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南门立木》教案教学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锦集18篇))由网友“叁咼”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商鞅南门立木》教案教学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商鞅南门立木》教案教学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起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
全篇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商鞅受权变法。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选编本文的目的:让学生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围绕课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用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去读书,让学生自行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生的主人。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现、质疑,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帮助学生认识“鞅”1个会认字和学会“孝、葫、础”3个会写字。掌握“葫芦、基础”,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查阅商鞅变法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帮助学生认识“鞅”1个会认字和学会“孝、葫、础”3个会写字。掌握“葫芦、基础”,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商鞅变法的故事吗?
2、你对商鞅有那些了解呢?(课件出示商鞅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课前的搜集。)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为了进一步了解商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新词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标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同桌或小组内交流一下是怎么学会生字和新词的?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教师检测生字和词语。
●课件演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组词。
●认读词语“葫芦、基础、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
●重点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让学生用“冥思苦想”、“惹是生非”说话。
【重点指导字“孝、葫、”两个字。“葫”上下结构,上小下大,左下“古”略偏上;“础”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边“出”的笔顺;第一、四笔为竖折、第三笔竖纵贯上下。注意“惹是生非” 不要写成“事”。】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指名学生读课文,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课文主要写的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
【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评价中促进朗读;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统一和精确的答案。】
2、互动交流:课文可以分为那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商鞅受权变法。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四、合作评价,归纳质疑。
1、通过初读课文,你觉得商鞅是个什么样的人?
随机板书:商鞅--政治家--赏罚分明--严格执法
诚信和聪明
【引导学生评价,尊重学生独特感受。】
2、通过合作学习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教师进行归纳。
预设:
(1)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
(2)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3)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发现问题,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下节课我们继续对这些问题的探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帮助学生认识“鞅”1个会认字和学会“孝、葫、础”3个会写字。掌握“葫芦、基础”,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一、复习激趣,谈话导入
1.以游戏的形式复习生字、新词,并引导积累运用词语。
2、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南门立木》这篇课文,文中的商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最欣赏他的哪些做法?
3、这节课让我们结合课文和上节课滞留的问题继续感悟商鞅变法的决心和坚定的意志。
二、研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围绕上节课几个问题,抓住课文中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的描写进行读书、体会、交流。
1、出示自学提示:
(1)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
(2)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3)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5)你对商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6)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点拨引导。
【以学生自学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和体验,不要求统一的说法,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的点拨引导。教师灵活把握重点,强调在“对话”中生成问题。】
(1)交流、体会商鞅变法的决心。
①阅读第一部分,解决第一个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改革家”“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主持变法”等,了解商鞅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法。】
②阅读第二部分,通过理解重点句,解决第二、三个问题,教师指导阅读。
【要引导学生了解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苦难,他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抓住商鞅在南门立木时出示两个告示及人们看告示后的议论,了解人们对商鞅南门木的看法。引导学生抓住“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和“郑重地对大家说”的具体内容,理解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严格执法的精神和意志。】
③阅读第三部分,解决第四个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不但……而且……”理解商鞅南门立木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2)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写法。
①“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人们围在大木柱的四周议论的一句话。把大木柱从南门扛到北门,就赏十两黄金,天底下不会有这么便宜的事,恐怕是耍弄人。人们的这种想法,表示对商鞅变法的怀疑。这样写为体现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埋下伏笔。)
② 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小伙子为什么会这样说话呢?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小伙子在商鞅第二天下令“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两”之后,一边走一边嘟囔的一句话。他认为事情不会是那样,有反说的语气。左庶长说话不算数,试试看吧。从小伙子的动作、语言表明他对商鞅下的令持的怀疑态度。这段描写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南门立木”的言而有信会对变法的实施有深远的影响。)
③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小伙子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吗?这是小伙子心里会想些什么?旁观的人又会说些什么?)
(小伙子“喜笑颜开”不仅仅是因为他得到了黄澄澄的赏金,还因为他亲眼看到了这位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说话算数、有效。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小伙子心里会想些什么?旁观的人又会说些什么?两个问题的设计,填补了课文空白,使学生更深地感受、理解了商鞅的了不起。学生对商鞅的做法有了更深的体会,我感到一个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形象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我更欣喜地看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并灵活地运用了语言。】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课外延伸
小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样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时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板书设计:
6、商鞅南门立木
变法-困难-南门立木-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聪明--机智
教学后记:
[《商鞅南门立木》教案教学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
篇2:《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S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鞅”字,学会“孝、葫、础”三个字,掌握“葫芦、基础”,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义,并积累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商鞅变法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鞅”字,学会“孝、葫、础”三个字,掌握“葫芦、基础”,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义,并积累词语。
2.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条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教学难点: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条理。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商鞅的个人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认识人物
1.导语:先人孟子曾经说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从中告诫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和做法,否则无法成功。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一位名叫商鞅的改革家,为了争取国家富强,主张变革不适合国家发展的旧的法规,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保证变法成功,商鞅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历史故事《商鞅南门立木》。
2.板书课题:商鞅南门立木。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认识商鞅(教师补充)。
商鞅: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少好刑名之学,专研以法治国,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商鞅从公元前356年至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变法内容主要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十年之后,秦国果然越来越富强。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
4.教师小结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商鞅变法前,为取信于民而发生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从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认认,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
注意把握以下词语:葫芦基础便宜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诚信守法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惹是生非定斩不饶言而有信说话算数
3.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⑴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⑵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对重难点处加以强调。
①字音方面。“便”是多音字。
②字形方面。“孝”与“老”。
③理解词语。
真心实意:真实的心意。
冥思苦想:冥,深。深沉地思考。
惹是生非:惹是非。(注意“是”不能写成“事”)
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大,走得快。
喜笑颜开: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郑重:严肃认真。
4.通过初读课文,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⑴理解课题。
“商鞅南门立木”在文中指的是:商鞅派人在都城的南门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大木柱,并挂出告示,下令能把大木柱扛到北门者,朝廷将奖赏他十两黄金,后来还加到五十两黄金。
⑵教师追问:商鞅南门市木,悬赏扛木者是为了什么?
