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之路起步篇教案

时间:2022-05-06 11:18:14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成功之路起步篇教案((整理16篇))由网友“底比斯之鹰”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成功之路起步篇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成功之路起步篇教案

篇1:成功之路起步篇教案

《成功之路1:起步篇《是一套为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起步篇》是进阶式对外汉语系列教材《成功之路1:起步篇《中继《入门篇》之后的初级汉语教材。从《成功之路1:起步篇》1(起步篇)》开始,学习者将迈出学习汉语语法的第一步。

全书共两册,7个单元,28课。其中第一册3个单元,第二册4个单元,每个单元4课。学完这两册,学习者可以会说600多个汉语词语,能写400多个汉字。

每册均附赠听力文本和练习活页,一课一页练习题,可作为课后作业。练习活页里还有7套单元复习题,可帮助学习者集中复习。

随书附赠录音CD 1盘,录有课文、生词及部分听力练习题等内容。

目录

致学习者

缩略形式一览表

人物介绍

第一单元 确认介绍

我叫大卫

这是安妮的地图

你家有几口人

你们班有多少学生

第二单元 时间 方位

我的生日是五月九号

我们上午八点半上课

银行在哪儿

墙上有一张中国地图

第三单元 日常需要

你吃米饭还是饺子

苹果多少钱一斤

我去银行换钱

我们骑自行车去颐和园

生词索引

汉字索引

附录

汉语语法参考

致教师

篇2:起步篇之Zune功能

1. 同步视频、图片、音乐在PC和WP7手机之间,

2. 更新Windows Phone 7手机的固件,比如升级WP7 Mango可以通过Zune来自动下载和升级。

3. 作为Windows Phone的软件店在PC上的客户端,可以在PC上下载软件然后同步到WP7手机上。

禁止Zune图像压缩教程

Zune软件在同步至WP7手机时会自动压缩图片大小为640 x 480像素,但是Windows Phone 7的分辨率为800 x 480像素,因此许多图片被Zune压缩之后显示效果就差许多,这次带来的就是禁止Zune图像压缩教程,

1.用数据线连接WP7手机和电脑,电脑必须安装Zune同步软件

2.打开Zune同步软件,点击左下角手机图标。

3.点击Zune中的“查看同步选项”按钮。

4.在左侧设置列表中找到“图片和视频”分类将图像质量选项中设置为“此设备的默认值”或“原始”,最后点击右下角“确定”即可。

5.同步一张图片到WP7手机,确定Zune没有再压缩图片。

篇3:起步篇之live ID

入手800首先需要熟悉一下800的基本操作界面,操作菜单,

首先必须注册一个live账号

使用WP7手机电脑上要安装Zune (相当评测套件或者苹果itune)下载地址:www.microsoft.com/downloads/zh-cn/details.aspx?familyid=3e868560-12d4-43b5-88d4-17b1f8e65e12&displaylang=zh-cn

一个新的系统很有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其实只要按照下面步骤,还是很容易上手的。

注册一个Windows Live ID(国家必须填写已经上市国家或地区,推荐填写香港,年龄要填写18岁以上)如果您还没有Windows Live ID,点击注册signup.live.com/signup.aspx?mkt=zh-cn&lic=1,

注意:

1.必须先设置Windows 的区域为香港,这样才能在Zune上看到Market Place,

2.重新打开zune并连上手机,这时可以看到Zune的上方出现登陆(sign in)按钮。

3. 点击登陆,并输入和你的WP7系统相同的Windows Live ID即可

至此你已经成功注册liveid和登陆zune,剩下就是你的探索开始了。

篇4:《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第一届全国人民大会的召开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成就分布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准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一是了解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

二是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难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

篇5:《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表格出示:建国初期完成的任务

1、建立人民政府(1949):成立新中国

2、统一大陆,民族团结(1951):西藏和平解放

3、保家卫国(1950.10-1953.7):抗美援朝

4、满足农民人民需要(1950-1952):土地改革

新中国建立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巩固政权之后,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的建设。

【讲授】新课学习

(多媒体展示资料:建国初期严峻的经济形势 )

教师提问: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国民党留给我们一个烂摊子,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物资紧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教师: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阅读分析图表内容,并得出结论)

学生: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

产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教师:图表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我国工业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不如印度。

过渡: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必须发展工业。请同学们总结一下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背景。

学生:(1)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2)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目的,基本任务?

