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安稳的睡床》中考阅读答案(精选9篇)由网友“江沉吟”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一张安稳的睡床》中考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一张安稳的睡床》中考阅读答案
《一张安稳的睡床》中考阅读答案
①他们或许是这个城市最先感到天气转冷的一群人。霜降过后的某个中午,在北京城铁知春路站附近小路边,一对年轻男女对坐于路沿两侧。他们把头深埋进膝盖,乍一看,仿佛刚结束了一场争吵的情侣。
②然而当你悄悄走近,你会听到匀净的呼吸和轻微的鼻鼾。她身上,还穿着附近餐馆的白色工作服。他手边,还放着隔壁工地的黄色安全帽。劳作了整个上午,他们在北方深秋一天里最温暖的时刻,疲惫睡去。
③与路人偶然见到的这个场景相似,近日,一组由专业摄影师拍摄的照 片引起热议。这组照片被命名为“中国睡美人”,发布照片的网站编辑写道:“中国正试图通过辛勤工作来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只是有的时候,他们似乎需要休息一下。”
④在这组照片中,你会看到水果贩子睡在堆积如山的柚子里,菜农在冬瓜垒成的“墙”边小憩,修路工人在冰冷的.铁轨旁小憩,而一位养鸭人则直接睡倒在水塘边的空地上——鸭群以他为圆心围成一圈,好像给他“站岗”。
⑤有的人看完了或许会发笑,为那些奇异的卧榻和古怪的睡姿;有的人却泛起一阵心酸,为那些暴露在烈日下、浸透在汗水中的睡眠;更多的人则会油然而生感动;这些疲惫的人,正欲乘上一列奔驰的列车,朝着梦想而去,不知停歇。
⑥事实上,早在到,德国人贝尔恩德·哈格曼就曾拍过“睡觉的中国人”。在华工作的七年间,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速度”。他把镜头对准保安、司机、建筑工人等普通劳动者,为他们“每周7天、一天24小时”的干劲而激动。
⑦当人们惊叹于中国高速的发展变化时,那些随意发生在街道边、小摊上、板车里的梦境被轻易地遗忘了。它们本该是构成这个国家宏大梦想的一个个具体表达,它们的主人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造梦者”。
⑧ 然而许多时候,这些人因为疲劳,来不及找个安稳的睡床,就已沉沉睡去。拍摄者从未觉得这种“哪儿都能睡”的行为有什么不体面,即使在公共场合打呼噜,即使睡眠条件再恶劣。在他看来,疲劳的时候就会打瞌睡,人们都一样。况且,照片中随意睡着的人不是无家可归、无榻可栖者,而是醒来就要马上投入工作的劳动者。他甚至欣赏这一点,认为“处事灵活”是中国社会的一种文化。
⑨这当然并不仅仅事关“灵活”。如果睡觉不再是必需品,而只是一种消遣,那么试想,这群人中会有多少人放弃睡眠,宁愿夜以继日地奔忙?在那些古怪的睡姿和奇异的卧榻背后,是为改变命运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全部辛劳。
⑩在照片中,建筑工人的卧榻——砖块、水泥、钢筋,也许马上就要撑起高楼大厦,但其建造者却往往只能是仰望着,而非分享着。用自己的奋斗努力活着,这充满尊严。然而象征工人身份的安全帽,只能为他们遮挡阳光,却难以为他们带来足够的体面和尊严。
11一觉醒来,现实照进梦想,他们看到的只有远去的冒着浓烟的列车。
12这些疲惫的身躯仅仅需要在这趟列车上拥有一张安静的卧榻——让启程者不必胆怯,让跋涉者得以休憩,让漂流者梦见未来。
(选自《新华文摘》第2期,有删改)
45.文章开头写道:“他们或许是这个城市最先感到天气转冷的一群人。”从“这个城市最先感到天气转冷”来看,本文所写的“这群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4分)
46.下面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普通劳动者深深的同情,结合句中加点字部分说说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4分)
一觉醒来,现实照进梦想,他们看到的只有远去的冒着滚滚浓烟的列车。
47.文中写道:“拍摄者从未觉得这种‘哪儿都能睡’的行为有什么不体面。”为什么普通劳动者这种行为没有什么不体面?请依据文本内容分条概括。(6分)
48.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以“一张安稳的睡床”为题表达了什么愿望。(4分)
