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教案

时间:2023-11-14 08:24:11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白杨教案(精选12篇)由网友“bingbing111”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白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白杨教案

篇1:《白杨》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高尚品质。

3、阅读有自己的见解,能联系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型】

典型精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检查预习,学生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出示导学提纲帮助学生小组学习。

2、学生根据提纲,读、思、议,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

3、通过词句的分析、体会,了解白杨树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你们见过白杨树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白杨》。

板书课题:

白杨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⑴ 认读生字词:

⑵ 巩固练习:

⑶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清晰:清楚。

界限:指天和地交界的地方。

高大挺秀:形容白杨树又高,又直,又秀丽。

沉思:深入地思考。

2、回顾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不懂的与大家讨论,各抒己见。

三、自由读课文,学生作好批注,大胆地质疑

四、教师归纳问题,出示导学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1、白杨树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画出相关的语句,认真体会。

2、白杨树有哪些特点,请用———画出文中具体描写白杨树特点的句子,说说你自己的理解。

3、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如“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并和小组内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及体会。

五、反馈,感悟

1、体会新疆的恶劣环境:

⑴ 白杨树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找出具体的语句。

⑵ 指名回答,有感情地朗读: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⑶ 大戈壁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大:茫茫。

环境恶劣:没有……没有……也没有……“到处”“浑黄一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板书。

⑷ 抓关键词语,指导朗读,体会白杨树生长环境的恶劣。

2、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⑴ 白杨树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让学生自由地抒发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间互相学习,注意倾听他人的回答并适时做好点评。)

要点把握:

① 高大挺秀:

“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躺影。”“你看那树多高!”“你看它多直!”

② 茂盛、大: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③ 生命力顽强:

“哪儿需要它,它就去哪儿。”“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树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A、抓关键词语体会它的顽强的生命力,如:

不管……还是……不管……还是……总是……那么……那么……不……也不……

B、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引读:是啊,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生读:“白杨树从来……也不动摇。”

⑵ 分角色朗读: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到“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六、小结,布置作业

1、老师总结:

白杨树生活的环境是那么的恶劣,却依然高大挺秀,足可见它的生命力顽强,而且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是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⑴ 写白杨树前具体写了白杨树生活的环境,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⑵ 写白杨树的特点时,作者采用的不是直接描写的方法,都是通过人物说的话,间接地写出白杨树的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体会白杨的寓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领会文中的思想;总结全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借物抒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白杨树(含外观及内在的特点)。

2、老师小结:

白杨树生长的地方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到处浑黄一体。白杨树却不软弱,不畏风沙雨雪,不畏干旱和洪水,依然长得高大挺秀。

3、导入新课: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爸爸表白的是什么心呢?

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爸爸的思想感情

1、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反复阅读爸爸说的话,讨论爸爸要表白自己的什么心?

(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各抒己见。)

⑴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⑵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2、从爸爸的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精神体会无数像爸爸一样在边疆参与建设的人们的崇高思想。

3、指导名读、小组读,说说你们此时的心里感受。

4、爸爸在孩子们面前借白杨树表白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心愿,有目的。

(学生从文中找词句,逐句逐段的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⑴ 爸爸希望子女和他们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⑵ 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① 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爸爸的嘴角为什么浮起微笑?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含义?几棵小树的意思?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的含义?

② 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5、教师小结:

是啊,边疆的建设者们有这样一句豪言壮语:“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生献儿孙。”边疆建设者就像白杨树一样,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紧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三、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四、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篇2:《白杨》教案