学生:时间:1953-1957年。目的: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设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教师:“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结合所示材料进行分析。

(多媒体显示材料)

(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补充:说到底,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由于当时险恶的国际环境造成

的。我国必须加强国防,以抵御外来侵略,这样就必须发展重工业。当然,

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不是孤立地发展重工业,必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因此,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我们也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归纳,一五计划期间取得了那些成就?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结合教材总结一五建设的成就。

学生:1、工业: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2、1956年底,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个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2、1957年,长江大桥建成投产;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加强了祖国内地和西藏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3、工业基地: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工业基地、西北和华北新工业基地形成。

教师:你怎么看待第一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成就?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看问题既要历史的看,同时也要发展地看。现在看来“没什么大不了”,但在当时的中国却是“了不起”的事情。

教师: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请同学们思考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1、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一五计划符合我国的国情

2、广大人民辛勤的劳动

3、苏联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教师:思考一五计划的意义。

课后小结

总结: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过渡: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

观看视频:思考1954年宪法的时间,会议,地点,内容,性质。

教师:为什么说这部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得出结论:这部宪法充分征求了广大人民的意见)

课后习题

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的时间是:( )

A.1949—1954年

B.1950—1955年

C.1952—1957年

D.1953—1957年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不包括:(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B.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C.南京长江大桥

D.沈阳第一机床厂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 )

A. 中国共产党

B. 工人阶级

C. 农民阶级

D. 人民

篇6:德育课教案精选篇

教 师:**

课 题:学会宽容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明确对别人宽容的重要性,了解宽容的原则。

教学重点:明确宽容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会宽容。

教学方法:讨论,分析,归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什么是宽容:(你是怎样理解宽容的?)

1.几个同学发言,谈自己对宽容的理解。(略)

2.师总结宽容的定义。

3.两个同学表演:一同学撞了对方。

4.同学谈上述表演可能出现的情况。

5.如果实际生活中出现以下类似情况,将如何处理。

三: 宽容的意义:(为什么要学会宽容)

1.几个同学谈宽容的意义。

2.总结宽容的意义。

四:宽容的原则:

1.两个同学表演考试作弊

2.同学谈对一同学允许另一同学抄的看法。

3.师总结。

五:自省自查:通过这节德育课,你有了哪些认识。(几个同学发言略)

六:教师总结。

篇7:德育课教案精选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动植物,让学生初步了解生命的多种形态,感受生命的美丽。

2.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关爱、善待动植物。

3.在发现、体验生命中初步懂得世界上每一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值得珍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大自然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感受生命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懂得关爱动植物。

难点:初步懂得世界上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动植物与人作为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都值得珍爱,要善待生命。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今天早上你来上学的路上,你在大自然中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谈所见所闻所感)

二、理解世界因生命而美丽

篇8:民歌篇教案

《花飘四方》——民歌篇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设计思路】:通过聆听,了解民歌的风格特征,感受民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喜爱和兴趣,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通过民歌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帮助学生树立“音乐作为文化”和“文化中的音乐”的观念,培养学生“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理解多元文化的理念,从而达到理解和尊重多元的世界文化的目的。

【教学目标】:

1、喜欢聆听、演唱民歌及具有民族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关民歌的音乐文化知识。

2、掌握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

3、通过欣赏,初步感知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民族音乐与民俗风情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着重欣赏广东民歌《对花》,同时听辨《槐花几时开》《拨根芦柴花》《上去高山望平川》《猜花》等民歌。

难点:本篇以“花”为立足点,使学生借此了解东南西北民歌的不同风格,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

【教学准备】:多媒体、视频、音频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流行音乐视频片段:《茉莉花》——梁静茹

师提问:大家熟悉这首流行歌吗?喜欢吗?

这首流行歌曲是中国江南民歌《茉莉花》改编而成,一曲茉莉花,芬芳香四方,这首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几乎是我们国家在重要事件和相关国际重要场合下的必奏之歌。在北京奥运会上,《茉莉花》作为主旋律背景音乐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可见,民族音乐之于民族的重要性。

2、民歌是什么?

