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学物理的学习方法(精选8篇)由网友“l韵业”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思维导图学物理的学习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篇1:思维导图学物理的学习方法
思维导图学物理的学习方法
人最宝贵的资源是大脑,人要学会使用自己的大脑,不但用它来学习、读书、工作、娱乐、做好日常琐事,还要使用它来控制自己的心情、身体和精神。人人都有大脑,会用它的人才是聪明的。会用它的人,不但能够做成他想做的事情,也更清楚地知道他该往何处去,这样可以成为一个从容的、掌握自己的人。“《学习的革命》第一次为中国读者介绍了东尼·博赞的‘脑图记忆方法,当时我就很感兴趣。但可能是因为被过分炒作的原因,对于这本书后来有很多反对的声音,于是不少人对书中提到的脑图记忆方法也很快就忘却了。
打开北京蓝靛厂中学学生的笔记本和作业本,上面是一幅幅“枝繁叶茂”的图。从去年9月开始,该校教学副校长杨艳君把“思维导图”引入教学。她本人利用15 天的时间做成了一本图册———《“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这本自制思维导图,把网上找来的各种有趣彩图和高中物理的所有知识点结合在一起。“我希望同学们自己应用这种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发挥出各自的潜能。但同时也必须承认,思维导图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我们对每个孩子的教育是不能复制的,我只希望通过介绍和推广思维导图,让学生们了解到世界上有这样一种思维方法,然后由他们自己做判断,如果喜欢、适合就把它运用在实际的学习生活当中。”
杨艳君最早接触到思维导图是通过轰动一时的一本书———《学习的革命》,在这本概括介绍系列快速学习方法的书里,很多人和杨艳君一样首次接触到了终身学习的概念以及一系列对于学习方式的大胆设想和革新。在随后几年里,整个社会对于学习的认识不再拘泥于专业的、细分的技能学习,转而发展到关注如何提高学习能力。
无论是在自己教的物理课上,还是开会前准备发言提纲,或是在各种生活琐事中,杨艳君都运用画图的方式。翻开她的记事本,每一页的内容都由简单图示和简短文字组成,“可能别人看起来比较凌乱,但这种方式我自己看起来非常清晰,而且我尽量使用多种颜色的笔来画,效果更好。在我现在进修的研究生班里,我是年龄最大的学生,但是因为使用思维导图来做笔记,每堂课下来,大的知识点都不会忘记,而且回来不用看笔记就能讲出来”。
研究表明,普通人终其一生也才用了4%至6%的大脑潜能。人的大脑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左半脑负责逻辑、词汇、数字、顺序、分析,而右半脑负责空间意识、形态(整体概念)、节奏、想像、色彩。
想想你是如何做笔记的?如果从头到尾只使用一种颜色的笔,那么在一整天的学习时间里,大脑的左半球负责识别词汇信息的脑细胞都在奋力地超负荷工作,而大脑右半球负责颜色和形态的脑细胞却一整天都在休息。结果,白白浪费了世界上最伟大的“超级计算机”的潜能。
资料表明,历史上很多“杰出的头脑”都是左右脑发展不平衡的。比如,爱因斯坦和其他一些伟大的科学家,他们的左半脑特别发达;而毕加索等伟大的艺术家则是右脑占主导地位。但是,达·芬奇在绘画、雕刻、解剖学、建筑学、机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证明了两半脑协同工作会做出更惊人的事情据介绍,思维导图的发明者东尼·博赞上学时曾努力地记笔记,却发现记得越多,脑子越乱。为了改善记忆,他开始用不同的颜色在笔记上做标记:画着重符号、圈或者框。果然,这个方法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东尼上大学后,对希腊有着极高的热情和好奇,东尼注意到善于思辨的希腊人的记忆体系:想像(IMAGINATION)和联想(ASSOCIATION)。这给东尼很大启发。大部分人的笔记,都是最乏味单调的东西,跟想像和联想都沾不上边儿。但另一些学生的笔记却记得非常潦草,到处画满箭头,句子也不成行。但这些看来凌乱的笔记从信息角度讲却是整洁的,它们能及时地表明重要的概念及其之间的联系。而那些看起来整洁的笔记按照直线顺序组织材料,从信息角度讲,其实是杂乱的。在那些整洁的笔记中,关键信息是隐蔽的,并且混杂在一些不相干的词语中。
如果使用思维导图来“画”笔记,效果让人吃惊。首先,思绪可以任意驰骋,联想的方法扩展到极致,因此很难漏掉任何一个与关键点有关联的要素;其次,可以随时展开想像的翅膀,一边思考一边“涂鸦”,其乐无穷;第三,思维导图所采用的“关键词”方法,迫使我们将注意力集中于事物的关键点;第四,采用色彩及图形可以充分刺激大脑,提高记忆力。
东尼·博赞发现,人类大脑如果能被和谐而巧妙地运用,将比彼此分开工作产生更大的效率。而这个在今天看来非常微小的发现,却正是大脑潜能开发的关键所在。
