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锦集12篇))由网友“海厄密”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七年级历史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欢迎阅读借鉴。
篇1:七年级历史《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比较全面的掌握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器铸造业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的状况;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2.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多媒体演示: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众多的青铜器,使学生对青铜器有切身的体验与感知;并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青铜器制作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夏、商、西周青铜器“工艺高超”的理解。
2.分组讨论:通过分组,使组与组之间在学习方面展开竞争;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中探究知识,获得知识。
3.角色扮演:指导学生搜集资料,编写历史小剧本。通过表演,加深学生对奴隶悲惨生活的认识。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透过奴隶的悲惨生活这种历史现象观察出奴隶的悲惨命运和“灿烂的青铜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得出“灿烂的青铜文明”主要是由广大的奴隶所创造出来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制下青铜文明辉煌灿烂,全面发展;而且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2.感悟到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从而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通过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形式,学会互相帮助,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教材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
1.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教学对策: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介绍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以及“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导学生归纳出当时青铜铸造业是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规模大,工艺精美,分布广泛的特点;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西周可烧炭火青铜器、商朝铜爵、铜镜等,引导学生归纳出当时青铜器具有应用普遍、品种繁多的特点。并通过介绍夏至西周青铜铸造业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归纳出青铜文明具有一脉相承,延续性的显著特征。
2.难点:青铜文明的概念、表现;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青铜文明的关系。教学对策:通过介绍夏、商、西周陶瓷业、玉器制造业等手工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农业和畜牧业、商业的进步表现,引导学生得出青铜文明不仅仅表现在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青铜器铸造业的兴盛上,还表现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发展进步上。这为后来介绍青铜文明的概念做好了铺陈。
教学方法
分组导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
教师活动:
1.查找相关图片资料 2.制作ppt课件
学生活动:
查阅奴隶社会的相关资料,了解奴隶的悲惨境遇,酝酿角色。
师生活动:
课外阅读历史教材,审阅同学们编写的小剧本,提出修改建议。
教学资源
① 书籍:《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中国历史》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中国考古学通论》(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看视频时注意视频中告诉我们文物的名字是什么?什么时期铸造的?它有什么特点?司母戊鼎体现商朝时期青铜文明的最高水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出示学习目标(同学齐读)
1、青铜器出现的时间,繁荣时期?
2、著名的青铜器有哪两个?
3、这些青铜器的主要的用途是什么?同时期
还有什么文化?
4、“五谷丰登”的五谷什么时候齐备的?那时候,陶瓷业、玉器制造业,农业,畜牧业,有什么发展呢?
5、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主要表现在
什么繁荣上?
6. 奴隶过着怎样的悲惨生活?
学习过程
同学们据学习目标导航和预习目标内容,小组内先互相提问(组长负责 5分钟)
2.小组换着提问(挑战对方)
3.分组导学
根据课文内容,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每四人一小组。第一大组阅读“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一目的内容;第二大组阅读“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一目内容。请同学们边看书边思考屏幕上给出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
第一大组问题
1.? 夏、商、西周有哪些手工业?
2.? 青铜器制造业发展演变的过程?
3.? 青铜器制作有何特点?
第二大组问题
1.? 夏、商、西周农业发展的表现?
2.? 畜牧业发展的表现?
教师过渡:现在我们看第一大组的同学如何解答第一大组问题。
教师提问: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
特点之一:生产规模大
(多媒体展示)四羊方尊图片
特点之二:工艺精美
(多媒体展示)
青铜农具:铜铲(商)、铜 (西周)
青铜兵器:玉援铜内戈(商)、铜剑(西周)
青铜用具:铜爵(商)、铜镜(商)
特点之三: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多媒体展示)三星堆的文物、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并简介图片
教师提问:三星堆文化分布于何处?
学生回答: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
教师引导:这说明我国青铜制造业不仅仅分布在商周统治中心地区。在西南等边远地区青铜制造业照样盛行。这说明当时青铜制造业还有何特点?分布怎样?
