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二》的教案((合集12篇))由网友“我喔”投稿提供,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过的《练习二》的教案,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篇1:《练习二》教案
苏教版《练习二》教案
教学内容:
P11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发展估算意识。继续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44÷2 26÷2 68÷3 66÷3
78÷6 44÷2 36÷3 84÷4
2、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
52÷3 96÷3 68÷4 75÷5 82÷4
3、 体育室购买了下面几种体育用品,你会算出每种物品的单价吗?
4、 三(2)班共48人,每4人分成一组,可以分成几组呢?
5、 妈妈准备用96元买一些花苗美化自家的院子。
计算出每种单价可以买的棵数后,仔细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二、拓展练习
王老师到商店买足球。带的钱如果买3个足球还剩80元;买8个就剩下8元,你知道每个足球多少钱吗?
三、练习指导
1、练习二1
独立完成,组织反馈。
2、练习二3
独立完成填表,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练习二思考题
引导理解题目,弄清楚为什么会多付“8角”钱,这“8角”钱是几本本子的价钱。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P11.2、3
篇2:《练习二》的教案
《练习二》的教案
【教材分析】
拼音练习:背会《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字母的大写和小写。读背训练:读出韵味,有感情,并背诵。写字训练:写左右结构的字。口语交际训练:学习使用礼貌语言,会向别人有礼貌地提出自己的要求。
【教学要求】
1、背会《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字母的大写和小写。
2、照样子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
3、熟记4条成语和《三字经》摘句。
4、观察秋天的变化,动手画画或写句子交流。
5、学习使用礼貌语言,会向别人有礼貌地提出自己的要求。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借读拼音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各自试读题目。
(2)引导学生分角色读。
(3)引导学生将形状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
(4)根据对话整理出模样差不多的`大写字母。
O--Q U--V E--F
C--G M--N B--D
(5)整理不像的字母。
(6)其余的字母你如何记呢?
3、练习。
(1)在书上练习
(2)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
G W Z M Q S F D B N
w m g s f d b n z q
(2)指名对照认读。
(3)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
F( ) G( ) M( ) Q( ) D( )
4、反馈
(1)分小组竞赛
(2)大小写字母配对子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让学生清楚本题要求。
(2)复习写字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动、散、都”3个字。
(2)引导学生说说字的结构方式及写字式要注意什么?
(3)指导写出“动”。
出示“动”字,学生观察,注意观察走的起笔和收笔。
(4)指导学生写“散、都”。
3、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
1、熟继成语。
(1)、审题。
(2)、指导。
①、学生自由读4条成语。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自由读。
④、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3)、练习。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同位练习背诵。
(4)、反馈。
2、学习《三字经》摘句。
(1)、审题。
①指名读练习要求。
②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教师范读
④讲解意思
⑤教师、学生读
(3)练习
①学生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4)反馈
①检查朗读
②指名背诵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导学生把课前观察到的有关事物,用自己的话说说。
(2)出示题目:秋天到了,你发现大自然有什么变化?(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汇报)
(3)练习:画秋天,边说边画
第三课时
一、 口语交际
1、借助拼音读题目
2、当我们有事,要向别人提出请求时,我们应该怎样想别说呢?
3、李燕在背诵古诗时想请奶奶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他可能会对奶奶说什么呢?
4、小组讨论 试说
5、集体汇报交流
6、小组分角色表演
7、创设情景
在我们生活中还可能会遇到哪些事情?当你遇到时,该怎样与别人交流,怎样向别人提出自己的请求呢?
篇3:《练习二》
《练习二》
作者:宗阳春 发表时间:-4-29 阅读次数:102
一.教学目标 :
1. 练习用钢笔正确、端正地描红写出一段话。
2. 了解ABB式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
3. 能正确使用和朗读语气词。
4. 正确选择关联词。
5. 熟记成语。
6. 口语交际“谈成语”。
7. 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时间: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练习用钢笔正确、端正地描红写出一段话。
2.了解ABB式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
二.教学过程 :
(一)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名读这一段话。
(2) 要求学生观察每一个的字的笔顺和间架结构。
(3) 这些字在书写时,你认为有哪些地方应提醒大家注意的?
(4)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郭”、“逃”两个字。
篇4:《练习二》
(1) 学生练习描红。
(2) 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 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名读小黑板。
(2) 这一组的带点的字在读音上的异同。
(3) 想一想:同一个音在不同词语中读音为什么不同?
(4) 用同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第二、三组。
3. 练习:指名读、自由读、齐读。
4. 反馈。
(1) 让学生说说ABB形容性词语重叠部分声调变化的规律。
(2) 出示黑板或投影片,指名认读。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能正确使用和朗读语气词。
2.正确选择关联词。
3.熟记成语。
二.教学过程 :
(一)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指导。
(1) 指导第一句。
指名读第一句。
想一想:句末应填入哪个表示语气的词?
