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5-14 17:50:59 教案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五柳先生传(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4篇)由网友“远方999”投稿提供,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五柳先生传(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五柳先生传(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篇1:五柳先生传(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五柳先生传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两课时 授课 喻安君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熟读、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4.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5.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6.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情感与价值目标 7.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2.引导学生探究《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

教学方法 1.文献法。组织学生课前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如陶渊明简介、作品介绍、陶渊明的思想、历代文学家对陶的评价等等。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研讨探究,力求有所发现。

2.朗读法。这是陶渊明的一篇名作,文字平淡而富含真意,朴实而又凝练,需要在多次朗读中,理解文意,感受其美好的情操。要保证课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3.讨论点拨法。对课文的翻译、对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讨论交流中完成,通过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师生互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准备 1.查有关作者资料。

2.结合注释试译课文。

教学要点 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翻译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资料汇演,设置开放性问题供学生探究思考,深层研讨,突破难点;品味鉴赏,赏析课文个性鲜明的写法和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札记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诗歌独开一派,散文造诣也很高。以前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和《桃花源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著名的文学传记作品DD《五柳先生传》。

二、明确学习目标

板书: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札记

1.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3.学习本文语言平淡而蕴藉、多用否定句的特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好语调。

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板书)

⑴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嗜酒 辄尽 吝情 短褐 箪食 汲汲 欤 黔 俦

⑵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传:chuán(   ) 号:háo(  ) 好:hǎo(  )

zhuàn(   ) hào(    ) hào(   )

乐:lè(   )  期:qī(    ) 少:shǎo(   )

yuè(   )        jī (   )      shào(   )

教师任选几位同学回答。

明确:

⑴shì zhé lìn hè dān jí yú qián chóu

⑵传说、传记  呼号、号召  好坏、爱好  快乐、智者乐山  日期、期年  年少、多少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疏通词句,自行翻译课文,并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小组内交流,按照“读文──释词──译句”的步骤进行。如有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问其他组的同学,也可向老师请教。

3.教师把学生分为两大组,展开课堂比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督促他们深入课文,理解词句,把握文意。

竞赛试题如下,多媒体逐题显示,显示一题完成一题。

⑴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②每有会意

③亲旧知其如此

④造饮辄尽

⑤期在必醉

⑥短褐穿结

⑦衔觞赋诗

⑧以乐其志

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⑵一词多义。

之:或置酒南昌招之 黔娄之妻有言

言:闲静少言 黔娄之妻有言

其:亲旧知其如此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甚:不求甚解 所欲有甚于生者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札记

意: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目似瞑,意暇甚

得:家贫不能常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志:以乐其志 颇示已志

去:曾不吝情去留 日始出时去人近

⑶古今异义:

赞曰“亦不详其姓字”

⑷翻译下列句子:

①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④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每一组底分为100分,每一道题单号题由第一组完成,双号题由第二组完成,每一小题分值5分。由小组推选代表答题,每组不得少于5人答题,个人得分纳入小组计分,最后决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

学生回答,明确:

⑴许:处所;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旧:旧交、旧友;造:往、到;期:希望、愿望;穿结:打补丁;觞:酒杯;乐:以……为乐;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萧然:空荡、空寂。

⑵之(他,代词;的',助词) 言(说,说话;言语、话) 其(他,第三人称代词;其中的;语气词,表揣测、反问) 甚(详细;重要)  意(意旨;神情) 得(得到;益处) 志(标志;志向;志趣) 去(离开;距离)

⑶赞曰(传记后附的评论性文字。今义指称赞、赞美) 字(古人除姓、名外,另取的别名。今指文字)

⑷①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②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 ③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④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四、合作研讨,理清思路,指导背诵

1.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文意。

板书:

⑴课文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这些语句刻画了怎样一个形象?从哪些方面入手刻画这一形象的?突出反映了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⑵如何看待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你喜欢五柳先生吗?请说明理由。

⑶课文第二段中的“赞”如何理解?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赞”语和前文有什么联系?

学生思考、交流,然后小组内讨论,以达成共识。

明确:

⑴文章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有:“闲静少言……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这些语句刻画了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札记

中最突出的地方。下面集中描写五柳先生在田园中守志安居的生活情态。分四个方面写。“好读书”四句,写他读书自娱;“性嗜酒”八句,写他醉酒陶情;“环堵”五句写他安贫乐道;“常著文章”四句,写他著文娱志。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刻画,一个坚守节操、不随流俗的“高人”形象便鲜活如生,风神宛然。

“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性嗜酒”,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期在必醉”,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著文不为求取名利,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总之,全文突出反映了五柳先生悠闲自适、安贫乐道、守节不移的精神实质。

⑵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真实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⑶“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一般放在传文之末。“赞”不是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本文利用这一体式,进一步揭示五柳先生的精神品质,拓展了文章的境界。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文“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的精神实质,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形成板书。

3.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复述课文,背诵课文。

五、深层探究,突破难点

1.《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借史传的形式写自传,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交流参考资料,实现资源共享,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思考、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看法。

教师也可提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生自由发言。

一种看法认为: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年代距陶渊明不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札记

算很远的南朝人沈约和萧统,都说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是用以“自况”,当时人视为“实录”。《五柳先生传》所写,都可以从史传和作者的创作中得到印证。因此,可以说《五柳先生传》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一种看法认为,本文是作者为他人作传,只是其中融入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它不拘人物之迹而传人物之神,是创作而非实录。

教师不宜作评判,学生能自圆其说即可。

2.学生自由质疑问难,可请教别的同学,也可向老师提问。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⑴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⑵“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又怎么能“晏如”?

明确:

⑴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不求对书系统深入的把握,只重在其中会己心、惬己意者,也就是从中寻找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也是他不求荣利思想的反映。

⑵五柳先生吃穿住没有一样不困弊不堪,他却能处之泰然,安之若素,与古代圣人先贤的激励是分不开的。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

六、品味赏析,美点寻踪

1.学生齐背课文一遍。

2.教师为鉴赏定向:赏析本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特点;学习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⑴本文的语言简省凝练,试举几例谈谈。

学生明确。

生1:文章第一句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随便起一个号,表现了先生不随世俗的品性。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以五柳为号显示了他的志趣。寥寥几笔,突出显示了五柳先生的不俗,又隐隐散发出一股田园气息,映衬出一个田园幽居者的形象,语极平淡,味极深厚。

生2:本文对人物的描写,大半是总结性的语言,没有写一件具体事实,但每一项又都包含大量的事实,写他读书、饮酒、著文,莫不如此,简约中含着丰富的内容,不但有丰满的生活意境,而且有诗一般的韵味。

生3:本文乍读起来,发现作者只是不动声色地勾勒人物形象,但细品起来,又包含了多少颂扬与自我肯定,如“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晏如也”“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无怀氏之民欤?葛无氏之民欤?”叙事中有颂扬,颂扬中见傲世。

⑵本文多用否定句,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学生背诵课文中的否定句。

明确:钱钟书说:“‘不’字为一篇眼目。”“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钱钟书说:“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下文的“不慕荣利”“不求甚解”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札记

“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追求,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⑶体会课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并口头作文,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或向他人介绍自己的老师。

学生构思,发言。

七、课堂小结

本文语言朴素平淡,呈现出一种天然真色之美,纯真可亲而又意味隽永,我们都不禁陶醉其中。我们应该感谢陶渊明,是他用性灵,用良知为中国士大夫在精神世界里建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为我们营造了平淡真淳的艺术境地。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他,作为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作为时代尘嚣中用尊严扛起的一面旗帜。

八、课堂练习

1.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然后用成语造句。

2.翻译下面一段文字。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苍,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答案:略

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的资料部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篇2:五柳先生传 教学设计(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古代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作者朴素、洗炼、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

3、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 揣摩平淡内容中的深刻寓意。

2、 把握多层面速写的记人方法。

教学难点:作者朴素、洗炼的语言风格。

课时计划:一课时。

教学方法:

