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教案(共20篇)由网友“钮祜禄涼月”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小学六年级语文《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教案,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小学六年级语文《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11个生字和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世人称颂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原因。学习袁隆平敢于挑战,科技创新,拼搏钻研,为国争光,为世界人民造福的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3.能给课文各部分拟定小标题。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世人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原因。学习袁隆平敢于挑战,科技创新,拼搏钻研,为国争光,为世界人民造福的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2.能给课文各部分拟定小标题。
学情分析:
课文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对袁隆平对培育杂交水稻都了解甚少。我们揣摩编者在本册教材中安排这样一篇长的报告文学的意图是考虑到了学生阅读的需要。学生在日常阅读时,读物可能是与课文内容、篇幅较一致的,有时也需要读像本文这类的生僻的长文。因此,本课教学设计重在以学生默读为主要形式,以自学为主的理解课文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理念:
1.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追求教学实效。
2.注重学法的指导与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
教学准备:
1.查找“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相关资料。
2.文字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板书课题。通过预习,课文的几个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吧。谁来准确的读给大家听:(出示生字词课件,指读生字词)
神农氏 基础 亩产 雄蕊 挫折 惨状
痛哭流涕 劫后余生 不懈 赴 传授
2. 解题,初步了解袁隆平。
(1)同学们对字词掌握都比较好,在预习的基础上,谁来谈谈你对课题的理解。板书:袁隆平。
(2)介绍资料:谁能根据搜集的资料,用简单的话介绍一下袁隆平的情况?
(袁隆平,男,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0-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任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
小结:袁隆平确实了不起,他平均每一年半就获得一次世界性大奖,现在已有17项。因为袁隆平先生是世界杂交水稻的创始人,所以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3.课文又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位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从课文的结构上你还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预设学生的汇报:
(1)袁获得的荣誉:学生说、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课文主要内容方面:
(3)发现:全文先写袁研究杂交水稻的结果,后写研究过程;虽是写人文章,但不像以往学的写人文章那样——详写人物言行、神态、心理;文章篇幅长,课文自己标出四个部分等。
三、拟小标题,深入理解
(一)请你认真默读前言部分,划出能概括这部分主要内容的语句并概括段意。(袁隆平因培育杂交水稻成功,而荣获了国际及祖国所给予的极高荣誉)
(二)请你按照以上的学法,自学第一、二﹑三﹑四部分。了解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在文中画出能概括每部分内容的句子或词语,试着概括课文各部分主要内容。
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原因;
袁隆平提出通过“三系”提高水稻杂交优势的设想;
袁隆平寻找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野败”,跨出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经过百劫千难“三系”配套成功,终于使杂交水稻破土而出。
(三)引导学生给课文各部分拟定小标题。
导:要把刚才我们写的段意连接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是显得长,看能不能用简练的几个字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
1.拟定小标题和写段意既有一致性又是有区别的,你觉得应该怎样列小标题?(抓住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用简明的词语或短句概括。)让我们了解列小标题的要求和方法。出示课件:
列小标题的要求:A.内容上要抓住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概括。
B.表述上要用简明的词语或短句概括。
C.形式上要尽量做到角度一致,标题连贯。
列小标题的方法:A.摘法 可从文中摘取句子或词语当小标题
B.拟法 用自己的语句概括
2.我们怎样根据刚才的段意来概括小标题呢?(出示课件:指导第一部分小标题的两种列法)
1)要驱走饥荒恶魔。(摘法)
2)培育原因。(拟法)
(说明:因课题中有“杂交水稻”字样,标题中可以简练不写)
3.请大家按照我们刚才所说的方法根据段意列出各段小标题。
板书展示标题角度一致的小标题:
培育原因——培育关键——培育艰难——培育成功
4.展示一、二组较好的小标题。结合你们刚才的学习,你现在觉得应该怎样列小标题?(学生归纳,教师相机点拨,指导列小标题:报告文学不同于一般写人的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言行、神态、心理进行细致刻画来突出人物特点。而是围绕一个中心事件,选取事件中不同阶段的典型事例来介绍人物。因此,给报告文学列小标题,要抓报告文学的主干,标题角度要尽量一致。)
5.小结归纳学法:通过今天的学习,能说说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是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出:列小标题、解题、抓各部分段意等。
四、抒发情感,赞颂袁隆平
1.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这篇报告文学,认识并了解了这位出自中国的世界之父——袁隆平,我相信你们和老师一样,深深地为他的爱国热情,超人的智慧等所感动。在阅读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哪一点深深地触动了你?如果你能结合课文内容来说一说就更好了。(也可以出示课件:我最敬佩袁隆平。)
2.交流:引导学生认识袁试验的目的是伟大的;实验设想的创新——智慧超人;实验中的艰苦付出——拼搏钻研劲儿超人;丰富的知识;为祖国争光、为人类造福等。
(1)第一、二部分: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首先明确袁隆平是为了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其次明确这是一个世界难题,国内外从无人试验过,而且外国专家认为“此路不通”而放弃或中断研究。他的“三系”设想,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但袁隆平坚信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体会袁隆平作出这个决定要有极大的勇气,要有创新精神,更要付出艰辛和心血。
(2)袁隆平为了研究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引导学生读找出有关的语句,并通过想象去体验和感悟。学生边说边指导朗读。)
如:看书学习发展他那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顶着压力提出设想——历经6年的时间,终于找到了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野败”,跨出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艰辛、拼搏,始终不渝)——经过百劫千难nàn“三系”配套成功,终于使杂交水稻破土而出。
3.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后三段:粮食增产——100个国家引进——讲学传授)从文中的几个数字具体感受一下这是怎样巨大的贡献? 指导朗读。
四、总结归纳,课外延伸
导:今天,我们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掌握了长文的学法——通过浏览快速准确提取需要的信息解决问题。
1.为什么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你现在明白了吧。你能用这个句式回答吗?
