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教案(精选16篇)由网友“给我掰点你的吃”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趣味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趣味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生活实际情景,体验“改商”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某学校要秋游啦,同学们纷纷在做准备,四(1)班有41个学生,老师想让同学们戴上红色的帽子,这样好识别自己班上的学生。超市里有8元、9元、10元的红色帽子,而班费只有400元,请你帮老师算算,可以买那种帽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购买方案.
二、建立模型。
1、同学们都准备好了,来到了大操场,电脑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
(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2.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讨论估计试商。272÷34=先估估大概需要几辆车?
(3.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2、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试商?会发现什么技巧。(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时候商会小?.
3、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4、继续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小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小呢?
5、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理解改商。
2、完成“试一试”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商的大小情况。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解决五年级学生如果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
3、完成“练一练”,可以适当扩充。
四、小结本课
五、布置作业
篇2:趣味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活动分析:
重点:是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难点: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关键点是对于不同图形中一共用边的感知与理解。
活动准备:
火柴棒若干根、记号笔、纸。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大家想不想学呀?
2、出示两个三角形,提问:它是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师变魔术
(二.、教师启发幼儿用火柴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
1.请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两个三角形。
2.请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3.请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
(三.幼儿操作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1.出示记录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指导。
活动评价。
(1.幼儿评价:拼得是什么图形?谁拼得好?为什么?
(2.教师评价:表扬会应用公用边的原理、注意用较少的火柴棍拼搭出较多图形的幼儿。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班级进入区域继续利用我们的棒来继续变魔术,好吗?
篇3:趣味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逻辑思考能力。
2.让他们学会通过思考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教学难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准备课堂上要讲的内容,预测提问环节所需要的使用的时间。多媒体课件,火柴棒,小奖品。
教学过程:
课前先向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生活例子。讲一个小故事,动物中的数学“天才”蜜蜂。(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通过小故事起到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火柴游戏,层层导入:
同学们还想知道知道数学更多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来一起玩一个与数学有关的趣味游戏好吗?
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演示摆法。
1、下图是用24根火柴杆排成1大1小两个正方形,只能移动其中的4根火柴,要使其变成3个正方形,你会吗?
2、六角星变菱形用18根火柴摆1个六角星(见图)。请你移动其中的6根火柴,使六角星变成6个面积相等的菱形。你知道应该怎么移动吗?
3、用12根火柴杆,组成4个连靠在一起的单位正方形,如下图。游戏要求:
(1)试试看,移动3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2)恢复原状,再试试看,移动4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答对进行适当的奖励),并进行分析,然后逐渐深入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结合生活,小组互动。
此环节分为四个小部分:
1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2从日常生活出发,模拟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
3最后进行统计,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奖励。
4、对相关题目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拓展题:
4、现在小明一家过一座桥,过桥时候是黑夜,所以必须有灯。现在小明过桥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妈妈要8秒,小明的爷爷要12秒。每次此桥最多可过两人,而过桥的速度依过桥最慢者而定,而且灯在点燃后30秒就会熄灭。问小明一家如何过桥?
第4题答案:
第一步:小明与弟弟过桥,小明回来,耗时4秒;
第二步:小明与爸爸过河,弟弟回来,耗时9秒;
第三步:妈妈与爷爷过河,小明回来,耗时13秒;
最后:小明与弟弟过河,耗时4秒,总共耗时30秒,多么惊险!
三、自主创作题:
根据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自主创作一幅与数学有关的图画。(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篇4:趣味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常规分析,得出解题思路,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解题办法;
【教学难点】
找出题目中的`可有可无的已知条件,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认为
【教学过程】
问:以前学过的有关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你能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出示例题:甲、乙两地公路全长352千米。汽车原来从甲地到乙地要11小时,建成高速公路后,汽车每小时速度是原来的2.5倍。现在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小时?
分析:要求现在汽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多少小时,那么先要求出汽车现在的速度,而汽车现在的速度是原来的2.5倍,那么还得先求出汽车原来的速度。根据`甲乙两地公路全长352千米。汽车原来从甲地到乙要11小时,可以求出汽车原来的速度。
学生写出解答过程:汽车原来的速度:352÷1=32(千米);汽车现在的速度:32×2.5=80(千米)
现在的时间:352÷80=4.4(小时)
问:用比例的思路该怎么样理解这道题目呢?
分析:甲、乙两地的公路长度一定,汽车的速度和所需的时间成反比例。因为现在的速度是原来的2.5倍,所以原来的时间是现在的
2.5倍。即:11÷2.5=4.4(小时)。
这样解答使得`甲乙两地公路全长352千米成了多余条件,但是又不影响解答问题。
【我们来探索】
一批零件有240个,王师傅单独做需要6小时,李师傅的工作效率是王师傅的1.5倍,那么如果让李师傅单独做这批零件,需要几小时?
