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现状及指导策略论文

时间:2023-12-22 07:44:14 语文教学论文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现状及指导策略论文(锦集9篇)由网友“liangzimx”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现状及指导策略论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现状及指导策略论文

篇1: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现状及指导策略论文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现状及指导策略论文

阅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一种再创造,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而个性化阅读指的则是以小学生的个性为前提,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去阅读课文,积极主动分析课文内容,进行思考与感悟,并且自己产生独特的体验与理解,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现状。

首先,教学目标需要调整,在新课改背景下,阅读理解是人才的基础技能之一。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阶段,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师更是培养人才阅读技能的主要内容,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感。但是,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仍然强调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在学生没有建立初步阅读好感的基础上,就对大量的语文知识进行灌输,从而不利于个性化阅读的实现。其次,教师方法单一,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所面临的另外一个严峻问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信息量庞大,需要吸收一定的新教学内容,不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少语文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仍然是识字、组词、造句、写作文等,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并且单一的教学方法还会导致课堂氛围沉闷,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率。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指导策略。

1. 指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意识。

现阶段,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生可以通过个性化阅读来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提高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意识,同时加强其自主思考能力。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阅读材料中的情感,并且通过使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从而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与认识。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与社会经验较少,在情感体验方面能力较差,多文字的欣赏力有效,所以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个性化阅读,不具备较强的个性化阅读意识,因此,就需要教师对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意识进行有效指导,逐渐帮之其树立个性化阅读意识,逐渐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2. 提高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也是如此,所以教师要想提升个性化阅读教学质量,就需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增强他们对语文个性化阅读的认识。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就需要运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法、情境再现法、小组合作学习法、问题讨论法等,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悟文章的情感。例如,在《草船借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与黄盖等,让学生深入课文内容,通过自己的角色表演来再现课文内容,从而激发其参与阅读的兴趣,并且能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个性化阅读能力。

3. 指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其思维模式比较简单,对于教材中枯燥的阅读内容很难提升其阅读兴趣,并且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往往比较倾向于阅读一些故事性的文章。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促使其能够感受课文中丰富的情感。另外,由于小学生在语文知识理解层次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课文的解读也存在不同,教师就需要善于让他们表达对课文阅读之后的感受,对其阅读体验进行有效指导。例如,在《山中访友》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对课文语言与阅读节奏进行揣摩,然后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让小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大自然进行更好的了解。

4.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差异性。

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学生为主体地位,把阅读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其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让小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师需要充分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让其能够自由主动的进行阅读,这样以来能够充分体现个性化阅读的特征,可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自由阅读过程中体验到乐趣,从而对课文学生产生独特的见解,提升其语文阅读水利与理解能力。例如,在进行《幸福是什么》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喜欢着三个孩子中的哪一个?为什么?不同的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也有所不同,教师可以让他们进行自由阐述,根据自己的思路去阅读和学习课文。可以给小学生提供展现自我才能的机会,并且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习效率就能够得以有效提升。

总结。

总之,现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理念,对于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重视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运用,发挥其价值与作用。

参考文献:

[1] 姜智勇 . 让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教学中闪光 [J]. 学周刊 ,,08:43.

[2] 吕吉军 .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J]. 语文学刊 ,2015,01:175-176.

[3] 张荣 .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途径新探 [J]. 语文天地 ,2015,09:65.

篇2: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不足及对策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不足及对策

我国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当引导学生在对课文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展开个性化阅读,而不应当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

作 者:刘锦林  作者单位:贵州省平塘县青山小学,贵州,平塘,558300 刊 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英文刊名:KEHAI GUSHI BOLAN(KEJIAO CHUANGXIN) 年,卷(期): “”(6) 分类号:H09 关键词: 

篇3:阅读教学论文:小班化语文个性化阅读分层指导策略研究

阅读教学论文:小班化语文个性化阅读分层指导策略研究

阅读教学论文:小班化语文个性化阅读分层指导策略研究

江苏连云港●谢艳丽

一、小班化语文阅读分层教学的优势1.较好地针对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小班学生人数比较少,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学生的基础、心理、阅读爱好、特长、能力等,这样在教学的设计时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加强个别指导,与学生有更充分的交流。

2.较好地调动各层次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分层阅读教学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设立了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内容,保证了课堂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被学生接受,学生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并开始尝试参与学习。由于建立了层间流动机制,因此,分层成功教学存在着竞争的氛围。这种氛围,对那些要求上进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动力,将促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对那些处于中下游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他们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都置身在竞争的氛围中,学习的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二、小班化语文阅读分层教学的策略

1.按知识结构合理分层设组,激励竞争

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根据成绩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即A、B、C三个组。这样分组后,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差别地进行阅读辅导,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有效进行分层施教

