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语文教案(共12篇)由网友“土拨鼠日之纣王”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寓言》语文教案,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寓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把式、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有关教学课件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提纲
1、查找关于寓言的资料。
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一、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第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熟字新解,理解课题。
1、板书“亡、牢”:
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
2、板书“羊、补”:
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书,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交流体会,明了寓意
(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⑴“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回?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小区)?”“街坊”就是什么?
⑵“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理解:
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
回答后,给课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他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_______)(板书:不听劝)(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
⑷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课件)(板书:又少一只羊)
现在,你有没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板书:后悔)
“不该不接受”早知道,当初就________,“不该不”,两个“不”说明他真的很后悔。
羊连丢了两只,你是养羊人,心里也会__________,试试看,将养羊人心里的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引读)转念一想,__________。于是,他是怎么做的?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
结合理解“从此”:“此”表示“此时、此地”,“从此”就是从“__________”开始。他怎么补的?补得怎么样?(课件: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
(板书:堵上窟窿;羊再也没有丢失)再朗读这段话,注意突出这些词。
⑸结合板书理解“亡羊补牢”。
5、齐读课文。
6、(课件:养羊人站在修补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着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结结实实的,羊儿一只也没有少,养羊人此时会想些什么?
四、回顾全文,揭示寓意
1、齐读全文。
2、(课件:再次出现刚上课时出现的那些物件)刚刚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看了这些画面,它们上面出现了窟窿,该怎么办?
如果,这些窟窿就像是我们同学身上的缺点,又该怎么办呢?
五、指导书写,识记生字。
(一)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二)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相结合。
六、总结
《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它使我们明白了,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及时改正或补救,还不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未晚也!”
二、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
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初读课文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利用工具书掌握它。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相结合。
三、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1、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2、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3、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硬要
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坐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想法对?为什么?
四、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组长负责组织组员。
⑵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读文作答、口头说答、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⑴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⑵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A角色:坐车人
B角色:朋友
⑶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楚国)
3、引申阐发道理
⑴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⑵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六、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要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篇2:《寓言》语文教案
导学过程:
预习提纲
1、查找关于寓言的资料。
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第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熟字新解,理解课题。
1、板书“亡、牢”:
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
2、板书“羊、补”:
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书,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交流体会,明了寓意
(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⑴“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回?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小区)?”“街坊”就是什么?
⑵“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理解:
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
回答后,给课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他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 _______)(板书:不听劝)(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
⑷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课件)(板书:又少一只羊)
现在,你有没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板书:后悔)
“不该不接受”早知道,当初就________,“不该不”,两个“不”说明他真的很后悔。
羊连丢了两只,你是养羊人,心里也会__________,试试看,将养羊人心里的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引读)转念一想,__________。于是,他是怎么做的?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
结合理解“从此”:“此”表示“此时、此地”,“从此”就是从“__________”开始。他怎么补的?补得怎么样?(课件: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
(板书:堵上窟窿;羊再也没有丢失)再朗读这段话,注意突出这些词。
⑸结合板书理解“亡羊补牢”。
5、齐读课文。
6、(课件:养羊人站在修补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着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结结实实的,羊儿一只也没有少,养羊人此时会想些什么?
四、回顾全文,揭示寓意
1、齐读全文。
2、(课件:再次出现刚上课时出现的那些物件)刚刚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看了这些画面,它们上面出现了窟窿,该怎么办?
如果,这些窟窿就像是我们同学身上的缺点,又该怎么办呢?
五、指导书写,识记生字。
(一)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二)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相结合。
六、总结
《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它使我们明白了,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及时改正或补救,还不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未晚也!”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
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初读课文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利用工具书掌握它。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相结合。
三、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1、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2、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3、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 硬要
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坐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想法对?为什么?
四、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组长负责组织组员。
⑵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读文作答、口头说答、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⑴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⑵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A角色:坐车人
B角色:朋友
⑶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楚国)
3、引申阐发道理
⑴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⑵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六、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要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篇3:《寓言》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两则成语的寓意,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认读文中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5个生字。指导书写生字:“派、虎、茂”。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的内容,练习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意思是难点。
教学准备:头饰、布景、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理解《狐假虎威》内容,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2、识记文中生字,指导书写“虎、茂、派”。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激趣:
贴出虎、狐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物?
板书:狐虎
谁能说说你对这两种动物的有什么看法?
