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测试题

时间:2022-05-05 23:34:47 试题试卷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相似三角形测试题((共12篇))由网友“Blodughadda”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整理过的相似三角形测试题,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相似三角形测试题

篇1:相似三角形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本节首先给出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相似比的概念,并利用探究法得出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重难点分析

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相似三角形是研究相似形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图形,是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全等形是相似形的特殊情况,研究相似三角形比研究全等三角形更具有一般性.对应边和对应角子相似三角形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在找对应边及对应角时常常出现错误.

教法建议

1.从知识的逻辑体系出发,在知识的引入时可考虑先给出相似形的概念,在给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在知识的引入上,可以从生活实例的角度出发,在生活中找几个相似三角形的例子,在此基础上给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3.在知识的引入上,还可以从知识的建构模式入手,给出几组图形,告诉学生这几组图形都是相似三角形,由学生研究这些图形的边角关系,从而得到对相似三角形的本质认识

4.在相似三角形概念的巩固中,应注意反例的作用,要适当给出或由学生举出不是相似三角形的例子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5.在概念的理解过程中,要注意给出不同层次的图形,要求学生从中找出相似三角形,既增加学生的参与又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6.在本节内容中对应边及对应角的寻找学生常常出现混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设计由浅入深的一系列题组由学生寻找其中的对应边或对应角,并说明根据,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理解相似比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预备定理,并了解它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3.通过预备定理的条件所构成的图形的三种情况,教给学生对一致性问题的思考方法.

4.通过学习,培养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二、教学设计

类比学习、探索发现.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预备定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加深对相似三角形概念的本质的认识.

2.教学难点:是相似比的概念及找对应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它在形状上、大小上有何特征?

2.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也和对应角有什么关系?

【讲解新课】

篇2: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相同形状”,它们的大小不一定相等,这是和全等三角形的重要区别.为加深学生对相似三角形概念的本质的认识,教学时可预先准备几对相似三角形,让学生观察或测量对应元素的关系,然后直观地得出:两个三角形形状相同,就是他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符号“∽”,读作:“相似于”,记作: ∽ ,如图所示.

∴ ∽

反之亦然.即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性质).

∵ ∽ ,

另外,相似三角形具有传递性(性质).

注:在证两个三角形相似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

思考问题:(l)所有等腰三角形都相似吗?所有等边三角形呢?为什么?

(2)所有直角三角形都相似吗?所有等腰直角三角形呢?为什么?

2.相似比的概念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K,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注:①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具有顺序性.

如果 与 的相似比是K,那么 与 的相似比是 .

②全等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这也说明了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殊情形.

3.预备定理:平行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 ,如图所示.

教材通过探讨的方法,根据题设中有平行线的条件,结合5.2节例6定理的结论,再根据三角形的定义,从而得出了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的结论,这里要强调的是:

(1)本定理的导出不仅让学生复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而且为后面的'证明打下了基础,它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2)由本定理的题设所构成的三角形有三种可能,除教材中两种情况外还有如左图所示的情形,它可以看成 BC截 两边所得,其中 ,本质上与右图是一致的.

(3)根据两个三角形相似写对应边的比例式时,每个比的前项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三边,而比的后项是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它们的位置不能写错,作题时务必要认真仔细,如本定理的比例式,防止出现 的错误,如出现错误,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

(4)根据两个三角形相似写对应边的比例式时,还应给学生强调,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所对的边就是对应边,对应边应写在对应位置.

(5)建议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一些形象性语言,如:有平行就有成比例线段,有平行就有相似三角形.

【小结】

1.本节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正确理解相似比的概念,为以后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打下基础.

3.重点学习了预备定理及注意的问题.

七、布置作业

教材P238中2,3.

八、板书设计

篇3: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和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简叙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简叙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

(4)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对应相等(或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则有两个三角形相似

(简叙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1)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相似三角形的一切对应线段(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等)的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5、相似三角形内切圆、外接圆直径比和周长比都和相似比相同,内切圆、外接圆面积比是相似比的平方。

篇4:相似三角形练习题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similar triangles)。

议一议:

(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为什么?