教师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让所有学生都得到进步。在制定分层目标时,教师要注意语文能力较强的学生无须用过多时间学习属于目标分类模式中的知识和理解这两个水平的内容,后进生则要学习较高水平思维的技能。

三、我班实行语文阅读分层教学的阶段性效果

1.学生愿意阅读,愿意参与竞争,阅读能力有一定的提升分层教学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设立了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论文 )选择了合适的教学内容,保证了课堂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被学生接受,学生从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能积极地参与学习。

2.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激发了教师阅读教学的积极性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在我校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上大多停留在“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上。通过分层教学实验,让教师体会到自己肩上的压力,感觉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危害。教师们感悟到自己的作用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做题,而且应当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解答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从小树立起我能行的勇气。

我班在实施语文阅读分层教学后,学生在阅读态度、读书习惯、读书方法以及阅读收获、效果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本人在分层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究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我将在今后的小班化教学中继续探索,不断进步,带领每一个学生去遨游阅读的海洋。

(连云港市向阳小学)

篇4: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及指导策略

新世纪已经来临 , 在新的世纪里 ,国力的竞争就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 。 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 、略读 、浏览,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 。” “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地阅读。

一、 当前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的最佳起步时期和个人素质的奠基时期 ,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 ,想开拓自己的视野,想独立 ,喜欢阅读人间求生存 、征服开发大自然的紧张惊险故事或传记故事。但现在学生受电视剧、动画片的影响要比文学优秀作品的影响大 。他们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 即使有一点时间来阅读, 也没有给予必要的引导。 现在市面上的书可以说浩如烟海,但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最能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是像《蜡笔小新》《老夫子》等,学生非常有限的课外阅读被这些书占满了,很可惜 。随着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认识到没有高学历,今后子女的就业竞争力将明显不如人 ,因此许多家长都重视了子女的学习情况, 舍得在子女教育上投入大笔的资金 ,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但应试教育的观念没有完全消除影响 ,家长给子女购买了大量的课本练习 、答案、 小学生优秀作文选集等 , 请家教帮助子女提高考试成绩。家长们的重点都放在如何提高子女对课本知识的消化吸收,提高考试成绩上。学校放学后送子女学钢琴、学画画 …… 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外如果有那一点儿时间进行阅读,也自觉不自觉地阅读优秀作文选,没有时间阅读文学经典作品。大多家长认为作文能否得高分是他们是否读书的要求 , 所以与家长谈起学生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的内容及指导 ,家长自然就说为提高他作文水平 ,我已经给他买了很多作文选,他就是不愿意读。

教师一边抱怨学生作文差,没有阅读习惯,不愿意读有益的图书,要求学生多读书,希望学生的作文能写好,一边却只重视课本知识的教学,缺乏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随着新大纲的深入学习 ,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的重视程度加强了,布置了课外阅读的作业,但大多仍是有关的作文选集。虽然阅读优秀作文集是课外阅读,但毕竟范围太窄,阅读层次浅,而且不能满足他们求知、求新、求奇,想开拓自己的视野,想独立的欲望,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低。

在教师或家长影响下,学生自然而然地选择阅读小学生优秀作文之类的作文书,而且缺乏正确的指导。电脑的普及,互联网迅猛的发展,上网阅读的学生越来越多,越来越小龄化。网上信息量大,金子与泥沙俱有。中高年级学生好新奇,缺乏辨别能力,受网上不良读物影响的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加强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不仅节约时间与金钱,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一生发展大有裨益。

二、中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

(一)运用迁移规律,课内指导课外读,把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

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学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首先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 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课文教学中, 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句,抓住重点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多读,中年级可以朗读,高年级进行默读,培养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大纲语).在小学语文教材里都编排了单元导读和读写例话,它要求掌握什么阅读知识,怎样阅读课文,是语文单元阅读教学的纲。如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组 的导读有如下指引:“这些课文描写的古今中外的不同人物的内心活动方面都很有特点。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透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他们周围的环境,了解人物的内心是怎样想的,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语文教师要重视单元导读,导读提出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课文阅读教学中领悟掌握。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适当地挑选一些既贴近生活又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段,这些文段或信息要求既是学生想知道的社会内容、热点问题,又是文字优美 ,在语文活动课或适合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 ,从而满足学生阅读欲望 ,激发学生积极阅读报刊书籍的积极性 ,积累自己的资料信息。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形成不能仅靠课堂上少数的课文阅读获得较大的提高 , 而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得到提高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广泛的阅读,阅读习惯和能力就会因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二)教会学生选择课外阅读读物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刊往往随意性比较大,喜欢新奇、有动感的图画书籍,求快,阅读时囫囵吞枣;求厚,不切实际地读厚书,缺乏辨别能力,出现不少学生偏爱的现象,甚至容易受不良刊物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毒害。教师不仅要向学生经常性地推荐有益的读物,还要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和信息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清代唐彪在《 读书作文谱 》中把书籍分为五等,主张按等选择读物。书“有当读之书,有当熟读之书 ,有当看之书 ,有当再三细读之书 ,有当备以资查之书 。”唐彪的这个分类是极粗略的,但对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也应指导学生把课外读物分为当读、当看、熟读几类,有选择进行阅读:第一是与课内教学密切相关配合的书,教材有选文的原著 , 课文作者或课文人物的传记作品是当读之书 , 如读了《火烧赤壁》,指导读《三国演义 》。第二是经典作品 ,名家短篇佳作 、童话寓言 、科普读物是当看之书 ,如《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 第三是属于字典、辞典的书,这是读书工具,要让学生熟悉它们,并善于运用。中年级以教师为主选择读物,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成套读物,到了高年级,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指导学生了解有关图书分类指示和检阅图书报刊的基本方法 ,便于他们学会利用校图书室、市图书馆自由选择读物。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要确立阅读的内容和题材应广泛多样、活泼有趣的指导思想。学生阅读的面宜广,不但阅读的内容要广,阅读的题材、风格也要广。正如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信》里说的那样 ,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三) 指导精读、略读、快速阅读结合,提高课外阅读效益。