特点之四:分布广泛。
教师过渡:夏、商、西周的手工业,除了青铜铸造业之外,当时的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发达。(教师简单提一下陶和瓷的区别,稍作讲解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
教师引导:那么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表现如何呢?请第二组同学概括一下。
篇2:七年级历史《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
课题名称 《灿烂的青铜文明》 科 目 历史 年 级 初一 教学时间 1课时(45分钟) 学习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学生,他们都是刚刚入学的新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历史这门新的学科,还有些许陌生与彷徨,学习方法也尚待掌握,本课就需要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和分析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夏商周时期奴隶制下青铜文明的辉煌灿烂,全面发展。
2.感悟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多媒体课件展示,加深学生的体验与感知。
2.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三、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找我夏商周时期以青铜器制造业为代表的手工业以及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培养自己归纳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及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的发展概况。
2.“青铜文明”的概念。 教学资源 学案式导学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5分钟)
课件展示联合国50周年前夕,中国人民赠送的珍贵礼物——“世纪宝鼎”(具体信息)。引出课题夏商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 教学活动2 1.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 用10分钟时间阅读课本,圈点勾画自己获取的信息,然后完成学案上提供的知识网络。
2)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校对,学生完善内容。 教学活动3 1.教师课题释义,向学生讲述“青铜”“青铜文明”以及“青铜时代”,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认识。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活动4
1.小组合作学习(15分钟)
篇3:七年级历史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
[教学背景]
文明一词有着深刻的内涵,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有所差别,广义的现代文明学生们都能够理解,本课涉及到的古代青铜文明学生很难理解,尤其是青铜怎么和文明联系在了一起。
[教学课题]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比较全面的掌握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器铸造业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的状况;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2.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网络搜索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众多的青铜器,使学生对青铜器有切身的体验与感知;并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青铜器制作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夏、商、西周青铜器“工艺高超”的理解。
2.小组探究:通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中探究知识,获得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青铜文明的辉煌灿烂及其源远流长。
2.体会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材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
1.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通过学生网络搜索展示介绍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以及“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引导学生归纳出当时青铜铸造业是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规模大,工艺精美,分布广泛的特点;
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西周可烧炭火青铜器
商朝铜爵、铜镜
通过观察这些图片,引导学生归纳出当时青铜器具有应用普遍、品种繁多的特点。并通过介绍夏至西周青铜铸造业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归纳出青铜文明具有一脉相承,延续性的显著特征。
2.难点:青铜文明的概念、表现;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青铜文明的关系。
教学对策:通过介绍夏、商、西周陶瓷业、玉器制造业等手工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农业和畜牧业、商业的进步表现,引导学生得出青铜文明不仅仅表现在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青铜器铸造业的兴盛上,还表现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发展进步上。这为后来介绍青铜文明的概念做好了铺陈。
[教学方法]
网络环境学生自学为主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及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什么是“文明”,什么是“青铜文明”,请同学们发表见解。
二、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请同学们用百度搜索这两个概念。
文明、青铜文明
“文明”一词反映的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程度,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在夏、商、西周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在青铜器制造工艺上。那么什么是青铜文明呢,我们学完这课后大家就会理解,下面我们先看一些青铜器。
司母戊鼎图片
师导学提问:图片是什么?它有多高呢?多长呢?多重呢?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当时 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多少人同时操作呀?可见商朝的青铜铸造业,有多么大的规模了!
教师引导:讲了在夏、商、西周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突出表现在青铜器制作工艺上。想一想青铜文明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还表现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方面。
分组导学
根据课文内容,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每四人一小组。第一大组阅读“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一目的内容;第二大组阅读“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一目内容。请同学们边看书边思考屏幕上给出的问题。
第一大组问题:1.夏、商、西周有哪些手工业?
2.青铜器制造业发展演变的过程?
3.青铜器制作有何特点?
篇4:七年级历史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
1. 教学目标
1.比较全面的掌握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器铸造业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的状况;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2.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青铜文明的概念、表现;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青铜文明的关系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文明”一词反映的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程度,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在夏、商、西周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在青铜器制造工艺上。
学习目标:
1、?掌握青铜文明包括哪几个王朝。
2、?掌握这一时期高超的青铜工艺和典型作品
3、?知道夏、商、周时期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商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4、?懂得我国奴隶社会高度发达的奴隶制文明,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的。
自学指导:
1、夏、商、西周有哪些手工业?
