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的起步教学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06 11:39:48 教学反思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工业化的起步教学的教学反思((共20篇))由网友“栗子怪兽”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工业化的起步教学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业化的起步教学的教学反思

篇1:工业化的起步教学的教学反思

《工业化的起步》教学反思

杨冰

几乎是零起点,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中国工业从无到有,并且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上课开始可以让学生朗读课前提示,毛泽东的讲话,给以震憾,体会到中国当时的落后,再利用表格中国与印、美的钢、电的比较,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要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必须发展本国的工业,在授课中很快地归纳出了一五计划的任务及成就。

在教学中我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五计划的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补充完善,随之教师又进行了拓展,谈到了现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本情况。本课做到了重点突出,重点讲述了一五计划的成就,有效的进行了前后的对比,说明了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有效的激发了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有效地利用书中的插图,尤其是《一五计划成就示意图》,利用地图,学生很好地提炼了有价值的信息。

本课中感觉到对问题的处理还是有些简单化,还有在个别问题上不是十分深入的进行探究,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感到有难度,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工农联盟”难以理解,给清晰明了地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带来障碍,今后需想办法加以解决。

篇2:工业化的起步教学的教学反思

工业化的起步教学反思

反思一:工业化的起步>教学反思

这一课开始了我国工业化的历程,中国工业从无到有,并且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上课开始可以让学生朗读课前提示,毛泽东的讲话,给以震憾,体会到中国当时的落后,再利用表格中国与印、美的钢、电的比较,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要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必须发展本国的工业,在授课中很快地归纳出了一五>计划的任务及成就。

在教学中我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五计划的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补充完善,随之教师又进行了拓展,谈到了现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本情况。本课做到了重点突出,重点讲述了一五计划的.成就,有效的进行了前后的对比,说明了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有效的激发了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有效地利用书中的插图,尤其是《一五计划成就示意图》,利用地图,学生很好地提炼了有价值的信息。

本课中感觉到对问题的处理还是有些简单化,还有在个别问题上不是十分深入的进行探究,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感到有难度,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工农联盟”难以理解,给清晰明了地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带来障碍,今后需想办法加以解决。

反思二:工业化的起步教学反思

在教学《工业化起步》这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并生成问题,20分钟后在我们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这一板块的内容,就有同学提出:第一步宪法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颁布的,那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不是现在电视上正在报道的两会呢?对于这个问题,就需要教师从中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明白,现在的“两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区别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更好的掌握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各项会议。如此一来,使课堂效果显著提高,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补充老师的不足,便于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由此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学

生的有意注意,活拨课堂气氛。

反思三:工业化的起步教学反思

这一课开始了我国工业化的历程,中国工业从无到有,并且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上课开始可以让学生朗读课前提示,毛泽东的讲话,给以震憾,体会到中国当时的落后,再利用表格中国与印、美的钢、电的比较,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要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必须发展本国的工业,在授课中很快地归纳出了一五计划的任务及成就。

在教学中我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五计划的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补充完善,随之教师又进行了拓展,谈到了现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本情况。本课做到了重点突出,重点讲述了一五计划的成就,有效的进行了前后的对比,说明了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有效的激发了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有效地利用书中的插图,尤其是《一五计划成就示意图》,利用地图,学生很好地提炼了有价值的信息。

本课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课堂互动有所提高,但感觉到对问题的处理还是有些简单化,还有在个别问题上不是十分深入的进行探究,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时感到有难度,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工农联盟”难以理解,给清晰明了地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带来障碍,今后需想办法加以解决。

反思四:工业化的起步教学反思

一、教学亮点

1、导入:以新中国历届领导人检阅三军时都乘坐的红旗车来导入,能拉近历史与现实

的距离。(导入设计非常好,新颖、切题,进入快,能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习的新内容上。)

2、教学方法

(1)比较法。(建国前后工业发展状况的图表对比,与其他国家工业实力的比较,使学生看到我国落后的一面,从而理解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通过图表来学习历史,可以更直观、更形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2)探究式教学法。(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3)情景体验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呈现方式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创设历史情景,在感悟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4)讲述法、讲解法。(在学生的展示过程中,对于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师提供辅助资料以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打破了常规的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来设置,而是以提供资料辅助学生理解知识为主,真正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6)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到地理、思想品德等学科的知识。学科联系紧密。省去了知识的重复讲解。

(7)课堂小结:引领学生进行知识回顾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作

简单评价。

二、不足之处

1、入题时有些紧张,口头禅多。

2、在学生讨论完“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时,教师在归纳学生回答时要进一步明确”发展重工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

3、在>总结一五成就是应该强调工业成就的三个“第一”;交通成就的三条通藏公路和一座大桥。并且再次把这些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学生就会更明白、更清楚,掌握得更牢固。

4、缺少评教、评学。教学结束时收尾过快。

三、改进方法

1、备课要充分,要增强课堂预设性,使课堂更从容。

2、课堂语言要精练,有激情。

篇3:工业化的起步教学设计

工业化的起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及主要成就;中华人共和国第一部法律及其评价。看课本图表“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了解“一五计划”的特点,培养观察能力、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了解和收集“一五计划”的史料,培养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通过观察图表,学习用列表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我国人民巨大的建设勇气和改变祖国面貌的决心。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一五计划”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民主法治建设对国家发展的作用,新中国通过经济建设和完善民主法治,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形成对新中国历史与社会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有两个。一是了解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二是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难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性质。

本课的地位:这节课主要介绍“一五计划”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1953—1957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奠基时期,正是有了这个时期的工业和法制的奠基活动,才为进一步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习本课将有助于全面、完整的了解新中国的发展,使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一段历史有大概的了解,但是不太具体,需要进一步引导,才能进入历史情境。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以现代学生观和教学观为指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个性发展,加强学生间学习的合作性,构建以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内涵的学习体系,强调课堂教学中的民主气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整合学习资源,然后知识迁移,鉴于对《标准》的理解和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确定教师在本课的教学方式以启发、引导为主,课件演示为辅助手段,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的思维由发散到集中;学生的活动形式以自主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为主,给学生充分的发散思维空间,培养个性并进一步掌握认识历史事件的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上网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一五计划”和1954年法律的资料。可以上网查询,看书查找,或询问爷爷奶奶。

(二)教学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基本好转,工业生产已近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怎样才能扭转这种局面呢?(目的是启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第一目: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介绍一五计划的背景,内容,成就、意义。“一五计划”是本课的重点,我是这样处理的: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解决如下问题:①为什么要制定并实施“一五计划”?②其基本内容是什么?③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④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前三个问题答案明确,学生在阅读后能够自己解决。后一个问题较难,教师暂时不做回答,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

