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电阻教案及反思

时间:2023-02-10 07:30:38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及反思(推荐15篇)由网友“蔚蓝数码”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初三物理电阻教案及反思,希望您能喜欢!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及反思

篇1:初三物理电阻学教案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 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3) 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实验。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教学难点:电阻的概念及决定因素。

教师准备:电阻定律演示器九套 演示电表一块 电源 小灯座 电流表 开关各九个 导线每组六根 金属勺

学生准备:每组准备一套铅笔(芯)、钢尺

教学方法:以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为主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作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篇2:初三物理电阻学教案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课前让学生收集、观察家用电线,并在课上展示。提出问题:为什么普通导线都是用铜或者铝制成的,而不用铁丝?(注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学生分组做P14图6.3-1实验(通过可观察到的现象来获得不可直接感知的信息是学习抽象概念的重要方法)

二 导学达标,形成概念

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铜丝的电流比铁丝(或镍铬合金丝)的电流大。是因为导体虽善于导电,却同时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一新的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板书:(一)定义及符号

1.定义: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做电阻。符号:R

让同学们阅读P15的内容并回答电阻的单位(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

板书:(二)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Ω。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Ω=1000KΩ 1KΩ=1000Ω

常见的电阻值:(大屏幕)

人的双手间(干燥) 1000--5000Ω 人的双手间(潮湿) 200--800Ω 照明灯泡(工作时) 100---Ω 实验用小灯泡 5--50Ω 实验室用的导线(每根) 0.01--0.1Ω 电流表 0.1Ω左右 电压表 10 KΩ 教师启发:同学们通过比较前两组数据得到什么启示?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什么?(从物理走向生活,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同学们已经知道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那么电阻的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提出问题: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猜想:可能导体的种类,粗细,长度 ,温度等有关

设计实验:老师先渗透控制变量法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把只有材料不同的两段金属丝接入上面的电路,观察灯泡的亮度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再把只有长度、横截面积不同的金属丝连在电路中。

进行实验:

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和灯泡的亮度并记录数据。(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是提出问题获得证据或数据的来源。在观察到现象后及时做出记录,这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揭示科学的神秘面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析与论证:

投影各组实验数据并对比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板书:

(三)影响因素:

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大量实验表明,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

评估与交流

实验中导体的电阻阻值都比较小,所以电路中的电流较大,每次测得数据后应立即断开开关,尽量减少电能损耗。

(四) 同学们自己阅读18页科学世界中的半导体和超导体。然后通过15页图6.3-3说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三、课堂小节:由学生互相补充完成

篇3:初三物理电阻学教案

电 阻

(一)定义及符号

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二)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Ω=1000KΩ 1KΩ=1000Ω

(三)影响因素

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3. 实验结论: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四、强化练习:

序号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材料 1 1 0.1 镍铬 2 0.5 0.1 镍铬 3 1 0.2 镍铬 4 1 0.1 锰铜 1、采用序号1、2对比,是探究电阻与 ______ 有关。

2、采用序号1、3对比,是探究电阻与______ 有关。

3、采用序号_____对比,是探究电阻与材料有关。

五、作业:想想做做1、2题

在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导电体的电阻的大小同导电体的哪些特性有关时,可先故意将横截面积、长度都不同的一根镍铬合金丝和一根铜丝分别串入接有小灯泡的直流电路中,让学生分别观察灯泡发光的亮度,并问学生:刚才的实验现象能否说明电阻大小与导电体的某个特性有关?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得到的结论当然是否定的.再用横截面积和长度都不同的两根镍铬合金丝分别串入上述电路中,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并让学生思考这个实验能否说明电阻大小同导电体的某种特性有关,结论同样是不能.这时就可不失时机地问学生:“那么,我们应该取怎样的两根金属丝串入上述电路来做这个实验,以研究导电体的电阻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同时向学生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几根金属丝让他们选择.学生经过思考并相互讨论后,有的回答:应取两根横截面积相同、但长度不同的镍铬合金丝进行上述实验;有的同学说:应取两根长度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的镍铬合金丝进行上述实验;还有的说应取长度、横截面积均相同的一根铜丝和一根镍铬合金丝进行实验比较.这时,教师可适时指出上述几种方法都可以,同时指出要研究电阻的大小同导电物质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种类这三个因素任何一个因素间的关系,就要人为地控制另外两个因素,使它们相等,并指出这种实验的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再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系统地进行上述实验,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去体验这一科学方法.