《白杨》教案

《白杨》教案、课件  通化二校姚晓霞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2、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白杨》,去倾听一下这位边疆建设者的心声,去感受他的博大胸怀。 2、细读课文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题是白杨,这一课是不是单单讲白杨树,找出一句能说明这个问题的句子来。并把能说明这个问题的句子画出来。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这是一句什么句?请同桌两个互相读一读,读出它的语气来。 谁能换另一种语气来读?(出示课件) 同学们已经抓住了课文的中心句,课文是通过介绍白杨来表白爸爸的内心,用这一中心句我们可以想出哪些问题? 【全班交流】 出示课件 : 1、爸爸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 2、爸爸要表白怎样的内心? 3、 白杨和爸爸内心有怎样的联系? 【小组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Δ”号标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 【深入探究】  1、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2、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积累提高】 1、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3、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说一说。 【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你能读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吗? 四、【课堂检测】  我理解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的( )、( )、 ( )特点。 五、课后作业  1、唱一唱有关白杨的歌曲。  2、小练笔: 写几句话,夸夸象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总是……”等词语。 六、板书  白杨  白杨 不择环境生命力强 借物喻人{ } 无私奉献  爸爸 建设边疆扎根边疆     地址:  www.docin.com/p-157135460.html

篇3:白杨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同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边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树,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白杨树的相关知识。

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3.教师板书:白杨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此时你一定在想,白杨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长呢?它会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学,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1)对词语方面的讲解。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拔: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的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2)生字字形注意事项:

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3)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的事。

(4)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在西行的列车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见窗外的白杨讨论白杨的特点,爸爸表明心迹。

三、细读品味,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

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乎没有生命的存在。明确白杨的生命力极强

(2)那里的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明确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及其恶劣,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飞沙走石的情景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的话,要重点理解,明确白杨的特点:不择环境 坚强 不软弱 从来都那么直

(4)品读爸爸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5)把爸爸的话背诵下来。

2.此时的你最想对白杨树说点什么?

(1)唱一唱有关杨树的歌曲。

(2)介绍一下写白杨树的一首小诗。

(3)也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存呢?

(4)也可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等。

四、提出疑问,置留作业

刚才的同学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白杨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活呢?爸爸介绍了白杨,真的是单纯的在介绍白杨树吗?课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共同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有关词语:戈壁 清晰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大伞 抚摸 介绍 边疆 陷入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剖析实质,表达心声

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他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心呢?

学习第10 至12 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

1.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说说“表白”是什么意思,解释说明;也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

思考: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抓住表白一词进行理解。

爸爸看见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是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向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2.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

(1)讨论汇报,抓住爸爸和白杨特点的相似之处。

(2)大家交流课前准备的有关建设兵团或支边人员的有关影视资料。

(学生感受同时产生联想,感受爸爸和白杨树一样,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建设边疆,无私地奉献着自己一切的场景。)

教师抓住事物间的相通之处,引导学生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3.西部需要开发,祖国需要建设,那么需要许许多多像爸爸这样的边疆的建设者,正是他们才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不知道此时的你,面对如此高尚的爸爸,想说些什么呢?把你的心里话说给你的同学听好吗?

三、再现希望,体会写法

1.学习本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你能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含义吗?

预设:

(1)高大的白杨指爸爸自己,身边的几棵小树即指他的孩子们。

(2)爸爸希望他的孩子也能扎根边疆,成为边疆的建设者。

(3)这是爸爸的愿望,更能体现爸爸的高尚情操。

………

2.带着对父亲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好吗?

3.体会写法:白杨树和爸爸有着相同的本质特点,他们不怕环境的恶劣,默默地为大地和人类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作者借助白杨的这个特点,明写白杨,暗写自己和与自己一样的边疆戍卫者。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带着对白杨树的赞叹,对边疆戍卫者的敬意,对西部未来的憧憬,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之中,去感受这种真真切切的奉献精神吧。指名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再一次感受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好吗?

[白杨教案]

篇4:《白杨》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习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边疆建设者”这种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爸爸是怎样表白自己的心情的。

难点:

爸爸介绍白杨一段话的含义。

一、课前谈话,引入新课

1、请学生结合资料搜寻和预习谈谈对白杨的认识。

2.看图画,认识戈壁和白杨树。

二、要求初读,整体感知

提初读要求:

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③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三、检查反馈,学习生字

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指导难点字词:“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三、指导读书,了解内容

1、要求默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2、指名读爸爸的介绍,此番理解含义不要求非常深入,只要学生能大致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的坚强就可以了。

3、顺着学生的感受指导他们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四、指导交流,加深印象

指导交流喜欢的句子。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家听。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篇5:《白杨》教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内在品质。

