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教案(精选14篇)由网友“世界之外”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回声》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 回声教案
人教版回声教案
第一课时
1、播放:人在山谷中大声叫的回声片断,,幽静的山谷,反复的回声……导入入新课:回声。齐读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2、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借助拼音拼读,可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注意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以及不懂的词句。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1、学生思考并说说出了种种听到的回声,也提出了各自的疑问。
2、学生边读边圈生字,自己想办法认识它们。尽量读通句子。
3、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1、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2、此设计培养了学生自读能力,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大家知道,课文中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青蛙,还有一位慈祥的青蛙妈妈,现在青蛙妈妈要带小青蛙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玩,你们想不想去?不过青蛙妈妈说了,想去的孩子得先读出荷叶上的字词
1、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出示生字词卡片(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指名读,分小组读,男女生赛读等,师生一起纠正。
2、小组合作,互动识字,做转盘猜字游戏。
3、检查读课文情况,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及时评价读书情况。大家交流: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学生认真读生字、生词。
2、小组合作识字,四人一组,组长转盘子,依次分别猜出6个果子后面藏的字。
3、学生相互评价读课文情况,交流读书收获,解答疑问。
1、采用多种方式检查,巩固生字词的认识。
2、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发挥教学的群体功能,为学生成功学习提供了帮助。
3、从字词句回归主题,了解课文内容。
1、细细品读课文,学生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读读,说说读书收获。
2、启发小组合作读书,思考:小青蛙在桥洞底下听到了哪些声音?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
妈妈不但告诉了小青蛙这是回声,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谁来说说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从青蛙妈妈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合作学习重点段第四、五段
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
小组合作学习
(1)出示自学要求:
妈妈做的句子用――画上;
妈妈说的句子用“~~~”画上。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a出示青蛙妈妈做的句子,指名读。(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
b演示扔石击水实验,突破难点
请小朋友上台来演示,观察口述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1、分组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评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帮助读书有困难的同学共同进步。
2、学生针对问题,画出相关句子,认真读一读,填一填。
3、反复朗读课文,美中品读
“小河上有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请Word版完整教案:
篇2: 《回声》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6个生字,会写“倒、游”。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4、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2、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8课《回声》。(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回顾课文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呢?(指名回答)
二、感受石桥洞之美。
1、这节课我们来细读课文,看看小青蛙是怎样弄明白回声形成的道理的。刚才这位同学说了故事发生在石桥洞里,那么小河上这座石桥的桥洞又是什么样的呢?(出示石桥洞,学生描述)请同学们快打开书,看看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找)
2、指名汇报交流。(课文第一自然段)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把什么比作大月亮。(把半圆的桥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连起来比作大月亮)
4、指导书写“倒”。
5、指导朗读。
月亮是圆圆的、亮亮的,非常美,在这里课文把桥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连起来比作大月亮,也是那么的美。所以我们在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要用轻松愉快的语调。而且要把石桥、桥洞、倒影、大月亮这几个词加以强调。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朗读,齐读。)
三、朗读感悟“回声”的形成。
(一)感受小青蛙初闻“回声”的心情。
1、这么美的景色多吸引人哪,小青蛙和它的妈妈也来到了这里,它们在这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问题。
3、指名汇报交流,感受小青蛙的心情。(高兴――奇怪极了)
4、指导朗读。
(1)指导读出小青蛙初始的高兴以及听到回声后的奇怪。(理解“奇怪极了”“藏着”)
(2)指名分角色朗读。
(二)感受水的波纹。
1、妈妈听了小青蛙的话笑着说------(引读)“孩子,跟我来!”小青蛙的妈妈把小青蛙带到什么地方,又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然后用“△”标出表示妈妈动作的词。
2、学生默读课文,标出词语。
3、汇报交流。
4、播放“小鱼击水实验”的视频,请学生仔细观察河水有什么变化。(河水产生一圈圈波纹,又一圈圈荡回来。)
5、填空练习,检验学生观察记忆能力。
6、通过刚才的实验你知道什么了呢?(师随机板书:水波 河岸)
(三)感受回声的形成。
1、小青蛙的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又对小青蛙说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五自然段,用笔标出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交流。
4、读了青蛙妈妈的话,你们明白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回声的形成)
5、电脑演示回声的形成过程。
6、齐读青蛙妈妈的话,边读边想:回声是怎样形成的?(学生谈理解,师随机板书:声波石壁)
7、再读感悟。
下面我们再把四、五自然段齐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回声形成的过程。
8、小青蛙明白了这个科学道理之后他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大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小青蛙高兴的心情)
四、小结。
1、学生谈收获:从这个有趣的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呢?