(2)为了使学生对一五计划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产生感性认识,我又设计一道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说一说“在今天的中国,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一五计划的`影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一五计划”的相关图片、资料,使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图片中轻松突破重点。

(3)接着引导学生看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分布图,请学生介绍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教师补充。

(4)教师用多媒体补充一五计划的一些其它成就资料,引导学生思考:①“一五计划的发展领域为什么集中在重工业领域?”②“一五计划有什么重要意义?”然后教师做进一步的总结和说明。

第二目:共和国第一部法律的颁布。主要介绍共和国第一部法律的情况,是本课重点。我采用与《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比的方式,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具体步骤:

(1)用多媒体展示《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法律的部分条款,让学生说一说“两者的条款有什么不同?”并让学生讨论,然后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1954年法律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法律。

(2)为了了解学生对前两目的掌握情况,升华前两目的教学内容。我又设计一道题:“思考一五计划和1954年法律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这是在第一目没有回答的④问题的拓展的)

3、课堂小结

我请同学们说说“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教师在此基础进行小结。教师总结:“一五计划”和“1954年法律”,分别从经济和制度的方面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基,对我们国家后续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一五计划取得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的工业发展,事实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睿智的选择。

4、课堂练习:通过对“一五计划”和1954年法律的学习,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相关课堂练习。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尽管利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的课件资源和图片、视频资源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学生间学习的合作性,旨在构建以学生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内涵的学习体系,力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并尽可能给学生充分的发散思维空间,但是仍然存在着以下不足:

(1)课堂时间没有合理分配好;

(2)对部分学生的关注不够:

(3)部分教学环节在次序上安排不够合理。

篇4:《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第一届全国人民大会的召开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成就分布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准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一是了解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

二是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难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

篇5:《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表格出示:建国初期完成的任务

1、建立人民政府(1949):成立新中国

2、统一大陆,民族团结(1951):西藏和平解放

3、保家卫国(1950.10-1953.7):抗美援朝

4、满足农民人民需要(1950-1952):土地改革

新中国建立之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巩固政权之后,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的建设。

【讲授】新课学习

(多媒体展示资料:建国初期严峻的经济形势 )

教师提问: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国民党留给我们一个烂摊子,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物资紧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教师: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阅读分析图表内容,并得出结论)

学生: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

产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教师:图表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我国工业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不如印度。

过渡: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必须发展工业。请同学们总结一下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背景。

学生:(1)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2)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目的,基本任务?

学生:时间:1953-1957年。目的: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设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教师:“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结合所示材料进行分析。

(多媒体显示材料)

(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补充:说到底,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由于当时险恶的国际环境造成

的。我国必须加强国防,以抵御外来侵略,这样就必须发展重工业。当然,

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不是孤立地发展重工业,必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因此,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我们也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归纳,一五计划期间取得了那些成就?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结合教材总结一五建设的成就。

学生:1、工业: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2、1956年底,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个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2、1957年,长江大桥建成投产;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加强了祖国内地和西藏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3、工业基地: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工业基地、西北和华北新工业基地形成。

教师:你怎么看待第一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成就?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看问题既要历史的看,同时也要发展地看。现在看来“没什么大不了”,但在当时的中国却是“了不起”的事情。

教师: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请同学们思考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1、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一五计划符合我国的国情

2、广大人民辛勤的劳动

3、苏联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教师:思考一五计划的意义。

课后小结

总结: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过渡: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

观看视频:思考1954年宪法的时间,会议,地点,内容,性质。

教师:为什么说这部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得出结论:这部宪法充分征求了广大人民的意见)

课后习题

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的时间是:( )

A.1949—1954年

B.1950—1955年

C.1952—1957年

D.1953—1957年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不包括:(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B.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C.南京长江大桥

D.沈阳第一机床厂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 )

A. 中国共产党

B. 工人阶级

C. 农民阶级

D. 人民

篇6:工业化的起步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提供大量资料,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教学重点:

一是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二是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五期间阜新市的四项重点工程阜新海州矿、阜新发电厂、平安矿竖井、兴隆矿竖井,学生观看图片。教师抛出问题一五计划知道是什么,导入新课。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

在引出一五计划这一问题后,教师抛出如下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形势如何?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教材,寻求答案。

教师出示《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表格,引出下一个探讨问题。当时的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怎样才能扭转这种局面呢?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教材,解决这一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一五计划的重点。

教师出示一五计划期间的重点工程与一五计划完成情况。

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出示P21练一练习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动脑筋:

你怎样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出示一五计划期间所取得成绩比较表格和《人民日报》社论图片

三、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教师向学生介绍我国宪法的确立情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指定时间、内容。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宪法内容,分析我国第一部俄宪法的性质。

四、历史回顾

播放毛泽东在第一节人大会议上的讲话录像,回顾学过的历史。

篇7:工业化的起步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掌握“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归纳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

1954年宪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破题导入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单元学过的线索,建立人民政权及新政权的巩固。

(召开新政协、成立新政府 和平解放西藏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旧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中国共产党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虽然经过三年努力,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差距有多大?如何赶上去?请同学们阅读第4课。

二、自主先学 知识梳理

见《伴你学》P18-19“导学目标”和“知识梳理”,学生自主预习课本内容,梳理教材线索(组内可讨论、交流)

三、教材挖掘 合作探究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特点?(仍然属于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不如印度。)

教师过渡讲解: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态,党中央依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条件,决定通过政府制定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集中力量发展重点项目,带动各行各业全面发展。这就叫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

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19页课文,找到相关内容作好标记,然后加以理解记忆: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科技是发展工业的第一生产力,要靠人才来掌握。)

3.出示幻灯片《一五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一五”计划取得哪些重大成就?(组织学生完成《填图册》第6页第1题第1个小题的答案:A.先在课本第17页或地图册第8页上标注出重要企业、新建铁路和公路的位置,接着在填图册上完成答案。附:练习题

1.1949年--1953年,新中国在巩固新生政权方而取得的成就有( )

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②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③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④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下列对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土地制度

C.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主要是因为( )

A.完成土地改革 B.实现农业合作化

C.掀起“大跃进”运动 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4.我国建国初期开展的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运动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大跃进”运动

C 农业合作化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5.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重点地区是( )

A、新解放区 B、老解放区 C、少数民族地区 D、边远地区

6.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土地改革法令是( )