三、教学准备

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2、配乐朗读录音带。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揭示课题。

“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

同学们讲得好。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

1、填写生字表格。(音序、音节、部首、再查几画、结构、字义、组词。)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注意指导学生读准本课中生字以外的字音。

3、区别形近字,然后组词。

4、辨析词语,理解词义。

5、区别近义词、反义词,进一步理解词义。

三、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以白杨为线索,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课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写大戈壁的铁路线上长着高大挺秀的白杨。 第四至十五自然段讲的是“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第十六至十七自然段讲的是“孩子们”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们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杨树。

第十八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他们看到火车前进方向的右边,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四、朗读课文,了解白杨树的特点,为理解边疆建设者的高贵品质做准备。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读熟课文。

篇6:《白杨》教案

古人有“文似看山不喜平”之说,同样,课堂教学也忌平淡。课堂结构应该像戏剧一样有冲突有高潮,错落有致,有起有伏。教学一切安排力争既出人预料,又在情理之中,对于教学重点,难点,要组织教学高潮,引导学生迎浪前进。一旦重点、难点攻克,不仅使学生在知识上恍然大悟,而且充满胜利的喜悦,获得学习的愉悦。下面介绍我教学《白杨》的过程:

一、以图入境,先声夺入。

我在第一阶段教学时,力图追求“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教学开始,我明确地交代了本课的目的,然后我向学生展示了一幅茫茫大戈壁的图画,画面辽阔,色彩灰黄。地上沙丘起伏,空中风沙迷漫。这时教师配以动情的描述:“看,这就是茫茫的大戈壁: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有的只是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大戈壁是多么荒凉呀!”直观的图画,形象的描述,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仿佛把他们带到了人迹罕至的大戈壁,使学生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心理基础,达到了“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二、扣住重点,分步出击。

《白杨》中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特点的一番话含蓄深刻,是文章的重点。这部分的教学,我采取分步出击的方式,通过自读理解、扣词体会、描述渲染、表情朗读四个步骤,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正直无私、坚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白杨形象。课堂中,形成了教学高潮。

师:(小黑板出示爸爸讲的一番话)爸爸是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的呢?先读第一句。

生:(齐读)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师:“从来”是什么意思?

生:“从来”是一直,向来的意思。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这句话是说白杨树向来就是这么直,这么高大,这是白杨的本性。

生:有了“从来”一词,突出了白杨正直高大的本质特点。

师:对呀,请大家把这句话中“从来”一词去掉读一遍。然后再加上读一遍,体会“从来”一词包含的感情。

(学生对比朗读,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以上学生的理解)

师:请同学们用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内涵的方法学习第一句。我请人朗读一遍。

生:(读)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于。

生:我从“哪儿……哪儿……”体会到不管在什么地方,白杨都能生根、发芽、成长,说明它的生命力很强。

生:高原需要白杨,白杨就在高原生根;戈壁需要白杨,白杨就在戈壁扎根。白杨的适应力真强。

师:是呀,哪儿需要白杨,白杨就在哪儿扎根,不讲条件,不畏艰苦,这是什么呀?

生:(沉思后举手)老师,这是无私奉献的。

师:对!请同学们把这句话有感情地朗读一遍。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请大家照上面的方法继续学习第三句。

生:(读)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师: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先自己理解,然后同桌讨论一下,最后交流各自的看法。

生:老师,我认为“不管……不管……总是……”这组关联词用得好,它表现了白杨不怕一切困难,坚强不屈的品格。

师:爸爸的这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地赞扬了白杨正直无私,坚强不屈的品格。读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了什么感情?

生:(激动地)我对白杨产生了崇敬的感情!

生:(深情地)我觉得白杨真了不起,真伟大!