民歌是人民的歌、民族的歌,是真实反映劳动人民情感、生活的歌曲作品。民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至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代代积淀与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赋予了音乐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它们是音乐文化的基础和源泉。

3、民歌的分类:山歌、号子、小调。

二、新授:

在中国的民歌中,“花”是一个最普遍的主题,其用法有三种:一是以花喻人,借花表法情爱;二是歌颂大自然,传授自然知识;三是借花起兴,以花为歌唱媒介,而花本身没有特定含义。

我们今天这堂课正是从“花”出发,了解东南西北民歌的不同风格,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点出本课围绕的中心话题,引发学生的关注。)

1、以“花”为题材的各地民歌

①、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

(介绍“晨歌”,聆听歌曲,体验歌曲中富有地方特色的“啥子”的唱段)

②、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

(介绍“秧田歌”,聆听歌曲,了解歌词中出现的众多花名的意义)

③、青海民歌《上去高三望平川》

(介绍“河湟花儿”,聆听歌曲,谈谈自己所感受到的演唱风格)

④、辽宁民歌《猜花》

(介绍“嬉游歌”,聆听歌曲,了解对花体的含义——月令体、数序体)

⑤上述四首歌曲,都是以“花”为题材,但是“花”的意义却各不相同。(请学生来为其“花”归类,分析各个地方民歌中“花”的意义)

《上去高山望平川》—以花喻人

《对花》—传授自然知识;

《拔根芦柴花》—借花起兴

教师利用幻灯片简述各区域民歌产生的不同特点(民俗、地理环境、历史原因等)

2、广东音乐《对花》

作品背景介绍:

珠江三角洲地区,人们为了调剂生活、增加村与村之间的右倾,逐渐形成了一种对歌酬答的习俗。有时在中秋节将船摇至江心,连成“中秋咸水歌擂台”进行笔试。“咸水歌”的分布中心在广东中山县,因歌腔不同而分,一般采用男女对歌的形式。

聆听歌曲并感受歌曲地方特色,提出问题请学生通过讨论作答:

歌曲所属地域。

歌曲的歌词有什么特点?

歌曲对感情的表达是怎样的?

引导回答:

歌曲地域是:广东中山

体裁:咸水歌

歌词:质朴简练,衬词富有地方特色

节奏:节奏规整

旋律:抒情委婉,曲调优美

情感:含蓄细腻

分析歌曲:歌词为上下句结构,每句字数较自由,同节(上下句)同韵,换节可以转韵。具有本地特点的是对歌者相互之间的称谓和着旋律进行,如“妹好啊咧”和“好妹啊罗嗬哎”两个衬句,大大增加了歌曲浓郁的地方色彩。它所表现出的是一种恬淡、宁静、抒情、柔婉的趣味,与江边人的生活方式、性格、气质有一定联系。而北方的“对花体”如《猜花》大多欢快、热烈,由此进行比较学习。

三、实践:学唱一段《对花》

注重对地方特色衬词的朗读,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白话优势,让学生体会民歌的演唱特色。

(请学生对歌)

四、扩展:列出民歌对流行音乐的影响(请学生谈谈自己所知的)

根据安徽民歌《凤阳花鼓》改编《名扬花鼓》曾宝仪

根据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改编《在那遥远的地方》王力宏

根据广西民歌《知道不知道》改编《知道不知道》刘若英

根据湖南民歌《浏阳河》改编《浏阳河20xx》周笔畅

根据云南民歌《阿诗玛》改编《阿诗玛》郑均

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改编《茉莉花》梁静茹

五、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通过学习民歌篇,了解了我国东南西北民歌的不同风格,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民歌是我们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的音乐,必须研究民歌,因为民歌是一切民族音乐的最丰富的源泉。让中国的花朵,香飘四方。

下课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以民歌鉴赏为中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地区的民歌,使学生了解了民歌的基本知识。感受了不同地区民歌的特点,也知道了我国音乐文化的丰富多彩。

存在的问题:由于学生对各地方言的不熟悉,致使在体验过程中有一定难度,有时实践时间把我不均导致扩展部分作为课后内容进行,希望吸取时间分配的经验,再认真反思,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中国民歌更加喜爱和产生兴趣。