①学生根据文中内容,发表各自见解。
②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明白: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证明自己诚实守信,从而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基础。
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公元前356年,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僵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
⑷学生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与第l5自然段内容,加深认识。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提出文中读不懂的词句,集体交流解疑,达到读通课文的要求。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理清文章的条理。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写商鞅授权变法。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写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15自然段):写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四、再读课文,概括大意
1.学生快速默读全文。
2.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识字学词,读通了课文,又通过分段、概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了商鞅南门立木的起因、经过与结果。下节课,我们再来细致品析文中的词句,畅谈各自的阅读理解与阅读思考。
六、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3.从文中摘抄自己喜欢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品析文中关键语句,深入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用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交流对商鞅南门立木这一做法的看法,从中感受商鞅的胆识与魄力。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从中受到诚信教育,并动笔写下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摘抄有文中关键语句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导语:简单地说,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立木取信)
3.理解词语“立木取信”:指的是商鞅在南门立木悬赏扛木者,从而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
4.导入学文:这节课,我们就来深人体会商鞅南门立木的良苦用心。
二、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1.研读第一部分。思考:
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主要写了什么?(商鞅授权变法。)
⑵第一句话写什么?(总体评价商鞅,说明他具有很高的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
⑶第二句话主要讲什么?(商鞅到秦国后,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
⑷“到……便”表现了商鞅什么?(表明商鞅主张变法的思想早已胸有成竹,也说明他实施变法的急切。)
⑸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争取国家富强。)
⑹第三句话写什么?(秦孝公授权商鞅主持变法。)
⑺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统领全文。)
2.研读第二部分。快速默读课文第2-14自然段,思考问题:
⑴在当时,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面临着哪些困难呢?
一方面一些旧贵族对变法持反对意见;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会真心实意地进行改革。
⑵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老百姓对朝廷的不信任?请用“”在文中画出来,并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或感受。
①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
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天底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恐怕是耍人玩儿的。”)
议议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大家认为,把木柱从南门扛到北门,就赏十两黄金,天底下不会有这么便宜的事,恐怕是朝廷在耍弄人。人们的想法,表示对商鞅做法的怀疑。)
②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表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理解小伙子的用意:“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他为什么会这样说?
(从小伙子的语言,体会到他认为事情不会是那样,有反说的语气。左庶长说话算不算数,试试看吧。表明他对商鞅下的令持的怀疑态度。)
讨论:小伙子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从小伙子的动作、语言可以看出,小伙子对商鞅下的同样持怀疑态度,他之所以要扛这根木柱是要试一试商鞅是否能说到做到。)
③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
从小伙子的表情体会他高兴的心理。
议议:小伙子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吗?(小伙子“喜笑颜开”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黄澄澄的赏金,还因为他亲眼看到了这位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说话算数、有效。)
⑶课文学到这里,你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呢?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①要在秦国进行改革,首先就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
商鞅认识到变法的成功,必须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
②当扛大木柱的人到达北门后,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小伙子,你按我说的做了,请上来领赏吧!”
商鞅要让大家知道,他能说到做到,实践诺言。
③商鞅郑重地对大家说:“为了让咱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我受秦孝公的委托,负责推行新法。今后,凡是按新法办事的,都有重赏,就像这位扛大木柱的人一样。可是,要是谁胆敢违抗法令,我定斩不饶!”
这句话表明了商鞅推行新法的目的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态度。
三、课堂小结
1.谈谈对商鞅这一人物的认识。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3.教师小结:作为一名政治家、改革家,商鞅有着过人的胆识与魄力,他的南门立木之举,看似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取得了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实,诚信是一个人也是一个民族的美德,它是做人的准则,是得到他人信任的基础。
四、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表现老百姓不信任朝廷的语句。
2.课后搜集古今中外其他的诚信故事,进行课外阅读。
[《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S版六年级教学设计)]
篇3:商鞅南门立木 教学教案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起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
选编本文的目的:让学生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帮助学生认识“鞅”1个会认字和学会“孝、葫、础”3个会写字。掌握“葫芦、基础”,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语。
3、情感与价值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查阅商鞅变法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法指导:
围绕课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用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去读书,让学生自行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生的主人。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现、质疑,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一、自主学习
1.我读了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读,明白本单元的主题是 。“没有规矩, 。”我们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为了让这个大家庭更加和谐美好,我们遵循规则,我们遵守 …… 让我们走进本单元课文,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我能正确朗读本课,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读了课文后,我会给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说服(shuō shuì) 颁布(bān fēn)
左庶长(zhé shù) 嘟囔(nɑnɡ rǎnɡ)
4. 读了课文后,我会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 )心( )意 ( )思( )想 惹( )生( )
自( )苦( ) ( )笑( )开 ( )步( )星
5.默读课文后,我知道商鞅是我国( )时期的( )家。他被( )任命为( ),主持( )。
6..“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
(1)“便宜的事儿”的意思是 。在文中指的是 。
7.人们有“怕是耍人玩儿”这种想法是因为 。
8.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
(1)“喜笑颜开”说明 。
(2)小伙子“喜笑颜开”是因为 。
9.我搜集的几条关于诚信的格言。
1.
2.
二、小组交流,初步质疑。
1.交流自己找的资料。
2.初步交流自主学习的内容,并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 情境刀客,板书课题。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商鞅变法的故事吗?
2、你对商鞅有那些了解呢?(课件出示商鞅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课前的搜集。)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为了进一步了解商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摸清学情。
三、准备展示,提出质疑。
四、交流探究,成果展示。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资料。
2.朗读课文。(班级展示重在重点段落活句子)
3.展示生字、词语。(以学困生为主)
4.交流展示,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5.展示作者写作思路。
6.学生针对刚才的交流展示,提出自己的疑惑,师生共同解决。
五、合作评价,归纳质疑。
1、通过初读课文,你觉得商鞅是个什么样的人?
随机板书:商鞅--政治家--赏罚分明--严格执法
诚信和聪明
【引导学生评价,尊重学生独特感受。】
2、通过合作学习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教师进行归纳。
预设:
(1)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
(2)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3)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发现问题,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下节课我们继续对这些问题的探究。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届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商鞅变法的故事,作者怎样刻画了商鞅这一人物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帮助学生认识“鞅”1个会认字和学会“孝、葫、础”3个会写字。掌握“葫芦、基础”,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查阅商鞅变法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谈话导入
1.以游戏的形式复习生字、新词,并引导积累运用词语。
2、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南门立木》这篇课文,文中的商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最欣赏他的哪些做法?