【总结】
在解答应用题时要善于应用不同的思路和技巧,巧解问题
【作业】
丁阿姨打一份稿件需4小时,王阿姨的速度是丁阿姨的,那么如果由王阿姨打这份稿件,需要几小时?
丁阿姨打一份稿件需要4小时,王阿姨的速度与丁阿姨的速度比是4:5,那么如果由王阿姨打这份稿件,需要几小时?
篇5:趣味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3、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操场
教学楼
北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会在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能简单的用四个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篇6:趣味数学教案
学习内容:
“分梨”的问题
学习目标:
1.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尝试学会用逆推的策略解决问题。
3.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发现、欣赏并学习同伴身上的优点。
4.提高加减乘除的口算能力。
学习重点:
用逆推思维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
用逆推思维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1.老师考勤学生,点名。
2.认识新同学,每个同学进行1分钟介绍自己。
3.学生自由组合选择座位。
4.讲解解决“分梨”的问题:一只篮子中有若干梨,取它的一半又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其余一半又一个给第二人;又取最后所余的一半又三个给第三个人.那么篮内的梨就没有剩余,篮中原有梨多少个?
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⑵小组内交流
⑶反馈交流,老师引导启发思维。
⑷小结策略:逆推的解题策略就是从结果倒着推回去,在逆推过程中总数是不变的,我们要能找出关键条件,即最后得到的数量入手分析。
5.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对应例题的反馈练习:一只篮子里有若干梨,取他的一半零一个给第一个人;再取余下梨的一半零一个给第二个人;最后只剩下2个梨。问篮子里原来有多少个梨?最后集体交流反馈。
6.进行扑克牌“24点”小游戏。
学习内容:
“水桶和油桶”的问题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增加对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的多种形式。
2.另外教授一些数学计算的巧妙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发现并验证“水桶和油桶”问题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探究的求索精神。
4.利用简便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效率,更加高效的学习数学。
学习形式:
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一、引入
师:提出问题:你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展台出示题目。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取出1号靶,认真观察(引导学生观察)
2.小组交流,探究解决。
3.请同学们取出2号靶,尝试解决。(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如果有的学生做出来,让孩子展示,教师给予赞赏;如果学生做不出来,充分调动组内力量,探究解决。
4.请同学们按照组内交流出的方法各自解决。(小组合作,互相帮助)
三、课堂拓展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是不是觉得数学充满了奥秘呢?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络上找很多有关“水桶和油桶”的知识,然后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吗?
今后老师会继续为你们介绍一些更有趣的数学现象,这些数学方法更贴近你们平时的数学学习,有助于你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篇7:趣味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数数与记录,在玩中学、学中乐,体验数学游戏带来的乐趣。
2.掌握环形计数的方法,感受身边环形排列现象的应用。
活动准备:
夹子每人10个,纸盘、光盘每人一个,做记号用的小星星若干,各种环形排列物品(雪花片、调色盘等每组各一人一个),操作时用的音乐,记录表、记号笔。
活动流程:
一、趣味导入
师:夹子有什么用?(幼儿自由交流、讨论。)
师小结:夹子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除了可以夹衣服、夹袜子,还可以玩好玩的游戏。
二、游戏:夹夹乐
(一)玩夹夹子游戏。
1.看数夹夹子,复习感知10以内的数。
(1)明确游戏规则。
师: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各式各样的夹子,我们先来玩个看数夹夹子的游戏。老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小朋友看清楚卡片上的数字是几,就将几个夹子夹在自己的衣服上,身上的夹子数量要和卡片上的数一样多!音乐一结束就停止游戏,看谁夹的又好又快。准备好了吗?
(2)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分享。
师:请数一数你身上夹了几个夹子?和老师卡片上的数字一样多吗?
师:和旁边的小朋友互相数数,夹对了没有?
2.看谁夹的多,复习比较10以内的数的多少。
(1)明确游戏规则。
师:音乐一响你们就开始往衣服上夹夹子,音乐一停就停止游戏,比比谁夹的又多又好。
(2)幼儿游戏。
(3)交流、分享。
师:数一数衣服上夹了几个夹子?和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谁夹的多?
师:每一组小朋友比较一下,谁夹的多,谁夹的少,哪组小朋友的代表夹的最多?哪组小朋友的代表夹的最少?
(二)学习环形计数的方法。
1.在光盘上夹夹子。
师:现在夹子要表魔术了。请小朋友们从1数到20,老师来夹夹子(在光盘上夹一圈夹子),看看会变出什么?
