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夜雨》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时间:2023-12-18 07:35:33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美丽的夜雨》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锦集8篇)由网友“对方还有人”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美丽的夜雨》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丽的夜雨》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篇1:《美丽的夜雨》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美丽的夜雨》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美丽的夜雨,/像轻声到来的客人,/打开啤酒瓶吧,欢迎,/于是,泡沫,水珠,/在脚下和车轮下飞进

美丽的夜雨,/辛勤地擦洗大地,/处处都是闪光的`镜子,/城市一下亮了起来,/地下也联起灯的长虹

美丽的夜雨,/把情人牵到一把伞下,/雨声掩住了低低的私语,/从月夜下散出温暖的热气,/把雨丝蒸酿成了蜜

美丽的夜雨,/像拉着小提琴,/滑进每一家的玻璃窗,/把明天更甜的生活,/飘进孩子的梦

1、这首诗主要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作者从各种角度反复设喻,用多种喻体去说明夜雨这一本体。请具体说说这首诗用了哪些喻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通过奇峭的比喻和连珠似的妙想,主要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诗句清新洒脱,生动形象,立足表现感觉和情绪,写人和自然的微妙关系,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试说说下面几句诗的美妙之处。(重点从词语和修辞方面去品味)

美丽的夜雨,辛勤地擦洗大地,处处都是闪光的镜子,城市一下亮了起来,地下也联起灯的长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美丽的夜雨,你有什么体验?请用几行小诗展示自己的体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轻声到来的客人,辛勤洗擦大地的清洁工人/把情人拉到伞下的红娘/拉着小提琴的歌手

2、生活分外美好。

3、这节诗用拟人(辛勤地擦洗大地),比喻(闪光的镜子),夸张(城市一下亮了起来),比喻(地下也联起灯的长虹)修辞手法,描写夜雨十分生动形象。

4、略。

篇2:《美丽的夜雨》阅读答案

美丽的夜雨,/像轻声到来的客人,/打开啤酒瓶吧,欢迎,/于是,泡沫,水珠,/在脚下和车轮下飞进

美丽的夜雨,/辛勤地擦洗大地,/处处都是闪光的镜子,/城市一下亮了起来,/地下也联起灯的长虹

美丽的夜雨,/把情人牵到一把伞下,/雨声掩住了低低的私语,/从月夜下散出温暖的热气,/把雨丝蒸酿成了蜜

美丽的夜雨,/像拉着小提琴,/滑进每一家的玻璃窗,/把明天更甜的生活,/飘进孩子的梦

1、这首诗主要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作者从各种角度反复设喻,用多种喻体去说明夜雨这一本体。请具体说说这首诗用了哪些喻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通过奇峭的`比喻和连珠似的妙想,主要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诗句清新洒脱,生动形象,立足表现感觉和情绪,写人和自然的微妙关系,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试说说下面几句诗的美妙之处。(重点从词语和修辞方面去品味)

“美丽的夜雨,辛勤地擦洗大地,处处都是闪光的镜子,城市一下亮了起来,地下也联起灯的长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美丽的夜雨,你有什么体验?请用几行小诗展示自己的体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3:《美丽的夜雨》阅读答案

1、轻声到来的客人,辛勤洗擦大地的清洁工人/把情人拉到伞下的红娘/拉着小提琴的歌手

2、生活分外美好。

3、这节诗用拟人(辛勤地擦洗大地),比喻(闪光的镜子),夸张(城市一下亮了起来),比喻(地下也联起灯的长虹)修辞手法,描写夜雨十分生动形象。

4、“略”。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敬业与乐业阅读答案

2.《下三叠泉》阅读答案

3.季羡林《幽径悲剧》阅读答案

4.《儿子的鱼》阅读答案【精选】

5.朱自清的《论雅俗共赏》阅读答案

6.《中国人的“忍”》阅读答案【精选】

7.毕淑敏散文《幸福盲》阅读答案

8.毕淑敏《破碎的图腾》阅读答案

9.《纪念白求恩》选段阅读答案

10.《剩下半碗饭》阅读答案

篇4:美丽的夜雨阅读训练及答案

美丽的夜雨阅读训练及答案

像轻声到来的客人 打开啤酒吧,欢迎 于是,泡沫,水珠 在脚下和车轮下飞进 辛勤地擦洗大地 处处都是闪光的镜子 城市一下亮了起来 地下也联起灯的长虹 把情人牵到一把伞下 雨声掩住了低低的私语 从月夜下散出温暖的`热气 把雨丝蒸酿成了蜜 像拉着小提琴 滑过每一家的玻璃窗 把明天更甜的生活 飘进孩子的梦