先让学生分辨句末字的声、韵母。
教师提示一些基本规律:语气助词按发音习惯通常是句末一个字的韵尾加上韵母“a”合成的音节,若无合适的字,可填“啊”。
第一句应填“a”。
(2) 指导第二句。
指名说一说句末字的声、韵母。
按音节写出合适的语气词。
第二句应填“呀”。
(3) 指导第三句。
指名说一说句末的声、韵母。
按音节写出合适的语气词。
第三句应填“哇”。
篇5:《练习二》
(1) 学生用笔在书上填写。
(2) 学生自由练读。
4. 反馈。
(二)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2. 指导。
(1) 讨论:“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如果……就……”这几个关联词是什么关系?
(2) 用小黑板出示题(1),指名读题。
(3) 想一想:第一句前后意思之间是什么关系?
(4) 选择一个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篇6:《练习二》
(1) 自由读。
(2) 同座位互相练习背诵。
(3) 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4. 反馈。
(1) 指名读。
(2) 集体练读。
(3) 集体齐背。
(4) 指名背。
(三) 教学第六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爱听相声吗?相声常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让人捧腹大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次“相声比赛”,看一看哪位同学说得最精彩。
(2) 各自练读,想一想这个相声主要讲了什么。
(3) 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根据句意,正确把两个人说话的语气、语调、语速。还可配上动作。
(4) 同桌练说。
篇7:《练习二》
4. 反馈。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熟记成语。
2.口语交际“谈成语”。
二.教学过程 :
(一)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2. 指导。
(1) 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 教师范读。
(3) 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意思。
(4) 学生练习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篇8:《练习二》
(1) 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名说。
(2) 集体评议。
4.反馈:用自己的话把记成语的方法归纳复述出来。
篇9:练习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页的练习二1~5.
教学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位数两位加整数十或一位数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习.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二.练习
1.练习二1
学生独立口算第1题,在学生口算后,选择几组对比。
如: 34+3 2+25 20+25
34+30 2+52 20+52 先说一说上、下两组题有什么不同,分别怎样计算?
2.练习二2
先出示第一组的两道题,让学生说出它们的运算顺序。然后分别计算这六道题。计算时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做完后要求他们检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集体订正,做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3.“先估一估,再计算”
(1)估一估的第一组题: 65+30
56+3 老师结合题目说说题意.
如:65+30得九十几”,估计不需要算出得数,只要估计几十多就可以了。学生自己口头估一估剩下几题的得数是几十多,老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辅导,集体交流估算结果。
(2)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并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
(3)老师小结:估算对计算的帮助很大,有益于提计算的正确率,同学们在平时的计算中可以运用估算来检查计算结果。
4.练习二4。不计算,比大小。 .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不要采用计算的方法比大小。
集体交流比较的方法,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比较方法。对思维开拓想出多种思考方法的学生给予表扬。
篇10:练习二
(1)出示第5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并指名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同学先互相说一说“怎样求出原来有多少本
《数学故事》?”再指名说怎样求?
(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三、作业布置。
《练习与测试》练习二。
四.教学后记:学生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做,学生的交流水平有所提高.
篇11:六年级语文练习二教案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中区分同音字的含义。
2、诵读与积累中赏析汪国真的诗《我不期望回报》,明确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感悟人生的价值,尽量多地不求索取地为社会、为他人做些事情,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变得充实、美丽。
3、写好钢笔字。
4、采访是人际交往中的较高层次的互动活动。注意采访的注意点,以及采访的具体要求。
教学重点:
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感悟及口语交际是本次训练的重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语文与生活
目的:同音词的辨析
1、 读题目要求
2、 回忆“开心辞典”节目,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3、 思考为什么选择此答案,同桌交流。
4、 自己独立完成第二题的内容,将词语放在具体的句子中进行朗读,分析句子的意思。
5、 同学互相订正答案
6、 学生朗读完成的题目。
7、 学生互相出题,在互动中完成思维训练。
诵读与感悟
1、 教师范读。
2、 学生反复诵读。
3、 讨论理解。第一节讲“我”给予后不期望回报;第二节讲“我”乐意作装点湖水的堤岸和山岭的青草;第三节揭示了一个人生哲理: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
