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烧高烛照红妆阅读理解附答案

时间:2023-11-11 07:29:09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故烧高烛照红妆阅读理解附答案(合集6篇)由网友“不可不醉”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故烧高烛照红妆阅读理解附答案,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故烧高烛照红妆阅读理解附答案

篇1:故烧高烛照红妆阅读题附答案

苏伟

①我养在阳台上的朱顶红开花了,君子兰也开花了。

②花虽然不多,却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自从发现碧绿的叶子中间挺出来亭亭的花茎,花茎上骄傲地托起小小的花苞,我的心里就溢满r渴望。每天都要去细细地观察花茎长高了多少,花苞长大了多少。有时禁不住抱怨长得太慢,让我等得太心焦。可也给了我足够的时间,让我想象花开的样子。朱顶红去年春天已开过一次,那六瓣的花形、艳艳的朱红,至今仍开在心窗之下;那馥郁的甜香似乎依旧留在唇吻之间,让我盼望重温旧岁的欣喜。君子兰却是第一次开花,以前又从未见过君子兰花,这几个花苞留给我太多的悬念,太多的想象与向往。

③在我的期盼之中,朱顶红和君子兰同时开放了,于是我也有了双重的快乐。朱顶红好似故友,未负佳期,如约相访,让我深感花的多情。体味着浓郁的花香,我心旷神怡。君子兰就是新交的知己,让我顿生相见恨晚之慨,她的花形有似朱顶红,但要玲珑得多,小巧得多,花色橘红, 花香幽微,恰如“讷①于言而敏于行”的君子,称她为花中君子的确名副其实r。故友重逢的喜悦、心仪知己的快乐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心醉,让我醺醺然②,陶然忘忧。

④沉浸在喜悦中的我,又常常害怕花期过后的萧条与寂寞,于是格外地珍惜花开的日子。李清照于海棠花开之时,在《如梦令》词中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多情善感的女词人惜花的心情我也一样有,于是每天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阳台上去看望故友与新知,轻嗅她们临风的花香,近观她们静处的娇姿。东坡亦有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豁达、粗犷如东坡尚且对花如此爱惜,害怕娇艳的花一朝零落,就是在夜晚也要点上蜡烛,欣赏盛开的花朵。更何况我也觉得灯下观花如灯下观美人,自当别有情调、别有韵味。于是在花开的夜晚,我也打开阳台上的灯,在幽幽的灯光下看花,花色似乎多了层次,花朵上仿佛也有点点珠粉映射出珠光。花更像戴了一层面纱的美人,多了一分朦胧,一分深邃。于是我深深地沉醉,深深地感叹古人的多情和浪漫。

⑤花开花谢是自然的规律,我们谁都无法让花永开不败。但一年里有r这几日的盛开,这几日的沉醉,就酬报了我三百多个日子的浇灌,三百多个日子的期盼。那开在灵魂深处的花,也足以为我抵挡人生夏日的骄阳、人生冬季的严寒,让我的.心拥有人生夏日的清凉、人生冬季的温暖。(选自《思维与智慧》第16期)

注:①讷(nè):(说话)迟钝。②醺(xūn)醺然:酒醉的样子。

1.本文行文思路清晰。请结合各段内容填空,理清本文的思路。(每空只填一字)

①开花一②花一③赏花一④()花一⑤议花

2.朱顶红和君子兰虽在“我”的期盼中同时开放了,但她们带给“我”的感受不完全相同。其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其语言极富有特色。试完成以下小题。

(1)文中运用了许多形式上两两成对的句子,读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请按照示例从文中另举两例(引用的古诗词除外)。示例:“花色橘红,花香幽微”“轻嗅她们临风的花香,近观她们静处的娇姿”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边的句子写得很精妙,请揣摩并品析。

自从发现碧绿的叶子中间挺出来亭亭的花茎,花茎上骄傲地托起小小的花苞,我的心里就溢满了渴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李清照和苏轼的有关诗词,对“我”产生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最后一段话很富有哲理,其中“那开在灵魂深处的花”包含了哪些深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②盼④惜

