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精选13篇)由网友“lv839167790”投稿提供,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篇1: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在前面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笔算.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指导学生准确地进行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法计算.
(二)难点:某一位上的乘积加上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的情况是一位数乘法计算中的难点.
课前准备
投影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用卡片依次出现下列口算题:
3×8+5 6×9+8 9×4+5 7×3+6 5×7+6 7×8+8
2.全班动笔计算,找一同学板演.
集体订正,让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
3.谈话导入:以上这道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笔算同学们做得很好,这节课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学习难度更大一些的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的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题:
例题
指定一名学生口述题意:(有4盒全脂奶粉,每盒454克,这些奶粉共多少克?)
2.指名学生列式:454×4=全班动笔计算,计算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同桌商量着完成.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提问:刚才同学们做424×4时,既快又正确,做例题454×4,怎么有的同学觉得有点困难呢?这两道题在计算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不同点是:424×4是一次进位,454×4需要二次进位)
3.教师做小结:“连续进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新的知识点.在一位数乘法中,不论数字多大,数位多高,计算的法则都是一样的,计算中一定要仔细认真,不管几次进位,每一次的进位结果都要按例题格式写出.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巩固法则:
在进行订正之后,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指出:在做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中,一定要按照计算法则,严格地按计算顺序,连续进位的方法、积的书写位置等进行计算和书写.
2.加大难度、强化练习:
笔算:(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例题)
全班学生动手笔算、教师巡视指导.(指定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做题)
集体订正计算结果.
提问:这一组题与上面一组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一组题比较难)难在哪里呢?(这组题计算时乘得的积加上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
教师边指边说:同学们说得对,例如: ,当用7乘被乘数十位上的4得28后,再加上个位数进上来的 3得 31,再向百位进3.这里的计算过程本来就比较复杂,而28加 3又是进位加法,所以难度较大,很容易出错,计算时一定要特别细心,算完后一定要仔细检查.
3.改错练习.(投影片打出)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先判断对错,再回答错在哪里?(讨论后,指名学生说一说)
(第①题百位上的2与乘数6相乘后没有加上十位上进上来的2,这道题应得1494.第②题错在被乘数十位上的4与乘数7相乘时得28,加上进位5应得33,写3向百位进3,这题却进的是2,所以错了,这题应该得2436)
4.课堂作业:
(1)笔算
36×5 184×6 1756×4
79×8 168×7 1168×8
(2)文字叙述题:
①45的7倍是多少?②9个387得多少?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学习新课之前,带领学生复习了不连续进位的三位数乘以一位数,通过学生叙述计算过程,复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为学习新课做好了铺垫.
学习新课这个环节,采取了放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答,在计算中找出新的知识点,通过与复习题的对比,总结出了一位数乘多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最后配以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计算能力.
板书设计
篇2: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二)(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直观与操作,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满十进一”“满几十进几”的算理,初步掌握笔算中的进位法则.
(二)通过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笔算中进位法则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类推能力.
(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去获取新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结合操作,理解为什么要进位,掌握怎样进位.
(二)难点:分清进位与不进位的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与学具
(一)教具:口算卡片、6捆小棒(每捆10根)、12根单根小棒、小黑板.
(二)学具:每人准备6捆小棒.(每捆10根、12根单根的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5×3+6 2×9+7 6×8+3 4×7+5
2.学生板演(与口算同时进行).
共同订正,指名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义及计算过程.
3.提问: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顺序是怎样的?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4:
(1)操作:
师生共同摆小棒.第一行摆2捆(每捆10根)零4根.
第二行与第三行摆同样多的小棒.
(2)观察思考:
学生观察自己摆的小棒,思考并回答问题.(问题打在投影片上)
①每行有多少根小棒?(2捆零4根,也就是24根)
②这样的小棒有几行?(3行)
③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24×3教师板书算式)
④为什么这样列式?(因为每行有24根,有3行,也就是求3个24根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⑤谁能用两种方法读出算式?(24乘以3; 3乘24)
老师在24×3上面一行板书:“3乘24得多少?该怎样计算”.并告诉大家,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3)用摆小棒的方法来说明:3个24根是多少根?
(分小组边商量边操作,老师巡视,各组派代表发表意见)
第①种:3个24根是72根,先算3个4根是12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放在原来成捆的小棒下面,另外两根放在成捆的小棒右边,再算3个2捆是6捆,合起来是7捆零2根,就是72根.
第②种:3个24根是 72根,先算 3个 2捆是 6捆,再算 3个 4根是12根,把其中的 10根捆成一捆,合起来是7捆零2根,就是72根.
(4)两种意见算法不同,结果相同,都是正确的.请你们根据各自的意见,用竖式的书写方法,把你们的意见表示出来.