(2)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呢?为什么?

(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吗?两个等边三角形呢?为什么?

2。 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说明:相似比要注意顺序:如△ABC∽△A'B'C'的相似比 ,而△A'B'C'∽△ABC的相似比 ,这时 。

3。 相似三角形的识别

(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1=∠2=∠3,图中相似三角形有(    )对。

答:4对

例2。 如图,已知:△ABC、△DEF,其中∠A=50°,∠B=60°,∠C=70°,∠D=40°,∠E=60°,∠F=80°,能否分别将两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小三角形,使△ABC所分成的每个三角形与△DEF所分成的每个三角形分别对应相似?

如果可能,请设计一种分割方案;若不能,说明理由。

解:

例3。 (广东省)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F在BA的延长线上,连结CF交AD于点E。

(1)求证:△CDE∽△FAE;

(2)当E是AD的中点,且BC=2CD时,求证:∠F=∠BCF。

命题意图:相似三角形的识别、特征在解题中的应用。

解析:由AB∥DC得:∠F=∠DCE,∠EAF=∠D

∴△CDE∽△FAE

,又E为AD中点

∴DE=AE,从而CD=FA,结合已知条件,易证

BF=BC,∠F=∠BCF

解:(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

∴∠F=∠DCE,∠EAF=∠D

∴△CDE∽△FAE

(2)∵E是AD中点,∴DE=AE

由(1)得:

∴CD=AF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

∴AB=CD=AF

∴BF=2CD,又BC=2CD

∴BC=BF

∴∠F=∠BCF

思路探究:平行往往是证两个三角形相似的重要条件,利用比例线段也可证明两线段相等。

例4。 在梯形ABCD中,∠A=90°,AD∥BC,点P在线段AB上从A向B运动,

(1)是否存在一个时刻使△ADP∽△BCP;

(2)若AD=4,BC=6,AB=10,使△ADP∽△BCP,则AP的长度为多少?

解:(1)存在

(2)若△ADP∽△BCP,则

∴AP长度为4或6

例5。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为CD上一点,DE:CE=2:3,连结AE、BE、BD,且AE、BD交于点F,则 (    )

A。 4:10:25   B。 4:9:25

C。 2:3:5    D。 2:5:25

(黑龙江省中考题)

思路点拨:运用与面积相关知识,把面积比转化为线段比。

∴选A

例6。 如图,有一批形状大小相同的不锈钢片,呈直角三角形,已知∠C=90°,AB=5cm,BC=3cm,试设计一种方案,用这批不锈钢片裁出面积达最大的正方形不锈钢片,并求出这种正方形不锈钢片的边长。

思路点拨:要在三角形内裁出面积最大的正方形,那么这正方形所有顶点应落在△ABC的边上,先画出不同方案,把每种方案中的正方形边长求出。

解:如图甲,设正方形EFGH边长为x,则AC=4

而CD×AB=AC×BC= ,得

又△CEH∽△CAB,得

于是 ,解得:

如图乙,设正方形CFGH的边长为y cm

由GH∥AC,得:

即 ,解得:

即应如图乙那样裁剪,这时正方形面积达最大,它的边长为

例7。 如图,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B=90°,设 , ,作DE⊥DC,DE交AB于点E,连结EC。

(1)试判断△DCE与△ADE、△DCE与△BCE是否分别一定相似?若相似,请加以证明。

(2)如果不一定相似,请指出a、b满足什么关系时,它们就能相似?