A、1950年-《中国土地法》 B、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51年-《中国土地改革法》 D、1949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7.1952年,农民为能在自己土地上耕种而高兴,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

A、镇压了反革命 B、进行了土地改革

C、加入了人民公社 D、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8.全国土地改革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 )

A、归农民所有 B、归乡镇所有 C、归集体所有 D、归国家所有

9.动脑筋:

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

提示:这种封建土地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的总根子,它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B.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组织学生“对号入座”进行“接龙”活动。)

课中反思:

一五计划这部分内容较为细碎,如果运用表格归纳一下,学生记忆起来可能会容易一些。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这部宪法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3.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经过1.5亿人民讨论,还经过人民代表认真的修改,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四、拓展视野 情感升华

由于“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符合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还得到了当时友好国家苏联的援助,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鼓励学生课后查找资料——苏联与中国的一五计划,让学生明白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篇8:《工业化》教学设计

《工业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积极影响。

2.了解由于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及也带来的一系列后果。

3.认识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学习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工业化进程的社会问题。

【学习难点】正确评价工业化

【课前预习】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的增长

(1)人口增加的原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2)人口增长情况:

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900万増加到1800万。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纪代人口约为1000万,到19人口已超过1亿。

2.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1)原因:工业革命的深入,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変化。

(2)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以英国为例,19世纪初,农业劳动力人数仍多于工业劳动力人数,但到20世纪初,农业劳动力人数已经不足工业劳动力人数的1/5了。

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为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3.大众教育的发展

(1)背景: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

(2)发展情况:

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18,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二、城市化

(1)城市化的背景:

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里。到19世纪后期,大部分英国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了。

(2)城市化的情况:

开始时,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的环境很差。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环境开始得到改善。城市供排水设施建设起来,街头照明日益完善,还出现了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和有轨电车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三、社会问题

1.社会问题出现的原因:工业化的进行使西方国家也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2.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 首先是社会矛盾激化。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另一方面,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工业革命开始后不久,就有工人破坏机器以表达自己的愤怒。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强烈。

(2)环境污染是工业化带来的另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展示交流】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互学探究】

1.经济发展与人口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人口过度增长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人口的适度增长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城市化过程中会出现哪些社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有: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大气污染、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环境质量下降 ,失业人数增多、增加就业困难等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要点回顾】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工业革命的深入,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変化。

德国和法国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工业化的进行出现社会问题:首先是社会矛盾激化,其次是环境污染

【巩固练习】

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2.美国19世纪20年代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 。

3. 的深入,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変化。

4. 和 最早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5. 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6.工业化的进行出现社会问题:首先是 ,其次是 。

篇9:八年级历史工业化的起步

第四课 工业化的起步

教师寄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学习目标:1、知道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主要成就

2、识记第一部宪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3、能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重、难点:1、识记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2、识记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自主构建知识网络:

二、课内训练(小试牛刀)

1、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

a、工业建设     b、农业建设      c、国防建设     d、科学文化建设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临时约法》b、《宪法大纲》c、《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

三、合作探究

1、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原因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

2、 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3、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四、针对训练

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间是( )

a、1949年   b、1950年  c、1952年  d、 1953年

2、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

a、华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地区

3、“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是指( )

a、南京长江大桥 b、武汉长江大桥 c、杨浦大桥 d、钱塘江大桥

4、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b 、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 共产党核心地位确定   d、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制定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比较

中国(1952年) 印度(1950年) 美国(1950年)

钢产量(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人均 )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针对材料二的状况我党采取了什么措施?你能说出这些措施实施后取得的成就吗?

6、 简答题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 我国国家政权性质是什么?

(2) 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 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

五、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篇10:作文起步教学的反思论文

作文起步教学的反思论文

三年级的作文是小学生学习写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在三年级阶段开好了作文的 “头”,这不仅为学生以后的作文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而且能从科学性、逻辑性、实用性、事物性的内在联系等不同方面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很好的基础。抓好这一阶段的作文训练,是我们作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对学生习作要求要适度

每个单元上到作文课时,学生都有一种“恐惧感”。他们都认为写作文是一件非常难的事。若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教师先要把学生“写作难”的心理包袱卸下来,改变“怕”写作文的观念。那怎样改变这种观念呢?

首先对学生作文要求要适当。把握好作文教学的尺度,不要过高要求学生把语句写得如何华丽,内容写得如何具体。如果在每次作文时提出一大串的要求,最后一句“不少于300字”。那么对于正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学生来说,肯定是兴趣全无、谈文色变。其实,三年级作文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写出几句通顺的话,会用一些学过的词语,把要说的话说清楚”就行了。如果教师能帮助让学生以一种轻松的心情对待每一次作文,彻底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帮助他们树立写作的信心,并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的空间。相反,如果老师“心比天高”,开始就对学生要求过高,过多挑剔,一味训斥,这样学生对习作产生了畏惧心理,更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

如何选好写作的材料,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但很多学生不知道写什么,总是觉得没什么好写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把学生的思想从这方面解放出来。所以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入发掘题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演绎其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

有一次习作要求学生“写一写民族传统文化”。当同学们一看到这个要求时都傻眼了。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写什么呀?怎么写呢?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面到是有几篇例文,但是这些都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离得太远了,学生根本无从下手。

我是这样做的: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过什么节?”

同学们都说,“我喜欢过中秋节” “我喜欢过春节”“我喜欢过保保节”……

师:“为什么呢?”

同学们有的说:“我喜欢过中秋节。因为中秋节可以赏月、吃各种口味的月饼,我最喜欢火腿口味的了。”

有的说:“我喜欢过年,因为过年时全家团圆,还可以得到许多压岁钱,还可以放烟花。” ……

老师在学生充满激情的发言、讨论后,相机提示:“小朋友们,看来大家的节日过得真是丰富多彩。像刚才大家说的这些都是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也就是这个单元要我们写的作文内容。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去写一篇有关民族传统文化的作文。”这样学生写作的“米”不就找到了吗?