深圳人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体会到“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新世纪的竞争离不开高效益,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量 ,阅读能力渐渐有所提高后 ,接着引导他们把略读和精读结合起来 。略读--翻阅报刊可采用版面、读标题、读导语、读摘要的方法,迅速了解作品的大意,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和信息。精读--对一些名著、佳作和自己喜欢的需要的文章和书刊 ,则采用仔细地研究 ,及时地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师逐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本领,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来阅读尽可能多的资料, 吸收尽可能多的信息,以适应21世纪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和生活需要。 21世纪的阅读教学应该把筛选信息、概括重点等作为训练把手,把培养判断、选择和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放到阅读教学的重要位置上。按照阅读专家曾祥芹、韩雪屏先生研究,新世纪,人们必须迎接三个挑战: 一是无限的书籍对有限的阅读时间的挑战;二是成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读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战;三是大量新知识对读者理解能力的挑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电脑进入普罗大众的家庭,上网阅读将逐渐成为今后阅读的大势。因此,训练学生阅读的速度, 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使学生读得更多,读得更快已势在必行。 要使课外阅读既有效益 ,又有深度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佳作 、名著前,先阅读序言,了解作品梗概 。 阅读后 ,多查阅有关的书评 ,帮助学生多方面 、多角度把握作品 ,深化认识。

(四) 强化自主阅读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著名的教育学家 叶圣陶先生语),“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新版语文教学大纲)阅读是学习之母,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1、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此项工作要持之以恒,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也可采用图书馆的编目分类整理方法,以备日后查找,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像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2、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3、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4、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以读促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 。

随着阅读量的提高 ,学生自己有了感受 ,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慢慢地自己就会找书读 ,慢慢学会读书 , 使自主阅读的意识得到增强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来说 ,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终身受用。不同学生有不同的阅读基础和不同的阅读感知方式,因此所得信息的质和量就必然不尽相同。阅读到什么程度,教师进行指导时应由学生自行决定 ,让学生充分发挥才智,发展个性。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及指导策略]

篇5: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及指导策略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及指导策略

李志鸿

新世纪已经来临 ,  在新的世纪里 ,国力的竞争就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的 竞争 。 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 、略读 、浏览,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 。” “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地阅读。

一、 当前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的最佳起步时期和个人素质的奠基时期 ,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 ,想开拓自己的视野,想独立 ,喜欢阅读人间求生存 、征服开发大自然的紧张惊险故事或传记故事。但现在学生受电视剧、动画片的影响要比文学优秀作品的影响大 。他们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  即使有一点时间来阅读, 也没有给予必要的引导。 现在市面上的书可以说浩如烟海,但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最能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是像《蜡笔小新》《老夫子》等,学生非常有限的课外阅读被这些书占满了,很可惜 。

随着珠江三角州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 ,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认识到没有高学历,今后子女的就业竞争力将明显不如人 ,因此许多家长都重视了子女的学习情况, 舍得在子女教育上投入大笔的资金 ,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但应试教育的观念没有完全消除影响 ,家长给子女购买了大量的课本练习 、答案、 小学生优秀作文选集等 , 请家教帮助子女提高考试成绩。家长们的重点都放在如何提高子女对课本知识的消化吸收,提高考试成绩上。近几年来媒体上登载的子女因学习成绩达不到家长要求而被责骂, 子女把父母杀死的事例屡见不鲜。学校放学后送子女学钢琴、学画画 ……   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外如果有那一点儿时间进行阅读,也自觉不自觉地阅读优秀作文选,没有时间阅读文学经典作品。大多家长认为作文能否得高分是他们是否读书的要求 , 所以与家长谈起学生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的内容及指导 ,家长自然就说为提高他作文水平 ,我已经给他买了很多作文选,他就是不愿意读。