1、这首诗主要用了比喻修辞手法。作者从各种角度反复设喻,用多种喻体去说明夜雨这一本体,请具体说说这首诗用了哪些喻体? 这些喻体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诗句清新洒脱,生动形象,立足表现感觉和情绪,写人和自然的微妙关系,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试说说下面几句诗的美妙之处(重点从词语和修辞方面去品味)

“美丽的夜雨,辛苦地擦洗大地,处处都是闪光的镜子,城市一下亮了起来,地下也联起灯的长虹。”

参考答案:

1、答:轻声到来的客人、辛勤洗擦大地的清洁工人、把情人拉到伞下的红娘、拉着小提琴的歌手. 这首诗通过奇峭的比喻和连珠似的妙想,主要表现了生活分外美好

2、答:这节诗用了拟人(辛勤地擦洗大地)、比喻(闪光的镜子)、夸张(城市一下亮了起来)、比喻(地下也联起灯的长虹)修辞手法,描写夜雨十分生动形象。

篇5:美丽《诗经》语文阅读练习题答案

美丽《诗经》语文阅读练习题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题9——11

美丽《诗经》

《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

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

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忄刘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月亮出来明晃晃啊,那个美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条啊,我的心儿扑扑跳啊。)

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戮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

《诗经》305首,美丽的诗篇触目皆是,我只是举了一例。《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诗歌的清誉。

9.作者认为,“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和《左传》都没有提到“采诗”说,大、小雅中的讽刺之作应该不是“献诗”。

B.司马迁虽然说到孔子是《诗经》的主编者,但没有提供证据。

C.《诗经》的作者是个大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

D.朱东润先生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了质疑,并且理据充分。

10.文中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陈风·月出》,对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为了解说作者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美丽的诗篇必须符合“天堂的三个元素”。

B.是为了说明《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不是《诗经》中最美的,《诗经》最美的诗篇应该是《陈风·月出》。

C.是为了说明对《诗经》的学术研究无关紧要,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

D.是为了说明《诗经》的美丽,《诗经》毕竟是“诗”,我们要把它当“诗”来读。

11.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术界对《诗经》很多问题的研究仍然莫衷一是,主要是年代久远,史料鲜有记载造成的。

B.《诗经》毕竟是“诗”,只有抛开充满疑问的学术研究,才能真正走进《诗经》美丽的境界。

C.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殚精竭虑不胜疲惫通过读“诗”来解《诗经》的“谜”,这种不把《诗经》当“诗”来读的现象现在依然十分严重。

D.不仅仅是《诗经》,古代诗歌由于史料很少,普遍被学者们弄得面目可憎了。

参考答案:

9【答案】 C【解析】 C项是一种现象,不是依据。

10【【答案】 D解析】 题目为“美丽《诗经》”。加上最后一段的归结就可得出答案。A项“天堂的三个元素”是作者对本诗的评价,不是针对所有诗歌;B项作者并没有否定《小雅·采薇》的美,个人喜好而已;C项“无关紧要”错。

11【答案】 A【解析】 B项作者并不反对对《诗经》的学术研究;C项在学术界存在,但说“现在依然十分严重”过于武断;D项以偏概全。

篇6:《留住美丽的乡愁》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留住美丽的乡愁》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①留住美丽的乡愁,首先要保护传统村落。村落是人们的发源地,即便是城里人,往上数好几辈,也是村里人。这样乡村就寄托着人们的乡愁,对于城里人来说,看着万亩良田,能够让他们暂时远离水泥,享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对于根在农村的人来说,回到乡村,跟自己的亲人亲戚朋友团聚,既能享受亲情,又能舒缓一下自身的压力。

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是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里描绘的村落。现实中,却是另一幅场景,“这村里站着最后一座房子,荒凉得像世界的最后一家。”有价值的传统村落消失的快速,着实令人心疼。“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乡村都没了,我们还到哪里去找“乡愁”?如此说来,传统村落的.消失,从小的方面看,是让人们失去“乡愁”的寄托;从大的方面看,就是截断我们民族“思乡”这一文化根脉。

③留住美丽的乡愁,就要建设好乡村。古村落的纷纷消失,与农村贫穷,人们受不了而纷纷逃离不无关系。这就促使我们要提高乡村生产和获得收益的条件,确保经济来源,才能激发年轻人务农的积极性,人们才能留在村里,实现“就近城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在乡村建设中注入现代物质文明元素,与美丽的自然生态相融合,从而实现新的理想的美丽乡愁——屋外,青青的山脚下,篱笆上缠绕着美丽的花儿;屋旁,清澈的溪水流过,渴了可以直接掬一捧来喝;屋内,卫生间、厨房现代设施一应俱全,与城市生活并无区别。

