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年节的文化密码》阅读答案(通用10篇)由网友“原地游走的鱼”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传统年节的文化密码》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传统年节的文化密码》阅读答案
《传统年节的文化密码》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们习惯称农历过年的那个一月为“正月”,这是为什么?一种说法认为“正岁之首月”,表示农历新年第一个月的意思。另一种说法认为“正”的本意蕴含着“正统”的意思。在古代,每年以哪一个月当第一个月,有时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不同王朝更改了月份的次序,便把更改后的第一个月叫作“正月”。在帝王看来,既然他们占据了天下,居了正位,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也得跟着他们“正”过来。还有一种说法是因秦始皇姓嬴名政,他嫌“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犯了忌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正(征)月”,一直沿用至今。
《淮南子·时则训》记载,“孟春之月,招摇(即北斗星柄)指寅”。古代以北斗星斗柄初昏时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这是说一年的第一个月开始的时候斗柄指在寅位上,此月即为建寅之月,即正月。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诗经·小雅》有《正月》的诗篇:“正月繁霜,我心忧伤。”史传夏商周至秦汉各朝,正月的月份次序,各有一定的更改。战国秦汉年间对此尚有所谓“三正论”:认为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是夏商周三代轮流更改正朔。司马迁《史记·历书》还有记载:“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
然而,诚如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言“这并不可信”。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建亥即夏历的十月为岁首。汉沿秦制,汉武帝时改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后约两千年间,除王莽、唐武后等一度改为殷正、周正外,大多沿用夏正。由此可见,历史上大多王朝似乎没想到将正月和改朔“正统”绑在一起。而自汉以降,历史上那么多朝代以夏正为一年的开始,这恐怕也就是正月通常被人们视为岁首的原因。
清黄生《字诂·正》中认为:“世传秦始皇讳政,故民间呼正月之正作征音,此说非也……古者因斗柄所指之方,以其月为岁首,盖准此以为标的,故曰正,犹言斗柄所指之月耳。”由于斗建为确定月份的标准,故斗建也称为正。唐王冰注“正,斗建也”,即为此意。另外,黄生也认为,正月之正本来就有平声的读法,并非由于避秦始皇的讳而改读平声。正月写作“征月”,可知正月之正早在秦始皇之前就读平声。
如何准确解读“正月”呢?“正”在这里是“以此为正”的准则、标志。如此,“正月”即为一年刚开始时,年内所确立的标志性月份的意思。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人们就要借“时新”而除旧布新,以新的标准、新的气象塑造人生,由此而形成一系列新年前夕和正月风俗。正月实施除旧立新的方式,见证于文献的是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季冬纪》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摘编自陈勤建《传统年节的文化密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商朝、周朝、秦朝分别把11月、12月、10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恢复夏朝的月份排列法。
B. 正月通常被人们称为岁首,这是因为从汉朝以后的约两千年的时间里,采用的是太初历,以夏正为一年的开始。
C. 如今我们习惯称农历一月为“正月”,但在我国的古代时期,这并不是固定的,历史上有好几个朝代,正月不是一月。
D. 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吕氏春秋?季冬纪》,“除夕”就是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列出农历一月被称为“正月”的三种原因:“岁之首月”,朝代更换后的第一个月,为避秦始皇的讳。
B. 第二段引用“三正论”和《诗经》《史记》的记载,是为了论证夏历、殷历和周历所定的正月的时间各不一样。