板书:狡猾威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关于狐狸和老虎的语言故事:
板书:假威
齐读课题;质疑:有什么问题吗?(“假”什么意思?)
导入: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采取自己喜欢的办法解决这些不认识的字。
2、标出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4、再读课文,思考:“假”可能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5、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猜到是“借”的意思。)
6、为什么你确定是“借”,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谈理由:(百兽根本就不怕狐狸,因为狐狸前面的是老虎,百兽是看到老虎才吓跑的。狐狸却骗老虎说是自己的威风吓跑了老虎。所以“假”是“借”的意思。)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生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查字典确定“假”的意思(板书:借。)
三、理解感悟:
1、初读课文之后,你感受到故事中的狐狸怎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狐狸的狡猾?
3、小组交流、讨论、并研究怎样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4、小组汇报、品味语言、教师点拨、研究朗读。
(1)感悟课文第2自然段:
“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表演:什么样?狐狸这时心里想什么?
“你敢吃我?”怎样读?
课件出示:“你敢吃我?”“你敢吃我?”狐狸再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和狐狸、老虎的心理。探究哪中读法更合适?练习、评议。
[结合上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发展想象力,并通过表演及引发争论,感悟狐狸心理和语气。不仅重视语言的感悟,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
(2)感悟第3自然段:
“老天爷”是什么人?狐狸是说话时什么语气?
指明朗读、评议。
(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
(3)感悟第4自然段中狐狸说的话:
指名读:思考:此时狐狸什么神态?(昂首挺胸、摇头摆尾)
赛读,感悟狐狸的狡猾。
(4)表演感悟狐狸的动作神态。
指名表演: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狐狸,、老虎、猴子、小白兔、野猪、梅花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看看他们表演得对不对。
通过导、演理解: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什么意思?
5、总结归纳: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
6、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1)自愿结合练习。
(2)带上头饰进行表演。
7、拓展思维:接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想一想,说一说。
[创设时机,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想象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二课时(略)
教学内容:
一、学习《鹬蚌相争》,了解内容,理解寓意。
二、编排课本剧,通过表演、评议理解语言,体会感情。
三、改编课本剧,鹬和蚌如何能不被渔翁抓住。
四、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篇4:《寓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①了解寓言的特点,理解寓言的寓意。
②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③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获得启示,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课前准备
①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②预习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白兔和月亮》:
①介绍寓言。 ②解读寓意。
③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周国平先生的人生寓言。
说起寓言,同学们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
(拔苗助长、掩耳盗铃 狐假虎威、丑女效颦、南辕北辙、叶公好龙、刻舟求剑、郑人买履)
师: 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看来平时积累很重要。大家喜欢这些寓言故事吗?
(点评:内引以往的学习经验,首次强调课外积累,走近寓言。)
有谁能说说寓言有什么特征?
(寓言,它总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上的启示。)
师 那么从“丑女效颦”这个寓言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告诉我们不要盲目地模仿别人。)
师 作家严文井将寓言比作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现在再读“丑女效颦”这个故事,除了这个带有普遍意义的寓意外,换个角度看,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师 瞧,这就是魔袋,我们取出了比袋子要大的东西。一个寓言故事只要你用心去读,就可以读出许多理趣,读出许多智慧。下面请欣赏第一个魔袋《白兔与月亮》,看你能取出哪些东西来呢?
(点评:归纳寓言的特点,为下面多角度解读寓言作好铺垫,走进寓言。)
也可选择“守株待兔”:
1、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
2、一次幸运不等于永远幸运。
3、人不要存侥幸心里。
4、不要死守着过时的经验不放,否则会失败的。
狐假虎威:
1、我们要善于识破那些像狐狸一样狡猾的人的伎俩。
2、从老虎的角度得出寓意:要分析形式,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3、从狐狸的角度得出寓意:遇到危机情况,要像狐狸一样机智、灵活。
篇5:《寓言》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则故事。
2、学习故事《牧童和狼》、《蝉和狐狸》,能结合课文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故事给予的丰富而深刻的寓意。
3、选择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预习反馈
1、小组交流:你解决了预习作业中的哪些问题?
2、小组交流: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哪些问题弄不明白?小组内先试着解决,再大组交流。
合作探究
一、读故事《牧童和狼》,想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1、牧童开始大叫“狼来了”的目的是什么?
2、村民们开始怎么做的?几次受了骗后会想什么?说什么?他们态度为什么前后不同?
