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教案

时间:2024-02-10 07:18:07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教案(合集13篇)由网友“小雪221”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教案

篇1:数学教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研究相似形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理论,它一方面可以直接判定线段成比例,另一方面,当不能直接证明要证的比例成立时,常用这个定理把两条线段的比“转移”成另两条线段的比.

本节的难点也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变式较多,学生在找对应线段时常常出现错误;另外在研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时,常用到代数中列方程度方法,利用已知比例式或等式列出关于未知数的方程,求出未知数,这种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学生接触不多,也常常出现错误.

教法建议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引入可考虑从旧知识引入,先复习近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再改变其中的条件引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2.也可考虑探究式引入,对给定几组图形由学生测量得出各直线与线段的关系,从而得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并加以证明,较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并会灵活应用.

2.使学生掌握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3.已知线的成已知比的作图问题.

4.通过应用,培养识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5.通过定理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设计

观察、猜想、归纳、讲解

三、重点、难点

l.教学重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推论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 :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正确性的说明及推论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找学生叙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讲解新课】

在四边形一章里,我们学过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今天,在此基础上,我们来研究平行线平分线段成比例定理.首先复习一下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图:

,且 ,

由于

问题:如果 ,那么 是否还与 相等呢?

教师可带领学生阅读教材P211的说明,然后强调:

(该定理是用举例的方法引入的,没有给出证明,严格的证明要用到我们还未学到的知识,通过举例证明,让同学们承认这个定理就可以了,重要的是要求同学们正确地使用它)

因此:对于 是任何正实数,当 时,都可得到:

由比例性质,还可得到:

为了便于记忆,上述6个比例可使用一些简单的形象化的语言

“ ”.

另外,根据比例性质,还可得到 ,即同一比中的两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也就是“ ”,这里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要让学生会看图,达到根据图作出正确的比例即可,可多找几个同学口答练习.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可看作是这个定理的特例.

根据此定理,我们可以写出六个比例,为了便于应用,在以后的论证和计算中,可根据情况选用其中任何一个,参见下图.

∴ .

其中后两种情况,为下一节学习推论作了准备.

例1  已知:如图所示, .

求:BC.

解:让学生来完成.

注:在列比例式求某线段长时,尽可能将要求的线段写成比例的第一项,以减少错误,如例1可列比例式为:

例2  已知:如图所示,

求证: .

有了5.1节例4的教学,学生作此例题不会有困难,建议让学生来完成.

【小结】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正确性的的说明.

2.熟练掌握由定理得出的六个比例式.(对照图形,并注意变化)

七、布置作业

教材P221中3(训练学生克服图形中各线段的干扰).

八、板书设计

篇2:数学教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2.熟练掌握由定理得出的六个比例式.(对照图形,并注意变化)

七、布置作业

教材P221中3(训练学生克服图形中各线段的干扰).

八、板书设计

篇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数学教案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并会灵活应用.

2.使学生掌握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3.已知线的成已知比的作图问题.

4.通过应用,培养识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5.通过定理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设计

观察、猜想、归纳、讲解

三、重点、难点

l.教学重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推论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正确性的说明及推论应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叙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要求:结合图形,做出六个比例式).

【讲解新课】

在黑板上画出图,观察其特点: 与 的交点A在直线 上,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有: ……(六个比例式)然后把图中有关线擦掉,剩下如图所示,这样即可得到:

平行于 的边BC的直线DE截AB、AC,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

在黑板上画出左图,观察其特点: 与 的交点A在直线 上,同样可得出: (六个比例式),然后擦掉图中有关线,得到右图,这样即可证到:

平行于 的边BC的直线DE截边BA、CA的延长线,所以对应线段成比例.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

推论:(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如图, (六个比例式).

此推论是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基础.

注:关于推论中“或两边的延长线”,是指三角形两边在第三边同一侧的延长线,如果已知 ,DE是截线,这个推论包含了下图的各种情况.

这个推论不包含下图的情况.

后者,教学中如学生不提起,可不必向学生交待.(考虑改用投影仪或小黑板)

例3 已知:如图, ,求:AE.

教材上采用了先求CE再求AE的方法,建议在列比例式时,把CE写成比例第一项,即: .

让学生思考,是否可直接未出AE(找学生板演).

【小结】

1.知道推论的探索方法.

2.重点是推论的正确运用

七、布置作业

(1)教材P215中2.

(2)选作教材P222中B组1.

