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我的小灯泡》科学教案(整理14篇)由网友“婉婷”投稿提供,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点亮我的小灯泡》科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篇1:《点亮我的小灯泡》科学教案
《点亮我的小灯泡》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一根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 2、学会对发光小灯泡的连接装置进行观察和用笔画出电流在灯泡内的流动路线。 3、学会画一个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 4、经历多种简单电路的连接过程,用多种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5、学会检查电路装置,避免短路现象的发生,认识短路和断路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经历用一根电线、一个电池、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 课前准备 小组:1根电线、1个小灯泡、1节电池、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师顺手点亮教室里的日光灯,问:这日光灯怎么会亮呢? 生:日光灯里有电。 师:那这日光灯里的电是怎么来的呢? 生:发电厂输送过来的。 师:电是怎么输送过来的呢? 生:是通过电线输送过来的。 二、计划实验过程 1、师出示一个小灯泡:我们用小灯泡代替日光灯,要使小灯泡亮起来还需要哪些材料? 学生小组讨论材料 汇报讨论要准备的材料。 2、师:有了这些材料,你觉得应该怎样连接呢? 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连接小灯泡,使它发亮,并记录。 汇报实验计划。 三、实验让小灯泡发光 1、第一次接小灯泡 师:现在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操作方法进行第一次连接,把你们是怎样连接的装置用简图画下来。小灯泡亮或不亮都画下来。老师给你们三分钟时间。 生开始小组连接并画下来。 交流 师:哪几组小灯泡接亮了?请你们跟老师挥挥手。哪几组小灯泡没接亮?请你们也跟老师挥挥手。没有接亮的'小组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不会亮? 生说原因。师补充说明,出示小黑板,讲解电流的方向及如何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 师:刚才没有接亮的小组,老师再给你们一次机会把小灯泡接亮。 学生再接小灯泡。 2、再次接小灯泡 师:接下来进行第二次连接,把你们能想到的连接方法都连接一下,小灯泡会不会亮,会亮的在表格中画出简图。看哪个组画的最多。 学生再次小组连接小灯泡。 交流:哪个小组发现的连接多。(让学生把图拿到实物投影仪上) 四、再次猜测和实验 师发下一张表格,画有几种连接的装置图。 生小组先讨论猜测。 生根据图示验证小灯泡会不会亮。 根据结果,讨论学生实验的发现。 交流:结果和发现。 并区分短路和断路的区别。让学生说说那几个为什么不会亮。 五、课后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只让一盏小灯泡亮起来,你有没有办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到课后去尝试尝试。 实验准备的材料 准备怎样连接材料 第一次连接 第二次连接篇2:《点亮我的小灯泡》教学反思
《点亮我的小灯泡》教学反思
按照吴老师概念教学设计的要求,我把这节课学生要掌握的核心概念定位为:我们用一根导线把干电池的正极、负极和小灯泡连接起来,电流过灯丝的时候,灯泡才发光。 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和它相关的概念有小灯泡有两个连接点。干电池有正极和负极。短路和断路。
连接电路是小学《科学》各版本和《自然》教材都涉及的内容,课前,我进行了相关的`文献研究,阅读了许多老师的教学设计,发现有很多可资借鉴的地方。例如,都非常重视对实验器材特点的观察,特别是小灯泡的构造进行了解,这就为接下来的电路连接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点亮小灯泡,对于成人来说很简单,但是对于中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大多是没有实际操作过的。而且大多数学生对于小灯泡、电池的结构没有进行仔细观察认识,这就为顺利点亮小灯泡留下了障碍。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能量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一般都是通过观察用电器的工作状态来感受、认识电的,电流是怎样通过导线、灯泡的,学生无从知道,本节课,我利用一个虚拟软件,希望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电流是怎么流过小灯泡的,从而更好地了解通路、短路和断路。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看一看、画一画、连一连、议一议。看一看: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灯泡、电池、电线等材料的结构特点,了解各自的作用。画一画: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小灯泡,电池的结构图,并尝试画出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要求只用一节电池、一根电线。连一连:根据自己设计的电路图尝试点亮小灯泡。在此环节中,有些同学点亮了小灯泡,有些同学却没有成功,这是什么原因呢?进入了议一议的阶段:解释和反思。这时候,我向大家介绍了虚拟实验软件:连接电路,让大家在电脑上代替实物连接电路。动态、直观的电流路径和方向,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通路、短路和断路。第一次让学生点亮小灯泡的时候,只有3个小组成功了,通过虚拟软件的帮助理解,再次连接几乎全班每组都成功了,效果十分显现。在课的结束部分让学生完成一个挑战任务:能否用电脑软件设计一个电路点亮两个小灯泡?学生饶有兴趣。
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连接电路和电脑虚拟软件深感兴趣,这也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征。但怎样连接电路,电在电路里是怎样流动的缺乏深入思考。在下次上课时,考虑先把电池、导线装在信封里,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每组发2个小灯泡,一节电池,一根电线。材料简单了,干扰的因素会更少,教学会更有成效。利用学生虚拟软件中连接的电路图、各种不同的连接方法,充分交流讨论,做到学以致用。
篇3:初中初一作文650字:点亮我的小灯泡
初中初一作文650字:点亮我的小灯泡