篇9: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掌    握“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联系理 解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

归纳分析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情感 态度价值观

爱党情感“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共在经济建 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

唯物史观全国人大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教学重点 “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教学难点 1954年宪法的性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十分落后,毛泽东感慨地说:(投影)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这说明我国的什么落后?师: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在建国初期,大力 整顿国民经济,工业水平也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仍显得比较落后。      投影:中国(1952产量)印度(1950 产量)美国(1950产量)钢产量(人均)2.37公斤4公斤538.3公斤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10.9千瓦时2949千瓦时问:怎么办?师: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讲授新课:师: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师:这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那么,这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 如 何呢?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不断投影当时竣工的一些项目图片。投影: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师:在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不断投影出以上内容。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以加强对学生的感官刺。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沿海的原有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披新的工业基地。讨论:有人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成就远远超过的了就中国的一百年成就,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而有人又说:那时生产的解放牌汽车早就被淘汰了,因此,没什么了不起的,你怎么看待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的?师: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不断进步,在什么时候,我们已经讲到了民主方面的变化?师:但是,真正的宪法并不存在,为了发扬民主,我们在1954、9于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商国家大事。这一次大会通过了什么?师:宪法作出了些什么规定?投影: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讨论:如何 理解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 型的宪法?小结:我们本课谈了两个问题,其一:1953-1957根据工业化的需要,我国制定了这一时间段的第一个五 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出现了一系列大型的公司,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的政治建设也得到了巨大发展,1954 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在北京召开并通过了宪法,规定了我国的性质、政治制度等。反馈与练习:1、  在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你的家乡有哪些重要建设成就?这说明了什么?练习册相关练习教后记:

篇10:历史上工业化的起步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P18——22,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即使与印度相比,差距也不小。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我国政府组织编制“一五”计划,起止时间是1953年至1957年。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等问题,主题是工业化的起步,这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建国初的经济建设不了解,经济问题学生也不易理解,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教师最好能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料,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学习探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提供大量资料,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教学重点】

一是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

二是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教学方法】

1.比较法。通过和其他国家的比较,使学生看到我国落后的一面,从而理解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

2.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性。通过教师的分析,使学生真正理解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让学生看图片:

[教师引导] 你们知道上面汽车车标和汽车中有国产的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重点介绍第三幅图:她是1956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辆“解放牌” 载重汽车披红挂彩地开出一汽总装配线,欢快的喇叭声饱含着民族的骄傲,她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从此结束。 第一辆“解放牌”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呢?她今天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她却见证中国工业化的起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之相关的内容。

〖讲授新课,板书课题〗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自主学习,理清线索]

教师出示以下内容,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理清教材线索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与目的:________~________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和国防_________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建设成就:

工业: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________帮助兴建的_______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______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_____、________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

(5)意义: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______年9月,____________________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_____________的宪法。

[教师引导]教师出示以下两组数据,组织学生从中找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

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 1.639亿吨 49% 9.3% 棉 130.4万吨 193% 53% 钢 135万吨 754% 46.2% 煤 6649万吨 105% 7.4% 发电 72.6亿千瓦时 68.1% 21.9% 原油 44万吨 272%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教师分析归纳]同学们,从1949年到1952年,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建国前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但是,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连印度也不如,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板书]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

a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经过三年时间,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

b、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连印度也不如。

[教师过渡]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态,党中央依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条件,决定通过政府制定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集中力量发展重点项目,带动各行各业全面发展。这就叫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

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第二段内容看一下,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

[板书]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

[学生看书]……

[教师要求]请大家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复述一遍。

[学生复述]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

[教师引导]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什么要以发展重工业为主? 毛泽东主席当时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请结合毛泽东这段话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我们重点发展重工业是因为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太薄弱,旧中国的工业十分落后,如不优先发展重工业,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成就。

[板书]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看一看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到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汽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了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关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篇11:历史上工业化的起步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掌 握 “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联系理解 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

归纳分析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党情感 “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

唯物史观 全国人大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 1954年宪法的性质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建国初期的任务(最终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建立人民政权

统一大陆、民族团结 保家卫国 满足农民需要

召开新政协、成立新政府 和平解放西藏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旧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中国共产党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虽然经过三年努力,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差距有多大?如何赶上去?请同学们阅读第4课。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第一个五年计划

1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特点?(仍然属于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不如印度。)

教师过渡讲解: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态,党中央依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条件,决定通过政府制定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集中力量发展重点项目,带动各行各业全面发展。这就叫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liuxue86.com

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教师小结、过渡:由于“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符合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还得到了当时友好国家苏联的援助,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

3“一五”计划取得哪些重大成就?