东尼·博赞曾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过一次调查。分析证明,5岁的儿童可以轻松使用自身95%的创造力,17岁的少年只能使用自身50%的创造力,而成年人能使用的创造力只有自身的10%.东尼·博赞认为,这是由于传统的教育并不符合人类思维的自然状态。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挂钩,每一个挂钩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联结,而每一个联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挂钩……这些挂钩联结可以视为人的记忆,也就是个人数据库。
北京蓝靛厂中学的张天旭同学在谈到对思维导图的使用体会时写道:“它是一种归纳性很强的方法,可以应用在任何方面。”
张天旭的同学们也对思维导图带来的好处感到认同,在一次关于使用思维导图的感受的问卷调查中,大家不约而同地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列出自己的感受。有人写道,“它与绘画结合在一起比较富有娱乐性,让各科学习的总结不再是枯燥地抄书。”
同学们提及最多的感受,是思维导图可以让知识结构更加完整而清晰。但同时有不少同学表示,自己在找关键词方面有一些困难,关键词找不准,思维导图的效果可能就要打折扣。有的同学表示,要画一张好的思维导图得花不少时间,有时感觉有些吃力。张天旭在建议里说:“如果能从小学开始学习这种方法,那将成为改变一切的钥匙。”
什么是思维导图——大脑的语言可以画出来
要知道什么是思维导图,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大脑的语言。东尼·博赞说,大脑并不是用英语思考,也不是用中文思考。例如,当一个人听到“苹果”这个词时,他的脑海里首先反映出的一定是一个苹果或者与苹果有关的图像。图像和联想才是大脑自己的语言。而思维导图是帮助大家用图像和联想进行思维的工具,它是一种创造性的、有效的记笔记的方法,它用文字将人的想法“画出来”。
所有的思维导图都有一些共同之处:它们都使用颜色,都有从中心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都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都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思维导图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与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
篇2:思维导图:物理
“思维导图”利用文字、符号、图画等载体把知识网络、章节结构等勾画出来,既能准确、清晰地表达我们的思维,又能组织概念,勾勒知识结构图,把它应用到物理教学中,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整理学习笔记、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完善小组探究过程等。
一、认识“思维导图”
1、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运用运用图画的方式以一个主题为中心,画出放射线,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2.“思维导图”的优点
(1)明确中心或主题,很形象的、有重点的去学习记忆;
(2)突出重点,重要的知识和想法中心及主干上,不太重要的则放在末梢上;
(3)相关知识点的联系能明显表现出来;对立知识点的对立关系也能明显表现出来;
(4)使复习变得有效、快捷;
(5)方便查漏补缺,这种结构一目了然,方便添加新的内容,或删去不必要的内容,而无需在更改内容时凌乱地挤进或划去;
(6)绘制方便,可用笔、彩笔或用电脑作图。
二、“思维导图”对教师的用处
1.用“思维导图”帮助教师分析教材,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学案、复习指导等。
传统的教案是一种线性方式,不能从整体结构上反映整个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的思维经常断线或是遗漏有关知识点,如果在写教案前先做一个思维导图的教学设计,再写教案,两者互为补充,我们的教案就会更加条理清晰、更用利于指导我们的教学。
下图是关于“物态变化”的复习课教学设计,利用“思维导图”把教知积结构表达既充分又直观。用最少的文字清楚获得最好的复习效果。
2、利用思维导图能有效的掌控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现在大多数学校采用分组教学法,“思维导图”形象直观,教师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利用各小组的“思维导图”发现各小组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也能及时找出各小组的不足,可以迅速查漏补缺,对各组进行点拨。最后可以把各小组的“思维导图”收集起来,制成一张全班的关于所学知识的思维导图,对全体同学获取知识都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提高了分组教学的效率。