4、教师总结:
诗中表达的深刻哲理,感悟人生的价值,尽量多地不求索取地为社会、为他人做些事情,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变得充实、美丽。
5、写好钢笔字。
提醒学生:字应写在每行的.中间,标点符号占一个字的位置。
6、写好毛笔字。
学生观察字的共同点
7、总结书写要点:
右边的部首写得略小些,左边的部分可以写得大点,但右边的部首却可以写得长些。
8、教师示范。
9、学生模仿书写。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
1、 读题
2、 播放电视采访录像,学生讨论采访时的注意点
3、 总结概括采访的注意点:
(1) 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明确需了解那些方面的内容,要明确解决的问题
(2)确定采访的对象,列好采访提纲
(3)提问要有礼貌,语言要得体
(4)记录重要的内容。
4、 作好采访的准备,在班级开展一次采访活动。
5、 请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互相指出优缺点,评出“最佳采访者”。
6、 课后可进行拓展,采访各行各业的人。
7、 写出采访记录。
总结:
布置作业
课后记:
篇12:六年级下册练习二教案
六年级下册练习二教案
练习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农具,了解它们的用途,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2、训练学生书写硬笔行楷,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教学《语文与生活》。 (一)师生共同完成《语文与生活》 1、自由连线,认识各种农具。(交流,教师指出正确答案) 2、你们知道这些农具都有什么作用吗?(学生自由说,提出不同意见) 3、读读下面的诗句,看看带点的词语都和什么农具有关系。 学生判断、交流。 (二)弄清农具用途 木犁:农田或旱地翻土用的农具。以牛牵引用于翻土,犁铧、犁壁为铁制,余皆木制。80年代后,平原多以机耕,山区尚有少量使用。 耙:用于耕后碎土、平地的农具。呈长方形,木架铁齿,耙架上装10余把铁刀片,以刀片滚动切碎泥块。 耧:也叫耧犁,播种用的农具。耧为三脚(下部尖尖),前方由牲畜牵引,后方向上横木由人扶着,中部安置耧斗,可以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有的地区称耩子。 镰刀:俗称割刀,呈月牙状,刀口有斜细锯齿,尾端装木柄,用以收割稻麦。50年代受苏北、山东大镰刀影响,刀体、刀柄稍有加长。是收割庄稼和割草的农具。 锄头:松土和锄草用的农具,上有竹竿为柄,下装平刃铁器。 (三)读读诗句,判别括号中的词和什么农具有关系。 1、昼出(耘田)夜绩麻 耘田:锄草(与锄头有关),也可泛指种田。 2、童孙未解供(耕)织 耕:耕田,用犁把土翻松(与木犁有关) 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锄禾:用锄去掉禾田里的杂草,翻松土壤(与锄头有关)。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种:播种(与耧有关)。 收:收割,收获(与镰刀有关) 二、写好钢笔字。 1、指名读这段话,明确选自于课文《卢沟桥烽火》。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行款的优美,还要细心观察每个字间架结构的匀称、合理。 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的距离,行与行之间的距离,每个字的结构的书写注意点。 3、指点:字距小于行距,大字紧凑,小字写的舒展一些。 4、板演“序幕”、“战争”、“如火如荼”等词语。 5、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观察整体,一气呵成。 6、教师巡视并及时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夏日绝句》大意,感受诗人的满腔激愤感慨之情,了解诗人鲜明的人生价值取向。 2、引起对国家、社会问题的关注,学会并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综合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诵读与欣赏》。 (一)介绍作者 李清照(1084.2.5.-1151.4.10.)中国宋代词人。自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是婉约派词人。“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女儿花。”形容的便是李清照。 (二)写作背景 据载:公元16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不久,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致乌江,站在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而亡。 (三)理解诗句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①, 死亦为鬼雄②。 至今思项羽③, 不肯过江东。 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②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③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四)教学古诗 1、学生自由读。 2、你都读懂了什么? 3、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如此思念项羽吗? 4、现在你知道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吗? 5、齐声诵读。 二、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读题 (2)教师由“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引导学生关心时事。 (3)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学会关注时事,了解时事,围绕热点问题进行口语交际。 2、指导。 (1)引导学生回忆:最近有哪些热点话题?(可以从近期报纸、电视和人们街头巷尾的谈话中寻找。) (2)学生围绕各自关注的热点话题分组互相聊聊。 3、练习。 (1)每组派代表说说关注的问题。 (2)让学生互相补充、评议热点问题。 4、反馈。 (1)指名说出本次口语交际训练后自己的收获。 (2)教师小结。(关注时事、了解时事的方法)★ 教案检查评语
★ 《夹包跳》教案
【《练习二》的教案(合集12篇)】相关文章:
我的对外汉语教案52022-11-22
四下教案 练习62023-09-30
小学体育教案评语2023-05-23
《好玩的竹梯》中班优秀体育教案2022-08-30
小学作业检查总结2023-08-04
前滚翻教案2023-06-27
《夹包跳》大班体育教案2022-09-04
跳绳大擂台大班体育体能锻炼活动教案2023-06-13
英语教学检查总结报告2022-12-26
对外汉语教案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