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古筝教案设计(精选14篇)由网友“且放白鹿”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高山流水》古筝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高山流水》古筝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2、结合音乐作品欣赏了解“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
教学过程:
一、乐曲简介,老师结合讲故事引导学生欣赏音乐。
流水:古琴曲,乐曲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
第一段:引子部分。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相间,旋律时隐时现。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
第二、三段:清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第三段是二段的移高八度重复,它省略了二段的尾部。
第四、五段:如歌的旋律,“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
第六段:先是跌岩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接着连续的“猛滚、慢拂”作流水声,并在其上方又奏出一个递升递降的音调,两者巧妙的结合,真似“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见清刊本《琴学丛书·流水》之后记,19)
第七段:在高音区连珠式的泛音群,先降后升,音势大减,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倘佯,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琴学丛交·流水》后记)
第八段:变化再现了前面如歌的旋律,并加入了新音乐材料。稍快而有力的琴声,音乐充满着热情。段末流水之声复起,令人回味。
第九段:颂歌般的旋律由低向上引发,富于激情。段末再次出现第四段中的种子材料,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八、九两段属古琴曲结构中的“复起”部分。
尾声情越的泛音,使人们沉浸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之思绪中。
《流水》一曲被录入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宇宙星球的高级生物传道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二、听后讨论
三、课堂小结
《高山流水》音乐分析: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现有多种流派谱本。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风格也完全不同。《流水》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抒发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
篇2: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春秋时代,有个叫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小学生作文大全