一年一度的科技节来临了,学校举行了科学小制作的活动,同学们听到这个活动的消息,心里都乐滋滋的,都想趁这个机会好好的大显身手。而我也不例外,就连吃饭的时候,都在绞尽脑汁地想着做什么小制作好呢?我抬头望着一盏明亮的日光灯,脑子突然蹦出一个念头:做一盏灯。
于是,一天放学回家后。我找齐了材料:一根电线、一节干电池和一个小灯泡。二话没说,我就开始埋头苦干起来。一次失败,再来,又一次失败,又再来……就这样,我尝到了失败的滋味。但我不甘示弱,把当过电工的爸爸找来。听了爸爸的讲解,我知道了原来是我的小制作的线路出了问题。因为电从电池的一段流出,通过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形成一个完整的环路,所以灯泡会发光。而我却把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疏漏了。所以小灯泡不亮。经过我稍加改造,小灯泡奇迹般地亮了起来。我拿着精心制作的科学小制作——灯泡,左看看,右瞧瞧,生怕出现什么问题,于是我又试了一遍,确保万无一失。看到小灯泡又一次在我手中亮起,我心中充满了无比的.自豪感。
不过在实验中,我还发现在制作的过程中,要避免电池短路,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另一端是锌壳。当电池的这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产生短路。短路时,电池和电线会在一瞬间发热变烫,不仅灯泡不能发光,电池也会很快坏掉。
这次科技节,是我知道了更多的知识,也让我明白了更多的道理,人们都得感谢爱迪生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他发明了电灯,为人们增添了一个生活的必需品啊!
现在,我也有了属于我自己的“电灯”啦!
篇4:《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点亮小灯泡》是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后真正开始探究电现象的一课。《点亮小灯泡》注重让学生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探究的过程。本课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小灯泡的构造;第二部分:让小灯泡发光。从观察小灯泡构造入手,再尝试点亮小灯泡,在观察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的基础上再作尝试,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并思考猜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作出最简单的对电流的解释,再通过判断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区分短路和断路,寻求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对电路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特点。
2、教学难点:
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
区分短路和断路。
(四)教学准备
1、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只小灯泡、1节1、5伏的干电池、一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2、教师准备:小灯泡剖面图、大灯泡、电池、灯泡图片、双面胶、多媒体课件:
(1)电和我们的生活.
(2)点亮我的小灯泡。
二、说教法和学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所以,我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从画小灯泡入手,激发他们观察小灯泡的兴趣,在了解了小灯泡的结构特点后,及时抛出问题:要使小灯泡发亮,至少还需要什么材料?然后提供给学生灯泡、电线和电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怎样接亮小灯泡,允许有成功有失败,通过让成功的小组演示后,讨论小灯泡为什么会发光?猜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借助课件认识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只有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和电池的正负极都接通了才能让小灯泡发亮,突破教学难点,再趁热打铁,迁移观察方法,让学生自己分析接不亮的原因,了解一旦电路不通,形成短路或断路都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而且短路会很不安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次合作,用多种连接方法使小灯泡发光,并学着画完整的连接装置图。最后进行综合运用,拓展探究内容,如何想办法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经过“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让这堂课的结束作为下堂课的开始。
三、说教学过程
(一)观察材料,认识构造
1、出示小灯泡,让学生作简单描述。
2、每人一个小灯泡,观察构造并画下来,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3、借助课件,认识小灯泡各部分构造及名称。
4、要让小灯泡亮起来,最少需要那些材料?
5、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从一个很有趣的活动入手,引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了解学生对小灯泡结构的原有认知。)
(二)合作尝试,点亮一个小灯泡
1、小组合作,尝试点亮这个小灯泡。
2、请点亮的小组上来展示,用实物线路图表示。
3、观察点亮的小灯泡的电路连接图,让学生再次尝试点亮小灯泡。
4、观察连接装置,讨论电流路线,课件展示电流图。
5、小结:电池里的电从正极出来,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流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一条回路。这条路通了,灯泡就亮了。
(设计意图:在探究活动中,我更关注学生提出研究问题,并尊重学生意见。给予鼓励和引导,尽量让研究过程符合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科学的现象。)
(三)探究实验,多种连接方法使小灯泡发亮
1、小组合作,把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画下来。
2、全班交流,展示连接装置图,了解电流在灯泡内的流动路线。
3、课件(四种典型连接方式的图):判断图中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小灯泡不会亮?为什么?