3、牧童前后两次大叫各是什么心理?(练读句子)说谎的结果怎么样?
4、生活中遇到像牧童这样的人吗?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学语文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书本,超越书本,从语言文字中解读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5、练读这个故事。
二、读故事《蝉和狐狸》、《狐狸和乌鸦》,比较这两则寓言有哪些异同?乌鸦为什么受骗,而蝉为什么没受骗?。
1、这两个故事中,狐狸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2、蝉为什么没有受骗?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品读。
3、为什么乌鸦会上当?结合寓意,谈感受。
4、你遇到过或听说过像狐狸这样的人吗?你会怎样对待这样的人?
5、练读这个故事。
(学习建议: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在读书的基础上思考故事的相同点,再深入到每一个故事中,紧扣课文语言,在语言的比较中走进人物内心,联系生活,找到不同点,丰富感知,领悟寓意。)
三、选择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当堂检测
1、《牧童和狼》这则故事中,牧童第一次大叫时的心理是,狼真的来了后,他大叫的心理是。
2、《狐狸和乌鸦》中的乌鸦受骗是因为;《蝉和狐狸》中的蝉没有受骗是因为。我们从这两则寓言中懂得了。
知识积累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狐假虎威兔死狐悲鸡鸣狗盗蛛丝马迹杯弓蛇影亡羊补牢
描写人物语言的成语:
口若悬河对答如流滔滔不绝高谈阔论夸夸其谈花言巧语
(重点推荐: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们要学会举一反三,使自己的知识更为丰富。)
学后感言
学了这三则寓言故事,我最想说的是
课后作业
一、阅读《伊索寓言集》,完成以下的习题。
1、《伊索寓言集》中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如、、。其中我最兴趣的一个故事是,它主要讲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2、我知道了《伊索寓言集》的作者是(国家)的一个奴隶,生活在(时间),是个编寓言故事的能手。
(重点推荐:我们要利用语文课本,由精读到博览,由课内到课外,做到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以拓宽阅读面。)
二、(选做题)找一找生活中的“撒谎”小故事,试着写一令自己反省的短文,注意学习寓言的语言之简洁美、内涵美和语句美。(另附纸)
篇6:《寓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竽、郭、腮、彻、械”等5个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腔、混、雅、彻、械”等10个字。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幽雅、彻底
2、朗读课文,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难点:学习灵活运用这两个成语。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2、说说怎样学习寓言故事。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语。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则寓言故事,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认读,想办法识记字形。再画出新词,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齐宣王编排蒙混过关
(2)理解词语:
滥竽充数: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竽,一种乐器;充数,凑数;这个成语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次的充作好的;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装腔作势:腔,腔调;势,姿势。故意装出某种腔调,做某种姿势,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待遇:本课指报酬。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领悟寓意。
1、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但他却混到乐队里,最后还是露出了马脚,只好偷偷逃走。)
2、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文,针对课文内容,你能提出哪些值得大家共同研究的问题。
(1)小组内交流、讨论。
(2)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梳理问题)
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南郭先生是怎么滥竽充数的?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3、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1)……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解决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引导学生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然后指导朗读并表演,体会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的)
3)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发觉。
(结合上文的讲排场来理解。)
4)后来,齐宣王死了……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
(解决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4、分析人物,揭示寓意
(1)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想一想,生活中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或类似“滥竽充数”的事吗?说一说。
(4)引导学生理解“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其他的意义。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也希望同学们要有真才实学,因为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不要做第二个“南郭先生”。
2、假如,同学们现在碰到了南郭先生,你会怎样对他说呢?
五、布置作业。
1、小练笔:南郭先生偷偷地逃走了,可是,却有些让人担心,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用现在的说法是“下岗”,下岗后的南郭先生会做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帮他出出主意吧!题目:南郭先生下岗以后(也可以自拟题目)
2、请将这则寓言复述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
篇7:《寓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3个生字,读记:伯乐相马、大汗淋漓、精神焕发、等词句。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两则寓言所包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两则寓言所包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板书课题:说说你对这两个题目的理解。介绍寓言故事。
二、初读感知
1.熟读课文
2.概括寓言所讲的内容。
3.想一想自己从寓言中读懂了什么?
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理解课文
汇报交流,体会寓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寓意: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或想法。
四、自学理解
篇8:《寓言》语文教案
五、引发思考
1.对《伯乐相马》你有几种想法?从伯乐对马的态度上,可以体会到什么;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中你又体会到什么?从千里马的角度,你又可以体会到什么?