2、师小结:这篇科学通话,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回声形成的道理,老师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的小朋友听。
篇3: 《回声》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汉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可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和词句训练。
设计思路
1、本次教学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采用悟读组合式教学。在教学中,多方位组织、引导、点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会语言合作。
2、课前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体会回声,课堂上大家交流,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
1、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有关回声的录象带,设计识字的相关课件,创设一定的情境,体会美感的伴奏带,设计引导性问题。
(2)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回声的资料,预习课文,自己尝试学习生字,查阅相关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寒暑假里爸爸妈妈一定带你们爬过高山,奔过大海,那么当时你的心情一定很高兴,你是怎样表达你这种高兴的心情的?老师猜想,一定是对着高山喊,对着大海歌唱,那么性什么有趣的现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回声》(板书课题)
小朋友回声是什么声音?在哪能听到回声呢?读了课文后就能知道了。
(二)创设愉悦空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初读课文认字
1、学生自读课文,自己解决不认识的字。
2、检查认字情况。
3、放伴奏带老师范读课文,学生仔细倾听,熟悉课文,巩固生字。
4、看动画,进一步熟悉课文,然后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随时纠正错字。
(三)通过几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感知文中所描述的小青蛙思想感情的变化。
1、小青蛙听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听到的,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3、学生就以上问题分组讨论。
4、学生汇报(精选四五段)。
(1)学生互相说一说对回声的理解。
(2)实验演示,突破难点。
①观察水的变化。
②口述水的`变化。
③朗读课文第四段,并指导学生将文中的词语和老师实验时所用的物品,所做的动作的词语,加以比较:“捡―拿扔―投河岸―盆壁。”
④结合词语比较,记认“捡 扔 河 岸碰。”等字,并进行字义理解。
(3)通过小组内交流,并根据学生喜新求变、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把实践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合作动手做实验,激发兴趣,调动思维、让其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自然地达到“以做促读”的目的。
①指导朗读青蛙妈妈的话,青蛙妈妈是在解答孩子的疑问,它的话应该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节奏应慢,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再比较读―齐读。
②小青蛙听了妈妈的话,恍然大悟,它非常高兴,要读出欢快的语气,节奏稍慢。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再比较读―齐读。
5、以读为主,通过各种朗读,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多读中悟情。分角色感情朗读,有条件的可以指导自编自演课本剧。
6、指导写字。
7、实践活动。
(1)回家后用脸盆做一个实验,观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荡回来的样子。
(2)到山谷或空矿的房子内喊两声,听听自己的回声。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同学们充分体验回声是怎么回事,并感受大自然的赐予的快乐体验。
(四)总结全文,回味欣赏。
(略)
篇4: 《回声》教案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爽朗、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学习用鲜明的 力度对比来表现回声的力度效果。
2、知道6/8拍的含义及其特点,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表达6/8拍的旋律。做一做练习,进一步巩固对6/8拍的认识。
3、欣赏“缆车”“山童”
4、竖笛:“亲爱的回声”
教学过程
一、欣赏“缆车”“山童”
1、导入:同学们,你们坐过缆车吗?缆车在行驶时听到钢丝在绳索上摩擦是什么声音吗?我们大家来模仿一下。
2、现在请大家听赏一首意大利歌曲“缆车”,是男声独唱,歌中唱到“弗尼古礼”是指缆车滑行的声音,大家听到“弗尼古礼”时,就跟着唱一唱,体验钢丝在绳索上摩擦是什么声音。
3、让我们做着缆车到山路去走一走,听赏童声合唱“山童”------,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音乐游戏
1、导入:我们看到了大自然有许多奇妙的现象,你知道的有哪些?它是怎么产生的?你来听一听,音乐里有什么奇妙的现象?你知道它是怎样产生的?
2、做简单的回声游戏;你觉得可以用怎么样的声音来模仿回声? 请大家小组讨论。(强:F 弱:P )我们来唱一唱;
3、我这里还要一首关于“回声”的歌曲,你们听――《亲爱的回声》你听完以后,请告诉我,它是几几拍的?6/8拍: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六拍。强 弱 弱 次强 弱 弱
4、可以用怎样的身体语言表现?请同学分小组讨论,我们来跟着音乐感受一下。
5、我这里有几条6/8拍的节奏,请你们跟我拍一拍。
6、同学们拍的可真不错,下面玩一个“发电报”的游戏,看看哪组拍的又快又准。
三、新授歌曲
1、听《亲爱的回声》刚才你们讨论以后发现通过声音的强弱可以模仿回声;请你们把书翻到38页,边听音乐,边给歌曲加上强弱记号。
2、学唱新歌: 听唱(比较第一、二乐句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3、师弹琴,生唱。
4、强调最后的双声部。拎出来练习。
5、生唱,师模仿回声。
6、学生唱,部分回声。
四、竖笛:“亲爱的回声”
1、我们再来用竖笛来感受“亲爱的回声”的歌曲。
2、唱一唱、练一练、吹一吹。
五、小结:
回声现象很奇妙,但也只是大自然现象中的一种,要想揭开他们的奥秘,从现在起就要好好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成功!