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话说,我用口语交际的方式让他们把想说的话说出来,让他们有话可写。

如:用玩具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引导学生把握写作的规律

教师在教学时,不要只是提示学生按照所谓的“时间的先后”、“地点的转换”、“事情的发展”的顺序来写。“模仿写作”是三年级作文训练的明显特点,也是小学生练习作文的常法,而且是较为重要的方法。

例如:在讲《翠鸟》一文时,首先指导学生抓住翠鸟的外形特点,通过描写翠鸟的爪子、眼睛、嘴的特点突出翠鸟的外形。接着指导学生抓住颜色特点,观察翠鸟的头、背、腹部羽毛。最后再对照插图,学习本课的具体写法。这样,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文结合,使学生印象深刻。学了本课后,可以指导学生写一个自己熟悉的小动物,要求他们仿照《翠鸟》一文的写作方法,按一定的顺序写清楚。

教学生学会修改作文

常言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个“改”,包括别人改和自己改,只有反复多次的修改,才能把文章中的语句、段落、情节改优美,使文章生动感人。袁微子老前辈曾主张:“写作文提倡学生自己修改,老师少去改它,改得越少越好。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检查之后加批语”。因此,应该教师应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首先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对于学生作文中的错别字、误用词语、标点符号及病句等,切忌一改到底,教师只需简单提示修改的方法,或者用各种符号标出该修改的字、词、句、段,至于具体应怎样改,则由学生自己去完成。三年级阶段的学生知识面还不广,对学生的修改不要期望过高。一般看他们修改的句子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能否找出自己认为自己比别人写得好的句子或词语,能不能按一定的顺序来说清楚一件事情就行了。

对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中,我也是刚刚起步,如何找到一条快速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新路,还有待于与同行们进一步努力探索。总之,小学三年级学生刚走上写作之路,各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作为老师要有耐心地“扶”一下,要把他们“送”上更高的科学的写作途径,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篇11: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掌    握“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联系理 解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

归纳分析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情感 态度价值观

爱党情感“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共在经济建 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

唯物史观全国人大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教学重点 “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教学难点 1954年宪法的性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十分落后,毛泽东感慨地说:(投影)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这说明我国的什么落后?师: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在建国初期,大力 整顿国民经济,工业水平也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仍显得比较落后。      投影:中国(1952产量)印度(1950 产量)美国(1950产量)钢产量(人均)2.37公斤4公斤538.3公斤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10.9千瓦时2949千瓦时问:怎么办?师: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讲授新课:师: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师:这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那么,这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 如 何呢?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不断投影当时竣工的一些项目图片。投影: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师:在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不断投影出以上内容。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以加强对学生的感官刺。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沿海的原有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披新的工业基地。讨论:有人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成就远远超过的了就中国的一百年成就,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而有人又说:那时生产的解放牌汽车早就被淘汰了,因此,没什么了不起的,你怎么看待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的?师: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在不断进步,在什么时候,我们已经讲到了民主方面的变化?师:但是,真正的宪法并不存在,为了发扬民主,我们在1954、9于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商国家大事。这一次大会通过了什么?师:宪法作出了些什么规定?投影: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讨论:如何 理解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 型的宪法?小结:我们本课谈了两个问题,其一:1953-1957根据工业化的需要,我国制定了这一时间段的第一个五 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出现了一系列大型的公司,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的政治建设也得到了巨大发展,1954 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在北京召开并通过了宪法,规定了我国的性质、政治制度等。反馈与练习:1、  在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你的家乡有哪些重要建设成就?这说明了什么?练习册相关练习教后记:

篇12:历史上工业化的起步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P18——22,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即使与印度相比,差距也不小。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我国政府组织编制“一五”计划,起止时间是1953年至1957年。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等问题,主题是工业化的起步,这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建国初的经济建设不了解,经济问题学生也不易理解,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教师最好能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料,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学习探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提供大量资料,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教学重点】

一是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

二是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教学方法】

1.比较法。通过和其他国家的比较,使学生看到我国落后的一面,从而理解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

2.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性。通过教师的分析,使学生真正理解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让学生看图片:

[教师引导] 你们知道上面汽车车标和汽车中有国产的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重点介绍第三幅图:她是1956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辆“解放牌” 载重汽车披红挂彩地开出一汽总装配线,欢快的喇叭声饱含着民族的骄傲,她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从此结束。 第一辆“解放牌”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呢?她今天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她却见证中国工业化的起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之相关的内容。

〖讲授新课,板书课题〗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自主学习,理清线索]

教师出示以下内容,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理清教材线索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与目的:________~________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和国防_________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建设成就:

工业: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________帮助兴建的_______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形成了以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______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_____、________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

(5)意义: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______年9月,____________________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_____________的宪法。

[教师引导]教师出示以下两组数据,组织学生从中找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

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 1.639亿吨 49% 9.3% 棉 130.4万吨 193% 53% 钢 135万吨 754% 46.2% 煤 6649万吨 105% 7.4% 发电 72.6亿千瓦时 68.1% 21.9% 原油 44万吨 272%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教师分析归纳]同学们,从1949年到1952年,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建国前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但是,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连印度也不如,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板书]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

a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经过三年时间,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

b、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连印度也不如。

[教师过渡]针对这种情况,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态,党中央依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条件,决定通过政府制定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集中力量发展重点项目,带动各行各业全面发展。这就叫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

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第二段内容看一下,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

[板书]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

[学生看书]……

[教师要求]请大家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复述一遍。

[学生复述]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

[教师引导]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什么要以发展重工业为主? 毛泽东主席当时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请结合毛泽东这段话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我们重点发展重工业是因为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太薄弱,旧中国的工业十分落后,如不优先发展重工业,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成就。

[板书]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看一看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到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汽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了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的关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篇13:历史上工业化的起步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 解 “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掌 握 “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阅读资料联系理解 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

归纳分析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党情感 “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

唯物史观 全国人大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 1954年宪法的性质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建国初期的任务(最终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

建立人民政权

统一大陆、民族团结 保家卫国 满足农民需要

召开新政协、成立新政府 和平解放西藏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但是,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旧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中国共产党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虽然经过三年努力,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差距有多大?如何赶上去?请同学们阅读第4课。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第一个五年计划

1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特点?(仍然属于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不如印度。)

教师过渡讲解: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态,党中央依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条件,决定通过政府制定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集中力量发展重点项目,带动各行各业全面发展。这就叫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liuxue86.com

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教师小结、过渡:由于“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符合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还得到了当时友好国家苏联的援助,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

3“一五”计划取得哪些重大成就?