篇4:初三物理电阻教案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亲身体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物理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发展能力,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处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本章整体学习能量知识,前面学习了《机械能》、《内能》。这一节是将机械能与内能进行结合,学习两种能量的转化及生活应用。同时本节也是对改变内能的方式的补充,所以学好前三节知识是前提,学好本节知识是对前面知识的提升和应用。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2、通过视频了解热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3、知道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过程方法目标: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提高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1、了解内能的利用在社会发展的意义

2、通过探索性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本节重点为: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难点是: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会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些问题台阶,帮助学生逐步通过现象分析到本质。在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情况分析时(外界对物体做功时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时内能减小)通过实验归类,进行突破。对热机的工作原理这个重难点突破方法上,我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刺激:有视频、有自主学习课本、有问题引导合作讨论、有模具针对点观察(曲轴的转动情况)。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机能来主动学习。

5、教法设计:

实验探究法、视频辅助法、指导读书法、问题引导法。运用实验探究法能更好的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还能让学生亲身体验。视频辅助法把不容易展现的汽油机工作过程全方面多角度的展示给学生,弥补了模具小、可视性差的缺陷。指导读书法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阅读课本时教师通过问题引导,使自主学习更具指向性,目标性更强。对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教师通过针对点专门突破讲解。

6、学法设计:实验法、观察法、阅读法、讨论法。这些方法的应用都是为了让学生限度的参与教学,做学习的主人,自己参与,自己解决。

二、教学准备:利用铁丝、铅笔、图钉等随手可得的器材让学生动手体验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演示两个实验空气压缩引火仪、电子式火花发生器、酒精、小瓶,学生体会归纳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利用汽油机模型、观看汽油机工作视频,物体与视频资源结合,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学习。

教 学 过程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引入

ppt图片导入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什么?

图片情境导入:为什么汽车高速行驶时,轮胎的温度会升得很高?

火箭上天,能量是如何转化的?

寻找图片中改变内能的方式,复习回顾旧知

复习旧知,引出新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活动与演示:

(1)把图钉按在铅笔的一端,手握铅笔使图钉在粗糙的硬纸板上来回摩擦,用手触摸一下摩擦的地方,有何感觉?图钉的内能变化了吗?

(2)小组活动:弯折铁丝十余次,用手指触摸一下弯折处,有何感觉?铁丝的内能变化了吗?

(3)学生演示:空气压缩引火仪,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提问:在刚才的活动中,物体增加的内能从何而来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在克服摩擦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减少,内能增加,即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板书: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做功

提问:(1)采用哪些办法可以使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些方法中,哪些是采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哪些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学生举例,如:放在太阳下晒;在石头上摩擦;放在热水中烫;放在火上烧;用锤子敲;用力反复弯折等。

(2)仅凭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一现象,能否断定是通过热传递方式还是做功方式来实现的?(做功与热传递的等效性)

(3)你能再举一些通过做过来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吗?(钻木取火;飞船自由下落时温度升高;)

区别:热传递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能的形式没有变;而做功方式是机械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能的形式已经发生改变。

2、热机

(1)热机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演示:演示点火爆炸实验。

篇5:初三物理电阻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3.能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4.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重、难点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单位,用天平测量质量。

教学难点:质量的概念和质量是物体的属性比较抽象;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器材准备

托盘天平、砝码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明确两个概念:物体和物质。

物体:我们常见的一个个具体的实物都是物体;

物质:则是指组成这些物体的材料。

例如: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

1.椅子是一个物体,桌子也是一个物体,它们都是由木材组成的。

2.椅子、桌子都叫做物体,木材就是组成它们的物质。

那么下面我们再来观察几组物体,请同学们注意比较(课本插图)。

二、新课教学

(一)物体的质量

1.质量的概念

通过图片展示至少3组物体,每组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每组

的两个物体含有的物质多少明显不同。

比较:

(1)两个物体都是由同种物质组成,有什么不同?

(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

(2)再将3组物体综合起来,能得到什么结论?

