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个性培养研究论文

时间:2023-10-19 08:10:55 语文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语文教育个性培养研究论文(精选14篇)由网友“风景画”投稿提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过的小学语文教育个性培养研究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小学语文教育个性培养研究论文

篇1:小学语文教育个性培养研究论文

在这个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进程中,各个领域都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作为学生启蒙阶段的重要引导者与陪伴着,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更是站在教育的角度来担负起了学生个性化发展、个性化差异培养的重任,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获得不败之地,得到良性、健康的发展。下面就来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展开研究,希望能够为广大的同行业从业教师带来一定的参考帮助。

一、个性化发展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标准已经明确支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语文专业化修养,同时还要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小学生才能够在教育体制改革的春风下实现良好、健康的个人魅力发展,同时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与发展性。另一方面对于这个高速发展、竞争激烈的社会而言中华民族的青少年们肩负着国家富强昌盛、国家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必须要从语文教育提升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养成[1]。

二、培养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

(一)通过打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来帮助学生找到自信。自信是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的必然因素,每一名小学生都应当在语文教学的帮助下,紧跟语文教师的引导来挖掘个人内在潜能,通过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来为学生构建轻松、愉悦、活泼的学习气氛,在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同时,寻找到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金钥匙,以此来树立小学生们的自信心与自强感,勇于、敢于在课堂上勇敢的将内心的想法进行表达与描述,久而久之便会养成乐于思考、敢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个性品质[2]。

(二)通过语文阅读来渗透人格教育。人格焦旭对于小学生而言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品格,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培养学生人格的教学内容,每一名小学教师都应当借助这个利器来向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工作,这点优势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例如在进行《金色的鱼钩》这节课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红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人格魅力传递给学生们,通过这篇生动的课文来帮助学生学会感悟人生、赞美人生。可以说无论是哪一类的课文,只要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都会为提升他们的人格魅力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除此以外语文教师还应当对文章中需要重视、主义的问题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思考,以此来拥有明辨是非、善辨丑恶的品质。

(三)通过多感官的调动来全面展示自我。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必须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的主体,教师的地位必须要转换到合作者、同行者,通过在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启发来鼓励学生勇于动手、敢于张口、善于动脑,时刻让大脑与双手都处于一种探索的状态,以此来为日后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铺垫。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发现,调动多感官的教学手段更加适合小学阶段学生们的个性化发展,例如在进行《守株待兔》这则成语故事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翻转课堂等手段来鼓励学生们带着问题去走进课文,完成思考,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以及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辅助来寻找到既定的答案[3]。

可以说多元化、多感官的教学体系不仅能够调动小学阶段学生们的主动性,同时还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积极性,这些都是一名学生在漫长的人生路上需要具备的个性,也只有通过这些提升他们才能够拥有属于个人独特魅力的综合性能力。另一方面,这种多元化、多感官刺激的教学方式还能够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为激发学生对于各个学科的热忱、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率具有十分正面的作用,同时也是小学阶段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养成独立的人格魅力的必备条件。

(四)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拥有个性化品格。在进行作文教学的适合,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让学生们明白文品与人格的重要性,我们常说的“文如其人”就是这个意思。在日常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从真实的生活案例中让学生拥有正、反两面的价值观,同时还要充分的认识到完善的个性化发展与优秀的人格魅力都是个人写作水平提升的重要法宝。例如在写《我的父亲》等记叙文的时候,教师就不妨引导学生们去思考生活中父亲的高大形象,来阐述人性的光辉与伟大[4]。

三、结论

综上而言,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为每一名学生日后的个性化发展与综合能力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如果我们每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都能够站在学生需求的角度来对学生展开有效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辅导,就会对学生日后迈向更高学府搭建一条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高玉岭.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方法研究[J].新课程:小学,,(11):117-117.

[2]文娟.不拘一格育人才——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4):71-71.

[3]王美蓉.浅析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研究[J].教育科学:引文版,,(4):00004-00004.

[4]韦芸.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培养影响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7):187-187.

篇2: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培养策略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培养策略论文

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予以有效的引导,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文中以小学语文教育为例,就语文教育注重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意义及当前语文教育中难以实现个性化教育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学生个性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培养

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它是一个人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的综合性产物,与其他人在本质上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个性属于一种心理特征,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积极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个性,无论对于语文学科的发展还是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1小学语文对于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小学语文尊重并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符合新课标的基本要求。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康人格,实现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其次,利用小于语文进行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积极的引导作用。小学阶段,学生的个性尚未完全形成,对事物的认知也十分不全面。这个阶段内学生的个性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利用小学语文知识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引导和培养,对于学生两家人格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2小学语文当前难以实现个性化教育的限制性因素

常规的小学语文教育缺乏新意,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下,小学语文教育过于注重教师讲解的环节,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与学生的交流讨论。在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很难准确的掌握课堂效果,课堂中没有充足的学生留给学生去讨论和发言,导致其主管意识难以被表达,对其个性的培养十分不利。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为了实现打牢学生语文知识基础的目的,小学阶段,教师往往要带领学生反复的读写生字和课文,这种单一的模式很难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长久下来,学生很少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学生们的联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因此受到较大的影响,难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另外,小学语文教学在日常测验和期末考试过程中所涉及到主观性问题一般会设置标准答案。学生们在作答的过程中,为了获得考分需要努力迎合考试要求,一些学生即便另辟蹊径也会被以正确答案的名义获得很低的分数。在这种考试模式下,学生的个性化思想难以得到合理的表达和抒发,因此语文对小学生个性化品质的培养很难得到实现。近年来,网络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再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更多途径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比如教师在课程中准备的一些来源于网络的课程材料,其中可能会蕴含一些与语文教育的初衷不相符合的内容,也有一些教学资源中存在和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或是基础的知识性错误,这些不规范的语文学习资料将会对学生的语言运用以及掌握的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也就无法实现小学语文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3小学语文实现个性化教育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存在的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占据课堂时间过长的问题。想要实现小学语文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就要营造一个活泼、生动的语文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为此,语文教师首先要积极的意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主动询问、关注、尊重学生的想法。努力与学生形成一种平等、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既要学会赞赏学生,也要学会信任学生。这种关系形成以后,学生会觉得老师更加亲切,在一些课堂互动环节中,学生就能够更加主动、积极的去表达自身的想法。从不同的回答中,教师可以逐渐了解不同学生的`主观思想和个性偏好,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其次,在日常活动和生活中,教师也要注意与学生们的沟通和交流的活动。在课堂中,很多学生由于不同原因,很难直接将真实的行为状态以及思想情感表达出来,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最真实的状态,从而了解不同学生的长处和短处,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扬长避短,实现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塑造与培养。其次,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语文教学水平和素养。