B.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组织学生“对号入座”进行“接龙”活动。)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 这部宪法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 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3 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经过1.5亿人民讨论,还经过人民代表认真的修改,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课后小结

完成课本18页“练一练”:(A.长春“一汽”建成投产 B.试制成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E.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F.东北工业基地形成等)

课后习题

布置学生完成《填图册》本课其余题目。(但是,第1题的2、3两小题属于下一课范畴)

提醒学生预习第5课《三大改造》。

篇12:历史上工业化的起步优秀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学习重点】“一五”计划的成就和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国家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 年到 年;基本任务: ①

② ③ ____________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在 和 成就显著。

工业方面的成就① 年, 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②

年,中国 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③

④ ⑤以 为中心的

基地形成。

交通运输业的成就:① 年底, 建成② 、 、

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4.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年9月,第一届 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 》

二、合作探究

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很大成就,回答:

(1)列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成就中的“第一”。(任意三个)

(2)你怎么看 待这些成就?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出自什么法律文献?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

(2)该文献的性质是怎样的?

(3)该文献主要规定了什么问题?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

篇13:中学体育教案设计方案经典篇

教材 篮球:行进间运球

急停急起。 任务 1、进一步熟练运用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技术。

2、进一步提高行进间运球的动作技术。

3、巩固提高进间运球中的急停急起。

结构 课 的 内 容 次数 时间 强度 组 织 教 法 与 要 求

开始准备部分 1、体育委员整队、

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和

注意事项。

4、安排场地布置及

见习生活动内容。

5、队列练习:

6、慢跑热身:

7、徒手操: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领取篮球并做轻微运动。

齐步走---立定。

绕两个篮球场三圈。

扩胸、俯背、体转、踢腿、压腿、腕踝绕环。

基 本 部 分 篮球:

一、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练习:

二、行进间运球急停急起的练习:

1、面对面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练习。

◇◇◇◇◇◇→→→→◇◇◇◇◇◇

◇◇◇◇◇◇←←←←◇◇◇◇◇◇

2、四角双手胸前传、接球的练习。

△△△ △△△

△△△ △△△

1、利用篮球场地线段图形练习变向跑、急起急停。

2、原地运球看教师手势做简单算术。

3、行进间运球看标志急停急起。

_× _

_× _

_× _

_× _

结束部分 1、整理放松:

2、整队总结:

3、布置收拾器材:

4、宣布下次内容: 上、下肢抖动放松。

见习生送还篮球。

篮球:原地体前变向运球。

器材 篮 球 四 颗

篮球场两块 小结

篇14:新职业英语基础篇教案

Recycle 1

教学目标与要求:

1. 复习第1-3单元所学的日常用语,要求学生能在实际的情景中进行运用。

2.能听懂会说本单元所学的文具、身体部位、颜色等方面的单词,并能按指令做游戏。

3.学会做脸谱.

4. 学唱歌曲“How are you?”。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内容与分析:Let's act

本部分呈现了一个幽默的故事,Mike, John带着Zoom和Zip的面具假扮Zoom和Zip,碰到Sarah和Bai Ling,没想到真的Zoom和Zip出现了,Mike,John就溜之大吉,Zoom和Zip不明白为什么Sarah和Bai Ling看到他们就去追赶Mike和John了,所以,故事的最后Zip十分不解,看看Zoom。要让学生明白故事所学的日常用语的复习,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 课前准备:

1. Sarah,Bai ling,Zoom,Zip的头饰。

2. Zoom和Zip的面具。将面具中的眼睛处挖空。

3. 教师准备一个小球和一个眼罩,没有眼罩的可用手绢。

三、 教学步骤

1.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 教师播放歌曲Hello,学生听音,伴以拍手等动作。

(2) 问候接力赛(参看Unit 3)。

2. 新课展示(Presentation)

(1) 通过师生间的日常对话引出Who are you? I'm...