(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通过教材三个物理事实说明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抽象概念的方法)

(二)质量的单位:

要衡量质量的大小,首先要规定一个标准——单位。

阅读有关千克的规定和单位换算关系。

1.质量的主单位:千克(kg)

2.介绍它的由来:最初的规定

3.千克原器

4.质量单位的感性化:

通过学生较熟悉的一些实物的质量与一些质量单位近似比较,来

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具体的认识。

(三)学习使用托盘天平

1.认识托盘天平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认真观察天平结构,弄清楚各主要部件的作用。

活动:每桌一套托盘天平和砝码,对照课本图示,让学生观察托盘

天平,认识各主要部件的名称。

利用投影,让学生指认各部件,并试着说出其作用。

2.学习使用托盘天平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对照托盘天平实物,阅读《托盘天平使用说明书(摘要)》。

(2)尝试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

(3)练习:用多媒体展示一些错误操作,让学生判断错误所在,

并提出正确操作方法。如:

① 天平没有放在水平台上;

② 调节天平平衡时,游码未归零;

③ 加减砝码用手拿取;

④ 超过量程;

⑤ 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⑶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活动1:测固体的质量

活动2:测液体的质量

(4)交流,了解学生对托盘天平的掌握程度。

①使用托盘天平时,关键的步骤有哪些?

如果天平的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应如何调节平衡螺母?

如果指针偏右呢?

②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是否一定要等指针静止下来?

怎样快速判断横梁是否平衡呢?

③你是怎样安排测量一杯水的质量的操作程序的?

④你是怎样读取待测物体质量的?

(四)其它一些测量质量工具:

课后调查这些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习通过互联网或产品说明书

获取相关信息。

五、信息浏览:

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会变得极大的。

小结

1.质量的概念。

2.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3.质量单位。

4.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练习设计

1.调查各种球类的标准质量,填写在下表中。

乒乓球 羽毛球 网球 垒球 排球 篮球 足球

2.填上合适的单位:

(1)你同学的质量大约为60 。

(2)我们所用的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00 。

(3)体育课上,我们投掷的铅球的质量约为4000 。

(4)一桶标有“5L”字样的花生油的质量约为4.2 。

3.如图所示,甲为商店里使用的台秤,其工作原理与天平相同。现用该台秤

称某物体的质量,通过在砝码盘中添加槽码,移动游码使秤杆平衡,所加

的槽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该物体的质量为 ㎏。若把该物

体带到太空,它的质量将 (选择“变大”、“变小”或“不变”)。

4.在“用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张强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称物体

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左边一点,这时应该(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5.一架托盘天平,由于更换了其中一个托盘,称量前无法把天平调节平衡,

即使把平衡螺母旋到最右端,指针最终也只能指着分度盘中央左边一个

分度的地方。现要使用这架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请你设计两种应急的

使用方案。

方案一: 。

方案二: 。

6.学习了“质量”后,小明有一个疑问:物体的质量与其形状是否有关呢?

为此,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用一块橡皮泥作为被研究的

物体,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用天平分别称出其质量,并记录数据于

下表中。

橡皮泥形状 长方体 圆柱体 圆环形 碎块

橡皮泥质量m/g 28 28 28 28

(1)小明实验时选用橡皮泥作为实验的材料,你认为选用这种材料对

他的实验操作有什么好处?

(2)由小明的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

(3)表格中,并没有也不可能将橡皮泥所能捏出的形状都列出,但仍然

能由此得出结论,这种研究问题得出结论的方法叫做( )

A.类比法 B.综合法 C.归纳法 D.等效法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

篇6:初三物理电阻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3.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1.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一:电阻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63-P64文字内容与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作上记号。

【自学检测】

1.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

2.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3.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电路符号是,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比较大的单位是千欧,兆欧。

4.1 MΩ=1000000Ω=106Ω 1 kΩ=1000Ω=103Ω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辅导。

1.在同一个电路中,如果接入不同的导线,流过导线的电流是否相同呢?

老师演示P63图16.3-1的实验,大家能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在电路中接入不同的金属丝,灯泡的亮度不同。这说明流过灯泡的电流是不同的.

2.想一想:铁的数量很多且价格便宜,为什么不用铁而用铜来制作导线的内芯呢?

3. 介绍一些常见用电器的电阻的大小:

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电阻约几欧到十几欧,常用电炉丝的电阻约几欧。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也不相同,在有的导体中,电流不容易通过,而在有的导体中,电流较容易通过。

【即时练习】

完成P67第1、2题。

学习内容二: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64-P66文字内容与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作上记号。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辅导。

1.做一做: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完成课本P65图16.3-3“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1)为了探究电阻与某一因素的关系,我们的探究方法是什么?

答:控制变量法。

(2)在探究导体的电阻是否与导体的长度有关时,应该保持什么因素一定,什么因素不同?

答:要探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的关系时,应该保持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一定,只让导体的长度不同。

(3)在实验中怎样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这个实验能得到什么结论?

