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时间:2022-08-14 08:08:21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精选15篇)由网友“面巾纸之夏”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篇1: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关于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一、基本情况分析:

经过两年半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部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较弱。本学期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共分六个单元,总课时28课时。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简单机械”和“形状与结构”的内容,重点体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突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繁殖”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在孩子们生活的周围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的相互组合形成的神奇机器,无时无刻不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就是要引导、鼓励孩子们对生活中一些典型的简单机械进行探究,让他们通过一个个亲历的活动,探索简单机械的秘密,发现应用它们的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上,通过“别有洞天”的探究活动,形成形状与结构的初步认识,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同时通过学生寻找“形状与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觉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围绕“怎样延续后代的”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论了植物、动物、人的繁殖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体会到生命来之不易,从而产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感情。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原安排在四年级下册,《昼夜与四季》在小学不再学习)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通过看图讨论、阅读资料,初步了解岩石是怎样形成的;还要让学生了解矿物的特征,知道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另外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岩石与矿物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在破坏着环境;岩石与矿物资源在日益枯竭,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

第五单元《交流与质疑》,属于新编教材的科学探究过程技能学习与训练的内容,本单元教学首先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交流与质疑,接着让学生通过图片阅读、范例示范以及讨论交流明白如何与同伴去交流,怎样去质疑。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探究力在传递过程中的变化,从而认识简单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和用途。

2、引导学生了解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科学技术制作的初步技能。

3、认识动植物繁殖方式的多样性和人类进行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增强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4、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利用多种方法探究岩石的特征和矿物的性质,初步了解岩石的形成和矿物的用途。

5、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知道大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

6、让学生学会交流和质疑,使学生在交流与协作中进步,在质疑与批判中成长。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神奇的机械、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人体的司令部 难点:形状与结构、岩石与矿物 五、教学措施:

1、认真落实每一节课,使学生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2、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让探究成为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3、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 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机械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它指导学生探究力在传递过程中的变化,从而认识简单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和用途,初步知道一些复杂机械的构造原理,将学生的探究和认识引向机械装置以及较为复杂的机器构造原理,是学生了解人类发明创造劳动工具历史的重要教学内容。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一、科学探究:

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3、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4、知道探究过程与探究结论应该允许别人的质疑,结论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二、科学知识:

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证据 2、愿意合作与交流。

3、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本单元选取工具中涉及力变化的部分,介绍一些我们生活和劳动工具的原理。机械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的总称,我们生活中所见的刀子、斧子、钳子、剪子、扳子、滑轮、螺丝钉、自行车、缝纫机、汽车、拖拉机、机床、起重机??小到一根缝衣针,大到像航天飞机那样的庞然大物,都是机械。无论这些机械的大小与复杂程度如何,它们都是由一些最基本的机械,也就是简单机械构成的,这就是本单元从最基本的简单机械引导学生探究的出发点。在本单元列举的简单机械中,杠杆是学生在无意识间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简单机械之一,滑轮和轮轴可以被看做杠杆的变体,斜面则属于与杠杆不相同的一类学生常见的简单机械;转动装置则将较复杂机械的工作部分相连,发挥力的传导作用,使得必要的简单机械能够完成力的衔接,形成机器,从而发挥更大的 作用。

机械是一种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装置,学生对它们并不陌生,有时会在诸多场合见到它们的身影,有时也会不自觉地加以运用,然而,学生却很少明白其中的道理。本单元从学生身边常见的简单机械人手,以一系列的启发式的问题为课题名称,激发学生探究和认识的兴趣,引领学生在诸多研究活动中认识机械、了解简单机械。 本单元是采用总一分一合的思路来进行内容建构的。 “总”,就是指导学生从总体上认识机械。它主要是本单元的第1课“什么叫机械”。

在学生调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列举多个机械物品,阐述什么是机械,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差异,使学生了解机械的作用和机械是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它由来已久。 “分”,就是选取四种简单机械逐一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它主要包括本单元的第2—5课,即“怎样移动重物”、“斜坡的启示”、“拧螺丝钉的学问”、“国旗。怎样升上去”。用四课的篇幅分别引导学生研究杠杆、斜面、轮轴和滑轮,既巩固对机械的的总体认识,也为接下来认识机械中力的传递打下基础。在这四课中.各课主要研究一种简单机械,皆从启发解决现实问题人手,指导学生探究该种机械的作用,了解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第2课:怎样移动重物。引导学生认识杠杆的`结构、作用以及用途。学生将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杠杆的价值;在了解杠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杠杆的作用;在研讨杠杆的用途中,认识杠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第3课:斜坡的启示。引导学生认识斜面的形态、作用、用途以及坡度大小对所需施力的影响。学生将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斜面是一种省力的机械,在控制坡度这个变量的实验中,研究坡度大小对所需施力大小的影响;在制作变形斜面和讨论中,发现斜面的变化和用途。

第4课:拧螺丝钉的学问。引导学生认识轮轴的结构、作用和运用。学生将在实际操作中体会轮轴的作用;在观察中了解轮轴的结构;在实验中较全面地认识轮轴,即用力大小的秘密;在讨论与交流中,发现轮轴的广泛运用。