师:老师变出的这个像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个……呢?老师播放音乐,你们夹夹子。音乐一停,就停止游戏。(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夹光盘)
2.学习环形计数。
(1)数光盘上的夹子。
师:请你们数一数,自己的光盘上有几个夹子?
你是怎么数的?怎样才能不漏数?不重复数呢?(幼儿个别回答)
师小结:在任何一个夹子上做一个记号,顺着一定方向按顺序一个一个数,每个夹子只数一次,不漏数不重复数,最后数到记号旁的这个夹子,就能知道光盘上一共有多少个夹子了。
(2)引导幼儿探究各种环形数数的正确方法。
比如:认准一个记号,用手按住以示区别;用小星星来做标记,等等(启发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3.分组操作并尝试记录计数方法。
(1)教师出示收集的各种环形排列的物品(雪花片、调色盘、纸盘子、光盘等)提出操作要求及学习记录方法的要求。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师小结并延伸: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都是环形排列的,他们不仅整齐、而且实用,仔细观察他们都有哪些排序的规律呢,怎样能让环形排列更美观且有序呢,下节课我们再体验吧。
篇8:趣味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自由排序,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尝试和发现不同的排序方法,并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2、发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3、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学习将排序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盒子 小瓷砖 贴条
活动过程:
一:今天,我们来到了米老鼠的家里来做 客,米老鼠他别高兴,他给我们带来了礼物盒, 引入主题
二:1、老师展示盒子——大盒子里面套小盒子
师:让幼儿按箭头的方向把盒子摆一摆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
2、第二份礼物——瓷砖
师:让幼儿按照规律把瓷砖装饰到房子上
瓷砖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幼儿:都是正方形 颜色不一样 大小一样
师:可以按什么样的规律排?
幼儿:三个黄三个红 四个黄四个红…..
三:动手操作
让幼儿到桌子旁,按贴条上的箭头有规律的贴瓷砖
四:请幼儿把贴好的瓷砖装饰到房子上,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规律排的
五:第三份礼物——帽子
请幼儿每人戴一顶帽子,记住自己的颜色
师:可以按什么规律排呢?
幼儿:红——黄——蓝
黄——蓝——红
听老师的口令按箭头方向排列
活动延伸:
根据帽子的眼色按规律排好队,旅行去啦,结束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正方形排在前面(排序)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正方形排在前面(排序)
有益的学习经验:
学习按物体数量多少排序。
准备:
1.手鼓一面。
2.数卡1―10,每个幼儿一套。
3.图片4幅:1)圆6个;2)正方形3个;3) 梯形4个;4)三角形5个。
活动与指导:
1.按顺序出示图片1―4,让幼儿说出图片中图形的数量,并在图片下方放上相应的数卡。
2.把图形与数卡调换成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让幼儿跟读几遍3、4、5、6。
3.教师分别击鼓10、8、9、7、6、5、4次让幼儿举出相应的数卡。
4.让幼儿把上面7个数卡由小到大排列,并且手口一致地点说3遍。
5.游戏:数字填空
1)让幼儿按照1―10的顺序数数。正确选择一个数填在空格里,并说出理由。
2)让幼儿从任意一个数开始接数。正确选择一个数填空,说出在…前,在…后,在…中间。
篇9:趣味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分析:
重点:是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难点: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关键点是对于不同图形中共用边的感知与理解。
活动准备:
火柴棒若干根、记号笔、纸。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大家想不想学呀?
2、出示两个三角形,提问:它是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师变魔术
(二)教师启发幼儿用火柴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
1.请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两个三角形。
2.请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3.请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
(三)幼儿操作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1.出示记录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指导。
3.活动评价。
(1)幼儿评价:拼得是什么图形?谁拼得好?为什么?
(2)教师评价:表扬会应用公用边的原理、注意用较少的火柴棍拼搭出较多图形的幼儿。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班级进入区域继续利用我们的棒来继续变魔术,好吗?