篇2:一张安稳的睡床阅读理解及答案
秦珍子
①他们或许是这个城市最先感到天气转冷的一群人。霜降过后的某个中午,在北京城铁知春路站附近小路边,一对年轻男女对坐于路沿两侧。他们把头深埋进膝盖,乍一看,仿佛刚结束了一场争吵的情侣。
②然而当你悄悄走近,你会听到匀净的呼吸和轻微的鼻鼾。她身上,还穿着附近餐馆的白色工作服。他手边,还放着隔壁工地的黄色安全帽。劳作了整个上午,他们在北方深秋一天里最温暖的时刻,疲惫睡去。
③与路人偶然见到的这个场景相似,近日,一组由专业摄影师拍摄的照片引起热议。这组照片被命名为“中国睡美人”,发布照片的网站编辑写道:“中国正试图通过辛勤工作来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只是有的时候,他们似乎需要休息一下。”
④在这组照片中,你会看到水果贩子睡在堆积如山的柚子里,菜农在冬瓜垒成的“墙”边小憩,修路工人在冰冷的铁轨旁小憩,而一位养鸭人则直接睡倒在水塘边的空地上——鸭群以他为圆心围成一圈,好像给他“站岗”。
⑤有的人看完了或许会发笑,为那些奇异的卧榻和古怪的睡姿;有的人却泛起一阵心酸,为那些暴露在烈日下、浸透在汗水中的睡眠;更多的人则会油然而生感动;这些疲惫的'人,正欲乘上一列奔驰的列车,朝着梦想而去,不知停歇。
⑥事实上,早在20到20,德国人贝尔恩德·哈格曼就曾拍过“睡觉的中国人”。在华工作的七年间,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速度”。他把镜头对准保安、司机、建筑工人等普通劳动者,为他们“每周7天、一天24小时”的干劲而激动。
⑦当人们惊叹于中国高速的发展变化时,那些随意发生在街道边、小摊上、板车里的梦境被轻易地遗忘了。它们本该是构成这个国家宏大梦想的一个个具体表达,它们的主人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造梦者”。
⑧然而许多时候,这些人因为疲劳,来不及找个安稳的睡床,就已沉沉睡去。拍摄者从未觉得这种“哪儿都能睡”的行为有什么不体面,即使在公共场合打呼噜,即使睡眠条件再恶劣。在他看来,疲劳的时候就会打瞌睡,人们都一样。况且,照片中随意睡着的人不是无家可归、无榻可栖者,而是醒来就要马上投入工作的劳动者。他甚至欣赏这一点,认为“处事灵活”是中国社会的一种文化。
⑨这当然并不仅仅事关“灵活”。如果睡觉不再是必需品,而只是一种消遣,那么试想,这群人中会有多少人放弃睡眠,宁愿夜以继日地奔忙?在那些古怪的睡姿和奇异的卧榻背后,是为改变命运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全部辛劳。
⑩在照片中,建筑工人的卧榻——砖块、水泥、钢筋,也许马上就要撑起高楼大厦,但其建造者却往往只能是仰望着,而非分享着。用自己的奋斗努力活着,这充满尊严。然而象征工人身份的安全帽,只能为他们遮挡阳光,却难以为他们带来足够的体面和尊严。
(11)一觉醒来,现实照进梦想,他们看到的只有远去的冒着浓烟的列车。
(12)这些疲惫的身躯仅仅需要在这趟列车上拥有一张安静的卧榻——让启程者不必胆怯,让跋涉者得以休憩,让漂流者梦见未来。
(选自《新华文摘》第2期,有删改)
13.文章开头写道:“他们或许是这个城市最先感到天气转冷的一群人。”从“这个城市最先感到天气转冷”来看,本文所写的“这群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4分)
14.下面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普通劳动者深深的同情,结合句中加点字部分说说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4分)
一觉醒来,现实照进梦想,他们看到的只有远去的冒着滚滚浓烟的列车。
15.文中写道:“拍摄者从未觉得这种‘哪儿都能睡’的行为有什么不体面。”为什么普通劳动者这种行为没有什么不体面?请依据文本内容分条概括。(6分)
16.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以“一张安稳的睡床”为题表达了什么愿望。(4分)
答案及解析:
13.【答案】因为工作极度疲劳而露天睡觉。
【难度】中
【解析】本题属于含义理解类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含义理解A和分析概括能力B。此题比较简单。