解:(1)△DCE与△ADE一定相似,△DCE与△BCE不一定相似,分别延长BA、CD交于F点

由△FAD∽△FBC,得:

于是FD=DC,从而可证△FED≌△CED

得∠AED=∠DEC

所以△DEC∽△AED

(2)作CG⊥AD交AD延长线于G,

由△AED∽△GDC,有 ,得

要使△DCE与△BCE相似,那么 一定成立

即 ,得

也就是当 时,△DCE与△BCE一定相似。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1。 如图,已知DE∥BC,CD和BE相交于O,若 ,则AD:DB=____________。

2。 如图,△ABC中,CE:EB=1:2,DE∥AC,若△ABC的面积为S,则△ADE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3。 若正方形的4个顶点分别在直角三角形的3条边上,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cm和4cm,则此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____。

(武汉市中考题)

4。 阅读下面的短文,并解答下列问题:

我们把相似形的'概念推广到空间:如果两个几何体大小不一定相等,但形状完全相同,就把它们叫做相似体。

如图,甲、乙是两个不同的正方体,正方体都是相似体,它们的一切对应线段之比都等于相似比: ,设 分别表示这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则 ,又设 分别表示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则 。

(1)下列几何体中,一定属于相似体的是(    )

A。 两个球体    B。 两个圆锥体

C。 两个圆柱体   D。 两个长方体

(2)请归纳出相似体的3条主要性质:

①相似体的一切对应线段(或弧)长的比等于____________;

②相似体表面积的比等于____________;

③相似体体积的比等于____________。

(江苏省泰州市中考题)

5。 如图,铁道口的栏杆短臂长1 m,长臂长16 m,当短臂端点下降0。5 m时,长臂端点升高(    )

A。 11。25 m  B。 6。6 m   C。 8 m  D。 10。5 m

6。 如图,D为△ABC的边AC上的一点,∠DBC=∠A,已知 ,△BCD与△ABC的面积的比是2:3,则CD的长是(    )

A。    B。     C。    D。

7。 如图,在正三角形ABC中,D、E分别在AC、AB上,且 ,AE=BE,则有(    )

A。 △AED∽△BED   B。 △AED∽△CBD

C。 △AED∽△ABD   D。 △BAD∽△BCD

(杭州市中考题)

8。 如图,已知△ABC中,DE∥FG∥BC,且AD:FD:FB=1:2:3,则 等于(    )

A。 1:9:36    B。 1:4:9

C。 1:8:27    D。 1:8:36

9。 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D∥BC,∠ACD=∠B,求证:

10。 如图,△ABC中,D是BC边上的中点,且AD=AC,DE⊥BC,DE与AB相交于点E,EC与AD相交于点F。

(1)求证:△ABC∽△FCD;

(2)若 ,求DE的长。

(河北省中考题)

11。 阅读并解答问题。

在给定的锐角△ABC中,求作一个正方形DEFG,使D、E落在BC上,F、G分别落在AC、AB边上,作法如下:

第一步:画一个有3个顶点落在△ABC两边上的正方形D'E'F'G'。

第二步:连结BF',并延长交AC于点F;

第三步:过F点作FE⊥BC于E;

第四步:过F点作FG∥BC交AB于点G;

第五步:过G作GD⊥BC于点D。

四边形DEFG即为所求作的四边形DEFG,为正方形。

问题:

(1)证明上述所求作的四边形DEFG为正方形;

(2)在△ABC中,如果 ,∠BAC=75°,求上述正方形DEFG的边长。

(江苏省扬州市中考题)

12。 如图,在△ABC中, ,在BC上有100个不同的点 ,过这100个点分别作△ABC的内接矩形 … ,设每个内接矩形的周长分别为 ,则

____________。

(安徽省竞赛题)

13。 如图,在△ABC中,DE∥FG∥BC,GI∥EF∥AB,若△ADE、△EFG、△GIC的面积分别为 ,则△ABC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14。 如图,一个边长为3、4、5厘米的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正方形的顶点B重合,另两个顶点分别在正方形的两条边AD、DC上,那么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__厘米2。

(第11届“希望杯”邀请赛试题)

15。 如图,将一个矩形纸片ABCD沿AD和BC的中点连线对折,要使矩形AEFB与原矩形相似,则原矩形的长与宽的比为(    )

A。 2:1   B。    C。    D。 1:1

16。 如图,梯形ABCD中,AB∥CD,且CD=3AB,EF∥CD,EF将梯形ABCD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AE:ED等于(    )