2、青铜器制造业发展演变的过程?
3、青铜器制作有何特点?
4、夏、商、西周农业发展的表现?
5、畜牧业发展的表现?
新课学习:
教师提问: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多媒体展示:青铜器的制作流程)特点之一:生产规模大
(多媒体展示)四羊方尊图片特点之二:工艺精美
(多媒体展示,青铜器)特点之三: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多媒体展示)三星堆的文物、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特点之四:分布广泛
教师提问:三星堆文化分布于何处?
学生回答: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
教师引导:这说明我国青铜制造业不仅仅分布在商周统治中心地区。在西南等边远地区青铜制造业照样盛行。这说明当时青铜制造业还有何特点?分布怎样?
教师过渡:夏、商、西周的手工业,除了青铜铸造业之外,当时的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发达。(教师简单提一下陶和瓷的区别,稍作讲解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
教师引导:那么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表现如何呢?请第二组同学概括一下。
农业发展表现:?
判断题:青铜文明就是青铜器工艺高超。
教师引导:上节课我布置同学们搜集了有关奴隶社会及奴隶悲惨生活的资料。现在我请一些同学来演绎奴隶的悲惨生活。
分角色表演:
场景一
学生角色表演:
旁白(由教师完成):奴隶一天的劳动开始了。
奴隶主:(不停吆喝)快起来!快起来!(打开奴隶枷锁)把地里的肥给我施了,才能吃饭。(随着“啪”一声鞭响,奴隶主一鞭子打在走在后面的奴隶身上)叫你快点,你不听!(呵斥)
奴隶:(嘴里嚷道)太累了。(伸腰想休息一会儿)
篇5:七年级历史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夏商周时期奴隶制下青铜文明的辉煌灿烂,全面发展。
2.感悟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多媒体课件展示,加深学生的体验与感知。
2.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三、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找我夏商周时期以青铜器制造业为代表的手工业以及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培养自己归纳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及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的发展概况。
2.“青铜文明”的概念。 教学资源 学案式导学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5分钟)
课件展示联合国50周年前夕,中国人民赠送的珍贵礼物——“世纪宝鼎”(具体信息)。引出课题夏商周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 教学活动2 1.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1) 用10分钟时间阅读课本,圈点勾画自己获取的信息,然后完成学案上提供的知识网络。
2)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校对,学生完善内容。 教学活动3 1.教师课题释义,向学生讲述“青铜”“青铜文明”以及“青铜时代”,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认识。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活动4
1.小组合作学习(15分钟)
七年级历史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
篇6:初一历史《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2.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课堂上进行话剧表演等形式在体会夏、商、西周青铜文明的辉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3.通过教学,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史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难点:青铜文明的概念、表现、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青铜文明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问题情境法、合作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多媒体展示: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器
教师提问:(1)北京人、山顶洞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2) 河姆渡人、半坡人时期用的生产工具又是什么?(3) 夏商西周时期用的生产工具又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预期: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器。
多媒体展示:青铜时代定义
老师过渡:使用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石器时代,以青铜器为主要工具的时代被称为青铜时代,请同学一起朗读青铜时代的定义。在这一时代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我们一起走进本课去感知那段灿烂的青铜文明。
【推进新课】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青铜器的发展阶段和著名的青铜器的代表。
问题情境:多媒体展示商周时期青铜器的材料和图片(见PPT),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和图片概括这一时期青铜器的特点。
学生活动预期:略。
教师过渡:除了青铜制造业以外,商朝的手工业还有哪些发展?
学生活动预期: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
多媒体展示夏商西周时期的瓷器和玉器图片,请同学们欣赏这一时期瓷器和玉器的作品。
教师总结:夏、商、西周的陶瓷业也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这一时期,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玉器雕刻工艺达到很高水平。
多媒体展示年画作品:“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教师设问:你知道吗,“五谷” “六畜”指什么?何时都已出现?
