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老人传周容》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精选8篇)由网友“make”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芋老人传周容》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芋老人传周容》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芋老人传周容》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①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②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③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④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⑤,朝分尚食⑥,张筵列鼎⑦,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注:①佣:受人雇佣。 ②童子试:科举中录取秀才的考试。③甲第:指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④钧:同“均”。⑤炼珍:烹制的精美食品。⑥尚食:这里指皇帝的食品。⑦鼎:青铜制的饮器。)(节选自周容《芋老人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命妪煮芋以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乃不知有汉C.而向之香而甘者闻之,欣然规D.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骈死于槽枥之间
【小题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相国未及第时,曾有一次为了避雨躲在屋檐下,身体单薄,显得颇为狼狈可怜。 B.相国及第后仍想念先前的芋,表明他很爱以前的苦日子。 C.丞、尉对芋老人待之以礼,显示了他们的趋炎附势。 D.芋老人的话表明地位的不同会改变一个人对事情的看法。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老人延入坐 (2)谓老人与相国有旧
(3)相国遽惊谢曰 (4)厚资而遣之
【小题4】翻译(2分)
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小题5】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1)邀请 (2)认为、以为 (3)道歉 (4)护送
【小题4】不是烹调有什么不同,而是时间的推移和地位的变化改变了人
【小题5】切不可因为自己取得功名而视曾经与自己风雨同舟的人们如粪土,切不可因自己时势地位的改变而改变看朋友的眼光,无论取得怎样的功名,都不要改变自己从前质朴的心灵(或:味道的好坏不是由于烹调方式的不同,而是由于时势地位和个人际遇的不同;人不能因为眼前的环境而忘掉了过去。)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ABC三项每项中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D则相同。
A前者译为而,表示承接,后者译为因为,介词。
B前者译为就,后者译为竟然。
C前者不译,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者译为这件事,代词。
D都作介词,在。
考点: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
点评:本题难度系数为3,容易。此类题最常见题型有:①直接型,即指定文中若干个字词让学生直接解释,如本题;②选择型,即给出几组文言语句,指出已经解释的词语正确与否或者判断词义和用法是否相同等。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虚词,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的积累,尤其是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古文现象,考试出现频率极高。本题属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或筛选法。
【小题2】试题分析:B项中相国及第后仍想念先前的芋,表明他觉得现在的芋没有先前的芋好吃,因为下文有邀请老人之妻为他煮芋一事。
考点: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
点评:本题难度系数为1,较难。答题一看事件,二看人物之间的关系,三看时代背景,四看作者倾向。
【小题3】
试题分析:
(1)“延”属多义实词,古代常解作“宴请”或“邀请”。
(2)“谓”为多义实词,有“认为”“告诉”“对某人说”“是”等意思,根据语境,可判断为认为、以为意。
(3)“谢”有“辞谢”“道歉”等意思。
(4)“遣”有派遣、护送、遣送等意思。据此,结合语境判断。
考点: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
点评:本题难度系数为3,容易。此类题最常见题型有:①直接型,即指定文中若干个字词让学生直接解释,如本题;②选择型,即给出几组文言语句,指出已经解释的词语正确与否或者判断词义和用法是否相同等。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虚词,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的积累,尤其是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古文现象,考试出现频率极高。
【小题4】试题分析:注意关键词的翻译,如“调和”译为“烹调”,区别今义;“时”,为一词多义,此处解作“时间(的.推移)”;“位”,译为“地位(的变化)”。“移”,连词,表示“改变”。
考点: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
点评:本题难度系数为2,稍难,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翻译必须忠实原文,明白晓畅。可直译,可意译。但倡导直译,尽量做到字字落实,可按照“留、删、补、调、换”五字诀的方法进行。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重要实词或虚词等系得分点,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小题5】
试题分析:抓住关键句“时位之移人也”,分析不同时期芋味不同的原因即可得出某种道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提炼、概括阅读信息的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系数为2,稍难,此类题题型表现为填空题、简答题、图表题等。学生答题要在全面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精准概括。如果有对概括语言提出“简要”之类要求的,用语还要做到简洁。解答本题一要整体阅读,把握语段的基本内容,二要概括段落大意,三要挖掘意蕴,抓住关键词句,四要用语精准。本题题型为简述题,答案语言要简洁,体现一点即可。
译文:
芋老人,他是慈水县祝家渡人。儿子出外当佣工赚钱,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有一天,有位书生在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袖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非常瘦弱憔悴。芋老人请他进屋里坐坐,(闲聊中)知道对方刚到郡城参加童生考试回来。芋老人略懂诗书,和书生聊得很久,就叫老妻煮芋头拿来请书生吃,书生吃光了满满的一碗,再为他盛了一碗,书生吃得肚子饱饱的。笑着说:“我以后一定不会忘记老人家您请芋头的恩情啊!”雨停了后,书生就告别离开。