A。 2   B。    C。    D。

【试题答案】

1。 3:1

2。

3。  或

4。 (1)A;(2)相似比;相似比的平方;相似比的立方

5。 C  6。 C   7。 B   8。 C

9。 由△ABC∽△DCA,得

10。 (1)略

(2)过A作AM⊥BC于M

由△ABC∽△FCD,得:

又 ,得

∵DE∥AM,

,得

11。 (1)易证明四边形EFGD为矩形,由 ,而 ,得EF=GF,故四边形EFGD为正方形。

(2)过A作AQ⊥BC于Q交GF于P,且AQ=BQ,∠BCA=60°,∠QAC=30°, ,又

即 ,解得

由 ,得

12。 400

提示:从内接一个矩形入手,探求内接△ABC中任一矩形的长与宽的关系。

13。

提示:

14。

解:设 ,则

由△BCE∽△EDF,得

又 ,即

15。 C

16。 C

篇5:《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是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广和发展,相似三角形承接全等三角形,从特殊的相等到一般的成比例予以深化,学好相似三角形的知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函数及与固有关的比例线段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是为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做准备的,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1.知识目标: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发放思维能力和现有知识区向最近发展区迁延的能力。

3.情感目标:加强学生对斩知识探究的兴趣,渗透几何中理性思维的思想。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相似三角形和相似比约概念及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2.难点:相似三角形约定义和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二、教法与学法

采用直观、类比的方法,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养成良好约自学才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逐步设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肯定成绩,使其具有成就感,提高他们学习约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的分析

看我国国旗,国旗上约大五角星和小五角星是相似图形。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是相似三角形,准备分四个步骤进行。

1.关于相似三角形定义的学习,是从实践中总结得出定义的两个条件,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思维方法,从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我准备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引入,让学生动手画一个具有三角形中位线的三角形,然后问:三角形的中位线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各角有什么关系?各边有什么关系?再格中位线所在约直线上下平移进行观察,想一想怎么回答。学生容易由学过的知识得出: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最后指明具有这两个特性的两个三角形就叫做相似三角形。这一段教学方法的设计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并逐步培养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能力。将所截得的三角形移出记为△ABC,原三角形记为△A’B’C’。因此,如果有:

∠A=∠A’,∠B=∠B’,∠C=∠C’,

那么△ABC与△A’B’C’是相似的.。以此来加强两个三角形相似定义的认识。

2.关于用相似符号“∽”来表示两个三角形相似时,考虑与全等三角形的全等符号“≌”表示相类比引入。全等符号“≌”可看成由形状相同的符号“∽”和大小相等的符号“=”所合成,而相似形只是形状相同,所以只用符号“∽”表示,这样的讲法是格数学符号形象化了。学生会比较容易记住,是否可以,请同行们提意见。必须注意:用相似符号“∽”表示两个三角形相似,书写时应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例如,在两个相似三角形中,其顶点D与A对应,E与B对应,F和C对应,就应写成△ABC∽△DEF,而不能任意写成△ABC∽△FDE。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上的问题,在以后的解题中常常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根据相似三角形约定义可知:

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那么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达成比例。在由相似来判断它们的对应角及对应边时,如果其对应项点是按对应位置书写的,那么这个判断就准确而且迅速。如△ABC∽△DEF,则AB、BC、AC就分别与DE、EF、DF相对应,∠A、∠B、∠C就分别与∠D、∠E、∠F相对应。这样就可避免产生混乱和错误。对学生也是一种思维方法的训练,引导学生考虑问题时要有条理和方法。在判断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及对应角时,还常用另外一种方法,即:对应角的夹边是对应边。对应边的夹角是对应角。

3.关于相似比的概念的教学,应向学生讲清: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那么第一个三角形的一边和第二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第一个三角形和第二个三角形的相似比(或相似系数),这里,必须注意的是顺序问题和对应问题。例如:△ABC∽△DEF,那么是△ABC与△DEF的相似比,而是指△DEF与△ABC的相似比,而这两相似比互为倒数。由此可说明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当相似比等于l时约特殊情况。