2.请同学们从善待动物的角度对《鲁王养鸟》这则故事进行思考和讨论。
六、实践活动
1.演一演《伯乐相马》的故事。
2.改写《鲁王养鸟》这则寓言。
篇9:《寓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识字
(一)、 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有哪些呢?(学生说)这些寓言故事简短有趣,都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2、观察谈话:出示《揠苗助长》插图,启发谈话: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通过这两则寓言,我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引出课题)《揠苗助长》
3、解题引入: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事吗?(学生交流)。教师介绍:寓言和童话、记叙文一样,是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画出生字词。
2、讲讲大致内容。
(一个种田的人想出了一个让禾苗长得快的办法,他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最后,他的禾苗全枯死了。)
二、合作交流
1、出示生字。
2、自由拼读。
3、组成小组自行解决读音问题。
4、拼读音注意点:
寓、焦、喘
5、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三、品读领悟
1、读题思考: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相机教学“揠”字的读音和意思,“长”在这里读“zhang"。
2、出示课件或录像资料,变“话”为“画”,引导学生观看,细致了解故事内容。
3、自读课文。轻声朗读课文,找出并读准生字、新词。利用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桌互相讨论。
4、全班交流生字词语的识记。教师充分鼓励学生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适时地强调重点字词。
5、指导读第一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生长?种田人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而禾苗长得如此之慢,他的心情怎样呢?在学生交流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巴望”一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焦急和自言自语的语气。
指导读第二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种田人想出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呢?他又是怎样做得?理解“终于,筋疲力尽”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出“焦急而又疲惫”的感觉。
引导学生从农夫的自信的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结果为什么是这样?初步体会寓意。
四、巩固延伸
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则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情吗?
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做?
引发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点拨,抽象出寓意。
1、出示“我会写”中的“焦、费、望、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结构和笔画上的特征,交流观察的收获,教师适当强调。如:“焦”的上面,右边是四横,不要写成“住”;“算”字中间是“目”不是“日”。“费”字上面的是“弗”,要先写“弓”字;“望”字上面左半部的“亡”字的最后一笔有变化。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重点笔画的书写。
3、学生自主练写,写后互相评议。写得不好的多写几个。
五、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巴望 终于 结果
做事不能急于求成
篇10:《寓言》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相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开心中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同学们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交流讨论,朗读课文。
1、指名课文,注意随机指导读正确词句。
2、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之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可相机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1)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一项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2)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小结:看来,学习本领和好老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读课文的2、3自然段。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力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张的描写。
(五)识字、写字、写词。
1、识字:事、虱。
2、写字、写词。
指导重点:“昌”不能写成“冒”。“妻”把上半部分与“女”连起来。“刺”左半部分是“ ”不是“束”。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古代名医,他是谁呢?
多媒体慢慢播放故事或发下阅读资料,学生阅读,了解扁鹊其人:
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劂”(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做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生读短文回答: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人?
小结: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把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四)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读好“蔡桓公、敷烫、骨髓”等词语和第6自然段中扁鹊说的话:“皮肤病用热水敷……”
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讨论。
(1)交流学生的疑问。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
①扁鹊是有名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
②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
③扁鹊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体会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相机指导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好。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如: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恒公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浑身疼痛的他,又会怎么想?
(2)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相机点拨:蔡桓公本为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已见等道理。
(3)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出来。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例文:
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蔡桓公,虽然你是国君,又快死了,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你两句:扁鹊是那样著名的医生,你怎么把他当庸医一样看呢?怎么怀疑他想显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几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执地认为自己没病呢?小病终于因没有及时治疗成了不治之症,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
蔡桓公:唉,你批评得没错。我快死了,没别的愿望,只希望大家从我的事中吸取教训吧!那个词叫什么?对,叫“防微杜渐”吧!
