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水的组成教案(整理9篇)由网友“陌陌”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水的组成教案,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水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水的组成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元素、单质、化合物、分子、原子等概念和氧气的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水的组成。
3.巩固“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的认识。
4.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用具
水电解器(霍夫曼电解器)、6v低压直流电源、用氧气饱和的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木条、火柴、简易氢气发生装置(含试剂)、尖嘴导管、盛氧气的干燥集气瓶、蒸馏水一瓶。
【引言】在第一章里,我们学过氧、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知道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等概念。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叫元素?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在哪里?
【讨论】让学生三三两两议论,然后请一位同学回答,教师纠正。
【投影】物质的简单分类
【讲述】水是我们最熟悉,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之一。水究竟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呢?水的`组成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水的组成
【投影】地球上水的分布
【讲述】地球表面约3/4的地方被水覆盖,水资源极为丰富,但可直接供人类生活、生产用的淡水仅占总水量的千分之一左右,十分有限。因此保护水资源十分重要。
[评注:教师在教学中极其自然地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
【提问】根据生活经验,请学生自己归纳水的用途。(提问2~3人。)
【讲述】水是如此重要,那么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演示】在水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这里的水是用氧气饱和的、含有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接通直流电,一个电极接电源正极,另一个电极接电源负极。
师:注意观察电极上发生什么现象。
生:接通电源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师: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有什么变化?
生:两支玻璃管里汇集了无色气体,液面降低,其中连接正极一端产生的气体比连接负极一端产生的气体少。
师:片刻后,用准备好的划有刻度的纸,比较两支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
生:接负极一端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大约是按正极一端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的两倍。
【讲述】水电解后两支玻璃管中得到的气体是同一物质,还是不同物质?电解得到的物质究竟是什么?我们通过实验来鉴定。
【演示】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开启活塞。
师:注意观察现象。
生:木条燃烧得更旺。
师:这种气体能使木条余烬复燃,当燃着木条远离尖嘴口时火焰渐灭。这种能使余烬复燃的气体是什么气体?
生:氧气。
【演示】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开启活塞。
师:注意观察现象。
生:看到微弱的浅蓝色火焰(或听到爆鸣声)。
师:这种气体能燃烧,说明不同于上一种气体。这种气体就是氢气。
【板书】水 氢气(h2)+氧气(o2)
【讲述】实验表明:水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变化是什么变化,这种反应属什么类型。(学生议论后,教师提问1~2名学生。)
生甲: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生乙:这种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讲述】水电解时发生分解反应。水分子分解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转变成跟水的状态和性质都不同的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
篇2: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考点1 分子
1.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2.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3)分子在不停运动。
(4)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5)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分子的内部结构
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⑵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考点2 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4.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经过组合可构成分子。
金属单质,如:铁Fe、铜Cu、金Au等
5.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固体非金属单质,如:硫S、磷P、硅Si等
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He、氖气Ne等
考点3 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
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⑴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⑵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⒉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⑴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
⑵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⒊有些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现象也可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衣服晾晒、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的运动
(2)三态变化、温度计原理是因为分子(原子)的间隔
篇3: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考点4 原子的构成
⒈构成原子的粒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⒉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原子不显电性。
考点5 相对原子质量
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
⒉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考点6 元素
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由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5.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
考点7 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
①表示氢元素
H 2H:表示二个氢原子
②表示一个氢原子 注意:元素不讲个数,2H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
考点8 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
⒈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⒉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例如:
⑴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⑵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
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篇4: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考点9 元素周期表简介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原子序数———— 8 O————元素符号
(核电荷数) 氧 ———— 元素名称
16.00 ————相对原子质量
⑴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
⑵周期表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3)元素周期表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同一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考点10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⒈电子排布——分层排布: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最外层不超过8个。