B.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组织学生“对号入座”进行“接龙”活动。)

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 这部宪法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 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3 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经过1.5亿人民讨论,还经过人民代表认真的修改,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课后小结

完成课本18页“练一练”:(A.长春“一汽”建成投产 B.试制成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E.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F.东北工业基地形成等)

课后习题

布置学生完成《填图册》本课其余题目。(但是,第1题的2、3两小题属于下一课范畴)

提醒学生预习第5课《三大改造》。

篇14:历史上工业化的起步优秀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学习重点】“一五”计划的成就和作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国家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 年到 年;基本任务: ①

② ③ ____________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在 和 成就显著。

工业方面的成就① 年, 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②

年,中国 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③

④ ⑤以 为中心的

基地形成。

交通运输业的成就:① 年底, 建成② 、 、

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4.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年9月,第一届 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 》

二、合作探究

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很大成就,回答:

(1)列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成就中的“第一”。(任意三个)

(2)你怎么看 待这些成就?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出自什么法律文献?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

(2)该文献的性质是怎样的?

(3)该文献主要规定了什么问题?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

篇15:八年级历史工业化的起步测试题

八年级历史工业化的起步测试题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开始于

A.1950年B.1952年C.1953年D.1957年

2.下列内容中,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是()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D.争取财政经济的好转和尽快地恢复发展经济

3.我国第一个生产汽车的工厂位于()

A.十堰B.长春C.上海D.沈阳

4.第一座长江公路铁路大桥建于()

A.南京B.武汉C.九江D.宜昌

5.下列对1952年时我国的工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已经恢复到了中国历史最高水平②工业生产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③人均钢生产量远远落后于美国,但比印度略高④工业生产的人力、技术和资源基础较好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D.①③

6.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

A.孙中山领导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C.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他的话意思是()

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C、我国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D、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8、中国与印度、美国在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为了帮助同学巩固学过的知识点,小编准备了初二历史长征练习题附答案,希望大家能用心去做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红军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原因是()

A.毛泽东的正确指挥B.采用了大兵团伏击歼敌的战术

C.采取了避敌主力,诱敌深入的方针D.采取了打运动战的方针

2.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

A.吴起镇B.会宁

C.甘孜D.懋功

3.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应是()

①四渡赤水②遵义会议

③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④强渡乌江

⑤渡过金沙江⑥飞夺泸定桥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④③⑤⑥①

C.③④②①⑤⑥D.④③②①⑥⑤

4.长征红军跳出敌人包围是在()

A.四渡赤水河B.渡过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D.翻过大雪山

5.1936年10月会师于甘肃会宁的红军三大主力是()

A.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

B.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C.红一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D.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6.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事件()

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②新军阀之间的中原大战

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④南昌起义

A.④②①③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D.①②③④

7.1933年秋,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的第五次“围剿”的重点是()

A.海陆丰革命根据地B.闽浙赣根据地

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D.中央革命根据地

8.在长征路上毛泽东提出红军放弃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建议,其主要目的是()

A.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B.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C.摆脱敌人前堵后截的危急D.使部队得以休整

9.红军在前四次反“围剿”斗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是()

A.“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

B.诱敌深入,集中兵力,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等战略战术原则

C.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D.军队中建立党的组织,进行民主改革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根据上表反映的情况,党中央决定()

A、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着手实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大量进口美国钢铁和机器设备

9.对我国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提供很大援助的国家是()

A.法国B.苏联C.波兰D.加拿大

10.下列对我国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积极意义的评述,正确的是()

A.使我国实现了工业现代化

B.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D.交通事业的发展结束了青藏地区没有铁路的历史

二、问答题

1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很大成就,回答:

(1)列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成就中的“第一”。(任意三个)

(2)你怎么看待这些成就?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八年级历史工业化的起步练习题,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为了帮大家提高历史成绩,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历史上册西方文明的摇篮练习题,希望大家可以用心去看,去学习。

1.3.1西方文明的摇篮(练习)

一、选择题:

1.(·湖北黄石·17)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下列不属于大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 )

A.古印度文明B.古埃及文明C.古代中国文明D.古希腊文明

2.(2013·湖南株洲·11)世界文明发源地大都起源于大河流域,也有起源海洋的。下列文明起源于海洋的是( )

A.古代希腊B.古代埃及C.古代印度D.古代中国

3.(2013·湖南常德·12)有一个旅游团想去了解欧洲最古老的文明,他们的最佳旅游地应是( )

A.希腊B.英国C.法国D.德国

4.(2013·云南德宏·16)这里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摇篮。“这里”指的是( )

A.法国B.罗马C.英国D.希腊

5.(2013·黑龙江龙东·12)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最高峰时,在位的执政官是( )

A.伯利克里B.屋大维C.亚历山大D.凯撒

6.(2013·湖北恩施州·22)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则开启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下列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说法,符合史实的有()

①民主政治时期的雅典没有国王

②公民大会是雅典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

③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

④包括妇女在内的所有雅典人都享有民主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7.(2013·湖北咸宁·21)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达到全盛的城邦是()

A.雅典 B.斯巴达 C.奥林匹亚 D.罗马

8.(2013·山东烟台·16)被称为“选举之年”,这一年俄罗斯、法国、美国等国先后进行了总统大选。选举作为民主政治的一种形式,较早出现在()

A.古希腊B.古埃及C.古巴比伦D.古印度

9.(2013·四川宜宾翠屏区·1)促进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高峰的是()2

A.克伦威尔B.伯利克里[C.查理一世D.查理二世

10.(2013·湖南娄底·12)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伯利克里时代希腊“内部极盛”表现在( )

A.农耕文明发达B.对外交流频繁

C.民主政治在到顶峰D.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篇16:小学起步作文教学浅析

小学起步作文教学浅析

小学起步作文教学浅析

四川省万源市庙垭学校 张中林

作文的起步阶段一般是指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的阶段。这个阶段作文的要求比低年级的写话高了一个层次,很多学生由此也就对作文产生了畏难的情绪,感觉无从下手。《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这个阶段的习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由此可以看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让学生克服写作的畏难情绪是起步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途径

1.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对小学生的起步作文来说是很难的。在生活中只有让学生充分去接触周围的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细致的感受,写作时也才有话可写。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可以让学生抓住自己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去描写。比如写《我的房间》,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房间的位置、大小、房间内的摆设、物品的位置、平时在房间里都干了些什么等等。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就有了写作的第一手材料,学生写起来也就觉得有话可说,作文起来就容易多了。

2.注意激发学生想像的火花。丰富的想像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激发学生的想像力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引发他们的想像思维,培养他们的想像创造能力。如习作《假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科幻动画,激起学生的想像和写作兴趣,然后再让学生充分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会使自己的想像更加充实、完善、生动。在这种学习情境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也有了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就会比较充实生动。