持第一种意见的同学发言:用3乘被乘数个位上的4得12, 再用3乘被乘数十位上的2得60.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
持第二种意见的同学发言:(老师板书出竖式) .
这两个算式,乘的顺序不同,得数相同,究竟哪个正确?道理是什么?还得深入研究.
(5)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师启发提问:能不能省略中间的过程,找到简便的写法呢?
经过再次讨论,取得共识,可以写成: 这样,就必须采用第一种意见,就是先从个位乘起了.这是因为,如果先用3乘被乘数十位上的2得6,在积的十位上写6;再用3乘被乘数个位上的4得12,向十位进1,在积的个位上写2,而这进上来的1与已写上的6,合并是7,就得擦去6,改写成7,就太麻烦了,还容易出错.
(6)试一试: 同桌二人先互相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动笔计算,再进行订正.
(7)反馈练习:
订正时,重点提问第3题的计算过程.
2.教学例5.(十位满几十,向百位进几)
(1)教师板书题目:192×4
(2)提问: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写?
重点提问:4乘90得多少?该怎样写?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完整的竖式:
(3)反馈练习:
3.观察对比:例4与例5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都属于进位的笔算乘法,不同点是:例4是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例5是三位数乘以一位数;例4在计算时是个位满10向十位进一,例5在计算时,是十位满几十向百位进几)
老师追问:还有什么相同点?(都是从个位乘起)
师强调:这一点非常重要,一定要从个位乘起.
(三)巩固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老师巡视)
16×4 27×3 94×2
618×8 253×3 181×5
2.下面的计算对吗?说一说哪道题的计算有错,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做了那么多的题,那么谁来概括一下,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一位数乘二、三位数进位乘法)(老师板书课题)
同学们还有什么要问的吗?(释疑)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乘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和初步掌握了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顺序和怎样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正确处理笔算乘法中的进位问题.即:满十进一,和满几十进几的问题.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摆小棒,理解了进位的道理,通过不同的摆法,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通过讨论,取得了共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对算法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篇3:口算乘法(二)(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直观,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二)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的能力.
(三)通过教学及反馈练习,培养学生认真口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的算理、掌握算法.
(二)难点:掌握口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具和学具
(一)教具:口算卡片、投影仪、投影片、小方块图.
(二)学具:小棒、反馈牌.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谈话:同学们,上一节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同学们学得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板书课题)
2.口算:(用口算卡片依次出现下列各题,指名口算,其他人判断对错)
10×5+6 20×3+9 300×2+60
10×7+8 20×2+8 400×2+20
3.口答:(教师用投影片出示下列各题,采用指名答的形式,其他人用反馈牌做判断)
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84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4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1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40里面有几个十?有几个百几个十?
320里面有几个十?有几个百几个十?
120里面有几个十?有几个百几个十?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口算12×3.
(1)教师先出示12个正方体,把其中的10个连在一起,剩下的2个正方体与10个正方体中间稍空开些,让学生看清楚共多少个.然后用同样的方法再贴出2行,每行都是12个.
提问:每行有多少个正方体?一共有几行?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怎样列式?(12×3)让学生用两种读法读一读.(12乘以3, 3乘12)
(2)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左边摆1捆小棒(10根),右边摆2根小棒,再照这样摆2行.
仔细观察:左边是3捆小棒,是几个十?(左边是3个十是30)右边是几个2?(右边是3个2是6)一共有多少根小棒?(36根) 36根是怎么得来的?(30加 6得 36)
教师把算式补充完整:12×3=36.
(3)讨论:(以小组为单位)
30是怎么得来的?
6是怎么得来的?
36又是怎么得来的?
(4)指名学生说一说12×3的口算,你是怎样想的?(10×3=30,2×3=6,30+6=36)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12×3的口算的步骤.
(5)指名学生按口算步骤算出得数.
14×2 21×3 42×2
(6)口算下面各题.
12×4 23×2 32×3
(同桌二人互相说说口算步骤,再举手回答口算结果)
2.学习例2:口算 120×3.
(1)让学生试做.提问计算结果及思考过程.
提问:120×3得多少?怎样想的?(120表示1个百和2个十, 1个百乘以3得300, 2个十乘以3得60,300加60等于 360)
教师把结果板书出来:120×3=360.
(2)教师小结:120是由1个百和2个十组成,所以3个120就是3个百和3个二十的和;计算时先要用3分别乘100和20,再把乘得的两个积相加.