主动学习最新的教学模式及理念,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尽量缩短教师的讲解时间,多给学生实现去思考语文知识中的各种内容。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情境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将语文教学中的各种食物与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相互联系起来,通过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个性化。此外,教师还要将各种课堂教学模式之后学生的课堂反馈状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总结。这可以方便教师对课堂教学措施进行改良和创新,在不断的实践和练习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实现小学语文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另外,教师还要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对学生的个性进行积极的引导,比如,通过增加课堂讨论、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渴求。这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品质,也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具有较高的课堂应用价值。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对于学生个性的塑造与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语文教学途径,综合使用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当前实现小学语文个性教育的主要途径,文中提出相关建议,希望为同行教育人员提供有益的指导与借鉴。

参考文献:

[1]杨细丹.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3).

[2]蔡丽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个性[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09).

[3]姜琪,王学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

[4]余承燕.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

[5]赵艳.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个性的策略[J].成功(教育),2011,(10).

篇3:小学语文合作意识培养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合作意识培养研究论文

一、合作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艺术性、交流性很强的科目,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合作的作用,表现出孤僻、鼓励,宁愿一个人做,也不愿合作等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心理、年龄、性格、认知限制,很多学生没有正确领会合作的具体意义,他们简单地一与一相加始终等于二,没有想到一与一相加会大于二。例如,在小学语文合作性学习中,在说话练习中,老师将全班同学划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6个人,让每个小组的同学在最短的时间利用马路、雨衣、衣服、地图说一句话,可以通过小组题型,那个小组说的最多、最好就将得到老师的奖品。通过这种类型的比赛,不仅能让学生感到团队协作对成功的作用,同时还会让学生学会利用时间,在较短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这种小组性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高学生合作水平,让学生看到合作的作用,进而更加自主地参与到合作性学习中。

二、提高学生合作意识的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组建合作小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小学生心理、年龄特点,抓住教学时机,将被动转化成主动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参与热情,还能挖掘学生智力,增强学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合作的认识,必须在教学活动中为合作打下基础。小组合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方式,老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让其对合作学习有更加正确的认识,在主动和他人合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在班级小组划分中,必须根据学生学习以及性格特点进行正确的划分。例如,在某教学活动中,老师决定将整个班级划分成4个小组,在小组分配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一方面,它需要对小组成员有充分的了解与交流,另一方面,还必须考虑小组操作。但是这样分配也有局限性,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交流不能得到更好的延伸。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知识点以及内容进行联系,并且对其他小组进行正确划分。在这种教学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对合作学习保持新鲜感,从而弥补分组对教学造成的影响。

(二)强化老师指导过程

从目前的学生家庭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学习与生活中都将自己作为主角,缺乏合作意识,拥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与表现意识。对于这种现象,老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在有步骤、有目的地提高学习技能的过程中,让其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进而形成互相学习、协助的学习空间。在教学中,老师应该让学生学会尊重,不仅尊重自己,还包括尊重他人的看法、思想以及观念。在对方表达的.过程中是,其他学生应该认真听取意见,不轻易打断别人,让其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当发现别人的见解更好时,应该主动学习;对于不好的观点,可以在别人演讲后再善意的提醒。在交流中,除了要注重表达观点外,还必须正确理解他人与自己的见解。在合作技巧上,必须根据语言组织、表达技巧以及知识接受过程进行恰当的分组。对于小组成员,除了必须明确自身职责,在共同操作、学习与讨论中,必须相互尊重、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小组荣誉感与协作力度。例如,在学习《表达美丽的夏天》时,为了让学生学会筛选故事,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叙文章,可以根据语言特征,分成几个小组对漫画进行分析、交流,然后再让学生从气味、视觉、听觉、感觉等方面对美丽的夏天进行整理,从而形成系统、有趣的写作素材,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面,还能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交流合作中,从而提高教学成果。

(三)重视合作意识的培养,强化合作理念

竞争作为整个社会前进的源泉,小学生也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抓住学生心理,通过有步骤的朗读进一步提高学生合作意识。

三、结束语

合作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一项灵活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必须发挥引导作用,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学,从而让其养成良好的合作能力与意识。

篇4:小学语文语言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语言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特征和接受能力,开展了语言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这方面的工作做的有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不足,需要不断研究改革,提高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力度。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学习环境不协调。当今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反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差,说话时不能表达一句完整的话,课堂回答问题时许多学生不愿意开口,或者只能说一两句。造成这些现象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学习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压力变大,口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训练,只是一味地闷头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很差。家庭方面的一些因素也会对学生的.语言能力产生影响,家长对孩子语言能力的教育欠缺,或是家长自身不良语言习惯对学生产生了影响,这些都会导致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佳。(二)学生自身的心理障碍。一些孩子自身存在胆怯、自卑等心理,不敢开口说话,说话时紧张,不能流畅的表达。这是由于一些孩子自身性格就内向、胆小,还有一些学生自尊心强,害怕开口说错话引起别人嘲笑,因此就选择闭口不言。学校对孩子施加的学习压力也导致学生的自我封闭现象变得严重起来,只顾着学习,不善于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和沟通,导致了表达能力得不到锻炼。对于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教师还需要多加关注,积极引导学生改善心理状况,勇于表达自己,鼓励学生开口说话,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三)教材设计问题。教材的设计方面存在欠缺,很少涉及到口语交际的内容,教材缺乏对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一些教材上只是语文基础知识的展示,导致教师一味的给学生布置各种测验和考试,学生无法拥有机会进行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及时有语言表达的训练,有时候只是找代表发言,也是一小部分人有机会表达自己。因此,教材设计的问题也影响着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四)教学方法问题。一些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存在问题,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学生的书面成绩,忽视对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一直滔滔不绝的讲,不给学生发言的机会,灌输式的知识传授,让学生习惯了这样的教育,也就变得不爱开口。

