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前种菜》阅读答案

时间:2022-04-30 00:29:15 阅读答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给你一个拥抱”为你分享8篇“《门前种菜》阅读答案”,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门前种菜》阅读答案

篇1:《门前种菜》阅读答案

范匡夫

我的房前屋后有一块近两分的空地,原来是一片又亮又粘的黄泥土。春入住后,买来一卡车钱塘江乌泥倒进去,装修房子剩下的黄沙又掺和里边。乌泥对冲了黄泥的成色,沙子冲淡了它的粘性,一块黄泥地成了灰黑发亮又疏松的好菜地。从此,一年到头,房前屋后满目青色,一片葱茏,家中蔬菜不断。

这不,你瞧,这会儿,秋分才过半个月,一地秋冬季节的蔬菜已长势喜人,满园一色青青,秋风过处,翠叶摇曳,绿波粼粼。那栽下才20多天的土油冬儿,已长得比脚脖子高,身干粗短,枝叶厚实,叶子乌青鲜亮,你挨着我,我偎着你,挨挨挤挤,栽种时每丛相隔15厘米,现在走到跟前也看不到土了;那身架子特好的上海青(也是油冬儿的一种),一片片菜帮一层层严严实实地箍匝在一起,像紧束着腰身的美少女,腰顶上方小巧的圆叶形如调羹向外轻轻披出,灵秀俏丽,一张张如洗的嫩叶,像绿宝石一般发出悦目的光彩,预示着不久就要长成又高又丰满的大姑娘;刚成活开长的三月青,两片像芭蕉扇的叶子高高地斜撑着,别看叶面似老人的脸面皱皱巴巴,其实那墨绿色的`光亮显现出的青春蓬勃才是它的本色;一丛丛大白菜刚刚蹿出盖在上面的枯草,冒出两片指头大的黄绿色的小芽儿,小叶子薄亮晶莹,阳光照来,透明如玉;还有青灰色的西兰花,淡青色的包心菜,鹅黄色的生菜,葱绿的菠菜,……一个个都像10来岁的少男少女,正扑楞楞地往上蹿。

种菜和种庄稼一样,一年四季,也就那么两回:春播秋种。不用说,这会儿是秋种了。待到来年春上,清明前后,种瓜种豆。那时头年播种的都下架了,又开始种黄瓜、冬瓜、南瓜、苦瓜;四季豆、长豇豆、蚕豆、豌豆、毛豆;还有西红柿、茄子……灌木一样的茎杆,缠缠绕绕爬满棚架的枝蔓,累累实实吊挂着的青的、红的、白的、紫色的果实。同一方地上,又描绘出另一幅美丽的图画。

一年到头,我们院子里地面常绿,翠色常在。寒冬里,操场、路旁、墙沿的草都干枯了,几只麻雀像果实一样悬挂在光秃秃的树枝上随风晃荡,四下里一派苍凉。这时,我们菜地里仍一畦畦青绿。油冬儿、三月青、雪里蕻、芹菜、韭菜……虽然在冰天雪地里也放缓了生长的脚步,但仍傲然挺立,在一片灰黑中独展绿的本色,且绿得更深,从秋天的嫩绿、翠绿变成了现在的苍绿、墨绿。四周荒凉冷寂,这里还绿意迎人,乐你心田。

房前有块菜地,我们常年十分方便地吃到新鲜环保的蔬菜,吃得放心,还有点自豪。也更好地走进了一个时间和安排都属于自己的时期,更快地适应了从一个官员还原为一个普通人的世界,更自由宁静地打发赋闲的时光。

家门前种菜,没有时间要求,没有劳动定额,没有任务指标,没有竞赛评比,完全是自己兴之所至,随意为之。这样的劳动,就如马克思所语,“成了人们自觉的需要”,非常轻松愉快。有时觉得身体好,身有力气,就去拳打脚踢,伸展一番;有时读书累了,看电视久了,推门一看菜园,一地新绿鸟相呼,清风和以电视声,一下觉得清新美好,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偶尔心情不好,来到菜园,脚踩温软的土地,一片浓绿盖过膝盖,淡淡的蔬菜清香直奔心脾,顿时搅起心底的田园意境;要是太阳底下,戴上草帽,锄头一举,又一下拉近了和农村农民的距离,这时会想:我原来不也就是一个农民吗?一种晴朗的心情就这么从心底飘起,再往深处一想,又感到,宁静地种种菜,不知比酒席上的应酬快乐多少。真的,别看小小一块菜地,却也是灵魂的栖息地,精神的娱乐所,引诱得我们经常想往菜地里跑,一天少说也要七八次。菜园成了我们的一方乐土,菜园成了我们心灵的家。

哲人说,“哲学是带着乡愁的冲动去到处寻找家园”。呆在地里,立足这人类最原始的地方,站在供养人类生命最基础的那层,马上觉得离自然、离故土、离童年更近了,有时就感到找到家园一样,回到了更简单、朴实的生活里,更真实的人生中。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01月17日第07版)

1.给加点字注音:

粘性( )摇曳( )干枯( )膝盖( )栖息( )

2.文章从哪几方面写了门前种菜的情景?