学生活动预期:略。
教师过渡:是的,它们都属于农业和畜牧业,下面我来了解夏商西周的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及所学知识归纳农业、畜牧业以及商业的发展情况。
师生一起解读青铜文明。(提醒学生:青铜文明不仅是有关青铜器的文明,也包括了我国的夏、商、西周奴隶社会时期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教师过渡:与“灿烂的青铜文明”相比,奴隶们却过着悲惨的生活。
奴隶的悲惨命运
篇7:初一历史《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青铜器的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2.理解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当时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繁荣的结果。
3.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知道是奴隶创造了灿烂的奴隶制文明。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难点: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的概念和内涵,理解奴隶的生活与灿烂的青铜文明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原始社会里人们普遍使用石器作为工具。那么,当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的时候,普遍使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工具?(青铜)在奴隶社会里,人们用青铜器创造出灿烂的文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板书课题: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二)展示学习目标
大屏幕展示目标(学生读目标),教师强调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难点: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的概念和内涵,理解奴隶的生活与灿烂的青铜文明的关系。)。
二、先学(13分钟)
(一)自学教材(10分钟)
过渡语:让我们带着目标,依据导学案第一部分走进本课的学习之旅。8分钟,好,开始!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6~27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什么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器?什么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其特点怎样?
2.著名的青铜器代表有哪些?
3.青铜文化代表是什么?那里出土的 、 _ 、 等引人注目。
4.概括 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28页,
举例说明奴隶的悲惨命运。
(二)自学检测(1分钟)
1.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铸造时期是( )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B.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夏朝已齐备
C.今天家禽家畜的主要品种,西周才有 D.夏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三)我的疑惑(2分钟)
过渡语:请你将自学和测试过程中的疑惑举手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三、后教(22分钟)
(一) 教师点拨,拓展延伸。(15分钟)
过渡语: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效果如何呢?现在老师检查一下,请看大屏幕。
1.教师精讲点拨,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见课件)。
点拨:青铜文化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7分钟)
过渡语: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迅速完成下面合作探究题,小组之间讨论统一答案。
篇8:《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
1.比较全面的掌握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器铸造业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的状况;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2.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青铜文明的概念、表现;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青铜文明的关系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文明”一词反映的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程度,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在夏、商、西周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在青铜器制造工艺上。
学习目标:
1、 掌握青铜文明包括哪几个王朝。
2、 掌握这一时期高超的青铜工艺和典型作品
3、 知道夏、商、周时期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商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4、 懂得我国奴隶社会高度发达的奴隶制文明,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的。
自学指导:
1、夏、商、西周有哪些手工业?
2、青铜器制造业发展演变的过程?
3、青铜器制作有何特点?
4、夏、商、西周农业发展的表现?
5、畜牧业发展的表现?
新课学习:
教师提问: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多媒体展示:青铜器的制作流程)特点之一:生产规模大
(多媒体展示)四羊方尊图片 特点之二:工艺精美
(多媒体展示,青铜器) 特点之三: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多媒体展示)三星堆的文物、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特点之四:分布广泛
教师提问:三星堆文化分布于何处?
学生回答: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
教师引导:这说明我国青铜制造业不仅仅分布在商周统治中心地区。在西南等边远地区青铜制造业照样盛行。这说明当时青铜制造业还有何特点?分布怎样?
教师过渡:夏、商、西周的手工业,除了青铜铸造业之外,当时的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发达。(教师简单提一下陶和瓷的区别,稍作讲解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
教师引导:那么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表现如何呢?请第二组同学概括一下。
农业发展表现:
判断题:青铜文明就是青铜器工艺高超。
教师引导:上节课我布置同学们搜集了有关奴隶社会及奴隶悲惨生活的资料。现在我请一些同学来演绎奴隶的悲惨生活。
分角色表演:
场景一
学生角色表演:
旁白(由教师完成):奴隶一天的劳动开始了。
奴隶主:(不停吆喝)快起来!快起来!(打开奴隶枷锁)把地里的肥给我施了,才能吃饭。(随着“啪”一声鞭响,奴隶主一鞭子打在走在后面的奴隶身上)叫你快点,你不听!(呵斥)
奴隶:(嘴里嚷道)太累了。(伸腰想休息一会儿)
奴隶主:快给我干活,想偷懒。(劈头盖脸一鞭子打下去)
奴隶:(眼睛被打中,捂着眼睛叫疼)
奴隶主:(骂骂咧咧)不打死你才怪呢!