3、这节课让我们结合课文和上节课滞留的问题继续感悟商鞅变法的决心和坚定的意志。
二、研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围绕上节课几个问题,抓住课文中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的描写进行读书、体会、交流。
1、出示自学提示:
(1)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
(2)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3)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5)你对商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6)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点拨引导。
【以学生自学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和体验,不要求统一的说法,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的点拨引导。教师灵活把握重点,强调在“对话”中生成问题。】
(1)交流、体会商鞅变法的决心。
①阅读第一部分,解决第一个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改革家”“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主持变法”等,了解商鞅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法。】
②阅读第二部分,通过理解重点句,解决第二、三个问题,教师指导阅读。
【要引导学生了解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苦难,他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抓住商鞅在南门立木时出示两个告示及人们看告示后的议论,了解人们对商鞅南门木的看法。引导学生抓住“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和“郑重地对大家说”的具体内容,理解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严格执法的精神和意志。】
③阅读第三部分,解决第四个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不但……而且……”理解商鞅南门立木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2)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写法。
①“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人们围在大木柱的四周议论的一句话。把大木柱从南门扛到北门,就赏十两黄金,天底下不会有这么便宜的事,恐怕是耍弄人。人们的这种想法,表示对商鞅变法的怀疑。这样写为体现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埋下伏笔。)
② 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小伙子为什么会这样说话呢?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小伙子在商鞅第二天下令“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两”之后,一边走一边嘟囔的一句话。他认为事情不会是那样,有反说的语气。左庶长说话不算数,试试看吧。从小伙子的动作、语言表明他对商鞅下的令持的怀疑态度。这段描写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南门立木”的言而有信会对变法的实施有深远的影响。)
③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小伙子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吗?这是小伙子心里会想些什么?旁观的人又会说些什么?)
(小伙子“喜笑颜开”不仅仅是因为他得到了黄澄澄的赏金,还因为他亲眼看到了这位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说话算数、有效。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小伙子心里会想些什么?旁观的人又会说些什么?两个问题的设计,填补了课文空白,使学生更深地感受、理解了商鞅的了不起。学生对商鞅的做法有了更深的体会,我感到一个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形象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我更欣喜地看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并灵活地运用了语言。】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课外延伸
小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样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时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板书设计:
商鞅南门立木
变法-困难-南门立木-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聪明--机智
[商鞅南门立木 教学教案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
篇4:《商鞅南门立木》教学反思 教学教案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
《商鞅南门立木》教学反思
水口小学:黄丽华
今天讲了一节公开课,是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商鞅南门立木》的第二课时内容。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为顺利变法,首先解决百姓的信任问题,于是商鞅想出了南门立木的办法。那就是,在城南门立一根大木柱,并规定谁要把大木柱扛到北门,就有十两黄金的奖励,后来涨到五十两黄金。有一个小伙子把大木柱扛到了北门,商鞅践行承诺奖赏了小伙子。南门立柱的事情传遍全国,震动了国民,为朝廷树立了威信,为变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难点是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目标有继续学习课文,品析文中关键语句,深入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用意交流对商鞅南门立木这一做法的看法,从中感受商鞅的胆识与魄力。
在具体的执教过程中,采取老师设置问题,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中解决问题,在交流问题中合作探究,老师只是引导点拨的方式方法。从执教过程来看,是朝着既定方向去努力了,但是由于课前考虑不足,引导不是很到位。老师或多说,或者说少,以至于在课堂上本应用时很少的部分(第一自然段分析)却用了5分钟,导致来后来的时间充裕,乃至于最后让学生品读课文(留有3分钟之久)。
当然,本节课有一点自认为做得还不错,那就是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如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描写方法的训练,语句的揣摩体会等。
最后总结一下:首先,备课一定要充分,要预设好教学环节,并精心备好引导过渡的语言,实现课堂环节的流畅自然;其次是放开手脚让学生去读、去思、去分析、去回答,老师做好引导点拨。在这里不妨说一下孔老夫子,他老人家在授课时,不到弟子实在弄不懂而发急时,不去启发开导他(不愤不启),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不悱不发),如果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最后,师生合作,实现一堂好课。
[《商鞅南门立木》教学反思 教学教案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
篇5:商鞅南门立木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颁布”的意思。
2、 学习用“只有……才……,尽管……但是……,如果……就……,不但……而且……”填空。
3、 了解商鞅为改革变法而采取的“立木取信”的做法,使学生懂得诚信的重要。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第一课时
一、 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信”指什么?“立木取信”讲的是什么?
二、出示资料,了解背景。
1、认识商鞅。(资料见教案后)
2、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资料见教案后)
三、检查预习,解决疑问。
1、 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 解决生字新词。
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问题。重点理解“颁布”、“惹事生非”、“言而有信”等词。
3、 解决预习本上的质疑问难。(有些问题可以放到课
分析课文中去解决。)
四、 初读课文,练写片断。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2、你觉得商鞅是个怎样的人?说说理由。
3、以“初识商鞅”为题,写一段人物介绍。
第二课时
一、 片断交流。
二、研读课文。
1、当商鞅宣布把一根大木柱从南门扛到北门就可以得到10两黄金时,老百姓有什么反应?
(让学生从“七嘴巴舌”、“议论纷纷”、“没有一个人相信”、“悄悄地溜走”、“尽管这天前来围观大木柱的人成千上百,但是没有一个人上前去搬动它”等描写当中,体会这件事在老百姓心中的轰动程度。)
2、老百姓为什么会轰动?
(一来10两黄金不是个小数目,对老百姓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二来找一根木柱从南门到北门根本不可能什那么多的钱;三来朝廷这样做的目的老百姓一时还摸不着头脑。)
3、当商鞅把奖励从10两增加到50两时,想像一下,老百姓会有什么反应?
(四人小组讨论,组内轮流说话。)
4、当有人把木头扛到北门时,商鞅兑现他说的话了吗?