3.文中多处运用了修辞方法,使语言生动形象,试举一例说说它的好处。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 请写出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古诗。

参考答案:

1.nián yè kū xī qī

2.蔬菜的品种和长势,种菜的时间,种菜的好处等。

3.“那身架子特好的上海青(也是油冬儿的一种),一片片菜帮一层层严严实实地箍匝在一起,像紧束着腰身的美少女,腰顶上方小巧的圆叶形如调羹向外轻轻披出,灵秀俏丽,一张张如洗的嫩叶,像绿宝石一般发出悦目的光彩,预示着不久就要长成又高又丰满的大姑娘;”运用比喻,把蔬菜比喻成美少女,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上海青”的靓丽形体,,给人以亲切的感觉。

4.热爱劳动、热爱自然、热爱家乡,喜欢平静淡然的生活。

5.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篇2:《门前的枣树》的阅读答案

姜煜暄

(1)陈阿婆颤巍巍地兀立门前的枣树下,手里捧着一把红彤彤的大枣。一双浑浊锈滞的眼睛定定地凝望着通往村外的公路。瘦弱佝偻的身躯如一棵稻草在风中飘摇,银白色的花发像雪花般在风中飘拂。那凝然的神态犹如一座雕像耸立于枣树下,又如历尽沧桑的枣树屹立于门前。

(2)我是傍晚碰见陈阿婆的。她见到我,眯糊着眼睛,瘪着凹陷没牙齿的嘴,脸上的皱纹纵横交错,像苍老的枣树皮,微笑着,回来看你娘了?嘴角撩过一丝苦笑,老泪在眼圈里转悠。我的心猛地一缩。不知为什么,每次见到陈阿婆,我的心酸溜溜的,不知啥滋味。

(3)母亲身体不好,所以我每月定不可移地从市里回老家看望,其实不仅仅看她,很大程度也是看阿婆。每次陈阿婆都站在被夕阳染红的枣树下,青筋暴跳的手在额头上搭着莲蓬,痴痴地,久久地伫立着,眺望着村外那条公路,一直眺望到公路的尽头。

(4)我扶着阿婆,凄然地说,阿婆,想阿强哥了?阿婆与我家东西院一墙之隔,阿强比我大二岁,从小一起长大,就像亲兄妹一样。

(5)阿婆摇摇头,没有言语,干枯的手撩起衣襟抹着眼角的泪水。

(6)阿婆,你流泪了?

(7)“沙子进眼睛里了。”阿婆说着抬起头,一丝苦笑,把手里的红枣捧给我,吃吧,甜着呐。阿婆回头望一眼村外那条公路,依依不舍的样子,你阿强哥打小就爱吃枣,可惜一年了也没吃上家乡的枣了,也不知回来看看娘。阿婆叹息着,脸色沉郁,眼神忧伤。我的心怦怦乱跳,泪水不由地流下。我很想说点什么,一时不知说啥好,我也很想告诉她实情,但又不能说,看见阿婆期盼复杂的眼神,我的心一阵疼痛,嘴边的话咽进肚里。

(8)看着红红的枣,我想起了小时候。

(9)每年枣放青时,我和阿强趁阿婆午睡时,用竹竿偷偷地打枣。奇怪的是,每次刚一动手,阿婆就神不知鬼不觉的从屋里出来,出溜一声,枣还没熟呐,吃糟蹋了。我和阿强蹦高地跑了,躲在草垛边啃着巴涩的青枣,偷偷地笑。待到枣像一串串小红灯笼时,阿婆会喊我和阿强:“打枣喽,打枣喽!”

