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s版语文下册名师教案(共18篇)由网友“颜先生”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二年级s版语文下册名师教案,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二年级s版语文下册名师教案
《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生字只认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投影片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的一二两个自然段。
3、指导书写生字:守、攻、必、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圈出生字,描红,并认读。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教读:扁担的“担”是轻声
你见过扁担吗?扁担是干什么用的?
(2)、仔细看这根扁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扁担上写着“朱德记”三个字
(3)、“记”就是记号、标记,现在你知道这根扁担的主人是谁吗?
对了,就是“朱德”(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4)、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疑问呢?
(5)朱德爷爷干吗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朱德爷爷是一位总司令,他还要扁担干什么呢?
小朋友真会提问题,就让我们来读课文,从文中来找一找答案吧
2、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标出。
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词,根据学情,指名同学做“小老师”领读几个重点词:
井冈山根据地、粉碎、储备、同志、山高路陡、斗笠、翻山越岭、劝
(2)四人小组轮读课文,同学间互相正音。
(3)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4)、生交流自己读懂的;
A、我知道因为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起去挑粮;
板书:挑
B、我了解到战士们怕朱德累坏了,就把他的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板书:藏
C、我知道了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
板书:做
(5)、小朋友们真能干,通过自己读书就能获得这么多的知识!你觉得课文哪一段写的最有意思、读下来让你脑中的问题最多?(引导学生质疑)
(6)、指名读第3段,其余人边听边想:读了这段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可能会质疑;A:大家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给藏起来呢?
B:朱德同志为什么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
C: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5、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切入口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要想知道朱德同志为什么坚持要和大家一起挑粮,为什么要在扁担上作记号?咱们就必须要来仔细读一读课文的1、2自然段
A.自由读第一段,看看读了这一段,明白了什么?
(2)、根据生的回答,随机讲解“会师”(并随及简介背景);
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这儿就是指朱德同志带领的队伍与毛主席带领的队伍会合在一起了。这时队伍壮大了,战士们多高兴呀!
(3)、引读第二句:读了这一句,你看出什么来了?
(红军所处的位置很危险)
(4)、想象一下:山上的红军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指名学生说。
B、学习第二自然段:
(1)、边读第二自然段,边用“——”画出描写去茅坪挑粮所遇到困难的句子,可在重点词下做记号。
(2)、指名交流: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3)、想象一下:“五六十里”会有多远?
联系生活:我们去城北公园玩,大约走2里的路,五六十里,要走30次城北公园这么远的路。
“山高路陡”:师在黑板上画出“高山”的简笔画,让生体会山的高、险。
想象一下,山有多高,山路会怎么陡峭,红军战士在这样的山路上挑粮行走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出示想象练习:烈日当空时,红军战士们;下雨天,红军战士们走在山路上,有时;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荆棘遍布,一不小心,红军战士们
……
(4)、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第二句
(5)、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引读)-----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怎么样?(团结、不怕吃苦)你是从哪个字上看出来的?
对呀,一个“争”字就告诉我们大家了。
(6)、齐读第二段,读出条件的艰苦,大家的热情。
6.小结:通过学习这二段,我们知道山高路陡,挑粮路上困难重重,但红军战士们却无所畏惧。今天,小朋友们通过自己认真读书,已经解决了自己原先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剩下的不懂处咱们下节可再来学习。
7、学习3个生字
守、攻、必、
重点:“必”的笔顺及占格情况
8、完成课堂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⒈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倩。
2.仿照例句,把有“更加”一词的句子补写完整。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段。
4、学写生字:攻、必、产、劝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第3段。
教学难点: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1.复习:
课文1、2自然段讲了什么?
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 )。
虽然山路又远又险,可是( )。
2.教学第3自然段:
(1)(看插图)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
①走在最前面的是谁?
谁能看图用“一块儿”说一句话。
②朱德爷爷是怎样挑粮的?谁能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先指名有一句说一句。再指导学生按顺序说:先说穿着,再说动作。)
③书上是怎么写的?读1、2句。
朱德爷爷当时已经40多岁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战士们?(一块儿挑粮),而且穿戴和战士们?(一样)挑的粮食也跟战士们一样?(满满的)。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④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强调“一块儿”、“满满的”。)
(2)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①轻声读后面的课文。划一划,哪些句子告诉我们答案?
②谁能用上这些词,用自己的话说说。
大家想、太累、劝、藏、因此、又、找来
③指导朗读。
“不料”可以换成什么词?(没想到)
指导读出后面“不料”的语气。
④引读:大家见了——
大家心里怎么想?
口头填空:大家见了,心里想:( )。从此,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
(3)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
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投影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
粉碎敌人围剿。
(4)有感情地朗读第3段。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课堂练习:
指导书写有关生字::攻、必、产、劝
第三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⒈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⒉复习生字词,进入课内练习。
教学过程:
1.复习:
(1)比一比,再组词:
带( ) 记( ) 桃( )
戴( ) 纪( ) 挑( )
(2)听写词语:
2.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1)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总结填空: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朱德带领部队和毛泽东的部队在井刚山会师,朱德和战士们一块儿( )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 )的高尚品质;我们( )。
3.指导背诵第3段:
(1)自由读第3段,想想哪几句话写了同一个意思?
(2)同桌互相讨论课堂作业本第3题。
(3)根据第3题的提示,自由试背第3段。
(3) 指名检查,齐背。
4、把句子补充完整: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大家更加___________________。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同志们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导完成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4题:
(1)读题,三个句于里都有一个什么词?“更加”可以换什么词?表示程度怎么样?
(2)你能用更加说一句话吗?
篇2:二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伙”、“伴”等11个生字,会认“挖”“紧”等6个生字。
2.正确书写学会的11个生字。
3.体会小动物的美好愿望。对大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一种合作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伙”、“伴”等11个生字,会认“挖”“紧”等6个生字。
2.正确书写学会的11个生字。
教学难点:
1.体会小动物的美好愿望。对大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一种合作精神。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了解多音字,学会“伙、伴、象、栽、坑”5个字,并正确书写。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能认读生字,会写“伙、伴、象、栽、坑”5个字。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出藏在课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不会认的字做上记号。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1)自由认读。
(2)同座检查读音。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
(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自由读课文,看看有几个自然段?标出序号。
5.手势表示有几个自然段。
三、质疑。
1.自由朗读课文,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小组内讨论。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交流。
四、指导写字。
1.观察,读记生字:“伙、伴、象、栽、坑”。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宇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好在哪里?
五、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三个小伙伴
野猪 小象 袋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书“运、肥、培、桶、浇、足”6个生字。
3.能说出“三个小伙伴在栽树的时候各做了些什么?”
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书“运、肥、培、桶、浇、足”6个生字。
教学难点:
能说出“三个小伙伴在栽树的时候各做了些什么?”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生字词抽读竞赛:
伙伴 挖坑 施肥
二、朗读感悟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三个小伙伴在栽树的时候各做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小野猪做了什么?(第二自然段)
a.指名读地二自然段
b.指名说
c.指导朗读
(2)小袋鼠做了什么?(第三自然段)
(3)小象做了什么?(第五自然段)
(2)、(3)学生自学,方法同(1)教学。
4.学习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
(2)为什么又跳又笑?