4、根据学生情况讲解断路和短路。
5、自己找材料,想办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实验结果简单的整理和分析。重新对原有认知进行修正和丰富。知道“短路”是连接过程中的失误。)
(四)发布信息,提升思维
1、学生发布自己小组点亮小灯泡的几种不同的方案,发布新的问题。
2、交流电路的意义。
3、多媒体播放:
(1)电和我们的生活
(2)点亮我的小灯泡
4、填写实验记录单。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发布信息时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调查家里的用电器
家中有哪些家用电器?
有哪些电器是用电池作电源的?
家中每个月的最高用电量是多少?最低用电量是多少?
交流家庭节约用电的方法和建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调查和统计能力,丰富学生关于电的认识。如电不仅仅可以用来发光、发热,还能使电器播放音乐、产生图像等多种功能,这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电的兴趣。)
2、进行用电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电池是1、5V的直流电,是安全的电源。在日常生活中,家用电器使用的是220伏的交流电。让学生知道220伏交流电的电源是很危险的,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不能直接用做实验!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总体思路及构想,我想学生经过“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篇5:《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主要包含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个领域的内容,在物质世界里又包括物体与物质、运动与力、能量的表现形式三部分内容,在能量的表现形式中又包含声音的传播、光的传播、热现象、磁现象、能量的转化、简单电路六部分内容,本单元的知识就是属于物质世界领域与能量的表现形式相关的内容。
具体到本单元,第一节学生将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主要是理解电的本质与产生,了解产生电流的条件,随后学习本节课《点亮小灯泡》,在此基础之上又将学习《简单电路》与《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的内容,以电路为基础,我们还将学习《做个小开关》、《导体与绝缘体》、《电路出故障》三部分内容,与电路相关的知识是本单元学习重点。
结合科学课程标准,本单元的内容标准为:
1、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2、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了解开关的功能;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3、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其中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是本单元学习重点。
具体到本节课,我制定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小灯泡结构;知道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学会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敢于根据生活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教学重点是:了解小灯泡构造,并以正确的连接方法点亮小灯泡。
教学难点是:根据实验现象猜测电流的流向。
二、学情分析
电的教学是比较新鲜的科学课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与电相关的知识。但对于本节课,学生已经通过第一节了解了静电以及电流形成的条件,这为学习本节课打下了基础。
虽然与电相关的知识是第一次学习,但生活中电无处不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模式设计
我校践行真实课堂和谐五环节教学模式,具体的环节为:单元导入、明确目标;自学指导、合作探究;大组汇报、教师点拨;巩固练习、拓展提高;达标测试、课堂小结。落实到本节科学新授课的教学模式为:复习旧知、明确目标;激趣导入、打好基础;提出问题,活动探究;拓展延伸、联系生活;达标测试、课堂小结。在本节科学课中体现了我校的教学理念有:三真:真思考、真合作、真会;三实:设计实、检测实、反馈实;一及时:评价要及时。
四、板书设计:
时间预设,本节课五个环节的时间预设为,第一环节2分钟,第二环节10分钟,第三环节15分钟,第四环节8分钟,第五环节5分钟。
在课前,教师为各小组准备:小灯泡、2节1.5伏的干电池、导线、白纸。
综合学生的具体学情以及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了突破重难点我会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一)“结构观察法”,在学习小灯泡结构的教学中,让学生观察实物,学习新知。
二)“自主操作法”,科学的学习的有趣之处就在于动手操作,给学生工具,让大家自己尝试让小灯泡亮起来,体会电流的流动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本节课重难点。
三)“对比理解法”,让学生把连接小灯泡的方式画成实物图,加以比较,找到能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本质。
接下来是具体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明确目标:出示两个问题:
1、物体为什么会带电?