(10)阿婆年轻时是村上最漂亮的女人,梳着两根又黑又粗的大辫子,辫子一直及到腰际,辫子稍扎着漂亮的蝴蝶手绢,皮肤白的如葱白,眼睛又大又亮。我时常痴痴地看着她在河边洗衣裳,在枣树下纺线线。我说:“阿婆,你长得真好看。”

(11)阿婆捏捏我的脸蛋,甜甜地笑了,小公主,想漂亮吗?女大十八变,等你变成大姑娘时就漂亮了。

(12)阿婆没有男人,但娘说阿婆有男人,可我从来没见过阿婆的男人。娘说阿婆以前有过男人,是县上来村里工作队的。那个男人长得很帅气,瘦高挑的个,戴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能写会画,是个有文化的人。那个男人住在阿婆家,阿婆给男人做饭,还经常给男人洗衣服。夜间,男人就教阿婆读书写字。每当月光皓洁当空时,两人会坐在枣树下看月亮,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13)男人和阿婆吵了起来,吵得很凶。男人气得一阵乱棍把枣全打落在地,甩掉棍子走了。那时,枣是青涩的,还没有成熟。男人和阿婆吵架时,是在阿婆有了阿强的当天晚上……

(14)男人再也没回来。阿婆坐在枣树下哭了一天一夜。

(15)夜里,我常常听见阿婆唱着催眠曲哄阿强睡觉。

(16)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时间把阿婆熬老了,熬得就像门前那棵老枣树,老态龙钟。

(17)那年秋天,阿强去省城念书,走时,阿婆给他装了一袋红枣上路。阿强就这么走了,像很多年前那个男人一样,再也没有回来……

(18)我该回成了。天蒙蒙亮,阿婆背着一袋红枣,蹒跚着步履来我家,让我给阿强捎去。我顿时泪如雨下,哽咽地说:“我一定给阿强哥送去。”从阿婆渴望企盼的眼神里,我似乎看见一种东西在涌动,但我形容不出来。

(19)我来到阿强的墓前,将红枣撒在墓地。阿强为救被洪水困在一棵枣树上的老妈妈,被洪水冲走的。但我始终没敢告诉风烛残年的`阿婆,我不愿看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惨场面。

(20)半月后,娘来电话说阿婆不行了。我急忙仓促地赶回去,阿婆临咽气时说,我就要见到我儿子了。满脸核头纹荡溢着慈详的笑容,手里握着一大把钱。

(21)我惊异了。

(22)娘眼含泪水说:“阿强不是阿婆生的,多年前一个清晨阿婆在枣树下捡的……而且,阿婆知道阿强不在了,每次你说阿强捎回来的钱,她知道是你给的。”

(23)第二年,春暖花开时,阿婆和阿强的坟墓长满了绿茵茵的小枣树。

7. 第(1)段划线句运用了顶真(顶针)修辞格,空间位置渐次明显,请对此加以分析。(3分)

8. 请简要分析小说第(13)段中“枣子”物象的作用。(2分)

9. 赏析第(16)段中加点词“熬”的精妙之处。(2分)

10.阿强去世的明确信息到(19)段才出现,但在这之前有很多出伏笔,请从“我”的角度,找出三处相关语句。(用原句作答)(3分)

11.该文是如何描写陈阿婆的?(6分)

12.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枣子在文中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起着线索作用。

B.对陈阿婆曾经的男人的身份的插叙,增加了小说的厚重感。

C.小说设置了一个悬念,那就是陈阿婆为何站在树下凝望。

D.陈阿婆的故事虽然悲伤,却洋溢着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

参考答案

7.该句将陈阿婆比喻为雕像、枣树(1分),先处于(耸立)枣树的下面,后位于(屹立)房屋的门前,空间位置渐次显示,形象渐次高大(1分),从而突出了作者对阿婆的敬意(1分)。

8.①(被打落地的、青色的枣子)象征着陈阿婆爱情的苦涩(爱情的终结、情感的破裂) ②(被打落地的、青色的枣子)推动情节的发展——孤苦一人抚养阿强(男人离去)

9.“熬”一词化虚为实,强调动作持久(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时间对阿婆的榨取摧残(折磨)(1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生活的劳累艰辛对阿婆的打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阿婆多年来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10.①不知为什么,每次见到陈阿婆,我的心酸溜溜的,不知啥滋味。

②母亲身体不好,所以我每月从市里回老家看望,其实不仅仅看她,很大程度也是看阿婆。 ③我很想说点什么,却不知说啥好,看着阿婆的眼神,我的心一阵疼痛,嘴边的话咽进肚里。 ④我顿时泪如雨下,哽咽地说:“放心,我一定给阿强哥送去。” (一句1分,任意3句即可) (答“我扶着阿婆,凄然地说:‘阿婆,想阿强哥了?’”不得分)

11.直接描写(正面描写)(1分),通过描绘陈阿婆的肖像、动作、语言(1分),表现出阿婆的慈祥,坚韧(1分)。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1分),通过我的观察、我娘的讲述(1分),表现出阿婆的善良,担当(1分)。