三、演一演:
1.小组合作。
2.全班表演。
四、指导写字。
1.观察,读记生字:“运、肥、培、桶、浇、足”。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看范写。
4.学生临写。
5.对比观察,品字。
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
6.评析。
你的哪一个字写得?好在哪里?
五、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回家把故事演给家长看。
板书设计:
三个小伙伴
小野猪 拱树坑
小袋鼠 运肥料
小象 浇水
篇3:语文二年级下册名师教案
《月亮湾》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欣赏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理解词义。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月亮湾的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生字卡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欲望。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农村吗,见过农村的美景吗?让我们随着图画去游览农村的美景。
2.出示挂图。
3.揭题
这美丽的村子叫什么名字?相机板书(月亮湾)
4.读题。注意正音“亮”(轻声)
过渡:月亮湾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送生字回家”。
要求:自由轻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对照生字表划出生字,“与生字交朋友,别喊错了它们的名字”。
2.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注意正音,师声评议。
(1)平舌音:载zai;翘舌音:朝zhao
、绕rao
;后鼻音:映ying
(2)指导读好句中轻声。
3.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想象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交流,师生共同评议。
过渡:月亮湾是什么?请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2.交流:月亮湾是什么?(是一个美丽的村子)(是我家住的地方)(是作者的家乡、是美丽的村子)说说是谁的家乡?
3.指导朗读。
(1)你觉得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
(2)指导用自豪的语气朗读。重读“美丽”一词。
四.过渡:这美丽的村子为什么叫“月亮湾”呢?
1.默读全文,找出有关句子。
2.交流。
(1)相机出示句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放映动画。
(2)指导读好长句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村子的名字为什么叫“月亮湾”?
3.学生字“湾”、“牙”。
(1)师述:“湾”本义是指水流的地方,本文中指地名。
(2)比一比,再口头组词(弯—湾)。
(3)指导书空“牙”的笔顺。
4.指导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教师行间巡视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五.布置课后语文实践。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第一自然段。映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2.过渡:月亮湾美在哪里?
二.细读课文,自读自悟,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月亮湾美在哪里?轻读课文,划出有关词句。(用曲线表示)
2.交流。相机欣赏动画,粘贴词卡,指导朗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第一句。
a.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粘贴词卡“小河”、“河上”。
b.欣赏动画(2)、(3)。观察“月牙一样的小河”,读词卡“月牙”。观察“河上有一座石桥”,读词卡“石桥”。
c.指导朗读第一句。(映示句子)“月牙”重读。领读、指名读、齐读。“师生评议)
(2)学习第二、三句。
a.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映示句子“河水饶着村子缓缓地流着”,齐读。
欣赏动画(4),帮助理解词语。“缓缓地”一词换词说说。“饶着”一词,请两名学生上前演一个饶着另一个转。
b.映示句子“一群群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欣赏动画(5),直观“一群群”的鱼。
c.指导朗读第二句。先让学生自读体会,并说说怎么读才能读出美来,再适当指导。“缓缓地”读慢一点,后半句读出鱼儿的欢快、自由。
d.这一句写了哪里的美景?(可看看画面,答后粘贴词卡“河里”)
过渡:河里还有什么美景?
e.学生交流,相机欣赏动画(6)比较句子: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哪一句更好,为什么?集体交流。
/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清清的河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和小桥。
f.指导朗读第三句,重读“清清的”等词。
g.引读第二、三句。边看动画(4)(5)(6)。
(3)习第四、五句。
a.生答“河岸上栽着许多桃树。”相机欣赏动画(7)贴词卡“河岸”。问:哪个词是“种着”的意思?读词“栽着”。
b.生答第五句。看动画说说什么像“一片朝霞”?有什么相同之处?
c.指导朗读第四、五句。重读“许多”、“开满”、“一片”“灿烂”等词。
d.引读第四、五句。边看动画(7)
(4)学习第六句。
a.欣赏动画(8)
b.比较句子/过了石桥,是一片农田。
\过了石桥,是一片绿油油的农田。
c.看动画体会“绿油油”的农田的美。粘贴词卡“农田”
d.指导朗读。重读“绿油油”一词。
(5)学习第三自然段。
a.欣赏动画(9),粘贴词卡“山坡”
b.指导朗读“一片”引导学生想象茶树茂盛生长的景象,读出月亮湾人们的喜悦心情。
注:以上(1)至(5)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五个内容,应按学生交流内容的先后顺序随机教学,词卡随机粘帖。
3.再看画面(9),提问:
(1)这长满茶树的山坡在哪里?(相机板书“村后”。)这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的内容?(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那么,第二自然段写了哪里的景色?(答后板书“村前”)
4.再读第二自然段。
(1)想一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村前”的景色的?
(2)指名上黑板按顺序排列—粘贴词卡。(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
5.边欣赏动画边试背二、三自然段。
(1)生自由轻声试背。
(2)指名试背。
(3)同桌互背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你觉得月亮湾怎么样,你喜不喜欢月亮湾?你想说些什么?(相机板书“美丽”、“热爱”)
2.指导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赞美”、“热爱”的语气来。
三.总结。
月亮湾真是个美丽的村子。学了《月亮湾》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也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你们以后有机会可以去月亮湾看看,看看作者美丽的家乡。
四.齐读课文。
篇4:语文二年级下册名师教案
《我是什么》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识字认识11个字,会写4个字。
2、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认识11个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借助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策略:
1、识字:运用卡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识字:随文识字、引导学生猜谜、串烧拓展识字,结合图片理解词语和运用词语。
2、写字:指导学生掌握写好左右结构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件出示?
1、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位神秘的老朋友,它是谁呢?(点击课件?)见到他我们就会出现满脑子的问题,你也能用问号提个问题吗?(4人)
2、有个小朋友问了这样一个奇怪的问题,(点击课件课题)。怎么没有问号了,原来他是在心里问的,你来替他问一问吧。
3、让我们读读课文,找找我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同学们自由读文,边读边圈画生字词,不熟的字多读几遍。并想一想:我是什么。
2、同桌用卡片打扑克读准字音,先读完的同桌间互相击掌祝贺,然后坐正。
三、检查字词进行学法指导
(一)、汇报
1、你知道“我”是什么吗?
过渡:同学们说得真好!看,生字朋友迫不及待的来了。
2、出示课件带拼音的词语,带拼音有点简单,你行吗?指名读
飘浮雹子暴躁灌溉机器淹没庄稼冲毁灾害
3、去拼音读,你还行吗?开火车读
4、放大词语:
第一遍:齐读
第二遍:女生读(与男生比赛读)
第三遍:男生读
(二)把词语放在句子里你还会读吗?
1、课件出示句子,理解“飘浮”
(1)指名读“升到空中……。漂浮”
(2)、课件出示句子2:指导停顿读
(3)、还有一个词语朋友也叫漂浮,你们看,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呢?
(4)、还有什么会在天空飘浮?什么会在水上漂浮?
2、在空中飘浮时,我是一朵朵美丽的白云,来到地面我的脾气就不一样了。他坦白地告诉我们说(出示课件)
(1)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齐读)
(2)你能从这句话中找到一组反义词吗?(温和——暴躁)
(3)你们家里谁脾气温和,谁脾气暴躁?
(4)你知道文中的“我”温和是什么样吗?看看图片你就知道了。(出示课件)
(5)(出示图片)啊!它暴躁起来掀起巨浪,简直是太可怕了!
