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教案(通用20篇)由网友“pegge49”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了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教案,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教案
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关注科学)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
1、能熟练使用工具书,独立解决文中的生字词,并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词语、成语、格言警句、精彩句段)。能使用硬笔熟练工整地书写楷书。
2、能体会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学习他们的科学方法,能初步树立创新意识;并了解一些科学知识。
3、能初步使用记叙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和说明的一些方法,并学习写简单的说明文;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4、能利用口头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展现自我风采。
5、能进行采访、调查等实践活动,了解身边的科技情况,合作写出简单的调查报告。
单元学时安排: (共计14学时学时)
单元整体学习 1学时
《斜塔上的实验》 2学时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学时
《宇宙里有些什么》 2学时
《梦溪笔谈》二则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作文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学时 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
1、确定单元学习专题,指定活动计划。
2、激发学生关注科学的兴趣。
第一块: 浏览本单元内容,确定单元学习专题。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浏览本单元目录、内容。 明确任务
2、巡视、指导 浏览目录、课文
3、讨论:本单元的课文有哪些异同之处?课文与课文之间又有哪些互相联系的地方? 小组讨论、交流
第二块: 制定活动方案,组建活动小组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在本单元中可有你感兴趣的内容,请随便谈谈。 谈感受(自己最感性趣的内容,)
2、针对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单元活动方案。同和你有相同志趣的同学组成自己的专题研究小组。 自由交流,确定自己的专题。组建专题研究小组。
3、布置任务:根据本组的专题,制定活动计划、方案。教师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 制定活动方案。
第三块:学习评价:
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一)出示评价内容:
1、你学到了哪些你不知道的关于文学各方面的知识?
2、你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有什么优势?
3、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 自我反馈。
(二)小结: 自我评价。
十八、斜塔上的实验
亨利托马斯 达纳李托马斯
教学目标 :
1.了解课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丰富知识背景。
2.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
教学重点:
1、伽利略勇于创新的精神。
2、巧妙的构思。
3、记叙和描写相结合。
教学设想:
[4] [5] [6] [7] [8] [9]
篇2: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单元教案
单元学习目标:
1.欣赏课文中生动的描写和故事情节,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2.初步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能运用联想和想像扩展文章内容,丰富课文内涵。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和看法。
4.体味和推敲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学会婉转拒绝。
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天上的街市》 2课时
《七颗钻石》 1课时
语文活动:讲故事比赛 1课时
《蔚蓝的王国》 1课时
《皇帝的新装》 2课时
写作:想像 3课时
口语交际:婉转拒绝 1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教材分析:想像,是指对已知的事物形象经过思维加工,而创造出新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奇妙的想像能给人类心灵世界以自由,让思维的触觉上天入地,涉古历今,从而求新立异,为人类创造出新形象、新思想、新启迪的翅膀。本单元主题词激发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材料,驰骋想像的热情,4篇名家手笔既是植根于现实生活,又视通八极,心游万仞,并且把深刻的哲理告诉给大家。《天上的街市》是一首成熟的现代格律诗。诗作写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诗人郭沫若感到极大愤怒。他在五四时期对祖国的憧憬归于破灭,一度的兴奋激动陷入苦闷厢澹但他依然不倦地探索和追求,诗人在对生命的沉思中调动起丰富的审美想像力,以新的.灵感的方式改变视觉感应中的秩序。不仅用眼睛眺望,而且以心灵感受星空,从地上的街灯到天上的街市,由街市上的物品到街市上的人,虚实交错,展示心目中的天国乐园,特别是牛郎织女的幸福美满、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调,更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劳动人民命运的同情的进步思想。诗歌清朗仪隽美的立意想像及和谐悠扬的音律,使人在神异的幻景中感受到悠远的真情。《七颗钻石》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关心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童话。作者观察自然界在北天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们的爱心升腾到空中,幻化成普照大地的钻石般夺目的星座,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蔚蓝的王国》是“欧洲俄罗斯的第一位小说家”屠格涅夫的一首散文诗。作者以真挚的爱心饱蘸激情地描写了“梦中”的平静、安详、美丽的大海和快乐、幸福、年轻的人们,在自由、活泼、清新的行文中赞美青春,歌颂爱情,追求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表达岁月已逝的人生慨叹,用梦幻手段把作者充满爱的内心世界在充满神奇、美丽 、爱情的蔚蓝王国里展示出来。从而激励读者在行云流水中去感受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美情怀,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想象的魅力。《皇帝的新装》是丹麦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力作之一。作者从纯洁的童心出发,用大胆的夸张和想象来反映生活,用带有强烈动作的语言来展开情节,叙写了一个愚蠢的皇帝被骗子愚弄,穿上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身裸体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激露了皇帝及大小官员的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启示人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说真话。使学生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设计:第1学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制定学习目标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明确任务。 导入 :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以及发展性评价手册。 2 浏览目录、课文等。 巡视,指导。 3 讨论,交流。 讨论:本单元的课文有哪些异同之处?课文与课文之间又有哪些互相联系的地方? 4 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布置任务:根据单元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第二块:制定活动方案,组建活动小组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谈感受(自己最感性趣的内容,印象最深的内容)。 问题情境: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请同学们随便谈谈。 2 自由交流,确定自己的专题。自由组合专题研究小组。 针对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单元活动方案。同和你有相同志趣的同学组成自己的专题研究小组。 3 制定活动计划、方案。 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
二十二、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目标要求:
1、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2、体会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
教学重点:
1、联想和想象的作用,联想力和想像力的训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教学设计:
以诵读法为主。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调动联想和想像,不断加深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1100多年前,一位唐代诗人凝望着星斗满天的夜空,有感于宫女的幽怨,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82年前,又有一位现代诗人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创作出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二、范读,初步感知诗歌。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感知诗歌内容。
2、指导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师生齐读。
三、诵读,理解诗歌大意。
1、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第一、二节。
⑴“远远的街灯明了”
[4] [5] [6] [7]
篇3: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教案
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
2、以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了解作品所描写的民俗风情,欣赏文章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语言。并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开展一次调查家乡民俗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领略当地的民俗风情。
4、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
5、走进图书馆,学习检索书目,检查工具书,根据需要进行摘录,养成做读书卡片的习惯。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社戏》 3课时
《端午日》 1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 1课时
《中秋咏月诗》 2课时
写作―― 从生活中找“米”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 1课时
单元小结(学习反思) 1课时
三、单元介绍: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绚丽多姿,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选的三篇阅读教学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过年、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以及农村社戏的民俗风情。读罢这些文章,更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更加热爱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异地的民俗风情,
有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如鲁迅的《社戏》;
有的是对湘西端午民俗的介绍,如沈从文的《端午日》;
有的是对京郊运河家乡旧时过年习俗的深情回忆,如刘绍堂的《本命年的回想》;文章的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朴实清新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幅别开生面的优美画面。
读文如临其境,有在“画中游”之感。读罢这些文章,更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更加热爱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四、教学过程 :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专题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指导语 :分节日,搜集不同的民俗文化 搜集、整理
2 指导语 :将搜集来的民俗文化分门别类 交流、综合
3 指导语 :带领学生朗读单元提示,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朗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谈对“民俗文化”的理解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指导语 :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做好相应的圈点勾画。 明确任务
2 巡视、参与、指导 浏览目录、课文,做好记录
3 指导语 :交流读后感悟并提出思考 交流、记录单元需解决的问题
第三块:确定单元学习专题并拟定实施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指导语 :针对单元主题,商讨单元学习专题,并拟订实施方案,如以访问的形式开展一次了解家乡传统节日习俗的调查活动等 交流、讨论,确定活动主题,拟订活动方案
第四块:学习评价
1、教学步骤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出示评价内容]:
[4] [5] [6]
篇4: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教案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在进行文本阅读时,能通过字典读准、认识生字词;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熟读文本并做好适当的批注,能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和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能欣赏名家的优美诗文,领悟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品位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评价。
3、能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用最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4、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 2课时
《繁 星》 2课时
《冰心诗三首》 1课时
《“诺曼底”号遇难记》 1课时
《古代寓言二则》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2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所谓“亲近”,是指一方对另一方存在着不可抗拒的魅力而使另一方愿意与之亲密、接近。那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呢?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充满活力,它的魅力在于它美的形式,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本单元所选的六篇文章,文质兼美,体裁多样,有序言《为你打开一扇门》、有诗文《冰心诗三首》、有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寓言《古代寓言二则》,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又各有侧重:
《为你打开一扇门》以优美的语言向新初一的学生阐述文学的特点、功能,使学生平时受益于文学的模糊认识清晰化,条理化,从而在加深对文学认识的基础上更加热爱文学。
《繁 星》通过展示作者不同时间、地点观察繁星的真切感受,使学生明白细致的观察融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是文学创作成功的'主要因素。