4.在教学预备定理前,可先复习上节课学习的P215页例6的结论[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对命题的引出,可以先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作出平行于其中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使学生直观地得到: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从而引出命题“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即如图,若DE∥BC,则△ADE∽△ABC,然后分析命脉题的结论是要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可以问学生:

当没有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约定理的情况下,应考虑利用什么方法来证明相似?如获至宝果用定义来证,应从哪几个方面来证?然后按教材内容给出证明。强调指出每个比的前项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三边,而比的后项为另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位置不能写错。

因此我们可得(预备)定理: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以教材的内容为出发点,启动学生自发学习,引导学生探究思维,以达知识目标。为了巩固本节保所学的知识,安排课本P224页练习1、2做为课堂练习,之后进行提问与调板,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最后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注意点。小结之后布置作业和预习。

篇6:《相似三角形》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华师版初中三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下面,我分以下几个部分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法指导”、“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评价分析”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对于相似三角形的研究,实际上是对平面几何中两个封闭图形关系研究的进一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初中数学“相似形”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完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及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相似三角形的特性,以完成对相似三角形的全面研究。它是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拓展,这些性质是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练掌握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学会灵活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在学习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三角形相似的概念,掌握了相似三角形判定的这为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识别三角形全等的知识,通过类比,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方法,能运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解决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性质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类比学习,树立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通过先实验后归纳再推理强化学生“实践出真知”的求知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因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决与相似三角形有关问题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相似多边形性质的基础,根据教学目标我设置了本节的

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难点:相似三角形性质的探索过程。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高效,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索、启发引导、。合作交流、反馈测试展开教学,并采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发现其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用创造性思维去学习体会。

六、学法指导。

在学法指导上,充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体会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其本质属性的理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

七、设计思想。

在本节课设计中,从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点拨、引导,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合作探究讨论中来,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并是个性思维得到发展。

在本节的学习中,采用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得出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外,对应边上的高线、对应边上的中线、对应边上的角平分线也是成比例的,都等于相似比,通过进一步探讨还得出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同时对得到的.知识加以运用,配备了巩固练习,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并适时与学生沟通,营造亲切、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促进认知发展。

八、教学程序。

1、明确目标,重点、难点,为学生指明方向避免盲目性。

2、知识链接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用类比思想学习新知。

3、启发诱导探索新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4、巩固练习检验学生对所学知知识掌握情况。

5、归纳小结知识的再现梳理知识。

6、作业布置: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九、课后评价分析。

今天这节课主要是对数学学科“学案导学”这种新知教学模式进行一次尝试,也是对从细节入手,打造优质高效数学课堂的主题进行了一次探索,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的收获也很多,这为我们以后的课堂教学积累经验。我认为这节课比较理想的方面有:

1、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比较恰当合理。

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法和教学手段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在探究上主要是采用合作交流的形式,因为学生提前有预习,也是检验学生预习的情况,把预习情况在小组汇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高效。在交流中达成共识。然后以小组汇报形式展示,检验学生对一个探究问题的掌握情况,收到良好效果。探究二以个人展示为主。

分别找不同层次的学生叙述证明过程,探究一作为基础,所以探究二的推理过程就很容易;探究三采用的方法是先自主思考,然后再小组中研讨,学生板演的形式来完成。因为探究三学生在自主思考中,我通过学生的反应和表情发现一部分学生有障碍,所以我及时安排了这次探究。三个探究题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和形式,体现了探究方法的多元化,同时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发现只是的内在联系,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用创造性思维去学习。

2、教学目标基本得到落实。

一节课的中心工作就是要落实好教学目标,课前的准备和课堂的各个环节都是为落实目标来服务的,通过本节的教学可以看出学生对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平方,这几条性质掌握比较好,在探索这几条性质的过程中,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的过程,感到了新知的产生过程,这为掌握新知奠定了基础,通过巩固训练,也可以反应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基本掌握。