4、 商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
三、课处延伸
1、 商鞅是靠什么取信于民的?(以诚待人)
2、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可以举正反例子)
3、 讲一讲历史上关天讲诚信的典型故事。
4、 收集有关诚信的格言2、3条。
[商鞅南门立木 教案教学设计]
篇6:《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2)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第3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3)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在生活中要做到言而有信。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大意。
(2)文道结合,联系实际,使学生受到诚信教育。
(3)抓住商鞅的言行,体会其胆识与魄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要言而有信。
(2)体会商鞅的胆识与魄力。
【重难点】
1、重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使学生受到诚信教育。
2、难点:通过文章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
【授课时数】
2课时
【课前预习】
学生在课前搜集商鞅的个人资料。
【教与学】
一、诱导,定向
1、板书课题;
2、指名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商鞅个人资料(对不正确的部分学生和教师要随后纠正。)
3、引导喜学生根据题目质疑,学生和教师选择最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指导自学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自学生词:划出生字新词,利用查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1)商鞅为什么要南门立木?
(2)商鞅是怎么做的?
(3)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4)自己对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感想?
3、存疑:记下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成果交流
1、生字生词: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对重点生字的书写和重点词语的理解加以关注。
2、课文朗读: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及时指导,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3、交流问题答案,整体感知
四、深入领会,探究归纳
(一)究立木之因,感信用宝贵
1、默读第二、三小节,思考:商鞅为什么要“立木”?实行变法的困难在哪里?
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重重困难”、“苦思冥想”和“终于”等词语。
2、相机补充背景资料,帮助认识秦国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板书:
自古驱民在信诚
(二)识方法之巧,晓取信之难
1、出师不利
(1)开始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持什么态度?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为学生提供当时黄金的购买力资料,引导学生认识赏金与扛木头的不成比例(也为学生认识商鞅的品质埋下伏笔)。
板书:
一言为重百金轻
指导学生通过“言”(变疑问句为陈述句)和“行”(猜想原因)两方面来体会老百姓对朝廷和商鞅的不信任。
指导分角色朗读围观人的对话,加深理解。
2、再度出击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一位小伙子出场扛木头了。读一读扛木头的这位小伙子的话,先想一想,再议一议:他为什么这样说?(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揣摩小伙子的真实想法)
为什么小伙子“后边跟随的人群汇成了一条长龙”?(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猜想老百姓的想法)
2、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么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时要注意结合实际。
附板书设计:
板书一:
商鞅南门立木
自古驱民在信诚,
一言为重百金轻。
严格执法论罚赏,
千古流传影响深。
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诚信乃成功之本
板书二:
通过人物言行揣摩内心世界
篇7: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初识人物。
同学们都知道战国七雄的秦国,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原来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为了国家的富强,主张变革的秦国国群招纳贤士,这时卫国的贵州商鞅出现了,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保证变革成功,商鞅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历史故事《商鞅南门立木》(板书课题)。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人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从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认认,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4、提出有疑问的词、句,集体交流解疑,达到读通课文的要求。
5、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6、组织交流: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次默读课文。
2、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给文章分段,试着概括段意。
4、交流总结。
第一部分(1):写商鞅受权变法。
第二部分(2~14):讲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15):讲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篇8:《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第3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本课认识生字一个,会写生字三个,掌握词语八个。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1、演示文稿
2、动画《南门立木》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商法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
2、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第三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1、演示文稿2、动画《南门立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动画《南门立木》的故事。同学们这就是(板书课题: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那么商鞅为什么要南门立木呢?他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小故事呢?今天我们学完了这篇课文大家就明白了。
2、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不懂的问题。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组织交流:简要说说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引导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读书、体会、交流。
(1)商鞅为什么要南门立木?
(2)开始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3)之后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先让学生细读课文,进行合作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汇报。
步骤一:解决自学提示(1)
1、小声读一读1~3自然段;回答:
(商鞅要变革旧的法规,推行新法,争取国家富强)
2、推行新法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不容易。从一方面…….另一方面……)
3、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信于老百姓的好办法,那就是(师生一齐:南门立木,并板书)那么,开始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持什么态度呢?
步骤二:解决自学提示(2)
1、自由读4~12自然段,回答。
先说持什么态度?(怀疑、不相信)
2、你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回答时可结合课后第三题的前两个小题进行分析)
师过渡:商鞅到底是不是一个言而有信的好官呢?开始老百姓对商鞅南门立木持怀疑的态度,当这位小伙子真到把木桩从南门扛到北南门时,商鞅是怎样做的呢?
步骤三:解决第3题
(1)生读:15——16自然段,并回答:
(商鞅真的赏给小伙子五十两黄金)
(2)当小伙子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下城楼,小伙子仅仅是为了得到赏金吗?(此题是课后第三题的第3小题)
过渡:商鞅这时知道,南门立木的目的已达到,于是就宣布了新的法令。
(3)商鞅向大家推行新法时说的一段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他推行新法的目的和他喝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态度)(突破了难点)
师:此时人们对商鞅的南门立木不再有任何怀疑,南门立木成功了,那么,南门立木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呢?
步骤四:解决第4问题
1、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回答:
(它不但为……而且为……)
总结:课文讲述了商鞅为推行改革,冥思苦想,进行南门立木,最后言而有信,顺应民心,顺利地推行了改革,他告诉了我们诚信是为人之本,是立国之基。(师生看板书进行总结)
板书:
冥思苦想
顺应民心,推行改革
商鞅南门立木南门立木
诚信是为人之本、立国之基
言而有信
作业:
1、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2、把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巩固复习本课生字、词。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小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么样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教学准备:
演示南门立木的道具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上节课我们学了《南门立木》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课,还记得课文讲了些什么内容吗?
二、新课
(一)在复习的基础上回答:
1、你对商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说话算话、非常好)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演示《商鞅南门立木》。在演示中体会读。
2、四人小组练读,师巡回辅导。
3、全班交流,评议读。
4、分角色读。
5、齐读。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写字
2、读写词语,除了读写课后要求的2个词语,还可以让学生从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词语读一读,写一写。
3、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么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时要注意结合实际。
作业:
修改自己的练笔,办一期“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习作。
篇9: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引入文本。
1、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什么?(立木取信)
3、怎么理解“立木取信”?(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
4、师生共同深入体会商鞅南门立木的良苦用心。
二、细读品析,深入理解。
1、话题一:当时,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面临哪些困难呢?一方面……另一方面……
(教师适时简介贵族及百姓各自为什么有这样的态度)
师:秦孝公虽是一国之君,权力无边,但是,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得不到百姓的信任,想做什么都也难以实现。
2、话题二: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老百姓对朝廷的不信任?用“”在文中画出,简单写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
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可以从事故中人们及小伙子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上分析体会。
3、话题三:同学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呢?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发表观点。
师:大家可以从“立木取信”这件事的作用及意义上加以分析。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边读边体会。
三、课堂小结
1、再来说一说你对商鞅的认识。
2、教师小结:作为一名政治家、改革家,商鞅有着过人的胆识与魄力,他的南门立木之举看似无足轻重,但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不但为朝迁廷树立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实,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任何一个人,“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何其重要啊!