三、“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并把它作为一种思维习惯能起到事伴功倍的作用:
1.学生可以用“思维导图”做预习笔记、课堂笔记、课后反思笔记
一般的笔记是对老师课堂内容的机械的不完全的复制,相互之间没有关联、没有重点;而且很多学生忙于记录,没有时间真正地去思考,记过的笔记也没有时间去整理和复习。所以常规笔记效率低、篇幅大、无重点、无层次、无结构。而利用思维导图记笔记效率高、篇幅小、有重点、有层次、有结构,并且方便以后复习。
采用思维导图做笔记,用简单的短语记下重点,顺应大脑的思维方式把它们连接起来,在记的同时就加上了自己的创意。这样学生不仅能轻松跟上老师的节奏,充分地理解,而且解放的大脑还可以顺着老师的思路展开联想。联想老师想到的相关知识点,没想到的知识点,思想上又比老师前进了一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快乐地思考着。课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喜好涂上颜色,加上图画,加深记忆。当过一段时间后再看到这张图时,不仅与此相关的内容会立刻浮现眼前,而且当时的情景也会历历在目。
2.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方便的建构物理知识体系
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规律时往往容易犯一些错误。发生认识偏差。所以建立准确的物理知识网络非常重要,“思维导图”可以很方便的实现。每个章节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画出物理概念、规律及其之间区别、联系的思维导图。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后,学生可以共同总结、完善思维导图,也可以把讨论过程制作成思维导图,这样再回过头来复习时,不仅对本章、本单元的内容一目了然,而且可以对整个学期或是初中阶段的整个学科的内容了然于胸。下面是光学部分的思维导图。
3.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分组学习的效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时,往往效率会不高,而且对小组成员的观点不能有效记录,教师对小组的讨论不能进行有效监控。而这些正是“思维导图”的强项,各小组互相借鉴各自的“思维导图”取长补短,迅速完美本组的“思维导图”,对全体同学获取知识都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提高了分组学习的效率。
4.做物理习题时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思考
有些学生在做物理习题时往往思路不够清晰,物别是难度较大的综合性习题,不仅有利于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而且使学生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哪儿、什么程度一目了然,从而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克服此问题再度重演。下图是电学解题过程的思维导图。
5.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好地做实验
很多学生做实验时不够严谨,不能正确操作,不能按步骤完成实验,不懂实验原理,不能理解此实验的意义,造成实验能力得不到提高。
如果让学生把实验前的准备,实验中的操作、数据记录,实验后的数据处理、结论导出,做成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实验,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 下面是测量实验的思维导图。
篇3:关于思维导图的简单学习方法
1.思维导图来源
A.大自然中的”思维导图”
B. 人的神经元
C. 东尼.博赞与<<思维导图>>
D. 天才的笔记方式(达芬奇,爱因斯坦等)
2.思维导图的原理
A. 大脑的发散性
B. 大脑的联结性
C. 左脑的层次性
D. 左脑的分析能力(关键字)
E. 右脑的色彩性
F. 右脑的图形识别功能
G.右脑的整体识别功能
3.思维导图的好处
a. 释放视觉皮层的巨大力量;
b.加强记忆力的存储和回忆能力,以突出重点和联想;
c.帮助大家放松大脑;
d.开发如伟大艺术家、思想家们所使用过的视觉化和感知的超凡力量。