第5课:国旗怎样升上去。引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认识动滑轮和定滑轮及其各自的作用。学生将在观察中认识滑轮的构造,区分动滑轮和定滑轮;在组装并探究两种滑轮的作用中,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功效。 “合”,引导学生从力传递的角度理解简单机械的组合。它主要是本单元的第6课,即“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从自行车的链条传动人手,引人机械传动,指导学生认识传动装置的种类及其功能,明白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特点;从力的传递角度,阐述机器是简单机械的组合,使学生获得对机械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篇2: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1-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问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几种传动装置的结构与功能;知道怎样来传递运动和能量。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1、观看录像,欣赏动力传递的过程。 2、结合录像解释:这些可以把动力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二、探究几种传动装置的结构和功能。(一)、探究皮带传动的特点。 1、教师出示一个皮带传动装置,操作演示。学生观察:这个传动装置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 2、教师操作皮带传动装置,学生观察轮子的运动状态。 3、交流讨论:当大轮运动时,小轮是何种状态?大轮和小轮的运动方向是怎么样的?大轮和小轮转动的快慢一样吗?动力是依靠什么传递到小轮上的? 6、分组操作实践。 7、交流汇报,操作演示。 8、讨论:皮带传动有什么特点?(二)、探究齿轮传动的特点。 1、电脑演示、放大座钟内部的传动装置,观察:这种传动装置的结构跟皮带传动装置有什么不同? 2、观察传动装置的运动状况,了解此种传动方式叫齿轮传动。 3、分组操作实践:各组利用工具箱内提供的材料做一个齿轮传动装置,研究传动特点并填写实验记录。 4、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5、讨论:⑴在齿轮传动装置中,相邻的两个齿轮转动方向有什么特点?⑵齿轮传动中,齿轮转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三)、探究链传动的特点。 1、依靠一根结实的链条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操作演示链传动装置,学生观察两个轮子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 2、交流发现。 3、操作实验器材,体验链传动的特点。 4、比较:链传动与皮带传动、齿轮传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三、巩固应用,迁移拓展。 1、谈话:找一找玩具的哪个部分是起传动作用的,说一捉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种传动方式。 2、提问: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机器分别运用了什么传动方式呢? 3、拓展迁移:⑴玩一玩:将两只注射器装满水,用胶管连通,推动或者拉动其中一只注射器的活塞,观察另一只活塞运动,说一说其中的道理。⑵了解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类型的传动装置。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2-1折形状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了解形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1、观看录像,欣赏动力传递的过程。 2、结合录像解释:这些可以把动力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二、探究几种传动装置的结构和功能。(一)、探究皮带传动的特点。 1、教师出示一个皮带传动装置,操作演示。学生观察:这个传动装置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 2、教师操作皮带传动装置,学生观察轮子的运动状态。 3、交流讨论:当大轮运动时,小轮是何种状态?大轮和小轮的运动方向是怎么样的?大轮和小轮转动的快慢一样吗?动力是依靠什么传递到小轮上的? 6、分组操作实践。 7、交流汇报,操作演示。 8、讨论:皮带传动有什么特点?(二)、探究齿轮传动的特点。 1、电脑演示、放大座钟内部的`传动装置,观察:这种传动装置的结构跟皮带传动装置有什么不同? 2、观察传动装置的运动状况,了解此种传动方式叫齿轮传动。 3、分组操作实践:各组利用工具箱内提供的材料做一个齿轮传动装置,研究传动特点并填写实验记录。 4、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5、讨论:⑴在齿轮传动装置中,相邻的两个齿轮转动方向有什么特点?⑵齿轮传动中,齿轮转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三)、探究链传动的特点。 1、依靠一根结实的链条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操作演示链传动装置,学生观察两个轮子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 2、交流发现。 3、操作实验器材,体验链传动的特点。 4、比较:链传动与皮带传动、齿轮传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三、巩固应用,迁移拓展。 1、谈话:找一找玩具的哪个部分是起传动作用的,说一捉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种传动方式。 2、提问: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机器分别运用了什么传动方式呢? 3、拓展迁移:⑴玩一玩:将两只注射器装满水,用胶管连通,推动或者拉动其中一只注射器的活塞,观察另一只活塞运动,说一说其中的道理。⑵了解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类型的传动装置。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2-2搭支架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不同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你们认识图中的建筑吗?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2、学生回答。 3、提问:关于它的结构,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4、学生提出问题。二、探究支架的稳固性。 1、什么形状的支架最稳固。⑴谈话:各组同学相互合作搭出各种不同形状的支架,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稳固。用塑料管搭支架时我们可以用哪些连接方法呢?⑵学生回答。⑶教师补充介绍连接方法:一字连接法、十字连接法、七字连接法等。⑷学生动手搭支架。⑸谈话:你们可以把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不容易变形,最稳固?⑹学生汇报研究成果。⑺提问:你能使这些容易变形的支架也稳固吗?⑻学生活动。⑼小结:三角形的稳定性比较好。 2、提问:现在,你们知道艾菲尔铁塔一百多年来直立不倒的奥秘了吗?你们还见过哪些建筑也使用了这种结构?为什么采用这种结构?三、搭高塔。 1、谈话:艾菲尔铁塔高耸直立、非常壮观,引来各国游客前去参观,你们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 2、提问:搭高塔前首先要做什么工作呢? 3、学生设计、并全班展示。 4、谈话:高塔草图完成后,我们就可以选择材料、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进行搭高塔。下节课我们就按照这个步骤来搭高塔,并测试高塔的性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2-2搭支架 课型 新  授 课时 2 教学目标 知道不同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行了搭平面支架的活动,知道了三角形的支架稳固性好,并且进行了搭高塔的设计工作,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完成高塔的搭建,比较哪些小组搭的高塔既坚固又美观。 2、提问:高塔的图纸设计已经好了,下面你们将怎么搭建高塔? 3、学生讨论、回答。二、学生搭建高塔。 1、谈话:高塔草图完成后,我们就可以选择材料、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进行搭高塔。 2、学生讨论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 3、学生搭建高塔活动。三、测试比较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 1、谈话:同学们,你们的高塔搭建完成了吗?怎么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呢? 2、学生讨论、回答。 3、谈话:下面我们就通过放螺母的方法来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并做好记录。 4、学生分组实验。 5、汇报实验结果,比较各组高塔的综合性能。 6、提问:为什么有些组的高塔的坚固、稳定性好? 7、学生讨论、回答。 8、提问:有办法增强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吗? 9、学生讨论、回答。 10、学生动手活动。 11、汇报、小结。四、总结。 1、简要对本课内容作小结。 2、提问:现在老师坐的方凳不稳固了,坐上去会扭动,你有办法对它进行加固吗?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2-3建桥梁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桥梁的基本组成:桥面、桥墩等;了解常见桥梁的特点,知道桥梁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知道桥梁的承重力与桥的形状有关。 教学过程 一、认识桥的特点,并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1、谈话:同学们,请看一组有关桥的图片,说说它们都是什么桥、是什么形状的? 2、学生观看后回答。 3、提问:你们还见过哪些形状的桥? 4、学生回答。 5、提问:桥梁的结构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6、讨论、汇报。 7、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8、提问:这么多形态各异的桥梁,你们按不同标准给它们分类吗? 9、学生讨论并分类。 10、学生汇报分类结果。二、设计各种形状桥梁。 1、谈话:现在老师给你两个木块作桥墩,一张白纸作桥面你能设计出哪些形状的桥梁。 2、小组讨论,利用桌上的白纸进行设计桥梁模型。 3、学生汇报。 4、根据学生回答,用简单线条将桥梁形状画在黑板上。三、学习桥梁的承重力与桥的形状有关。 1、谈话:请同学们猜测一下,你认为哪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最大,为什么这么认为? 2、学生讨论、猜测。 3、提问:利用桌上的这些东西你可以怎样来设计实验呢?并且能够说明哪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最大。 4、学生讨论并汇报。 5、提问:实验时要注意写什么? 6、学生分组实验并把结果填在实验报告单中。 7、提问:请同学们比较哪一座桥的承重力最大? 8、学生汇报。 9、提问:你觉得桥梁的承重力跟什么因素有关? 10、学生汇报。四、研究同一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1、提问:请同学们仔细看表中的数据有什么问题要问? 2、请每组派代表去其他组去看一下,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 3、启发: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请小组商量一下,你们小组最想研究哪一种形状的桥? 4、学生汇报。 5、各组选定一种桥梁进行研究,并把结果填在实验记录表中。 6、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7、提问:同一种桥梁的承重力又与什么因素有关? 8、学生回答。五、课外延伸、拓展。今天,我给大家提供的材料比较少,如果回家后可以用