《冰心诗三首》充分展示诗歌创作的特点:形式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想象丰富,但也提醒学生丰富的想象不是胡思乱想,有现实中的依据。
《“诺曼底”号遇难记》以一位临危不乱、处事不惊、忠于职守的船长形象,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也使学生去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塑造你要表现的人物形象。
第一单元的文章文字精美,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注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品位文学语言的精炼优美。在诵读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先前对文学的认识投入其中,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心境,作者投入其中的真实美好的情感,将学生对文学作品原有的模糊认识清晰化,并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使
[4] [5] [6] [7] [8] [9] [10]
篇5: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教案
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能带着美好的情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
2、能品赏散文精彩生动的语言,加以点评与积累,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
3、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力求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
4、能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状物抒情的写法。
5、能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确定各种主题并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
6、能积极参与说话活动,使语言具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打动别人。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春》 2课时
《三峡》 1课时
《济南的冬天》 2课时
《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 1课时
单元专题小结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色彩明丽、诗意盎然的《春》就是一曲“春”的颂歌;《济南的冬天》,山美,水美,树美,雪美……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三峡》篇幅虽短,却充溢着对大自然的叹服和赞美之情;《夏》用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赞美作者心目中黄金的夏季。《古代诗歌四首》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精美的景物描写、独特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与诗人同喜共悲。
学习这个单元要指导学生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本单元的诗文文质兼美,是绝佳的朗读材料,要在朗读中体味感情。
本单元的`写作目标是要求学生带着对大自然的爱与敬畏,走近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把观察到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具体、生动,就会是一篇感染人的好文章。
四、教学过程 :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第一块:
明确单元专题含义(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
1 导语 :明确任务 听讲
2 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 阅读、做好批注。 教后反思
3 布置活动:谈谈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准备3―5分钟,然后口头作文,注意要说出真实而独特的感受,若能情景交融就更好。 讨论,结合阅读提示,谈谈自己对四季的理解。
第二块:
了解单元大概内容(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导入 :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 明确任务
2 巡视、指导 浏览目录、课文
3 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如探究中外文学作品“春夏秋冬”所蕴涵的生活哲理等等) 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三块:
确定单元活动方案(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后反思)
1 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如从四季中选取感兴趣的专题,收集各方面的材料,编制一期 “
[4] [5] [6]
篇6: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教案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继续加强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2、能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画卷,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珍惜金色年华的点点滴滴。
3、能根据作品内容展开联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4、能回忆过去的生活,学会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5、能与人主动交流,说话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往事依依》 2课时
《幼时记趣》 2课时
《十三岁的际遇》 1课时
《伟人细胞》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金色童年”,是第一单元教学层次的延伸与提高,第二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的素材来源于丰富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时光,是新初一学生还深留在脑海中的“宝贝”。对它的描摹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相似年纪发生的事情也会更具说服力,更能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能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6、《往事依依》讲述了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于漪老师少时对文学的热爱与用心,影响了她一生的命运,这样的事例能否改变学生“我不感兴趣的书坚决不读”、“单调的书不看”等错误的读书观点呢?
7、《幼时记趣》充分展示了小孩子丰富想象力下的新奇大千世界,能否使学生回味记忆中的趣事与大家一起分享呢?
8、《十三岁的际遇》十三岁就已经在北大念书了,难道她是一个天才吗?田晓菲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成功是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有一个不变的追求并为之奋斗,同龄人的遭遇是否可以坚定学生不断上进的决心,踏踏实实地做好身边每一件事呢?
9、《伟人细胞》中体现了许多中学生希望被人关注的心理,希望自己能做出一件别出心裁的大事以此来吸引大家的目光,但事实总是失败而告终,反而一件很平凡的小事却被大家称道,这或许不是贾里一个人的困惑,也是很多人的,学生能明白伟人其实很平凡,品质也很朴素,做好自己的每件事就是成功吗?
这一单元的教学,要注重生动性、活泼性,激发学生脑海中类似的情景,让他们畅谈自己的独特的、真实的'感受,从而体会作者流露的情感,学会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踏实不懈地努力。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学习目标:1、了解单元学习内容,确定探究专题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教学步骤 :
1 布置活动:让学生查阅字典 学生查字典了解“金色”是否可以与“年华”搭配
2 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 讨论结合提示谈自己对“金色年华”的理解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导入 :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 明确任务
2 巡视、指导 浏览目录、课文
3 布置讨论:本单元的内容结合你的兴趣、爱好及你的理解确定一个专题内容作为本单元的探究问题。 讨论、组建学习小组
第三块:确定单元活动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布置学生商定单元的活动主题及计划(活动要有广泛性和趣味性要结合单元专题) 讨论、交流
第四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出示评价内容:1、你明白什么是金色年华吗?2、你有自己的专题吗?3、你能说出哪些课文题目,作者,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人物? 自我反馈
2 小结: 自我小结
六、往事依依
于漪
一、教学目标 :
1、了解作者成长的源头,感受她对学生时代阅读文学作品的一片深情。
2、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他们阅读文学作品的自觉性。
3、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阅读文学作品对少年
[4] [5] [6] [7]
篇7: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6单元
单元学习目标:
1.欣赏课文中生动的描写和故事情节,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2.初步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能运用联想和想像扩展文章内容,丰富课文内涵。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和看法。
4.体味和推敲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学会婉转拒绝。
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
《天上的街市》 2课时
《七颗钻石》 1课时
语文活动:讲故事比赛 1课时
《蔚蓝的王国》 1课时
《皇帝的新装》 2课时
.写作:想像 3课时
口语交际:婉转拒绝 1课时
单元小结 1课时
教材分析:想像,是指对已知的事物形象经过思维加工,而创造出新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奇妙的想像能给人类心灵世界以自由,让思维的触觉上天入地,涉古历今,从而求新立异,为人类创造出新形象、新思想、新启迪的翅膀。本单元主题词激发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材料,驰骋想像的热情,4篇名家手笔既是植根于现实生活,又视通八极,心游万仞,并且把深刻的哲理告诉给大家。《天上的街市》是一首成熟的现代格律诗。诗作写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诗人郭沫若感到极大愤怒。他在五四时期对祖国的憧憬归于破灭,一度的兴奋激动陷入苦闷厢澹但他依然不倦地探索和追求,诗人在对生命的沉思中调动起丰富的审美想像力,以新的灵感的方式改变视觉感应中的秩序。不仅用眼睛眺望,而且以心灵感受星空,从地上的街灯到天上的街市,由街市上的物品到街市上的人,虚实交错,展示心目中的天国乐园,特别是牛郎织女的幸福美满、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调,更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劳动人民命运的同情的进步思想。诗歌清朗仪隽美的立意想像及和谐悠扬的音律,使人在神异的幻景中感受到悠远的真情。《七颗钻石》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关心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童话。作者观察自然界在北天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姑娘和她的母亲出于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们的爱心升腾到空中,幻化成普照大地的钻石般夺目的星座,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蔚蓝的王国》是“欧洲俄罗斯的第一位小说家”屠格涅夫的一首散文诗。作者以真挚的爱心饱蘸激情地描写了“梦中”的平静、安详、美丽的大海和快乐、幸福、年轻的人们,在自由、活泼、清新的行文中赞美青春,歌颂爱情,追求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表达岁月已逝的人生慨叹,用梦幻手段把作者充满爱的内心世界在充满神奇、美丽 、爱情的蔚蓝王国里展示出来。从而激励读者在行云流水中去感受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美情怀,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想象的魅力。《皇帝的新装》是丹麦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力作之一。作者从纯洁的童心出发,用大胆的夸张和想象来反映生活,用带有强烈动作的语言来展开情节,叙写了一个愚蠢的皇帝被骗子愚弄,穿上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身裸体地举行游行大典的丑剧,激露了皇帝及大小官员的虚伪,奸诈,愚蠢的丑恶本质,启示人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说真话。使学生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设计:第1学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第一块:了解单元内容,制定学习目标教学步骤: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明确任务。 导入: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以及发展性评价手册。 2 浏览目录、课文等。 巡视,指导。 3 讨论,交流。 讨论:本单元的课文有哪些异同之处?课文与课文之间又有哪些互相联系的地方? 4 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布置任务:根据单元内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第二块:制定活动方案,组建活动小组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教学反思: 1 谈感受(自己最感性趣的内容,印象最深的内容)。 问题情境:哪些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哪些内容是你最感兴趣的?请同学们随便谈谈。 2 自由交流,确定自己的专题。自由组合专题研究小组。 针对这些你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自己的单元活动方案。同和你有相同志趣的同学组成自己的专题研究小组。 3 制定活动.计划、方案。 巡视指导,给予一定的提示、帮助。
二十二、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目标要求:
1、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2、体会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3、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
教学重点:
1、联想和想象的作用,联想力和想像力的训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教学设计:
以诵读法为主。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调动联想和想像,不断加深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100多年前,一位唐代诗人凝望着星斗满天的夜空,有感于宫女的幽怨,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82年前,又有一位现代诗人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创作出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二、范读,初步感知诗歌。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感知诗歌内容。
2、指导朗读的节奏和重音,师生齐读。
三、诵读,理解诗歌大意。
1、引导学生学习诗歌第一、二节。
⑴“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表明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⑵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
――理解第一节诗中的联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等。
⑶诗人又是怎样写到了街市和物品的?