(6)你看“躁”的多难看呀,手拿一个木棒子,大口一张一张又一张的,还直跺脚,我们快给他换换偏旁和他告别吧。(生自由说)
(7)、老师把你们找到的字编成顺口溜,读读吧!
伸手会做操,有水能洗澡,火烤很干燥,嘴多噪音吵,着急暴躁就跺脚。
3、水的脾气时好时坏,好的时候是什么样呢?
(1)出示句子:我做过许多好事,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指名读句子)你知道什么是灌溉?
(2)出示“灌溉”课件,庄稼缺水了,要浇水。
(3)把词语放回句子中,你一定能读得顺,读得准!课件出示“器”我的长相多有趣,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器”?
预设:
①、(加一加):“哭”下加两个口
②、(编一编):一只大狗看着四口缸。
③、(顺口溜):上面两个口,中间一只犬,下面还有两个口,喜欢电来爱喝油。
④、巧计口诀:一条犬四张“口”,各行各业显身手。
过渡:可他发起脾气来是什么样?
4、出示句子——(女生读)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
你见过雹子吗?(课件中出现雹子),你看雨字头的字还有它们呢。(课件出示)
过渡:他暴躁起来还是什么样?
5、出示句子——(男生读)我也做过许多坏事,淹没庄稼,冲毁房屋,给人们带来灾害。
强调多音字“没”,“没”还有什么读音?“没有、淹没”做个动作来表示。理解“淹没”。
6(课件)此时发起了大水,庄稼被——(引读)淹没了。(理解:“淹没”)
7、(课件)哎呀,大水又来到了一座座房屋前,房屋被——(引读)冲毁了,理解“冲毁”。
8、(课件)唉!无情的洪水给人们生活带来是————灾害。
9、这个词中有一个字老师说一个谜语你猜猜!
课件出示:房子着火了。(灾)
再说一个字谜猜一猜:(出示)雨天下包子(雹)
三、律动:读写字歌配乐《天地之间》
四、写字
1、出示课件:读一读(指名领读)将生字按结构归类(课件演示),
2、观察
(1)出示课件:四个左右结构的字,看到左右结构的字,你会想到什么?(一品二比三定位,四看穿插笔)
(2)品头论足比较两边笔画定位笔画串门
3、示范指导:(齐背写字占格口诀)
(上留天下留地,左右能够神双臂。)
(1)、指导写:池
观察三点水的写法:
①你发现了三点水是怎样写的?(学生说)
②指导写:看课件
第一点写在左上格正中间,第二点写在横中线向左一些,第三笔提从左下格中间向下起笔,回锋向上,提尾与第一点成一条线。
出示口诀:三点水成弧形,上点定位,中点左行,提尾上点一条线。(师板书三点水写法)
③试临一个三点水。
④写“也”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学生说)
⑤两部分要注意什么?(结构紧凑)
⑥师板书(池)
⑥临写:临:看一笔写一笔,写第一个字做到看一部分,写一部分,写第二个字,做到默写
⑦、自评:(第一点写得位置对吗?在下面画一个小圆,第二点的位置向左吗?在小圆画上笑脸的左眼睛、提得位置对吗?在小圆画上笑脸的右眼睛,“也”的占位合适吗?在笑脸上画一张嘴。)同桌互相欣赏一下。(互评)
(2)、自主观察、写“浮”
(3)、指导写“冲”
两点水的点和提在横中线两边对望。
(4)、自主观察、写“晒”
五、大家的表现太好了,老师奖励同学们一首小诗,我们一起读一读。
我是一个小淘气,脾气暴躁就跺脚,
有时是朵云飘浮,有时雹子打下来。
冲庄稼、毁房屋,带来灾害可不小。
小朋友,想办法,发明机器管住我,
灌溉田里的庄稼,多做好事人人夸。
篇5:s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笋芽儿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笋芽儿从害怕到勇敢的生长过程。
3、教育学生不怕困难, 奋发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
插图、小黑板;实物:笋芽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实物、插图,激发兴趣。
师:(出示实物)这是什么?(板书课题)说说“笋芽儿”是什么样的?(生观察后说)笋芽儿是怎样长成竹子的,想知道吗?
二、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读准下列生字的字音。
弹 懒 轰 隆 痒 挺 撒 缩 揉 雷
3、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le 快乐 tan 弹奏
乐 弹
yue 音乐 dan 弹弓
乐:在本课读yue,乐曲。
弹:在本课中读tan,弹奏。
四、指名读课文,初步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
3、笋芽儿在﹍﹍季节生长。它受到了﹍﹍、﹍﹍和﹍﹍的鼓励,长出来了,看到了一个﹍﹍的世间。
五、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后组词。
2、学生自由观察,在小组中讲识字方法。
3、学生自由汇报,师生共同总结。
挡: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个当字。
挤: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齐字。
唤:左窄右宽,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奂,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悄:左边是竖心旁,右边是肖,上面是个小字头,下面是个月字,月字第一笔是竖。
顶:形声字,左边是丁,右边是页,最后一笔是点。
芽: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牙字。
4、教师在黑板中范写生字,学生观察。
5、学生分辨字形后书写。
6、教师讲评学生的书写。
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七、作业
书写生字。
篇6:语文版二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诺亚方舟》
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认识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生字,认识一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准备
小黑板卡片
三、教学时间
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诺亚方舟是外国古代的一个神话故事,非常有趣。你们想了解这个故事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诺亚方舟”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自由交流后,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谁建造了诺亚舟?
(2)诺亚为什么要建造成方舟?
(3)诺亚方舟的作用?
三、学习生字,再读课文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词,学生自由读。
淹没地势
2、出示带有这些生字词的句子进行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1)大水淹没了村庄和农田,淹没了城堡和关塞
(2)人们纷纷向声势高的地方逃命。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2、识记生字。
3、重点指导以下生字的书写。
五、作业
l、抄写生字
2、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学生汇报自己积累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巩固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后来,人们把诺亚方舟建造的那条船叫做诺亚方舟,而叼着橄榄枝的鸽子,也被看成和平与希望的象征。”
2、反复朗读后,小组交流回答以下问题。
(1)人们为什么把诺亚方舟建造的那条船叫做诺亚方舟?如果你是大自然的一员,你会诺亚方舟说些什么?
(2)为什么人们把叼着橄榄枝的鸽子,也看成和平与希望的象征?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故事比赛
1、小组选拔赛,推选优秀生一名。
2、全班比赛。
3、评选最佳小故事能手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板书设计
31、诺亚方舟
水淹没了村庄和农田诺亚造方舟鸽子带来水退的消息
放动物、植物种子(象征和平与希望)
篇7:语文s版一年级上册名师推荐教案
《数星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1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知道它们在本课中都是表示数目的。
2.掌握9种笔画,能按笔顺规则书写本课生字。
3.认识田字格,能依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
4.认识4个字,会读指定的词语。
5.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读儿歌,大体了解意思。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能依照田字格里的规范字写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田字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从今天起我们就要学习汉字了,每个字的上面都有一个音节,音节怎样读汉字就怎样读。
2.我们要学习的这些汉字都在一首一首的儿歌里面,今天开始学习“识字(一)”。儿歌是一行一行写出来的,《数星星》这首儿歌共有6行。
3.儿歌上面是题目《数星星》,题目前面的“1.”是识字的第一课。学生齐读:1.数星星
二、学习新课
(一)读儿歌
1.教师范读儿歌。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儿歌,注意读准字音。 困
3.指名读,同桌互读儿歌。
4.说说你从这首儿歌中知道了什么?
