅读答案
丁立梅的文章,总是像溪水一样潺潺地淌进人的心里。文章中的那个买灶糖的老人担着月白色的灶糖,敲着铜锣,隐隐地仿佛永远都在那几株蔷薇旁,卖他用仅有的四根半手指做的手工灶糖。
老人很黑,青布褂子,鲜活的形象立即映入我的脑海,仿佛能嗅到丝丝缕缕灶糖的甜香。老人是残疾人,但他却用仅有的四根手指做出美味的灶糖,娶上善良的妻子,养活美丽健康的女儿,他的生活安定且祥和。他将女儿培养成裁缝,再也不用像他一样靠卖灶糖维持生计。为了女儿,为了妻子,为了这个家,他尽心竭力,不曾喊过一声苦,脸上总挂着一丝笑容。
老人不吆喝,敲着铜锣进出巷子,像蔷薇一样,活得淡定而从容,不争不抢,默默吐露自己的芬香。文中作者的一句话,至今不能忘怀:当作者知道卖糖老人以前在其他地方卖灶糖时,心里默念道:“噢,那是先甜了那一方人了。”其实不仅使那一方人尝到了甜甜的灶糖,也让他们的灵魂和心灵体验到了甜 蜜。
这个世界,到处都有繁华的事物黑洞一样吸引着人的心灵。无数人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直到繁华消失殆尽,才能从云雾般的生活中醍醐灌顶般苏醒。在迷失了自我以后才能发现,原来自己内心真正追求的是朴实无华的生活,城市再热闹,我们还是照样过着我们的烟火人生,这是梦幻般的城市,但不是我的城市!老人那人性最为本色的一举一动,无不触动着我们的心。
最后一次,作者为老人拍照,他一愣,同意了,看到照片,他只是淡淡一笑,复举起棒槌,当当敲着走远。正如作者所说:“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
几米也说过:向日葵告诉我,只要面对阳光努力向上,日子就会变得单纯而美好。其实,这种明媚的生活不正是我们所求的吗?
远远的又像听到了老人的铜锣在响,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的,开了。
篇4:《蔷薇几度花》阅读答案
1.(1分)插叙
2.(2分)记忆:①当年孩子们用破烂换灶糖的情景。(0、5分)②贫穷年代的幸福和快乐。(0、5分)稀奇:①少见的正宗的手工灶糖。(0、5分)②逐渐消失的传统的美好东西。(0、5分)
3.(2分)①运用拟人手法,(0、5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蔷薇花的不张扬、素雅。(0、5分)②赞美老人的手工灶糖给很多人带来了甜蜜和快乐。(1分)
4.(2分)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此为唯一答案,若学生将“我自轻盈我自香”也答出,该题不得分)
5.(3分)①贯穿全文的线索;②引出挑糖担的老人;③象征老人的品格;④比喻人生的最好状态;⑤烘托老人的形象。(答对1点给1分,最多给3分。)
6.(3分)
学生所答可能有三种情况:①赞成第一种看法;②赞成第二种看法;③认为两种看法都有道理。(①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给1分;②结合所选观点谈自己的理解,给1分;③表述准确,语言流畅,给1分。)
以上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蔷薇几度花》阅读答案,仅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旨在让同学们更好的把握《蔷薇几度花》这篇文章的重点内容,并有所启发和收获。
篇5:《蔷薇几度花》阅读答案
《蔷薇几度花》阅读答案
①喜欢那丛蔷薇。
②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趴着。我把它当作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③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④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蓝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⑤可不是么!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⑥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人买的是记忆,有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⑦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⑧跟他聊天。“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你不要跑那么快,我追都追不上了。”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
⑨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做了五十多年。天生的残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就是因喜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
⑩“这灶糖啊,就快没了。”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
⑾“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
⑿“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⒀“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