⒉原子结构示意图:
⑴含义:(以镁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
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⑶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的判断:
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考点 11
⒈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⒉分类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Na+、Mg2+
离子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Cl-、O2-
⒊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
Mg2+——表示镁离子(一个镁离子)
2Mg2+ 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表示两个镁离子
⑴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
⑵离子符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个单位的负电荷,“1”省略不写。如:
阳离子:Na+、Ca2+、Al3+等 阴离子:Cl-、S2-等
⒋有关离子的小结
⑴金属离子带正电荷,非金属离子带负电荷;
⑵离子所带的电荷=该元素的化合价
⑶常见原子团离子:
SO42- 硫酸根离子 CO32- 碳酸根离子 NO3- 硝酸根离子
OH- 氢氧根离子 NH4+ 铵根离子
篇5: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知识点一: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1) 地球:水占地球表面积的3/4(以海水为主),地层内部也都有水存在。
(2) 大气: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含有少量的水蒸气
(3) 生物体:人体内含水量约占体重的2/3;鱼体内含水量要高于人体;某些植物体内含水量甚至超过90%。
知识点二:水的应用
(1) 农业:世界上用于农业的淡水占人类消耗淡水总量的60%以上
(2) 工业:用于溶解、洗涤、冷却和用做化工原料等
(3) 生命活动:动植物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成人每人平均需要补充2.5L左右的水
知识点三:水的组成
(1) 实验名称:电解水实验
(2) 实验装置
(3) 实验现象:与电源相连的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少,与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较多,体积比约为1:2。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该气体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的唯一生成物是水,可推出该气体是氢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推知是氧气。由此可见,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氢、氧两种元素,既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知识点四:水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色、态、味:通常情况下呈液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
熔、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100℃,凝固点是0℃
密度:4℃时,密度最大,为1g/cm06,水凝固成冰时,密度变小
重要性质:水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 化学性质
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知识点五:氢气简介
(1)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 化学性质:
具有可燃性,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一定要验纯。
质量守恒定律
1.在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六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
(1)六个不变:
宏观:1.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2.元素的种类不变;3.各元素对应原子的总质量不变;
微观:4.原子的种类不变;5.原子的数目不变;6.原子的质量不变。
(2)两个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种类改变。
微观:物质的粒子构成方式一定改变。
(3)两个可能改变:
宏观: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微观:分子总数可能会改变。
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如:AB=A+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C=AC+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CD=AD+CB
篇6: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探究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
(2)知道氢气的有关性质,能说出氢气验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分析、判断。从水的电解的实验探究中,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进一步得出结论。在合作与讨论中,学会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
教学难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归纳、分析得出水的组成
教学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引课
由海水燃烧的故事引课。
二、探究新知:
(一)水的生成
1、学生自学课本:完成表格
学生自学后,得出氢气的物理性质:色、味、态、密度、溶解性。
教师小结:
上面表格中主要体现的是氢气的物理性质,那么氢气还有什么化学性质呢? 学生回答:氢气具有可燃性。
教师强调:纯净的氢气可以安静的燃烧,不纯的氢气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演示实验。
2、演示实验:氢气的验纯方法及氢气的燃烧实验。 教师总结:氢气的验纯方法。
检验氢气纯度的操作:
氢气燃烧实验: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中的实验现象。描述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 氢气燃烧的现象:
(1)产生淡蓝色火焰 (2)放出热量 (3)有水滴产生
思考:a. 上述实验中有无新物质生成? 发生了什么变化b. 上述实验中有什么物质生成?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点燃
C 写出文字表达式:
教师:我们知道氢气在空气或氧气里燃烧能生成水之后,就会思考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不会分解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试一试。
(二)、水的分解。
演示实验,教师接通直流电源,演示水的分解实验。同时观看水电解的录像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在实验的过程中,介绍水电解器,并强调:
(1)是直流电源。
(2)水中可加适量的硫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两个电极附近和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
提问:两电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81页资料卡片,水的组成揭秘。(让学生猜想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氧气。为下一步的验证作铺垫。)
讨论: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检验氢气、氧气最佳。
验证实验: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
中产生的.气体。
学生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小结:水电解巧记忆:
给水通上直流电,两级均有气泡现,正氧负氢一比二,助燃可燃来检验。
【 或者:正氧负氢、氢二氧一(V ) 】
思考:
a 上述实验中有无新的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b 上述实验中有什么物质生成?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c 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播放:水分子分解的flash 。
让学生感受化学变化过程中,微观粒子的变化,体会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而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讨论:通过水的分解实验以及水的分解微观示意图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教师总结:1通过水的生成以及水的分解我们知道了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2揭秘:海水燃烧的秘密。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发表一下的看法:
1、我知道了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2、水通电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
四、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有哪些困惑呢?