C. 第四段多次引用黄生的观点,呼应第一段,有的放矢,否定了“正月之正”是因为避秦始皇的讳这一说法。
D. 文章提出议论的话题后,分析了农历一月被称为“正月”的.真正原因,进而准确解读了“正月”的文化内涵。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以北斗星斗柄初昏时所指的方位确定季节,如正月指寅,为建寅之月,二月指卯,为建卯之月。
B. 战国秦汉年间所谓的“三正论”揭示了夏历、殷历和周历三者的区别,即各朝历法岁首的月份不同。
C. “正月”之“正”为“准则、标志”之意,古时人们就会在这个标志性月份里除旧布新,以新的标准来塑造人生。
D. “农历”又称“夏历”,是因为它产生于夏朝,且自汉武帝重新使用夏历后,除个别朝代外大多沿用夏正。
试题答案:
【答案】1. C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A项,“商朝、周朝、秦朝分别把11月、12月、10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不正确。由原文“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可知,商朝是12月,周朝是11月。B项,扩大范围。原文为“汉武帝时改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后约两千年间,除王莽、唐武后等一度改为殷正、周正外,大多沿用夏正”。D项,“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吕氏春秋?季冬纪》”,不正确。《吕氏春秋·季冬纪》只是记载了有关“除夕”的活动,但并没有说这本书是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故选C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B项,“是为了论证夏历、殷历和周历所定的正月的时间各不一样”不正确。引用《诗经》的记载是为了论证“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故选B项。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B项,“‘三正论’揭示了夏历、殷历和周历三者的区别”不正确。由原文“认为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是夏商周三代轮流更改正朔”可知,“三正论”并没有揭示三者的区别,只是三者正月的月份次序各有更改的情况。故选B项。
【点睛】第2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篇2:《年节礼俗》阅读答案
《年节礼俗》阅读答案
当代社会正处在中国历史上变化最剧烈、影响最深刻的阶段,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与传播,以欧美为主导的现代生活万式全面进入中国。因此,近百年来对自身的民族文化传统相当漠视,在现代公历时间制度威权之下,附着在夏历时间上的传统节日与节俗遭到冷落甚至破坏。传承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节日体系曾经面临全面颠覆的厄运。在此背景之下,传统的年节礼俗被大量遗弃,本来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年节,因为相关仪式礼俗的大量消失而变成浮泛的时间单位,年的神圣地位严重动摇。人们对年的感知与意识越来越淡,“过年没有意思”“过年就是玩乐与睡觉”的观感被许多人认可。
在缺乏仪式的时代,人们容易失去对未来的预期与信心,这是目前中国社会遭遇的最现实的心理困境。一位非洲的治疗师曾经对仪式在心灵方面的特殊作用有如下说明:“仪式唯独在心灵对我们发出召唤时才是必需的,这种召唤表现为心理的困境、缺失的需要。我们进入仪式的维度,是为了回应心灵的召唤。”
传统节日特别是年节,是中华民族价值体系、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集中而浓烈的表达。在高度技术化、物质化与个性化并由此产生社会高度分化的今天,我们特别需要传统节日这一特定的民族时间,举行内涵丰富、形式生动的节日仪式,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增强民族情感,激发民族活力,以此拯救与整合一些人精神萎靡高度物化的当代社会。因此我们应该从纾解社会心理困境、融洽社会关系、提振民族精神与确认民族文化未来方向的高度,充分认知复兴与传承传统节日的当代意义。有了这样的年节礼俗认识之后,就应该去强调对有关年节礼俗进行恢复和重建。
如何恢复和重建呢?
第一,重视传统人伦礼俗的重建,重视它对促进家庭与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也就是说我们在年节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伦礼俗。回家过大年是一句俗语,也是一道文化指令。大年回家是多数中国人必须遵循的岁时仪式。回家不单是亲人的团聚,它还是一次精神更新的历程。当我们面对家人、祖先与邻里的时候,我们会在精神上得到充实,在人伦关系上得到再次确认,在感情上更能体会到亲情的温暖。过年回家有许多现实的教化意味。家人团聚共享的年夜饭,是一个神人共享的圣餐。年节的团聚是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方式。