1、 诵读-品味-积累。

2、 品读-评析-习作。

3、 设疑-点拨-释疑。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二、解题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洵阳柴桑人。《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五柳先生即作者。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三、研习课文(诵读-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 听读课文,认准字音。

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作圈注。注意生疏字和多音字。

2、 和读课文,明确节奏。

学生边随录音轻声诵读课文,边标划节奏。注意复杂长句。

3、 跟读课文,掌握语调。

学生随教师的范读而读。第一段应读出舒缓陈述的语调;第二段应读出赞叹抒情的语调。

4、 默读课文,领会文意。

学生运用工具书和注释,边默读课文边理解字意、词意、句意。

5、 分读课文,总领全篇。

(1)男生读第一段,女生读第二段,说两段的不同:第一段主要是生活(蕴涵性格志趣),是描述;第二段主要是赞语(蕴涵精神风貌),是评论。

(2)女生读第一段,男生读第二段,说两段的关系:第一段中的“不慕荣利”与第二段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相呼应。

6、 译读课文,理解大意。

学生口头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四、积累文言语汇

1、 积累雅词: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2、 积累名言:

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品析课文:

1、 品味文中的九个“不”字,初识人物性格志趣。

(1)不知何许人    不祥其姓字

--实不愿说,非“不知”“不祥”,可见先生的淡泊宁静。

(2)不慕荣利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忘怀得失,不追名逐利,可见先生的恬淡自足。

(3)不求甚解

--志存高远,不舍本求末,可见先生的胸襟开阔。

(4)不能常得 不蔽风日

--安然自若,不为境所困,可见先生的开朗乐观。

(5)不吝情去留

--去留无意,不装模作样,可见先生的耿直率真。

2、 品味细节,再识人物性格志趣。

(1)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可见先生专志乐学(好读书)。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可见先生洒脱不羁(性嗜酒)。

(3)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可见先生高雅脱俗(常著文章)。

六 、讨论问题:

1、文中哪此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2)好读书,不求甚解

--展示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3)性嗜酒   期在必醉

--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4)环堵萧然 晏如也

--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5)常著文章自娱    忘怀得失

--描绘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明确: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

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应。

七、课堂训练:

1、说的训练:

联系诸葛亮《戒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2、写的训练:

学习课文多层面写人的方法写自己,要求写出自己的性格志趣,200字左右。

八、布置练习:

1、背诵、默写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二。

板书设计:

篇3:《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八年级)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了解本文多用否定句的特点。

教学方式:

以点拨为主,多练习诵读。

重点掌握与理解课文有关的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等。课文内容了解大意即可,不必逐字逐句的对译。

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源源流长的文学史中,有一位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诗人、文学家,他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他不慕荣利、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挂印辞官;他品行高洁,偏爱“宁可抱香枝头老,不愿摇落北风中”凌寒傲霜的菊花;他志趣高远,曾为我们描绘出一幅风光绮丽、和平安乐的古代共产主义社会的优美画卷--世外桃源。他是谁呀--陶渊明(365-427)(板书)名潜,字元亮。

今天我们学习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已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画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三、学生上黑板板书自己读不准的生字、理解不了的词和句子。

师生共同解决。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词句。

五、分组齐读课文(两组一读)

六、引导讨论以下问题: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板书: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活:环堵萧然,晏如           不慕名利

五柳先生      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         率真自然

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         安贫乐道

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

明确:“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突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不求甚解”原意是: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此处与陶渊明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也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明确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以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4)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明确:A、否定句由学生自己找。

B、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尚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七、总结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

八、齐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翻译课文

3、查找资料,了解陶渊明的诗歌与文章。

李文君

篇4:五柳先生传 教案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 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五柳先生传 课型 自学点拨

课时 两课时(1) 授课 喻安君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等词;

2.理解“之”、“其”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3.通过小组合作,能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4.熟读课文,了解文意;

情感与价值目标 5.学习作者守志安平、淡泊名利的情操。

重点 目标1、2 难点 目标3、4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作者资料,借助工具书试译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一、导入新课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我国近代大诗人陶渊明《饮酒》中的名句。它表达了诗人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恬静的心境。诗人为何有此心境呢?主要与诗人生活境遇、性格志趣有关。现在,我们就通过《五柳先生传》来认识这位一代名家。

二、作者简介及背景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的黑暗社会,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官归隐,躬耕农田,过着俭朴的归隐生活。他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二、自学及点拨文言字词

1、范读课文。

2、分工合作,完成字音词义。

辄(zhé)  吝情(lìn)  短褐(hè)  箪(dān)瓢

屡(lǚ)空  晏(yàn)    黔(qián)  汲汲(jí)

俦(chóu)  衔觞(shāng)  欤(yú)

许:处所,地方。    因:就。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焉:语气助词。     会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不求甚解: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性:本性。     嗜:爱好。    旧:老朋友。   或:有时。

置:准备。     招:邀请。     造:往,到。     辄:就。

尽:喝个尽兴。     期:期望,希望。       曾不:竟不。

吝情:舍不得。  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   萧然:空寂。

短褐:粗布短衣。  晏:平静,安逸。    如:……的样子。

板书课题及作者。直接导入,开门见山。

学生介绍,教师作补充。

文言文的字词比较多,而且也很重要,所以在这一部分要多花些时间。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终:结束。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兹:此,指五柳先生。   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俦:类。

衔觞:喝酒。觞,酒杯。    以:来。    乐:使……快乐。

志:心意,志向。

三、分类理解字词

(一)一词多义:

1.

2.

3.

4.

5.

(二)古今异义:

1.

2.

3.

4.

5.

(三)词类活用

1.亦不详其姓字:详,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2.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旧,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亲戚朋友。

3.以乐其志: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乐。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运用资料完成,如不全,教师作归纳。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四)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1.省略句:

①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译: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

②因以为号焉。

应为“因以为号焉。”译: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

2.倒装句: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译: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于贫贱”“于富贵”介词结构后置,译:不为贫*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3.难句翻译: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译:已经醉了便回家,没有留恋之情。“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留;表现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

四、自学课文了解文意及点拨

1.齐读课文。

2.运用资料或工具书,通译全文。

3.思考:

找出文中体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爱好)的语句,反复读一读,体会五柳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或怎样一个形象?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运用资料完成,如不全,教师作归纳。

有上面的字词理解,这一部分应该不难。

这个问题比较笼统,让学生多角度思考与预习。

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的资料部分。

板书设计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教学后记

课题 五柳先生传 课型 自学点拨

课时 两课时(2) 授课 喻安君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巩固掌握上课时学习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2.通过学习,查阅陶渊明资料,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指导学生重视通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

4.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情感与价值目标 5.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重点 目标2、3 难点 目标2、3

教学准备 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五柳先生传》的字词,本节课,我们将重点探讨五柳先生形象及课文的语言特点等。

二、合作研讨,理清思路,指导背诵。

(一)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文意。

1.课文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这些语句刻画了怎样一个形象?从哪些方面入手刻画这一形象的?突出反映了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2.如何看待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你喜欢五柳先生吗?请说明理由。

3.课文第二段中的“赞”如何理解?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赞”语和前文有什么联系?

明确:

1.文章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有:“闲静少言……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这些语句刻画了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下面集中描写五柳先生在田园中守志安居的生活情态。分四个方面写。“好读书”四句,写他读书自娱;“性嗜酒”八句,写他醉酒陶情;“环堵”五句写他安贫乐道;“常著文章”四句,写他著文娱志。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刻画,一个坚守节操、不随流俗的“高人”形象便鲜活如生,风神宛然。

“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 “性嗜酒”,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期在必醉”,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

教师直接导入。

学生思考、交流,然后小组内讨论,以达成共识。

学生讨论,然后订正。适时板书,学生作好笔记。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著文不为求取名利,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总之,全文突出反映了五柳先生悠闲自适、安贫乐道、守节不移的精神实质。

2.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真实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3.“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一般放在传文之末。“赞”不是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本文利用这一体式,进一步揭示五柳先生的精神品质,拓展了文章的境界。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文“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的`精神实质,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二)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形成板书。

见“板书设计”。

(三)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复述课文,背诵课文。

三、深层探究,突破难点

(一)《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借史传的形式写自传,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

一种看法认为: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年代距陶渊明不算很远的南朝人沈约和萧统,都说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是用以“自况”,当时人视为“实录”。《五柳先生传》所写,都可以从史传和作者的创作中得到印证。因此,可以说《五柳先生传》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一种看法认为,本文是作者为他人作传,只是其中融入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它不拘人物之迹而传人物之神,是创作而非实录。

(二)学生自由质疑问难,可请教别的同学,也可向老师提问。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又怎么能“晏如”?