十多年后,书生因为科举考试名列前茅,当了宰相。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头给他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而感叹说:“为什么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么香,那么甜呢!”于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来。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这事情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夫妇来见面,和他们行平等的礼节,芋老人的儿子也不再到外面当佣工赚钱了。
到京城后,宰相慰劳他们说:“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请的那顿芋头,今天还想再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呢!”不久,芋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吃了吃,也放下手中的筷说:“为什么从前吃的芋头就那么香,那么甜呢!”芋老人走上前说:“还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从前,相公您从郡城出来,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湿透了,(又饿又冷),吃东西是不会挑剔的。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在朝廷上分得皇帝赏赐的膳食,大摆酒席,列鼎而食,哪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我还是很高兴相国您只在食芋一事上忘记旧情。这么说来,世人由于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过去,哪里单单只是一双筷子之间而已呢!”
老人话没说完,宰相赶紧向他谢罪说:“老人家您真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啊!”宰相就优厚地赏赐芋老人,派人护送他回去。哎,天下道理,有些是达官贵人与读书人说不出来的,然而乡下老人,粗鄙百姓却能够说得出来,往往就是这个样子。
篇2:周容《芋老人传》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芋老人传 周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或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某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故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芋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视芋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注释】倾盖:途中相遇,停车交谈。此指偶然相会。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就:参加
B.辍箸叹曰 辍:停止,中止
C.相国遽惊谢曰 谢:感谢
D.厚资而遣之 资:赏赐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是芋视乃友也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以污贿不饬罢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何向者之香而甘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 蚓无爪牙之利,筯骨之强
1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用传记方式借题发挥的讽世之作,讽喻因地位改变“而忘昔日”的种种世态。
B.芋老人的借芋说理是全文的主要部分,由回答相国“何向者之香而甘也”直截了当地提出“时、位移人”的论点。
C.芋老人所谓“芋视乃妇”,即厌弃糟糠之妻,“芋视乃友”,即忘记贫贱之交,“芋视乃学”,即轻视学习,沉迷幻想。由家庭、朋友到个人与社会之间,此三者危害的范围比较大。
D.篇末“赞曰”,这是用史家笔法,由作者直接评论芋老人其人其事,在写法上,表明了传记体的格式,从意义上说,深化题旨。
15.翻译(共10分,4+3+3=10分)
(1)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译文:
(2)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
译文:
(3)故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芋哉!
答案:
12。 C 13。 B 14。C
15。 翻译:
(1)还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地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
(2)抛弃了他的妻子,以致让(她)忧郁而死,这是像芋头一样对待她的妻子。
(3)因此世人由于眼前而忘掉了过去,哪里单单只是一块芋头而已呢!
篇3:《芋老人传》阅读答案
清·周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者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者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剌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唯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之者,往往而然。(选自《春洒堂文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衣湿袖单,影乃益瘦——益:更加
B.老人延入坐——延:邀请
C.以污贿不饬罢——饬:规矩
D.辄屈膝叩首迎款——迎:应对
2.以下各组句子中,最能表明芋老人“知道”的一组是( )
① 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
② 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③ 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
④ 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⑤ 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⑥ 野老鄙夫能言之者,往往而然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慈水祝渡的芋老人夫妇生活清苦,心地善良。他们曾热情款待屋檐下避雨的书生,书生饱食之后表示日后一定不会忘记芋老人夫妇的恩情。
B.当年贫寒的书生贵为相国后,却无法品味出当年芋的味道。于是派人寻找曾为他煮芋的夫妇,但芋老人煮的芋仍未让他感觉到昔日的甘甜。
C.作者通过芋老人由食芋者前后食芋的不同感受联想并列举一系列所见所闻之事,谆谆告诫人们:无论取得怎样的功名,都不要改变自己从前质朴的心灵。
D.文末提出疑问,表面上是怀疑故事的真实性,实际是对“野老鄙夫”的赞扬,对“缙绅士大夫”的讽刺,可谓言近旨远,发人深思。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C
3.B
4.(1)(我们)村子南边有对过着贫苦生活的夫妻,妻子每天织布纺纱,取水舂米,勤苦地帮助(丈夫)读书。
(2)只是奇怪芋老人虽然读过些书,又怎么擅长说话到这样的地步呢!难道他真是明白道理的人吗?