(3)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解题方法,再口算出结果来.(指名回答)
120×4 140×2 230×3
提问:你还能想出别的算法吗?(先讨论再回答)
学生回答.(120×4,我把120看作 12个十,用12个十乘以4,得48个十,就是 480)(140×2,我先把它看作14×2得 28,再在28后面添一个0,得 280)……
师说:以上几位同学想得很好,他们在学习上肯动脑,掌握知识也很灵活.以后我们口算一位数乘几百几十的数,按上面说的哪种口算方法都可以.
(三)巩固反馈
1.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1×2
130×3
指名回答,多找几位同学来说.
2.全班笔练:
130×2 410×2 430×2
110×7 110×3 20×4
3.视题直接写得数.(做在书上)
做完之后,集体订正,指名个别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列式并口算出结果:(投影打出)
(2)5乘600得多少?
5.列式并口算出结果.(独立完成)
(1)儿童三轮车每辆的价钱是21元.幼儿园买了4辆,一共用了多少元?
(2)校园里共栽了21棵槐树,栽的松树是槐树的4倍,栽了多少棵松树?
(教师行间巡视,个别指导)
(四)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的方法,有的题目,同学们还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很好.希望大家理解了算理之后,计算一定要准确,达到做一题就对一题的要求.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有了这个基础,一位数乘两位数,乘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和算理,学生接受起来并不困难.
本节课,利用了直观与操作,使学生通过操作,在动手活动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例2的教学,注意了“放手”先让学生试做,再通过教师的提问,悟出了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
本节课注意了边讲边练,讲练结合,采用了多种形式进行巩固反馈,为乘数是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打好基础.
板书设计
篇4: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计算:
把这四道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请四名同学在自己位子上做.
2.口算练习:
(全体同学进行口算练习,投影出示)
14×2 31×30 214×3 16×5
23×4 22×3 21×5 12×20
18×3 23×6 27×4 42×3
请同学说一说,14×2,31×30,214×3的口算过程.重点强调要用乘数分别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集体订正小黑板上的四道题,请同学回忆乘数是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师再强调说明:在计算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时,要用乘数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根据乘法的意义写出算式并口算出结果.
1个24 2个24 3个24 10个24
(24×1=24) (24×2=48) (24×3=72) (24×10=240)
同学们想一想:3个24和10个24合起来是几个24?(13个24)
根据乘法的意义:13个24写成乘法算式.24×13
揭示新课: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1:
投影出示,引导学生看图片.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每盒有多少只?
一共有多少盒?求的是什么?怎样求?
以上几个问题,四人小组讨论.
集体讨论,说明图意.(每盒彩色笔24支,13盒彩色笔共多少支)
老师提出几个问题,请学生独立思考.
(这几个问题,投影出示)
(1)求13盒彩色笔共多少支,应该怎样列式?
(2)讲一讲24×13的意义.
(3)从图中看出13盒彩色笔可以分成几部分?怎样求出这两部分彩色笔的支数?
(先求3盒的支数,再求出10盒的支数,最后求出13盒一共的支数)
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3盒的支数
(2)10盒的支数
(3)13盒的支数
这三步是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可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请一名书写好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在竖式中标明乘的箭头.
教师边重点补充讲解边完善板书:这道题分三步计算,先求3盒的支数,再求10盒的支数,最后把两部分加起来,得到13盒的支数.
提问:怎样把这三步写在一个竖式里呢?板书:
教师示范演示:
第一步:用纸片盖住乘数十位上的“1”,用个位上的“3”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如式:
第二步:揭开十位数字上面的纸片,用十位上的“1”依次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用十位上的1去乘个位上的“4”得4,(即4×10=40,故4要写在十位上;用“1”去乘十位上的“2”,得20,即:20×10=200,故“2”写在百位上.)
第三步;综合一,二步,把两部分积相加起来.写一个完整的算式:
在把两部分积相加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2加0,0只起占位的作用,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小组讨论: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说一说计算的全过程.
(先用乘数个位上的 3去乘被乘数 24,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乘数十位上的1去乘被乘数24,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72和240加起来)
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竖式和分步计算的联系与区别.强调说明用一个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试做:
完成下面各题:
(以上三题写在小黑板上,由三个学生完成,其余同学写在课本上)
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
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想一想: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应该怎样计算呢?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讨论一下)
投影出示: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乘数个位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请个人读、集体读.
(三)巩固反馈
1.计算下面各题.
要求:
(1)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步骤,再计算;
(2)计算后请把被乘数和乘数调换位置再算一遍,看看两次计算的结果相同吗?
43×12 31×23 26×13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要求:计算后结合每道题具体说一说“为什么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出示投影片.
学校买了32把椅子,每把椅子的价钱是15元.根据左边的竖式在里填数.
通过读题、审题后,由学生独立写在课本第8页.完成后集体订正.
4.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错误原因.