”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两人分别约定,明年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第二年,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于是,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打听子期的家。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亲。老人告诉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子期去世时担心伯牙会这在里久等,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伯牙。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他随老人来到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曲毕,就在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后有称颂其事,在此筑馆纪念,称为琴台,现琴台东对龟山,西临月湖,成为武汉著名古迹胜地。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书》与《荀子》、《琴操》、《列子》等书中均为“伯牙”。东汉高诱注曰:“伯姓,牙名,或作雅”,现代的《辞源》也注曰:“伯姓牙名”。伯在古代是个很普通的姓,如周武王时不食周粟的伯夷,秦穆王时擅长相马的伯乐等。
【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巍巍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比喻乐曲高妙。
【释读】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篇3:高山流水
“善哉,巍巍兮若泰山。”合眸,我仿佛化身成了钟子期,身着宽袖大袍,立于古筝之前,安然聆听伯牙的弹奏,用心去感受琴声,不由得脱口而赞。正当我们沉浸在高山的巍峨峻峭之中时,只见少女纤腰一摇,一拧,长发妩媚地披在肩上,纤纤细指快速地拨弦,琴声变得流畅,行云流水一般畅快,仿佛流水滔滔,由远而近,由远而近,逐渐由淑静转为热烈,奔腾不息。清澈的水流倾泻而下,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与岩石呢喃,仿佛在狂热的舞蹈。少女的指尖拨弄着琴弦,仿佛是一只玉蝴蝶,翩跹起舞,迎合着滔滔江水,自在飞舞。
流水渐渐平息下来,而我却在高山流水中,划着小舟,惬意地吟诵诗篇,陶醉其中……
篇4:高山流水诗歌
只见月光,不见星辰
惊蛰盘旋的雷
好像内心膨胀的欲望
谁用长江当琴
谁用泰山当弦
演奏一曲高山流水的旋律
还有这内心的澎湃
想要呐喊,却突然悲恸了起来
月亮住在世界屋脊上面
像一把镰刀,收割着勇敢的心
将夜的仓库塞得满满当当
划开一道口子
迎接太阳
谁徘徊在世界的边缘
好像一只迷途的蚂蚁
陷落在时间的禁区
留不住一些蛙鼓
一切被风吹散
寒号鸟继续号叫
流浪的人和现实格格不入
忘记了哪里是故乡
谁咬牙切齿地喊
谁摔坏了吉他
谁泪雨滂沱,难以自拔
一秒钟杀死千百万的脑细胞
只为一个听琴的人
化作了西山的霞
将自己放逐到关外
从此不再看月亮
篇5:高山流水诗歌
再美也不过有心人眼中的风景
如情如歌,如醉如痴
万物的种种风情留在了欣赏者的眼里
把模样大致记在心里
把感情融为那一刻 以致此后经年的生命里
情到深处不能自已
心纵容在山水之间 也体验到人间真意
高山流水长远
松寒柏绿幽谧
山水之间 可情真意切
在尘嚣之外醉一把世外桃源
弯曲漫长的小路
从遥遥的`地方进入
通向这里
离开繁华深处
但可不是轻易就会走到这路途
也不会随意就能来到这空灵之境
要听得见鸟儿的歌唱
跟着鲜花的轨迹寻找
加上稳健的脚步
有件事也一定不能忘记
赏识环境的美丽也需要全心的投入
假如心中万千愁绪
即使有人站在这里,在这繁花密林深处
同样不会体会到真正的幸福
心有归属,就能体会到满足
遇见美的世界 就要爱的心无旁鹜
这个世界那么大
很多人都想出去走走
远也好近也好 都是对人生的解读
阅读世界 还有体验生命的不同之处
把心装满了再放空
踏上想去的旅程,追逐着梦
开始一种静心净心走心炼心的体验
人生脚步万千
有几步就该走的云淡风轻
高山流水多真情
愿君子常往
篇6:高山流水诗歌
晚风莫道卷帘忡,
烛光前、情不由衷。
窗户打开时,延绵叠嶂眸中。
篱墙外、月色朦胧。
春山远,云路千回百转,望极何从?
暮天思未了,逐梦大江东。
镂空,
开篇字多少,留注脚、韵味无穷。