篇5:回声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录音机,字卡。投影仪,盘子,水,石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你读了课题,说说想知道什么?板书有价值的学生的问题。
二、、那接下来你想干什么呢?好的,尊重你们,我们用笔划出正字词,标出自然段 ,读一读课文。
三、初读检查。第一小组读课文的一段,顺序其了组读二三四五六段。
指名读,读你想读段落。师生纠正字音,评价。
四、认读字词。
1、自由识记词。
2、小组长检查。
让学生发挥小互助学习的优势,自己认记,如,瓜—呱、里—哩、卷—圈、文—纹、反—返。
3、老师检查,指名读,带读。提醒“哩”读第一声。
4、小组给他们组词。
五、写字指导。
1、观察。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宽右窄?指名说(洞,纹是前者,影是后者。)
左窄右宽:洞、纹;左宽右窄:影
两个大口框的字——圆、围,请大家仔细看看,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口字的左竖和右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
2、范写。生写这两个字每个写一个。评一评:放在投影仪上看看说说。影字右边的三撇起笔应该在一条垂线上。
3、观察。两个字大口框的字——圆,围。请大家仔细看看,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口字的左右竖和右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范写。生写。
4、范写“倒、游”提醒各部分应该写的瘦长,紧凑一些。提醒姿势
六、朗读感悟。
设疑:回声是什么声音?在哪儿能听到回声呢?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谁能自信的告诉大家生字你全会了?好,那你把他们放到课文中去把课文读的更流利好吗?自由读。
2、现在你能回答自己提的问题了吗?学生回答,读相应的课文,齐读。
现在老师也有问题问你们,听好,再读课文,然后告诉我吗?小青蛙听到了什么声音?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儿听到?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把有关的句子画来。要求默读。
3、学生读后回答,你画出 那几句,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字词。同桌互考;老师看你的嘴形说字,带读。
二、理解课文,读好课文。指导朗读。
1、上节课小朋友们读的可好了,接下来我们请几位小朋友读他自己喜欢的段落给大家听,你仔细听,过会请你评一评。
2、指导朗读第一段。在说前你说说对他有什么要求,指名读。齐读。让学生在书本上提一指大月亮在哪?
3、第二段朗读。/article/老师也很想读,让我来试试好吗?请自己读。再指名读。
4、朗读第天段。请小组读。
5、小青蛙在桥洞里说话会有回声,小朋友你们在哪儿听到过呢?指名读。
6、齐读课文。
7、读读抄抄。
8、实践活动:1、回家后用脸盆做一实验,观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荡回来的样子。
2、到山价或者空旷的房子叫两声,听听自己的回声。
三、实验演示,突破难点。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以后做了什么事?请大家默读第四段,用笔画出表示青蛙动作的词语。
在投影仪上放一个圆形水盆,里面放适量的淡红色的水。打出画面。
请你观察水面静止的样子。然后,教师把一颗小石子轻轻投入水中。
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
最后,学生口述观察到的情形。
四、朗读课文第四段,北指导学生将文中的词语和老师实验所用物品、所做动做的词语加以比较,捡——拿、扔——投、河岸——盆壁。
五、结合词语比较,记认“捡、扔、碰、圈”等字,并相机进行字义的理解。
六、朗读感悟第五段
1、知道朗读青蛙妈妈的话。
2、青蛙妈妈是在解答小青蛙的疑问,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节奏应该稍慢。
3、自由练读/soft/——指名读——范读和领读(如果学生读不好)——练读——指名读——齐读。
4、小青蛙听妈妈的话恍然大悟,他非常高兴,要读出欢乐的语气,节奏要稍快。
5、自由练习读——指名读——范读或领读(如果学生读不好)——练读 ——指名读——指名读——齐读。
板书设计:
31 回声
青蛙叫
教学设计:
学生朗读的非常有感情,而且学生对回声的原理很有兴趣,通过水波纹的反射实验使学生明白了回声的原理,整堂课气氛很好。
篇6:《回声》教案
《回声》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4、感受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
课前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图片或课件。
2、课前引导学生去生活中体验回声。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揭题:小时侯,老师呀很喜欢钻到空房子里或是到空旷的山谷中,拉长嗓音不停地大叫:“你是谁?谁在学我说话?”然后总能听到令人兴奋而又好奇的回答。课前我也让大家在生活中去寻找这个感觉,你谈谈自己的体会吧!(学生谈感受)(板题:回声)
(联系课前实际,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表达愿望,自然引入课文学习。)
2、揭题激趣:(板书:声)你们看这是什么字?平时你们听过什么样的声音?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回声》,看到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好,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课文。
(因题质疑,培养了学生思考,提问的能力。同时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动机及问题取向,有利于设计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率。)
对话平台
自读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自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注意读准每一个生字的字音,划出带有生字的.新词以及不懂的词句。记下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培养自读能力,整体感知课文。)
识字
1、字卡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呱哩圈纹碰返”。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识字与读文联系起来,强调重点字音。如:呱:读什么?“呱呱呱”是谁的叫声?课文里的小青蛙是怎么叫的?(指名读句子、指导朗读);圈、纹:课文中“圈”和“纹”可以组成词语——一圈圈波纹。(出示)看看课文的插图,找找一圈圈波纹是怎么样的?(指名)你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这个词语一句话?(出示课文插图。一圈圈波纹碰到河岸又返回来。)
(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识字活动,避免了形式枯燥,做到了识用结合,提高了识字效率,训练了学生语言。)
2、组内识字巩固。组织组间的识字比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8个字,组织学生观察分类学习书写。
2、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宽右窄?指名说(洞,纹是前者,影是后者。)范写。生描红,临写。同桌评一评。
3、观察。两个字大口框的字——圆,围。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不同(口字的左右竖和右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范写。生写。
4、范写“倒、游”提醒各部分应该写的瘦长,紧凑一些。提醒姿势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抓住汉字的规律和特点,丰富识字写字经验,提高书写能力。)
朗读
1、分组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评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帮助读书有困难的同学共同进步。
2、指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一段,师生共同评议。
感悟
1、组织学生通过读文,回答自己课前的问题或是在读书中弄懂的问题。回答,读相应的课文。
2、启发思考:小青蛙听到了什么声音?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儿听到?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把有关的句子画来。仔细读一读。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复习巩固字词。同桌互考;看老师的嘴形说字,带读。
精读
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
2、启发小组合作读书,思考:小青蛙是怎么弄明白这是回声的?妈妈不但告诉了小青蛙这是回声,还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谁来说说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从青蛙妈妈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可以提供如下的提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填空。)
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一颗石子,()河里,河水被激起()。波纹(),又一圈圈地()回来。
(抓住课文的主要线索,突出重点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合作讨论,完成填空等活动,初步了解了回声现象。培养了学生合作交往能力,提高了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水平。)
3、教师运用多媒体或图片等,进一步解释声波,加深学生对回声现象的理解。
4、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件或图片,同桌或与周围的同学互相讲解。
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选择如下方式进行提示:
(1)声音的()碰到桥洞的(),要()回来。这样,小青蛙就能听到()啦。这返回来的声音就是()。
(2)你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小青蛙为什么能听到自己的回声?