3.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就无法写好文章。而低中年级的学生大多自觉性都比较缺乏,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其做法有: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并学习运用;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教学论文 )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去掌握更多的学习好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手工、调查访问……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的素材。通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就不断丰富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二、克服畏难情绪,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

第一,小学生刚接触作文,要帮他们树立写作信心。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多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必要附加太多的限制,增加学生的畏难心理。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题目,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从而逐步树立学生的写作信心。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

第二,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合适的写作素材。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里度过,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所以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入挖掘写作题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还原学生真实的生活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只有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比较真实。

第三,读写结合。“教材就是例子”,教材中有大量的文章是写学生学习写作的模子。学习这类课文后让学生根据情况适时仿写。学习写人的课文就仿写人,学习写物的课文就写物,学习写景的课文就写景……此外,让学生练习写日记、周记、写片段等等。

第四,培养学生自主修改、相互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每次习作初稿完成后,教师都应组织学生自由修改和相互评改作文。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取长补短,达到相互提高的目的。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文教学也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生动真切的好文章。

篇17: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

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

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

一、三年级作文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作文教学提出的目标是:学生开始习作,要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乐于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对于这段话我是这样理解的:中年级作文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要爱护学生想说就说、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要消除他们习作中的畏难情绪,提供和创造更多的习作机会,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

这些目标貌似简单,真正操作起来却有一定难度。它表现在:

1、坡度陡。一二年级忽视口语表达训练和写一句话或几句话的训练,忽视与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衔接,三年级一开始就正式启动作文教学,坡度太陡。

2、序列不明显。作文教学实际上是整体系统工程,但由于它被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年段,不同单元,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够,固有的作文序列没有认识清楚,各个年段衔接处理得不好。

3、教不得法。教师如果对教学目标理解不够,如果不注意读写结合,不注意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作文指导课点拨不得要领,学生就会对作文感到无所适从。

4、淡漠情感。作文教学中忽视情感作用,造成学生记忆型障碍、趋同化心理障碍、挫折感心理障碍,再加上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语言积累有限,构段的能力差。

诸多因素导致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素材单一,作文语言不鲜活,层次紊乱。来自客体和主体的困难,最终导致了三年级学生怕写作文、三年级老师怕改作文的头疼现象。因此,怎样让他们愿意写作文、写什么、怎样写就成了三年级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三年级作文教学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愿意写、写什么、怎样写

(一)从内容入手,解决兴趣的问题。

1、摘趣。摘趣就是把握作文内容的趣味性。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作文,首先不是研究文,而是研究人。儿童有儿童的特点:儿童的个性是独特的,社会百态、天地万物在她们的.眼里都是可以对话的朋友,都有七情六欲。童心是纯真的,他们追求快乐,热爱幻想;童趣是丰富的,它们有自己的快乐王国、生活的情趣。作文教学就是要顺应童心。因此,教学提供给儿童的素材要有意思,有真情,有趣味,这是成功的前提和保证。刚接三年级,我将三年级的作文内容划分为三个板块:放胆作文、仿写作文、生活作文。放胆作文就是自由命题作文、想象作文、儿歌、诗歌创作等等。仿写作文就是仿照习作例文,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描写事物的方法;生活作文就是日记,描述学生的见闻,感受生活。本学期我执教的第一节作文指导课是写一篇半命题小作文:运用歇后语编故事。新学期设计这一课的目的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我先在黑板上板书了十个歇后语: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麻雀下鹅蛋――瞎吹

篇18:浅谈习作的起步教学

三四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如何让学生不输在习作的起跑线上,这至关重要,不但关系到高年级的习作教学,而且有可能关系到学生一生对习作的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是这个学段的一个重要的根本的任务。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提出了愉快教育的教学思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心理学家表明: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伴随终生的自娱的过程,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动机,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儿童心理学也告诉我们,任何知识与能力的形成,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重要因素。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黄金阶段,也是作文的基础阶段。学生具备了浓厚的习作兴趣,他们就会跃跃欲试,乐于表达。在这种情绪下,作文教学就会取得显着的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生习作目标是这样表述的:(小学一二年级)“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小学三四年级)“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小学五六年级)“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我们从“有兴趣”、“乐于”、“自信心”、“愿意”、“分享快乐”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到《新课标》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关注和关怀。应该说,达到了这些要求,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最理想的境界。可见,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符合科学的教育理论,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响应了《语文新课程标准》。那么,如何做才能达到作文教学最理想的境界呢?要达到这种境界,我认为首先在作文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生活性原则。

丁培忠老师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也不例外。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让作文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因此,一方面教师不要把学生限制在单一的读书学习上,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交际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同时,让学生作文题目不受拘束,允许他们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相信的和想说的话。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作文也就会“美丽”起来。

2、激励性原则

同样一篇学生作文,用挑剔的目光放大它的不足和用赏识的目光去挖掘和赞扬它的闪光点,留给学生的感受和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往往让学生越写越没意思,看到的总是自己的缺点,而后者却让学生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哪怕他的作文并没有什么进步。通过教师的激励和表扬也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3、师生互动原则。

一篇文章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就会产生情感的共振,有了情感的共振,他们就会产生表达的欲望与激情。因此,语文教师要把阅读课上得生动有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的感染和熏陶,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从师生的交流中体会到作文的快乐,从而产生作文的欲望。

4、学以致用原则。

传统的作文教学,很少注重对学生作文的“用”,除了个别学生的作文能被当众阅读或刊登外,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是教师批改后就完事了。即便“用”起来也难以做到面向全体,这样怎能让大多数学生感兴趣呢?因此,教师应该创设多种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把作文“用”起来,这就必须在“相互交流”与“自我展示”上努力。比如,可以让每个学生每个月出一张手抄报,把自己积累的作文、日记、读书笔记等刊登出来。让每一个学习小组每一星期出一张“组报”,也可以每小组每半个月出一期黑板报或壁报,文章要从小组成员作文中选取。并定期将所有的手抄报在班级里展示或交换阅读。另外,还可以每天利用晨读时间或课前抽几分钟按座位(每次两三位)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的作文或最满意的部分念给大家听,让大家互相评赏。还可以进行全班作文互相传阅、修改或写评语活动;也可以同学之间互相写信,给亲朋好友或老师写信、寄作文;逢年过节,还可以把自己作文里的“精言妙句”抄录在贺卡上赠给别人等等。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写”以致用的目的,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和兴趣去感受作文带来的成功与自豪。