明泊有胸怀,暗雪悄解融通。
睦邻亲、百籁灵聪。
恁纤手,凭借蚕丝织锦,喜鹊惊鸿。
励精图治,芰荷绿、杏花红。
篇7:寓言故事:高山流水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
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寓言故事:天狗吞月
后羿因为射死了天帝的九个儿子太阳,激怒了天帝,所以和妻子嫦娥被贬到人间做凡人,后羿因为在人间做了很多好事,所以王母娘娘决定让他们夫妻二人重新回到天宫,于是就给了后羿两颗仙丹。
当时后羿正带着他的猎犬黑耳,在深山里围猎豹子,王母娘娘把后羿喊到跟前,令红衣仙女捧出一个光彩夺目的'匣儿,取出两颗灵药及一枝人蔘精,嘱咐后羿说:「回家用人蔘煮熟吞服,可以成仙.」后羿接了灵药,谢过王母娘娘,便带着他的猎犬,驮着一只射死了的金钱豹,高高兴兴地回家去。
后羿忠厚老实,决定与妻子嫦娥有福同享,一起升仙,於是他把事情向妻子交代一番,便留下猎犬黑耳,带着豹子作礼物,前往乡亲父老处向他们道别.嫦娥遵照后羿的嘱托,把仙药放在人蔘汤里煮熟,等后羿回来一起吃.但馋嘴的她闻到仙药煮熟的香味,便忍不住用勺儿掏吃一粒,吃后只觉浑身舒泰,好味非常,不禁把最后一粒仙丹都吃下。
天黑了,嫦娥见丈夫还未回来,就出来看看.谁知刚出门儿,身体便随风飘动,门外的猎犬黑耳眼见嫦娥偷吃仙丹,独自升天,就吠叫着扑进屋内,它闻到香味,便一爪抓翻了锅,把剩下的人蔘汤舔尽,然后朝天上的嫦娥追去.嫦娥听见黑耳的吠声,又惊又怕,慌忙闯进月亮里.而黑耳毛发直竖,身体不断变大,一下子扑上去,把嫦娥连月亮吞下。
当时玉帝及王母娘娘正在赏月,忽见天色昏暗,连忙派夜游神一探究竟.夜游神回来报告月亮被一条黑狗吞吃了,玉帝便下令天兵天将去捉拿那只黑狗,当黑狗捉来后,王母娘娘认得它是后羿的猎犬黑耳,就大发慈悲,封它为天狗,让它守护南天门.黑耳受到恩封,便吐出了月亮和嫦娥,而嫦娥自此居於月亮上。
篇8:寓言故事:高山流水
厨房里有一个长颈瓶,瓶里装满了香油。有一只乖巧的老鼠把瓶塞咬得粉碎,然后把长长的尾巴伸进瓶里,再把沾满了油的尾巴拖出来,卷到嘴边,津津有味地吃个饱。
“多好的尾巴啊!有了你,我才吃上了这样香的油。”它夸奖起尾巴来。日子久了,从厨房到鼠洞就印下了一条油迹。
猫发现了鼠洞,就日夜守在鼠洞旁边。做坏事的家伙,胆子总是越来越大。
一天,老鼠想把沾满油的尾巴拖回洞去,让自己的小老鼠也饱吃一顿。老鼠刚要进洞,猫猛扑上去。老鼠赶快逃进洞里,但是,那尾巴沾的油太重了,一时缩不进去,帽一爪子抓住了它的尾巴,连它的尾巴,连它整个身子都给拖了出来。当它快要被猫咬死的时候,老鼠就咒骂起自己的尾巴来:“你,多坏的尾巴啊!没有你,我决不会送命。”猫说:“当尾巴对你有利的时候,你就夸奖它;当尾巴对你有害的时候,你就咒骂它。你根本不想想:偷油是件坏事。你的命就送在偷油上!”
寓言故事:猎人救象
从前,有一个好猎手,他的箭术非常好,可以说是百射百中。有一次,猎人又带着弓箭来到了大森林。中午的时候,他躺在一块大石头旁睡着了,睡梦中,他感到有人在推他。睁开眼睛一看,吃了一惊。原来他被一只大象用鼻子卷了起来。他使劲地挣脱,可是那有大象的力气大啊,只好听天由命了。他心里想:这一次不知要遭什么样的残害了。
正想着,只见大象已把他带到一棵大树底下,将他轻轻地放了下来。这位领头的大象仰天长鸣,无数只大象纷纷向他靠拢,似乎并不想要伤害他的样子。猎人不解地看看这只象,又看看那只象,不知象要他做什么。
突然,领头的象趴在他身边,眼睛看看树上,又看看他。这样反复几次,猎人似乎懂了,像是让他爬上树去。猎人踩着大象的背爬到树上,站在树顶端的树干上。猎人仍不知道象要他做什么。
突然,远处一声狮子的吼叫声传来,所有的大象都吓得趴在地上,只见大象浑身发抖,用企求的眼光望着树上的猎人。猎人明白了,他拿出弓箭,对准凶猛的狮子射了过去。狮子被射中,倒在地上死了。大象们全都从地上爬起来,围着他欢快地跳跃,把长长的鼻子伸向天空,表示它们的喜悦和对猎人的谢意。猎人也很高兴,他拍拍这头象的鼻子,拍拍那头象的大腿。
这时,那只领头的象用鼻子扯他的衣服,然后自己趴在地上,让他骑上自己的背。猎人照象的意思做了,大象便把他带到密林深处的一个地方。
大象用鼻子掘开厚厚的落叶,里面露出一个深坑,深坑里全是脱落的象牙。猎人明白了大象的意思,大象是要送他象牙做答谢。猎人用绳子捆了几根象牙,重新坐上象背,大象帮他驼着象牙,把他送到山下。猎人和大象告别后回到家里。从此以后,他逢人便说:“大象是很懂义气的动物啊!”