e.增大审美快感-欣赏图形本身;
f.抵消对学习当中使用图画的抗拒力;
g.练习中的图画联想
h.补充信息不混乱
4.思维导图的特点
A.发散性
B. 联结性
C. 层次性
D. 色彩性
E. 整体性
5.思维导图的应用范围
思维导图提升你的心智
1.总的应用
A.积累知识
B. 学习成功者思维方式
C. 开发右脑
2.具体应用
A读书笔记
B.考试
C.思考
D.演讲
E.写作
F.分析
6.思维导图的作法
A.主题(关键字和图像)
B.次主题(要用小图标)
上一层主题下的延伸
C.美丽的曲线连接
D.引号
引出注释
E.序号
7.思维导图实例
8.思维导图的发展
1.概念图(Concept Map)、
2.思维导图(Mind Map)、
3.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s)、
4.语义网络(Semantic Networks)、
5.知识地图(Knowledge Map)
篇4:思维导图学习方法步骤
思维导图学习方法步骤
具体步骤如下:
1. 通过画图的方法来养成系统学习的好习惯
所谓系统学习,就是把知识看成一个密切联系的系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只有善于进行系统学习的人,才是真正的学习高手。要想掌握系统学习的方法,就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按照《系统学习完全工具》中介绍的方法,并以《系统学习完全工具》中系统图库作为一个我们在日常学习中进行系统学习的一个基础模板,主动地去画体系图来梳理知识体系。
2. 熟悉基础知识是梳理知识规律的前提
绝大部分有用的知识都是有规律的,把这些规律梳理清楚以后,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这种梳理和把握,应该以对基础知识的彻底理解为前提。所以,严格来说,对照目录并不是梳理知识规律的第一步。真正的第一步是看书。如果对书中的基本知识点不熟悉,盯着目录看是看不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来的。
3. 日常学习中梳理知识体系的时间周期
对于还在学习新课的同学来说,每一天学习的知识往往并不多,所以不需要每天都抽时间来梳理知识体系。可以在周末或月末,讲完一个大节或者一章的知识之后,再来用专门的时间对自己学习过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而平时的复习,主要是看书,把当天学习的知识从头到尾看一遍,合上书本想一遍,把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为梳理知识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学习的时候从小到大,复习的时候从大到小
在看书和听课的时候,要认真理解每一个细小的知识点,理解这些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基础知识打扎实;日积月累,慢慢形成对知识的整体理解。这是从小到大。在复习的时候,应该先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概念,然后逐步往下细分,最后才到最细小的知识点。这是从大到小。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的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然后再从小到大、从大到小不断滚动的过程。
但是,在实际的学习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只知道从小到大一点点的积累,却不会从大到小的整体把握和梳理。这是很多人学习非常努力,却始终不能取得较大进步的重要原因。
5. 梳理知识体系的标准:简洁全面,清晰而不重复
对知识体系的梳理,应该自己尝试着去分类和整理,一门知识并不只有一种梳理方法。这也是我所反复强调的。即使是别人整理好的东西,拿来之后自己也要多思考、多动手,进行修改。只有符合自己思路的,才是最好的。
同时,自己进行这种梳理和修改,也有一定的标准,或者说修改的方向。那就是应该尽量简洁,每个层次的枝干的数量要尽可能的少。如果一个层次下面总结出十几个点出来,那么,这显然不利于我们理解和记忆。刚开始练习,画出来的图可能会比较乱,要不断压缩,尽可能地把一些同类型的知识点集中到一个层次下面。这个过程将是对我们思维能力的很好的锻炼。
比如欧姆定律是独立成一章的,但是它也是在说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所以可以和电流、电压、电阻这个部分归到一起。但是这种压缩,又应该保证内容的全面。不能为了压缩,而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给忽略了。为了追求形式而伤害了实际的内容,是不可取的。同时,同一层次之间的内容,尽量不要重复或交叉。比如我们不能在把欧姆定律归入到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里面去之后,又把它再次放到电功和电功率里面去。这样就重复了,知识之间的关系就梳理得不够清楚,也不方便理解和记忆。