出示课件:因为袁隆平是世界杂交水稻的创始人 ,所以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2.现在,你理解作者为什么用《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命题吗?(含有赞叹的意思。)
3.你们知道吗?已经70多岁的袁隆平,依旧不辍地工作着,潜心地为我国的杂交水稻事业无私地做着贡献,因此总理曾亲切地接见了他,还坐专机亲自来海南看望他,询问杂交水稻的情况。而今杂交水稻的亩产量已达到了900公斤,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袁隆平是把培育杂交水稻当成自己终生奋斗的事业来做的,这又是多么伟大呀!如果你还想详细地了解他,可以到网上去阅读相关的资料;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的世界之父的奋斗史,也可以用我们今天掌握的学习长文的方法去浏览介绍他的相关网页。
五、作业:本课成语比较多,课下希望大家归类摘抄,积累成语。
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1: 3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萌发念头(或:决计实验)
袁隆平设想“三步”
(创始人) 寻找“野败” 贡献大
实验成功
板书设计2: 3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培育原因 敢于挑战
培育关键 科技创新
培育艰难 拼搏钻研
培育成功 为国争光
篇2:小学六年级语文《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11个字。
2.能给每部分拟小标题。
3.了解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艰难经历,理解“他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原因,学习袁隆平敢于挑战,科技创新,拼搏钻研,为国争光,为世界人民造福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艰难经历,理解“他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原因,学习袁隆平敢于挑战,科技创新,拼搏钻研,为国争光,为世界人民造福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能给每部分拟小标题。
教具准备:
查阅袁隆平的资料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人物简介
袁隆平,男,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0-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任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
三、检查预习
1.读本课认读字
(1) 易错字:挫
(2) 形近字:
( 3) 易读错的字:挫(cuò) 懈(xiè)
2.纠正字音。
3.朗读课文并评价。
四、阅读课文
1.自学通读全文,思考:
全文围绕什么事情展开,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2.分小组交流,说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全文是怎样围绕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艰难经历进行描述的。
3.默读课文,思考并交流:为什么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培育杂交水稻的原因:驱走饥荒恶魔,解决人口剧增而引发的吃饭问题。
培育杂交水稻的关键:世界难题,水稻异花授粉困难。通过“三系”完成。
培育杂交水稻的艰难历程:寻找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劫后余生的四钵稻苗。
培育杂交水稻的成功:“三系”配套成功!杂交稻在中华大地上生长。
培育杂交水稻的成就:各国引进,国际赞誉,荣获荣誉。
从而感受到袁隆平敢于挑战,科技创新,拼搏钻研,为国争光,为世界人民造福的精神。袁隆平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当之无愧。
4.给每部分拟小标题。
拟小标题的一般要求:从内容上看,每个小标题应抓住每部分的主要内容;从表述上看,要明白简练;从形式上看,应多用短句或词语;从各个小标题的联系上看,尽量角度一致,标题连贯。
比如:萌发——设想——发现——成功
培育原因——培育关键——培育历程——培育成就
拟小标题的前提是读懂课文。方法可有两种:一是摘法,可从文中摘取句子或词语当小标题;二是拟法,用自己的语句概括。
板书设计:
篇3:小学六年级语文《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教案
袁隆平院士作为科学家,不仅贡献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贵、品德高尚的人。他杰出的科技才华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风,为我们树立起了学习的典范。
一是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献身精神。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
自年轻时曾目睹有人挨饿的场景起,他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并为之不懈拼搏、顽强奋斗,始终把解决“民以食为天”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强烈使命,对此他意志坚定、锲而不舍。有人说,袁隆平院士的字典里没有“困难”二字,其实应该说人生的种.种困难境遇都被他挺过来了。他曾遇到过政治风暴带来的险恶,经历过环境条件伴随的艰苦,遭受过科研攻关出现的挫折,品尝过天伦亲情割舍的愁苦。
然而,他面对种.种困难从来不屈服,而是矢志不渝,坚强地战胜困难。正是因为具有这种迎难而上的勇气,困难在他面前变得渺小,杂交水稻研究的一道道难关被他攻克。出了名后,国际上有多家机构高薪聘请他出国工作,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因为他把根深深地扎在了中国,他把情浓浓地洒向了祖国人民。
前几年,美国的经济学家布朗先生提出了“未来谁来养活中国”的观点,引起世界性的恐慌。而作为农业科学家的袁隆平院士,则以自己研究杂交水稻的成果,乐观而且自信地回答:依靠科技进步和国人的努力,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他还以博大的情怀认为,中国人还能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水稻, 造福世界人民!
二是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论述的结论。但在 20世纪60年代初,袁隆平不迷信和书本,从“鹤立鸡群”稻株的观察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从而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研究的课题,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
这一重大突破,打破了传统经典理论的束缚,他当之无愧成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第一人。但他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继续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保持了世界水平。至此,他始终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在67岁的时候又产生一个惊人的想法——挑战超级杂交稻。这是他在杂交水稻上的又一创新之举,他能成功吗?
袁隆平院士说:“我的个性就是总觉得不满足”。他的“不满足”激发了他的勇气和智慧,使超级杂交稻又一再呈现绚丽夺目的光芒。实现了大面积亩产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标,又提前一年实现大面积亩产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标,而且达到了日本、IRRI制定但至今尚未实现的标准,再次创造了世界水稻超高产竞赛的奇迹。
有人说,于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是袁隆平院士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至高荣誉了,可他觉得这更是一种激励,他说“我们不能因此止步不前,我们要保持地位。”“我们现在有雄心壮志,向更高的高度攀登”。这个高度就是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对此,76岁高龄、天性不满足的袁隆平院士依然信心百倍。
三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袁隆平院士认为,成功的要诀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20世纪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盛行,他视野开阔,通读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
经过三系、两系的研究与实践,以及现阶段超级杂交稻的探索,袁隆平院士提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建立了一套基本理论,为杂交水稻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他始终保持着实干家的本色,田间地头就是他的实验室。攻关早期,间有7个春节在海南试验基地度过。如今虽年过七十,但仍坚持下田观察,每天两次(只要在单位),不论日晒雨淋,从不间断。
有一次,省里有领导来看望他,竟是在试验田里见到了他。他每年赴海南三亚坐阵主持超级杂交稻的南繁研究,在这里,全国协作研究的形势异常红火,来自各地的专家们总是感叹袁隆平院士宝刀不老,而且无不由衷地赞叹:“袁先生总是在杂交水稻研究处于迷茫或转折时,提出正确的思路,令大家茅塞顿开,前进的道路豁然开朗。”此外,袁隆平院士还经常到各地实地考察,了解情况。正是凭借“知识加汗水”的务实精神,他不断涌现新思路,育出好品种。
四是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起,他都是从大处着眼,从难处着手,从全局着想,所以课题一上马,就能得到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广泛支持,能吸引众多相关领域专家的主动协作,就能带动不同地区和单位的合作攻关。20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野败”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实现。
80年代,他带领“863”项目组开展攻关,从不以单位不同而保守秘密,而是提倡协作组要团结协作,因而很快出了成果。
他没有把三任总理拨给的数千万元作为自己的研究专款,而是组织起全国东、西、南、北、中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还将所获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和世界粮食奖等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有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他不仅关注中国粮食问题,而且也关心世界粮食安全问题。
他认为,杂交水稻成果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的追求,并为促进杂交水稻的国际发展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他慷慨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技术和某些育种材料,传授或赠送给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以帮助他们发展杂交水稻。
同时,袁隆平还具有非常好的人品、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他谦逊豁达,不以自居。杂交水稻的成功虽带给了他许多的荣耀和光环,可他却从不摆名人架子,待人坦诚。在研究中心,他经常组织研讨,鼓励大家发表见解,集思广益;他经常接待国内外同行的友好访问,十分珍惜这样的交流机会,常常邀请客人举行学术讲座,以开阔眼界,互通心得。往往在这种时候,他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地请教问题。
他作风纯朴,关心他人。他不讲究吃穿,办公室的设施也很简单。他捐出百万元作科研基金,自己添置衣服时却挑选便宜的,有一次,他花100元买了7件衬衣回来,还和大家吹嘘可以穿好几年。然而他非常关心农民后代,捐助了多名困难学生。
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他认为保持身体健康是做好工作的前提。除了工作,他每天还腾出时间参加文娱体育活动,拉小提琴,打麻将,游泳,打排球,一点也不亚于年轻人。按他的话说,这叫劳逸结合。
打麻将时不带彩,输了要往桌子底下钻,有人说算了吧,他不听,弯着身子硬要钻,引起众人拍手大笑。他给孩子取名也是有意思的,他有三个儿子,分别取小名为五一、五二、五三。他说:“我家孩子是单一品种,都是雄性,要有个女孩多好!”到了下一代,他的愿望得以实现,有了大孙女又有了二孙女,两个孙女的名字都是他取的,有意义又富有幽默感:大孙女叫袁有晴,因为出生前一直不停地下雨,生下当天,雨过天晴。第二个孙女是2月18日生的,这天正好逢农历的“雨水节”,便取名“袁有清”。他说:“这两个名字不但叫起来顺口,而且合起来有晴有清,晴就是太阳,清就是雨水,有太阳有雨水,万物自然就会茁壮成长。”
袁隆平是我们党培养出来的当代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知识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抱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他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我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突出典型,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一面光辉旗帜。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把袁隆平精神概括为。