活动反思:
1.让数学变成好玩的,有意思的。
为什么学生喜欢这节活动课,因为这节课直观形象,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像玩游戏一样,有趣好玩。所以,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形结合,用动画片中的人物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等就是让数学变得好玩一点,学生积极性才高。数学教学应该向语文课学习,让学生能感知数的灵动,让数学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2.数学要多让学生操作。
数学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多操作,多动手。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会更深。滚一滚,如果要对低年级的学生说是很难说清楚的,但学生动手滚一下,不言自明。包括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就是让学生多操作。
3.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
有人说感觉器官用的越多,记得就会更牢固。这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手去摸,动手去堆,用眼睛观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器官。
4.了解学生,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
低年级学生在用语言表达数学问题时,有时候不太准确,这时候就不要强求学生记住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可以等一等,现阶段只要让学生有所感知就行了。如平面,曲面等。
5.放手让学生讨论。
不要小看这些小孩子,他们思维活跃,想法多样,只要你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会精彩演绎。在搭一搭这个活动中,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可以搭出哪些物体,学生搭出了很多新奇的造型,我都给与了肯定和表扬。
小百科:趣味,汉语词汇。意思是使人感到愉快,能引起兴趣的特性;爱好。
篇10:趣味数学教案
一位来自阿肯色州的年轻太太格罗丽亚,正在加利福尼亚州旅行.她想在旅馆租用一个房间,租期一周.办事员此时正心绪不佳。办事员:房费每天20元,要付现钱.格罗丽亚:很抱歉,先生,我没带现钱.但是我有一根金链,共7节,每节都值20元以上.办事员:好吧,把金链给我.格罗丽亚:现在不能给你.我得请珠宝匠把金链割断,每天给你一节,等到周末我有了现钱再把金链赎回.办事员终于同意了,但格罗丽亚必须决定如何断开金链的方法.格罗丽亚:我该三思而行,因为珠宝匠是按照他所切割和以后重新连接的节数来索价的.格罗丽亚想了一下,悟到她不必把每一节都割断,因为她可以把一段段金链换进换出,以这种方式来付房费.当她算出需要请珠宝匠割断的节数时,她几乎不能自信。你想一想需要割开多少节?
只需要割开一节。这一节应是从一端数起的第三节.把金链断开成1节,2节,4节这样三段后就能以换进换出的方式每天付给办事员一节作为房费。
啊哈!领悟到下列两点才能解题.第一,至少需要有1节,2节,4节这样三段(即其节数成二重级数的一些段),这样才能以各种不同的组合方式组成1节,2节,3节,4节,5节,6节和7节.我们在药品混乱问题中已经知道,这就是作为二进制记数法基础的幂级数.
第二,只需要割开一节就可以把金链分成符合要求的三段.关于这个问题,若把金链的长度增加,则可以想出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假设格罗丽亚有一根63节的金链,她想把金链割开,以上面那种方式来付63天的房费(价格不变).要达到此种目的只需要割开三节.你想出来了吗?你能否根据金链的不同长度设计一个通用的解题程序,要求分割开的节数为最少?
有一个有趣的变相问题:若所经手的n节首尾相连的闭合回路,例如说格罗丽亚有一串金项链,由79节相连而成,若每天房费为一节,试问最少需要分割开几节才能支付79天房费?
所有这些问题都跟二进制记数法有密切的关系.比如格罗丽亚的63节金项链如何分割?只要将63化成二进制表示:等于111111即63=1+2+4+8+16+32只要将从第二节开始的两节割开,再将从第八节开始的八节割下来,和从第32节开始的32节割下来即可,这样就有了从1,2,3,4,5,6,直到63的所有节数.一般地,若有n节金链,n是形如2k-1类型的数,将n化成二进制表示,再将所有1的位置所代表的2的幂的数相间隔地割开即可达到目的.但是对于其他任意类型的数,却不能奏效,比如对于格罗丽亚的79节金项链,79的二进制记数法表示为1001111.即79=1+2+4+8+0+0+64,这样从1到15都能表示,可是从16到63都没法表示,我把这个问题做到这里,也一时糊涂起来,但这个问题毕竟不是很复杂,咱们也学一学闵科夫斯基在课堂上口出狂言要解决四色问题的劲头,摸索着来解决一把.咱们可以这样:你不是要求节数最少吗?假设n=a+b其中a是已经找到的最大的那一节数,b是比n小的已经解决了的金链问题,由于b已经解决,因此b的拆分能够表示从1,2,3,...b-1,b的所有金链节数,而再大一些的数就不能够表示了,比如b+1,所以必须要a参加进来,如果n是奇数,可令a=b+1,这样n=2b+1,所以b=(n-1)/2,a=(n+1)/2,这样就找到了最大的一节的节数a,然后对b=(n-1)/2继续应用如上的办法,即可解决问题.如果n是偶数,可令a=b,这样虽然a本身不能表示出b+1,但是可以从b的拆分中拿出一个1来(这个1是必须存在的,因为要表示从1,2,3,...b-1,b的所有数)与a组成a+1也就是b+1.所以n=a+b=2a=2b,a=b=n/2.这样也找到了n为偶数时最大的一节金链的节数.对于b继续如上的过程,就可以找到全部应该断开的金链节数,我算出了从1到15的所有拆分如下:
1=1
2=1+1
3=1+2
4=1+1+2
5=1+1+3
6=1+2+3
7=1+2+4
8=1+1+2+4
9=1+1+2+5
10=1+1+3+5
11=1+1+3+6
12=1+2+3+6
13=1+2+3+7
14=1+2+4+7
15=1+2+4+8
对于上面的格罗丽亚太太的79节金项链,79+1=80,80/2=40,所以最大的一节就是40节,79-40=39,39+1=40,40/2=20,所以第二大的一节就是20节,39-20=19,19+1=20,20/2=10,第三大的一节是10节,19-10=9,9+1=10,10/2=5,又找到了一节是5,9-5=4,4的表示法如上已经列出来了:4=1+1+2.最后得到79节的金项链的分割法:1,1,2,5,10,20,40.过去我也碰到过一道类似的题,是23节金项链,也能够很容易地解决:23+1=24,24/2=12;23-12=11,11=1+1+3+6;所以23的分割法为:1,1,3,6,12.显然,对于2k-1类型的数,用这里的办法与用二进制记数法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
从上面所列出的拆分法可以看出,如果2k=2k+1,那么n一定要用k+1个数来表示,即:n=a0+a1+a2+...+ak.