篇3: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4)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4-2认识矿物的性质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方面的特征。认识几种常见的矿物,知道这些矿物的用途。初步会用简单的方法和工具认识常见的矿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常见的矿物 1、你们有没有参观过奇石呀?今天我们一起到奇石馆去看看吧。 2、提问:你认识这些石头吗?这些石头中有哪些是矿物? 3、除了以上的矿物,你还知道哪些矿物? 4、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美丽的矿物标本,认识一下它们都叫什么,有什么特点。活动二、认识常见矿物的性质 1、你们看了这些美丽的矿物,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小组讨论:能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3、选择你们喜欢的问题,订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进行实验。 4、汇报实验情况,并展示矿物性质记录表。提问:你们用什么方法研究矿物的?知道了它们的哪些性质? 5、引导学生总结:矿物都有哪些性质?活动三、认识矿物的用途 1、研究了这么多矿物的性质,有什么用呀?这些矿物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 2、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现在我们来看看矿物小精灵是怎么介绍的。 3、引导学生小结。口头完成填空题。我的名字叫 金刚石 ,是最坚硬的矿物,可以制成坚硬的钻头。活动四、巩固练习1、找朋友(出示各种矿物的名称、性质和用途,让学生将其进行连线。)石英  棕红色  做爽身粉金刚石  呈六角形、透明  做铅笔的主要原料石膏  最柔软  制造玻璃的重要原料赤铁矿  最坚硬  做钻头石墨  白色、光泽很暗淡  做颜料滑石  容易被擦干净  做石膏像 2、以《矿物城漫游》为题写一篇文章或画幅漫画。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4-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人类的开采活动给资源和自然景观带来的正反面影响。理解保护岩石和矿物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活动一:游戏引入 1、找宝活动。教师讲述:今天,我们进行一个找宝藏的游戏,比一比谁找到的宝藏多。 2、学生找宝藏。 3、游戏结束,学生交流找宝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4、教师讲述:我们的矿物资源就像这些小物件一样是十分有限的,越找就越少,越找就越难找,最后甚至到找不到,所以我们说矿物资源是会随着人类的开发日益减少的。活动二、介绍有关资料 1、学生小组内介绍所收集到的有关矿物资源的资料。 2、学生全班汇报交流情况。 3、教师对学生所介绍的知识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介绍新能源。活动三、拓展活动 1、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 2、布置课后作业:(1)利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收获。(2)我们能为保护矿物资源做些什么?活动方案设计。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5-1大脑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大脑是人体最有趣、最重要的器官,它指挥了人的所有活动;了解大脑皮层有六个功能区及其不同作用。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谈话:同学们坐得真好,老师连好多同学的手都看不到了!我们每个人一起把双手平放在桌上好吗? 2、教师行间巡视,然后猛地用书敲一个同学的手。 3、指名说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再重点解释那个同学大叫的原因。 4、小结。二、继续探究。 1、要求学生继续放好双手,教师手举书本作随时敲击状。 2、教师的手突然落在一位同学的桌上,但并未像刚才那样敲他的手。 3、 刚才那个学生对老师和自己的行为做出解释,其他人补充说明。 4、教师小结后选出一位不怕疼的勇士,在学生有准备的情况下完成第三次敲击。 5、讨论:这位勇士的大脑是如何指挥他的.行为的?三、巩固发展。 1、教师提问:关于大脑,你还知道些什么?对哪些现象最感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书面列出有关大脑的知识和感兴趣的问题。 3、全班交流。四、课后延伸。在家长或小伙伴的合作下,继续探究有关大脑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5-1大脑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大脑是人体最有趣、最重要的器官,它指挥了人的所有活动;了解大脑皮层有六个功能区及其不同作用。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谈话:同学们坐得真好,老师连好多同学的手都看不到了!我们每个人一起把双手平放在桌上好吗? 2、教师行间巡视,然后猛地用书敲一个同学的手。 3、指名说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再重点解释那个同学大叫的原因。 4、小结。二、继续探究。 1、要求学生继续放好双手,教师手举书本作随时敲击状。 2、教师的手突然落在一位同学的桌上,但并未像刚才那样敲他的手。 3、 刚才那个学生对老师和自己的行为做出解释,其他人补充说明。 4、教师小结后选出一位不怕疼的勇士,在学生有准备的情况下完成第三次敲击。 5、讨论:这位勇士的大脑是如何指挥他的行为的?三、巩固发展。 1、教师提问:关于大脑,你还知道些什么?对哪些现象最感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书面列出有关大脑的知识和感兴趣的问题。 3、全班交流。四、课后延伸。在家长或小伙伴的合作下,继续探究有关大脑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5-2神经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神经参与了大脑的指挥工作;知道神经分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知道神经遍布全身。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讲一个精神失常的老人横穿马路,不幸受伤的故事。 2、组织讨论:老人为什么会受伤? 3、教师小结并揭题。二、指导认识神经。 1、提问:关于神经你知道些什么? 2、学生回答。 3、教师讲述:神经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神经分布于全身各处,有的部位多,有的部位少些。三、测试神经的敏感性。 1、对照图画讲解实验步骤。 2、出示表格,进一步明确注意事项。手背 手指 肘部 膝盖 舌头 我的假设实验结果 3、学生分组实验。 4、对照假设,各组汇报结果。 5、小结过渡。四、测试大脑的反应速度。 1、看图,让学生讲解实验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结果,统计人数。 4、引导解释上述实验现象。五、巩固运用。 1、谈话:同学们想知道奥运冠军刘翔的夺冠秘诀吗? 2、讨论:运动员们在参加百米赛跑时,神经系统是怎样指挥和协调身体各部分的? 3、举例说明完成其它一些事情时,神经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篇4: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2-4造房子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古代房子的特点;了解现代房屋的特点;知道设计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坐火箭穿越时光隧道去古代玩一趟好吗? 2、课件演示:古代人类居住的房子。 3、提问:你知道这些房子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吗?这些房子有什么特点? 4、课件演示:现代的各种房屋。 5、提问:你知道这些房子是怎么建造的吗? 6、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也要来当个小小设计师,动手建造一座房子。你们有信心吗?二、制定建造房子的计划。 1、提问:建造一所房子之前首先要干什么? 2、各组讨论,画出本组要建造的房子的简图。 3、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到前面介绍本组的设计思路和制作方法。 4、各组取长补短,修改自己的设计图。 5、教师启发学生计算盖房子需要多少用料。 6、各组计算,教师巡视指导。三、学习制作纸棒。 1、教师演示制作纸棒的方法。 2、学生练习。 3、布置作业:回家按各组的设计图纸和计划先制作好足够的纸棒。四、分组建造房子。 1、各组分散开来,按照自己设计的图纸建造房子。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遇到困难时应及时给予帮助。 3、房子建好后还可以用彩笔或彩纸装饰。 4、每组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五、评比。 