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淡泊名利、奉献事业的崇高品德,不畏艰难、求真务实的科研作风,胸怀全局、协作攻关的团队意识,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服务“三农”、富民兴农的高尚情怀。
篇4:小学六年级语文《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11个字。
2.能给每部分拟小标题。
3.了解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艰难经历,理解“他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原因,学习袁隆平敢于挑战,科技创新,拼搏钻研,为国争光,为世界人民造福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艰难经历,理解“他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原因,学习袁隆平敢于挑战,科技创新,拼搏钻研,为国争光,为世界人民造福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能给每部分拟小标题。
教具准备:
查阅袁隆平的资料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人物简介
袁隆平,男,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0-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任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方面。
三、检查预习
1.读本课认读字
(1) 易错字:挫
(2) 形近字:
( 3) 易读错的字:挫(cuò) 懈(xiè)
2.纠正字音。
3.朗读课文并评价。
四、阅读课文
1.自学通读全文,思考:
全文围绕什么事情展开,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2.分小组交流,说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全文是怎样围绕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艰难经历进行描述的。
3.默读课文,思考并交流:为什么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培育杂交水稻的原因:驱走饥荒恶魔,解决人口剧增而引发的吃饭问题。
培育杂交水稻的关键:世界难题,水稻异花授粉困难。通过“三系”完成。
培育杂交水稻的艰难历程:寻找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劫后余生的四钵稻苗。
培育杂交水稻的成功:“三系”配套成功!杂交稻在中华大地上生长。
培育杂交水稻的成就:各国引进,国际赞誉,荣获荣誉。
从而感受到袁隆平敢于挑战,科技创新,拼搏钻研,为国争光,为世界人民造福的精神。袁隆平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当之无愧。
4.给每部分拟小标题。
拟小标题的一般要求:从内容上看,每个小标题应抓住每部分的主要内容;从表述上看,要明白简练;从形式上看,应多用短句或词语;从各个小标题的联系上看,尽量角度一致,标题连贯。
比如:萌发——设想——发现——成功
培育原因——培育关键——培育历程——培育成就
拟小标题的前提是读懂课文。方法可有两种:一是摘法,可从文中摘取句子或词语当小标题;二是拟法,用自己的语句概括。
板书设计: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萌发——设想——发现——成功
培育原因——培育关键——培育历程——培育成就
小学六年级语文《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相关资料
袁隆平院士作为科学家,不仅贡献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贵、品德高尚的人。他杰出的科技才华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风,为我们树立起了学习的典范。
一是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献身精神。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
自年轻时曾目睹有人挨饿的场景起,他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并为之不懈拼搏、顽强奋斗,始终把解决“民以食为天”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强烈使命,对此他意志坚定、锲而不舍。有人说,袁隆平院士的字典里没有“困难”二字,其实应该说人生的种.种困难境遇都被他挺过来了。他曾遇到过政治风暴带来的险恶,经历过环境条件伴随的艰苦,遭受过科研攻关出现的挫折,品尝过天伦亲情割舍的愁苦。
然而,他面对种.种困难从来不屈服,而是矢志不渝,坚强地战胜困难。正是因为具有这种迎难而上的勇气,困难在他面前变得渺小,杂交水稻研究的一道道难关被他攻克。出了名后,国际上有多家机构高薪聘请他出国工作,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因为他把根深深地扎在了中国,他把情浓浓地洒向了祖国人民。
前几年,美国的经济学家布朗先生提出了“未来谁来养活中国”的观点,引起世界性的恐慌。而作为农业科学家的袁隆平院士,则以自己研究杂交水稻的成果,乐观而且自信地回答:依靠科技进步和国人的努力,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他还以博大的情怀认为,中国人还能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水稻, 造福世界人民!
二是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论述的结论。但在 20世纪60年代初,袁隆平不迷信和书本,从“鹤立鸡群”稻株的观察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从而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研究的课题,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
这一重大突破,打破了传统经典理论的束缚,他当之无愧成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第一人。但他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继续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保持了世界水平。至此,他始终没有停止探索的步伐,在67岁的时候又产生一个惊人的想法——挑战超级杂交稻。这是他在杂交水稻上的又一创新之举,他能成功吗?
袁隆平院士说:“我的个性就是总觉得不满足”。他的“不满足”激发了他的勇气和智慧,使超级杂交稻又一再呈现绚丽夺目的光芒。20实现了大面积亩产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标,20又提前一年实现大面积亩产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标,而且达到了日本、IRRI制定但至今尚未实现的标准,再次创造了世界水稻超高产竞赛的奇迹。
有人说,于20入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是袁隆平院士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至高荣誉了,可他觉得这更是一种激励,他说“我们不能因此止步不前,我们要保持地位。”“我们现在有雄心壮志,向更高的高度攀登”。这个高度就是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对此,76岁高龄、天性不满足的袁隆平院士依然信心百倍。
三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袁隆平院士认为,成功的要诀在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20世纪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盛行,他视野开阔,通读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
经过三系、两系的研究与实践,以及现阶段超级杂交稻的探索,袁隆平院士提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建立了一套基本理论,为杂交水稻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他始终保持着实干家的本色,田间地头就是他的实验室。攻关早期,10年间有7个春节在海南试验基地度过。如今虽年过七十,但仍坚持下田观察,每天两次(只要在单位),不论日晒雨淋,从不间断。
有一次,省里有领导来看望他,竟是在试验田里见到了他。他每年赴海南三亚坐阵主持超级杂交稻的南繁研究,在这里,全国协作研究的形势异常红火,来自各地的专家们总是感叹袁隆平院士宝刀不老,而且无不由衷地赞叹:“袁先生总是在杂交水稻研究处于迷茫或转折时,提出正确的思路,令大家茅塞顿开,前进的道路豁然开朗。”此外,袁隆平院士还经常到各地实地考察,了解情况。正是凭借“知识加汗水”的务实精神,他不断涌现新思路,育出好品种。
四是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起,他都是从大处着眼,从难处着手,从全局着想,所以课题一上马,就能得到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广泛支持,能吸引众多相关领域专家的主动协作,就能带动不同地区和单位的合作攻关。20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野败”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实现。
80年代,他带领“863”项目组开展攻关,从不以单位不同而保守秘密,而是提倡协作组要团结协作,因而很快出了成果。
他没有把三任总理拨给的数千万元作为自己的研究专款,而是组织起全国东、西、南、北、中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还将所获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和世界粮食奖等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有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他不仅关注中国粮食问题,而且也关心世界粮食安全问题。
他认为,杂交水稻成果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的追求,并为促进杂交水稻的国际发展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他慷慨地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技术和某些育种材料,传授或赠送给其他国家的科学家,以帮助他们发展杂交水稻。
同时,袁隆平还具有非常好的人品、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他谦逊豁达,不以自居。杂交水稻的成功虽带给了他许多的荣耀和光环,可他却从不摆名人架子,待人坦诚。在研究中心,他经常组织研讨,鼓励大家发表见解,集思广益;他经常接待国内外同行的友好访问,十分珍惜这样的交流机会,常常邀请客人举行学术讲座,以开阔眼界,互通心得。往往在这种时候,他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地请教问题。
他作风纯朴,关心他人。他不讲究吃穿,办公室的设施也很简单。他捐出百万元作科研基金,自己添置衣服时却挑选便宜的,有一次,他花100元买了7件衬衣回来,还和大家吹嘘可以穿好几年。然而他非常关心农民后代,捐助了多名困难学生。
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他认为保持身体健康是做好工作的前提。除了工作,他每天还腾出时间参加文娱体育活动,拉小提琴,打麻将,游泳,打排球,一点也不亚于年轻人。按他的话说,这叫劳逸结合。
打麻将时不带彩,输了要往桌子底下钻,有人说算了吧,他不听,弯着身子硬要钻,引起众人拍手大笑。他给孩子取名也是有意思的,他有三个儿子,分别取小名为五一、五二、五三。他说:“我家孩子是单一品种,都是雄性,要有个女孩多好!”到了下一代,他的愿望得以实现,有了大孙女又有了二孙女,两个孙女的名字都是他取的,有意义又富有幽默感:大孙女叫袁有晴,因为出生前一直不停地下雨,生下当天,雨过天晴。第二个孙女是202月18日生的,这天正好逢农历的“雨水节”,便取名“袁有清”。他说:“这两个名字不但叫起来顺口,而且合起来有晴有清,晴就是太阳,清就是雨水,有太阳有雨水,万物自然就会茁壮成长。”
袁隆平是我们党培养出来的当代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知识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抱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他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我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突出典型,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一面光辉旗帜。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把袁隆平精神概括为。
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淡泊名利、奉献事业的崇高品德,不畏艰难、求真务实的科研作风,胸怀全局、协作攻关的团队意识,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服务“三农”、富民兴农的高尚情怀。
篇5:杂交水稻之父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经过,学习他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准备:了解袁隆平的`事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篇6:杂交水稻之父教案
质疑 “杂交水稻之父”指谁?为什么称他“杂交说稻之父”?