和宝宝们读完了故事,不要忘记给宝宝们讲述下故事的经典意义哦。
故事意义:《猎人救象》给孩子们带来的就是感恩的教育,让孩子们知道,在我们的危难之时,如果别人给你伸出了援手,都要记得这是别人给自己的恩惠,我们要给别人回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篇9:高山流水?痴人说梦。
烟花易冷,光阴易逝,已经没有太多锦瑟华年值得我们去眷恋。望穿秋水,可曾寻觅到一丝真情?如此赤诚相待,只换得冰山般的漠然。恨难融,爱消散,多少灿烂光阴消失殆尽,只剩下追忆如梦似幻,恍若泡沫,轻触即破。
萍水相逢,偶得知己,短短数时,倾诉衷肠。俞伯牙为钟子期摔琴,祭奠那段转瞬即逝的光阴,留下这万古流芳之传奇。这段友谊又怎不是被世人所羡慕的呢?
世间友谊乃是治愈人们孤独的百合,暗香氤氲,又如此让人心灰意冷。现世红尘,放眼望去,尽是尔虞我诈,多羡慕古人之友谊,肝胆相照,赤诚相待,以千秋友情让后世所艳羡。而在现世,多年的知己,还不如在悲伤时安慰你的旁人;现世,在内心最寂寥的时刻,身边陪伴你的也并不是那个你最信任的人。带给你的不过是无尽的失落,怪只怪那段纯真华年是那样遥不可及,怪只怪这现世红尘是一片孤寂痛苦的泥沼。又有谁能罔顾一切,心无旁骛呢?
知音难寻,真情难觅。芸芸众生,终其一身,若遇知己,或许现世红尘将会是一片天地之莲境!
篇10:次韵高山流水
梧桐瑟雨,残桂乱、西风不尽凄凉。
执笔素笺,寻章断句,寒蛩婉诉离殇。
锁颦眉、无穷绪,兀自彷徨。
任谁懂、一怀痴怨,恐误了时光。
轻抚锦瑟玉弦,柔情脉脉,赋衷肠。
忍见镜中羞靥,堪比菊花黄。
羹茶淡、袖宽裙阔,几度伴残香。
烛红垂泪,西窗共剪何藏?
篇11:高山流水说课稿
高山流水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与分析
《高山流水》是小学语文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课文。课文讲述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以一曲《高山流水》结为知音的动人传说,在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故事中,让我们品味到友谊的真谛。
课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遇知音,第二部分为悼知音。这都在第二课时中的教学内容。
在巧遇知音这一部分,尤其以伯牙两次抚琴为重点;在悼知音部分,又以伯牙摔琴为重点。整篇课文洋溢着真挚的情感,就如一曲动听的曲子,令人回味无穷。
2、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伯牙和子期深厚的友谊,受到教育,珍惜自己身边的友谊。
3、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寻。
难点: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现的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课堂是师生成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一群学生在一起彼此对话、畅想、交融、分享,尽情享受成长的快乐。《高山流水》一课,是个动人的传说,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易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适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法上,以自读自悟,读文悟情为主,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感受为辅。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引导者。教学时,应遵循阅读课文的特点,努力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用激励性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思维,来推动课堂深入,让学生从故事中品味出友谊的真谛。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设计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复习导入。因为在第一课时,我已经给学生们欣赏了《高山流水》这首古筝曲,我在还没上课的时候,播放曲子等待铃声。上课开始就从乐曲入手引出俞伯牙。紧接着,我出示了文中的一些四字词语,让学生读,并且带入“伯牙在一个的夜晚,弹起了高山流水。当他弹到志在高山时,子期道:‘真妙啊!我看见了的泰山!’当他奏起了志在流水时,子期的说:‘真妙,我看见了的江河!’伯牙激动的说:‘知音难遇,你就是我的知音啊!’他们两人。当伯牙得知子期已不在人间的噩耗,来到坟前,又弹起了高山流水。子期已死,伯牙终生不再弹琴。”