5.抽卡片读生字和认读字。
6.齐读儿歌。
(二)学习新笔画
1.出示“一”,这个笔画叫做“横”。
2.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名字,看看有没有“横”。
3.教师范写“横”,从左往右写,要写平。
(三)学习生字
1.学习“一”
(1)指名领读字音,教师范写,提问:“一”共几笔?哪一笔?
(2)教师记字形:“一”,横“一”。
(3)学生指名、互相、小组记字形。
(4)“一”表示数目,我们可以用“一”说什么?(一个人、一把椅子??)
2.学习“二”。
(1)指名领读字音,教师范写,提问:“二”共几笔?哪几笔?
(2)指名、互相记字形。
(3)组词:三朵花、三棵树、三粒种子??
(四)指导看笔画笔顺表
1.红笔画是新笔画。
2.第一栏是生字,第二栏是笔顺。
3.右下角的数字是生字的总笔画数。
三、巩固练习
1.开火车抽读生字。
2.识字游戏。
四、指导书写
(一)认识田字格
田字格中的横虚线称作“横中线”,竖虚线称作“竖中线”,横竖两条虚线的交点称作“中心点”。4个小格分别称作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
(二)指导书写“一”
1.教师范写,提问:“一”字的一笔写在哪里?两边顶不顶格?
2.师述:“一”,起笔在左横中线,收笔在右横中线稍靠上一点,“横”要平,居中。
3.学生描红,仿写。
(三)指导书写“二”
1.教师范写,提问:“二”字的两横写在哪里?一样长吗?
2.师述:“二”,两个“横”分别在左横中线的上、下,相距不远不近,笔画走向同“一”,各笔画分别居中。
3.学生描红,仿写。
(四)指导书写“三”
1.教师范写,提问:“三”字中的三横长短一样长吗?中间的“横”离上下两个“横”是不是同样宽?
2.师述:“三”,三个“横”分别落在横中线上方,横中线和横中线下方,上下两“横”距中间的“横”不远不近,笔画走向同“一”,各笔画分别居中。
3.学生描红,仿写。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首儿歌和三个生字。
课后反思:学生有主动识字的兴趣,对基本笔画掌握较好,只是个别学生的书写习惯还有待培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慢慢培养。
第二课时
一、引入新课
1.读儿歌:指名、小组读。
2.抽卡片读生字。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新笔画
竖 横折 撇 竖弯 点 竖弯钩 捺 横折弯钩
丨 丿 丶
1.教师范写笔画,说出各笔画名称。困
2.用铁丝演示“ ”,帮助学生记住笔画是一笔。
3.学生书空笔画。
4.小组记忆笔画名称和写法。
(二)学习生字
1.提自学要求
(1)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根据笔画顺序记忆字形。
(3)利用儿歌弄懂字义,组词说句。
2.学生自学生字:四、五、六、七、八、九、十
3.检查自学效果,教师指导。
(1)“四”的第三、四笔是“撇、竖弯”。
(2)“五”的第三笔是“横折”。
(3)“六”的最后一笔是“点”。
(4)“八”撇低,捺高,中间留空。
三、巩固练习
1.抽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2.识字游戏。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从整体到笔画说说怎样写。
2.教师范写。
(1)“四”,第一笔“竖”和第二笔“横折”的右半笔都要往里收一些,且不要拉得太长,第三笔“撇”,起笔稍重,收笔要轻,要拉出笔锋。
(2)“五”,第二笔为“竖”,由竖中线起笔稍左方向运笔。
(3)“六”,第一笔为“点”,写在竖中线上,起笔要轻,收笔时轻轻顿一下,“横”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为“点”。
(4)“七”,第一笔“横”起笔在左横中线稍下,穿过中心点以后在右横中线稍上收笔。“竖弯钩”
起笔在竖中线稍左一点。
(5)“八”,第二笔是“捺”,起笔在左上格,起笔要轻,收笔时轻轻顿一下再拉出捺脚。
(6)“九”,第一笔是“撇”稍直,不要太斜,“横折弯钩”起笔后先向右上方运笔,折后向下,稍左运笔,弯要有弧度,钩要小。
3.学生描红,仿写。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7个生字,知道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是表示数目的。
篇8: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教案
《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盘踞、治理、归宿、如臂如股、劲挺、荡漾、领悟、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风雨同舟”等词语的意思,并读读记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位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从重点句段中,领受老人以老弱之躯在这穷山恶沟里创造奇迹的不易,感受老人改造穷山沟信念之真、决心之大、意志之坚、品格之高。
教学准备:教学PPT
课前学生预_:
1、按课文前面的“连接语”预_课文,思考问题。
2、查找资料,搜集图片:“晋西北”、“晋西北老人”、“晋西北风沙防治”、“晋西北绿色生态治理工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学_课文
一、教学引入,初读课文
1、教师导语:同学们,我们刚刚学_了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美国的印第安人对他们美丽的故土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今天我们要学_的16课《青山不老》,要去看一看我们中国晋西北的一位老人对自己的故土——家乡的大山的热爱。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什么地方,什么事?
(1)分组读词语:△肆虐、盘踞、险恶、
△绿洲、治理、劲挺、荡漾、领悟、如臂如股、宏伟、
△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与山川共存 、与日月同辉
说说老师为什么如此分类出示本课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用“”找句子,并用“• ”打出重点词语。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三、读课文,找找如此瘦弱的老人却创造了什么奇迹。用“【 】”找句子,并用“△ ”打出重点词语。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 2)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四、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
1、“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根据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这样大环境中种树造林的艰难情景。
_先感受老人在家乡的大山上植树造林的大背景
(1)晋西北在我国的什么地方?这里的环境有什么特点?交流资料、图片。
(2)课文哪个自然段对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作了生动的描写?
(3)学生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找出这里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重点句子,并有“△”打出句子内的重点词语,旁注自己的感受。
交流:A、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B、“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4)、出示句子:“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我句话有哪几个明显对比的地方?(如此险恶的地方——瘦小老头)
(如此险恶的地方——创造绿洲)
(瘦小老头——创造绿洲)
_再根据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这样大环境中种树造林的艰难情景,说一说。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根据第三自然段,想象:说说老人在这样小环境中植树了一天疲惫不堪回到这个院子里时的事情。
五、寻找老人创造奇迹的力量源泉
是什么力量驱使着、支撑着老人以自己的老弱之躯,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日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用“~”划出重点句子,用“△”打出重点词语,旁注自己的感受。
1、“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2、“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1) 对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预设:△“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另一种东西”指什么?
△“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老家是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的?