旁白:天黑了,奴隶被一一带上枷锁,关了起来。
场景二
商人:快来买,快来买。这里有五个奴隶,三个大的,二个小的。大的可以干重活,小的可以干零活。女的可以生小奴隶。快来看呀,快来买。
奴隶主:(牵一匹马来,马上背着一束丝)这些奴隶值多少?
商人:不贵,两匹马。
奴隶主:太贵了,一匹马+一束丝,不行拉倒。
商人:好,爽快,成交。
旁白:奴隶主回到了家中。
奴隶主:明天就要祭祀祖先了。我看把其中三个奴隶杀死了,正好用来做贡品。
旁白:第二天祭祀开始。(奴隶主一一把其中三个奴隶杀死)
旁白:一个月以后,奴隶主死去。
奴隶主儿子吩咐手下:把剩下的两个奴隶活埋作陪葬品。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奴隶的悲惨生活的表现:
a) 进行繁重的劳动
b) 失去人生自由,倍受折磨
c) 随意转让和买卖
d) 进行人牲和人殉
教师过渡:在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奴隶,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讨论,是谁主要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总结:夏、商、西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但这些发展和成就,都离不开奴隶们的辛勤劳动。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奴隶们创造的。
课后小结
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五课叫“灿烂的青铜文明”。青铜文明不仅突出表现在铜器制作工艺上,还表现在手工业、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有学者把人类历史划分石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器制作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阶段。
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便称作“青铜文明”。我国夏、商、西周时期正处于青铜时代,处于奴隶社会发展阶段。此时创造的物质文化成就突出,丰富多彩。因而,我们把这一时期文明称之为“灿烂的青铜文明”。
篇9:灿烂的青铜文明
灿烂的青铜文明
篇10: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说课稿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说课稿
下面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说课稿,对本文不熟悉的朋友可以查看以下说课稿,或许可以深入了解课文,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下面,我来谈一谈自己对这一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学生
初一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接受能力较强,渴望亲身体验。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我顺应学生的特点,让他们主动学习、探究合作,给学生以充分肯定,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注重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对初一学生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说教材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分析如下:
1.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
中国古代史以中华文明为基本内容,而青铜文明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明成果之一。本课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介绍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展现了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
2.重点和难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内容。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等特点。在处理这一重点问题时,我选择丰富的图片和音像资料,帮助学生探究青铜制造业的上述特点。同时,强调青铜文明的延续性,从而使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连续发展这一显著特征有初步的认识,适当介绍其他手工业行业的状况,使学生对夏商西周手工业的发达有一全面了解。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将“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者青铜制造业简单地等同起来。通过活动探究和知识归纳,师生共同将这一概念进行全面而准确解读,使学生对夏商周时期的青铜文明形成正确的认识。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新的教学理念,在本课设计上,我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夏、商、西周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概括“青铜文明”的特征,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使学生认识到高度发达的奴隶制文明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的基本观点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
四、说教法
1.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激发学习兴趣出发,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历史学习中,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声音、图片、影像和文字资料,丰富教学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五、说学法
1.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要求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积极动脑、动手参与自学、讨论、练测等学习活动中,并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
六、说教学构思
1.导入新课
(欣赏联合国“世纪宝鼎”图)
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前夕,收到了中国人民赠送的珍贵的礼物--世纪宝鼎。这个大型青铜器,安放在联合国大厦北花园绿色的草坪上,鼎座高0.5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鼎身高2.1米,象征21世纪,底座上饰56条龙,象征华夏的56个民族都是龙的传人。整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堪称宏伟杰作。你知道吗?它的制作是以商周时期的大鼎为范本设计制造的。让我们共同走进灿烂的青铜文明时代,学习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2.讲授新课
设计1:导学提示
第一步:图片赏析(配古筝乐flash放映)
请同学们欣赏商周时期青铜器图片,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第二步:问题导读