八、板书设计

篇4:《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在本章前两课时的学习中,通过对相似图形的直观感知,体会到可以用对应线段长度的比来描述两个形状相同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关系。从而认识了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依旧采用前两节在方格纸中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研究相似形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理论,是《课程标准》图形的性质及其证明中列出的九个基本事实之一。在知识技能方面,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并会灵活应用。学生经历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观察、计算、讨论、推理等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并会灵活应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应用,培养识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的思考、动手、观察的能力,使学生感悟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2)、在进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索发现归纳意识并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推论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的灵活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变式。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第二环节:探索发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第三环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的简单应用;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下图是一架梯子的示意图,由生活常识可以知道:AA1,BB1,CC1,DD1互相平行,且若AB=BC,你能猜想出什么结果呢?

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紧扣学生的好奇心,引入新课。

三条距离不相等的平行线截两条直线会有什么结果?

篇5:《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

探究活动一:

1.内容:如图(1)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直线abc,分别交直线m,n于A1,A2,A3,B1,B2,B3。

(1)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2)上面我们探究的是在方格纸上的特殊情况,

如果不在方格纸上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

(3)在平面上任意作三条平行线,用它们截两条直线,截得的线段成比例吗?(用几何画板演示)

归纳: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目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度量、计算、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达到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意会、感悟。

效果: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尤其是本章前两节的探究也是通过表格中的'多边形来完成的。所以学生有种熟悉感,并不感到困难。通过几何画板的演示,对这个基本事实进行了“淡化”处理——让学生在操作演示中直接给出基本事实。

2.议一议:

内容:教师提问:(1)如何理解“对应线段”?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符号语言如何表示?

(3)“对应线段”成比例都有哪些表达形式?

3.为了能够快捷而准确地得到比例线段,可以结合图形用形象化的语言对应找,如上/下=上/下上/全=上/全下/全=下/全左/右=左/右

目的:让学生在探究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有进一步的理解。并掌握定理的符号语言,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

效果:学生从几何直观上很容易找出“对应线段”。利用比例的性质写出成比例线段时,感觉结论很多,老师这时可以引导总结出成比例线段的特点,那就是都体现了“对应”二字。

4.灵活应用

例l1l2l3,AB=4,DE=3,EF=6.求BC的长

跟踪练习:课本30页练习1

三:探索发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

探究活动二:

1.继续使用几何画板,向左平移直线DF使点D和点A重合,再继续平移直线DF使点E和点B重合。在平移的过程中,对应线均无改变,上述比例线段仍成立,从而得出定理的推论

归纳: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议一议:(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的符号语言如何表示?

(2)这两个图形的形状像什么字母?这是什么形状的数学模型?

(3)互相说一说图中的比例线段?

3.灵活运用:

例:已知,点E为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CD的延长线上的一点,连接BE,交AC于点O,交AD于点F。求证

四:课堂小结

1.定理名称:2.文字语言:3.图形语言:4.符号语言:5.模型语言:

五:作业:

1、教材P31/随堂练习2.课时练P23/知识点二

教学反思:

本节的难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变式较多,学生在找对应线段时常常出现错误;另外在研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时,常用到代数中列方程的方法,利用已知比例式或等式列出关于未知数的方程,求出未知数,这种运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学生接触不多,也常常出现错误.

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在教学中结合课本“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等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位学生创设施展才能的空间,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同时把学生的活动贯穿于教学的整体过程中,提供学生学习合作、交流、探索、归纳的机会,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动手、动口、动脑、同伴互助,让学生通过实际感悟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的区别与联系。

篇6:《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教学反思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教学反思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知识回顾环节

这部分的设计是让学生在要求下独立完成,教师只强调两个问题:

(1)若DE//BC,D是AB的中点,则E是AC的中点,而不能直接得出DE是中位线;

(2)在具体图形中找两个图形A字型和X字型,从而得出比例式。而在巡视各组学生写的情况后,又和学生一起把这两部分知识回顾了一下,既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又浪费了很多的时间,这出是我平时存在的问题,以后就在这方面改进。

二、例题的处理

在数学问题中,做辅助线是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对有些问题,学生不知从何处入手,做什么样的辅助线,教师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结合实例给予适当的指点,这也是在这节课中设计例2的初衷,但在例2的处理上,我认为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语言太罗嗦不简炼;

二是在教师点拨后应适时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学习合作得出不同辅助线的做法,也从中体会到各种方法的优劣,为下面小结做平行线的方法打下基础,当时因为感到时间有点紧,再有平时总是侧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做到这点;

三是应该由学生最后结合此题小结做平行线的方法同时说明为什么不能过点D做平行线,此时教师也代劳了,尽管在教学中能及时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但还没有完全做到充分认识学生、理解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三、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不是指教师课堂教学的对错、好坏、优劣的评价,而是指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状况的.评价,是教师组织、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应在平时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样的评价,什么时候对什么问题进行评价,怎么样评价,通过评价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总之,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及学科素养作为教学过程中始终不渝的追求目标,因此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专业素养,不断发展专业化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篇7:数学教案-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2)定理的证明只取三条平行线,是在较简单的情况下证明的,对于多于三条的平行线的情况,也可用同样方法证明.