篇4:《芋老人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7分)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①,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馀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②,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③,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④,朝分尚食⑤,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辩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⑥,是芋视乃学也。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⑦!”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节选自周容《芋老人传》)
[注]①佣:受雇打工。②丞、尉:知县的佐职。③钧礼:平等之礼。④炼珍:烹制精美的食品。⑤尚食:这里指朝廷赏赐的食品。⑥不饬:不守规矩,行为不端。⑦岂独一箸间:意谓不只辍箸不吃这点事。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1)影乃益瘦( ) (2)再进,生为之饱( )
(3)织纺井臼,佐读勤苦( ) (4)相国遽惊谢日(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独与妪居渡口/谓老人与相国有旧 B.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及为吏
C.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时、位之移人也 D.命妪煮芋以进/以污贿不饬罢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2)尚何芋是甘乎?
20.文中老人所言三事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可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21.根据文意,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3分)
参考答案:
(五)17-21题(17分)17.(1)益:更;更加。(2)再:第二次。(3)井:(从井里)汲水。(4)谢:道歉。(共4分) 18.D(2分) 19.(1)为什么从前祝渡老人家的芋头又香又甜呢!(3分) (2)(你)还会觉得(以为)什么芋头是甜美可口的.呢?(3分) 20.时、位之移人也(2分) 21.要点:借事喻理,警戒世人不要因时、位变化而忘记过去、改变本性。(3分)
篇5:《芋老人传》阅读答案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或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某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故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芋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视芋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注释】倾盖:途中相遇,停车交谈。此指偶然相会。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就:参加
B.辍箸叹曰 辍:停止,中止
C.相国遽惊谢曰 谢:感谢
D.厚资而遣之 资:赏赐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是芋视乃友也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以污贿不饬罢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何向者之香而甘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 蚓无爪牙之利,筯骨之强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来源:]
A.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B.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C.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D.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用传记方式借题发挥的讽世之作,讽喻因地位改变“而忘昔日”的种种世态。
B.芋老人的借芋说理是全文的主要部分,由回答相国“何向者之香而甘也”直截了当地提出“时、位移人”的论点。
C.芋老人所谓“芋视乃妇”,即厌弃糟糠之妻,“芋视乃友”,即忘记贫贱之交,“芋视乃学”,即轻视学习,沉迷幻想。由家庭、朋友到个人与社会之间,此三者危害的范围比较大。[来源:]
D.篇末“赞曰”,这是用史家笔法,由作者直接评论芋老人其人其事,在写法上,表明了传记体的格式,从意义上说,深化题旨。
9.翻译(共10分,4+3+3=10分)
(1)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译文:
(2)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
译文:
(3)故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芋哉!
译文:
参考答案:
5.C 6.B 7.B 8.C
(2)抛弃了他的妻子,以致让(她)忧郁而死,这是像芋头一样对待她的妻子。
(3)因此世人由于眼前而忘掉了过去,哪里单单只是一块芋头而已呢!