――理解第二节诗中的想象。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⑷诗人描绘想象之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天上的生活繁华富庶,美好幸福,令人无比向往。
2、学生自由讨论诗歌第三、四节。
⑴这两节诗又写了什么内容?
――运用想像,描写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
⑵请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绘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
――他们获得了自由,能够骑着牛儿,淌过不甚宽广的天河,时时来往,天天相见。白天,他们男耕女织,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夜幕降临,他们手提灯笼,闲游天街赏景购物,生活过得美满幸福。
3、诵读全诗,再现诗人联想、想象的过程。
四、品读,理解作者感情。
1、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何不同?
――在诗人的想象中,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他们自由来往,无拘无束,过着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穿插介绍.写作背景。
――195月4日,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全国展开,许多志士仁人为此热血沸腾,以为黑暗的中国从此有了新的希望。不久,“五四”运动的高潮一过,中国又陷入了死一般沉寂的黑夜中。此时,诗人郭沫若从日本回到祖国,目睹现状,他一度的兴奋激动变为了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执著地寻求光明与理想。凝望星空,他写下了这首诗。
――表现了诗人追求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五、美读,背诵:
1、配乐朗诵,再现诗人的思想感情。2、学生背诵全诗。
六、课堂小结:
诗人巧妙运用联想和想象,从地上联想到天上,又想象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七、布置作业:
1、联想想像训练。
①深秋时节,落叶飘零。看到纷纷坠下的落叶,你会联想到什么?走在铺满落叶的乡间小路上,你又会想些什么?
②一根小小的蜡烛,却能划破无边的黑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一看到蜡烛,我就会联想到 ,想到他(们)。
2、课后练习:一、二; 3、《训练册》
附:板书设计: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星空》
联想 街灯(明)→(闪)明星
光明
明星(现)→(点)街灯
自由
想象 街市(美丽)→物品(珍奇)
幸福
天河(浅浅)→牛郎织女(来往)
美好
流星(灯笼)→牛郎织女(闲游)
八、教后反思:
二十三、七颗钻石
列夫•托尔斯泰(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朗读;能复述故事;概括探究课文主旨;培养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图片与投影辅助教学;
教学安排: 一课时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篇8: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
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目标:
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养成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
2、以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了解作品所描写的民俗风情,欣赏文章所描写的优美画面,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语言。并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3、开展一次调查家乡民俗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领略当地的民俗风情。
4、懂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
5、走进图书馆,学习检索书目,检查工具书,根据需要进行摘录,养成做读书卡片的习惯。
二、单元课时安排: 共13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社戏》 3课时
《端午日》 1课时
《本命年的回想》 1课时
《中秋咏月诗》 2课时
.写作―― 从生活中找“米”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图书馆 1课时
单元小结(学习反思) 1课时
三、单元介绍: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民俗文化绚丽多姿,民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所选的三篇阅读教学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过年、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以及农村社戏的民俗风情。读罢这些文章,更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更加热爱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异地的民俗风情,
有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如鲁迅的《社戏》;
有的是对湘西端午民俗的介绍,如沈从文的《端午日》;
有的是对京郊运河家乡旧时过年习俗的深情回忆,如刘绍堂的《本命年的回想》;文章的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朴实清新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幅别开生面的优美画面。
读文如临其境,有在“画中游”之感。读罢这些文章,更可激发我们了解更多的民俗风情的热情,更加热爱我们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确定本单元的学习专题
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指导语:分节日,搜集不同的民俗文化 搜集、整理
2 指导语:将搜集来的民俗文化分门别类 交流、综合
3 指导语:带领学生朗读单元提示,明确单元专题含义。 朗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谈对“民俗文化”的理解
第二块:了解单元大概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指导语:让学生浏览目录、课文(还可以延伸到发展性评价手册),做好相应的圈点勾画。 明确任务
2 巡视、参与、指导 浏览目录、课文,做好记录
3 指导语:交流读后感悟并提出思考 交流、记录单元需解决的问题
第三块:确定单元学习专题并拟定实施方案: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指导语:针对单元主题,商讨单元学习专题,并拟订实施方案,如以访问的形式开展一次了解家乡传统节日习俗的调查活动等 交流、讨论,确定活动主题,拟订活动方案
第四块:学习评价
1、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出示评价内容]:
1)、你对文章本身提出自己的思考吗?
2)、你有明确的单元学习主题了吗?
3)、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你对参加专题研究有没有好的建议呢? 自我反馈
2、小结:[自我反思]
3、教学反思:
十、社 戏
鲁迅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2、学习理解小说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以及描写和表达方法。
3、深入探究文中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特色。
〔教学设想〕
1. 第一课时理清结构把握情节;研讨课文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第二课时深入探究文中的疑难点和语言特色。第三课时作业研讨。
2. 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的培养和探究习惯的养成。故每节课都应该注意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3.因本课考试内容较多,所以第三课时的研讨应注意结合各类练习题中的难点进行指导。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1.引入课文、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3、研讨课文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并举例说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童年是美好的、快乐的。我这儿有一首诗:“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现在啊/童年却是一枚小小的铃铛/不管春与夏、秋与冬/永在我记忆深处/放声歌唱……是啊,人们回忆往事,总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即使如鲁迅这样的斗士,回忆起童年往事,笔调也是温馨的,这可以从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看出来,还可以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鲁迅的小说──《社戏》中看出来。
二、作者简况:(有关鲁迅的常识复习由学生回答完成。)
三、听课文录音或学生分读课文。
四、扫清文字障碍。
为“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注音,为学生不易掌握的字注音(根据实际情况作处理)
dàn惮 duó踱 zhào棹 guī归 xǐng省
háng行 bèi辈 cuān撺 duō掇 fú凫
cuō撮 jiù桕 jí楫 wàng旺 xiàng相
五、研讨课文结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情节。
让学生讨论课文的段落结构并归纳各部分的大意。以下供参考:
第一部分:平桥村随母归省的生活。
1. 随母归省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平桥村的环境,突出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2. 交代乡间生活的小朋友的情况和关系。热情、好客、平等。
3. 写平桥村的乐事:钓虾放牛。
第二部分:在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1. 看社戏前的波折。
2. 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3. 在赵庄看社戏。
4. 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第三部分:看社戏后的余波。
六、小结:
突出平桥村的乐土乐事,点明看社戏的过程是事件的重点,月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是三个重点情节。
七、研讨课文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
在学生分组研讨的基础上,全班讨论。以举例朗读相关课文为主。同时对重点段落作必要的提示。
1、景物美:(突出去看戏的途中景色和归航途中的景色。)
注意:(可以从描写的不同角度去分析):
色彩――如豆麦的“碧绿”,远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洁”,渔火、灯光的“红”,
航船的“白”;
气味――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等;
声响――如船行的“潺潺”声,孩子们的笑声,横笛的“婉转,悠扬”;
间接描写――如表现船行之快,用远山来陪衬,“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直接描写――如“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2、情感美:(这一内容较多,主要是孩子们的热情好客无私聪慧等品质。)
如“伴我来游戏”,“虾照例是归我吃”,“我们是朋友,即使偶尔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起‘犯上’两个字来”;当“我”为没看成戏而不乐时,“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并想出了好办法,陪“我”去看戏;“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还有偷豆一节,写出了双喜的精明能干,阿发的无私,大伙的团结协作。另外,还有六一公公送豆的淳朴好客。
3、故事美:(主要突出有波澜曲折的情节和孩子们的动作和活动描写等。)
如看戏前的**,使故事波澜曲折,出门一节的动作描写,
篇9: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进行文本阅读时,能通过字典读准、认识生字词;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熟读文本并做好适当的批注,能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和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能欣赏名家的优美诗文,领悟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品位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评价。
3、能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用最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4、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 2课时
《繁 星》 2课时
《冰心诗三首》 1课时
《“诺曼底”号遇难记》 1课时
《古代寓言二则》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2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所谓“亲近”,是指一方对另一方存在着不可抗拒的魅力而使另一方愿意与之亲密、接近。那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呢?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充满活力,它的魅力在于它美的形式,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本单元所选的六篇文章,文质兼美,体裁多样,有序言《为你打开一扇门》、有诗文《冰心诗三首》、有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寓言《古代寓言二则》,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又各有侧重:
《为你打开一扇门》以优美的语言向新初一的学生阐述文学的特点、功能,使学生平时受益于文学的模糊认识清晰化,条理化,从而在加深对文学认识的基础上更加热爱文学。
《繁 星》通过展示作者不同时间、地点观察繁星的真切感受,使学生明白细致的观察融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是文学创作成功的主要因素。
《冰心诗三首》充分展示诗歌创作的特点:形式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想象丰富,但也提醒学生丰富的想象不是胡思乱想,有现实中的依据。
《“诺曼底”号遇难记》以一位临危不乱、处事不惊、忠于职守的船长形象,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也使学生去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塑造你要表现的人物形象。
第一单元的文章文字精美,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注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品位文学语言的精炼优美。在诵读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先前对文学的认识投入其中,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心境,作者投入其中的真实美好的情感,将学生对文学作品原有的模糊认识清晰化,并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使学生充分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去发现文学作品对自己各方面产生的巨大作用,才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亲近文学”,热爱语文,主动学习语文,并对它充分信心。
一、为你打开一扇门
赵丽宏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2、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3、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
2、优美丰富的语言。
3、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呢?(文学之门)“你”又是指谁呢?(青少年读者)对,作者是想把青少年读者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揭开文学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尽情领略文学的无限风光,从而深深地爱上文学,做文学的忠实读者。
二.检查预习:
1.指名学生默写字词,给加点字注音。
2.解释部分词语的大意。
三.朗读训练: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读音准确。
2.就课文第4节开展小组朗读比赛。 方法如下:
各小组成员毛遂自荐,在此基础上各推出一名代表参赛。同学用心倾听,评出优胜者并陈述理由。教师对未获优胜的同学予以鼓励,充分肯定他们大胆展示自我的精神。
四.研讨课文1―4节:
1.理清思路: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文学之门,那么,作者是如何引出文学之门的?