14.【答案】用“冒着浓烟的列车”比喻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列车“远去”而劳动者还在原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普通劳动者虽然动,人疲劳的时候就会打瞌睡,况且他们醒来马上就要投入工作,这也是他们处事灵活的体现,没有什么不体面。
(2)他们在为改变命运和追求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没有什么不体面。
(3)他们在辛苦劳动后没有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只能如此,没有什么不体面。
【难度】中
【解析】本然付出了艰辛劳动却未能分享到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依然处境艰难,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普通劳动者的同情。
【难度】中
【解析】本题属于考查学生的语句赏析能力,属于评价鉴赏C。只要结合文章整体内容,弄清“列车”的深层含义,就能答出正确答案。
15.【答案】(1)他们承受着繁重的劳文章的整体感知类题,侧重考查学生的整体感知和分析概括能力。考查学生的含义理解A和分析概括能力B。
16.【答案】作者希望能让普通劳动者更多地分享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让他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篇3:《一张安稳的睡床》阅读答案秦珍子
秦珍子
①他们或许是这个城市最先感到天气转冷的一群人。霜降过后的某个中午,在北京城铁知春路站附近小路边,一对年轻男女对坐于路沿两侧。他们把头深埋进膝盖,乍一看,仿佛刚结束了一场争吵的情侣。
②然而当你悄悄走近,你会听到匀净的呼吸和轻微的鼻鼾。她身上,还穿着附近餐馆的白色工作服。他手边,还放着隔壁工地的黄色安全帽。劳作了整个上午,他们在北方深秋一天里最温暖的时刻,疲惫睡去。
③与路人偶然见到的这个场景相似,近日,一组由专业摄影师拍摄的照 片引起热议。这组照片被命名为“中国睡美人”,发布照片的网站编辑写道:“中国正试图通过辛勤工作来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只是有的时候,他们似乎需要休息一下。”
④在这组照片中,你会看到水果贩子睡在堆积如山的柚子里,菜农在冬瓜垒成的“墙”边小憩,修路工人在冰冷的铁轨旁小憩,而一位养鸭人则直接睡倒在水塘边的空地上——鸭群以他为圆心围成一圈,好像给他“站岗”。
⑤有的人看完了或许会发笑,为那些奇异的.卧榻和古怪的睡姿;有的人却泛起一阵心酸,为那些暴露在烈日下、浸透在汗水中的睡眠;更多的人则会油然而生感动;这些疲惫的人,正欲乘上一列奔驰的列车,朝着梦想而去,不知停歇。
⑥事实上,早在到,德国人贝尔恩德•哈格曼就曾拍过“睡觉的中国人”。在华工作的七年间,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速度”。他把镜头对准保安、司机、建筑工人等普通劳动者,为他们“每周7天、一 天24小时”的干劲而激动。
⑦当人们惊叹于中国高速的发展变化时,那些随意发生在街道边、小摊上、板车里的梦境被轻易地遗忘了。它们本该是构成这个国家宏大梦想的一个个具体表达,它们的主人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造梦者”。
⑧然而许多时候,这些人因为疲劳,来不及找个安稳的睡床,就已沉沉睡去。拍摄者从未觉得这种“哪儿都能睡”的行为有什么不体面,即使在公共场合打呼噜,即使睡眠条件再恶劣。在他看来,疲劳的时候就会打瞌睡,人们都一样。况且,照片中随意睡着的人不是无家可归、无榻可栖者,而是醒来就要马上投入工作的劳动者。他甚至欣赏这一点,认为“处事灵活”是中国社会的一种文化。
⑨这当然并不仅仅事关“灵活”。如果睡觉不再是必需品,而只是一种消遣,那么试想,这群人中会有多少人放弃睡眠,宁愿夜以继日地奔忙?在那些古怪的睡姿和奇异的卧榻背后,是为改变命运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全部辛劳。
⑩在照片中,建筑工人的卧榻——砖块、水泥、钢筋,也许马上就要撑起高楼大厦,但其建造者却往往只能是仰望着,而非分享着。用自己的奋斗努力活着,这充满尊严。然而象征工人身份的安全帽,只能为他们遮挡阳光,却难以为他们带来足够的体面和尊严。
⑾一觉醒来,现实照进梦想,他们看到的只有远去的冒着浓烟的列车。