文言文翻译
十多年后,书生为科举考上高的等第,还当到宰相的地位。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头给他吃,吃了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而感叹说:「为什麼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麼香,那麼甜呢!」於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来。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这事情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夫妇来见面,和他们行平等的礼节;芋老人的人也不再到外面当佣工赚钱了。
到京城后,宰相慰劳他们说:「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请的那顿芋头,今天还想再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呢!不久,芋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吃了吃,也放下手中的筷说:「为什麼从前吃的芋头就那麼香,那麼甜呢!」芋老人向前说:「都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麼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麼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从前(那时候),相公您从郡城出来,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湿透了,(又饿又冷),吃东西是不会挑剔的。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朝廷当赐的膳食,经常摆设酒席,陈列食物,那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不过),我还是很高兴相公您的改变仅仅止於芋头而已呢!我的年纪老了,听到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我村子南边有对贫苦的夫妻,妻子每天织布纺纱,取水舂米,勤苦地帮助丈夫读书;丈夫幸运地考中科举,得到功名后,就宠爱其他的姬妾,抛弃家里的妻子,以致妻子忧伤过度,郁郁而终。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妻子看成像芋头一样啊!城东边有甲、乙两名同学,共用一方砚台、一盏灯火,住的地方只有一扇窗户,一张床铺,连早晨起来穿的衣服、鞋子都不分彼此。后来乙先考中及第,进入官场当了官,听说甲落魄潦倒,还讥笑他,不管他。两人的交情因此断绝了。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朋友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更听说过某某谁家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立志说未来自己如果得志显达的话,就要廉洁干练如某某古人,就要忠孝如某某古人。可是真的做了官后,却因为贪污不检点、操守不佳而被罢官。这种情形,就是把他所学的道理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老人家邻居有家私塾,听里头的老师向学生讲述前代(明朝末年)的事情,有将相、卿相、卿尹、刺史、太守、县令,他们有人腰佩紫绶金印,有人上下轿由仆从折帘撩幔。然而一旦国内发生事变,异族自外入侵,他们往往就下跪叩头,争先恐后地投降了,竟然把宗庙、社稷(整个国家)、自己的名誉、君王的荣宠,统统等同於芋头了。这麼说来,世人由於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过去,那里单单只是一块芋头而已呢!」
篇6:周容《芋老人传》原文及译文
周容《芋老人传》原文及译文
芋老人传
周 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 “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视芋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注:周容,明清之际文学家,有民族气节,明亡后,一度为僧,康熙时拒应博学鸿词科。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生用甲第为相国用:任用
B.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移:改变
C.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 廉干:廉洁而有才能
D.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谢:谢罪、道歉。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衣湿袖单,影乃益瘦。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B.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C.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遂自投汨罗以死。
D.然就其不忘一芋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书生在饥饿时饱食芋老人之芋,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是入情入理的致谢语,也为第二段写他为相国后再次食芋埋下了伏笔。
B.书生成为相国后先后说“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和“何向者之香而甘也!”首句是相国认为厨者所进之芋,味道不及芋老人的;后一句,是相国感觉现在所食之芋不及过去的。表达的侧重点不同。
C.芋老人列举了富而弃妻、贵而绝交、为吏而背学、为官而失节等四个“以今日而忘其昔日”的例子,作者着力鞭挞最后一种情况,充分表现出亡国遗民对卖国士大夫的愤怒和鄙夷。
D.芋老人身处微贱,而出言发语惊世骇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常有这样的形象。作者常常用以表现下层人民的智慧、道德和精神力量,并与达官贵人形成对比。本文中芋老人就和忘本的相国形成鲜明的对照,作者对平步青云的相国的.批判是尖锐的。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5分)
(2) 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5分)
参考答案
6.A(“用”应该解释为“因为”)
7.B(B,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为“就、于是/才、这才”。C项为“因为/相当于‘而’,表顺承”。D项为“表转折/表顺承”)
8.D(文中相国并未忘本,他发迹还没有真正忘记芋老人,可见尚算重情;相国听了芋老人的说话后马上道歉,表示他还有良知。作者在论赞中认为他好过其他易于忘本的人。)
9.
(1)(5分)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这事情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夫妇见面,和他们行平等的礼节;芋老人的儿子也不再到外面当佣工赚钱了。
评分建议:“旧”“钧礼”“佣”各2分,“旧”译为老交情、旧交情,“钧礼”译为平等的礼节,“佣”译为做工、被人雇佣。
(2)(5分)只是奇怪芋老人虽然读过些书,又怎么擅长说话到这样的地步呢?难道他真是懂得道理的人吗?