2、要想产生电流,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这两个问题是回顾第一节《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的重点知识,特别是第二个问题是学生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知识基础。随后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明确学习方向。
第二环节,激趣导入,打好基础:
出示美丽的灯光照片,以美丽的灯光吸引学生注意,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体――小灯泡。询问学生:你了解小灯泡的构造吗?请你仔细观察小灯泡,并把它的构造画在纸上。这里提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小灯泡,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体现真合作。让学生把小灯泡的结构画在纸上,让抽象记忆实体化,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这一环节为接下来点亮小灯泡打下了基础。
第三环节,提出问题,活动探究:
本环节主要分成三个活动,活动一:请你尝试用手头的工具把小灯泡点亮?小组四人,分工合作,并画出实物图。科学学习非常注重让学生亲历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动手,所以“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头戏。这里利用“自主操作法”学习本节重点知识,让学习变得妙趣横生。同学们小组合作,并且在这种有趣的动手操作中积极思考与交流,同时也体现了“真合作”与“真思考”。活动二:各小组展示小灯泡连接实物图,大家一起分析,哪些小组的小灯泡会亮,哪些小组的小灯泡不会亮,为什么?事物通过对比,更能突显其本质,科学知识的学习亦是如此。把各小组连接小灯泡的实物图进行对比,找出不同,总结连接要点,这是“对比理解法”在教学中的运用,突破教学重点。分析小灯泡没有被点亮的'原因,灌输回路,短路,断路现象,丰富学生知识。在这里,利用课本插图以及学生所画的实物图进行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活动三:小组内尝试说一说在小灯泡点亮的过程中,电流是怎样流动的?由分析小灯泡内部构造,再到学习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法,最后探讨电流流向,逐层深入。在学习连接方式的基础上,大胆猜测电流的流向,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本环节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用电安全教育以及绿色环保教育。科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要运用于生活,本环节设计了用电安全教育与绿色环保教育这两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把科学的学习渗透到生活中去。在用电安全教育中,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对与错。在绿色环保教育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自己家庭每月的用电量,然后出示我们天津某些家庭的月用电量统计表,让学生感受生活用电量非常大,随后引导学生学习,我国发电形式有水电和火电两种并且以火力发电为主,这就产生大量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进而提倡学生节约用电,保护环境。最后出示一些家庭常用的用电器,体现电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五环节,达标测试,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小结,并出示达标测试题:这是本节课学习目标完成度的一个评价,以基础知识为检测内容也体现普育课堂的“堂堂清,人人清”的理念,是“检测实”的体现。
5、板书设计:
标题点亮小灯泡,主要内容分成三部分:小灯泡的结构,电流的路径以及能让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式的共同特征是:形成回路。
五、课堂评价:
1、小组评价: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在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形式下,要评论到“组”,而不是“个人”。以我班为例,学生四人一小组团团坐,每个小组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在回答问题时,根据学生的等级给小组加上适当的分值,具体加分方法为我校推行的郎式加分法:A0.1分B0.2分C0.3分D0.4分。在上课的尾声在根据小组的得分情况,把得分最高的小组评定为本结课的优胜小组,给予适当奖励。
2、过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关注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在本节课中,从观察小灯泡的结构到点亮小灯泡最后到探讨电流的流向,都是在一系列的动手操作活动中进行的,此外在学习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时,也是通过对比不同的连接实物图找到正确的连接方法,体现了对比思想。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评价中应该关注的地方。
3、多样评价:师生评价,以郎式加分法为依据的小组加分制度,主要是在学生回答问题以及投影展示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小组加上适当的分值。生生评价:在小组合作、大组汇报中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评价,在本节课中主要是一个小组的学生上台展示小灯泡结构图以及小灯泡连接实物图时,其他小组的学生给予评价的过程。目标评价:恰当的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评价。这里主要是利用达标测试来完成。
七、资源开发
本节课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文本资源:课本资料与课本插图。在灌输回路、短路、断路现象时结合课本的插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了解。
2、实验资源:本节课以实验为基础进行教学,从观察小灯泡的构造,到点亮小灯泡最后到探讨电流的路径,都是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的。实验资源是本节课重要的教学资源。
3、生成资源:主要是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活动中的典型错误资源,教师拿来进行教学。
4、生活资源:实物观察,在学习小灯泡结构的教学中,让学生观察实物小灯泡学习新知;联系生活,在导入新课以及展现电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时,可以充分联系生活。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
篇6:《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点亮小灯泡》是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后真正开始探究电现象的一课。《点亮小灯泡》注重让学生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探究的过程。本课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第一部分:小灯泡的构造;第二部分:让小灯泡发光。从观察小灯泡构造入手,再尝试点亮小灯泡,在观察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的基础上再作尝试,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并思考猜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作出最简单的对电流的解释,再通过判断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区分短路和断路,寻求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对电路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特点。
2、教学难点:
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
区分短路和断路。
(四)教学准备
1、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只小灯泡、1节1.5伏的干电池、一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2、教师准备:小灯泡剖面图、大灯泡、电池、灯泡图片、双面胶、多媒体课件:(1)电和我们的生活 (2)点亮我的小灯泡。
二、说教法和学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所以,我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从画小灯泡入手,激发他们观察小灯泡的兴趣,在了解了小灯泡的结构特点后,及时抛出问题:要使小灯泡发亮,至少还需要什么材料?然后提供给学生灯泡、电线和电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怎样接亮小灯泡,允许有成功有失败,通过让成功的小组演示后,讨论小灯泡为什么会发光?猜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借助课件认识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只有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和电池的正负极都接通了才能让小灯泡发亮,突破教学难点,再趁热打铁,迁移观察方法,让学生自己分析接不亮的原因,了解一旦电路不通,形成短路或断路都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而且短路会很不安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次合作,用多种连接方法使小灯泡发光,并学着画完整的连接装置图。最后进行综合运用,拓展探究内容,如何想办法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经过“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让这堂课的结束作为下堂课的开始。
三、说教学过程
(一)观察材料,认识构造
1、出示小灯泡,让学生作简单描述。
2、每人一个小灯泡,观察构造并画下来,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3、借助课件,认识小灯泡各部分构造及名称。
4、要让小灯泡亮起来,最少需要那些材料?