读课文第一小节回答第一个问题。
交流自己了解的袁隆平。
二: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标好小节,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1)读书,纠音。(2)质疑解疑。
3、默读,文章主要写上什么?
三:学习重点段。
1、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读课文二、三自然段。首先明确袁隆平是为了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其次明确这是一个世界难题,国内外从无人试验过,而且外国专家武断地肯定“此路不通”。但袁隆平坚信有天然杂交水稻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再次袁隆平作出这个决定要有极大的勇气,要有创新精神,更要付出艰辛和心血。
2、袁隆平为了研究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读三、四、五、六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并通过想象去体验和感悟。
学生边说边指导朗读。
3、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
读七、八小节,对文中的几个数字算算账,具体感受一下这是怎样的巨大的贡献。
4、指导朗读。
四:总结。
1、为什么称袁隆平为“杂交水稻之父”?
2、为什么本文以“杂交水稻之父”为题?
4、袁隆平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篇7:《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
教学要求:
1、能自己读懂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理解课文中某些词语的意思。
3、能从课文中感受到袁隆平搞科学研究的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袁隆平的研究作出的巨大贡献。
教学难点:能从袁隆平的具体事迹谈自己的感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概括介绍袁隆平的生平事迹)
二、进行新课
1、初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讨论回答:
a、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b、袁隆平为了研究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c、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
4、回答问题。
5、给课文分段,并写段意。
三、总结
四、作业
谈学后的体会
篇8:小学三年级语文《杂交水稻之父》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经过,学习他敢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准备:了解袁隆平的事迹。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板书 16 杂交水稻之父
质疑 “杂交水稻之父”指谁?为什么称他“杂交说稻之父”?
读课文第一小节回答第一个问题。
交流自己了解的袁隆平。
二:自学课文。
1、读通课文,标好小节,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1)读书,纠音。(2)质疑解疑。
3、默读,文章主要写上什么?
三:学习重点段。
1、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读课文二、三自然段。首先明确袁隆平是为了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其次明确这是一个世界难题,国内外从无人试验过,而且外国专家武断地肯定“此路不通”。但袁隆平坚信有天然杂交水稻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水稻。再次袁隆平作出这个决定要有极大的勇气,要有创新精神,更要付出艰辛和心血。
2、袁隆平为了研究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读三、四、五、六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并通过想象去体验和感悟。
学生边说边指导朗读。
3、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
读七、八小节,对文中的几个数字算算账,具体感受一下这是怎样的巨大的贡献。
4、指导朗读。
四:总结。
1、为什么称袁隆平为“杂交水稻之父”?
2、为什么本文以“杂交水稻之父”为题?
4、袁隆平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篇9:小学三年级语文《杂交水稻之父》优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自己读懂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理解课文中某些词语的意思。
3、能从课文中感受到袁隆平搞科学研究的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了解袁隆平的研究作出的巨大贡献。
三、教学难点:
能从袁隆平的具体事迹谈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具准备: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解题、导入新课
父,本指父亲。这里指首先发明和创造某种东西的人。从称呼上就可以看出这些人取得的成就是非常杰出的、他们也是很受人民尊敬的。袁隆平在全世界首先成功地进行了杂交水稻的实验,所以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二、进行新课
1、初读课文
2、小组讨论
a、袁隆平为什么决心攻克“人工杂交水稻”这一世界难题?
b、袁隆平为了研究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c、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样的巨大贡献?
3、回答问题,汇报讨论结果。
4、给课文分段,讨论段意。
三、总结:课文叙述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过程中所经历的坎坷的取得的成就,塑造了一个不畏艰难、执着追求,最终实现了自己“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愿望。
四、作业设计:
谈学后的体会
篇10:小学三年级语文《杂交水稻之父》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典型事例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2、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
3、了解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人物形象)
袁隆平,闻名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国家科技奖获得者。他是怎样从湖南一个小地方农校的教师走到今天的?他的成功有何“秘诀”?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走进袁隆平的世界,领略他的风采吧。
二、读准字音,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1、读准字音(课件展示,师范读后领读):
籼(xiān)稻 黔(qián)阳 衣钵(bō) 矢(shǐ)志不移 兵不解(jiě)甲
2、理解下列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课件展示,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灵光:指神异的光辉。
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太远。径,门外的小路。庭,堂外的院地。
矢志不移:立下志愿决不改变。矢,发誓。
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劫,灾难。
三、整体感知,分析课文:
(一) 学生自由朗读,熟悉人物,能写出袁隆平简介,师指正。
本文是一则人物通讯,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卓越贡献,赞颂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熟悉人物,用简洁的语言来介绍人物。(简单提示人物简介的写作,课件展示,附后)
袁隆平:男,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5年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发明奖,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1988年获英国皇家让克奖。由于其贡献卓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二)面对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我们大家可能会觉得他很神秘,也可能会认为他天生是一个天才,那么他的青年时代是怎样度过的呢?他又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请大家看一段袁隆平的访谈录,让我们来了解一个真实的袁隆平。请大家阅读时摘下其中你感受最深的文字,并请谈谈,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课件展示访谈录,附后)
学生讨论回答,师小结:
提示:“八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这几个字是我几十年生活工作的总结。”
“在最艰难的关头,一定不能轻易放弃。”(坚强的毅力,执着的精神)
“在种.种‘’的压力面前,我坚信:真正的永远来自实践。”(不迷信)
“在传统理论的阻力和束缚面前,只有靠实践云检验,去创新。”
“在创新中‘知识’尤其重要,有知识,并得以不断积累更新,是创新重要的基本条件。”(勇于实践,勇于创新)
“有了知识,又不吝惜汗水,发奋努力,才会激发创造的欲望,产生好的灵感。还有,机遇也不应该忽视,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良好的机遇。”
“我小时候完全是凭爱好、兴趣读书,把问题理解了也就心满意足了,不像成绩好的同学有那么多的抱负。不过那时我喜欢动脑筋想,喜欢动手做,不知不觉间也培养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兴趣、爱好广泛)
“神奇的梦想其实就诞生于平凡之中,也能够在平凡之中成真。这种梦想是不脱离实际的美梦,是指导我事业追求的强大动力,使我付出毕生热血和精力为之奋斗不息。”
“科学研究永无止境。”
“有抱负、有知识、有魄力的年轻人”
“山外青山楼外楼,自然探秘永无休;最使人陶醉,莫把成果当尽头。”(有理想,并为之奋斗不止)
知识拓展:与“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有关的名人名言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列宾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爱因斯坦
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知识,头脑就要枯竭 -高士其
1、他的这些精神品质,其实在我们课文中也有所体现,请大家再快速地把课文阅读一遍,概括一下,课文中选取了哪些典型事例来展现人物形象的?(学生讨论、概括)
提示:作者在这儿选取了一系列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如写袁隆平在看到向福财饿着肚子来回爬过四十公里山路换回稻种后,心情很沉重,从而开始思考“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的问题,表现出一个科学家的责任感。随后,他提出了当时世界上无人解决的大课题――杂交水稻。经过严谨的思索,又提出了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的设想――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他不畏冷言,披挂上阵,毫不动摇,显示了他严谨的态度、创造的才能和执着的精神。尤其是写他在文化在革命这特定环境中的一段极不寻常的遭遇,更充分展示了他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矢志不移地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当奋斗九年,解决了古今中外都未能解决的重大课题后,他“又带领人马投入再越优势关和攻克制种关的战斗”。作者精心选择的这些典型事例,鲜明地展现了袁隆平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息的奋斗精神。
2、于细微处见精神。精彩的细节往往能加强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具有动人的魅力。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细节描写是什么?