⒁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老人一愣,笑看我,说:“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照,还真没拍过照片呢。”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笑。复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罢。
1.挑糖担的老人具有怎样的品性?(3分)
2.第⑥段中的“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2分)
记忆:
稀奇:
3.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5分)
(1)赏析句子。(3分)
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紊妆,淡淡笑。
(2)句中加点的“甜”字好在哪里?(2分)
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4.简析“蔷薇”在文中的作用。(3分)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③段中写到“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结合下文看,挑糖担老人属于走得从容、天天来去的人。
B.第④段中描写老人的糖担子,突出了一个“旧”字,暗示了老人做灶糖时间之久,也唤起了“我”对逝去生活的回忆。
C.第⑨段中的插叙交代老人的女儿不做灶糖了,表明老人做手工灶糖的技艺将后继无人,老人对此感到悲哀。D.文中多处通过老人的“笑”来表现老人的心情,比如第⒀段中“老人呵呵笑起来”,第⒁段中“他看—眼,笑”都写出了老人的开心。
答案:
1.(3分)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每点1分,意对即可)
2.(2分)记忆:贫穷年代的甜(或:贫穷年代的幸福和快乐/当年孩子们用破烂换灶糖的情景)。稀奇:少见的正宗的手工灶糖。(每点1分,意对即可)
3.(5分)(1)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蔷薇花的不张扬、素雅。(3分,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意对即可)(2)一个“甜”字,赞美老人的手工灶糖给很多人带来了甜蜜和快乐。(2分,“赞美老人”1分,“赞美”的内容要答出“给别人带来甜”的意思,1分。意对即可)
4.(3分)①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②引出挑糖担的老人;③比喻(象征)老人的品格(或:比喻人生最好的状态);④烘托老人的形象。(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5.(3分)C
篇6:《蔷薇几度花》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蔷薇几度花》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①喜欢那丛蔷薇。
②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爬着。我把它当做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③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④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青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 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⑤可不是么!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⑥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的人买的是记忆,有的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⑦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待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⑧跟他聊天。“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你不要跑那么快,
⑨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是五十多年。他是天生的残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手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因喜欢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
⑩“这灶糖啊,就快没了。”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