这一段话中,又一次运用了这些词语,算是对上节课的复习。紧接着,我给学生们提出这个问题:“俞伯牙和钟子期是怎样成为知音的呢?”来引入今天的新课。
第二部分:品味赏析。
1、回顾第一部分,知音难遇。这部分是上节课学习过了,就提一下就行了。
2、偶遇知音。其中第三、四段交待了他们相遇的时间和地点,没有学生思考的价值,我就让他们齐读这部分,了解就行了。到了重要的5、6、7自然段,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并提出阅读要求:你从那些语句可以看出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呢?用横线把它画出来。学生读完,给他们一点交流的时间,然后汇报成果。我就把学生找到的: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子期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这两句话出示出来,引导朗读。第一句话我是分三个层面来指导朗读的。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读。可能感情不是很强烈,第二层,我让他们抓住“啧啧赞叹”这个词来指导朗读。第三层,我是从“气势磅礴、高大雄伟”这两个词,配上我找的高山图片来指导朗读。(我找图片的用意是,农村的孩子基本上没有外出旅游,没见过高山,如果学生有这方面的体会,那就更好了)。第二句话,我也是分三个层面来指导朗读的。前两层都一样,第三层我是把《高山流水》中的流水片段截成mp3形式,让学生听着加深体会来朗读。图片和音乐都在课件中出示。接下来,我提出问题: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来发挥学生想象。学生汇报后,我又出示:现在你们都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你怎么赞叹?
真妙啊,我看见了!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说――
真妙啊,我看见了!
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说――
真妙啊,我看见了!
当伯牙鼓琴志在雪花,钟子期说――
真妙啊,我看见了!
这个设计,即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有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接着,让学生读,体会伯牙激动的心情,这部分我是让学生从动作词语来体会。我还设计了这个问题:“伯牙为什么会如此激动?”引导学生从知音难遇来对比着体会。
3、痛失知音。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的8―12自然段,画出让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给学生一点时间来交流自己的`体会。指名说说体会,读读课文。当学生说到“如泣如诉”的时候,让学生想象伯牙会说些什么?
根据学生的体会,指导读“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间了,我这琴还弹给谁听呢?有谁能了解我伯牙的心呢?”这句话。我还设计了这个问题:伯牙为什么会如此伤心呢?因为知音难觅,唯一的知音也死了。这样,就把难觅时的期盼,偶遇时的激动,失去时的痛苦联系在一起了,加深了学生对故事中伯牙和子期深厚友谊的理解。
第三部分:创设情景,强化感悟
读13、14自然段,了解碎琴山,古琴台得名的原因。但不能只停留在了解上。这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去了碎琴山,你会想些什么?”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肯定有学生能联系到自己的朋友,这就是我要达到的目的。让学生从伯牙和子期的友谊体会的珍惜自己与朋友的深厚友谊。
最后,我给学生播放了一首无印良品的《朋友》,词写的特别好,在从歌声中体会深厚友谊的重要。这节课就在歌声中结束。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
19、高山流水
志在高山(气势磅礴)
俞伯牙难觅偶遇痛失纪念
钟子期志在流水(烟波浩渺)
深厚的友谊