1、把各组的房子放在一起,评出最结实的、最漂亮的等等。 2、让学生谈谈建房子的体会。六、布置作业。写一篇建房子的小作文。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3-1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认识一些可以利用营养繁殖的方式延续后代的植物;●知道几种营养繁殖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问揭示课题:我们都知道把种子撒到地里可以长出新的植物,可是不用种子可以繁殖吗?二、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 1、讲述:实际上有很多的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繁殖。你见过这样的植物吗? 2、学生分组讨论,把结果记录在活动记录上。 3、小组汇报。 4、教师整理,在黑板上记录。 5、引导学生归纳、认识植物营养繁殖的方式。 6、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可以利用根、茎、叶来繁殖? 7、师生共同探讨。三、认识人工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扦插、压条、用地下茎繁殖。 1、谈话:既然很多的植物都可以利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来繁殖,你能利用这样的方法来培育一株植物吗? 2、讨论:你打算选择培育什么植物?它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繁殖? 3、汇报。四、指导学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栽培植物。 1、谈话:我们都已经掌握了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来培育一株植物的方法。下面就可以真正来试验一下了。 2、学生栽种植物,教师巡视,适当指导。 3、小组相互评价栽种情况。 4、教师小结。五、总结全课并布置作业。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3-2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常见的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了解动物繁殖方面的一些区别,如后代的数量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问揭示课题:我们都知道把种子撒到地里可以长出新的植物,可是不用种子可以繁殖吗?二、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 1、讲述:实际上有很多的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繁殖。你见过这样的植物吗? 2、学生分组讨论,把结果记录在活动记录上。 3、小组汇报。 4、教师整理,在黑板上记录。 5、引导学生归纳、认识植物营养繁殖的方式。 6、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可以利用根、茎、叶来繁殖? 7、师生共同探讨。三、认识人工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扦插、压条、用地下茎繁殖。 1、谈话:既然很多的植物都可以利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来繁殖,你能利用这样的方法来培育一株植物吗? 2、讨论:你打算选择培育什么植物?它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繁殖? 3、汇报。四、指导学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栽培植物。 1、谈话:我们都已经掌握了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来培育一株植物的方法。下面就可以真正来试验一下了。 2、学生栽种植物,教师巡视,适当指导。 3、小组相互评价栽种情况。 4、教师小结。五、总结全课并布置作业。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3-3我是怎样出生的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了解人出生前后的一般情况;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调查的情况。 1、谈话:同学们,你回家后向你的家人了解过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吗?我想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也非常想告诉大家你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对吗?下面,我们就分组交流一下,请你告诉同组的同学,你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以及你出生时的一些情况? 2、学生分组交流。 3、谈话:大家已经在小组里向别人介绍了从前的你,有没有发现大家的成长过程有一些共同的地方? 4、讨论交流。 5、小结。 6、谈话:在前面的几节课中,我们知道动物植物都要繁殖后代,延续生命。人类同样如此,可见,繁殖后代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二、了解胎儿在妈妈肚子中的生长过程。 1、谈话:大家小时候的情况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了,但是你们知道你在妈妈肚子中是怎样慢慢长大的吗? 2、观看电脑课件:胎儿的成长。三、讨论应该怎样珍爱生命,孝敬父母。 1、谈话:同学们,你们在课前的调查中还了解了妈妈怀孕时的情况,知道妈妈为了生你,吃了不少的苦,你出生以后,家里的人为了你的健康成长都付出了很多的代价,你能跟大家介绍一两件让你特别感动的事情吗? 2、学生介绍。 3、谈话:在每一个人的出生和成长过程中,都蕴涵了他的亲人对他无私的关怀和爱护,就像我们种一盆花,没有我们给它浇水、施肥,它绝不可能开出美丽的花朵一样,离开了家人的关爱,也绝没有我们的健康成长,养一株花都很辛苦,养一个人更难!对吗?你应该怎样珍惜自己的生命呢? 4、学生讨论。 5、谈话: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平时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特别是有一天,他们老了,你会怎样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呢? 6、学生发言。四、举办展览会,总结全课。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4-1认识常见的岩石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的不同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认识岩石有三种类型,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观赏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看一看,认一认常见的岩 1、 播放千姿百态的地貌图片,学生欣赏,与小组内的同伴交流:地球表面的形态特点怎样?谈谈自己的看法? 2、简介:我们居住的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所覆盖,有的地方被土壤裹上薄毯,有的地方却裸露在外,这种裸露在外的物质,就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岩石。 3、交流:关于岩石,你都知道些什么? 4、教师出示各种各样漂亮的卵石标本或由学生自带的卵石标本。让学生欣赏,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大家。共同分享。 5、看到如此绚丽多彩的卵石,你想说些什么?最想了解什么? 6、教师搜集各小组的研究问题,归类板书。采用讨论交流,课外查询,课内探究等方式解答。二、研究岩石的特征,了解岩石的性质。 1、教师讲话:今天发给大家的岩石标本标着序号,请各组同学集思广益,多方法,多手段,多途径地仔细观察,找出每种岩石的特征,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2、学生分组观察各种岩石标号标本,用写或画的形式表达岩石在颜色、软硬、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3、每组汇报观察的方法及标号岩石的特征,其他组予以补充完善。 4、思索:这些岩石放进水里会怎么样?滴上稀盐酸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请各组同学试一试,说一说,写一写你的发现。 5、活动时注意事项: 1、告诉学生稀盐酸是化学药品,有很强的腐蚀性,千万不要滴在手上或衣服上,尤其不要溅到眼睛里。 2、往岩石上滴稀盐酸一定要用滴管,每块岩石只滴1-2滴。 3、为了安全,稀盐酸最好装在滴瓶里,且稀盐酸的量不要过多。三、指导学生给岩石分类: 1、分组讨论,制定分类方法、依据,做好分类卡片、分类小报。 2、教师播放录像,介绍地质学家是如何按岩石的生成方式给岩石分类的,并简要介绍:(1)岩浆岩的形成。(2)沉积岩的形成。 (3)变质岩的形成。四、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知识,识别岩石标本中哪些是岩浆岩,哪些是沉积岩,哪能些是变质岩。        