阅读课文第一目内容,并思考:
(1)青铜制造业开始于: 。
(2)青铜制造业鼎盛于: 。
(3)青铜制造中的精品有: 、 。
(4)除青铜制造外,夏、商、西周的 也很发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这个时期, 的制造也很兴盛。
设计2:拓展交流
拓展一:展示图文资料,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农民发现司母戊鼎的经过,引起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配以模型或照片,讲述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冶炼过程,使学生对当时青铜制造业的高超水平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拓展二:播放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录像资料,展现“三星堆”文化的独特神韵。
文字介绍:北纬30°线,一条看不见的.曲线然而却具有非凡的神奇魔力,它所经过的是地球上最亮丽、最神奇的风景线:最高的山峰、最深的海沟、最奇怪的湖泊、金字塔百慕大、撒哈啦、神农架…… 我们不得不惊诧三星堆文化遗址也位于这条神奇的北纬30°线上。
设计3:合作探究
青铜器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在学习前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深入探究,讨论并概括出这个时期青铜器的特点。
幻灯:夏、商、西周的青铜器特点是什么?(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设计4:自主学习
第一步:学法指导
关于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这一内容,结合“问题导读”栏目的设计,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相互交流,然后以选择、填空、列举等练习形式提出。
第二步:归纳升华
夏、商、西周时期,农业、畜牧业和青铜制造业高度发达,我国奴隶制文明出现了辉煌灿烂的景象。教师进一步指出灿烂的青铜文明是广大奴隶辛勤劳动的结果。
通过欣赏“商朝戴枷的奴隶俑”“人牲”“殉葬”或安阳商王大墓图片,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的残酷、野蛮的本质,并得出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基础上这一历史结论。
设计5:各抒己见
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
男孩:我认为考古学家说得很对。这是祖国历史上的一个光辉时代。
女孩:不对!那时候多么残酷,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有什么好?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启发学生指出商代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当然这又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
3.课堂活动
设计1:课堂感悟
谈一谈学习本课的感想或启发。
第一步:学生谈论夏商周时期青铜器文明高度发展的表现。
第二步:教师提出问题:“既然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经过学生讨论,结合图表,通过推理的方式突破难点,深入浅出地解释“青铜文明”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青铜文明”与青铜制造业的区别。
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文化发展阶段。当时的青铜器已经渗透到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及商业
之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设计2:史海泛舟
结合课程标准,本栏目设置了请你选择、知识园地和问题探究等形式新颖的栏目,进行复习巩固。通过多种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1)请你选择
(2)知识园地
说一说:本课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三件青铜器的名称。
(3)问题探究
你能列举出汉语中有关“鼎”的成语吗?它的含义是什么?
4.结束语
青铜的发现的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每当我面对青铜器,无不从内心深处感到一种震撼:那硕大的形体,显示了青铜文化的恢宏;那铜绿斑驳的外表,昭示着青铜文化历史的久远;那通体所饰的精美图案,展示着传统文化的深邃与璀璨。商周青铜器凝聚着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所取得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全部成果,它所构成的青铜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七、说教学手段
本课主要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设计,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八、说板书设计
采取提纲式板书,便于学生从板书中理解历史发展的线索和内在联系,更加条理地梳理本课的主要知识点。
篇11:灿烂的青铜文明练习题
灿烂的青铜文明练习题
1.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
A.夏朝时期B.商朝时期
C.西周时期D.原始社会末期
2.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是()
A.夏朝B.商朝
C.西周D.春秋
3.下列器具中,不属于夏、商、西周的人们使用过的是()
A.青铜器B.玉器
C.陶瓷器D.铁器
4.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
A.编钟B.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C.四羊方尊D.司母戊鼎
5.举世文明的“三星堆文化”位于()
A.黄淮平原B.渭河平原
C.成都平原D.汉江平原
6.古代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奢华生活,由此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
A.装饰品B.食器
C.乐器D.盛水器皿
7.除青铜铸造外,夏商周手工业发展兴盛的另外两个部门是①陶瓷业②玉器制造业③冶铁业④制漆业()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④
8.我们常用“五谷丰登”来形容丰收,被称为“五谷”的农作物,最早在我国已齐备的.时期是()
A.夏朝B.商朝
C.周朝D.商周
9.在青铜时代创造的物质文化,被称为“青铜文化”,青铜文化又成为奴隶社会文明的代称,该文明是指()
A.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B.商周时期
C.西周、春秋、战国时期D.夏、商、西周时期
10.下列关于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的处境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地位与牛马猪狗等同B.有属于自己的一小块土地
C.没有人身自由D.可以被随意转让和买卖
11.识图题:读下图然后回答问题(反映的是西周时的情形)
(1)根据图下的文字描述,填出图中A、B两处的算术运算符号。
(2)图中反映的是西周时的什么情况?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实质性问题?