下面我谈谈在作文教学中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1、创设情境,让游戏活动进课堂。

合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联系实际,发挥学生的潜有智力,是写好一篇作文的一个关键。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在课堂中和孩子玩起来,孩子一定喜欢参与,有了参与就有了感受,有了感受就有了想说的话,他就会在文章中一吐为快。主要形式有:

a、游戏活动

孩子们经常会玩一些小游戏,但很少有同学在玩了之后有目的、有条理的写出来,那我们可以让这些游戏进入课堂,如《吹泡泡》、《贴鼻子》、《击鼓传花》、《秘密传话》、《反动作》、《丢手绢》等等,我们和孩子一起先玩,不过在玩之前要布置好观察任务,然后再让他们去写,孩子们玩了,观察了,感受了,所以他也有话说了,有内容可写了。

b、科学实验

我们还可以将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带入作文课中,如:《空杯吸水》、《拉书》、《捏鸡蛋》、《静电》、《投硬币》等等,孩子们对做实验非常感兴趣,他们在观察时会很认真,有问不完的为什么,都有想亲自做一做的愿望,有了如此浓厚的兴趣,如此深刻的感受,他怎么会写不出优秀的习作呢。

c、活动竞赛

以《一次激烈的比赛》为例,我们很多老师让学生写这一类作文,都会不停的讲,写这篇作文时一定要写出比赛场面有多么激烈,多么紧张。可费尽了口舌讲了个口干舌燥,学生交上来的作文依旧是干巴巴,不如人意。请问老师,你为什么不准备一根大绳,和孩子亲自来一次拔河比赛,或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接力赛跑比赛,或在班级中进行一次知识抢答赛,赛完后再让孩子写,你看看孩子的习作还会那样干巴吗?

d、课本剧表演

比如写人的作文,我们强调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来刻画一个人物形象,讲起来确实比较难讲,学生还听的稀里糊涂。这时我们可以编排个简单的剧本,比如说写妈妈是如何关心自己的,可以让同学们来表演表演:自己病了,妈妈会怎么做,会说什么,脸上的表情如何;自己不好好吃饭时,妈妈又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表情如何;自己做错事了,妈妈又会怎样。不难想象,如果真这样做,你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欢声笑语,孩子一定会激情高昂,这时你再让他们去写,我想一定不会再那么难写了。

2、拓宽孩子视野,让孩子用心感受生活。

孩子生活积蓄越深广、正确,作文的水平就越高。生活的接触面决定了孩子作文内容的选择面,他的生活活动面越大,他的作文选择面也越大。所以我们要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到外面看看,还要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像做饭、劳动、购物、夏令营等,孩子会体会到动手体验、亲身实践的独特情趣,也能够增加孩子从没有过的经验、知识和情感体验,这些都是孩子作文时丰富的材料。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观察感受的习惯,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观察,用一颗敏感的心去感受。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无论是看人还是论事,只要让孩子细心感悟,用心捕捉,他们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发现有了自己的感悟,生活在他们的眼里才不会是过眼烟云,而会成为有意义的经历。平时我们要有意识的训练孩子眼中有物、目中有人的观察习惯。还要引导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www.fwsIr.com)在平时的语文课中我们就要教会孩子带着感情用心灵去观察去感悟外界的事物,让孩子学会动情,学会思考。这样孩子看到的山就不仅仅是山,而是“高昂的头颅”,看到的水也不仅仅是水,而是“柔软的绸缎”。这时孩子写出来的作文一定富有生气和情趣。我的一个学生这样写自己看书的故事:小时候我喜欢看故事书,我幻想着自己就是白雪公主,用我的善良和智慧打败了可恶的皇后;我幻想着自己就是美丽的仙女,用那粉红色的魔棒,帮助天底下所有贫苦的人们,使人们永远幸福快乐;我幻想着自己变成了一只丑小鸭,经历了很多磨难仍然勇往直前,最终变成了人人羡慕的白天鹅……,正是由于这位小同学带着感情带着思考带着联想在读书上,他才会读出这么多可贵的东西,故事书才变得栩栩如生。

3、让孩子养成读书积累、坚持做笔记的习惯。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行千里路,读万卷书”。除了在课内阅读中积累语言,学生还要在更广阔的课外空间积累语言。新课标明确规定了小学三四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为此,我要求学生每天看半小时课外书,把课外阅读当成是每天的一项作业。在指导学生看课外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看比较经典的书刊,如:各类作文选、《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名人传记、故事会、小学生报刊等,因为这类书刊经过了长久的时间的考验,有着比较丰富的知识积淀,比较适合小学生看。要求学生边读边做摘抄,摘抄好的词语、句子,将摘抄的资料专门整理在一个小本上,这样搜集了丰富多彩的材料,在作文时才会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另外,还要坚持写日记,除自己写日记外,还可让学生写循环日记,小组合作搜集精彩。新课程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它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把这一方式运用到“循环日记”的活动中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日记质量。三年级上学期,我在班级开展了“循环日记”活动,要求各小组五个同学合作,周一至周五每天轮流写一篇日记。后面的同学要先欣赏前几位同学的日记,再自己写。并组织学生利用早读或课前三分钟评赏。每周评出优胜小组。这样,为了实现“优胜小组”这个目标,学生们积极寻找材料,尽力地捕捉生活中的精彩镜头,日记本在学生中传递,习作的灵感在互动中萌生,如生日、节日的庆贺、运动会的场面、课间的游戏情景、各种调查实践活等,都成为习作的源头活水。此间学生们也逐渐学会了合作的学习方式,同一个组的同学聚在一起或是想办法,出点子,找习作材料,或是对同伴的习作进行修改,或是共同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同伴。当他们互相倾听伙伴们的意见时,当他们共同探讨一篇习作时,他们的习作能力在提高,合作的意识在增强。每周获得“优胜小组”的同学,在教师鼓励性的评价中,在同学们钦佩的目光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更激发了他们习作的热情。日记本使学生们很快就发现了,习作就是生活,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需要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衰乐而写。可双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相信和想说的话。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习作中的精彩镜头也多了起来。

4、教会学生列作文提纲

要使学生作文写的通顺,就要进行作文先写提纲的训练。叶圣陶先生提出:“教学生练习作文,要他们先写提纲。先写提纲的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不尽。”三年级写的作文提纲要求粗些,到四、五年级逐步列细些。学生养成列提纲的习惯,无论是发言还是作文就会思路连贯,条理清晰。而且列提纲还会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5、平时小练笔,抒写大精彩。