可以用数学归纳法很容易地证明这是正确的.那么还有没有比这更少的分割法呢?可以证明没有了.从我们的分析方法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构造性的推理过程,假如还有比这更少的分割法,那么相当于在表达式n=a0+a1+a2+...+ak.中进行了某些组合,比如将a1+a2合并成新的a1,那么原来的有些组合就表示不出来了,例如a0+a2,就没有办法组合了.当然,一个数的拆分不是唯一的,前面的23节金链还可以分成1,2,3,6,11.你可以试试,这种分割法照样能满足要求.前面的分析中也可以把(n-1)/2留下来作为最大的节数,但是这样分出来的节数就不一定都是最少的了,例如把15这样分割,会得到:1,1,2,4,7.虽然能够满足付房费的要求,但是就不是最优解了.最后总结一下,把前面的算法过程公式化可以得到:
k-1r-1k-1
n=(n+c0)/2+{[n-cs2s+cr2r]/2r+1}+[n-cr2r]/2k
r=1s=0r=0
其中c0,c1,...ck-1等等是1或是0取决于每一步得出的数的奇偶性.其实最后一项等于1,这样可以得出:
k-1
n-2k=cr2r
r=0
a0=(n+c0)/2
i-1
ai=[n-cs2s+ci2i]/2i+11(i=1,2,3,...k-1)
s=0
ak=1
当然,编成计算机程序还是用递归程序比较简单.这里列出这些公式是为了保留存照。
篇11:趣味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在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季度的概念后,寻找历法与扑克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通过对“扑克”有趣的研究,培养起学生对生活中平常小事的关注。
2、调动学生丰富的联想,养成一种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扑克”与年月日、季度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这个你们一定见过吧!这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扑克”。谁愿意告诉我们,你对扑克的了解呢?
生:......
(教师补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 “扑克”还有一种作用,而且与数学有关!
生:......
二、新课
1、桃、心、梅、方4种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阳 小王=月亮 红=白天 黑=夜晚
3、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 大王=1 小王=1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数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闰年的天数
5、扑克中的K、Q、J共有12张,3×4=12,表示一年有12个月
6、365÷7≈52一年有52个星期。54张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
7、一种花色的和=一个季度的天数
一种花色有13张牌=一个季度有13个星期
三、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他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身边出现,只是我们大家没有注意到。请大家都要学会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篇12:趣味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会按照不同的方式、方法有序地数数。
2.通过操作活动,联系实际生活,初步理解数的概念,并积累相关数数的经验。
3.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对数数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操作材料、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1.幼儿随音乐《开火车》进活动室。引导幼儿进入活动主题。
2.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搬家啦,这么多的老师也都快来帮忙了呢,我们一起来和要去帮忙的老师们问声好吧。
(二)基础部分1.师:现在每位小朋友都变成了小火车的车厢,那你们清楚一共有多少节车厢呢?
幼儿报数,教师配合指导。
2.师:大一班的小朋友们都太棒了,而且我知道你们数数都很厉害,你们都能数到几?
我说一个数,你接着往下数3 个数字好吗 ?
······3.出示图片,幼儿观察。
师: 森林国王说啦,要闯关成功后才可以去帮忙呦。那我要请你们帮我一个忙啦,看, 图上有什么?。(房子,树)房子有几间?有几棵树?几只小动物?你是怎么数的?
教师小结:要数清楚物体的数量,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从上往下,或者从左往右,这样就不会数错了。
4.教师与幼儿互动,依次请10名幼儿上台,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5.出示图片,观察图片上的图形并正确的数出来。
师:看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什么?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圆形?······你是怎么数的?还有什么?这次你又是怎么数的呢?