篇5: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一 、交通问题

1.乘坐起来还不够舒适、方便 2. 在水上航行的不能上岸

3.在陆地上行驶的不能下水、遇到堵车它就没办法

4.在空中行驶的还不够安全 5.不够环保和节能。

二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

1、但科技毕竟在不断地发展,这些缺陷也将会逐渐得到改善。今天,老师收到一封未来科技城的信。

亲爱的小朋友:

你们好!

我是未来科技城的眼镜博士,我最近接收了一项任务,研究开发新型的未来交通工具。可我现在太忙了,一直抽不出时间。听说小朋友特别聪明,很有创意。所以我想请小朋友帮我一下,你们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未来的交通工具?如果你有好的创意,请画张设计图,并在图下用几句话介绍一下它的名字、样子、优点等等。我在未来科技城等你们的好消息。再见!

未来科技城 眼睛博士

2022年6月1日

2、小朋友,请细细读读这封信。

(1)、说说眼镜博士请我们帮什么忙?(板书:未来的交通工具)

(2)、还有其他要求吗?(板书:画、话)

3、大家有信心完成吗?好,先四人一小组讨论讨论,简单的谈谈自己的设想。 生汇报。

4、大家愿意把自己的设想变为图画和文字吗?那就快快动笔吧!生画图、写话。师巡视辅导。

5、作品展示,师评讲。

三、小结

这节课,各位小朋友开动了脑筋,设计出了许多未来的交通工具,真不愧是未来的`发明家。

其实呀,我们世界上的很多设计家也和大家一样,收到了未来科技城眼镜博士的来信了,他们也设计了一些未来的交通工具,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是(幻灯片出示)无人驾驶车、代人蹬车的机器人、带“鳞片”的电动太阳能豪车、 堆叠式电动汽车、飞翔列车 、太阳能风能列车 、磁悬浮车等等。

老师相信,不管你们的小发明能不能推向市场,能不能成为现实,今天,你们都是胜利者。只要你们敢想、敢做,终有一天,你们的梦想会成真的!你们会成为真正的设计师的。那就从现在开始,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吧!

四、布置作业

1、把自己的图画得更具体,更美观。

2、把图旁的话写得更清楚,更明白。

3、动动手,为自己的设计做个模型。

篇6: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滑轮》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滑轮》教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梁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一套,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动滑轮、拔河用)。挂图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学生自学课本)

(1)讲解: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出示滑轮,讲解)

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板书课题)

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

(3)学生辨别课本P99页,哪一幅图是动滑轮,哪一幅图是定滑轮?

(4)学生动手组装定滑轮、动滑轮?

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

(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演示实验。

③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

(3)讨论。

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是什么?(分组讨论后汇报)

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动滑轮的作用

(1)讨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教师希望学生能提出动滑轮工作不方便,动滑轮能省力)

(2)演示实验(学生观察讨论)(游戏:竹竿游戏)。课本P100小游戏

游戏后教师质疑:这是为什么呢?

(3)实验2(动滑轮省力)。

①分组测量提起一个钩码和一个滑轮时所用的力。

测量后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②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独立组装独立操作。)

③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记录。

④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动滑轮有哪些作用?(动滑轮有省力的作用)

教师强调:弹簧称的示数应该等于钩码与滑轮重量的一半。

4.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组的作用

(1)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填出课本P98结论)。

(2)探究题:小明是二年级的学生,家(二楼)里装修时,叔叔们从楼上、楼下不停的运料,非常的麻烦,而且还影响楼上邻居们。小明突发奇想,能不能设计一个装置,使叔叔们直接在楼下向上把料运进屋里。在老师的帮助下他成功了,他设计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装置。

同学们,你知道小明设计了一个什么装置呢?开启你的智慧之门,你也来设计一下吧!!

(3)教师小结:把定滑轮及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装置叫滑轮组。滑轮组就可以发挥定滑轮和动滑轮各自的优点。

(三)巩固

提问:吊车上都用了哪种滑轮?它有什么作用?(出示吊车图)

(四)布置作业

观察你的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

篇7: 斜面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斜面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以及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认识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斜面实验用木板二块(30×10×1.5cm;50×10×1.5cm)、铁架台、实验用重物圆木块(应有足够重量,最好为100g)、测力计(250g)。

(2)演示用材料:螺丝钉螺纹的斜面示意摸墨,斧头,劈。

(3)挂图或投影片──引桥图、盘山公路图、楼梯图。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有螺纹的钉子叫螺丝钉,螺丝钉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你认为螺丝钉应是哪种简单机械?

(当学生列举前边学过的简单机械时,教师引导学生一个个否定。当学生指出轮轴时教师强调,螺丝刀是利用了轮轴原理工作,螺丝钉不具轮和轴的构造。)

谈话:螺丝钉到底属于哪类简单机械呢?让我们先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简单机械──斜面,并认识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1)实验1(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

①教师出示实验材料,指出实验要求。(用铁架台和木板组装好斜面,高度为15cm、斜面长30cm。)

用测力计,将实验用圆木提高到15cm高度,需用多大的力,测量后记录。

再利用斜面,将圆木拉上15cm高度,需用多大的力,测量后记录。

②分组实

③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将二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

④讨论:这块斜的木板有什么作用?

(2)讲解: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实验中斜的木板有省力的作用,这块斜的木板就是一种简单机械,叫斜面。(板书课题)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2.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坡度与省力多少的.关系。

(1)谈话: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斜面有省力作用。如果让斜面更省力,这个斜面应是什么样的?

(希望学生能设计出加长斜面,使斜面更加平缓。)

(2)实验2。

①在铁架台上架起另一斜面。比较二个斜面有什么不同?

(一个斜面长,一个斜面短;一个坡度小平缓,一个坡度大。)

②分组实验,记录数据。

③汇报实验结果,比较三个数据。

(垂直拉起,坡度较陡,坡度平缓。)

④讨论:这说明什么?(说明坡度越平缓,越省力。)

(3)填写P54结论。

3.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1)讨论: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

(2)分析引桥、楼梯、盘山公路。

出示引桥、楼梯、盘山公路图(引桥是典型斜面,楼梯是变形的斜面;盘山公路是环绕式斜面,但它却利用了斜面省力的原理。)

讨论:盘山公路环绕式斜面有什么优点?(斜面加长,坡度平缓。)

(3)讨论:

①根据盘山公路的原理,分析螺丝钉是一种什么样的简单机械?

分组讨论,汇报。

②演示(螺纹是斜面变形示意)

教师出示演示器,拉开螺纹成为坡度平缓的斜面。

讲解:螺钉是利用斜面省力的原理制成。螺钉是一种简单机械──斜面。

(4)出示:劈、斧头。

指出这二种工具什么地方是斜面?

4.全课总结

讲述: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种简单机械──斜面,到此我们已经认识了杠杆、滑轮、轮轴、斜面四种简单机械。在我们周围许多地方都应用了简单机械。

(三)布置作业

1.你的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

2.思考:斜面虽然能省力,但有什么缺点?高楼中的电梯,虽然费力,但有什么优点?