所以,体系图应该尽可能的简洁,但同时又能全面概括所有的相关内容。同一个层次的点所包含的内容不相重复,这就是我们自己梳理知识体系的时候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6. 每个人画的图都是不一样的
体系图画得好不好,有一个大概的标准,就是是否全面、清楚和简洁。但是,它绝没有一个惟一的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和偏好,画出自己觉得最全面最清楚而又最简洁的知识体系图。
7. 解题思路图和知识体系图的区别
简单来说,解题思路图要比知识结构图复杂。虽然它们表面看起来一样,而且也都是用来梳理知识之间联系的,但是,难易程度却不一样。
我们课本上的知识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安排的,编排的目的也是为了便于大家学习,所以我们在梳理的时候可以以书的目录作为参照,从前往后、从易到难的进行梳理,相对比较轻松。而题目中的知识往往是被出题人故意打乱了的,没有一定的顺序,很多联系也是隐藏着的,所以我们才要自己展开联想,思考在条件和答案之间建立联系的各种可能性,最后挑选一种符合题目要求的作为解题思路。
在寻找解题思路的过程中,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展开联想的基础——毕竟这是考试,我们不能没有根据地瞎联想。所以,要想画好解题的思路图,必须先要画好知识体系图,熟练把握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
8. 我们画的不是图,是思路
《系统学习完全工具》的方法与解题技巧部分,主要是说明解题的基本规律。虽然题型千差万别,但是,它们的解题规律都是基本一致的。只有掌握了解题的规律你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尖子生。
请不要把思路图看成是一种“解题技巧”。因为,我们解决任何一道题目,都必然要从条件出发,结合课本知识来思考这些条件能够告诉我们什么,然后找到它和问题的关系。任何人,做任何题目,都是这么思考的。所以,这个解题思路图是帮助大家深入“解剖”题目,逐渐掌握解题基本规律的手段。
篇5: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思维导图15大学习心法
一、主题
1. 最大的主题(文章的名称或书名)要以图形的形式体现出来。
我们以前作的笔记,都会把最大的主题写在笔记本纸面上最顶格的中间。而思维导图则把主题体现在整张纸的中心,并且以图形的形式体现出来。我们称之为中央图。
2. 中央图要以三种以上的颜色。
3. 一个主题一个大分支
思维导图把主题以大分支的形式体现出来,有多少个主要的主题,就会有多少条大的分支。
4. 每条分支要用不同的颜色
每条分支用不同颜色可以让你对不同主题的相关信息一目了然。
二、内容要求
5. 运用代码
小插图不但可以更强化每一个关键词的记忆,同时也突出关键词要表达的意思,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记录空间。当然除了这些小的插图,我们还有很多代码可以用。比如厘米可以用CM来代表。所以可以用代码的尽量用代码。
6. 箭头的连接
当我们在分析一些信息的时候,各主题之间会有信息相关联的地方,这时,可以把有关联的部分用箭头把他们连起来,这样就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信息之间的联系了。如果你在分析信息的时候,有很多信息是相关有联系的,但是如果都用箭头相联接起来会显得比较杂乱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你可以运用代码,用同样的代码在他们的旁边注明,当你看到同样的代码的时候,你就可以知道这些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
7. 只写关键词,并且要写在线条的上方
思维导图的记录用的全都是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代表着信息的重点内容。不少人刚开始使用思维导图时,会把关键词写在线条的下面,这样是不对的,记住一定要写在线条的上面。
三、线条要求
8. 线长=词语的长度
思维导图有很多线段,它每一条线条的长度都是与词语的长度是一样的。刚开始使用思维导图的人会把每根线条画得很长,词语写得很小,这样不但不便于记忆,同时还会浪费大量的空间。
9. 中央线要粗
思维导图的体现的层次感很分明,最靠近中间的线会越粗,越往外延伸的线会越细,字体也是越靠近中心图的最大,越往后面的就越小。
10. 线与线之间相联
思维导图的线段之间是互相连接起来的,线条上的关键词之间也是互相隶属、互相说明的关系,而且线的走向一定要比较平行,换言之线条上的关键词一定要让你自己能直观地看到,而不是要把纸的角度转了120度角才能看清楚自己在写什么。