第二,重视祭祀礼俗的重建。祭祀礼俗不能视为封建迷信,要将它看成是情感表达的.万式,是一种精神寄托。我们通过对祖先天地的祭祀,强化人与亡故的祖先、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系,来稳固家庭、社会,表达对自然的礼敬。我们举行祖先祭祀仪式,强调的是祖先不仅给我们身体,给我们灵魂,而且他们给我们这个社会曾经创造财富,我们要慎终追远。同时我们要重视天地祭祀,是自然界给我们生存的空间与资源,我们要对天地表示尊敬和感激。我们在年节中应该强调祭祀文化的传承和人的情感表达。
第三,凸显迎春礼俗,满足人们祈福迎祥的心理需求。因为大年就在立春的时节,是春天到来的季节,春天是生命力勃发的季节。春天可以给我们带来非常多的新的感觉,所以我们要顺应这个自然的节气,借此激发我们人性的力量,让我们有一个昂扬的姿态和精神,在一年里走得顺畅,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我们今天应该高度重视并且丰富春节期间的迎春礼俗,将其当作新年迎春的仪式。
12.文章以“年节礼俗”为话题,先分析了年节礼俗大量消失、人们对年的感知与意识越来越淡的缘由,再分析了年节礼俗在当今社会的 ,最后从三个方面强调了 。(4分)
13.下列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年节礼俗的主要类别 B.年节礼俗的缺乏与重建 C.如何重建礼俗传统 D.年节礼俗的复兴与传承
1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是当下繁忙的春运也不能掩盖传统的年节因相关仪式礼俗的大量消失而变成浮泛的时间单位,年的神圣地位严重动摇的现实。
B.一位非洲的治疗师认为仪式在心灵方面有特殊作用,当人遭遇心理困境时需要仪式;人们进入仪式的难度,是为了回应心灵的召唤。
C.俗话说:“一年不赶,赶年三十晚。”这说明回家过大年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道文化指令,是多数中国人都会遵循的岁时仪式。
D.虽然祭祀礼俗是封建迷信活动,但我们通过对祖先天地的祭祀,可以用来稳固家庭、社会,表达对祖先、自然的尊敬和感激。
试题答案:
12.重要价值和意义 如何恢复和重建年节礼俗
13.B(A项与文章内容关系不大;C项未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且涵盖面太广;D项只概括了文章后半部分的内容,与B项比显得不全面;只有B项既指出了“缺乏仪式的时代”里年节式微的现状,又包括了如何复兴与传承年节礼俗的内容,对全文主要内容概括全面。)
14.D(原文认为不能把祭祀礼俗视为封建迷信。)
篇3:《树轮密码》阅读答案
树轮密码
在科技考古中,树轮年代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伐木后的树桩上,常常可以看到一圈圈木质疏密、颜色深浅相间的同心圆圈,这就是树木的年轮。树轮可谓是一部承载了众多信息的科学“巨著”。
年轮可以说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记载自己年龄的一种独特方式。科研人员说,多数温带树种一年形成一个年轮,因此年轮的数目就表示树龄的多少;年轮的宽窄则与相应生长年份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干旱年份树木生长缓慢,年轮就窄;在湿润年份年轮就宽。同一气候区域内同种树木的不同个体,在同一时期内年轮的宽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因此,同种树木的不同个体之间能够交叉定年。与其他定年方法相比,树轮定年是最精确的一种定年方法,可以精确到年,甚至某个季节。
由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会影响气候,气候的变化又会影响到树木的生长,从而使树木形成宽窄不同的年轮。树木年轮定年准确,时间序列长,样本量多,环境变化指示意义明确,因此被视为推测气候环境的高精度资料。我们通过不同地区的树木年轮能读解出不同的信息,比如对于干旱和半干旱的柴达木盆地来说,较宽的年轮即意味着当年较多的降水;而对于寒冷高海拔的青藏高原上的树木来说,较宽的年轮意味着当年气候的温暖。因此利用树轮这一特点建立长时间序列的年轮年表,可据此总结出过去气候演变的特征和规律。重建过去气候形态,通过所建年表中较多的高频气候变化信息和较多的低频气候变化信息就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的气候了。
科研人员研究重建了青海都兰县1176年的上一年7月到当年6月的降水量,从古木年轮重建的降水资料可以看出,60%的降水量重建值低于1940年以来的年降水平均值,可以推测过去相对干旱年份发生频率要比现在干旱年份发生的频率高。另外,在样本51AD-375AD和426AD-475AD中,有两个很长的干旱期。吐谷浑部落的大规模迁移和这两个干旱期是基本一致的,这两个干旱期很有可能是当地农业经济转换成畜牧经济的一个环境动力。因此,树轮也储存着大量古代文化的记忆。