二、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开发利用社会与家庭的学习资源。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十分重要,学生家长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在孩子面前避免使用粗俗、暴力等语言,并积极引导孩子与人交流沟通,鼓励孩子大胆开口,勇敢的表现自己,勇敢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同时,主动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其内心想法,改变孩子不健康的心理。(二)营造和谐、平等的互动氛围。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营造一个平等、轻松的氛围,消除一些孩子心理的紧张感,避免学生上课时不敢说话甚至不敢动弹的现象。给学生多一些互动的机会,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让每一位学生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且鼓励他们大胆的说出来,引导学生形成主动思考、大胆发言的好习惯。(三)创设课内外真实有效的交际情境。教师要打破教材的禁锢,避免一味的只盯着成绩。要多创设一些让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去交流。教师可以成立兴趣小组,给学生布置一些调查的小任务,可以是一些简单的任务,例如小组配合,调查不同班级的卫生状况。这样就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并且积极的与别的班级的同学进行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又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沟通,让学生不再羞涩、胆怯,勇敢的与人交流。(四)教师加强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表达的基础是词汇量的积累,小学阶段学生的普遍特征就是词汇量的积累不足。教师要意识到这一问题,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基础的教育,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语言积累,这样才能进一步地对学生展开语言表达方面的培养。教师可以布置词汇积累方面的任务,并要求学生讲积累的词汇应用是实际交流中,养成学生积累并应用的好习惯。

三、结语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小学语文教学更是要尤其注意学生这个阶段的特征。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人际沟通交往能力打好基础。在教学中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交流沟通的条件,从小抓起,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从根本上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魏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2012,(12):100.

[2]全国臣.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研究[J].才智,2017,(04):143.

篇5:小学语文快乐教育理念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快乐教育理念研究论文

摘要:

利用快乐教育理念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给小学生快乐的语文学习体验,会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受欢迎。文章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着眼点,主要分析了“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这一问题。

关键词:

快乐教育理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在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快乐教育理念得到提倡,其对于教学工作的积极作用也更多地突显出来。快乐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感受,也更加重视教学氛围的转变。

1快乐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的现状

1.1小学语文课堂有失趣味性:

“灌输-接受式”教学方法,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教师是语文课堂中的知识传递者,学生是无条件接受者。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讲台上兴奋地讲解,学生在下面平静听讲的场景。在听课与记笔记类型的课堂上,小学生能够接触许多语文知识,却不一定能够理解与掌握语文知识。这样的课堂过于死板,没有活力,小学生从内心里并不希望参与其中。出于省时省力的目标,很多教师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仍然只利用黑板与粉笔,让课堂显得过于单调。

1.2教师忽视学生课堂学习感受:

小学生活泼好动是天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一些小学生会无意间违反了课堂秩序。很多教师认为学生违反课堂秩序就是与自己作对,会对学生发脾气,甚至用不恰当的言语批评学生。消极的课堂评价,无疑伤害了小学生的自尊心,也打消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一次不愉快的记忆,会影响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除此之外,一些教师在提出问题时,总希望学生给出自己期待的标准答案,一旦学生说出个性化的答案,教师就会很不满意。教师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影响了快乐教育理念的落实。

1.3语文课堂师生关系不尽和谐: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落实快乐教育理念的`重要前提。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并没有达到人们期待的和谐水准。一直以来,教师都是课堂中的权威,这就使得一些教师将自己视为课堂的主人,处理不好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教师过于重视自己的主导作用,就会喧宾夺主,抢了学生主体地位的风头。一些教师不讲究民主,过于强调自己的权威性,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正常互动。还有教师教学过于随意,完全放手让小学生自主探究,最终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师生距离越来越远。

2快乐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的方法

将快乐教育理念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全面理解快乐教育理念,积极处理语文教学中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方法:

2.1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在快乐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实施小学语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让小学生于课堂中快乐学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让学生快乐学习最直接的方法。趣味化的课堂,就是能够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小学生兴趣入手,设计与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让小学生爱语文,乐于学习语文。将游戏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更能让小学生体会到语文学科不一样的风采。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讲,识字虽然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但仍然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如果教师一直引导小学生拼读拼音去识字,分解偏旁部首去记字,必然不会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玩“找朋友”的游戏。例如在学习《小草之歌》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渺小、惭愧、气馁、微不足道、奉献、索取、幸福、锁住、天涯海角”这些词语。教师可以将每一个汉字都制作成一张卡片,引导学生去寻找词组中的另一个汉字。这样的游戏不仅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还会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更加轻松。

2.2改革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方法:

考虑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感受,是快乐教育理念的精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可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评价,都要尊重小学生,认可小学生。关注小学生的内心感受,尊重小学生的人格,才能让小学生具有快乐的学习体验。小学生虽然心智不成熟,但内心十分敏感,能够体会到教师对于他们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多用激励性的评价去表扬小学生,给他们语文学习的动力。比如语文能力较弱的小学生在课堂中掌握了全部生字,教师要对他们说“你们这节课学得很认真,老师都比不上”,让小学生有成就感,有喜悦感。

2.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氛围的轻松化,更能让小学生积极地与老师互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意识到奉献的重要性,将自己的爱与情感投入到语文教育事业中去。教师喜欢自己的工作,才能向学生传递快乐的情感,带动小学生快乐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民主,鼓励小学生说出心中所想,不能一味寻求标准答案。教师更要在教学中做到一视同仁,用不同的标准去对待不同的学生,不要只重视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比如在讲解《枫桥夜泊》这首诗时,这是一首感情基调悲伤的诗歌,但有一些学生特别喜欢诗中描绘的情景,认为这样的情景对自己来讲意味着快乐。教师不能一概否认学生,要与学生进行积极地互动,在学生表达完想法之后,再引导学生与作者、诗歌本身互动,理解作者要传达的情感。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小学生快乐思考,快乐参与。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大快乐教育理念的推广力度,鼓励小学语文教师利用快乐教学法落实新课程标准对当代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要求,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用快乐的学习方法引导小学生接触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快速实现。让小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夙愿。