2.朱顶红:好似故友如约相访,让“我”深感她的多情,她浓郁的花香更令“我”心旷神怡。

君子兰:如新交的知己,让“我”顿生相见恨晚之慨,她的玲珑、小巧、幽微让“我”感到她就是名副其实的君子。(意对即可)

3.(1)①花茎长高了多少,花苞长大了多少;

②六瓣的花形、J艳的朱红;

③开在心窗之下,留在唇吻之间;

④玲珑得多,小巧得多;

⑤故友重逢的喜悦、心仪知己的快乐;

⑥别有情调、别有韵味;

⑦一分朦胧,一分深邃;

⑧深深地沉醉,深深地感叹;

⑨这几日的盛开,这几日的沉醉;

⑩三百多个日子的浇灌,三百多个日子的期盼;(人生夏日的骄阳、人生冬季的严寒;人生夏日的清凉、人生冬季的温暖)。

(2)可扣住“挺出”“托起”以及“溢满”等词语来品析;也可扣住“花茎上骄傲地托起小小的花苞”这一拟人句来品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1)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

(2)促使“我”格外珍惜花开的时日,并不分白日黑夜地观花而沉醉其中。

(3)让“我”更真切地了解古人的多情和浪漫。(意对即可)

5.(1)指给自己带来过美好记忆的花朵。

(2)也暗指那些对自己有益的故友、知己、君子等。

(3)对美好事物的期盼、呵护、回味的那种心态。(意对即可)

篇2:故烧高烛照红妆阅读题及答案

苏 伟

①我养在阳台上的朱顶红开花了,君子兰也开花了。

②花虽然不多,却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欢乐。自从发现碧绿的叶子中间挺出来亭亭的花茎,花茎上骄傲地托起小小的花苞,我的心里就溢满了渴望。每天都要去细细地观察花茎长高了多少,花苞长大了多少。有时禁不住抱怨长得太慢,让我等得太心焦。可也给了我足够的时间,让我想象花开的样子。朱顶红去年春天已开过一次,那六瓣的花形、艳艳的朱红,至今仍开在心窗之下;那馥郁的甜香似乎依旧留在唇吻之间,让我盼望重温旧岁的欣喜。君子兰却是第一次开花,以前又从未见过君子兰花,这几个花苞留给我太多的悬念,太多的想象与向往。

③在我的期盼之中,朱顶红和君子兰同时开放了,于是我也有了双重的快乐。朱顶红好似故友,未负佳期,如约相访,让我深感花的多情。体味着浓郁的花香,我心旷神怡。君子兰就是新交的知己,让我顿生相见恨晚之慨,它的花形有似朱顶红,但要玲珑得多,小巧得多,花色橘红,花香幽微,恰如“讷①于言而敏于行”的君子,称它为花中君子的确名副其实了。故友重逢的喜悦、心仪知己的快乐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心醉,让我醺醺然②,陶然忘忧。

④沉浸在喜悦中的我,又常常害怕花期过后的萧条与寂寞,于是格外地珍惜花开的日子。李清照于海棠花开之时,在《如梦令》词中写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多情善感的女词人惜花的心情我也一样有,于是每天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阳台上去看望故友与新知,轻嗅她们临风的花香,近观她们静处的娇姿。东坡亦有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豁达、粗犷如东坡尚且对花如此爱惜,害怕娇艳的花一朝零落,就是在夜晚也要点上蜡烛,欣赏盛开的花朵。更何况我也觉得灯下观花如灯下观美人,自当别有情调、别有韵味。于是在花开的夜晚,我也打开阳台上的灯,在幽幽的灯光下看花,花色似乎多了层次,花朵上仿佛也有点点珠粉映射出珠光。花更像戴了一层面纱的美人,多了一分朦胧,一分深邃。于是我深深地沉醉,深深地感叹古人的多情和浪漫。