3、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在课堂上紧紧抓住重点层层展开教学,通过观察猜想,测量验证和推理论证得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参与进来。差生不再是旁观者。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去探索新知和获取新知。通过复习中的第一个和第四个,学生就有了思想准备。本节课研究的问题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类似。全等与相似明显区别就是全等对应边相等,相似对应成比例,学生在探究的几个问题上就类比全等的性质去研究,降低了问题的难度,进而突破难点。

4、分层教学,体现比较明显。

分层教学时我校的一个教学特色,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既得让尖子生吃得饱,又得让差生吃得好,所以我把班级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组长,组长为1号,其他成员是按数学成绩的高低编号2——7号,本节课的复习几个问题是各组的5,6,7号同学展示,这是以前所学的基础知识,是他们应该掌握的内容,通过展示,基本掌握探究1是各组代表展示,探究2是各组3、4号同学展示,探究3是各组的2号同学展示。习题最后一题是1号同学展示,在研究过程中,组长组织一一汇报自己的想法,小组中评价达成共识。作业设置有必做题、选做题、备选题也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设置的,也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人人获得不同的提高。

5、合作学习效果明显。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表现非常优秀,讨论气氛浓厚,每个个体都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在小组中展示自己想法,个别小组的研究还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展示可以发现研讨具有实效性。

6、学生活动比较好。

我觉得在这节课当中,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比较多,活动的次数比较多,比如举手回答问题比较积极,本节课安排了3次典型的学生活动,小组活动参与意识比较强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发挥了主导作用,适时点拨、引导,把时间交给了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做,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合作探究中来,使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获得新知,个性思维得到发展。时时与学生沟通,营造亲切、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促进认知发展。

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在每个探究结束后,只是口头总结,应该做几张幻灯片,显示在大屏幕上,这样效果会更好。

2、通过课堂实践,我认为学生小组人员过多,不宜全面交流,会影响学习效果。

3、课堂上有几个生成问题。第一个是在证明相似三角形比等于相似比平方时,我随机留了一名同学讲解,讲得很好,第二个是没想到在练习3题中,学生能提出各种解法。第5题上没想到有同学提出了另一种解法,这样就冲击了我后面的小结中预设时间,本来想找几个同学说,我还有个总结,后面时间有点紧。

4、由于紧张原因,在放映幻灯片中有几处错误,如讲完性质时总结,本来应由学生总结,但我一放时都放了出来。

篇7:数学教案-相似三角形

数学教案-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教学示例1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相似比的概念,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

2.学生掌握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1来解决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教学思想.

4.通过相似性质的.学习,感受图形和语言的和谐美

二、教法引导

先学后教,达标导学

三、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是性质定理1的应用.

2.教学难点 :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与性质等有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三角形中三种主要线段是什么?

2.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哪些性质?

3.什么叫相似比?

[讲解新课]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已经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下面我们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其他性质(见图).

篇8:三角形测试题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多有一个是钝角

(2)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两个是锐角()

(3)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锐角()

(4)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一定是锐角()

(5)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是互余的()

二、选择题

1、能把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的线段是这个三角形的()

A角平分线B中线C高线D垂线

2、三角形中,有一个外角是89度,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形状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B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

C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线在三角形外

D三角形的'高线、中线、和角平分线三线合一

4、如图,△ABC中,∠B的外角是1000,D是CB延长线上一点,∠D=∠DEC=300,则∠A的度数为()

A600B400C300D800

5、如图,∠1,∠2,∠3,∠4满足下列()关系式

A∠1+∠2=∠4-∠3B∠1+∠2=∠3+∠4

C∠1-∠2=∠4-∠3D∠1-∠2=∠3-∠4

6、下列几组数能够成三角形的是(单位:cm)

(A)1,3,3(B)3,4,7

(C)5,9,13(D)11,12,22

(E)14,15,30

三、填空题

1、在△ABC中,1)∠A=60°,∠B=50°,则∠C=_________;

2)∠C=90°,则∠A+∠B=________;3)∠A=50°,∠B=∠C,则∠C=_______。

2、组成三角形的三根棒中有两根棒长为2cm和5cm,则第三根棒长x的取值范围是 。

3、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和4cm,则第三边长X的取值范围。若X是奇数,则X的值是,这样的三角形有个。若X是偶数,则X的值是,这样的三角形又有个。