⑿这些疲惫的身躯仅仅需要在这趟列车上拥有一张安静的卧榻——让启程者不必胆怯,让跋涉者得以休憩,让漂流者梦见未来。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文章开头写道:“他们或许是这个城市最先感到天气转冷的一群人。”从“这个城市最先感到天气转冷”来看,本文所写的“这群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4分)
2.下面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普通劳动者深深的同情,结合句中加点字部分说说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4分)
一觉醒来,现实照进梦想,他们看到的只有远去的冒着滚滚浓烟的列车。
3.文中写道:“拍摄者从未觉得这种‘哪儿都能睡’的行为有什么不体面。”为什么普通劳动者这种行为没有什么不体面?请依据文本内容分条概括。(6分)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以“一张安稳的睡床”为题表达了什么愿望。(4分)
答案:
1、①生活在社会底层。②有着繁重的劳动。③ 为梦想而努力奋斗。④ 醒来后马上投入工作。
2、【答案】用“冒着浓烟的列车”比喻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列车“远去”而劳动者还在原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普通劳动者虽然付出了艰辛劳动却未能分享到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依然处境艰难,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普通劳动者的同情。
3、(1)他们承受着繁重的劳动,人疲劳的时候就会打瞌睡,况且他们醒来马上就要投入工作,这也是他们处事灵活的体现,没有什么不体面。
(2)他们在为改变命运和追求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没有什么不体面。
(3)他们在辛苦劳动后没有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只能如此,没有什么不体面。
4、作者希望能让普通劳动者更多地分享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让他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篇4:六床病人 阅读答案
六床病人 阅读答案
①她无力地躺着,脸和身体都明显有了变化。忘了这是第几次认真地注视她,仿佛多年前,她在小小的摇篮旁注视着我。
②她的眼皮有些松他了,眼睛被拉扯成三角形,外眼角向下耷着。脸上布着淡淡的褐斑,并不密集。身体很瘦弱,然而腹部略有突起。
③之前的60年,她有着各种身份:丫头、梅梅、老师、妈妈、老张、老伴、外婆。此刻,她只有一个称呼:六床病人。
④医生细致地询问病情,对每次询问,她都一脸茫然。是身体里的秘密机关已经衰败到她无法察觉的地步,还是她从来都没关注过它们?
⑤医生转身问我:“她从前做过什么手术?”
⑥“从前,从前......”我反复念叨着。从前,我们在哪里?
⑦ 家乡的小砖房,一年四季潮湿漏雨。没有自来水,到街道唯一的自来水打水处提一分钱一桶的水。她长年不吃早饭,只为省一点钱给孩子们买点儿营养品,尽管他们仍然瘦弱多病。她经常在半夜三更惊醒,抱着发烧的孩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奔向全县唯一的医院,然后整夜地陪着孩子打点滴。那是一个男主人长期在外地工作的家,一个有两个幼小孩子的家。家的外面,有一个毕业班的孩子们在注视着她。
⑧她天性乐观,在房前屋后开垦几块空地,种了多样新鲜蔬菜。生长蓬勃的各色蔬菜,给了我们许多乐趣和希望。在最艰苦的日子里,我们总能吃上鲜嫩的白菜、生脆的小黄瓜和柔软的茄子。她在县城唯一的书店里给我们买《科普大全》、《儿童文学》、《365夜故事》。夜幕降临,孩子们在她悦耳的故事里入睡。每到星期六,学生们聚集在简陋
学生们聚集在简陋的屋檐下,听她讲解着一道道难题。她是那么美丽,衣衫整洁而别致,皮肤白皙,眉眼如画。
⑨有时候,她也暴跳如雷,我的任性和一味沉迷于绘画常引发她的怒火。还有,因为我参加同学生日会的晚归,她拿衣架抽我的大腿,大声地吼叫:“你知道我养你们容易吗?我一个人!”
⑩“想起来了吗?”医生问。
⑾我茫然。印象里,她总是健康快乐的,像是钢铁不能摧垮,怎么会生病、甚至做手术?