3、小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对怎样理解的,请结合实际写一小段话。
作业设计:
1、搜集古今中外其他的诚信故事,进行课外阅读。
2、小练笔。
篇10:《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围绕课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用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去读书,让学生自行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生的主人。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现、质疑,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帮助学生认识“鞅”1个会认字和学会“孝、葫、础”3个会写字。掌握“葫芦、基础”,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查阅商鞅变法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商鞅变法的故事吗?
2、你对商鞅有那些了解呢?(课件出示商鞅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课前的搜集。)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为了进一步了解商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新词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标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同桌或小组内交流一下是怎么学会生字和新词的?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教师检测生字和词语。
●课件演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组词。
●认读词语“葫芦、基础、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
●重点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让学生用“冥思苦想”、“惹是生非”说话。
【重点指导字“孝、葫、”两个字。“葫”上下结构,上小下大,左下“古”略偏上;“础”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边“出”的笔顺;第一、四笔为竖折、第三笔竖纵贯上下。注意“惹是生非” 不要写成“事”。】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指名学生读课文,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课文主要写的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
【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评价中促进朗读;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统一和精确的答案。】
2、互动交流:课文可以分为那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商鞅受权变法。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四、合作评价,归纳质疑。
1、通过初读课文,你觉得商鞅是个什么样的人?
随机板书:商鞅--政治家--赏罚分明--严格执法
诚信和聪明
【引导学生评价,尊重学生独特感受。】
2、通过合作学习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教师进行归纳。
预设:
(1)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
(2)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3)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发现问题,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下节课我们继续对这些问题的探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激趣,谈话导入
1.以游戏的形式复习生字、新词,并引导积累运用词语。
2、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南门立木》这篇课文,文中的商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最欣赏他的哪些做法?
3、这节课让我们结合课文和上节课滞留的问题继续感悟商鞅变法的决心和坚定的意志。
二、研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围绕上节课几个问题,抓住课文中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的描写进行读书、体会、交流。
1、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点拨引导。
【以学生自学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和体验,不要求统一的说法,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的点拨引导。教师灵活把握重点,强调在“对话”中生成问题。】
(1)交流、体会商鞅变法的决心。
①阅读第一部分,解决第一个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改革家”“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主持变法”等,了解商鞅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法。】
②阅读第二部分,通过理解重点句,解决第二、三个问题,教师指导阅读。
【要引导学生了解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苦难,他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抓住商鞅在南门立木时出示两个告示及人们看告示后的议论,了解人们对商鞅南门木的看法。引导学生抓住“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和“郑重地对大家说”的具体内容,理解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严格执法的精神和意志。】
③阅读第三部分,解决第四个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不但……而且……”理解商鞅南门立木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2)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写法。
①“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人们围在大木柱的四周议论的一句话。把大木柱从南门扛到北门,就赏十两黄金,天底下不会有这么便宜的事,恐怕是耍弄人。人们的这种想法,表示对商鞅变法的怀疑。这样写为体现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埋下伏笔。)
② 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小伙子为什么会这样说话呢?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小伙子在商鞅第二天下令“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两”之后,一边走一边嘟囔的一句话。他认为事情不会是那样,有反说的语气。左庶长说话不算数,试试看吧。从小伙子的动作、语言表明他对商鞅下的令持的怀疑态度。这段描写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南门立木”的言而有信会对变法的实施有深远的影响。)
③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小伙子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吗?这是小伙子心里会想些什么?旁观的人又会说些什么?)
(小伙子“喜笑颜开”不仅仅是因为他得到了黄澄澄的赏金,还因为他亲眼看到了这位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说话算数、有效。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课外延伸
小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样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时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篇11:《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2)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第3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3)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在生活中要做到言而有信。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大意。
(2)文道结合,联系实际,使学生受到诚信教育。
(3)抓住商鞅的言行,体会其胆识与魄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要言而有信。
(2)体会商鞅的胆识与魄力。
【重难点】
1、重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使学生受到诚信教育。
2、难点:通过文章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
【授课时数】
2课时
【课前预习】
学生在课前搜集商鞅的个人资料。
【教与学】
一、诱导定向
1、板书课题;
2、指名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商鞅个人资料(对不正确的部分学生和教师要随后纠正。)
3、引导喜学生根据题目质疑,学生和教师选择最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指导自学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自学生词:划出生字新词,利用查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1)商鞅为什么要南门立木?
(2)商鞅是怎么做的?
(3)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4)自己对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感想?
3、存疑:记下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成果交流
1、生字生词: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对重点生字的'书写和重点词语的理解加以关注。
2、课文朗读: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及时指导,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3、交流问题答案,整体感知
四、深入领会探究归纳
(一)究立木之因,感信用宝贵
1、默读第二、三小节,思考:商鞅为什么要“立木”?实行变法的困难在哪里?
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重重困难”、“苦思冥想”和“终于”等词语。
2、相机补充背景资料,帮助认识秦国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板书:
自古驱民在信诚
(二)识方法之巧,晓取信之难
1、出师不利
(1)开始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持什么态度?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为学生提供当时黄金的购买力资料,引导学生认识赏金与扛木头的不成比例(也为学生认识商鞅的品质埋下伏笔)。
板书:
一言为重百金轻
指导学生通过“言”(变疑问句为陈述句)和“行”(猜想原因)两方面来体会老百姓对朝廷和商鞅的不信任。
指导分角色朗读围观人的对话,加深理解。
2、再度出击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一位小伙子出场扛木头了。读一读扛木头的这位小伙子的话,先想一想,再议一议:他为什么这样说?(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揣摩小伙子的真实想法)
为什么小伙子“后边跟随的人群汇成了一条长龙”?(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猜想老百姓的想法)
3、言行一致
(1)小伙子仅仅是因为得了重赏而高兴吗?