[讨论明确]:
(1、2)两节由门谈起,引入话题,然后由“无数扇”门谈到“一扇”门指出这扇门就是文学之门,在此基础上论述打开这扇门的重要意义。
2.学习1、2两节:
(1)集体朗读
(2)提问,学生讨论回答:“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各是什么意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
第一句,世界上有种种未知的领域。 第二句,世界上所有的学问都是可以探索并了解的。以“门”为喻,生动形象。
3.学习(3、4)两节:
(1)在无数关闭着的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就是文学之门,为什么说文学之门是“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试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回答。(学生踊跃发言,从第四节中找出了很多句子来理解文学之门的重要性。)
(2)如何理解“高智商的野蛮人”?举例说明。
讨论明确:虽然智商很高,但缺乏修养,缺乏感情。学生举例,如电脑黑客,向黑熊泼硫酸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等,他们就是“高智商的野蛮人”。
(3)启发谈话:文学之门实在是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你以前意识到文学的重要性了吗?你是如何对待文学的?(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引导,点燃其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4)齐读第四节。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文学是人类感情……灿烂的智慧”。
2.预习课文5―11节。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指名背诵“文学是人类感情……灿烂的智慧”。
2.说说阅读5―11节的感受。
二.学习“致文学”部分:
1.指导朗读:要读出字里行间饱含的作者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2.教师范读第6节,学生感情朗读6―11节(分男女生配读)。
3.理解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的作用。
[讨论明确]:
作者把文学这一抽象的`概念人格化,以和文学对话的方式描绘文学的魅力,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4.学生同座交流:“致文学”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文学的魅力的?
[讨论明确]:
文学可以增长读者的知识
文学可以打动读者的心灵
文学可以启迪读者的想象
文学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文学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
5.找出这部分你最喜欢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学生思考片刻,相互交流)
6.“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同学们能从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说出几个不同的角色吗?(要求学生对所说的角色作一些简要分析)
7.集体朗读(6―11)节,进一步感受文学的魅力。
三.教师小结:
文学的魅力无处不在,愿在座的每个同学都能深深地爱上文学,打开这扇神奇的大门,在文学的世界里尽情地遨游。
四.布置作业:
1、结合你平时阅读文学作品的感受,说说你心中的文学是什么。
2、练习:一、二、三
五、教后反思:
&nbs
篇10: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主备人: 十三中 马琳
二00二年十月
十一 春 朱自清
指导思想及教学目标 :
1、注重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养成好的语感。第一课时以认知性阅读、感知性阅读为主,准字达到读音,疏通字词和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第二课时以涵泳性阅读为主,达到深入作品意境之中,细细品位妙处的目的。
2、通过关键词语和句子,理清课文思路,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体会作者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位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
4、当堂课讲解的有关课文内容,尽量当堂背诵。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1、导入 :可由单元提示直接导入 ,也可由背诵描写春天的名家名句导入 ,或者由动人的音乐《春之声圆舞曲》,或由优美的图片名画导入 。
2、默读
3、词语教学:学习“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4、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 [5] [6] [7] [8]
篇11:苏教国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苏教国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3分)
(1)祈祷( ) (2)粗糙( ) (3)铂金( )
(4)阻碍( ) (5)钱俶( ) (4)胠箧( )
2、先圈出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然后在括号中加以改正。(3分)
(1)慢不经心( ) (2)兴高彩烈( )
(3)微不足到( ) (4)甘败下风( )
(5)改斜归正( ) (6)自出新裁( )
3、选出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2分) ( )
A、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
B、事实证明,经过艰苦生活磨炼的人更善于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
C、我们的初中毕业典礼将于明天九点整在学校办公楼礼堂开始举行。
D、增加质量是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4、填空。(8分)
(1)“斜塔上的实验”是指 在比萨斜塔上所作的,这个实验证明的是
(2)罗迦·费·因格是 国实业家,曾发表过 等著作。
(3)《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的作者是 ,它的文体是 。
(4)《以虫治虫》选自 ,作者是 (朝代)的沈括。
二、现代文阅读(44分)
(一)(11分)
他一到家,就找来两根同样长的绳索,各坠上一块重量相同的铅块,将两条绳索分别系在不同的厅柱上,准备做他的实验。他请教父穆契柯铁达迪帮助他进行实验:“你数这条绳索的摆动次数,我数那一条。”
老头子耸一耸肩。“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的念头。”他咕哝着,但是他同意帮忙。①
手拿两个铅摆,将一个拉到距垂直四手掌宽的位置,另一个拉到两手掌宽的位置,然后同时放开手。两个人分别数了两条绳索的来回次数,然后加以比较。总数是一样的,各为一百次。两条绳索的起点虽大不相同,但在同样时间内到达同样的点上。②
就这样,从教堂的油灯的摆动中,伽利略发现了自然的节奏原则。今天,这项原则已应用于时钟计时、计数脉搏、计算日食和推算星辰的运动等方面。
5、用一句话简要的概括选段的内容。(2分)
6、联系上文说一说伽利略是怎样发现自然的节奏原则的,这表明了他怎样的精神?(2分)
7、文中划线句子①是对老头子的描写,属于什么描写方法?结合有关的词语说一说这些描写的作用。(3分)
8、划线句子②说明了什么?(2分)
9、说一说伽利略的发现有什么现实意义。(2分)
(二)(17分)
外层空间,没有国界和归属的资源
①许多人或许没有意识到,太空将逐步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巨大的资源宝库。目前,科学研究已经知道,月球和其他行星上,存在着大量的铁、硅等资源。而且,人类进入地球轨道和外层空间后会发现,资源不仅是人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矿藏,特殊的环境和条件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
②高远的位置、空间微重力环境、强宇宙粒子射线辐射和高真空环境,就是这种地面所不具备的极其宝贵的资源。
③也就是说,高远位置也是一种资源。人们都有这种体会,站在地上只能看到眼前一点大的地方,站在高山上极目四眺,则“一览众山小”。我们利用位置资源,已经发射了通信、气象和对地遥感卫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④人之所以站在地球上而不会掉进茫茫太空,是由于重量和地球引力的存在。而在太 空中航天器里的物体,处于微重力状态,物体可悬浮空中飘忽不定。空气、水受热后,不会出现上下对流的情况,比重不同的液体,可在一起和平共处。这种奇特环境,对人类从事新材料加工,细胞、蛋白质晶体的生长与培养是十分有利的。
⑤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其密度随离海平面距离的升高而减小,到达100公里以上的高度,已逐渐成为真空。地球表面的大气层中,每立方厘米中含有10000兆个氮分子和氧分子,而在太阳系宇宙空间,纯净无污染,每立方厘米只有0.1个氢原子。
⑥另外,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被大气层包裹着。这团大气层如同一张天幕,遮去了部分阳光,这张天幕被物理学家称为大气阴尼。而宇宙空间充满着各种强烈的辐射,如银河宇宙线、太阳电磁辐射等,这将使种子、微生物以及各种细胞的遗传密码在排列上发生变化,从中会产生更有价值的新物质。
⑦40多年的空间研究向人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外空资源是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的微生物制品的绝妙实验场,是一座可源源不断掘出新物质的富矿。
10、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2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1分)
①轨道( ) ②辐射( )
(2)解释词语。(1分)
极目四眺: 。
11、外层空间有哪些资源可供人类利用? (2分)
12、文章第④段中的“奇特环境”是指什么?它对人类从事的哪些活动很有帮助?(2分)
13、全文是________________结构,第②段与③④⑤⑥段之间是_______________关系。
(2分)
14、从写作的角度看,文中哪两段的顺序需要调整?为什么? (2分)
15、指出下面各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3分)
(1)目前,科学研究已经知道,月球和其他行星上,存在着大量的铁、硅等资源。( )
(2)地球表面的大气层中,每立方厘米中含有10000兆个氮分子和氧分子,而在太阳系宇宙空间,纯净无污染,每立方厘米只有0.1个氢原子。 ( )
(3)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被大气层包裹着。这团大气层如同一张天幕,遮去了部分阳光。
( )
16、文中“一览众山小”引自唐代著名诗人 在《望岳》中的诗句,它的上句是 。(2分)
17、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2分)
A.研究表明外空资源是一座等待人类开发的富矿。
B.人类利用外空资源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至今还没有取得实际成果。
C.外层空间为人类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D.外空资源是指存在于月球和其他行星上的铁、硅等矿物质。
(三)(16分)
①人一生需记住的很多,但许多事情也应忘却。譬如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不快,以及他人的各种得罪。忘记这些,不仅是一种大度,一种超脱,更是一种为人美德。
②学会忘却是明智之举。因为有了忘却,就不会在斤斤计较的“情绪旋涡”里迷茫和徘徊,心境便有了一份愉快和轻松,从而就能够把充沛精力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列子·周穆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宋人华子患了健忘症,“朝取而夕忘,在途则忘行”,“荡荡然不觉天地之有无”。后来有高人将他的病治好了,谁知他又把平生数十年的得失好恶都记起来了,以致把妻子的`点滴不检和儿子的种种不敬、邻居的方方面面过失都念挂于心,最后责妻罚子,操戈逐邻,搞得鸡犬不宁。由此足见,不会或不能忘却,有时还会成为人们幸福生活的“绊脚石”、安享人生的“阻路钉”。
③学会忘却是崇高之本。因为懂得忘却的人,往往胸中装着大局,追求远大理想和未来,尊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信任和团结,能够除却私心杂念,坦荡面对人生。“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与王安石同朝为官,他很欣赏王安石的才学,想结谊修好,但王安石自视清高,让欧阳修吃了闭门羹。后来欧阳修担任了朝廷要职,却竭力推荐王安石当宰相,有人提起往事,欧阳修却哈哈一笑:“我早就记不得了。”这种“早就记不得了”的大家风范,很值得我们学习。
④学会忘却是快乐之源。当我们受到误解和责备时,正是因为有了忘却,才使我们能够淡然处之,不念于思,得以保持一颗平常心,让整个身心沉浸在无虑的宁静里。
⑤学会忘却,丢掉的是伤痛,留下的是美丽。蹉跎岁月,人生如歌,我们又何必过分地留恋和计较那些过往的东西,何必把那些无谓的怨恨、懊恼背在肩上,让心灵去承受挤压和负载,让精神遭受折磨和打击?