拓展
1、出示句子:暑假里,妈妈带着小明大山里去游玩。她们来到山顶上,小明对着大山喊:“喂,我来啦!”对面的大山也喊了起来:“喂,我来啦!”小明感到非常奇怪。妈妈笑着说:“___________。”
小朋友都来做小明的妈妈,对你的同桌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训练学生语言,发展学生思维,巩固学生对回声现象的认知。)
2、平时生活中你认为哪里还可以听到回声?你能来解释一下吗?
3、小结:关于声音还有许多奥秘,同学们课下去寻找吧!
篇7:亲爱的回声教案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爽朗、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学习用鲜明的' 力度对比来表现回声的力度效果。
2、知道6/8拍的含义及其特点,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表达6/8拍的旋律。做一做练习,进一步巩固对6/8拍的认识。
3、欣赏“缆车”“山童”
4、竖笛:“亲爱的回声”
教学过程
一、欣赏“缆车”“山童”
1、导入:同学们,你们坐过缆车吗?缆车在行驶时听到钢丝在绳索上摩擦是什么声音吗?我们大家来模仿一下。
2、现在请大家听赏一首意大利歌曲“缆车”,是男声独唱,歌中唱到“弗尼古礼”是指缆车滑行的声音,大家听到“弗尼古礼”时,就跟着唱一唱,体验钢丝在绳索上摩擦是什么声音。
3、让我们做着缆车到山路去走一走,听赏童声合唱“山童”------,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音乐游戏
1、导入:我们看到了大自然有许多奇妙的现象,你知道的有哪些?它是怎么产生的?你来听一听,音乐里有什么奇妙的现象?你知道它是怎样产生的?
好,今天我们就学习一首新歌《亲爱的回声》
2、做简单的回声游戏;你觉得可以用怎么样的声音来模仿回声? 请大家小组讨论。(强:F 弱:P )我们来唱一唱;
3、我这里还要一首关于“回声”的歌曲,你们听――《亲爱的回声》
你听完以后,请告诉我,它是几几拍的?
6/8拍: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六拍。
强 弱 弱 次强 弱 弱
4、可以用怎样的身体语言表现?请同学分小组讨论,我们来跟着音乐感受一下。
5、我这里有几条6/8拍的节奏,请你们跟我拍一拍。
6、同学们拍的可真不错,下面玩一个“发电报”的游戏,看看哪组拍的又快又准。
三、新授歌曲
1、听《亲爱的回声》刚才你们讨论以后发现通过声音的强弱可以模仿回声;请你们把书翻到38页,边听音乐,边给歌曲加上强弱记号。
2、学唱新歌: 听唱(比较第一、二乐句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3、师弹琴,生唱。
4、强调最后的双声部。拎出来练习。
5、生唱,师模仿回声。
6、学生唱,部分回声。
四、竖笛:“亲爱的回声”
1、我们再来用竖笛来感受“亲爱的回声”的歌曲。
2、唱一唱、练一练、吹一吹。
五、小结:回声现象很奇妙,但也只是大自然现象中的一种,要想揭开他们的奥秘,从现在起就要好好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成功!
篇8:回声公开课教案
回声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形声字特点,结合自己的发现,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呱、哩、圈、纹、碰、返”6个生字。
2.会写“倒影”2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欢快、奇怪的语气。
4.通过水波的动画演示,初步了解回声的原理。
教学重难点
1. 利用形声字特点,结合自己的发现,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呱、哩、圈、纹、碰、返”6个生字。
2.会写“倒影”2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这么多老师们在听课,你们紧张吗?老师准备了一段有趣的动画,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动画视频《山里的回声》)三分钟。
2、看了这个动画,你有什么问题呢?
(为什么有回声,什么是回声??)那就让我们带上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文,要求:借助下面的枫叶宝宝,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同们读得真好,一定在家预习过了。那现在告诉老师,课文共几个自然段?
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给予评价。
4.同学们生字学得真好,小青蛙和青蛙妈妈可喜欢你们了,这不,他们邀请你们一起游玩呢!想去吗?
三、学习课文1-4自然段
(一)
出示桥洞的图片
1.小青蛙和妈妈带着大家游到了哪里?
(桥洞底下)
2.描写桥洞的是第几段呢?(第一段),好,那请你大声地读一读第一段,然后说说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
3、请学生读。
一起看一看,这个地方怎么样?(美丽极了)出示桥洞图,美在哪里呢?(有花有草,有清澈的河水流过,有美丽的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就像一个大月亮)
4、老师觉得这一句写的真好!(出示月亮和桥洞的图片)能用你的朗读让大家体会到这种美吗?出示第一段,指名朗读。(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5、这一段中还藏了一个多音字呢,谁能把他找出来?