明确:

1.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不求对书系统深入的把握,只重在其中会己心、惬己意者,也就是从中寻找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也是他不求荣利思想的反映。

2.五柳先生吃穿住没有一样不困弊不堪,他却能处之泰然,安之若素,与古代圣人先贤的激励是分不开的。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

六、品味赏析,美点寻踪

(一)学生齐背课文一遍。

(二)教师为鉴赏定向:赏析本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特点;学习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1.本文的语言简省凝练,试举几例谈谈。

教师也可提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师不宜作评判,学生能自圆其说即可。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不求答案一次性正确。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活动形式

明确:

例1:文章第一句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随便起一个号,表现了先生不随世俗的品性。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以五柳为号显示了他的志趣。寥寥几笔,突出显示了五柳先生的不俗,又隐隐散发出一股田园气息,映衬出一个田园幽居者的形象,语极平淡,味极深厚。

例2:本文对人物的描写,大半是总结性的语言,没有写一件具体事实,但每一项又都包含大量的事实,写他读书、饮酒、著文,莫不如此,简约中含着丰富的内容,不但有丰满的生活意境,而且有诗一般的韵味。

例3:本文乍读起来,发现作者只是不动声色地勾勒人物形象,但细品起来,又包含了多少颂扬与自我肯定,如“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晏如也”“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无怀氏之民欤?葛无氏之民欤?”叙事中有颂扬,颂扬中见傲世。

2.本文多用否定句,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明确:钱钟书说:“‘不’字为一篇眼目”。“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钱钟书说:“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下文的“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追求,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七、课堂小结

本文语言朴素平淡,呈现出一种天然真色之美,纯真可亲而又意味隽永,我们都不禁陶醉其中。我们应该感谢陶渊明,是他用性灵,用良知为中国士大夫在精神世界里建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为我们营造了平淡真淳的艺术境地。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他,作为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作为时代尘嚣中用尊严扛起的一面旗帜。

多为教师点拨,让学生在点拨中感受文章的艺术特色。

学生背诵课文中的否定句。

教师小结。

布置作业 完成相应的资料部分。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篇5:五柳先生传 教案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 教案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标:1感受陶渊明先生的性格志趣与精神气质;

2指导学生自读,学会自主学习文言文;

3学习本文简洁洗炼、画龙点睛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1重点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期”“造”“俦”等词语

2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

教学难点:“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和“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两句话的含义。

教学设想:这是一篇自读文言文,放手给学生,指导学生自读。(相信学生,让每个学生真正动起来)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可与《老舍自传》进行比较阅读。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由陶渊明的诗歌《饮酒》导入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一) 朗读

1学生自由读

力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并标出读不准的字和把握不准的节奏。

2指名读课文

正音:好  慕  嗜   辄  曾不    吝    褐     箪  晏如  黔    汲     俦    衔觞  欤  屡  娄

3教师范读

提醒学生注意节奏及感情

4学生齐读

中速,读出感情。

(二)理解

1同桌合作,译读课文,要求结合注释,逐句翻译,并标出疑难词句。

2检查下列词语解释:

何许:什么地方。许,处所。        详:详细地知道。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嗜:喜爱,爱好。

或:有时。                        造:往,到。

辄:就。                          期:期望。

吝情:舍不得。                    萧然:空寂。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瓢:饮水用具。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俦:辈,同类。

戚戚:忧愁的样子。                若人:这样的人,指黔娄。

兹:代词,此,指五柳先生。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赞;传记 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觞,酒杯

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终,终了,结束。

曾不:竟不。曾,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会意:对书中的精神实质有所领会。会,领会,体会。

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使……快乐。志,心意,志向。

不求甚解:不追求过细的理解。这里指不拘泥于字面,不执著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只求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

3重点句子翻译

(1) 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2)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3) 造饮辄醉,期在必醉。--(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4)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

(5)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三) 课文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试诵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三、寻读课文

①小组活动,准备发言;②班级交流,归纳要点。

问题提示:

1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以“通过读课文,我了解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是从------句看出来的”句式说话。)

2“不”字为本文眼目,试品析。

3本文语言简洁洗炼,写人物、抓住特点,寥寥几笔,栩栩如生。试找出。

4你还有什么收获,拿出来共享。

四、议读课文

①学生辩论;②教师小结。

议读话题:

1《五柳先生传》是作者陶渊明的自传吗?说说你的看法。(补充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2应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溺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这形象地说明了前文中的“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而不是为了追求名利。3怎样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褥节置之脑后,在醉乡中使心灵的波澜得到平静,得到解脱,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4什么叫做“赞”?第一段记叙性的文字称作什么?

五、比读拓展:

《五柳先生传》《老舍自传》都是人物传记,可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

老舍自传(有改动)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思考题:

1、 东晋以后,许多文人很欣赏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以陶渊明自况,这正是中国文人张扬个性、自我欣赏的“风骨”。比较阅读,想一想两篇传记在思想个性、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似点?

2、《论语》上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小孩需要培养,中有沉重的工作压力,所以有人把四十岁的人比喻成挑着鸡蛋进城的乡巴佬,东躲西闪,战战兢兢,生怕打翻担子。仔细观察你的一些长辈,看看他们在四十岁时的思想感情、精神状态是怎样的?(课后思考,并认真观察,选择其中的一位,结合年龄特征,把他或她写入你的日记。)

六、模仿迁移:

抓住特点,体现个性,抒发感情,以一种在否定中肯定、自赏自嘲的评价方式,写一篇200左右的自传 。要求把“不戚戚于…… ,不汲汲于…… 。”这个句子补充完整后,加入你的自传中。

七、板书:

生  活 ------ 贫  穷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爱  好------- 读书  嗜酒  著文章       不戚戚于贫贱,

性  格--------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不汲汲于富贵

精  神---------安贫乐道

八、教学反馈:

篇6:《五柳先生传》 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

《五柳先生传》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目的要求:

1、积累文言词汇,翻译重点句子。

2、了解人物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学习重、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风貌

2、品头论足说陶潜,由古及今话隐士。

教材分析:

《五柳先生传》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我们要把握作者塑造的“独立于世俗之外”的五柳先生形象,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提高感悟能力,解读“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独特个性。

教具准备:U盘

课时安排:2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

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的生活:

陶渊明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应该占有重要的位置。过去的一些人把他当作一位完全脱离现实的飘然静穆的典型,这是不对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他的生活除了物质的贫困外,还有另一面。梁启超:檀道济说他(陶渊明)“奈何自苦如此”。他到底苦不苦呢?他不惟不苦,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个人。他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觉人生的妙味。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以看得出来。诗人在困苦之中,醉心文学创作,写了《饮酒》等组诗,他的文学创造达到高潮。公元427年,一个伟大的诗人,在贫病中离开了人世,享年63岁。他给我们留下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为后代许多正直、进步的人士所景仰。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给下列字注音)

嗜shì辄zhé吝 lìn  褐 hè 箪dān  汲jí 俦chóu觞shān

从原文中找出符合要求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五柳先生的衣着是什么样的?

短褐穿结 译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钉。

(2)五柳先生的居住条件是什么样的?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译句: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并不能遮挡风和太阳。

(3)五柳先生的饮食是怎么样的?

箪瓢屡空 译句:常常贫困到缺吃少喝的`地步。

(4)五柳先生的称呼从何而来?