请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把上面的错题改正过来.然后把乘数和被乘数交换位置,再计算一遍.(用这样的方法可以验算)
5.课堂验收.
要求:格式规范、书写整齐、计算正确.
(1) 36×12 (2)53×28
第1,2,3组同学做第(1)题,第4,5,6组同学做第(2)题.并用交换被乘数、乘数的位置,再做一遍.
小结 同学们学习得很好,老师再出一道思考题,用你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
123×23
家庭作业:看书第6页.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基础上学习今天的新知识.导入新课正是旧中引新,为讲授法则和算理做好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
讲授新课时,利用迁移的原理,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一步一步地加深对算理和法则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很轻松地获得了新知识.
通过对练习的精心设计,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计算能力,注意了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
篇5:用一位数除商三、四位数的笔算除法(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例5.
教学目的
1.通过探索、交流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学会计算用一位数除商三、四位数的除法;并掌握在计算前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观察能力.
3.结合教学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计算用一位数除商三、四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在计算前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编题
师:学校的兴趣小组买了一些器材(演示课件“用一位数除商三、四位数”).音乐小组买了7架电子琴共6475元;航模小组买了2个航空模型共368元;摄影小组买了5部照相机用了6475元……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请列式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求每架电子琴的价格的算式是: 6475÷7
求每个模型的价格的算式是: 368÷2
求每部照相机的价格的算式是: 6475÷5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一位数除两三、四位数
二、运用法则,探索学习
1.学生单独计算以上三题.
2. 师问:想一想,我们能不能在计算一道除法题之前,就看出商是几位数?(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规律.
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规律: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时,商的位数与被除数同样多,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时,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少一位.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础练习:做第42页“做一做”的题目.
(1)
(2)665÷5 498÷6 456÷8
2484÷3 5598÷7 8648÷4
2.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 水果店有460千克梨,每8千克装在一个筐里,算算至少需要多少个筐?
学生独立解答.
订正答案:460 ÷ 8 = 57(个)…… 4(千克) 答:至少需要58个筐.
说明:得数说明要57个筐还剩4千克梨,这4千克梨也需要一个筐来装;所以至少需要57+1即58个筐.
3. 你能像老师这样给大家出道题吗?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教学中,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具体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在学习新知和巩固练习的设计上注意强化新知识点,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商的位数”规律,同时注意法则的进一步运用和熟练。有针对性练习和学生自主编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活动
小小辩论会
活动目的
以辩论会的形式使学生明确0不能做除数的道理.
活动过程
1.出示判断题:“0除以任何数一定都得0” 这句话对吗?
2.全班同学参与出示判断结果(可利用反馈牌),根据学生的不同意见,分为辩论的正方和反方.
3.正、反双方各出两三名代表展开辩论.
篇6: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1)(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算理及竖式书写中乘的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笔算时乘的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口算:
2.竖式笔算:
这四道题全班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把4名同学写的打在实物投影上,并让这4个同学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进入新课
1.教师出示图:(或演示动画“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例1)”)
□□□□□□□□□□ □□
□□□□□□□□□□ □□
□□□□□□□□□□ □□
(1)请同学看图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
(2)请同学口算出结果,并且说出算理.
在口算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是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3)教师说明:今后我们要学习的乘法题口算可能一时算不出来,那就需要我们用竖式的方法笔算出来.今天我们就以 为例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4)全班动笔试算(让每个同学在练习本上写竖式)
(5)向同学展示正确算式.
教师边板书边强调写竖式时要把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对齐.
(6)设疑引思:教师出示提纲学生讨论:
a.计算时,先从哪一位乘起的?接下来乘的顺序是什么?
b.积的个位是6,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c.积的十位是3,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d.积是36,是哪部分合起来的结果?
教师可让学生思考问题时联系图说明.学生可能答出:先算出图右边少的部分,用 (块)也就是用个数2乘3得6.再算出图左边整十的方块数,是用 (块)然后再把两部分乘积加起来.
学生边回答,教师一边在图上画出来.(或继续演示动画“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例1)”)
并板书:
(7)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中间过程可以简化,直接写成:
(8)再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计算时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9)反馈练习:
2.教学例2
(1)教师出示
提问:被乘数是几位数?乘的顺序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全班试做.
(2)让一学生到黑板边板书边叙述乘的过程.(演示动画“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例2)”)
(3)反馈练习
3.比较例1和例2的异同点(采取学生先讨论,最后交流达成共识)
相同点:算理与算法相同,都是从个位乘起.而且都是不进位的乘法.
不同点:例2比例1被乘数的位数多,例1被乘数是两位,例2被乘数是三位.