18、用一句话概括本文论述的中心。(2分)
19、用“||”在文中给文章划分层次,并简要概括每一层次的大意。(3分)
20、第②③④三段论述的内容证明了第①段中的哪句话?(2分)
21、第②、③两段中各用一个事例论据,这两个事例能互换吗?为什么?(3分)
22、第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3分)
23、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你是否有切身的感受?请你举一例并加上你的分析。(3分)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①初放,绿阴照人,置一榻②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③,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④,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注】①篁:竹子。②榻:床。③围屏骨子:屏风架子。④师承:老师传授。
2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余家有茅屋二间(姓余的人家) B、甚凉适也(舒适)
C、横安以为窗棂 (安放) D、冬冬作小鼓声(发出)
25、对下面句中加线的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 (2)于时一片竹影零乱
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 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A、第①组意义相同,第②组意义不同。 B、第①组意义不同,第②组意义相同。
C、第①组和第②组意义都相同。 D、第①组意义和第②组意义都不同
26、将下面这句反问句用现代汉语改写成陈述句。(3分)
27、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四、作文(30分)
28.题目:以“关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书写认真、工整,字数500—600之间。
篇12: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2)学会抒情的两种方法。
2、过程与方法
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感受幸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各种抒情方式方法,特别是托物言志这种抒情方式的把握。
难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通过抒情这一表达方式写出来。
教学时数:2——3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题探讨:
1.美是什么?
美是一种感觉,美是一种心态,东西很多,需要人们去发现,去认识。不同时代的人、同一时代的不同人,对于美都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理解。浩瀚无边、气势磅礴的大海美,晶莹剔透的露珠也美;高山的险峻美,石子的光滑也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繁华的都市美,茅草屋篱笆墙牧童樵夫恬静的山村也美。
美是拂面的春风,美是七色的彩虹;美是优雅的体态,美是动人的声音;美是勃勃的生机,美是高尚的品德……可以说,美无处不在。你发现这些美了吗?
2.你的心目中,什么是美呢?
预设各种可能:
美是一种潮流,美是一种时尚。
美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对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有“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的赞美诗句,对唐明皇的贵妃杨玉环大诗人白居易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名句。
美,是一道波,在心头滑过,从触觉进入心灵;
美,是一朵花,在眼前绽放,从视觉进入心灵;
美,是一首歌,在耳际萦绕,从听觉进入心灵;
小结:美离我很近,却无法触摸;美离我很远,却似乎又离心灵很近。既然美是这样的,我们就要捕捉美,创造美。方法之一——学会抒情。
二、学习抒情
这个单元作文训练的话题是“美的发现”。那么,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吗?你发现过生活中那些被人忽略的美吗?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要有一颗发现美的心。
同学们,怎样才能发现美呢?
一是多多投入审美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发现美的能力;
二是扩大知识面,渊博的知识无疑有助于我们发现客观事物的美;
三是丰富生活阅历,阅历越广,体验越多,就越能发现美。如果我们发现了美,又怎样将美好的情感表达出来,和大家分享呢?那就要学会用“抒情”这种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当然,学习抒情不仅仅是个学习技巧的问题。尤其要紧的,应在日常生活中陶冶熔炼自己的感情。“人生经验愈丰富,事理观察愈深刻,情感也就愈沉着,愈易融化于具体的情境。”(朱光潜语)
抒情的关键在于把感情融化于具体的形象。或寓情于事,如“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好,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不言惜别而惜别自见;或寓情于景,如“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不言悲凉而悲凉自见。同学们应认真体味、学习。
抒情,特别要注意下边几点:
情要真实。虚假的感情不仅不能感动人,反而令人反感,甚至厌恶。白居易说: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根情”,“情”是文章的根本。作者内心一片真情,倾吐在文章中,文章就震撼人心。
情要健康,向上,能鼓舞人心。消极颓废的感情不应该写入文章。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巴金的《小狗包弟》抒发的都是健康的感情,因此感人至深,使人读过后久久不能忘怀。因此,同学们写作文要抒发那些积极进取,昂扬向上,反映当代中学生进取精神的风貌,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感情,消极颓废的思想不应该写入文章。具体地说,应特别注意:谩骂老师、家长,谩骂高考制度,揭露中国社会腐败、黑暗,自己如何不学习,抽烟、喝酒、逃课、泡网吧、早恋等等,在平时作文、考试作文尤其是高考作文中绝不许出现。
三、怎样抒情:
1.什么是抒情
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情,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抒情,是抒情诗、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述方法;在叙事性的作品中,它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作者一般很少直抒感情,而是通过对某种观点的论证,体现作者的爱憎感情。
记叙中运用抒情表达方式,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2.抒情的方式方法:
从上述表述中可见,抒情分为两类: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抒情往往不会单独出现在文中,它常与记叙、描写、议论等结合在一起。一般来说,直接抒情一般要与议论结合在一起,而间接抒情一般与叙述、描写结合在一起。这“结合”,要求自然,不能牵强,切忌空泛、虚浮,无病呻吟。
3.各种抒情方式方法概述:
(1)直接抒情法
又称直抒胸臆法。直抒胸臆,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抒胸臆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而是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而是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袒露。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在介绍志愿军战士的几个英雄事例后,写下了这样一段抒情文字:
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的一种人,这种人是什么一种品质,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作者饱含深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志愿军战士的无比崇敬和热爱之情。
(2)间接抒情,具体又有如下几种:
①借景抒情法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在写作中,抒情而不直写情,绘景而不止写景,借景抒情,情以景兴,能使文章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②触景生情法
触景生情,是指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发为感叹述怀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再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二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写景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却应当“字字关情”。如刘白羽的《急流》就是一篇运用触景生情法的佳作。文章的前一部分主要是写景,作者首先是描写闽江江水的绿,再写江中急流的险,然后笔锋一转,重点描写急流中的飞舟。写“绿”,写“急流”,写“飞舟”,都是为写船上的勇士作铺垫。面对这幅急流飞舟、惊心动魄的画面,作者触景生情:在那紧急关头,是急流勇进,还是急流勇退呢?结论是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因为“只要你稍微一怯弱,一动摇,那船便会撞碎在尖厉的岩石上”。作者抒发了不畏艰难险阻,急流勇进,知难而上的革命情怀。情从景出,扣人心弦。
③咏物寓情法
咏物寓情,是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咏物寓情的关键在于“寓”。它的特点是,只描写物象,不直接抒情,作者将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对物象的具体描绘之中,通过比喻、拟人、象征等方式,委婉曲折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流沙河的《藤》,就是运用了咏物寓情的手法。
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
这里写的是“藤”,但影射的是那种趋炎附势、踩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的人。作者把自己对这种政治投机商的愤恨与蔑视的感情,寄寓在对“藤”的物性的描写之中,达到了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高度和谐与统一。咏物寓情,将思想感情化作生动的形象和具体的画面,不仅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作者的思想观点,而且文章也因此而显示出情意深邃、韵味隽永的艺术魅力。