突出多音字“倒”。他还可以读什么音?给他们找个朋友?
倒,三声时,意思是原本树立着的东西横躺过来了,比如,人横躺过来了就是“跌倒”“摔倒”;
四声时,意思是前后位置互换、向相反的方向前进,比如倒车,或者容器里面的东西倾倒出来,比如“倒水”。
6、我们文中读第四声。一起再读一读。
7、在这样美丽的地方,小青蛙的心情怎么样?(高兴极了)板书“高兴”;你从哪里看出小青蛙很高兴的?(高兴地“叫”起来;“多”好看;“哪”;“!”)说得真对!
那你能学学小青蛙的样子,高兴地读起来吗?
(指名读:小青蛙跟着妈妈游到桥洞底下,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地叫起来:“呱呱呱,多好看哪!”)
8、随文识字“呱”
(出示生字卡片)这个字是我们要认识的字。一起来叫叫它。
仔细观察,有什么简单的办法记住它?
(二)初识回声
1.小青蛙正陶醉在这美景中呢,突然发生了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什么?赶紧到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仔细读一读。
2.请你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事儿?(有一只看不见的小青蛙在学小青蛙说话。) 小青蛙说“呱呱呱,多好看哪!”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也跟着说:“呱呱呱,多好看哪!”小青蛙问:“( ) ”,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也跟着问:“( )”总之,小青蛙说什么,他就跟着学什么。多有趣啊,请大家分角色练习读一读这一段吧!指明朗读。
3.小青蛙真的是遇到另一只小青蛙了吗?对呀,那其实是回声。我们一起合作读一读吧。男生读小青蛙,女孩子读回声。
(三)解读回声
1.小青蛙可不知道这是回声,所以他觉得——奇怪极了。“奇怪极了”是怎样?(十分奇怪,非常奇怪。)谁能把小青蛙的奇怪读出来?指名读。
2.随文识字“哩”
这个句子中有个有趣的语气词——“哩”。同学们轻声读得很好,一起再来读一读。 仔细观察,有什么好办法牢牢记住它?
3.可是小青蛙妈妈并没有直接告诉小青蛙答案,而是做了个实验给小青蛙看。她是怎么做的呢?请你到书上去找找青蛙妈妈的做法,用——画出来,并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青蛙妈妈的做法在第几段啊?(第四段)谁愿意来读一下?
5.扔进去之后发生了什么?我们一起看看。(播放水波动画)
随文识字“圈”“纹”“碰”
6.老师把青蛙妈妈的动作都擦掉了,谁能把他们都找回来呢?课文填空。
青蛙妈妈( )着小青蛙( )到岸上她起一颗石子,()进河里,河水被()一圈圈()。()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 )回来。
7.做得真棒!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她又会说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去研究。
四、复习生字
1.一起回忆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生字吧。
读生字卡片。
2.出示组成,齐读组词。
五、指导
“倒”和“影”
左中右结构字相比左右结构更瘦长,更紧靠。
影字三撇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三撇较长。
板书:小青蛙(高兴----奇怪-----高兴)
4.听大家读的那么认真,小青蛙也忍不住跳过来和大家见面呢!快看,他来了。(图片)他想考考大家,课文里的生字有没有读准确,谁愿意读给他听听?
(1)认读带拼音词语:呱呱叫、返回来、碰到、一圈圈 波纹 说话哩。小老师带读,指名读。
(2)咦,生字的好朋友都逃走了,你还能把他们读出来吗?(读生字卡片,读完后贴黑板上)开小火车读。
(3)真厉害,那老师忍不住想问问了,你们是怎么把生字记住的呢?(出示:呱、哩、返、纹、圈,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住)
(4)其中有个字很有趣,出示呱。呱呱呱是谁的叫声啊?那你能说更多这样的词吗?生根据提示说出小猫、小羊、小蜜蜂等的叫声。
(5)老师把其中一个字的甲骨文带过来了,你能猜出他是哪个字吗?(碰,长得像两个人走在一起,还碰到了石头。)给他组个词?
(6)老师这里还有个谜语,能猜出来吗?
像圆不是圆,专门绕弯弯。(圈)
(7)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再把这些词语读出来吧!
篇9:《回声》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教养方面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从而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
3、能正确完成课后第二题填空。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
〖发展方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五段青蛙妈妈对小青蛙说的话。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教设备(电脑、投影仪、电教平台)
多媒体电教软件(《回声》课件)
幻灯机、盛水的玻璃缸
【教学时数】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诱导预习。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3、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4、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理解青蛙妈妈的话从而懂得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听回声的录音。
2、你觉得这声音有什么特别?你想知道些什么?
3、设疑:你听过回声吗?在什么地方听到了的?回声是什么回事?
4、板书课题、交待学习任务。
二、检查预习
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细读,边读边议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自由读。
思考:这段话有几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⑵ 示图,用导读的方法回答思考题:
第一句告诉我们:小河上
第二句:半圆的和水里的连起来,好像一个
⑶ 指导感情朗读: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谁能把这美的感觉说出来?
过渡:就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请同学们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完后用一、两句话告诉老师。
2、学习二、三自然段:
⑴ 小声自由读。
⑵ 在这里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看谁能用一句话来告诉老师?(强调桥洞)
⑶ 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把小青蛙和看不见的小青蛙的话用___划出来。
⑷ 检查,示句:
呱呱呱,多好看哪!