篇7:三年级数学《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使学生初步理解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算理,初步掌握笔算乘法的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3×3=20×4=50×6=300×2=210×4=160×1=
2、32×3读作,还可以读作()。
3、20×4这道算式表示(),还表示()。
4、9乘6写成()×(),26乘以1写成()×()。
1、笔算(指名板演)
6347
×7×5×2×6
二、新授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乘数是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这节课先学习“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进位的)”。(板书课题)。
(一)教学例第3个红点知识。
出示运用多媒体课件再次呈现的是渔民们出海打鱼归来的情境图。
提出问题:1、渔民捕了2筐虾,每筐13千克。一共多少千克?
2、渔民捕了带鱼312千克,每千克3元。这批带鱼大约能卖多少钱?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计算13×2,问:13×2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后,出示直观图)
(1)学生口算13×2=?你是怎样算的?
(2)教师说明:先概括口算方法,再指出,计算13×2除了口算,还可以笔算。
(3)讲解算法:列出竖式13告诉学生写乘法竖式时,先写被乘数,再写乘数,写乘数时应注意将乘数的个位与
×2
被乘数的个位对齐。然后边讲解,边板书笔算方法。
A、将被乘数十位上的'“1”遮住,便成了13,2乘以3得6,表示6个一,写有积的个位上,即写有与2对齐的
×2
横线下。
B、露出遮住的“1”,引导学生想:用3乘被乘数十位上的“1表示什么意思?得多少?(3乘以10,表示3个10是30即是30。)板书:
13
×2
6
C、把个位、十位乘得的积合起来,得36,板书:
13
×2
6--------2×3
20--------10×3
26-------6+20
D、此竖式可简写为;13
×2
26
E、请1-2名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将上面的计算过程及积书写的位置完整地说一遍。
(先用”2“乘被乘数个位上的”3“,二三得六,在积的个位上写”6“,再用乘数”2“去乘被乘数十位上的”1“,一三得三,在积的十位上写”2“,12乘以3的积是26。)
F、归纳:笔算一位数乘二位数,要先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再乘十位上的数。
(4)练习
练习课本第14页4题第一行
学生算完后,以24×2为例,说一说一位数乘二位数和笔算方法。
二、教学p13绿点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
(1)出示3×312
(2)指名用两种方法读题,并写乘法竖式:312
×3
(3)这道题与13×2有什么不同?如果老师将被乘数的百位上的”3“遮住,这道题你会算吗?(指名板演)
(4)请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重点讲清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5)露出被乘数百位上的”3“,提问:下一步该怎样算呢?)想一想:“9”为什么要写在百位上?
(6)全体学生在下面乘一遍,边计算边口述计算过程。
小结:用竖式计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时,要先用乘数去乘被乘数的个位,再乘被乘数的十位和百位,并要特别注意用乘数去乘被乘数哪一位上的数,积就写在哪一位的下面。
练习练习课本第14页4题第二行
三、巩固
1、p15、5、6
2、笔算(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34213234
×2×2×2
四、作业:基训p9-p12
板书设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进位的)
13×2=36312×3
1313
×2×2
6--------2×326
20--------10×3
26--------6+20
课后反思:
篇8: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二》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二》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估算方法进行估算。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填空
20+20+20+20+20=()×()=()
400+400+400+400+400+400=()×()=()
在学生完成此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来简便计算。
二、探究新知
1.估算卖出T恤的件数
出示:欣欣商场5~9月份平均每个月卖82件T恤,帮售货员阿姨算算这5个月一共大约卖了多少件T恤?
学生用82×5≈400估算出5个月一共大约卖出T恤400件,在学生汇报时要求说出是怎样估算出来的。
2.估算卖出冬衣的件数
教师:看来欣欣商场T恤的销售量还不错,下面我们再来看本商场12月份冬衣销售的情况:(出示下表)
种类毛衣大衣羽绒服夹克其他
数量(件)7270687069
你能很快算出大约销售了多少件衣服吗?
怎样才能做到“很快”呢?
这个问题和刚才的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你准备怎样来估算这道题呢?
在汇报时要求学生说出分别把每个加数都看成了哪个整十数?这样做是怎样想的?
你是怎样想到用乘法的.呢?
你们的这种方法用算式该怎样表示呢?
现在你能再把这道题和估算卖T恤件数那道题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
那后一种情况要特别注意什么呢?
3.练习巩固
教师:你们能很快估算出欣欣商场7月份一共大约卖了多少件服装吗?(出示下表)
短裤西裤休闲裤连衣裙短裙其他
297300305300300301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然后全班汇报。汇报时说清楚:是怎样估算的?为什么要像这样估算?算式里用的是什么符号?特别要说到表中的每个数都接近或等于300。
4.小结估算方法
在学生上节课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和本节课学习的用乘法的形式来估算几个都同时接近某个整十或整百数相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系统地整理和小结:到底该怎样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呢?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三第5,6,7,9,10题,思考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订正。(略)
四、全课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怎样进行估算?