⑤花开花谢是自然的规律,我们谁都无法让花永开不败。但一年里有了这几日的盛开,这几日的沉醉,就酬报了我三百多个日子的浇灌,三百多个日子的期盼。那开在灵魂深处的花,也足以为我抵挡人生夏日的骄阳、人生冬季的严寒,让我的心拥有人生夏日的清凉、人生冬季的温暖。

【注释】①〔讷(nè)〕(说话)迟钝。②〔醺(xūn)醺然〕酒醉的样子。

1.本文行文思路清晰。请结合各段内容填空,理清本文的思路。(每空只填一字)(2分)

①开花→ ②( )花→ ③赏花→ ④( )花→ ⑤议花

2.朱顶红和君子兰虽在“我”的期盼中同时开放了,但她们带给“我”的感受不完全相同。其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4分)

3.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其语言极富有特色。试完成以下小题。(4分)

(1)文中运用了许多形式上两两成对的句子,读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请按照示例从文中另举两例(引用的古诗词除外)。(2分)

示例:“花色橘红,花香幽微”、“轻嗅她们临风的花香,近观她们静处的娇姿”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边的句子写得很精妙,请揣摩并品析。(2分)

自从发现碧绿的叶子中间挺出来亭亭的花茎,花茎上骄傲地托起小小的花苞,我的心里就溢满了渴望。

4.文中李清照和苏轼的有关诗词,对“我”产生了哪些影响?(3分)

5.本文最后一段话很富有哲理,其中“那开在灵魂深处的花”包含了哪些深层含义?(3分)

答案:

1.②盼 ④惜(2分。意对即可)

2.答案示例:朱顶红:好似故友如约相访,让“我”深感她的多情,她浓郁的花香更令“我”心旷神怡。君子兰:如新交的知己,让“我”顿生相见恨晚之慨,她的玲珑、小巧、幽微让“我”感到她就是名副其实的君子。(4分。两者的不同各2分。意对即可)

3.(1)答案示例:①花茎长高了多少,花苞长大了多少;②六瓣的花形、艳艳的朱红;③开在心窗之下,留在唇吻之间;④玲珑得多,小巧得多;⑤故友重逢的喜悦、心仪知己的快乐;⑥别有情调、别有韵味;⑦一分朦胧,一分深邃;⑧深深地沉醉,深深地感叹;⑨这几日的盛开,这几日的沉醉;⑩三百多个日子的浇灌,三百多个日子的期盼;(人生夏日的骄阳、人生冬季的严寒;人生夏日的清凉、人生冬季的温暖)。(2分)

(2)可扣住“挺出”、“托起”以及“溢满”等词语来品析;也可扣住“花茎上骄傲地托起小小的花苞”这一拟人句来品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2分)

4、示例:①引起了“我”的强烈的共鸣;②促使“我”格外珍惜花开的时日,并不分白天黑夜地观花二沉醉其中;③让“我”更真切的理解了古人的多情和浪漫。(3分。答出其中一个要点得2分,两个要点而得3分。意对即可)

5、示例:①指给自己带来过美好记忆的花朵;②也暗指那些对自己有益的故友、知己、君子等;③对美好事物的期盼、呵护、回味的那种心境(心态)。(3分。答出其中一个要点得2分,两个3分,意对即可)

篇3:追忆高华年阅读理解附答案

《追忆高华年》阅读材料

追忆高华年

语言学界宗师 一生钟情学问

(1)年轻有为。这四个字可以说是对高华年在20多岁时便已取得相当学术成就的最好注解,而走上语言学研究这条路,是他一辈子的选择,从未改变过。

(2)和民国时期很多学术大师一样,高华年在进入大学之前,走的也是新派小学+教会中学之路。而这种模式也决定了他在国学和英文方面,都有着相当不俗的造诣。高华年之子高植生回忆说:“我的七叔曾经告诉我,父亲在中学时就很严谨,他的笔记本,每一个本子都是很小的字,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都是写得满满的。”