教师一边抱怨学生作文差,没有阅读习惯,不愿意读有益的图书,要求学生多读书,希望学生的作文能写好,一边却只重视课本知识的教学,缺乏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随着新大纲的深入学习 ,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的重视程度加强了,布置了课外阅读的作业,但大多仍是有关的作文选集。虽然阅读优秀作文集是课外阅读,但毕竟范围太窄,阅读层次浅,而且不能满足他们求知、求新、求奇,想开拓自己的视野,想独立的欲望,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低。

在教师或家长影响下,学生自然而然地选择阅读小学生优秀作文之类的作.文书,而且缺乏正确的指导。在11月下旬 ,为了解学生对学校《学生读书.计划》的意见,曾对我校中高年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在“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 答卷中 ,老师布置读怎样的书 ?对读书提了什么要求 ?学生毫不例外的 填 每天读作文选 ,摘录好词好句子 。家长对读课外书有什么意见,鼓励你读怎样的书?学生第一个就填作文集。12月 ,为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曾在语文活动课时间,对五六年级学生办理市图书馆借书证或阅读证情况进行调查,办理了两证的约有5%(学校曾在读书.计划中提出要求),可见学生大多不会利用图书馆等等来扩大阅读面。

电脑的普及,互联网迅猛的发展,上网阅读的学生越来越多,越来越小龄化。网上信息量大,金子与泥沙俱有。中高年级学生好新奇,缺乏辨别能力,受网上不良读物影响的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加强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不仅节约时间与金钱,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一生发展大有裨益。

二、中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

(一)运用迁移规律,课内指导课外读,把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

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学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首先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 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课文教学中, 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句,抓住重点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多读,中年级可以朗读,高年级进行默读,培养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大纲语).在小学语文教材(新人教版)里都编排了单元导读和读写例话,它要求掌握什么阅读知识,怎样阅读课文,是语文单元阅读教学的纲。如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新人教版)第四组 的导读有如下指引:“这些课文描写的古今中外的不同人物的内心活动方面都很有特点。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透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他们周围的环境,了解人物的内心是怎样想的,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语文教师要重视单元导读,导读提出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课文阅读教学中领悟掌握。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适当地挑选一些既贴近生活又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段,这些文段或信息要求既是学生想知道的社会内容、热点问题,又是文字优美 ,在语文活动课或适合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  ,从而满足学生阅读欲望 ,激发学生积极阅读报刊书籍的积极性 ,积累自己的资料信息。

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形成不能仅靠课堂上少数的课文阅读获得较大的提高 ,  而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得到提高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广泛的阅读,阅读习惯和能力就会因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二)教会学生选择课外阅读读物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刊往往随意性比较大,喜欢新奇、有动感的图画书籍,求快,阅读时囫囵吞枣;求厚,不切实际地读厚书,缺乏辨别能力,出现不少学生偏爱的现象,甚至容易受不良刊物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毒害。教师不仅要向学生经常性地推荐有益的读物,还要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和信息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清代唐彪在《 读书作文谱 》中把书籍分为五等,主张按等选择读物。书“有当读之书,有当熟读之书 ,有当看之书 ,有当再三细读之书 ,有当备以资查之书  。”唐彪的这个分类是极粗略的,但对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师也应指导学生把课外读物分为当读、当看、熟读几类,有选择进行阅读:第一是与课内教学密切相关配合的书,教材有选文的原著  , 课文作者或课文人物的传记作品是当读之书  ,  如读了《火烧赤壁》,指导读《三国演义 》。第二是经典作品 ,名家短篇佳作 、童话寓言 、科普读物是当看之书 ,如《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 第三是属于字典、辞典的书,这是读书工具,要让学生熟悉它们,并善于运用。中年级以教师为主选择读物,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成套读物,到了高年级,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指导学生了解有关图书分类指示和检阅图书报刊的基本方法 ,便于他们学会利用校图书室、市图书馆自由选择读物。

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要确立阅读的内容和题材应广泛多样、活泼有趣的指导思想。学生阅读的面宜广,不但阅读的内容要广,阅读的题材、风格也要广。正如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信》里说的那样 ,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三) 指导精读、略读、快速阅读结合,提高课外阅读效益。

深圳人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体会到“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新世纪的竞争离不开高效益,教师要让学

篇6: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初探

文/周凤林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要深刻领会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精髓,注重内心的感悟与体验,诱发内部潜力,培养创新精神。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模式;创新精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语文课程改革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与新课程理念相背离的观点和课堂教学实践。虽然教学模式、教师角色在不断的重新定位,但是学生的作文千篇 一律的不在少数,很多作文缺乏有灵性的思想以及对生活阅历的感悟。究其根源,除了学生本身材料单一,对生活的感悟不深以外,还与课堂上教师繁琐的提问和讲解关系甚密。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只有在阅读中张扬了“个性”,学生才会有更多的思维火花与创新精神。