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2cm,另一边是9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cm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是5cm,另一边是7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cm

6、四条线段长度分别为3cm、5cm、8cm、9cm,选三条线段组成一个三角形,则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_____。

7、如图,已知∠ACB=90°,CD⊥AB,垂足是D。图中直角三角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1+∠2=________;

∠B+∠2=__________;∠1与∠B____________。

8、如图,∠AB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I,若∠ABC+∠ACB=130°,则∠BIC=________;若∠A=110,则∠BIC=_____________。

9、在△ABC中,∠A=12∠B=13∠C,则△ABC各内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__。

10、∠A是∠B的2倍,∠C比∠A+∠B大120,则△ABC是______________。

△ABC中,若∠C=900,∠A与∠B差为200,则∠B=__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

1、已知,在△ABC中,∠C=∠ABC=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

2、.已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20度,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度数之比为2:3,求这两个内角的度数。

3、已知在△ABC中,∠A=2∠B-10°,∠B=∠C+20°。求三角形的各内角的度数。

4、如图,D是△ABC的BC边上一点,∠B=∠BAD,∠ADC=80°,∠BAC=70°.求:(1)∠B的度数;(2)∠C的度数.(40°、70°)

5、如图,△ABC中,∠BAC=50°,∠B=60°,AD是△ABC的角平分线,求∠ADC,∠ADB的度数。

6、如图,△ABC中,∠A=500,∠ABC的平分线与∠C的外角∠ACE平分线交于D,求∠D的度数。

7、如图,在△ABC中,AD⊥BC,AE平分∠BAC,∠B=80°,∠C=46°

(1)你会求∠DAE的度数吗?(2)你能发现∠DAE与∠B、∠C之间的关系吗?

(3)若只知道∠B-∠C=20°,你能求出∠DAE的度数吗?

(4)∠AED是哪个三角形的外角?ABDEC

8、求五角星的五个内角的度数和。

篇9:《相似三角形》教学反思

一、背景介绍:

只要是在教学一线,就会遇到这样的窘境,当学生的课堂活动呈现一片繁荣,教学活动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紧锣密鼓,热热闹闹朝着预设的轨道前进时,突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一个有学生冒出一句与你教学设计可能完全不同,但又带着“金子般闪光”的意外发言―――打断了你,若对这“意外的发言”给予重视,评价肯定,抓住其合理成分施教,势必打乱整个教学设计,若断然否定,置之不理,或搪赛过去,不但会轻易错过一个“千里难觅”的适合学生思维发展与创新的教学契机,而且还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是进退两难!此时此刻,何为“重”,何为“熊掌”?你如何“舍鱼而取熊掌”?现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教学案例,对此进行探讨,希望能引起广大同仁重视与讨论。

二、案例描述:

在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18。4画相似三角形时,我以画相似三角形为例。即:已知△ABC,画△A@B@C@,使△ABC∽△A@B@C@,且△ABC与△A@B@C@的相似比为1:2(将△ABC放大2倍)。通过我的板演示范引导分析,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位似中心,在三角形内部,外部与三角形上进行探索,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板前示画,并介绍画法及推理过程,课堂气氛活跃,对此我感到很满意,因为大部分学生是按照我备课时所想到的情况逐一展示说明。

在集中归纳、点评,突然刘跃站起来,冒出一句:“老师,当位似中心在三角形内部时,连结位似中心与名顶点,我反向延长线段OA、OB、OC得到△ABC放大后的侧立图形,你看行不行?”。因为刘跃平时上课好说一些与课上内容无关的结论,所以,当时,我连看都没看,随口说了一句:“你的高招下课后再说”随即又兴趣盎然地继续展示我早以设计好的内容。而刘跃红着脸,低头坐下,无心听课。时而东张西望。当我讲完之后,我巡视一周,发现有好几名数学学的很好的同学,也用一种茫然的目光注视着我,我走下讲台,随手拿起一本练习本,发现他也是用刚才刘跃同学所说的画法画的,他们也在等待老师的指导与所下的结论……这种方法行不行。