你是谁?你在哪儿?
⑸ 指导读句 想一想:小青蛙两次说话的语气一样吗?从哪里知道的?
① 指导按标点符号读好句子。
② 分角色朗读:谁来当小青蛙?谁来当看不见的小青蛙?让我们听听看不见的小青蛙怎样学小青蛙说话的?(提示:学话的小青蛙要比小青蛙声音要小。)
⑹ (读小青蛙妈妈的问话。)听到有人在学自己说话,小青蛙心里非常奇怪,书上怎么说。
理解:奇怪极了
板书:奇怪
示句: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
⑺ 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出示生字卡读读理解:藏
过渡:多好向的小青蛙呀,桥洞里真的藏着一只小青蛙吗?让我们跟着青蛙妈妈一起去看一看。
3、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 自由读:
思考: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
⑵ 示第四自然段:
默读:把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用.把它点出来。
示生字卡读读理解:捡 扔
(用做动作的方法学记这两个生字)
⑶ 再找出写河水变化的句子,用___划出来。
⑷ 做实验:利用玻璃缸投石演示,观察水面的变化。
⑸ 刚才大家看到了什么?
师:刚才老师做的实验,跟课文所讲的现象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边读课文的句子,一边想象刚才的情景。
⑹ 读句河水荡回来,出示生字卡读读理解:波纹 荡
⑺ 演示动画扔石头,进行说话训练。
⑻ 齐读这个自然段。
⑼ 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小结板书:
碰
水的波纹 河岸
荡
过渡: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回声到底是什么回事?看第五自然段,听听青蛙妈妈是怎样说的?
4、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 指名读。
思考:青蛙妈妈一共说了几句话?
⑵ 示青蛙妈妈的话:
问: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什么?
⑶ 示2、3句话,引导比较,理解。
先引导学生从句子中找出相同的词,再引导悟出声音的'波纹与水的波纹相似之处:碰到挡住它们前进的东西,都会回来。
⑷ 引导学生板书:
碰
声音的波纹 石壁
返
⑸ 演示动画:青蛙叫的回声。
练习说话:青蛙是怎样听到回声的?
⑹ 填空练习:
① 水的( )碰到( )又( )回来。
② 青蛙叫的声音的( ),碰到桥洞的( ),也要( )回来。
③ 小结板书:明白
④ 分角色朗读这段。理解:一蹦老高
过渡:回声多有趣呀,小青蛙又回到桥洞里听那有趣的回声了。
5、情景导学最后一段。
四、小结质疑。(略)
1、按板书小结。
2、质疑: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巩固练习,训练提高。
〖教学过程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练习说话,用因为所以说说回声的形成。
3、完成课后练习题
4、分析生字的字形,指导田字格的书写,进行扩词,说话的练习。
5、布置作业:
⑴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抄写生字词。
6、附板书设计:
回声
碰
水的波纹 河岸
荡
奇怪 明白
碰
声音的波纹 石壁
返
篇10:《回声》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和带有这些生字的新词。
2、学会重点词句,并想象句子的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回声和形成回声的原因。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回声和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具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板书课题:
21回声
2.“回”是什么
3.激疑:回声是什么声音?在哪儿能听到回声?
4.导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讲科学道理的童话。
二、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要求:①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②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检查生字读音,读生字卡。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深入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课文,思考: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出示多媒体画面。这就是书上所说的那座石桥,哪位同学能指着图说一说,什么像大月亮?(激光灯指图说)
3、谁能用“好像”说一句话。
4、你们觉得这里的景色怎么样?(优美)谁能用赞美的语气读?
四、深入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就在这儿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什么事呢?
1、学生自由读2、3自然段,思考以上问题。
(小青蛙发现另一只青蛙学它说话。)
2、快速阅读第2自然段,思考:小青蛙学它说什么话?把它们说的话划下来。
3、分角色朗读青蛙的话。
4、评析:青蛙说的两次话语气一样吗?你怎么知道的?(标点:问号、感叹号等)
5、应该怎么读?谁来读?(第一次是高兴的语气,第二次是奇怪的语气。)
这时候,小青蛙心里会怎么想?(谁来学我?它在哪里)
所以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奇怪极了)
板书:奇怪
6、于是,它就去问妈妈,谁来读,读出奇怪的语气
7、妈妈是怎么回答的,我们也跟着妈妈一起去看一看。
五、学习第四段。
1、齐读。青蛙妈妈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写青蛙妈妈动作的'词。
老师先找一个,“跳”到岸上的“跳”(动作演示)大家再找,还有哪些?
2、这两个动作与什么有关?你怎么知道的?(“捡”“扔”,提手旁,与手有关)
3、老师念这一句,生动作演示捡石子的动作。
4、看多媒体课件,观察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①你刚才看到什么?书上是怎么写的?(全班齐读)
师板书:水波))))
河岸
②学习“荡”
什么结构?与什么有关?(原指积水的洼地,风吹来,水草漂漾,什么样的景象呢?动作演示:一起一伏的摇动)
③齐读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边读边用动作动作演示水波荡回来的情景。
④学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六、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画图,练说。
出示自学要求:①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讲了什么?