五、说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我设计了几个情境进行教学,下面我将本课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情感脉络流畅。本课是一篇感人至深的传说,我按照知音难遇、偶遇知音、悼念知音、纪念知音这几个方面进行组织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情境,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
2、注重了对朗读课文的指导。如: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这几句话,分层次的指导朗读。学生先自己体会读,再理解重点词语后,最后再配上图片和音乐读,学生的感情一下子激发出来,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3、注重引导学生想象,发散学生思维。我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从如泣如诉这个词中,你感觉俞伯牙会诉说什么呢?学生的回答都很精彩。这样,即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有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对内容的把握也有帮助。这堂课,我也感觉有很多的不足:
感觉学生虽然读出了感情,但是还不是很到位。
自己语言的组织能力需要加强。
给学生体会、思考、交流的时间有点少。
篇12:《高山流水》听后感
慢慢的,慢慢的',又静了下来,小了,小了……一首乐曲结束了。
曲落,睁开眼睛,耳畔无声,我又听到了城市的喧哗。多想再一次闭上眼睛,远离城市,穿越时空,再次来到那远古的山水之间,又多想我是那个伯牙的知音……
石家庄市谈南路小学六二班六年级:czzfly10
相关文章 《感恩,我们在行动》听后感 十一月有奖征文:爱,这个字眼,让我真 爱,这个字眼,让我真正的懂了――《让 “感恩励志演讲会”听后感 感恩励志教育报告会听后感
编辑推荐篇13:《高山流水》读书笔记
。
古云:嵇康之广陵散尤万古之奇曲,惜三千太学无一会此,世之大痛矣。吾言:夫子之琴意意在厌而无知亦没存其琴其行之理,何顾于此苍苍?乃不同与高山流水,浑然一体,无西月秋之气凉山河,悲悯欲绝,无广陵散之绝恨,厌世咄咄,惟次临南楼,别有情意番在心头。
激浪之中,石台滑阶,参参其青,玉水澹澹,斯斯逝流,余化青石,顺之而下,翻转腾离,两岸群山,峭壁逢生,凌绝万里,芳草萋萋,竹影摇曳,空谷无云,故思,何以不为之奏筝一曲,垂鬓长箫,
昭昭乾坤,吾欲言曰,不见亭台,若有其音,不见小流,若有其声。此虽有百川长江,却无雅颂闲情,固使赏之,乐此不疲。
更多精彩读书笔记推荐:
《青铜葵花》读书笔记
《幸福是什么》读书笔记
《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
《蒂莉阿姨的魔法箱》读书笔记
篇14:高山流水作文
高山流水作文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一声淡淡的歌声从山涧里传出,遁入我耳。
我闻声望去,原来是一位衣着朴素,相貌堂堂的青年。
心底暗笑:世有狂妄,然后有蛮小子。蛮小子常有,而狂妄更常有。
他忽然抬头,身后的背篓随着他的动作浮动,我不禁哑然失笑。
或许他知道是我在心底将他想的`如此不堪,恐怕他又要将我当做一个浊世的铜臭财奴吧!
“先生好!”我先开口,朝着穿着一袭白衣的他问好,同时微微拱手。
“仁兄何从来,又要何从去?”他微微一笑,算是对我的答复。
“我从高山来,前往流水。”我突然心中一凛,看着周围郁郁葱葱的树木,和流淌在这贫瘠的小溪,然后做出了一个连我自己都为之一惊的答复。
他那温和的目光突然一寒,一股拒人千里之外的冰冷扫过我的全身,然后一言不发,只是直勾勾的盯着我。
我心中淡淡一笑,毫不在意。
“高山流水,自有自在人。”他微微一顿,然后摇头说道。
“自在人,不一定伴的高山和流水。”我哈哈大笑,然后用自以为很是冷酷的目光盯着他。
他突然大笑,笑声不断在这有些空荡幽寂的山谷回荡。
“高山遇流水,悠悠空谷传。”
他出了难题。
“翔星依明月,瑟瑟寒空抖。”
他笑了起来,道:“抱歉!”
“无妨!”
“高山,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的情友;流水,却是高山的附属
★ 小学古筝教学总结
★ 艺术学习计划
★ 《江南》大班教案

【《高山流水》古筝教案设计(精选14篇)】相关文章:
八年级音乐教案2023-08-09
喜迎元旦班会教案2023-02-23
小学语文三年级山行教案2022-05-07
《伯牙绝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23-02-21
一学期的古筝教学计划2023-08-30
二年级春天来了说课稿2022-05-06
山中避雨教案2023-03-13
《伯牙绝弦》教案及板书2023-05-31
山中避雨读后感2022-10-15
《你一定会听见的》语文教案设计2023-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