让学生经过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看法。预设可能有: 1、为什么水的化学符号为H 2O
让学生知道在下面即将学习的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可以得到解决。
2、为什么在刚才的实验过程中氢气、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分析:
(1)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
(2)氧气可能与电极反应、而氢气没有与电极反应。 致使氧气的量减少,所以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
五、随堂检测:
1、阿伏加德罗曾经总结出一条定律: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下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1)电源的A为 极,B为 极,事先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
(2)C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用 检验;D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可用 检验;C、D中两种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为 .
(3)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以得出,水是由 组成.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B. 检验氢气纯度时,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证明不纯
C. 氢气是无色、无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唯一产物——水,该反应也能证明水的组成
板书设计:
课题3 水的组成
一、水的生成
二、水的分解
1氢气的物理性质 1 现象 2检验氢气的纯度 2检验 3 氢气的可燃性 3表达式: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篇7: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课题1 水的组成
命题落点
1.对水的电解实验及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来探究水的组成的考查。
2.水的组成的有关知识的考查。
3.对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区分的考查。
4.关于h2、o2的性质及其检验的考查。
5.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考查。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命题落点
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物质物理变化(例如物质的三态变化等)。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3.从微观角度来解释化学反应的过程。
4.分子和原子的微观特性及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课题3 水的净化
命题落点
1.纯水和自然水的区别和水的循环。
2.自来水的生产和净化过程。
3.常见水的净化方法(例如:过滤法、蒸馏法、木炭或活性炭的吸附过滤等)。
4.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和鉴别方法。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命题落点
1.通过水资源的分布及短缺状况,认识水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
2.对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的考查。
3.对氢气的物理性质“最轻的气体”和氢气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的考查。
篇8: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
(2)知道氢气的有关性质,能说出氢气验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分析、判断。从水的电解的实验探究中,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进一步得出结论。在合作与讨论中,学会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
教学难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归纳、分析得出水的组成
教学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激趣引课 由海水燃烧的故事引课。
二、探究新知:
(一)水的生成
1、学生自学课本:完成表格
学生自学后,得出氢气的物理性质:色、味、态、密度、溶解性。
教师小结:
上面表格中主要体现的是氢气的物理性质,那么氢气还有什么化学性质呢? 学生回答:氢气具有可燃性。
教师强调:纯净的氢气可以安静的燃烧,不纯的氢气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演示实验。
2、演示实验:氢气的验纯方法及氢气的燃烧实验。 教师总结:氢气的验纯方法。
检验氢气纯度的操作:
氢气燃烧实验: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中的实验现象。描述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 氢气燃烧的现象: (1)产生淡蓝色火焰 (2)放出热量 (3)有水滴产生
思考:a. 上述实验中有无新物质生成? 发生了什么变化b. 上述实验中有什么物质生成?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点燃
C 写出文字表达式:
教师:我们知道氢气在空气或氧气里燃烧能生成水之后,就会思考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不会分解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试一试。
(二)、水的分解。
演示实验,教师接通直流电源,演示水的分解实验。同时观看水电解的录像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介绍水电解器,并强调:(1)是直流电源。(2)水中可加适量的硫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指导学生观察并记录两个电极附近和玻璃管内发生的现象。 提问:两电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81页资料卡片,水的组成揭秘。(让学生猜想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氧气。为下一步的验证作铺垫。)
讨论: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检验氢气、氧气最佳。
验证实验: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检验电解反应
中产生的气体。
学生观察并记录发生的现象:
小结:水电解巧记忆:
给水通上直流电,两级均有气泡现,正氧负氢一比二,助燃可燃来检验。 【 或者:正氧负氢、氢二氧一(V ) 】
思考:a 上述实验中有无新的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b 上述实验中有什么物质生成?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c 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 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播放:水分子分解的flash 。
让学生感受化学变化过程中,微观粒子的变化,体会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而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讨论:通过水的分解实验以及水的分解微观示意图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教师总结:1通过水的生成以及水的分解我们知道了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2揭秘:海水燃烧的秘密。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发表一下的看法: 1、我知道了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2、水通电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
四、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有哪些困惑呢? 让学生经过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预设可能有: 1、为什么水的化学符号为H 2O
让学生知道在下面即将学习的化合价和有关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可以得到解决。
2、为什么在刚才的实验过程中氢气、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分析:
(1)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
(2)氧气可能与电极反应、而氢气没有与电极反应。 致使氧气的量减少,所以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1
五、随堂检测:
1、阿伏加德罗曾经总结出一条定律: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下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1)电源的A为 极,B为 极,事先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
(2)C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用 检验;D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可用 检验;C、D中两种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为 .