师:好!请让我们一齐怀着崇敬的感情朗读爸爸的一番话。

生:(充满感情地朗读)

教学至此,学生的情感被充分地激发了,都沉浸在对白杨热爱、崇敬的氛围之中。

三、启发联想,点到为止。

在《白杨》教学中我选择了联想式结尾法,由白杨联想到无数边疆建设者,由边疆建设者联想到各地的建设者,由文中的小白杨联想到自己,在学生的无限遥想中教学戛然而止,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

的艺术效果。

师:(充满深情)有多少边疆创业者,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边疆建设事业,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次来成都参加教学活动的新疆代表队14人中就有13人是从全国各地到新疆去的。新疆有许许多多的“白杨树”,祖国各地也有无数的“白杨树”,我们教室里也有“白杨树”,是谁呀;

生:(一愣,继而恍然大悟,微笑着)我们,我们就是小白杨!

师:(赞许地)对,你们就是一棵棵充满生机的“小白杨”。我相信你们这些“小白杨”在阳光雨露下,一定会长得高大挺秀,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生:(沉浸在愉快、充满希望的气氛中)

By 南京孙双金

篇7:白杨教案

教学分析:

文中“父亲”的话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句子含义,我首先指导他们反复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话写出白杨的什么特点?它的深刻含义是什么?通过逐句分析,最后归纳出白杨的形体特点(高大挺秀)和生长特点(生命力强),并使学生懂得,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写物,实际上是在喻人,是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什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为了加深这个认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指导他们学习书中的句式,运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这样既训练了他们运用词语的能力,又强化和发展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能力。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返疆的火车上,向孩子们证明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爸爸介绍白杨的话体会白杨的特点。教学难点是理解爸爸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什么心愿。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边境战士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

3、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

4、学会本科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教学重点:

了解白杨树的特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材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爸爸”介绍白杨是在表白自己的心。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本,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喜欢读书,主动、充分、快乐地人人向往在一种美好的境界中去读书,逐步品味语言中的情感、感触阅读中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播放阎维文演唱的《小白杨》(学生会唱的可一起随唱)然后在渲染的气氛中导入:同学们,歌曲中唱到了什么?你喜欢歌中的白杨吗?自由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白杨树?在茫茫的大戈壁上生长的白杨树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随着动人歌声,一同与课文中的父子三人“坐上”通往新疆的直达专列,去那里亲自感受一下白杨树的坚强与美丽。

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胡的只是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生:这就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

生: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

师:请同学们看课文中作者描写戈壁滩上的白杨用了哪个词语?

生:高大挺秀。

师:作者为什么不用“挺立”“挺直”“挺拔”,而用“挺秀”这个词呢?要表达什么情感?

生:这是作者夸赞白杨树,告诉我们那普通的白杨树不仅高大挺拔,而且清秀美丽。

生:这个“秀”字流露了作者对白杨树的欣喜之情。本来白杨很一般,我们也常常见到,并不美丽,可在作者眼里,它是美丽的。

生:这个“秀”字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特别是生长在祖国大西北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师:很好。作者别具匠心,一个“秀”字,不仅描绘了白杨树的形象美,而且突出了白杨树的品格美,抒发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敬佩之情。

(板书:高大挺秀,扎根边疆)

设计意图:

导语设疑激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电化教学,把学生领到大戈壁来,感受白杨生长环境的恶劣。

二、品读词句,理解品格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什么感情?

生:崇敬。

师:那么,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这几句话。

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齐读)

师:爸爸是怎样介绍白杨树的?

生:“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里是说白杨树姿态很美,一向是高大、笔直的。“直”象征着人的正直。

生:“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这告诉我们,无论把白杨树栽到哪里,它就在哪里生根、发芽,为人类造福。

生:这是说白杨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适应各种生活环境。这正是白杨的品格。

生:作者写物,意在喻人。“风沙、雨雪、干旱、洪水”是指建设者所遇到的困难;“坚强、不软弱、不动摇”是写建设者们把一生献给了祖国边疆那种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

生:白杨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不曾有过分毫的屈曲,仍旧长得那么端庄、凝重,笔直地耸入高空,正象征建设者们在大西北荒漠上克服种种困难、扎根边疆的精神。

师:爸爸的这番话含蓄深沉。请同学们带着对白杨树的热爱,对边疆建设者的敬佩之情,齐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从重点词句体会白杨的高尚品质,从而发展语感。