评分建议:“特”译为“只是”“不过”“仅仅”2分,“知道”译为“懂得道理”2分,语句通顺1分。
附:参考译文
芋老人,他是慈水县祝家渡人。儿子出外当佣工赚钱,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有一天,有名书生在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袖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非常瘦弱憔悴。芋老人请他进屋里坐坐,(闲聊中)知道对方是刚到郡城参加童生考试完,要回家去的读书人。芋老人略懂诗书,和书生聊得很久,就叫老妻煮芋头拿请书生吃,书生吃光了满满的一碗;芋老人又为他盛一碗,书生吃得肚子饱饱的。笑着说:“我以后一定不会忘记老人家您请芋头的恩情啊!”雨停了后,书生就告别离开。
十多年后,书生因为考取一甲进士而官至宰相。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头给他吃,吃了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而感叹说:“为什么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么香,那么甜呢!”于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这事情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夫妇见面,和他们行平等的礼节;芋老人的儿子也不再到外面当佣工赚钱了。
到京城后,宰相慰劳他们说:“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请的那顿芋头,今天还想再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呢!”不久,芋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吃了吃,也放下手中的筷说:“为什么从前吃的芋头就那么香,那么甜呢!”芋老人向前说:“都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从前(那时候),相公您从郡城出,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湿透了,(又饿又冷),吃东西是不会挑剔的。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朝廷当赐的膳食,经常摆设酒席,陈列食物,那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不过),我还是很高兴相公您的改变仅仅止于芋头而已呢!我的年纪老了,听到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我村子南边有对贫苦的夫妻,妻子每天织布纺纱,取水舂米,勤苦地帮助丈夫读书;丈夫幸运地考中科举,得到功名后,就宠爱其它的姬妾,抛弃家里的妻子,以致妻子忧伤过度,郁郁而终。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妻子看成像芋头一样啊!城东边有甲,乙两名同学,共享一方砚台,一盏灯火,住的地方只有一扇窗户,一张床铺,连早晨起穿的衣服,鞋子都不分彼此。后乙先考中及第,进入官场当了官,听说甲落魄潦倒,还讥笑他,不管他。两人的交情因此断绝了。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朋友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更听说过某某谁家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立志说未自己如果得志显达的话,就要廉洁干练如某某古人,就要忠孝如某某古人。可是真的做了官后,却因为贪污不检点,操守不佳而被罢官。这种情形,就是把他所学的道理看成像芋头一样了。这些还说的过去。我老人家邻居有家私塾,听里头的老师向学生讲述前代(明朝末年)的事情,有将相,卿相,卿尹,刺史,太守,县令,他们有人腰佩紫绶金印,有人上下轿由仆从折帘撩幔。然而一旦国内发生事变 ,异族自外入侵,他们往往就下跪叩头,争先恐后地投降了,竟然把宗庙,社稷(整个国家),自己的名誉,君王的荣宠,统统等同于芋头了。这么说,世人由于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过去,哪里单单只是一双筷子之间而已呢!”
老人话没说完,宰相赶紧向他道歉说:“老人家您真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啊!”宰相就优厚地赏赐芋老人,派人护送他回去,于是芋老人的名声大为显扬。
评论说:“芋老人能够在无意中遇到宰相,一见如故,进而和他结缘,真是奇特的事情哪!不知道宰相如何能否不愧对老人家的话呢?不过,从他能够不忘怀那顿芋头看,应该是好过那些连老人都看成像芋头一样的人吧!只是芋老人虽然读过些书,又怎么擅长说话到这样的地步了吧!难道他真是名明白道理的人吗?或许是传闻失实?唉!天下道理,有些是达官贵人与读书人所说不出的,然而乡下老人,粗鄙百姓却能够说得出,往往就是这个样子。
篇7:《芋老人传》阅读理解答案
《芋老人传》阅读理解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7分)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①,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馀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②,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③,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④,朝分尚食⑤,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辩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⑥,是芋视乃学也。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⑦!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节选自周容《芋老人传》)
[注]①佣:受雇打工。②丞、尉:知县的佐职。③钧礼:平等之礼。④炼珍:烹制精美的食品。⑤尚食:这里指朝廷赏赐的食品。⑥不饬:不守规矩,行为不端。⑦岂独一箸间:意谓不只辍箸不吃这点事。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1)影乃益瘦( ) (2)再进,生为之饱( )
(3)织纺井臼,佐读勤苦( ) (4)相国遽惊谢日(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独与妪居渡口/谓老人与相国有旧 B.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及为吏
C.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时、位之移人也 D.命妪煮芋以进/以污贿不饬罢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2)尚何芋是甘乎?