插入“晋西北风沙防治”、“晋西北绿色生态治理工程”情况的资料。
(2)从这位普通老人身上我领悟到什么? 青山是不会老的
第二课时:领悟写作风格,进行小练笔
一、写作特色领悟
1、与《詹天佑》一课作比较,领悟本课的叙述风格
你如果是作者,从这位普通的老人身上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想象:作者此时此刻走在归去的山路上,看着这满山的绿树,想起“晋西北风沙防治”、“晋西北绿色生态治理工程”,你心潮腾涌,你有一种冲动,很想也给这位老人在这青山之际留下像詹天佑一样的铜像。
说起詹天佑,我们我们不由得想到,作者的这篇文章如果变换一下写作风格,比如学_《詹天佑》作者的叙述风格,再写为铜像写一篇文章呢? 你还得搜集哪些材料呢?而这些材料你目前的手头上有吗?你现在手头上只有什么材料?于是你放弃了学_《詹天佑》一课作者叙述风格,改用自己的风格。什么风格?(借景抒情,夹叙夹议,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融为一体)
篇9: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教案
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8个生字和3个词语,认识“耍、痒、丫、泪、壳、蓝、淘、娃”8个字。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浪花给我带来的快乐,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l、认识生字和会认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浪花给我带来的快乐,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
l、理解重点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想像、感受浪花给我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电脑大海图:问:这是哪儿呀?谁去过?海边好玩吗?你能把在海边玩时的高兴的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吗?(学生拿着照片给大家讲。)
3、出示电脑小女孩在沙滩玩时的图:你们看小姑娘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你们想不想和她一起玩儿,那个姑娘想听听你们读书,行吗?
4、自己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5、指名读,其他同学听听他们的读音是否正确?
6、小姑娘这有几个词语看谁读得准确。电脑出示词语:
浪花玩耍笑了跑来唱歌眼泪
送给贝壳淘气娃娃小脚丫
放电脑录音:你们读得真准!我答应和你们一起玩。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教师范读第一段:刚才大家读得挺好的,老师也不想落后呀?给我个机会读读书行吗?老师读第一自然段,你们听听哪儿读得好?通过老师的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浪花迈着轻轻的步了走来的轻轻的读得好,体会浪花迈的步子很轻。)板书:轻
2、浪花怎么轻轻地走来?请同学表演。
3、浪花迈着轻轻的步子指的是什么?(浪花涌上沙滩的响声很小。)
读的时候声音要轻一些,自己着读一读。
4、指名读。
5、还有哪儿读得好?(悄悄地弄痒了我的小脚丫)板书:悄
6、真的有人弄痒了它的脚丫吗?那指的是什么?小女孩的表情什么样?
(当浪花轻轻的溅到脚上。给人一种庠庠的感觉。)
7、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呀?
8、学生练习读。
9、还有哪读得好?(浪花笑着跑回家。)板书:笑跑
10、“浪花笑着跑回家”的“笑着”指的是什么?(浪花卷上来发出的声音。)
11、(指板书说)浪花“轻轻地、悄悄地\笑着”这是把浪花当作人来写,可以看出什么?(小姑娘对浪花的喜爱。)你们喜欢吗?能不能带着对浪花的喜爱之情读一读。学生自己读、同桌读,指名读。
(二)学习第二段:
1、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
2、同桌同学互读互评。
3、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浪花什么样?
4、学生读。其他同学听听哪儿读得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5、你们还想让大海给你们带来些什么?点击电脑在图上出示:可爱的小螃蟹、绿绿的海藻、翠绿的海白菜、美丽的珊瑚
6、电脑出示:“我的小篮子都装不下啦!”教师指导读.如果你的小篮子都装不下啦!这时你是什么心情?你能带着这种心情读读吗?自己练读同桌读指名读。
(三)学习第三段:
l、学生齐读第二段。
2、练习用“像”说话。
(如:彩虹像一座美丽的拱桥。)
(四)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配乐朗诵。
三、指导背诵:
l、自己试着背一背。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
4、齐背。
四、让学生谈谈到海边玩时的感受?可以编出小儿歌。
学生编出小儿歌:
(l)浪花浪花多美丽,
像一朵朵白色的云,
在海中唱着哗哗哗,
一会儿仰头又低头。
教学反思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老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有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认真地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热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如在教学《浪花》一文时,我先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蓝天、沙滩、波浪、贝壳、小虾的彩图,给学生营造了置身于安静、祥和的海边情景。
课伊始,我播放了《赶海的小姑娘》歌曲.动听的音乐,美丽的彩图,很快把学生的心给牵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在此基础上,我说:“小朋友们,你们欣赏过大海的美景吗?有过与大海玩耍,让浪花挠脚丫的想法吗?那感觉一定美滋滋、乐陶陶。这节课让我们好好地读一读《浪花》,一起感受与海浪玩耍的快乐吧”然后,我让学生聆听课文的配乐朗诵,初步感受文中的意境,读出课文的韵味,我又借助挂图展示“我”与浪花玩耍的情景。
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欣赏海边的美景,并引导学生把自己想成画中人,自由畅想让浪花挠脚丫而流泪时的神情、动作、语言,由此体会“我”的欢快、喜悦的心情。这样,学生就入情入景,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了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在朗读的指导中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篇10: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夸父逐日》,初步感知文言文,培养孩子的文言语感。
2.通过文白对照,感知文言文与白话文不同的语言特点。
3.学习夸父敢于挑战自然、追寻光明的。
教学过程
一、诵读文言故事,导入新课学习。
1.教师诵读文言文《夸父逐日》,引起孩子的诵读兴趣,初步培养他们的文言语感。
2.学生模仿诵读。
3.借助注释,理解文言大意,感知故事内容。
二、阅读白话故事,进行文白对照,感知文白语言特点,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1.自读白话文《夸父追日》,感知故事内容,扫除生字。
2.接龙朗读课文,师指导重点句段的朗读语气。
3.在白话文旁标注文言文,进行文白对照,正确理解文言文内容,培养孩子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4.同桌交流对照内容(一人文言,一人白话)。
5.根据屏幕上出示的句段,找出对应的文言部分或白话部分。
三、再读文章,感受故事背后蕴涵的。
1.思考: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
2.你认为“光明”指的是什么?
3.你从夸父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4.你有没有自己的“光明”,该怎样去实现他?
四、延展阅读任溶溶先生主编的《神话故事》之《夸父追日》,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与魅力,学习不同的语言表达技巧。
五、布置作业:
写一《夸父追日》读后感。
篇11: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教案
教材简析:
《种瓜得豆》是一篇儿童科普读物,说明文。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层次地介绍了什么是基因、转基因技术以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全文结构非常清楚,是典型的说明文体裁。全文为总分结构,每个分述部分都有总述句概括该部分的主要内容。
课文运用了浅显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如,种瓜得豆大管家发号施令搬家等,把较为深奥的、现代高科技知识,很通俗地介绍给了读者,并且使之很容易被人接受。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了解转基因技术知识。在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科学知识。
2.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介绍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的。并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3.学会泌、玫、瑰3个会认字和搬、玫、瑰、柿、供5个会写字,掌握搬家、玫瑰、西红柿、供不应求等词语。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现代转基因技术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课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
收集现代转基因技术的知识和科研成果。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可以做到种瓜得豆,种豆得瓜。这靠的是什么技术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种瓜得豆》,去了解这种现代高科技知识。(板书课题:种瓜得豆)齐读课题。
【由种瓜得豆引出一种现代高科技知识,这样导课,简洁、明了。学生很自然地想去读书、了解这是一种怎样的高科技知识。】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种瓜怎么会得豆呢?这里有什么奥妙?
2.检查生字词语,以及课文读通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个什么科学知识?