宅边有五柳树 译句:(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要点提示: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要点提示: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词句精析: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翻译:他安闲宁静,很少说话,不贪慕荣华富贵。

2、好读书,不求甚解。

翻译:他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

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解词:造:到;辄:就;期:希望、愿望

翻译:到(别人家里)喝酒就要尽兴,一定要喝醉。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翻译:粗布短衣打着补丁,常常贫困到乏食的地步,却安然自若。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翻译: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6、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翻译:从这话来看,他应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

7、衔觞赋诗,以乐其志。翻译:一边喝酒,一边做诗,用来使自己的心情愉悦。

文章精解:

1、《五柳先生传》中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环睹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2、先生的三大志趣是 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

3、引用前人之言,赞扬五柳先生的高洁人格并且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句子: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字号。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闲适沉静,很少说话,不贪图荣华富贵。他喜欢读书,只求领会书的大概意思,而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他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了吃饭。他特别喜欢喝酒,但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席请他喝。一喝酒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他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从不客气。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挡狂风和烈日。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平时难以吃饱,可是他却总是一副安然自若的样子。常以写文章自娱自乐,用文章显示出自己的志趣。得失都不放在心上,用这样的方式过完自己的一生。

评价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喝酒作诗, 以此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这是上古无怀氏时候的百姓?还是远古葛天氏统治下的百姓?”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结合前课,导入新课:

师:成语“世外桃源”出自东晋田园诗人        写的《      》一文,后常用来借指             。

明确:陶渊明   桃花源记  幻想(想象、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师:除《桃花源记》外,我们在初一时还学过陶渊明的一首诗,谁能背诵一遍呢?

生:(背诵)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师:通过以上两篇诗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陶渊明是一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隐士。你们想更多地了解陶渊明吗?那么让我们一起去采访一下“五柳先生”吧!

板书课题

二、精讲点拨,略通文意:

三、师生互动,构建板书:

师:通过前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对“五柳先生”有了一个认识,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扮演“五柳”来个“答记者问”,好吗? (问到谁,谁就是“五柳先生”)

记者:(问一生)请问先生您贵姓啊?

明确:我没姓。

记者:那先生叫什么呀?

明确:我也没有名。

互动(可以由学生当记者)

记者:谁来接着采访“五柳先生”呢?谁来当记者(生纷纷举手)

记者:请问先生是哪里的人呢?

生:我不知道。

师:我们已知道本文是陶渊明写的一篇自传,他真的连自己的姓名和籍贯都不知道么?他为什么要隐姓埋名呢?这又暗示着作者的什么身份呢?(隐士)

记者:(继续采访)那先生又为什么叫“五柳先生”呢?

明确:因为我家种有五棵柳树,因此用它做号。

记者:请问先生性格如何?

明确: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记者:先生有什么爱好吗?

明确:我平时最爱读书,但并不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

记者:先生平时爱喝什么饮料呢?

明确:我爱喝酒,并且一喝就醉。

记者:先生常自己喝吗?

明确:不,我家里很穷,喝不起,常到亲戚朋友家去。

记者:先生还有其他的志趣吗?

明确:平时也写一些文章,自得其乐。

师生共同归纳板书:

身份:隐士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①

传   志趣: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

生活: 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五               穿:短褐穿结            晏如也    陶

柳               吃:箪瓢屡空

先                                                 渊

生               不戚戚于贫贱

传       黔娄之俦                                  明

不汲汲于富贵    以古贤自比

赞               无怀氏,葛天氏之民

①师: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陶渊明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②师:这种“以古贤自比”的写法,我们在以前也曾学过。

生: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句 即此写法。(师笑,众生鼓掌)

(学生依据板书背诵课文)

四:大家谈:

师: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对陶的性格志趣、生活态度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他这种思想曾被后世很多人推崇、赞扬,可谓是“名垂千古”。其实呀,名利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它总是躲避着追逐它的人,却又追逐着躲避它的人。”陶“不慕荣利”却美名流传至今,而当时那些追名逐利的人,后人有谁知道呢?但现在又有很多人并不赞成他的那种思想,认为1500多年过去了,他的思想已过时了。同学们,你们有什么看法呢?请大家在“采访”之后,做个评论家:

品头论足说陶潜                 由古到今话隐士

1:我认为陶“闲静少言”不行,当今社会应多说话、多与他人交往,才能有更大发展。

2:我认为陶读书“不求甚解”不好,我们读书应深入体会每字每句的含义。

3:我认为陶“性嗜酒”,且好喝醉不好,有害身体健康。

4:反对,如果陶不喝酒就写不出好文章了,像诗仙李白,就常喝酒,且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佳句。

师:同学们,你们可知李白英年早逝原因之一就是喝酒造成的,若他不喝酒,也许会给我们留下更多美丽的诗篇。

5:也许他不喝酒连一篇好诗也写不出来呢。

师:这个我们就不好去问李白了。

6:我认为陶隐居是在逃避现实是懦夫行为。

他应勇敢地面对现实,揭竿而起。

师:那么历史上又会出现一位起义领袖-陶渊明。

7:如果我们都像他一样找个“世外桃源”躲起来,那么谁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呢?人类又怎么会有进步呢?

五、畅想篇

师: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都是优秀的记者、评论员,那么大家不妨再大胆地设想一下,如果陶渊明活在我们今天,就生活在我们的社会里,他会怎样?会有何变化?请大胆发挥想象,过把“导演”瘾,拍一部“戏说二十世纪的五柳先生”。

学生自由畅谈。

师:我也做一次“导演”吧,我想啊,五柳先生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去种柳树。并运用现代转基因技术培育出耐高温抗高寒的柳树新品种,种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并一直《种树种到联合国》(本册书课文名)被授予“环保卫士”的光荣称号。在国内同袁隆平一样享受国务院津贴,并建起豪华别墅,再也不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的破屋了,而且他同孔子、愚公等人被评“中国十大杰出老年”,真是名利双收啊!

六、结束语:

愿我们今天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努力学习、刻苦读书,长大以后决不做“社会的隐士”,而要做“国家的栋梁、生活的勇士”,把我们的邢台建设得更加美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七、练习。

教后记:

石强

篇7:《五柳先生传》 教案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

《五柳先生传》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板书设计

身份:隐士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①

传   志趣: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

生活: 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五               穿:短褐穿结            晏如也    陶

柳               吃:箪瓢屡空

先                                                 渊

生                  不戚戚于贫贱

自传         黔娄之俦                                 明

不汲汲于富贵    以古贤自比②

无怀氏,葛天氏之民

一、 导入新课

在我国源源流长的文学史中,有这样一位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诗人、文学家,他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但是他不慕名利、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挂印辞官;他志趣高远,曾为我们描绘出一幅风光绮丽、和平安乐的古代世外桃源。他是谁呢--陶渊明(365-427)

今天我们学习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这篇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抒发自己的志向,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 作者介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陶渊明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他写过的诗多是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他的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

陶渊明淡泊功名,为官清正,担任彭泽县令时,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远近闻名,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去必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这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后世于是也用“不为五斗米折腰”表示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名利奔走逢迎。

三.介绍完了作者,我们再来看一看本文的文体。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字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放录音,大家根据录音将文中不会读的字标出音节。

五.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辄(zhé)  吝情(lìn)  短褐(hè)  箪(dān)瓢

屡(lǚ)空  晏(yàn)    黔(qián)  汲汲(jí)

俦(chóu)  衔觞(shāng)  欤(yú)

六.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许:处所,地方。    因:就。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焉:语气助词。     会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不求甚解: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性:本性。     嗜:爱好。    旧:老朋友。   或:有时。

置:准备。     招:邀请。     造:往,到。     辄:就。

尽:喝个尽兴。     期:期望,希望。       曾不:竟不。

吝情:舍不得。  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   萧然:空寂。

短褐:粗布短衣。  晏:平静,安逸。    如:……的样子。

终:结束。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兹:此,指五柳先生。   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俦:类。

衔觞:喝酒。觞,酒杯。  以乐其志  以:来。    乐:使……快乐。

志:心意,志向。

3、一词多义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处所)          曾不吝情去留(离开)