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想使学生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良好作文习惯,单凭语文书上的那六、七篇作文是不够的。平时必须经常进行一些小练笔。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中,以课文为凭借,读写结合的几种形式。

a精彩 篇章,仿一仿。

儿童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和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仿写可以仿篇,这种方法是从整体上模仿范文作文的方式。

b、读文有感,写一写。

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如《赵州桥》一文,介绍了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桥,文章介绍了这些桥的所在地,具体确凿地介绍了这座桥的长度、重视载重量,通过教学学生地这座桥兴趣盎然,我让学生展开想像,并搜集资料,写出你读后的感受,学生都感受到了知识的重要,表示今后要不懈探索,实现自己的理想……

c、通过想像,比一比。

想象是展开学生智慧的翅膀。在学了《称象》一文后,学生们都惊讶曹冲的聪明,而对此,我让学生大胆想象:如果在今天你将如何称象?学生们思维活跃,《我称大象》的小练笔应运而生,学生有的说现在可以造一杆大称了,有的说可以用电脑扫描后,算出大象重量,更有甚者,提出重新克隆一只大象,再将其分解后称……看到了这些奇思妙想,都成为了篇小文章,让人欣喜!在学了《骆驼和羊》后,学生写了羊和骆驼后来会怎样?学生的想法很新鲜,有学生写下了新版的《骆驼和羊》!

以上各种练笔形式,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材料,可模仿的 篇章,延伸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达到了以读促进写,以写促进读,读写相结合的目的。通过以上形式,丰富了词汇,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而能乐在其中了!

6、作文批改――教师的眼睛要能揉沙子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语文老师都成了文学批评家,用挑剔的眼光看着学生稚嫩的习作,用放大镜看着那些所谓的毛病,不考虑自己教的怎样,不考虑学生的作文应该怎么去写,好像学生天生就会写作文,而且应该写出高水平的作品,所以,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一律是横挑鼻子竖挑眼,从错字到病句,从段落到 篇章,都要挑剔,我们不反对指出学生的错误、毛病,难道学生除了这些毛病就没有值得去夸奖的地方吗?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在《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可见,作文评改是写作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文章写得好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因此,从习作起步开始,我们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习作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多向评价中享受写作带来的乐趣。因此,在作文批改中,我把评价作文的优先权交还给学生,在同桌互评、学生自评后,我再参照学生的评价,进行赏识激励性的评定。为了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我在批改学生作文时,睁大眼睛在他们文章的字里行间里寻找闪光点,一旦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就鼓励。如写上“这个词用在这里真准确”、“这个句子真美”、“你还会用排比句写,真了不起。”、“你的文章使我入迷。”等等。有时在作业本发现学生一个好的造句,我会给他打上五颗“☆”,回答的问题与众不同,我给多颗“☆”鼓励。对学习困难生的作业,我放低要求,批改时尽量找闪光点给予“☆”鼓励或写上激励性评语:“这么难的作业题你也做得出。”()例:我班有个同学,学习成绩很差,作文不会写,读四年级了写篇作文只有四、五十个字且错别字好多。一次,我让学生写一种小动物,他有兴趣了,写了自己养的小乌龟,虽然错别字很多,句子不够通顺,但写得很长,内容也很具体。于是我就在他的文章上打上了五个“☆”,并且还读给全班同学听。没想到从那后,他写作文的积极性提高了。每次作文都认真写,经常问我要不要读给全班同学听。尽管他的文章不太好,但我为了鼓励他,帮他修改后,仍读给同学听。

作文教学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平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注重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注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虽然是三、四年级刚学写作的学生,也能获得较高的写作水平。在学生刚刚迈出写作第一步的时候,作为他们的引路人,我们要以百倍的热情,科学的理念,正确的方法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满足他们成长的需要!今后的路要靠他们自己走,无论前途平坦还是坎坷,让他们冲出起跑线,走好第一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篇19: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

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可以在学《石

[1] [2]

篇20: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网友来稿)

临泽县城关小学 李春梅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秋天的景色时,可以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先去观察秋天,再让学生观看关于秋景的图片、资料,使学生对秋天的景色有一个具体直观的认识。到正式写作时,先让学生自己说说观察到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再出示秋天的景色图,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选择几种动物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动物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几种动物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三、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实践课、人文课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学生产生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之后,如何引导他们写作文,学会写作文就成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首先,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缺乏活力。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教师可以多出一些诸如“我想__,“一件小事”此类的题目,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逐步树立写作信心。此外,在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其次,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师应引导他们从中挖掘合适的写作素材。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里度过,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所以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入发掘题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演绎其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例如写自己成长经历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教师可以诱导学生谈一谈自己成长经历中,最满意的一件事、最伤心的一件事、最想做的一件事、参加过的一次活动、一次外出游玩等等,帮助他们回想事情的经过、在场的人物、当时的情景、人物的语言动作……产生一个直观的再现,再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和老师讲解等方式引导他们掌握叙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这样学生会很快的提取出素材,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

第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有感情的作文才显充实,才有内涵。教师还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近学生的生活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困惑等等。比如可以出一个《说说我的心里话》或是《我最想说的话》之类的作文题,让学生倾诉他们的喜悦、忧伤、委屈、建议、感想……,让学生产生沟通的欲望、需要和热情。每次作文都要引导学生生发感情,真实的写作。有时教师也可以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的某些疑问或好奇心理来完成一篇作文。比如学完了《七色花》,学生对珍妮七色花充满了向往,就可以及时抛给学生一朵充满幻想的七色花:“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想实现什么愿望?”这样学生的各种愿望就会在写作中一一实现,写出的作文,真切生动,充满感情。

另外,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习惯,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提高文采。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

作者邮箱: lfjzhangye@163.com

[浅谈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网友来稿)]

五年级我应和学生一起起步教学反思

城市化教学设计

成功之路起步篇教案

城市化工作总结

城市化教案

工作室成立发言稿

学习学前教育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开题报告

教育教学研修班个人学习总结

科研立项申请书

工业化的起步教学的教学反思
《工业化的起步教学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工业化的起步教学的教学反思(共20篇)】相关文章:

美术教育论文开题报告2023-01-15

系主任竞聘演讲2022-08-31

大学院校系主任竞聘的演讲稿2022-04-29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地图的两处疑点2022-11-11

市农村信息化工作情况总结2022-10-11

高二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023-07-11

论广东有创新特色的民办高校的实施和发展2022-07-28

机器人毕业论文开题报告2022-12-21

我是一颗小小的铺路石教师节的演讲稿2023-02-12

降低研究生学历幼儿教师离职率的策略研究论文2023-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