(2)课文围绕着这一知识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3)课文是怎样一步步介绍的,读懂后,列一个阅读提纲。
4.交流汇报,朗读相应的段落。
(1)课文介绍了一种现代高科技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2)课文围绕转基因技术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转基因技术能做到种瓜得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3)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列出提纲:
基因的作用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的技术
现代转基因技术
能做到种瓜得豆
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在医学上的应用
【学习说明文要抓住课文的要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这样有助于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三、质疑问难,释疑存疑
1.质疑: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或不明白的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2.学生提出问题,师生根据情况,解决问题,需要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解决的,可暂时存疑,下节课解决。
【学贵有疑,疑则进也。让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师生互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整合,通过存疑,引发学生的学习期待。】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发号施令、水土不服、供不应求、和平共处。
2.转基因技术是由谁来发号施令?什么情况下供不应求?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种瓜得豆,一起去了解转基因技术及应用。
二、研读转基因技术,领悟表达方法
1.认真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基因有什么作用?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2.学生小组交流。
3.指名读第3自然段,了解基因的作用。
(1)观察课本插图计算机描绘的基因结构图。教师简介: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单位,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作线状排列。
(2)提问:基因有什么作用?学生画出课文中的句子。
(3)朗读文中的句子,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了解基因的作用。
基因是动植物体内发号施令的大管家。
4.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什么是转基因技术的句子。
(1)学生汇报:
(科学家摸清一些生物体内基因的本领,让一种生物里的大管家搬到另一种生物里去发挥它应有的本领,就会创造出某种前所未有的新生物。)
(2)转基因技术也有失败的时候,它在什么情况下会失败呢?
(转基因技术也有因水土不服或不被接受而失败的。)
5.领悟表达方法。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课文运用打比方的方法来介绍,比喻形象恰当,把较为深奥的科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给读者,容易被人接受。)
6.朗读体会课文的语言表达的特点。
【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脸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本课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介绍转基因技术,易于被人接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画出有关词句,品读咀嚼,体会课文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感受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三、课件展示转基因图片。
四、想象练笔,拓展延伸。
1.如果你到转基因商店里购物,你希望买到什么样的产品?设想一下,用你的笔把它描绘出来。
2.把你在课外了解到的有关基因工程方面的知识或科研成果,介绍给同学们听。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此时,让学生拿起笔设想自己想象中的转基因产品,学生可以把在课文的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小练笔之中,实现读写结合。】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阅读相关文章。
篇12: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第3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本课认识生字一个,会写生字三个,掌握词语八个。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1、演示文稿2、动画《南门立木》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商法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
2、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第三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1、演示文稿2、动画《南门立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动画《南门立木》的故事。同学们这就是(板书课题: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那么商鞅为什么要南门立木呢?他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小故事呢?今天我们学完了这篇课文大家就明白了。
2、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不懂的问题。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组织交流:简要说说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引导学生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读书、体会、交流。
(1)商鞅为什么要南门立木?
(2)开始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3)之后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先让学生细读课文,进行合作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汇报。
步骤一:解决自学提示(1)
1、小声读一读1~3自然段;回答:
(商鞅要变革旧的法规,推行新法,争取国家富强)
2、推行新法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不容易。从一方面…….另一方面……)
3、面对重重困难。商鞅冥思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取信于老百姓的好办法,那就是(师生一齐:南门立木,并板书)那么,开始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持什么态度呢?
步骤二:解决自学提示(2)
1、自由读4~12自然段,回答。
先说持什么态度?(怀疑、不相信)
2、你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回答时可结合课后第三题的前两个小题进行分析)
了我们诚信是为人之本,是立国之基。(师生看板书进行总结)
板书:
冥思苦想
顺应民心,推行改革
商鞅南门立木南门立木
诚信是为人之本、立国之基
言而有信
作业:
1、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2、把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巩固复习本课生字、词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小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么样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教学准备:
演示南门立木的道具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上节课我们学了《南门立木》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课,还记得课文讲了些什么内容吗?
二、新课
(二)在复习的基础上回答:
1、你对商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说话算话、非常好)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演示《商鞅南门立木》。在演示中体会读
2、四人小组练读,师巡回辅导
3、全班交流,评议读
4、分角色读
5、齐读
(四)巩固练习:
1、指导写字
2、读写词语,除了读写课后要求的2个词语,还可以让学生从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词语读一读,写一写
3、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么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时要注意结合实际
作业:
修改自己的练笔,办一期“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习作展教案
篇13: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渭、邓”两个字。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
3.体会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
4.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5.体会神话故事的特点。
6.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7.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结合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理解一些文言字词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个故事所揭示的意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渭、邓”两个字,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说出文中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的词句。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大禹身先士卒,无私奉献,治服洪水为人类造福为世人敬仰;大卫聪明机智,英勇无畏,打败巨人拯救以色列人民令我们钦佩。这些生动的故事与传说,丰富了我们的想象力,启迪了找们的智慧。今天,我们将走进神话世界,去认识一位神奇的人物,他的也值得我们赞扬与学习。
2.板书课题:夸父逐日,齐读。
3.借助注释,理解课题。
夸父:是神话传说中善于奔跑的巨人。
逐:追赶、赛跑。
夸父逐日:夸父追赶太阳。
4.认识文体。了解特点。
⑴学生根据预习,说说这课文的内容与以往学习的其他课文有何不同之处。
①简短,只有三行三句话。
②字句简练,但包含着具体而丰富的意思。
③需要借助注释来理解课文内容。
⑵教师:是的,这是一古文,也叫文言文,内容虽然简短,但却讲述着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
二、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朗读,老师指导。
三、自学反馈,理解内容
1.提示自学方法。
①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集体评议,纠错正音。(多请几个学生来读)
②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根据注释理解意思。
③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说说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④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解疑。
⑤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全文的意思,了解夸父逐日的故事。
2.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3.出示文中生字,认读理解。
渭:即渭河,发源于甘肃,经陕西流人黄河的一条大河。
邓:是一个姓氏,文中“邓林”指的是桃林。
4.学生自主学习,尝试弄懂词句意思。
5.生生交流自学成果。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难词难句的意思。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①逐走:追赶,赛跑。入日:太阳落山的地方。
②句意:夸父追赶着太阳,一直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⑵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①欲:想要。饮:喝。河、渭:黄河与渭水。
②句意: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⑶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①大泽:大湖。
②句意: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⑷未至,道渴而死。
①未至:没有直到。道:路途中。
②句意:还没赶到大湖,半路上渴死了。
⑸弃其杖,化为邓林。
①弃:遗弃。邓林:桃林。
②句意: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6.学生将各句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述夸父逐日的意思。
(巨人夸父追赶太阳,一直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喝,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半路上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四、课堂
1.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齐读全文。
2.教师:这节课,我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了解了夸父逐日的故事。我们不得不佩服古文的精妙,竟然只用了
极其简短的三行文字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那么,在这个神话故事中表现了夸父的什么,寄托着古人怎样的愿望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2.思考课后的问题。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质疑拓展,丰富文本内容,完整感知故事情节。
2.体会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和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3.了解著作《山海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
体会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和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第二课时教学准备
查阅资料,认识《山海经》。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质疑导入
1.指名背诵课文,集体评议,及时纠正错误。
2.全班齐背课文。
3.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⑴师生合作,教师抽读文中的字词或句子,学生说出相应的意思。
⑵指名根据课文内容,讲述夸父逐日的故事。
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这神话故事讲述的是巨人夸父追赶太阳,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的故事。
4.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文,了解了夸父逐日的故事,你还有什么疑问想弄明白的吗?