(2) 两人对话操练 Who are you? I'm...

(3) 听录音来展示Let's act部分的教学内容。

3. 趣味操练(Practice)

(1) 教师根据对话提问题,如:Is this Zoom?等等。

(2) 游戏“听音乐,传小球”

(3) 教师放录音,让学生跟读对话。

(4) 学生六人一组戴上头饰和面具进行角色表演。

(5) 游戏:到底你是谁

4. 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复习一单元第1部分的练习。

5. 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

(1) 听录音,仿读会话,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内容。

(2) 让学生根据所学对话,自编一段对话,注意运用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

一、 教学内容与分析:Let's play

1. Chant and find

本部分通过藏宝图的形式来复习文具,同时文字部分也是一首童谣。

2.Chant and colour

本部分是通过童谣的形式来复习颜色。

二、 课前准备:

1. 教师准备各色蜡笔。

2. 教师准备pencil,ruler,bag,book,pencil-case,sharpener,

eraser,crayon,pen的图片及一个能装这些图片的大信封。

3. 教师准备Chant and find的挂图或投影片。

4. 教师准备一本小红书和一本大蓝书。

5. 教师准备放大的Chant and colour的挂图或投影片。

6. 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幅同书上一样的小丑图。

三、 教学步骤

1.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 让学生听“Colour Song”并拍手跟唱。

(2) 问候接力赛。

(3) 用“Guessing Game”来复习颜色。教师准备各色蜡笔,让一个学生上讲台,将放在讲台上的蜡笔选一支放在身后,让其他同学猜藏的是什么颜色。并引出颜色grey。

(4) 用游戏“Slow Motion”(慢动作)来复习文具。

(5) 用Simon Says的游戏复习小丑身体的部位。(游戏规则同前)

2. 新课展示(Presentation)

(1) 教师出示小红书,问:What's this?What colour is it? 然后通过和大蓝书对比,教little和big.

(2) 教师把Chant and find的图贴在黑板上,用一张纸遮住,告诉学生:This is a picture.What's in the picture?然后让学生一点一点地看图,Look,look,look!再通过师生问答的形式找到图中的文具。

(3) 教师也可先将Chant and find的图呈现给学生,但图中的文具都背对学生贴在图上.

(4) 教师将课本上小丑的图放大贴在黑板上,教师可指着feet告诉学生feet,教师注意强调一只脚是foot,两只脚是feet。然后教师一边放Chant and colour的录音,一边涂色,注意放慢速度。

3. 趣味操练(Practice)

(1) 教师让学生听Chant and find的录音,边听边在自己的课本上按听到的顺序指出找到的文具,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

到。

(2) 让学生听Chant and find的录音,看黑板上的大图,边拍手边跟录音读歌谣。教师按文具顺序在图上用教鞭提示。

(3) 教师读Chant and colour,让学生在自己的书上根据所听到的顺序,将书上的小丑涂色。

(4) 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Chant and colour的童谣。

4. 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二部分练习。

5. 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

将Let's play的两首童谣唱会。

篇15:新职业英语基础篇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目的是学习六个水果的英文名称词,并使学生能用简单的句子表达对各种水果的好恶。新课标提出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情。所以,在教案设计之初,我就本着这一目标设计每一环节:

首先,通过计算机课件将所要学习的生词和句子整体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所要进行的语言活动得到足够的语言储备。

其次,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了一项能使学生感到真实有趣的任务:为制作水果沙拉挑选水果。让学生们通过调查其他同学对各种水果的好恶完成一项调查表,并做出汇报。

最后,设计时给孩子们留有充分的活动时间,使孩子们对所学知识得以不断巩固,并在听取他人汇报时将自己所要用的语言加以不断完善,能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运用本课语言。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新起点英语》是为北京市海淀区以及其他经济与教育发达地区中小学开设英语课程而编写的,中小学衔接,小学部分共12册,每学期一册。教材的设计为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并将多元智能因素贯穿始终。

教材编写指导思想:

1.注重素质教育,关注情感发展。

2.双向式交流,跨文化交际。

3.以语言位媒介,融合各学科知识

4.发展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本册书的体例:

本册书共八个单元,其中四、八单元为复习单元;每个单元设六课,其中 1-3 课为第一层次学习内容,主要以学习基本单词和句子为主。第 4-6 课为第二层次学习内容,在学习第一层次内容的基础上,适量扩展话语、平行学科知识和双向文化等内容。在这六课中,第一课大多以生动的画面和优美韵律的歌谣呈现本单元的基本词汇。

本册书一共有六个话题:School, Body, Animals, Numbers, Colours, Fruit。所有话题都与学生自身密切相关,为学生所关注。

本课介绍:

本课是第七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六种水果的名称词,并能用简单句子表达自己对各种不同水果的好恶。它由两部分组成:A项是本单元的话题,结合儿歌形式,引入六个有关水果的单词。B项是根据A项学习内容所设计的练习活动,要求学生听录音,巩固所学六个有关水果的单词,并复习有关数字的词汇。

(二)学情分析

《新起点英语》一年级上册面对的是英语学习零起点的孩子。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目前孩子们已经能用简单的英语说出10以内的数字和一些常见的颜色词。孩子们的这些知识储备将成为本课知识学习的支柱力量,在本课学习后孩子们应该能表述水果数量和颜色以及对某种水果的好恶。

(三)对教学方式、手段和技术准备的说明

《新起点英语》在教科书的前言部分有这样一句话:“教育部在新课程设计中,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故此从教学目标的实现方式看,笔者尽量多地采用了多媒体技术。比如在学歌谣的时候,笔者将教材内容动漫化,并引导学生边模仿边做边说。充分体现“动中学”、“学中做”的原则思路。既使得语言教学不突兀,又能提升气氛、调动兴趣,同时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三、本课教学内容框架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理解儿歌内容,能说出六种水果的名称词。

2.能力目标: 通过课堂学习操练,使学生能用英语表达自己对某种水果的喜好。

3.情感目标:通过多种活动形式,激发学生英语学习情感,使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同时教育学生互相谦让。

4.策略目标:通过设置小组学习任务,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词汇: apple, pear, banana, peach, melon, orange

句子:What do you like? I like...

教学难点:

pear, melon, orange 中元音的发音。

教具准备:

教具:图片、词卡、实物、计算机课件、调查表。

学具:课本,调查表。

四、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

Step One: Getting the pupils ready for class.

T: Are you ready for class?

SS: Yes!

T: Let's begin our class, OK?

SS: OK!

T: Now, Class begins.

Ss: Stand up!

Step Two: Greetings.

T: Good morning/afternoon, class.

Ss: Good morning/afternoon, Ms Wu.

T: Nice to see you!

Ss: Nice to see you, too!

活动设计:师生问好,日常用语对话。

设计意图:以平等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可有效拉近师生距离,使课堂气氛和谐融洽,能很快将学生带入课堂。

活动二:

Let's chant.

Red, red, I like red.

Green, green, I like green.

Black, black, I like black.

Blue, blue, I like blue.

Pink, pink, I like pink.

Green, green, I like green.

White, white, I like white.

What colour do you like?

活动设计:让学生边听录音边跟唱儿歌。

设计意图:通过说唱歌谣,调动学生情绪调节课堂气氛。同时复习“I like...”句型,为新课作准备。

活动三:

Step one: Lead in.

T: You can chant it very well! So, you can get the prize. I will make some fruit salad for you! Do you know salad? (Show a bottle of salad dressing and a bowl of fruit salad.) Do you like salad? Fruit salad is delicious. For me,(Show an apple)I like apples, I like the apple salad. (Face to one of the pupils, and show a pear.) Maybe you like pears, so you like the pear salad. (Face to another pupil and show a banana.) Perhaps you like bananas, so you like the banana salad. (Face to the whole class.) What kind of fruit salad shall we make? It depends on you!

活动设计:教师用语言导入,明确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本环节为布置任务,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内容及学习目的,即让学生对为何要学习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物教具的利用可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解。

活动四:

T: (Point to the screen.) What do you see in this picture?

Ss: I see an apple, a banana/ peach ...