一、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理解个性化阅读精髓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感到,要让学生学得灵活,富于个性化,必须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深刻领会个性化阅读精髓。

1.研究课堂教学,纠正错误倾向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很好地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必须深刻领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的教学要求,纠正错误倾向,尤其是纠正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生搬硬套别人课堂教学模式”的两种错误认识。

(1)纠正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改变了过去“高耗低能”的状态。改变了过去“读、背、分段、总结中心、概括写作特点”的模式,把语言文字训练纳入了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按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进行,训练过程全由教师掌握和控制。只有个性化阅读,才能充分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只有蹲下来走进学生,才能开启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去体会学生内心的独特感受与生命活力。

(2)纠正盲目照搬各类教学模式的弊端

各类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教育质量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它毕竟不是万能的。它有自身的局限性。究竟采用什么模式进行阅读教学,要在“活”字上下工夫。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刻体会文本,把握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创造空间,克服盲目跟随的现象。

2.创新――个性化阅读的精髓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人的创新性。作为一名教师,应时刻谨记,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智慧的个体,我们要点燃个性的种子,让他发芽,唤醒学生潜在的智慧,让他们在阅读中读出新的感受,发现新的东西。没有个性的阅读,没有创造性的阅读,只是一种“死读书”。因此,阅读教学应真正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注重内心体验与感悟,抓好课堂阅读教学

阅读就是要抓住学生内心的'独特体验与感悟,充分感受文本思想,实现与文本的“和谐交流”。

阅读是心与心的对话。尤其是小学生形象思维丰富,为此,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让学生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或者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笔者在上《鸟的天堂》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榕树”的“大”,从网上下载了作者描绘的大榕树的图片。又如,在第二部分描写“百鸟齐飞”的景象,又找来相关资料,让学生感受到众鸟的声、形、色,化静为动,集声、光、电为一体,将学生带入生活的情境中去,使学生身临其境,迫不及待地想说,其个性感受在不自然状态下迸发出来,且带着真实、带着自我,带着个性。

三、诱发学生内部潜力,培养创新精神

创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很多事实都证明了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尤其是国家更需要创新型人才。列夫・托尔斯泰曾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模仿和抄袭。”由此看出,学校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特别重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同样要把握个性化阅读的精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1.创设教学情境,训练学生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形成的主要形式。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见解。

2.挖掘教材空白,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给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留有一定的空白。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空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穷人》这课时,当学生学完本课后,我便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孩子在西蒙家会过得怎样呢?他们自己都很穷,能养活两个孩子吗?假如两个孩子现在已经长大了,他们又会怎样对待养他们的恩人呢?这一连串的问题,调动了学生潜在的好奇心,纷纷思考。教师只要用好了这些空白,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就会慢慢得到发展。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个性化的阅读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扉,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朝着积极健康的轨道发展。也只有个性化阅读才能让学生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重庆市巫山县平湖小学)

篇7: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讨小学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探讨小学语文论文

摘要:实施个性化阅读是小学语文新课改的重要教学理念。我们要想将这一理念深入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就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的程序化教学,将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性阅读,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与感受,以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主体地位;课外阅读

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改下阅读教学的重要理念。开展个性化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阅读,让学生能够真正走进文本。这样,学生眼中的每一篇文章才不会是词语的堆砌,是固定模式化与程序化的知识模块,而是可以通过文本与作者展开互动,产生情感的共鸣,实现对文本的全方位解读。那么,如何开展个性化阅读呢?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对师生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在以往的教学中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次要地位,且以讲为中心,即教师将文章按照大纲的要求条缕分析塞给学生,使得学生根本就没有阅读的机会,只是在被动而机械地接受知识。因此,要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师首先就要对师生与文本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阅读的主体,那么,教师在学生的阅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这直接关系着阅读教学的成败。

1.教师要成为文本的开发者。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机械地照本宣科,成为教材的附属,带着教材走进学生,而是要成为文本的开发者,要善于借助图片、音频与视频等来为学生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从图文声像等多方面来获取阅读信息,这样才能使阅读教学更加生动。

2.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是保姆,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想与思维,而是要成为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要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解读文本,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阅读。这样,学生才能摆脱以往的被动地位,以主体身份来展开探究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

二、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空间

1.给予学生阅读的时间。在以往的教学中,以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读,教师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使得学生只能人云亦云,被教师和文本牵着鼻子走,完全失去了学习的主体性与能动性。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少讲一点,不要讲个不停,也不要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来让学生回答,而是要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体会、去感受,从文本中读出更多字面之外的意思,这样才能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打下基础。