12.C

篇3:门前三五步阅读理解及答案

门前三五步

①门前三五步是他的活动范围。他渴望着能到远一些的地方去。可是,他用板凳走路。

②十岁的时候,一天,姐姐和她的同学要去春游。他倚在床上,瞪大了眼睛,叨念着:“姐姐,我也想去。”声音很低,姐姐却听见了。四目相视,他畏怯地躲开了姐姐的眼睛,低下头,像是做了什么错事,两只手在胸前绞呀扭呀。姐姐噙着泪,满足了他。这是他记忆中唯一的一次“远足”。

③看着人们骑着自行车去上班,看着人们飞跑着去追那将要起动的汽车,他的心,常常被那无可奈何的凄楚浸得发酸。偷偷地,他用力撑着板凳,想站起来,去跑、去跳,去追赶生活的节奏。但是,能力赶不上欲望的悲哀,每一次都那么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心。

④修鞋的摊子摆在门口,他默默地守着它。垂着眼皮,悄悄地看着行人们的腿和脚。腿,脚,一双,又一双,健壮,有力。他多想也有这样的一双腿和脚呀!“哪怕只有一天,不,半天也够了。”他想。

⑤“师傅,给钉个后跟。”“谢谢您了,师傅。”是啊,一开口,人家就叫“师傅”。“要是知道了我站不起来,还会这么叫吗?”这么想着,他用围裙把双腿盖得严严实实的。

⑥呼啦啦,一群青年围了上来。是附近工厂的工人们。他认识他们。每天,他用那双呆滞的眼睛,迎他们来,送他们走。他紧张地抓住身边的板凳,要是来寻开心的,他准备干一场。

⑦“喂,师傅,我们的鞋都钉后跟。要皮的。”为首的坐在他面前的马扎上。捏住板凳的手松开了,他看见的是微笑。

⑧三个小时,他做了平时一天的活。收钱的时候,他额上挂满了汗珠儿,手都禁不住微微发抖了。

⑨最后一只鞋修好,青年们一涌而上。所有家什,眨眼间搬进了屋里。“干什么?你们干什么?”他张大了眼睛。“没什么,师傅,您也该有个星期日了。上公园,怎么样?”哦,原来如此!他又垂下眼皮:“我是个残废。”“今天我们过团日。”答非所问。

⑩他“登”上了万春亭。天,地,万物,这世界可真大,真美!他觉得自己要飞起来了。今天他又坐在这儿了,深情地望着行人们的腿和脚。他的活动范围,还是门前的三五步。

1.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的心理、行动描写各表现了身有残疾的“他”的什么性格特点。

(1)第⑤段的“ ‘要是知道了我站不起来,还会这么叫吗?’这么想着,他用围裙把双腿盖得严严实实的”。表现了“他”的_______。

(2)第⑥段的“他紧张地抓住身边的板凳,要是来寻开心的,他准备干一场”。表现了“他”的_______。

(3)第⑧段的“三个小时,他做了平时一天的活。收钱的时候,他额上挂满了汗珠,手都禁不住微微发抖了”。表现了“他”的_________。

2.小说写了附近工厂的青年工人们和“他”之间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青年工人们是从哪两个方面关心残疾人的?

3.描写姐姐是满足他的要求带“他”去春游。青年工人是热情邀请“他”一同过团日。从“他要去”到“要他去”,作者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表现:

4.小说中两个画线的句子写的都是“他”看行人的腿和脚,为什么前面是“垂着眼皮”、“悄悄地看”,后面是“深情地望”?

5.“偷偷地,他用力撑着板凳,想站起来,去跑、去跳,去追赶生活的节奏。”句子中接连用了三个“去”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母亲

夕阳西下,鸦鹊归巢,望着村边潺潺而去的流水,我不禁又涌起对母亲深深的眷恋。

母亲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16岁那年,因家境贫寒,从小饱经风霜的她嫁给了我父亲。

母亲是一位勤劳的人。从我懂事起,总见她起早摸黑,不停地忙碌着,繁重的家务和农活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稍有空闲,还要在那并不太脏的门槛上檫个不停。

母亲从未上过学堂,但她深知读书的重要,时常对我们讲述没有文化的苦处。虽然家中要读书的人太多,负担太重,但母亲还是咬着牙,送我们上学。为了挣钱供我们上学,母亲便利用晚上的时间做“草冻”卖。但是,白天的`农活已令她太累太困了,连做“草冻”时常在灶台上打盹,有时直到手不小心伸入锅中被烫疼才醒过来。为了不影响“草冻”的质量,母亲总是打盆冷水洗洗脸或擦擦门什么的。

就这样,母亲超负荷地劳动着,忙碌着,岁月的刻刀把母亲雕刻成一位沧桑的老人。她是一座上满发条的钟。终于有一天,发条断了,母亲倒下了,她被医院确诊为肺癌晚期。看着我们布满愁云的脸,母亲深知自己病得不轻,然而她却笑着劝慰我们:“我不想死,我还要看着你们上大学呢……”虽然多方医救,但母亲终于没能战胜病魔的威胁,在1995年离我们而去了。

1、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并给加点字注音。

眷恋 ( ) 饱经风霜

2、文章的______和_______自然段写母亲的勤劳,这两个自然段写出母亲劳动的程度是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一词回答)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她是一座上满发条的钟”能否去掉“上满发条”为什么?