杂然相许(赞同,)                   去   日始出时去人远(距离)

全部互相(表示)赞成。愚公移山

高可二黍许(左右、上下) 核舟记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距离)

高可二黍许”为:“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高

寻向所志 (标志)                         其亲旧知其如此(他,代五柳先生)

以乐其志 (志向)                   其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中的)

颇示己志 (志趣)               其言兹若人sp;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语气词,表揣测、反问)

4.理解下列词语的古今含义:

因以为号焉(古以:把……作为,今义:认为)每有会意(古义:领会书中的'意思,今义:相互明白,心灵相通) 造饮辄醉(古义:到、往,今义:制造)

(四)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1.省略句:

①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译: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

②因以为号焉。

应为“因以为号焉。”译: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

2.倒装句: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译: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于贫贱”“于富贵”介词结构后置,译:不为贫*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再读课文

刚才我们主要学习了《五柳先生传》的字词,现在,我们将重点探讨五柳先生形象及课文的语言特点等。

首先第一个问题

1、“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

[说明]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随便起了一个字号。“不知何许人” ,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不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这与当时讲究门第的世风背道而驰,表现了他不随世俗的品性。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

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的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

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

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3、“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好像有些矛盾?喜欢读书,为什么又说读得不认真呢?

师:“不求甚解”的“甚”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过分。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

生:不过分注重细枝末节的东西。

师:那他注重是什么呢?

生:“每有会意”,注重的是文章的意旨。

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是说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刻意在字句上下功夫

这句话正好与前面那句“不慕荣利”相呼应。一般人看书的时候对文中的每一个字都字斟句酌,为什么阿,因为科举考试可能会考,所以他们有必要把在科举考试范围内的每一篇文章都读透,答题才能答得出来,才能从科举考试后榜上有名,榜上有名才能去做官,这种读书的方法是为了考试而读书,但陶渊明不这样,他是漫无目的的看书,拿起书就看,各种类型的书都看,并且大概弄懂了文章的要旨就行,欣赏就行,他的读书是为了解压,陶冶情操,为了从中寻找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他读书不为考试,不为做官,不为名,不为利,这就是说他为什么好读书,不求甚解。

那么陶渊明的第二个志趣是什么?

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性嗜酒”的“嗜”是什么意思?

生:“嗜”就是爱好。

师:是爱好吗?有一个词是叫--

生:嗜好。

生:过分爱好才叫“嗜”。

师:据说,陶渊明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去谋官。他在当彭泽县令的时候,一到任,就下令部下把自己的属地全部种上糯米,知道为什么吗?对,糯米是用来酿酒。他说:只要有酒喝,我就心满意足了。可是他的妻子却不同意,两个人争执不下。最后,陶渊明采取了妥协的办法,把五十亩地种上了大米,而把剩下的全种上了  糯米。可见,在他老人家那儿,喝酒可比吃饭重要的多呢。(众生笑)

那么我们又如何理解“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解释意思。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这说明了五柳先生木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褥节置之脑后,是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那五柳先生的生活情况又是怎样的?

箪瓢屡空。

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陶渊明亦常“箪瓢屡空”,吃穿住没有一样不穷困潦倒,他却能处之泰然,安之若素,与古代圣人先贤的激励是分不开的。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形容人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的环境),这句话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况,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

解读最后一段

见教参P196

“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多用否定句。

思考:找出文中否定句,想想有什么作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篇8:五柳先生传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3.熟读、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3.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4. 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2.引导学生探究《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及晚年的《桃花源记》,表现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率真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感觉真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

三、题目解说:

《五柳先生传》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简称“传”。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主要事件的记叙,其特点是“实录”,即实事求是,不允许虚构和夸张。根据记叙的对象不同,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两类。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一、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两篇文章相互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二、初读,整体感知:

1、重点拼音:

辄(zhé)   吝情(lìn)  短褐(hè)   箪(dān)瓢屡(lǚ)空   晏(yàn)

黔(qián)  汲汲(jí)   俦(chóu)   衔觞(shāng)   欤(yú)

多音字:传(zhuàn)   好(hào)

2、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身心放松,无拘无束;第二,读出自我,读出困惑。

怎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景。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书的四步骤,曰:“精取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3、注意节奏。课文节奏划分: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

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三、再读,初步理解词句意思。

1、重点字词。

何许:什么地方。许:,处所、地方。   亦:也。     详:形容词作动词,知道。

姓字:姓名。 字: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外改的别名叫“字”。   因:因此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以:把。 为:作为。     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

焉:语气词助,无义。  好:喜欢,喜好。      不求甚解(成语):不追求过细的理解。这里指不拘泥于字面,不执著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只求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这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会意:对书中的精神实质有所领会。会:领会,体会。  欣然:高兴的样子。       性:人的本性。

嗜:喜爱,爱好。       旧:指老朋友    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或:有时。       置酒:准备酒。置:置备,准备。    而招之:而表顺承。

招之:招待他。     造:往,到。    辄:每每,总是。    尽:指喝完。期:期望,希望。        曾不:一点也不。曾不连用加强否定语气。    吝:舍不得。  吝情:感情上计较,指留恋、顾恋。   去留,偏意复词,强调,去,指离开。    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

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箪:盛饭食的圆形竹器。    瓢:舀水的葫芦。   晏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  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自娱:使自己欢娱。 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

赞;史传文章结尾的评语。(不是赞扬的意思。)它是对传记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     戚戚:愁苦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不戚戚于贫贱:状语后置。译为:不因为贫贱而忧愁。 后一句: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译: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其:指黔娄之妻。

兹:连词,起承接作用。  若人:这个人,指五柳先生。俦:类。  衔觞赋诗:一边喝酒一边做诗。觞:酒杯。  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  以:连词,来。

志:心志,志趣。 乐,使……快乐

第二课时

问题研究:

1.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2)“好读书”、“不求甚解”, [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他读书的目的不是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第二大爱好--性嗜酒。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4)第三大志趣--著文章。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本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使人钦佩万分。

(2)至(4)条概括起来就是他的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著文章。

2、描写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的句子:“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草瓢屡空。”

不仅写出了他的穷困潦倒,而且含蓄地说明了作者以古贤颜回自比,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然贫困,却悠闲自适、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答案: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统一答案。

4、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而且还要交代人物为什么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知其姓字”?

参考意见: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而不自署其名,可能与他的隐退思想有关。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但不知道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用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起了一个字号。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先生的所作所为与当时的世风显然是背道而驰的,表现了他卓而不群、不随世俗的品性。他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而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以五柳为号也显示出他的志趣。

5.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不求对书系统深入的把握,只重在其中会己心、惬己意者,也就是从中寻找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也是他不求荣利思想的反映。

6.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类文比较阅读:

老舍自传(有改动)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五同”老师传

听母亲说,我黎明出生,初来人间,哭声震天。家人以为生了个大胖小子,却原来是一瘦小千金。父母盼我争强好胜,故取名一小子之名曰黎胜。然争强有余,总不能胜:学唱歌,五音不全;学跳舞,步伐不健;亦追时尚赶新潮,却不愿改变自我、丢失自然……于是拼命读书,与莎翁交友,与太白唱吟,与鲁老夫子对话,与五柳先生趣谈。立三尺讲台,难守本分,不迷信于旧规,而有志于挑战,不仅课内揭秘,而且课外探源,每有所悟,便怡然自乐,得意洋洋也。学生叹曰:黎老师有童心之纯真,无师道之尊严,与我们“五同”为伴,戏称为“五同”老师。何谓“五同”?师生同读、同写、同讲、同议、同评也。

一课一得:

第三课时

一、自主练习

⒈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①性嗜酒而家贫(      ) ②造饮辄尽(    ) ③曾不吝情去留(      ) ④短褐穿结(      )

⑤箪瓢屡空,晏如也(      )(      )(      )(       )        ⑥颇示己志(        )

⑦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⑧衔觞赋诗(          )  ⑨无怀氏之民欤(          )

⒉解释词语。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                       ②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

③不汲汲于富贵  汲汲:                         ④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俦:

⑤衔觞赋诗  衔觞:                             ⑥亦不详其姓字。 详  :

⑦亲旧知其如此。 旧:                   ⑧ 或置酒而招之。或:________  置:___________

⑨颇示己志。 颇:______________       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萧然:_____________________

⒊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手法所写的一篇自传。

B.这篇自传是用第一人称叙说的。

C.这篇自传使我们了解陶渊明具有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恬淡宁静的高洁品质。

D.这篇文章简练而生动,富有幽默情趣,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淡泊自得的隐士形象。

⒋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兹若人之俦乎?   B.或置酒而招之。   C.无怀氏之民欤?   D.葛天氏之民欤?