2.引导学生读中思考。阅读与思考本是一体的,只阅读不思考,那么只能了解字面意思,既不能深入体会文字背后的含义,也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时间,还要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以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深度与广度。这样,学生才能通过思考来深入文本,深入文字,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三、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定不同的目标。这正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关键所在。

1.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并不是只有一种方法,而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在阅读中同样存在一定的阅读差异。在阅读中有的学生会选择默读,有的学生会选择朗读,有的学生选择合作阅读,有的学生选择边阅读边批注。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不能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所制定的方法来机械展开,而是要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法,或快或慢,或精或精,或个人或小组来展开阅读,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与消化的余地。

2.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虽是同一篇文章但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却是不同的,我们不仅要允许这些不同的存在,还要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教材与教参,能够切实将文本与现实生活与创作背景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透过文字形成更多的不同见解与感受。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勇敢地发表个人不同见解,并就此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交汇思想,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对文章的个性化阅读。

四、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

教材篇幅有限,课堂时间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我们要在搞好课堂阅读的同时将阅读的视野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闻,让学生可以汲取到更多知识的养分,促进学生阅读水平与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1.选择合理的阅读材料。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文章,教师可以教材文章为中心来展开拓展性阅读,如可以选择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或是不同作者同一体裁的文章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理解水平与写作水平,也可以选取名人传记、寓言故事等小学生所喜爱的内容。只有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阅读材料,才能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夯实学生的阅读基础。

2.开展阅读成果交流。学生在阅读中的体会、感受与心得,可以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同学之间进行传阅,也可以让学生来交流阅读心得。当然,教师也不能置身事外,而是要以朋友的身份参与阅读交流中来。这既是信息的输出又是输入,对于学生来说正是一次提升的最佳契机。总之,阅读教学要以新课改为指导,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展开充分而自主的阅读,在课内学知识学方法,在课外求发展,这样才能让阅读教学更加富有情感色彩,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个性化阅读。

篇8: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改变过去我们熟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模式。因此,必须认真探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讨学习的新方法,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切实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这对于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来讲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加强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指导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新课标在阅读要求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啊,有乐趣才会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 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上产生极大的愉快和积极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定期举办故事会、读书报告会、读写知识竞赛、手抄报展评、读书笔记摘抄评比等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积极性。

第二,要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进行阅读训练,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读的指导,应避免理性化、抽象化,应该引导学生进入到文章的情景当中,在读中体味、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读的指导,还要避免割断情感的联系,要从整体入手,指导学生在把握全文情感基调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第三,要想方设法优化阅读环境

为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读书意识和兴趣,教室内除了张贴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外,还应设立班级图书角,集资购买阅读图书和号召学生踊跃捐献图书,培养班级浓厚的读书氛围。

第四,帮助学生选择课外书籍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阅读能力、兴趣爱好,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的图书。同时,要注意配合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图书。如学习《再见了,亲人》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谁是最可爱的人》;学习《景阳冈》后,可以向学生推荐《水浒传》;学习《鯨》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自然知识有关的科学普及读物等。另外,在阅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监督并要求学生切实远离那些低级趣味、庸俗不堪的黄色书刊。

第五,要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

《课标》要求: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际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根据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信息量;可以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阅读的环境,要从实践中去摸索,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及个性特点实际操作,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

篇9: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课堂上,常常有这样的情景: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第几段,学生刚读了没几分钟,老师一拍手,读完没读完的都停下了,接着教师开始讲讲问问,回答问题的也总是那么几个同学,别的学生课文还没有读熟练呢,不会也不敢举手回答,而我们呢,也不敢提问那些不举手的同学,因为他们读都读不对,找都找不到,叫起来多浪费课堂时间。一节课,就在老师与好学生的问问答答中过去,大部分学生成了配角,终于煎熬到下课。这个是我自己以前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单就朗读教学来说,至少存在以下问题: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在老师的讲讲问问上。因为我们总是担心孩子读不懂,要老师讲解才能懂2.朗读的目的不明确,学生没有明白为什么读,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由口无心地“念着经”。3.朗读的面窄。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4.朗读指导不到位。强调有感情地朗读某一部分或者把文中某个人物形象地语气读出来,这样的指导方式不能融理解、感悟为一体,也就达不到朗读的目的。5.朗读评价单一。教师的评价语往往就是“读得真好”,“读的真流利”,“读得真有感情”。课标中强调“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普遍存在于我们课堂朗读指导中的这些问题,的确应该引起我们深思:到底为什么要朗读?朗读对于学生学习语文有什么好处?要让学生读到什么程度?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哪些好处?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学生的朗读才有实效?