④农村人有钱了,盖新房是不可少的,但盖的跟城里无区别,钢筋水泥小洋楼,千户一型,连贴个楹联的梁柱都没有,有的只是物质上的华丽光鲜,这样似曾相识,毫无个性,缺乏文化内涵的建筑,也就缺乏让人记在脑中,留在心头的独特价值了。冰心在《我家的对联》中说到:“‘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些挂在梁柱上的好对联,孩子们天天眼里看着,口里念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于他们人格的培养,是有很大的好处,其效果决不在‘言教’和‘身教’之下!”因此,留住美丽的乡愁,还要在乡村建设中提升文化内涵。

⑤白沙鸥,黑耕牛。秋雨春风,花树满山丘,少小欢声追蝶路。乡关万里载乡愁,从此乡愁绕心头。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本来延续的命脉;留住美丽的乡愁,就是要留住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文根据冯骥才有关访谈等资料整理)

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2.文章从哪几方面阐述怎样才能留住美丽的乡愁?请简要概括。(6分)

3.本文引用精当,请找出一处并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作用。(4分)

答案:

1.(3分)留住美丽的乡愁,就是要留住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或:我们要留住美丽的乡愁。)

2.(6分)(1)要保护传统村落;(2)要建设好乡村;(3)要在乡村建设中提升文化内涵。(或:留住美 丽的乡愁,首先要保护传统村落;留住美丽的乡愁,就要建设好乡村;留住美丽的乡愁,要在乡村建设中提升文化内涵。

3.(4分)示例一:选文第②段引用了陶渊明 的诗句(1分),并与“现实中传统村落不断凋敝”比较(1分),有力地突出了“保护好传统村落,才能留住美丽的乡愁”这一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2分)。

示例二:选文第②段引用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一名言(1分),充分有力地论证了“保护好传统村落,才能留住美丽的乡愁”的道理(或:保护传统村落对留住美丽乡愁的重要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3分)。

示例三:选文第④段引用了著名文学家冰心的话(1分),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在乡村建设中提升文化内涵,才能留住美丽的乡愁”(或:提升文化内涵对留住美丽乡愁的重要性) 这一观点,使论证更具有权威性。(3分)

篇7:长安夜雨阅读答案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3分)

答:

(2)作者在首联中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4分)

答:

(3)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3分)

答:

(4)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炼意,往往一个字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决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因而被称为“诗眼”。阅读本诗,你觉得哪个字可以作为本诗的诗眼?请具体说明理由。(3分)

(5)颈联描写景物的角度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对表现作品的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3分)(1)生活的艰辛;(1分)(2)命途的不顺;(1分)(3)生命的.衰老。(1分)

(2)(4分) (1)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2分)(2)运用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2分)

(3分)(1)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2分)(2)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1分)

(4)①诗眼是“忧”。(1分)②“忧”是全诗内容的结构线索,作者在诗中诉说了自己的生活艰辛之“忧”;命途不顺之“忧”;生命衰老之“忧”。(1分)“忧”是全诗的感情基调,作者从渲染氛围(借景抒情)到直接表达(直抒胸臆),抒发了自己心中的忧愤之情。(1分)

(5)①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1分)②这些凄冷萧条的景物,突出了作者当时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也是作者社会生活环境的象征;(2分)既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也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怨恨与不满。(1分)

篇8:长安夜雨阅读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8—9题。

长安夜雨薛逢①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8.首联是如何表现作者百忧缠心的?请简要分析。(5分)

9.本诗以“忧”贯穿全诗,结合诗句回答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6分)

试题答案:

(二)【古诗鉴赏】(11分)

8.①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2分)

②运用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且多。(比喻1分,分析2分)

9.要点:

1、生活的艰辛(1分),结合“心关桂玉②天难晓”分析;

2、仕途的不顺(人生郁郁不得志)(1分)结合“运落**梦亦惊”以及“当年志气俱消尽”分析;生命的衰老,结合“白发新添四五茎”分析。(1分);每条结合诗句分析各1分。

初一上册语文期中考试作文

初一期中考试语文作文

西江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初二上册语文比较阅读《从军行》教案

夜雨寄北 教案教学设计

夜来风雨声作文

听雨的心情随笔

夜来风雨声优秀作文

晚安,夜雨散文

桂花情思情感散文

《美丽的夜雨》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美丽的夜雨》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美丽的夜雨》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锦集8篇)】相关文章:

八年级上册《夜雨寄北》语文教学设计2022-05-06

夜雨清风800字作文2022-07-20

触动了我的心作文450字2022-05-08

夜来花开作文2022-05-27

现代情感散文2023-10-10

什么触动了我中考满分作文2023-10-23

现代情感散文:相思苦2022-08-16

夜雨清风作文800字2022-04-28

拼了命的话,结果却不尽人意2022-09-18

谁欠谁的幸福高考满分作文2023-04-15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