④咏物言志法
咏物言志,是指有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的方法。它与咏物寓情的区别是:咏物寓情只状物,不直接抒情;以状物代替抒情;咏物言志既状写事物,也直接抒怀,因物生情,有感而发。如许地山的《落花生》就是咏物言志之作。文章首先“咏物”,描写花生的可贵品质:“它只把果实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拔出来。”然后“言志”,说明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能做表面好看而对别人没有益处的人。咏物言志,既有物象,又有情志,情志因物象而显得具体,物象因情志而饶有韵味。二者相融相汇,相映生辉。
⑤融情于事法
融情于事,指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读者品味起来就更觉得真诚可亲。如朱自清的《背影》,写父亲给儿子道别时买橘子的那一段叙述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这一段叙述文字,朴实无华,把慈父的爱子之情和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⑥融情于理法
融情于理,就是把感情寄寓在说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闪烁出充满个性色彩的情思.拨动人的心弦。如林觉民的《与妻书》就是一篇融情于理的美文。为了向妻子最后一次表白自己的心志和爱憎,作者并非情意缠绵,泪语柔情,而是以理代情:“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作者将爱妻之情与“勇于就死”之理熔为一炉,以含情之笔说理,以明理之言诉情,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⑦托物言志
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托物言志,是间接表现主观主题思想的方式(也即间接抒情方式)之一。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托物言志属于作文的整体手法,是以物写人,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托物言志(广义的托物言志应该包括象征,这里所说的是狭义的托物言志)是作者通过对物象描写和刻画(托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言志)。如李忱的《瀑布联句》:“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作者以不贪恋溪涧而冲奔大海的瀑布表达自己“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的豪情壮怀。
托物言志是借富有特征的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思的一种表现手法。如季羡林的《清塘荷韵》,通过记述荷花艰辛的生命历程,表达出对生命顽强、坚韧的赞美。作者寄情与物,将纷繁复杂的人生感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予以体现,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所谓“一花一天国,一沙一世界”。
可见,托物言志既是一种间接的抒情方式,又是着眼于整篇文章而言的一种表现手法。不要把它单一看作
示例
石榴
郭沫若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丽,那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烈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剪刀也都剪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刺变为中国式的金盅,殷、周时代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盅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雨荷
张晓风
有一次,雨中走过荷池,一塘的绿云绵延,独有一朵半开的红莲挺立其间。
我一时为之惊愕驻足,那样似开不开,欲语不语,将红未红,待香未香的一株红莲!
漫天的雨纷燃又漠然,广不可及的灰色及绿色中竟有这样一株红莲!像一堆即将燃起的火,像一罐立刻要倾泼的颜色!我立在池畔虽不欲捞月,也几成失足。
生命不也如一场雨吗?你曾经无知地在期间雀跃,你曾经痴迷地在其间沉吟——但更多的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那些无奈与寂寥,并且以对晴日的幻想度日。
可是,看那株红莲,在雨中怎样地唯我而不忘我,当没有阳光时候,它自己便是阳光!当没有欢乐的时候,它自己便是欢乐!一株莲花里有怎样完美自足的世界!
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就在这美丽的湖畔——岂只有哲学书中才有真理?岂只有研究院中才有答案?一笔简单的雨荷可描绘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德,一片亭亭青叶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
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则长长的的雨季何患?
还有我们学过的宋周敦颐的《爱莲说》、茅盾的《白杨礼赞》都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名篇。望同学们反复诵读这些文章,领会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写法。
篇13: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
课本“写作练习”写作指导:
第一题要求写出自然美,在自然美中融进自己的感情。小路、流水、山峦、森林、天空、大海……都是实体事物,因此首先要求用写生的办法把它们表现出来,要写得准确,写出它们的特点和个性,尤其是写出它们的美。同时,也要把赞美之情不落痕迹地融化在描写之中。
第二题是写一幅风景画或一张风景照片中的自然美景,以及美景中的一些细节,同时把自己心动的感觉写出来。在这里,关键是找到画或照片中的美,找到心动的感觉,如果找到了,再用文字把这美和感觉表达出来。当然,写风景美和写自己的感觉应是乳水交融的。
第三题是用动情的笔墨把自己的一种经历写出来。这些经历似乎都是细节,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是细节,就容易碰到,在题目列举的四种中,学生不难找到。即使不在这四种中,也可以,只要这种经历给了自己心灵以震撼或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四题是要求写关于美的名言在自己心底留下的印象,或者引起的情感的波动、思想的升华。在这方面有体验的学生可以完成这道题。
第五题要求写“我青春的色彩”,应该说这道题每个学生都能写,都能大大抒发一番关于青春的情感。要注意的是,切勿写得空泛。要把情感融化在具体的形象之中。
五、教后反思:
当前学生的作文中流露消极颓废思想很严重,这是应试作文的一大忌,我们必须加以纠正这一现象,为此在这节作文课上我反复强调这一点,我想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整个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使他们对学习、对生活充满信心。
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
篇14: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生动形象,体会丰富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主动探求的习惯和互助合作的精神。
3.通过文学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活动准备:
1、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选择文学书刊,广泛阅读,筛选确定具体篇目,填写“佳作欣赏卡”。 ? ?? ?? ?? ?
活动过程
导语
亲爱的同学,当你顺利学完七年级语文课本的几个单元后,你是否被文学的魅力所深深打动。在广袤的文学世界里,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尽收眼底,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语言使人着迷,令人陶醉。文学,正是它伴随我们成长,带领我们走进过去和未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归宿。现在,就让我们进行一次关于文学的探究活动,一起叩响文学的大门,展翅翱翔于文学的广阔天地之中,一起吮吸丰富的营养,品尝探索的艰辛,感受成长的喜悦。
一、复习巩固
(一).学生谈本单元学习后对文学有哪些认识?
(二).教师点评小结(欣赏文学作品角度)
1.积累生动活泼的语言
2.学习巧妙严谨的结构
3.品析鲜活逼真的形象
4.深入优美深远的意境
5.体会丰富细腻的情感
二.佳作欣赏
(一):欣赏作品
1.诗歌:献给母亲的歌
2.散文:春(配乐.幻灯)
3.小说:《空城计》选段(链接电影)
(二).讨论感受
1.分组讨论
2.代表发言
(三).教师小结
1.了解了文学知识
2.讲述了基本情节
3.分析了人物形象
4.积累了名言佳句
5.领悟了创作方法
6.受到了思想教育
三.配乐齐读
《22诗两首》
四.布置作业
1.阅读作品,准备表演(自备道具)
2.模仿范文,进行创作(自做课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文学有哪四种体裁?各举一例
小说(《故乡》)、散文(《春》)、诗歌(《天上的街市》)、戏剧(《雷雨》)
二.小组表演
1.诗歌组配乐朗诵
2.散文组课件展示
3.小说组讲述故事
4.其它组情节表演
三.师生点评
四.创作展示:
1.组内交流
2.推选佳作
3.集体修改
4.朗读展示
5.集体评议
五.分组配乐朗诵
赵丽宏的《致文学》
你是广袤的大地,是辽阔的天空;你是崇山峻岭,是江海湖泊。你用彩色的文字,描绘出世界上可能存在的一切美妙景象。不管是壮阔雄奇的,还是精微细致的,不管是缤纷热烈的,还是深沉肃
穆的,你都能有声有色地展现,你使很多足不出户的人在油墨的清香中游历了五光十色的境界。
你告诉人们,人生的'色彩 是何等的丰富,人生旅途又是何等的曲折漫长。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角色在人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悲剧和喜剧。你可以呼吸出千百年的古人,让他们深情地讲述历史,也可以请出你最熟悉的同代人,叙述人人都可能经历的日常生活。你吐露的喜怒哀乐,使人开怀大笑,也使人热泪沾襟……
你是遥远的过去,是刚刚过去的昨天,也是无穷无尽的未来。你把时间凝聚在薄薄的书页中,让读者无拘无束地漫游岁月的长河,尽情地观赏两岸变化无穷的风光。你是现实的回声,是梦想的折光,是平凡的客观天地和斑斓的理想世界奇异的交汇。
你是一个真诚而忠实的朋友。你只是为热爱你的人们默默奉献,把他们引入辽阔美好的世界,让他们看到世界最奇丽的风景,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只要和你交朋友,你就会毫无保留地把心交给他们。你永远不会背叛你的朋友,除非他们弃你而去。