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学生画后交流)

生:这里用了“哪儿……哪儿……”。

生:还有“不管……不管……总是……”。

师:这两组关联词语用得恰当,更有力地突出了白杨的品格。请分别用上这两组关联词语,说说边疆的建设者。

生:哪儿最艰苦,哪儿就有建设者的足迹。

生:祖国哪儿需要,建设者们就在哪儿安家。

生:不管困难多大,不管条件多艰苦,边疆建设者总是那么坚强,那么乐观。

生:不管风餐露宿,还是语言不通,不管缺水少菜,还是生活习惯不同,边疆建设者总是不软弱,不动摇,毅然扎根那里,开花结果。

(板书:适应性强,建设边疆)

设计意图:

意在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其写作水平。

三、读文段,体会感情

启发过渡:爸爸介绍白杨树时为什么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了呢?他为什么要想一会儿才告诉儿子和女儿呢?

师: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生: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

师: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你能不能从下面的一段话中看出?

生:爸爸的心愿是:不仅自己要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还希望孩子们也能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所以爸爸上面的三句话既回答了儿子的问题,又是在借白杨勉励自己,教育孩子。

(引读17小节。)

师: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白杨的知识和做人的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老师读18小节。读后讨论:

(1)爸爸在沉思什么?

(2)为什么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生:在沉思如何把白杨树的精神传下去,使孩子们也成为戈壁上的白杨树。

生: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联想到孩子们在爸爸的教育、关爱下,会像小树一样,在艰苦的边疆经受锻炼,成长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实现他的愿望,所以父亲笑了。

(齐读,体会内含感情。)

四、总结课文,升华中心

师:课题是《白杨》,全文是不是仅仅写白杨?赞扬了爸爸什么精神?

生:不是。是借白杨来赞美爸爸的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师:赞扬爸爸实际上就是赞美什么人?

生:赞扬千千万万边疆建设者。

总结启发想象:

是呀,多少边疆创业者,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边疆建设事业,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新疆有许多的“白杨树”,我们这里也有“白杨树”,谁呀?

生:老师,辛勤的园丁。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像蜡烛一样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师:除了老师像白杨,我们这里还有谁是“白杨”呢?你们知道是谁呀?

生:我们,我们就是小白杨。

师:我相信你们这些“小白杨”在“大白杨”的关怀教育下一定会长成高大挺秀的白杨树,哪儿需要哪儿扎根。

教学反思:

本文以白杨比喻爸爸,教学中让学让学生懂得其用意所在,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的,知道围绕中心选材的重要性。

1、我以生活作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最根本的落脚点。《白杨》一课是一篇寓意很深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只有体会到生活中人们的无私奉献,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对白杨的敬意,实际上是对建设者的赞美。因而我紧紧抓住树与人的联系。从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去反映无限的生活情景。

2、我更注意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在教学完第二环节,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作者如何赞美白杨树的内容之后,我又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用一幅画表现出来,学生非常乐于表现自己,同时也体现了个性化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

3、我在教学中的评价语较为得当,每一句能恰到好处地敲击在学生的心上,促使其更努力地思考,更大胆的表现,发挥自己潜在能力。

总之,我能紧紧以新课标为教学依据,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以教材作为培养和训练学生能力的线索。

篇8:白杨教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使学生从小树立服从祖国需要,立志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一切的思想。

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3、懂得本课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没有……没有……也没有……”、“哪儿……哪儿……”造句。

【教学重点】

爸爸介绍白杨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白杨的特点和文章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谁能说说下面播放的这首歌歌颂的是什么?

2、那么《白杨》这篇课文仅仅写白杨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请同学们打开书,找出有关的语句。

3、学生齐读: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

二、指导自学,品读重点

过渡:

爸爸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哪些可贵的品质?表白了什么心愿?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的十二、十三两段。

1、出示提示:

⑴白杨树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⑵爸爸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愿?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2、学生反馈,教师点拨,完成板书:

⑴白杨树有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一段话。

师:第二句中的“哪儿”可以是哪些地方?换成地方说一说。

师:在这样的环境中,白杨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出示填空题:

风沙四起,白杨_______;大雪纷飞,白杨_______;数月干旱,白杨_______;洪水浸泡,白杨_______。

师:你体会白杨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师:白杨的品质值得我们赞美!现在,请同学们把文中的“它”换成“您”读一读,来赞一赞可爱的白杨吧!