这时,下课铃响了,我拿着练习本走回办公室,仔细一看,此种方法完全可以。虽没按常规方法,连结OA并延长A@使OA:AA=1:2,同理确定B@、C@,但反向延长线段,得到倒立放大2倍的相似图形,足可以看出刘跃思维的敏捷性,创新性,我们新一轮课程改革不就是以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为主,培养“再创造”能力吗?我为自己的断然否定态度而后悔。

三、案例分析:

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存在着一些教师在备课中没有想到或者没有准备到的创新思路或方法,这些方法甚至比教师的方法还要高明,而这些思路又常常通过学生的“意外”发言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待学生的“意外”发言,让他们把话说完,发扬教学民主,给学生提供一个平等交流,表达的机会,认真听取学生发言,放下教师的架子,虚心向学生学习,并及时激励学生的创新行为,认真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因势利导进行教学,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本案例中,我对刘跃同学的“意外”发言采取断然否定的态度,而导致错过一次激励学生思维发展和创造的良机,令人痛心。

四、案例体会:

教学的本质在于思考的充分自由,最精湛的教学艺术就是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见解,实际上,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生并不是知识信息被动的吸收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构建者,每个学生都是以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用个人持有的思维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检验和批判,不同的人看到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遇到学生“意外”发言,千万不可断然否定或轻描淡写地一语带过,搪塞过关,一味地依照自己已有的教学设计,按部就班地机械教学,而应发扬教学民主,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善导学生发言,并根据学生发言,灵活机智地调整自己教学设计,因势利导地开拓教学,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和探索的主人。

篇10:《相似三角形》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习完“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后的一节习题课,相似三角形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与训练,有着重要的地位,而“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又是相似三角形这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所在,“难”的不是定理的本身,而是要跟以前学过的“角的等量关系”证明联系紧密,综合性比较强,因此对定理的运用也带来的障碍。

我选择的内容是“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应用的一个方面,这是根据对最近几年中考、各区县模拟考的压轴题的研究,发现全等三角形证明当中,我们可以找到“一条直线上有三个相等的角”这样的条件原型,所以在这节课就是基于这样的原型,选择了相关内容,试图从一个侧面突破这章教学的难点。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引导学生使用化归思想。要让学生善于学习,促进他们通法的掌握是重要途径之一。化归思想与转化思想不同,主要是化归思想必须有一归结的目标,也就是老经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下列两个做法:一是建立“一线三等角”的数学模型,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探寻出折纸问题中的数学问题本质特征。并把它上升为一种理论,指导其他问题的解决。二是采用探究条件的转化,使问题表象发生变化,引导学生去伪存真,还原出数学问题的本质。

篇11: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

(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叙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叙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4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对应相等(或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则有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叙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2] ;(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相似三角形,相似比为1:1

任意一个顶角或底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两个等腰三角形,如果其中的任意一个顶角或底角相等,那么这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两个等边三角形两个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60度,且边边相等,所以相似。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由于斜边的高形成两个直角,再加上一个公共的角,所以相似。

篇12: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角分别相等,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是几何中重要的证明模型之一,是全等三角形的推广。全等三角形可以被理解为相似比为1的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其实是一套定理的集合,它主要描述了在相似三角形是几何中两个三角形中,边、角的关系。

利用定义判定: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初三下册数学第二十七章教学计划

四边形测试题

初三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总结

九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相似三角形测试题
《相似三角形测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似三角形测试题(共12篇)】相关文章:

贵州中考数学试题2023-08-30

九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2023-12-09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上2023-10-14

如何讲评中考数学试卷2022-08-20

数学压轴题的答题技巧2024-04-02

初三数学复习计划2023-07-18

初三数学复习教学反思2023-04-12

初三寒假数学教学计划2023-05-25

初三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个人2022-05-07

初三数学教学计划2022-10-24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