篇8: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1什么叫机械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大力士赛事 请三名学生做如图滑轮拔河的比赛,同学预测结果,之后通过观看比赛结果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什么是机械。二、探究新知(一)感知机械: 1.请学生出示课前填写好的有关机械的表格,并且以小组为单位简要汇报搜集到各种机械。 2.教师出示简单工具实物及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二)说明机械的含义: 1.学生达成共识,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哪些部分在工作,给我们带来什么方便,记录并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并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三)揭示机械的作用: 1.大力士赛事2:请两位学生进行如图转球棒比赛。请学生预测结果,并尝试讨论教学导入环节中的比赛与这次赛事中的机械所起的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用机械的对比活动,体会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讨论机械的哪些部分降低了工作难度,进一步揭示机械的作用。(四)介绍古代机械: 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及金字塔建造图片,讲解古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启发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让学生感受先人的智慧。三、拓展活动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当中还有哪些装置也属于简单机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1-2怎样移动重物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 1、谈话:老师开不开罐头。你们谁能帮助我? 2、操作者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 4、操作演示后揭示杠杆。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 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3、游戏实践:比比谁的力气大?讨论:为什么在这次比赛中力气小的同学能够以弱胜强?谁帮了她的忙? 4、提出问题:为什么使用杠杆可以将自己的力放大呢?杠杆为什么能够省力?支点、力点、重点三者之间的距离远近是如何影响搬动物体所用力气的大小的呢? 5、分组实践操作活动。 6、分析讨论实验数据。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7、讨论:⑴杠杆是否都省力?⑵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 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省力的杠杆;费力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3、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 4、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1-3斜坡的启示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斜面。 1、谈话:有一个沉重的机器要你从低处搬到高处,你会怎么做? 2、交流,比较:哪一种方法搬运起来更容易些呢?二、观察斜面,分析斜面要素。 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事物共同的特点。 2、交流、归纳总结:都可以将物体提升到一个高度;都具有一个倾斜面。 3、揭示:像盘山公路、桥梁引桥这样的斜坡或倾斜面叫斜面。斜面是与水平面成一角度的平面。 4、讨论: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来调整斜面的倾斜度? 5、图片出示两座高度相等、引桥长度不等的拱桥的图片。提问:如果你骑自行车上桥,上哪一座桥比较轻松些呢?说说你以往的体验和感受。 6、谈话:为什么同样高的拱桥,骑到上面所要用的力气不一样呢?三、实践操作,研究斜面要素对力的影响。 1、出示问题:一个斜坡的坡度大小(斜面的长短)到底是如何影响小车运动时拉力的大小的呢? 2、学生提出假设。 3、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4、交流:你是如何设计实验的?需要什么材料? 5、评点学生的实验设计,并作指导。 6、学生按假设的不同分组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填写活动记录。 7、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8、提问:比较全班同学测得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9、出示盘山公路的图片,提问:通往山顶的公路为什么不修成滑梯一样的斜面?公路绕着山盘旋而上,与直上直下的道路相比哪些方面有了改变?盘山公路为什么要修成这样呢?四、认识变形的斜面。 1、实践操作活动:从纸上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螺钉,组织观察并讨论:螺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 3、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斜面的斜坡越长,绕在圆柱形物体上的螺纹就越密。 4、讨论:使用斜面可省力,使用螺旋也可以省力吗?为什么要把钉子做成螺旋状的? 5、出示一段,你可以把圆木掰开吗?借助于什么工具可以把这段圆木分开?观察斧子的剖面结构。我们把这种形状叫做楔形。楔形是两个背对背的斜面。 6、指导一学生操作实践,利用斧子的楔形结构将圆木劈开。说说感受。 7、还有哪些工具也是楔形的? 8、组织学生观察拉链:你是否尝试过用手把拉链的两边扣到一起?怎么样把拉链的两边分开或者合上呢?实践操作,体验拉锁的重要作用。 9、小结:螺旋、楔形等都是斜面的变形。五、学习应用,迁移拓展。 1、利用多媒体出示多幅图片,解释一下它们是如何省力的? 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1- 4拧螺丝钉的学问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大家都见过驾驶员开车,你知道汽车的方向是由什么部件控制的?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方向盘这种简单机械!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 1、出示汽车方向盘的资料,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 2、交流观察收获、小结轮轴。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 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 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 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 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轴上的物重(牛) 小轮上的拉力(牛) 大轮上的拉力(牛) 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7、小结:轮轴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 8、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9、小结。四、实践操作,迁移扩展。 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2、交流: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用轮轴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3、提问: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为什么要使用这种简单机械?(观察课P10插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⑴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轴是什么?⑵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 4、填写表格。器械的名称 轴的部分 轮的部分 5、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或上父母工作的工厂、单位找找,还有哪些地方有轮轴?五、课外实践操作。用神奇绞盘抬物体。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1-5国旗怎样升上去问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观察滑轮。 1、谈话:每天早晨,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知道国旗是怎么样升到旗杆上去的吗? 2、讲述:你有没有注意到旗杆顶上有一个小小的装置? 3、提问:滑轮是一种怎么样的装置呢?寻找结构上的特点。 4、交流讨论:滑轮形状:像轮子,轮子上有槽。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 5、小结: 6、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 7、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及作用。 1、出示两种滑轮装置,教师操作演示提升重物。提问:在用滑轮提升重物时,两个滑轮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什么滑轮呢? 2、阅读教材第11页上半部分的内容,了解两类滑轮的名称和结构:定滑轮和动滑轮。 4、分组实践活动:⑴各个小组根据提供的滑轮、重物等分别做成定滑轮和动滑轮。⑵实践操作,研究两种滑轮在提升重物时的不同作用。 5、交流实验现象,汇报实验收获。 6、分析实验数据,讨论: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作用?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7、为什么两种滑轮具有不同的作用?你可以用杠杆和平衡原理来分析一下定滑

篇9:五年级科学下册课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课教案

一、学习目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了解照相机的原理和近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过程与方法:动手自制照相机,认识照相机的原理;通过照相机与眼睛的结构对比,了解眼睛看物体的机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眼睛成像的机理,认识近视眼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实施建议

(一)教学过程设计

(1)认识眼睛的结构和成像机理。 眼睛成像是透镜成像规律的重要应用。照相机与眼睛有相似的结构,自制照相机,能使学生对利用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有较直观、深刻的印象。因此,对眼睛成像的认识,可以从自制照相机开始。通过生理学中的眼模型或,将生理眼抽象成简化眼模型。将自制照相机与简化眼对比,使学生认识到眼睛可以看成是精巧的照相机,眼球中的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人眼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这就是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 用形成了一个凸透镜,涉及到了透镜组的问题,学生可能产生疑问;因在前一节中已经学习了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故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等效”的>物理思想,把这个问题留给学生思考,不必做过多纠缠。

有的'学生可能会问:眼睛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一个倒立的实像,但是人的感觉却是正立的,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不能用光学成像原理来解释。这是人类神经中枢作用的结果,人们的感觉永远是正立的实像。

(2)探究近视眼的成因,知道眼镜的作用。

眼睛与传统照相机的比较:

眼睛照相机

结构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瞳孔光圈

视网膜(有感光细胞)底片(有感光材料)

成像缩小、倒立、实像缩小、倒立、实像

调节作用像距不变,当物距减小(或增大)时,增大(或减小)晶状体的曲率以减小(或增大)焦距,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焦距不变,当物距增大(或减小)时,减小(或增大)镜头到底片间的距离,使物体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

对近视眼成因的探究,是这节内容的难点。明白了近视眼的成因,应向学生介绍一些眼保健知识(如眼睛保健操等),还应在课下走向社会,进行一些近视眼方面的调查,使学生认识对眼保健的重要性。

四、板书:(略)

篇10: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总结

五年级科学课在紧张和忙碌中草草结束了,一个学期以来,虽然上课的时间不是很充足,但在教学工作中我有许多感受,写出来一则是与大家共同分享,希望同仁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二则是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和差距,以便促进今后的教学工作。