(2)学生朗读商鞅的发言,想一想、议一议:老百姓看到小伙子“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指导学生通过“补白”来归纳商鞅的品质。
4、趁热打铁
你从他的话语中听出了什么?指导学生体会商鞅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态度,并指导朗读。
(三)知影响之远,悟诚信之贵
(1)商鞅“立木取信”在全国引起的震动包括哪些?(补充变法前后秦国的国力对比)
相机板书:
严格执法论罚赏,千古流传影响深。
(2)想象:当人们看到或听到商鞅“立木守信”这件事后,又会议论纷纷些什么呢?(指导学生角色扮演,加深认识)
五、总结拓展,积累升华
1、总结
《商鞅南门立木》这个故事已经被载入史册。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一文对此事就做了记载,“立木南门”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用来形容言而有信,取信于民。
2、拓展积累
1000多年后,又一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宋朝的王安石曾经写过一首诗,题目就是《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其中“一言为重百金轻”就是王安石对商鞅南门立木一事的评价。根据商鞅变法的故事和王安石的诗,人们又引申出“一言为重”这个成语,比喻说话算数,言行一致。
3、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诚信的成语和古诗文名句呢?
4、教师发放或抄写有关诚信的语句,学生积累: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六、反思研讨认识深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深化
2、你学到了哪些学习方法?
板书:
通过人物言行揣摩内心世界
六、读写结合以文载道
1、课下读有关诚信的故事,积累有关诚信的成语和古诗文名句。
2、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么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时要注意结合实际。
篇12:《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2)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第3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3)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在生活中要做到言而有信。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大意。
(2)文道结合,联系实际,使学生受到诚信教育。
(3)抓住商鞅的言行,体会其胆识与魄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要言而有信。
(2)体会商鞅的胆识与魄力。
【重难点】
1、重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使学生受到诚信教育。
2、难点:通过文章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
【授课时数】
2课时
【课前预习】
学生在课前搜集商鞅的个人资料。
【教与学】
一、诱导 定向
1、板书课题;
2、指名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商鞅个人资料(对不正确的部分学生和教师要随后纠正。)
3、引导喜学生根据题目质疑,学生和教师选择最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 指导自学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自学生词:划出生字新词,利用查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1)商鞅为什么要南门立木?
(2)商鞅是怎么做的?
(3)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4)自己对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感想?
3、存疑:记下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成果交流
1、生字生词: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对重点生字的书写和重点词语的理解加以关注。
2、课文朗读: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及时指导,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3、交流问题答案,整体感知
四、深入领会 探究归纳
(一)究立木之因,感信用宝贵
1、默读第二、三小节,思考:商鞅为什么要 “立木”?实行变法的困难在哪里?
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重重困难”、“苦思冥想”和“终于”等词语。
2、相机补充背景资料,帮助认识秦国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板书:
自古驱民在信诚
(二)识方法之巧,晓取信之难
1、出师不利
(1)开始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持什么态度?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为学生提供当时黄金的购买力资料,引导学生认识赏金与扛木头的不成比例(也为学生认识商鞅的品质埋下伏笔)。
板书:
一言为重百金轻
指导学生通过 “言”(变疑问句为陈述句)和“行”(猜想原因)两方面来体会老百姓对朝廷和商鞅的不信任。
指导分角色朗读围观人的对话,加深理解。
2、再度出击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一位小伙子出场扛木头了。读一读扛木头的这位小伙子的话,先想一想,再议一议:他为什么这样说?(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揣摩小伙子的真实想法)
为什么小伙子“后边跟随的人群汇成了一条长龙”?(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猜想老百姓的想法)
3、言行一致
(1)小伙子仅仅是因为得了重赏而高兴吗?
(2)学生朗读商鞅的发言,想一想、议一议:老百姓看到小伙子“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指导学生通过“补白”来归纳商鞅的品质。
4、趁热打铁
你从他的话语中听出了什么?指导学生体会商鞅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态度,并指导朗读。
(三)知影响之远,悟诚信之贵
(1)商鞅“立木取信”在全国引起的震动包括哪些?(补充变法前后秦国的国力对比)
相机板书:
严格执法论罚赏,千古流传影响深。
(2)想象:当人们看到或听到商鞅“立木守信”这件事后,又会议论纷纷些什么呢? (指导学生角色扮演,加深认识)
五、 总结拓展,积累升华
1、总结
《商鞅南门立木》这个故事已经被载入史册。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一文对此事就做了记载,“立木南门”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用来形容言而有信,取信于民。
2、拓展积累
1000多年后,又一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宋朝的王安石曾经写过一首诗,题目就是《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其中“一言为重百金轻”就是王安石对商鞅南门立木一事的评价。根据商鞅变法的故事和王安石的诗,人们又引申出“一言为重”这个成语,比喻说话算数,言行一致。
3、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诚信的成语和古诗文名句呢?
4、教师发放或抄写有关诚信的语句,学生积累: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六、反思研讨 认识深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深化
2、你学到了哪些学习方法?
板书:
通过人物言行揣摩内心世界
六、读写结合 以文载道
1、课下读有关诚信的故事,积累有关诚信的成语和古诗文名句。
2、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么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时要注意结合实际。
附板书设计:
板书一:
商鞅南门立木
自古驱民在信诚,
一言为重百金轻。
严格执法论罚赏,
千古流传影响深。
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诚信乃成功之本
板书二:
通过人物言行揣摩内心世界
篇13:《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围绕课文的重难点,抓住“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两个词,引导学生读书并品味两个词,以感悟两个词语引领全文的学习,让学生自行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现、质疑,从而了解商鞅南门立木之举,不仅是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取得了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更是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
2、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课前准备:商鞅变法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归纳主要内容
(一)1、指名在前后黑板上听写生字。(前后各7名学生,其中各一名同学读词语。)
2、学生修改,找共性问题集中解决。如:“惹是生非”,学生容易写成“惹事生非”,师引导学生:“惹是生非”就是“惹是非、惹麻烦”,学生很容易就记住“惹是生非”。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研读课文,深入理解,品味两个词语
(一)教师导入语前,先在黑板上从上到下写上:齐、楚、燕、韩、赵、魏、秦,导入:“同学们,在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中,大家从排序可以看到当时秦国的势力怎么样呀?”生:“很弱。”我接着说:“是呀,但秦国却最终吞并了其他六国,统一中国,这和我们今天上的《商鞅南门立木》一课有很大关系,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能不能找到原因?