你是一扇神奇的大门,所有愿意走进这扇大门的人都不会空手而归。
六.成果汇总
1.出一期《文学部落》墙报
2.向报社或杂志社投稿发表
篇15: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
以“我与文学”为话题作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板书设计
文学部落
欣赏文学作品角度
1.积累生动活泼的语言
2.学习巧妙严谨的结构
3.品析鲜活逼真的形象
4.深入优美深远的意境
5.体会丰富细腻的情感
课后反思
篇16: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
回顾本组内容,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一、学习目标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3、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课时安排:
3课时(自学1课时+自展2课时)
三、写前指导
A、欣赏童年的文章,激发情趣:
1、《童年趣事》:每一个人都有童年,童年有喜有乐,有苦有笑,而我的童年,做出来的事情非常好笑。记得,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妈妈给我买回来一只大公鸡,我非常喜欢它,经常和它玩,喂它食。突然有一天妈妈要把大公鸡杀死,我不让,妈妈说;“你如果能让大公鸡下蛋,我就不杀它”,我说,“行”,我就给公鸡每天喂五顿食说“大公鸡呀,大公鸡呀,大公鸡呀,你快点下蛋吧。”
可是都五六天了它还是不下蛋。我就从厨房拿来一个鸡蛋放在鸡窝里,第二天,我装作去给鸡喂食的样子,发现了鸡蛋,我就高高兴兴的说,“公鸡下蛋了,公鸡下蛋了,今天种午就吃炒鸡蛋,”妈妈同意了。中午把鸡蛋打开时,发现鸡蛋清不出来,扒开一看,原来是个熟鸡蛋,但是妈妈还是没有把大公鸡杀死。现在我已经小学六年级了,想起那个熟鸡蛋,我就忍不住笑出声来。还有一次上课想起这件事,忍不住笑出声来,还被老师罚站了呢。
2、〈童年的回忆〉提起童年,不由得让我想起快乐的童年。在我童年里有很多快乐的事情,说不清是那一件,实在是数不胜数啊!在上幼儿园的时候,那是美好的时光,有趣的玩耍,天真的一举一动都是自由的,因为没有作业,没有负担,只有一天玩得高兴那才是胜利的一天。不过有一件事情让我永远忘不掉,深深的可在我的脑海里。事情是这样发生的。在一个充满阳光的下午,我们有的小朋友在玩跳跳床,有得玩滑滑梯。小朋友玩的火热朝天的时候,阿姨们让小朋友上教师室发苹果吃,正当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堆在门口时,我正好跑了过去,我刚到门口时,一位小朋友碰到在地上,他说是我推的,我又不敢说话,我站在一旁看着,老师围在他身旁又是说这又是说那,联系家长,我害怕极了,不停地流眼泪,以后的事情家长处理了。
第二天,我不爱去幼儿园了,也特别的害怕,本来就不是我推的。从那以后,我每天上幼儿园时都在流眼泪,不出声。不想去也没办法,因为爸爸妈妈上班,家里没人,我只好去幼儿园,在门口我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目送妈妈的.背影,我就怕有人说:“他是我推的。”
3、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趣、天真、可爱……)
B、打开记忆,回忆童年:
1、我们的童年生活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静静地回忆一下,自己轻轻地说一说。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
课堂评价:
(1)有没有把事情说清楚。
(2)有没有把事情说具体。
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
C、课堂交流,分享童年:
1、每个学习小组评选最难忘的童年故事。
2、各个学习小组轮流在班内交流最难忘的童年故事。要求:一位同学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其他的同学说说推荐的理由。
3、师生共同评议说得是否清楚、具体,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D、修改提高,难忘童年: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说得更清楚更具体。
2、尝试把学习小组内各个同学的童年故事,连起来,变成一个有趣的童年历程。
3、班内交流。
四、写作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品味了《童年》的文章。我们想到很多,好像也看到了很多。现在让我们一起分享同学们写的童年故事吧。
二自由交流,拓展思路:
过渡:现在,咱们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说说你们在童年时代的有趣的事情。所说内容不限,可以写童年时代发生在学校的趣事,也可以写发生在家里的趣事,等。只要是觉得有趣的事情就行。一位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同学们可要听仔细了,他的童年趣事,到底有趣在哪里。(老师随时参与各小组中,分享大家的趣事,并认真观察,适当、及时地给予必要的点评。)
三大组交流,评价指导:
1、让四人小组推荐代表,说说他那有趣的童年往事。要求把故事的过程说具体清楚。
2、组织评价。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评价:“他说的童年往事是不是有趣?”“他是不是把故事发生的过程说具体清楚?”或者“你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听清楚?”“你对怎样说得更好有什么建议?”等。
四草拟片断,渗透写法:让学生把的童年故事写下来,让老师和更多的同学分享。先让学生写一个自己认为最有把握写好的片断。教师巡视,发现典型。
写好之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着看。教师选择典型的例子,组织全体学生展开评价,可以欣赏写得好的地方,也可以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五小结谈话: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的眼前呈现出许许多多有趣的童年往事,如梦如画,丰富多采,充满着天真无比的童趣……由于时间关系,大家还没有把全文写完,下课后继续写完,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让老师分享你们的童年趣事。
六展示典型,组织讲评:
1、教师事先从学生的初稿中发现典型。
2、导语:同学们,老师阅读了同学们的作文,就好像走进了你们的童年,感受到大家童年的纯真和美好。
3、展示优秀习作,让作者朗读。(张贴)
4、师生共同评议。
七小组交流,互评互改:小组互相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读自己的习作,先指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和不足,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一评优缺点,提出修改建议,写成习作。
篇17: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文学作品中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教学目的:
明确什么是景物描写,在阅读的基础上学会描写景物。
二、教学重难点:
明确叙述与描写的区别;如何在写作中进行景物描写。
三、教学方法:
利用所学应该课文知识采用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写作训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略。
(二)教学内容:
1、确本课重点:
(1)明确叙述与描写的区别;
(2)如何在写作中进行景物描写。
2、步骤:
(1)课本第89页《看云识天气》第一段中的句子。
问:举例的两个句子各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它们在表达上起了什么作用?
①叙述表达直白
②描写表达具体形象
(2)什么是描写?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事、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3)从描写对象上分,可以把描写分为几类?三类:
①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②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③景物描写(本课重点)
(4)怎样才能让笔下的景物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呢?先看课本53页《春》第4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景物的,他采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
①生齐读后自由回答。
②师小结:这段文字作者采用从上到下的'顺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突出春花竞放的动态;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来突出花色艳丽;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来突出野花的多和亮丽;借用联想来突出花的繁茂;通过味觉来写花香(花里带着甜味儿)通过动静、虚实、高低、多个角度,集中笔墨描写春花这一景物,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五彩缤纷、立体感极强的优美的“春花图”画面。
(5)欣赏完作者精彩的描写之后,老师请同学们用叙述的语言把这段文字的内容表达出来。(生完成后交流)
(6)对比以上两种表达方式我们可以看出面对同一描写对象,要使它鲜明、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采用哪种表达方式更好呢?
明确:描写。因为叙述平淡、直白,描写具体形象。
(7)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能总结出几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明确:描写景物的方法:
①加修饰语即有你所描写的景物前加上一些表性质、颜色、状态的词,把景物写活。
②运用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可以把景物描绘得更加形象。
③融入作者的感受即情景交融。写作中只有抒发真情实感才能深深打动读者,引起他们的共鸣。
(8)方法找出来了就要学会运用,接下来我们就用这几种方法完成景物描写的片段练习。老师出示用叙述表达方式所写的内容,学生用描写的方式改写。
①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是乌云。
②再往上,就是晴空。这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垂向草滩,草滩上有山峦。
③而我的脚下是公路。一幅多美的画卷啊!
学生完成练习后,老师点评,并出示原文内容让学生比较,进一步体验景物描写的方法。
(9)作业:根据课堂时间灵活完成。
老师出示两幅图画,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分组完成写作训练。
要求:
①认真观察
②抓住景物的特征
③运用描写方法
完成后点评,小结。
3、板书:
什么是描写?