⑾“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
⑿ “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⒀“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
⒁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老人一愣,笑看我,说:“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证,还真没拍过照片呢。”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笑了。又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吧。
1.第⑨段的记叙顺序是 。(1分)
2.第⑥段中“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2分)
“记忆”指 。
“稀奇”指 。
3.结合上下文,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 2 分)
①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
②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4.文中的“我”对挑糖担老人是怎样评价的?(2分)
5.“蔷薇”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3分)
6.作者认为,人生最好的状态是“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而有人认为“努力,拼搏,追求”才是人生的最好状态,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案:
1.(1分)插叙
2.(2分)记忆:①当年孩子们用破烂换灶糖的情景。(0、5分)②贫穷年代的幸福和快乐。(0、5分)稀奇:①少见的正宗的手工灶糖。(0、5分)②逐渐消失的传统的美好东西。(0、5分)
3.(2分)①运用拟人手法,(0、5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蔷薇花的不张扬、素雅。(0、5分)②赞美老人的手工灶糖给很多人带来了甜蜜和快乐。(1分)
4.(2分)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此为唯一答案,若学生将“我自轻盈我自香”也答出,该题不得分)
5.(3分)①贯穿全文的线索;②引出挑糖担的老人;③象征老人的品格;④比喻人生的最好状态;⑤烘托老人的形象。(答对1点给1分,最多给3分。)
6.(3分)
学生所答可能有三种情况:①赞成第一种看法;②赞成第二种看法;③认为两种看法都有道理。(①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给1分;②结合所选观点谈自己的理解,给1分;③表述准确,语言流畅,给1分。)
篇7:《蔷薇几度花》阅读理解及答案
《蔷薇几度花》阅读理解及答案
①喜欢那丛蔷薇。
②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趴着。我把它当作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③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④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蓝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⑤可不是么!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⑥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人买的是记忆,有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⑦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⑧跟他聊天。“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你不要跑那么快,我追都追不上了。”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
⑨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做了五十多年。天生的残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就是因喜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
⑩“这灶糖啊,就快没了。”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
⑾“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
⑿“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⒀“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