⑿“两次生孩子都是剖宫产手术。”突然,她小声地说。
⒀医生顿了片刻,点点头,无语。
⒁点滴打上了,每天四瓶.医生拿来表格,各种空格,密密麻麻。
⒂人的一生,五分钟就在一张表格上填充。身体的秘密,也在各种细致的检查后一点点显露:脑部梗塞、肾囊肿、,也肌缺血、贫血。
⒃我认真注视着她。这个与我有着非同寻常关系的女人,曾经也是曼妙的'女子。几十年的岁月仿佛形成一个断层,中间有多少悲欢离合啊,依稀记得的却只有她的美丽和美好。
⒄那些断层中间的日子,或者就是我们成长的故事。
1、文中的母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
2、.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3、.第④段划线句中,母亲为什么对医生的询问“一脸茫然”?(2分)
4、联系上下文,如何理解⒃段中加点词“断层”的含义?(3分)
5.读完本文,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3分)
参考答案:
1.勤劳节俭,乐观、坚强,爱子、爱学生,有时暴躁。(3分)
2.外貌描写(1分)写出了母亲的衰老、瘦弱,病情的严重。(1分)为下文医生给她诊治的情节做铺垫(1分)突出她操劳一生无私奉献的精神。(1分)
3.因为母亲从未关注过自己的健康,(1分)对自己的病情毫无察觉。(1分)
4.“断层”文中指中断的记忆。(1分)指母亲几十年中的悲欢离合。(或:被儿女忽略的、由母亲独自面对的艰难困苦。)(2分)
5.答案示例:母亲是伟大的,艰辛的,默默奉献的,坚强的,(1分)但也需要儿女关爱。(1分)我们应主动去关爱母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母亲的爱。(1分)
篇5:《一张贺卡》阅读及答案
《一张贺卡》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练习。
“快看,下雪啦!”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窗外,雪飘飘洒洒地下着, 团团片片,密密麻麻。转瞬间,就封住了整个校园。
随着一声铃响,同学们带着喜悦冲出了教室,只有李小海同学孤零零地坐在椅子上,寒风从窗口灌进教室,他裹紧了外衣。李小海同学这学期刚转到这所学校,性格又很孤僻。同学们和他说话,他总不愿多说一句;同学们活动的时候,他避开他们,常常一个人坐在那儿发愣。
“喂,你要小心着凉!”蓦地,一个熟悉的声音传人李小海的耳朵。他循声望去,看见班长冻得通 红的脸上挂着笑容,径直向他走来。他看见班长,不知所措。“发愣啊!教室里怪冷的,出去和同学们轻松轻松吧!”“我,我身体不舒服,你去吧!”班长看出了什么,笑着说:“你看,这些飘飞的雪花,成群结伴轻轻柔柔地降临大地,给大地穿上了洁白的新装,才使冬天这么可爱。如果,只有几瓣雪花儿,你说,会有这么美丽的冬天吗?”几句话说得他无以答对,他只觉得心里热乎乎的,点了点头。
“这是同学们对你的新年祝福,希望你喜欢它!”班长把一张精美的贺卡深情地放在李小海同学的手心里。贺卡上嵌着一幅雪景图:几枝寒梅傲立在雪地上,虽然雪覆盖在花蕊上,但却压不住寒梅的傲气,它们竞相争艳,显得那么富有活力。更令他惊异的是,班长所说的那番话,竟是同学们用彩笔写在贺卡背面的祝词。此时,眼泪已在李小海眼眶里打转,他使劲不让它流出来。从模糊的视线中,李小海同学又看到了贺卡上的一首小诗:“朋友,不要把你的忧郁藏在心底,不要和我们保持距离,请改掉你的'孤僻,哪怕就在新年到来之际。我们等你,OK?”这些热情的话语,是同学们金子般的心声。李小海的热泪夺眶而出,他站起来握住班长的手,激动地说:“班长,我太感谢同学们了……”“别说了,这张小小的贺卡是全班同学对你的祝福。我们真诚地希望你走出孤僻的深巷,露出你甜美的笑容,迎接新年的第一声钟响!”班长深情地说着,拉着李小海的手,一起冲出了教室。
跑到操场,同学们把雪球掷在李小海身上,李小海却不感到冷,只觉得热流在心中激荡。他也抓起一把雪,捏成雪球,向同学们投去……”
1.照样子写词语。(至少写出3个)