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掌握知识,乃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包括有表情地朗读和默读)。还没有学会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这就是一种最可悲的关系失调的表现。流利地和有理解地阅读的技能,这不单是个基本的文化基础问题,这是学生在课堂上和在独立读书时进行完善的逻辑思维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朗读对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感染以及对思想的启发教育作用,往往比单纯讲解更细致入微、更感人至深。白话文,字面上比较容易理解,字里行间的蕴涵,有时又不可言传。通过朗读却溢于言表,使人心领神会,获得极大的满足。

关于朗读的好处,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12页有这样一段话:“一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语言,口读耳听,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这不仅使阅读真正活起来,而且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和理解。二是一边缓缓朗读,一边慢慢思考,将‘读’与‘思’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对那些优秀的篇章、名言佳句,反复诵读,做到‘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味’,乃至愈读愈有味,趣味无穷。三是声情并茂,培养语感和情感。

朗读时声音响亮,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并将读者自身的感情融合到读物中去,这就大大增强了阅读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

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意义重大;朗读培养语感、朗读有助记忆、朗读促进领悟、朗读提高审美、朗读益于写作、朗读发展想象等。在这诸多好处中,我们不能一一展开论述,只就朗读培养语感这一好处稍加说明。

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有了语感才会有流畅的表达,才会有好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所以有人说,有了语感就有了一切。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指出:要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词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的感受力。语感与个人经验、个人感悟、个人语言修养息息相关。

培养语感靠什么?一句话,主要靠有声语言的实践,即靠朗读。于永正老师提高后进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方法就一个字--读。一是多读,尽可能地扩大阅读量;二是出声地读。即使看课外书,读报纸,也要求学生出声地朗读。当训练到学生拿到一篇陌生文章一下子就能较为顺畅地朗读下来的时候,于老师惊喜地发现,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是表达能力)已经大有长进。原因何在?因为他们的语感增强了。

“朗读可以培养孩子的‘语感’,能让孩子明白,怎样说话才吸引人。”在全国中小学生听说读写大赛中,多次担任评委的王淑敏发现,孩子们的“语感”不同,表达效果就不同。“有一届比赛中一个项目是‘读笑话’,同样一段笑话,有的孩子读完大家哈哈大笑,有的孩子读了大家就一点都不觉得好笑。这就是读的‘语感’有区别。说到底,‘读’可以考查孩子有没有抓住内容的重点,有没有彻底理解内容,并发现它的特别之处。”

新课标对于朗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评价学生的朗读,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二、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一)提高教师朗读素养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老师们朗读并享受朗读。我们探讨朗读教学的意义,就是要引起老师们对于朗读教学的重视。课堂上多拿点时间,多想点办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朗读。我们听了那么多的语文课,发现课堂上老师们虽然也很重视朗读,但是却很少有教师去给学生范读,甚至有的老师一味地要求学生这里读得重一些,那里读得轻一些;这里读得慢一些,那里读得快一些……学生怎么读都读不出味道,这个时候,只需老师范读一下,师生就进入了朗读的美妙境界。可偏偏老师的范读就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如何练出朗读的真功夫呢?我们不妨看看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备课时是怎样备“朗读”的吧--“我拿到一篇课文,首先是备朗读,至少读三四遍,上公开课,读的遍数还要多。要求学生背的,我先背下来。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散文要读出意境,诗歌要读出韵味,童话寓言要读出情趣,说明文要读得‘明白’,课文中的人物要读活,不论什么课文都要读出标点符号等等。总之,要读出语感来。课文朗读得声情并茂了,我才敢走进课堂,因为我可以让学生从我的朗读里去感受,去理解,因为我取得了指导朗读的发言权。”于老师给我们的启发就是用心去备好每一篇课文的朗读。

(二)明确朗读指导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三)精选朗读指导的方法

1.巧用范读指导朗读

①范读的重要性。

教练指导运动员投球、跳高,讲完了,常常示范一下,有的边讲边示范,所以说,示范本身也是指导。老师的范读,也是一种指导,而且是更现实、更直接的指导。

优秀的教师范读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甚至会成为学生纯真美好学校生活的终生代言符号。教师轻如和风,重如洪钟,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学生评价老师教学水平的一个感性依据。学生折服教师的范读,可以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建立起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易于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同时,学生还可以从教师的范读中受到熏陶和启发,潜移默化地学会了一些朗读方法和技巧。教师的即兴范读,不仅有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还有目光、姿态、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研究表明:大量的信息需要凭借面部和肢体动作这类体态语言来传递。教师在范读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和老师一起对朗读内容产生共鸣,这种感染作用是播放录音无法代替的。

②范读要注意的问题:把握时机

教师可把握以下教学时机进行范读:(1)揭题后,范读全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2)在学生对重点句段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时,即兴范读,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入情境,读出真情实感。(3)在学生朗读不到位时,通过范读,起纠正作用,引导学生读出恰当的感情、语气。(4)在指导学生品赏课文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绘声绘色的范读。范读可以全文范读,可以重点段落范读,可以关键词语范读。