5、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从一个很有趣的活动入手,引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了解学生对小灯泡结构的原有认知。)
(二)合作尝试,点亮一个小灯泡
1.小组合作,尝试点亮这个小灯泡。
2.请点亮的小组上来展示,用实物线路图表示。
3.观察点亮的小灯泡的电路连接图,让学生再次尝试点亮小灯泡。
4.观察连接装置,讨论电流路线,课件展示电流图。
5.小结:电池里的电从正极出来,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流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一条回路。这条路通了,灯泡就亮了。
(设计意图:在探究活动中,我更关注学生提出研究问题,并尊重学生意见。给予鼓励和引导,尽量让研究过程符合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科学的现象。)
(三)探究实验,多种连接方法使小灯泡发亮
1、小组合作,把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画下来。
2、全班交流,展示连接装置图,了解电流在灯泡内的流动路线。
3、课件(四种典型连接方式的图):判断图中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小灯泡不会亮?为什么?
4、根据学生情况讲解断路和短路。
5、自己找材料,想办法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实验结果简单的整理和分析。重新对原有认知进行修正和丰富。知道“短路”是连接过程中的失误。)
(四)发布信息,提升思维
1、学生发布自己小组点亮小灯泡的几种不同的方案,发布新的问题。
2、交流电路的意义。
3、多媒体播放:
(1)电和我们的生活
(2)点亮我的小灯泡
4、填写实验记录单。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发布信息时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调查家里的用电器
家中有哪些家用电器?
有哪些电器是用电池作电源的?
家中每个月的最高用电量是多少?最低用电量是多少?
交流家庭节约用电的方法和建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调查和统计能力,丰富学生关于电的认识。如电不仅仅可以用来发光、发热,还能使电器播放音乐、产生图像等多种功能,这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电的兴趣。)
2、进行用电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电池是1.5V的直流电,是安全的电源。在日常生活中,家用电器使用的是220伏的交流电。让学生知道220伏交流电的电源是很危险的,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不能直接用做实验!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总体思路及构想,我想学生经过“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篇7:点亮小灯泡作文
现在的生活是推陈出新,日新月异的新的发明不断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我自小热爱科学,对发明和实验有一种不由自主地追求。
一次科学课上,老师对我们说:“我们生活中使用的电都是靠电源提供的,如电池、发电机等等等等。有了能流动的电,才能点亮灯泡,用上各种电器。回家后自己试试点亮小灯泡。”顿时我来了兴趣,睁大了眼睛,想:这会不会很难呢?。“材料呢很简单,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老师说着,“回家后按照课本,先自己做实验。好,下课!
”
一回家,我就拿起小灯泡,看看书说:“灯泡上有两个连接点。”
“电池这边带铜帽的是正极,由锌壳做的是负极。”
“在做实验时,导线两头的绝缘体应该去掉。”
一切准备好了,开始工作了。我先把小灯泡小心翼翼地放到电池上,可这灯泡像成心和我作对似的,我放上去他就掉下来,这个小灯泡一定是灯泡王国人人知晓的淘气包!