参考文献:

[1]谢国芬.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上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及其对策[J].江苏教育研究.(35)

[2]刘艳琴.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2)

[3]冯德兵.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探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2)

篇6:城乡小学语文教育公平研究论文

城乡小学语文教育公平研究论文

一、信息技术的优势

1.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个人素养。信息时代之前的学习效率是比较低的,在遇到相关难题的时候,学习者只能通过查阅书籍或者是当面问教师。而现在,信息技术的发达,让学习者减去了很多麻烦。上网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不需要烦琐的浏览程序,这些丰富的资料还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思维。网络上的信息更新速度很快,学习者在学习之余还会主动或者被动接受一些社会新闻大事,涉及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问题,他们的大脑或多或少会对其进行解读和思考。所以,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个人素养。2.有利于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在竞争力如此强烈的现在,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习者必须接纳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然而,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偏向于应试需求,很多方面要靠学习者自己。信息技术下的网站开发,有许多满足学习者不同需求的信息来源和资源共享,以及锻炼自身能力的平台。这些技术的开发,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对小学语文教育事业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培养多样化人才提供优质条件。3.有利于跨越时空的限制服务小学语文教育。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播来自各个地区的信息。接受小学语文教育实现了不分时间、空间,只要学习者有心,寸步不离依旧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既然小学语文教育要面向国际,与世界接轨,信息技术自然是不二之选,它的特点和优势,对开展小学语文教育国际化的积极作用是必然的。而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育问题,信息技术也可以引入教学模式,把外界的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给大山深处的农村,让当地的村民感受这个社会的变化。

二、城乡小学语文教育的差异

1.小学语文教育经费。经济作为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众所周知,经济发达的地区,小学语文教育水平更高,所以很多来自农村的务工人员,都会带着孩子来城市接受小学小学语文教育。城市生活水平较高,父母有能力为孩子的小学语文教育付出更多的财力。城市中很多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接受了优质的小学语文教育。而在农村,经济相对落后,父母的收入也有限,无法支持孩子接受更好的小学小学语文教育。再者,比如说一些乐器、书法、绘画等兴趣班,所需要的`费用更高,农村家庭基本是不能承担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的经费方面,城乡有着明显的差距。2.师资力量。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自然离不开师资力量的推动。教师个人的能力和素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校也是根据教师的能力进行招聘,所以在城市里,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对教师的各方面都要进行考察,尤其是近年来教师“虐童”问题泛滥,学校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而在农村,大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是不如城市教师的,有些贫困的深山地区,只有一名教师,需要尽其所能教授各方面的知识。师资力量分配不均导致的后果,必然是小学语文教育水平差异越来越明显。

三、实现城乡小学语文教育公平的措施

1.建立现代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育平台。经济发达的地区,对教学设施要求都比较高,早早地将信息技术引入了教学。而对于解决城乡小学语文教育不公平的问题,政府可以提供相关的信息技术平台,给予农村小学崭新的教学设施。网络慢慢地深入很多地形复杂的地区,信息技术的引入成为可能。比如说电视机、投影仪的运用,利用这些现代信息技术来丰富农村小学课堂的教学,拓展小学生的视野,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个方面,政府必须发挥领导作用,组织各方力量对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水平进行改进。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育平台的投资力度,尽快完善农村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育的硬件设施,组织购买相关的教学软件,通过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育手段,把全国各地的优质小学语文教育资源归纳起来以方便师生共享。同时,政府需要针对城乡小学语文教育建立相关的小学语文教育制度,规范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育平台的开发与建立,保证投放的资金落到实处。2.加强优质教师的培训。教师在小学小学语文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小学生对教师基本是言听计从。城乡小学小学语文教育的不公平问题,突出表明教师个人能力和素养也需要加强。最主要的是要加强对教师的相关培训,比如一些专业知识、心理素质、教学能力、职业认知之类的培训。并且,在引入信息技术设施的同时,也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根据设备使用、更新的程度来制定对应的培训计划。农村技术相对落后,可以借鉴城市中一些发达地区的经验和教训。所以,缓解城乡小学语文教育公平矛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好每一小部分的工作,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

总之,要实现城乡小学语文教育公平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深入探讨,根据不同的地区情况制定更加合适又详细的方案。信息技术提供的是手段,其他影响城乡小学语文教育不公平的因素,还需另外研究,只有把各部分的问题解决好,整体效果才能突出。城乡小学语文教育公平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需要各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自波,吴景松,王静.滇西片区小学语文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小学语文教育,(11).

[2]徐啸.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联合体模式的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6.

[3]吴秀圆.同步课堂背景下的城乡教师实践共同体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4]金泉元.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高校小学语文教育资源开发与整合探究[J].电子测试,2015(02).

篇7:语文教育中能力培养训练的研究论文

语文教育中能力培养训练的研究论文

摘要:按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高中语文教育要“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应用、审美、探究”成为高中语文新课程的主题词,在语文教育中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探寻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关键词:语文教育;审美;培养训练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语文教育中注重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训练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义教育中应进一步注重语文的应用性特征,要使学生掌握口语、书面语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尤其侧重口语表达、应用文写作能力的培养训练,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就业和交际需要的能力。

在教授《雨巷》时,当老师朗诵完诗歌后,在分析诗歌的意境时,老师顺势为学生设置情境并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在学校的本届艺术节上表演诗朗诵《雨巷》,你作为舞台设计师,为这个节目设计场景,你该怎样设计,要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求设计这个场景。有的同学说,舞台上的背景屏幕上播放的画面是一条“悠长悠长的小巷”,最好要铺着青石板;还有的同学认为,画面上还要有颓圮的篱墙……通过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联想,不仅让学生体会了诗歌的`意境,更让学生在设计场景中,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也为解决高考的语言文字与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应用文的写作是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老师在平时的语文教育教学中尤为注重对学生应用文写作的训练。在上海世博会倒计时100天的时候。老师让学生“以‘我的一条建议’为题写一段文字,为办好上海世博会进言献策。”在老师从什么是建议书、建议书的格式等方面做详细的指导后,学生们大都按照规定的时间写出了内容合理、具体,语言顺畅的建议书。