五、拓展延伸
在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要用到估算的地方?举一、两个例子写在你的作业本上。
篇9: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进而类推出“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笔算中的进位法则.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去获取新知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教学难点
分清进位与不进位的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全班口答):
2.用竖式计算: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做,4名同学板演.
(二)指导探究:
1.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一位数乘法.(板书:一位数乘法)
2.师生共探讨 的算理算法.
(1)学生自己探索: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 的算式,请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相互商量一下.怎样计算都可以,不限制方法.
a.汇报结果
学生汇报:有可能得92,有可能得72,还有可能得612……等等,让学生充分汇报,教师把答案依次写在黑板上.
b.师:究竟哪一个答案对呢?先请大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各自发表见解,讨论得92或612的同学答案对不对,然后让得72的同学说说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可能)生1:我是这样想的,3乘4得12,3乘20得60,60加上12得72.所以 .
教师板书过程:
(可能)生2: , ,所以 (教师板书)因为 表示3个24连加.所以我把3个24连加就可以算出 的积.
(可能)生3:我是想:
教师板书:
(可能)生4:我是笔算的,先用3乘被乘数千位上的4得12,写2进1,再用3乘被乘数十位上的2得6,6加1得7,十位上写7.
教师板书:
c.这时4种方法都摆在黑板上,大家讨论哪种方法好,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第4种方法好具有普遍性.而前3种方法有局限性,这时大家把共同的学习目标转向笔算竖式.
d.操作演示:
师:那么个位满十为什么要向前一位进一呢?我们不妨用小棒图来帮帮忙.
教师边说边出示小棒图。
师:现在图中应该有几捆?为什么是7捆?
生:因为原来有6捆小棒,3个4根是12根.其中的10根又可以扎成1捆,6捆加进上来的1捆,共7捆.
师:进上来的1捆就相当于这里的“1”(教师手指笔算竖式中个位满十进上来的1).所以应该用2乘3再加上进来的1.
师:为了避免漏加1,我们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教师用彩粉笔写)
3.尝试练习.
教师出示 ,同座互相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动笔计算.
反馈练习:
订正时,重点提问第3题的计算过程.
4.进一步探究算理,明确算法:(十位满几十向百位进几)
(1)教师出示例4,
(2)全班动手试做:
(3)提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写?
重点提问:90乘4得多少?该怎样写?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出完整的竖式.
(4)反馈练习:
(5)观察对比:
师问:例4与例3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
反馈共同归纳:
相同点都属于进位的笔算乘法,都从个位乘起,用乘数依次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
不同点:例3被乘数是两位,例4被乘数是3位;例3在计算时是个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例4是十位满几十,向百位进几.
篇10: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
教学目标
(一)在前面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笔算.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指导学生准确地进行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法计算.
(二)难点:某一位上的乘积加上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的情况是一位数乘法计算中的'难点.
课前准备
投影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用卡片依次出现下列口算题:
3×8+5
6×9+8
9×4+5
7×3+6
5×7+6
7×8+8
2.全班动笔计算,找一同学板演.
集体订正,让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
3.谈话导入:以上这道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笔算同学们做得很好,这节课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学习难度更大一些的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的笔算乘法.
篇11: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题:
例题
指定一名学生口述题意:(有4盒全脂奶粉,每盒454克,这些奶粉共多少克?)
2.指名学生列式:454×4=全班动笔计算,计算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同桌商量着完成.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提问:刚才同学们做424×4时,既快又正确,做例题454×4,怎么有的同学觉得有点困难呢?这两道题在计算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不同点是:424×4是一次进位,454×4需要二次进位)
3.教师做小结:“连续进位”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新的知识点.在一位数乘法中,不论数字多大,数位多高,计算的法则都是一样的,计算中一定要仔细认真,不管几次进位,每一次的进位结果都要按例题格式写出.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巩固法则:
在进行订正之后,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指出:在做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中,一定要按照计算法则,严格地按计算顺序,连续进位的方法、积的书写位置等进行计算和书写.
2.加大难度、强化练习:
笔算:(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例题)
全班学生动手笔算、教师巡视指导.(指定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做题)
集体订正计算结果.
提问:这一组题与上面一组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一组题比较难)难在哪里呢?(这组题计算时乘得的积加上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
教师边指边说:同学们说得对,例如: ,当用7乘被乘数十位上的4得28后,再加上个位数进上来的 3得 31,再向百位进3.这里的计算过程本来就比较复杂,而28加 3又是进位加法,所以难度较大,很容易出错,计算时一定要特别细心,算完后一定要仔细检查.