出示课件。

过渡:

想不想走进戈壁目睹白杨的风采?请看屏幕。

⑵表白了什么样的心愿,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过渡:

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白杨的品格,也知道了爸爸借白杨表白的心愿。那么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

3、分组讨论(四人一组):

过渡:

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白杨的品格,也知道了爸爸借白杨表白的心愿。那么爸爸和白杨有什么相似之处?请同学们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4、检查讨论情况。

小结:

不错,爸爸和白杨树一样在边疆不畏艰苦,坚强不屈的生活着,工作着,所以爸爸要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

5、你们都知道了爸爸的“心”,可孩子们知道吗?

学生齐读第13自然段: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师:孩子们不知道爸爸的“心”,而你们知道了,能否把这告诉孩子们?

出示句式:

我会对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

师:孩子们听了你们这些话,知道了爸爸的“心”之后会对爸爸说些什么?

出示句式:

爸爸,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

师:爸爸听了孩子们的话,又会对孩子们说些什么呢?

出示句式:

爸爸笑了笑说:“_________________”

师:说得好。不仅这两个孩子要好好学习,我们都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西部大开发作贡献。

6、过渡:

爸爸介绍的白杨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三、指导品读,体会中心

1、默读最后一节,在不理解的问题上打上“问号”。

2、学生质疑。

3、根据学生的质疑进行梳理:

⑴望着窗外闪过的白杨树,爸爸为什么会陷入沉思?

(担心)

⑵看见几棵子树苗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爸爸为什会微笑?

由此想到:

孩子们在父辈的影响下,会像小白杨那样经受困难,茁壮成长,并充满希望;戈壁滩的前景更加灿烂煇煌。

4、同桌议一议。

5、反馈集中、全班评议;

6、指导朗读,指导最后一句:

⑴齐读。

⑵指导:

爸爸看见小树成长起来高不高兴?让我们高兴地读这句。

7、屏显:

在边疆建设者的豪言壮语:

“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儿孙。”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反映边疆建设者的什么精神?

(无私奉献,他们的一生乃至于他们的儿孙都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这不正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吗?)

四、总结课文,领会中心

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这不仅是边疆建设者要表白的心,也是课文的中心。课文借白杨赞美边疆建设者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借物喻人的写法。

五、总结谈话,激发情感

同学们,学完课文,白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白杨的精神可贵,边疆建设者们的精神更可贵,他们为了改变祖国边疆的'落后面貌,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我们深信: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孩子一定会在边疆象白杨一样,迎着困难成。同时,老师还深信,这儿的几十棵“小白杨”也会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迎着困难茁壮成长,让我们同唱一曲《小白杨》。

老师希望你们也像小白杨一样迎着困难,茁壮成长,明天会属于你们的。

篇9:白杨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

2、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联系其他意象,感悟喻义

教学难点:象征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关于白杨,著名作家茅盾有过这样的文字“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白杨在北方小城里的诗人王学忠看来,又蕴含了哪些情感?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2、诗文解读

(1)入题悟境。一是白杨,二是雪。解题,雪为环境;白杨,形象集中者。在雪里的白杨展现了自己怎样的风姿?

请朗读全诗,找一找直接写白杨的句子,说一说你的感受。

光秃秃的白杨树?一群裸露的脊梁头顶茫茫上苍?长矛利剑脊梁。

光秃秃?裸露?长矛利剑?脊梁

外在形象:写在风雪中光秃秃的枝干,不是万树银花,而是经历磨难之后萧条突兀。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唐·孟郊《苦寒吟》。

内在形象:由长矛利剑感受到冷峻尖锐,不被风雪摧垮,就在风雪中傲然挺立,哪怕枝干已经光秃,但是,只要树干不倒,就要挺直腰杆。

(2)树无脊梁,看到白杨树的人有脊梁。沉寂一冬的树或许可以等待来春,人会不会在“风雪”中重生?