②画出回声原理图。
③说说回声是怎么产生的。
2、实物投影仪出示学生画的图,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样画,是根据青蛙妈
妈说的哪一句话画的?
碰
让学生板书:声波))))
石壁
返回
3、出示句子:声音的波纹碰到石壁,也要返回来。
“返”什么旁?与什么有关?什么意思?
4、谁边做动作边读这一句话。
5、为什么青蛙妈妈不直接告诉小青蛙回声是怎样产生的,而是先说水波呢?
6、小青蛙听到的声音其实是----回声。(学生齐答)
7、全班同学小声读青蛙妈妈的话,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说青蛙是怎样听到回声的。(同桌练说)
8、小青蛙明白了这个道理,非常高兴,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这个“高兴”和第二段的“高兴”意思一样吗?
板书:明白
9、指名读小青蛙的话,读出兴奋、欣喜的感情。
10.分角色朗读第五自然段。
七、学习最后一段,这一段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1、自由读,思考:这一段又讲了什么?
2、小青蛙的心情怎样?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欢快)
3、用高兴的语气读这一段。
4、一个扮演小青蛙,全班读回声。
八、小结。
1、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2、填空:回声就是_______碰到_______返回来的自然现象。
3、还有哪些地方也能产生回声?播放多媒体课件
小结:同学们只要多看、多听、多实践,就一定会比青蛙聪明。
板书:
板书: 碰 遇
水波 ) ) ) )河岸 声波 ) ) )障碍物
荡回来 返回来
篇11:回声的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回声是怎么回事。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词。
2.了解回声的含义。
教学方法: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什么是回声吗?如果不是很清楚的话,就跟着老师一起去问问小青蛙吧!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遍课文。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序号标明。
4.通过读课文,认识课后的生字吗?
三、引导读第 l~ 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然后组织讨论。
(1)小青蛙和妈妈在哪儿玩耍?、
(2)小青蛙为什么“叫”起来?
(看到美丽的景色而高兴得叫起来)
(3)小青蛙为什么奇怪极了?
(因为看不见的一只小青蛙跟它说一样的话。)
2.指名读。
四、学习第4~6自然段。
1.指名读。
2.讨论。
(l)青蛙妈妈捡起石子扔进河里,是为了说明什么?这一段起什么用?
(2)被激起的波纹为什么会回来呢?
因为波纹碰到河岸,所以又一圈一圈荡回来。
(3)声音的波纹碰到石壁又会怎么样呢?
(也会返回来。)
(4)石洞里真的有一只小青蛙吗?
(没有,那只是小青蛙的回声。)
五、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你知道回声是什么了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生字词。
1.指名读课后的生字,并说说课文中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抽卡认读8个生字的字意,并说说每个字的结构。
读新词。(可板书在黑板一则)
二、学生练习生字词。
1.指导学生练习生字,学会组词。
2.抄写生字词,加强巩固。
教学板书:
31 回声
碰
水的波纹 河岸
荡
奇怪 明白
碰
声音的波纹 石壁
返
课后反思:
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的.了解只是停留在感性的认识层面上,有的甚至还没碰到过这种情况,对回声的形成更是不明白。为突破这教学难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的方法,通过演示青蛙妈妈投石击水和小青蛙在桥洞下面的叫声,让学生理解了回声是怎样形成的。
在阅读教学中我把“读“贯穿于全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孩子们的朗读热情。例如:、师生互读、齐读、默读、表演读、赛读、带动作读等等。经过教师的适时引导,学生能根据小青蛙对回声的认识的变化,读出不同的语气。由赞美到奇怪到欢乐。读出青蛙妈妈耐心、亲切的语气。
篇12:回声课程教案
回声课程教案
学生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的语文课,涉及到的是自然当中一种普通物理现象,但大多数学生对回声知识了解的不够多,多数学生不知道“回声”是怎么回事,因此,课前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去体会,学生可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表达自己对回声的认识。还可借助图片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了解回声是怎么回事。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汉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奇怪、欢快、亲切的语气。
3、可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祖国语言的美,体会文中展示的奥秘,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和词句训练。
教学方法:
采用以读为主、以词句训练为重点,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及课文插图,结合实际演示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槽、生字词卡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电教创景,激情引趣。
1、课前谈话:
谁来说说你的爱好是什么? 我也有一个爱好,就是把生活中有趣的、难忘的事用摄像机把记录下来。今天我就带来一段录像,你们想看吗?
2、播放课件:(人在山谷中大声叫的回声片断)
看了录像你想说什么?
3、引入新课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的兴趣则源于好奇。为了能使学生马上被吸引住,我先播放一段人在山谷中大声叫的片断,幽静的山谷,反复的回声。学生很快被吸引住了,一个个睁大了眼睛,伸长了脖子,说:“老师我知道这是什么,这是回声……”,“老师,我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说出了那是回声,也提出了疑问。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并且迫切地想知道回声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 请学生给大家提个醒,明确读课文时要注意做到:
(1)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 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 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学习生字。
3. 检查自学情况,顺情引导。
(1) 采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读音。
(2) 选一句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句子,请大家再读读,或者选自己认为读得最棒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以此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达到进一步通读课文了解大意之目的。)
4. 通读课文,思考:你初步读懂了什么?产生了哪些问题?
(简单问题当场请学生尝试解决,较难问题或中心问题留待学习课文时探讨。)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 自由读第一段,想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1) 实物投影或课件出示文中插图,并理解句子:“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2) 请学生根据插图说说什么像大月亮?明确多音字“倒”的读音。
(3) 引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朗读表达这美丽的景色。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就在这儿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是什么事呢?