(二)默读课文,你对哪些问题感兴趣?议一议,说一说。
生:
1、商鞅“言”的内容是什么?
2、他是怎样“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
3、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直接推行新法?
4、他这样做产生什么影响与作用?
5、商鞅南门立木的作用是什么?
(三)请同学们再次深入地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批注,然后小组解决这些问题?
(抓住“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这条线索,理清故事脉络。)
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圈点批画,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相机处理阅读中的问题,使学生真正读懂课文。)
(四)学生交流。
1、教师相机指导评价。
(使学生更深地感受、理解商鞅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形象。)
2、师:小伙子“喜笑颜开”的原因是什么?只是为这50两黄金吗?(学生讨论)
3、总结学习方法:通过人物神态、语言、心理活动、动作描写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三、总结课文,升华感悟。
(一)归纳“南门立木,言而有信”的故事。
培养学生归纳课文重要内容的能力,并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文本。
突出教学重点,强调在“对话”中生成问题。
(二)谈谈对商鞅这一人物的认识。
1、从故事中体会商鞅什么样的人?
2、联系上下文,说说商鞅什么样的人。
四、拓展延伸,体会诚信美德
(一)师总结拓展谈话:商鞅作为一名政治家、改革家,有着过人的胆识与魄力,南门立木之举,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取得了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南门立木”的故事被后人传为言而有信的佳话。诚信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被后人传承、发扬广大。
(二)请大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学生自由交流。)
五、作业设计
(一)读一读有关诚信的名言。
(二)谈谈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并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板书设计:
商鞅 南门立木
言而有信说到做 到严格执法
国家富强
教学反思:
本课依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师生的双主体性,教学方法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讲授,而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热情。在课堂设计时注意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意见,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篇14:六年级语文下册《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第3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本课认识生字一个,会写生字三个,掌握词语八个。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1、演示文稿;2、动画《南门立木》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商法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
2、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第三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1、演示文稿2、动画《南门立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动画《南门立木》的故事。同学们这就是(板书课题: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那么商鞅为什么要南门立木呢?他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小故事呢?今天我们学完了这篇课文大家就明白了。
2、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不懂的问题。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组织交流:简要说说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引导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读书、体会、交流。
(1)商鞅为什么要南门立木?
(2)开始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3)之后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先让学生细读课文,进行合作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汇报。
篇15:六年级语文下册《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认识“鞅”1个会认字和学会“孝、葫、础”3个会写字,掌握生词。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难点: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到图书室或上网查阅课文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初识人物。
同学们都知道战国七雄的秦国,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原来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为了国家的富强,主张变革的秦国国群招纳贤士,这时卫国的贵州商鞅出现了,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保证变革成功,商鞅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历史故事《商鞅南门立木》(板书课题)。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人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从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认认,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4、提出有疑问的词、句,集体交流解疑,达到读通课文的要求。
5、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6、组织交流: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次默读课文。
2、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给文章分段,试着概括段意。
4、交流总结。
第一部分(1):写商鞅受权变法。
第二部分(2~14):讲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15):讲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文本。
1、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什么?(立木取信)
3、怎么理解“立木取信”?(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
4、师生共同深入体会商鞅南门立木的良苦用心。
二、细读品析,深入理解。
1、话题一:当时,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面临哪些困难呢?一方面……另一方面……
(教师适时简介贵族及百姓各自为什么有这样的态度)
师:秦孝公虽是一国之君,权力无边,但是,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得不到百姓的信任,想做什么都也难以实现。
2、话题二: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老百姓对朝廷的不信任?用“”在文中画出,简单写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
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可以从事故中人们及小伙子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上分析体会。
3、话题三:同学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呢?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发表观点。
师:大家可以从“立木取信”这件事的作用及意义上加以分析。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边读边体会。
三、课堂小结
1、再来说一说你对商鞅的认识。
2、教师小结:作为一名政治家、改革家,商鞅有着过人的胆识与魄力,他的南门立木之举看似无足轻重,但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不但为朝迁廷树立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实,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任何一个人,“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何其重要啊!
3、小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对怎样理解的,请结合实际写一小段话。
作业设计:
1、搜集古今中外其他的诚信故事,进行课外阅读。
2、小练笔。
篇16:六年级语文下册《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颁布”的意思。
2、 学习用“只有……才……,尽管……但是……,如果……就……,不但……而且……”填空。
3、 了解商鞅为改革变法而采取的“立木取信”的做法,使学生懂得诚信的重要。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第一课时
一、 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信”指什么?“立木取信”讲的是什么?
二、出示资料,了解背景。
1、认识商鞅。(资料见教案后)
2、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资料见教案后)
三、检查预习,解决疑问。
1、 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 解决生字新词。
学生提出不懂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问题。重点理解“颁布”、“惹事生非”、“言而有信”等词。
3、 解决预习本上的质疑问难。(有些问题可以放到课
分析课文中去解决。)
四、 初读课文,练写片断。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2、你觉得商鞅是个怎样的人?说说理由。
3、以“初识商鞅”为题,写一段人物介绍。
第二课时
一、 片断交流。
二、研读课文。
1、当商鞅宣布把一根大木柱从南门扛到北门就可以得到10两黄金时,老百姓有什么反应?
(让学生从“七嘴巴舌”、“议论纷纷”、“没有一个人相信”、“悄悄地溜走”、“尽管这天前来围观大木柱的人成千上百,但是没有一个人上前去搬动它”等描写当中,体会这件事在老百姓心中的轰动程度。)
2、老百姓为什么会轰动?
(一来10两黄金不是个小数目,对老百姓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二来找一根木柱从南门到北门根本不可能什那么多的钱;三来朝廷这样做的目的.老百姓一时还摸不着头脑。)
3、当商鞅把奖励从10两增加到50两时,想像一下,老百姓会有什么反应?
(四人小组讨论,组内轮流说话。)
4、当有人把木头扛到北门时,商鞅兑现他说的话了吗?
4、 商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怎样?