答:通过电流表示数的大小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电流越大,则电阻越小。

结论:在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2.用上述方法探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小结:在导体的长度、材料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有关,导体越粗,电阻越小。

3.用上述方法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小结:在导体长度、横截面积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有关,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4.思考: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还有哪些?应该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答: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

实验方法:在图16.3-3的基础上,用酒精灯给镍铬合金丝加热,观察电流表的示数是否发生改变。

5.阅读P65图16.3-4,你得到什么结论。

结论:(1)导体与绝缘体没绝对界限。(2)不同材料的导体能力不同。

6.阅读P66“科学世界”

(1)什么叫半导体?半导体有什么特点?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答: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常常称做半导体。

半导体的特点:它们的电阻很容易受温度、光照、杂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自身电阻很容易改变。

一般使用半导体来制作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

(2)什么叫超导现象?畅想一下,如果超导现象能应用于实际,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答:某些物质,在温度降到很低的时候,电阻会消失,这就是超导现象。

用超导体制作输电线路,可以大大降低由于电阻引起的电能损耗;用超导体制作电子元件,不必考虑散热问题,可以大大缩小元件的尺寸。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

【精讲点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铁导线的电阻一定比铜导线的电阻大

B.两根长度相同的镍铬合金导线,横截面积较小的电阻一定大

C.长度相同的两根导线,细的导线电阻一定大

D.长度相同,材料相同,横截面积也相同的导线,在任何情况下,电阻都一样大

2.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不同。在同等条件下,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要小于绝缘体。

篇7:初三物理电压电阻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道电压的作用,电压的单位及换算。

2.会正确使用电压表。

3.会用电压表测量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电压表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1.电压在电路中的作用 2.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电压大小。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橘子、发光二极管、铜片、锌片、电压表、开关、灯泡、导线若干、干电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演示实验]用橘子、导线、发光二极管做让发光二极管发光的演示实验。

[设疑]橘子为什么能使发光二极管发光?

[过渡语]橘子竟然能让二极管发光,同学们可能感到很神奇,今天我们就学习16章第1节电压,解开你们心中的谜团。

二.新课讲授

[情景设置]用三节干电池、一个灯泡、开关、导线,做16.1-2的实验,验证电压的作用。

实验目的: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实验器材:三节干电池、一个灯泡、开关、导线若干。

观察现象:两次小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过渡语]我们看一下水流和电流的形成,对解决上面的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

[课件展示]水流与电流的形成

1、水流的形成

[课件展示]水流与电流的形成

[过渡语]:在看“水流和电流是形成”的课件时思考:水流和电流的形成有什么相似之处?

(一) 水流的形成

[设疑]1、在甲图中把活塞打开后,有水流形成吗?水能持续流动吗?

2、在乙图中安装了抽水机后,把活塞打开后,水能持续流动吗?

3.要想得到持续的水流,谁起了重要作用?

[结论]:抽水机—水压—水流

2.电流的形成

(二)电流的形成

在丙图中,开关闭合后,灯泡发光。

[思考]:

1.灯泡发光谁在起作用?

2.在电路中要形成持续的电流要具备什么条件?

[结论]:电源—电压—电流

[结论]:电路中得到持续的电流的条件:① 有电源,② 电路是通路

[深入理解]:综上学习,总结一下水流与电流的形成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方法指导]:由于水流的形成与电流的形成很相似,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在物理学中叫“类比法”。

(设计意图:用水流的形成要有水压类比到电流的形成要有电压。用类比的方法讲解,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轻松突破难点。)

3.电压的作用

[自主学习一] 电压的作用

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本P56的内容,思考:

1.电压在电路中的作用是怎样的?

2.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是什么?常用单位有哪几个?它们之间单位换算是如何的?

3.阅读小资料的内容,生活中不同用电器的电压各是多大?记住几种常见电源的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一节铅蓄电池的电压、我国的家庭电路的电压及人体安全电压。

PPT展示:认识身边常见的电压值:

4.课件展示:了解伏特的科学故事

伏特(1745-1827) 意大利科学家,他发明了伏特电堆,这是物理学历史上的神奇发明之一。为了纪念他对物理学的贡献,所以把电压的单位命名为伏特。

[板书]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4.电压表的读数

[自主学习二] 电压表的读数

观察手边的电压表完成:

1.电压表的元件符号是什么?

2.电压表的作用是什么?

3.电压表有几个接线柱?

4.电压表有几个量程?每个量程的分度值分别是多少?