(3)现在可以确定的是,高华年年轻时并没有想过从事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最早的时候他应该是想成为一名教师。所以中学毕业后,他就去报考了国立北平师范大学。而根据高植生的说法,父亲是在北师大期间,受到黎锦熙教授的影响,才开始立志“研究学问”。虽然在这期间,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北师大被迫迁到西安,但这并没有影响到高华年的志向。毕业后,他报考了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的研究生,辗转了很久才从西安到达昆明。而在此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已经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

(4)在文科研究所里,高华年得到了罗常培、李方桂两位中国语言学界泰斗的指导。两位大师震惊于他那过人的听力,开始“因材施教”帮助他向语言学方面发展。这期间,由于昆明四周少数民族众多,高华年就开始对云南的黑彝等少数民族语言进行深入调查并写出报告。也正因为这些成就,1943年1月,罗常培写信给冯文潜教授,推荐年仅20多岁的高华年在毕业前就开始到南开大学的边疆人文研究室工作。

(5)1944年,高华年的《昆明核桃箐村土语研究》一文获当时的教育部嘉奖,同时获奖的还有闻一多、陈寅恪、冯友兰等这些当时已成名的学术大师。刚毕业的高华年能得到此奖,足可以证明他这篇文章的学术水平之高。

(6)由于“天赋异禀”,凡是人类发出的声音高华年都能听出其不同,在听音、发音、辨音方面是当代第一人,即使到了垂暮之年,功夫犹在。即将出版的《高华年文集》收集了很多他年轻时候写的文章。经历了60多年的风雨洗刷之后,有些文字已经模糊不清了,只能影印出来。高华年的夫人植符兰说,很多高华年亲手写的声韵,语言研究和少数民族调查的材料,“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写不出来”。

(7)还有一个事实也能说明高先生的独一无二。他在中大中文系前后开了七门课,但因为他不在了,有些课比如《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研究》、《汉藏系语言概要》,中文系已经开不了了。并不是没人想学,而是很少人在听音、辨音等方面能有高先生这样的造诣。当然,除了这种天分之外,高华年的勤奋也令人吃惊:穷尽一生收集到的海量的调查材料,包括很多卡片、笔记本,单是收集在《高华年文集》中的数量就已经非常庞大。高华年师从罗常培和李方桂,加上西南联大所在地昆明四周的少数民族众多,为高华年成为大师创造了外在条件;而他拥有的那双无比灵敏的、能够分辨出人类最细微语音差异的耳朵,则为他成为语言学大师提供了天然的内因。

(8)从民国时期一路走来的学者大师们,大都有一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高华年作为其中之一,自也有其可敬之处。

(9)作为书生,高华年从来都不乏那倔强的嶙嶒骨。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高华年随南开大学搬回天津。途中在重庆候机北上时,他于7月17日得知闻一多教授在昆明被刺的消息,极为愤怒,并和西南联大语文命题联系Q3172710993滞留重庆的33位教授,包括金岳霖、姚从吾、马大猷等一起致电南京政府教育部部长朱家骅,要求主管当局务必缉凶归案,严究主使。“一代通才,竟遭毒手!正义何在?纪纲何存?同人等不胜悲愤惊愕!”教授们的痛斥让社会舆论更加沸腾了,也使蒋介石陷入了整日的“忧闷”,最后被迫下令让刚上任全国警察署署长的唐纵前往昆明办案,并声称该案为“政府莫大之耻辱”。

(10)作为书生,高华年同样有那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热血时刻。在联大的岁月里,高华年和所在班级的同学经常到罗常培先生家做客。虽然时已至深夜,但胸怀天下的年轻人在讨论问题时还是会遏制不住憋得火热的喉咙,争论声大作。恰好当时陈寅恪先生住在楼上,于是有时候就会听到陈先生用拐杖敲地板“笃笃笃”的声音。这时罗先生就会说,“陈先生要休息了,你们快回去吧”。众人才作罢散去。