1.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全文,你从“树轮密码”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树轮年代学在科技考古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是因为树轮在推断年代上具有高度的精确性。
B.根据对应规律,用树木年轮的窄与宽可以推测出样本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自然降水的多与少。
C.古木的年轮是静态的,但科研人员通过古木年轮透露出的信息,可以获知古代气候变化的情况。
D.科研人员通过对青海都兰县的古木年轮的研究,发现历史上吐谷浑部落的大规模迁徙很可能与当时干旱少雨有关。
答案:
1.作诠释,准确具体地揭示出年轮的含义。
2.用树轮定年可以精确到年,甚至某个季节;从树轮宽窄可以看出古代生长这些树木地区的气温、降水等气候信息;树轮里储存着大量古代文化的记忆。
3.B
篇4:青春密码阅读答案
①那年王乐14岁。为了避免父母偷看日记,他萌生了改造汉字的念头。王乐先是将最常见的几十个汉字偏旁部首转换成其他符号,例如“张”——“弓”用“G”代替,“长”用“2”代替,那么,“张”就变成了“G2”。王乐很激动,(那用密码改造后的日记简直就是一个无人涉足的桃花源),少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②王乐制定的那些符号,有英文、拼音字母,有阿拉伯数字,还有自造的符号,总数达180余种。这个浩大的工程花了他一个暑假的时间。180余种符号的出现,其实是王乐的无奈之举。它们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记住的,为了熟练运用,王乐每天要用两个小时写日记、不断地阅读前面的日记,来巩固自己对于密码符号的记忆,没想到,他的写作能力意外地取得了进步。
③记得假期的最后一天,王乐很想检验一下密码的效果,于是他故意把日记打开,摊放在写字桌上,自己跑到客厅里去打电话。妈妈正好把煮好的牛奶端进他的房间,看到桌上的日记本,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低下头急急地翻看了起来。王乐其实并没有在打电话,他手里拿着电话,微微伸长了脖子,以一个恰到好处的角度偷偷观察着妈妈的举动。妈妈把他的日记翻来倒去地看了几遍,显然她一点都不明自儿子到底写了些什么,最后妈妈只得无奈地放下了本子,迟疑地走出了王乐的房间。王乐心里喜欢得差点叫了出来,妈妈的疑惑让他体会到了一种快感。那天吃晚饭的时候,妈妈几次挑起话头,一会说:“乐乐,现在你们都学些什么学科啊?”一会又问:“你们是不是在学计算机的编程啊?”王乐嘿啊哈啊,敷衍了过去,他知道妈妈心里的滋味。
④开学了,王乐回到了校园,看见班里的同学,他真的很想炫耀一下自己的发明,但是他克制住了那种冲动,因为王乐太想听到同学们的惊叫声了。那肯定是一种类似发现新大陆之后的惊叹!王乐暗暗地想。
⑤第一天晚自习,王乐将日记本光明正大地摆在课桌上,然后假装出去散步。回来时,果然看见几名同学围在那里唧唧喳喳、指手画脚。看到他进来,几乎所有的人都看着他,同桌迫不及待地问道:“你记的是些什么啊?”“日记!”王乐尽可能地轻描淡写,“那是我自创的密码。”同桌惊讶地张大了嘴,还有几个相熟的朋友拉着他求教。那一篇篇用“密码”记录的文字,让他们欣喜、惊奇。王乐特别地得意,他知道,同为少年的他们,百分之百被那奇妙神秘的密码征服了。
⑥很快,王乐的“发明”传遍全班。那段时间,不时有同学前来参观王乐的日记本,最后,连老师都知道了。那天语文课后,班主任陈老师站到了王乐的课桌前,伸出手示意王乐将日记本给他看看。王乐有些犹豫,但这一段时间积聚起来的成就感似乎给了他无穷的勇气,他把日记本递到了陈老师手中。陈老师看得很慢,来来回回,脸色很平静,看不出他是高兴还是生气。末了,陈老师把日记还给了王乐,一声不响地走了。
⑦在下午的班会上,陈老师很平静地说了一大段话:“有的同学,真的蛮聪明的……”他的目光飘向了王乐,“写的东西连老师也看不懂,据说还引起了班级的轰动……”一瞬间,教室安静了下来,全班同学的目光都转向了王乐,王乐羞愧极了,只恨没有地洞钻进去。王乐心里头还隐隐地抗议着:老师知道什么呀?分明自己看不懂坝!王乐甚至还对陈老师产生了敌意,他在一张白纸陈老师的名字用自己独创的符号写成“NC6JJ54T”,然后画上一个大大的`红叉。没想到,陈老师的脸上竟然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不过,谁没有经历过十四、五岁的年纪啊!谁没有自己的小秘密啊!谁的父母不想了解自己的孩子啊!其实,人与人之间沟通和理解是最重要的!”教室里十分安静,王乐偷偷地撕掉了那张画满红叉的纸。
⑧那天放学回家,王乐几次想和妈妈说说密码的事,但是总觉得说不出口。直到临睡前,王乐才鼓起勇气推开了妈妈的房门……
篇5:青春密码阅读答案
1.xuan _________耀(2分)