⒌填空。

①陶潜,       时期的文学家和          。字      ,号            ,世称靖节先生,有《          》传世。

②黔娄之妻有言:“                    ,                  。”其言                 乎?

,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7.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的语句。

①性格:

②生活:

③志趣:

二、阅读延伸

(一)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8.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造饮辄尽(                    )

②衔觞赋诗(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0.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                                        的形象,赞美了他                                      的精神。

11.“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12.文中有“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的句子,请你结合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说说他的志是什么?

【创新能力训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家世),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馇(zhān,稠粥)粥不充,日昃(zè,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二岁而孤  孤:孤儿

B.往往馇粥不充    馇粥:稠粥

C.遂大通六经之旨  旨:美味

D.常自诵曰        诵:背诵

2.比较“之”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之南都人学舍     ②遂大通六经之旨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   ④后天下之乐而乐

A.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B.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C.①句和②句不同,③句和④句相同。

D.①句和②句相同,③句和④句不同。

3.对“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有时夜里暗,就用水洗脸(来提神)。

B.或者夜里昏沉疲倦,就用水泡一点面。

C.有时夜里昏沉疲倦,就用水洗脸(来提神)。

D.或者夜里昏暗,就用水泡一点面。

4.如果将这则短文中的材料作为论据,可以证明一个什么观点?

5.本文记叙的中心是:

(二)朱买臣传(节选)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①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②相随,数③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④,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⑤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⑥去。……

拜为太守,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⑦,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⑧之。居一月,妻自经⑨死。买臣乞⑩其夫钱,令葬。

[注释]

①艾:同“刈”,割,砍。薪樵:木柴。 ②戴:同“载”。③数:屡次。呕:同“讴”,唱。④疾歌:大声歌唱。⑤女:同“汝”。 ⑥听:听凭。  ⑦治道:整修道路。⑧食:同“饲”。⑨自经:上吊。⑩乞:给予。

⒒与课文选段对比阅读,请简答。

①朱买臣与陶渊明都好学,学习目的有什么不同?

②朱买臣与陶渊明都贫困,他们对待贫困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③朱买臣与陶渊明的生活追求有什么不同?

⒓区别用法,解释含义。

其妻亦负戴相随

①其      呼令后车载其夫妻

买臣乞其夫钱

妻羞之,求去

②之     置园中,给食之

无怀氏之民欤

卖以给食

③食   置园中,给食之

⒔翻译下面两句话。

①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②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五柳先生》能力提升题答案

一、自主练习

⒈略 ⒉略⒊B(是用第三人称叙说的) ⒋ B   ⒌①东晋   诗人   渊明   五柳先生    陶渊明集   ②不戚戚于贫贱   不汲汲于富贵    兹若人之俦   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6.见译文7.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②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③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二、阅读延伸

(一)⒍①往,到    ②酒杯 ⒎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⒏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    安贫乐道    ⒐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⒑淡泊名利,洁身自好。

【创新能力训练】

1.B  2.C  3、C  4.略5.范仲淹发愤苦读,胸怀大志

二.11.①朱:追求功名利禄。陶:务求领会内涵。②朱:不甘心贫困。陶:态度安然。③朱:为荣华富贵而奋斗。陶:安心于淡泊宁静的隐居生活。⒓①他的;他们;她   ②这件事;他们;的   ③粮食、食物;同“饲”,让……吃  ⒔①买臣更增大了歌唱的声音,妻子为此感到羞耻,请求离开他。②你(跟我)吃了这么长时间的苦,等我富贵时报答你的功劳。

孙宇

[五柳先生传 教学设计]

篇9: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造、辄、萧然、晏如、戚戚、汲汲、俦”等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

2、了解历史人物传记的一般结构。

3、培养学生结合具体内容深入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4、培养学生温故知新的能力,深入把握陶渊明的形象。

5、体会并学习陶渊明的高尚情操和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体会在具体事件中体会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联系所学内容,深入理解陶渊明的形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齐背《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一番自然美、人情美的和谐的社会图景,是陶渊明的社会理想,也是当时社会许多人的理想,为了这份理想,不同人选择了不同的生活,那么陶渊明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五柳先生传》来了解一番。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质疑字音,师生相互补充,扫清读音障碍。

2、分别请学生朗读第1、2段,学生齐读课文一遍,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从课文中了解到哪些有关五柳先生的内容?

4、请学生根据课文分别介绍五柳先生的一个方面,要求找出原句并用自己的话说明具体意思。

(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强调重点实词,用幻灯展示。)

三、结合具体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明确传记文学的形式特点。

1、请学生用“从……我看出五柳先生……”的句式回答,你觉得五柳先生是一位怎样的先生?

在此环节中,学生应该能对五柳先生其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重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挖掘。例如:

(1)不求甚解:不只是读书方法,是性情和追求使然,为寻找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又何须咬文嚼字呢?

(2)曾不吝情去留:将世俗的礼法、约束抛于脑后,体现出率真与自然的品性。

(3)晏如也:为什么能够这样?是因为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在支撑。

(4)常著文章自娱:是因为以文显志,并非为功名利禄。

2、课文介绍了五柳先生的哪些方面?由这些方面你能否总结出这位先生的特点呢?

引导学生明确,性格特点是人物形象的根本,其他各个方面,均是由“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的性格使然。

3、第2自然段讲述了什么内容,它与第1段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疏通第2段文意,提出重点字词。

明确:第2段是对所记人物的高度概括与评价,与第1段相辅相成,其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与“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相互照应,在历史人物传记当中,这种对人物的评论部分称为“赞”,前文对人物生平事迹的介绍则称为“传”,这是历史人物传记中必要的两个部分,这样处理使得人物的形象特点更加鲜明。

四、结合相关作品,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仔细阅读课文,体会本文的作者与五柳先生有什么关系,可以结合你学过的文章或诗歌或你对陶渊明的理解说说你的看法。

本文实际上是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而写的自传。通过对《桃花源记》的学习可知,陶渊明仕途不得志,厌恶东晋污浊的官场,所以弃官隐居。失去俸禄的他“环堵萧然”等应是他生活的真实反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正是他的重要性格;而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可见陶渊明对自然纯净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高尚精神世界的执著追求,他是以自己的率真和独特的方式宣告着一种无声的不满与反抗。而本篇课文中,多次出现的“不”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先生,这恰是陶渊明的真实写照。

试背诵课文,结合所了解的陶渊明进一步体会文章内容。

五、小结。

本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崇高的志向和追求,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安贫乐道、率真自然、高尚执著的五柳先生,它是我们了解陶渊明的重要资料,而了解一个人物,仅凭一文还远远不够,希望课下同学们能主动阅读一些陶渊明的文章,通过阅读,将你心目中的陶渊明形象逐渐丰富起来。

六、作业。

1、默写课文,准备课文中词语含义的测试。

2、摘抄一篇未学过的陶渊明的作品及其鉴赏。

篇10:《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老舍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两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地。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断学师范,遥奠教书匠之基。及壮,湖口四方,教书为业,继学师范。每购奖券,以得未彩为荣也。二十七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起。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笑。闲时养花,不甚得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请一生朗读,想一想两篇传记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相似点?