5.学生自由发言,提出疑问。
⑴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
⑵夸父临死前抛出手杖化成桃林又是为了什么?
……
6.教师,导人:是的,课文虽然为我们讲述了夸父逐日的过程及结果,但仍有许多空白处需要我们去想象,去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夸父的,以及古人所寄托的美好愿望。
二、交流拓展,体会
1.学生展开想象,针对提出的疑问,畅所欲言,交流解疑。
2.通过阅读,说说夸父逐日的原因与弃其杖的目的。
⑴夸父逐日是为了抓住太阳,叫太阳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表现了夸父对光明的热爱。
⑵夸父弃杖是为了将手技化为桃林,让追寻光明的后人摘取树卜的鲜果解渴,使他们百倍,奋勇前行。表现了夸父身虽死而志长存,追求光明的信念永生不息。
3.品析文本,体会夸父逐日的艰辛,感悟其品质。
⑴“入日”: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感受夸父逐日路程之遥远,体会夸父不辞劳苦,坚持不懈的。
⑵“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口渴难忍,饮干黄河、渭河的水仍无法解渴,足见夸父在追日途中英勇顽强的。
⑶“未至,道渴而死”:夸父为逐日最后焦渴而死,从中体会夸父为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⑷“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追求光明的信念永生不息,为了鼓励追求光明的人奋勇前行,他临死前奋力抛出手杖,化为一片桃林,希望树上的鲜果能为追求光明的人解渴,并给予他们前进的力量,从中再次体会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5.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6.教师:夸父为了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不辞劳苦奋勇追赶太阳,最终渴死途中。这古代神话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反映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7.讨论交流:夸父逐日的故事寄托着古人怎样的愿望?
⑴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古人在漫长的黑夜没有灯火照明所可能带来的不便与危险。
⑵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
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体会。
这古代神话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顽强的,反映了古代先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三、课堂,认识著作
1.教师:为了让光明永存人间,夸父顽强不息奋勇追日,最终渴死途中。但他身虽死而志长存,以生命铸成山岳,以手杖化为桃林,以甘美的鲜果帮助与鼓励人们在追寻光明的路上奋勇前行。人的一生总要有所追求,如果拥有了夸父逐日的和力量,又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又有什么目标不能实现呢?
2.认识著作《山海经》。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它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山海经》全书共十八卷,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的山水地理、风土物产等讯息。其中《山海经》所记载的大部分是历代巫师、方士和祠官的踏堪记录,经长期传写编纂,有所夸饰,但仍具有较高的价值。
四、作业设计
1.默写课文。
2.完成自测题。
篇14: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概括内容:
(1)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的梗概。
(2)用几个词来概括的故事情节。
二、精读感悟:
(一)自由读课文(1-5)自然段。画出:“我”感情变化的句子。
1.体会丢表时作者的内心感受。
(1)自读。
(2)指名读。
(3)指。
(4)齐读。
(5)结合课文内容填空:我丢失的不只是也不只是()而是()。
2.体会找到手表时,我感情的变化。
(1)自读大屏幕中的句子。
(2)用成语概括这句话。
(3)谁还能用其他的词语来概括“我”此刻的心情?
(4)面对黑大哥远去的背影,你想说些什么?
(二)默读课文(6-1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第二次相遇时,“我”感情变化的句子。
1.感受作者和黑人大哥的第二次相遇的情景。
(1)自读。
(2)感悟。
(3)再读。
(4)句式转换。
2.体会作者受罚时的感情。
A.学习第10自然段
(1)自读
(2)老师范读。
(3)指名学生谈感受。
(4)理解:“我”的困惑、黑人大哥的遗憾分别是因为什么?
(5)老师:公德和规则的含义。
(6)读“这是公德,这是规则!”
(7)齐读第10自然段。
B.学习第12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读。
(3)抓住关键词,体会课文内容。
(4)质疑:但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5)读:但那位黑人学生可真是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6)齐读老奶奶的话。
(三)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理解词语:翻然醒悟。
2.自读、说说:“我”悟到了什么?
3.齐读。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黑人大哥用迂回的方式,让作者彻底的明白了公德的重要和校规的严格!他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呢?
四、回归全文,理解升华
板书设计
8、出色的老师
黑人学生
公德
(遵守维护)
丢表------------得表---------------受罚
我:翻然醒悟
伤心-------------高兴-----------------困惑
篇15: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2.让学生了解学好书法的窍门。
3.会认“琢、枉”等2个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米芾的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老师说道:“这就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的课文就是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故事。”板书:米芾学书
二、引导学生从题目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看到题目后,你都想了解哪些内容呀?(米芾是怎样学书法的;他有什么好的方法;他是怎样练习书法的……)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读读书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自学提示:
(1)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一会在小组中解决。
2 指名读课文。
3 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那你们觉得米芾小的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呀?(刻苦、认真)
四、默读课文,深入理解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米芾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米芾刻苦练字的语句,并读一读。可以在旁边写简要批注。
1 学生自己按要求默读思考。
2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
3 大声朗读画出的语句。
五、谈收获,总结全文。
1 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米芾小的时候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所以他长大了才能有这么大的成就。那你们还有哪些收获吗?
2 指名再读秀才说的练字的窍门的一段话。
3 谈谈对秀才说的话的看法和理解。
六、拓展延伸
作业:
1 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完课问候的体会,可以写一写读后感。
2 运用秀才说的窍门练习写一写今天学的这两个生字。
板书:
米芾学书
刻苦
不只动笔,还要动心;
不但观形,而且悟神。
篇16: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4、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地与本文进行交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神鸟的聪明,并从神鸟讲的三个故事中得到启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神鸟以及狗、猫、乌鸦的敬佩和赞叹之情。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明白“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难点:
从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教学方法:
1、根据课文特点,朗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教学方法:
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2、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认识生字7个,会写生字14个,掌握词语11个。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结构,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一、解题,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许许多多动人的民间传说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内蒙古的山林里,去看看那美丽的“神鸟”,去听听那动人的故事。
2、齐读课题
3、揭示课题:“神鸟”“神”是什么意思?
4、默读课文,神鸟神奇在哪儿呢?为什么称它为神鸟,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生字
1、汇报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同学间互相解决。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如“伶、淙”字的读音;区分多音字的读音。指导学生区分“燥、躁”“婉、碗”等相近字的用法。
3、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一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字幕出示新词并出示含有新词的语句。)读词、读语句。
4、小结:
指导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时要注意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不要就词解词。有的词语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如“包袱”一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用布包起的包。”而在“我们要放下包袱,轻装前进。”这句话中指思想负担,“抖包袱”又是指相声快书等曲艺中的笑料。因此,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区别这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思,扩大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三、自读全文,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看全文有几个故事,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简单的问题。
3、小结:故事中有故事,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请在下节课和同学们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积累新的词语
2、带着课后思考题再次读课文。
板书设计:
生字(略)大故事小故事
多音字(略)狗
神鸟猫
乌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2、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在蒙古族的山林里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神鸟”。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吗?
1、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理清文章结构。
二、读中感悟,体会情感
1、指名读1―3自然段。
(1)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
(2)想象着神鸟聪明伶俐的样子,自己读一读。
2、默读4―16自然段,出示自学提示:
3、全班汇报
步骤一:解决自学提示第1题
(1)小声读一读第4自然段
(2)出示
①这句话写的是可汗的活动。
②从“非??不可”这组关联词中你看出了什么?