2.第一节画线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上文人物心理描写十分细腻,对王乐创造的密码,妈妈和同学的反映截然不同。品读以下语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妈妈与同学的心理。(4分)
“妈妈把他是日记翻来倒去的看了几遍,显然她一点都不明白儿子到底写了些什么,最后妈妈只得无奈放下了本子,迟疑地走出了王乐的房间。”
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回来时果然看见几名同学围在那里叽叽喳喳、指手画脚,..........同桌惊讶地张大了嘴还有几个相熟的朋友拉着她求教”
同学:
4.结合第6、7两节请概括出陈老师的两个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末王乐鼓起勇气她会对妈妈说什么?妈妈又将如何反映?请你续写上文结尾,80字左右(8分)。
篇6:青春密码阅读答案
1.炫
2.比喻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运用密码的日记本具有隐秘性,别人难以发现、难以理解。表现了王乐对自己发明的密码激动。
3.(1)疑惑、无可奈何;(2)好奇,惊讶、崇拜
4.细心耐心+把王乐的日记看得很仔细。 理解并且关爱学生+引导王乐如何和父母相处。
5.要求:内容合理,描写具体,语言通畅。
篇7:树轮密码 阅读答案
树轮密码 阅读答案
在科技考古中,树轮年代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伐木后的树桩上,常常可以看到一圈圈木质疏密、颜色深浅相间的同心圆圈,这就是树木的年轮。树轮可谓是一部承载了众多信息的科学“巨著”。
年轮可以说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记载自己年龄的一种独特方式。科研人员说,多数温带树种一年形成一个年轮,因此年轮的数目就表示树龄的多少;年轮的宽窄则与相应生长年份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干旱年份树木生长缓慢,年轮就窄;在湿润年份年轮就宽。同一气候区域内同种树木的不同个体,在同一时期内年轮的宽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因此,同种树木的不同个体之间能够交叉定年。与其他定年方法相比,树轮定年是最精确的一种定年方法,可以精确到年,甚至某个季节。”
由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会影响气候,气候的变化又会影响到树木的生长,从而使树木形成宽窄不同的年轮。树木年轮定年准确,时间序列长,样本量多,环境变化指示意义明确,因此被视为推测气候环境的高精度资料。我们通过不同地区的树木年轮能读解出不同的信息,比如对于干旱和半干旱的'柴达木盆地来说,较宽的年轮即意味着当年较多的降水;而对于寒冷高海拔的青藏高原上的树木来说,较宽的年轮意味着当年气候的温暖。因此利用树轮这一特点建立长时间序列的年轮年表,可据此总结出过去气候演变的特征和规律。重建过去气候形态,通过所建年表中较多的高频气候变化信息和较多的低频气候变化信息就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的气候了。
科研人员研究重建了青海都兰县1176年上年7月到当年6月的降水量,从古木年轮重建的降水资料可以看出,60%的降水量重建值低于1940年以来的年降水平均值,可以推测过去相对干旱年份发生频率要比现在干旱年份发生的频率高。另外,在样本51AD-375AD和426AD-475AD中,有两个很长的干旱期。吐谷浑部落的大规模迁移和这两个干旱期是基本一致的,这两个干旱期很有可能是当地农业经济转换成畜牧经济的一个环境动力。因此,树轮也储存着大量古代文化的记忆。(12分)
(选自《科技日报》 4月8日期,略有删改)
1.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2.科研人员通过树轮重建过去气候形态有何意义?(2分)
3.阅读全文,你从“树轮密码”中读出了哪些信息?(3分)
4.如果通过树轮来研究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应按怎样的思路进行?(3分)
→ →
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 )
A.树轮年代学在科技考古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是因为树轮在推断年代上具有高度的精确性。
B.根据对应规律,用树木年轮的窄与宽可以推测出样本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自然降水的多与少。
C.古木的年轮是静态的,但科研人员通过古木年轮透露出的信息,可以获知古代气候变化的情况。
D.科研人员通过对青海都兰县的古木年轮的研究,发现历史上吐谷浑部落的大规模迁徙很可能与当时干旱少雨有关。
参考答案:
1.(2分)作诠释 准确具体地揭示出年轮的含义。
2.(2分)通过所建年表中多的高频气候变化信息和较多的低频气候变化信息来预测未来的气候.