(3)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以得出,水是由 组成.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B. 检验氢气纯度时,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证明不纯
C. 氢气是无色、无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唯一产物——水,该反应也能证明水的组成
板书设计:
课题3 水的组成
一、水的生成
二、水的分解
1氢气的物理性质 1 现象 2检验氢气的纯度 2检验 3 氢气的可燃性 3表达式: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篇9: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测试试卷
广东省汕头世贸实验学校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测试试卷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米饭变馊B.火药爆炸C.湿衣服晾干D.铁锅生锈
下列各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过氧化氢(H2O2)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关于过氧化氢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B.过氧化氢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C.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过氧化氢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某元素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是第一层与第三层电子数之和,该元素属于
A.金属元素B.非金属元素 C.稀有气体元素 D.不能确定
甲醛(CH2O)是家庭装修后造成室内污染的主要有害气体,下列关于甲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醛是由碳.水两种物质组成;
B.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一个甲醛分子由一个碳原子.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甲醛由一个碳元素.两个氢元素.一个氧元素组成。
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2OB.ZnC.N2D.CO
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原子
B.图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
C.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D.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农夫山矿泉水标签上印有的主要矿物质成分及含量如下(单位为mg/L):Ca~20 K~3 Zn~0.06 F~0.02等。这里的Ca.K.Zn.F是指
A.原子B.分子C.单质D.元素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用醋B.冰水C.冰红茶D.加碘盐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时(1g以下用游码),两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左盘放11g砝码,游码在0.6g处,右盘加入食盐达到平衡,则实际称取的食盐质量是
A.12.2gB.11.6gC.11gD.10.4g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A.水分子B.氢原子C.氧原子D.氢原子和氧原子
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非吸烟者会因少数吸烟者吸烟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A.分子很小B.分子之间有间隙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是可分的
关于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分,分子不可分
D.原子不显电性
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元素的原子中
A.电子数不同B.电子层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D.质子数不同
填空题
(8分)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带标号的仪器的名称:① ;② ;
⑵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必须 ;
⑶实验室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的制取装置是 。
⑷乙炔(C2H2)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
(5)甲烷(CH4)在实验室里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请你根据甲烷的收集方法,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8分)下面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A~E共有 种元素,B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该元素的原子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表示原子的粒子有 (填序号,下同);(3)表示阴离子的有 ;
(4)表示阳离子的有 ;(5)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
(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粒子是 。
(4分)下列各符号表示什么意义:
① 2N ② 4Al3+
③ Fe
(4分)某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 ,该原子最外层有 个电子,该原子形成离子时核外有 个电子层,该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分)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于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为152,则该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
(6分)写出下表中的元素符号或名称:
探究题
(8分)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
推断题
(14分)A.B……H八种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其中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G都是黑色固体,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是一种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试推断: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A . B . D .
E . G . H .
(2)写出反应①②③的文字表达式,并指出①③反应的基本类型:
① 反应
②
③ 反应
★ 初中化学教学计划
★ 九年级化学教案
★ Lesson 7 Oh! That’s My Son.说课教案
★ 初中化学备课范文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水的组成教案(整理9篇)】相关文章: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的教学反思2022-06-01
电磁振荡说课教案2023-05-04
九年级化学教案《物质变化和性质》2023-01-20
化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2023-06-21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教案设计2023-08-03
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计划2023-09-29
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教学计划2022-04-28
沪教版初三下学期化学的教学计划2023-02-13
初三上册作文2022-05-07
《体态语》说课教案20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