⒁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老人一愣,笑看我,说:“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照,还真没拍过照片呢。”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笑。复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罢。
1.挑糖担的老人具有怎样的品性?(3分)
2.第⑥段中的“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分)
记忆:
稀奇:
3.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5分)
(1)赏析句子。(3分)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紊妆,淡淡笑。
(2)句中加点的“甜”字好在哪里?(2分)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4.简析“蔷薇”在文中的作用。(3分)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③段中写到“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结合下文看,挑糖担老人属于走得从容、天天来去的人。
B.第④段中描写老人的糖担子,突出了一个“旧”字,暗示了老人做灶糖时间之久,也唤起了“我”对逝去生活的回忆。
C.第⑨段中的插叙交代老人的女儿不做灶糖了,表明老人做手工灶糖的技艺将后继无人,老人对此感到悲哀。
D.文中多处通过老人的“笑”来表现老人的心情,比如第⒀段中“老人呵呵笑起来”,第⒁段中“他看—眼,笑”都写出了老人的开心。
答案:
1.(3分)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每点1分,意对即可)
2.(2分)记忆:贫穷年代的甜(或:贫穷年代的幸福和快乐/当年孩子们用破烂换灶糖的情景)。稀奇:少见的正宗的手工灶糖。(每点1分,意对可)
3.(5分)(1)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蔷薇花的不张扬、素雅。(3分,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意对即可)(2)一个“甜”字,赞美老人的手工多人带来了甜蜜和快乐。(2分,“赞美老人”1分,“赞美”的内容要答出“给别人带来甜”的意思,1分。意对即可)
4.(3分)①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②引出挑糖担的老人;③比喻(象征老人的品格 (或:比喻人生最好的状态);④烘托老人的形象。(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5.(3分)C
篇8:丁立梅《泉州,泉州》阅读答案
泉州,泉州
丁立梅
①我到泉州,泉州用雨迎接了我。
②我住在风雅颂书局的民宿里。民宿在五店市,栖身于一群老建筑中。
③月洞门进去,有一小小院落,红红的院墙上攀着三角梅。在南方,见多了这花,它一旦开起来就没完没了,用汹涌澎湃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头。它打扮得既艳丽又妖娆,或一身热烈的红,或一身昂扬的紫,或一身橘色,或一身素白。它让人误以为它就是风华绝代的,真是聪明得有些狡黠了,鬼精灵般的。其实呢,它的花朵细小得很,乳黄色,藏在艳丽的三枚苞片间。如它这般懂得包装自己的花,少见。我每回见它,都要惊诧、惊喜。
④院落的花架上爬着蜜豆花,不见花只见叶,这也是好的。密匝匝的叶片油亮油亮的,它们倒垂下来,跟耍杂技一般。花架下安放着一架秋千,秋千没人荡的时候,就荡清风、荡日影、荡星光、荡雨声。
⑤雨声真好,我在听雨!雨嘀嗒嘀嗒,如弹六弦琴。苏东坡的十六件赏心事里有“微雨竹窗夜话”,又有“雨后登楼看山”。我轻易就得到了这样的赏心事。当然,夜话最好不要,我情愿沉默。在这样的老房子里,实在不宜多话,就听听雨敲竹叶吧,一声声里,敲的都是从前的韵律。从前的那户人家去了哪里呢?我在那木门上,闻到了面线糊的味道;还有润饼的味道,薄薄的面皮里,包着万般滋味。在这里,芋头可以跟南瓜相亲相爱,鸭蛋里可以灌进去肉末。甜汤里的芸豆,吃起来很面。牛肉羹上漂着绿绿的葱花……
⑥雨后登楼实在美妙。
⑦天蓝得阔绰,云也白得阔绰。蓝天下的五店市给我闾阎扑地之感,红墙红瓦,一派喜气洋洋。最有意思的是屋顶上的燕尾脊,全都精雕细琢。砖雕、石雕……各种雕绘手艺齐齐出马,人物、鸟兽、花卉应有尽有。看久了,我老是疑心屋顶上搭着一个戏台子,趁我一不留神,那戏就开演了,锣鼓铿锵响起来,人物鸟兽也都活动起来。
⑧巷道里有回响,有老师领着一群小学生参观房子。闽南人爱把房子称“厝”,这“厝”字让我着迷,是屋子里住着昔日啊,或宋朝,或明朝,或清朝,或民国。我似乎看到,从那旧旧的院落里走出一个烧火的丫头,红衫,蓝裤,两条小辫子,辫梢上缠着红头绳。亲切啊,我小时候的模样!远隔着岁月的长河,远隔着千重山,竟遇到一样的烟火。
⑨烟火?对,满大街的烟火气。一个孩子告诉我:“老师,我们泉州的面线糊好好吃啊!”我真的去找来吃。我吃了,并非如孩子形容的那般好吃,然而我又深知孩子说此话时的真诚,味蕾只忠实于热爱它的人。