在以上的洲练中,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口语表达和应用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提升空间。

二、语文教育中注重语文审美能力的培养训练

语文是一门具有浓郁人史特色的课程,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教育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说:“教师应当对学生指明并揭露文艺作品中的真正的美,并要保证让学生正确理解和领会真正的美,祖国自然的美,人物性格与品行的美,他们在社会上生活与活动的美。”人教版的语文课本精选了大量的古今中外名篇佳作,有许多描写自然美的篇章:有清新、幽静的故都之美,也有神奇瑰丽的天姥山之美;既有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橘子洲头之美,也有奇异瑰丽的楼阁之美;既有声势浩荡的长江之美,也有壮阔浑雄的洞庭之美……一套语文课本就如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把大自然的美铺展在学生面前。

语文教师在教育中要充分挖掘作品中这些美的东西,研究教学方法。培养训练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三、语文教育中注重语文探究能力的培养训练

课程标准指出:“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高中语文教育要贯彻语文新课程关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理念,培养训练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

高中语文教育中探究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探究性课堂教学,这必须要求教师努力创设语文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语文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时,师生先对“柳树”这个传统意象进行了分析:《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谐音是“留”,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别离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教师又进一步提出:这里的“此夜曲中闻折柳”这样一个生动传神的句子还有没有其他的意蕴?依据是什么?通过提供一系列语文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达到培养训练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此外,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一书中,每一篇课文的后面都配有相应的“探究·讨论”题,为培养洲练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平台。

按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高中语文教育要“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应用、审美、探究”成为高中语文新课程的主题词,是新理念,也是新原则,语文教育中不同能力各有所长,相互之间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不可偏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1):15.

[2]袁行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M],人民教育出版社,(11).

[3]郑金洲,教育碎思[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0).

篇8:小学语文教育与语文素质的培养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与语文素质的培养论文

摘要:语文素质是学生学好其他科目的保障,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在语文教育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每位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语文素质;情感态度;审美情趣

关于语文素质培养,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要求,其中提出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在语文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帮助学生实现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一定的语感和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健全的人格,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基本的语文素质。

一、培养小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态度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母语,热爱自己民族的语言就是热爱自己的民族。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小学生只有热爱祖国语文,才能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学习祖国语文,形成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并为自己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语文教育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1)展示汉字这种方形文字的历史魅力,展示汉字跟随时代变迁的历史进程;(2)通过文字游戏展示祖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比如给“妈妈、爸爸和弟弟看电影去了”“昨天的比赛火箭队打败了小牛队取得了冠军”等句子加标点,或者改“这家水果店关门了?”中的问号为感叹号,使学生感受加上不同标点和改变标点后句子意思的改变,在自我探索中发现祖国语言的奇妙之处;(3)通过教材中歌颂爱国情结的文章和古诗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中杰出科学家钱学森放弃在美国的一切,忍受折磨,通过顽强斗争,历经五年终于回到祖国怀抱的故事,教师要充分阐发其中的爱国精神,让学生在熏陶下培养对祖国和祖国语言的热爱。

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的形成

张志公说:“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出语感来。丰富的语言积累,作为小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要素之一,它的积累分为课内语言积累和课外语言积累两种。课内语言积累主要是指通过教材文章的学习,掌握常用字和词汇,背诵优秀段落和诗词歌赋,熟悉各种修辞表达。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忽略语文知识的基础地位,语文知识是形成小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它能规范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加深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应用。比如,在《火烧云》一文中,带领学生学习巩固新词语“紫檀色”“笑盈盈”等,感受作者对火烧云的形象描述,充分掌握“词语盘点”中的词语,熟读学生自己喜欢的段落;课外语言积累则主要是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来实现的`。教师还可以多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的优秀读物。学生通过丰富的语言积累,熟读文章优秀段落,在课外阅读中丰富文本的题材和体裁,感受更多的语言表达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语感。

三、在实践中完善语文能力,促进语文思维的发展

语文能力即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运用语言顺利传递信息的一种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其实就是言语交际过程,这一过程又离不开语文思维。语文思维即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与语言同步展开的思维活动,如,对交际内容的判断、领悟,思路的调整、语言的表达等。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思维,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口语交际教学,促进知识和能力的统一,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或者创设合理的情境,以“秋天的快乐”为主题开展口语交际活动,启发学生从“秋天”和“快乐”出发,结合本单元学过的对颜色的描述,以及“日积月累”中“天对地,雨对风”的表达技巧,与学生交流在金秋时节做过的事,当一个学生谈起了放风筝的事,大家从买风筝或者做风筝到放风筝的趣味故事开展口语交际,大家讲述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的金秋时光,将快乐的情绪通过有条理、有逻辑的语言感染别人,比一比谁讲得最动听。

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阶段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根据小学生的能力和实际水平,在各年级中实施不同的培养方法。在一、二年级时,教师可以通过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为学生构建美好的情境,让学生从中感受世间万物的美好,从而关心自然和生命,通过诵读歌谣和浅显的古诗,为小学生铺开文学的画卷,带领学生进行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在三、四年级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作品中形象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的感受能力,比如,教授《富饶的西沙群岛》和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时,为学生饱含情感地朗读,通过多媒体展示西沙群岛风景的优美,从文中优美的语言中学习对海水、岩石和珊瑚的形象描述;在五、六年级时,学习辨别相近词语的不同情感色彩,比较分析对同一件事的不同表达效果,老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优秀作品,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从而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促进语文素质的形成。

参考文献:

吴忠浩.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9: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思维培养研究论文

摘要:小学教育居于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地位,近年来,学生的个体发展得不到尊重,小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要解决当前存在与小学教学中诸多问题,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教育论文;创新思维;培养;素质教育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居于基础性地位,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十分的重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发展最关键的时期,学生在这一时期身心发育直接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近年来,小学生越减负负担越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居于中心地位,学生的个体发展得不到尊重,小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因此,要解决当前存在与小学教学中诸多问题,就必须要改革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小学生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创新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当前小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应试教育体制限制小学教学改革创新发展