2.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创设朗读情境,引起学生朗读兴趣,培养语感,获得“美”的体验,这是提高朗读指导实效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创设朗读情境的方法越来越多,比如:教师以生动的讲述创设情境,以图片、影像创设情境,以音乐烘托情境,以分角色朗读创设情境,以课本剧创设情境等。

3.在评价中指导朗读

①赏识评价力争针对性。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在执教《掌声》一课时,让学生齐读课题,学生读得拖拉,此时,老师及时指出读时要干净利落,不要拖音。学生马上就知道该怎样处理。当学生初步把课文读通后,老师表扬了三位同学,请他们站起来,老师说这个同学读得快,说明他阅读速度很快;这个同学坐得正,坐得直,说明他读书认真,态度好;这个小朋友读得很准确。为这三个同学鼓掌。这样的读后评价,非常明确地指出好在什么地方,针对性强,一方面鼓励这几个孩子以后会做的更好,另一方面告诉了其他同学该怎样读课文。

②诱导评价力争形象化。

好的评价应当是善于巧妙、机智的,做到引而不发。一位老师上《美丽的小路》,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小路的美丽。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她说:“你读得很响亮,可老师还没欣赏到美丽的小路呢!”第二个学生有进步了,她评道:“呀,这下,我看到美丽的小路啦!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多聪明的老师!特意把最能表现小路美丽的语句依着学生的样子重复朗读一次,像是模仿又像是示范,实际在强化朗读要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读得趣味盎然。

③引导评价力争丰富性。

要想做到丰富,就得要与作品、作者、读者等进行深入而有效的对话。因为只有走进作者的心灵,把握作者的情感,与作者合二为一产生共鸣才能让自己的朗读情真意切。朗读的评价用语要与作者对话就是要以作者的情感为依据对朗读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抓准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与作者对话,可以让学生的心灵与作者特别是伟大的作家的心灵产生碰撞,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气息,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④启发评价力争多角度

课堂上,我们常常会请同学进行读后评价,而往往听到的是“读得不熟练”“读得没有感情”“读得很有感情”等抽象的简单的评价,这除了平时课堂训练外,还有教师的及时诱导至关重要。

⑤主体评价力争多元化

朗读评价有很大的局限性。受时间、空间的制约,每一个体被评价的机会有限。因而我们要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除了老师、同学外,还可以是学生本人、家长等。课堂上我们不妨多让学生作自我评价,自信的学生会说自己读得不错,那就得让他再道道理由,这样学生势必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果认为自己读得不好,就给他机会再读,或是让他与前面读得好的同学作比较评价后再读。也可以让学生下位找自己的伙伴读,或是在合作小组中读,互相评一评、议一议朗读。有听众、有评价,在这样轻松、自由的能表现自我、能够与同伴们交流的空间里,学生的朗读兴趣会越来越浓厚。课外,学生们每读一篇课文后,让家长除了认真签字外,还可以写上评语,进行表扬指出缺点,提出希望都可。学生评价他人、被他人评价的机会增多,受评价的空间增大,多读多悟无疑会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4.“以读代讲”与“以读带讲”

“以读代讲”与“以读带讲”,以读为本,形式新颖。杜绝了迂回曲折,费时低效的讲解。师生间配合默契,产生教学共振。

这种读法,表面上变化很多。但只是教师“千变万化”,学生却“不离其宗”。学生读要注意三点:一是只读原文;二是老师读,学生就停;老师一停,学生就接着读。三是老师不读的词语学生要重读。

5.精选练点 一课一得

①关注标点,巧用课件

②反复引读,加深理解

引读,作为有效朗读的教学形式之一,极具鼓动性和感染性。引读能够渲染烘托课堂氛围,引领学生走讯速走入文本。

朗读的形式有范读、领读、齐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等等,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教师需要采用各种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其中范读指导必不可少,由于小学生的模仿性强,所以教师适时的范读是朗读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的范读以情感人,使学生身临其境,引起共鸣,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当然,不能让学生机械模仿教师的语调,要让学生学会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体会出发,使学生在真正感受文章内涵的基础之上进行朗读活动,那样读出的感情才自然真切。表演读是低段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小学教学论文题目精选

小学线上教学论文题目

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题目

教学论文的题目

初中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关于拼音教学的论文题目

小学教师教学论文题目

★幼儿园教学论文题目

德育教学论文题目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现状及指导策略论文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现状及指导策略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现状及指导策略论文(锦集9篇)】相关文章:

化学教学论文题目大全2022-05-25

关于培养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探索课题开题报告2022-05-06

小学生语文课堂开题报告示例2023-06-02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2024-01-07

如何拟写教学论文标题2023-11-09

学科教学语文论文题目2023-12-06

小学一年级教学论文题目2023-05-26

教育硕士开题报告范文2023-10-17

英语专业教学论文题目2023-04-29

关于分层教学的论文题目202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