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事、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2、从描写对象上分,可以把描写分为几类?三类:
①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②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③景物描写(本课重点)
①加修饰语
3、写景物的方法:
①运用修辞手法
②融入作者的感受
篇18: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
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向班上的同学介绍某个同学,说的时候要抓住同学的特征,条理要清楚,语句要通顺。
活动目标
这次口语交际活动在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向班上的同学介绍某个同学,说的时候要抓住同学的特征,条理要清楚,语句要通顺。
教师指导
1.指导学生抓住同学的特征,学生都是刚升入初中的新同学,相处还不到一个学期,彼此还不太熟悉,要介绍清楚一个同学,就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力,才能抓住同学的特征,讲起来才不至于与别的同学混起来。
2.介绍是尽量避免罗嗦,枝枝蔓蔓,是听的人抓不住头绪,这就要求语言有概括力,句句话都说在点子上。
3.要求介绍的语言最好能够生动有趣,教育学生要尊重同学,抱着欣赏的态度去介绍别人,发现别人的长处,向别人学习,要避免提到同学的某些缺陷,造成尴尬的局面。
4.听的同学要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展开联想,分析判断抓住发言人介绍的要点,猜出究竟是哪一个同学。
5.提前向学生讲明意义,并明确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力求生动活泼,取得实效。
内容
在语文课上介绍某位同学的`特征,让其他同学猜出他(她)是谁。并比较水说得好,谁猜得对。
要求
1.要抓住同学的主要特征(包括身材,相貌,言谈举止,脾气,性格,兴趣爱好,个人特长等)进行介绍。
2.做介绍的同学力求语言形象,生动,不念稿子,听介绍的同学要细心,抓住介绍的要点,并判断出被介绍的同学是谁。
过程
1.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特征,然后在小组上进行表演,全班分为8个组,,并从中选出胆大心细的,观察力强的同学到班上进行表演。
2.由小组选出的八位代表在讲台上描述,要求用普通话,语速适中,听的同学集中精力,积极思考。
结果评价
1.根据描述,其他同学能否迅速找出所描述的人。
2.口齿清楚,普通话流利,仪态自然大方,表述清楚,说话恰当等来评价。
注意事项
1.介绍时不能说出同学的姓名,职务。
2.用尊重,欣赏被介绍同学的态度进行介绍。
篇19: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
一、本单元的重点
第三单元共五篇课文,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既有对春的描绘,又有对秋冬的热爱。总之,本单元侧重描景,抒情。
本单元入选的课文,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名家名篇为主,又有时文,有助于我们学习一些写作技法和修辞手法。
二、复习设想
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要引导学生模仿名家名篇说和写,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者的感情。
朗读要多听示范,对名篇要达到熟读成诵。
三、教学重点
1.复习第三单元内容;
2.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及热爱,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难点: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说话和仿写
掌握并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
五、课时:
1课时。
六、教学方法:
自读、练习、点拨
七、教学过程: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a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②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b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师:选文①②段描写的是 和 。
生:春风 春雨
师:文段①从哪几个角度写风的?写出了它的什么特点?
生;触觉 嗅 视 听觉 温暖柔和
师:文段中画线句子a从 上(味、嗅、听、视觉)写春风。
生:嗅觉
师:文段②写春雨渲染了一种 、的优美气氛。画线句子b写出了春雨的 、、特点,这和杜甫写春雨的两句诗极为相似,这两句诗 、
生:安静 和平多 细 柔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师:文末三段运用了 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春的 的特点,这三段的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
生:比喻、排比、拟人、新美力 不能。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有一个生顺序,形象地点明春天的成长过程。
师:写出你积累的描绘春的古诗句(至少三句)
生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生二: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二)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 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上一道银边。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师:给文中三个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依次是 、、
生:顶、镶、射
师:文中第①句话说“妙”,“妙”在何处?
生:小雪把小山装点的秀美貌
师:文段第②④⑤句运用的修方法分别是 、、。
生:比喻 拟人 拟人
师:文段的写作顺序是 。给文段加一个标题应是 。
生:空间顺序 雪后小山秀
师:反复朗读画线的句子,这句话写得生动形象,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为什么好?
生: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静中有动,突出了雪后小山的美丽和娇柔,富有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师:划分文段的层次,概括大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生:①/②③④⑤/⑥
(三)比较阅读,回答问题。
天净沙
马致远
A B
枯藤老树昏鸦,平沙细草斑斑。
小桥流水人家, 曲溪流水潺潺,
古道西风瘦马。 塞上清秋早寒。
夕阳西下, 一声新雁,
断肠人在天涯。 黄云红叶青山。
师:这两首散曲均出自马致远笔下,两者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生:A中有景有人,写人是目的。B中有景无人。
师:这两首散曲的主旨句各是什么?
生:每首的末句。
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首散曲在景物描写上有何不同?
生:A写景的目的是写人,以凄凉之景衬凄凉之情。B写景是表现景物的本身特点,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两首散曲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生:……
生:……
生:……
篇20:七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教案
【课型】组文阅读课
【学习内容】图书:《猫》《小麻雀》《鹦鹉流浪汉》
【学习目标】
1.默读选文,摘录细节。
2.把握文意,概括中心。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郑振铎的《猫》这篇文章中,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同情和关注,今天这节课让我们打开图书,继续品读人与动物的情缘,感受生命之美。
二、默读感知
1.默读《猫》(靳以)《小麻雀》《鹦鹉流浪汉》。
要求:以每分钟400字的速度快速默读文本,要求不发声、不唇读、不指读。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小组内交流。
答案示例:
《猫》:在对猫生动有趣的描写中,抒写了自己凄清落寞的心境,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小麻雀》:一只受伤的小麻雀被猫蹂躏,最后被“我”救下。
《鹦鹉流浪汉》:一只冻僵的鹦鹉在“我”精心照料下恢复了生机,然后逃走飞向了蓝天。
三、品读细节
1.默读文章《猫》《小麻雀》《鹦鹉流浪汉》,圈点勾画摘录出描写猫、小麻雀、鹦鹉细节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思考。
2.赏析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猫》:
(1)呵,她是一个活着的小动物,时时会在我的腿上蠕动的。我轻轻地拍着她,她不叫也不闹,只静静地卧在那里,像一个十分懂事的东西。
答案示例:
运用细节描写,生动有趣地写出猫可爱、懂事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得到第一只猫的满心欢喜之情。
(2)她从来也不曾抓伤过人,也不到厨房里偷一片鱼。她欢喜蹲在窗台上,眯着眼睛,像哲学家一样的沉思着。那时候阳光正照了她,她还要安详地用前爪在脸上抹一次又一次的。
答案示例:
运用细节描写,写出第一只猫温和、安详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第一只猫的喜爱之情。
(3)突然她会为一件小小的物件吸引住了,用前爪轻轻地拨着,惊奇地注视着被转动的物件,就退回了身子,伏在那里,还是一小步一小步地退缩着——终于是猛地向前一蹿,那物件落在地上,她也随着跳下去。
答案示例:
运用细节描写,生动有趣地写出小猫可爱、顽皮的特点,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小麻雀》:
(1)它并不会飞得再高一些,它的左翅的几根长翎拧在一处,有一根特别的长,似乎要脱落下来。
答案示例:
外形描写,写出了小麻雀受伤后的情形,表达了作者的同情之情。
(2)小鸟几乎是蹲着,胸离地很近,像人害肚痛蹲在地上那样。它身上并没血,身子可似乎是蜷在一块儿,非常的短。头低着,小嘴指着地。那两个黑眼珠!非常的黑,非常的大,不看什么,就那么顶黑顶大的愣着。
答案示例:
细节描写,尤其是对小麻雀“黑眼珠”细致传神的刻画,极力地写出了小麻雀的恐惧、柔弱,表达了作者对小麻雀的.同情和怜悯。
《鹦鹉流浪汉》:
(1)一只绿颈黄翅的虎皮鹦鹉,身子小小的,半死不活地耷拉着脑袋,微微有一丝气息。两只脚爪,一个只剩下两枚脚趾,另一个,一枚脚趾也没有,只留一坨光秃秃的脚掌,立在桌上,站都站不稳。
答案示例:
外形描写和动作描写,极力表现鹦鹉受伤后奄奄一息的可怜模样,表达作者同情怜悯的感情。
(2)就在我接近笼子的那一刻,它猛地钻出了笼子,拼命地扇动着翅膀,嘟的一声,像粒子弹似的,往天空射去。
答案示例:
细节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细致准确地描写了鹦鹉迅疾的动作,表达了它急切盼望回归大自然的心情。
四、概括中心
默读《猫》《小麻雀》《鹦鹉流浪汉》,摘录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概括中心。
1.《猫》
语句:
中心:
2.《小麻雀》
语句:
中心:
3.《鹦鹉流浪汉》
语句:
中心:
答案示例:
1.《猫》:因为被母亲生前所钟爱,它们已经成为我自己悲哀的种子了。
中心:表达了凡事都要实事求是,对人对事都别存偏见私心,宽容仁爱,同情帮助弱小,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人生态度。
2.《小麻雀》:又不动了,可是身子长出来一些,还低头看着,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中心:表达了作者同情弱小生命,关心被损害者命运的思想感情。
3.《鹦鹉流浪汉》:但重要的是,它宁可被冻死,也不愿囚于一室一檐之下。于是,寻找和回归自然,就成为它一生中不断重复的主题。
中心:作者借鹦鹉抒发了对追求自由者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
三篇文章都表达了关爱动物,尊重生命,善待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一主题。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生命之美
细细品细节
自然明中心
关爱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十五夜望月》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教案(通用20篇)】相关文章:
苏教版上册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每逢佳节倍思亲》(第四单元) 教案教学设计2022-04-30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练习五教案2023-08-13
优秀的语文课教案:挚爱亲情——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说课稿)2022-05-06
往事依依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2023-09-22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作文4范文2024-02-03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教案2023-06-13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022-09-21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2022-11-10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023-12-08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23-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