6.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结:数不同的东西方法也不同,要想正确的数出数量,不仅要观察仔细,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数。
(三)结束部分:
师小结: 其实数字和我们的生活有很密切的关系,是很要紧的,爸爸妈妈经常买东西的时候都要去看这个数字。那么今天就请你有空的时候到家里去找一找、到附近的超市去看一看哪些东西上面有数字?为什么要看这些数字呢?这些数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音乐再响,幼儿随音乐《开火车》出活动室。
篇13:趣味数学教案
猴子搬香蕉
一个小猴子边上有100根香蕉,它要走过50米才能到家,每次它最多搬50根香蕉,(多了就被压死了),它每走1米就要吃掉一根,请问它最多能把多少根香蕉搬到家里?
解答:
100只香蕉分两次,一次运50只,走1米,再回去搬另外50只,这样走了1米的时候,前50只吃掉了两只,后50只吃掉了1只,剩下48+49只;两米的时候剩下46+48只;...到16米的时候剩下(50-2×16)+(50-16)=18+34只;17米的时候剩下16+33只,共49只;然后把剩下的这49只一次运回去,要走剩下的33米,每米吃一个,到家还有16个香蕉。
河岸的距离
两艘轮船在同一时刻驶离河的两岸,一艘从A驶往B,另一艘从B开往A,其中一艘开得比另一艘快些,因此它们在距离较近的岸500公里处相遇。到达预定地点后,每艘船要停留15分钟,以便让乘客上下船,然后它们又返航。这两艘渡轮在距另一岸100公里处重新相遇。试问河有多宽?
解答:
当两艘渡轮在x点相遇时,它们距A岸500公里,此时它们走过的距离总和等于河的宽度。当它们双方抵达对岸时,走过的总长度
等于河宽的两倍。在返航中,它们在z点相遇,这时两船走过的距离之和等于河宽的三倍,所以每一艘渡轮现在所走的距离应该等于它们第一次相遇时所走的距离的三倍。在两船第一次相遇时,有一艘渡轮走了500公里,所以当它到达z点时,已经走了三倍的距离,即1500公里,这个距离比河的宽度多100公里。所以,河的宽度为1400公里。每艘渡轮的上、下客时间对答案毫无影响。
变量交换
不使用任何其他变量,交换a,b变量的值?
分析与解答
a = a+b
b = a-b
a= a-b
步行时间
某公司的办公大楼在市中心,而公司总裁温斯顿的家在郊区一个小镇的附近。他每次下班以后都是乘同一次市郊火车回小镇。小镇车站离家还有一段距离,他的私人司机总是在同一时刻从家里开出轿车,去小镇车站接总裁回家。由于火车与轿车都十分准时,因此,火车与轿车每次都是在同一时刻到站。
有一次,司机比以往迟了半个小时出发。温斯顿到站后,找不到
他的车子,又怕回去晚了遭老婆骂,便急匆匆沿着公路步行往家里走,途中遇到他的轿车正风驰电掣而来,立即招手示意停车,跳上车子后也顾不上骂司机,命其马上掉头往回开。回到家中,果不出所料,他老婆大发雷霆:“又到哪儿鬼混去啦!你比以往足足晚回了22分钟??”。温斯顿步行了多长时间?
解答:
假如温斯顿一直在车站等候,那么由于司机比以往晚了半小时出发,因此,也将晚半小时到达车站。也就是说,温斯顿将在车站空等半小时,等他的轿车到达后坐车回家,从而他将比以往晚半小时到家。而现在温斯顿只比平常晚22分钟到家,这缩短下来的8分钟是如果总裁在火车站死等的话,司机本来要花在从现在遇到温斯顿总裁的地点到火车站再回到这个地点上的时间。这意味着,如果司机开车从现在遇到总裁的地点赶到火车站,单程所花的时间将为4分钟。因此,如果温斯顿等在火车站,再过4分钟,他的轿车也到了。也就是说,他如果等在火车站,那么他也已经等了30-4=26分钟了。但是惧内的温斯顿总裁毕竟没有等,他心急火燎地赶路,把这26分钟全都花在步行上了。
因此,温斯顿步行了26分钟。
付清欠款
有四个人借钱的数目分别是这样的:阿伊库向贝尔借了10美元;
贝尔向查理借了20美元;查理向迪克借了30美元;迪克又向阿伊库借了40美元。碰巧四个人都在场,决定结个账,请问最少只需要动用多少美金就可以将所有欠款一次付清?