[合作交流]小组内交流电压表读数的方法,让学生加以总结。

[板书]

电压表: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

0-3V 分度值0.1V

0-15V 分度值0.5V

[快学快练] 抢答比赛:练习读数

[过渡语] 我们已经认识了电压表,并学会了读数,下面学习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5.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自主学习三] :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P57“电压表的使用说明书”了解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请判断操作是否正确?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

1.如果电压表的接线柱接反了会出现什么后果?

2. 如果电压表的量程选大了会出现什么后果?

3.如果电压表的量程选小了会出现什么后果?

4.用电压表直接测电源两端的电压吗?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成果展示,让学生在纠错过程中巩固新知。加深对电压表使用方法的理解。)

6.电压表测电压

[过渡语]同学们对电压表的使用方法掌握的很好,现在用电压表测量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电压表。

2.探究在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的电压关系。

实验步骤:

1.先将电压表接在小灯泡的两端,接通电路,读取电压表的示数是 V ;

2.再把电压表接在电源两端,接通电路,读取电压表的示数是 V ;

3. 把结果记录下来。

思考:电压表的两次的读数相同吗?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分析与总结]

在只有一个用电器的电路中,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的电压相等。

如图所示,电压表已与被测电阻并联。如果要把这三个串联着的电阻与电源连接,哪端应该接电源的正极?哪端应该接电源的负极?请在图中标出电流的方向。

三.【盘点收获】

引导学生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收获。课件展示

四.【达标检测】 教师巡视、案,学生互批互改。 完成检测题。

篇8:初三物理电压电阻教案

1.用电压表测电压时必须让电流从电压表的 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的 接线柱流出,否则表针会反转,不仅无法读数,有时还会损坏电压表.

2.实验室中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分别是0-- V和0-- V的电压.这两个量程每大格和每小格所表示的电压值 (选填:“相同”或“不同”.)

3.如图所示,要使电压表测灯L2两端的电压,正确的电路图是( )

4.在使用电压表测电压时,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之前不要先检查电压表指针是否指零刻度

B.电压表只能测量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C如果电压值无法预先估计,先用电压表大量程的接线柱进行试触

D.电压表不允许直接测量电源两端的电压

5.灯L1与灯L2串联,先用电压表测灯Ll两端的电压,如图所示.再测L2两端电压时,只将电压表接A的一端改接C,这种接法__________ (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9:初三物理电阻的测量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原理。

2. 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3. 了解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电阻的测量,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2. 体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过程;能进行初步的相关电路分析、电路故障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使学生养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养成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会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

2.基本电学实验常规;与实验相关的动态电路分析、电路故障分析、实验数据处理。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定值电阻、小灯泡、导线若干(共24组)等。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提出】:

1.教师出示一个坏的收音机,告诉学生经过检查,发现一只模糊不清的电阻线断了,需要更换。怎样才能知道它的阻值呢?

2.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上面这一过程。

问题:利用我们学习过的知识能不能进行测量一下呢?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收音机这一实物,进行展示,点明需要更换标注模糊的电阻,并让学生利用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测量电阻。这样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增强了学生对物理应用于生活的认识。) 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设计自己的解决方案。

二、新课教学

一、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1)实验原理:

(2)实验电路图:

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①保护电路;

②改变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设计实验】

1.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明自己小组的解决方案。

2.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归纳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电压表”、“电流表”的作用入手,分析测电阻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的提问;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心中“欧姆表”的疑问,从而得出间接测量电阻的方法——“伏安法”。)

实验方法:伏安法测电阻

3.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展示部分学生的设计,并提出问题:实验中我们需要多测几组电流和电压值,要如何操作?有更简便易行的办法吗?

(设计意图:利用前面的实验经验,学生很容易画出电路图,但是较难考虑到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因此以下设计按照学生没有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情况进行处理,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佳处理。)

教师活动:展示学生画出的电路图,通过下面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电路图的合理性。

(1)电路能测出几组数据,只测出一组数据计算的电阻准确可靠吗?

(2)如何才能进行多次测量,得到多组数据呢?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学生练习本章第一节课的探究实验,容易想到可以通过改变电池的个数或调节利用滑动变阻器的方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实现多次测量。通过学生对两种方法方便性的讨论,选取滑动变阻器,要求学生画出正确的电路图。) 学生介绍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案:

电流I 电流表

电压U 电压表

电阻R 欧姆表??