活动设计:学生根据教师提问将自己感兴趣的水果名称说出来,教师将相应水果图片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 1:本环节为知识整体输入,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将要学到的知识有哪些。语言点落实到单词阶段,即此环节的学习结束后,学生对本课所呈现的六种水果应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同时能用英语说出两三种自己感兴趣的水果。能力强的学生可能说的更多,这样也可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设计意图 2:以课件形式呈现多种水果图片,供学生选择性地学习。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已记住的水果名称词,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同时也能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他们限度的发展空间。

T: (Give the pupils some samples, and ask them to speak out the sentence. For example, show an apple.) An apple.

T: (Show two apples.) Apples. I like apples.

… …

I like apples. What do you like?

I like pears. What do you like?

I like oranges. What do you like?

I like peaches. What do you like?

I like melons. What do you like?

I like bananas. What do you like?

… …

T: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kind of fruit your friend like? You can go and ask him or her now.

… …

T: Now, let's do part B.

活动设计:首先,教师利用实物教具教给学生如何用英语表达自己喜欢的水果。其次,教师有选择地提问 10 名学生(不同层次),进行机械操练。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由问答活动。

设计意图:因为“What do you like?” 和“I like...”是学生熟悉的句子,在教师做了大量的示范后,让学生自由问答可增强他们学习的实效性,并使他们意识到用英语交际的快乐,从而体验成就感,同时为后面的小组活动做语言准备。

篇16:体育活动教案幼儿园多篇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身体的灵活性及反应能力。

2、幼儿学会转身拍球的动作。

活动准备

1、音乐

2、幼儿每人一个球。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做热身运动。

2、活动身体,做游戏:长高了、变矮了。

二、展开

1、教师:请小朋友们按顺序每人从球筐中拿一个球玩一玩,看哪个小朋友玩得花样最多。

2、幼儿听音乐四散场地自由玩球。老师注意观察每个孩子的玩法,及时发现孩子们的创新玩法,给与鼓励。

3、教师:我看到有好多的小朋友玩得球跟我们平时老师教给你们的不一样,让我们一起跟着他们学一学。由孩子们自己当老师先做示范,再集体练习球的多种玩法。

4、教师:现在老师来教小朋友们另一种新的玩法,名字叫:转转拍拍。

(1)先让幼儿根据字面意思,说出并拍出自己的想法。谁能告诉老师,什么是转转拍拍,可以练习一下吗?

(2)老师进行更正,进一步加深幼儿的印象。

(3)老师示范转转拍拍的动作。讲解玩法:幼儿每人一球,活动开始,幼儿原地拍球五次,将身体旋转一周后,继续拍球五次,反复进行。介绍玩球的规则:拍球第五次时必须高过头顶。

(4)幼儿自由练习玩球。教师及时引导不会的幼儿,并与其合作,直到教会全体幼儿为止。

(5)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练习。首先先练习转身拍球的动作。教师:小朋友们拍得很认真,现在让我们一起听口令来练习,准备好了吗?老师进行数数,孩子们拍球转圈。注意喊道5的时候,老师加重语气,抬高声音,提醒孩子们用力拍才能高过头。注意个别孩子的拍球姿势。

5、与幼儿探讨玩球的技巧请学的快的幼儿谈谈对玩球的看法,然后,全体幼儿一起跟着练习,看谁的办法最好。

6、幼儿自己分组自由进行比赛。

7、全体幼儿听口令一起练习。

8、比赛玩球《转转拍拍》。

三、结束

1、把球放入筐里。

2、幼儿随老师在音乐伴奏下做放松运动。

《我们上路了》六年级语文教案

节能教案

小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乌龟爬楼谁第一》

说勤奋教案

说课稿的基本步骤六步

小学六年级语文《我们上路了》教学教案

城市化教案

工业化的起步教学的教学反思

季羡林《小苗与大树》优秀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成功之路起步篇教案
《成功之路起步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成功之路起步篇教案(整理16篇)】相关文章: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2023-05-24

教学设计模板基本步骤2022-05-07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及反思2023-12-17

五年级我应和学生一起起步教学反思2023-08-20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2023-05-31

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2024-02-05

五年级下册语文《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案2022-06-03

数学五年期中考试总结2022-05-08

小学语文《看菊花》的教学反思2023-10-23

研读起步:从诵读课文到读通课文2022-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