密密麻麻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孤零零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短文内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不知所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忧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_”画出描写这张贺卡样子的句子。
4.为什么“同学们把雪球掷在李小海身上,李小海却不感到冷,只觉得热流在心中激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安安静静 明明白白 高高兴兴 冷冰冰 热乎乎 暖洋洋 (答案不唯一)
2.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忧郁:不开心、不高兴。 (意思对即可)
3.第4段第三句话。
4.因为他感觉到了友谊的温暖,所以不感到冷。(意思对即可)
篇6:鼓一张阅读答案
16. (3分)交代了白小宝祖传做年画的家世背景和老画没法鼓起来的现状(2分)。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1分)。
17.(4分)第一,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1分)。高大爷的话刺激了白小宝,白小宝生气之下毁了老版(1分)。第二,高大爷的话暗示了小说的主题。新画才有鼓起来的可能,因循守旧最终会被时代所淘汰。(2分)
18.(4分)第一,娃娃头花掉了,招人喜爱,有浓郁的生活气息(2分)。第二,娃娃头花掉了,让旧版有了变化,有了新意(2分)。
19.(3分)第一,使小说的情节波澜起伏(1分)。第二,呼应题目和开头(1分)。第三,升华了小说的主题,引发思考(1分)。
20.(3分)标题既是小说的叙事线索,又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2分)。标题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篇7:鼓一张阅读答案
冯骥才
①天津卫的杨柳青①有灵气,家家户户人人善画。老辈起稿,男人刻版,妇人染脸,孩童填色,世代相传,高手如林。每到腊月,家家都把画拿到街上来卖,新稿新样,层出不穷,照得眼花。可是甭管多少新画稿冒出来,卖来卖去总会有一张“鼓”出来。杨柳青说的这个“鼓”就是“活”——谁看谁说喜欢,谁看谁想买,争着抢着买,这张画像着了魔法,一下子能卖疯了。
②镇上有个做年画的叫白小宝,他祖上几代都干这行,传到他身上,勾、刻、印、画样样拿得起,就是没有出新样子,只能用祖传的几块老版印印画画。比方《莲年有余》《双枪陆文龙》《俏皮话》,还有一种《金脸财神》。这些老画一直卖得不错,够吃够穿够用。可老画是没法再鼓起来的,鼓不起来就赚不到大钱,他心里憋屈,也没辙。
③同治八年立冬之后,他支上画案,安好老版,卷起袖子开始印画。《莲年有余》,白胖的小子抱条大红鲤鱼,后边衬着绿叶粉莲。这画许多画店都有,大同小异,每年都能卖到两千张呢。
④这天后晌,白小宝印画累了,去街上小酒馆喝酒,同桌一位大爷也在喝酒。杨柳青地界不算太大,镇上的人谁都认得谁。这大爷姓高,两人边喝边聊。说到了画,说到今年谁的画会“鼓”,高先生信口说道:“老白,你只吃祖宗饭是鼓不出来的。”这句话像根棍子戳在白小宝的肋骨上。他挂不住面子,起身回家。
⑤一路上越想越气,气自己没能耐.进屋一见画案上祖传的老版,气上来,抓起桌上一把刻刀上去要把老版毁了。老婆赶紧拉住他,他随即迷迷糊糊醉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⑥转天醒来一看,糟了,祖传的老版——《莲年有余》真叫他毁了,带着版线剜去了一块,再细看还算运气,娃娃的脸没伤着,只是脑袋上一边发辫上的牡丹花给剜去了——原来脑袋两边各一条辫,各扎一朵牡丹花,如今不成对儿了。急也没办法,剜去的版像割去的肉,没法补上了。眼瞅着这两天年画就上市了。好在前天已印了一千张,只好将就再印一千张,凑合着去卖了。
⑦待到年画一上市,稀奇的事出现了。买画的人不但不嫌娃娃头上的花儿少一朵,不成对,反而都笑嘻嘻说这胖娃真淘气,把脑袋上的花都给耍掉了,太招人爱啦!这么一说,画上的娃娃动了起来,活了!于是你要一张,我要一张,一千张像一阵风刮走了。白小宝手里没画了,只好把先前印的双辫双花的娃娃拿出来卖。可买画的人问:“昨天那样的卖没了吗?”他傻了:“为嘛人人都瞧上那个脑袋上缺朵花的呢?”