解答:
贝尔、查理、迪克各自拿出10美元给阿伊库就可解决问题了。这样的话只动用了30美元。最笨的办法就是用100美元来一一付清。
贝尔必须拿出10美元的欠额,查理和迪克也一样;而阿伊库则要收回借出的30美元。再复杂的问题只要有条理地分析就会很简单。养成经常性地归纳整理、摸索实质的好习惯。
一美元纸币
注:美国货币中的硬币有1美分、5美分、10美分、25美分、50美分和1美元这几种面值。
一家小店刚开始营业,店堂中只有三位男顾客和一位女店主。当这三位男士同时站起来付帐的时候,出现了以下的情况:
(1)这四个人每人都至少有一枚硬币,但都不是面值为1美分或1美元的硬币。
(2)这四人中没有一人能够兑开任何一枚硬币。
(3)一个叫卢的男士要付的账单款额最大,一位叫莫的男士要
付的帐单款额其次,一个叫内德的男士要付的账单款额最小。
(4)每个男士无论怎样用手中所持的硬币付账,女店主都无法找清零钱。
(5)如果这三位男士相互之间等值调换一下手中的硬币,则每个人都可以付清自己的账单而无需找零。
(6)当这三位男士进行了两次等值调换以后,他们发现手中的硬币与各人自己原先所持的硬币没有一枚面值相同。
(7)随着事情的进一步发展,又出现如下的情况:
(8)在付清了账单而且有两位男士离开以后,留下的男士又买了一些糖果。这位男士本来可以用他手中剩下的硬币付款,可是女店主却无法用她现在所持的硬币找清零钱。于是,这位男士用1美元的纸币付了糖果钱,但是现在女店主不得不把她的全部硬币都找给了他。
现在,请你不要管那天女店主怎么会在找零上屡屡遇到麻烦,这三位男士中谁用1美元的纸币付了糖果钱?
解答:
对题意的以下两点这样理解:
(2)中不能换开任何一个硬币,指的是如果任何一个人不能有2个5分,否则他能换1个10分硬币。
(6)中指如果A,B换过,并且A,C换过,这就是两次交换。
篇14:趣味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生活实际情景,体验“改商”的过程,数学教案——秋游。
2、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改商”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某学校要秋游啦,同学们纷纷在做准备,四(1)班有41个学生,老师想让同学们戴上红色的帽子,这样好识别自己班上的学生。超市里有8元、9元、10元的红色帽子,而班费只有400元,请你帮老师算算,可以买那种帽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购买方案)
二、建立模型,教案《数学教案——秋游》。
1、同学们都准备好了,来到了大操场,电脑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有关除法的数学问题。
(1)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2)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讨论估计试商。 272÷34=先估估大概需要几辆车
(3)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34”看作“3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2、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试商?会发现什么技巧。 (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时候商会小?)
3、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大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大呢?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4、继续完成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由学生发现提出并解答:积小了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小呢?
5、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理解改商。
2、完成“试一试” 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商的大小情况。 第2题:认真观察,小组内说一说,解决五年级学生如果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
3、完成“练一练”,可以适当扩充。
四、小结本课
五、布置作业
篇15:趣味数学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分析:
重点:是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难点: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关键点是对于不同图形中共用边的感知与理解。
二、活动准备:
火柴棒若干根、记号笔、纸。
三、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大家想不想学呀?
2、出示两个三角形,提问:它是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师变魔术:我要拿走一根火柴棒,还剩几根?出自:大;考.吧"我用五根火柴棒也能搭两个三角形,你们信吗?