(四)认读生字,抄写字词。
重点指导:
对比记忆:“肠、烫、汤”的字形。
蔡,“祭”的第五笔是“フ”第六笔是捺。
教后记: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篇11:寓言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寓言二则是两个成语故事。《滥竽充数》选自《韩非子》,寓意:没有真才实学而混在专家里面凑数,这样做的结果是十分狼狈的。有时也表示自谦。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开拓思维,发挥想象,续写《南郭先生逃跑以后》。
3、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难点:理解寓意;续写《南郭先生逃跑以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滥竽充数。
2、读一读,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正音
2、默读课文。
思考: 联系课文说说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队里充数。)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找出南郭先生行动的语句,读一读,标出动词。你怎么理解“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3) 指导朗读,体会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
(4) 思考讨论:南郭先生这样混,为什么没被发现过呢?(结合上文理解“讲排场”)
4、齐缗王即位后,他为什么要偷偷地逃走?这说明什么?(小组讨论)
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
1、创设情境表演:在齐宣王时代,南郭先生混得挺好,他回怎么想会怎么说?在齐缗王时代,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他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小组讨论)
2、学生表演后评议
四、.总结全文。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的事或人?说一说。
2、.总结全文。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五、拓展延伸,续写结尾
1、布置弹性作业:※补写一段作者的话,揭示寓意
※南郭先生逃走以后又会怎样呢?是继续行骗还是幡然悔悟痛改前非呢?请你发挥想象,续写《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2、小组交流,评出最优读一读。
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宣王 必三百人 混
缗王 一一听之 逃
篇12:寓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5个会认字,学写6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想。
4.分角色演一演“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在朗读中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悟出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寓言二则,板书课题,认识“寓”。
2.你听过寓言故事吗?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谁来给大家说说。
3.听了这么多的寓言故事,现在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吗?(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一个道理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的两则寓言,你发现了什么让你奇怪的地方?
指名学生回答后,师述: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能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2.在看课文之前,你是否听过、看过这两则文言文?
3.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对照译文慢一点读;(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意思。
4.指名学生说读的过程,需要帮助的地方。
5.分别指名学生读两则寓言。正音:寓(yù)悯(mǐn)揠(yà)曰(yuē)槁(gǎo)鬻(yù)矛(máo)盾(dùn)
6.老师范读,听的时候自己不会读的生字注音,不会停顿的做好标记。
三、深入理解第一则寓言。
1.自由地读一读第一则寓言,对照译文把不理解的词语标出来,把知道的字、词的意思用笔写上。
2.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点拨理解以下词语:
悯:担心
揠:拔高
者:指代人
芒芒:匆忙的样子。芒,通“忙”。
曰:说
病:指累了
槁:干枯的意思
3.小组合作读,齐读。读的时候想一想它的意思,看能不能和译文的意思联系起来。
4.挑战自己:不看译文,老师读一句,学生说一句意思。
5.指名上台讲述这个故事。
四、总结全文,明白寓意。
1.解题。
(1)逐字分析。揠:拔。助:帮助。
(2)用自己的话说出“揠苗助长”的意思(拔高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2.讨论:
(1)这个人帮禾苗长高了吗?为什么?
(2)想一想这人错在哪里?
(3)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你能举出例子来吗?
五、熟读课文。
1.指导朗读。
2.自由读。
3.背诵课文。
六、学习生字词。
1.自由识记字形:寓、悯、曰。
2.讨论交流。
3.指导写字:“寓”上下结构,下边不能写错。
者:上下结构,注意撇的位置。
寓:上下结构,注意下半部分的笔顺。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9寓言二则
揠苗助长
禾苗不长
拔高禾苗 禾苗干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
1.检查背诵《揠苗助长》。
2.从《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自相矛盾》。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2.再读课文,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
①自读自悟。借助译文,一句一句地读,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
②练习把语句读正确,流利。
3.检查试读课文和理解句子意思的情况。
①指名学生读。
②指名学生说句子的意思。
③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读好夸的语气)。
④自己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课文故事。
4.分角色演一演“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
三、总结全文,明白含义。
1.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2.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你能举出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来吗?
四、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
2.自由识记字形。
3.指导书写。
“矛”字不能丢掉最后一撇,“盾”字是半包围结构,“陷”的右边框内两短横不能连在一起。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自相矛盾
★ 《寓言》教案
★ 《寓言》的教案
★ 人生寓言说课稿
★ 人生寓言的说课稿
【《寓言》语文教案(共12篇)】相关文章:
《智子疑邻》教案2022-10-24
人生寓言教案2023-07-12
亡羊补牢教案2023-12-22
读《伊索寓言》 教案教学设计2024-03-22
《白兔和月亮》教案设计2023-08-20
《叶公好龙》教学教案2024-04-17
人生寓言反思2024-03-30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教学设计2024-03-25
掩耳盗铃 教案教学设计2022-08-27
人教版亡羊补牢说课稿教学设计202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