改革开放后,由于我国建国后实行的自由式生育政策造成了庞大的人口基数,虽然经历了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是现在小学生人数仍太多,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没有达到全面开放,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小学中,不是每个学生都可以走进大学校园,所以要通过这艰难的高考就需要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当前,我国更加强调的是素质教育,在小学推行素质教育就打的阻力就是学校里的“唯成绩论”。在时时刻刻看学习成绩的环境下,只重视学生成绩,忽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会造成学生的思维模式禁锢,受到严重的学习压力使小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1]应试教育阻碍了学生的自由发展,不能完全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缺乏培养自身创新思维的机会,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空间,不利于小学教学改革的创新发展,严重阻碍了小学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

2、小学教师缺少创新思维和能力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小学教师居于重要地位,素质教育的推行主要还是看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是教师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不足,将会直接影响小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进行小学的创新思维教育过程中,要尤其注重教师的创新思想教育。但是当前,我国小学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都不是很好,教师在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无法实现真正的创新。有着创新思维的教师很少,大都深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很难提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点子。当前小学教师在创新思维和能力教育存在缺失,很难为学生带来合格的优质的教学服务,根本就无法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难点

1、应试教育模式难以改变

在当前我国的小学教育中,应试教育仍然主导者,很多小学当前的教学工作在近期内得到改变。在一切都看分数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分数作为最主要的考核目标,对教学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这就使得小学的教学各项教学评估和激励机制都以分数为衡量标准,使得素质教育的成果黯然失色,甚至素质教育在很多学校根本就推行不下去。在应试教育的“胁迫”下,素质教育很受到教学管理者的重视。

2、素质教育资源的缺失

当前,由于教学资源的有限性,使得素质教育在小学的推行遇到很大的阻力,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操作上还是具有较大的难度。由于社会上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现象,加上小学教师待遇很低,大量优秀人才纷纷流失。加上政府投入资金有限,许多小学教师素质有限,造成了很多小学教师根本就无法有效进行创造性思维,连教师都不能甚至不想创造性教育,怎么可能培育出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的学生呢?

3、创造性思维的评价标准模糊

当前,创造性思维怎么去衡量或者说具有什么标准,当今还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这种能力很难去确定,主观性比较强,没有科学的标准进行考核与评估。这样的模糊模式也这就决定了它很不利于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推广。

三、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培养对策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无拘无束的表达,经常在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必须采用有效的办法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

1、制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想创新的意识

启动创新思维,必须要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获得创新成果,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必须让学生积极思维,开动脑筋,营造和谐宽松、信任理解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并不失时机地激励学生。创设出催人奋进、奋发向上的情境,热情引导,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想法,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中创新因素,当即肯定和表扬。[2]教师的鼓励可使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增强,才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大胆质疑,培养学生敢创新的意识

学校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同学提出不同的意见,敢于向答案挑战。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去学习。教师的职责是指导学生质疑,教会学生学会质疑、善于质疑、敢于质疑。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分析,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最终内化为创新人格。

3、充分挖掘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能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推动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教师当前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有意识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意境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通过对比表演,让学生加深理解,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培养,让他们在实践中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促使他们从中发现问题,探求新知。让学生能创新,敢创新,会创新,对所做的事充满必胜的信心,让他们在民主的氛围中,自由想象和实践。总而言之,创新思维是一种对孩子成长十分有用的思维模式。在小学教育过程中,为了培养具有独立思维分析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必须从小学开始抓起。各个学校都应该将创新思维和精神的培育作为教学的头等大事来抓,从而培养出未来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篇10: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融入相关的心理健康教学内容,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及健全的人格。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引导小学生学习基本的汉字、词语的用法及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和理解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是因为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主要表现为好奇心强,自制力差,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不善于处理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不善于应对压力等。小学是一个人学习的开始阶段,其心理健康状态将会影响其后的学习和生活。语文作为小学时期的主要课程,除了教会小学生基本的语言知识以外,还要积极进行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为语文本来就是一项关乎人的发展的课程,而且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寓意深刻的文章,小学语文老师要善于挖掘这些文章背后的道理,用来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充分挖掘开发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小学语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这为心理健康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这个特点来设计教学课程,特别是要注重教学设计中的以下细节:

1.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要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就要确立好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语言能力、德育以及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不过它需要教学工作者去挖掘开发,进而把它定为教学目标之一。比如在学习《丑小鸭》一文时,先给小学生讲解课文的内容,然后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再后要引导小学生明白:只有朝着目标一往无前,不惧艰难险阻,不断努力,才能成为自己想要的模样;教导小学生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与目标,切不可半途而废。

2.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一篇课文中可以用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很多,老师要结合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某些素材作为重点进行讲解。具体来讲,有如下三种方法。第一种是启发学生想象。在课堂上,启发学生体味文中的语言、文字和意境,进而想象文字所描绘的情景并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一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训练,还可以让学生试着讲出自己的内心感觉及体会。例如,《峨眉道上》一文,可引导学生想象“一架天梯竖在树木葱茏的陡坡上”的情景,进而联系“铺路人背着石板一步一步地爬上山,铺成路……”这一场景,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训练,进而感受到铺路人的坚韧及持之以恒、默默奉献的精神,这便是一堂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第二种方式是角色扮演。语文课文中的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让学生把自己放到课文中人物的位置上去,进而感受人物的所言所思,对课文人物进行再现。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文中人物的内心,进而深刻理解课文,还可以使学生按课文中人物的言行去行动,获得种种不同的体验,从心理上得到教育。例如,设计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争吵场景,让学生讲出自己的感受,进而让大家明白宽以待人的道理。第三种是将提问与讨论相结合。课堂上提问和讨论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考虑到心理学的因素,对于由谁来提问及谁来回答都是需要仔细选择的。对于要求普遍掌握的知识,一般由老师来提问,让他们体味到掌握知识的喜悦。至于那些具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最好由个别学生提出,使得学生可以大胆地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并发言。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合作的精神。