文中写中袁隆平将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民展到四分秧田时,他“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而当这四分秧田又被扫荡一空,他在一口深井里发现了仅有的“几棵秧苗”时,他竟奋不顾身“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这些细节描写,把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着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活脱脱地勾勒了出来,令人久久难忘。
(三)在人物通讯中,数字是构成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无误的数据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更具说服力。文中在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时,就多处运用了数字。请大家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来。想想:这些数字究竟对表现人物有怎样的作用呢?
如:“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点五六亿亩,增产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根据农业部统计,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公斤,而杂交水稻是四百四十一公斤,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中国杂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结出丰硕之果,产量的比当地品种增产百分之五十,一般增产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
明确:这几组数字有力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
四、全文小结归纳
五、写作练习:
请大家将本则通讯改写成一则消息,要求四百字左右。
提示: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1、通讯报道的事实比较详尽,完整,而消息则是简略的概述
2、通讯比消息更具形象性、生动性,所以也更具感染力
3、通讯文体比较自由
4、通讯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5、表现手法不同
6、通讯较消息的时效性差
篇1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2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案2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口语交际:当一回小记者
写作:写一则本地或本校的消息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学习目标:
1. 积累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2. 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
3. 理解典型事例、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方法。
4. 理解课文着力表现的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
文体常识:
1. 作者简介
谭士珍,著名记者。
2. 背景资料
袁隆平,男,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1980-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任国际首席顾问。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71年至今任湖南农业科学院研究院研究员,并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
[4]
篇12:北京版第十一册《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11个字。
2.能给每部分拟小标题。
3. 了解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成功的艰难经历,理解他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原因。学习袁隆平敢于挑战,科技创新,拼搏钻研,为国争光,为世界人民造福的精神,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成功的艰难经历,理解他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原因。
教学难点:
能给每部分拟小标题。
教学过程:
1.自学通读全文,思考全文围绕什么事情展开,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为拟小标题做准备。
2.分小组交流,说说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全文是围绕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成功的艰难经历展开。
3.默读课文,思考并交流:为什么称袁隆平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4.拟小标题
(1)启发学生理清全文的线索,搞清几部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试着在文中画出能概括每部分内容的句子或词语
(3)摘取或自拟小标题
(4)交流点评,取长补短
5.了解一个多样化的袁隆平
一丝不苟地工作
生活中的袁隆平
板书设计:
篇13:北京版第十一册《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教案
萌发----设想----发现-----成功
教学反思:
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篇14:3杂交水稻之父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袁隆平爷爷为科学事业认真、奉献的精神,感受他的可亲可敬。
2、学会加小标题。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感受袁隆平爷爷为科学事业认真、奉献的精神,感受他的可亲可敬。
2、学会加小标题。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
一.谈话导入课题。
孩子们,最近国家重奖了一位科学家,你知道他是谁吗?他为什么获得如此殊荣呢?引出课题,板书。
交流,全班齐读课题,并质疑。
二.交流资料,初步了解。
分小组互相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袁隆平的资料。说说通过这些资料,你对袁隆平有哪些初步的了解。
学生交流,讨论
三、自由读文,运用抓中心句的读书方法读懂课文。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你对袁爷爷有了哪些了解?启发学生运用抓住中心句读懂课文的方法,并做上自己的读书符号。
2、交流读文后的收获。抓关键词句展开理解。
3、 试着给每个部分加上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4、 交流有关资料,深入感受袁爷爷的伟大、可亲可敬。
1、 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并做上自己的读书符号。
2、 交流读文后的收获。抓关键词句展开理解。
3、 试着给每个部分加上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四、回顾全文
说说你心中的袁隆平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板书:
总体介绍--袁隆平
(1)
立志务农
杂交水 具体叙述 艰辛育种 为科学事业认 一位科学家 认真奉献
稻之父 (2-7) 爱好广泛 真、奉献的精神 一位长者 可亲可敬
总体概括--大科学家、长者
(8)
[3杂交水稻之父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篇15:小学六年级语文《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及字词;
2、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3、了解化学家诺贝尔的经历,学习他不畏困难、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字词、诺贝尔的资料
资料:
诺贝尔1833年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他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机械师、发明家,但由于经营不佳,屡受挫折。后来一场大火又烧毁了全部家当,生活完全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要靠借债度日。父亲为躲避债主离家出走,到俄国谋生。诺贝尔的两个哥哥在街头巷尾卖火柴,以便赚钱维持家庭生计。由于生活艰难,诺贝尔一出世就体弱多病,身体不好,使他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活泼欢快。当别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时,他却常常充当旁观者。童年生活的境遇,使他形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
诺贝尔的父亲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试验炸药,几乎是在隆隆的爆炸声中度过了童年。
诺贝尔到8岁才上学,但只读了一年书,这也是他所受过的惟一的正规学校教育。1850年,父亲让他出国考察学习。两年时间,他先后去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由于他善于观察、认真学习,知识迅速积累。很快成为一名精通多种语言的学者和有着科学训练的科学家。
早在1847年,意大利的所伯莱格就发明了一种烈性炸药,叫硝化甘油。它的爆炸力是历任何炸药所不能比拟的。但这种炸药极不安全,稍不留神,就会使操作人员粉身碎骨。许多人因为意外的爆炸事件而血肉横飞,连尸体也找不到。诺贝尔决心把这种烈性炸药改造成安全炸药,他发明了雷管。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诺贝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他的财产累计达30亿瑞典币。他不顾其他人的劝阻和反对,在遗嘱中指定把他的全部财产作为一笔基金,每年以其利息作为奖金,分配给那些在前一年中对人类做出贡献的人。奖金分成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及支持和平事业共5份。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从19开始,每年在他去世的日子里,即12月10日颁发诺贝尔奖。
(二)学习新知:
1、读课文,感知内容。
2、理清思路:
(1)本文开篇先概述诺贝尔是一个在科学研究领域内不怕危险的人。这一部分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2)然后,作者用了7个自然段评写诺贝尔冒生命危险终于成功研制硝酸甘油炸药,被誉为“炸药工业之父”。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先介绍诺贝尔的生平经历。后写诺贝尔研制炸药的原因。原因有两个:第一,1859年26岁的诺贝尔回到祖国,看到了工人手工劳动“既辛苦进度又慢”的现状,心急如焚;第二,当时的黑炸药威力小,使用起来很不安全。基于这两个原因,诺贝尔决心要研制一种威力巨大又安全可靠的炸药,“实现人们移山填海的梦想”。第二层写试验遇到的重重困难及危险。这一层中,作者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办法。先写“这是一项多么艰巨,多么危险的工作啊!”来概括这项工作的危险性。然后,一 一叙述试验所遇到的险阻。虽然试验“连连受挫,但诺贝尔毫不气馁”。第三层写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终于研制成功硝酸甘油——炸药,被人们誉为“炸药工业之父”。
(3)最后一个自然段,写诺贝尔创立了“诺贝尔奖”。表现了他不计个人私利的伟大品格。
3、写法总结: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除了正面去体现诺贝尔的精神,还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塑造科学家形象。在写诺贝尔研制炸药遇到了重重困难与危险这一部分时,先些许多研究“都没有成功”,“有的人在实验中丧生了,有的人在爆炸的火光前望而却步了”,写这些内容的目的:一是突出此项研究的危险性;更为重要的是烘托出诺贝尔“知难而进”的光辉形象。
4、练习巩固:课后练习。
三、教学结束:
作业:练习册内容。
小学六年级语文《炸 药工业之父——诺贝尔》教案范文
篇16:小学六年级语文《炸 药工业之父——诺贝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关于诺贝尔的相关资料,初步了解他的辉煌业绩。
四、教学过程:
(一)分享资料,导入课题。
同学们搜集了哪些关于诺贝尔的资料?“诺贝尔奖”又是怎么来的?学生交流。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诺贝尔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全文可分为几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2.和同学交流读书的收获和疑惑。
3.指名回答本文各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段(1自然段)简要介绍了诺贝尔是一个在科学研究领域内不怕危险的人。这一段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第二段(2——8自然段)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第三段(9自然段)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
4.学生质疑,梳理学生的问题。
如:诺贝尔为什么要发明炸药?在研制炸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诺贝尔为什么被称为“炸药工业之父”?