4、谁看出了其中的秘密?为什么五根火柴棒也能搭出两个三角形?(因为它们有一条公用边,它叫“公用边”)
(二)、教师启发幼儿用火柴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
1.请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两个三角形。(个别幼儿示范)
2.请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个别幼儿示范)
3.请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个别幼儿示范)
三、幼儿操作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1.出示记录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1)用最少的火柴棒搭出五个正方形。
(2)将你搭出的图形画出来。
(3)记录你所用的火柴棒的数量。
2. 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指导。
3.活动评价。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班级进入区域继续利用我们的棒来继续变魔术,用最少的火柴棒搭出五个三角形。
活动反思:
《有趣的.拼搭》是一年级学生第一次上的数学的实践活动课。这堂课学生学得很开心。在我的指导、组织下,学生们分组活动。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在拼、搭的活动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与理解。教材先安排学生用相同的立体图形拼出各种各样的组合图形,再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拼搭出又高又稳的组合图形,其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在拼搭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二是在“看谁搭得又高又稳”的活动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在这个环节里,我首先引导学生读题和看图意,并提出“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的问题,以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审题和仔细观察的学习习惯。接着,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你想怎样搭呢?”让学生先思考搭一搭的策略,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搭的游戏。
在搭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难以把球放稳,于是问:“小朋友,你们在搭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当学生提出很难把球放稳时,我抓住时机,让成功了的小组介绍经验,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使其他学生在倾听、交流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然后让学生再次尝试,以验证方法。最后向学生提出:“有什么办法能知道谁搭得高?”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中两种搭法的差异,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在“搭一搭”的环节中,由于之前我没有向学生明确要求,且学生一看到了那些积木,就控制不住激动的心情,都争着、抢着来玩,根本不受控制。在每一次操作活动前,要向学生明确每一个操作活动的要求,且在交代要求时,必须让学生注意聆听,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并想尽一切办法调控好课堂纪律,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16:趣味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加法,能根据每次摆黑白棋子的数量列出9的加法算式。
2、感受合作下棋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棋盘八副,围棋子若干。
2、“8”以内的数字卡片和算式卡若干,“9”的加法算式等。
活动过程:
1、复习8以内的加减。
师:今天幼儿园要举行趣味围棋赛,你们想参加吗?参赛队员在赛场不能乱跑,要坐在位子上。老师这里有许多的门票,请小朋友们对号入座。
幼儿根据门票上的算式算出答案并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2、学习9的加法并列出算式。
(1)热身赛。
师:比赛马上开始,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相对的两人一组,两人一副棋盘,一人执黑棋子,一人执白棋子。首先,我们来进行热身赛:两人一组,每组小朋友用“剪刀、石头、布”的方式决定谁先出棋。我出示一个数,要求小朋友出的黑棋和白棋合起来是我给你们的数。
(2)趣味黑白棋大赛:学习9的加法,能根据每次摆黑白棋的数量列出9的加法算式。
师:正式比赛现在开始。规则是两个小朋友为一组摆棋,每摆一次各自列出一道算式。第一轮比赛开始,一个幼儿先出一部分棋子,另一幼儿根据前一幼儿出的棋子的数量,出另一部分棋子,然后两幼儿根据双方所出棋子的数量列出加法算式并进行计算。
(3)验证趣味黑白棋大赛的结果。
师:请把你们列的算式告诉大家。幼儿验证记录卡。
(4)同样的方法开始其他几轮的比赛,学习其他的几组9的加法。
(5)最后,请每组幼儿说说他们所列的算式及其结果。
小结和是9的8道加法算式。
3、“9子通”游戏。
师:在画架上有许多“9子通”的图谱,里面藏着许多9的加法的秘密,请小朋友找找看,找到了就把它的算式列出来。看谁找得多,看谁找得快,看谁算得对。
4、结束。
检查幼儿所列的算式并请小朋友说说他是根据棋盘上的哪个部分的棋子列出的算式。
活动延伸:
将模盘、棋子放到活动区供幼儿自由操作。
活动反思:
由于活动的设计源于幼儿的兴趣,而且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幼儿在已有8以内数的加减法和9的组成这些知识基础之后,学习了9的加法,目标的制定符合幼儿的近期发展需要。
在活动中我始终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活动的设计都体现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和平等的师生关系;整个活动的每个环节都为达成目标服务,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的'参与面广,这样能使幼儿在轻松的操作活动中达到目标要求,做到在玩中学数学的目的,同时也重视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比如,我班幼儿学习数的组成时,已经发现数组成的交换规律。但是由于我认为幼儿学习了8以内数的加减法和9的组成,已经掌握了这一规律,所以在本次活动就没有进行归纳总结。因此,在今后的数学活动中,我要注意引导幼儿发现数学的规律,让孩子能做到举一反三。
活动评析:
活动中教师能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重视个别辅导,注意与幼儿的互动,主动观察幼儿,及时发现问题并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体现了幼儿数学教育中“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本次活动前幼儿已经学习了8以内数的加法和组成,已经理解了加法的含义,学会了列加法算式计算,因此在学习9的加法时若活动目标:仍然停留在“能根据每次摆黑白棋子的数量列出9的加法算式”的水平上,我认为目标要求太低了。根据大班幼儿的学习能力和活动过程:的情景看,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发现加法交换的关系。“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因此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中教师对于数学活动中如何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对于可以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因素的挖掘还不够。
★ 趣味数学活动总结
★ 趣味数学教学反思
【趣味数学教案(精选16篇)】相关文章:
趣味数学谜语及答案2024-02-19
二年级趣味作文2024-01-20
春节趣味乐园作文2022-05-04
玩转数学活动方案2022-06-25
数学课堂活动方案2023-11-30
小学低年段音乐审美趣味培养的探索2022-12-14
趣味活动总结2022-11-25
学生校园趣味活动方案2023-03-19
浅析数学趣味性教学方法与途径教育学论文2022-05-18
小学教学趣味故事2024-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