于是我就先不理他,我先把导线的一头和负极连接起来,负极朝下的.把电池竖立在桌上用手按住。再把导线的另一头和电池的正极连接在一起,最后把灯泡底下的连接点和正极交叉着放。只听见“丝丝”两声,小灯泡亮了,灯泡像笑出声一样,又像是黄色的小花儿,亮着。
这小灯泡亮着,为我科学的心灵点出一条明路。
篇8:点亮小灯泡作文
在一个没有杨柳依依的下午,我们的科学课教学正在进行学习能力有关电的知识。老师发下了这样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和一根电线。我第一次可以试着自己点亮小灯泡,手脚显然对于有些慌乱,不知道应该怎样点好,生怕一不小心触了电。
教室里很安静,只有通过同学们在连接进行电池和小灯泡的声音。我也拿起电池试了使用起来,但我认为不论我们怎么放电线都不可以成功。我又努力地试了一遍,还是一个不成功。
再试……
但是那个小灯泡就是不能用。其他同学的小灯泡已经一个接一个地点亮了,但我的还是不。我就像热水里的猫一样焦虑。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老师说的如何连接电路,还画了小灯泡的内部结构图,我试着把小灯泡连接成一个完整平滑的电路,小心地按下电池的正极和连接口,就在那一刻,小灯泡亮了,就像一个明亮的太阳,发出耀眼的光芒,也像夜空中的星星,发出耀眼的光芒;更像一个黑暗的夜空带来一轮明亮的月亮,照亮了行人。
又过了二天,就到我的生日了,我默默许下了这样一个共同愿望:科学发展才是这个世界的真理,愿科学散发出自己更加耀眼的光芒。
篇9: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
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但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对于成人来说或许很简单,但是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大多是没有实际经验,更不会知道其工作原理。所以,四年级级下册安排《电》这一单元非常有必要。
《点亮小灯泡》是四年级教科版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安排在《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之后,学生对静电有了初步认知,更容易完成本课的内容。本课意在让学生通过连接简单的电路,了解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电池两端直接和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等知识,从而建立“电”的科学概念。 教材从认识小灯泡着手,然后组织学生安装电路,再对多种电路进行尝试的设计,我认为并不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效果可能并不理想。为此,我将本课的主要部分进行了重新组合,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点亮小灯泡。出示小灯泡、导线、电池。问学生,谁能点亮小灯泡。
二、用不同的方法点亮小灯泡。在学生能点亮小灯泡的基础上增加难度,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点亮小灯泡。
三、总结点亮小灯泡的方法。
四、猜测小灯泡发亮的原因,并说明电流的方向。
五、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从本课的教学来看,这样的设计非常适合学生,从学生实验操作过程,我们发现效果相当理想,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学生能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来点亮小灯泡,真的可以说“学生的能力不可低估”。因此也让我产生了一些不够成熟的想法。
一、相信学生是能力发挥的前提。培养学生并不是单看其掌握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获取这些知识的能力。如果只想让学生学会安装电路,那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让学生依样画葫芦,用不了二十分钟,学生也一定能组装完成。但我们应该知道,学生这种知识的接受,用不了几天会在大脑中荡然无存,那不经实践摸索,灌输而获得的东西是不长久的。其实在这里最关键的是第一步,如果能让学生独立点亮小灯泡了,那么下面其它几种方法也就不会存在太多问题。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学生用时最多的也正是第一次点亮那小灯泡,但是,我并不着急,耐着性子给了他们十分钟,十分钟也许会觉得长些,但正是十分钟,他们才会用十分钟想出另外三种方法点亮小灯泡的骄人战绩。在我们感到失望时,相信我们的学生,再给多给点他们探索的时间,也许,这时他们才会给你带来惊喜。
二、悉心指导是能力发挥的关键。学生要经历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过程是非常有趣,但也非常残酷与痛苦的,教师这时应该是他们的导师,悉心的指导是他们最最渴望获得的。我想,如果没有中间对小灯泡的构造认识,没有对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的认识,他们是很难得出小灯泡点亮的秘密-----“要使两个连接点与电池的正负两极连”。没有这种认知能力,下面也将更难进行拓展了,由此引出的串联与并联学生是无法完成。(本课中并不要求讲出串联、并联)
三、及时的鼓励是能力发挥的保障。在课开始至结束,我前后对学生进行了三次鼓励,这是发自内心、真诚的鼓励。第一次是当第一组点亮小灯泡时,第二次是当另一组用不同的方法点亮小灯泡时,第三次是当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点亮小灯泡的秘密时,我高兴,我的学生成功了。在完成整课教学中最令人难忘的是,居然有一学生用小灯泡一端连接点连接正极,还用一端连接点连接正极边上(锌片)的负极,也点亮了小灯泡。当我结束本课教学时,我不能不说,我们的学生潜力无限,让我们充分地相信他们,给予信任,他们就行。
篇10: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探究“电”的相关知识,从2.2《点亮我的小灯泡》这一课开始,学生开始实践操作,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使用干电池、导线使小灯泡发光,并且探究使小灯泡发光的不同连接方式,激发探究电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拉开序幕。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手电筒是怎样亮起来的,第二部分探索小灯泡的结构以及如何让它亮起来,第三部分展示研讨亮起来的小灯泡电流的流动路线,即初步建立电路概念。
(二)教学环节
1.聚焦手电筒是怎样亮起来的。
首先,教师打开手电筒,探索电筒发光的原因,检测学生对电路的前认知,学生大部分都知道电筒发光是因为电池的原因。接着,老师拿出电池和小灯泡,发现小灯泡无论放在电池的正负极,小灯泡都不发光,这时,每个班有几个孩子猜出,电筒里是有导线的传导了电池电能,才使小灯泡发光。最后,过渡到下一环节——探索怎样点亮小灯泡?