5.过渡:学贵有疑,疑问是学习的开始,同学们的问题非常有价值,带上这些问题用心读2——8自然段,边读边划出相关的语句用心体会,并在旁边作批注。
(三)品读2——8自然段里划出的相关语句,感悟诺贝尔的精神。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各自划出的语句。
1.诺贝尔一生有许多的发明,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诺贝尔为什么会想到要发明炸药呢?学生读相关语句。
(有两个原因:一是他看到工人们徒手劈山开路十分艰苦,就想发明一种东西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二是黑火药威力小,使用起来不安全,说明诺贝尔发明动机来自于对人民的关心和同情。理解并积累 “坚硬、汗流浃背、移山填海……”等词语)
2.探究诺贝尔在研制炸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研读学生划出的语句,体会诺贝尔诺贝尔“不怕死的精神”和 “百折不挠的毅力”。教师点拨以下语句? 已经有很多人进行过研究,都没有成功。有的人在实验中丧生了,有的人在爆炸的火光前望而却步了。诺贝尔却知难而进,跟烈性炸药打交道,落入死神的魔掌。(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诺贝尔“不怕死的精神”。)
为什么失去亲人的痛苦核试验工作的多次失败,都没有能够动摇诺贝尔继续研究炸药的决心 。(补充1864年诺贝尔工厂实验室爆炸的详细经过,体会诺贝尔经历的痛苦,抓住“多次”体会你诺贝尔的毅力。)
为什么人们都失声惊呼:“诺贝尔完了!”正当人们为诺贝尔的生命担心的时候,他从浓烟中冲了出来,满脸是血,一边跑,一边高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体会诺贝尔在科学研究中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为什么诺贝尔凭着不怕死的精神,凭着百折不挠的毅力,终于制服了硝化甘油,使这种炸药能够安全的保存、运输,在引爆后又能够猛烈爆炸,可以应用到生产中去。(体会诺贝尔发明炸药的意义之大,感悟诺贝尔被称为“炸药工业之父”的原因。)
(四)自学第9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一部分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读书回答。)
2.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初衷是为人类造福,然而大量的炸药却用于战争,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诺贝尔会有何感想?
3.学生交流。
(诺贝尔也许预见到炸药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设立了和平奖,以激励人们为世界的和平、进步而努力,另外还设立了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奖共五项奖金。这就是的“诺贝尔奖”)
4.诺贝尔奖设立的意义是——齐读最后一句。
(五)总结延伸。
1.学生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对科学家诺贝尔有了哪些新认识?懂得了什么?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2.教师总结:是啊!诺贝尔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大奖。他的名字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远地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同学们,在古今中外,还有很多人,他们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你能举出一些例子来吗?
五、教学结束:
作业:搜集有关诺贝尔和“诺贝尔奖”的一些资料,准备开读书交流会
篇17:小学六年级语文《炸 药工业之父——诺贝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及字词;
2、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3、了解化学家诺贝尔的经历,学习他不畏困难、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字词、诺贝尔的资料
资料:
诺贝尔1833年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他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机械师、发明家,但由于经营不佳,屡受挫折。后来一场大火又烧毁了全部家当,生活完全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要靠借债度日。父亲为躲避债主离家出走,到俄国谋生。诺贝尔的两个哥哥在街头巷尾卖火柴,以便赚钱维持家庭生计。由于生活艰难,诺贝尔一出世就体弱多病,身体不好,使他不能像别的孩子那样活泼欢快。当别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时,他却常常充当旁观者。童年生活的境遇,使他形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
诺贝尔的父亲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试验炸药,几乎是在隆隆的爆炸声中度过了童年。
诺贝尔到8岁才上学,但只读了一年书,这也是他所受过的惟一的正规学校教育。1850年,父亲让他出国考察学习。两年时间,他先后去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由于他善于观察、认真学习,知识迅速积累。很快成为一名精通多种语言的学者和有着科学训练的科学家。
早在1847年,意大利的所伯莱格就发明了一种烈性炸药,叫硝化甘油。它的爆炸力是历任何炸药所不能比拟的。但这种炸药极不安全,稍不留神,就会使操作人员粉身碎骨。许多人因为意外的爆炸事件而血肉横飞,连尸体也找不到。诺贝尔决心把这种烈性炸药改造成安全炸药,他发明了雷管。诺贝尔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诺贝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他的财产累计达30亿瑞典币。他不顾其他人的劝阻和反对,在遗嘱中指定把他的全部财产作为一笔基金,每年以其利息作为奖金,分配给那些在前一年中对人类做出贡献的人。奖金分成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及支持和平事业共5份。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从19开始,每年在他去世的日子里,即12月10日颁发诺贝尔奖。
(二)学习新知:
1、读课文,感知内容。
2、理清思路:
(1)本文开篇先概述诺贝尔是一个在科学研究领域内不怕危险的人。这一部分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
(2)然后,作者用了7个自然段评写诺贝尔冒生命危险终于成功研制硝酸甘油炸药,被誉为“炸药工业之父”。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先介绍诺贝尔的生平经历。后写诺贝尔研制炸药的原因。原因有两个:第一,1859年26岁的诺贝尔回到祖国,看到了工人手工劳动“既辛苦进度又慢”的现状,心急如焚;第二,当时的黑炸药威力小,使用起来很不安全。基于这两个原因,诺贝尔决心要研制一种威力巨大又安全可靠的炸药,“实现人们移山填海的梦想”。第二层写试验遇到的重重困难及危险。这一层中,作者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办法。先写“这是一项多么艰巨,多么危险的工作啊!”来概括这项工作的危险性。然后,一 一叙述试验所遇到的险阻。虽然试验“连连受挫,但诺贝尔毫不气馁”。第三层写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终于研制成功硝酸甘油——炸药,被人们誉为“炸药工业之父”。
(3)最后一个自然段,写诺贝尔创立了“诺贝尔奖”。表现了他不计个人私利的伟大品格。
3、写法总结: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除了正面去体现诺贝尔的精神,还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塑造科学家形象。在写诺贝尔研制炸药遇到了重重困难与危险这一部分时,先些许多研究“都没有成功”,“有的人在实验中丧生了,有的人在爆炸的火光前望而却步了”,写这些内容的目的:一是突出此项研究的危险性;更为重要的是烘托出诺贝尔“知难而进”的光辉形象。
4、练习巩固:课后练习。
三、教学结束:
作业:练习册内容。
篇18:《指尖的世界》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4.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
教学重点
1.掌握难认、难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唤起对生活的自信与乐观。
教学准备
背景资料、图片、配乐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有一群孩子,他们因为先天的或后天的某些原因,永远告别了光明与色彩,一生笼罩在黑暗中。(教师一边叙述一边播放有关盲童的录像资料)
他们原本以为自己的生活永远也不再有希望,但是善良的人们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美好的环境,带他们在“指尖的世界”里重新找到希望。
板书课题:指尖的世界
2.齐读课题,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生自由读课文。
提示:(1)读准确,读通顺。
(2)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检测初读情况。学习会认字。
3.再读课文。复习会认字,学习会写字。
提示:(1)读流利,知内容。
(2)说说课文是按什么样的顺序叙述的?