20.文中老人所言三事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可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21.根据文意,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3分)
参考答案:
(五)17-21题(17分)17.(1)益:更;更加。(2)再:第二次。(3)井:(从井里)汲水。(4)谢:道歉。(共4分)
18.D(2分)
19.(1)为什么从前祝渡老人家的芋头又香又甜呢!(3分) (2)(你)还会觉得(以为)什么芋头是甜美可口的呢?(3分)
20.时、位之移人也(2分)
21.要点:借事喻理,警戒世人不要因时、位变化而忘记过去、改变本性。(3分)
篇8:芋老人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芋老人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①,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馀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②,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③,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④,朝分尚食⑤,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辩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⑥,是芋视乃学也。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⑦!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节选自周容《芋老人传》)
〔注〕①佣:受雇打工。②丞、尉:知县的佐职。③钧礼:平等之礼。④炼珍:烹制精美的食品。⑤尚食:这里指朝廷赏赐的食品。⑥不饬:不守规矩,行为不端。⑦岂独一箸间:意谓不只辍箸不吃这点事。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
(1)影乃益瘦( ) (2)再进,生为之饱( )
(3)织纺井臼,佐读勤苦( ) (4)相国遽惊谢日(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独与妪居渡口/谓老人与相国有旧 B.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及为吏
C.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时、位之移人也 D.命妪煮芋以进/以污贿不饬罢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2)尚何芋是甘乎?
4.文中老人所言三事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可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5.根据文意,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3分)
参考答案:
(五)17-21题(17分)
1.(1)益:更;更加。(2)再:第二次。(3)井:(从井里)汲水。(4)谢:道歉。(共4分)
2.D(2分)
3.(1)为什么从前祝渡老人家的芋头又香又甜呢!(3分) (2)(你)还会觉得(以为)什么芋头是甜美可口的呢?(3分)
4.时、位之移人也(2分)
5.要点:借事喻理,警戒世人不要因时、位变化而忘记过去、改变本性。(3分)
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文言文阅读
关于文言文阅读,个人理解只顾多刷题不进行总结没有什么大用处,想当初我刷了两本练习可是起效并不是很大。我们老师推荐的方法是写完文言文的题目后,要对照文言文的全文注释,一字一句地进行翻译,并将不会的实词解释记录在本子上,最好是查过古汉语词典再记录,因为文言文注释上实词的意思经常不是直译。
不过这个要建立在你已经熟记重要的十八个虚词、重要句式等基础上,总之文言文就是要多背常见的实词意思,所以准备一本古汉语词典就十分有必要了。推荐一个背诵的小技巧:记实词的本义,因为实词的其它解释都是由本意引申出来的,通过对本意的记忆就很容易理解其它的引申义啦。
例如走,①<动>跑。②<动>逃跑。③<动>奔向,趋向。它的本义是①<动>跑,(如何知道是本义呢,通常古汉语词典上该实词的第一个解释就是本意也就是标注着①的解释)因为跑得太快了就像在②<动>逃跑 一样,因为朝着一个特定的方向跑就是③<动>奔向,趋向 该地方。
虽然引申的不是特别好,但主要方向大概就是这样的,这样理解着记忆会记的比较深刻。文言文中的断句呢,我们老师说这类的题目比较难,只和我们说要先进行翻译,断句从简到繁即先断简单显而易见的最后去断难的,找主谓宾不要将其分开,注意一些特定的词如矣、而已......断在其后,通常要断六七处断几处与总分无关,并不是说3分就断六处一处0.5分,只是少了一处扣0.5分罢了。最后实在不行就只有三分丢了就丢了吧。
★ 伤感落魄的诗句
★ 文言文中或的用法
【《芋老人传周容》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精选8篇)】相关文章:
洁身自好的莲花阅读及参考答案2023-10-12
离骚课后习题及答案2022-11-27
浪淘沙课文理解2023-11-23
离骚高中知识点总结2022-06-14
落魄感言句子2023-02-24
课后答案2023-07-23
高中语文必修二离骚原文及翻译2023-05-21
必修二《离骚》教案设计2022-07-22
擦鞋的女孩五年级作文2022-12-06
离骚课文学案202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