学生分小组根据实验原理R=U/I

进行实验电路的设计,部分学生设计了如下电路: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改进实验用电路图,明确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①保护电路;

②改变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3)实验器材:

1、学生明确实验需要的器材: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导线若干。

2、教师在学生自主选齐实验器材后,对主要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进行提问。

学生根据实验电路图,选择实验器材,并回顾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4)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引导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步骤。

2.实验时,有哪些注意事项?以填空的形式多媒体课件展示: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

(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于阻值 位置;

(3)注意认清电压表、电流表的 接线柱;

(4)选用两节电池,电压表量程选 V,电流表量程选 A。

学生根据实验电路,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步骤。

篇10:初三物理电阻的测量教案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的原理。

2. 会同时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导体的电阻。

3. 了解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电阻的测量,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2. 体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过程;能进行初步的相关电路分析、电路故障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使学生养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养成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篇11:初三物理电阻的测量教案

1.会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

2.基本电学实验常规;与实验相关的动态电路分析、电路故障分析、实验数据处理。

篇12:初三物理电阻的测量教案

1.教师出示一个坏的收音机,告诉学生经过检查,发现一只模糊不清的电阻线断了,需要更换。怎样才能知道它的阻值呢?

2.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上面这一过程。

问题:利用我们学习过的知识能不能进行测量一下呢?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收音机这一实物,进行展示,点明需要更换标注模糊的电阻,并让学生利用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测量电阻。这样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增强了学生对物理应用于生活的认识。) 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设计自己的解决方案。

二、新课教学

一、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1)实验原理:

(2)实验电路图:

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①保护电路;

②改变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篇13:初三物理电阻的测量教案

1.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明自己小组的解决方案。

2.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归纳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电压表”、“电流表”的作用入手,分析测电阻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的提问;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心中“欧姆表”的疑问,从而得出间接测量电阻的方法——“伏安法”。)

实验方法:伏安法测电阻

3.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展示部分学生的设计,并提出问题:实验中我们需要多测几组电流和电压值,要如何操作?有更简便易行的办法吗?

(设计意图:利用前面的实验经验,学生很容易画出电路图,但是较难考虑到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因此以下设计按照学生没有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情况进行处理,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佳处理。)

教师活动:展示学生画出的电路图,通过下面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电路图的合理性。

(1)电路能测出几组数据,只测出一组数据计算的电阻准确可靠吗?

(2)如何才能进行多次测量,得到多组数据呢?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学生练习本章第一节课的探究实验,容易想到可以通过改变电池的个数或调节利用滑动变阻器的方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实现多次测量。通过学生对两种方法方便性的讨论,选取滑动变阻器,要求学生画出正确的电路图。) 学生介绍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案:

电流I 电流表

电压U 电压表

电阻R 欧姆表??

学生分小组根据实验原理R=U/I

进行实验电路的设计,部分学生设计了如下电路: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改进实验用电路图,明确此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①保护电路;

②改变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3)实验器材:

1、学生明确实验需要的器材: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导线若干。

2、教师在学生自主选齐实验器材后,对主要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进行提问。

学生根据实验电路图,选择实验器材,并回顾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4)实验步骤:

篇14:初三物理电阻的测量教案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

篇15:初三物理电阻的测量教案

如何设计实验表格呢?

在学生设计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提醒和帮助。引导学生类比探究导体上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进行设计。

次数 电压

U/V 电流

I/A 电阻

R/Ω

(设计意图:对于实验注意事项,教师不管通过什么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养成实验前先考虑注意事项的好习惯,减少实验时出现问题。对于设计表格,学生可以参考教材表格,表格的设计不是唯一的,主要是训练学生独立设计表格的能力。)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完善数据记录表格的设计。

(6)进行实验

初三物理课堂教案阿基米德原理

初三物理怎样认识和测量电压教案

初三物理比热容教案以及知识点

初三物理教学反思

物理科工作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册《变阻器》教案

初三物理教学年度总结

物理教学总结

初二物理下学期教学总结

初三物理全一册教案有哪些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及反思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及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及反思(推荐15篇)】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教师个人教学计划2023-06-24

初三作文课件2023-11-05

电压教案示例之二2022-11-06

初三物理《导体对电阻的阻碍作用》教案2023-03-28

初三物理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2022-09-20

物理科教学总结2023-12-11

初三的物理功率教案怎么设计2023-06-18

九年级物理教师教学计划锦集2022-06-10

初三上册物理教学进程计划2022-10-09

物理学科教学总结2023-01-08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