开学初,我本着让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的教学态度进行工作,但由于科学知识难度的增加和时间的不足,要真正做到,需要做的工作就太多了。其实科学课最大的优势是学生本身就是比较喜欢这门学科的,它不同于其它的课,需要做很多的实验,有时在准备实验时的一些器材在实验室找不到,还得自己到家里或其它地方去寻找,学生感觉学习科学很有趣,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时候感觉这个准备过程很烦杂,但每一次演示或实验成功时我们师生都很兴奋、很自豪、很有成就感。本学期我也试着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使科学课更加生活化、更有吸引力。我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科学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生活质量。为此,小学科学教学要突出“培养科学素养”这个质量核心,并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课堂管理措施,实现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

一、扎实打好科学基础。

1、夯实基础知识。就是抓科学课本知识。由于各学生之间的认知能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尽量降低教学目标。有时我还适当地用一下方言,对于一些科学知识更有说服力。有时为了赶进度必然造成学生对科学基本知识的“消化不良”,或是一知半解,更严重的甚至会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科学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实际情况分层次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2、培养基本技能。切实抓好科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对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深入浅出地分析,力求同学们都能理解,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科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的时间,多给学生提问的空间,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备课时,我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深入领会科学课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细心琢磨课堂预设;上课时,引领学生走进科学学习的过程,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力争把学生的初始想法进行整理、分析和概括,最终转化为科学概念;抓住课堂生成的机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愿意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上好每一节课。

积极探索有效的评价方法,提高科学学习的积极性。评价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注重科学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注重教学流程,彻底改变直接灌输、直奔结论的教学方式和死记硬背、重复练习的学习方法。探索并逐步加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探索并逐步加大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本领解决生活问题能力的评价。一学期下来,同学们和我都在科学素养方面有所发展,科学实验能力都有所提高。

三、科学教学的感悟

通过一学期的尝试教学,我认为要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1、在科学探究中,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有结构的材料,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

2、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协同操作,相互交流,集体评价,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3、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探究计划。

4、科学学科的教学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过程。因此,教学方法是否能够获得成功,更多的取决于其周围是否有“教育合力”存在。喊了几年《科学》是“主科”。但是从上到下没有人把《科学》当成是主科来对待。具体表现在:⑴课时的安排量少,五年级总课时数为32课,一周只安排两节,需要16周时间,再说,有的课需要2—3节试验才能完成,有的课则需要连续观察一周、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才能完成其教学;⑵学生虽然很喜欢科学,并且很愿意在课外或机动时间继续探究科学奥秘,但语数老师补课,作业量大导致学生没有时间顾及这门学科,更得不到家长的支持,主要原因只是在统考“指挥棒”的鞭挞下,人们不得不循规蹈矩地做不愿做的事情。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精心解读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编写意图。

2、把握单元教学目标完整了解教学任务。

3、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为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做准备。

4、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指导学生探究科学奥秘

1.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工作总结

2.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学期教学总结

3.五年级科学教师工作总结

4.小学五年级科学教学总结

5.五年级科学老师工作总结

6.小学五年级级组工作总结

7.小学五年级下册班务工作总结

篇11: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53人,经过之前是积累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有24课,以知识的内容分为五部分。分别为人的一生、地球和地表的变化、无处不在的能量、探索宇宙、科技与能源。

本册教材注意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整理,注重用联系的观点构建教科书整体结构。

在内容的选择上,用联系的观点整合不同的内容,选择体现综合性、系统性和事物周期性变化的内容构建教科书,引导学生学习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在整体上含悟科学本质。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教学中渗透爱国教育,介绍历史人物,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措施

1、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2、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3、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既要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要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2、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3、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教学中要加强安全教育。

六、教学进度

篇12: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神奇的机械;形状与结构;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岩石与矿物;人体的“司令部”;交流与质疑等。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简单机械”和“形状与结构”的内容,重点体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突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繁殖”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二、教学基本目标

1、科学探究: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习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时间的变化,对运动和力的关系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学知识:获得有关“运动和力”、“生物与环境”、“时间”和“地球运动”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三、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本学期撰写3篇实录与案例分析。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篇13: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工作总结

五年级科学课在紧张和忙碌中草草结束了,一个学期以来,虽然上课的时间不是很充足,但在教学工作中我有许多感受,写出来一则是与大家共同分享,希望同仁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二则是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和差距,以便促进今后的教学工作。

开学初,我本着让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的教学态度进行工作,但由于科学知识难度的增加和时间的不足,要真正做到,需要做的工作就太多了。其实科学课最大的优势是学生本身就是比较喜欢这门学科的,它不同于其它的课,需要做很多的实验,有时在准备实验时的一些器材在实验室找不到,还得自己到家里或其它地方去寻找,学生感觉学习科学很有趣,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时候感觉这个准备过程很烦杂,但每一次演示或实验成功时我们师生都很兴奋、很自豪、很有成就感。本学期我也试着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使科学课更加生活化、更有吸引力。我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科学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生活质量。为此,小学科学教学要突出“培养科学素养”这个质量核心,并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课堂管理措施,实现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

一、扎实打好科学基础。

1、夯实基础知识。就是抓科学课本知识。由于各学生之间的认知能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尽量降低教学目标。有时我还适当地用一下方言,对于一些科学知识更有说服力。有时为了赶进度必然造成学生对科学基本知识的“消化不良”,或是一知半解,更严重的甚至会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科学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实际情况分层次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2、培养基本技能。切实抓好科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对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深入浅出地分析,力求同学们都能理解,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科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脑思考问题的时间,多给学生提问的空间,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二、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备课时,我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深入领会科学课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细心琢磨课堂预设;上课时,引领学生走进科学学习的过程,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力争把学生的初始想法进行整理、分析和概括,最终转化为科学概念;抓住课堂生成的机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愿意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上好每一节课。

积极探索有效的评价方法,提高科学学习的积极性。评价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注重科学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注重教学流程,彻底改变直接灌输、直奔结论的教学方式和死记硬背、重复练习的学习方法。探索并逐步加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探索并逐步加大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本领解决生活问题能力的评价。一学期下来,同学们和我都在科学素养方面有所发展,科学实验能力都有所提高。

三、科学教学的感悟

通过一学期的尝试教学,我认为要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1、在科学探究中,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有结构的材料,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

2、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协同操作,相互交流,集体评价,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3、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探究计划。

4、科学学科的教学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过程。因此,教学方法是否能够获得成功,更多的取决于其周围是否有“教育合力”存在。喊了几年《科学》是“主科”。但是从上到下没有人把《科学》当成是主科来对待。具体表现在:⑴课时的安排量少,五年级总课时数为32课,一周只安排两节,需要16周时间,再说,有的课需要2―3节试验才能完成,有的课则需要连续观察一周、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才能完成其教学;⑵学生虽然很喜欢科学,并且很愿意在课外或机动时间继续探究科学奥秘,但语数老师补课,作业量大导致学生没有时间顾及这门学科,更得不到家长的支持,主要原因只是在统考“指挥棒”的鞭挞下,人们不得不循规蹈矩地做不愿做的事情。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精心解读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编写意图。

2、把握单元教学目标完整了解教学任务。

3、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为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做准备。

4、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指导学生探究科学奥秘

篇14: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1、人数:男生34人;女生23人;合计57人。

2、学生学习习惯: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几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对科学教学都已经熟悉,与四年级相比,更加的活泼,有更强的好奇心,同时对问题的分析也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由于我是新接手五年级的科学教学,在此之前也对五年级的同学做了一番了解。在四年级时因为参加科技活动,所以学生表现出对活动的喜爱,这是学习科学的有效动力,同时也通过这样的活动开始初步建立学生自己的探究问题的模式。因此在本学期将会加大对科技活动,包括动手试验这一块的力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着重科学素养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本学期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是由原来的两个单元合并而成,进行了科学的整合,将动手操作性大大加强,提升了从“动手操作获取知识——做模拟试验收集事实——扩展研究认识自然界”这一过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更加注重试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本单元的重点问题:外界条件如何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如何适应它们的生活环境?生物活动又是怎样影响自然环境的?