③读出这种决心与信心。
④说一说这一自然段与下边内容的关系。
步骤二:解决自学提示第2题
(1)读相关段落请同学说一说,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逃脱的?
(2)为什么神鸟能一次又一次地逃脱?
要点:①两人有约定
出示:
A、自读语句,“既??也”这组关联词前后的意思有什么关系?
B、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用“既??也”说一句话。
②故事中猫、狗、乌鸦被猎杀令人同情
③可汗富有同情心,被打动,叹了气,违背了约定
步骤三:解决自学提示第3题
(1)分别读3个小故事,画出故事中的人物、动物。
出示:
(2)请你谈谈对他们的看法?
(3)为什么好人也会办错事?
步骤四:解决自学提示第4题
(1)表达的情感
①表达了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
②表达了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品质的赞美之情。
③表达了对可汗富有同情心、善良之心的.赞扬。
以上内容就是文章要表达的美好心愿。
(2)是怎么表达的
通过故事情节的起伏变化,通过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来表达的。
4、学习课文第17自然段
(1)指名读第17自然段
(2)可汗说“确实没办法捉它回家了”与课文开头中哪句话完全不同?为什么这么说?
(3)能结合全文说说神鸟聪明在哪儿吗?
回读课文,概括回答
要点;①人们捉不到它②捉到后与人们的约定③用惨遭错杀的故事打动人心,使人违背约定④知道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打动,一定会叹息。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什么教育?
2、你怎么评价课文中的各种人物、动物?
归纳板书:
狗
可汗捉神鸟讲猫
乌鸦
善良聪明忠于职守
同情心智慧勇于救人
3、总结:
神鸟以其聪明才智,使得可汗不得不打消了捉它的念头。这是贯穿全文的大故事。而神鸟讲的3个小故事却是课文真正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
4、请你向文中的人物说一句话。或赞美,或批评,或劝诫。
四、布置作业:
1、完成造句
2、积累词语
3、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4、小练笔: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人物或动物进行评价。以我想对你说为题或自拟题目。板书设计:1神鸟
狗
可汗捉神鸟讲猫
乌鸦
善良聪明忠于职守
同情心智慧勇于救人
教学反思:
2*格萨尔王的故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会认“酥”等七个生字。
⑵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尔王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⑶了解唱词中运用“比兴”的手法。
⑷搜索、阅读其他神话与传说故事。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自主探究,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人为民除害、造福百姓。从唱词中了解亲情。并让学生说出对格萨尔王喜欢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感受格萨尔的勇敢、善良的英雄形象,赞扬他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精神。⑵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格萨渔产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故事。教学方法:
阅读法、情感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具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格萨尔王,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引入主人翁。介绍格萨尔王。
2、教师谈话:格萨尔王原来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为人民做了些什么事,他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人民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学习要求
⑴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课文。
⑵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格萨尔的什么故事?你喜欢他吗?为什么?⑶学生用自已的学习方法学习。
三、学习反馈:
(一)掌握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篇17:三年级下册语文s版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书写指定的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背诵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词句。
2、学会寓言,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用自己的话来将这两则寓言。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们喜欢学故事吗?请大家一起来学习。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3)标出小段。
认读生字,解答疑难(出示生字卡片)
三、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学生读课文。
2.提问:这个人的宝剑是怎么掉进江里的?
过渡:那个人是怎么做的呢?他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回答问题(①一点儿不着急。②在船舷上刻记号。③他想记住掉剑的地方,捞上宝剑?)
4.指导看插图,说清图意。
5.小声读3~4段,思考:当有人问他,他是怎么回答的?
6、教师示范。
(3)理解词语“不慌不忙”的意思。他为什么不慌不忙?
(4)提问:按照那个人说的办法,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四、谈话,启发联想
1.分组讨论。①那个人等船靠岸后捞到剑了吗?②他没捞到剑会说什么?③别人可能又会说什么?
2.提问①你认为那个人错在哪里?②学完寓言以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设计:刻舟求剑
不小心掉
不着急刻记号
不慌不忙船靠岸捞剑
第二课时:
学习《揠苗助长》
1、指导学生自读自学课文,了解故事大意。可提示如下:自己读课文看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根据故事想一想文章题目“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不认识的字要看课后的注音,或查字典。有不懂的地方,问问同学或老师。
2、引导学生读好课文,质疑讨论。
3、引导讨论说明寓意。
结合课后第二题的第二小题,组织学生讨论和想像说话。
4、指导做好字词练习,把生字写正确,理解和积累词语。
板书设计:
原因:巴望禾苗长快一些
揠苗助长做法:把禾苗往高里拔
结果:枯死
寓意: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会把事情弄坏
篇18:一年级下册s版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建立句的概念,会用“谁做什么”说完整话。
2、激发在生活中独立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自觉诵读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认识反义词读句说句。
三、教学难点:读句说句。
四、教学过程:
(一)、读读说说
1、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在家里,爸爸妈妈和你经常做的事有哪些?
(2)学生自由发言。
(3)出示书上的句子,学生读一读。
小组互相读。
2、看图说句子。
(1)出示三副孩子活动的图画。
(2)同学们看看,图上画的是谁?在做什么?
( )踢( )。
( )洗( )。
( )读( )。
(3)同桌讨论后,指名说。
(二)、我会认
1、出示“姓氏花”。
进行有趣的识字练习,请大家把自己认识的姓说给同学听,看谁得多。
2、学生交流。
(1)教师巡视。
(2)学生小组讨论,不断扩展识字面。
3、做练习。
(1)明确要求:看到认识的姓就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涂好后,读给大家听一听。
(3)如果同桌又教给你新的姓就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4激励:看看谁的花开得最美。
(1)请同学上台交流识字方法。
(2)出示课本外的姓氏,请学生读一读,涂一涂。
(三)、读读背背
1、示图,你看见了鹅,想说些什么?
(1)指名发言。
(2)这只漂亮的大白鹅被一位小诗人看见了,他像你们一样,高兴地赞美这只大白鹅。
2、出示古诗。
(1)教师范读。
(2)谁来和老师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3)学生试读。
(4)组织学生评价。
你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体会“鹅”快活、可爱的样子,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3、教师带读,学生自由读,比赛背。
(四)、练习
1、我能看拼音写笔画,写汉字。
heng shu pie na dian
( ) ( ) ( ) ( ) ( )
2、把意思相反的字连起来。
上 左 出 大
右 下 小 人
3、加一笔,成新字。
大———( ) 木———( ) 二———( )
五、作业布置:把自己认识的姓说给爸爸妈妈听,看谁得多。
六、板书设计:heng shu pie na dian
( ) ( ) ( ) ( ) ( )
一年级下册s版语文教案
★ 《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读后感 教学教案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
【二年级s版语文下册名师教案(共18篇)】相关文章:
蚂蚁的救助 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下册)2023-07-13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教案2023-06-11
大象保姆 教学设计(S版三年级下册)2023-05-09
我多想去看看 说课稿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2022-11-14
初中数学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2023-06-11
浅谈怎样备好一节公开课(教学论文)2023-04-09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2023-11-02
快乐英语第四册四年级第一单元教案1-2课2023-05-02
聚焦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2023-08-30
七年语文下册教案20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