讨论:风雪?脊梁?白杨——象征意义。

学生范例:白杨既不单单是一棵树,那脊梁就是像白杨一样有铮铮铁骨的人的身体和精气神统一,他不屈——即便是被风雪摧毁的体无完肤。风雪愈猛,愈保持自己的风骨,雪可以使大地一片苍茫,我残损的身体依然保留着白杨风骨!诗人可能感觉到了像风雪一样的残酷的环境,但他认为人必须挺直脊梁,要像白杨一样在苍茫寂寥的原野用所剩不多的光秃秃的枝干,展示自己迎霜傲雪顶天立地的生命硬度和力量,做个硬汉。

(3)体会一下,说一说你感受到的诗人内心的情感。

范例:对风雪无情侵蚀白杨的愤懑;兀立风雪之中,对那些不断给人们带来祸害的人的藐视;在寒风怒雪中依然喊着沉寂不是死亡,抗争到底的坚定执着!

3、再读,加入自己的情感。

4、作业

结合生活,选择一至三个意象进行仿写。

附:雪中白杨

光秃秃的白杨树

一群裸露的脊梁

长矛般兀立风雪中

头顶茫茫上苍

长矛利剑脊梁

雪花纷纷扬扬

千里沃野墓穴般沉寂

沉寂不是死亡

篇10:白杨教案

设计理念:

整篇文章清新流畅自然,行文之中人物描写非常传神,语言描写及神态的刻画,符合人物的特点,在心理描写上则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体现感情的波澜。教学中,在把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同时,体会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的特点。并理解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意寓含蓄、心境悠远的人物展现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新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引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大戈壁吗?(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然而,在这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荒凉大戈壁上,却生长着一棵棵高大的身影,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吗?它们就是挺拔的白杨。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到这荒凉的戈壁滩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自学生字生词。

1、师此时你一定在想,荒凉的戈壁究竟是什么样的?白杨为什么会在那里生长呢?在这里生长的白杨树会有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座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学,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1)对一些词语的理解。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拔: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的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2)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3)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的事。

(4)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在西行的列车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见窗外的白杨讨论白杨的特点,爸爸表明心迹。

三、细读品味,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

学习课文的一至三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乎没有生命的存在。

(明确白杨的生命力极强。)

(2)那里的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明确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及其恶劣。)

(教师引导,学生头脑中产生飞沙走石的画面。)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的话,要重点理解,明确白杨的特点:不择环境、坚强、不软弱、从来都那么直。)

(4)教师出示相关的课件或图片,学生以图片为栽体,进一步感受白杨树的坚强。

(5)品读爸爸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6)把爸爸的话背诵下来。

2、此时的你最想对白杨树说点什么?

(1)唱一唱有关杨树的歌曲。

(2)介绍一下写白杨树的一首小诗。

(3)也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存呢?

(4)也可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等。

三、提出疑问、置留作业。

刚才的同学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白杨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活呢?爸爸介绍了白杨,真的是单纯的在介绍白杨树吗?课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共同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直奔情境

1、复习有关词语: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剖析实质,表达心声

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他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心呢?

学习第10至12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

1、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说说、表白是什么意思,解释说明;也,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

学生思考: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和同学们讨论一下。

抓住表白一词进行理解。

爸爸看见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是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向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2、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

(1)生讨论汇报,抓住爸爸和白杨特点的相似之处。

(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有关建设兵团或支边人员的有关影视资料。

(学生感受同时产生联想,感受爸爸和白杨树一样,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建设边疆,无私的奉献着自己一切的场景。)

3、西部需要开发,祖国需要建设,那么需要的就是向爸爸这样的边疆的建设者,正是他们才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不知道此时的你,面对如此高尚的爸爸,想说说些什么呢?把你的心理话说给你的同学听好吗?

三、再现希望,体会写法

1、学习本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你能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身边,几棵小树正在迎风成长起来”这句话的含义吗?