2.探索小灯泡的结构以及如何让它亮起来。
首先,观察小灯泡结构,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小灯泡发光的部位(灯丝)和小灯泡各部分的作用(特别注意两个连接点)。接着,引出小灯泡是如何点亮灯丝的?给学生提供1块电池、1个小灯泡和1段导线,小组通过自学教科书,自己尝试连接等合作探究,比一比谁先点亮小灯泡,老师巡视拍照。最后,展示小组合作成果,点亮的小组即可加分。(学生拿到干电池之前做好“安全提示”)
3.研讨亮起来的小灯泡电流的流动路线。
首先,让成功的小组分享点亮小灯泡的经验,共同总结点亮小灯泡的方法——电池的正负极通过导线连接到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失败的小组按照方法,再次尝试点亮小灯泡。最后,填写《活动手册》画电路,理解“电路是电流通过的封闭电路”的概念。
(三)教学反思
“点亮小灯泡”这一课,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对电筒如何发光和怎样点亮小灯泡存在许多问题。有的学生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有的学生根本不会点亮小灯泡,他们不知道电路是一个回路。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去点亮小灯泡。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时小灯泡亮起来。
(四)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没有讲清楚电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学生在动手操作时,没有成功点亮灯泡,这一点在后面的班级改正后,成功率提高了。老师要对教材更熟悉,对实验更熟悉,可以提前找几个孩子,进行“预实验”。
2.课堂管理还需加强。学生对科学课并不重视,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堂讲话现象严重,以前针对这些问题,我总是停下来点名批评这些孩子。最近在读管建刚老师的《一线表扬学》,要用表扬优秀的孩子去影响不乖的孩子。
篇11: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
一、课标对应目标
能说出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是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说明形成电路的条件。
二、教材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包括电池、导线在内的完整的闭合回
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用多种方法建立起来。
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电源、导线和小灯泡连接简单电路。
能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能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根据经验制定的教学重难点
1.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2.理解小灯泡两个连接点的作用。
三、教学环节
1.引入:手电筒中的灯泡为什么会亮?(生:有电流流过)
2.探索
2.1 观察小灯泡的结构,思考小灯泡的哪部分在发光?推测各部分的作用?
(生:灯丝在发光)
2.2 观察电池的结构
2.3 观察并思考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有什么不同?
学生的猜测可总结为以下
学生:电流从锡点连接点进入灯泡,然后从螺纹连接点出来。
学生:电流从锡点连接点进入灯泡,然后从锡点连接点出来,螺纹连接点是用来固定灯泡的。
2.4 实验验证
如果第一种观点正确,这样连接,小灯泡就会亮,师生对话,教师板书并演示。
如果第一种观点正确,这样连接,小灯泡就会亮,师生对话,教师板书并演示(这种情况灯泡不亮)教师:为什么这种情况灯泡不亮呢?请同学们阅读书本,寻找答案。然后请学生来解释,这个过程我看到了本校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非常差的,不仅说不出来,也做不来,所以非常有必要指导学生理解性地阅读课本。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认识短路,感受通路,学生也感受到实验前猜测带来的成就感。
2.5学生用规定的方法照着点亮小灯泡,学习简单画法。关于画图,我交给了他们一个小口诀,他们觉得很好玩:一个长方形,中间三根须,头上顶个小方块,块上三个圈,躲在洞里不出来。电池也是长方形,正极凸出负极平。
2.6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方法点亮小灯泡。(强调分工,这里关注到本校学生的合作能力还是很差),尽管每节课都在指导,还发现学生普遍不喜欢记录,更喜欢直接动手操作,其实我也发现记录计划真的很束缚人的行动力,但做科学研究,计划和记录却又是必要的。
这个环节,学生自己就能发现,电流不是只能从锡点连接点进入灯泡。
2.7 分析总结:小灯泡在什么情况亮?在师生对话的基础上,提出电路的概念。
3.研讨
写在最后:这堂课,三个班,采用不同的方法,这种方法教学效果最好:学生全部参与,部分学生深度参与。但一节课还是没有上完。
篇12:《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
从本课的教学来看,这样的设计非常适合学生,从学生实验操作过程,我们发现效果相当理想,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学生能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来点亮小灯泡,真的可以说“学生的能力不可低估”。因此也让我产生了一些不够成熟的想法。
一、相信学生是能力发挥的前提。
培养学生并不是单看其掌握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获取这些知识的能力。如果只想让学生学会安装电路,那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让学生依样画葫芦,用不了二十分钟,学生也一定能组装完成。但我们应该知道,学生这种知识的接受,用不了几天会在大脑中荡然无存,那不经实践摸索,灌输而获得的东西是不长久的。其实在这里最关键的是第一步,如果能让学生独立点亮小灯泡了,那么下面其它几种方法也就不会存在太多问题。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学生用时最多的也正是第一次点亮那小灯泡,但是,我并不着急,耐着性子给了他们十分钟,十分钟也许会觉得长些,但正是十分钟,他们才会用十分钟想出另外三种方法点亮小灯泡的骄人战绩。在我们感到失望时,相信我们的学生,再给多给点他们探索的时间,也许,这时他们才会给你带来惊喜。