3.(3分)用树轮定年可以精确到年,甚至某个季节;从树轮宽窄可以看出古代生长这些树木地区的气温、降水等气候信息;树轮里储存着大量古代文化的记忆。
4.(3分) 树木年轮宽窄一降水气温变化一太阳黑子活动周期
5.(2分)B
篇8:树轮密码阅读答案
①在科技考古中,树轮年代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伐木后的树桩上,常常可以看到一圈圈同心圆圈,有疏有密、颜色有深有浅,这就是树木的年轮。】树轮可谓是一部承载了众多信息的科学“巨著”。
②年轮可以说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记载自己年龄的一种独特方式。科研人员说,多数温带树种一年形成一个年轮,因此年轮的数目就表示树龄的多少;年轮的宽窄则与相应生长年份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干旱年份树木生长缓慢,年轮就窄;在湿润年份年轮就宽。因此,与其他定年方法相比,树轮定年是最精确的一种定年方法,可以精确到年,甚至某个季节。
③由于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会影响气候,气候的变化又会影响到树木的生长,从而使树木形成宽窄不同的年轮。因此树木年轮被视为推测气候环境的高精度资料。我们通过不同地区的树木年轮能读解出不同的信息,比如对于柴达木盆地来说,较宽的`年轮即意味着当年较多的降水;对于寒冷高海拔的青藏高原上的树木来说,较宽的年轮意味着当年气候的温暖。因此利用树轮这一特点可总结出过去气候演变的特征和规律。
④科研人员研究重建了青海都兰县1176年上一年7月到当年6月的降水量,从古木年轮重建的降水资料可以看出,60%的降水量重建值低于1940年以来的年降水平均值,可以推测过去相对干旱年份发生频率要比现在干旱年份发生的频率高。因此,树轮也储存着大量古代文化的记忆。
【问题】
11.阅读第①自然段,说说文中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答:【 】
12.如果通过树轮来研究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应该按怎样的思路进行?(2分)
答:【 】
【参考答案】
11.(2分)作诠释(1分),准确具体地揭示出年轮的外形特点(1分)。
12.(2分)通过研究树木年轮宽窄,推测当年的降水及气温变化,从而推测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顺序错一个扣1分)
篇9:文化经典阅读及答案
文化经典阅读及答案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乎技矣进:进展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遇:接触C.批大卻批:击D.如土委地委:卸落
【小题2】下列句中画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所见无非牛者B.技经肯綮之未尝C.虽然,每至于族D.吾见其难为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答案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进,超过。
考点:本题理解文言文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
【小题2】试题分析:A:无非:今义,不外,没有别的;古义,没有不是。C项,虽然:今义,转折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古义,既然这样,那么。D项,难为:今义,使人为难或施加压力;古义,难以做到,不好办。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
篇10:《传统热与文化自觉》阅读试题及答案
《传统热与文化自觉》阅读试题及答案
①新世纪以来,一股新的“传统文化热”在不断升温。从各地祭祖的风潮,到“汉服”的流行;从“读经”的热情,到“讲古”的电视时尚;从通过“晋商”发掘中国商业精神的探讨,到文化“走出去”的几乎全方位的行动……这种“传统文化热”是中国人在高速的经济成长中获得的新的“文化自信”的表征,也是告别近代中国历史的深重的“民族悲情”的表征。
②如果说,新中国的建立改变了我们“挨打”的历史,那么,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则在相当程度上让我们有机会告别“落后”。我们终于有了在具体层面上再度回到传统,去寻找中国人的文化认同的历史机遇,而全球化的冲击又让我们感到一种强烈的“具体”的文化传统“空洞化”的危机感。一说起传统,我们往往可以“抽象”地谈论五千年的文明,谈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但一旦我们在现实中寻找“具体”的传统文化的表征,却发现我们的传统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在象征性的表现中都显得相当空洞,反而不及一些历史没我们悠久、文化不如我们深厚的国家在这一方面对传统的保留更充分。