(10)晚上,我在五店市内闲逛。街头的热闹渐渐散去,一家一家的店铺,关门了。一枚月亮,突然从一棵榕树的后面爬上来,明晃晃的一张脸,像朵丰腴的白菊花,照亮了燕尾脊屋顶上的那些彩雕彩绘,是凤凰,是老鹰,是牡丹花开,是彩衣彩袍的信男信女。我又疑心那里搭着个戏台子,耳边有梨园戏曲响起,咿呀旖旎。唱的是什么呢?是泉州的从前呢,男人们远下南洋,女人们倚门数着日月。侨批往来,装的是数不清的想念和牵挂。他称她阿欣,给她寄信寄钱。信中万言千语,殷殷嘱托,一定要孝顺父母,教育好子女,督促子女多读书,勤修德,“淡饭粗衣未足羞,心田失种却堪愁”。寄来的银钱,买下砖瓦木头,砌出一进落二进落三进落的房,门框上刻上这样的家训:读未见之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之书如逢故人,可谓好学。
(11)我问泉州的孩子们:“你们爱泉州吗?”“爱!”孩子们异口同声,声音嘹亮。我感动于这声“爱”,倘若一个人连自己所在的家乡都不爱,又何谈爱远方?孩子们的眼神清亮,他们七嘴八舌,从泉州的美食到美景,一一道来。有个男孩子很动情地给我讲了他父亲的故事,他说父亲遭遇过很多艰难时刻,却一直很乐观,从来不曾放弃对生活的热爱。所以,他爱他的父亲,爱他们泉州人。
(12)我为之动容。
(13)人永远是这个世上最美的风景,我们留恋一个地方,多半是因为这个地方的人,我也就很留意泉州人。无论大街上,还是寻常小巷里,我在泉州人的脸上都看到了两个字:从容。历史上,泉州曾因其形状颇像一条鱼,被称为“鲤城”,我觉得这名字很贴切,再看泉州人,可不就是一条一条鲤鱼嘛,有见惯了风浪的处事不惊。
(14)雨后登山实在有趣。
(15)落叶不扫,兀自在山路上铺积。沿石阶上去,不时有花扑过来,我一一去辨认,是鬼针草,是马缨丹……还看到三角梅,它居然跑到这座山上来了。
(16)我觉得泉州人真奢侈,可以把花像小猫小狗似的养着,让它们四处溜达。你在泉州的大地上走着,路过,不留神,就被一枝花碰了头,也许是妖娆的三角梅,或者是着紫衣的马缨丹。九里香在一个古老的院落里香着,引得人去寻香。我在一条竹径上走着,两旁的桂花香得撩人,我摘些装口袋里。后来我掏纸巾擦鼻子,鼻子很快乐地打了个喷嚏———被袋子里的桂花香熏的!我突然很爱泉州。
(17)有鸟声不知响在哪棵树后面。僧人寒山有诗云:“鸟语情不堪,其时卧草庵。”太阳好好地照着,鸟声好好地响着,花朵好好地开着。我真想就此找一处草丛卧下,什么也不想,就这么看看天看看地,也是好的。
(18)山顶上铺满鬼针花,山崖边立着一簇簇茅花,作鹤欲飞状。我站在山顶,看山下的泉州,那里烟火人间,热气腾腾,生生不息。
(19)离开泉州的前一晚,我写下这样的留言:我在这里,望过月,望过云,听过雨打竹叶,抚过木门上从前的气息,那落在上面的烟火,烫疼了我的手指。
(20)我知道,我会怀念。我现在,已经开始怀念了。
(选自20xx年《读者》,有删改)
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_________
A、真是聪明得有些狡黠了狡黠:狡猾﹑诡诈
B、蓝天下的五店市给我闾阎扑地之感闾阎扑地:形容繁华热闹
C、锣鼓铿锵响起来铿锵:鼓声鸟兽声节奏明快
D、那里烟火人间,热气腾腾,生生不息生生不息:不断生长﹑繁殖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_________
A、第①段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营造了诗意的氛围,行文中写雨中、雨后的所见所闻,给人亲切自然之感。
B、第④段作者看到花架上安放的秋千无人荡时,由眼前之景,不禁联想到自己童年荡秋千时的美好生活。
C、第⑤段中作者“听雨”时情愿沉默,因为这样可以在“老房子”里听到从前的韵味,闻到烟火的气息。
D、作者文笔细腻、清新,在看似平淡寻常的小场景、小事件中传递着爱与感动,用文字感怀温暖的人生。
21、“烟火”一词在文中多次出现,颇有意蕴,请你至少找出三处来,细细品味它的涵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者在第⑤段中提到自己轻易得到了苏东坡十六件赏心事中听雨和登楼两件。纵观全文,引发作者怀念的赏心事还有很多,请概括其中的一件事,结合你的经历,谈谈对这类“赏心事”的体会。(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9、(3分)D
【解析】A项在文中无贬义,从段末句“我每回见它,都要惊诧、惊喜”可推断出;B项指房屋众多,街市繁华;C项无鸟兽声。
20、(3分)
【解析】B联想到的不是“自己童年的生活”。
21、(4分)
【解析】一点一分,两点二分,三点4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1)⑧段“竟遇到一样的烟.火.”:指孩童时代烧火做饭时的情景,唤起作者对儿童时代亲切的回忆。
(2)⑨段“满大街的烟.火.气”:指街市上烟火缭绕的场景,表达对泉州小吃的钟爱。
(3)那里烟.火.人间:指泉州人子孙繁多,生活美满。表达作者希望泉州后人代代昌盛
的美好祝愿。
(4)段那落在上面的烟.火.:实写烟和火,表达作者对泉州及泉州人刻骨铭心的眷恋。
22、(5分)
概括其中的一件事,比如:清幽的民宿环境,怡人的景色;在“老房子”里听雨的惬意;雨后登楼的心旷神怡;雨后登山时的鸟语花香……
体会:结合自身经历,写出真切感受即可。
★ 丁立梅的优美散文
★ 丁立梅读后感
【丁立梅《蔷薇几度花》阅读答案(合集8篇)】相关文章:
凌寒独自开高中生作文2023-04-08
妈妈暖暖的爱作文2023-07-29
暖爱的读后感八年级2024-05-18
等待绽放读后感2023-07-17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读后感600字2023-12-31
蔷薇架,蔷薇架元稹,蔷薇架的意思,蔷薇架赏析2022-05-02
春季期中考后教师反思2023-09-17
有关走过的中考作文2022-06-07
戈尔丁名言名句2022-10-20
描写凝视作文600字202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