⑧晚上回来赶紧加印缺朵辫花的《莲年有余》。画一摆出来,转眼卖光。—件东西要在市场上火起来,拿水都扑不灭。忽然一个街坊来说:“老白,全镇的`人都嘈嘈着,今年你的画鼓了!”然后小声问:“这张画你家印了几辈子了,怎么今年就鼓了呢?”
⑨白小宝只笑了笑,没说,他心里明白。可是往深处一琢磨,又不明白了,怎么少一朵花反倒鼓了?
⑩年三十晚,白小宝一数钱,真是发了一笔不小的财。
?他盼着转年这张画还鼓着,谁知转年风水就变了,虽说这张画卖得还行,但真正鼓起来的就不是他这张了,换成一家不起眼的小画店“义和成”的一张新画,画名叫《太平世家》。六个女人在打太平鼓,那张画也是没看出哪儿出奇的好,却卖疯了,天天天没亮,义和成门口买画的人排成队挨着冻候着。
(选自第4期《收获》,有删改)
【注①】杨柳青是天津的一个镇,因年画而出名。
16. 简要分析小说第②段的作用。(3分)
17. 结合全文,说说小说为什么要写“高大爷”这一人物。(4分)
18.小说第⑨段中说白小宝“往深处一琢磨,又不明白了,怎么少了一朵花反倒鼓了?”,你觉得是为什么?(4分)
19.小说的结尾转写“义和成”的一张新画热卖的情景,有何用意?(3分)
20.说说小说以“鼓一张”为题的妙处。(3分)
篇8:一张纸条阅读答案
上初中,我喜欢《格林童话》到了痴迷的地步。那时,父母工资微薄,除了维持生活以外,根本没有剩余的钱去买一本既不能吃又不能穿的书。
平时父母总是把钱放在写字台的抽屉里,而钥匙就放在写字台上。几经犹豫之后,我试着用钥匙找开了抽屉,从里面拿走了一张2元的纸币,第二天,我从书店里买回了那本梦寐以求的'《格林童话》。几天过去了,风平浪静,父母似乎并没有发现我拿钱的事。
不久,书店里进了一批新书,其中《绿野仙踪》是我盼望已久的一本童话故事。禁不住“仙子”的诱惑,我如法炮制。当我再一次打开写字台抽屉时,却发现里面多了一张纸条:“峰儿,你是个好孩子,爸爸妈妈相信你会永远做一个好孩子。”我很惭愧,取出纸条,悄悄地锁上了抽屉。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一张纸条成了我一生的警示,一张纸条给了我一生的尊严。
阅读题: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我从书店里买回了那本梦寐以求的《格林童话》。梦寐以求:
(2)禁不住仙子的诱惑,我如法炮制。如法炮制:
2、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1)写出文中两个表现我十分喜欢《格林童话》的词语有:___________。
(2)几天过去了,风平浪静风平浪静在短文中指_______________ 。
(3)禁不住仙子的诱惑,我如法炮制。如法炮制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
(4)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类似的错误在短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 。
3、一张纸条是谁留在什么地方的?从文中哪句话榀以看出这张纸条对我的教育极大?抄写下来。
篇9:一张纸条阅读答案
1、(1)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
(2)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2、(1)痴迷 梦寐以求
(2)父母似乎没发现我拿钱的事。
(3)像上次一样,打开写字台的抽屉,私自拿出里面的钱去买书。
(4)不让父母知道,私自打开抽屉,拿父母的钱买书。
3、是父母留在抽屉的。从一张纸条成了我一生的警示,一张纸条给了我一条的尊严这句话看出的。
★ 朋友结婚搞笑祝福
【《一张安稳的睡床》中考阅读答案(精选9篇)】相关文章:
写友情的初中作文2023-08-13
荒岛余生影评2023-02-01
立冬朋友圈简单的问候语2023-11-07
困惑初中作文2024-02-17
歪歪新婚祝福语2024-04-09
新婚时送上结婚祝福语2023-06-24
忧思凝在时光里散文散文随笔2022-12-28
年轻人搞笑结婚祝福语短信2022-04-30
高中作文:睡不着的夜晚2022-09-09
霸气新婚祝福语2024-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