(3)定理中的“平行线组”,是指每相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都相等的特殊平行线组.

(4)应用定理任意等分一条线段.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88中A组2、9

九、板书设计

篇8:数学教案-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需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注意事项:定理中的平行线组是指每相邻的两条距离都相等的特殊的平行线组;它是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平行线组成.

定理的作用:可以用来证明同一直线上的线段相等;可以等分线段.

篇9:数学教案-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生活中有许多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例子,并不陌生,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引入可从下面几个角度考虑:

①从生活实例引入,如刻度尺、作业 本、栅栏、等等;

②可用问题式引入,开始时设计一系列与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概念相关的问题由学生进行思考、研究,然后给出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和推论.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推论.

2. 能够利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任意等分一条已知线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 通过定理的变式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通过本节学习,体会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和谐美

二、教法设计

学生观察发现、讨论研究,教师引导分析

三、重点、难点

篇10:数学教案-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记忆方法:“中点”+“平行”得“中点”.

推论的用途:(1)平分已知线段;(2)证明线段的倍分.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因为它不仅是推证三角形、梯形中位线定理的基础,而且是第五章中“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基础.

本节的难点也是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在认识和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在加上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两个推论以及各种变式,学生难免会有应接不暇的感觉,往往会有感觉新鲜有趣但掌握不深的情况发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加以注意.

教法建议

篇11:数学教案-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四、课时安排

l课时

五、教具学具

计算机、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复习引入,学生画图探索;师生共同归纳结论;教师示范作图,学生板演练习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平行线?平行线有什么性质.

2.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

【引入新课】

由学生动手做一实验:每个同学拿一张横格纸,首先观察横线之间有什么关系?(横线是互相平等的,并且它们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然后在横格纸上画一条垂直于横线的直线 ,看看这条直线被相邻横线截成的各线段有什么关系?(相等,为什么?)这时在横格纸上再任画一条与横线相交的直线 ,测量它被相邻横线截得的线段是否也相等?

(引导学生把做实验的条件和得到的结论写成一个命题,教师总结,由此得到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挂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注意:定理中的“一组平行线”指的是一组具有特殊条件的平行线,即每相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都相等的特殊平行线组,这一点必须使学生明确.

下面我们以三条平行线为例来证明这个定理(由学生口述已知,求证).

已知:如图,直线 , .

求证: .

分析1:如图把已知相等的线段平移,与要求证的两条线段组成三角形(也可应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得 ),通过全等三角形性质,即可得到要证的结论.

(引导学生找出另一种证法)

分析2:要证的两条线段分别是梯形的腰,我们借助于前面常用的辅助线,把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然后再利用这些熟悉的知识即可证得 .

证明:过 点作 分别交 、于点 、,得 和 ,如图.

∵ ,

又∵ , ,

为使学生对定理加深理解和掌握,把知识学活,可让学生认识几种定理的变式图形,如图(用计算机动态演示).

引导学生观察下图,在梯形 中, , ,则可得到 ,由此得出推论 1.

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再引导学生观察下图,在 中, , ,则可得到 ,由此得出推论2.

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注意:推论1和推论2也都是很重要的定理,在今后的论证和计算中经常用到,因此,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好.

接下来讲如何利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来任意等分一条线段.

例  已知:如图,线段 .

求作:线段 的五等分点.

作法:①作射线 .

②在射线 上以任意长顺次截取 .

③连结 .

④过点 . 、、分别作 的平行线 、、、,分别交 于点 、、、.

、、、就是所求的五等分点.

(说明略,由学生口述即可)

【总结、扩展】

小结:

(l)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及推论.

(2)定理的证明只取三条平行线,是在较简单的情况下证明的,对于多于三条的平行线的情况,也可用同样方法证明.

(3)定理中的“平行线组”,是指每相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都相等的特殊平行线组.

(4)应用定理任意等分一条线段.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88中A组2、9

九、板书设计

篇12: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教学建议

1.