三、课处延伸
1、 商鞅是靠什么取信于民的?(以诚待人)
2、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可以举正反例子)
3、 讲一讲历史上关天讲诚信的典型故事。
4、 收集有关诚信的格言2、3条。
篇17:六年级语文下册《商鞅南门立木》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下册《商鞅南门立木》教学反思
1、自主合作学习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在进行这一实验之前,在课堂上不管我问什么问题,学生都闭口不言,默不作声。我再三启发学生也不为所动;可在现在的课堂上,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节课,学生热情高涨,每个问题,学生都能大胆发言,而且口齿伶俐,理解到位。同样是一节课,为什么差别这么大?我想,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利用一系列科学、规范、有效的考核方法,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另外,学生之间的交流更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2、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是理解课文的前提。当时间仓促,来不及让学生预习的情况下,学习效果极差,对课文的理解还是只停留在表面,这样的一节课下来,孩子们一知半解,老师的心情也极为糟糕。在不断的试验中,我发现要让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必须给他们充足的预习时间。这一节课,我是指导学生按照导学稿的安排一步步进行预习。在巡视中间我发现,许多学生对课文理解到位,答案准确,这比原来的`教学方式取得的效果好多了。
3、教师的思想还需转变。在自主学习的课堂,老师不可避免地犯了共性问题,总想多说多讲,结果占用了不少时间,在我的课堂也是如此,因为讲的过多,结果占用了学生时间,整节课总感觉慌慌张张的,进行字词检测时,占用了学生三分钟的课间时间。如果,我能把握好教材,少讲而让学生多练,那么这一节课的时间安排应该是恰到好处的。
4、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课堂。我们强调学生自学交流,更应该注意课堂上的读书声。这节课,我本来安排学生在学习字词后再次以小组为单位分段读课文,可还是因为时间关系,这一环节没有进行。因为课文读得的少了,也导致后面的“再读课文,理清思路”、“细读课文,理解内容”这两个环节进展缓慢,因为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悉。这样的效果当然不够理想。
改进意见
1、接受各位老师建议,我们的语文精读课的两个课时进行大胆改进,第一课时只完成“初读课文,解决字词”、“再读课文,理清层次”这两个环节的所有内容,即先预习然后马上进行交流展示。第二课时则集中精力完成“细读课文,理解内容”、“品读感悟,感情升华”、“质疑解疑”这些环节,这样让每一节课更有针对性,同时也把学习任务分解开,更有利于节省时间。
2、小组考核机制需再完善。
3、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注意走下讲台,少讲甚至不讲。
篇18:将相和 教案教学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召集、大臣、允诺、廉颇、抵御、侮辱、拒绝、战袍、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2.感情朗读。 3.了解故事内容。
二、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感情朗读,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将相不和的原因。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朗读,导入新课,边听边想:
(1)“将、相”分别指谁? (2)这篇文章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呢?
2.自由小声读课文,看看《将相和》是分哪几个小故事来写的?
完璧归赵(1一10自然段) 渑池之会(11一15自然段) 负荆请罪(16-18自然段)
教师小结:这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地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的记叙,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3.小组学习
(1)分别朗读每一部分,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互相纠正其中的错误。
(2)小组长组织大家学习生字新词。 (3)质疑。
二、了解时代背景
1.齐读第一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2.教师介绍时代背景。
四、交流小组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思考: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并用具体事例来说明。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叙述顺序,知道这篇课文通过讲“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记叙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这节课我们一起深入地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交流自学情况
引导学生讨论喜欢文中的哪一个人物。
1.喜欢蔺相如。因为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为国家的利益着想,深谋远虑。 板书:机智勇敢 不畏强暴
2.喜欢廉颇。他知错就改。
教师总结:这两个人物都具有美好的品质,大家都喜欢。但为了交流方便,下面我们就“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先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三、学习“完璧归赵”
1.具体说明在“完璧归赵”中,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人?
(l)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2)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璧交给了蔺相如。
(3)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你并不想交换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看图,抓住蔺相如的动作、神态、语言描绘一下。)
我们读这一部分的时候,就要把蔺相如的大义凛然和勇敢机智的精神读出来。自由读,指读。
(4)“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典礼的日期。”
(5)从“大大方方”这个词可以看出蔺相如勇敢。结合第九自然段,讲讲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理解最后一句话:“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师小结:秦王本想杀了他,本想愚弄赵国,可是反而被蔺相如捉弄了,他现在是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了。这句话仅仅是写秦王的心理吗?(突出蔺相如聪明机智)可见作者用词是多么的巧妙。
自己练习读一读,体会蔺相如的聪明才智。
3.蔺相如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什么?(为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
过渡: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国家的尊严,蔺相如铤而走险与秦王进行了机智勇敢的斗争,既做到了完璧归赵,又使秦王处于被动的局面,为赵国立了大功,受到了赵王的重用,封他为上大夫。我们看看蔺相如在几年之后的渑池之会上有什么表现?
四、学习“渑池之会”
1.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有什么表现?具体谈一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
(2)当秦王让赵王鼓瑟,并叫人记下来时。蔺相如非常生气,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
(3)“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你拼了。”
最后秦王被逼无奈,只好为赵王击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了下来,说在渑地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2.同学们想一想,渑池之会这场政治斗争秦赵两国是打成了平局,还是决出了胜负?为什么?
(如果学生争执不下时,老师可作两点提示:一、秦国比赵国力量强大;二是秦王是一国之王,而蔺相如则是赵国的一名大臣。)
师补充:“瑟”是古代一种弦乐器,声音悦耳动听。“缶”是古代的一种打节奏的乐器,形状像个瓦罐子,声音单调。这两种乐器比起来,秦王显得更丢人。
3.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能认真读书,积极思考,很好。的确,渑池会上的斗争是赵国占了上风。那么这场斗争的胜利应该归功于谁?
过渡:蔺相如机智勇敢地与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又一次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为赵国立下了大功。可见蔺相如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蔺相如在这场斗争之后,被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不服,廉颇和蔺相如开始不和,也就引出了课文的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
五、学习“负荆请罪”
1.你觉得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说说为什么。
2.你觉得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说说为什么。
六、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附:板书设计
[将相和 教案教学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
★ 六年级语文教案
【《商鞅南门立木》教案教学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锦集18篇)】相关文章:
冀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2023-11-11
《大卫》教学设计2 教学教案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2022-07-31
诚信即美德作文2022-05-07
诚信·美德作文2022-05-07
商鞅诚信的故事2023-05-15
小学生作文写作6法2023-07-14
那片海印在我心中小学生作文2024-04-27
法在我心中小学生作文300字2022-08-17
第8课: Presiding over a Meeting 主持会议2023-03-16
五年级暑假作业答案202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