预设:

(1)高大的白杨指爸爸自己,身边的几棵小树即指他的孩子们。

(2)爸爸希望他的孩子也能扎根边疆,成为边疆的建设者。

(3)这是爸爸的愿望,更能体现爸爸的高尚情操。

2、带着对父亲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好吗?

3、体会写法

白杨树和爸爸有着相同的本质特点,他们不怕环境的恶劣,默默的为大地和人类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作者借助白杨的这个特点,明写白杨,暗写自己和与自己一样的边疆戍卫者。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明确什么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四、感情朗读,收束全文

带着对白杨树的赞叹,对边疆戍卫者的敬意,对西部未来的憧憬,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之中,去感受这种真真切切的奉献精神吧。指名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再一次感受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好吗?

篇11:《白杨》教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白杨的特点,教育学生学习建设者那种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和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

2、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指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重点】

学习借物写人的表达方法,能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领会父亲对孩子讲述的那段话。

【教具准备】

幻灯片或挂图一幅、朗读录音。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

白杨

二、导语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了解主要内容(抓中心)

1、教师范读,让学生思考: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讨论明确:

课文讲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带着自己年幼的儿女前去新疆,在旅途中看到白杨引起了议论的事。

四、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划:

边读课文边划生字、生词及易错的熟字。

2、查:

理解生字新词。

3、讲:

学生互相交流学习体会。

(音、形、义各有侧重,教师作重点指导。)

戈:用部首查字法查戈部,理解戈壁的意思。

抚:注意读准字音,在字典中取准抚的义项,理解抚摸的意思。

介:用部首查字法查人部。

清晰:联系课文理解词义,是指在大戈壁天和地的界限不分明。可举出反义词(清晰──模糊),近义词(清晰──清楚,分明)。

浑黄一体:全是黄色,分不清界限。指导学生在想象中体会。

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对于生字新词的处理,还要在讲读时指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加深理解。)

五、学生默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抓思路)

1、提出要求:

默读课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教师可提示: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写父亲和孩子们议论白杨树的。)

2、讨论明确:

课文按记叙内容的不同,可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从窗口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写大戈壁和铁路沿线的白杨树。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正望着到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写父亲与孩子们议论白杨树。

第三段(从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到最后),写孩子们将和爸爸一样地在边疆扎根。

六、作业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清晰、软弱、动摇。

2、根据课后习题1的提示,认真读课文。

篇12: 《白杨》教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

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字音易错的:清晰;字形易错的:新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理解: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

朗读: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骄傲的语气。)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板书并理解:高大挺秀)。

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13节)?

三、理解研读,深悟课文

1.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请一名学生朗读并一同归纳)教师板书:

枝干挺直

白杨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

2.默读,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

3.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感情。

4.体会句群关系,重点读第三句。

5.换人称读: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6.试着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7.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把16和14节对比着默读,爸爸要表达什么呢?他和白杨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从需要 扎根边疆 无私奉献

8.默读最后一段话,想想

(1)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

(2)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你能体会到它的含义吗?

作者用小白杨的茁壮成长,来暗示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孩子们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人。

四、纵览全文,体会中心

1.我们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①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

②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一样建设边疆。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链接《帐篷》。

五、课后练习

1.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帐篷》。

3.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03白杨教学设计B案,白杨,希望对你有帮助!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6

《白杨》的教学教案设计

《白杨礼赞》教案设计2

五年级语文白杨教案

白杨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课文白杨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白杨》教案

白杨小学语文课文教案

《白杨》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有哪些

《水果店》教案设计与教学反思

白杨教案
《白杨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白杨教案(精选12篇)】相关文章:

人教实验版五年级语文下册3《白杨》教案2022-04-30

白杨(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3-01-13

公开课教案2024-02-02

《种子的梦》公开课教案2022-11-15

人生礼赞(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2022-04-30

县公开课教案2023-06-02

《colors》公开课教案2023-08-10

《白杨》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教案2022-05-06

小学五年级语文《乐山龙舟会》优质教案范本2022-05-23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近似值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02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