课堂设想:只要能体会到作者的自赏、自嘲、自得、自乐即可。

教师引语:其实,同学们也可以学习这种自赏自嘲的笔调,写出自己的个性风采。老师现学现卖,做个样子给大家介绍自己。

“五同”老师传

听母亲说,我黎明出生,初来人间,哭声震天。家人以为生了个大胖小子,却原来是一瘦小千金。父母盼我争强好胜,故取名一小子之名曰黎胜。然争强有余,总不能胜:学唱歌,五音不全;学跳舞,步伐不健;亦追时尚赶新潮,却不愿改变自我、丢失自然……于是拼命读书,与莎翁交友,与太白唱吟,与鲁老夫子对话,与五柳先生趣谈。立三尺讲台,难守本分,不迷信于旧规,而有志于挑战,不仅课内揭秘,而且课外探源,每有所悟,便怡然自乐,得意洋洋也。学生叹曰:黎老师有童心之纯真,无师道之尊严,与我们“五同”为伴,戏称为“五同”老师。何谓“五同”?师生同读、同写、同讲、同议、同评也。

教师引语:同学们也来介绍一下自己吧,可以是完整的`小传,也可以只是一两句抓住某个特点,表现自己的个性。

学生展示自我并交流。

如:生1:喜欢足球,却被称为臭脚。

生2:每每迟到,总被老师耻笑,一笑了之。

生3:不戚戚于分数,不汲汲于名次。

四、课堂收束

这堂课即将结束了,相信大家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之旅上会有更多收获。网络、书店、图书馆,都是学语文的好去处,有收获,可以告诉我,有困惑,也可以告诉我

篇11:《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五柳先生传》(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的一篇自传,从思想性格,兴趣爱好,生活情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这是一篇经典文言作品,蕴含着丰富浓厚的感情和博大精深的思想,是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格修养的活教材。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经过七八年级的古文学习,已具有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也对古代志趣高雅的隐士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此,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试译并熟悉课文,后设置问题,让学生感知陶渊明的高尚人格。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①朗读、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语汇。

②学习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写法及简洁的语言风格。

③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二)过程和方法

①以读促诵,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②查阅资料,了解陶渊明雅而不俗的生活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感悟五柳先生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培养学生健全完美的个性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学习概括写人和简洁文风,理解作者淡泊、超脱的人生志趣。

(二)、教学难点

理解传文与赞语之间的关系。

篇12:《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常识,所以前面环节的开展比较轻而易举,不过后三个环节已进入了探究的层次,所以必须进行必要的引导点拨和相关材料的展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重要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2)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分析文章、把握主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层读书的程序;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巧加点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陶渊明的精神风貌;

(2)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形象及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

篇13: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1、单元中的地位:

第三册第六单元的几篇文章有的记人,有的写景,有的记事,有的抒情。本文是陶渊明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一篇自传。

2、教材分析:

依据本册学习目标及单元学习目标,学习本文,首先要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由于本文是文言文,所以引导学生疏通文意,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意义也成为本文的学习目标之一。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同时还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搜集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及代表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疏通文章大意;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虚词;理解人物性格志趣。

2、情感目标:有批判的接受安贫乐道的思想。

3、能力目标: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训练自学古文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

文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词句对理解文章起到了钥匙的作用,所以应当作为掌握的重点。安贫乐道的思想有他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所以应引导学生有批判的接受。

【教法设计】

在课堂学习的内容上,要立足课文,以点带面,注意知识的内引外联,增加课堂学习的密度,并注意知识的活学活用,从而也体现了大语文学习的'原则。在授课方式上,采用多种灵活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学法设计】

本文篇幅较短,而且又较为浅显易懂,所以对文章大意的疏通采用学生个人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课堂质疑与答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个人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将在整堂课的学习流程中得到体现。从而保证了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能动作用的发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曾经出现了许多诗歌流派,山水田园诗派就是其中的一个,你能说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吗?

明确:王维、孟浩然。陶渊明

欣赏一首陶渊明的山水田园诗──《饮酒》,

饮酒(之五)

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学生结合曾经学过的《归园田居》来谈一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自由恬静、热爱田园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的味儿来,古文教学同样如此。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所以文言文的教学要引领学生融入古文化的氛围之中,使他们很好的感受古代文化的内涵与韵律之美。由此本课的教学过程从课堂导语到作业的设计,始终贯穿了这一理念。)

二、写作背景

曾有人说过:优秀的人物总是远离世俗的,而不是在罪孽的浊流里激荡。 (投影)晋代末期,政治黑暗,战乱频繁,陶渊明由于无法实现大济苍生的壮志而走上归隐之路。归隐之后陶渊明的心情也是复杂的,一方面他醉心于田园,另一方面也有大志难酬的缕缕遗憾。这种心情在他的作品中都有体现,陶渊明曾自号为五柳先生,并且晚年以《五柳先生传》为题写了一篇自传。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这篇自传走进五柳先生的归隐生活,感受五柳先生的内心世界。(交待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思想)

三、公布目标

四、整体感知课文

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

1、正确掌握文中生字的读音;

2、注意句中的语气停顿。

交流:正确读出加粗字的读音:

造饮辄醉 箪瓢屡空 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

自由读、齐读、指名读(同学推选班级朗读最好的同学来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学习古文尤其如此。多读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意。)

五、疏通文意

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对文意的理解,(确定一人为中心发言人,余者补充、订正)(体现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原则,把课堂学习真正交给学生。)

(集体交流)请说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造饮辄尽 2、环堵萧然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六、学生质疑

(这一环节让学生对学习中存在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质疑,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解答,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

学生针对字词句的大意及文章内容、写法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疑问,师生共同予以解答。

老师重点点出如下两个问题:

1、不求甚解的今意与在文中的意思是否完全一样?

2、文中多处运用典故,比如 箪瓢屡空就出自《论语》中对颜回故事的描述,其作用是什么?

七、以我眼中的五柳先生为题进行说话训练活动

目的在于:⑴ 继续巩固对课文大意的理解;⑵ 进一步感受五柳先生的品质;⑶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格式为:在我眼中五柳先生是一个( )的人,体现在文中( )地方,要求用现代汉语来表述。

明确:归隐之士─先生不是何许人也──因以为号焉。

率真放达─性嗜酒──曾不吝情去留。

安贫乐道──环堵萧然──以此自终。

爱读书、爱喝酒、爱写文章──关心逃避现实,寓心中苦闷于其中。

思考:文章最后用来赞颂五柳先生的两句话是什么?

明确: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思考:这两句话与第一段中的那句话对应?

明确:不慕荣利

总结:这两句话前后照应,恰好写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与优点。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志向。

八、课堂练习

作者一直信奉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安贫乐道的人生信条,对此你持有什么看法?结合实际写点感想。

(此时可能出现两种观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辩论,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

九、总结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事情我们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勇敢的陈述自己的观点。比如说老师就对这种观点持不同意见,如果大家都安贫乐道,不思上进,那社会不就停滞不前了吗?