(3)图中所反映的情况必然会导致什么结果?这种现象和结果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什么历史结论?
参考答案:
1.D2.B3.D4.D5.C6.B7.A8.D9.D10.B
11.(1)A处填“=”,B处填“+”。
(2)是西周奴隶买卖情形的体现。说明:奴隶的价值还不如马,西周时奴隶地位很悲惨。
(3)奴隶地位悲惨是奴隶主残酷压迫和剥削奴隶所致,因而必然会激起奴隶反抗。
说明夏、商、西周奴隶制残酷、野蛮的本质,也说明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的。(此题目为开放性题目,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篇12:初一历史上册灿烂的青铜文明的测试题及答案
关于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灿烂的青铜文明的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括号中)
1.我国青铜器的出现最早是在
A.半坡原始居民时期B.原始社会末期
C.商周时期D.秦汉之际
2.下列属于“三星堆”文化代表的是
①司母戊大方鼎 ②青铜立人像 ③四羊方尊 ④青铜神树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3.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
A.中国B.印度
C.巴比伦D.埃及
4.下列器物不属于商周时期的是
5.夏、商、周时期,社会的主要产业是
A.农业B.青铜冶铸业
C.畜牧业D.商业
6.下列食物中,在夏商周时期可能没有的是
A.小麦B.玉米
C.水稻D.大豆
7.西周的`一平民使用农具在田中劳作,关于他可能使用的农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穿有木柄的骨耜翻地B.用石镰收割庄稼
C.用铁制的犁耕地D.用青铜农具进行生产
8.下图是西周青铜器上的一幅记载,它深刻地说明的问题是
A.五个奴隶等于一匹马加一束丝
B.奴隶戴着枷锁,引导着马向前行进
C.五个奴隶合用一匹马下田劳动
D.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命运十分悲惨
9.灿烂的青铜文明是指
A.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
B.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超过了原始社会
C.夏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花纹十分瑰丽
D.夏商周时期十分繁荣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
10.西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于
A.祭祀B.记载历史事件
C.生活生产D.战争武器
11.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关于商朝的青铜器,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
A.商朝青铜器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B.商朝青铜器工艺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C.商朝的铸铜作坊规模经营很大,青铜业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D.商朝青铜制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二、材料解析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司母戊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公斤,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可见商朝的青铜铸造业,有多么大的规模了。
请回答:
(1)请你想一想,商朝的司母戊鼎是用来做什么用的?
(2)除司母戊鼎外,请你再列举一、二个商周时期我国青铜器的。
(3)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有什么特点?
三、问答题
13.简述夏商周时期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情况。为什么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的发展和繁荣也是这一时期灿烂的青铜文明的一部分?
参考答案
一、1.B 2.D 3.A 4.C 5.A
6.B 7.C 8.D 9.D 10.A 11.A
二、12.(1)司母戊鼎是商王文丁为祭祀其母亲而铸造的,是用来祭祀的。(2)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立人像等。(3)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三、13.夏商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农牧业已相当发达。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那时候,农业上已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西周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还建有牲畜圈栏。商王室和贵族还有专门的牧场。
这一时期,青铜文明具有很高的水平,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其他各行各业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因此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 青铜教案

【七年级历史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案(锦集12篇)】相关文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2022-08-29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教案2023-07-10
初一历史上册教育教学随笔2022-11-20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计划人教版2022-12-27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总结2023-10-09
《世纪宝鼎》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2022-05-07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2023-01-29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教案2022-08-27
高中作文鉴赏2023-02-24
七年级历史上册《干旱的宝地》教学设计202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