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需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注意事项:定理中的平行线组是指每相邻的两条距离都相等的特殊的平行线组;它是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平行线组成.

定理的作用:可以用来证明同一直线上的线段相等;可以等分线段.

2.的推论

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记忆方法:“中点”+“平行”得“中点”.

推论的用途:(1)平分已知线段;(2)证明线段的倍分.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因为它不仅是推证三角形、梯形中位线定理的基础,而且是第五章中“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基础.

本节的难点也是.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到,在认识和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在加上的两个推论以及各种变式,学生难免会有应接不暇的感觉,往往会有感觉新鲜有趣但掌握不深的情况发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加以注意.

教法建议

的引入

生活中有许多的例子,并不陌生,的引入可从下面几个角度考虑:

①从生活实例引入,如刻度尺、作业 本、栅栏、等等;

②可用问题式引入,开始时设计一系列与概念相关的问题由学生进行思考、研究,然后给出和推论.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及推论.

2. 能够利用任意等分一条已知线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3. 通过定理的变式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通过本节学习,体会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和谐美

二、教法设计

学生观察发现、讨论研究,教师引导分析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

四、课时安排

l课时

五、教具学具

计算机、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复习引入,学生画图探索;师生共同归纳结论;教师示范作图,学生板演练习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平行线?平行线有什么性质.

2.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

【引入新课】

由学生动手做一实验:每个同学拿一张横格纸,首先观察横线之间有什么关系?(横线是互相平等的,并且它们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然后在横格纸上画一条垂直于横线的直线 ,看看这条直线被相邻横线截成的各线段有什么关系?(相等,为什么?)这时在横格纸上再任画一条与横线相交的直线 ,测量它被相邻横线截得的线段是否也相等?

(引导学生把做实验的条件和得到的结论写成一个命题,教师总结,由此得到)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挂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注意:定理中的“一组平行线”指的是一组具有特殊条件的平行线,即每相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都相等的特殊平行线组,这一点必须使学生明确.

下面我们以三条平行线为例来证明这个定理(由学生口述已知,求证).

已知:如图,直线 , .

求证: .

分析1:如图把已知相等的线段平移,与要求证的两条线段组成三角形(也可应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得 ),通过全等三角形性质,即可得到要证的结论.

(引导学生找出另一种证法)

分析2:要证的两条线段分别是梯形的腰,我们借助于前面常用的辅助线,把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然后再利用这些熟悉的知识即可证得 .

证明:过 点作 分别交 、于点 、,得 和 ,如图.

∵ ,

又∵ , ,

为使学生对定理加深理解和掌握,把知识学活,可让学生认识几种定理的变式图形,如图(用计算机动态演示).

引导学生观察下图,在梯形 中, , ,则可得到 ,由此得出推论 1.

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再引导学生观察下图,在 中, , ,则可得到 ,由此得出推论2.

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注意:推论1和推论2也都是很重要的定理,在今后的论证和计算中经常用到,因此,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好.

接下来讲如何利用来任意等分一条线段.

例  已知:如图,线段 .

求作:线段 的五等分点.

作法:①作射线 .

②在射线 上以任意长顺次截取 .

③连结 .

④过点 . 、、分别作 的平行线 、、、,分别交 于点 、、、.

、、、就是所求的五等分点.

(说明略,由学生口述即可)

【总结、扩展】

小结:

(l)及推论.

(2)定理的证明只取三条平行线,是在较简单的情况下证明的,对于多于三条的平行线的情况,也可用同样方法证明.

(3)定理中的“平行线组”,是指每相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都相等的特殊平行线组.

(4)应用定理任意等分一条线段.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88中A组2、9

九、板书设计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82中1、2

篇13: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2)定理的证明只取三条平行线,是在较简单的情况下证明的,对于多于三条的平行线的情况,也可用同样方法证明.

(3)定理中的“平行线组”,是指每相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都相等的特殊平行线组.

(4)应用定理任意等分一条线段.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88中A组2、9

九、板书设计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82中1、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生活中的旋转的教案

初中数学几何教育反思

数学教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初中数学《相似多边形》优秀教案

三角形的性质教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教案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教案(合集13篇)】相关文章:

初三下册数学第二十七章教学计划2023-03-01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下教学工作计划2023-09-16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说课稿2023-01-18

九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第三章之二完2022-05-08

七年级数学教案2023-12-19

初二数学教学计划2022-11-05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2023-05-31

数学初二教学计划2022-12-17

八年级数学工作计划2023-07-30

《正多边形的计算》数学教案2022-05-07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