③因此,这一波的“传统热”其实有其深刻的历史合理性,也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具体而微的表征。它往往来自对于传统的许多具体方面的弘扬,如“祭祖”、“读经”、“汉服”的流行其实正是试图将传统的仪式、服饰乃至教育方式等历史具体形态加以复活。这些行为是否得体和合适当然可以讨论,但毕竟显示了我们对于传统的“具体”的需求。当然,“文化自信”必须以一种“文化自觉”为基础和前提,没有这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就可能表现得盲目和简单。克服传统的“空洞化”其实并不是简单地“复古”这么简单和机械。这里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关切:
④首先,我们要将“传统”视为一个发展和流动的概念,这就要避免厚古薄今。我们不仅需要晚清以前的“传统文化”,也需要30年来中国加入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改革开放”的宝贵的'文化资源。
⑤其次,弘扬传统其实更需要开放。这种对于传统的寻找,不是对全球化的对抗,也不是简单地变成一种自大和自负。“自信”是好事,但自大和自负就会成为前进的障碍。这就需要平和冷静地思考自己和世界。开放和宽容地看待世界,真正以一种“和而不同”的心态思考世界,真正具有一个崛起的大国的气度和眼界。
⑥第三,“传统文化热”要避免一哄而起,一拥而上的心态。民间弘扬传统的活动当然可以有多样发展的空间,但有政府主导的活动,却应该经过认真的论证和反复的讨论。民间可以花样百出,充满活力,政府则应该审慎回应和注重规范。
1.下列对于“传统文化热”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世纪以来的“传统文化热”是中国人在高速的经济成长中获得的新的“文化自信”的表征。
B.新的“传统文化热”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在当今中国人在国力日渐强大的背景下从近代屈辱的历史阴影下逐步走了出来的心态。
C.在当今全球化的冲击下,我们感到一种强烈的“具体”的文化传统“空洞化”的危机感。这是新的“传统文化热”兴起的原因之一。
D.新的“传统文化热”不但体现在“祭祖”、“读经”、“汉服”等的历史具体形态的复活,而且体现在人们“抽象”地谈论五千年的文明,谈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上。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文化自信”的具体表征,这一波的“传统热”显示了我们对于传统的整体需求。
B.我们若能将“传统”视为一个发展和流动的概念,就会避免厚古薄今。
C.“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和前提,否则,“文化自信”就可能表现得盲目和简单。
D.目前的“传统文化热”其实并不值得肯定,因为它不是以“文化自信”为基础和前提的。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自觉”要求我们打破以往对“传统”这一概念界定,应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文化资源也纳入“传统”的范畴。
B.将传统的仪式、服饰乃至教育方式等历史具体形态加以复活,这是对于传统的许多具体方面的弘扬,因此不应对此评头论足,横加批评。
C.一个崛起的大国的气度和眼界应体现为不仅能平和冷静地思考自己,还要能真正以一种“和而不同”的心态思考世界。
D.在目前的“传统文化热”中,政府对民间花样百出、充满活力的文化活动应审慎回应,而对自身主导的文化活动则更应经过认真的论证和反复的讨论。
参考答案:
1.D(“人们“只能‘抽象’地谈论五千年的文明,谈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在具体方面却很空洞,这是新的“传统文化热”的一个原因)
2.C(A项“整体需求”错,应为“我们对于传统的“具体”的需求”;B项强加因果;D项与文章第三段“但毕竟显示了我们对于传统的‘具体’的需求”相违背)
3.B(“不应对此评头论足,横加批评”属无中生有)
★ 青年讲坛主持词
【《传统年节的文化密码》阅读答案(通用10篇)】相关文章:
五四青年节小学随笔感悟日记作文2023-07-19
有关五四青年节的精选观后感500字2023-08-26
青年节作文600字2023-01-04
微信公众号策划书2022-08-23
青年节的作文1100字2022-07-31
五四精神优秀作文2024-01-13
局竞聘演讲稿2022-11-10
药检局专业技术人员竞聘演讲稿2023-03-26
国家网络安全思政课直播观后感心得体会2024-01-20
新春祝福贺词一句话202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