5、“终于有一天,发条断了,母亲倒下了,她被医院确诊为肺癌晚期”中的“发条断了”是运用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指 ___________________ 。

6、文章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赞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篇4:门前三五步阅读理解及答案

1.(1)自卑 (2)自尊 (3)自强

2.青年工人请他修鞋,邀请他参加团日活动,表现了青年工人对他生活和精神方面的关心。

3.社会关心残疾人的生活和精神,主动热情地帮助他们。来自社会的胜似亲人的关心和帮助,将会增加他们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4.要点:(1)他盼望有一双健壮的脚。(2)为自己的残疾感到痛苦(或“凄楚”“悲哀”)。(3)他得到社会的关心、帮助。(4)他感到幸福。

5.真切地表现了他渴望自己能够像正常人一般地生活。

篇5:《天安门前看升旗》阅读以及答案

《天安门前看升旗》阅读以及答案

阅读《天安门前看升旗》,完成1—4题。天安门前看升旗①在琐细的日子里,人不知不觉就变得淡漠,似乎只顾着一家三口的事情,其他的人和事都不再上心了。身处闹市,却如置身荒原,人冷静成一只涉水的白鹭,当年的那些激情和冲动怎就全然不见了呢?

②这回去北京,突然就想到当年第一次进京的情景,离天安门老远就在张望,一颗激荡的心几乎就要从心坎里跳出来。那真是如梦似幻的年龄呀!

③把这感觉说与同行的人,竟都是极相似的心境。北京来得多了,故宫、西山去过,八达岭上过,早已没有当年的兴致,忽然想到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可不可再去看看呢?

④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起个绝早,在空旷的天安门广场独自徜徉,任晨风撩起长发,让思绪回到悠远,在曙光中看红旗冉冉上升,该是怎样的心情!把这念头在旅馆里一说,居然立即有众多的呼应者,这倒是我未曾料到的。

⑤我们去看升旗的那天是个普通的秋日。才4点钟的时候我们就走上了街头,晨风凉飕飕地拂人面颊,几个衣着俏丽的女孩已哇哇地叫冷了。原以为广场上人不会太多,未料等我们赶到时,早来的,竞已有千人之众,这又令我吃惊。

⑥国旗班的战士过来了,一如电视上那潇洒的英姿,只是这真人实景,又远胜了电视的朦胧。

⑦人群中起了躁动,站在后面的焦急得直跳,有个新潮的女孩竟然坐上了男友的肩头。国旗班的战士英武、矫健,这三十几位战士组成的方阵威风凛凛,让每一位看升旗的观众都赞叹不已。红旗在擎旗人手中划过一道优美的曲线,然后便徐徐上升,在国歌声里,红旗愈升高了。

⑧庄严的国歌在广场上空回荡,那一刻,我心头猛地一热,像又回到青春的年华。

⑨刚才还喧闹不止的人群宁静了,面对升旗,有谁不为之感动?人群里,几位鬓发苍苍的老者神情肃穆,看他们凹陷的眼眶里泪光闪闪,怕是又想起创业的艰辛。

⑩国歌令我又激动起来,久已沉寂的心里起了波涛,仰望直上蓝天的红旗,让人觉得自豪,更让人感到一种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相对伟大的国家固然渺小,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能依然这么淡漠吗?

国旗班的战士远去了,消失在金水桥那边的红墙里,人群却久久不散,像是还沉浸在国歌的'旋律里。升旗的仪式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

1.看升旗前“我”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用第①段中两个词语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升旗后“我”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⑩段中“升旗的仪式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表现了作者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应有的什么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淡漠、孤僻。

2.产生了激动、自豪及责任感。

3.升旗仪式时间虽短,但观众却想了很多很多,如“我”想到作为一名普通公民,要有责任感;“老者”又想到了创业的艰辛;人们面对国旗,为之感动。

4.位卑未敢忘忧国。(意对即可)

篇6:法律门前现代文阅读答案

法律门前现代文阅读答案

法律门前站着一名卫士。一天来了个乡下人,请求卫士放他进法律的门里去。可是卫士回答说,他现在不能允许他这样做。乡下人考虑了一下又问:他等一等是否可以进去呢?