3.改错练习.(投影片打出)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先判断对错,再回答错在哪里?(讨论后,指名学生说一说)
(第①题百位上的2与乘数6相乘后没有加上十位上进上来的2,这道题应得1494.第②题错在被乘数十位上的4与乘数7相乘时得28,加上进位5应得33,写3向百位进3,这题却进的是2,所以错了,这题应该得2436)
4.课堂作业:
(1)笔算
36×5
184×6
1756×4
79×8
168×7
1168×8
(2)文字叙述题:
①45的7倍是多少?②9个387得多少?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不连续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学习新课之前,带领学生复习了不连续进位的三位数乘以一位数,通过学生叙述计算过程,复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为学习新课做好了铺垫.
学习新课这个环节,采取了放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答,在计算中找出新的知识点,通过与复习题的对比,总结出了一位数乘多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最后配以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计算能力.
板书设计
篇12:应用题(二)(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用两种方法正确解答,并学会新的检验方法.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初步渗透不变中有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两种方法解答连除应用题.
难点:理解第二种解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启发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连乘应用题,请大家看这道题.
(投影出示复习题)
三年级同学参观农业展览.他们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15人.一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解答)
15×3×2 15×(3×2)
订正时请同学分别讲清算式的意义.
(二)学习新课
师:我们把这道连乘应用题改变一个条件和问题.即把问题改为已知条件90人,把已知条件中每组15人改为问题.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后,(老师投影出示例题)看看同学们是不是这样改编的.
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默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学生回答时,老师出示线段图投影片.
请同学在作业本上解答,几个同学写在玻璃片上,订正时用.老师在学生做题时,行间巡视,个别指导,做到胸中有数.订正时,每人看着投影说出每个算式的意思.(老师板书)
(1)平均每队有多少人?
90÷2=45(人)
(2)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45÷3=15(人)
(1)一共分了多少组?
3×2=6(组)
(2)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90÷6=15(人)
这两种解法的解题思路,请同学分小组说一说、互相启发,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请别人解答.(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生:第一种解法用90÷2=45(人)是先求每队有多少人.再用45÷3=15(人),求出每组有多少人.第二种解法先求2个队一共有几组,用3×2=6(组),(插问用2×3=6行吗?为什么?)再用90÷6=15(人)求出每组有多少人.
师:如果真的理解了解题思路,那么我们想一想怎样列综合算式.请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几个同学写在玻璃片上)
订正时,老师板书.
第一种解法: 第二种解法:
90÷2÷3 90÷(3×2)
=45÷3 =90÷6
=15(人) =15(人)
同时讲清每种解法的思路:
第一种解法:用90÷2表示求每队有多少人,再除以3是求每组有多少人.
第二种解法:3×2表示 2个队共有多少个组,再用总人数 90除以组数,就是每组有多少人.
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检查呢?
(用一种解法检验另一种解法)
师:可以,这也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检验方法,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检验方法呢?(给同学们思考的时间)然后老师介绍另一种检验方法.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我们已经求出每组有15人,又知道每队分成3组,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可以求出每队有 45人)知道每队有 45人,又知道分成 2队,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可以求出 2队共有 90人)这样得出的结果和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相同,说明我们解答正确.这也是一种检验的方法,从结果推到已知.今后我们在检查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验算,可以确保解题的正确.
做一做:(投影出示)
商店卖出7箱保温杯,每箱12个,一共收入336元,每个保温杯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再检验)
师:默读题、审题.先用分步计算,再综合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根据班上好、中、差三种类型同学,分别给他们玻璃片,订正时老师选用)
第一种解法: 第二种解法:
336÷7=48(元) 12×7=84(个)
48÷12=4(元) 336÷84=4(元)
336÷7÷12 336÷(12×7)
=48÷12 =336÷84
=4(元) =4(元)
答:每个保温杯4元.
订正时,请同学说明解题思路.
第一种解法:336÷7=48(元)表示每箱多少元.再用48÷12=4(元)表示每个保温杯多少元.这种解法是先求每箱的价钱,再求每个的价钱.
第二种解法:先用12×7=84(个)表示 7箱共有多少个保温杯,再用 336÷84=4(元)表示每个保温杯多少元.这种解法思路是先求7箱共有多少个,再用总价除以数量等于单价(每个保温杯的价钱).
这道题做得对不对,请两个同学互相叙述一下检验的过程.
(三)巩固反馈
1.三年级有2个班,每班有43个同学,一共栽树258棵,平均每个同学栽树多少棵?
选择正确的列式写在作业本上.