(11)作为学者,高华年的政治判断同样准确。随着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的溃败已无法挽回,1949年天津的国民党政府决定撤离,同时准备好了飞机让大学里副教授以上的教师离开,但高华年最后选择了留下。经过几十年的风雨磨砺之后,当被问及当年为何不跟随国民党去台湾时,他也只是云淡风轻地说一句“当时就是不想去”。此后,高年华在1950年南下广州,先在岭南大学任教。在中山大学和岭南大学合并后,他就一直在中山大学语言系任教授,这也是中国的第一个语言系。在1954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大部分语言系的师生合并到了北京大学中文系。高华年本也想去北京大学,毕竟他是北大的校友,同时他的导师罗常培以及很多朋友也都在北京。但那时他正陷入热恋中,同时考虑到在广东更适合做少数民族和方言的研究,便选择留在了中大,并一直任语言学教研室主任至退休。几十年来,他为中国的语言学界培养了无数的人才,包括著名音韵学家唐作藩、著名方言学家詹伯慧等。

(12)作为学者,高华年的低调谦逊也是很著名的。弟子们总结高先生长寿的秘诀是:淡泊名利,清心寡欲。他的弟子、韩山师范学院院长林伦伦说:“先生低调内敛,除了上课做学问,几乎没有什么应酬活动。他不争名利,60岁退休年纪刚过不久就辞去广东语言学会会长等职务,让位给年轻人。”

(节选自《南方日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 高华年(1920xx年—20xx年),福建省南平市人。高华年他曾是岭南语言学界的领军人物,也是中山大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奠基人。一生潜心研究语言学,尤其在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方面有很高的造诣。生前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最高寿的老教授,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曾长期担任广东语言学会会长。他著作等身,桃李满天下。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学习他生前的著述,由他的夫人植符兰副教授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把他失散于全国各单位的论文收集在一起,编成《高华年文集》,近日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来源网易新闻)

② 每天除了与报纸和书为伴之外,高华年对其他的一切无甚关心,家里的事情也从来不管,甚至连自己一个月有多少钱的工资都说不出。高华年唯一关心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文章写好、修改好,将来结集出版后留给后世的人。因为已经90多岁的他将名利看得淡如水。(来源中山大学新闻网)

③ 严谨的作风是高华年功成名就的重要原因之一。高华年坚持认为,虽然会说普通话,但如果没有经过中文系基础课的训练,便不能当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所以高华年让那些年轻老师去中文系补课,直到考试及格了才能回来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最后,当初只有6个学生的汉语培训中心,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语文命题联系Q3172710993 1000多人规模的国际汉语学院。毋庸置疑,高华年是中大对外汉语教学史上的第一人。(来源南方日报)

《追忆高华年》阅读练习题

(1)、对于文章内容的分析与表述,最为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一代宗师,才绝惊艳。高华年自小就走上了语言学研究这条路,这是他一辈子的选择。他对此坚持不懈,从未改变过。

B.高华年的成功万万离不开罗常培、李方桂两位中国语言学界泰斗对他的指导。因为两位大师震惊于他那过人的听力,所以开始“因材施教”帮助他向语言学方面发展。

C.他是北大的校友,同时他的导师罗常培以及很多朋友也都在北京等原因使得高华年也想去北京大学。但那时他正陷入热恋中,同时考虑到在广东更适合做少数民族和方言的研究,便选择留在了中大,并一直任语言学教研室主任至退休。

D.本文语言质朴平实,着重语言描写(兼有动作刻画),攫取高华年生活的几个片段,生动形象的为我们展示了位德高望重的语言大师。

E.“每天除了与报纸和书为伴之外,高华年对其他的一切无甚关心,家里的事情也从来不管,甚至连自己一个月有多少钱的工资都说不出”体现了高华年对家庭的淡漠。

(2)、为什么高华年被人们誉为“语言学界宗师”?结合文本内容分析。(6分)

答: 。

(3)、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高华年人物性格特点。(6分)

答:

(4)、通读文章后,阐述高华年功成名就的原因。(8分)

答:

《追忆高华年》阅读答案

(1)、【答案】B,3分;C,2分;A,1分。

【解析】A“高华年自小就走上了语言学研究这条路”表述错误,文中“现在可以确定的是,高华年年轻时并没有想过从事语言学方面的研究”;D(兼有动作刻画)错误;E“体现了高华年对家庭的淡漠”无中生有。