“有可能,”卫士回答,“但现在不成。”

由于法律的大门始终都敞开着,这当儿卫士又退到一边去了,乡下人便弯着腰,往门里瞧。卫士发现了大笑道:“要是你很想进去,就不妨试试,把我的禁止当耳边风好了。不过得记住:我可是很厉害的。再说我还仅仅是最低一级的卫士哩。从一座厅堂到另一座厅堂,每一道门前面都站着一个卫士,而且一个比一个厉害。就说第三座厅堂前的那位吧,连我都不敢正眼瞧他呐。”

乡下人没料到会碰见这么多困难。人家可是说法律之门人人都可以进,随时都可以进啊,他想。不过,当他现在仔细打量过那位穿皮大衣的卫士,看了看他那又大又尖的鼻子,又长又密又黑的鞑靼人似的胡须以后,他觉得还是等一等,到人家允许他进去时再进去好一些。卫士给他一只小矮凳。让他坐在大门旁边。于是他便坐在那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其间他做过多次尝试,请求人家放他进去,搞得卫士也厌烦起来。时不时地,卫士也向他提出些简短的询问,问他的家乡和其他许多情况;不过,这些都是那类大人物提的不关痛痒的问题,临了卫士还是对他讲,他还不能放他进去。乡下人为旅行到这儿来原本是准备了许多东西的,如今可全都花光了;为了讨好卫士,花再多也该啊。那位尽管什么都收了,却对他讲:“我收的目的,仅仅是使你别以为自己有什么礼数不周到。”

许多年来,乡下人差不多一直不停地在观察着这个卫士。他把其他卫士全给忘了;对于他来说,这第一个卫士似乎就是进入法律殿堂的惟一障碍。他诅咒自己机会碰得不巧,头一些年还骂得大声大气,毫无顾忌,到后来人老了,就只能够独自嘟嘟囔囔几句。他甚至变得孩子气起来;在对卫士的多年观察中,他发现这位老兄的大衣毛领里藏着跳蚤,于是也请跳蚤帮助他使那位卫士改变主意。终于,他老眼昏花了,但自己却闹不清楚究竟是周围真的变黑了呢,或者仅仅是眼睛在欺骗他。不过,这当儿在黑暗中,他却清清楚楚看见一道亮光,一道从法律之门中迸射出来的不灭的亮光。此刻他已经生命垂危。弥留之际,他在这整个过程中的经验一下子全涌进脑海,凝聚成了一个迄今他还不曾向卫士提过的问题。他向卫士招了招手;他的身体正在慢慢地僵硬,再也站不起来了。卫士不得不向他俯下身子,他俩的高矮差距已变得对他大大不利。

“事已至此,你还想知道什么?”卫士问,“你这个人真不知足。”

“不是所有的人都向往法律么,”乡下人说,“可怎么在这许多年间,除去我以外就没见有任何人来要求进去呢?”

卫士看出乡下人已死到临头,为了让他那听力渐渐消失的耳朵能听清楚,便冲他大声吼道:“这道门任何别的人都不得进入,因为它是专为你设下的。现在我可得去把它关起来了。”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以守门人和乡下人为主线层层展开,引出了作者对一系列相关法律问题以及对公平、正义的思考。

B.守门人是一个呆板、守旧的角色,他拥有权力,却不知道变通,永远以自己魁梧凶狠的形象面对世人,使诸多拜访者望而却步。

C.乡下人把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了第一个守门人身上,从而做出了许多无谓的努力和争取,换来的却是生命的代价。

D.守门人也有温和的一面,他善意地警告乡下人门内层层把守的状况,对乡下人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有问必答,并提供一条凳子让其等待。

E.作者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也使得故事内涵丰富,在人物的举手投足之间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2.请概括乡下人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

3.简析小说结尾的艺术效果。

4.为了进入法律之门,乡下人付出了所有,苦苦等待了一生也没有进去。请结合全文分析乡下人是否能够进入法律之门,并结合现实谈谈小说给予我们的启示。(8分)

1.B、E

解析:B项中“诸多拜访者”有误,因为通过结尾处乡下人的问话,可以知道许多年来没有其他人来要求进去;E项中的描写方式有误,主要运用语言和心理描写,外貌描写极少。)

2.①不安于现状,他愤恨命运的不公,并多次尝试进入法律之门,生命终结时敢于质问门卫。②老实忠厚,单纯幼稚,他想进入法律之门,却在守门人的恐吓下停下脚步,到死也没有勇气踏入大门