2、第二单元:《光》

本单元内容分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是1—4课,是光传播的特点,第二板块是光和热的关系。学生学习从观察开始,观察一天中光和影的关系从而揭示光的传播规律,之后在前面观察的基础之上回头解释影子的成因,接下来不断的提升知识层次,开始探究光和热的关系,在本单元的最后让学生大上动手来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对本单元进行实用总结。

本单元的重点问题:光是怎样传播的?它有哪些特性?它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本单元注重的是通过观察来推测成因,包括地形的成因和土壤的成因,同时还强调了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在科学探究方面注重学生用文字、图画、符号纪录试验结果并互相交流的能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土壤的重要性,一些自然现象有不利于人类的一面,也有利于人类的一面。

本单元重点问题:地球表面是谁“塑造”的?它们发生过变化吗?它们是怎样变化的?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本单元内容原本为五。下,现调整至五。上,这一单元沿着“运动和力”这条线发展,以探究车的运动为主体,对力的研究相伴相随贯穿始终,重点在重力和摩擦力的研究上。

本单元的重点问题:初步了解物体运动与受到的力的关系,动手试验时的准确性上。

三、教学措施:

由于本学期教材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学措施也相对应的做了一些调整:

1、落实好没一堂课的知识点以及课标中相应的要求

2、结合五年级的具体情况对寄宿生和走读生采取不同的方做到在教学上班级整体的统一。

3、加大试验在教学中的力度,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试验中来。

4、加大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四、研究课题或创新思路:

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经历“搜集→展示→交流→观察探究→交流总结→家庭作业展示→课堂深化”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践能力。

篇15: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以探究活动为学习的核心,让学生通过参与“提出问题、猜想假想、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过程,获取科学知识,增长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发展创新思维。

二、教学总目标

1、能从“是什么,不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怎么样”“会怎样”提出问题。

2、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比较和评价。

3、能用“如果.那么”对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设。

4、能运用多种感官直接观察常见的动植物、土壤、水、空气、材料、岩石的形态特征。

5、能按要求的顺序观察。能在教师引导下借用工具间接的观察物体。

6、能运用对比观察法。知道对对被观察对象进行简单处理后,有时可以提高观察效果。

7、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简单的控制变量实验。能在教材引导和教师的帮助下制定简单调查计划、实验或观察计划。

8、会使用刻度尺、量筒进行定量测量。

9、根据教材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或他人帮助下进行简单制作。

10、能从周围对象中取得观察数据,能用图或简单文字记录数据。

11、能根据对象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12、通过询问、采访周围人(教师、同学、家长等)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13、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14、能用口头语言、图画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描述事物的外部特征的研究的过程。

15、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他人的结果和猜想进行比较。

16、尊重证据。

17、知道借助工具观察比感官更有效。

18、能将自己的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得出结论。

19、能判断他人的不同观点和评议的对错、好坏。

三、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40多个观察和探究活动,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以认识生命体的外部特征和周围常见物体的性质与功能为线索,学习一些基本的观察、比较、分类的方法,渗透敢于质疑、重证据、珍爱生命、关心环境等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培养,为全套教材的学习打好基础。

本册探究技能的训练重点是:观察、比较、分类、提出问题。本册教材的内容注意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中选取,共包括7个主题单元:从“走进科学”——让我们从校园开始,针对校园中的生命体、非生命体的外部特征展开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观察、研究“身边常见动植物”,认识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水”、“空气”、“本地的土壤”以及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材料”的性质与功能,形成了一个符合认知规律和学生思维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生活的有机整体。每个单元由若干个课题组成,各课题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基本思路为: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与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展开活动,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与技能,最后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包括社会、环境)相联系并加以运用,再结合本单元的知识技能,在活动中让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提升,落实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理念。

将科技史作为儿童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用达尔文、李时珍、蔡伦等著名的科学家作为观察、制作活动中的串场角色,充分发挥科技史教育在培养儿童科学知识、科学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使命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操。

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为六个单元,共22课。第一单元巧妙的用力: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组织学生探究简单机械的作用及简单的原理。学生在研究简单机械中观察两种力相互作用的过程,感受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现象,并认识到当两种作用力相等时,物体间将达到平衡状态即可。

第二单元生命的延续:本单元将在学生已有认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各类相关资料,观察、比较并描述相关的现象等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来进一步感悟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培养对生命的珍爱,学习植物和动物不同的生殖方式,了解生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与生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题。

第三单元生物的进化本单元继续引领学生带着许许多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通过查阅、分析和整理资料、讨论、撰写科学短文、模型制作等不同方式的探究活动,讨论生物的起源和进化问题,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第四单元地表缓慢变化本单元将引领学生尝试提出有根据的假设,通过相应的模拟实验,逐步使学生感悟到各种自然力量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地表变化是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意识到保护地表的重要性,适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世界,欣赏自然美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第五单元矿产资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岩石、矿石制成的生活日用品等入手,懂得地球母亲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这些矿产资源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因此保护矿产资源显得尤为重要。第六单元工具与技术本单元以工具和技术为主题,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整合起来。激发学生对机器人开发研制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设计自己的机器人。

四、学生情况分析

湘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是整套科学教材的起始册,三年级一期的学生初涉科学课程,所以将教学定位在扶和引。

三年级小学生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只有便于体验和理解的内容在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才有意义,因此科学课堂主要将以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进行探究活动。

三年级学生擅长于用感官观察、识别物体的基本特征。根据物体的相同和不同点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符合这阶段学生的认识特点,因此,教学中将注重发展学生此项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其他技能。

学情分析:

1、可喜之处:通过的学习,大多数

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设、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处: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教案8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中华第一龙》教案

《地球真的不动吗》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

小学语文S版第五单元教案(四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科学《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的教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精选15篇)】相关文章: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024-01-27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放大镜下的晶体》的优秀教案2023-01-12

五年级科学下册《液体的热胀冷缩》教案设计2023-07-30

《古代编钟》教学反思 教学教案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2023-10-23

「转帖」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下册:《运动》2022-12-11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2022-10-08

六年级下册第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预习教案2022-08-14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022-07-21

四年级下册科学动物的繁殖活动教案2022-10-30

S版小语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202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