(2)、【答案】1.坚持道路,矢志不渝。走上语言学研究这条路,是他一辈子的选择,从未改变过。

2. 年轻有为,学术水平高。1944刚毕业的高华年能得到教育部嘉奖;高华年他曾是岭南语言学界的领军人物,也是中山大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奠基人。3.一生潜心研究语言学,尤其在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很多高华年亲手写的声韵,语言研究和少数民族调查的材料,“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写不出来”。4.认真勤奋的求知态度,为人谦逊的作风,钟情学问。在联大的岁月里,高华年和所在班级的同学经常到罗常培先生家做客。每天除了与报纸和书为伴之外,高华年对其他的一切无甚关心。(每点2分,考生答出3点即可给满分)

(3)【答案】1、天赋异禀,独一无二,作风严谨。 2、倔强的嶙嶒骨,有那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热血时刻。 3、强烈爱国心,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的溃败已无法挽回时高华年最后选择了留下。4、低调谦逊,淡泊名利,清心寡欲。(每点2分,考生答出3点即可给满分)

篇4:十年后,我们能烧“冰”?阅读理解附答案

一种名为“可燃冰”的新能源矿藏有望在之后解决我们的能源问题。昨日在沪举行的院士讲坛上,国家973深海项目首席科学家汪品先透露,在我国南海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可燃冰”。目前国家已启动8.2亿元人民币的项目,造大型的勘探船,以便在南海深入寻找“可燃冰”资源。

据汪院士介绍,“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大量存在于海底大陆坡上段500米~1000米处。其在海底接近冰点和近50个大气压的淤泥中,形成了冰雪般的固态。它外面看似冰,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原因是冰内含有大量的甲烷。如果把甲烷从冰中释放出来,体积将是水的160多倍。

汪院士表示,1立方米的“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据粗略估算,在地壳浅部,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也就是说,“可燃冰”如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便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

据透露,我国已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巨大的“可燃冰”带。但目前对于这座新能源的宝库,科学家还存在不少争议。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倍~20倍。所以这种矿藏在遭到破坏后,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

除此以外,由于“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

但这样一种新能源并不会因此就远离我们。汪院士预计,大约用十年时间,人类有望解决好“可燃冰”的开采和清洁燃烧的技术问题,届时大量的“可燃冰”便能用于应付能源危机。

1.结合全文,请给“可燃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不能超过30字)(2分)

2.从全文看,开采利用可燃冰有哪些利和弊?(4分)

3.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句中 “大约”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4.文中说:“对可燃冰的开采,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请你结合文中知识,大胆想像,设计一种科学的开采方案。(4分)

篇5:十年后,我们能烧“冰”?阅读理解附答案

1.答案:“可燃冰”是一种海底大陆坡上的冰雪般固态甲烷气体的水合物。

评分:本题2分,不得超过30字,意思对即可。

2.答案:利: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能很大程度解决能源问题。弊:会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急剧增加;“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不易开采和运输。

评分:本题共4分,每个方面答对得2分。

3.答案:作比较、列数字。不能去掉;“大约”表估算,去掉后就显得过于绝对化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本题共3分,说明方法正确得1分,只答一种不得分;“不能去掉”得1分,分析正确得1分。

4.答案提示:方案中要结合可燃冰的特点进行设计,体现如何解决“甲烷气的大量散失”和“不易开采和运输”这些问题

评分:本题4分,设计有一定道理即可。

篇6:高等教育阅读理解附答案

高等教育阅读理解附答案

①强高考落榜后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②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强说,自个儿瞧得起自个儿就行。

③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篷布。强很能于,做活儿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拾起来,留作备用。

④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憨蛋。

⑤在露天仓垛里,强察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动的篷布。待老板驾车过来,他已经成了个水人儿。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无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啦,我只是看看我修补的篷布牢不牢。

⑥老板因此很欣赏他,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说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种东西!