十、作业设计

一类:文言实虚词积累──进一步巩固落实文中的重点实虚词。

二类:古诗文积累──课外欣赏摘抄陶渊明的两首山水田园诗,并背诵其中最喜欢的一首。

(作业设计体现分层学习的原则,并进一步增加学生关于古文化知识的积累。)

篇14: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文言知识,重点掌握“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的词义,理解“之、其”的用法,辨析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⑵ 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⑶ 熟读、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

⑴ 指导学生重视诵读,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提高朗读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⑵ 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学生自主分析资料,主动探究,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⑶ 体会文章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把握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语言特点。

3、德育目标:学习作者守志安贫、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把握五柳先生的高风亮节、精神实质。

3、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鉴赏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

2、引导学生探究《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

【教学方法】

1、文献法。组织学生课前收集陶渊明的有关资料,如陶渊明简介、作品介绍、陶渊明的思想、历代文学家对陶的评价等等。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研讨探究,力求有所发现。

2、朗读法。这是陶渊明的一篇名作,文字平淡而富含真意,朴实而又凝练,需要在多次朗读中,理解文意,感受其美好的情操。要保证课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3、讨论点拨法。对课文的翻译、对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讨论交流中完成,通过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对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师生互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翻译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资料汇演,设置开放性问题供学生探究思考,深层研讨,突破难点;品味鉴赏,赏析课文个性鲜明的写法和语言特色。

一、导语设计

设计1: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家,诗歌独开一派,散文造诣也很高。以前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和《桃花源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著名的文学传记作品──《五柳先生传》。

设计2:今天,我们学习《五柳先生传》。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作者故意隐去了传主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而着重表现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语言朴素洗练,内容看似平淡,实则蕴涵深刻。五柳先生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让我们去看个究竟。

二、明确学习目标

(多媒体显示)

1、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3、学习本文语言平淡而蕴藉、多用否定句的特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或播放示范朗读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好语调。

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

⑴ 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嗜酒 辄尽 吝情 短褐 箪食 汲汲 欤 黔 俦

⑵ 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传:chuán( ) 号:háo( ) 好:hǎo( )

zhuàn( ) hào( ) hào( )

乐:lè( ) 期:qī( ) 少:shǎo( )

yuè( ) jī ( ) shào( )

教师任选几位同学回答。 明确:

⑴ shì zhé lìn hè dān jí yú qián chóu

⑵ 传说、传记 呼号、号召 好坏、爱好 快乐、智者乐山 日期、期年年少、多少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疏通词句,自行翻译课文,并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小组内交流,按照“读文──释词──译句”的步骤进行。如有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问其他组的同学,也可向老师请教。

3、教师把学生分为两大组,展开课堂比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督促他们深入课文,理解词句,把握文意。

竞赛试题如下,多媒体逐题显示,显示一题完成一题。

⑴ 解释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②每有会意

③亲旧知其如此

④造饮辄尽

⑤期在必醉

⑥短褐穿结

⑦衔觞赋诗

⑧以乐其志

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⑵ 一词多义。

之:或置酒南昌招之 黔娄之妻有言

言:闲静少言 黔娄之妻有言

其:亲旧知其如此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甚:不求甚解 所欲有甚于生者

意: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目似瞑,意暇甚

得:家贫不能常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志:以乐其志 颇示已志

去:曾不吝情去留 日始出时去人近

⑶ 古今异义:

赞曰“亦不详其姓字”

⑷ 翻译下列句子:

①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②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③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④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每一组底分为100分,每一道题单号题由第一组完成,双号题由第二组完成,每一小题分值5分。由小组推选代表答题,每组不得少于5人答题,个人得分纳入小组计分,最后决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

学生回答,明确:

⑴ 许:处所;会:体会、领会;意:书中的旨意;旧:旧交、旧友;造:往、到;期:希望、愿望;穿结:打补丁;觞:酒杯;乐:以……为乐;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萧然:空荡、空寂。

⑵ 之(他,代词;的,助词) 言(说,说话;言语、话) 其(他,第三人称代词;其中的;语气词,表揣测、反问) 甚(详细;重要)

意(意旨;神情) 得(得到;益处) 志(标志;志向;志趣) 去(离开;距离)

⑶ 赞曰(传记后附的评论性文字。今义指称赞、赞美) 字(古人除姓、名外,另取的别名。今指文字)

⑷ ①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②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 ③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④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

四、合作研讨,理清思路,指导背诵

1、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思路,理解文意。(多媒体显示)

⑴ 课文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这些语句刻画了怎样一个形象?从哪些方面入手刻画这一形象的?突出反映了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⑵ 如何看待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你喜欢五柳先生吗?请说明理由。

⑶ 课文第二段中的“赞”如何理解?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赞”语和前文有什么联系?

学生思考、交流,然后小组内讨论,以达成共识。明确:

⑴ 文章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语句有:“闲静少言……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这些语句刻画了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下面集中描写五柳先生在田园中守志安居的生活情态。分四个方面写。“好读书”四句,写他读书自娱;“性嗜酒”八句,写他醉酒陶情;“环堵”五句写他安贫乐道;“常著文章”四句,写他著文娱志。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刻画,一个坚守节操、不随流俗的“高人”形象便鲜活如生,风神宛然。

“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他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性嗜酒”,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期在必醉”,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著文不为求取名利,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总之,全文突出反映了五柳先生悠闲自适、安贫乐道、守节不移的精神实质。

⑵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真实感受,言之成理即可。

⑶ “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体式,一般放在传文之末。“赞”不是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本文利用这一体式,进一步揭示五柳先生的精神品质,拓展了文章的境界。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文“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的精神实质,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形成板书。

3、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复述课文,背诵课文。

五、深层探究,突破难点

1、《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为他人作传,还是借史传的形式写自传,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如有图片,交给老师投影显示;如有文字资料,学生自己介绍或投影显示。学生交流参考资料,实现资源共享,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思考、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看法。

教师也可提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生自由发言。

一种看法认为: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形式写自传。年代距陶渊明不算很远的南朝人沈约和萧统,都说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是用以“自况”,当时人视为“实录”。《五柳先生传》所写,都可以从史传和作者的创作中得到印证。因此,可以说《五柳先生传》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一种看法认为,本文是作者为他人作传,只是其中融入了个人的思想感情,它不拘人物之迹而传人物之神,是创作而非实录。

教师不宜作评判,学生能自圆其说即可。

2、学生自由质疑问难,可请教别的同学,也可向老师提问。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⑴ 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⑵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又怎么能“晏如”?

学生明确:

⑴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不求对书系统深入的把握,只重在其中会己心、惬己意者,也就是从中寻找思想上的共鸣和感情上的寄托。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也是他不求荣利思想的反映。

⑵ 五柳先生吃穿住没有一样不困弊不堪,他却能处之泰然,安之若素,与古代圣人先贤的激励是分不开的。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

六、品味赏析,美点寻踪

1、学生齐背课文一遍。

2、教师为鉴赏定向:赏析本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的特点;学习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⑴ 本文的语言简省凝练,试举几例谈谈。

学生明确。

生1:文章第一句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随便起一个号,表现了先生不随世俗的品性。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以五柳为号显示了他的志趣。寥寥几笔,突出显示了五柳先生的不俗,又隐隐散发出一股田园气息,映衬出一个田园幽居者的形象,语极平淡,味极深厚。

生2:本文对人物的描写,大半是总结性的语言,没有写一件具体事实,但每一项又都包含大量的事实,写他读书、饮酒、著文,莫不如此,简约中含着丰富的内容,不但有丰满的生活意境,而且有诗一般的韵味。

生3:本文乍读起来,发现作者只是不动声色地勾勒人物形象,但细品起来,又包含了多少颂扬与自我肯定,如“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晏如也”“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无怀氏之民欤?葛无氏之民欤?”叙事中有颂扬,颂扬中见傲世。

⑵ 本文多用否定句,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学生背诵课文中的否定句。

明确:钱钟书说:“‘不’字为一篇眼目。”“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钱钟书说:“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正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下文的“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追求,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⑶ 体会课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并口头作文,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性格特点,或向他人介绍自己的老师。

学生构思,发言。

七、课堂小结

本文语言朴素平淡,呈现出一种天然真色之美,纯真可亲而又意味隽永,我们都不禁陶醉其中。我们应该感谢陶渊明,是他用性灵,用良知为中国士大夫在精神世界里建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为我们营造了平淡真淳的艺术境地。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他,作为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作为时代尘嚣中用尊严扛起的一面旗帜。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然后用成语造句。

3、翻译下面一段文字。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苍,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答案:略

【板书设计】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鲁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归园田居教案详案

《歌词》互动学案设计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教学案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教案优秀

《归园田居》教案(高一上册)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

五柳先生传(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五柳先生传(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五柳先生传(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精选14篇)】相关文章:

《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2-07-10

《归园田居》教学反思2022-08-22

开学第一课高中语文2023-03-23

诗词(语文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2022-11-28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教学稿2023-01-07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的教案原文2023-12-22

都市精灵学案(八年级必修学案设计)2022-07-06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2023-08-21

《马说》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册)2022-08-08

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教学反思2023-10-15