3.①小说的结尾守门人揭示了法律之门的真相,出人意料,令人回味;②这是对乡下人苦守一生的讽刺,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性,突出了小说的悲剧性;③不仅呼应了前文,而且深化了主旨,引发读者思考。

4.示例一:乡下人能够进入法律之门。守门人对他的限制都是形式上的,他从头至尾都没有提到如果乡下人强行通过的后果,他只是笑着说:“要是你很想进去,就不妨试试,把我的禁止当耳边风好了。”在故事的结尾守门人又说“这道门任何别的人都不得进入,因为它是专为你设下的。”这说明乡下人是有权进入这道门的。如果乡下人拿出勇气,是完全可以进入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虚掩着的门,如果我们拿出勇气,完全可以进入。

示例二:乡下人不能进入法律之门。守门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法律或者特权阶级的化身,他们不仅把守着每一扇通往法律的大门,还把持着执法的大权。守门人故意拖延乡下人前进的进程,告知乡下人可以通过却不是即刻,还刻意渲染门内的危险,直到乡下人死前才说出真相。同时乡下人自身性格也成为了进入法律之门的障碍,所以他永远也不能进入。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现象,也许在不能进入的门后面根本没有我们想要探寻的真相。

阅读理解万能技巧公式

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

(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篇7:门前的小路阅读理解答案

①记得很小的时候,爸爸常常用那辆老式的自行车载着我,走在门前的那条小路上。如果是刚下过雨,小路上便会荡起一道道涟漪……(A)一朵朵带着泥水的小水花,沾湿了我的裤腿……(B)

②后来,我上了小学一年级,以前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小泥路变成了一条石子路。在夏季的雨后,我总是喜欢打着赤脚,漫游在清凉的石子上,感受着一种沁人心脾的舒适。路边野草上和叶片上残留的雨露,在风儿的摇曳中滚落下来,将我的裙摆打湿。

③时光飞逝,我上了三年级,家门前那条晓得石子路在时光的变迁,摧残中也变得有些凹凸不平了。于是来了一些人将这条小小的石子路清除了,然后铺上了一条平坦的水泥路。夏季的夜晚外婆常常带着我坐在家门前的水泥路边的杨树下乘凉,听热闹的蝉鸣,看漫天闪烁的繁星……(C)在炎夏的清风中,外婆会指着那散发着淡淡黄晕的`月亮,亲切地讲着:“从前呀,有个非常非常漂亮的女子,叫嫦娥……(D)”

④渐渐的,水泥路的两边都种上了榕树。家家户户门前都栽满了鲜花。

⑤现在,我已经是一名中学生了。清晨,拉开窗帘阳光暖暖地照在我身上,一阵微风吹来,吹跑了我的睡意,风中传来了隔壁小妹妹的风铃声,那么清脆,那么悦耳。风儿还带来了花香,对面大姨家的月季和我家的金盏花香混合在一起。跨上自行车,走出家门口,我微笑着对正在浇花的大伯和正在做饭的大妈说声“早上好”在晨光中融入那匆匆行驶的车流中。

⑥门前的这条路,记录了我的成长,也见证了家乡的发展。

1.文中(A)、(B)、(C)、(D)四处的省略号,使用不当的一处是( )

2.对文中加粗词语或划线句子的修改意见,有错误的一项是( )

A.①段中的“如果”应改为“因为”。

B.②段中的“漫游”应改为“漫步”。

C.③段中的划线句子应改为“然后铺成了一条平坦的水泥路。”

D.⑤段的划线句子应改为“对面大姨家的月季花香和我家的金盏花香混合在一起。”

3.请根据全文内容指出第⑤段内容的毛病。(回答不超过6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标题不够准确,请你给文章拟一个更好的标题。(不超过1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A

3.离题(内容离题)

4.示例:我家门前的小路:我家门前小路的变化;伴我成长的小路。

篇8:《天安门前看升旗》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19分)

天安门前看升旗

①在琐细的日子里,人不知不觉就变得淡漠,似乎只顾着一家三口的事情,其他的人和事都不在上心了。身处闹市,却如置身荒原,人冷静成一只涉水的白鹭,当年的那些激情和冲动怎就全然不见了呢?

②这回去北京,蓦然就相到当年第一次进京的情景,离天安门老远就在张望,一颗激荡的心几乎就要从心坎里跳出来。那真是如梦似幻的年龄呀!

③把这感觉说与同行的人,竟都是极相似的心境。北京来得多了,故宫、西山去过,八达岭上过,早已没有当年的兴致,忽然想到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可不可去看看呢?