A.258÷2÷43 B.258÷(2×43)
C.258÷43÷2 D.258÷(43×2)
订正时请说明解题思路.
2.对比练习.
(1)百货商店卖出3箱上衣,每箱20件.每件12元.一共卖了多少元?
(2)百货商店卖出3箱上衣,每箱20件,一共卖了720元,每件上衣的价钱是多少元?
独立解答后,请同学分析两题之间的关系.思考“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下节课我们再重点研究.
作业:第104页第1题.
小资料〔解答应用题的检查和验算〕
学生解答应用题以后,进行必要的检查和验算,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及时发现并纠正解答中的错误,又可以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的良好学习习惯.
解答应用题的检查,主要是复核列式与计算是否正确.具体做法是重新审题.根据题意想一想每步算的是什么,选择的已知条件和运算方法对不对,然后再检查计算是否有误,单位名称及答案书写得是否正确.
检查时,也可以根据有关知识,估计、判断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与题意一致.比如,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得数应介于这组数据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又如,求节约后的消耗量,如果计算结果比原来的消耗量还大,说明解答有误.虽然这是一种初步的、粗略的检查方法,但是能很快发现一些明显的错误.
解答应用题的验算,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是把答案当作已知条件,把题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视为问题,然后列式计算,看结果与这一条件有没有出入.实际上这是一种改编原题,再列式计算的验算方法.当解答原题需要逆向思考时,用这种方法列式验算比较容易.如果解答原题只需顺向思考时,交换问题与条件再列式验算的思维难度反而大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用其他的方法进行检查或验算.对于一些具有特定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如已知两数的和与差,求两数的应用题,只要验算两个得数的和与差就行了.
二是对有不同解法的应用题,可以选用另一种解法求解,看两种解法的答案是否相同.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连除应用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除法和连乘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这样安排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又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解答,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讲授新课之前,安排一道复习题,在复习旧知识(连乘应用题)的基础上,引出新课内容.比较复习题与例题讲的都是一件事,渗透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理解,根据题意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给学生分散了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动脑、动口,使每一个同学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最后安排连乘应用题和连除应用题的比较练习.加深学生对连乘、连除应用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篇1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四位数的读法(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课题:四位数的读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理解数位意义.
2.掌握读法法则,会读万以内的数.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中间、末尾有零的万以内数的读法.
教具学具准备
方格纸(绘图纸)、计数器、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出示三位数,引导学生读数.(题目自拟)
2.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指导学生数绘图纸小方格的数目(或投影出示).(参照教科书上例5的问题.)
使学生明确10个一千是一万,“万”也是计数单位.
(2)总结学过的计数单位.
2.教学例6.(适时出示课件“计数器”)
(1)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从一千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零二十.
教师提示学生从一百数到一百二十时注意什么?
(2)从一午九百九十五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二千零五.
①启发学生观察万位在右起第几位?
②数到整十、整百、整千和一万时怎样拨珠?
(3)从九千九百九十一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万.
使学生明确:千和万两个相邻数位的十进关系.
(4)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
① 从三千九百九十,一个一个地数到四千零八.
② 从四千九百五十,一十一十地数到五千零五十.
③ 从八千五百,一百一百地数到九千五百.
3.教学例7.(适时出示课件“计数器”)
(1)在计数器上出示 745、280、609,启发学生试读,并说一说怎样读的?
(2)在计数器上出示 3745、2080、6009.
①出示数位顺序表.
②拨上3745,读出它的组成.
③拨上2080,读出它的组成.
④拨上6009,读出它的组成.
(3)读数注意什么?
使学生明确:读数时首先判断最高位是什么位.
中间有一个或两上0都读一个“零”.
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
(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万以内数的读法.
(5)出示万以内数的读法,引导学生阅读.
(6)做一做.
读下面的数,再说说各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438 3704 5008 6900
三、全课小结.
(略)
随堂练习
1.(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
(2)一个四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2.读下面各数.
2469 5023 6007 10000 9030 7006 3507 2800
板书设计
四位数的读法
例5
例6一千、一千零一、一千零二、……一千零二十.
一千九百九十五……一千九百九十九、二千、二千零一、……二千零五.
九千九百九十一、九千九百九十二……九千九百九十九、一万.
例7数位顺序表
3745 三千七百四十二:3个千、7个百、4个十、5个一
2080 二千零八十:2个千、8个十
6009 六千零九:6个千、9个一
万以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2.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
3.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4.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精选13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计划2022-05-08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三单元教学计划2024-02-08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22-08-13
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2022-10-05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23-10-18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22-05-07
初一数学学科教学计划上册2024-02-06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优秀教案2022-10-02
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23-01-07
人教版三年级0的乘法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上册)2022-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