3.在作业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课后作业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单纯以训练语言能力为目的作业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不愿意去做。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应适当加入心理教育的元素,提起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进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三、开展丰富的文娱活动,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

1.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的娱乐性活动,从侧面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文里的内容还不足以完全完成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老师在教完课本知识之后,还应该安排与课文有关的活动来深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的印象。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我不能失信》一文时,鼓励学生讲讲自己在生活中遇见的坚守信用的故事,然后让学生讲述一些自己为了不失信于人而做的各种努力。通过这种方式,把坚守信用这一观念深化到学生的心里。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实践活动。除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外,老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课余实践活动。活动设计要具有相当的趣味性并且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引导。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小乌鸦和妈妈》一文时,语文老师通过组织学生放学后进行“感恩母亲”的具体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回家后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恩心情。活动完成后,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总结,并让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恩方式。通过亲自参与,既可以加强学生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又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

3.进行讲故事比赛。故事背后通常隐藏着一定的道理。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注意引导小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想象和发挥,进而来讲述自己的故事。老师再根据学生讲的故事来分析学生的心理,对于不健康的心理倾向及时进行引导,保证学生的心理在正确的道路上健康发展。

4.在作文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通过作文来发表自己对生活以及周边事物的看法。老师也可以通过作文来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具体来讲,老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多写作文,并敢于在文中吐露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抒发个人的感情。老师也应该认真对待学生的作文,仔细批阅之后,对文中流露出的不良心理趋势或者具体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了解,进而展开针对性的疏导,多和学生交流,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引导,保证学生健康成长。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和深化,心理健康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成为新时期一个合格人才必备的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具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等特点的长期而艰巨的系统性工作,作为语文教师,除了充分挖掘开发语文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适时进行渗透教育以外,还要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和学生互动,从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来进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能完成这一伟大而又艰巨的工作,为新时期培养德智体各方面都健全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娟青.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学周刊,(5).

[2]李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老区建设,2011(14).

[3]王新民.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08).

[4]王霞.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J].理论观察,2015(08)

[5]朱永柏.探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07).

篇11: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新方法研究教育论文

【摘要】拼音是学好文字的基础,学生对其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着语文课程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打好基础,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使学生熟练掌握拼音知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方法

大部分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进入小学前都接受过基础的语文拼音知识,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掌握拼音知识,因此,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加深理解,可以活学活用,打好学习语文的基本功。

一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现状

1.教师的教学模式

小学教育中,教师的素质问题仍旧是制约学生学习水平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而小学语文教师虽然也是从大学校园中毕业出来的精英,但是,由于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加上极个别教师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是很好,所以,在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拼音知识教授过程中依然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没有立足于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接受情况,认为声母、韵母以及一些字母的发音情况靠死记硬背和不计其数的背写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即使学生当时熟记了23个声母和24个韵母还有其他的元音字母,但是在后续的拼音练习、汉字学习中依旧不会运用,那就只能是徒劳了。所以教师要根据小学生新生的心理状况和他们的认知水平,以一种新的教学手法来讲授拼音知识和拼写技巧。看似简单的拼音却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学生的接受方式

对于刚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拼音的学习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他们在幼儿园学习的拼音知识大都是靠死记硬背掌握的,又由于教师教授方法的刻板,导致学生不能领会到真正的拼音知识,枯燥的学习方式加上一次次地重复背诵抄写,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此时学生心理刚刚进入懵懂阶段,他们比较渴望学到新知识,在记忆力方面,还没有太多判断的能力,主要是靠直观感受来进行认知活动,所以,有趣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而教学方法越新颖越多样,学生的思维开拓程度也越强,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越深,对于声母、韵母等拼音的学习,更应该摒弃之前枯燥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气氛更加活跃轻松。

篇12: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研究论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一)人文素养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

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它不仅是交流能力的教育途径,同时也是人文素养的培养方式。毋庸置疑,人文素养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核心,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想做好语文教学就必须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人文素养是通过各种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培养起来的人格、道德、气质以及思维方式。语文教学的主要也是对学生人格、道德的培养。因此,要想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感受语文的精粹,就必须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

现在的教育崇尚以人为本,同样,人文素养的培养归根结底也是人文关怀。小学生处在思维方式和人格逐步形成的阶段,所以我们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思维方式,必须注意除了知识以外其他的教育内容。人文素养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人格以及思维方式,只有在这个关键的阶段,做好相应的全面的教育工作,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

(一)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教学的优势

语文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中承载着思想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以及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和谐发展。在语文课本中,一篇篇课文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小到微生物大到宇宙,包含了一切。不仅反映人生,还体现了作者真挚的思想情感。教师应该怎样利用其中丰富的思想情感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呢?首先,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其次,就是把语文教学放到生活中,以生活的辐射陶冶学生的情操。知识源于生活,教育同样源于生话。如果能将课堂的知识和现实生活家结合起来,这样的教育效果要比单纯的说教效果好得多。

(二)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教师在课堂中是一个传播者,同时也是一个示范者,教师的言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情感态度,教师不应该拿出“唯我独尊”的强者形象面对学生,应该怀有一颗爱心,以宽容的再度对待学生,成为学生的好伙伴。此外教师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情趣、爱好。爱好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同时也有着感召作用,教师的良好爱好可以感染学生,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比如说,一个好读书的老师,他的学识要比不爱读书的老师丰富,在与学生侃侃而谈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的内心油然而生一种崇拜感,他们会默默的向老师靠近。这就是教师的力量。

(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优美的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能够感染和熏陶学生。学校应该在校园内增加拥有人文气息的环境布置,比如说在教室的走廊上悬挂更多的名人字画,并在一旁对作者进行介绍。或者举办诗歌朗诵或者诗歌写作竞赛等活动。老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布置自己的班级,比如说布置出一个“读书角”,让同学们贡献出自己有趣的书,给大家分享。这种文化氛围能够很好地感染学生。

(四)认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要在教学材料中挖掘出生活元素,与生活日常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就是打通课内外的联系,结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学生的学习面向生活和社会,在新的途径下,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比如说,为社区写创意性的文明标语,鼓励大家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保护环境。开展这类与社会联系紧密的活动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社会责任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三、小结