生再读课文,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理清脉络。
三、品读课文,走近“指尖的世界”
出示阅读提示:找到文中最打动你的段落,做上记号,读一读,在脑中想象出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全班交流。(学情预设,重点指导朗读及体会)
(1)“虽然孩子们看不见阳光,看不见绿树,看不见日日进出的朱红色校门和里面一片多彩的天地……但是,他们体会到了,身上那暖暖的感觉是太阳给的;走近那些小树,能闻到叶子的清香;靠近花园,能闻见花的香甜;他们知道,操场的尽头有一个音乐喷泉,那里有美妙的音乐和欢快的水珠一起舞蹈。”
这段话用一系列的排比,用看不见与能闻、能听的对比,表现出盲孩子们在学校生活的快乐。学生对这种快乐可能较难理解,在指导朗读时,教师可联系课前他们查找的资料及之前观看的录像,两相对比,让学生明白在盲人学校里的孩子也是快乐的。
练习用“虽然孩子们看不见……但是,他们……”说话。想象盲孩子们在学校的其他生活情形,再指名朗读。
(2)“学校里有琴房,琴声悦耳,一个孩子正陶醉在音乐里。他的指尖轻快地在黑白琴键上移动,演奏心中已十分熟悉的曲谱。对喜欢音乐的盲孩子而言,音乐是另一个世界,一个自己创造的完美世界。”
提示:他可能在想什么?如果此刻你在他旁边,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他吗?
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
(3)“有时,孩子们还玩儿足球。足球是特制的,里面装着铃铛,滚动时发出清脆的声音。孩子们跑几步,停下来听听,再跑几步,咿咿呀呀地交换意见。比赛时,他们在球门上挂上风铃,叮叮当当的声音,指引着他们投入地奔跑。”
联系学生踢足球的经验理解:正常人踢足球不难,可是对于盲童来说,奔跑就很困难了,更何况去踢球。但是他们克服了这些困难,而且玩得非常开心。让学生体会盲孩子因为自己也能踢球而产生的自豪感、快乐感,想象画面,激情地朗读。
四、布置作业
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自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
1.文中哪些地方你读不懂?
2.生质疑。
3.教师梳理,能够由学生互相解答的不必讲解,难懂的准备讨论。
二、深入理解,走进“指尖的世界”
1.“所幸的是,总有善良的人们愿意给他们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他们相信,无法驱走黑暗的时候,美好的心灵更是可贵的明灯。”
“善良的人们”指的是那些关爱盲人的人,为盲人教育工作奔走奉献的人。“美好的心灵”指对生活充满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心。
(课件:补充西藏盲人学校德籍女校长的资料以及这篇课文的创作背景,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他们善良美好的品质,受到思想的熏陶。)
师:带着对他们的崇敬赞美之情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2.“厚厚的盲文课本,由许许多多凹凸的小点组成。孩子们静静地读着,指尖灵巧地移动,仿佛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长廊里。”
“长廊”指什么?学校。板书:学校
为什么把学校比作一条长廊?
理解:学校就是教育孩子认识世界,走向生活的长廊。
课题为“指尖的世界”,现在你如何理解?
盲孩子失去眼睛,他们看不见,他们最直接地感知事物、生活的方式就是触摸。通过双手读书学习,弹琴画画。对于常人来说,世界在我们的眼里,而对于他们来说,世界在他们的指尖上。
3.“但若是每一日,他们的快乐与信心都多一点儿,那么,他们便会在都市的转角、在树梢送来的微风中、在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之间,看到曾经想过或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
“都市的转角”“树梢送来的微风”“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指什么?
指的是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
他们“曾经想过”什么呢?而他们“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又指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盲孩子虽然看不见这个多彩世界,但在他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或许是路人的帮助,或许是清晨凉爽的微风,依然能让他们感知到这个世界的美。体会这句话告诉我们:对生活要充满信心,要有乐观的心态。
板书:自信、乐观
幸福的生活
三、扩展延伸
1.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可以谈向盲孩子学习乐观、自信地面对学习与生活;可以谈盲人成功的事迹……
2.总结:只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并为之努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布置作业
1.复习会写字。听写。
2.写下你读后的感想。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4.写一条公益广告,号召人们加入到关爱残障人的行动中来。
篇19:《指尖的世界》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葱、茏、障、廊、凸、嚣”六个生字的音、形、义。
2.根据阅读提示,抓住关键问题,了解盲孩子在盲人学校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体会人们对盲孩子的关心和帮助,培养学生帮助残疾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盲孩子在盲人学校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体会人们对盲孩子的关心和帮助。
教学难点:
失明的孩子们怎样“看到曾经想过或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抓住课题,导入新课。(2分钟)
1.师:“今天,非常开心能和六年级同学一起学习第11课,《指尖的世界》”(边说边板书课题)
2.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课题好吗?(师生一起读课题)
3.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1分钟)
1.师:好,那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读课文好吗?首先我们来看看自学要求。(出示自学要求)请大家默看一遍。看完后开书58页,自学课文。
2.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对照要求来读课文。
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用自己的方式记住生字的字形。
(3)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参考书来理解。
(4)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绿树葱茏、纤细、无障碍楼梯、凹凸、长廊、色彩斑斓
搀扶、喧嚣
(2)指名学生读。正音。
(3)大家看看有不会写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词语没有?
(4)板书生字“凸”,提示学生注意笔顺,写完后一起书空写一遍。指名学生读字音,讲字义,并组词。
(5)板书生字“嚣”检查生字的音形义。
(6)有谁知道“葱茏”的意思?(提示学生“葱”字中间是个“匆忙”的“匆”)。
“障碍”的意思是什么?那“无障碍楼梯”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7)现在你是怎么理解课题的?
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19分钟)
1.细心的同学通过这个“”号知道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那我们一起看看阅读提示是怎么说的好吗?
2.指名一个同学站起来读阅读提示,其他想读的同学可以小声地跟着读。
3.好,我们就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来看课文的最后一段。
孩子们温柔地睡去了。他们醒来时,或许眼前仍是一片黑暗。但若是每一日,他们的快乐与信心都多一点儿,那么,他们便会在都市的转角、在树梢送来的的微风中、在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之间,看到曾经想过或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
(1) 指名读。
(2) 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学生质疑,解决问题。
“都市的转角、树梢送来的微风中、生命的一站与另一站之间”指的是什么?(是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刻)
他们既然失明了,为什么又说看到世界与光影?