11. 环抱线
有些思维导图的分支外面围着一层外围线,他们叫环抱线,这些线有两种作用:
第一、当分支多的时候,用环抱线把它们围起来,能让你更直观地看到不同主题的内容。
第二、可以让整幅思维导图看起来更美观。
要注意的是,你要先在思维导图完成后,再画外围线。
四、总体要求
12. 纸要横着放
大多数人在写笔记的时候,笔记本是竖着放的。但做思维导图时,纸是横着放的。这样空间感比较大。
13. 用数字标明顺序
可以有两种标明顺序的方式,主要是以你需要和习惯而定。
第一种标明顺序的方式:可以从第一条主题的分支开始,用数字从1开始,把所有分支的内容按顺序地标明出来,这样就可以通过数字知道内容的顺序了。
第二种标明顺序的方式:是每一条分支按顺序编排一次,比如第一条分支从1标明好顺序后。第二条分支再重新从1开始编排,也就是说,每条分支都重新编一次顺序。
14. 布局
做思维导图时,它的分支是可以灵活摆放的,除了能理清思路外,还要考虑到合理地利用空间,你可以在画图时思考,哪条分支的内容会多一些,哪条分支的内容少一些,你可以把最多内容的分支与内容较少的分支安排在纸的同一侧,这样就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内容的摆放了。整幅画看起来也会很平衡,你画思维导图前,要记得思考如何布局会更好。
15. 个人的风格
学会思维导图之后,我还鼓励你能够成立自己的风格,每一幅思维导图虽然都有一套规则,但都能形成个人的风格。
思维导图的这15条技法中,关键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思维导图只记录关键词,如果关键词选择不正确,思维导图所要表达的信息就不准确了,要想学会全面总体的分析信息,你需要学会观察出信息当中哪部分是它们的关键部分,并搜索到它们的关键点,也就是关键词。
让孩子爱上快乐学习的方法—思维导图
1、传统学习“五宗罪”
在中国大多数人的传统学习经历中,学校只教孩子“勤奋”和“考高分”,却极少教孩子学习如何学习。
2、快乐是坚持学习的原动力
快乐是学习的原动力。因为学业压力太大、自身潜能没有得到激发、被强迫学习,不少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很压抑的事,被动学习。
3、思维导图学习的五大优势
把书读薄;重点把握;记忆更多;方法独特;解题更准。
4、思维导图与学科学习
掌握和运用好思维导图工具,进行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左右脑并用的训练,帮助孩子学会思考、挖掘思维潜能。
史上实用高效的学习方法
1.思维导图学习法中画图为什么能提高成绩?
思维导图学习法把看似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使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知识系统化的力量是强大的,按照一定结构组织起来的力量绝不是个体力量的简单叠加,而是呈几何级数增长。就好比是捡葡萄,你一粒一粒捡,恐怕最多拿几十粒,但要是把葡萄串成串,拿到的葡萄可能多几十倍。
思维导图非常形象,帮学生快速把握知识点间的关联,在分析和解决难题时也让人思路非常清晰。尤其是在解题时当我们拿到一道题后,一般有两条思路:一是从结论人手,看结论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拢;二是要“发展”已知,从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当两者相通的时候,便得到解题的通路,思维导图就是帮你找到正确的路径,走出最短的距离,学生学起来非常轻松。
2.思维导图的5大优势
把书读薄
解决了学生看了很多书,做了很多卷子,参加了无数培训班,力不从心不堪重负,最后发现还是原来的自己,成绩没有起色。
重点把握
解决学习效率低复习没有方向,抓不住重点和关键,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融汇贯通的问题。
记忆更多
有效解决了学生记了忘,忘了记,没完没了反反复复,被繁重的学习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来。
方法独特
解决了学生思维反应慢、解题没方法,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做题没技巧,只知道死算硬揭,费时费力拿不到高分。
解题更准
解决学生思维混乱,找不到关键的问题,只要顺着核心问题的分支,向上或向下追溯,让解题思路看得见,解题方法更快捷。
那么了解了这么多之后如何来制作一份优秀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制作工具:
1.一些A3或A4大的白纸。
2. 一套12支或更多的好写的软芯笔。
3. 4支以上不同颜色,色彩明亮的涂色笔。
4.1支标准钢笔。
篇6:思维导图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
一、为什么要引入思维导图?