④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起个绝早,在空旷的天安门广场独自徜徉,任晨风撩起长发,让思绪回到悠远,在曙光中看红旗冉冉上升,该是怎样的心情!把这个念头在旅馆里一说,居然立即有众多的呼应者,这倒是我未曾料到的。

⑤我们去看升旗的那天是个普通的秋日。才4点钟的时候我们就走上了街头,晨风凉飕飕地拂人面颊,几个衣着俏丽的女孩已哇哇地叫冷了。原以为广场上人不会太多,未料等我们赶到时,早来的,竟已有千人之众,这又令我吃惊。

⑥国旗班的战士过来了,一如电视上那潇洒的英姿,只是这真人实景,又远胜了电视的朦胧。人群起了躁动,站在后面的焦急得直跳,有个新潮的女孩竟然坐上男友的肩头。

⑦国旗班的战士英武、矫健,这三十几位战士组成的方阵威风凛凛,让每一位看升旗的观众都赞叹不已。红旗在擎旗人手中划过一道优美的曲线,然后徐徐上升,在国歌声里,红旗愈益升高了。

⑧庄严的国歌在广场上空回荡,那一刻,我心头猛地一热,像又回到青春的年华。

⑨刚才还喧闹不止的人群宁静了,面对升旗,有谁不为之感动?人群里,几位鬓发苍苍的老者神情肃穆,看他们凹陷的眼眶里泪光闪闪,怕是又想起创业的艰辛。国歌令我又激动起来,久已沉寂的心里起了波涛,仰望直上蓝天的红旗,让人觉得自豪,更让人感到一种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相对伟大的国家固然渺小,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能依然这么淡漠么?

⑩国旗班的战士远去了,消失在金水桥那边的红墙里,人群却久久不散,像是还沉浸在国歌的旋律里。升旗的仪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

1.请简洁地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2.文中开头写身居闹市久了,人容易变得琐细、淡漠,失去应有的激情和冲动,有人认为:这样起笔,看起来似乎有点离题。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3.文中出现作者“未曾料到”和“未料”的情景各指什么?又“令我吃惊”的原因是什么?(6分)

4.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2分)

5.第⑨段描写几位老者“神情肃穆,眼眶里泪光闪闪”,表露了他们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6.在升旗仪式的短短几分钟里,作者认为每个观众都走过一条长长的心路。设想一下,如果你亲临现场,你会走过一条怎样的长长心路?(4分)

《天安门前看升旗》阅读答案

1.(共2分,语文阅读作文专题博客博主提醒:有“所见”“所感”两个要点)本文主要写作者在天安门前看升旗时的激动心情和深切感受。

2.(共3分,黄伟涛建议表态1分,阐述2分,同学们注意答题规范,关键点是“为……作铺垫”)不离题。(1分)这样起笔,是为去天安门前看升旗从情绪氛围上作渲染,为提议凌晨去天安门前看升旗从情感上作铺垫。(2分)

3.(共6分)“未曾料到”指的是“把这个念头在旅馆里一说,居然立即有众多的呼应者”(2分);“未料”指的是“早来的,竟已有千人之众”(2分)。“吃惊”是因为一向身居闹市、失去应有的激情和冲动的“我”,面对始料不及的人们观看升国旗的热情,内心深处受到了强烈的震憾。(2分)

4.(共2分,语文阅读作文专题博客博主提醒要注意“联系文章内容”)尽管自己是一名普通公民,仍然不敢忘记为国分忧。

5.(共2分,伟涛提醒可以从“怕是又想起创业的艰辛”入手)表露了他们为祖国的日益富强而骄傲,为自己曾为伟大祖国艰苦创业、作出贡献而自豪的爱国思想感情。

6.(共4分,不设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在升旗仪式的短短几分钟里,我仿佛回到当年入队宣誓的那一刻,“我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我在队旗下宣誓:……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出一切力量!”恍惚之间,当年入团宣誓的那激动一刻又浮现在我眼前——“……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誓词又在我耳际回响。

母亲的菜园作文

外公的菜地叙事作文

父亲的菜园的散文

保护社区环境的倡议书

《笑》的阅读答案

社区环境卫生工作总结

母亲的菜地情感作文

我眼中的奶奶500字作文

爷爷的菜园作文400字

房前屋后优美散文

《门前种菜》阅读答案
《《门前种菜》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门前种菜》阅读答案(锦集8篇)】相关文章:

奶奶走好小学生作文2022-08-31

创卫指挥部先进事迹2022-11-09

小区环境卫生倡议书2023-01-09

难忘的一天作文550字2022-06-16

《嘱咐》教学反思2022-07-22

五年级作文我的外公精选2023-01-10

《卖茶老妇》散文阅读及答案2022-10-06

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总结2023-11-21

小兔与小熊童话作文2023-12-09

初一作文回首2022-06-06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