(不是真的“看到”,而是“感觉”到)
4.都说眼睛是心灵之窗,可是上天把他们的这扇窗关上了,那他们怎么感知世界?。这也就是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的问题:“失明的孩子怎样看到曾经想过或未曾想过的世界与光影?”请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答案,之后四人一组交流。(板书:怎样看到)
5.指名学生回答,并上台来板书。
(1)用手指触摸;
(2)用耳朵听;
(3)用鼻子闻;
(4)用身体感觉;
(5)用心感受。
6.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他们用手指触摸来感知世界?请一大组同学找一找。二大组同学找用耳朵听的;三大组找用鼻子闻的,四大组找用身体感觉和用心感受的。找到以后划记,并读一读。
7.分组交流汇报。
指名读相关的句子,教师适时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
(1)用手指触摸的句子之一:
“厚厚的盲文课本,由许许多多凹凸的小点组成。孩子们静静地读着,指尖灵巧地移动,仿佛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长廊里。”
师:“读这句话的时候,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2)用耳朵听的句子之一:
“有时,孩子们还玩足球。足球是特制的,里面装着铃铛,滚动时发出清脆的声音。孩子们跑几步,停下来听听,再跑几步,咿咿呀呀地交换意见。比赛时,他们在球门上挂上风铃,叮叮当当的声音,指引着他们投入地奔跑。”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生:佩服;同情;感受他们很快乐;感觉自己很幸福……
(3)用心感受的句子之一:
“在手工课上,他们用纸和剪刀,更是用心,创作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作品”
师:“如果你和他们一样看不见,此时此刻,你会怎么样?”
(4)“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读相同的句子或文章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用心去读,你的收获会更多”请大家再一次用心去读你找到的句子,边读边感悟。
四、培养语感,情感升华。(6分钟)
1.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有一组关联词在文章中出现了多次?(虽然……但是……)(板书)我们知道,这是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对不对?而且,有的段落虽然没出现这组关联词,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用“虽然……但是……”来概括段意。出示第一小节,老师示范用“虽然……但是……”来概括段意。大家试试着你找一个合适的段落用“虽然……但是……”来概括一下段落的大意好不好?
2.学生思考之后指名回答。适时给予评价。
3.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用“虽然……但是……”来概括全文的大意呢?试试看。指名回答。
4.是啊!失明的孩子们虽然遭到了生活的不幸,但是他们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来感知世界,体会生活!让我们把由衷的掌声送给他们!
5.也有一些孩子,一开始并不能够这么轻松自如地感知世界,就像美国的盲人作家海勒?凯伦曾经也是一个脾气非常坏的孩子,那么有什么神奇的力量能够使失明的孩子感知到美丽的世界呢?那我们再来看课文的最后一小节,那神奇的力量就在这段话中间,看谁最先找到!(板书:他们:快乐、信心)
对,只有能够让自己快乐的人,才能让别人快乐;当上天向我们关掉一扇窗的时候,我们不要以为全世界都失去了!相信自己,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6.师:“同学们,作为正常人的我们,怎样才能让可爱的他们看到更多的世界与光影呢?”(板书:我们:关心、帮助)课文中有体现吗?
五、教师小结,拓展阅读。(2分钟)
师:这节课我们根据阅读提示的问题非常开心地学习了第11课,指尖的世界。读完这篇课文,我想起了一本书。有一位读者读完后发表这样的感慨:我是含着泪把这本书读完的,一个如此脆弱的生命却做出了不凡的事情来,她是一个又聋又哑又瞎的“废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她是一个哑竟然能开口讲话的人,这真是一个奇迹,我是一个正常人,却无法用一个平静的心来读完这本书……这本书就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人之一,海勒?凯伦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大家有时间可以去读一读。
篇20: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筹办毕业联欢会,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相互合作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这六年来所学到的技能,从而更加强了热爱母校、珍惜同学情谊的思想感情,培育团队精神。
2。以生活为本位,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选取材料;开拓思路,使他们体会到:原来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学习生活是如此的回味无穷;母校是如此的令人难忘。
二、筹备重难点
1、主持人的确定。
2、各小组上报的节目是否能如期出台。
3、表演道具的落实。
4、每个节目之间的串词要撰写。
三、课前准备:各个小组上报演员名单,表演节目。
四、表演时间:1课时
五、教学思路
本次综合性学习与以往的综合性学习单元相比,学生自主活动的比重更大。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既要引领学生回忆小学生活,学会表达情感,学会感恩,又要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所以这次的《依依惜别》之筹备毕业联欢会我采用这样的流程:
教学程序:
师导入:同学们,转眼间,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了,不久,我们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带着依依不舍的深情,跨入新的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临近毕业之际,让我们围绕“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主题,开展一次毕业联欢会,向师友、母校告别。
毕业即将来临,孩子们早已经欢欣雀跃,叽叽喳喳地凑在一起谈论毕业联欢会的事情──因为此前我曾经答应他们在毕业前夕,和他们一起搞联欢活动。怎样才能让他们过得快乐而有意义,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有所收获?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事情。因此,提前一周,我得用班会课开了个讨论会。会上,孩子们踊跃发言,自告奋勇报上了许多游戏和表演项目。
一下子,节目多达二十多个。
差不多是时候了。我提出了今天的主要话题:“孩子们,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这么多节目,活动的时候,谁先谁后?该怎么决定?你的理由是什么?”
这一“问”激起千层浪。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得还挺在理。
师:“排好了节目单,还缺少什么?”
生:“当然是联欢会的主题喽!”
来看看孩子们自己取的题目:
生:“瞧我有多棒”毕业联欢会
生: “记住我”毕业联欢会
生:“难忘今宵”毕业联欢会
……
师:“那么,谁来写晚会的串词呢?”
五个孩子主动请缨。于是,全班一起讨论串词的编写要领。
师:“这次活动,我们也欢迎其他班级的同学前来观摩。谁愿意向别人介绍我们这次活动,设计一张海报,吸引他们前来观摩?”
四个孩子表示愿意承担此任务,并且保证一定形式新颖。
“这一期的班报,打算把这个活动报道一下,报道稿由谁负责写呢?”
两个孩子接下了这个任务。
剩下来的15个孩子,两个是节目主持人,3个负责出黑板报,4个组成后勤服务组,负责列出所需物品的清单并且做开支预算,还有6个负责教室环境布置。
承担了任务,孩子们各自组成小组,讨论去了。
两天后,所有的方案都送到了我这里。我诧异于孩子们惊人的能力。
一周后,联欢活动按时开展,活动非常成功。
活动之后,他们写了活动体会。
张淑敏:“经历这次活动,想不到我们还有那么大能耐,竟能自导自演这么有趣的活动。”
何雪仪:“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安排得更有计划性。”
……
教学反思: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需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次活动,是六年来进行课改的一个体现,也是体现以人为本的语文课程标准概括。
谁是最大的赢家?孩子们是否看出了我的良苦用心?借这次活动,我抓住了教育的契机,让孩子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既体验了整个过程,又迎来了美好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自己的舞台上释放了激情,找回了自信。其实,最大的赢家,是孩子们!
★ 访谈录五年级范文
【小学六年级语文《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教案(共20篇)】相关文章:
电影《袁隆平》的观后感2022-11-28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2024-03-09
向树致敬六年级优秀作文2024-01-04
八年级上册第7课背影的课前预习资料2022-11-16
功勋模范人物颁奖词2022-12-13
写袁隆平爷爷的优秀作文2022-09-22
我最敬佩的人袁隆平作文450字2023-08-10
写袁隆平爷爷的作文2022-05-06
《袁隆平》观后感心得2022-08-14
教学设计意图2023-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