结合当前教育和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现状,把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其核心应该在于“技术性”和“非技术性”。
“技术性”向“非技术性”转变就是体现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应用性,思维算法,探究学习。这些目标包括教学的,学生能力的,学生素养的。
如何理解?简单的说就是打破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微软一统天下",改变信息技术惟“工具”论,突破信息技术课程本位观,树立大课程观。信息技术只是学习、生活、工作的一种途径,技术是基础,关键在于学会为什么要使用?如何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使用中如何发学生的潜能?如何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把学生能力发展和综合素质放在首要位置。
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就是最大的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又是在思维中选择、确定自己最佳的学习和工作途径的方法。东尼.博赞教授对思维导图的描述有这样的一句话:“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高度组织的图,它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
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多采用“任务驱动式”、“活动探究式”、“合作学习式”等,而我们在采用各种教学方法的同时,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的整理。学习是一种自然形态的混乱信息在一定环境和形态下有意识的构建。如果没有主动的接受、分析、处理信息,以及有序、有策略的处理信息,那么学生的探究就无法进入自身能动的学习状态,探究过程无法顺利进行,更谈不上能力和情感的提高和升华。在学习活动的初期阶段,我们需要学生将自己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条件假设进行整理,变得有序可行,这就是活动计划的制定。有了可行的计划,有了与人体自然思维相吻合的思维相结合途径,对于学生参与意识、参与能动性,及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利用思维导图,构建自己的研究计划和行动指南,这一想法和构思恰恰解决了自己教学中思而未解的问题。
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运用于教学,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详细请看教学设计《让大脑思维与行动研究结合起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12期),以及《用思维的延续性开展探究》。
二、思维导图在教学中运用方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定位在应用性,思维算法,探究学习。
应用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提倡商品经济中的“实惠”论,在现实生活体验和感受中应用和学习,一辈子也业用不到的东西(或者现阶段用不着的东西),就留在以后再学,或者在专门的学校和学科中去学。
思维算法。信息素养和能力不是空话,不是教师传授的,关键在于自己,这是对应用的深层次挖掘。思维过程也就是信息的获取、甑别、辨析、选择、组合、利用的过程。
探究学习。信息技术教学的本质,是行动——脑思维——指导新行动的过程。
篇7: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
第一章 声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一、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招生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二、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第二章 光的传播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
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
(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镜面旋转θ,反射光旋转2θ)
(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反射角等于多少?答: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入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反射光线和反射面或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入射(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5、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不同点是: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篇8:八年级上册物理思维导图
五、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六、凸面镜和凹面镜
1、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
七、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要求会画折射光线、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九、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十、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5、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
十一、看不见的光
太阳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
(从左往右其波长逐渐减小;散射逐渐增强;人眼辨别率依次降低)应用傍晚太阳是红的,晴天天是蓝的,汽车的雾灯是黄光。
红外线: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打仗用的夜视镜)
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
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加热)
紫外线: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消毒、杀菌)
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小孩多晒太阳),但过量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臭氧可吸收紫外线,我们要保护臭氧层)
荧光作用;(验钞)
地球上天然的紫外线来自太阳,臭氧层阻挡紫外线进入地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4.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1.温度计
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
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
2.物态变化
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
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
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
升华和凝华--实例
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
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
4.其他
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四章 电路
1.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
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
2.电路相应概念
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4-18)
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
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
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
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
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
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如串联时功率和电阻成正比,并联时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求热量时适用于一切电路)
常用结论(各比例式;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时,电路中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注意推导顺序)
5.电功--W=UIt=UQ;电能表及利用电能表测功率(P130);
电器铭牌;电冰箱工作时间系数(P130)
6.电学计算--①画等效电路图(几个状态画几个图);②按串联、并联找等量关系和比例关系;③求解(注意电流、电压、电功率均应取同一状态下的值)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资料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3)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 v=s/t ,变形得:s=vt,t=s/v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3、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4、变速运动:
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间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练习:☆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一、温度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换算关系T=t+273K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沸点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③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 思维导图:物理
★ 教学研究类论文
【思维导图学物理的学习方法(精选8篇)】相关文章:
思维导图学习的心得体会2022-12-18
学习思维导图个人心得体会800字2024-04-24
高考地理学习方法总结2023-09-06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小结2023-12-27
高中地理教学计划2023-02-08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2023-10-31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内容2023-09-11
物理教学计划指导思想2022-06-24
逻辑全能问题与动态认知逻辑2023-11-14
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202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