二、悉心指导是能力发挥的关键。
学生要经历像科学家一样的探究过程是非常有趣,但也非常残酷与痛苦的,教师这时应该是他们的导师,悉心的指导是他们最最渴望获得的。我想,如果没有中间对小灯泡的构造认识,没有对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的认识,他们是很难得出小灯泡点亮的秘密-----“要使两个连接点与电池的正负两极连”。没有这种认知能力,下面也将更难进行拓展了,由此引出的串联与并联学生是无法完成。(本课中并不要求讲出串联、并联)
三、及时的鼓励是能力发挥的保障。
在课开始至结束,我前后对学生进行了三次鼓励,这是发自内心、真诚的鼓励。第一次是当第一组点亮小灯泡时,第二次是当另一组用不同的方法点亮小灯泡时,第三次是当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出点亮小灯泡的秘密时,我高兴,我的学生成功了。在完成整课教学中最令人难忘的是,居然有一学生用小灯泡一端连接点连接正极,还用一端连接点连接正极边上(锌片)的负极,也点亮了小灯泡。当我结束本课教学时,我不能不说,我们的学生潜力无限,让我们充分地相信他们,给予信任,他们就行。
篇13:《点亮小灯泡》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
“点亮小灯泡”这一课,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对电筒如何发光和怎样点亮小灯泡存在许多问题。有的学生拿到导线、电池很快就能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有的学生根本不会点亮小灯泡,他们不知道电路是一个回路。所以引导学生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很重要的,当了解小灯泡的结构后,再提供给学生一根导线、一节电池、一个灯泡去点亮小灯泡。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时小灯泡亮起来。
二、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没有讲清楚电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学生在动手操作时,没有成功点亮灯泡,这一点在后面的班级改正后,成功率提高了。老师要对教材更熟悉,对实验更熟悉,可以提前找几个孩子,进行“预实验”。
2.课堂管理还需加强。学生对科学课并不重视,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堂讲话现象严重,以前针对这些问题,我总是停下来点名批评这些孩子。最近在读管建刚老师的《一线表扬学》,要用表扬优秀的孩子去影响不乖的孩子。
篇14: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
【教学准备】
小灯泡、1. 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
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
1、小灯泡的构造
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
三、让小灯泡发光
1、点亮小灯泡
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
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
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
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四、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点亮小灯泡
小灯泡 导线 电池
不同实物图展示:
教学反思:
通过小组探究获得几种电路连接方式。课堂以两人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很快便得出了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利用导线把小灯泡的一个接点(金属外壳)和电池负极相连,小灯泡的顶端接点与电池正极连接。一种是把电池两极颠倒过来。还有一种方式:灯泡的金属外壳与电池正极接触,灯泡的顶端接点用导线与电池负极连接。而得出后一种方式的小组极少,三个班级只有四组学生。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思维的惯性使然,一般还是习惯于把灯泡立于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把灯泡横卧在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上则属于“另类思维”。但不管怎样,学生的探究热情非常高涨,很多人也许是第一次亲手点亮小灯泡。课堂上我给足了他们时间,让每个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初步感受了简单的电路。应该说,这是他们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这节课上完之后,虽然教学流程比较顺畅,但是整体感觉不是十分理想,某些环节没有达到预设的要求,总而言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组织还不够教学语言不够精炼,过于平实,没有轻重缓急;对学生反馈的点评,还不到位。
今后我还需多想办法加强课堂常规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魅力,同时加强专业知识的培养,加强教态教法的学习,多掌握一些教学技巧,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 《电子》教学反思
★ 简单电路教学反思
★ 小学语文教学课件
【《点亮我的小灯泡》科学教案(整理14篇)】相关文章:
第二节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教案二2022-04-30
《谁的本领大》幼儿园大班体育课教案2022-10-01
四年级教学反思2024-02-08
心愿的语文教学课件2023-02-27
电灯小学作文2023-10-10
四年级作文教学反思2022-05-13
《电和磁》的教学反思2022-05-14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三年级语文教案2024-01-28
霓虹灯诗歌2022-05-06
人生开关教学反思2023-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