⑦强就当了经理。

⑧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本家哥闻讯跑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强说,你不行。本家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强说,不行,你不会把这里当成自个儿的家。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道,你真没良心。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儿干好才算有良心。

⑨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过了些日子,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知道了他的底细,心里就起毛说,就凭我们的学历,怎能窝在他手下?强知道了并不恼,说,我们既然在一块儿共事,就把事情办好吧。我这个经理的帽儿谁都可以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子上……

⑩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吭声了。

一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呀,咱得好好接待。强说,对。

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

强用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

那外商一愣,说,会的。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

外商就道了一声“OK”。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

晚餐很简单,但很有特色。最后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虽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个外商。那外商站起来,抓住强的手紧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

席间,外商轻轻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

强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可他们对我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后来我父亲去世,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学。她说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

在一旁的`外商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他端起一杯酒,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

1、选文第②和第⑧段中的人物对话分别表现了强____、____ 的性格特点?(2分)

2、选文第⑥段中加点词语“那种东西”指的是 ____ (2分)

3、让外商作出了与强签定合同决定的原因是 ____ 、____ (2分)

4、根据上下文展开想象,补写倒数第2 段省略号里面所包含的内容。(2分) (15字以内)

5、小说在本家哥身上着墨不多,因此有人认为他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但也有人认为这个人物必不可少。你赞同哪一种观点?理由是什么?(3分)

6、谈谈强的经历带给你的有益启示。请从各个角度写出两点不同的启示(4分)

(1)

(2)

参考答案:

1、自信、不徇私情(坚持原则或不讲情面也可)

2、敬业(或尽职尽责1分)、说真话、不贪婪的品格(“说真话”和“不贪婪”答出一点即可得1分)。

3、强爱国和节俭的品格让外商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4、.围绕“做好自己的事儿”或“好好做人”回答均可。

5、(1)赞同本家哥在小说中“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不得分(因为本家哥在小说中是起烘托作用)(2)赞同本家哥“必不可少”1分,用本家哥烘托(反衬或衬托)强的形象2分。(只答烘托或反衬或衬托扣1分)

6、比如:(1)会做人比什么都重要。(2)不管处于什么环境都要充满自信。(3)不要忽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4)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要。

现代文《高等教育》阅读问题设计二:

1.请根据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二自然段“本家哥”说的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②第九自然段“强说‘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上”’,“这顶帽”指什么?

③在和外商洽谈合作项目这件事中,强的助手说“这可是条大鱼,咱得好好接待”,话中透出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而强最终则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胜。

2.小说题目《高等教育》是什么意思?文中有一句话可以说明,这句话是____________。

3.“强”这个人物身上最主要的品质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1.①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和强的表现形成对比。 ②既指“经理”这个职务,也暗指几个年轻人的大专学历。 ③生意人的狡猾、精明;纯朴和真诚

2.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那种东西。

3.一是纯朴诚实的品格;二是很强的敬业精神。

苏轼的古诗《海棠》赏析

《花未眠》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苏轼描写海棠花的诗句

海棠苏轼

《花未眠》教学设计2

苏轼《海棠》陈与义《春寒》阅读答案

海棠,海棠何希尧,海棠的意思,海棠赏析

安徽合肥高考满分作文:不深不浅种荷花

花未眠(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不深不浅种荷花作文初中版

故烧高烛照红妆阅读理解附答案
《故烧高烛照红妆阅读理解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故烧高烛照红妆阅读理解附答案(合集6篇)】相关文章:

白居易《惜牡丹花》全诗翻译赏析2022-05-08

传唱千年,咏苏轼2023-05-14

《花未眠》2023-06-27

我是落红作文2023-12-27

海棠的故事作文2022-05-06

会呼吸的建筑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2023-09-03

秦观《画堂春东风吹柳日初长》《行香子树绕村庄》赏析2022-04-30

夜深花睡散文2023-07-14

七月诗情荷花初三作文2022-04-29

落红优秀作文2022-11-2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