1. 请大家读读第二自然段,把写小青蛙听到的声音的有关句子画出来,思考并讨论:这些声音小青蛙是在什么地方听见的?
2. 朗读小青蛙说的话,注意两次语气的不同。(从问号、感叹号等分析理解。)
3. 这时候,小青蛙听到有人在学它,会怎么想呢?找出课文中写小青蛙心情的句子,并理解“奇怪极了”的意思。
妈妈怎么说呢?让我们一起跟着妈妈去看一看。
五、生字书写指导:
“岸、洞、倒、影”,重点分析“岸、影”的书写。
篇13:二年级教案回声
二年级教案回声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藏、捡、扔、波、荡”这些生字和所组成的词语。
2、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3、理解课文内容,能回答课文两个问题:①小青蛙在什么地方发现有一只小青蛙学他说话?②小青蛙问妈妈,妈妈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说的?,从而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回声,知道回声产生的原因。
4、通过学习《回声》这篇课文,认识科学的有趣,从而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什么是“回声”和“回声”产生的原因。
教具准备:自制投影片、小黑板、水缸、生字卡
教学要点:
1、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回声和回声产生的原因。
2、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篇14:回声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回声的科学知识,学习本文生动具体地介绍知识的方法。
2.掌握生字词,练习做卡片,提高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1.科学小品的写法
2.回声的科学原理及其运用
教学方法:
谈话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语:前面学过的《大自然的语言》一课,大自然不仅有美妙的语言,而且有奇妙的声音,当你站在高山顶或深谷里高呼一声的时候,当你站在大厦或遂道里用力击掌的时候,侧耳一听会听到什么呢?回声,有时回声还不止一次,而是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回声”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读了这篇课文,就明白了。
初读课文,正音解词:
隧道(suì) 圜丘() 层峰叠障(zhàng) 庞大(páng) 巍峨(wēi)(é)
再读课文,划分段落。
(一)点明回声发生的原理。
(二)举例说明回声因条件不同而形成的多种回声现象。
(三)用事实说明了解回声,利用回声为人类服务的重要性。
读课文,请学生画出文中所举事例,并依次编上序码。
①在高墙或室内说话,听不到回声。
②捷克阿德尔什伯赫旁的断岩能听到三次回声。
③江西弋阳圭峰的“回声谷”能听到四次回声。
④英国牛津郡一个地方,一声枪响回声达20次之多。
⑤雷声经过地、山、云回声隆隆不绝。
⑥北京天坛回音壁、三音石、圜丘。
⑦冷空气团和云雨层也会反射声波。
⑧阿尔卑斯山铁路隧道里的爆炸声能传到160千米远的地方。
⑨回声探测仪器,声纳。
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三个段意)
(具体生动地说明了回声的原理、现象以及了解回声、利用回声的重要作用。)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①文章开头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引用)(拟人)
作用是什么?(点题)
把回声比作什么?(比作女性)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样原声和回声就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将回声现象化作一种生动有趣的艺术形象了)
文章引诗开头,有吸引力,拟人形象,富有情趣。
②第二段说的是什么?(回声发生的原理)
③这一部分的说明顺序是什么?(由具体到抽象)
第二部分
①第4段说了什么?(1次回声)
第5段说了什么?(回声2至20次)
这两段按什么顺序写的?(由少到多)依回声的次数为序。
②第4段分说什么情况?
(分说“较远”和“太近”两种情况,大略说明听到回声的条件)
③第6段说了什么?(总述回音壁、三音石、圜丘)
7—9段分别说了什么?(分别介绍了回音壁、三音石、圜丘)
采用了什么顺序?(由总到分)
④第七段,说明墙体是为了说明什么?(反射条件)
“由于……”一句点明了什么?(点明原理)
⑤第10段说了什么?(液体、气体也反射声波)
第11段说了什么?(用隧道事例证明)
顺序?(由固体到液、气体)回声的表现。
⑥第11段,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先说现象奇怪,再作科学解释)
第三部分
①第13段说了什么?(用事实说明,利用回声有重要性)
②第14段说了什么?(用事例说明回声仪器的迅速发展)
顺序?(由实际到应用)写的是回声的用途。
总结①说明方法
(1)举例子
(2)下定义
(3)作比较
(4)列数字
②修辞方法
(1)拟人
(2)设问
(3)连珠(顶真)
③填表
写作方法
表现形式
具体例子
表达效果
由具体到抽象
由具体到抽象
第1、2自然段
引人入胜
知识原理
由抽象到具体
第9、10自然段
具体形象
结合
先说知识后举例子
第4自然段
生动有趣
具体例子
先说事例后说知识
第10自然段
说服力强
★ 回声教案设计
★ 教案小学语文
★ 小学语文教案精选
★ 回声作文高二
★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回声》教案(精选14篇)】相关文章:
初二物理上册第三章教学教案科教版2022-07-10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生日快乐》教案2022-10-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说课稿2022-12-14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2022-10-19
高一物理教案2023-08-12
回声300字作文2022-07-27
初二物理上册第三章温度教案2023-07-31
山谷静悄悄的教学反思2022-05-04
大班艺术活动:山谷回音真好听2022-11-17
人教版两只老虎音乐教学设计2023-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