语文教学中,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十分重要的。人文素养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人文素养的拍样有助于提高语文学习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人文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性,从这一点入手,提出了几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素养的方法。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营造人文气氛和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使学生能够时时刻刻受到人文环境的熏陶,培养人文素养。

篇13: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论文

摘要:教育改革的深化对小学教育的总体教育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小学教育当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文化水平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提高小学教育总体水平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目前小学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人文素养

随着时代、社会的进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关注。人文素养与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息息相关,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基础。小学阶段是个人在人生发展过程当中经历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小学阶段接受的教育会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小学教育当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的关键,能促进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发展[1]。小学语文教学是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要全面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推动社会发展,就要重视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当前人文素养培养出现的问题

(一)学校、社会与家庭教育重点不统一

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是要高能力,还要高素质,因此社会是普遍支持人文素养教育的开展的。但是在学校的实际教育工作当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在学生和家长方面,他们最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愿意将时间花在其他地方,而在学校方面,虽然想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但是为了提高学生文化水平,保障升学率,教育工作主要还是围绕文化教育而展开,这就导致文化素养的培养处在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二)理论与实际出现偏差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化,目前很多小学都在逐渐开展人文素养的培养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人文素养教育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还是存在着一些差距。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是被动的,而教材的内容过于成人化和理想化,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教材的内容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灌输,侧重于人文道德理念的培养,没有培养学生是非判断的能力,在现实生活当中,当学生碰到了与所学道德理念相违背的现象时,内心就会产生动摇,受到影响,造成理论与现实的冲突。

二、加强人文素养培养的措施

(一)人文素养培养与生活相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最好的方式,语文教学当中会有很多的课文涉及到这方面的教育,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不注重课本与人文素养知识以及现实生活的结合,在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时,采用脱离课本和生活的刻板的方式进行教学,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还有可能使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现在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学生可能通过网络接触到很多新的事物,看到很多的新闻,老师在教学当中要重视这一点,利用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结合实际新闻事件,跟学生讲解其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老师也可以融入人文素养的教育,将人文素养培养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

(二)阅读提升人文素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这里的阅读是指以认识世界、丰富情感的陶冶性阅读。刚入学的孩子可以通过诵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古典书籍来初步领略中国的传统精神和民族文化;中高段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史记》《上下五千年》等历史古籍来了解人文典故、文化内涵。在中国近、现代文化中,可以阅读鲁迅、冰心、巴金等文学家的作品,这些作品中反映真实生活,或抨击人性社会丑恶、或歌颂人间真情、或展现真实自我。学生的人文素养会随着阅读量而得到提升,学生的内涵也可以从他阅读的书籍中得到体现。

(三)学习语文课文中的人文品质

要想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人文素养得到培养,就必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创造出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领悟到课文中所包含的优秀的人文素养理念,通过反复朗读、品读人物品质,唤起学生情感共鸣,从而学习文中优秀的人文内涵。如《菩萨兵》朱德一心为民的品质;《徐悲鸿励志学画》勤奋刻苦的精神;《生命的壮歌》动物们在面对危险所表现出献身精神和可贵的合作热情;《将相和》蔺相如的博大的胸怀和阔宏大量的气度;《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鸟岛》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领略祖国美丽的风景、了解祖国丰富的资源……这些都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优质素材。综上所述,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应充分发挥创造力,将人文素养的教育融入到教学和生活实践当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促进小学人文素养培养工作的发展,为社会培育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缪华莉.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J]亚太教育,,(18):12-12

[2]李爱珍.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及人文素养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02):1-3

[3]黄志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想象力与人文素养的培养[J]中国培训,,(10):185-185.

篇14: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研究论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师过于重视学生分数。现在大多数学校与教师为了提高知名度,过于重视升学率,导致在语文教学课程中,只顾提高学生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和情感问题。而这样不仅使学生无法达到理想的语文成绩,还会厌倦语文课,也就发挥不了德育的目的。

2.语文教师对德育理念理解不透彻。由于语文教师对德育理念理解不透彻,所以就无法全面掌握语文教材德育的内容与重点,导致语文教师对语文教材无法进行深入探究,而德育目的也就无法达到。

3.语文教师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要把品德教育融入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语文教师就必须具备扎实的语文功底,但由于小学语文教师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也就达不到真正的德育目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措施

1.教学课堂中融入德育。在语文教学课堂中,语文教师首先可以运用感情熏陶法,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丰富,并对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进行辅导与培养,进而可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与教师的'感情统一,促使小学生的想法与观念得到尽情地展示,这样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师德育的开展,使小学生有效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吸收品德教育。另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做好榜样,在小学生的意识里培养良好品德,引导学生养成尊老爱幼,遵守纪律,勤俭节约,文明礼貌的好习惯,通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品德教育,可以有效地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提高道德情感。

2.教学课外活动中融入德育。小学语文教学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知识,通过把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课外活动中,可以使小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与思想品德得到提高。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语文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成语接龙、演讲、文章朗读等方式,来实现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和品德教育。

3.课外阅读中融入德育。语文教学课外阅读在培养小学生基础知识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把德育融入到课外阅读中,不仅可以丰富语文内容,还可以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提升。另外,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课程中,还应该安排各种类型的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总之,在语文教学课程中教师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使语文基础知识和德育完美结合,促使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促使小学生的特长得到全面发展,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有效达到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目的。

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提升思路论文

浅析个性化教育在小学体育中应用的重要性论文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分析论文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素质教育的论文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现状及指导策略论文

让个性教育走进课堂--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个性教育(网友来稿)

小学语文作业个性化设计策略论文

浅谈体育教学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研究论文

小学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个性培养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个性培养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语文教育个性培养研究论文(精选14篇)】相关文章:

课题范文2022-05-07

小学语文科研课题计划2022-04-30

浅谈小学家庭教育论文2024-01-26

有关课题研究报告2022-04-29

课题范文的格式2023-08-10

初一课题作文2023-06-23

党课的课题有哪些2022-11-29

音乐课题研究报告2023-08-09

小学教学论文范文2023-05-23

小学教学方面的论文202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